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课程思政①】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引领,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其他各学科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使学校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类课程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实现“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促使各专业的教育教学,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实践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在“课程思政”的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代表性的课程,但在整体设计、路径与载体、效果评价、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规范建设和制度支撑相对薄弱,导致教学改革动力不足,教师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和获得感不均。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面临的关键问题,介绍成功经验和做法,探寻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解决路径,对于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具有现实意义。“课程思政”面临的关键问题“课程思政”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是“无源之水”,缺少了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是“无本之木”,忽视了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就无法从根本上

解决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问题。1.管理理念:完善教学设计和整体规划在领导机制方面,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对思政课的管理理念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要素。高校领导要立足学校在本省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引领,上讲台,讲大课,传大势,让马克思主义在专业学科中“发声”、教材中“现形”、论坛上“亮剑”。在教学管理方面,高校对于课程培养方案、教材选定、政治标准等关键教学环节的管理是建设好“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教学主体方面,高校马克主义学院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要发挥应有的协同引领作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建设管理办法,实现“课程思政”教育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2.改革措施: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高校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在学科建设方面,高校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在教学载体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的教学与科研双向融合和共建机制需要不断创新,尤其针对人文社科类的专业教师,要在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方面开展日常教学训练和教学思考,使其能够精准地运用马克

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回应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的现实需求。3.教学方法:提升专业化队伍和教学能力教师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决定性要素。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急需培养高水平的思政教师队伍。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发力。在教学能力方面,要针对专业课教师开展富有针对性、示范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形成常态化的集体备课制度、教学激励制度,并将教材话语转变为教学话语,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学方法上,不同专业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不够完善,部分高校教师在讲授政治学、法学、新闻学、经济学等专业课程时忽视了要增强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对于教师如何在专业课中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还需必要的教学督导。4.体制机制:构建多学科的教学合作和激励制度在教学中形成有效互补的合作机制,构建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多学科间的合作机制是“课程思政”常态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教学平台建设上,其他专业和高校职能部门对“课程思政”缺少主动融合意识,制约了工作合力的真正形成,需要形成针对思政课教师和其他专业课教师的信息沟通渠道、教学交流机制和智库共享资源。在教学团队建设上,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建立共建、共享、共惠的教学平台,联合

高校教务处、团委、学工部等职能部门开展多领域、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迅速形成“课程思政”改革的内生动力。“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践经验为解决上述问题,突破思政教育的瓶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在“课程思政”核心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在“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明确主体责任,发挥引领协同作用建立教学团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明确“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做好课程的整体规划。上海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协同配合、以行政渠道为主组织落实”的思路,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所有高校都成立了“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所有高校党委书记均亲自担任组长,并设立专门办公室推进落实。武汉大学成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学校教务处、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积极配合学工、研工和学校德育中心,有效发挥行政职能,将“课程思政”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予以推进,校、院两级分管思政和教学工作的条线紧密结合,学校各部门整合资源,为“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施、研究和创新提供技术支撑。2.把脉学生需求,找准学术突破口创新教学载体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

其他学科的教学协同、科研协同,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协同创新的同频共振。武汉大学面向大学新生的专业基础课“测绘学概论”是一门讲授测绘专业技术的专业知识课,教师由宁津生等多名测绘学界的知名教授和两院院士构成,课堂上每人主讲一个章节,每周一次课,教授们生动演绎的爱国思政课,用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深度融合,使“院士课”成为思政教育的鲜活载体,让一代代大学新生入脑入心。复旦大学开展“中国系列”选修课程,从选题入手,发挥学校办学优势,既紧扣时代发展又回应学生关切,既具备深厚学术积淀又有效激发学生求知需求,在师资上聚集业内领军型顶尖师资团队,开展专题式教学,在方法上注重开拓创新,融合了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等教学方式,巧妙地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于多样化课堂教学之中,在引人入胜、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教育目标。上海中医药大学“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生的基础课,通过30分钟的“解剖第一课”诠释遗体捐献的意义,增加了对遗体捐献者感恩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医学责任意识的审视,因而也被学生称为“人生大课”。3.完善评价标准,建立教学效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思政课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引导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等主题开展课题研究。建立对课堂效果“双评估”的体系标准,增强对课堂育人效果的评价比重。广东省高

