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求介质折射率的五种方法

高中物理求介质折射率的五种方法
高中物理求介质折射率的五种方法

求介质折射率的五种方法

一. 运用折射率公式n r

=sin sin α 例1. 一束光由空气射入介质中,入射角为60°,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求这种介质的折射率。

解析:根据题意作出如图所示示意图,由图得∠=-=r 906030°°°,由n r

=sin sin α。 得:n ==sin sin 60303°°

二. 运用公式n c v

= 例2. 已知一束单色光在某介质中传播速度为2108?m s /,求此介质的折射率。 解析:由公式n c v

=得: n c v ==??=310210

158

8. 三. 运用临界角公式sin C n

=1 例 3. 如图所示,透明容器abcd bad ,°∠=60,内装有透明液体,当光线垂直ad 面时,光在ab 液面上刚好发生全反射,求此液体的折射率。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此液体的临界角为C =60°,由临界角公式sin C n =1 得:n ==160233

sin ° 四. 运用视深公式H nh =(式中H 为物体的实际深度,h 为视深)

例4. 有人在某容器边竖直向下观察容器中某透明液体的深度,看上去透明液体的深度约为0.8m ,已知液体实际深度为1m ,则该液体的折射率约为多少?

解析:由视深公式H nh = 得:n H h m m

===108125.. 五. 运用关系式λλ=n '(式中λ为某种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λ'为同一单色光在介质中的波长)

例5. 某种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是06.μm ,射入玻璃后其波长为04.μm ,该玻璃的折射率是多少?

解析:由公式λλ=n ' 得:n m m

===λλμμ'...060415 在实际问题中,根据题中情况选用相应的方法求折射。

负折射率材料

超颖材料(Metamaterials)的发展 李雄SC08009037 机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本人博士阶段的课题方向为超颖材料(Metamaterials)的设计与应用。Metamaterials这一概念在提出之初,通常指的是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都是负数的材料(物质),因此它又称负折射率材料、左手材料或双负材料,这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然而随着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其研究范围被不断扩展,目前,它的范围已包含负折射率材料,单负材料(人工复介电常数材料(ε)和人工复磁导率材料),人工超低折射率材料和超高折射率材料等等。Metamaterials是本世纪物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的学术词汇,正因为其具有自然界物质不存在的奇异特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并已在其相关的几个实际应用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1、Metamaterials的发展概述 拉丁语“meta-”,可以表达“超出…、亚…、另类”等含义。对于metamaterial 一词,目前尚未有一个严格的、权威的定义,各种不同的文献上给出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但一般文献中都认为metamaterial是“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 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metamaterial重要的三个重要特征: (1)metamaterials通常是具有新奇人工结构的复合材料; (2)metamaterials具有超常的物理性质(往往是自然界的材料中所不具备的); (3)metamaterials性质往往不主要决定与构成材料的本征性质,而决定于其中的人工结构。 尽管metamaterials的概念出现于21世纪,但追溯其源头则可以找到上一世纪中后期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灵光一闪”。 1967年,前苏联科学家维克托·韦谢拉戈(Victor Veselago)提出,如果有一种材料同时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和负的磁导率,这种物质将能够颠覆光学世界,它能够使光波看起来如同倒流一般,并且在许多方面表现得有违常理的行为。然而,众所周知,同时具有负介电常数和负磁导率的材料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一,考场中心态的保持 心态“安静”: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清醒,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晰。心静如水,超然物外,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情绪稳定,效率提高。心不静,则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如坐针毡,眼在此而心在彼,貌似用功,实则骗人。 二,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直接推断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甚至要用到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观察、凭感觉选择:面对选择题,当你感到确实无从下手时,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物理实验题的做题技巧 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试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答常

