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大学生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大学生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大学生应坚定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同时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理论这三个重要思想.这四个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于发展,巩固社会主义事业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自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为.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原因在于他有很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我国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民主集中制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奠定的基础,随后由列宁确定了它的原则,而中国共产党是坚持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中国,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不但有严密的组织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纪律性.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党的纪律的内容有四项,包括:党的政治纪律,党的组织纪律,党的群众纪律和党的保密纪律.同时党的纪律也有其基本特征,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是二者的辨证统一,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了指导思想,有了严密的组织原则,有了铁一般的纪律,才能使我党

走向他的最高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一、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支柱

马克思主义是信仰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的信仰。它是科学的、崇高的——它具有巨大的物质价值,带给人类以最大的物质利益,具有最崇高的精神价值,鼓励人类进入最高的精神境界,塑造完美高尚的人格。它是现实的、健全的——它是促进人诸种本质力量健康和谐地发展。它是发展的,前进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为它的发展提供了材料和经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成果。

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之所以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

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大学生信仰问题能否解决则是能否更好地构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前提。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又是解决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唯一途径。科学的信仰,是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必要手段,在广大学生中形成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各种事情的解决就不会没有秩序,并且,当校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为营造和谐的校园又是一个互补的过程。

二、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持久的生命力,自19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150多年来,它不断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马克思主义深刻地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规律、道路、方法、战略和策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实践,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所以能够与时俱进,就在于它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就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有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而其中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都是理想实现的过程,都是追求并实现和谐的过程。对现实的每一步改造都是理想的具体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的实现就是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进程中的重要一步,而当代大学生理想的实现又是为共同理想的实现做出的努力。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这是所有对马克思主义不存偏见的人都承认的。但是,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信仰,而且是惟一正确的信仰,恐怕就有人持怀疑态度了。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信仰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又是把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在同一目标下艰苦奋斗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崭新的科学信仰,它的

科学性首先在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象是科学真理,将真理与信仰统一起来成为完备的信仰;其次,共产主义信仰是揭开人类命运神秘面纱的现实信仰。任何信仰都内在地关照人的利益,只有将信仰同人们的现实利益联系起来,才会唤起人们理解真理和相信真理;再次,共产主义信仰是摆脱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和自我麻醉的崇高信仰,它以尊重人的能动性为前提,以人人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发展为目标;最后,共产主义信仰是使人类敢于面对现实,主动开创未来的积极信念,信仰作为一种价值追求,是指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给我们的基本信念成为推动和鼓舞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前进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价值观的核心。科学信仰造就人格,涵养人性,提升人的境界。价值观对人的道德选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人一旦选择了信仰,对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又有巨大的统摄作用。一个人接受了某一信仰,就意味着他接受了某种价值观,就意味着他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善恶评价标准。同时,一个稳定的价值观需要信仰来支撑,因为信仰本身是价值观的灵魂,信仰是知、情、意的高度统一,是一种以感情为基础,以终极关怀式智慧型知识为内容,以意志为后盾的精神现象。当一个人接受了某一信仰以后,就对世界和人生意义会持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度。通过科学信仰教育培养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共产党的信任,会使学生对前途充满信心,学习、生活就有了方向和动力,会在诸多诱惑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为四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处理诸多人生课题,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意义。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生死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等。大学生是形成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思想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如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部分大学生对前途悲观失望,认为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部分大学生吃穿用名牌,高消费,攀比成风,片面追求感官快乐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这就片面夸大了人的自然属性的需求,忽视了精神生活的满足,特别是高尚情操、人生理想的追求。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它不以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把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抛弃了个人私利,并不是不顾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相统一,这样的人生才是积极健康的人生,充实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具体讲就是提供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即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这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基本的方面,没有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就不会有大学生的真正的全面发展。

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教育过分注重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认为科学文化教育可以代替其他教育,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思想政治素质能间接地培养和促进人的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

力,在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统率作用。人的身体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内容,而人的身体健康不只是肉体的健康,还应包括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培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质和思想道德境界的大学生。事实表明,只有当一个人热爱一项事业、并全身心地投入这项事业时,他会将个人私利完全抛开,他的能力会得到更大的发挥和发展。

