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州狮子林的兴衰变迁

浅谈苏州狮子林的兴衰变迁
浅谈苏州狮子林的兴衰变迁

狮子林的禅境分析

浅析禅宗对狮子林的影响 摘要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和兴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园林。本文着重以狮子林为例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禅宗的主要思想以及狮子林的概况,然后从狮子林的名称由来、假山叠石、匾额题名、建筑布局等方面对禅宗对狮子林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狮子林;禅宗;影响 0 引言 佛教传人中国早期的所谓“禅”,是印度佛教中一种修行方法,即由心意的安定、专注而获得智慧和超脱。它本身不是独立的佛教学派,而是作为佛教三学“戒、定、慧”的内容之一【1】。后来经过一段时期的演变和发展,禅就具有了新的内涵(即把“禅”视为众生具有的本性,是众生成佛的因性,本来面目【2】)而成为别有洞天的一“宗”了。中国禅宗以慧能南禅为主脉,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反印度佛学人性与佛性截然分开的教理,跳出“艰苦修行”的模式,推出了一套快捷成佛的顿悟工夫。 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个特殊范畴,以满足游赏和居住等多重需要为目的,将人为的物质环境与自然风景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地创设的“第二自然”【3】。中国园林肇始于商周时代帝王苑囿,兴起于春秋战国,秦汉时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园风格,并出现了私家园林,魏晋南北朝时寄情山水的私家园林大盛,唐宋时又将诗情画意引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特征,后经历代造园实践,至清时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1】。苏州名园狮子林,其历史可以上溯至北宋末年。自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正式建园起,元、明、清、民国各个时期都屡有增建,形成了嶙峋假山与一汪碧水相依、松竹梅菊与亭台楼榭相伴的人化自然空间【4】。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曾说过:“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的节律与和谐、舞蹈的线纹姿式,乃最能表现吾人深心的情调与律动。”’狮子林就是这样一种体现了中国人生命情调与心灵律动的形态,在这片天地中,交融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情趣、审美观念以及空间意识。从狮子林中,我们可以窥测到中国人独特的心灵,寻摸到中国文化血液中禅的因素,探索到禅宗对狮子林的影响。 1 禅宗思想 禅宗源于佛教文化东至,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吸取儒道两家文化而形成的一个中国佛教宗派。它一方面吸收了以往佛教诸派思想以及玄学思想之所长,融合了中国文化中有关人生问题的思想精髓,从而与华夏民族注重实生活的文化传统构成水乳交融的整体,另一方面它与儒家立足于日常人伦,“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现实态度不同,也区别于道家执著于“乘云气,骑日月”的理想人格【5】。禅宗的中心思想是注重净性、强调自悟、提倡顿觉,它以重现本心为终极关怀,主张通过个体的自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在禅学看来,人既在宇宙之中,宇宙亦在人的心中,人与自然并不仅仅是彼此参与的关系,而是浑然如一的整体【6】。禅宗用“离相”、“无念”等手段,除去表层意识的牵绊,洞察人心灵深处的隐秘,以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和超脱。它倡导的不是借重或依靠外在的权威、偶像,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保持内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第一节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营造原则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1 构架山水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 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申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申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1.2 模拟仙境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赢洲去获取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因此,他就在自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赢洲三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 1.3 移天缩地 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 宋代宋徽宗的艮岳曾被誉为括天下美,藏古今胜。 而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虽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

明代造园家文震亨也在《长物志》中强调“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1.4 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 东晋文人谢灵运在其庄园的建设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帅暇曲之好”,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魄竹树云石的意境。 在园林中,这种诗情画意还尤以槛联庸额或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1.5 形式独特 中国传统园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的平衡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惑。申国传统园林之所以能区别于外国园林,其申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其整体形式的与众不同。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创自然的山形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园路,组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惑与梦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园林空间。 1.6 造园手法高超 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有利、不利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立意,即所谓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 接下来就是运用借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对造园四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此时造园师要巧妙处理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凸凹虚实的变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岛、堤、桥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群体的造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与种植方式,园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狮子林的假山