阿贝折射仪测介质折射率

实验阿贝折射仪测介质折射率 折射率是透明材料的一个重要光学常数。测定透明材料折射率的方法很多,如全反射法和最小偏向角法,最小偏向角法具有测量精度高、被测折射率的大小不受限制、不需要已知折射率的标准试件而能直接测出被测材料的折射率等优点。但是,被测材料要制成棱镜,而且对棱镜的技术条件要求高,不便快速测量。全反射法具有测量方便快捷,对环境要求不高,不需要单色光源等特点。然而,因全反射法属于比较测量,故其测量准确度不高(大约Δn=3×10-4),被测材料的折射率的大小受到限制(约为1.3~1.7),且对固体材料还需制成试件。尽管如此,在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测量中,全反射法仍被广泛使用。 阿贝折射仪就是根据全反射原理制成的一种专门用于测量透明或半透明液体和固体折射率及色散率的仪器,它还可用来测量糖溶液的含糖浓度。它是石油化工、光学仪器、食品工业等有关工厂、科研机构及学校的常用仪器。 【实验目的】 1.加深对全反射原理的理解,掌握应用方法。 2.了解阿贝折射仪的结构和测量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3.通过对葡萄糖溶液折射率的测定确定其浓度。 【实验仪器】 WAY阿贝折射仪、标准玻璃块一块,折射率液(溴代萘)一瓶,待测液(自来水,酒精,糖溶液)、滴管、脱脂棉及擦镜纸 【实验原理】 一、仪器描述 阿贝折射仪是测量物质折射率的专用仪器,它能快速而准确地测出透明、半透明液体或固体材料的折射率(测量范围一般为1.4-1.7),它还可以与恒温、测温装置连用,测定折射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阿贝折射仪的光学系统由望远系统和读数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望远系统。光线进入进光棱镜1与折射棱镜2之间有一微小均匀的间隙,被测液体就放在此空隙内。当光线(自然光或白炽灯)射入进光棱镜1时便在磨砂面上

椭偏法测介质膜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得分: 实验时间: 2009 年 11 月 02 日, 第 十 周, 周 一 , 第 5-8 节 实验者: 班级 材料0705 学号 200767025 姓名 童凌炜 同组者: 班级 材料0705 学号 200767007 姓名 车宏龙 实验地点: 综合楼 408 实验条件: 室内温度 ℃, 相对湿度 %, 室内气压 实验题目: 椭偏法测介质膜的厚度与折射率 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 WJZ-II 型椭偏仪 实验目的: 1. 掌握椭偏法测量薄膜和折射率的基本原理 2. 学会使用椭偏仪测量固体表面上介质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 实验原理简述: 反射型椭偏仪的原理是:用一束椭圆偏振光作为探针照射到被测样品上,由于样品对入射光中平行于入射面的电场分量(简称P 分量)和垂直与入射面的电场分量(简称S 分量)有不同的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因此从样品上出射的光,其偏振状态相对于入射光来说要发生变化 1. 光波在介质分界面反射和透射的电磁波理论 光入射到两种均匀、各向同性的介质分界面上时,要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5-3-1)。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折射角与入射角以及折射率的关系是: 2211s i n s i n ??n n = 或 1 212 222s i n c o s ??n n n -= 另外,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界面条件,可以得到菲涅耳公式:

??? ??? ? ????? ?+=-+= +-- =+-= )sin(cos sin 2)cos()sin(cos sin 2)sin()sin()tan()tan(211221211221212121??????????????????s p s p t t r r 2. 反射系数比G 定义反射系数比)] (exp[| |||s p s p s p i r r r r G δδ-= = 而通常G 往往被写成如下形式:)exp(tan ??=i G ψ 其中 || tan s p r r =ψ s p δδ-=? 根据前式,可以得到21 122112]tan )11(1[sin ???+-+??=G G n n 从式中可以看出, 如果n1是已知的, 那么在一个固定的入射角φ1下测定反射系数比G , 则可以去顶介质2的折射率n2. 3. 光波在介质薄膜上反射和透射的电磁波理论——椭圆偏振光测量单层薄膜光学系统 如图(5-3-2)所示为“三介质二界面”模型,我们假定: 3.1薄膜两侧的介质是半无解大的,折射率分别为1n 和3 n 3.2薄膜折射率为2n ,它与两侧介质之间的界面1和界面2平行,并且都是理想的光滑斜面 3.3 三种介质都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