校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模式中,将学生的思政课成绩和学习表现纳入学生入党推优的考核标准,进行教学效果师生双向打分制度,除了课堂满意度之外,还要考察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以及学生思想意识过程中的知识内化和价值认同。湖北省高校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评聘考核机制。南方医科大学在职称评聘、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中完善了学校职称评聘制度和标准,实行岗位动态管理。复旦大学以高校教师教学激励计划为抓手,落实育人价值导向,针对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任课教师的育德实效开展绩效评价,据此作为是否继续给予支持及支持额度的重要依据,为促进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提供了重要途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学校的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扭转专业课程重教学、轻育人的情况。4.打通专业壁垒,优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学资源实现“课程思政”教学与育人功能的统一,其关键在于领导的意识、教学激励制度、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上海中医药大学充分利用三学期制的优势,每年设置10周的实践环节开展“服务性学习”,当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社区、服务病患时,自然而然地提升了使命感和责任感,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华中农业大学在学

生培养方面,引导学生深入农村、服务农民,献身农业。广西中医药大学每年组织青年专家博士带领学生到农村最艰

苦的地方进行义诊,让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工地,引导师生在思想政治觉悟方面内化于行。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0所高校已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各高校普遍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首要标准,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武汉大学提供50万元经费资助了5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项目,集结60多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推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在线课程,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供示范。“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思考从“课程思政”改革实践的经验出发,可以看到,建立“课程思政”长效运行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并及时总结经验使之深化、优化、固化下来,是确保“课程思政”取得实效的关键。今后一段时期,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应重点在强化价值引领、推动理论建设、促进机制体制创新、形成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持续推进,真正构建“大思政”的新格局。1.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引领,借助多学科方法共谋划在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中,一是要明确学校党委在改革中的主体责任。高校党委在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进行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时,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遇

到的或与教学相关的理论问题作为科研重点,及时加以研究解决,并把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是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示范和辐射作用,借助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专业理论和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大问题,构建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和对话平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成果,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协同创新大格局。2.解决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辩证关系一是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地位,让思政课上出“学术味”。思政课的教学中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背景,切实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科学问题,也要解决“为谁主张”“为谁服务”的价值追问。在课堂教学中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把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让思政课走进学科前沿,更有学术味,更有穿透力。课堂中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要用活的案例、活的方法,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现实困惑,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突出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使专业课上出“思政味”。高校应立足实际情况,发挥专业课程本身的特色,提炼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转化成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而生动的载

体。学校要在专业课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要求,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阶梯式成长特征,以及学生遇到社会问题的复杂度,系统设计德育递进教学路径,并固化于教学大纲中,推进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全覆盖。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注意“入深入细、落小落全、做好做实”,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话语传播的有效性,避免附加式、标签式的生硬说教,要深入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特征、成长规律和价值取向,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悉心点亮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专注度,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3.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学术评价体系是学者开展教学和科研的“指挥棒”。高校要改革用自然科学的标准衡量评价哲学社会科学,以西方的学术评价体系来评价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现有评价机制。要转变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系,侧重教学的过程评估,要将评价体系的重心落在“立德树人”的总任务上,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标准,完善教师职称聘任的评价体系,要将文章数、项目量、批示级、人才衔等科研考核指标,转向以教学质量为重心,学生成长发展为标尺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教书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统一,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对于教师为学生做心理咨询、参与学生竞赛辅导、积极投身教学竞赛等育人实践成果纳入到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中给予应有的认可,鼓

舞广大高校教师将工作的精力和热情投身于教学全过程。同时,严格“课程思政”教师的选聘以及教学培训制度,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突出综合素养课程的育人价值。制订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规范和评价标准,编制课程教学指南,推广试点经验,努力彰显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

