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实验分析报告—习题详解

R语言实验分析报告—习题详解
R语言实验分析报告—习题详解

R语言实验报告—习题详解

————————————————————————————————作者:————————————————————————————————日期:

R语言实验报告

习题详解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导师:

成绩:

目录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内容 (1)

1.1问题叙述 (1)

1.2问题求解 (1)

1.2.1创建按列、行输入的4×5矩阵; (1)

1.2.2编写程序求解 (1)

1.3结果展示 (3)

2.1问题叙述 (3)

2.2问题求解 (4)

2.2.1创建StudentData数据框 (4)

2.2.2运行程序求解 (4)

2.3结果展示 (4)

3.1问题叙述 (5)

3.2问题求解 (6)

3.2.1运用hist函数绘制直方图; (6)

3.2.2运用lines函数绘制密度估计曲线; (6)

3.2.3运用plot函数绘制经验分布图; (6)

3.2.4运用qqnorm函数绘制QQ图 (7)

3.3结果展示 (7)

4.1问题叙述 (9)

4.2问题求解 (10)

4.2.1创建x、y数据框 (10)

4.2.2运用t.test函数求解 (10)

4.3结果展示 (10)

5.1问题叙述 (10)

5.2问题求解 (11)

5.2.1创建x、y数据框 (11)

5.2.2运用t.test函数求解 (11)

5.3结果展示 (11)

6.1问题叙述 (11)

6.2问题求解 (12)

6.2.1创建x数据框 (12)

6.2.2运用pnorm函数求解 (12)

6.3结果展示 (12)

三、实验总结 (12)

一、实验目的

R是用于统计分析、绘图的语言和操作环境。R是属于GNU系统的一个自由、免费、源代码开放的软件,它是一个用于统计计算和统计制图的优秀工具;

本次试验要求掌握了解R语言的各项功能和函数,能够通过完成试验内容对R语言有一定的了解,会运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本实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以及熟练地运用R语言软件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二、实验内容

1.1问题叙述

将1,2,…,20构成两个4×5阶的矩阵,其中矩阵A是按列输入,矩阵B 是按行输入,并做如下运算.

C=A+B;

D=A*B;

F是由A的前3行和前3列构成的矩阵;

G是由矩阵B的各列构成的矩阵,但不含B的第3列.

1.2问题求解

1.2.1创建按列、行输入的4×5矩阵;

A<-matrix(1:20,c(4,5))

A

B<-matrix(1:20,nrow=4,byrow=TRUE)

B

1.2.2编写程序求解

A<-matrix(1:20,c(4,5))

A

B<-matrix(1:20,nrow=4,byrow=TRUE)

B

C=A+B

C

D=A*B

D

F<-A[1:3,1:3]

F

H<-matrix(c(1,2,4,5),nrow=1) H

G<-B[,H]

G

1.3结果展示

2.1问题叙述

已知有5名学生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用数据框的形式读入数据.

学生数据

序号

姓名性别年龄

身高

(cm)

体重

(kg)

1 张三女14 156 42.0

2 李四男15 165 49.0

3 王五女16 157 41.5

4 赵六男14 162 52.0

5 丁一女15 159 45.5 2.2问题求解

2.2.1创建StudentData数据框

StudentData<-data.frame(name=c("zhangsan","lisi","wangwu","zhaoliu","dingyi") ,sex=c("F","M","F","M","F"),age=c("14","15","16","14","15"),height=c("156","165","1 57","162","159"),weight=c("42","49","41.5","52","45.5"))

2.2.2运行程序求解

StudentData<-data.frame(name=c("zhangsan","lisi","wangwu","zhaoliu","dingyi") ,sex=c("F","M","F","M","F"),age=c("14","15","16","14","15"),height=c("156","165","1 57","162","159"),weight=c("42","49","41.5","52","45.5"))

StudentData

2.3结果展示

3.1问题叙述

某单位对100名女生测定血清总蛋白含量(g/L),数据如下:

74. 3 79.

9

68.

8

78.

70.

4

80.

5

80.

5

69.

7

71.

2

73.

5

79. 5 75.

6

75.

78.

8

72.

72.

72.

74.

3

71.

2

72.

75. 0 73.

5

78.

8

74.

3

75.

8

65.

74.

3

71.

2

69.

7

68.

73. 5 75.

72.

64.

3

75.

8

80.

3

69.

