精选-肺的解剖特点

精选-肺的解剖特点
精选-肺的解剖特点

肺的解剖特点

(一)肺的解剖形态 1.肺的解剖位置: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膈膜之上,上连气道,喉为门户,覆盖着其他脏腑,是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者,故称“华盖”,为五脏之长。 2.肺的形态结构:肺脏为白色分叶质地疏松含气的器官。其“虚如蜂窠”,浮”,“熟而复沉”。故称为清虚之脏。

(二)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盖,即伞。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肺为华盖是指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肺位于胸腔,居五脏的最高位置,有覆盖诸脏的作用,肺又主一身之表,为脏腑之外卫,故称肺为华盖。肺为华盖,说明肺位高居,犹如伞盖保护位居其下的脏腑。所谓“肺居五脏最高之部位,因其高,故曰盖。因其主气,为一身之纲领。恰如花开向荣,色泽流霞,轻清之体,华然光采,故曰华盖(吴克潜《大众医药:卫生门》)。肺为华盖是对肺在五脏中位居最高和保护脏腑、抵御外邪、统领一身之气作用的高度概括。肺通过气管、喉、鼻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肺的生理功能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人体,尤其是风寒邪气,多首先入肺而导致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由于肺与皮毛相合,所以病变初期多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等肺卫功能失调之候。 2.肺为娇脏: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娇是娇嫩之意。肺为清虚之体,且居高位,为诸脏之华盖,百脉之所朝,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六淫外邪侵犯人体,不论是从口鼻而人,还是侵犯皮毛,皆易于犯肺而致病。他脏之寒热病变,亦常波及于肺,以其不耐寒热,易于受邪,“其性恶寒、恶热、恶燥、恶湿,最畏火、风。邪著则失其清肃之令,遂痹塞不通爽矣”(《临证指南医案·卷四》),故称娇脏,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肺叶娇嫩,不耐邪侵,肺为清虚之脏,不容邪气所干;故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病变,皆可累及于肺而为病。故曰:“肺为娇脏,所主皮毛,最易受邪”(《不居集》),“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寒则嗽,湿则痰,火则咳,以清虚之府,纤芥不容,难护易伤故也”(《理虚元鉴》)。 3.肺气与秋气相应: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与秋季气候清肃、空气明润相通应.故肺气在秋季最旺盛,秋季也多见肺的病变:肺气旺于秋,肺与秋季,西方、燥、金、白色、辛味等有内在的联系:如秋金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极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津,出现干咳,皮肤和口鼻干燥等症状:又如风寒束表,侵袭肺卫,出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外感表证时,用麻黄、桂枝等辛散解表之药,使肌表之邪从汗而解。

胸腔镜适应那些手术

(一)肺叶切除

1.侧卧位。切口处皮肤暴露范围要适当大些,显露出预置切口。

2.放人胸腔镜:在选定的部位作长1~1.5cm的皮肤切口,用血管钳分开肌肉、肋间肌并刺破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进手指探查,无粘连可直接将套管穿刺针刺人胸膜腔,放入开放式套管,自该套管置人胸腔镜,全面检查胸内结构。然后根据手术需要,同法做第2第3个套管切口,在胸腔镜监视下放人无损伤抓钳、电灼剥离器、冲洗吸引管等手术器械。3.分离叶间裂:用电灼分离切开粘连带和胸膜;对叶间裂不全者可用带电凝的剪刀适当分离,找到合适层面后再用内镜缝合切开器(GIA)切开缝合。

4.肺动脉的处理:①经小切口用普通长血管钳分离结扎叶间动脉。②用GIA切断缝合处理动脉。③肺门血管和支气管一同处理。④金属夹处理法。

5.肺静脉的处理:同肺动脉处理。

6.支气管处理:以GIA切断缝合。

7.手术结束。操作器械退出胸膜腔后缝合切口,然后经一个原来的套管将胸腔引流管引出并固定于皮肤上,接水封瓶引流和进行肺的复张。

(二)食管肌层切开术

1.体位:右侧卧位略向前倾。

2.切口:第一切口选左腋后线第8或第9肋间,第2、3、4切口选第6肋间腋前线、腋后线和肩胛骨后2cm。各长10、10、5、10cm。

3.手术操作:进镜后用三叶爪拉钩牵开左肺下叶,于主动脉与心包之间剪开纵隔胸膜;显露食管肌层;使用一直角钳游离并套一带以牵引食管;切开食管肌层;直至看到食管的粘膜下层,完成食管肌层切开术。

(三)纵隔肿瘤切除术(以胸腺瘤手术为例)

1.体位:取半侧卧位、侧卧位均可。

2.切口:3~4个。

3.手术操作:进镜后用内镜钳夹住肿瘤附近的正常胸腺组织,剪开包膜,金属夹处理胸腺动脉,以内镜器械用锐性和钝性分离出整个肿瘤,所有粘连带均以金属夹夹闭后切断,直至肿瘤摘除。

