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论文介质折射率测定的五种方法

高中物理论文介质折射率测定的五种方法
高中物理论文介质折射率测定的五种方法

介质折射率测定的五种方法

折射率是表征介质光学性质的重要参数,因此折射率的测定成为几何光学的重要问题。介质折射率的测定具有现实意义,成为高考的重点,介质折射率测定的通常有一下五种方法。

一、成像法

原理:利用水面的反射成像和水的折射成像以及折射定律测定水的折射率 方法:如图1-1所示,在一盛满水的烧杯中,紧挨杯口竖直插一直尺,在直尺的对面观察水面,能同时看到直尺在水中的部分和露出水面部分的像,若从点P 看到直尺水下最低点的刻度B 的像'B (折射成像)恰好跟直尺在水面上刻度A 的像'A (反射成像)重合,读出AC 、BC 的长,量出烧杯内径d ,即可求出水的折射率n .

计算方法如下:光线从O 点射出液面时,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由光的折射定律sin sin r n i = 22sin d i BO

d BC ==+ 22sin d r AO d AC ==+

22

22BC d n AC d +∴=+ 例1一直杆AB 的一部分竖直插入装满某种透明液体的柱形容器中,眼睛从容器的边缘D 斜往下看去,发现直杆A 端经液面反射的像恰好与B 端经液体折射形成的像重合,如图1-2所示,已知 6.5,3,5AB cm AC cm CD cm ===,该液体的折射率是 . 解析:本实验光路图如图1-3所示,则21

sin 1.05sin n θθ=

= 二、插针法

图1-1 图1-2 图1-3

图2-1

B

原理:光的折射定律.

方法:如图2-1所示,取一方木板,在板上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线AB 、MN ,从它们的交点O 处画直线OP(使045PON ∠<),在直线OP 上P 、Q 两点垂直插两枚大头针.把木板放入水中,使AB 与水面相平,MN 与水面垂直.在水面上观察,调整视线P 的像被Q 的像挡住,再在木板S 、T 处各插一枚大头针,使S 挡住Q 、P 的像,丁挡住S 及Q 、P 的像.从水中取出木板,画出直线ST ,量出图中的角i 、r ,则水 的折射率sin sin r n i =. 例2用“插针法”测定透明半圆柱玻璃砖的折射率,O 为玻璃截面的圆心,使入射光线跟玻璃砖的平面垂直,如图2-2所示的四个图中1234P P P P 、、、是学生实验插针的结果:

(1)在这四个图中肯定把针插错了的是 .

(2)在这四个图中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出折射率的是 .计算玻璃的争折射率的公式是 .

解析:将12P P 看做入射光线,34P P 看做出射光线,由折射定律知,入射光线与界面垂直,进入玻璃砖后,传播方向不变.由作出的光路图可知A 、C 错误;而B 中光路虽然正确,但入射角和折射角均为零度,测不出折射率,只有D 能比较准确测出折射率,角度如图2-3所示,其折射率sin sin r n i

=. 图2-2

例3 如图2-4所示,等腰直角棱镜ABO 的两腰长都是16cm .为了测定

它的折射率,棱镜放在直角坐标系中,使两腰与Ox 、Oy 轴重合.从

OB 边的C 点注视A 棱,发现A 棱的视位置在OA 边上的D 点,在C 、D 两点插

上大头针,C 点的坐标位置(0,12),D 点的坐标位置(9,0),由此计

算出棱镜的折射率为

解析:从C 点注视A 棱,发现A 棱的视位王在OA 边上的D 点,

说明光线AC 经OB 边发生折射,反向延长线过D 点,由此可作

出由A 棱入射到C 点的光路如图2-5所示,则棱镜的折射率为21sin 1.33sin n θθ== 三、观察法 原理:光的折射定律.

方法:取一圆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3-1所示.从点A 观察,调

整视线恰好看到筒底边缘点B ,慢慢向筒中注入清水至满,仍从点A 观察,能看到筒底的点C ,记录点C 位置,量出筒高h ,筒的内径d 及C 到筒另一边缘D 的距离l ,则水的折射率22

22d l h n l d h +=+.

例3 如图3-2所示,一储油圆桶,底面直径与桶高均为d ,当桶内无

油时,从某点A 恰能看到桶底边缘上的某点B ,当桶内油的深度等于

桶高一半时,在A 点沿AB 方向看去,看到桶底上的C 点,C 、B 相距

14

d .由此可得油的折射率n = ;光在油中传播的速度图2-3

图3-1 图3-2

图 2-4 图 2-5

/v m s =. 解析:画出光路图如图3-3,可知: sin sin r n i =,2254sin 5524d i d d ===????+ ? ?????

02sin sin 45r ==,2

sin 102sin 5

5

r n i ∴=== 8761010/10

c v m s n ∴===? 四、视深法

原理:利用视深公式'h h n

= 方法:在一盛水的烧杯底部放一粒绿豆,在水面上方插一根针,如图4-1所示.调节针的位置,直到针尖在水中的像与看到的绿豆重合,测出针尖距水面距离即为杯中水的视深'h ,再测出水的实际深度h ,则水的折射率'

h n h =. 五、全反射法

原理:全反射现象.

