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液的处理方法大全

电镀液的处理方法大全
电镀液的处理方法大全

电镀液的处理方法大全

电镀液的处理(一):电解法基础知识讲解

净化镀液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电解法

电解处理亦是电镀过程,所不同的只是在阴极上不吊挂零件,而是改为吊挂以去除杂质而制作的电解板(又称假阴极)。在通电的情况下,使杂质在阴极电解板上沉积、夹附或还原成相对无害的物质。在少数情况下,电解去除杂质也有在阳极上进行的,使某些能被氧化的杂质,在通电的情况下,到达阳极上氧化为气体逸出或变为相对无害的物质。

电解法适用于去除容易在电极上除去或降低其含量的杂质。

(1)电解条件的选择。这里所指的电解,目的是要去除镀液中的杂质,

但是在电解去除杂质的同时,往往也伴随有溶液中主要金属离子的放电沉积。为了提高去除杂质的速率,减慢溶液中主要金属离子的沉积速率,就要注意电解处理的操作条件。

①电流密度:电解处理时,以控制多大的电流密度为好,原则上要按照电镀时杂质起不良影响的电流密度范围。也就是说,在电镀过程中,若杂质的影响反映在低电流密度区,那么电解处理时应控制在低电流密度下进行,假使杂质的影响反映在高电流密度区,则应选用高电流密度进行电解;如果杂质在高电流密度区和低电流密度区都有影响,那么可先用高电流密度电解处理一段时间,然后再改用低电流密度电解处理,直至镀液恢复正常。在一般情况下,凡是用低电流密度电解可以去除的杂质,为了减少镀液中主要放电金属离子的沉积,一般都采用低电流密度电解。事实上,电镀生产中,多数杂质的影响反映在低电流密度区,所以通常电解处理的电流密度控制在O.1 A/dm2~O.5 A/dm2之间。

②温度和pH值:电解处理时温度和pH的选择,原则上也是要根据电镀时杂质起不良影响较大的温度和pH范围。例如镀镍溶液中的铜杂质和NO3-杂质,在pH较低时的影响较大,所以电解去除镀镍溶液中的铜杂质和NO3-杂质时,应选用低pH进行电解,在这样的条件下,去除杂质的速率较快。有些杂质在电解

过程中会分解为气体(如NO3-在阴极上还原为氮氧化物或氨,Cl-在阳极上氧化为Cl2,等,这时就应选用高温电解,使电解过程中形成的气体挥发逸出(气体

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从而防止它溶解于水而重新沾污镀液。

按照一般规律,随着镀液温度的升高,电解去除杂质的速率也增大,所以当加温对镀液主要成分没有影响时,电解处理宜在加温下进行。但究竟以控制在什么温度为好,最好通过小试验确定。

③搅拌:电解处理既然是依靠杂质在阴极(或阳极)的表面上反应而被除去,那么就应创造条件,使杂质与电极表面有充分的接触机会。搅拌可以加速杂质运动,使它与电极的接触机会增多,所以为了提高处理效果,电解时应搅拌镀液。国外资料介绍,在电解处理时用超声波搅拌镀液可提高处理效果。因此,有

条件的单位,电解处理时应尽量加速对镀液的搅拌。

(2)电解处理的要求

①首先要查明有害杂质是否来源于电解过程:电解处理可以去除某些杂质,但有时也会产生杂质。例如有害杂质来源于不纯的阳极,电解处理时仍用这种阳极,那么随着电解过程的进行,杂质会越积越多;又如杂质来源于某些化合物在电极上的分解,那么电解将使这类分解产物逐渐增多。这样的电解处理,不但不能净化镀液,反而会不断加重镀液的污染。因此,在电解处理前,要进行必

要的检查,预防处理过程中产生有害杂质。

@电解用的阴极(假阴极)面积要尽可能大:用电解法去除杂质,大多是

在阴极表面上进行的,所以增大阴极面积,可以提高去除杂质的效率n同时为了在不同的电流密度部位电解去除镀液中不同杂质或同一种杂质,要求电解用的阴极做成凹凸的表面(如瓦楞形),这样可以提高电解处理的效果。但阴极上的凹处不宜太深,以防止电流密度过小而使杂质不能在这些部位沉积或还原。

③电解过程中,要定时刷洗阴极:由于电解处理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

在长时间的电解过程中,阴极上可能会产生疏松的沉积物,它的脱落会重新沾污镀液,所以在电解一段时间后,应将阴极取出刷洗,把阴极上疏松或不良的沉积物刷去后再继续电解。

④电解处理前,最好先做小试验估计一下电解处理的效果和时间:有些杂质,用电解处理很难除去,若盲目地采用电解处理,可能花了很长时间也不能使镀液恢复正常。

由于小试验所取的镀液少,杂质的总量也少,往往在通入足够量的电量,在不长的时间里就能看出电解处理是否有果。例如取 2 L有故障的镀液,挂人

2dm2左右的阴极(瓦楞形),电流2A,电解4h镀液基本好转,5h镀液恢复正常,则小试验表明:每升有故障的镀液,通入5A·h电量就能使镀液恢复正常。

由此可以估计,若需要处理的有故障的镀液为1OOOL,则需通人5OOOA·h左右的电量。假如电解处理时控制电流为1OOA,那么约需电解5Oh。由于小试验与大槽电解时的操作条件不完全相同,因此小试验不能作为大槽电解处理的依据,只能作为一种预先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3)电解处理操作方法。电解处理可以用间歇法和连续法两种。间歇法

是当镀液被杂质沾污到影响镀层质量时,就停止生产,阴极上改为吊挂电解板,

进行电解处理,直至镀液恢复正常后再转为正式电镀生产。

连续法是在电镀槽旁边,放置一个小型的辅助槽,这个辅助槽专用于电解去除杂质,其中用一台泵把需要电解处理的镀液从电镀槽抽人辅助槽,同时在辅助槽上面开一个溢流口,使经过电解处理的镀液返回到电镀槽内,以保持镀槽中镀液恒定地来回循环。连续法可以使电镀和电解处理同时并行,不必停止生产。此法适用于电镀过程中杂质含量会逐渐增长的操作,例如锌制品镀镍,镀镍液中锌杂质容易增长;光亮硫酸盐镀铜后镀镍,镀镍液中铜杂质容易增长,假使在这类镀镍槽旁边放置一个辅助电解槽,进行连续电解,可以抑制锌或铜杂质的增长,防止造成故障。

