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设计《百分数的认识》

优秀教学设计《百分数的认识》
优秀教学设计《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年路小学王亭亭

学习内容:新世纪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学情分析:

1、生活经验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百分数的知识,但是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不够深,特别困惑为什么引出百分数。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知识经验

学生对小数、分数的认识以及通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为学生自主构建百分数的意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数学思考:通过质疑思考、比较分析,达到知识的内化。

问题解决: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

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经历探究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学习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

学法指导:从生活实际入手,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考中发现,在具体应用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学习单,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老师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喜讯:2015年,我市成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这几天,全市校园足球联赛正在举行。六年级足球队代表我校参赛。两队目前打平,忽然转机来了,由于对方犯规,我队获得了

一个罚点球的机会,准备从小马,小刘,小武三人中选一人去罚点球。这里是这三名队员近期罚点球的情况统计,你从表中获得什么信息?生:小马共罚了20个球,进球18个

师:你们认为该派哪名队员?是通过比什么去选的?先独立思考,把你的思考过程写在练习本上,并在小组内交流,做好汇报的准备。

小组汇报在投影上展示汇报,

①18÷20= 18/20=90/100 ②20-18=2

8÷10=8/10=80/100 10-8=2

21÷25=21/25=84/100 25-21=4

对他们的方法还有疑问吗?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表扬大家会独立思考,倾听并质疑,希望继续保持这样的学习方法。通过反思解决过程发现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方法简便,也便于比较。

在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好呢?咱们再来回顾一次,师板书

师:观察这三个分数有什么特点?生:分母都是100

师:像90/100、80/100、84/100这样分母都是100的分数还有另一种写法90%,你们知道是怎么写的吗?

介绍写法,认识百分号,抽生写80%、84%,

那知道怎么读吗?学习读法

像这样的数有个新名字叫做百分数。我们刚才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下面我们就走进百分数的世界来对它进行更深的认识。

板书:百分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本地的足球特色创设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选择该选谁来罚点球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进而在师生共同研究完读写法的基础上引出百分数,初步进行了感知。】

二、引导探索、理解意义

师:再来看看90%表示什么?进球数是罚球数的90%,80%、84%分别表示什么?

生说师板书,谁能归纳一下百分数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归纳

生说师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表示两个数相比的关系,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谁再来说一说90%表示

什么?

抽生说,还有别的说法吗?引导学生说:每罚100个球,就能踢进90个,即进球率是90%。抽生再说,90%除了表示进球数是罚球数的90%,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其他的例子吗?生举例。

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说一说下面这些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①今天全校学生的出勤率为95%

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男性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51%,女性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49%

③妙想入学时身高是1.2米,现在身高是1.5米,现在身高是入学时

的125%

抽学生说意义

生活中还有许多百分数,拿出你课前找到的百分数说说它表示的意思。

生汇报,看来大家搜集资料的习惯很好,继续保持预习的习惯。

设计意图【学习百分数的重点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没有从定义中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接着再从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巩固百分数意义的训练,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

三、实践应用,体验成功

1、判断

36/100厘米=36%厘米()

百分数表示分母是100的数()

2、六⑴班准备派下面队员中的一名参加学校的套圈比赛。下面是他们近期套圈情况统计。你认为该派哪名队员?说说你的理由。

3、读出下面的百分数,并说一说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⑴姚明加盟NBA联赛的第一年,投篮命中率为49.8%。

⑵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如下表。

⑶果园九月份的产量是八月份的120%。

学生汇报时指导要表述完整

4、估计每幅图的阴影部分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然后与对应的百分

数连起来。

大家平时在完成作业时都要先独立思考,做题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训练,再次巩固百分数的知识及理解它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赠送励语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可以从知识上,学习方法上来谈谈你的收获。

生1:认识了百分数,会读写百分数,明白了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生2:我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方法并去质疑思考。

生3:这节课还对通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进行了复习。

的确,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平时就要多注意把他们联系起来。

今天我们认识了百分数,那你们觉得有十分数、千分数吗?课后可以思考一下或上网查一查。送大家一句话:坚持就有50%成功的希望,放弃就是100%的失败。像我们的学足球比赛,包括人生都是这样,坚持就是胜利。

设计意图【对这节课的收获进行归纳总结,并利用百分数给学生一些鼓励】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相比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率百分比进球数是罚球数的百分之几

18÷20= 18/20=90/100 =90% 读作:百分之九十

8÷10=8/10=80/100

21÷25=21/25=84/100

26 全神贯注 练习题_教案教学设计

26 全神贯注练习题 1.读拼音,写词语。 yāoqǐnɡzhìyǒuduānxiánɡjiézuò ()()()() dànshēnɡměnɡránbàoqiànmòmínɡqímiào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激烈地()轻轻地()呼呼地()悄悄地() 【句段集锦】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2、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走上前去准备同他交谈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课文链接】茨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说:“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1、在茨威格的话中,第一句是,第二句是。 2、“感触”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3、联系实际,说说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课外延伸】