方法:在一盛满水的大玻璃缸下面放一发光电珠,如图5-1所示.在

水面上观察,看到一圆的发光面,量出发光面直径D 及水深h ,则水

的折射率22

4D h n +=. 例4 如图5-2所示,在水中深度为h 的地方有一点光源,为了使光不露出水面之外,在该点源的正上方的水面上漂浮一遮盖物,设水的折射率为n ,这个遮盖物的最小面积为多少?

图5-1 图3-3 图4-1

解析:利用全反射原理,设最小面积为S ,半径为r , 22sin C r h =+1sin n C =Q ,22nr r h ∴=+ ()2

221n r h ∴-= 得:2221h r n =-2

221h S r n ππ∴==- 例5在一次测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采用了如下方法,

将一块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水平面上(如图5-3所示),用一束光线垂直于

玻璃砖直径平面射入圆心O ,以O 为转轴在水平面内缓慢转动半圆形玻

璃砖,当刚转过θ角时,观察者在玻璃砖平面一侧恰看不到出射光线.这

样就可以知道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 的大小.那么,上述测定方法主要是

利用了 的原理,该玻璃的折射率n =. 解析:当半圆形的玻璃砖刚好转过θ角时,观察者在玻璃砖平面一侧恰看不到出射光线,就说明此时恰好发生全反射.因原来入射光线与界面垂直,故当玻璃砖转过θ角时,法线方向也转过θ角,故此时入射角为θ,θ角即为发生全反射的临界

角,故有: 11sin ,sin n n θθ== 图5-3

图5-2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_教学用好教学资源_打造物理高效课堂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定州市东亭镇初级中学刘强 新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时代,这就决定了物理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如何用好教学资源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每一位物理教师的追求。 一、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就有了动力,高效学习就有成功的保障。如在进行大气压强教学时,将一个大试管灌满水,再将一个口径略小的试管插入大试管中,问学生:“如果我将两个试管倒过来,管口向下会出现什么现象?”让学生进行猜想,接着进行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想,引发认知冲突。接着又将一橡胶吸盘压在黑板上,让学生试着拉吸盘,亲自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这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高涨起来了,为本节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重视课后的小实验,发挥小实验的教育功能。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安排有“想想做做”栏目,该栏目中有较多简易操作的小实验。在教学时要重视这部分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去完成,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知识。如在《浮力》一节教学时,让学生将一个空饮料罐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罐所受浮力及其变化,使学生对浮力的产生及其决定因素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然后再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小石块,将石块浸入水中,比较测力计前后两次读数,发现石块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减小,由此说明石块浸入水中时受到了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前后两次测力计示数的差值,从而也找到了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 三、从生活走向物理。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现象、规律就在我们身边,只要认真去观察研究,做个有心人,就会认识它并找到它存在的规律,从而为生产、生活服务。由此培养他们的成就感,为高效学习物理知识增添新的活力。如在学习惯性时,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抖动衣服,灰尘会掉落”入手,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进行认知,然后应用惯性知识理解“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往下甩就可使水银柱降回液泡中”的道理。再进一步应用惯性知识找出“提高跳远成绩”的方法,即起跳前先助跑。 四、利用插图、多媒体等手段丰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声现象》教学时,可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音乐、鸟鸣、流水声等,增强感官刺激,加深印象。在学习《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时,插入有关安全用电及防雷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安全用电的一些常识及防雷的措施,并应用于生活实际。 五、利用简便、精炼的语言,概括归纳物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如在学习二力平衡条件时,可将平衡条件概括为八个字,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在学习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时,将其方法概括为六个字:①“选”(量程、分度值);②“放”(刻度尺贴近被测长度);③“看”(视线与尺面垂直);④“读”(用分度值做单位估计到下一位);⑤“记”(数字、单位);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如何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牛顿定律可以让我们清楚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万物之间的能量不能凭空消失;原子核则让我们明白物质的最小结构单位等,这些理论知识不仅需要学以致用,更需要活学活用。因此,物理课堂不能采取机械化的方式让学生僵硬化地学习。下面,我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针对如何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作初步分析,以此希望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标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课前预习、课堂授课、课后复习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三大途径。纵观以往的学习经验,我发现部分学生习惯采用一种更为被动、消极的状态而展开自己的学习活动,其具体表现为:预习时只是简单看看课本、教师讲课时不紧跟其思路、课后做大量习题来巩固知识,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无法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还容易使自身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让自己身心疲惫。高效的物理课堂不仅需要采取更为理性、科学的方式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为此积极探索更为自由、自主的学习模式。我建议可以采取三大策略:第一,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课前充足准备;第二,建立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三,课堂反馈自己的学习成果。 一、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课前学习 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普及,现代信息传播的方式越来越透明化、便利化、多元化,这就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条件,以往学生自学的方式较为单一,只能通过身边的教材、资料或者向教师求助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现在互联网资源、图书馆各种文献、论文、学校中的各类教具、设备等都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 在学习“材料与结构”时,我先通过看课本的方式将这章节的整体知识结构进行掌握,其包括三个单元的内容,即物体的形变、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常见承重结构,但是我没有将其简单作为表面的了解,而是在此基础上先根据学习的目标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将各版块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与此同时,将这三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类比、联系、归类,从而建构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其次,当我的大脑中对此章节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我在利用身边的互联网资源对物体的变形这一单元内容进行重点学习,我了解到其教学目标不仅要清楚轴向拉伸、压缩变形、剪切、扭转等概念,还要领会将微小形变放大的实验方法。于是,我在对课本中的例题进行思考之后,就利用身边的物体(比如:橡皮泥、沙包、皮球等)进行形变的实验操作,以此帮助我深入理解事物是如何形变的;最后,当我对物体的形变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之后,再通过课外辅导资料上的习题来考察自己的学习情况,以此查漏补缺。 上述阐示就是我的课前预习方法,我并没有采取单一看课本的方式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而是在以课本为基础的途径之上,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来弥补课本中