连续法只能在杂质含量还未上升到影响产品质量时进行,否则,若杂质含量已到达影响镀层质量,那么只得先用间歇法把杂质的含量降低至允许范围

内,然后再转为连续法进行电解。

电镀废水处理方法

电镀废水处理方法 一电镀废水的来源 电镀废水主要包括电镀漂洗废水、钝化废水、镀件酸洗废水、刷洗地坪和极板的废水应急由于操作或管理不善引起的“跑、冒、滴、漏”产生的废水,另外还有废水处理过程中自用水以及化验室的排水等。 二电镀废水的性质和分类 1 电镀废水的性质 电镀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为各种金属离子,常见的有铬、铜、镍、铅、铝、金、银、镉、铁等;其次是酸类和碱类物质,如硫酸、盐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等;有些镀液还是用了催化剂、添加剂和颜料等其他物质,这些物质大部分是有机物。另外在镀件基材的预处理过程中漂洗下来的油脂、油污。氧化皮、尘土等杂质也都被带入了电镀废水中,是电镀废水的成分复杂。其所造成的污染大致为:化学毒物的污染,有机需氧物质的污染,无机固体悬浮物的污染以及酸、碱、热等的污染和有色、泡沫、油类等污染。但只要的污染时重金属离子、酸、碱和部分有机物的污染。 2 电镀废水的分类 电镀废水一般按废水所含的主要污染物分类。如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镍、铜、锌、铬废水,含酸废水等。 当废水中含有一种以上的主要污染物时(如氰化镀镉,既有氰化物又有镉),一般仍按其中一种污染物分类;当同一镀种有几种工艺方法时,也有按不同镀种工艺再分成小类,如把含铜废水再分成焦磷酸镀铜废水,硫酸铜镀铜废水等。当几种不同镀种废水都含铜一种主要污染物时,如镀铬、钝化废水混合在一起时就统称为含铬废水。若分质监理系统时,则分别为镀铬废水、钝化废水,一般将不同镀种和不同主要污染物的废水混合在一起时的废水统称为电镀混合废水。 三电镀废水单元处理方法 1 化学沉淀法 向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之与废水中欲厂区的污染物发生直接的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的固体物二分离除去的方法,称为化学沉淀法。它适用于处理含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水。 用于电镀废水处理的沉淀法主要由氢氧化物沉淀法、钡盐法、碳酸盐法、硫化物沉淀法、置换沉淀法及铁氧体沉淀法。 1)氢氧化物沉淀法:电镀废水中的许多中金属离子可以删除氢氧化物沉淀二得以去除。 2)钡盐沉淀法:主要用于处理含六价铬的废水,采用的沉淀剂有碳酸钡、硫化钡、硝酸钡、氢氧化钡等。 3)硫化物沉淀法:许多重金属能形成硫化物沉淀。大多数金属硫化物的溶解度比其氢氧化物的溶解度要小很多,因此采用硫化物可使中金属得到等完全地去除。 2 混凝沉淀法 混凝法即向废水中投加某种混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悬浮颗粒或乳状污染物失去稳定后,在一定的水力反应条件下,好像碰撞凝聚,形成较大的颗粒或絮状物而沉淀分离。 3 化学氧化还原法 在化学法处理电镀废水中,广泛利用氧化还原把废水中某些有毒的污染物变成无毒害物,从而达到净化处理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氧化还原法,这是一种最终处理有毒废水的主

电镀前处理工艺

电镀前处理工艺的内容 镀前〔后)处理 镀前(后)处理工艺包括表面整理、除油、浸蚀。表面整理一般分为的磨光、抛光、滚光、刷光、喷砂处理等。 磨光是为了提高零件的表面平整度,除去零件的表面宏观缺陷、腐蚀痕、划痕、毛刺、焊缝、砂眼、气泡等,用以提高电镀质量。磨光适用于一切金属材料的镀前处理,磨光的效果取决于磨料、磨光轮的刚性和轮子的旋转速度。磨光前的零件、尤其是机械加工的零件应符合工艺规程要求,必要时可按标准样板检查,磨光前的酸浸蚀不允许有残留氧化皮、过腐蚀、变形、螺纹损伤等。 抛光一般用于镀后处理,也叫用于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零件的镀前处理,使制品获得装饰性外观,提高制品的耐蚀性。抛光般在抛光机上进行。 滚光适用于大批量小零件的处理,可全部或部分替代镀前磨光、抛光、刷光工序,滚光效果与滚筒的形状、尺寸、转速、滚筒中磨料及溶液性质、零件种类及形状有关。 刷光是用金属丝轮或金属丝刷在刷光机上或用手工进行刷光的一种表面整理过程,它可全部或部分替代滚光处理。 喷砂是为除去零件表面的毛刺、氧化皮、铸件表面上的熔渣等杂质、焊渣等。喷砂的效果取决于砂粒的粒度和压缩空气的压力的大小。 除油工艺包括机械除油、溶剂除油、化学除油、电解除油、是为了除去零件表面的油污,以保证镀层与基体的附着强度。 机械除油一般采用滚简除油和擦拭除油。滚筒除油适用于小件大批量除油,擦拭除油适用于大型复杂件的除油。 溶剂除油是将零件浸于有机溶剂(或蒸汽)中,使油污溶于溶剂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有煤油、汽油、苯类、酮类及某些氯化烷烃、烯烃等。溶剂除油适应于所有金属零件的除油,特别适应于粉末冶金零件如轴瓦等。 化学除油是利用碱液的皂化作用和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除去零件表面油污的过程,适用于所有零件.化学除油的效果取决于除油液的碱度和表面活性刘的乳化性能。 电化学除油是将零件挂在碱性电解液的阴极或阳极上,利用电化学极化作用及电极表面析出气体对油膜的撕裂作用和气泡的机械搅拌作用除去零件表面油污的过程。电化学除油的效果超过化学除油,是电镀前的最后除油工序.电化学除油适用于所有零件的除油。 浸蚀工艺包括弱浸蚀和强浸蚀,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零件的表面活性。强浸蚀是为了除去零件

电镀车间特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电镀车间特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783-88 电镀车间特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电镀操作必须熟悉所使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设备的构造性能和维护方法。非本工作人员未经培训的不能随便操作。 一、安全用电规程 1. 导电线必须有足够的绝缘抢断和机械强度,电线应有保护套管。 2. 工作完后或发生故障而停电时,要切断电源,盖好镀槽,关闭风机防止突然来电时,引起人身事故或烧坏电气设备甚至火灾。 3. 电气设备的非带电金属部分应作接地零处理。照明采用安全电压。 4.一般不应负荷断电和接电时,应先断相线(火线),后断零线。接线时,应先接零线,后接相线。