信仰的作用是巨大的,科学信仰教育是必要的。卡耐基说:“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就如同一艘没有航标的生命之舟,他不知道自己将驶向何方”。可见,信仰给人指出了目标和方向。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青年大学生树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决心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奋斗,就会在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自觉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建设四化的本领,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内化为完善自我的不竭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纲,纲举目张,抓住中心,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最美好、最合理的社会。中国共产党员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不仅仅因为这是最理想的社会,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发英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正当的历史使命,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奋斗方向。所以我们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我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 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入党动机优秀党员决不是套在自己头,人用于炫耀的光环,而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所应该达到的目标,组织上的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的入党一生一世.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信仰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信仰 摘要:大学生是青年一代中的精英,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储备力量,他们的政治信仰状况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活跃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多,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价值观念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而且,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其他多样的冲突矛盾不可避免。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信仰,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充分认识和深刻分析影响大学生信仰倾向的原因,探析和阐述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大学生中主导地位的时代意义,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关键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指出,“信仰的本质,在于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和生存发展的把握。”[1]信仰就是人们对其认定的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渝的信赖和执著的追求,是一种对人生有限性的超越和对不朽精神的追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指对马克思的理论及其奋斗方向坚信不移,并且愿意身体力行。青年,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的关注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2] 现在“信仰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重要和流行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说的信仰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信仰教育,即我国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压力、灾难与迷茫,人们在享受自身发明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尤其是精神信仰上的迷失。面对这一切,不少大学生也在逐步失去方向,丧失信仰,陷入到一个毫无目标的困境中无法自拔。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与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随的是人的精神的不断丧失,人们在更多的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如思想、信念等许多东西却越来越淡漠。在这种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的含 义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的含义 有必要首先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信念”与“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两个概念的关系。这一问题其实主要是“信仰”与“信念”的关系问题。有人人为地严格区别这两个概念,认为应该用“信仰”一词来称呼宗教信仰,用“信念”来称呼科学信仰。其实,信仰与信念的差别不是性质上的,而是层次上的。信念通常用来表示对一些比较具体的观念的相信和信奉,而信仰则用来表示对最高层次和最核心的观念的信奉和相信,以及用来表示一个人的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各种信念的体系。比如,我们在最高的以及体系的意义上称呼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奉时,我们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或“共产主义信仰”,而当我们称呼这一信仰中更为具体一些的观念的信奉时,则多用信念一词,如革命信念、必胜信念等。 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这两个概念也需要加以说明。二者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对这一信仰的完整指称。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人们也是把它们当同义语来使用的,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二者也各有其个性色彩,主要是强调的侧重点不同。“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词在意象上突出的是这一信仰的学理基础方面,给人一种理论信仰的印象,而“共产主义信仰”一词突出的是该信仰的现实追求方面,给人以信仰的行动的印象。具有这种差别是毫不奇怪的,因为任何信仰都有两个基本方面,它既是知识,又是行动,是从理论向行动的转化。正因为如此,在具体的行文和讲话中,根据语境和语气的不同,有时用“马克思主义信仰”较为恰当,有时又用“共产主义信仰”更为帖切,这也毫不奇怪。同时,由于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人们更多地是从现实的追求方面来谈论这一信仰的,因而“共产主义信仰”一词似乎更流行,更顺口。 那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它是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人们对这种理论的相信和信奉,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不是信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与宗教信仰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更多的表现为不同。本文从背景、概念、本质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进行区别,以此来证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是值得我们坚持的高尚的信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宗教信仰;背景;概念;本质 目前,各种各样的宗教在中国大地上的传播比以前任何时期都要迅速,都更有“市场”,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国天主教、佛教等宗教的新教徒近些年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一些共产党员甚至党的各级干部都成为“地下教徒”,这都影响和削弱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这就使得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进行比较,以重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背景不同 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产生,人类也拥有了信仰。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发展,人类的信仰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类出现了对于自然物和图腾的崇拜,形成了初始形态有神论的信仰。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早期的初始形态的信仰逐渐被更加成熟的宗教信仰所取代。虽然宗教信仰的本质上仍然是对于神灵的信仰,对至高无上的神灵的崇拜,但是宗教信仰与初始形态的

