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估计与假设检验教案资料

第六章  估计与假设检验教案资料
第六章  估计与假设检验教案资料

第六章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第一节 参数估计

一、参数估计概述 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总体被理解为我们所研究的那个统计指标,它在一定范围内取数值,而且是以一定的概率取各种数值的,从而形成一个概率分布,但是这个概率分布往往是未知的。例如为了制定绿色食品的有关规定,我们需要研究蔬菜中残留农药的分布状况,对这个分布我们知之甚少,以致它属于何种类型我们都不清楚。有时我们可以断定分布的类型,例如在农民收入调查中,根据实际经验和理论分析如概率论中的中心极限定理,我们断定收入服从正态分布,但分布中的参数取何值却是未知的。这就导致统计估计问题。统计估计问题专门研究由样本估计总体的未知分布或分布中的未知参数。直接对总体的未知分布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非参数估计;当总体分布类型已知,仅需对分布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参数估计。本节我们研究参数估计问题。本节及以后假定抽样方法为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样本的每个分量都与总体同分布,它们之间相互独立。

二、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 (一)估计量与估计值

1.参数估计就是用样本统计量去估计总体参数

2.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的名称称为估计量,如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都可以是一个估计量。

3.估计量的具体数值称为估计值 (二)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参数估计方法有点估计与区间估计两种方法。 1.参数估计的点估计法

(1)设总体X 的分布类型已知,但包含有未知参数θ,从总体中抽取一个简单随机样本12(,,,)n X X X L ,欲利用样本提供的信息对总体未知参数θ进行估计。构造一个适当的统计量

?T θ=12(,,,)n X X X L

作为θ的估计,称?θ为未知参数θ的点估计量(Point estimate )。当有了一个具体的样本

观察值12(,,,)n x x x L 后,将其代入估计量中就得到估计量的一个具体观察值

T 12(,,,)n x x x L ,称为参数θ的一个点估计值。今后点估计量和点估计值这两个名词将不

强调它们的区别,通称为点估计,根据上下文不难知道此处的点估计究竟是点估计量还是点

估计值。

通俗地说,用样本估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称为点估计。

常用的点估计量有:X μ∧= p P ∧

= 2

2

2()

1

X X s n σ∧-==

-∑

2、估计的评价标准:

(1)无偏性: 设?T θ=12(,,,)n

X X X L 是未知参数θ的一个点估计量,若?θ满足

?E θθ= 即估计量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参数

则称?θ是θ的无偏估计量(Unbiased estimate ),否则称为有偏估计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估计量?θ是样本12(,,,)n

X X X L 的函数,样本量是n 维随机变量,所以对?θ求平均是按样本12(,,,)n

X X X L 的概率分布求平均。 无偏性是我们衡量点估计量好坏的一个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的直观意义如下。由于样本的出现带有随机性,所以基于一次具体抽样所得的参数估计值未必等于参数真值,这是由样本的随机性造成的。我们希望当大量使用这个估计量对参数进行估计时,一系列估计值的平均值应该与待估参数真值相等。这就从平均效果上对估计量的优劣给出一个评价标准。

(2)有效性:设11?T θ=12(,,,)n X X X L ,22

?T θ=12(,,,)n X X X L 均为未知参数θ的无偏估计量,如果对参数θ的一切可能取值有

1?()Var θ≤2

?()Var θ 且严格不等号至少对参数θ的某个可能值成立,则称无偏估计量1?θ比2

?θ有效(Efficiency )。

一个无偏估计量并不意味着他就非常接近被估计的参数,他还必须与总体参数的离散程度比较小。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点估计量,方差小者更有效。

(3)一次性:设对容量为n 的样本12(,,,)n X X X L ,?n n

T θ=12(,,,)n X X X L 是参数θ的一个估计量,1,2n =L ,若对任意ε>0,

{}

?

1lim n

n P θθε→∞

-=p

则称{}?n θ是θ的一个一致的估计量序列,或称此估计量序列{}

?n

θ具有一致性。 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总体参数

2.参数估计的区间估计法

在参数估计中,虽然点估计可以给出未知参数的一个估计,但不能给出估计的精度。为此人们希望利用样本给出一个范围,要求它以足够大的概率包含待估参数真值。这就是导致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 )问题。

所谓区间估计,就是估计总体参数的区间范围,并要求给出区间估计成立的概率值。

设θ是未知参数,12(,,,)n X X X L 是来自总体的样本,构造两个统计量

11?T θ=12(,,,)n X X X L ,22

?T θ=12(,,,)n X X X L ,对于给定的α(0<α<1),若1?θ、2?θ满足

{

1?P θ≤ }2

?θθ≤ 1α=-

则称随机区间[1?θ,2

?θ]是参数θ的置信水平(Confidence level )为1α-的置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 ), 1α-称为[1?θ,2?θ]的置信度,1?θ,2?θ称为置信限(Confidence limit )。

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

(1)区间[1?θ,2?θ]的端点1?θ,2?θ及长度2?θ-1

?θ都是样本的函数,从而都是随机变量,因此[1?θ,2

?θ]是一个随机区间。 (2){

1?P θ≤ }2

?θθ≤ 1α=-是说随机区间

[1?θ,2

?θ]以1α-的概率包含未知参数真值,区间长度2?θ-1

?θ描述估计的精度,置信水平1α-描述了估计的可靠度。 (3)因为未知参数θ是非随机变量,所以不能说θ落入区间[1?θ,2?θ]的概率是1α-,而应是随机区间[1

?θ,2

?θ]包含θ的概率是1α-。 通俗地说,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的一个范围称为区间估计。

三、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一)正态总体且方差已知;或非正态总体、方差未知、大样本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呈正态分布,其数学期望为总体均值μ,方差为

2

n

σ。则2

X Z α±称为总体均值在1α-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

设样本12(,,,)n X X X L 来自正态总体2

(,),x N μσμ是总体均值,当2x σ已知时数理统

计证明X 服从正态分布2

(,)N

n

σμ,X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0,1)N ,对给定的置信

度1α-查(0,1)N 表可得2

Z

α,使得

21P Z αα??≤=-???

从而有

22

1P X Z X Z ααμα?

-≤≤+=-??