我爱语文课本 我不爱那些小巧玲珑的玩具,不爱那漂亮的服装。你问我到底爱什么,我将自豪地对你说:“我爱我的语文书!” 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第一盼望的就是语文书了。我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一页一页地看下去。 每当上语文课时,我瞪大双眼,看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倾听老师的讲解,生怕放过一个字。 每当清早霞光四射的时候,我就坐在窗前,放声朗读课文,一遍、两遍、三遍……毫不厌倦。 啊,语文书,我该怎样感谢你呢?你像一位亲切而耐心的知识老人,从拼音“ɑoe”起,到深奥的古诗,都用你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解;你让我们在知识海洋里遨游,使我们认识大自然的优美神奇;你带我们与标点符号交朋友,让我们熟悉它们的用法…… 岁月在流逝,你源源不断地把知识送给了我们,使我们懂得了怎样看书,怎样写作文。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时,不禁心潮起伏,说不完对你的感谢。 (1)请写2-3个描写早晨的四字词语: (2)请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我不爱,不爱,我爱! (3)写话:小作者说语文书像位亲切而耐心的知识老人,你还记得你从语文书里学到了什么吗?请你写下来。 参考答案:【字词荟萃】1.邀请挚友端详杰作诞生猛然抱歉莫名其妙2.战斗走过转动说话 【句段集锦】1.,,:“!,……,……,。”,。2.,。,。 【课文链接】1、结果起因2、跟罗丹的接触而产生了感想。3、

四年级语文上册《瑞雪图》教学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瑞雪图》教学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瑞雪图》教学分析 第一、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一起走进作家峻青为我们描绘的《瑞雪图》,和作者一起感雪之情,听雪之声,赏雪之美。板书课题 复习旧知、回顾全文: 请大家轻轻打开课本,快速浏览全文,回忆: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场雪的?根据生回答板书雪前雪中雪后 2、、品读课文,读文悟情、读文研法 1、学习雪前部分 (1)下雪前,胶东半岛的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从课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指名读课文 (2)生汇报天气变化的句子:“ 连日来,暖和得如同三月阳春的天气,骤然变得冷起来了。”“天气骤冷”的原因是什么?“骤然”是什么意思?(快速的)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中每句话的开头,用笔圈出,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时间短语)再看。这是一天的时间,这一天的时间里天气就有这么多的变化,说明什么?(雪来得很急)用朗读读出你的体会来。指导个性朗读。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先后顺序)

2、学习雪中部分 像这样大的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会是怎样的景象呢?指名说一说。创设情景感悟雪美:想不想看看这场大雪后的美景?(出示图片)你想说什么?作者和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咱们一起来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我先读,你们接读。谁知道为什么这样读?(总分的写法)板书你们刚才读了这段后觉得雪后的世界美吗?从哪体会到美的的?有感情的读课文,边读边画。汇报 3、学习雪中部分 引导: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的从空中飘落下来,这场雪究竟下出了怎样的特点呢?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看你从中能有怎样的体会?汇报读句子重点指导感悟“簌簌落落”“万籁俱寂”“咯吱声” 着重指导感悟以下几个词语。创设情景 品词析句: 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粉妆玉砌”是什么意思?用粉来装饰用玉石砌成,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白、美)这是雪的颜色,读出美。指导朗读“极目远眺”再看远一些,看10米,100 米,1000米。“万里江山”只看到了一里、再远些再远些,万里江山读出祖国的辽阔,读出祖国的壮美。谁能美美的读一读! 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98-99页。 [教材简析] 1.提供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学习素材。有校园生活方面的:如投篮练习的命中率,班级学生的出勤率等;有环保方面的:如我国森林覆盖率,造林合格率等;有地理、人口、资源方面的:如西部地区人口,面积资源占全国的百分率,第五次人口普查各类人口的分布等;有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方面的:如江苏省粮食、棉花、油料产量占全国的百分率,我国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等;有衣食住行方面的:如果汁成分,衣服含毛量,药品抽样合格率等。这些学习材料既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探索空间。教学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要求比较“谁完成的个数多”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比较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学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时,通过“你会用百分数表示上面的分数吗?”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而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在随后的“试一试”中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充分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3.突出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 教材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再用比列出百分数,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应用题时,引导学生联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经验进行思考。但百分数又不同于分数,练习十九第3题通过判断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让学生在说理由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意义上不同的一面。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提高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