(四)动脉导管结扎术

1.体位:右侧卧位。

2.切口:腋后线第6或7肋间作第一切口2~3cm;腋前线第3肋作第2个切口;正对动脉导管的肋间作第3、4个切口。

3.手术操作:进镜后确定动脉导管位置后剪开纵隔胸膜,游离动脉导管周围组织,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免受损伤,动脉导管游离后置人持夹器以钛夹夹闭动脉导管。

(五)胸膜肿瘤切除术

1.体位:健侧卧位。术中可根据肿瘤部位不同摇动手术台变动体位。

2.切口:采用胸腔镜常规切口。

3.手术操作:进镜后用电刀沿肿瘤边缘切开胸膜,用内腔镜抓钳牵拉提起肿瘤,逐渐剥离、切除肿瘤,电灼止血结束手术。

肺大泡 https://www.360docs.net/doc/c0712816.html,/qita/874.html

肺大泡继发于肺炎或肺脓肿者多见于婴幼儿,有单发的也有多发的。因有炎性病变,小支气管黏膜有水肿,造成管腔部分阻塞,产生活门作用,空气能进入肺泡而不易排出,肺泡内压力增高,肺泡间隔逐渐因泡内压力增加而破裂,乃形成巨大的含气囊腔,临床上称之为肺大泡;继发于肺结核的则多为单发,亦无明显之肺气肿同时存在;继发于肺气肿者,常为多发,除大泡之外,常伴有多数小泡。

临床表现

1 症状和体征:肺大泡的壁甚薄,由肺泡的扁平上皮细胞组成,也可能仅为纤维性膜。可与多种肺气肿并存,常见于间隔旁侧或细叶旁肺气肿,可伴有碳末沉着,如煤矿工人尘肺,或不伴有碳末沉着,如瘢痕组织肺气肿。根据病理形态将肺大泡分为三种类型。

1.1 Ⅰ型:狭颈肺大泡。突出于肺表面,并有一狭带与肺相连。因为支气管瘢痕组织形成的活瓣性阻塞,肺大泡体积增大系由于肺泡侧支通气和气体滞留。Ⅰ型肺大泡壁薄,常由胸膜和结缔组织形成,多发生于中叶或舌叶,也常见于肺上叶,可能由于该部位胸腔负压大,常规胸片即可发现肺大泡的存在。

1.2 Ⅱ型:宽基底部表浅肺大泡。位于肺表层,在脏层胸膜与气肿性肺组织之间。肺大泡腔内可见结缔组织间隔,但它不构成肺大泡的壁,可见于肺的任何部位。

1.3 Ⅲ型:宽基底部深位肺大泡。结构与Ⅱ型相似,但部位较深,周围均为气肿性肺组织,肺大泡可伸展至肺门,可见于任何肺叶。

1.4 当肺大泡体积增大时,周围肺组织受压迫并引起肺脏移位。受压肺组织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肺大泡周围密度增高阴影。以上三型均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不并发肺大泡。下叶肺大泡常见于有并发症的煤矿工人尘肺和融合性矽肺。

1.5 小的肺大泡本身不引起症状,单纯肺大泡的患者也常没有症状,有些肺大泡可经多年无改变,部分肺大泡可逐渐增大。肺大泡的增大或在其他部位又出现新的肺大泡,可使肺功能发生障碍并逐渐出现症状。巨大肺大泡可使患者感到胸闷、气短。肺大泡突然增大破裂,可产生自发性气胸,而引起严重呼吸困难,也可出现类似心绞痛的胸痛。

1.6 肺大泡患者常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临床症状也主要由这些疾病引起,只是在肺大泡形成后,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肺大泡继发感染,可引起咳嗽、咳痰、寒战和发热,严重时出现发绀。如果引流支气管阻塞,肺大泡腔被炎性物质充满,可使空腔消失。临床上可能出现经治疗后感染症状消失,而胸片上肺大泡阴影持续数周或数月不消退的情况。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护理

2.1心理护理自发性气胸多数由肺大泡所引起易反复发作,往往经保守治疗无效,并且由于患者对手术过程不了解易产生焦虑及恐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耐心地进行疏导和解释,给予诚挚的安慰和鼓励,介绍胸腔镜手术的优点,及本院开展情况,并请同类手术病人现身说教,消除其思想顾虑,使其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1辅助检查术前除了解病全身情况外,还应准确查出病变部位胸部X线检查,可了解肺大泡的大小、部位、数目及肺萎情况。CT检查能显示肺大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大泡的分型,对局限性气胸可显露气胸的范围及方法,对指导胸腔手术路径均有帮助。

2.1.2术前指导指导病人训练腹式呼吸,以减轻手术后切口的疼痛,训练深呼吸有效咳嗽,正确掌握排痰的技巧,避免术后因疼痛而不能及时排除痰液,训练床上大小便,以使病人能顺利地适应手术带来的不便,同时还应告知病人禁烟,大量吸烟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非吸烟者高2-3倍。术前停止吸烟2周以上者可改善分泌物排除能力。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监测由于麻醉、术后疼痛,出血和呼吸道应激反应等,术后病人容易出现生命体征不平稳。因此,必须对病人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主要包括心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的监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当班医生进行处理。