狮子林的假山 目录 1.狮子林的历史 (3) 1.1狮子林名字的由来 (3) 2.狮子林中的假山.............................................................................. 4-5 2.1假山与佛教思想 (4) 2.2狮子林中的假山群…………………………………………………………………5-6 3.狮子林中的假山和其余苏州名园的假山对比.......................................... 6-7 3.1与沧浪亭的比较 (6) 3.2与留园的比较 (6) 3.3苏州园林堆山的共同点 (6) 4.狮子林中山石的营造及其造景作用……………………………………………… 7-8 5.结束语 (8) 6.参考文献 (8)

1.狮子林的历史 “水秀山清眉远长,归来闲倚小阁窗。春风不解江南语,笑看雨巷寻客尝。一直钟情于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想象着油纸伞下烟雨朦胧的小桥流水;一直陶醉在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耳边传来细声嗲气的吴侬软语里。 俗话说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迷宫甲园林。在苏州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就是狮子林了,说起狮子林我觉得它没有留园的精巧,没有拙政园的大气,甚至说狮子林里的山石是备受争议的,但是我仍喜欢它那份独有的宁静。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狮子林是现存的唯一一座禅意园林,它还被誉为假山王国。2000年,狮子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1狮子林名字的由来 “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者,名曰狮子林。”要说狮子林的名称由来也有一定的历史了。 首先,这些大大小小的太湖石,虽然造型各异,但是,它们却大都与狮子的形态非常相像。这些狮子,或立或卧,或俯或仰,千形百态,顾盼生姿,并以林立之势,营造出了十分奇异的氛围。可以说,把狮子的形态与狮子的寓意合为一体,所以并称之为“狮子林”。其二,元朝至正元年,也就是1341年,一位名叫惟则的高僧,应弟子之邀,来到苏州传禅。次年,弟子们为他买地筑屋,建造了一座禅林。这便是现在的狮子林。因为来到苏州之前,惟则高僧曾在浙江天目山的狮子岩修行二十余年,而惟则的老师中峰明本,以及中峰明本的老师高峰原妙,又都是在狮子岩得道的。 狮子林以“狮子”命名,既表明了这座禅林与传禅基地狮子岩的联系,又寄托了禅僧们不忘师祖的意思。在古代,狮子的“狮”,有时又写作老师的“师”。

以留园为例谈造园手法的应用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传统文化的瑰宝。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精湛的工程技术手段,“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富于哲理的审美思想,清幽隽永的意境美和完善的园林面貌为足于世界园林艺术之林,被誉为“园林之母”。任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它所需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成长的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用现代景观设计的观点审视,必然会有新的结论。中国现代景观设计之所以从理论到实践都缺乏独创与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西方文化的盲目推崇和一味照搬西方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模式,同时缺乏对中国传统园林的批判性吸收和继承,以致失去了自己的根脉。人无足不走,树无根不活,因此,用现代景观设计的眼光去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是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走向成熟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和必然要采取的一种方法。通过传统与现代的比较,区分两者的优劣,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找回中国景观中国景观设计繁荣兴旺之根,使每一个景观设计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和使命。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景观设计比较研究文化传承 引言:留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指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留园是在平地造园,没有地形之便,所以空间划分都通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留园中,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之美、叠山立峰之美、意境之美、“处处邻虚,方方侧影”

的空间艺术之美、植物配置之美等都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因此,本文将留园作为论述对象。 1,留园的概况 留园位于江苏闾门外下塘花步里,今留园路上。占地五十余亩,有中部、东部、北部、西部四部分组成。中部和东部为全园之精华。中部掘池东南,堆山西北,以水为主,环以置石,布置亭、台、楼、阁,四周环以回廊;东部以建筑为主,厅堂轩层参列,间以叠石小品;西部构筑简朴;北部遍植桃杏,布置花圃。刘原本是一处私家宅园,是由李渔主持修建,建筑密度大。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空间处理手法,一伙的空间的开合变化和层次,尤其在局部小空间和园中园的处理上,达到了“处处邻虚,方方侧影”的空间无尽,视觉无穷的效果。2,留园的空间处理。 留园是一处私家宅园,“泉石之胜留以待君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攀玩也,亭台之幽留以待君游息也。其所留着多矣,岂止如唐