超材料原理

超材料原理 超材料(meta-material)是一种人工的、三维的、具有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单元结构的、具有某种特殊性质的宏观复合材料。超材料的主要原理是依靠三维复杂单元结构,实现对材料电参数及其空间分布的控制,从而控制电磁波/光波的传输行为。由于超材料常具有显著的三维空间不对称性,其材料参数常具有空间各向异性。 超材料的本质原理与1862年勒鲁(Le Roux)提出的‘反常色散’现象是非常类似的,指随着入射电磁波频段的降低,在吸收频带以上附近形成的折射率随由正值迅速下降的为零甚至负值的现象。负折射率材料内部的群速度(能量速度)和相速度(视觉速度)是相反的,这一点已被化学波实验所证实。 典型的两种超材料结构,负折射率材料和三维隐身衣,其机理是不同的,分别依靠负折射率单元周期排布和渐变正折射率单元空间分布实现的,其实现的单元结构均为分裂环(split-ring resonator,SRR)。 超材料的定义实际上相当宽泛,因为没人能精确定义特殊性质是什么性质。超材料一般用于描述三维结构,但是超材料的概念常与频率选择表面的概念混为一谈,事实上超材料和频选的特征分别是三维体结构,二维平面结构及其层叠结构。超表面属于频选。化学波实验证明了超材料在自然界或各向同性介质中是有可能存在的,尽管机理可能有所不同。

由于任何材料均存在着强烈的色散关系,超材料的特性仅存在于窄频带以内,已知的负折射率材料和隐身衣均是如此。通过单元空间分布方式的精确复杂控制,有可能补偿超材料的色散。 超材料原理的应用范围包括对所有物理波的调制:包括电磁波(光波)、声波、机械波、化学波等,有可能实现波的定向发射、绕射、聚焦、成像。 部分图片来源:学术期刊《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图1:负折射示意图 图2:负折射结构实物图

高考物理复习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归类总结高中物理例题解析,原来还有这么巧妙的方法!

高考物理复习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归类总结 (高中物理例题解析) 方法一:图像法解题 一、方法简介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像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 二、典型应用 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 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 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例1、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根据得出的一组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 Ω. 【解析】电源的U-I图像是经常碰到的,由图线与纵轴的截距容易得出电动势E=1.5 V,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是路端电压为0.80伏特时的电流,(学生在这里常犯的错误是把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当作短路电流,而得出r=E/I 短=2.5Ω的错误结论.)故电源的内阻为:r=△U/△I=1.2Ω 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

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往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例2、A、B两汽车站相距60 km,从A站每隔10 min向B站开出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为60 km/h.(1)如果在A站第一辆汽车开出时,B站也有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开往A站,问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能遇到几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如果B站汽车与A站另一辆汽车同时开出,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从A站开出的车数最多,那么B站汽车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多长时间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几辆车同时开出)?最多在途中能遇到几辆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那么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又最多能遇到几辆车? 【解析】依题意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分别从A、B站由不同时刻开出的汽车做匀速运动的s一t图像,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一目了然地看出:(1)当B站汽车与A站第一辆汽车同时相向开出时,B站汽车的s一t图线CD与A站汽车的s-t图线有6个交点(不包括在t轴上的交点),这表明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能遇到6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的车最多,它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50 min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6辆车同时开出此时对应B站汽车的s—t图线MN与A 站汽车的s一t图线共有11个交点(不包括t轴上的交点),所以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最多能遇到1l辆从A站开出的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

常见物质折射率表

常见物质折射率表 常用物体折射率表 [绝对折射率]: 光从真空射入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n叫做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它表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对光的一种特征。 [公式]:n=sin i/sin r=c/v 由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故其他媒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同一媒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对可见光为透明的媒质内,折射率常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大,即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通常所说某物体的折射率数值多少(例如水为1.33,水晶为1.55,金刚石为2.42,玻璃按成分不同而为1.5~1.9),是指对钠黄光(波长5893×10^-10米)而言。 [相对折射率]:

光从介质1射入介质2发生折射时,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的正弦之比n21叫做介质2相对介质1的折射率,即“相对折射率”。因此,“绝对折射率”可以看作介质相对真空的折射率。它是表示在两种(各向同性)介质中光速比值的物理量。 [公式]:n21=sinθ1/sinθ2=n2/n1=v1/v2 光学介质的一个基本参量。即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在介质中的相速v之比 真空的折射率等于1,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称为相对折射率。例如,第一介质的折射率为n1,第二介质的折射率为n2,则n21=n2/n1称为第二介质对第一介质的相对折射率。某介质的折射率也是该介质对真空的相对折射率。于是折射定律可写成如下形式 . n1sinθi =n2sinθt两种介质进行比较时,折射率较大的称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称光疏介质。 折射率与介质的电磁性质密切相关。根据电磁理论,εr和μr分别为介质的相对电容率和相对磁导率。折射率还与波长有关,称色散现象。手册中提供的折射率数据是对某一特定波长而言的(通常是对钠黄光,波长为5893埃)。气体折射率还与温度和压强有关。空气折射率对各种波长的光都非常接近于1,例如空气在20℃,760毫米汞高时的折射率为1.00027。在工程光学中常把空气折射率当作1,而其他介质的折射率就是对空气的相对折射率。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光学知识点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一、光源 1.定义: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2.特点:光源具有能量且能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光能,光在介质中传播就是能量的传播.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3108m/s; 各种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v<C。 说明: ①直线传播的前提条件是在同一种介质,而且是均匀介质。否则,可能发生偏折。如从空气进入水中(不是同一种介质);“海市..... 蜃楼”现象(介质不均匀)。 ②同一种频率的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不同频率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也不同。在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低的光其传播速度越大。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速不可能超过C。 ③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和波长可以相比或者比波长小时,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光线可以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 ④近年来(1999-2001年)科学家们在极低的压强(10-9Pa)和极低的温度(10-9K)下,得到一种物质的凝聚态,光在其中的速度降低到17m/s,甚至停止运动。2.本影和半影 (l)影:影是自光源发出并与投影物体表面相切的光线在背光面的后方围成的区域. (2)本影:发光面较小的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光线完全不能到达的区域.(3)半影:发光面较大的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只有部分光线照射的区域.(4)日食和月食:人位于月球的本影/ ③入射光也可以是平行光。 以上各种情况下,入射光线经眼睛作用后都能会聚到视网膜上一点,所以都能被眼看到。 三、光的反射 1.反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的界面上再返回原介质的现象.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光的折射、全反射 一、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 比.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二、折射率 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介质的折射率.注意:指光从真空射入介质. 2.公式:

实验五 用掠射法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五 用掠射法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目的 1.掌握用掠射法测定液体的折射率。 2.了解阿贝折射仪的工作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 分光仪,阿贝折射仪,三棱镜两块,钠灯,水、酒精等待测液体,读数小灯,毛玻璃。 实验原理 1.用掠入射法测定液体折射率 将折射率为n 的待测物质,放在已知折射率为n 1(n <n 1)的直角棱镜的折射面AB 上,若以单色的扩展光源照射分界面AB ,则入射 角为π/2的光线Ⅰ将掠射到AB 界面而折射进入三 棱镜内,其折射角i c 应为临界角。从图5—5—1可以看出应满足关系 1sin n n i c = 当光线Ⅰ射到AC 面,再经折射而进入空气 时,设在AC 面上的入射角为φ,折射角为?,则 有 φ?sin sin 1n = (5-5-1) 除入射光线Ⅰ外,其他光线如光线Ⅱ在AB 面上的入射角均小于π/2,因此,经三 棱镜折射最后进入空气时,都在光线Ⅰ'的左侧。当用望远镜对准出射光方向观察时, 在视场中将看到以光线Ⅰ'为分界线的明暗半荫视场,如图5—5—1所示。 当三棱镜的棱镜角A 大于角i c 时,由图5—5—2可以看出,A 、i c 和角φ有如下关系 φ+=c i A (5-5-2) 将(5-5-1)和(5-5-2)式消去i c 和φ。若棱镜角A 等于90度,可得 ?221sin ?=n n (5-5-3) 若棱镜角A 不等于90度,可得 ??sin cos sin sin 221???=A n A n (5-5-4) I II

因此,当直角棱镜的折射率n 1为已知时,测出?角后便可计算出待物质的折射率n 。 上述测定折射率的方法称为掠入射法,是应用全反射原理。 2.用阿贝折射计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阿贝折射仪是测量固体和液体折射率的常用仪器,同时,还可测量出不同温度时的折射率。测量范围为1.3~1.7,可以 直接读出折射率的值,操作简便,测量 比较准确,精度为0.0003。测量液体时所需样品很少,测量固体时对样品的加工要求不高。 阿贝折射仪也是根据全反射原理设 计的。它有两种工作方式,即透射式和 反射式。阿贝折射仪中的折射棱镜ABC 和照明棱镜A 'B 'C '都是直角棱镜,由 重火石玻璃制成。照明棱镜的A 'B '面经过磨砂,使透射式测量作漫射光源用。折射棱 镜的BC 面也经过磨砂,供反射式测量作漫反射光源用。 透射式测量光路如图5—5—3(a )所示。将折射率为n 的待测物质放在折射率为n 1的直角棱镜的斜面上,其棱角为A ,并用光源S 照明。如果介质的折射率n <n 1,这时与图5—5—1相同,经棱镜ABC 两次折射后,由AC 面射出的光束,在望远镜视场中将观察到半荫视场,明暗分界线就对应于掠面入射光束,测出AC 面上相应的临界出射角?,即可应用(5-5-4)式计算出n 。 应用阿贝折射仪测定固体折射率时不用照明棱镜。对于加工有两个抛光面的固体样品,则光路可采用如图5—5—3(b )所示的透射式测量,对于加工只有一个抛光面的固体样品。则可采用图5—5—3(c )所示的反射式测量。 用光源S (一般为自然光)照亮折射棱镜上的磨砂面BC ,使之成为一个扩展的平面光源,从面上各点发出的光线I 、Ⅱ射抵AB 面上的E 点时,入射角均不相同。其中入射 角大于临界角i C 的,都发生在全反射后再由AC 面射出,同样,在望远镜对准Ⅰ'观察 时,亦可看到半荫视场,只是明暗分布恰与透射光的视场分布相反,其临界出射角? 255—— 图 3 55——图 n B *