2.2.2胸腔引流管的护理术后返回病房时,护士与麻醉师做好病情、输液、管道的交接班。测量生命体征,听诊双肺呼吸音,连接氧气导管,接好胸腔闭式引流管并保持通畅。胸腔引流管应长度适宜,定时挤压,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保持通畅,防止扭曲打折。同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引流量,水柱的波动,有无气泡溢出等。对于引流液大于100ml的病人,如颜色较为鲜红、黏稠,待续时间3h以上者,应考虑有胸腔内活动性出血,及时通知医生。

2.2.3术后疼痛护理多数病人在术后麻醉药效消退后感觉切口疼痛,由于痛阈的个体性差异,有些病人常因为疼痛难忍而影响休息。因此,对术后病人多查房、多关心,对于因疼痛影响引流管的位置,有时由于引流管的位置放置不妥,常引起病人疼痛,适当调整引流管位置后,可减轻病人的疼痛。多数病人在术后6h~8h能坐起活动,早期活动利于

引流和肺复张,术后应鼓励和协助病人早活动,多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利于术后恢复。

2.3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2.3.1出血术后第1天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征象。术后6-8h测血压q1h,若血压平稳则延长测量间隔时间,同时注意脉搏、呼吸变化。还要注意切口敷料有无渗血,尤其注意胸腔引流液的量及颜色,若引流液呈鲜红色或短期内引流量较大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2.3.2气胸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有无胸闷、气急等不适主诉、有无皮下气肿等。

2.3.3呼吸功能锻炼[2] (1)患者取半卧位,位于气体及液体排出及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2)由于手术及胸腔置管使呼吸肌受损,呼吸功能受到影响,肺泡和支气管内易积聚分泌物于胸骨上窝处,以引起咳嗽反射,促进咳嗽,咯痰,必要时行超声雾化吸入。(3)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吹气球运动。

2.4出院康复指导出院后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适当运动、散步、慢跑等以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加强肺功能锻炼,如深呼吸、吹气球等,若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应及时就诊,定期复查。

3 小结

由于电视胸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兴技术,胸壁呼吸肌损伤小、痛苦轻,术后患者能用力咳嗽或深呼吸,有利于防止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对于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尤为适应[3]。但大多数患者对此来甚了解,因此术前心理护理是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的关键。另外,术前指导包括戒烟、咳嗽训练也必不可少。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重点监测Sa(O2)、清除呼吸道痰液,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同时予以止痛疗法减轻患者咳痰时的剧烈疼痛,协助患者早期活动,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及时发现并发症,作出相应处理。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肺的解剖特点

肺的解剖特点 (一)肺的解剖形态1 .肺的解剖位置: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膈膜之上,上连气道,喉为门户,覆盖着其他脏腑,是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者,故称“华盖”,为五脏之长。2 .肺的形态结构:肺脏为白色分叶质地疏松含气的器官。其“虚如蜂窠”,浮”,“熟而复沉”。故称为清虚之脏。 (二)肺的生理特性1 .肺为华盖:盖,即伞。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肺为华盖是指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肺位于胸腔,居五脏的最高位置,有覆盖诸脏的作用,肺又主一身之表,为脏腑之外卫,故称肺为华盖。肺为华盖,说明肺位高居,犹如伞盖保护位居其下的脏腑。所谓“肺居五脏最高之部位,因其高,故曰盖。因其主气,为一身之纲领。恰如花开向荣,色泽流霞,轻清之体,华然光采,故曰华盖(吴克潜《大众医药:卫生门》)。肺为华盖是对肺在五脏中位居最高和保护脏腑、抵御外邪、统领一身之气作用的高度概括。肺通过气管、喉、鼻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肺的生理功能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人体,尤其是风寒邪气,多首先入肺而导致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由于肺与皮毛相合,所以病变初期多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等肺卫功能失调之候。2 .肺为娇脏: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娇是娇嫩之意。肺为清虚之体,且居高位,为诸脏之华盖,百脉之所朝,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六淫外邪侵犯人体,不论是从口鼻而人,还是侵犯皮毛,皆易于犯肺而致病。他脏之寒热病变,亦常波及于肺,以其不耐寒热,易于受邪,“其性恶寒、恶热、恶燥、恶湿,最畏火、风。邪著则失其清肃之令,遂痹塞不通爽矣” (《临证指南医案?卷四》),故称娇脏,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肺叶娇嫩,不耐邪侵,肺为清虚之脏,不容邪气所干;故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病变,皆可累及于肺而为病。故曰:“肺为娇脏,所主皮毛,最易受邪” (《不居集》),“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寒则嗽,湿则痰,火则咳,以清虚之府,纤芥不容,难护易伤故也” (《理虚元鉴》)。3 .肺气与秋气相应: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与秋季气候清肃、空气明润相通应.故肺气在秋季最旺盛,秋季也多见肺的病变:肺气旺于秋,肺与秋季,西方、燥、金、白色、辛味等有内在的联系:如秋金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极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津,出现干咳,皮肤和口鼻干燥等症状:又如风寒束表,侵袭肺卫,出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外感表证时,用麻黄、桂枝等辛散解表之药,使肌表之邪从汗而解。 胸腔镜适应那些手术 (一)肺叶切除1.侧卧位。切口处皮肤暴露范围要适当大些,显露出预置切口。2?放人胸腔镜:在选定的部位作长1?1. 5cm的皮肤切口,用血管钳分开肌肉、肋间肌并刺破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进手指探查,无粘连可直接将套管穿刺针刺人胸膜腔,放入开放式套管,自该套管置人胸腔镜,全面检查胸内结构。然后根据手术需要,同法做第2第3个套管切口,在胸腔镜监视下放人无损伤抓钳、电灼剥离器、冲洗吸引管等手术器械。3.分离叶间裂:用电灼分离切开粘 连带和胸膜;对叶间裂不全者可用带电凝的剪刀适当分离,找到合适层面后再用内镜缝合切开器(GIA)切开缝合。 4 ?肺动脉的处理:①经小切口用普通长血管钳分离结扎叶间动脉。②用GIA切 断缝合处理动脉。③肺门血管和支气管一同处理。④金属夹处理法。5.肺静脉的处理:同