5.手或脚潮湿有水时,不应该接触电气设备。 6.发现有人触电人员应立即断开电源,进行人工呼吸救护,并立即找医护人员。 7.发现电机有一相保险丝烧断时,应立即将开关断开。否则,点机会因单相运转而损坏。 8.不准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9.漏电现象应由电工排除,不准自行修理。 10.电源电压过低或很不稳定时,不要开启电机或其他电器设备。 11.不得随便进入有危险标志的有电场所。 12.严禁在电气设备上悬挂雨具或坐立。 触电急救: 1、如触电时,不可用手或其它导电物将触电者拉开,应用绝缘物如木棒等将人拨开,或切断电源。 2、如触电者已失去知觉,或停止呼吸时,应使他仰卧地上,运用人工呼吸法,使他恢复呼吸,然后灌饮白酒,则易于恢复知觉,此后送往医院症治。 3、如有电灼伤时,可用烫伤膏涂于患处或者送医

电镀添加剂之电镀液分析

电镀添加剂之电镀液分析 电镀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分析镀液,一般的电镀厂没有自己的化验室,我们公司可以为客户分析化验电镀添加剂镀液,电镀厂就能随时掌控电镀槽镀液的情况。 常见电镀液的分析方法 一、酸性镀锌(硫酸盐镀锌) 1、锌测定: 取镀液10ml于100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取此稀释液5ml,加水30ml,逐滴滴加1:1 NH3·H2O调至微浑浊,加入1:4三乙醇胺10ml,pH=10缓冲溶液5ml,EBT指示剂少许,用0.05mol/lEDTA标准液滴定至兰色。 CZnSO4·7H2O=M×V×288/n (g/l) M——EDTA标准液浓度,mol/l V——消耗EDTA标准液体积,ml n——吸取镀液毫升数。 2、铝的测定 取镀液1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50mL,加入0.05mol/lEDTA标准液40ml,pH=5的缓冲溶液15ml,煮沸2min,冷却,加XO2滴,用0.05mol/l标准锌溶液滴定至紫红色,体积不记。加NH4F1.5g,加热近沸腾,冷却,补加XO1~2滴,用0.05mol/l标准锌溶液滴定至紫红色为终点。 CAl2(SO4)3·18H2O=MV×666.4/2 (g/l) M——锌标准溶液浓度,mol/l V——EDTA标准溶液体积,ml 666.4——Al2(SO4)3·18H2O分子量 3、氯化物测定 取镀液10ml于100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取此稀释液5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100mL,1ml5%K2CrO4指示剂,以0.1mol/lAgNO3标液滴定至白色沉淀中有红色沉淀为终点。 CnaCl=MV×58.5/0.5 (g/l) M——AgNO3标液浓度mol/l V——AgNO3消耗标准液体积,ml 试剂:5%K2CrO4指示剂:5gK2CrO4溶于95ml水中;0.1mol/lAgNO3标准溶液 二、钾盐镀锌(氯化钾镀锌添加剂) 1、锌测定:同“一中1” 2、NaCl测定:同“一中2” 3、H3BO3测定 取500ml镀液,预先调pH=5左右。 取调整后的镀液1ml加0.05mol/lEDTA标准液15ml,加水20ml,加酚酞2~3滴,甘油10ml,摇匀,以0.1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半分钟不消失。 CH3BO3=MV×61.8/1 (g/l) M——NaOH标准溶液浓度;mol/l V——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ml 三、碱性锌酸盐镀锌 1、锌测定 方法:取镀液1~2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30mL。1:4三乙醇胺5ml,pH=10缓冲溶液10ml,

含氰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氰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氰电镀废水处理的几种方法:一般有碱性氯化法、电解法、活性炭法。 1碱性氯化法 基本原理是在含氰废水中投加氧化剂(如漂白粉),将氰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第二阶段再将氰酸盐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氮气。主要水处理构筑物需设氧化反应池两座、沉淀池一座以及相应的投药装置等。反应池中设pH计及ORP计(氧化还原电位计)控制水质及投药量,并设搅拌装置。第一阶段氧化反应时间控制在10~15min,pH值控制在10~11,第二阶段氧化反应时间控制在10~30min,pH值控制在8左右。 2电解法 电解法处理含氰废水的实质就是次氯酸氧化法,其原理同样是基于氧化反应,与碱性氯化法不同的是其所投加的氧化剂是通过电解食盐水所产生的次氯酸根。因此需设一套电解食盐水装置。该方法的优点是处理效果稳定可靠,管理方便,操作简单,无泥渣,可不设沉淀池。缺点是耗电量较大。 3活性炭法 此种方法主要用于氰化镀铜废水处理。基本原理:含有氰化物的废水在有足够的溶解氧和铜离子的条件下,通过活性炭的催化氧化作用,生成NH3及CuCO3·Cu(OH)2等物质,从而破坏氰化物的毒性,同时铜和氰构成的络合离子被活性炭吸附。基本流程:废水→氧化剂

柱→活性炭柱(两级)→排放或回收。活性炭吸附达饱和后,用6%的硫酸铵和含有效氯为8g/L的次氯酸钠再生。此种方法的优点是投资少,操作简单,费用低,水处理效果好。缺点是再生废液难处理,易造成二次污染。 对于含氰废水,除上述处理方法外,还有离子交换法、薄膜蒸发回收法等。离子交换法同样存在再生废液二次污染的问题,且投资大、成本高。而薄膜蒸发回收法设备较复杂,且需消耗蒸气,辅助设备较多,运行管理不易掌握,因此在中小型电镀生产厂中很少使用。