最新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1 2 3 规划与生态学院 4 5 6 园林设计初步 7 8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 9 ――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班级:12级园林一班 18 姓名:徐朕 19 学号: N3120830112 20 日期:2013年10月15日 21 22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 23 ――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 24 25 26 摘要: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狮子林的山石、池水、长廊、植27 被、建筑等在造园技巧上的独到之处;初步探讨了其在建园营造上的艺术风格和规律,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灵魂所在:追求意境,艺术地再现自然山 28 29 水。 30 关键词:园林,营造,艺术 3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造园艺术中的奇葩,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32 烂的艺术成就,而且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深受世33 界人民的青睐。 34 “狮子林”是一处精致有趣的园林建筑。它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36年),35 原为寺庙园林,而非一般人认为的私家园林。当时苏州高僧天如禅师为了纪念36 其师中峰和尚而兴建了菩提正宗寺,因中峰和尚原来住在天目山狮子岩,所以37 称菩提正宗寺为“狮林寺”。而“狮子林”则是该寺院的后花园。因其地原为宋38 代废园,有园林遗风,故建于此。园中多怪石竹林犹如狮子状,所以又被世人39 称为“狮子林”。

40 (狮子林平面图) 41 狮子林的营造特点是以山石、水、廊、植物、建筑在园林中的营造来体现 42 的。 1、山石 43 44 狮子林以山石造型天然神趣,洞壑盘旋巧夺天工而著称于世。堆山叠石向 45 来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手法。园,不分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 石。狮子林中的山石不但神形兼备,而且具有传情的作用,可谓“片山有致,46 47 寸石生情”。它将传统的掇山叠石 48 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园中虽峰岩 49 嶙峋,沟壑纵横,但却蹊径脉络分 50 明,不仅深得山林野趣,且无有凌

对苏州园林分析与感受

对苏州园林分析与感受 摘要:中国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意境是其美学灵魂。苏州园林在自然景观的运用上,主张因地制宜、相地合宜。造园技艺包括营造建筑、掇山选石、栽植花木、通源理水、辟径铺路几个方面。园林艺术包含丰富的人文感受,同时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实体资料。其代表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苏州园林以虚拟艺术表现一个具体生活世界,其本意是封存身体、放松精神、训练感觉,我们应该将此种意境代入当下的生活之中。 关键词:苏州园林意境自然缩景园林本意 1中国园林文化 1.1中式园林特色 中国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园林文化历史悠久,形象典雅而精致,中国园林的最大特色在于其造园手法,“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与大自然交融的同时,也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修养。“园”,游息之所也;“林”,树木丛生者。“园林”二字,将山水花木、文化意境、亭台楼阁收容于一体。 中国园林,多运用借景与对景,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游赏的位置进行巧妙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 1.2中国传统文化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灵魂。意与境乃虚实相生,意胜的“有我之境”注重以我观物、得意忘象,这构成了园林文化的主观色彩;境胜的“无我之境”则为以物观物、畅神怡情,在营造中运用技艺发挥景物。园林中的意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造园者赋予园林景观的诗情画意、名士大雅及民俗风情。游园观景,游人触景生情,这不仅源于景致本身,更与游赏者本身的情致、修养紧密相连。 2苏州园林特色 苏州沉淀了厚重的吴文化底蕴,园林建筑在此间应运而生,形成苏州独有的人文特色。此地既有烟波浩淼的气韵,又有小桥流水的诗意;明丽如春暖花开,空灵似湖光山色。苏州的地灵化生出才俊雅士的人杰,人们在此地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缩景为手法开垦园地,辟造出其独特的古典园林景观。 2.1苏州园林中自然景观的运用 白居易的《草堂记》有言:“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其表现自然美的主旨,主张因地制宜、相地合宜,利用地势特点

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

《园林艺术概论》 期末小论文 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 —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 姓名: 学号: 班级: 2013年12月26日

摘要:苏州园林是古典园林的最主要的代表,其中在造园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本文以苏州园林为例,简单分析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造园手法 古典园林介绍 古典园林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则集中在江南。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之所以形成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从春秋以来,苏州一直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质丰裕、文化发达、山明水秀的优越条件,自晋室南迁以后直至清代,历代贵族官僚不断地在苏州建造供他们享受的园林。因此,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相当可观。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吴王的苑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四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世纪至18世纪全盛时期,有园林二百余处,现在保存完好的尚有数十处,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古典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臵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