超材料doc

超材料——过去十年中人类最重大的十项科技突破之一 狭义上超材料即指电磁超材料,电磁超材料具有超越自然界材料电磁响应极限的特性,能够实现对电磁波传播的人为设计、任意控制。目前该材料被应用在定向辐射高性能天线、电磁隐身、空间通信、探测技术和新型太赫兹波段功能器件等方面。 看好电磁超材料在军工、通信和智能结构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电磁超材料在军工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目前已应用的超材料产品包括超材料智能蒙皮、超材料雷达天线、吸波材料、电子对抗雷达、超材料通讯天线、无人机雷达、声学隐身技术等。 通信领域电磁超材料最具应用前景的就是无线Wi-fi网络,目前光启已进入该领域。 电磁超材料在智能结构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类:地面行进装备用智能结构和可穿戴式超材料智能结构。智能结构用电磁超材料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超材料主题相关主要包括:(300077)、龙生股份(002625)、(600804)和(600490)等,建议重点关注国民技术、鹏博士和鹏欣资源。 超材料 “Metamaterial”是21世纪物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的学术词汇,近年来经常出现在各类科学文献。拉丁语“meta-”,可以表达“超出…、亚…、另类”等含义。对于metamaterial一词,目前尚未有一个严格的、权威的定义,各种不同的文献上给出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但一般文献中都认为metamaterial是“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 迄今发展出的“超材料”包括:“左手材料”、光子晶体、“超磁性材料”等。 “左手材料”是一类在一定的频段下同时具有负的磁导率和负的介电常数的材料系统(对电磁波的传播形成负的折射率)。近一两年来“左手材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曾被美国杂志评为2003年的"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原理 超材料的应用与原有的材料制备有很大的区别,以往是自然界有什么材料,就能制造出什么物品,而超材料完全是逆向设计,根据针对电磁波的具体应用需求,制造出具有相应功能的材料。 特征 metamaterial重要的三个重要特征: (1)metamaterial通常是具有新奇人工结构的复合材料; (2)metamaterial具有超常的物理性质(往往是的材料中所不具备的); (3)metamaterial性质往往不主要决定与构成材料的本征性质,而决定于其中的人工结构。 隐形功能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超材料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它违反了光学定律。 然而,2006年,北卡罗来纳州的(Duke University)和(Imperial College)的研究者成功挑战传统概念,使用超材料让一个物体在微波射线下隐形。尽管仍有许多难关需要克服,但我们有史以来头一次拥有了能使普通物体隐形的方案(五角大楼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The Pentagon’s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DARPA]资助了这一研究)。 制造研究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物理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 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 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 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 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 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 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 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 θ 图2-2-1 θ mg T F 合 图2-2-2 θ mg F 合 T 图2-2-3 图2-2-4