阿贝折射仪测介质折射率

实验阿贝折射仪测介质折射率 折射率是透明材料的一个重要光学常数。测定透明材料折射率的方法很多,如全反射法和最小偏向角法,最小偏向角法具有测量精度高、被测折射率的大小不受限制、不需要已知折射率的标准试件而能直接测出被测材料的折射率等优点。但是,被测材料要制成棱镜,而且对棱镜的技术条件要求高,不便快速测量。全反射法具有测量方便快捷,对环境要求不高,不需要单色光源等特点。然而,因全反射法属于比较测量,故其测量准确度不高(大约Δn=3×10-4),被测材料的折射率的大小受到限制(约为1.3~1.7),且对固体材料还需制成试件。尽管如此,在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测量中,全反射法仍被广泛使用。 阿贝折射仪就是根据全反射原理制成的一种专门用于测量透明或半透明液体和固体折射率及色散率的仪器,它还可用来测量糖溶液的含糖浓度。它是石油化工、光学仪器、食品工业等有关工厂、科研机构及学校的常用仪器。 【实验目的】 1.加深对全反射原理的理解,掌握应用方法。 2.了解阿贝折射仪的结构和测量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3.通过对葡萄糖溶液折射率的测定确定其浓度。 【实验仪器】 WAY阿贝折射仪、标准玻璃块一块,折射率液(溴代萘)一瓶,待测液(自来水,酒精,糖溶液)、滴管、脱脂棉及擦镜纸 【实验原理】 一、仪器描述 阿贝折射仪是测量物质折射率的专用仪器,它能快速而准确地测出透明、半透明液体或固体材料的折射率(测量范围一般为1.4-1.7),它还可以与恒温、测温装置连用,测定折射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阿贝折射仪的光学系统由望远系统和读数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望远系统。光线进入进光棱镜1与折射棱镜2之间有一微小均匀的间隙,被测液体就放在此空隙内。当光线(自然光或白炽灯)射入进光棱镜1时便在磨砂面上

椭偏法测介质膜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得分: 实验时间: 2009 年 11 月 02 日, 第 十 周, 周 一 , 第 5-8 节 实验者: 班级 材料0705 学号 200767025 姓名 童凌炜 同组者: 班级 材料0705 学号 200767007 姓名 车宏龙 实验地点: 综合楼 408 实验条件: 室内温度 ℃, 相对湿度 %, 室内气压 实验题目: 椭偏法测介质膜的厚度与折射率 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 WJZ-II 型椭偏仪 实验目的: 1. 掌握椭偏法测量薄膜和折射率的基本原理 2. 学会使用椭偏仪测量固体表面上介质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 实验原理简述: 反射型椭偏仪的原理是:用一束椭圆偏振光作为探针照射到被测样品上,由于样品对入射光中平行于入射面的电场分量(简称P 分量)和垂直与入射面的电场分量(简称S 分量)有不同的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因此从样品上出射的光,其偏振状态相对于入射光来说要发生变化 1. 光波在介质分界面反射和透射的电磁波理论 光入射到两种均匀、各向同性的介质分界面上时,要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5-3-1)。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折射角与入射角以及折射率的关系是: 2211s i n s i n ??n n = 或 1 212 222s i n c o s ??n n n -= 另外,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界面条件,可以得到菲涅耳公式:

??? ??? ? ????? ?+=-+= +-- =+-= )sin(cos sin 2)cos()sin(cos sin 2)sin()sin()tan()tan(211221211221212121??????????????????s p s p t t r r 2. 反射系数比G 定义反射系数比)] (exp[| |||s p s p s p i r r r r G δδ-= = 而通常G 往往被写成如下形式:)exp(tan ??=i G ψ 其中 || tan s p r r =ψ s p δδ-=? 根据前式,可以得到21 122112]tan )11(1[sin ???+-+??=G G n n 从式中可以看出, 如果n1是已知的, 那么在一个固定的入射角φ1下测定反射系数比G , 则可以去顶介质2的折射率n2. 3. 光波在介质薄膜上反射和透射的电磁波理论——椭圆偏振光测量单层薄膜光学系统 如图(5-3-2)所示为“三介质二界面”模型,我们假定: 3.1薄膜两侧的介质是半无解大的,折射率分别为1n 和3 n 3.2薄膜折射率为2n ,它与两侧介质之间的界面1和界面2平行,并且都是理想的光滑斜面 3.3 三种介质都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