4.创新合作机制,拓展教学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一是打造教学实践平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把教学实践打造成为德育融合的重要阵地。通过协同创新中心、智库团队等科研合作机制,推动原先以学院、学科、课题组为主的科研模式,向跨学科、跨专业、校内协同创新的模式转变。二是关注师资发展。通过“学习、对话、实践与反思”的培训模式,从素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视角,将育人要求和价值观教育内容融入专业教师的话语体系,强化专业课教师作为学生专业能力和价值观引领者的影响力。三是加强协同育人。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统领,整合其他哲学社会学科和学校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职能部门,探索“课程思政”一体化管理路径,将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及社会资源打造成“育人共同体”,实现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职能互补、优势叠加,做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思政课建设情况总结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2013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总结 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保障有力 (一)机构设置 学院根据中央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要求,由校党委直接领导,书记张 进平具体负责,主要把握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由思政部主任张晓萨负责学院思政教学 督导工作,监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及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由思政教研室具体负责实施覆 盖学院所有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工作。在学院党委领导下,还建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了融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全面组织开展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师资队伍 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由思政部下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该教 学团队是一个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教学组织。团队建立以 来,始终致力于探索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成 绩显著。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上,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积极选派教 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的培训。 (三)专职辅导员队伍 为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学院建立了各教学班配备一名辅导员的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辅导员的组织下,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对学生 进行行为养成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数十个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活动中,辅导员老师积极 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 治素质。 在行为养成上,由辅导员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对学生行为进行纠偏,引导学 生行为方向,并作为学生行为表现考核的主要依据,合理有效管理学生。既加强了学生管理, 又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制度保障 在制度保障方面,为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及时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思想状 况,贯彻院党委的工作指示,从制度上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 对课程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稳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建立了每学期两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满意度调查机制,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 论课老师进行教学效果监督,及时反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

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高校课程思政案例)

课程思政案例(20 -20 学年第学期)

微博的政治性、政治社会化功能、特性、传播内容的发布标准等思政案例简介

本课程思政的案例是依托课程讲授人所主持的社科基金青年课题 和个人科研著作《。。。。。。。》而设计完成。本案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传播作为研究对象 ,从理论上 解析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难点问题。本案例从理论上提出了政治思想传播的三对张 力”这一学术命题,并从新媒体传播的感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理性特征、新媒体传播的大众性特 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层次性特征、新媒体传播的技术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意识形态性特征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因此,本课程思政的突出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系统性的政治观念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在多数的课程思政中, 是将其他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以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这类贯穿课程思政做法的一个缺陷是容易造成专业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的脱节。而鉴于政治与传 播》这一课程的特殊性,它属于典型的具有强烈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课程。在这一课程中,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恰如其分,这样可以的课程设计既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又有必要的现实关照,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第二,将科研、教学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前所述,本案例是结合授课者本人承担的省 部级课题和已经出版的著作设计完成的,将科研成果直接反哺于课堂教学的突出体现。 第三,将课堂教学、批判思考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在本次课堂设计中,会有批判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最后,所给出的传播策略可以直接服务于 党和国家的宣传部门。

关于开展2018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关于开展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建设项目中期检查的通知 各学院: 根据《关于公布河海大学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河海教务〔〕号)文件要求,学校要加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对门立项课程进行中期检 查评审。 一、材料报送 所有立项课程均须按下表项目及要求准备好相关电子 材料(每门课程一个文件夹,内容根据表格项目编号排序),由学院汇总后,于月日前报送至教务处教研科邮箱。 序号材料内容提供内容及数量修订后的课程教学大纲份 “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课件 以上课时或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教案) 段(如没有视频,则紧扣“课程思政”主题制作教学微 提供明确的拍摄计视频(每段时长分钟) 划)课程思政育人典型教学案例份 其他材料(教研论文、获奖、社 自选 会评价等) 其他要求:()教学微视频片头中需有“课程思政”示范 课程建设项目画面;()发表的教研论文,需标注“河海 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资助”和项目编号。

二、专家评审 学校聘请校内外专家,组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审小组,对各示范课程项目报送的材料进行审阅、评定结果。 三、结果使用 对中期检查评审为“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中止项目建设,停止建设经费拨付,同时项目负责人年内不得申报教学改革 与教学研究项目,并减扣所在学院当年度年终考核人才培养 相应分值和教改经费。对中期检查评审为“优秀”的一般建设 项目,可升级为重点建设项目并按重点项目拨付建设经费。 联系人:黄波,黄炜栋;电话:(内线:),邮箱:。 附件:河海大学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教务处 年月日

附件 河海大学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项目编号 学院 课程名称学分 课程 项目类别部门负责人 水文院地理学与资源环境张丹蓉重点项目土木院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刘云重点项目土木院道路交通安全李锐重点项目地学院地质测绘实习黄勇重点项目法学院民法总论陈广华重点项目马院教育学原理陈滔娜重点项目外语院英语报刊选读李霄垅重点项目水电院水利工程施工张继勋一般项目港航院海岸动力学张弛一般项目环境院地下水污染防治郭勇一般项目能电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叶彦婓一般项目(含单片机) 计信院操作系统张鹏程一般项目计信院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 黄倩一般项目 构 力材院弹性力学王磊一般项目力材院材料与人类文明陈建清一般项目地学院人文经济地理学颜梅春一般项目农工院防汛抢险原理与技术张睿一般项目