常用折射率表

[绝对折射率]: 光从真空射入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n叫做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它表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对光的一种特征。 [公式]:n=sin i/sin r=c/v 由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故其他媒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同一媒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对可见光为透明的媒质内,折射率常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大,即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通常所说某物体的折射率数值多少(例如水为1.33,水晶为1.55,金刚石为2.42,玻璃按成分不同而为1.5~1.9),是指对钠黄光(波长5893×10^-10米)而言。 [相对折射率]: 光从介质1射入介质2发生折射时,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的正弦之比n21叫做介质2相对介质1的折射率,即“相对折射率”。因此,“绝对折射率”可以看作介质相对真空的折射率。它是表示在两种(各向同性)介质中光速比值的物理量。 [公式]:n21=sinθ1/sinθ2=n2/n1=v1/v2 光学介质的一个基本参量。即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在介质中的相速v之比 真空的折射率等于1,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称为相对折射率。例如,第一介质的折射率为n1,第二介质的折射率为n2,则n21=n2/n1称为第二介质对第一介质的相对折射率。某介质的折射率也是该介质对真空的相对折射率。于是折射定律可写成如下形式. n1sinθi=n2sinθt两种介质进行比较时,折射率较大的称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称光疏介质。 折射率与介质的电磁性质密切相关。根据电磁理论,εr和μr分别为介质的相对电容率和相对磁导率。折射率还与波长有关,称色散现象。手册中提供的折射率数据是对某一特定波长而言的(通常是对钠黄光,波长为5893埃)。气体折射率还与温度和压强有关。空气折射率对各种波长的光都非常接近于1,例如空气在20℃,760毫米汞高时的折射率为1.00027。在工程光学中常把空气折射率当作1,而其他介质的折射率就是对空气的相对折射率。 介质的折射率通常由实验测定,有多种测量方法。对固体介质,常用最小偏向角法或自准直法;液体介质常用临界角法(阿贝折射仪);气体介质则用精密度更高的干涉法(瑞利干涉仪)。 常用物体折射率表 空气 1.0003 玻璃,锌冠 1.517 氯化钠(盐)2 1.644 液体二氧化碳 1.200 玻璃,冠 1.520 重火石玻璃 1.650 冰 1.309 氯化钠 1.530 二碘甲烷 1.740 水(20度) 1.333 氯化钠(盐)1 1.544 红宝石 1.770 丙酮 1.360 聚苯乙烯 1.550 兰宝石 1.770 普通酒精 1.360 石英 2 1.553 特重火石玻璃 1.890 30% 的糖溶液 1.380 翡翠 1.570 水晶 2.000 酒精 1.329 轻火石玻璃 1.575 钻石 2.417 面粉 1.434 天青石 1.610 氧化铬 2.705 溶化的石英 1.460 黄晶 1.610 氧化铜 2.705 Calspar2 1.486 二硫化碳 1.630 非晶硒 2.920 80% 的糖溶液 1.490 石英 1 1.644 碘晶体 3.340 玻璃 1.500 常用晶体及光学玻璃折射率表 物质名称分子式或符号折射率重冕玻璃ZK6 1.61263 熔凝石英SiO2 1.45843 重冕玻璃ZK8 1.61400 氯化钠NaCl 1.54427 钡冕玻璃BaK2 1.53988

实验二 透明介质折射率的测定

实验二透明介质折射率的测定 折射率是光学材料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与材料的温度、湿度、浓度等基本物理量有一定的关系,在科研和生产实际中,常通过测量折射率来获得材料的相关信息.本实验用掠入射法测定液体折射率,用光的折射法测固体折射率. ·实验目的 1.了解阿贝折射仪的工作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2.用掠入射法测定液体的折射率; 3.用像的视高法测固体的折射率. ·实验仪器 阿贝折射仪,移测显微 镜,钠灯,玻璃砖,水、 酒精等待测液体. 阿贝折射仪是测量固 体和液体折射率的常用仪 器,测量范围为1.3~1.7,可以直接读出折射率的值,操作简便,测量比较准确,精度为0.0003.测量液体时所需样品很少,测量固体时对样品的加工要求不高. 1 8 15 1反光镜;6阿米西棱镜手轮(色散调节手轮);7色散值刻度圈;8目镜;10棱镜锁紧手柄;11棱镜组;13温度计座;14底座;15折射率刻度调节手轮(转动棱镜);16校正螺钉;18圆盘组;19小反光镜;20读数镜筒;21望远镜筒 14 6 7 18 19 20 21 10 11 图2-1(a)WZS-1型阿贝折射仪结构图 16 13