锌合金电镀及退镀工艺

锌合金电镀及退镀工艺 锌合金前处理的一般工序,包括研磨/抛光、除油、超声波除蜡等。介绍了常见的锌合金电镀铜–镍–铬及镀金的工艺,以及某公司在锌合金件上电镀仿金、铬、古铜、黄古铜、红古铜、珍珠镍等工艺的流程及镀液配方。给出了锌合金上铜、镍、铬镀层的退除方法。 1·前言 锌铝压铸件是一种以锌为主要成分的压铸零件。这种零件表面有一层很致密的表层,里面则是疏散多孔结构,又是活泼的两性金属。所以,只有采用适当的前处理方法和电镀工艺,才能确保锌合金上的电镀层有良好的附着力,达到合格品的要求。 2·电镀用锌合金材料[1] 电镀常用的锌合金材料为ZA4–1,其主要成分为:铝3。5%~4。5%,铜0.75%~1。25%,镁0。03%~0.08%,余量为锌,杂质总和≤0。2%。而925牌号的锌合金含铜量高,也易于电镀.通常,锌合金的密度为6.4~6.5g/cm3,若密度〈6.4g/cm3,电镀后易发生起泡和麻点.总之,选材时务必严格把关。另外,压铸时模具必须设计合理,避免给电镀带来难以克服的缺陷(如麻点)。 3·镀前处理 3。1研磨、抛光 切勿破坏致密表层,若暴露出内层多孔疏松结构,则无法获得结合力良好的镀层。 3。2除油 锌合金对酸、碱敏感,选择去油剂时应有所要求。常用E88锌合金电解除油粉或SS浸洗除油粉(安美特公司产品)。 3。3超声波除蜡 高档产品常选用“开宁”公司的锌合金除蜡水。 3.4阴极电解除油 自配的除油剂必须加入适量的金属配位剂,防止金属沉积到零件表面,从而避免发花。阴极电解除油时要采用循环过滤。 3。5工艺流程 化学除油─超声波除油─电解除油─浸蚀活化(硫酸5~10mL/L+氢氟酸10~20mL/L, pH控制在0。5~1。5,视工件外形复杂性而定;室温,10~30s至刚开始全面反应产生气泡后立即取出零件,然后彻底清洗干净)。 3.6热浓硫酸除蜡除油 为减少工序和时间,在投资少、见效快,操作方便、稳定的条件下,锌铸件经磨抛光后(零件必须干燥!)采用浓硫酸加热脱水除油;而锌合金铸件在热的浓硫酸中除油快,又不会受腐蚀。热浓硫酸除蜡除油配方及其操作条件为:80~90℃,3~5min。 4·某电镀公司锌合金汽配件电镀工艺流程 锌合金电镀半自动线上的前处理部分(保证工件表面清洁)分为上挂、除蜡、阴阳极电解除油、水洗等9个工序,电镀部分包括弱浸蚀、水洗、预浸、碱铜、焦铜、酸铜、水洗、半亮镍、亮镍、镍封、珍珠镍、镀铬、回收等37个工序,电镀后处理部分为还原去Cr(VI)、水洗、热水洗、下挂和烘干这5个工序。 5·锌合金电镀铜–镍–铬的工艺流程 超声波除蜡─热水洗(75℃)─化学除油─热水洗─三级逆流清洗─阴极电解除油─热水洗─三级逆流清洗─酸浸蚀(体积分数为2%的硫酸+体积分数为2%的氢氟酸,室温,析出气泡后停留2s)─三级逆流清洗─预浸(氰化钠50g/L,室温,10s)─氰化镀铜(氰化亚铜30 g/L、氰化钠45g/L、酒石酸钾钠20g/L,50℃,3min,Jk=1。0A/dm2)─回收─三级逆流清洗─酸活化(体积分数为10%的硫酸,室温,0.5min;下同)─三级逆流清洗─焦磷酸盐镀铜(焦磷酸铜65g/L、焦磷酸钾300g/L、氨水3mL/L、光亮剂适量,56℃,15min,Jk= 2A/dm2,pH=8.8)─回收─三级逆流清洗─酸活化─三级逆流清洗─硫酸盐镀铜(硫酸铜200g/L、硫酸60g/L、氯离子60mg/L、光亮剂适量,23℃,15min,Jk=3。5A/dm2)─回收─三级逆流清洗─酸活化─三级逆流清洗─硫酸盐镀镍(硫酸镍200g/L、氯化镍60g/L、硼酸50g/L、光亮剂适量,50℃,10min,pH=4。6,Jk=4A/dm2)─回收─三级逆

电镀车间安全操作规程完整

电镀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1 基本要求 1.1 电镀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应配备相应的劳保防护用品。 1.2 在生产和维护时。工作现场开启排气或强制通风装置,并定时抽风换气。 1.3 电镀生产场所应配备应急喷淋装置,以便操作人员被溅到槽液及时冲洗。 1.4 电镀工件吊挂应规、牢固。严防工件掉落电镀生产槽中; 严防工件入槽时两极相碰而造成打火灼烧; 严防工件、设备短路引起整流器损毁。 1.5 电镀生产现场不应大量存放化学药品、原材料等。 1.6 操作时应注意避免跑、冒、滴、漏。 1.7 电镀生产作业场所应设置警示标记,严禁在操作现场饮食和吸烟。

2. 操作前准备 2.1 操作前应先打开通风机通风,并检查所使用的工装夹具是否正常。 2.2 操作前应检查槽体有无渗漏,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3 操作前应检查极板与极杠之间导电接触是否良好, 极板与槽体之间绝缘是否良好。 2.4 操作前应检查各种电器装置是否正常,设备接地是否良好。 2.5 采用蒸汽加热镀液的,操作前应检查蒸汽管道有无渗漏; 采用电加热管时,操作前应检查绝缘是否良好。 2.6 操作前应检查各槽液成分、pH值、温度等是否满足工艺要求,清洗水是否符合要求。 3. 具体工序安全操作细则 3.1 除油操作安全

3.1.1 槽液飞溅到皮肤上,应立即去除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弱酸清洗。 3.1.2 定期清除槽液上的薄层泡沫,以防爆炸。 3.2 酸洗/ 中和处理操作安全 3.2.1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温升。 3.2.2 酸液飞溅到身上,应立即除去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弱碱冲洗。 4. 电镀化学品和槽液配置安全操作 4.1 酸、碱液操作安全 4.1.1 搬运酸液或碱液前,应检查外包装是否完整。 4.1.2 酸液或碱液的运输和使用应采用专用设备。 4.1.3

通用五金电镀槽液各成份含量分析方法

通用五金电镀槽液各成份含量分析方法

目录 免责声明 (5) 检测镀液所需的试剂及仪器 (6) 一、钯活化剂分析方法 (10) 二、粗化镀液分析方法 (11) 三、硫酸铜镀液分析方法 (12) 四、焦磷酸铜镀液分析方法 (13) 五、碱铜镀液分析方法 (14) 六、氰化铜锌合金镀液分析方法 (16) 七、镍镀液分析方法 (17) 八、装饰铬镀液分析方法 (18) 附件1常用指示剂及试剂的配制方法 (19) 附件2 (19) 附件3实验室平面效果图 (20)

免责声明 本作业指导书是基于本人个人的能力和知识而编制,因此本作业指导书仅代表我个人在这方面的建议;由于样品检测方法的多样性且方法的选择要根据现场客观条件所确定。因此本作业指导书只提供信息,不作样品检测的唯一操作指引。