肺的解剖特点

肺的解剖特点 (一)肺的解剖形态 1.肺的解剖位置: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膈膜之上,上连气道,喉为门户,覆盖着其他脏腑,是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者,故称“华盖”,为五脏之长。 2.肺的形态结构:肺脏为白色分叶质地疏松含气的器官。其“虚如蜂窠”,浮”,“熟而复沉”。故称为清虚之脏。 (二)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盖,即伞。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肺为华盖是指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肺位于胸腔,居五脏的最高位置,有覆盖诸脏的作用,肺又主一身之表,为脏腑之外卫,故称肺为华盖。肺为华盖,说明肺位高居,犹如伞盖保护位居其下的脏腑。所谓“肺居五脏最高之部位,因其高,故曰盖。因其主气,为一身之纲领。恰如花开向荣,色泽流霞,轻清之体,华然光采,故曰华盖(吴克潜《大众医药:卫生门》)。肺为华盖是对肺在五脏中位居最高和保护脏腑、抵御外邪、统领一身之气作用的高度概括。肺通过气管、喉、鼻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肺的生理功能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人体,尤其是风寒邪气,多首先入肺而导致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由于肺与皮毛相合,所以病变初期多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等肺卫功能失调之候。 2.肺为娇脏: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娇是娇嫩之意。肺为清虚之体,且居高位,为诸脏之华盖,百脉之所朝,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六淫外邪侵犯人体,不论是从口鼻而人,还是侵犯皮毛,皆易于犯肺而致病。他脏之寒热病变,亦常波及于肺,以其不耐寒热,易于受邪,“其性恶寒、恶热、恶燥、恶湿,最畏火、风。邪著则失其清肃之令,遂痹塞不通爽矣”(《临证指南医案·卷四》),故称娇脏,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肺叶娇嫩,不耐邪侵,肺为清虚之脏,不容邪气所干;故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病变,皆可累及于肺而为病。故曰:“肺为娇脏,所主皮毛,最易受邪”(《不居集》),“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寒则嗽,湿则痰,火则咳,以清虚之府,纤芥不容,难护易伤故也”(《理虚元鉴》)。 3.肺气与秋气相应: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与秋季气候清肃、空气明润相通应.故肺气在秋季最旺盛,秋季也多见肺的病变:肺气旺于秋,肺与秋季,西方、燥、金、白色、辛味等有内在的联系:如秋金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极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津,出现干咳,皮肤和口鼻干燥等症状:又如风寒束表,侵袭肺卫,出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外感表证时,用麻黄、桂枝等辛散解表之药,使肌表之邪从汗而解。 胸腔镜适应那些手术 (一)肺叶切除 1.侧卧位。切口处皮肤暴露范围要适当大些,显露出预置切口。 2.放人胸腔镜:在选定的部位作长1~1.5cm的皮肤切口,用血管钳分开肌肉、肋间肌并刺破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进手指探查,无粘连可直接将套管穿刺针刺人胸膜腔,放入开放式套管,自该套管置人胸腔镜,全面检查胸内结构。然后根据手术需要,同法做第2第3个套管切口,在胸腔镜监视下放人无损伤抓钳、电灼剥离器、冲洗吸引管等手术器械。3.分离叶间裂:用电灼分离切开粘连带和胸膜;对叶间裂不全者可用带电凝的剪刀适当分离,找到合适层面后再用内镜缝合切开器(GIA)切开缝合。