1.阿贝折射仪的外部结构 实验用阿贝折射仪的型号有两种:WZS-1型阿贝折射仪结构见图2-1(a )、2WAJ 型阿贝折射仪结构见图2-1(b ). 2.阿贝折射仪的光学系统 WZS-1型阿贝折射仪的光学系统由两部分组成:望远系统与读数系统如图2-2所示. 望远系统:光线经反射镜1反射进入照明棱镜2及折射棱镜3,待测液体放置在棱镜 2与3之间,经阿米西消色差棱镜组4抵消由于折射棱镜待测物质所产生的色散,通过物 ) (a 386 4 5 2 1 7) (b ' 8' 710 119 141312 图2-2 阿贝折射仪光学结构示意图 1反光镜;2棱镜座连接转轴;3遮光板;4恒温器接头;5进光棱镜座;6色散调节手轮;7色散值刻度圈;8目镜;9盖板; 10棱镜锁紧手轮; 11折射标棱镜座; 12照明刻度盘聚光镜; 13温度计座; 14底座; 15折射率刻度调节手轮;16校正螺钉; 17壳体; 16 7 2 17 15 6 14 4 10 11 8 12 9 5 1 13 3 图2-1(b )2WAJ 型阿贝折射仪结构图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高考物理 知识点及易错点 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懂题。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

阿贝折射仪介质折射率

阿贝折射仪测介质折射率 折射率是透明材料的一个重要光学常数。测定透明材料折射率的方法很多,如全反射法和最小偏向角法,最小偏向角法具有测量精度高、被测折射率的大小不受限制、不需要已知折射率的标准试件而能直接测出被测材料的折射率等优点。但是,被测材料要制成棱镜,而且对棱镜的技术条件要求高,不便快速测量。全反射法具有测量方便快捷,对环境要求不高,不需要单色光源等特点。然而,因全反射法属于比较测量,故其测量准确度不高(大约Δn=3 ×10-4),被测材料的折射率的大小受到限制(约为1.3~1.7),且对固体材料还需制成试件。尽管如此,在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测量中,全反射法仍被广泛使用。 阿贝折射仪就是根据全反射原理制成的一种专门用于测量透明或半透明液体和固体折射率及色散率的仪器,它还可用来测量糖溶液的含糖浓度。它是石油化工、光学仪器、食品工业等有关工厂、科研机构及学校的常用仪器。 【实验目的】 1.加深对全反射原理的理解,掌握应用方法。 2.了解阿贝折射仪的结构和测量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3.通过对糖溶液折射率的测定确定其锤度。 【实验仪器】 WAY阿贝折射仪、待测液(蒸馏水,无水乙醇,糖溶液)、滴管、脱脂棉 【实验原理】 一、仪器描述 阿贝折射仪是测量物质折射率的专用仪器,它能快速而准确地测出透明、半透明液体或固体材料的折射率(测量范围一般为1.4-1.7),它还可以与恒温、测温装置连用,测定折射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阿贝折射仪的光学系统由望远系统和读数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望远系统。光线进入进光棱镜1与折射棱镜2之间有一微小均匀的间隙,被测液体就放在此空隙内。当光线(太阳光或日光灯)射入进光棱镜1时便在磨砂面上产生漫反射,使被测液层内有各种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经折射棱镜2产生一束折射角均大于出射角度i的光线。由摆动反射镜3将此束光线射入消色散棱镜组4,此消色散棱镜组是由一对等色散阿米西棱镜组成,其作用是可获得一可变色散来抵消由于折射棱镜对不同被测物体所产生的色散。再由望远镜5将此明暗分界线成像于分划板 7上,分划板上有十字分划线,通过目镜8能看到如图2上部分所示的象。 读数系统。光线经聚光镜12照明刻度板11(刻度板与摆动反射镜3连成一体 ....同时绕刻度中心作回转运动)。通过反射镜10,读数物镜9,平行棱镜6将刻度板上不同部位折射率示值成象于分划板7上(见图2)

常用介质折射率测量方法的实验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112800734.html, 常用介质折射率测量方法的实验分析 作者:魏连甲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19期 [摘要]介质折射率的精确测量不仅在物理基础实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材料科学、物质检测、食品检验等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最小偏向角法、掠入射法和迈克尔逊干涉仪对介质的折射率进行了测定,通过对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实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找出精确测量透明介质折射率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折射率迈克尔逊干涉仪介质 中图分类号:TN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102-01 1序论 折射率是一种表征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因此折射率的测定是几何光学中最重要的问题。折射率是用来表征介质材料光学性质的一种重要参数,在生产和科研部门中,往往需要测定物体的折射率。在现实生活中,折射率这个物理量的准确测量是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的重要出发点。 人类的科学研究是在不断前进的,人们发现测定物质的折射率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物理实验,物质折射率测定的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测量的精度、准确度,于是找到一种既简单又便于操作同时精度高的实验方法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趋势。本文即对已知的三种测定物质折射率的方法进行仔细研究分析,总结概括,以期得到对不同介质的理想测量方法。 2 实验原理 2.1 最小偏向角法 单色光经过等边三棱镜两次折射后,用分光计测量其最小偏向角,利用式(1)计算出棱镜材料的折射率[1] (1) 其中棱镜顶角,为偏转角。 2.2 掠入射法 单色光从未知透明介质掠射三棱镜,再由三棱镜另一面折射,通过测量折射光线的出射角,利用式(2)计算出未知透明介质的折射率[2]