检测镀液所需的试剂及仪器 1、分析钯活化剂需要的试剂及仪器 名称规格数量备注 试剂及标准液 浓硝酸 浓盐酸 淀粉指示剂配制方法见附件1甲基橙指示剂配制方法见附件1碘标液(I2)0.05ml/L 氢氧化钠标液(NaOH)0.1mol/L 仪器及设备 移液管1ml1支 移液管2ml1支 移液管5ml1支 碱式滴定管0-50ml白色1支 酸式滴定管0-50ml棕色1支碘标液使用滴定台2个 三角瓶250ml2个 AAS1台 2、分析粗化液所需要的试剂及仪器 名称规格数量备注 试剂及标准液 氟化氢铵15g/L 1:1盐酸溶液(HCl)1:1 碘化钾溶液(KI)10%配制方法见附件1氯化钡溶液(BaCl2)20%配制方法见附件1过氧化钠(Na2O2)分析纯 淀粉指示剂配制方法见附件1硫代硫酸钠标液(Na2S2O3)0.1mol/L 仪器及设备 移液管5ml1支移液管10ml1支容量瓶250ml1个碱式滴定管0-50ml白色1支滴定台1个三角瓶250ml2个硫酸快速测定仪1台

电镀废水处理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介绍了电镀废水的各种常用处理技术,及电镀废水处理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技术 1.概述 电镀是利用电化学的方法对金属和非金属表面进行装饰、防护及获取某些新的性能的一种工艺过程,是许多工业部门不可或缺的工艺环节。据“七五”期间国内47 个城市的初步统计,有电镀厂点5870 个以上。1987 年上海市共有530 多个,全国电镀厂点数估计近万个。这些电镀厂点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产生各种漂洗废水,而且还排出各种废液。废水废液中含有酸、碱、CN 、Cr 6+ 、Cd 2+ 、Cu 2+ 、Ni 2+ 、Pb 2+ 、Hg 2+ 等金属离子和有毒物质,还有苯类、硝基、胺基类等有毒害的有机物,严重危害生物的生存。电镀工艺因其污染严重,于1994 年被我国政府列为25 种限制发展的行业之一。但是从国内外发展现状看,电镀技术是现代化工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没有被其它技术全面取代的趋势,而是在不断开拓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时,着重致力于电镀污染的防治。电镀废水的治理在国内外普遍受到重视,研制出许多治理技术。我国对电镀废水的治理起步较早,60 年代初就已开始,至今将近有50 年的历史。60 年代至70 年代中期电镀废水的处理引起了重视,但仍处于单纯的控制排放阶段。7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初,大多数电镀废水都已有了比较有效的处理,离子交换、薄膜蒸发浓缩等工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反渗透、电渗析等工艺已进入工业化使用阶段,废水中贵重物质的回收和水的回收利用技术也有了很大进展。80 年代至90 年代开始研究从根本上控制污染的技术,综合防治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上世纪90 年代至今,电镀废水治理由工艺改革、回收利用和闭路循环进一步向综合防治方向发展,多元化组合处理同自动控制相结合的资源回用技术成为电镀废水治理的发展主流。

不锈钢电镀前处理工序浅析

不锈钢电镀前处理工序 浅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不锈钢电镀前处理工序浅析 现代电镀网9月28日讯: 不锈钢在空气中容易钝化,生成一种致密的钝化膜,该钝化膜具有很好的耐蚀性。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不锈钢的应用扩展迅速,从而导致不锈钢上功能性电镀的需求不断增加。 不锈钢的难点集中在不锈钢的底层电镀上,而底层电镀的难点在于不锈钢的前处理。如果前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镀层分层、起皮、脱落等现象。 专注于高精密、高难度金属表面处理12年的杰昌电镀厂表示:不锈钢电镀前处理的难点在于如何消除不锈钢表面的钝化层使不锈钢基材表面完全活化。 以下介绍不锈钢电镀前处理的主要工序: (1)有机溶液浸泡除油 部分不锈钢零件不能用电化学除油的方法除油,因为有的不锈钢零件经过电化学除油后,表面发乌发黑,即使用酸洗也不能使其表面变得光亮。为了不破坏不锈钢表面的光亮状态,先用工业汽油刷洗其表面的油污,清洗后再转入化学除油工序。 (2)化学除油 将不锈钢零件放入装有工业清洗剂的槽体中(温度一般为50-70℃),可以配有超声波以彻底除去零件表面的油污;除油时间控制为将表面油污除尽为止。 (3)酸洗 在不锈钢电镀前处理过程中,酸洗是必不可少的工序。因为酸洗既可以去除不锈钢表面的锈蚀物和钝化膜,使其表面的基体裸露,提高镀层的结合力。 (4)活化 活化的目的是去除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使其表面活化,保证镀层与不锈钢基体有足够的附着力。活化过程有浸渍活化和阴极活化。经过试验显示,对不锈钢进行浸渍活化,使其表面的钝化膜迅速去除,再进行电化学预镀处理,快速生成一层镀层,使镀层与不锈钢的附着力大大提升。 (5)预镀 零件进入预镀槽后,先不要通电,停放2~3分钟后,再通电进行预镀处理。不锈钢表面氧化层的生成速率非常快,化学活化后,有可能在其表面生长一层氧化膜。因此,预镀时零件先在溶液中浸泡,让溶液中的盐酸对其表面进行又一次活化及零件在溶液中对镍离子的化学吸附过程后,再通电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薄镍层。 (6)预镀镍 不锈钢零件预镀后,不清洗立即放进预镀镍槽中进行电镀处理,这样才能保证镀层有好的附着力。预镀镍后用流动水清洗两遍再进行后续电镀。 不锈钢零件电镀前处理过程中,活化与预镀工序非常重要。采用化学活化与预镀的前处理方法去除不锈钢零件上的钝化膜,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附着力很好的镀层,从而实现不锈钢基材上电镀多种金属。