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2632667.html, 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作者:韦梦益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3期 摘要:新课改背景之下的高中各个学科的引导,高效课堂的建立俨然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建立,需要做好教学目标优化改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做好与社会实践生活等紧密联系。高中物理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素养,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实践教学要求,做好教学经验与教学策略探究,不断提升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引言: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引导,从教材内容深入研究之后,发现抽象化的知识内容逐步增多,导致学生的认知理解困难性逐步加大。如果一味的采用传统课程教学引导模式,就会导致物理课程存在一定的压迫感,学生很难追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开展深度的探索与分析,物理课程实践教学引导价值也被削弱,学生普遍反映物理课程学习困难。所以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的目标要求,注重高效课堂的优化建立,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掌握物理课程学习目标。 一、做好学生的实践探究兴趣指导工作 高中阶段学生物理具备一定的物理课程学习基础,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认为物理学科枯燥乏味,在探究分析阶段会遇到诸多困难问题。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引导期间,做好对学生的实践物理探究欲望的指导,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关键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愉悦的沟通交流背景下建立起来,高效课堂建立也由此得到保障。 教师在讲解“重力势能”这一物理知识期间,可以将教学情境应用于课堂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索,如果有一天窗帘掉落之后,那么学生会遇到什么情况?不少学生认为天氣晴朗的时候阳光太刺眼,需要尽可能的避免靠近窗户,或离开教室。而小区之内一颗鸡蛋给业主、租户的安全警示作用也是触目惊心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显然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究之中获得良好的课程学习兴趣,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探究中,将自己的专注度提升。在教师所建立的情境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重力势能在现实生活中的物理具体表现,那么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在师生良好的互动交流状态之中建立起来。 二、帮助学生做好自主探究能力的强化 高中物理教师在课程教学引导物理期间,根据新课改的目标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关键的,学生在合作学习阶段能够将团队意识逐步培养起来。而自主学习探索更多的是帮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运动模型的应用 内容摘要:中学物理教材中无论哪一部分的内容都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的。物理模型是中学物理知识的载体,通过对其进行分析与讲解,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拟从习题教学中浅谈提高运动模型的建模能力。 关键词:运动模型、匀速圆周运动 学好物理,关键是学习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常有高中学生说,物理听课易懂,做题难。难就难在对物理模型的应用上,也就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读不懂题或做题过程思维混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不良解题习惯、建模能力差造成的。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解题模式是: 一般来说,较为有效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流程应该是通过审题先确定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抽象建立物理模型,再应用模型知识求解。此过程大致可以归纳为: 求解 读题 想公式

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建立起与题目相符合的物理模型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解题流程学生容易模仿,如果说正确识别或建立物理模型是正确解题的前提,那么在解决具有物理过程的物理习题时,学生头脑中对物理过程的一个清晰的图景则是解决此类物理问题的关键和保证。下面以力学中运动模型的应用为例。 一、 基本模型 1. 两种直线运动模型 匀速直线运动:00,v v t v x == 匀变速直线运动:at v v at t v x +=+=0221 0,(特例:自由落体运动: gt v gt h ==,221 ) 2. 两种曲线运动模型 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r T m r mw r mv ma F F n 22 22n 4π=====合(天体运动:物理解释 数学演算 数学抽象 科学抽象 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 物理模型 数学方程(物理问题的数学表达式) 方程的数学解 物理问题之解

常见物质折射率表

常见物质折射率表 常用物体折射率表 [绝对折射率]: 光从真空射入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n叫做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它表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对光的一种特征。 [公式]:n=sin i/sin r=c/v 由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故其他媒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同一媒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对可见光为透明的媒质内,折射率常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大,即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通常所说某物体的折射率数值多少(例如水为1.33,水晶为1.55,金刚石为2.42,玻璃按成分不同而为1.5~1.9),是指对钠黄光(波长5893×10^-10米)而言。 [相对折射率]:

光从介质1射入介质2发生折射时,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的正弦之比n21叫做介质2相对介质1的折射率,即“相对折射率”。因此,“绝对折射率”可以看作介质相对真空的折射率。它是表示在两种(各向同性)介质中光速比值的物理量。 [公式]:n21=sinθ1/sinθ2=n2/n1=v1/v2 光学介质的一个基本参量。即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在介质中的相速v之比 真空的折射率等于1,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称为相对折射率。例如,第一介质的折射率为n1,第二介质的折射率为n2,则n21=n2/n1称为第二介质对第一介质的相对折射率。某介质的折射率也是该介质对真空的相对折射率。于是折射定律可写成如下形式 . n1sinθi =n2sinθt两种介质进行比较时,折射率较大的称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称光疏介质。 折射率与介质的电磁性质密切相关。根据电磁理论,εr和μr分别为介质的相对电容率和相对磁导率。折射率还与波长有关,称色散现象。手册中提供的折射率数据是对某一特定波长而言的(通常是对钠黄光,波长为5893埃)。气体折射率还与温度和压强有关。空气折射率对各种波长的光都非常接近于1,例如空气在20℃,760毫米汞高时的折射率为1.00027。在工程光学中常把空气折射率当作1,而其他介质的折射率就是对空气的相对折射率。