有关肺部正常解剖的术语

胸部影像征象图解 有关正常解剖的术语 1.肺实质(lung parenchyma):指肺内各级支气管及其终端的肺泡结构,即与肺内空气接触的腔隙和管壁。由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等23级组成。 2.肺间质(lung interstitium):指肺泡间隔、空气腔隙周围及支气管血管周围的间质,由结缔组织及其中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组成。 3.上呼吸道(upper respiratory airway):即鼻、咽和喉。 4.下呼吸道(lower respiratory airway):包括气管和各级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5.小气道(small airway):又称膜性气道(membranous airway),指管径≤2 mm的7~16级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6.大气道(large airway):又称软骨性气道(cartilaginous airway),指管径>2 mm的0~6级气道,包括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和5~6级小支气管。 7.传导气道(conducting airway):又称导气部(conducting region),即终末细支气管以上属传导气道。 8.呼吸气道(respiratory airway):又称呼吸部(respiratory region),指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下的区域。 9.气血屏障(air-blood ):指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的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由Ⅰ型肺泡细胞、基膜、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内皮细胞等4层构成,厚度约0.5μm。 肺解剖 肺叶------肺段-------小叶 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亚段支气管--小叶支气管-------细支气管------末梢细支气管-----1,2,3级呼吸细支气管----肺泡小管-----肺泡囊------肺泡,大小0.2-0.3mm。 终末细支气管:粘膜层纵行皱襞消失,为单层柱状纤毛上皮,外包一层平滑肌。是肺内的导管部的组成成分之一。终末细支气管直径小于1mm,管壁被覆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消失。3~5个终末细支气管连同他们的分支及其肺泡构成肺小叶(lobule)。呼吸性细支气管:细支气管的末段称为终末细支气管,以后管壁上有肺泡开口。呼吸性细支气管的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也有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在肺泡开口处,单层立方上皮移行为单层扁平上皮,上皮外面有少量环形平滑肌纤维和弹性纤维。 肺泡管:是人体肺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结构,它是指从肺泡囊到呼吸性细支气管的通道,也由肺泡围成。有小团状的平滑肌断面和单层扁平上皮。 肺泡囊:是由相邻几个肺泡围成的空腔具有送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其本质是由多数单元化细胞组成肺泡囊与肺泡管连续,每个肺泡管分支形成2~3个肺泡囊。 肺泡与肺泡间以肺泡小孔(Kohn孔)相互沟通,肺泡与大于末梢细支气管存在通道(Lambert)

小儿肺发育解剖生理特点-201205

小儿呼吸系统的发育、解剖和生理特点 第一节呼吸系统的发育 一、呼吸系统进化的特点 在呼吸系统发育中,包含了分化和形态发生、适应大气环境下呼吸、肺生长和呼吸功能的成熟三个主要阶段。前两阶段是在出生前和出生后不久完成的。第三阶段取决于出生后机体发育和全身代谢和脏器功能需要。在这些阶段出现各种原因导致发育的障碍,可以解释多种疾病的发生原因和转归。先天性发育障碍相关的病因,可以导致严重且不可逆转的病变,而后天性损害,则可能得到代偿,并随肺和呼吸系统发育而逐渐恢复。 (一) 出生前的肺组织形态发生 出生前的肺结构发育特点见表1-1。肺支气管发育早在胚胎第4周已经开始,至第7周时已经形成支气管芽和由血管丛演变的原始肺循环血管。支气管分支受特定间充质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控制,并受到视黄酸调节。在第6-7周时如果气管发育出现障碍,会发生气管狭窄、食管-气管瘘等先天性病变。胸膜、平滑肌、软骨和其它间质结缔组织作为肺和气道的支持物,均从间充质分化发育而来,在16周时可以识别出。假腺样期也是横膈膜的发育期,如果横膈膜结构没有完全融合,形成横膈疝,造成腹腔脏器进入胸腔,并导致同一侧(多为左侧)肺组织发育障碍和发育低下。 表1-1 出生前肺结构发育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胚胎期假腺样期导管期囊泡期肺泡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胎龄(周) 4-7 7-16 16-26 26-36 36-4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道分支+ ++ +++ +++ +++ 粘液腺+ + ++ ++ 软骨+ + ++ ++ 肺泡+ ++ +++ 上皮细胞低柱状立方状扁平糖原+ +++ + 板层小体+ ++ +++ 表面活性物质磷脂+ ++ +++ 磷脂酰甘油+ ++ SP-A + +++ SP-B + ++ +++ SP-C + ++ +++ 肺泡毛细血管+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肺泡的发育水平是胎儿出生后能否适应生存的关键。在假腺样期如果肺泡分化发育障碍,会导致导管期肺发育低下(pulmonary hypoplasia),其特点为近足月或足月儿肺重量占体重1%以下,肺泡数量显著减少,上皮细胞呈立方状,肺泡隔增宽。一般此种组织学特点多见于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新生儿肺,尤其在胎龄小于28周,出生体重低于1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肺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成熟最重要的生物标志。在导管期和囊泡期相当与胎儿24-26周时由于支气管分支已经达到20级以上,伴随肺泡结构出现,同时有丰富毛细血管在肺泡