电镀废水处理方案

电镀废水治理工程 方 案 设 计 2015年7月 目录 1总论1

1.1工程概况1 1.2废水特征(由建设方提供)2 1.2.1废水水量2 1.2.2废水水质2 1.2.3治理要求2 1.2.4设计范围2 1.2.5设计依据3 1.2.6设计原则3 1.2.7参考资料4 2工艺流程设计4 2.1原水水质分析4 2.2污染物的危险性及水质分类的重要性5 2.2.1锌系废水的危险性5 2.2.2铬系废水的危险性5 2.2.3水质分类的重要性6 2.3污染物去除原理6 2.3.1锌化物的去除原理6 2.3.2六价铬的去除原理6 2.3.3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原理7 2.3.4酸、碱污染物的去除原理8 2.3.5除油除蜡废水的的去除原理8 2.3.6COD的去除8 2.3.7后续保障系统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原理9 2.4工艺流程设计9 2.5工艺流程说明10 2.6事故池的说明11 2.7规范排污口和在线监测的说明11 3处理构筑物及附属设备工艺设计12 3.1隔油调节池112 3.2调节池212 3.3反应池113 3.4反应池214 3.5中和反应池15 3.6絮凝反应池116

3.7沉淀池117 3.8调节池317 3.9反应池318 3.10反应池419 3.11絮凝反应池220 3.12沉淀池220 3.13中间池21 3.14清水池22 3.15污泥池23 3.16药品间23 3.17压滤机房24 3.18中央控制室24 3.19鼓风机房24 3.20亚硫酸氢钠槽24 3.21碱槽25 3.22石灰乳槽25 3.23PAC槽26 3.24PAM槽26 3.25酸罐27 3.26控制系统27 4处理构筑物及附属设备清单28 4.1土建构筑物清单28 4.2主要设备和材料清单30 5给排水、配电及防腐系统34 5.1给排水系统34 5.2配电系统34 5.3防腐系统34 6技术经济分析35 6.1占地面积35 6.2运行维护费用35 6.2.1运行电耗计算表35 6.2.2药剂费用计算特别说明35 6.2.3药剂费用计算36 6.2.4人工及维护费用36

电镀前处理主要环节作用和目的

电镀前处理主要环节作用和机理 一、脱脂 1、作用:除去素材表面脂肪类油漬和其他有机性污垢,以获得良好電镀效果,并防止 对后序工序的污染。 2、温度管控范围:40~60℃标准:50℃ 3、作用机理: 借助于溶液的皂化与乳化作用以达到去除油污的目的。 动植物油的去除主要是依据皂化反应。所谓皂化,就是油脂与脱脂液中的碱起化学反应生成肥皂的过程。使原来不溶于水的油脂,分解成了可溶于水的肥皂和甘油,从而被除去。 4.注意事項: 1).超音波振荡有作于增强脱脂效果。 2).除油粉浓度不足时,无法达到脱脂效果;浓度过高时,带出损耗较大,成本增高,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温度不足时,除油效果不佳,提高温度可以降低溶液与油脂的表面张力,加速除油效果;温度过高时,素材易发生形变。作业时需严格控制温度。 4).脱脂工序后,素材表面应完全润湿,如有明显之水珠与素材界面排斥现象说明此操作未达到要求,需重复操作,并及时调整各参数。 二、膨润※(了解即可) 作用机理: 通过膨润剂膨胀工件达到表面微蚀,同时软化材质本身,释放因注塑或材质原因产生的应力不均,以便后序粗化工序能够均匀良好的腐蚀。 电镀素材的内应力的检查,针对不同材料,方法也会有一定的区别。对于ABS类一般情况下都会采用冰醋酸浸渍法。具体做法如下: 将素材完全浸入25℃±3℃的冰醋酸溶液中4分钟,取出后立即用凉水清洗干净,然后晾干(若需吹干,也只能用冷风),检查表面,若有明显之亮雾不均或细小的裂纹,说明此处有应力存在。将产品于1米高处抛落,若产品表面出现明显裂纹,说明此处应力过大。

通常情况下于65℃--75℃温度下加热2—4H或以同样温度的热水中浸泡30min以消除素材应力,也可于25%(体积)的丙酮中浸泡3--5min以消除应力。 三、粗化 1、温度管控范围:63~69℃,标准:66℃ 2、ABS塑料是丙烯晴(A)、丁二烯(B)、苯乙烯(S)的三元共聚物,在粗过化程中,塑胶粒子被容去形成凹坑,使表面有憎水性变成亲水性,使镀层附着在胶件上面并牢固结合。 注意事项: 1).高铬型溶液,溶粗化速度快,镀层附着力好;但是铬酸与硫酸值大于800 g/L时,溶液会有沉淀产生,需保持气体搅拌。 2).浓度不足时,粗化效果差;浓度过高时,易粗化过度,损伤素材,且带出损耗较大,成本增高。 3).温度不足时,粗化效果不佳,温度过高过时,素材易发生形变。 4).时间过短时,无法满足粗化效果,时间过长时,易粗化过度,损伤素材。 5).粗化过程中会有Cr3+产生。Cr3+浓度越高,粗化效果越差,镀层的附着力也会随之下降,需定期做电解控制。 6).粗化湿润剂有利于工件良好润水,合理范围内,于搅拌情况下,液面会有一层黄色泡沫,如不足时,需及时补加。 7).粗化后,素材表面应当完全被水润湿,粗化程度的表面特征,可以从外观上作出判断: a. 粗化不足,表面平滑有光泽,对强光源反射好. b. 粗化适宜,表面微暗,平滑但不反光. c. 粗化稍过度,表面明显发暗,但仍平滑. d. 粗化过度,表面呈白绒状,疏松.

电镀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电镀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一、电镀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1.基本要求 1.1 电镀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应配备相应的劳保防护用品。 1.2 在生产和维护时。工作现场开启排气或强制通风装置,并定时抽风换气。 1.3 电镀生产场所应配备应急喷淋装置,以便操作人员被溅到槽液及时冲洗。 1.4 电镀工件吊挂应规范、牢固。严防工件掉落电镀生产槽中; 严防工件入槽时两极相碰而造成打火灼烧; 严防工件、设备短路引起整流器损毁。 1.5 电镀生产现场不应大量存放化学药品、原材料等。 1.6 操作时应注意避免跑、冒、滴、漏。 1.7 电镀生产作业场所应设置警示标记,严禁在操作现场饮食和吸烟。 2. 操作前准备 2.1 操作前应先打开通风机通风,并检查所使用的工装夹具是否正常。 2.2 操作前应检查槽体有无渗漏,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3 操作前应检查极板与极杠之间导电接触是否良好,极板与槽体之间绝缘是否良好。 2.4 操作前应检查各种电器装置是否正常,设备接地是否良好。 2.5 采用蒸汽加热镀液的,操作前应检查蒸汽管道有无渗漏; 采用电加热管时,操作前应检查绝缘是否良好。 2.6 操作前应检查各槽液成分、pH值、温度等是否满足工艺要求,清洗水是否符合要求。 3. 具体工序安全操作细则 3.1 除油操作安全 3.1.1 槽液飞溅到皮肤上,应立即去除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弱酸清洗。 3.1.2 定期清除槽液上的薄层泡沫,以防爆炸。 3.2 酸洗/中和处理操作安全 3.2.1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温升。