浅谈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谈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已迫切要求对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机制进行改革,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师应该正确认识高效课堂的目标定位、课堂角色定位,理解高效课堂的特征。同时教师应当把握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有效途径,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预案,开展活泼严谨的课堂教学,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效课堂;认识;构建;途径 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机制进行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效益,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当前物理课程教学的迫切要求。下面就谈谈在当今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一些浅见。 一.关于高效课堂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方面,要及时转变,由重知识传授的单维目标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转化,明白学生通过课堂绝不再是仅仅掌握了知识就可以了。而应同样注重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知识的乐趣与意义,树立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理想。 (二)高效课堂角色定位 在师生关系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要以学为中心,教要服务于学。高效课堂的宗旨并不在于教师讲的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精彩。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点拨者、参与者而已,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课堂应该是学生灵感奔涌,激情四射的时空。课堂中教师如果“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处理不好,角色“失位”或“错位”,就不会有真正的高效益。教师在课堂上要习惯做“哑巴”,管好自己的嘴,该说的说好,不该说的千万别说,说多了未必有用。教师师要敢于做“忍者”,要隐忍着,千万别随便去批评指责或者给学生下定义。很多的所谓差生都是我们教师不负责下的结论毁掉的。老师要做“懒汉”,学生会做的事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管理最差的学校,老师整天到晚忙个不停,但是没效益。 总之,高效课堂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学生在课堂“学会”,“会学”,“学乐”,“创学”。 高效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高效课堂的评价:学习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 二.构建高中物理的高效课堂的途径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往往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被动接受甚至消极抵制,造成了课堂效益的低下。古人云:“亲其

实验五 用掠射法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五 用掠射法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目的 1.掌握用掠射法测定液体的折射率。 2.了解阿贝折射仪的工作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 分光仪,阿贝折射仪,三棱镜两块,钠灯,水、酒精等待测液体,读数小灯,毛玻璃。 实验原理 1.用掠入射法测定液体折射率 将折射率为n 的待测物质,放在已知折射率为n 1(n <n 1)的直角棱镜的折射面AB 上,若以单色的扩展光源照射分界面AB ,则入射 角为π/2的光线Ⅰ将掠射到AB 界面而折射进入三 棱镜内,其折射角i c 应为临界角。从图5—5—1可以看出应满足关系 1sin n n i c = 当光线Ⅰ射到AC 面,再经折射而进入空气 时,设在AC 面上的入射角为φ,折射角为?,则 有 φ?sin sin 1n = (5-5-1) 除入射光线Ⅰ外,其他光线如光线Ⅱ在AB 面上的入射角均小于π/2,因此,经三 棱镜折射最后进入空气时,都在光线Ⅰ'的左侧。当用望远镜对准出射光方向观察时, 在视场中将看到以光线Ⅰ'为分界线的明暗半荫视场,如图5—5—1所示。 当三棱镜的棱镜角A 大于角i c 时,由图5—5—2可以看出,A 、i c 和角φ有如下关系 φ+=c i A (5-5-2) 将(5-5-1)和(5-5-2)式消去i c 和φ。若棱镜角A 等于90度,可得 ?221sin ?=n n (5-5-3) 若棱镜角A 不等于90度,可得 ??sin cos sin sin 221???=A n A n (5-5-4) I II

因此,当直角棱镜的折射率n 1为已知时,测出?角后便可计算出待物质的折射率n 。 上述测定折射率的方法称为掠入射法,是应用全反射原理。 2.用阿贝折射计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阿贝折射仪是测量固体和液体折射率的常用仪器,同时,还可测量出不同温度时的折射率。测量范围为1.3~1.7,可以 直接读出折射率的值,操作简便,测量 比较准确,精度为0.0003。测量液体时所需样品很少,测量固体时对样品的加工要求不高。 阿贝折射仪也是根据全反射原理设 计的。它有两种工作方式,即透射式和 反射式。阿贝折射仪中的折射棱镜ABC 和照明棱镜A 'B 'C '都是直角棱镜,由 重火石玻璃制成。照明棱镜的A 'B '面经过磨砂,使透射式测量作漫射光源用。折射棱 镜的BC 面也经过磨砂,供反射式测量作漫反射光源用。 透射式测量光路如图5—5—3(a )所示。将折射率为n 的待测物质放在折射率为n 1的直角棱镜的斜面上,其棱角为A ,并用光源S 照明。如果介质的折射率n <n 1,这时与图5—5—1相同,经棱镜ABC 两次折射后,由AC 面射出的光束,在望远镜视场中将观察到半荫视场,明暗分界线就对应于掠面入射光束,测出AC 面上相应的临界出射角?,即可应用(5-5-4)式计算出n 。 应用阿贝折射仪测定固体折射率时不用照明棱镜。对于加工有两个抛光面的固体样品,则光路可采用如图5—5—3(b )所示的透射式测量,对于加工只有一个抛光面的固体样品。则可采用图5—5—3(c )所示的反射式测量。 用光源S (一般为自然光)照亮折射棱镜上的磨砂面BC ,使之成为一个扩展的平面光源,从面上各点发出的光线I 、Ⅱ射抵AB 面上的E 点时,入射角均不相同。其中入射 角大于临界角i C 的,都发生在全反射后再由AC 面射出,同样,在望远镜对准Ⅰ'观察 时,亦可看到半荫视场,只是明暗分布恰与透射光的视场分布相反,其临界出射角? 255—— 图 3 55——图 n B *