7

74.

3

73.

5

73.

5

75. 8 75.

8

68.

8

76.

5

70.

4

71.

2

81.

2

75.

70.

4

68.

70. 4 72.

76.

5

74.

3

76.

5

77.

6

67.

3

72.

75.

74.

3

73. 5 79.

5

73.

5

74.

7

65.

76.

5

81.

6

75.

4

72.

7

72.

7

67. 2 76.

5

72.

7

70.

4

77.

2

68.

8

67.

3

67.

3

67.

3

72.

7

75. 8 73.

5

75.

73.

5

73.

5

73.

5

72.

7

81.

6

70.

3

74.

3

73. 5 79.

5

70.

4

76.

5

72.

7

77.

2

84.

3

75.

76.

5

70.

4

绘制上述数据的直方图、密度估计曲线、经验分布图和QQ图.

3.2问题求解

3.2.1运用hist函数绘制直方图;

hist(serumdata,freq=FALSE,col="purple",border ="red",density=3,angle=60,main=paste("the histogram of serumdata"),xlab="age",ylab="frequency")

3.2.2运用lines函数绘制密度估计曲线;

lines(density(serumdata),col="blue")

3.2.3运用plot函数绘制经验分布图;

x<-64:85

>

lines(x,dnorm(x,mean(serumdata),sd(serumdata) ),col="green")

>

plot(ecdf(serumdata),verticals=TRUE,do.p=FALS E)

>

lines(x,pnorm(x,mean(serumdata),sd(serumdata) ),col="blue")

R语言实验

实验4 R绘图(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描述性统计分析中常用的统计量; 2.掌握R语言绘制直方图、密度估计曲线、经验分布图和QQ图的方法; 3.掌握R语言绘制茎叶图、箱线图的方法; 4.掌握W检验方法和K-S检验方法完成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 二、实验内容: 练习: 要求:①完成练习并粘贴运行截图到文档相应位置(截图方法见下),并将所有自己输入文字的字体颜色设为红色(包括后面的思考及小结),②回答思考题,③简要书写实验小结。④修改本文档名为“本人完整学号姓名1”,其中1表示第1次实验,以后更改为2,3,...。如文件名为“09张立1”,表示学号为09的张立同学的第1次实验,注意文件名中没有空格及任何其它字符。最后连同数据文件、源程序文件等(如果有的话,本次实验没有),一起压缩打包发给课代表,压缩包的文件名同上。 截图方法: 法1:调整需要截图的窗口至合适的大小,并使该窗口为当前激活窗口(即该窗口在屏幕最前方),按住键盘Alt键(空格键两侧各有一个)不放,再按键盘右上角的截图键(通常印有“印屏幕”或“Pr Scrn”等字符),即完成截图。再粘贴到word文档的相应位置即可。法2:利用QQ输入法的截屏工具。点击QQ输入法工具条最右边的“扳手”图标,选择其中的“截屏”工具。) 1.自行完成教材P107页开始的节中的例题。 2.以前在做实验1的练习时,我们画过直方图。当时的题目是这样的: 利用hist()函数画直方图。 > X<-c(35,40,40,42,37,45,43,37,44,42,41,39) > hist(X) 这次实验先重新运行以上命令后,接着运行以下命令: > windows() #R作图会覆盖前一幅图,此命令是新开一个画图窗口 > hist(X, freq=F) 把两个图分别截下复制到下面,进行比较,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答:纵坐标不同,一个是频数(Frequency),一个是密度(Density) 如果想把这两幅图画在同一个画图窗口中,可以输入以下命令: > par(mfrow=c(1,2)) #在一个窗口里放多张图,这里是1行2列共2个图 > hist(X) > hist(X,freq=F)

c语言实验报告 ()

丽水学院计算机实验报告

丽水学院计算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isual C++和C-Free等集成环境,掌握运行一个C程序的基本步骤,包括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 2.掌握算术表达式和赋值表达式的使用。 3.掌握基本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 4.能够编程实现简单的数据处理。 二、实验环境 硬件:Pentium以上的计算机。 软件:Windows XP操作系统、Visual C++和C-Free等集成环境。 三、实验内容和结果 1.编程题1 在屏幕上显示一个短句“What is a computer?” 思考: (1)如何在屏幕上显示你自己的学号,姓名和班级? (2)如何在屏幕上显示数字、英文字母和汉字等信息?例如:“你在机房吗?” 编程题1源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printf("What is a computer?\n");