1?μ

=2

2

2?X Z X Z ααμ

-=+

则 [1?,μ

]2?μ即是μ的置信水平为1α-的置信区间。 [例6.5]保险公司从投保人中随机抽取36人,计算得36人的平均年龄39.5X =岁,

已知投保人平均年龄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标准差为7.2岁,试求全体投保人平均年龄的置信水平为99%的置信区间。

解:10.99,0.01,αα-==查(0,1)N 表得2

2.575Z α=

2

39.5 2.57536.4136X Z n

α

-=-?

= 2

39.5 2.57542.5936

X Z n

α

+=+?

= 故全体投保人平均年龄的置信水平为99%的置信区间为[36.41,42.59]

在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置信区间为:

2

1

N n

X Z N n ασ

-±?

- (6.17) [例6.6]一家食品公司,每天大约生产袋装食品若干,按规定每袋的重量应为100g 。为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该企业质检部门采用抽样技术,每天抽取一定数量的食品,以分析每袋重量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现从某一天生产的一批食品8000袋中随机抽取了25袋(不重复抽样),测得它们的重量如表6.3所示。

表6.3 25袋食品重量

已知产品重量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为100g 。试估计该批产品平均重量的置信区间,置信水平为95%。

解:已知2σ=100g ,n=25,1α-=95%,2

Z α=1.96

根据样本资料,计算的样本均值为:

2634105.3625

x X n

=

==∑

根据(6.17)式得

2

1

N n

X Z N n ασ

-±-±1.961002580002580001--即105.36±3.914115=(101.4459, 109.2741),该批产品平均重量在95%置信水平下的置信

区间为:101.4459~109.2741。

若总体方差2σ未知,可用样本方差S 2

代替

[例6.7]承[例6.5]假定保险公司从投保人中随机抽取36人,得到他们的年龄数据如表6.4所示。

表6.4 36名投保人的年龄

若总体方差未知,试建立投保人年龄90%的置信区间。 解:已知n=36,1α-=90%,2

Z

α=

1.645,由于总体方差2σ未知,但为大样本,故

可用样本方差代替。

根据样本资料计算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为:

142239.536

x X n

===∑ 2

()7.771

x x s n -=

=-∑

(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的计算,也可直接通过Excel 软件中的描述统计功能计算,计

算结果如图6.3所示)

图6.3 描述统计运行结果

则置信区间为:

2

39.5 1.64536

X Z n α±=± 即39.5±2.13=(37.37,41.63),投保人平均年龄在90%的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37.37岁~41.63岁。

(二)正态总体、方差未知、小样本情况下

如果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无论样本容量大小,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都服从正态分布。只要总体方差已知,即使在小样本情况下,也可以计算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如果总体方差2σ未知,需用样本方差S 2

代替,在小样本情况下,应用t 分布来建立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t 分布是类似正态分布的一种对称分布,他通常要比正态分布平坦和分散。随着自由度的增大,t 分布逐渐趋于正态分布。

正态总体、方差未知、小样本情况下,总体均值在1α-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2X t n

α±?

(重复抽样条件下) (6.18) 21

s N n

X t N n α-±?

- (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6.19) 其中2

(1)t n α-为t 分布临界值,可以查t 分布临界值表得到,也可由Excel 计算得到。

Excel 计算,可使用粘贴函数 “Tinv ”完成。操作步骤依次为:Tinv →α→df →

确定

[例 6.8]已知某种电子元件的寿命服从正态分布,现从一批电子元件中随机抽取16只,测得其寿命如图6.4中的原始数据部分。

图6.4 16只电子元件寿命原始数据及描述统计部分结果

试建立该批电子元件使用寿命95%的置信区间。 根据样本资料计算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为:

23840149016

x X n

=

==∑ 2

()24.771

x x s n -==-∑

(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的计算,也可直接通过Excel 软件中的描述统计功能计算,计算结果如图6.4所示)

由1α-=95%知,2

(1)t n α-=0.025(15)t =2.131

则该批电子元件平均使用寿命95%的置信区间为:

2

1490 2.13116

X t n α±?

=±? 即149013.2±=(1476.8,1503.2),该批电子元件平均使用寿命在95%的置信水平下的置

信区间为1476.8小时~1503.2小时。

现将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总结如表6.5所示.

表6.5 不同情况下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四、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

在大样本(一般经验规则:5(1)5np n p ≥-≥和)条件下,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可用正态分布近似。在这种情况下,数理统计已经证明如下结论:

置信水平为1α-的置信区间为:

2

(1)

p p p Z n α-±(重复抽样) 2

(1)()1

p p N n

p Z n N α--±-(不重复抽样) [例6.9]某城市想要估计下岗职工中女性所占的比例,采取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

100名下岗职工,其中65人为女性。试以95%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城市下岗职工中女性所占比例的置信区间。

解:已知100n =,2

1.96z α=,65

65%100

p =

= 根据公式得: 2

(1)65%(165%)

65% 1.96100

p p p Z n α-?-±=± 即65%±9.35%=(55.65%,74.35%),95%的置信水平下估计该城市下岗职工中女性所

占比例的置信区间为55.65%~74.35%。

[例6.10]某企业共有职工1000人,企业准备实行一项改革,在职工中征求意见,采用不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0人作为样本,调查结果显示,由150人表示赞成这项改革,有50人表示反对。试以95%的置信水平确定赞成改革的人数比例的置信区间。

看医统学习题(计数资料)

《医学统计学习题》计数资料 5、有资料如下表: 甲、乙两个医院某传染病各型治愈率 病型 患者数治愈率(%)甲乙甲乙 普通型300 100 60.0 65.0 重型100 300 40.0 45.0 暴发型100 100 20.0 25.0 合计500 500 48.0 45.0 由于各型疾病的人数在两个医院的内部构成不同,从内部看,乙医院各型治愈率都高于甲医院,但根据栏的结果恰好相反,纠正这种矛盾现象的统计方法是: A、重新计算,多保留几位小数 B、对率进行标准化 C、对各医院分别求平均治愈率 D、增大样本含量,重新计算 6、5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0.01,4,则在α=0.05检验水准下,可认为: A、各总体率不全等 B、各总体率均不等 C、各样本率均不等 D、各样本率不全等 7、两个独立小样本计量资料比较的假设检验,首先应考虑: A、用t检验 B、用Wilcoxon秩和检验 C、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均可 D、资料符合t检验还是Wilcoxon秩和检验条件 13.对三行四列表资料作 2检验,自由度等于 A. 1 B. 2 C. 3 D. 6 E. 12 14. 根据下述资料,则 病情 病人数治愈数治愈率(%)病人数治愈数治愈率(%)轻型40 36 90 60 54 90 重型60 42 70 40 28 70 合计100 78 78 100 82 82 A. 乙疗法优于甲疗法 B. 甲疗法优于乙疗法 C. 甲疗法与乙疗法疗效相等 D. 此资料甲、乙疗法不能比较 E. 以上都不对15.在实际工作中,同质是指()。 A.被研究指标的非实验影响因素均相同。B.研究对象的测量指标无误差。 C.被研究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同。D.研究对象之间无个体差异。E.以上都对。答案 5、有资料如下表: 甲、乙两个医院某传染病各型治愈率 病型 患者数治愈率(%)甲乙甲乙

