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设备管理标准

关键设备管理标准

一、目的

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和起关键作用的设备,以及在生产线上经常威胁均衡生产、产品质量和安全环保等对生产影响大的设备,对其实施重点管理,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关键设备划分

1、生产方面关键工序的单一关键设备,负荷高的生产专用设备,出故障影响生产面大的设备,故障频繁经常影响生产的设备,负荷高并对均衡生产影响大的设备。

2、质量方面质量关键工序无代用的设备,精加工关键设备,设备因素影响工序能力指数cp值不稳定及很低的设备。

3、成本方面台时价值高的设备,消耗动能大的设备,修理停机对产量、产值影响大的设备。

4、安全方面出现故障或损坏后严重影响人身安全的设备,对环境保护及作业有严重影响的设备。

5、维修性方面修理复杂系数高的设备,备件供应困难的设备,易出故障且出故障不好修理的设备。

三、管理办法

1、重点设备上要有明显标志。关键设备维护的实施关键设备的现场,设立明显的标牌,说明设备连续安全运行天数,护理的值班人员,运行状态等。

2、日常维护应优先做好以下工作:

(1)操作人员切实实施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

(2)明确专责维修人员,逐台落实定期点检内容。

(3)维修技术人员组织好故障分析与管理

(4)备件人员保证备件的制造与储备。

(5)生产与维修部门共同保证预修计划的实施。

(6)从技术改造入手,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3、关键设备管理要求

关键设备管理按“一层检查,二级保养,三级专检,四项点检”制度执行。

(1)一层检查:是指基层员工对机器的日常维护保养。

保养人:操作工人

产生记录:日常保养记录表

要点:班前检查加油润滑随手清洁处理异常

班后维护真实记录坚持不懈周末养护

(2)二级保养:是指员工在维修工指导下或依照专业维修工编写的机器保养保养人:操作工人(主)+维修工人(辅)

产生记录:专项保养记录表或校验保养记录

要点:定期计划重点拆解清洗检查擦拭润滑

间隙调整紧固复位行为规范记录检查

(3)三级专检:是指专业维修工依照机器本身特性,对其内部或会严重影响品质的部位进行检查维护。

保养人:维修人员(主)+操作工人(辅)

产生记录:专项保养记录表或维修保养记录

要点:定期计划系统检查校验仪表全部润滑

修复缺陷调整精度损件更换恢复公差

消除泄漏认真记录制订对策标准验查

(4)四项点检:指工厂应建立以下四种机器设备检查方式:

日常点检定期点检专项点检精密点检

4、重点设备的改造、更新计划要优先安排,认真落实。

5、设管理部门每年应根据生产与设备的具体情况,征询有关部门的意见,对“重点设备目录”进行一次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