} 程序运行结果: What is a computer? 思考题(1): #include<> void main() { printf(",小王,班级\n"); } 思考题(2): #include<> void main() { printf("英文字母abcdefgABCDEFG\n"); printf("汉字:哇哈哈啊哈和\n"); } 2.编程题2 在屏幕上显示下列图形。 * * * * * * * * * *

思考:如何在屏幕上显示下列图形? A A A A 编程题2源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j; for(j=1;j<5;j++) { for(i=5;i>j;i--) printf("*"); printf("\n"); } } 程序运行结果: * * * * * * * * * * 思考题:

R语言实验报告—习题详解

R语言实验报告 习题详解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导师: 成绩:

目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1.1问题叙述 ................................................................................................................................... 1.2问题求解 ................................................................................................................................... ............................................................................................................................................................ ............................................................................................................................................................ 1.3结果展示 ................................................................................................................................... 2.1问题叙述 ................................................................................................................................... 2.2问题求解 ................................................................................................................................... ............................................................................................................................................................ ............................................................................................................................................................ 2.3结果展示 ................................................................................................................................... 3.1问题叙述 ................................................................................................................................... 3.2问题求解 ................................................................................................................................... ............................................................................................................................................................ ............................................................................................................................................................ ............................................................................................................................................................ ............................................................................................................................................................ 3.3结果展示 ................................................................................................................................... 4.1问题叙述 ................................................................................................................................... 4.2问题求解 ................................................................................................................................... ............................................................................................................................................................ ............................................................................................................................................................ 4.3结果展示 ................................................................................................................................... 5.1问题叙述 ................................................................................................................................... 5.2问题求解 ................................................................................................................................... ............................................................................................................................................................ ............................................................................................................................................................ 5.3结果展示 ................................................................................................................................... 6.1问题叙述 ................................................................................................................................... 6.2问题求解 ................................................................................................................................... ............................................................................................................................................................ ............................................................................................................................................................ 6.3结果展示 ................................................................................................................................... 三、实验总结.................................................................................................................................

R语言实验

精心整理 实验8假设检验(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若干重要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2检验——列联表独立性检验,Mcnemar 检验——对一个样本两种研究方法是否有差异的检验,符号检验,Wilcoxon 符号秩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 2.掌握另外两个相关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Kendall秩相关检验。 二、实验内容: 练习: 要求:①完成练习并粘贴运行截图到文档相应位置(截图方法见下),并将所有自己输入文字的字体颜色设为红色(包括后面的思考及小结),②回答思考题,③简要书写实验小结。④修改本文档名为“本人完整学号姓名1”,其中1表示第1次实验,以后更改为2,3,...。如文件名为“09张立1”,表示学号为09的张立同学的第1次实验,注意文件名中没有空格及任何其它字符。最后连同数据文件、源程序文件等(如果有的话,本次实验没有),一起压缩打包发给课代表,压缩包的文件名同上。截图方法: 法1:调整需要截图的窗口至合适的大小,并使该窗口为当前激活窗口(即该窗口在屏幕最前方),按住键盘Alt键(空格键两侧各有一个)不放,再按键盘右上角的截图键(通常印有“印屏幕”或“PrScrn”等字符),即完成截图。再粘贴到word文档的相应位置即可。 法2:利用QQ输入法的截屏工具。点击QQ输入法工具条最右边的“扳手”图标,选择其中的“截屏”工具。) 1.自行完成教材第五章的例题。

2.(习题5.11)为研究分娩过程中使用胎儿电子监测仪对剖腹产率有无影响,对 5824例分娩的经产妇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试进行分析。 5824例经产妇回顾性调查结果 H H P=9.552e-10<0.05,拒绝原假设,分娩过程中使用胎儿电子监测仪对剖腹产率有影响 3.(习题5.12)在高中一年级男生中抽取300名考察其两个属性:B是1500米长跑, C是每天平均锻炼时间,得到4×3列联表,如下表所示。试对 =0.05,检验B 与C是否独立。

c语言实验报告总结

篇一:《C语言上机实验心得》 C语言上机实验心得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在人们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C语言作为一种计算机的语言,学习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计算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C语言,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说到这,上机实验当然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了,C语言灵活、简洁的特点,只有通过编程实践才能真正了解,真正说懂。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法规定、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提高程序开发能力,我们必须实际上机、编写程序。 通过实验我也发现了自己不少的问题,这都是只看书上的程序而没有自己亲身上机编写程序而无法得知的,假如我们只因看熟书上的程序就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C语言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主要存在以下的这些缺点 1、学习耐心与细心不足,如scanf(“%d”,&n);中的“&”有时候会忘了。而在最后