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3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自主阅读,自读自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所以,略读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阅读提示的作用,给足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2、略中有精,粗中有细。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就像阅读教学不等于阅读一样。教学中力求做到“教”略,“学”不略。整体把握“略”处理,重点感悟“精”处理。在学生感悟交流中,寻求精读落脚点,以求精略相辅,相得益彰。 3、拓展延伸,沟通课内外。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教学中,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引导课外阅读,力求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进行适度拓展和延伸。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体会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真心专注、投入的精神。 教学难点: 这是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自己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学习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名人名言你们已经见过很多,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也准备了许多名言,希望大

《瑞雪图》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xx 图》教学反思 xx 图》教学反思 《瑞雪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上册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以及联想到课文产生的特殊年代——1962 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因而,一场及时的大雪也给胶东半岛上的人们带来了吉祥、幸福和喜悦。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一、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11月9日,我们这里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所有场景竟与《瑞雪图》一文所描绘的美丽雪景大致一样,我灵机一动,不如提前学习这一单元,于是下雪的第二天正是大雪纷扬时我们学习了本文。同学们边欣赏雪景边与课文对照,自然的融入雪前、雪中、雪后美景图、嬉雪图,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形象的语言活现眼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时空距离,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xx 结合,品词嚼句。 这篇文章是优美的抒情散文,感情溢于言表,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但这种情思,文中并没有直露地抒发,而是全部寄寓在字里行间。那么,要把握这种感情,只有读,通过学生感情朗读,让他们在自己的朗读中体会,同时还能起到训练朗读能力的作用。我主要采用了文本与实景结合、品读文本的方法,让学生在欣赏雪景中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三、点拨精讲,析疑解难 让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感悟,捕捉关键词语品读出雪后景象的特点,让学生说 出所感,欣赏窗外雪景,欣赏银条儿、雪球儿。在感悟雪大景美的基础上,自然 地引出人欢与及作者联想到“瑞雪兆丰年”的喜悦。设计精当的问题进行点 拨,让学生从中仔细思考揣摩,深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和遣词用句的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通过比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学会讨论交流。 3、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学准备:小黑板、两个杯子、课前让学生搜集含有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先设计一个让小组长记录本节课本组同学举手次数总和的环节,伏笔) 1、让我们先一起来和一位老朋友叙叙旧——分数。 2、他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我们认识,大家欢迎吗?——百分数。 3、你想这位新朋友说些什么呢? 引出并板书课题:百分数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受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1、出示两杯糖水(糖水的质量分别是20克和25克)。 师:你知道那一杯最甜吗?为什么? 师:这样猜科学吗?那要知道什么才行? 2、接着出示糖的质量分别是7克和9克。 师:现在你认为哪一杯最甜? 3、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师:哪一杯最甜,只看糖水的质量或者糖的质量可以吗?要看什么呢?(糖的质量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4、比较。 师:我们来算一算,每一杯中。 (一号杯:7÷20= 二号杯:9÷25= ) 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通分成100分之35 、100分之36 进行比较) (一号杯:7÷20=20分之7=100分之35 二号杯:9÷25=25分之9 =100分之36)(二)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师: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另外一种形式(书写35%、36%),它的名字就叫。现在好比较了吗,因为分母都是?我们一来就发现了这位新朋友的第一个好处,易于比较。

《全神贯注》优质教案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体会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真心专注、投入的精神。 教学难点: 这是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自己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学习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名人名言你们已经见过很多,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也准备了许多名言,希望大家能够拿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而今天著名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给我们带来了另一句名言:“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这句名言就出自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的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熟悉生字生词。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本课生字,区分多音字“给”,通过多种方式理解“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3.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明白奇观形成的原因,学习 4. 梳理文本脉络,感知说理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梳理课文脉络,感知说理文的表达。 课前准备:说理文的微课。 教学形式:模拟课。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课题。 1.课前,我们来玩个看图猜成语的游戏。看—,你来,对了,这是亡羊补牢,这幅呢?恭喜你猜对了!是滴水穿石。水是柔性的象征,石是刚性的代表,滴水竟然穿透了石块,这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哪位同学来提醒大家要注意的笔画。对,滴字的右边的同字框里面是“古”。(用红笔写“古”)看来,这是一滴来自远古的水,难怪它能够“水滴石穿”呢。 二、检查自学,交流成果。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完成了《悦读日志》,接下来,我们就在小组内交流你的预习收获吧! 自主互助学习一: (1)小组内分享交流预习收获。 (2)提出问题,先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再全班交流。 2.明白要求了吗?开始吧! 3.哪一组来汇报你们会读的生字?好,请你们来!