常用折射率表

[绝对折射率]: 光从真空射入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n叫做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它表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对光的一种特征。 [公式]:n=sin i/sin r=c/v 由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故其他媒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同一媒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对可见光为透明的媒质内,折射率常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大,即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通常所说某物体的折射率数值多少(例如水为1.33,水晶为1.55,金刚石为2.42,玻璃按成分不同而为1.5~1.9),是指对钠黄光(波长5893×10^-10米)而言。 [相对折射率]: 光从介质1射入介质2发生折射时,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的正弦之比n21叫做介质2相对介质1的折射率,即“相对折射率”。因此,“绝对折射率”可以看作介质相对真空的折射率。它是表示在两种(各向同性)介质中光速比值的物理量。 [公式]:n21=sinθ1/sinθ2=n2/n1=v1/v2 光学介质的一个基本参量。即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在介质中的相速v之比 真空的折射率等于1,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称为相对折射率。例如,第一介质的折射率为n1,第二介质的折射率为n2,则n21=n2/n1称为第二介质对第一介质的相对折射率。某介质的折射率也是该介质对真空的相对折射率。于是折射定律可写成如下形式. n1sinθi=n2sinθt两种介质进行比较时,折射率较大的称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小的称光疏介质。 折射率与介质的电磁性质密切相关。根据电磁理论,εr和μr分别为介质的相对电容率和相对磁导率。折射率还与波长有关,称色散现象。手册中提供的折射率数据是对某一特定波长而言的(通常是对钠黄光,波长为5893埃)。气体折射率还与温度和压强有关。空气折射率对各种波长的光都非常接近于1,例如空气在20℃,760毫米汞高时的折射率为1.00027。在工程光学中常把空气折射率当作1,而其他介质的折射率就是对空气的相对折射率。 介质的折射率通常由实验测定,有多种测量方法。对固体介质,常用最小偏向角法或自准直法;液体介质常用临界角法(阿贝折射仪);气体介质则用精密度更高的干涉法(瑞利干涉仪)。 常用物体折射率表 空气 1.0003 玻璃,锌冠 1.517 氯化钠(盐)2 1.644 液体二氧化碳 1.200 玻璃,冠 1.520 重火石玻璃 1.650 冰 1.309 氯化钠 1.530 二碘甲烷 1.740 水(20度) 1.333 氯化钠(盐)1 1.544 红宝石 1.770 丙酮 1.360 聚苯乙烯 1.550 兰宝石 1.770 普通酒精 1.360 石英 2 1.553 特重火石玻璃 1.890 30% 的糖溶液 1.380 翡翠 1.570 水晶 2.000 酒精 1.329 轻火石玻璃 1.575 钻石 2.417 面粉 1.434 天青石 1.610 氧化铬 2.705 溶化的石英 1.460 黄晶 1.610 氧化铜 2.705 Calspar2 1.486 二硫化碳 1.630 非晶硒 2.920 80% 的糖溶液 1.490 石英 1 1.644 碘晶体 3.340 玻璃 1.500 常用晶体及光学玻璃折射率表 物质名称分子式或符号折射率重冕玻璃ZK6 1.61263 熔凝石英SiO2 1.45843 重冕玻璃ZK8 1.61400 氯化钠NaCl 1.54427 钡冕玻璃BaK2 1.53988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之我所见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之我所见 发表时间:2019-04-08T15:52:45.79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2期作者:郭随弟[导读] 通过多年的物理教学,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陕西省武功县普集高中郭随弟 通过多年的物理教学,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自身的发展。教学高效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高效课堂共性的地方:1,学生素养高,学习过程上的学习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2,评价方式的灵活高效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时、灵活的评价同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3,高效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高效进行的。4,高效课堂重视各学科基本素养的落实和训练。尤其在物理课上对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效率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3、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4、用“中断定势”的形式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当学生表现得没有积极性,否认自己的成绩的时候,教师用“中断定势”的方法打断其对自己的消极认识来表现对学生的认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为。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点拨导向的作用。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实验二 透明介质折射率的测定