苏州园林浅析

选修课论文 课程名称:景园赏析 论文题目:苏州园林浅析 系别:xxxxx 专业:xxxxxxxxx 班级:xxxxx 座号:xxxxx 姓名:xxxx 学号:xxxxxx 任课老师:x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摘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模仿和再现自然山水是中国园林形成、表现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园林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现实空间,也是陶冶情操、安顿精神的理想乐园。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关键词:苏州园林、廊的造型艺术、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世界园林典范、世界闻名、现状及未来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 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中国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从最早东晋的辟疆园起,已有一千五百年治园经验,城内曾有大小园林二百余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六十九处。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远非苏州的园林,她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之后历代造园兴盛,明清全盛时有200多处私家园林遍布苏州古城内外。大部分是为名人居士或士大夫阶层提供一种“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环境。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城市住宅旁有限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加之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它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园林得到了政府和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

苏州园林造园的立意与写意

浅谈苏州园林造园的立意与写意 作者:陈健 阅读:2358次 上传时间:2006-03-02 推荐人:wuyingjian (已传论文16套) 简介: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有疏郎开明,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水廊逶迤,极具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厅堂轩豁,廊宇周绕,奇石争雄,被成为“吴中第 一名园”的留圆…… 关键字:立意布局写意文化意境创造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有疏郎开明,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水廊逶迤,极具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厅堂轩豁,廊宇周绕,奇石争雄,被成为“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圆;有雅素精巧,曲径通幽,庭园紧凑的“园中瑰宝”网师圆;有石狮林立,迷宫探幽,变化无穷的狮子林等等,正如童巂教授所言:“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四天的实习犹若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文化艺术的汪洋中,所到之处受时间之限,然仍可以窥见一斑,徜徉于这个为世人所赞叹的艺术的殿堂。 1. 园林的立意 1.1 苏州园林的风格特色的根基 苏州的特色何在呢?有人说苏州的风格在于柔和,即吴语所谓“糯”。“糯” 是对苏州风格的简要概括,“糯”字包含柔美、温文尔雅、细腻、潇洒等等,同样苏州的园林也有着“春夏秋冬皆有景,阴晴雨雪都成趣”淡雅的风范,当然传统的存在也受到历史的影响,回避倾轧的官场是苏州园林的起因;寻求返朴归真氛围,是苏州园林的意境;折射文化的韵味,是苏州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苏州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苏州园林的基调。“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请”,而以园言志,以景寄情,也正体现了苏州园林浓郁的人文气息和诗情画意的意境。 1.2 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 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是画理,同样也是造园之理。苏州的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古代的造园家在设计时力求园林中每个观赏点,看来都是一幅幅含义深远而有不同层次的画。正所谓:“古人构园置景,以体扬立意为先”,名师巧匠们,对特定的人文自然环境,体察入微,心有所得,然后筹划布局,剪裁景物,开拓意境,形成园林特有的风貌。另外古人善于将宗教的事物动静变化的辨证关系应用于园林创作中,景物有动观静观之分,造园之前,首要考虑。所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人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赏线。例如网师园园子较小是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而拙政园面积较大,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廊引人随,移步换景,这是动观。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之以小见大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之以小见大 [摘要]: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启示了园林崇尚自然,创造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意境。苏州古典园林吸收了中国画欲露先藏,含蓄有致,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形成画中有景,景中有画,增强了园林艺术的感染力,把园林意境提到一个更高的审美境界。 [关键词]:造园;意境;小中见大;苏州古典园林;网师园 引言 中国古代造园家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来创造所要达到的园林意境,以期达到“虽尤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其中手法之一便是“咫尺山林,以小见大”。 一、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绘画艺术的关系 “咫尺山林,小中见大”原始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然而,在古代的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现象:造园理论多借鉴于绘画理论;众多画家诗人文人直接参与园林设计及建造,将诗情画意融于园林之中。 在造园理论和专著方面,分别有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的《园冶》,清代李渔的《闲情寄语》和文震亨的《长物志》等。另外,造园理论还可于一些游记、散文和小说中找见,如《梦溪笔谈》、《红楼梦》等,但更多的还是见诸于山水画理论中。 在造园者方面,造园者不单只有一种身份,而是兼有诗人、画家等多重身份。如,元末著名的山水画家倪云林善,苏州的狮子林即为他所造,狮子林也因其画作被清朝的乾隆皇帝赞美:“一树一峰入画意,几弯几曲远尘心”;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在辋川置别业造庭院,因借辋川山色之胜,以画设景,以景入画;明代才华横溢的唐伯虎、祝枝山建造苏州园林中亦留有印记。另外,历代著名的造园专家,如计成、文震亨等,全部都精通诗词绘画,在造园理论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咫尺山林,小中见大 南朝宋宗炳说:“夫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其形莫睹,回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计成也在《园冶》中说:“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可见“咫尺山林,小中见大”不仅是绘画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园林意境的重要表现手法,