输出时又错写成printf(“%d”,&n);从而错误得输出了地址而不是我原来想要的答案。 2、编程思想不够发散,看着题目有时想不出解答的方法,更不用说编写程序来解 题了。 3、 4、基本功不够,有些函数的表达不太精通,需要看书来核实,以致耗时较多。知识不够广,有些内容没有学好,不能要用到时及时反映出来,认识程度不够 深刻。 5、 6、有时候不够精简,有一点用处不大或者说没有也可以的文字存在。英语水平较差,对错误的地方虽然电脑有说,但由于是英文,理解上还是存在

一点问题。 为了能更好地学好C语言,在今后学习中我要更多的动脑,综合运用所学,多看相关东西,多上机练习,提高电脑水平,增强自学能力,把已会的东西掌握好。 实验中我深刻意识到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有时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错误,有时程序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并不是你预期中想要的。因为开发环境所提供的编译系统无法发现程序逻辑错误,或者是你原来所设计时的理论错误,这就只能靠自己的上机经验来分析判断错误的所在了。所以程序的调试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它可能比编一个程序耗时更 多。由此可看出上机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C语言上机实验,我对这个介于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有了一定的体验。编程的时候有因为顺利编出程序而开心过、有因为做得比人家慢而郁闷过、有因为不知从何入手而无奈过、有因为不知错出在哪而彷徨过但随着练习的增多,我对C语言比以前熟了很多,不再只是纸上谈兵,我都有能力独立做出一些程序,可能对于一些“高手来说这不算什么,或者他们早就会了,但我依然觉得很开心,因为我跟我自己比是进步了。

R语言上机实验三

理学院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实验编号: 实验三:概率和分布的R实现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会用R给出常见分布的概率密度、概率、分位数和随机数。 2、会利用sample命令进行随机抽样,prod,choose命令计算概率。 3、会利用R绘制各类分布的图形。 4、会利用choose,prod命令计算古典概率。 二、实验内容: 1.从一副扑克牌(52张)中随机抽5张,求下列概率 (1) 抽到的是10,J,Q,K,A; > 4/choose(52,5) [1] 1.539077e-06 (2) 抽到的是同花顺。 > 9*choose(4,1)/choose(52,5) [1] 1.385169e-05 注:同花顺是指5张同一色牌能按从小到大连续排序,如2<3<4<5<6,3<4<5<6<7,…,10 x<-rbinom(1000,1,0.5) > x (2)用函数ifelse( )将上面随机数中的0替换成-1; > ifelse(x==0,-1,1 )

(3)用函数cumsum( )作出累积和; > y<-ifelse(x==0,-1,1 ) > cumsum(y)

(4)使用命令plot( ) 作出随机游动的示意图. > plot(cumsum(y))

3.在同一个图形中画出统计的四大分布密度曲线(dnorm, dchisq, dt, df),注意不同分布有不 同的线型、颜色和宽度,还有图形都要在同一方框中,最后用图例说明(legend)。 > curve(dnorm(x,0,1),xlim=c(-1,5),ylim=c(0,0.5),col=1,lwd=1,lty=1) > curve(dchisq(x,1),xlim=c(-1,5),ylim=c(0,0.5),lwd=2,lty=2,col=2,add=T) > curve(dt(x,1),xlim=c(0,8),ylim=c(0,0.5),lwd=3,lty=3,col=3,add=T) > curve(dt(x,1,1),xlim=c(0,8),ylim=c(0,0.5),lwd=4,lty=4,col=4,add=T) > legend('topright',c("dnorm","dchisp","dt","df"),lty=c(1,2,3,4),col=c(1,2,3,4),lwd=c(1,2,3,4)) > curve(dnorm(x,0,1),xlim=c(-1,5),ylim=c(0,0.5),col=1,lwd=1,lty=1) > curve(dchisq(x,1),xlim=c(-1,5),ylim=c(0,0.5),lwd=2,lty=8,col=2,add=T) > curve(dt(x,1),xlim=c(0,8),ylim=c(0,0.5),lwd=5,lty=3,col=7,add=T) > curve(dt(x,1,1),xlim=c(0,8),ylim=c(0,0.5),lwd=4,lty=4,col=4,add=T) > legend('topright',c("dnorm","dchisp","dt","df"),lty=c(1,8,3,4),col=c(1,2,7,4),lwd=c(1,2,5,4)) > 4. 除本章给出的标准分布外, 非标准的随机变量X的抽样可通过格式点离散化方法实现.