实验二透明介质折射率的测定 折射率是光学材料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与材料的温度、湿度、浓度等基本物理量有一定的关系,在科研和生产实际中,常通过测量折射率来获得材料的相关信息.本实验用掠入射法测定液体折射率,用光的折射法测固体折射率. ·实验目的 1.了解阿贝折射仪的工作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2.用掠入射法测定液体的折射率; 3.用像的视高法测固体的折射率. ·实验仪器 阿贝折射仪,移测显微 镜,钠灯,玻璃砖,水、 酒精等待测液体. 阿贝折射仪是测量固 体和液体折射率的常用仪 器,测量范围为1.3~1.7,可以直接读出折射率的值,操作简便,测量比较准确,精度为0.0003.测量液体时所需样品很少,测量固体时对样品的加工要求不高. 1 8 15 1反光镜;6阿米西棱镜手轮(色散调节手轮);7色散值刻度圈;8目镜;10棱镜锁紧手柄;11棱镜组;13温度计座;14底座;15折射率刻度调节手轮(转动棱镜);16校正螺钉;18圆盘组;19小反光镜;20读数镜筒;21望远镜筒 14 6 7 18 19 20 21 10 11 图2-1(a)WZS-1型阿贝折射仪结构图 16 13

1.阿贝折射仪的外部结构 实验用阿贝折射仪的型号有两种:WZS-1型阿贝折射仪结构见图2-1(a )、2WAJ 型阿贝折射仪结构见图2-1(b ). 2.阿贝折射仪的光学系统 WZS-1型阿贝折射仪的光学系统由两部分组成:望远系统与读数系统如图2-2所示. 望远系统:光线经反射镜1反射进入照明棱镜2及折射棱镜3,待测液体放置在棱镜 2与3之间,经阿米西消色差棱镜组4抵消由于折射棱镜待测物质所产生的色散,通过物 ) (a 386 4 5 2 1 7) (b ' 8' 710 119 141312 图2-2 阿贝折射仪光学结构示意图 1反光镜;2棱镜座连接转轴;3遮光板;4恒温器接头;5进光棱镜座;6色散调节手轮;7色散值刻度圈;8目镜;9盖板; 10棱镜锁紧手轮; 11折射标棱镜座; 12照明刻度盘聚光镜; 13温度计座; 14底座; 15折射率刻度调节手轮;16校正螺钉; 17壳体; 16 7 2 17 15 6 14 4 10 11 8 12 9 5 1 13 3 图2-1(b )2WAJ 型阿贝折射仪结构图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经典总结4几何图解法

4几何图解法 [例题1]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 的细绳,一端 固定在O 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 ,的小球,为 使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度且绷紧,小球处于 静止状态。求对小球施加最小力的为多少?方向 如何? 解析:小球在重力、拉力和外加力的作用下处 于平衡状态,则此三力必构成一闭合的三角形。 如图所示。重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绳子的拉力方 向不变,由几何关系得第三个力F 与绳垂直时最小,最小值 mg mg F 2 130sin 0min == [例题2]如图,质量为m 的球放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试分 析挡板AO 与斜面间的倾角β多大时,AO 所受压力最小? 解析:把球重力按效果分解为1N 、2N ,当板转动时,分解图如 图虚线所示,当090=β,αsin min 2mg N = [例题3]有一小船位于60m 宽的河边,在下游80m 处河流 变为瀑布,假设何水流速为5m/s ,为了使小船能安全渡河, 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不能小于多少? 解析:s m v /3min = 图中C 点是瀑布,当船恰好沿AC 方向到C 点,船相对静 水速度中最小值是所有情况中的最小值。 5 3806060 sin 22=+=θ s m v v /3sin min ==θ水 所以船相对静水速度是3m/s 。 [例题4]已知一个力F=100N ,把它分解为两个力,其中一个分力F1与F 的夹角为30°,则另一个分力F2的最小值为多少 A.100N B.503N C.50N D.75N 解析:作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1F 、2F 方向相互垂直时,2F 最小,最小值为F F F 1230sin 0 min 2==