信仰相比,在形式和内在思想内容上都更加的完善。它将超自然、超社会的神灵和来世看作是最高的价值追求,逐步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并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可以这样说,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宗教信仰一度成为社会的主导信仰,并逐渐沦为统治阶级统治人们的思想和灵魂的工具。因此,历史上的宗教信仰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当宗教信仰成为一种思想统治的工具之时,其社会地位就会更加的突出。这一点在欧洲的中世纪表现的尤为明显。在那个时期,基督教的神权高于王权,政权往往需要从神权那里寻找其存在的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宗教信仰发挥了强大的社会功能。它为那些主张反抗,不甘堕落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归宿。它通过这种心灵的慰藉,换取人们对现实的宽容和淡漠。但是,宗教信仰毕竟是一种非科学的信仰,它虽然有自己体系作为支撑,但却不能掩盖其自身的虚幻性。随着近代科技的发生和发展,以宗教信仰为代表的有神论的信仰逐渐在人们精神世界中失去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信仰等一批无神论信仰观念不断的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伴随着无神论信仰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随着无神论信仰的不断发展,在批判宗教信仰,追寻人类科学信仰的过程中,经过文艺复兴的讨伐,启蒙运动的震荡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使原来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信仰已失去了历史的统治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信仰走向世俗化的过程,人们对神的崇拜变成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调查 报告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把握方向、明辨是非,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获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治素质,获得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获得伟大的人格魅力,因此,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但实际上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又有多少人真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这就不得而知了。因此针对“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个课题,我们组织开展了一次面向常熟理工学院大二同学同学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就我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信任程度以及学习、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就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并形成 坚定的信仰提出自己的思考。 首先先简要报告一下我们的调查情况, 调查主题,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 信仰状况 调查对象,大二外国语学院男生宿舍楼9栋以及女生 宿舍楼17栋部分宿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调查时间,2013年5月19日 调查份数,100份 有效份数,86份男生,18份女生,68份而对于问卷题目的设置,我们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在小组成员的讨论之下,共列出了十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除了有关性别,年龄之外,在问卷中我们还分别问到

了大家对信仰的看法、是否有信仰以及有什么样的信仰。因为我们知道,信仰 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或主义的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拿来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可见信仰对每个人的思想和行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进而制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下面就是我对调查结果进行大概的分析和思考。 首先是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女生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而且在这些人当中是学生干部的只是占了36%,但是共青团员却占了95%,由此可见,广大群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或者说是较好的政治素养。而当被问及,认为树立正确的信仰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否非常重要的时候,83%认为非常重要,5%认为可有可无,还有12%没有考虑过这个问 题。而在进一步询问信仰是什么时,有71%的人还是选择的马克思主义,还有30%选择了西方宗教或是佛教等。虽然值得推崇的是我们学生们的思想日趋多元化,信仰也变得的多样 但是很显然,这儿还存在一个矛盾之处。既然大家都认为信仰对我们个人发展 很重要,并且绝大部分愿意信仰马克思主义,那么余下的30%甚至使更多的人为什么没有信仰呢,我想追根究底,不是他们没有,而是由于大多数人对信仰不是很了解,对什么是信仰、信仰的作用、为什么要树立信仰等等问题不是很明确。其实通俗点讲,当一个人遇到大关过不去时,不由得就会念叨,佛祖保佑。而某种意义来讲,这就是一种信仰,一种可以支撑他的信念,只不过自身没有意识 到罢了。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先进的思想,一种不断进步的思想,但虽是如此我 们还是列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否有发展前途,本来以为十拿九稳的问题,可当一看调查结果却还是大吃一惊。只有54%的人认为非常有前途,27%的人认 为较有前途,3%的认为前途一般,还有16%直接就是不知道了。虽然值得庆幸的是没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及其对策思考 摘要:大学生的信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是在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形成的,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冷静分析大学生的信仰现状、特点及其信仰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才能使大学生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危机;构建途径 马克思指出,“信仰的本质,在于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和生存发展的把握。”[1]信仰就是人们对其认定的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渝的信赖和执著的追求,是一种对人生有限性的超越和对不朽精神的追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指对马克思的理论及其奋斗方向坚信不移,并且愿意身体力行。青年,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的关注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2] 现在“信仰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重要和流行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说的信仰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信仰教育,即我国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 一、关于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文献分析 (1)调查文献资料的引入为了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我们先来对已有的文献进行一些分析。中国社科院青年人文社科中心撰写的“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的调查报告表明,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有78.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没有过时”;有4.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说服力、完全过时了”;而16.4%的学生感到“说不清楚”。一些青年学生反映,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以经济杠杆为手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金钱关系。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否趋同的问题,有19%的学生认为趋同论正确,有13.5%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这说明,青年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认识还是较为复杂、模糊的,甚至可以说是混乱的[3]。 根据对江苏省某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不那么感兴趣,甚至产生怀疑和动摇。如对“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持“不同意”和“说不清”