R语言实验

实验8 假设检验(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若干重要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2检验——列联表独立性检验,Mcnemar检验 ——对一个样本两种研究方法是否有差异的检验,符号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 验,Wilcoxon秩和检验); 2.掌握另外两个相关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Kendall秩相关检验。 二、实验内容: 练习: 要求:①完成练习并粘贴运行截图到文档相应位置(截图方法见下),并将所有自己输入文字的字体颜色设为红色(包括后面的思考及小结),②回答思考题,③简要书写实验小结。④修改本文档名为“本人完整学号姓名1”,其中1表示第1次实验,以后更改为2,3,...。如文件名为“1305543109张立1”,表示学号为1305543109的张立同学的第1次实验,注意文件名中没有空格及任何其它字符。最后连同数据文件、源程序文件等(如果有的话,本次实验没有),一起压缩打包发给课代表,压缩包的文件名同上。 截图方法: 法1:调整需要截图的窗口至合适的大小,并使该窗口为当前激活窗口(即该窗口在屏幕最前方),按住键盘Alt键(空格键两侧各有一个)不放,再按键盘右上角的截图键(通常印有“印屏幕”或“Pr Scrn”等字符),即完成截图。再粘贴到word文档的相应位置即可。 法2:利用QQ输入法的截屏工具。点击QQ输入法工具条最右边的“扳手”图标,选择其中的“截屏”工具。) 1.自行完成教材第五章的例题。 2.(习题5.11)为研究分娩过程中使用胎儿电子监测仪对剖腹产率有无影响,对5824例 分娩的经产妇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试进行分析。 剖腹产 胎儿电子监测仪 合计使用未使用 是358 229 587 否2492 2745 5237 合计2850 2974 5824 解:提出假设: H0:分娩过程中使用胎儿电子监测仪对剖腹产率无影响 H1:分娩过程中使用胎儿电子监测仪对剖腹产率有影响 源代码及运行结果:(复制到此处,不需要截图) > x<-c(358,2492,229,2745) > dim(x)<-c(2,2)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一、适用范围 大纲适用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使用。 二、课程名称 C程序设计 三、学时数与学分 总学时:90 总学分: 4 实验学时:28 实验学分:1 四、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目的:通过C程序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尤其是通过上机来掌握语法规则,使学生全面了解 C 语言的特点,熟练掌握C 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编程技巧。 基本要求:了解和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的环境;学会上机调试程序,善于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并且能很快地排除这些错误,使程序能正确运行,达到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上机实验前,学生必须事先根据题目的内容编好程序,然后在实验时输入程序、调试程序、直至运行结果正确为止,上机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 注:带*的实验项目为选做实验项目 六、教材、讲义及参考书 《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七、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实验成绩=平时实验表现+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实验成绩以等级形式给出,评定等级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类。 1、平时考核:上机实验前,学生必须事先根据题目的内容编好程序,然后在实验时输入程序、调试程序、直至运行结果正确为止。在实验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编程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及运用知识能力、程序编制正确性以及学生的课堂纪律、实验态度、保持实验室卫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

2、实验报告:学生实验后应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八、实验教学大纲说明 本大纲共安排28学时的实验,其中带*号实验项目为选做实验项目,实际课时为18学时。实验项目多为设计性实验项目,每个设计性实验项目中都包含数个小的设计性题目,其中带*号的题目为选做题目,有时间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做。 九、实验项目 实验一 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Visual C++编译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 1.用编辑程序,输入教材第一章例程序,并进行编译和运行。应了解所用的系统是用什么命令进行编译和连接运行的。编译和连接后所得到的目标程序的后缀是什么形式的 2.编写一个C程序,输出以下信息: **************************** very good! **************************** 3.输入并运行教材第一章中例,了解如何在运行时向程序变量输入数据。 实验二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了解以上类型数据输出时所用格式转换符。 2.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特别是自加(++)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main( ) { char c1,c2; c1=97;c2=98; printf(“%c %c\n”,c1,c2); printf(“%d %d\n”,c1,c2); } 在此基础上 ①将第三行、第四行改为: c1=321;c2=353; 再使之运行,分析其运行结果。 ②将第二行改为: int c1,c2; 再使之运行,分析其运行结果。。 2.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main( ) {int i=8,j=10,m,n; m=++i;n=j++;