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高校课程思政案例)(20200921093950).doc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芄 袂课程思政案例 芇(20 -20 学年第学期) 薆课程名称蚁政治与传播 莇□通识教育必修□通识教育选修□专业必修 薁课程性质 羆 R专业选修□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莃学时荿32蒇学分莇2 袁授课对象莂专业班级薇授课人数蒄薃思政案例名称膁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政治与传播》课堂教学 蚆案例所属教学大纲 袅第五章传播与政治思想、政治主体的素养中的章节及知识点 芅任课教师情况 羀主讲教师芆性别虿 职 袆 教授 螆螃 称 蚇联系电话螂 E-mail 袄学羃博士 蒅袆 位蒁课程简介

羆本课程是专业任选课,在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T 型人才,这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知识的广度,对与新闻相关的知识领域有必要的认知和把握,这些领域包括 政治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因此传播与政治的关系是新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 的一对重要关系,传播与政治的关系统领着其他各对关系。因此本课程在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 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本课程具有意识形态性、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批判性,可以很好地担负课程思 政的功能,用党和政府的主流观点观察当代传播问题。 芅本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政治洞察力与政治敏感性,为培养学生的党性提供基础,从而 为从事新闻行业打下良好的政治素养。 蚄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程讲授,让学生系统了解政治与传播的关系,知晓政治对传播的统领作 用,掌握国家政治与传播、社会政治与传播、传媒研究与政治、传媒与意识形态等内容。具体分析传 播与政治、国家赋权、政党国际形象塑造、政治思想传播的张力、政治主体的素养的关系;分析传播 与社会赋权、新闻传播生态、另类传播、社会结构、新闻传播教育变革、大数据等的关系;分析政务 微博的政治性、政治社会化功能、特性、传播内容的发布标准等。 芀 思政案例简介

(完整版)思政课心得体会

思政课心得体会 思政课心得体会 篇一: 思政学习总结与心得体会《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学习总结与心得体会我一直喜欢学思想道德和政治这门课,因为我在生活中每每遇到不顺心或生活学习有压力时,我总是能按着以前政治老师教我们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处理事情,上了大学又迈进了一个新的生活层次,要继续学习生活,做社会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此时,我们不是孤身一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前进,学校还为我们设立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它就像我们生活前进的指明灯,带着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向前迈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课程。我们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知识性的特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学风问题,而且是学习本课程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根本要求。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必须重视《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学习,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思想,把握不住

思政课教学特色总结

思政课教学特色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思政课教学特色总结 本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已经十五年了,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与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学生一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较大的抵触情绪,认为是一门说教性强,没有趣味,实用性差的课程,很难有学习兴趣,因此在第一次课时就应当用微笑、平和、幽默的教学风格来吸引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老师对课程都充满期待,继而有兴趣对接下来的教学能够给予积极的配合。 1、教师在第一次课时一定要保持微笑,让你的微笑如一缕春日明媚的阳光照亮整个教室; 2、在准备第一次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有一个特别打动学生,与学生进入校园的实际状况相吻合的小笑话; 3、第一次课时可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并欢迎学生来电或留言,利用心理学的首映效应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假大空,充满套话 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是为了占领学生的思想领域,让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站在道德的至高点,照本宣科,满堂空话和套话,而应该寓教于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结合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紧贴同学们的