大学生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1]

大学生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信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指导人们创造美好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科学信仰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只有真正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而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就要认真地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完整、准确、全面的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如果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或者对马克思主义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上,就不会被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所吸引、所折服,也就不可能真正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信仰的形成不仅建立在思想观念的基础上,而且还要建立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只有在实践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反复用实践的结果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才能坚定地信服马克思主义。同时,科学信仰形成的过程又是一个意志的过程,只有在反复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经历困难、曲折和失败的磨难,才能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不移的信仰。因此,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反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导人们的行动,用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成就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第三,努力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经常地、大量地存在,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侵袭着人们的思想,干扰着人们的科学信仰。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客观认识宗教 宗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容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它曾在历史上产生过极为重要而广泛的作用,渗透进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今天的文化活动、国际事务和日常生活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客观地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规律,了解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体系及其特点,不仅有助于当今的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宗教现象,认识到宗教对于社会安定和世界和平的影响,而且对于拓宽知识视野,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科学、伦理、法律、经济、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活动,更好地处理在人际交往中的宗教信仰关系等,也有积极的意义。 论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 据调查,大学生中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约占总数的10%,其中信仰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的约占信教者的62%。产生这种宗教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主观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环境的宽松、经济水平的提高、价值观念的变化,使人们的信仰变成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人们意识形态的异化。共产党内的不正之风,社会主义初级社会的腐败现象、单位中的用人不当,社会分配的不公平,贫富差距的扩大,种种因素,使青年人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产生了怀疑。政治信仰的缺失,导致许多人转向宗教信仰,大学生也不例外。 青年人思想未定型,情绪浮躁、易变,追求新鲜刺激,常有反传统的逆反心态,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面对不同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大学生感到茫然、疑虑、混乱的同时,求新、求异的心理使一些青年学生转向了宗教。 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青年人承受着更多的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风险和压力。求学道路的困难、生活的苦涩和艰辛、工作的不尽人意或家人的下岗待业、个人及亲友病痛等等,面对人生挫折和困惑,都会导致青年人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解脱之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日趋淡漠,因而宗教组织中教友之间的亲密、友善的关系,毫无功利色彩的互相关心和真诚帮助,就显得充满亲和力和诱惑力。青年大学生在社会中大多处于弱势地位,教会和教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使他们感到上帝是他们最后的靠山。信仰宗教满足了信仰者的归属感,使其精神上感到欣慰和满足,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的,他们是“组织里的人”。 当然,有一些大学生是因为生长在信仰宗庭,还有一些人在困境中得到宗教界人士的帮助从而走向宗教。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热,集中反映了部分青年人在信仰中的迷失,体现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其一,宗教道德与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吸引。特别是追求至善的宗教道德,是它最迷惑人、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三大宗教几乎都包括了这么一些道德诫律:不偷盗、不奸淫、不凶杀、不贪财、不抢劫、不诬陷、不妄语、平等爱人、惩恶扬善。因而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这些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并不矛盾,它的约束力量甚至超过了社会主