第五章+统计学教案(假设检验)

第五章+统计学教案(假设检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利用样本信息对总体参数 进行推断。前者讨论的是在一定的总体分布形式下,借助样本构造的统计量,对总体未知参数作出估计 的问题;后者讨论的是如何运用样本信息对总体未知参数的取值或总体行为所做的事先假定进行验证, 从而作出真假判断。通俗地、简单地说,前者是利用样本信息估计总体参数将落在什么范围里;而后者 则是利用样本信息回答总体参数是不是会落在事先假定的某一个范围里。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有关抽样分布理论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假设检验的有关基本概 念;明确在假设检验中可能犯的两种错误,以及这两种错误之间的联系;熟练掌握总体均值和总体成数 的检验方法,主要是 Z 检验和 t 检验;对于非参数的检验,也应有所了解,包括符号检验、秩和检验与游程检验等。 2 一、假设检验概述与基本概念 1、假设检验概述 2、假设检验的有关基本概念 二、总体参数检验 1、总体平均数的检验 2、总体成数的检验

3、总体方差的检验 三、总体非参数检验 1、符号检验 2、秩和检验 3、游程检验 一、假设检验的有关基本概念; 二、总体平均数与总体成数的检验; 三、非参数检验;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思路与有关概念; 二、两类错误的理解及其关系; 一、假设检验概述 假设检验:利用统计方法检验一个事先所作出的假设的真伪,这一假设称为统计假设,对这一假设 所作出的检验就是假设检验。 基本思路:首先,对总体参数作出某种假设,并假定它是成立的。然后,根据样本得到的信息(统 计量),考虑接受这个假设后是否会导致不合理的结果,如果合理就接受这个假设,不合理就拒绝这个 假设。 所谓合理性,就是看是否在一次的观察中出现了小概率事件。 小概率原理:就是指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实际上是几乎不可能出现。这种事件可以称其 为“实际不可能事件”。 二、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R语言学习系列25-K-S分布检验与正态性检验

23. K-S分布检验与正态性检验 (一)假设检验 1. 什么是假设检验? 实际中,我们只能得到抽取的样本(部分)的统计结果,要进一步推断总体(全部)的特征,但是这种推断必然有可能犯错,犯错的概率为多少时应该接受这种推断呢? 为此,统计学家就开发了一些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检定,通过把所得到的统计检定值,与统计学家树立了一些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知道在百分之多少的机遇下会得到目前的结果。 倘若经比较后发现,涌现这结果的机率很少,即是说,是在时机很少、很罕有的情况下才出现;那我们便可以有信念地说,这不是巧合,该推断结果是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的。否则,就是推断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小概率反证法思想 小概率思想是指小概率事件(P<α, α=0.05或0.01)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上不会发生。反证法思想是先提出原假设(H0),再用适当的统计方法确定假设成立的可能性(P值)大小,如可能性小(P≤α),则认为原假设不成立,若可能性大,则还不能认为备择假设(H1)成立。 3.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是完备且相互独立的事件组,一般,

原假设(H0)——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反对的假设; 备择假设(H1)——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 假设检验的P值,就是在H0为真时,观察到的差异来源于抽样误差的可能性大小。 假设检验判断方法有:临界值法、P值检验法。 四、假设检验分类及步骤(以t检验为例) 1. 双侧检验 I. 原假设H0: μ=μ0, 备择假设H1:μ≠μ0; Ⅱ.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统计量t的观察值t0; Ⅲ. P值= P{|t| ≥|t0|} = t0的双侧尾部的面积; Ⅳ. 若P值≤α(在双尾部分),则在显著水平α下拒绝H0; 若P值>α,则在显著水平α下接受H0; 注意:α为临界值,看P值在不在阴影部分(拒绝域),空白部分为接受域。

计数资料

第五章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比 ratio 相对比 比例 proportion 结构相对数 率 rate 强度相对数 第一节常用相对数 一、强度相对数——率(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 率=某时期内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 /同期可能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 *比例基数 二、结构相对数——构成比 (表示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个体数与该事物各部分个体数的总和之比,用来说明各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构成比=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 /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 *100% 三、相对比——比ratio (两个有关指标之比,说明两指标间的比例关系) 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100%) 第二节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1、结构相对数不能代替强度相对数 2、计算相对数应有足够数量 3、正确计算合计率(或平均率,不能简单地由各组率相加或平均而得) 4、注意资料的可比性(对比的因素,影响的因素) 5、对比不同时期资料应注意客观条件是否相同 6、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抽样误差(假设检验) 第三节率的标准化法 一、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 标准化法standarization ——标准化率standardization rate 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是:采用某影响因素的统一标准构成以消除构成不同对合计率的影响,使通过标准化后的标准化合计率具有可比性。 二、标准化率的计算 (一)标准化方法 直接标准化法——直接法 间接标准化法——间接法