高一物理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高一物理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高中物理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途径,学好高中物理实验的复就至关重要。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1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控制变量法 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实验问题和物理实验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累积法

爱高中物理实验中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放大法 对于高中物理实验中微小量或小变化的观察,可采用放大的方法。例如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 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2 解题技巧1.对于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解题技巧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

功能材料(负折射率材料)

负折射率材料 实验中发现,在某种材料中,光线的折射与正常折射不同,正常折射时,光线会位于法线的不同侧,在这种材料中,光折射时,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因此称之为负折射现象,这种材料叫做负折射率材料。在负折射率材料中,电场、磁场和波矢方向符合“左手法则”,而不是常规材料中的右手定则,所以具有负折射率的材料也被称为左手材料。光波在其中传播时,能流方向和波矢方向相反,用同时具备负介电常数和负磁导率的超材料可以得到这一现象,此时超材料具有负折射率,这样的材料也被叫做负折射率材料。 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电场、磁场和波矢方向遵守右手定则)//(k H E ?。光发生正常折射时,遵守折射定律)sin sin (2211i n i n =,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法线的不同侧,同时遵守费马原理——光程沿平稳值的路径而传播。但是当光波从具有正折射率的材料入射到具有负折射率材料时,介电常数和磁导率都为负)0,0(<<με,折射率n 取负值 )0(<-=εμn , 电场、磁场和波矢符合左手定则,能流方向和波矢方向相反)(?=。自然电磁材料以原子或分子构成,光学和电磁性质通过化学来改变,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既定且取值有限。而超材料一般认为是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通过单胞的几何排列,设计出不同的结构单元,原则上能够实现几乎任意的电磁参数,比如负值。在晶体学中,原胞是最小重复单元具有一个格点,格点上的原子是一个或者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胞是原胞的整数倍,可以通过改变单胞的形状、大小和构型,使单胞达到几十或者几百个原子的量级,甚至更高,从而改变材料的电磁参数,由此控制电磁波的传输。调控电磁参数可以使材料的折射率为负值,使得这种超材料成为负折射率材料。目前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可以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此外,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低温下(4K )可以利用探针尖端精确操纵原子,所以可以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改变单胞的几何结构,得以实现具有负折射率的超材料。研究发现负介电常数可以由长金属导线阵列(ALMWs )这种结构获得,微型金属共振器,比如具有高磁化率的开口环形共振器(SRRs )可以实现负的磁导率。将这两种结构结合,即金属导线和开口谐振环阵列结构,可以实现负折射率材料。除此之外,串联电容和并联电感的周期性结构,以及利用量子相干效应或者EIT (电磁感应透明)效应也可以实现负折射率材料。因为量子相干性,或者说“态之间的关联性”,是描述电子向右自旋和正电子向左自旋的状态是相关联的这一现象。EIT 也叫电磁感应透明,是由原子光激发通道之间的量子相干效应引起的,并导致光在原子共振吸收频率处的吸收减小甚至于变成完全透明,是一种消除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的技术。 可以将铜做成金属导线和开口谐振环阵列结构,再添加其它物质做成复合材料。因为铜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热和导电性能较好,并且铜在自然界含量丰富,化学性质很稳定,是抗磁性材料。铜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对铜的研究已经很完善。铜的熔点较低,容易再熔化、再冶炼,回收利用相当的便宜。此外,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元素,且它的潜在毒性较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和耐化学腐蚀等特点。以铜为主要元素的复合材料,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根据广义相对论,时间和空间都是可以“弯曲”的,而空间里的光线同样可以弯曲,利用负折射率材料,改变材料的单元结构,通过不同的结合结构和排列设计,实现了让光波、雷达波、无线电波、声波甚至地震波弯曲的想法。据此,负折射率材料可以扭曲光波,阻碍人眼看见物体;或者使电磁波绕过目标实体而实现隐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