如何信仰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即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二了解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征。 三怎么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和宣传力度 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先了解马克思主义。应该通过阅读原著,真正弄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叫社会主义。不仅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更要学习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著作,因为他们在不同时代正确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过时的教条,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它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魅力。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真正了解以后,才能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力度。宣传方式应紧扣时代脉搏,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新闻媒体、电影资讯等多媒体数字化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比如将观念渗透到电影大片。宣传内容要正反结合,应加大对正面典型人物形象的大力宣传,以鞭策后进,同时对于负面典型也要斥责其行径剖析其根源、警示其结局。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取得巨大成功的宣传,对比苏联解体前后中苏变化,从中美国情出发对比中美发展情况,特别是对比中国前后的对比,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苏东剧变”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本身所造成的,恰恰相反是相关国家的领导人未能坚持马克思主义才导致了错误的发生。尽管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曾受到“左”的或右的干扰,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选择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原因。“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和发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分析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分析 编者的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成立四年来,始终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研究攻关重大时代问题。该中心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鼓励青年学者深入实践,了解国情社情、体察民情~,在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的同时,科研硕果颇丰,四年来共完成50多个社科调研课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近日,在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召开的课题总结会上,我们了解到该中心“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课题组,2004年以问卷以及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山东、广州、北京、吉林和四川等地一些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了调研。在对问卷结果、访谈信息以及搜集的其他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该课题组认为,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并不存在所谓的“大范围的信仰危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部分学生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理论淡化、思想多元化等倾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这里,我们特编发“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课题成果的核心部分,以飨读者。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是积极的在课题组的调研过程中,共发放问卷272份,收回269份,从数据比例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主流是积极的:1.多数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较为坚定。例如,有78.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没有过时”;在谈到对于“当代西方学说和理论能否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指导性思想”的看法时,有76.2%的学生作出了否定回答;有84.2%的学生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2.多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感兴趣。例如,有57.4%的学生认为通过近年来的政治理论学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问题越来越明白了;而认为理论学习有一定效果的也达到了32%。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识上,有78.3%的学生赞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说法。3.多数学生积极向上,拥护党在现阶段的

一个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一个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盐城师范学院“七〇后”教授王强同志先进事迹 王强,男,江苏盐城人,1970年9月出生。1988年9月至1992年6月就读于徐州师范学院政教系,1992年8月分配至盐城师范专科学校政教系工作,199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获得“两课”硕士学位, 2012年9月病逝。 王强生前是盐城师范学院教授,曾任经济法政学院副院长、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副主任。他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多次获得学校青年教师会讲比赛一等奖、二等奖,并获得学校首届优秀教学质量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等CSSCI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专著《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获得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他多次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学校第二届师德模范,2012年6月被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表彰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3月7日被教育部追授为“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2年12月,在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王强同志入选“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 一、立足岗位、教书育人,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传播者 王强同志自1992年走上工作岗位,一直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他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己任,始终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传播者。 从教20年来,他始终在探究和实践如何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感染性和实效性,做到了他对自己所要求的“上好每节课,让每节课都有品味”。他以情感人,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引领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

信仰马克思主义

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2011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3.16 https://www.360docs.net/doc/c112052246.html,/GB/14513063.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c112052246.html,/Article/Class16/201105/231240.html 陈奎元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正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立党立国始终重视思想政治建设,重视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和人民。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不搞教条主义,但是不能丢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在学习借鉴的名义下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多元化并不是我们的发明,一向标榜信仰自由的美国,在思想文化上就是反对多元化的,他们的主流文化、他们崇尚的美国精神是不容置疑的。美国国会曾多次讨论双语教学的问题,但时至今日始终没有通过把西班牙语作为第二种全国通用语言的议案。最近,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国的领导人宣布,在他们的国家“多元化已经结束”,甚至说“多元化已经死亡”。德国政府要求加入本国的移民要讲德语,融入德国的主流文化,接受他们的价值观。英国、法国、荷兰等国,也提出了差不多同样的要求。这个现象反映出西方发达国家反对多元化的立场及其政策。 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同时主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这种尊重和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没有边际?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哪些是可以包容的,哪些是必须反对的,应当有明确的界限,有所界定。包容多样是为了促进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包容”的含义一个是“包涵”,一个是“容纳”。包容的精义是发扬民主,博采众长,但不能允许挑战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和根本制度。“包容”不能