3.2.2 酸液飞溅到身上,应立即除去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弱碱冲洗。 4. 电镀化学品和槽液配置安全操作 4.1 酸、碱液操作安全 4.1.1 搬运酸液或碱液前,应检查外包装是否完整。 4.1.2 酸液或碱液的运输和使用应采用专用设备。 4.1.3 配制或稀释酸液时,应使用冷水,不应用热水。 4.2 槽液配置/上线安全操作规定 4.2.1 镀液的配置和调整,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由专门操作人员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4.2.2 溶液混合作业时,添加槽液应缓慢加入,同时进行充分搅拌。 4.2.3 配置溶液时,应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进行。 4.2.4 在进行药品溶解操作时,易产生溶解热的化学药品应在耐热玻璃器皿内溶解。 4.2.5 镀液配置和调整时,一般将固体化学药品在槽外溶解后再慢慢加入槽内,不应将固体 化学药品直接投入槽液中。 4.2.6 工作时禁止站在、坐在或弯身在槽子上操作,以防掉入槽内。 4.2.7 分析人员取样分析槽液时,需要主管(班长)陪护,才能上线; 设备人员检修电镀设备需要上线,需要至少1人陪护才能上线; 电镀人员上线维护时,需要至少2人一组才能上线操作。特殊情况需得到主管或经理的批准; 废水处理人员需上线添加化学药品时,需班长或至少一名陪护才能上线操作。

常见电镀故障的分析和纠正方法

常见电镀故障的分析和纠正方法_ 1.针孔 针孔大多是气体(一般是氢气)在镀件表面上停留而造成的。针孔属于麻点,但针孔不同于麻点,它像流星一样,往往带有向上的“尾巴",而麻点仅仅是镀层上微小的凹坑,一般是没有向上的“尾巴"。 那些因素会促使镍层产生针孔呢?镀前处理不良;镀液中有油或有机杂质过多;镀液中有固体微粒;防针孔剂太少;镀液中铁等异金属杂质过多;镀液pH太高或操作电流密度过大;镀液中硼酸含量太少和镀液温度太低等都会导致镀镍层产生针孔。 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针孔现象略有不同,所以在分析故障时,首先要观察现象。例如镀前处理不良,它仅仅使镀件的局部表面上的油或锈未彻底除去,造成这些部位上气体容易停留而产生针孔,所以这种因素造成的针孔现象是局部密集的,而且是无规则的;镀液中有油或有机杂质过多引起的针孔较多地出现在零件的向下面和挂具上部的零件上,镀液中固体微粒产生的针孔较多地出现在零件的向上面;防针孔剂太少造成的针孑L在零件的各个部位都有,镀液中铁杂质过多,pH值过高和阴极电流密度较大引起的针孔较多地出现在零件的尖端和边缘(即高电流密度处),硼酸含量太少产生的针孔较多地出现在零件的下部,镀液温度过低造成的针孔是稀少的,也是零件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出现的。 通过观察现象,可以初步判断造成针孔的部分原因,然后再进一步试验。例如零件的局部表面上有密集的针孔,从现象来看,好像是前处理不良造成的,那么究竟是不是这个原因呢?可以取一批零件,进行良好的前处理后直接镀镍,假使经这样处理后所得的镀层上没有针孔,那么原来的针孔是镀前处理不良造成的。否则就是其他方面的原因。镀液的温度、pH值和阴极电流密度,比较容易检查,所以可首先检查和纠正。镀液中是否缺少十二烷基硫酸钠,从平时向镀液中补充十二烷基硫 酸钠的情况就能基本确定,如难以确定时,可以向镀液中加入O.05g/L十二烷基硫酸钠后进行试镀,若这样所得的镀层上针孔现象没有改善,那就不是缺少十二烷基硫酸钠,可能是镀液中的杂质或硼酸太少引起的,这就可按前述的方法,用小试验分析故障原因,然后按试验所得的结果讲行纠正。 2.镀层结合力不好 产生镀层结合力不好的原因有:镀前处理不良,零件表面有油、氧化物等;清洗水中有油或有六价铬;酸活化液中有铜、铅杂质;电镀过程中产生双性电极或断电时间过长;镀液中硼酸少、铁杂质多、pH高、有油、有机杂质或光亮剂过多等。 分析故障时,也是先观察现象。如镀前处理不良造成的结合力不好,常常时有时无,无规则地出现在零件的局部位置上;酸活化液中有铜、铅杂质时,在钢铁基体表面上,形成疏松的置换层,这样造成的结合力不好多数发生在整个零件的表面上,双性电极造成的结合力不好总是有规则地发生在确定的位置上,而且总是一个部位结合力不好,另一个部位结合力很好,电镀过程中断电时间过长引起的结合力不好,虽然也是出现在整个零件的表面上,但它发生在镍层与镍层之间;镀液中硼酸少、铁杂质多、有机杂质多,光亮剂多或pH高造成的结合力不好较多地发生在零件的尖端和边缘;镀液中有油较多地发生在挂具上部的零件上。

电镀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行业介绍

电镀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行业介绍电镀废水处理特点:电镀是利用化学和电化学方法在金属或在其它材料表面镀上各种金属。电镀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器制造、轻工、电子等行业。 1、污水特点 电镀是利用化学和电化学方法在金属或在其它材料表面镀上各种金属。电镀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器制造、轻工、电子等行业。电镀废水的成分非常复杂,除含氰(CN-)废水和酸碱废水外,重金属废水是电镀业潜在危害性极大的废水类别。根据重金属废水中所含重金属元素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含铬(Cr)废水、含镍(Ni)废水、含镉(Cd)废水、含铜(Cu)废水、含锌(Zn)废水、含金(Au)废水、含银(Ag)废水等。电镀废水的治理在国内外普遍受到重视,研制出多种治理技术,通过将有毒治理为无毒、有害转化为无害、回收贵重金属、水循环使用等措施消除和减少重金属的排放量。随着电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目前,电镀废水治理已开始进入清洁生产工艺、总量控制和循环经济整合阶段,资源回收利用和闭路循环是发展的主流方向。 2工艺选择 根据电镀废水水质水量的特点和排放要求,结合目前国内外生活污水处理的应用现状和我司在电镀污水处理工程中的成功经验,综合处理效果、投资费用、运行管理、运行费用、平面布置等各方面的因素,在此选择以化学法为主的组合处理工艺。 3工艺流程及说明 电镀废水经过收集之后,自流入本处理系统,经过处理之后直接排放。