R语言实验指导书(二)

R语言实验指导书(二) 2016年10月27日

实验三创建和使用R语言数据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R语言中的数据结构。 2.熟练掌握他们的创建方法,和函数中一些参数的使用。 3.对创建的数据结构进行,排序、查找、删除等简单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1.向量的创建及因子的创建和查看 有一份来自澳大利亚所有州和行政区的20个税务会计师的信息样本 1 以及他们各自所在地的州名。州名为:tas, sa, qld, nsw, nsw, nt, wa, wa, qld, vic, nsw, vic, qld, qld, sa, tas, sa, nt, wa, vic。 1)将这些州名以字符串的形式保存在state当中。 2)创建一个为这个向量创建一个因子statef。 3)使用levels函数查看因子的水平。 2.矩阵与数组。

i.创建一个4*5的数组如图,创建一个索引矩阵如图,用这个索引矩 阵访问数组,观察结果。 3.将之前的state,数组,矩阵合在一起创建一个长度为3的列表。

4.创建一个数据框如图。 5.将这个数据框按照mpg列进行排序。 6.访问数据框中drat列值为3.90的数据。

三、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向量、矩阵、数据框、列表、因子的创建和使用。

实验四数据的导入导出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从一些包中读取数据。 2.熟练掌握csv文件的导入。 3.创建一个数据框,并导出为csv格式。 二、实验内容 1.创建一个csv文件(内容自定),并用readtable函数导入该文件。 2.查看R语言自带的数据集airquality(纽约1973年5-9月每日空气质 量)。 3.列出airquality的前十列,并将这前十列保存到air中。 4.查看airquality中列的对象类型。 5.查看airquality数据集中各成分的名称 6.将air这个数据框导出为csv格式文件。(write.table (x, file ="", sep ="", https://www.360docs.net/doc/c116099703.html,s =TRUE, https://www.360docs.net/doc/c116099703.html,s =TRUE, quote =TRUE)) 三、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从包中读取数据,导入csv文件的数据,并学会将文件导出。

C语言程序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移通学院 C语言程序设计报告书设计名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专业: 指导老师: 班级: : 学号: 座号: 时间

一、实验目的 1.在编辑应用程序过程中,逐步加深对C语言编程的理解; 2.加强实践的能力,动手能力,同时进一步对所学的知识 进行巩固; 3.培养初步编程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容 运用所学的C语言知识编辑一个应用程序:学习成绩管理系统 三.系统软件环境: 本程序主要运行在:Visual C++ 6.0 Turbo C/C++ 3.0 四.课程设计题目: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程序说明:有N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数据包含学号(不重复)、、三门课的成绩及平均成绩,试设计一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使之能提供以下功能: (1)主菜单

(2)各菜单项功能 ①成绩录入:输入学生的学号、及三门课的成绩; ②成绩查询: *按学号查询学生记录。 ③成绩统计: *计算学生的平均分; *根据学生的平均分高低,对学生的数据进行排序后输出; ④退出系统:退出整个系统(即主菜单)。 五.数据结构设计描述: ↓ ↓ 六.各变量的定义和作用

int num; /*定义学号,变量为整型*/ char name; /*定义,变量为字符型*/ int score; /*定义课程的成绩,变量为整型*/ float average; /*定义平均分,变量为浮点型*/ 七.系统各函数的功能,、相互调用关系 1.函数实现功能说明: (1)menu函数 是定义一个菜单函数,其功能在于输出菜单界面供使用者选择。 (2)input函数 是定义用于输入学生信息。 (3)select 函数 是定义用于查询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及各科成绩。 (4)statistics 函数 计算学生的平均分。 根据学生的平均分高低,对学生的数据进行排序输出。 2.相互调用关系: Main函数调用menu函数。 Menu 函数可以调用input 函数、select函数和statistics函数 八.心得体会