日常生活,用事实说话,让同学们学会思考和分辨,从内心信服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1、对社会的黑暗面不要回避,但是要注重从正面给予引导; 2、经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与学生密切联系的而且是他们愿意思考的问题进行讨论; 3、视频资料和引用的案例一定要注意更新; 三、课堂语言一定要生动、幽默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有个必备条件,那就是有激情。在做好课前充分准备的同时,课堂教学过程时要充分运用语言之美,用充满激情、生动和幽默的课堂教学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后关心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下课铃响并不是教学的结束,反而是新的教学的开始。课堂教学结束后,应通过手机、QQ、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现代化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与关注。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课程思政①】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 径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引领,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其他各学科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使学校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类课程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实现“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促使各专业的教育教学,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实践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在“课程思政”的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代表性的课程,但在整体设计、路径与载体、效果评价、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规范建设和制度支撑相对薄弱,导致教学改革动力不足,教师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和获得感不均。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面临的关键问题,介绍成功经验和做法,探寻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解决路径,对于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具有现实意义。“课程思政”面临的关键问题“课程思政”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是“无源之水”,缺少了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是“无本之木”,忽视了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就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问题。1.管理理念:完善教学设计和整体规划在领导机制方面,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对思政课的管理理念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要素。高校领导要立足学校在本省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引领,上讲台,讲大课,传大势,让马克思主义在专业学科中“发声”、教材中“现形”、论坛上“亮剑”。在教学管理方面,高校对于课程培养方案、教材选定、政治标准等关键教学环节的管理是建设好“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教学主体方面,高校马克主义学院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要发挥应有的协同引领作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建设管理办法,实现“课程思政”教育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2.改革措施: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高校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在学科建设方面,高校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在教学载体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的教学与科研双向融合和共建机制需要不断创新,尤其针对人文社科类的专业教师,要在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方面开展日常教学训练和教学思考,使其能够精准地

思政课总结

经过十二周的学习,本门课迎来了结束,接下来就是我关于本门课以及老师所讲的而一些心得体会。其实,作为一个工科的学生已经很久没有接触关于这类学科的了,如有什么不对的还望见谅。 《论语》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总结自己人生而得的,由于本人的年龄关系,经历和学识都没那么多,就只能谈到“三十而立”,毕竟下个阶段就是了。我是这样认为的,人在三十岁之前,是一个向外界汲取知识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完整独立的意识和世界观也在逐渐地形成和完善。到三十岁的时候已经完全地形成,并且极有可能这个意识和世界观将会伴随人的一生。由于本人性别是男,所以我认为三十岁的男人应该是这样的:已经可以完全脱离父母而自己生活,当然这是最基本的。应该有一个家庭,不管以前是多么的喜欢去玩,此时的男人应该肩负起家庭的责任,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育孩子。并且工作能够稳定,但不失拼搏的劲头。“立”不只是自己主观上的,还是客观事实上的。 勤劳刻苦的人从来不会被其他人所厌弃,“努力”一词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其中还包含着坚韧不拔的。都说凡事贵在坚持,依我看,的确如此,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认为也是一个道理。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是要勤劳刻苦,也要有自己的目标与思想。而且,对上是要尊重,他们是你的上级,交给你工作是信任你,也是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中要有平等的意识,因为平级的人彼此既是伙伴又是竞争者,并在友好的竞争中互相成长,也能使自己更富有内涵;对下要关怀,我们也是“从下而上”的,应该对于其处境十分的理解,包容是上级应该有的态度。 我们在做事时,要保持着谨慎认真的态度,切不能够投机取巧,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不能因为他人已经做完而追求速度放弃质量。现在人们生活比较好了,对饮食的要求也是逐步提高。在我的家乡,一些餐饮店刚开张时本来是生意很红火的,客人有时还要预约才能有位置,然而,当我们下一次再去的时候,却感觉远没有第一次时的好感,不是人们这么快就吃厌了那些个菜,而是由于客人较多,服务员招呼了很久才到,并且催促点菜,除此之外,菜的量也没那么多了,这些一切使人感觉到不舒服。之后不久,那些个餐馆生意就冷清了,甚至有些还关门了,而那些个老餐馆仍然屹立不倒。我认为生活中做很多的事都能从中找到影子,不能把幸运当做理所当然,“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故此,人们在做事时时刻保持着警觉和谨慎,才能有可能避“祸”得“福”。 在人类社会中,“道德”是不可缺少的,没有道德的社会将使人无法想象,

思政课心得体会

. '. 思政课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课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 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 是我们学习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政治等的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2、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在学习之后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体会,不到之处,请谅解。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方案

XXXXXXXX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方案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负责人XXXX 系(部)XXXX 联系电话XXXX XXXX教务处 XXXX年XXXX月 填表说明

1.“课程组主要成员”可以是主讲该课程并参与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其他任课教师、助课老师,也可以是参与课程建设的其他人员。 2.内容要求实事求是,表达简洁、明确、严谨。空格不够时,可自行加页。