中国园林的特征和造园手法

中国园林的特征和造园手法 我国的园林艺术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中国园林最为世界三大园林之一,当然有着它独树一帜的特征和造园手法。 总特征有:依山旁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追求立意,概括提炼,力求神似;造景含蓄,耐人寻味,一点方悟;动态布局,犹如画卷,百看不厌;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南北园林,互为融合,和谐统一等。 主要造园手法有: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封闭中寻求空间突破,即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划分景区和空间、“借景”的处理手法;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等。 根据中国园林的总体概况,我以几个实例来分别说明中国园林的具体特征和造园手法。 一、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细,施工要求高,所以创造的风景亦与一般园林不同。 1、归总起来,可有三个特征: (1)气魄宏大,充分利用了天然山水风景的自然美。气魄宏大,首先表现在占地多、规模大,常常包进了真山真水景观,能创造出宛自天开的景色。有些是平地造园,境内没有真山真水,但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同样能创造出自天开的山水风景。 (2)园中套园。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他们要看尽人间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 (3)主题突出,重视多姿多彩的建筑点缀。皇帝造园时,往往招聘全国的高级匠师,修造造型优美的建筑来作为景区的主题。 2、造园手法: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 它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颐和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狮子林的叠山和理水分析

狮子林的叠山和理水分析 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古典园林中的叠山艺术讲究山峦与峭壁的叠筑,起伏与虚实以及水景的配合。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如入深山峻岭。洞穴诡谲,忽而开朗,忽而幽深,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在峦的叠筑和壁的堆叠上深入浅出,虚实配合,互为益彰。如果说苏州园林甲甲江南,狮子林的假山一定甲园林。 狮子林的山洞作法也不完全是以自然山洞为蓝本,而是采用迷宫式作法,通过婉蜒曲折,错综复杂的洞穴相连,以增加游人兴趣,所以其山用“情”、“趣”二字概括更宜。园东部叠山以“趣”为胜,全部用湖石堆砌,并以佛经狮子座为拟态造型,进行抽象与夸张,构成石峰林立,出入奇巧的“假山王国”。山体分上、中、下三层,有山洞二十一个,曲径九条。崖壑曲折,峰回路转,游人行至其间,如入迷宫,妙趣横生。山顶石峰有“含晖”、“吐丹”、“玉立”、“昂霄”、“狮子”诸峰,各具神态,千奇百怪,令人联想翩翩。山上古柏、古松枝干苍劲,更添山林野趣。此假山西侧设狭长水涧,将山体分成两部分。跨涧而造修竹阁,阁处模仿天然石壁溶洞形状,把假山连成一体,手法别具匠心。园林西部和南部山体则有瀑布、旱涧道、石磴道等,与建筑、墙体和水面自然结合,配以广玉兰、银在、香樟和竹子等植物,构成一幅天然图画,使游人在游览园林,欣赏景色的同时,领悟“要适林中趣,应存物外情”的禅理。 园内水体聚中有分。聚合型的主体水池中心有亭伫立,曲桥连亭,似分似合,水中红鳞跃波,翠柳拂水,云影浮动。水源的处理更是别具一格,在园西假山深处,山石做悬崖状。一股清泉经湖石三叠,奔泻而下,如琴鸣山谷、清脆悦耳,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引人注目的人造瀑布。园中水景丰富,溪涧泉流,迂回于洞壑峰峦之间,隐约于林木之中,藏尾于山石洞穴,变幻幽深,曲折丰富。 王志 101305118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象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两人同时进山分左右路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少顷明明相向而来...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喻情于草木。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亦照此理,东部假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银杏为主。配植色香态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气氛。更使山石、建筑、树木溶合一体,而成为真正的“城市山林”。指柏轩前假山上有元代古柏数株,有白皮松五棵,姿态苍劲,皆成画意。暗香疏影楼和问梅阁推窗可见三、五株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尤其问梅阁中桌椅、吊顶都是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亦与梅有关,与地上“冰壶”古井共同构成一幅思乡的画卷。更有文天样《梅花诗》:“静虚群动息,身雅一身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借梅咏怀,体现了文天样正气凛然的高尚情操。山石间有六百年年银杏一株,粗干老木,盘根错节于石隙间,夏日浓荫庇日。秋叶灿若织锦,成为狮子林中一景。 2006年05月25日,狮子林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相关赞誉】 据史载,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狮子林赐额“狮林寺”后,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乾隆还下令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了两座狮子林。可见当年帝皇对狮子林情有独钟。