标准化法计算的关键是选择同一的标准构成。 1、两组资料中任选一组资料的人口数(或人口构成)作为两者的“共同标准”——直接法 2、两组资料各部分人口之和组成的人口数(或人口构成)作为两者的“共同标准”——直接法 3、另外选用一个通用的或便于比较的标准作为两者的“共同标准”——直接法和间接法 (二)计算标准化率 步骤: 1、根据对比资料所具备的条件选用直接法或间接法 2、选定标准构成 3、选择公式计算标准化率。 (三)标准化率的计算步骤 1、直接标准化 (1)用标准人口数计算 (2)用标准人口构成比计算 2、间接标准化法 三.应用标准化法时的注意事项 1、标准化法只适用于某因素内部构成不同,并有可能影响两组总率比较的情况。对于因其他条件不同而产生的不具可比性问题标准化法不能解决 2、由于选择的标准人口不同,算出的标准化率也不同。因此,当比较几个标准化率时,应采用同一标准人口。 3、标准化后的标准化率,已经不再反映当时当地的实际水平,它只是表示相互比较的资料间的相对水平。 4、两样本标准化率是样本值,存在抽样误差。比较两样本的标准化率,当样本含量较小时,还应做假设检验。 第四节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 动态数列dynamic series 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指标(可以为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用以观察和比较该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常用动态数列分析指标: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第五章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如何检验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如何检验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一、图示法 1、P-P图 以样本的累计频率作为横坐标,以安装正态分布计算的相应累计概率作为纵坐标,把样本值表现为直角坐标系中的散点。如果资料服从整体分布,则样本点应围绕第一象限的对角线分布。 2、Q-Q图 以样本的分位数作为横坐标,以按照正态分布计算的相应分位点作为纵坐标,把样本表现为指教坐标系的散点。如果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则样本点应该呈一条围绕第一象限对角线的直线。 以上两种方法以Q-Q图为佳,效率较高。 3、直方图 判断方法:是否以钟形分布,同时可以选择输出正态性曲线。 4、箱式图 判断方法:观测离群值和中位数。 5、茎叶图 类似与直方图,但实质不同。 二、计算法 1、偏度系数(Skewness)和峰度系数(Kurtosis) 计算公式: g1表示偏度,g2表示峰度,通过计算g1和g2及其标准误σg1及σg2然后作U检验。两种检验同时得出U0.05的结论时,才可以认为该组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由公式可见,部分文献中所说的“偏度和峰度都接近0……可以认为……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并不严谨。 2、非参数检验方法 非参数检验方法包括Kolmogorov-Smirnov检验(D检验)和Shapiro- Wilk(W 检验)。 SAS中规定:当样本含量n≤2000时,结果以Shapiro – Wilk(W检验)为准,当样本含量n >2000时,结果以Kolmogorov – Smirnov(D检验)为准。 SPSS中则这样规定:(1)如果指定的是非整数权重,则在加权样本大小位于3和50之间时,计算Shapiro-Wilk统计量。对于无权重或整数权重,在加权样本大小位于3和5000之间时,计算该统计量。由此可见,部分SPSS教材里面关于“Shapiro –Wilk适用于样本量3-50之间的数据”的说法是在是理解片面,误人子弟。(2)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可用于检验变量(例如income)是否为正态分布。 对于此两种检验,如果P值大于0.05,表明资料服从正态分布。 三、SPSS操作示例

总结正态性检验的几种方法

总结正态性检验的几种方法 1.1 正态性检验方法 1)偏度系数 样本的偏度系数(记为1g )的计算公式为 ()233133 1(1)(2)(1)(2)n i i n n g x x n n s n n s μ==-=----∑, 其中s 为标准差,3μ为样本的3阶中心距,即()331 1n i i x x n μ==-∑。 偏度系数是刻画数据的对称性指标,关于均值对称的数据其偏度系数为0,右侧更分散的数据偏度系数为正,左侧更分散的数据偏度系数为负。 (2)峰度系数 样本的峰度系数(记为2g ),计算公式为 ()2424 122 44(1)(1)3(1)(2)(3)(2)(3)(1)(1)3(1)(2)(3)(2)(3)n i i n n n g x x n n n s n n n n n n n n s n n μ=+-=-------+-=------∑, 其中s 为标准差,4μ为样本的3阶中心距,即()441 1n i i x x n μ==-∑。 当数据的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时,峰度系数近似为0,;当分布为正态分布的尾部更分散时,峰度系数为正;否则为负。当峰度系数为正时,两侧极端数据较多,当峰度系数为负时,两侧极端数据较少。 (3)QQ 图 QQ 图可以帮助我们鉴别样本的分布是否近似于某种类型的分布。现假设总体为正态分布()2 ,N μσ,对于样本12,,,n x x x L ,其顺序统计量是(1)(2)(),,,n x x x L 。设()x Φ为标准正 态分布()0,1N 的分布函数,1 ()x -Φ是反函数,对应正态分布的QQ 图是由以下的点 1()0.375,,1,2,,0.25i i x i n n -??-??Φ= ? ?+???? L , 构成的散点图,若样本数据近似为正态分布,在QQ 图上这些点近似地在直线上 y x σμ=+, 附近,此直线的斜率是标准差σ,截距式均值,μ,所以利用正态QQ 图可以做直观的正态性检验。若正态QQ 图上的点近似地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认为样本的数据来自正态分布总

多元统计正态性检验作业

多元统计正态性检验作业 3.13 (1)对每个分量检验是否是一元正态分布 1.一维边缘分布的正态性检验 Q-Q 图检验法 >data1=data.frame(x1=c(260,200,240,170,270,205,190,200,250,200,225,210,170,270,190,280,310,270,250,260), x2=c(75,72,87,65,110,130,69,46,117,107,130,125,64,76,60,81,119,57,67,135),x3=c(40,34,45,39,39,34,27,45,21,28,36,26,31,33,34,20,25,31,31,39), x4=c(18,17,18,17,24,23,15,15,20,20,11,17,14,13,16,18,15,8,14,29)) >data2=data.frame(x1=c(310,310,190,225,170,210,280,210,280,200,200,280,190,295,270,280,240,280,370,280),x2=c(122,60,40,65,65,82,67,38,65,76,76,94,60,55,125,120,62,69,70,40), x3=c(30,35,27,34,37,31,37,36,30,40,39,26,33,30,24,32,32,29,30,37), + x4=c(21,18,15,16,16,17,18,17,23,17,20,11,17,16,21,18,20,20,20,17)) >data3=data.frame(x1=c(320,260,360,295,270,380,240,260,260,295,240,310,330,345,250,260,225,345,360,250),x2=c(64,59,88,100,65,114,55,55,110,73,114,103,112,127,62,59,100,120,107,117),x3=c(39,37,28,36,32,36,42,34,29,33,38,32,21,24,22,21,34,36,25,36),x4=c(17,11,26,12,21,21,10,20,20,21,18,18,11,20,16,19,30,18,23,16)) > data=rbind(data1,data2,data3) > qqnorm(data[,1]);qqline(data1[,1]) > qqnorm(data[,2]);qqline(data1[,2]) -2-10 12 200250300350 Normal Q-Q Plot Theoretical Quantiles S a m p l e Q u a n t i l e s