信仰马克思主义

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陈奎元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2011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3月16日)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正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立党立国始终重视思想政治建设,重视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和人民。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不搞教条主义,但是不能丢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在学习借鉴的名义下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多元化并不是我们的发明,一向标榜信仰自由的美国,在思想文化上就是反对多元化的,他们的主流文化、他们崇尚的美国精神是不容置疑的。美国国会曾多次讨论双语教学的问题,但时至今日始终没有通过把西班牙语作为第二种全国通用语言的议案。最近,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国的领导人宣布,在他们的国家“多元化已经结束”,甚至说“多元化已经死亡”。德国政府要求加入本国的移民要讲德语,融入德国的主流文化,接受他们的价值观。英国、法国、荷兰等国,也提出了差不多同样的要求。这个现象反映出西方发达国家反对多元化的立场及其政策。 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同时主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这种尊重和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没有边际?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哪些是可以包容的,哪些是必须反对的,应当有明确的界限,有所界定。包容多样是为了促进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包容”的含义一个是“包涵”,一个是“容纳”。包容的精义是发扬民主,博采众长,但不能允许挑战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和根本制度。“包容”不能变成被“掉包”,如果马克思主义被掉了包,偷换成“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就会改变。因此,“包容”无论如何不能变成掉包,不能在不知不觉中丢掉自己的灵魂。我们常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这个语言,这主要是指国际政治和社会制度而言。其实美国与西方的其他国家特别是与法、德等欧洲大陆国家并非是浑然一体,美国文化也并不等同于西方文化。我们提防西化的侵蚀,着眼点并不是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文化传承,而是图谋重建世界秩序的当代美国的政治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是抵御西化图谋的根本保障,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所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首要问题。 一、信仰马克思主义 从发表《共产党宣言》到现在,马克思主义光照人间一百六十多年。当今世界与马克思在世时已有很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过时了还是没有过时?我们党是否依然信仰、坚持和奉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及其理论体系?我认为这是毫无疑义的!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因为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是探索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灭亡基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如何实现自身解放,进而解放全人类规律的科学。只要还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只要还存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就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是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内在矛盾的思想武器和工具,也是认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矛盾的理论指南和方法。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其他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它仍然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先进分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又叫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只要社会主义还没有完成历史使命,还没有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浅谈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信仰是人类精神现象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社会信仰,也是当前唯一正确科学的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让大学生树立符合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现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让大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本文将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本质特点角度,来分析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系列信仰问题、阐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目的。 人不能没有信仰,正如克莱尔所说,“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人存在的前提是精神上的自由,没有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就不能成为人。”人们追求信仰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追求生存意义的过程,然而,人类在追求生存意义的同时,却不自觉得使自己陷入“二律背反”(二律悖反(antinomies)是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哲学基本概念。指双方各自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为正确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康德认为,由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力图超越自己的经验界限去认识物自体,误把宇宙理念当作认识对象,用说明现象的东西去说明它,这就必然产生二律背反)的困境,而只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把人类个体生命存在的有限性与人类整体追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冲突展现为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实践之中,并提出人的终极目标和意义是建立人类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科学的信仰,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很多同学质疑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崇尚所谓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势在必行。 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一些普世的价值,这些普世价值不会随时间的流失而消退。在当代,对青年人而言,这些价值的现实指导意义更为显著。诸如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使人摆脱寂寞的困扰,弥补因科技发展对人心理和情感联系造成割裂的弊端;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可以帮助人实现人生价值,填补在物质的极大富足之后所产生的精神空虚和人生目标的扭曲;同时,人们还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信仰中汲取精神力量,使自身变得更加坚强,从而可以消弭在现代人身上出现的悲观失望、堕落自杀等现象。下文将分别阐述当代青年人身上出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和原因以及相关应对对策。 1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 1.1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淡漠的倾向 马克思主义是崇高科学的信仰,但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却存在淡漠的倾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科中心曾以“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为课题立项。课题组有重点地选择了国内5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山东大学、广州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北电力大学和成都医药大学作为调研的主要样本采集地,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研结果认为,当前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同时在相当一部分学生 中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和理想淡化、思想多元化等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缺乏最基本的认知。调研结果显示,对于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问题的回答,文科生的正确率为69.2%,

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基础

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基础问题研究 摘要: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应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又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崇高的信仰付诸实践。只有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在行动上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使理论的力量转变成物质的力量,才能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信仰的科学性联系起来,我们不能肤浅的看待马克思主义,它的理论指导了一个阶级,一个国家,指明了社会规律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所当然的应该被作为一种崇高的信仰,指导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界定 青年学生是一个群体,首先我们需要界定这个群体的范围,从字面上来理解它应该是“青年”和“学生”两个名词的交集。“青年是代表从少年(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过渡到中年的年龄阶段(从十六七岁到三十岁)。”[1]我们可以认为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岁这个年龄段是大家普遍认为的青年,对于学生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学生,①在学校或研究机构注册入学学习的人按学习的阶段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②接受某人的教育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对某人的自称。”[2]从这个两个解释来看,第一个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学校就读的学生,这是我们通常意义