浅析苏州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的启示

从“小桥流水”到人文创新—以苏州园林为例浅析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的启示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而苏州园林则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如果要分析我国的园林景观,苏州园林就是一道不该略过的必经门廊。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园林景观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扩大、充实。当今的园林景观总体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那么在多元化园林景观发展的过程中,苏州古典园林景观对此有着多少重要的启示呢?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现代人文景观;多元化发展;启示 1、苏州园林简介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①古语有云:“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 2、苏州园林的特点 2.1和谐之美 古人曾对苏州园林给出了“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的高度评价,同时在这句评价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苏州园林一个重要特色,那便是“和谐”。苏州园林内的和谐之极致使得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仿佛自身并不在某个游园之中,而是处在景致秀美,风景如画的郊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古人们设计苏州园林时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和谐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置身山水”的。②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

苏州园林艺术与手法

浅谈个人对苏州园林艺术与手法的理解 中国苏州古典园林是运用有限的空间营造造园家内心无尽的意境,通过艺术性手法的处理,结合造园要素(建筑、植物、山石、水)的独特艺术性表达,营造出极具特色的苏州古典园林。其中,造园手法特征之一便是通过虚实空间的建造,突显虚实景的艺术效果,营造一种特殊的情感氛围。下面着重从几个具体的例子中剖析苏州园林艺术手法的精妙之处。 远香堂。远香堂的实空间是一座四平厅建筑与周边假石共同组成的空间,虚空间为堂边的水、荷花构成的空间。实景是荷花围绕建筑长满水面的景象,虚景是夏日水中荷花散发出的清雅荷香。造园家独具匠心的造园手法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此景表达内心高洁品质,借周敦颐“香远益清”的诗意以及荷花出淤泥不染的品质表达君子清雅高尚的内心世界。 待霜亭。待霜亭的实空间是位于园中部六角景亭,虚空间是亭边的水面以及周边种植的柑橘等特征植物。虚实空间的结合营造出待霜亭独特的实景。柑橘的种植,笔者以为是借柑橘等待秋霜的磨练方可成熟的自然过程表达造园者内心坚贞不屈,不怕摧折的骨气。将植物的物性与人的人性结合起来,表达文人君子的高尚品质。 响月廊。廊本是古典园林重要交通联系,而响月廊不仅有联系空间的基本作用,其本身也透露出寄情于景的艺术造园手法。通过其名的理解,笔者以为,这是在忽明忽暗的月光下走在廊下发出脚步声声响的情景,只有在及其安静的夜晚才能有此情此景。廊周边的虚空间,种植的香樟、若竹等植物遮挡了部分水面,形成一个相对私密性强的空间。更体现出其静谧的氛围。借这些虚实空间的营造,让人行于其中之时浮躁的心便安静了下来,沉稳了下来,不再随凡尘漂逐,表达造园者一种对沉稳、安静的内心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听雨轩。听雨轩的实空间是建筑-小院构成的空间,虚空间则是院中小池、芭蕉共同构成的空间。雨中停于轩中听得雨打芭蕉的声音,此时的雨便也成为构成虚空间的一个重要元素,而雨声便是构成虚景的重要元素。雨打芭蕉是自古以来饱含艺术境界的情景,这其中蕴含着对自然之物的欣赏与憧憬,对古时诗人吟咏“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的感叹,也包含着造园者对自然之声营造出极静之境的渴望,这种造园艺术手法使得听雨轩的空间与意境无限地放大、放空,让人造空间与自然之景相互渗透、交融,让人在听雨轩中慢慢静下心来,感受自己的内心,感受无尽的世界。 石景理景,散置石的应用手法。叠石在苏州园林造园艺术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园中的山石是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叠石诸多手法中的散置石的应用手法透露出典型苏州园林艺术表现手法。一般在规模较小的庭院中会布置散置石点缀,这些石头表面看上去拜访自由,实际上却不是随意放置,这些散置石均是精心设计的结果,由他们构成的实空间与配置的植物表达出咫尺山林的虚景气氛,传达浓郁的自然山林之感。表现作者对自然的崇尚与追寻。 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分析,可以看出,苏州园林艺术手法基本是通过虚实空间的营造,借以虚景的辅助作用,共同传达一种深刻的情感,每种理景方式看似随意确实经过精心推敲,用及其含蓄的手法传达一份情感,使得处于其境之人身有所感,心有所悟,表达的情感如涓涓细流慢慢流淌在心间,不多不少,不急不慢。