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含铬废水→含铬废水集水池→耐酸碱泵→还原反应池→混合废水调解池 含氰含碱废水→含氰含碱废水集水池→耐酸碱泵→一级氧化反应池→二级氧化反应池→混合废水调解池 混合废水调解池→耐酸碱泵→混合反应池→沉淀池→中和池→达标排放 4工艺流程说明: 含Cr6+废水从Cr6+集水池用耐酸碱泵提升至还原反应池,根据铬的浓度及废水处理量,通过pH和ORP自控仪控制H2SO4和Na2S2O5的投加量;还原反应完毕后自流进入混合废水调节池同其它废水一起进行进一步处理。含氰含碱污水自车间流入氰系调节池,后用耐酸碱泵提升至一级氧化反应池,根据含氰浓度及废水处理量,通过pH、ORP自控NaOH和NaClO的投加量,搅拌反应一级破氰后进入二级氧化反应池,再通过pH、ORP自控制仪分别控制H2SO4和NaClO的投加量,搅拌反应破氰完毕后自流进入混合废水调节池同其它废水一起进行进一步处理。 混合污水调节池废水用泵提升至快混反应池,加NaOH、PAC药剂,并用pH自控仪控制pH10~11,将金属离子转化成氢氧化物絮状沉淀,再进入慢混池加polymer絮凝剂,增大繁花,沉淀与水自流入综合污泥沉淀池。经沉淀后的上清液自流入中和池,再通过加酸回调,并用pH自控仪控制pH7~8,出水达标排放。综合污泥沉淀池的污泥经污泥浓缩池浓缩后用泵泵入板框压滤机压滤,污泥外运进一步处置,滤液回流至综合污水调节池继续处理。

电镀前处理工艺概述以及配方

电镀前处理工艺概述以及配方 1前处理的定义 一般前处理过程为,研磨预备洗净水洗电解脱酯水洗酸浸及活性化水中和水洗电镀。1.1前处理的目的 前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良好的镀层,由于镀件在制造、加工搬运、保存期间会有油酯、氧化物锈皮、氢氧化物、灰尘等污物附着于镀件表面上,若不去除这些污物而进行电镀将得不到良好的镀层。镀?件品质,前处理占很重要的地位。 1.2前处理不良所造成之镀层缺陷 前处理不良所造成之镀层缺陷,有下列几项:(1)剥离,(2)气胀,(3)污点,(4)光泽不均,(5)凹凸不平,(7)小孔(8)降低耐蚀性,(9)脆化。电镀之不良,前处理占很大的原因。 1.3污物的种类 污物的种类,可分为有机物及无机物。有机物污物主要是动物性油酯,植物性油酯及矿物性油酯,无机物污物是金属氧化物、盐类、尘埃、及砂土。另外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污物之物如研磨屑、研磨材料。动物性及植物性油酯可被化缄剂皂去除。矿物性油污无法被缄剂皂去除需用三菉乙烯、汽油、石油溶剂乳化剂等去除。无机物污物可被酸或缄溶解,利用酸、缄浸渍、化学或电解方法去除及机械研磨方法去除。无机、有机混合污物,去除较困难,除了利用化学方法,亦须用电解,机械研磨等方法联合应用去除。 1.4电镀前处理去除的典型污物(1)润滑油(6)淬火残留物(2)切削

油(7)热处理盐(3)研磨油(8)热处理盐(4)热斑(9)污迹 (5)锈及腐蚀物(10)油漆及油墨1.5表面清洁测定 表面清洁度测定,在工场最实用的方法是用水冲(water-beaktest),检查表面水是否均匀润湿,如果是均匀润湿则为清洁表面,反之则不清洁。其它方法有,Nielsonmethod,Atomizertest,Fluoresentmethod,weightofresidualsoil,wip-ingmethod,residualpatlernmethod及Radioisotopetracertechnique。 1.6选择清洁方法及清洁材料之影响因素其影响因素有:(1)被清洁表面之特性(9)清洁剂的温度(2)被去除污物之特性(10)应用时间(3)清洁要求程度(11)经验(4)应用的方法(12)搅拌次数(5)水质(13)污染的程度(6)手续、另件、设备人员的安全(14)下一步处理(7)成本(15)废物之处理(8)清洁剂的浓度4镀铬之影响因素(l)CrO3浓度与导电度关系(2)温度兴导电度之关系(3)CrO3浓度与电流效率之关系(4)硫酸浓度之影响:浓度低时,低电流密度下电流效率高,反之电流效率低‥(5)三价铬的影响 1.三价铬很少时,沉积速率减媛。 2.三价铬很高时,镀层变暗。 3.三价铬增加,则导电度降低,需较大电压 4.三价铬愈多,光泽范围愈小。 (6)电流密度及温度的影向1.镀浴温度升高,电流效率降低。2.电流密度愈高,电流效率愈高。 3.高电流密度,低温则镀层灰暗,硬度高脆性大,结晶粗大‥ 4.高温而低电流密度,镀层硬度小,呈乳白色,延性好,无网状裂纹,结晶细致,适合装饰性的镀件。 5.中等温度及中等电流密

电镀安全操作规程.doc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前言 本标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第170号国际公约)、《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344号令)、《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352号令)及《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建议书》(国际劳工组织第177号建议书)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职业安全标准制订,主要对电镀(包括化学镀)加工的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出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要求,以预防和减少人身伤亡事故,达到保证安全与健康的要求。 本标准根据电镀(包括化学镀)加工的中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剧毒、易燃易爆、腐蚀等特点,结合我国电镀(包括化学镀)加工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电镀(包括化学镀)加工的安全生产要求作出基本规定。 本标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电镀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镀(包括化学镀)生产作业操作过程中的一般性安全技术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进行电镀(包括化学镀)加工的生产企业,其他表面处理作业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893 安全色 GB 2894 安全标志 GB/T 3138-1995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与有关过程术语 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T13869 用电安全导则 GB12158 防静电通用导则 GB 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7914 易燃易暴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 17915 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 17916 毒害品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3 术语与定义 GB/T 3138-1995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镀electroplating 利用电解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沉积层的过程。 3.2 化学镀autocalytic plating 在经活化处理的基体表面上,镀液中金属离子被催化还原形成金属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