上的学生的定义,应该使我们探究的主要范围。第二个学生的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私人之间的师徒关系,或者是遵循某种教导和命令,并未通过国家机构有组织的进行授课而确定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这里我们认为第一种解释更符合我们的讨论。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3]最后,“信仰,对某人或某种思想,主义,宗教等抱有的坚定不疑的信念,以此作为自己的榜样和行为指南。”[4]我国著名的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认为,“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宗教,理论,主张,原则等得信服和崇拜。”[5]对于信仰的解释,重点都在人们承认一种理念,而这种理念或者说是科学的思想左右了人类的行为,人们对此理念理性的遵循和认同并付之与实际的行动.我们认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概括为青年阶段在学校就读的学生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 体系在中国建立和执行的认同,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信服和行为的指南。 二、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特征 1.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的发展,现在的青年学生不再是一腔热血的救国救民,他们更热爱和平热爱世界,更愿意生活在这个地球村里,他们没有肤色的界限,没有语言的隔阂,没有世俗的约束等等,

信仰马克思主义_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5· 本刊特稿 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陈奎元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即信仰马克思主 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没有过时,依然是当 代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峰。马克思主义是我党我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而不是改弦更张、另起炉灶。只有学懂学好马克思主义才能 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波及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美国霸权帝国的衰落,世界格局的变动和 调整,更加证实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 科学真理 忧患意识 作者简介:陈奎元(1941-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北京 100732)。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正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立党立国始终重视思想政治建设,重视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和人民。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不搞教条主义,但是不能丢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在学习借鉴的名义下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多元化并不是我们的发明,一向标榜信仰自由的美国,在思想文化上就是反对多元化的,他们的主流文化、他们崇尚的美国精神是不容置疑的。美国国会曾多次讨论双语教学的问题,但时至今日始终没有通过把西班牙语作为第二种全国通用语言的议案。最近,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国的领导人宣布,在他们的国家“多元化已经结束”,甚至说“多元化已经死亡”。德国政府要求加入本国的移民要讲德语,融入德国的主流文化,接受他们的价值观。英国、法国、荷兰等国,也提出了差不多同样的要求。这个现象反映出西方发达国家反对多元化的立场及其政策。 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同时主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这种尊重和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没有边际?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哪些是可以包容的,哪些是必须反对的,应当有明确的界限,有所界定。包容多样是为了促进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包容”的含义一个是“包涵”,一个是“容纳”。包容的精义是发扬民主,博采众长,但不能允许挑战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和根本制度。“包容”不能变成被“掉包”,如果马克思主义被掉了包,偷换成“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就会改变。因此,“包容”无论如何不能变成掉包,不能在不知不觉中丢掉自己的灵魂。我们常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这个语言,这主要是指国际政治和社会制度而言。其实美国与

广州地区大学生信仰现状的研究分析

广州地区大学生信仰现状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现况,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价值取向,并为信仰教育提供现实依据。方法:对广州地区六所高校85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精神信仰的一级因素上,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仰、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二次因素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崇拜、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家族崇拜、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神灵信仰、金钱崇拜。男女生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和政治信仰这四大维度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女生的得分均比男生高(p<0.05)。大二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家庭主义和政治信仰的转折点,而宗教信仰、神灵信仰和金钱崇拜则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民族崇拜、家庭主义和家族崇拜,而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神灵信仰。 标签:广州;大学生;信仰;分析 信仰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1]。它与人的根本生命价值相联系,指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根本价值原则,是大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核心,可以支配和调节当代大学生的重大行为[2]。 国内外已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崇高科学的精神信仰作为大学生积极品质核心内容与其积极发展的结果,如学业成就、自我认同、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等显著正相关,同时与众多消极发展结果,如焦虑、抑郁、外化问题行为等显著负相关[3-11]。 本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广州地区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现状主流,以了解大学生的信仰结构、特点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得出的数据进行探析,从而调整在当今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下的信仰教育,以期为大学生群体树立崇高科学的精神信仰提供现实依据以及为国家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随机抽样,选取广州地区六所高校的不同系别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1 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854份,回收有效率为77.6%。其中男生502人,占59%,女生352人,占41%。大一学生249人,占29%,大二学生258人,占30%,大三学生347人,占41%。 2.测试工具。《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2]该量表将信仰构成确定为一级信仰的超自然信仰、实用信仰、社会信仰三个方面,二级信仰包括民族崇拜、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家族崇拜、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神灵信仰和金钱崇拜,一共39个项目,采用6点评分制,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对应1分~6分。问卷的效度、重测信度分别达到0.83和0.68。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 义信仰