肺的解剖特点

肺得解剖特点 (一)肺得解剖形态1.肺得解剖位置: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膈膜之上,上连气道,喉为门户,覆盖着其她脏腑,就是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者,故称“华盖”,为五脏之长。 2.肺得形态结构:肺脏为白色分叶质地疏松含气得器官。其“虚如蜂窠”,浮”,“熟而复沉”。故称为清虚之脏。 (二)肺得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盖,即伞。华盖,原指古代帝王得车盖。肺为华盖就是指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得作用。肺位于胸腔,居五脏得最高位置,有覆盖诸脏得作用,肺又主一身之表,为脏腑之外卫,故称肺为华盖。肺为华盖,说明肺位高居,犹如伞盖保护位居其下得脏腑。所谓“肺居五脏最高之部位,因其高,故曰盖。因其主气,为一身之纲领。恰如花开向荣,色泽流霞,轻清之体,华然光采,故曰华盖(吴克潜《大众医药:卫生门》)。肺为华盖就是对肺在五脏中位居最高与保护脏腑、抵御外邪、统领一身之气作用得高度概括。肺通过气管、喉、鼻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肺得生理功能最易受外界环境得影响。如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人体,尤其就是风寒邪气,多首先入肺而导致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由于肺与皮毛相合,所以病变初期多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等肺卫功能失调之候。2.肺为娇脏:肺为娇脏就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得特性。娇就是娇嫩之意。肺为清虚之体,且居高位,为诸脏之华盖,百脉之所朝,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六淫外邪侵犯人体,不论就是从口鼻而人,还就是侵犯皮毛,皆易于犯肺而致病。她脏之寒热病变,亦常波及于肺,以其不耐寒热,易于受邪,“其性恶寒、恶热、恶燥、恶湿,最畏火、风。邪著则失其清肃之令,遂痹塞不通爽矣”(《临证指南医案·卷四》),故称娇脏,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肺叶娇嫩,不耐邪侵,肺为清虚之脏,不容邪气所干;故无论外感、内伤或其她脏腑病变,皆可累及于肺而为病。故曰:“肺为娇脏,所主皮毛,最易受邪”(《不居集》),“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寒则嗽,湿则痰,火则咳,以清虚之府,纤芥不容,难护易伤故也”(《理虚元鉴》)。 3.肺气与秋气相应: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与秋季气候清肃、空气明润相通应.故肺气在秋季最旺盛,秋季也多见肺得病变:肺气旺于秋,肺与秋季,西方、燥、金、白色、辛味等有内在得联系:如秋金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极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津,出现干咳,皮肤与口鼻干燥等症状:又如风寒束表,侵袭肺卫,出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外感表证时,用麻黄、桂枝等辛散解表之药,使肌表之邪从汗而解。 胸腔镜适应那些手术 (一)肺叶切除 1.侧卧位。切口处皮肤暴露范围要适当大些,显露出预置切口。 2.放人胸腔镜:在选定得部位作长1~1.5cm得皮肤切口,用血管钳分开肌肉、肋间肌并刺破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进手指探查,无粘连可直接将套管穿刺针刺人胸膜腔,放入开放式套管, 自该套管置人胸腔镜,全面检查胸内结构。然后根据手术需要,同法做第2第3个套管切口,在胸腔镜监视下放人无损伤抓钳、电灼剥离器、冲洗吸引管等手术器械。 3.分离叶间裂:用电灼分离切开粘连带与胸膜;对叶间裂不全者可用带电凝得剪刀适当分离,找到合适层面后再用内镜缝合切开器(GIA)切开缝合。 4.肺动脉得处理:①经小切口用普通长血管钳分离结扎叶间动脉。②用GIA切断缝合处理动脉。③肺门血管与支气管一同处理。④金属夹处理法。 5.肺静脉得处理:同肺动脉处理。 6.支气管处理:以GIA切断缝合。 7.手术结束。操作器械退出胸膜腔后缝合切口,然后经一个原来得套管将胸腔引流管引出并固定于皮肤上,接水封瓶引流与进行肺得复张。 (二)食管肌层切开术 1.体位:右侧卧位略向前倾。 2.切口:第一切口选左腋后线第8或第9肋间,第2、3、4切口选第6肋间腋前线、腋后线与

肺的生理解剖

肺的生理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和肺泡囊。 呼吸道包括上下气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及支气管,以环状软骨为界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支气管由肺门进入肺中逐级分支形成支气管树,直径<1mm,壁内无软骨及粘膜下腺体者称为细支气管,细支气管的末段称为终末细支气管,当其管壁上有肺泡开口时,则称为呼吸细支气管。 呼吸细支气管继续分支为肺泡管和肺泡囊。临床上通常将直径<2mm的小、细支气管统称为小气道,3~5个终末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及分支末端的肺泡组成肺小叶(lobule),肺小叶呈大小不等的锥体形。Ⅰ级呼吸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所属的肺组织称为肺腺泡(pulmonary acinus)。 气管、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均被覆假复层或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或柱状上皮,肺泡表面覆盖两种肺泡上皮细胞。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呈扁平状,肺泡表面的90%以上为其覆盖。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和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共同组成气血屏障,是气体交换必需经过的结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数量少,能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为一种磷脂蛋白,具有降低肺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直径及小气道通畅、防止肺萎陷的功能。肺泡壁上的肺泡间孔是肺泡内气体、渗出液或细菌向邻近肺泡扩散的通道。 呼吸系统具有黏液-纤毛排送系统,可将吸入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粉尘颗粒或病原微生物粘附在气管、支气管粘膜表面的黏液层上,随痰排出体外,若被吸入肺泡,则被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吞噬。 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每天约有1万升的气体进入呼吸道,肺具有广泛的呼吸面积,成人的总呼吸面积约有100m2(有3亿~7.5亿个肺泡)。由于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在呼吸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有机或无机粉尘,包括各种微生物、蛋白变应原、有害气体等,皆可进入呼吸道及肺部引起各种疾病。