正态性检验的几种方法

正态性检验的几种方法 一、引言 正态分布是自然界中一种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分布。因此,人们在实际使用统计分析时,总是乐于正态假定,但该假定是否成立,牵涉到正态性检验。目前,正态性检验主要有三类方法:一是计算综合统计量,如动差法、Shapiro-Wilk 法(W 检验)、D ’Agostino 法(D 检验)、Shapiro-Francia 法(W ’检验)。二是正态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如2χ检验、对数似然比检验、Kolmogorov-Smirov 检验。三是图示法(正态概率图Normal Probability plot),如分位数图(Quantile Quantile plot ,简称QQ 图)、百分位数(Percent Percent plot ,简称PP 图)和稳定化概率图(Stablized Probability plot ,简称SP 图)等。而本文从不同角度出发介绍正态性检验的几种常见的方法,并且就各种方法作了优劣比较,还进行了应用。 二、正态分布 2.1 正态分布的概念 定义1若随机变量X 的密度函数为 ()()()+∞∞-∈= -- ,,21 2 2 2x e x f x σμπ σ 其中μ和σ为参数,且()0,,>+∞∞-∈σμ 则称X 服从参数为μ和σ的正态分布,记为()2,~σμN X 。 另我们称1,0==σμ的正态分布为标准正态分布,记为()1,0~N X ,标准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分别用()x ?和()x Φ表示。 引理1 若()2,~σμN X ,()x F 为X 的分布函数,则()?? ? ??-Φ=σμx x F 由引理可知,任何正态分布都可以通过标准正态分布表示。 2.2 正态分布的数字特征

教案_第七章 假设检验

《统计学》教案 第七章假设检验 教学目的:介绍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步骤和规则,两类错误的概念,以及重要总体参数的检验方法。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规则和两类错误的概念,掌握假设检验的步骤和总体均值、成数、方差的检验方法。 重点和难点: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规则和两类错误的概念。 教学内容:§1假设检验的一般问题§2 一个正态总体的参数检验§3二个正态总体的参数检验§4假设检验中的其它问题 学时分配:4学时 主要参考书目: 1、陈珍珍等,统计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于磊等,统计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徐国强等,统计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思考题: 1、请阐述假设检验的步骤 2、假设检验的结果是接受原假设,是否表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3、如何构造检验统计量? §1假设检验的一般问题 教学内容 一、假设检验的概念 1.概念 ?事先对总体参数或分布形式作出某种假设 ?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原假设是否成立 2.类型 ?参数假设检验----检验总体参数 ?非参数假设检验----检验总体分布形式 3.特点 ?采用逻辑上的反证法

?依据统计上的小概率原理----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发生 二、假设检验的步骤 ?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确定适当的检验统计量 ?规定显著性水平α ?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 ?作出统计决策 三、假设检验中的小概率原理 在一次试验中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我们就有理由拒绝原假设。因为我们拒绝发生错误的可能性至多是α 四、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1. 第一类错误(弃真错误) ?原假设为真时,我们拒绝了原假设 ?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α 2. 第二类错误(取伪错误) ?原假设为假时,我们接受了原假设 ?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为 β ?比第一类错误更容易发生 即接受原假设很容易发生 五、Neyman和Pearson检验原则 在控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α条件下, 尽可能使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减小。 该原则的含义是, 原假设要受到维护, 使它不致被轻易否定, 若要否定原假设, 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小概率事件发生了; 接受原假设, 只说明否定它的理由还不充分 六、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教学方法 提问与讨论 1.在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α有什么意义? 2.显著性水平α相同时,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的拒绝域是否相同? 板书设计 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重要内容采用书写板书

SPSS统计分析1:正态分布检验.

正态分布检验 一、正态检验的必要性[1] 当对样本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存在疑虑时,应先进行正态检验;如果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或根据以往积累的信息可以确认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时,不必进行正态检验。 当然,在正态分布存疑的情况下,也就不能采用基于正态分布前提的参数检验方 法,而应采用非参数检验。 二、图示法 1、P-P图 以样本的累计频率作为横坐标,以安装正态分布计算的相应累计概率作为纵坐标,把样本值表现为直角坐标系中的散点。如果资料服从整体分布,则样本点应围绕第一象限的对角线分布。 2、Q-Q图 以样本的分位数作为横坐标,以按照正态分布计算的相应分位点作为纵坐标,把样本表现为指教坐标系的散点。如果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则样本点应该呈一条围绕第一象限对角线的直线。 Q-Q图为佳,效率较高。 以上两种方法以 3、直方图 判断方法:是否以钟形分布,同时可以选择输出正态性曲线。 4、箱式图 判断方法:观测离群值和中位数。 5、茎叶图 类似与直方图,但实质不同。 三、计算法 1、峰度(Kurtosis)和偏度(Skewness) (1)概念解释 峰度是描述总体中所有取值分布形态陡缓程度的统计量。这个统计量需要与正态分布相比较,峰度为0表示该总体数据分布与正态分布的陡缓程度相同;峰度大于0表示该总体数据分布与正态分布相比较为陡峭,为尖顶峰;峰度小于0表示该总体数据分布与正态分布相比

较为平坦,为平顶峰。峰度的绝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其分布形态的陡缓程度与正态分布的差异 程度越大。 峰度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注:SD就是标准差σ。峰度原始定义不减3,在SPSS中为分析方便减3后与0作比较。 偏度与峰度类似,它也是描述数据分布形态的统计量,其描述的是某总体取值分布的对称性。这个统计量同样需要与正态分布相比较,偏度为0表示其数据分布形态与正态分布的偏斜程度相同;偏度大于0表示其数据分布形态与正态分布相比为正偏或右偏,即有一条长尾巴拖在右边,数据右端有较多的极端值;偏度小于0表示其数据分布形态与正态分布相比为负偏或左偏,即有一条长尾拖在左边,数据左端有较多的极端值。偏度的绝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其分布形态的偏斜程度越大。 偏度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各种正态分布,尽管μ和σ可以分别取不同的值,但偏度都等于0,峰度都等于3,它们的密度函数曲线的形状都是一样的[1]。(SPSS中峰度减3与0比较 (2)适用条件 样本含量应大于200。 (3)检验方法 计算得到的峰度、偏度根据正态分布的值3、0(SPSS中为0、0)来直观判断是 否接近。 应对二者分别进行U检验来定量描述显著性,方法如下[2]:峰度U检验:|峰度-3| / 峰度标准差 <= U0.05 = 1.96(SPSS中将3替换为0)偏度U检验:|偏度-0| / 偏度标准差 <= U0.05 = 1.96 如果上述都成立,则可认为在0.05显著水平符合正态分布(下例偏度可判断不符合。