一、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XX性别XX 出生年月XX 职称副教授学历XX 学位硕士所在系(部)机械工程系职务XX 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 2018.082017级(28*3=)84 最近 2018.032017级(56*5=)280 三年 课主要2017.082016级(42*2=)84 程教学 2017.032014级(65*2=)130 负工作 责情况 2016.082015级(40*2=)80 人 2016.032013级(56*2=)112 时间项目名称完成与获奖情况近年来 在教学 研究与 教学改 革方面 的成果 课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项目中的分工程 组教授方案评价 主 辅助授课 要 成 助理研究员资料整理 员

二、本课程基本情况: 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安排、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 1.教学对象 机械工程系的三个专业: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教学安排与内容见表1 表1教学安排与内容 课次 第1 次 第2 次 第3 次 第4 次第5 次 第6 次 第7 次第8 次 第9 次 第1 0 次 第1 1 次 第1 2 次 第1 3 次第14次第15次

①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课程思政①】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引领,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其他各学科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使学校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类课程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实现“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促使各专业的教育教学,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实践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在“课程思政”的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代表性的课程,但在整体设计、路径与载体、效果评价、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规范建设和制度支撑相对薄弱,导致教学改革动力不足,教师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和获得感不均。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面临的关键问题,介绍成功经验和做法,探寻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解决路径,对于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具有现实意义。“课程思政”面临的关键问题“课程思政”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是“无源之水”,缺少了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是“无本之木”,忽视了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问题。 1.管理理念:完善教学设计和整体规划在领导机制方面,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对思政课的管理理念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

键要素。高校领导要立足学校在本省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引领,上讲台,讲大课,传大势,让马克思主义在专业学科中“发声”、教材中“现形”、论坛上“亮剑”。在教学管理方面,高校对于课程培养方案、教材选定、政治标准等关键教学环节的管理是建设好“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教学主体方面,高校马克主义学院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要发挥应有的协同引领作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建设管理办法,实现“课程思政”教育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2.改革措施: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高校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在学科建设方面,高校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在教学载体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的教学与科研双向融合和共建机制需要不断创新,尤其针对人文社科类的专业教师,要在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方面开展日常教学训练和教学思考,使其能够精准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回应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的现实需求。 3.教学方法:提升专业化队伍和教学能力教师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决定性要素。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急需培养高水平的思政教师队伍。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发力。在教学能力方面,要针对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112523938.html,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作者:孙桂林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6期 [摘要] 课程思政建设围绕课程思政的内涵,就其建设目标、建设思想、建设路径进行探析,其中,建设路径最为关键,将重点阐释。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围绕制度机制、教学主体、教材开发、教学客体等四个维度展开阐述,其根本保障是制度机制,关键是教师,重点难点是教材开发,检验建设成效的试金石是学生。 [关键詞]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课题项目]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我区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NJSZ1906) [作者简介] 孙桂林(1972—),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法学硕士,河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 [文献标识号]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6-0100-02; ; [收稿 日期] 2020-06-16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课程思政的积极回应。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高德毅等认为,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既不是增设一门课程,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邱伟光认为,所谓课程思政,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3]。何玉海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通过运作整个课程,即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全员参与下,对学生予以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与过程[4]。 陆道坤认为,课程思政是指依托课程这一载体,以隐性教育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5]。其实,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课程体系,即依托课程,通过“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基因”,以这一“元素”和“基因”为“切”入点,“融”思想政治教育于学校和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之中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课程思政①】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引领,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其他各学科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使学校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类课程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实现“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促使各专业的教育教学,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实践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在“课程思政”的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代表性的课程,但在整体设计、路径与载体、效果评价、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规范建设和制度支撑相对薄弱,导致教学改革动力不足,教师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和获得感不均。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面临的关键问题,介绍成功经验和做法,探寻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解决路径,对于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具有现实意义。“课程思政”面临的关键问题“课程思政”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是“无源之水”,缺少了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是“无本之木”,忽视了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就无法从根本上