阿贝折射仪介质折射率

阿贝折射仪测介质折射率 折射率是透明材料的一个重要光学常数。测定透明材料折射率的方法很多,如全反射法和最小偏向角法,最小偏向角法具有测量精度高、被测折射率的大小不受限制、不需要已知折射率的标准试件而能直接测出被测材料的折射率等优点。但是,被测材料要制成棱镜,而且对棱镜的技术条件要求高,不便快速测量。全反射法具有测量方便快捷,对环境要求不高,不需要单色光源等特点。然而,因全反射法属于比较测量,故其测量准确度不高(大约Δn=3 ×10-4),被测材料的折射率的大小受到限制(约为1.3~1.7),且对固体材料还需制成试件。尽管如此,在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测量中,全反射法仍被广泛使用。 阿贝折射仪就是根据全反射原理制成的一种专门用于测量透明或半透明液体和固体折射率及色散率的仪器,它还可用来测量糖溶液的含糖浓度。它是石油化工、光学仪器、食品工业等有关工厂、科研机构及学校的常用仪器。 【实验目的】 1.加深对全反射原理的理解,掌握应用方法。 2.了解阿贝折射仪的结构和测量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 3.通过对糖溶液折射率的测定确定其锤度。 【实验仪器】 WAY阿贝折射仪、待测液(蒸馏水,无水乙醇,糖溶液)、滴管、脱脂棉 【实验原理】 一、仪器描述 阿贝折射仪是测量物质折射率的专用仪器,它能快速而准确地测出透明、半透明液体或固体材料的折射率(测量范围一般为1.4-1.7),它还可以与恒温、测温装置连用,测定折射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阿贝折射仪的光学系统由望远系统和读数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望远系统。光线进入进光棱镜1与折射棱镜2之间有一微小均匀的间隙,被测液体就放在此空隙内。当光线(太阳光或日光灯)射入进光棱镜1时便在磨砂面上产生漫反射,使被测液层内有各种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经折射棱镜2产生一束折射角均大于出射角度i的光线。由摆动反射镜3将此束光线射入消色散棱镜组4,此消色散棱镜组是由一对等色散阿米西棱镜组成,其作用是可获得一可变色散来抵消由于折射棱镜对不同被测物体所产生的色散。再由望远镜5将此明暗分界线成像于分划板 7上,分划板上有十字分划线,通过目镜8能看到如图2上部分所示的象。 读数系统。光线经聚光镜12照明刻度板11(刻度板与摆动反射镜3连成一体 ....同时绕刻度中心作回转运动)。通过反射镜10,读数物镜9,平行棱镜6将刻度板上不同部位折射率示值成象于分划板7上(见图2)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课题研究范文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课题研究范文 篇一 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自主学习是形成探究学习的基础,是内部动力,合作学习是形成探究学习的重要条件,探究学习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准确把握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把它们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激发学习中的自主意识 1.科学处理教材,突出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但教学内容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有序的展示,而是在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的重新组织。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找准重难点精选精讲巧练的内容,是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重要一环。物理教材跨度大,难度高,课时又受限制,学生基础差。因此,教师应通过对教材处理来明确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内容,并精心设计、制作、组合,使教材内容成为有利于知识的构建、情境的创设、多角度的探究和具有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材料。 2.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物理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再现物理情境或创设物理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掌握物理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物理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无数教育教学事实证明:激趣设疑,疑能生趣。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革,都离不开对问题的认识,总是以问题的提出开始,以问题的解决结束。整个教学过程要通过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积累知识的目标。

3.适时点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认知主体主动学习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不具有自已真实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当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 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合理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科学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篇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究竟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课堂教学只有以真实为基石,以开放为阶梯,以构建亲情课堂为催化剂,以提高教师自身语文素养为保障,才能真正抓得住学生,吸引学生,成为一种磁性课堂,才能真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谈几点看法: 一,构建物理情景,提出问题,高效导课。 物理是自然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和科技实际等联系很紧密,所以每节新课应从身边的物理现象和实验现象入手,设置紧扣本节内容并且同学们感兴趣的物理情景。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新闻、故事片断,以新闻、故事导入创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意境,对学生理解知识无疑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光现象》时,我播放了扬州瘦西湖五亭桥和白塔的图片,同时播放配乐散文走进大门,只见桃红柳绿连绵数里,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之中,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跃然眼前,

如何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河南潢川第一中学罗志勇在实行新课改以前,我们的教学模式,都还沿用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实施有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 然而,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结果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诚然,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关注、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正确地理解、选择和运用教学行为,抛弃无效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以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因此,在全面倡导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继续深入发展之际,探讨如何增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通过最近几年课堂有效性的实践,谈谈我自己的微薄的看法。 一、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实际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喜欢某一科目,相应的与该科目任课教师关系就较好,换句话说,学生喜欢哪位老师,相应地也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影响学生、感化学生。这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第二,教师要真诚、不带一丝杂念地爱护学生,这是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极具亲和力。教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威严中走出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第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但还是需要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教师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上好物理课的关键,而有效性的确立除了教学形式上的有效性和教学内容上的有效性之外,更应力求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在教学中增加知识,培养能力。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 例如,有些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动手操作;有些学生对物理与生活及社会问题的联系感兴趣,喜欢带着问题去做社会调查;有些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感兴趣,喜欢进行一些逻辑的、理性的思考和探索.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鼓励与提倡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创造成功的种种机会。 三、创设丰富、有效的物理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所谓良好的开端,笔者认为就是学生的积极性被彻底调动起来的这样一种状态。教师可以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或者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直接提出新问题,把问题一下子抛到学生面前,引起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产生学习的需要。问题的提出要以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前提,使其充分感受到身边确实存在物理,引起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冲动。尽量创设一个良好的物理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中有关的信息加以提取、分析,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第一, 教学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 给学生以帮助、启发, 引导学生取得成功, 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兴趣。教学活动策划和教学行动内容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 做到循序渐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