多元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多元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摘 要:本文对多元正态性检验的两种主要方法——2χ统计量的Q-Q 图检验法和主成分检验法进行了讨论,介绍其基本原理、具体实施步骤,通过实例分析进行应用研究,并比较它们的优劣,发现主成分检验法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更强. 关键词:多元正态性 2χ统计量 Q-Q 图检验法 主成分检验法 The Normality Test for Multivariate Dat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wo main methods of multiple normal tests, Q-Q chart test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test, introduce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eps, research through studying the case, and compar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 found that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test is better than Q-Q chart test in practicality and applied value. Key words: Multivariate normality; Chi-square statistic; Q-Q char test; Principal component test 引言 正态分布在学习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分布,在自然界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它能描述许多随机现象,从而充当一个真实的总体模型.尽管在学习中我们总是碰到很多问题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然而,在一个实际问题中,总体一定是正态分布吗?一般的讲,所作统计推断的结论是否正确,取决于实际总体与正态总体接近的程度如何.因此,建立一些方法来检验多元观测数据与多元正态数据的差异是否显著是十分必要的.如今,一元数据的正态检验的理论已相当成熟,但对于多元数据的正态性检验问题还处在摸索前进的阶段,没有形成行之有效、有足够说服力的检验方法.本文将在第一节中介绍文中用到的一元正态性检验的两种 基本方法:图方法和矩法;第二节中介绍2χ统计量的Q-Q 图检验法基本原理和 检验步骤;第三节中介绍主成分正态检验法的基本原理和检验步骤;第四节中通 过两个实例做应用分析;第五节中对这两种方法在应用中的优劣做比较分析. 1 一元正态性检验的方法 鉴于一元数据正态性检验的多样性,本文不一一介绍,只介绍本文中用到的 2χ检验法和偏峰检验法. 1.1 图方法 设12,,...,n x x x 是来自总体的X 随机样本,检验),(~:20δμN X H .如果没有关于样本的附加信息可以利用,首选推荐的是利用正态概率纸画图.它让人们立即看到观测的分布是否接近正态分布.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作者:————————————————————————————————日期: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三)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统计推断 1.建立假设检验,确定检验水准 H0和H1假设都是对总体特征的检验假设,相互联系且对立。 H0总是假设样本差别来自抽样误差,无效/零假设 H1是来自非抽样误差,有单双侧之分,备择假设。 检验水准,a=0.05 检验水准的含义 2.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 选择和计算检验统计量要注意资料类型和实验设计类型及样本量的问题, 一般计量资料用t检验和u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和u检验。 3.确定P值,作出统计推理 P≤a,拒绝H0,接受H1 P>a,按a=0.05水准,不拒绝H0,无统计学意义或显著性差异 假设检验结论有概率性,无论使拒绝或不拒绝H0,都有可能发生错误 (四)两均数的假设检验(各种假设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假设的特点、计算公式、自由度确定以及确定概率P值并做出推断结论) u检验适用条件 t检验适用条件 t检验和u检验 1.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 2.配对资料的比较/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的比较 配对设计的情况:3点 3. 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1)两个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2)两个小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五)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及注意事项(Ⅰ和Ⅱ类错误) 1.两类错误 拒绝正确的H0称Ⅰ型错误-弃真,用检验水准α表示,α=0.05,犯I型错误概率为0.05,理论上平均每100次抽样有5次发生此类错误; 接受错误的H0称Ⅱ型错误-存伪。用β表示,(1-β)为检验效能或把握度,意义为两总体有差异,按α水准检出差别的能力,1-β=0.9,若两总体确有差别,理论上平均每100次抽样有90次得出有差别的结论。 两者的关系:α愈大β愈小;反之α愈小β愈大。 2.假设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1)随机化:代表性和均衡可比性 (2)选用适当的检验方法 (3)正确理解统计学意义 (4)结论不绝对 (5)单侧与双侧检验的选择 四.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正态性检验的一般方法汇总

正态性检验的一般方法 姓名:蓝何忠 学号:1101200203 班号:1012201 正态性检验的一般方法 【摘要】:正态分布是自然界中一种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分布.因此,人们在实际使用统计分析时,总是乐于正态假定,但该假定是否成立,牵涉到正态性检验.在一般性的概率统计教科书中,只是把这个

问题放在一般性的分布拟合下作简短处理,而这种万精油式的检验方法,对正态性检验不具有特效.鉴于此,该文从不同角度出发介绍正态性检验的几种常见的方法,并且就各种方法作了优劣比较, 【引言】一般实际获得的数据,其分布往往未知。在数据分析中,经常要判断一组数据的分布是否来自某一特定的分布,比如对于连续性分布,常判断数据是否来自正态分布,而对于离散分布来说,常判断是否来自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或判断实际观测与期望数是否一致,然后才运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几种正态性检验方法的比较。 2?一、拟合优度检验: (1)当总体分布未知,由样本检验总体分布是否与某一理论分布一致。 H0: 总体X的分布列为p{X=}=,i=1,2,…… H1:总体 X. 的分布不为 构造统计量 为真时H0发生的理为为样本中发生的实际频数,其中论频数。2)检验原理(2?意味着对于,=,观测频数与期望频数完全一致,若=0,则即完全拟合。 2?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越接近,则值越小。 2?当原假设为真时,有大数定理,与不应有较大差异,即值应较小。