肺解剖

肺的CT应用解剖和组织学 第一部分:解剖学 一、气管和支气管 (一)气管为后壁略扁平的圆筒状管道,具有弹性,成人长约11-13cm。上端平第七颈椎上缘连于喉,向下进入胸腔,至胸骨角平面(相当于第四、五胸椎交界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在气管杈内有一向上凸出的半月状嵴,称为支气管隆嵴。气管可分为颈部和胸部两部分,胸部较长,位于后纵隔内,后面全长均与食管紧密贴邻。 (二)支气管气管在第四、五胸椎交界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夹角65~80度。左主支气管细长(4-5cm),与气管夹角较小,130~140度,约在平第6

胸椎体处进入左肺门;右主支气管短粗(3cm)与气管夹角较大(异物多坠入此内),150~155度,约在第5胸椎体高度进入右肺门。左、右主支气管入肺后经反复分支(23-25级)形成由各级支气管构成的支气管树。 二、肺肺为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右肺宽短,左肺狭长,均有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肺尖,从胸廓上口向上伸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约2-3cm,肺底与膈相邻,又称膈面。肺的三面包括内侧面及肋面、膈面。肺的三缘,上述三个面相交而构成的前、后、下三缘。肺门是主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部位,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连接在一起并由胸膜包成一束称为肺根。 右肺分三叶十段,左肺分二叶八段。

三、胸膜 (一)胸膜与胸膜腔脏、壁两层胸膜共同围成密闭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胸膜腔。 (二)胸膜的分部和胸膜隐窝壁胸膜分四部分①胸膜顶②肋胸膜③膈胸膜④纵隔胸膜 四、纵隔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各为纵隔胸膜,上达胸廓入口,下至膈。 五、肺的血管 1:肺动、静脉系统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2:支气管动、静脉系统胸主动脉——支气管动脉——毛细血管(部分进入肺静脉)——支气管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或上腔静脉。

肺的解剖特点

肺的解剖特点 (一)肺的解剖形态1.肺的解剖位置: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膈膜之上,上连气道,喉为门户,覆盖着其他脏腑,是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者,故称“华盖”,为五脏之长。2.肺的形态结构:肺脏为白色分叶质地疏松含气的器官。其“虚如蜂窠”,浮”,“熟而复沉”。故称为清虚之脏。 (二)肺的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盖,即伞。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肺为华盖是指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肺位于胸腔,居五脏的最高位置,有覆盖诸脏的作用,肺又主一身之表,为脏腑之外卫,故称肺为华盖。肺为华盖,说明肺位高居,犹如伞盖保护位居其下的脏腑。所谓“肺居五脏最高之部位,因其高,故曰盖。因其主气,为一身之纲领。恰如花开向荣,色泽流霞,轻清之体,华然光采,故曰华盖(吴克潜《大众医药:卫生门》)。肺为华盖是对肺在五脏中位居最高和保护脏腑、抵御外邪、统领一身之气作用的高度概括。肺通过气管、喉、鼻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肺的生理功能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人体,尤其是风寒邪气,多首先入肺而导致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由于肺与皮毛相合,所以病变初期多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等肺卫功能失调之候。2.肺为娇脏: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娇是娇嫩之意。肺为清虚之体,且居高位,为诸脏之华盖,百脉之所朝,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六淫外邪侵犯人体,不论是从口鼻而人,还是侵犯皮毛,皆易于犯肺而致病。他脏之寒热病变,亦常波及于肺,以其不耐寒热,易于受邪,“其性恶寒、恶热、恶燥、恶湿,最畏火、风。邪著则失其清肃之令,遂痹塞不通爽矣”(《临证指南医案·卷四》),故称娇脏,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肺叶娇嫩,不耐邪侵,肺为清虚之脏,不容邪气所干;故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病变,皆可累及于肺而为病。故曰:“肺为娇脏,所主皮毛,最易受邪”(《不居集》),“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寒则嗽,湿则痰,火则咳,以清虚之府,纤芥不容,难护易伤故也”(《理虚元鉴》)。3.肺气与秋气相应: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与秋季气候清肃、空气明润相通应.故肺气在秋季最旺盛,秋季也多见肺的病变:肺气旺于秋,肺与秋季,西方、燥、金、白色、辛味等有内在的联系:如秋金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极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津,出现干咳,皮肤和口鼻干燥等症状:又如风寒束表,侵袭肺卫,出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外感表证时,用麻黄、桂枝等辛散解表之药,使肌表之邪从汗而解。 胸腔镜适应那些手术 (一)肺叶切除 1.侧卧位。切口处皮肤暴露范围要适当大些,显露出预置切口。 2.放人胸腔镜:在选定的部位作长1~1.5cm的皮肤切口,用血管钳分开肌肉、肋间肌并刺破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进手指探查,无粘连可直接将套管穿刺针刺人胸膜腔,放入开放式套管,自该套管置人胸腔镜,全面检查胸内结构。然后根据手术需要,同法做第2第3个套管切口,在胸腔镜监视下放人无损伤抓钳、电灼剥离器、冲洗吸引管等手术器械。3.分离叶间裂:用电灼分离切开粘连带和胸膜;对叶间裂不全者可用带电凝的剪刀适当分离,找到合适层面后再用内镜缝合切开器(GIA)切开缝合。 4.肺动脉的处理:①经小切口用普通长血管钳分离结扎叶间动脉。②用GIA切断缝合处理动脉。③肺门血管和支气管一同处理。④金属夹处理法。 5.肺静脉的处理:同肺动脉处理。 6.支气管处理:以GIA切断缝合。 7.手术结束。操作器械退出胸膜腔后缝合切口,然后经一个原来的套管将胸腔引流管引出并固定于皮肤上,接水封瓶引流和进行肺的复张。