解决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问题。1.管理理念:完善教学设计和整体规划在领导机制方面,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对思政课的管理理念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要素。高校领导要立足学校在本省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引领,上讲台,讲大课,传大势,让马克思主义在专业学科中“发声”、教材中“现形”、论坛上“亮剑”。在教学管理方面,高校对于课程培养方案、教材选定、政治标准等关键教学环节的管理是建设好“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教学主体方面,高校马克主义学院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要发挥应有的协同引领作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建设管理办法,实现“课程思政”教育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2.改革措施: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高校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在学科建设方面,高校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在教学载体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的教学与科研双向融合和共建机制需要不断创新,尤其针对人文社科类的专业教师,要在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方面开展日常教学训练和教学思考,使其能够精准地运用马克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一门公共课程,涉及的学生面广,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资源,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大学生英语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有教师认为既然是语言基础课就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思想教育那是马哲、邓论、毛思等课程老师的任务,与我们无关。对这种看法,本人不敢苟同。我们经常说,做学问首先应该学会做人,做人有时比做学问更加重要。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或许做了些辅导员该做的事。一日,我正为部分学生学习懒散而痛心疾首,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没必要跟他们生气,你把自己的课上好就行了,他们学不学是他们自己的事。做思想工作是辅导员的事,你没必要管那么多。”诚然,有很多老师都有如此想法。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的修订原则中有这么一点,“在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等方面体现了语言基础课的要求,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由此可见,连课本在编写时,都考虑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就不能兼顾呢?其实本人认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它也是一门很好的人文教育课程,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可以很好地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另外,一个语言教师比一个数学教师或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更能有效地传递人文信息,因为他能运用自身的语言优势,而且其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一个语言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学问再高,但若其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其终究是社会的败类,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恐怕比那些没多少学问的人还要大。作为语言教学的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将人文教育贯穿于语言知识教学中,有效地将二者统一起来。其中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实际上与我们提倡的思政教育是不谋而合的,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少了些理想主义,多了些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大学英语教学的应试教育倾向明显,“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相当普遍。老师的教学似乎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四、六级,在毕业时,找工作能有个敲门砖。而学生的学习似乎也很明确,就是通过四、六考试,那样就万事大吉了。这样人文教育或者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必修的语言课程,不仅要体现英语的工具性特征,更应发挥其特有的人文优势,使学生真正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扣好人生中的一粒扣子。所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守好大学英语课程这段渠,种好大学英语这个责任田,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新人。 现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3版第三册第1单元section A为例,来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这篇课文的题目是Never, ever give up!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步: 一、导入。 在这一部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1.What's success? 2.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secrets of success? 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成功的探讨。 二、课前活动。 1.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如何使梦想成真的音频,就短文内容提出问题:What are the three steps mentioned in the talk to make one's dreams come true?

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最新)

2020年9月4日晚和9月5日晚,在学院**领导的精心组织下,通过QQ群的课堂派教学平台,我有幸聆听了**副主任**的《精心挖掘思政素材打磨课程思政好课》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有关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两场精彩的课程思政专题讲座,听完后,受益匪浅,讲座中的教学方法让我耳目一新。 讲座涉及了多角度思考各类课程思政以及思政课程教学的经典案例分析,这让我明白在课堂上要扩大思政教育的格局和视野,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大思政”。课堂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它起到了育人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需要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顺其自然的思政渗透。在课堂上,教师要处处从师德出发,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以身作则,将课程特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避免机械化、教条化的讲道理式宣讲,结合具体身边案例,实事求是,注重实效,让学生无形中感知到思政教育的温度,达到思政教育的隐形效果。 思政教育与各门课程的融合是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方面,是立德育人的主要渠道,润物细无声是课程思政的最大特点。因此,作为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全方位育人,必须坚定社会主义理念,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政治站位,创新教学模式,凝练教学内容,强化问题意识,构建重点突出、贴近实际教学体系,明确德育功能,突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理解人生,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作为一名专职思政老师,我今后将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注重在思政课程中以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结合生动新颖的案例,力求将思政课上得生动深刻,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参加这两次课程思政线上学习,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主讲人都是根据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为我们分享关于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的,帮助我们理清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概念,二者的辩证关系、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策略、课程思政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等等。这样精彩的讲课,这样丰富的内容,用网络上的方式来说就是“讲的都是干货”,所以两位专家老师给我们线上讲课的时候,我还备了一个小本子来做笔记,同时还积极通过QQ群和课堂派教学平台及时参加现场调查、弹幕发射、问题讨论、线上测试、随机提问、线上评教等丰富生动的互动。这样大容量、有深度的讲座是我以前从没有经历过的,看同事的反馈跟我差不多,弹幕一直都没有停过。有的老师还因为抢着参与互动,手机、电脑齐上阵,有的因为掉线了急得在QQ群求助,特别是李晋普、周影秋、余**、戴鸿远、杨文龙等临近退休的老教师,虚心好学,积极参与,在线上测试等环节表现特别出色。课堂派教学平台强大的互动功能,也进一步增加了老师们的凝聚力,大家在与主讲老师互动时,不断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增加了对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建设的认识。 这一次的思政讲座真的是非常的精彩,让我有很多的感触,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肩上立德树人的责任重大,对如何有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让我知道,立德树人,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肩负的责