2?若值过大,则怀疑原假设。 2?拒绝域为R={d} ,判断统计量是否落入拒绝域,得出结论。 二、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 Kolmogorov-Smirnov检验法是检验单一样本是否来自某一特定它的 检验方法是以样本数比如检验一组数据是否为正态分布。分布。. 据的累积频数分布与特定理论分布比较,若两者间的差距很小,则推论该样本取自某特定分布族。即对于假设检验问题: H0:样本所来自的总体分布服从某特定分布 H1:样本所来自的总体分布不服从某特定分布 统计原理:Fo(x)表示分布的分布函数,Fn(x)表示一组随机样本的累计概率函数。 #}n1,2,,x{x?,i?i?)F(x n n : x)差距的最大值,定义如下式Fn为Fo(x)与(D设 D=max|Fn(x)-Fo(x)| P{Dn>d}=a. a,对于给定的位健康男性在未进食前的血糖浓度如表所示,试测验这组35例如: =6的正态分布,标准差数据是否来自均值μ=80σ87 77 92 68 80 78 84 77 81 80 80 77 92 86 76 80 81 75 77 72 81 90 84 86 80 68 77 87 76 77 78 92 75 80 78 n=35 检验过程如下:健康成人男性血糖浓度服从正态分布 H0:假设健康成人男性血糖浓度不服从正态分布 H1: 计算过程如表:

如何检验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一、图示法 1、P-P图 以样本的累计频率作为横坐标,以安装正态分布计算的相应累计概率作为纵坐标,把样本值表现为直角坐标系中的散点。如果资料服从整体分布,则样本点应围绕第一象限的对角线分布。 2、Q-Q图 以样本的分位数作为横坐标,以按照正态分布计算的相应分位点作为纵坐标,把样本表现为指教坐标系的散点。如果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则样本点应该呈一条围绕第一象限对角线的直线。 以上两种方法以Q-Q图为佳,效率较高。 3、直方图 判断方法:是否以钟形分布,同时可以选择输出正态性曲线。 4、箱式图 判断方法:观测离群值和中位数。 5、茎叶图 类似与直方图,但实质不同。 二、计算法 1、偏度系数(Skewness)和峰度系数(Kurtosis) 计算公式: g 1表示偏度,g 2 表示峰度,通过计算g1和g2及其标准误σ g1 及σ g2 然后作U 检验。两种检验同时得出U<=,即p>的结论时,才可以认为该组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由公式可见,部分文献中所说的“偏度和峰度都接近0……可以认为……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并不严谨。 2、非参数检验方法

非参数检验方法包括Kolmogorov-Smirnov检验(D检验)和Shapiro- Wilk (W检验)。 SAS中规定:当样本含量n≤2000时,结果以Shapiro – Wilk(W检验)为准,当样本含量n >2000时,结果以Kolmogorov – Smirnov(D检验)为准。 SPSS中则这样规定:(1)如果指定的是非整数权重,则在加权样本大小位于3和50之间时,计算Shapiro-Wilk统计量。对于无权重或整数权重,在加权样本大小位于3 和 5000 之间时,计算该统计量。由此可见,部分SPSS教材里面关于“Shapiro – Wilk适用于样本量3-50之间的数据”的说法是在是理解片面,误人子弟。(2)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可用于检验变量(例如income)是否为正态分布。 对于此两种检验,如果P值大于,表明资料服从正态分布。 三、SPSS操作示例 SPSS中有很多操作可以进行正态检验,在此只介绍最主要和最全面最方便的操作: 1、工具栏--分析—描述性统计—探索性 2、选择要分析的变量,选入因变量框内,然后点选图表,设置输出茎叶图和直方图,选择输出正态性检验图表,注意显示(Display)要选择双项(Both)。 3、Output结果 (1)Descriptives:描述中有峰度系数和偏度系数,根据上述判断标准,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 S k =0,K u =0时,分布呈正态,Sk>0时,分布呈正偏态,Sk<0时,分布呈负偏 态,时,Ku>0曲线比较陡峭,Ku<0时曲线比较平坦。由此可判断本数据分布为正偏态(朝左偏),较陡峭。 (2)Tests of Normality:D检验和W检验均显示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当然在此,数据样本量为1000,应以W检验为准。

次数资料分析卡方检验

第五章 次数资料分析 ——2χ检验本章将分别介绍对次数资料、等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第节χ2统计量与χ2分布 第一节 一、χ2统计量的意义 为了便于理解现结合实例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现结合一实例说明χ2读作卡方) 统计量的意义。根据遗传学理论,动物的性别比例是1:1。统计某羊场一年所产的876只羔羊中有公羔只母羔只按11只羔羊中,有公羔428只,母羔448只。按1:1性别例计算公母均应为只 的性别比例计算,公、母羔均应为438只。以A表示实际观察次数,T 表示理论次数,可将上述情况列成表5‐1。

表5‐1 羔羊性别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

从表5‐1看到,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存在一定的差异,这里公、母各相差10只。这个差异是属于抽样误差(把对该羊场一年所生羔羊 羔的性别统计当作是次抽样调查)、还是羔羊性的性别统计当作是一次抽样调查还是羔羊性别比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确定一个统计量用以表示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偏离的程度 度;然后判断这一偏离程度是否属于抽样误差,即进行显著性检验。

为了度量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偏离的程 度,最简单的办法是求出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次 数的差数。从表51看出:A1T1=10,A2T2=10, ‐‐‐‐ 由于这两个差数之和为0,显然不能用这两个差 数之和来表示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的偏离程 度了免负抵将两个数 度。为了避免正、负抵消,可将两个差数A‐T、 11 A2‐T2 平方后再相加,即计算∑(A‐T)2,其值越大,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相差亦越大,反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相差亦越大 之则越小。但利用∑(A‐T)2表示实际观察次数与 理论次数的偏离程度尚有不足。例如某一组 实际观察次数为

正态分布检验

Shapiro-Wilk 检验含义:Shapiro —Wilk 检验法是S.S.Shapiro 与 M.B.Wilk提出用顺序统计量W来检验分布的正态性,对研究的对象总体先提出假设认为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再将样本量为n的样本按大小顺序排列编秩,然后由确定的显著性水平a,以及根据样本量为n时所对应的系数a i,根据特定公式计算出检验统计量W.最后查特定的正态性W检 验临界值表,比较它们的大小,满足条件则接受假设认为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否则拒绝假设,认为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 W检验全称Shapiro-Wilk检验,是一种基于相关性的算法。计算可得到一个相关系数,它越接近1就越表明数据和正态分布拟合得越好。 w检验是检验样本容量8< n < 50,样本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的一种方法。 计算式为: ■ 1X1他「球 其检验步骤如下: ①将数据按数值大小重新排列,使x1W,接受正态性假设。 正态分布是许多检验的廉础'比如F检验,1?检验,卡方检验等在 总体不是正太分布是没有任何意义。悶此,对一个样本是否来门正态总体的检验是至关虛要的。为然,我们无法证明某个数据的确来自正态总体,但如果使