苏州园林考察报告

苏州拙政园园林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2年7月15日-7月20号 考察地点:苏州拙政园 考察内容:园林景观 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说到园林,大家一定会想到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年暑假有幸到苏州游玩,特此以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作为这次的考察报告。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一)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拙政园CAD平面图)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

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 (二)水体分析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拙政园中部现有水 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 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 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在 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

浅析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浅析 摘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模仿和再现自然山水是中国园林形成、表现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园林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现实空间,也是陶冶情操、安顿精神的理想乐园。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关键词:苏州园林、廊的造型艺术、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世界园林典范、世界闻名、现状及未来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 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中国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从最早东晋的辟疆园起,已有一千五百年治园经验,城内曾有大小园林二百余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六十九处。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远非苏州的园林,她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 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之后历代造园兴盛,明清全盛时有200多处私家园林遍布苏州古城内外。大部分是为名人居士或士大夫阶层提供一种“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环境。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城市住宅旁有限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加之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它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园林得到了政府和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与重视,进行了不断的保护维修和合理利用。在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中,更是结合古城改造,依法加强了园林内外环境的整治,使古典园林内外环境协调一致。至今保存完好的数十处园林分别代表了我国宋、元、明、清不同时期江南园林的风格,体现了人类理想家园的境界。 苏州园林建筑的空间形态和园林美一样,都取源于自然,是在自然空间形态基础上加以抽象化、理想化的产物。苏州园林一般用地有限,常在市井之内再造山林之趣,除用微缩景观外,空间巧妙组合是其成功关键。廊,这种长条形状的园林建筑物,常常作用为最理想的手段。一条透空的长廊横贯于园内,原有的空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浅议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摘要: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造园手法体现在对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极大的体现出视觉传播艺术的环境认知和符号传达的优势,是最能体现视觉传播艺术的典范之一。 关键词:视觉传播,造景要素,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视觉传播是传播行为最重要的内容和形式之一,在信息传播日益加快的今天,运用视觉传播形式传递信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这种效果是仅仅通过书本阅读所不能达到的。对于现今社会中那些复杂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现象更适合用影像语言来表述,尤其在表现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影像视觉传播就能恰如其分和酣畅淋漓的表现出来。下面就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为例,简单的分析视觉传播的表现效果。 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我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园林之所以在世界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 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特别是苏州古典园林,由于在极为有限的范围内经营,为求得境的深邃,大多不遗余力的以各种方法来增强景的深度感,使园林空间丰富多变,造成一种极为深远和不可穷尽的空间幻觉。 园林空间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间进行分隔与联系的不同处理所造成的。例如一个大的空间,如不加分隔,就不会有层次变化,但完全隔绝也不会有渗透现象发生。只有在分隔之后又使之有适当的连通,才能使人的视线从一个空间穿透到另一个空间,从而使两个空间互相渗透,显现出空间的层次变化,达到分而不隔的效果。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白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在苏州古典园林对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通常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 (1)对景:苏州古典园林通常在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地组织景物,形成各种对景,但不同于西方庭院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步移景异,依次展开。这种对景以道路、廊的前进方向和进门、转折等变换空间处以及门窗框内所看到的前景最为引人注意。所以沿着这些方向构成对景最为常见。 如留园的明瑟楼及曲廊就互为对景,明瑟楼是观赏曲廊的绝佳地点,同理,曲廊也是观赏明瑟楼的最佳角度。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景色展开是随着游人在曲廊或明瑟楼的游览路线而展开的,真正达到了步移景换的效果。拙政园的倚玉轩与荷风四面厅、雪香云蔚亭与待霜亭、别有洞天与待霜亭等景致都是对景手法运用的极佳范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