R语言判别分析实验报告

R语言判别分析实验报告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R语言判别分析实验报告 班级:应数1201 学号: 姓名:麦琼辉 时间:2014年11月28号 1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判别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2)熟悉R语言中有关判别分析的算法基础。 2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个人计算机一台,装有R语言以及RStudio并且带有MASS包。 3实验内容 企业财务状况的判别分析 4实验主要步骤 1)数据管理:实验对21个破产的企业收集它们在前两年的财务数据,对25 个财务良好的企业也收集同一时期的数据。数据涉及四个变量:CF_TD(现金/总债务);NI_TA(净收入/总资产);CA_CL(流动资产/流动债务); CA_NS(流动资产/净销售额),一个分组变量:企业现状(1:非破产企业,2:破产企业)。 2)调入数据:对数据复制,然后在RStudio编辑器中执行如下命令。 case5=read.table(‘clipboard’,head=T) head(case5) 3)Fisher判别效果(等方差,线性判别lda):采用Bayes方式,即先验概 率为样本例数,相关的RStudio程序命令如下所示。 library(MASS) ld=lda(G~.,data=case5);ld#线性判别 ZId=predict(ld) addmargins(table(case5$G,ZId$class)) 4)Fisher判别效果(异方差,非线性判别--二次判别qda):再次采用

Bayes 方式,相关的RStudio 程序命令如下所示。 library(MASS) qd=qda(G~.,data=case5);qd#二次判别 Zqd=predict(qd) addmargins(table(case5$G,Zqd$class)) 5实验结果 表1线性判别lda 效果 原分类 新分类 12合计 1 24 1 25 2 3 18 21 合计 27 19 46 符合率 91.30% 由表1和表 2可知,qda (二次判别---非线 性判别)的效果比lda (一次判别)要好。 6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判别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并熟悉R 语 言中有关判别分析的算法基础。 表2二次判别qda 效果 原分类 新分类 12合计 1 24 1 25 2 2 19 21 合计 26 20 46 符合率 93.50%

R语言实验6

实验6 参数估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矩法估计与极大似然估计的求法; 2. 学会利用R 软件完成一个和两个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 3. 学会利用R 软件完成非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 4. 学会利用R 软件进行单侧置信区间估计。 二、实验内容: 练习: 要求:①完成练习并粘贴运行截图到文档相应位置(截图方法见下),并将所有自己输入文字的字体颜色设为红色(包括后面的思考及小结),②回答思考题,③简要书写实验小结。④修改本文档名为“本人完整学号姓名1”,其中1表示第1次实验,以后更改为2,3,...。如文件名为“1305543109张立1”,表示学号为1305543109的张立同学的第1次实验,注意文件名中没有空格及任何其它字符。最后连同数据文件、源程序文件等(如果有的话,本次实验没有),一起压缩打包发给课代表,压缩包的文件名同上。 截图方法: 法1:调整需要截图的窗口至合适的大小,并使该窗口为当前激活窗口(即该窗口在屏幕最前方),按住键盘Alt 键(空格键两侧各有一个)不放,再按键盘右上角的截图键(通常印有“印屏幕”或“Pr Scrn ”等字符),即完成截图。再粘贴到word 文档的相应位置即可。 法2:利用QQ 输入法的截屏工具。点击QQ 输入法工具条最右边的“扳手”图标,选择 其中的“截屏”工具。) 1. 自行完成教材P163页开始的4.1.3-4.3节中的例题。 2. (习题4.1)设总体的分布密度函数为 ?? ?<<+=, , 10)1();(其他x x x f α αα X 1,X 2,…,X n 为其样本,求参数α 的矩估计量1?α 和极大似然估计量2?α。现测得样本观测值为 0.1, 0.2, 0.9, 0.8, 0.7, 0.7 求参数 α 的估计值。 解:先求参数α 的矩估计量1?α 。由于只有一个参数,因此只需要考虑E(X )=X 。 而由E(X )的定义有:E(X )= 2 1 |21)1()(1021 ++= ++=+?=?++∞ ∞ -? ?ααααααα x dx x x dx x f x 因此 X =++21αα,解得211 ?1--=X α。 以下请根据上式完成R 程序,计算出参数α 的矩估计量1?α 的值。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优秀范文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优秀范文 实验名称计算出1000以内10个最大素数之和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if、if…else、if…else if语句和witch语句格式及使用方法,掌握if语句中的嵌套关系和匹配原则,利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分支选择结构。 2、熟练掌握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格式及使用方法,掌握三种循环控制语句的循环过程以及循环结构的嵌套,利用循环语句实现循环结构。 3、掌握简单、常用的算法,并在编程过程中体验各种算法的编程技巧。进一步学习调试程序,掌握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的检查方法。 实验内容 计算并输出1000以内最大的10个素数以及它们的和。 要求: 在程序内部加必要的注释。 由于偶数不是素数,可以不考虑对偶数的处理。 虽然在1000以内的素数超过10个,但是要对1000以内不够10个素数的情况进行处理。 输出形式为:素数1+素数2+素数3+…+素数10=总和值。 算法描述流程图 main函数: 判断素数: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t sushu(int n)/* 判断素数的函数*/ { int t,i; t=sqrt(n); for(i=2;i if(n%i==0)/* 如果不是素数,返回0 */ return 0; return n;/* 如果是素数,返回该数*/ } void main { int i,j=0,n,m=0,a[1000],x; /*clrscr;*/ printf("please input a number form 1 to 1000:"); scanf("%d",&x); if(x==2)/* x=2时的处理*/ printf("%dn",x); else if(x printf("error!n");