肺部的解剖结构

肺部的解剖结构

呼吸系统正常X线影像表现 胸片是由胸内外组织形成前后重迭的复合影像。必须熟悉X线片上各种影像的正常及其变异,以免误诊。分为胸廓、纵隔障、横膈、胸膜和肺五部分描述。 一、胸廓 由软组织及骨骼构成 (一)软组织(图3-1) 图3-1 胸壁的软组织及骨骼 部分可能诊断错误的情况(附叶间裂的变异) 1.颈肋 2 .胸锁乳突肌3. 第一、二肋骨的伴随阴影4 . 奇叶裂5.肋骨前端骨桥关节形成6.肋骨联合7.叉状肋8.上中叶间裂(水平叶裂)9.(略)10. 下副叶裂11.乳头12 .乳房13.锁骨下动脉14. 肋软骨钙化15. 肋骨沟16.左副中叶裂17.胸大肌18.肩胛骨边缘19.菱形窝

1.胸锁乳突肌与锁骨上皮肤皱褶,胸锁乳突肌是从两侧颈部向下方斜行,附着于胸骨柄和锁骨内端,遮盖肺尖内侧形成外缘清楚的密度均匀影。其下端与锁骨上缘的横行皮肤皱褶相连,后者表现为锁骨上缘3~5mm宽的薄层软组织影,系锁骨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投影。 2.胸大肌胸大肌发达者,在两胸中部外带显示扇形淡薄影,下界清楚,密度较浓,由内下向外上斜行,与腋前皱壁相连续,右侧常较明显,勿误为肺内病变。 3.女性乳房和乳头乳房在两肺下野形成下缘清楚、上缘不清、且密度逐渐变淡的半圆形致密影,其下缘向外与腋部皮肤连续。随着乳房形状、大小、下垂与否而有变异。乳头有时在两肺下部大致相当于第五肋间处形成小结节状影,年龄较大的妇女多见,有时亦见于男性,勿误为肺内病变。 (二)骨骼 肋骨:肋骨位于胸椎两侧,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倾斜形成肋弓,后段较前段厚故显影较前段致密。第1~10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软骨不显影故胸片上肋骨前端似游离状。20~30岁第一对肋软骨首先钙化,随着年龄增长,其它肋骨也自下而上逐条钙化,表现为不规则的斑片、斑点状致密影,勿误认为肺内病变。肋骨有多种先天性变异,常见的有颈肋,自第七颈椎发出,表现为短小较直的小肋骨,可一侧或两侧。其次叉状肋,肋骨的前端呈叉状,有时叉枝之一粗大,另一短小,甚至仅在肋骨上见一突起,勿误为肺内病变。还有肋骨联合,这种变异往往发生在肋骨后端脊椎旁处,以第五、六肋骨间骨联合为最常见,有时会误认为胸内病变。 锁骨:锁骨内侧端与胸骨柄间形成胸锁关节,正位胸片上两侧胸锁关节距离中线应相等,否则为投照位置不正。锁骨内端下缘有时可见半圆形凹陷,为菱形韧带附着处,勿误为病变。 肩胛骨:肩胛骨内缘如与肺外带重迭,可影响观察肺内病变,亦勿误认为局部胸膜增厚。 胸骨与胸椎:在正位片上大部分与纵隔影重迭,只有胸骨柄的两侧上角和一部分胸椎横突可露于纵隔影之外,勿误为肿大的淋巴结,通过气管气柱影可较清楚地见到1-4胸椎。 二、纵隔 纵隔位于两肺之间,上界胸廓入口,下界横膈,前界胸骨,后界胸椎。它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胸腺、淋巴组织、神经及脂肪等和组织。除气管及支气管可以分辩外,其余结构间无明显对比,只能观察其与肺部邻接的轮廓。 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肿块的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纵隔的分区有几种,我们采用九分区法,即在侧位胸片上,将纵隔按纵的和横的方向划两条线,各分为三个部分共计分为九个区。纵的方向分区:①前纵隔:系胸骨后缘与气管、升主动脉和心脏前缘的间隙,为较透光的倒置狭长的三角形,其中主要有胸腺和前纵隔淋巴结。②中纵隔:相当于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据的范围。③后纵隔障:食管前缘以后内含食管,降主动脉,胸导管、静脉、交感神经及淋巴结等。横的方向划为自胸骨柄、体交界入至第四胸椎体下缘划水平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