思政课学习心得

思政课学习心得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思政课学习心得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思政课学习心得,希望对你有帮助。 思政课学习心得 这一节课据说是我们全国每一个大学生都是要学习的,而且是全国大学生同时间一起上的,所以在还没有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就倍加期待,因为这种大型的思政课肯定会讲授许多的知识,给予我们认知上的启迪。 果然,这次的思政课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因为我们都是在家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听课。这次的思政课,主办方邀请了四名专家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这次的思政课都是根据我们当前实际情况来给我们讲课的,分别从整体的工作规划、具体的预防措施、历史讲解和我们所有青少年应当具备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来给我们上课的。这样精彩的讲课,这样精彩的内容,用网络上的方式来说就是讲的都是干活,所以四位专家老师给我们线上讲课的时候,我还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来做笔记。这样大的讲课是我以前从没有经历过的,看网上网友的反馈跟我差不多,弹幕一直都没有听过,据说还因为来听课的同学太多都给服务器给挤崩溃了。 这一次的思政课真的是非常的精彩,让我有很多的感触。

通过四位老师的讲课,让我对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还让我掌握了很多的防范措施,这些都是能够给予我很多帮助的方法。 当然,这次的思政课让我体会到的远不止如此,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让我知道面对这样严峻的考验,我们也越应该要有一定的担当,这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也是我们每一个青年的责任。越是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就越要坚强,要向那些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前辈们学习,要有他们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要有一定的使命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才能够不惊慌失措到不知所措。我们要有一定的担当,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我们要更加的爱护自然,我们要为绿色环境做出贡献,我们还要更加的尊重自然,我们每一个生物都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份子,所以我们应该要做到的是和谐共处,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动植物、不滥砍滥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轻易就能够做到的,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在今后,我也将努力做好这些工作。 虽然现在这堂全国大学生一起上的思政课已经结束了,可是带给我们深刻体会确实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真的的震耳发聩。这堂课让我知道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有强的使命感,要有强的国家认同感,要具备定的责任意识,要积极

最新思政课学习心得体会3篇

最新思政课学习心得体会3篇 我们的网络课程学习结束了。相比最初的不情愿开始,现在的不愿意结束更加凸显出了我们对于网络课程学习的体会。我们都以为我们会学着学着就放弃,没想到却在网络课程的丰富里学着学着更加热爱学习了。小是收集的思政课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最新思政课学习心得体会篇1 上思想政治课是教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灵活。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教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才能和素养,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条件,随机应变地、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突如其来的教育、教学问题,否则,即使你有高谈阔论的理论也无法成为实际的好教师。 在教学的实践中,广大教师对教育的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我们在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时,会发现他们都非常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恰如其分地把握教育的时机和分寸,方式方法灵活自如,语言通俗、生动,分析精辟入理,富于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充

分显示出一名政治教师的聪明才智,即高度的教育技巧。但与此同时,一部分教师由于对教育技巧的含义、表现及其培养途径等缺乏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只对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比较重视,而对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则往往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自己有了:“一杯水”,就一定能给学生“一滴水”,殊不知,如果缺乏教育技巧灵活和才能,没有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为主体地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则连“半滴水”都得不到。另一部分教师在目前的观念常常把教育的技巧理解为是管理学生,维持秩序的一种应急手段。这些误解,往往影响着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自己教育的智慧才能的自觉性,妨碍了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育机智,即是教师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和综合表现。技巧有效地发现和处理各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发现问题,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 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有所变革。如:在初中阶段,原来初二年主要是上“社会发展简史”,而现在是上有关的法律知识,对于这种不同教材,就有不同的要求,要对症下药,才会有的放矢。如果缺乏针对性,就好比射箭没找到靶子,治病没找到病因。只能陷于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有的甚至在朗读教材。如果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迅速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妥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非易得之。所以它要求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二、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