c语言实验报告

丽水学院计算机实验报告 丽水学院计算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isual C++和C-Free等集成环境,掌握运行一个C程序的基本步骤,包括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 2.掌握算术表达式和赋值表达式的使用。 3.掌握基本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 4.能够编程实现简单的数据处理。 二、实验环境 硬件:Pentium以上的计算机。 软件:Windows XP操作系统、Visual C++和C-Free等集成环境。 三、实验内容和结果 1.编程题1 在屏幕上显示一个短句“What is a computer” 思考: (1)如何在屏幕上显示你自己的学号,姓名和班级 (2)如何在屏幕上显示数字、英文字母和汉字等信息例如:“你在机房吗”

编程题1源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printf("What is a computer\n"); } 程序运行结果: What is a computer 思考题(1): #include<> void main() { printf(",小王,班级\n"); } 思考题(2): #include<> void main() { printf("英文字母abcdefgABCDEFG\n"); printf("汉字:哇哈哈啊哈和\n"); } 2.编程题2

在屏幕上显示下列图形。 * * * * * * * * * * 思考:如何在屏幕上显示下列图形 A A A A 编程题2源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j; for(j=1;j<5;j++) { for(i=5;i>j;i--) printf("*"); printf("\n"); } } 程序运行结果:

R语言实验报告习题详解

R语言实验报告习题详 解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R语言实验报告 习题详解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导师: 成绩:

目录

一、实验目的 R是用于统计分析、绘图的语言和操作环境。R是属于GNU系统的一个自由、免费、源代码开放的软件,它是一个用于统计计算和统计制图的优秀工具; 本次试验要求掌握了解R语言的各项功能和函数,能够通过完成试验内容对R语言有一定的了解,会运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本实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以及熟练地运用R语言软件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二、实验内容 1.1问题叙述 将1,2,…,20构成两个4×5阶的矩阵,其中矩阵A是按列输入,矩阵B 是按行输入,并做如下运算. C=A+B; D=A*B; F是由A的前3行和前3列构成的矩阵; G是由矩阵B的各列构成的矩阵,但不含B的第3列. 1.2问题求解 1.2.1创建按列、行输入的4×5矩阵; 程序求解 1.3结果展示

2.1问题叙述 已知有5名学生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用数据框的形式读入数据. 2.2问题求解 StudentData数据框 程序求解 2.3结果展示 3.1问题叙述 3.2问题求解 直方图; 3.2.2运用lines函数绘制密度估计曲线;

3.2.3运用plot 函数绘制经验分布图; 3.2.4运用qqnorm 函数绘制QQ 图 3.3结果展示 直方图 密度估计曲线 经验分布图 QQ 图 4.1问题叙述 甲、乙两种稻谷分别播种在10块试验田中,每块实验田甲乙稻谷各种一半.假设两稻谷产量X ,Y 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收获后10块试验田的产量 求出两稻种产量的期望差 12μμ- 的置信区间(0.05α= ). 4.2问题求解 框 t.test 函数求解 4.3结果展示 由以上程序运行得两稻种产量的期望差12μμ-的95%置信区间为 [ 7.53626, 20.06374]. 5.1问题叙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