浅谈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仰是人类精神现象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社会信仰,也是当前唯一正确科学的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让大学生树立符合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现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让大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本文将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本质特点角度,来分析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系列信仰问题、阐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目的。 人不能没有信仰,正如克莱尔所说,“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人存在的前提是精神上的自由,没有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就不能成为人。”人们追求信仰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追求生存意义的过程,然而,人类在追求生存意义的同时,却不自觉得使自己陷入“二律背反”(二律悖反(antinomies)是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哲学基本概念。指双方各自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为正确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康德认为,由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力图超越自己的经验界限去认识物自体,误把宇宙理念当作认识对象,用说明现象的东西去说明它,这就必然产生二律背反)的困境,而只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把人类个体生命存在的有限性与人类整体追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冲突展现为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实践之中,并提出人的终极目标和意义是建立人类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科学的信仰,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很多同学质疑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与大学生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与大学生 信仰是人类精神现象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社会信仰,也是当前唯一正确科学的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让大学生树立符合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现实的世界观,人生现、价值观,可以让大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本文将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本质特点角度,来分析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系列信仰问题、阐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强要性以及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目的。对策,从而达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目的。 人不能没有信仰,克莱尔所说,“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人存在的前提是精神上的自由,没有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就不能成为人。”人们追求信仰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追求生存意义的过程,然而,人类在追求生存意义的同时,却不自觉得使自己陷入“二律背反”的困境,而只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把人类个体生命存在的有限性与人类整体追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冲突展现为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实践之中,并提出人的终极目标和意义是建立人类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科学的信仰,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这不禁给我们德育工作者敲响警钟,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势在必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决定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理智性培根曾说:“真理的探求,真理的认识,真理的信仰乃是人性中的最优之点”,可见对于真理的追求乃是世人不断追求的目标。作为时代骄子的大学生,更应该自觉得将追求真理视为己任,而这一追求的过程需要信仰的支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推崇真理的能力是点燃信仰的火花”,一种信仰,一种世界观,如果不以科学为基础,它就是不可信的,而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信仰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象是科学真理,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信仰科学,信仰真理。冈此说,坚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理智的选择。在如今物欲横流,浮华喧嚣的社会,许多的大学生在人潮中迷失了方向,表现出迷茫、困惑、忧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出现信仰的非理性化和非科学化。卡耐基说:“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大学生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的激情与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追求真理性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信仰的理智性。对普遍真理的知识的崇拜并不能给人们带来“意义”的依赖和心灵的安慰,人们仍生活在诸如“意义的丧失”、“生存的危机”当中。即使是大物理学家、大数学家,他们能够掌握现象世界的所有规律,也不完全理解人的存在到底是怎么回事。反思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注重加强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理论素养,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仅仅是人们信奉的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主义”,坚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理智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名言深刻地折射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本质区别,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找到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实践,从而使马克思信仰具有了现实性,更好地激励人们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就是将实践渗透到主体的自我意识中去,既从主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又从客体的本质和规律角度去改变世界,这样就使人从“行动着的活体”变为“行动着的思想者”,从而使人能够有自由的空间审视自我存在的价值,思考人生的意义,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交集。当前大学生在信仰问题上的危机,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自我”主体地位的缺失,现实与信仰之间的出现断层,而真正的信仰就应该是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大学生确立人生信仰时,要重视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意识,重视其理性思维的养成,让信仰成为深深扎根于实践的主体内在精神生活选择和理性思考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要求与理论的互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来源于实践,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