用效率高的检验还无法否认总体是正太的检验,我门就没有理山否认那些和正太分布有关的检验有意义,卜面我就对正苦性检验方法进行简单的归纳利比较。 一. 图示法 LP-P 图 以样本的累计频率作为横坐标,以按照JF态分布计算的相应累计概率作为纵坐标』以样本值表现为直角坐标系的散点。如果数拯服从正态分布,则样本点应围绕第一象限的对角线分布, 2.Q-Q 图 以样本的分位数作为横坐标,以按愿正态分布计算的相应分位点作为纵坐标、把样本表现为宜角坐标系的散点。如果数拥服从正太分布,则样本点应鬧绕第一象限的对角线分布円 以上两种方法以Q-Q图为佳,效率较高。 3.直方图 判断方袪:是否以钟型分布,同时可以选择输出正态性曲线& 4.箱线图 判断方法:观察矩形位置和中位数,若矩形位于中间位置且中位数位于矩形的中间位置,则分布较为对称,否则是偏态分布。 5.茎叶图 判断方法:观察图形的分布状态,是否是对称分布. 二. 偏度、竦度检验法:

第六章 假设检验习题及答案教案资料

第六章假设检验习题 及答案

假设检验习题及答案 填空题 1.原假设与备择假设是一个__________,也就是说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只有一个成立,且必有一个成立。(完备事件组) 2.我们在检验某项研究成功与否时,一般以研究目标作为__________,如在研究新管理方法是否对销售业绩(周销售量)产生影响时,设原周销售量为A元,欲对新管理方法效果进行检验,备择假设为__________。 (备择假设H1:μ>A) 单选题 从统计量出发,对总体某些特性的“假设”作出拒绝或接受的判断的过程称为( ) A.参数估计 B.统计推断 C.区间估计 D.假设检验 答案:d 2.假设检验的概率依据是( )。 A.小概率原理 B.最大似然原理 C.大数定理 D.中心极限定理 答案:a 多选题

1.统计推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A.通过构造统计量,运用样本信息,实施对总体参数的估计 B.从统计量出发,对总体某些特性的“假设”作出拒绝或接受的判断 C.相关分析 D.时间序列分析 E.回归分析 答案:a, b 2.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 )。 A.先对总体的参数或分布函数的表达式做出某种假设,然后找出一个在假设成立条件下出现可能性甚小的(条件)小概率事件。 B.如果试验或抽样的结果使该小概率事件出现了,这与小概率原理相违背,表明原来的假设有问题,应予以否定,即拒绝这个假设。 C.若该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或抽样中并未出现,就没有理由否定这个假设,表明试验或抽样结果支持这个假设,这时称假设也实验结果是相容的,或者说可以接受原来的假设。 D.如果试验或抽样的结果使该小概率事件出现了,则不能否认这个假设。 E.若该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或抽样中并未出现,则否定这个假设。 答案:a, b, c 3.假设检验的具体步骤包括( )。 A.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提出原假设及备择假设;

第五章统计学教案(假设检验)

第五章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利用样本信息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前者讨论的是在一定的总体分布形式下,借助样本构造的统计量,对总体未知参数作出估计的问题;后者讨论的是如何运用样本信息对总体未知参数的取值或总体行为所做的事先假定进行验证,从而作出真假判断。通俗地、简单地说,前者是利用样本信息估计总体参数将落在什么范围里;而后者则是利用样本信息回答总体参数是不是会落在事先假定的某一个范围里。 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有关抽样分布理论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假设检验的有关基本概念;明确在假设检验中可能犯的两种错误,以及这两种错误之间的联系;熟练掌握总体均值和总体成数的检验方法,主要是Z 检验和t检验;对于非参数的检验,也应有所了解,包括符号检验、秩和检验与游程检验等。 本章主要内容(计划学时2 ) 一、假设检验概述与基本概念 1、假设检验概述 2、假设检验的有关基本概念 二、总体参数检验 1、总体平均数的检验 2、总体成数的检验 3、总体方差的检验 三、总体非参数检验 1、符号检验 2、秩和检验 3、游程检验 学习重点 一、假设检验的有关基本概念; 二、总体平均数与总体成数的检验; 三、非参数检验; 学习难点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思路与有关概念; 二、两类错误的理解及其关系; 第一节统计检验的基本概念 一、假设检验概述

基本思路:首先,对总体参数作出某种假设,并假定它是成立的。然后,根据样本得到的信息(统计量),考虑接受这个假设后是否会导致不合理的结果,如果合理就接受这个假设,不合理就拒绝这个假设。 所谓合理性,就是看是否在一次的观察中出现了小概率事件。 小概率原理:就是指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实际上是几乎不可能出现。这种事件可以称其为“实际不可能事件”。 二、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一)原假设与对立假设 1、原假设:用“H0:”表示(也称“零假设”、“虚无假设”) 这是研究者对总体参数事先提出的假设。通常以总体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为原假设。 2、对立假设:用“H1:”表示 对立假设也称“备择假设” 这是与原假设完全对立的、矛盾的假设,假设总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二)显著性水平与显著性差异 1、显著性水平: 在统计检验中,判断假设是否合理,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来确定的,这个标准是在检验之前由研究者事先主观选定的一个小概率值,用α表示.这个α就是显著性水平。 常用的α有0.1、0.05或0.01等 2、显著性差异: 如果统计量和假设的参数值存在差距,有两种可能: (1)差距不是很大(即不在小概率范围内出现),即可认为总体没发生显著变化。可接受原假设。 (2)差距很大(即出现在小概率范围内),即可认为总体发生了显著变化。说明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故拒绝原假设。 (三)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 1、双侧检验(双尾检验): 双侧检验要求同时注意估计值偏高和偏低的倾向,这时,差距不分正负, 给出的显著水平α 2、单侧检验(单尾检验):(有左单侧和右单侧两种) 单侧检验只注意估计值是否偏高(或偏低),它是单方向的,给出的显著性水平α集中在同一侧。偏高时,差距为正,为右单侧检验;偏低时,差距为负,为左单侧检验。 (四)两种类型的错误 1、第一类错误——以真为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