你们读得这么好,我想问问,你们注意哪几个生字的读音?是啊,“琢”是翘舌音,“给”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ji yu”,意思是也是“供给、供应”。我们一起读“给予”。 4.会读生字,这些生字你会写吗?哪一组来说说你们觉得最难写的字? 请你们这一组。你们想写“勉”字时要注意些什么?大家都关注了这里竖弯钩的写法,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口诀:“竖弯钩,宽而平,稳稳托住力。”(范写“勉”)我们一起再来写好这个字。 其他组还有补充吗?你想提醒“谋”,要想把这个谋字写漂亮,谋这个字是左窄右宽,左低右高,汉字就是这样高低错落才美观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描红。 5.这一课的四字词语比较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后练习三的词语。理解的词语不说了,把不理解的提出来吧! 你们小组不理解“锲而不舍”,哪一组来帮助他们?是的,就是说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说说你们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吧?嗯,除了联系上下文,还可以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这个成语中,锲,就是雕刻;舍,就是停止。明白这两个字的意思,那整个成语的意思就很明了了。 第三题中还有哪些词语也是说的这个意思?你有一双语文的眼睛,嗯,像滴水穿石、日雕月琢,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都体现了坚持的力量。 6.同学们的字词都学得很好,那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朗读课文。 二、梳理脉络,明确“道理” 1.通读了课文,我们再看看课题,你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和我们讲什么?正如这位同学所说,主要讲启示。启示也就是道理(板书:道理)。这就是一篇说理文。 2.还记得我们在四年级学过的一篇说理文吗?对,就是《说勤奋》,你的记性真好。请看这段视频。(播放关于说理文的微课) 3.通过刚才微课的学习,对你学习说理文有什么启发? (1)是的,我们要读懂讲的什么道理,怎么讲道理的。(板书:是什么怎么讲)

雪 公开课优秀教案

《雪》教案 四年级上期 教学目标: 1、读古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描写的景色,理解意思,领悟情感。 2、理解散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3.领悟动静结合描写雪景和通过写景及联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和散文作者表达的意思,想象其中描写的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领悟其意境。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感受雪的魅力 轻盈曼舞的雪总让人遐想无限,她的到来,美了大地,装扮了世界,洁净了大家的心野,使世界瞬间变成美丽的童话世界。看一组雪景图,把同学们带入雪的意境中。引出本课主题——《雪》。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柳宗元写的——《江雪》。(板书课题)这 首诗中描绘了一副怎样的雪景图呢? 2、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出诗的节奏。(生自读) 二、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2个学生左右) 一首好诗,就蕴涵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探索吧! 2、找出景物,并说说诗句意思。 三、悟诗情: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根据学生理解诗意的情况,抓出重点来解读。 (一)(理解一、二句诗句。) 1、提问:为什么图中没有鸟呢? 哪一个字让你知道,这里看不到一只鸟?(绝) 展开想象,鸟儿都去哪了呢?“万径”呢?(成千上万的路,所有的路) “千山”(许许多多的山,所有的山)这里是虚指所有的山,所有的路。

2、是啊,这里不仅没有飞鸟,行人也无影无踪了,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如果没有“绝”“灭”两个字,读——“千山鸟飞万径人踪”你认为这是怎样一幅画面和情景呢? (鸟语花香行人如梭川流不息好热闹繁华,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3、可是诗人笔锋一转, 一个“绝”字却成,读“千山鸟飞绝”,再读—— 一个“灭”字已成,读“万径人踪灭”,再读—— 师点评:一“绝”一“灭”,诗人给我们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什么图景? 想象这样画面:一切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几乎是死一般的沉寂,这样的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冷清、寂静、悲凉) 天地间只留下茫茫冰雪,眼前是多么寂静、多么冷清啊! 齐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二)品读三、四行 过渡:就在这寒冷凄清死寂的环境里,我们却看到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理解“蓑笠” 用ppt: (直接出示图片)这位老人,他头上戴着什么?这叫“斗笠”。“笠”字什么头?我们可以猜测斗笠和什么有关?古人用竹子编成,用来遮阳挡雨雪的帽子,我们成为“斗笠”。 他身上披的是?“蓑衣”,“蓑”字什么头?说明——蓑衣是用棕榈树的毛或者稻草编成的,也是用来挡雨雪的。 “蓑笠翁”意思就是——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人。 2、提问:寒风刺骨,大雪纷飞,而这位老人却一个人在江上垂钓,这么冷的天,为什么老人还在江上钓鱼? 3、同桌讨论: 猜测:为了生存,捕鱼为生;向人们诉说他心中的孤独;有伤心事;爱钓鱼……大家有不同的猜测,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诗人的心境呢? (三)出示背景资料,理解诗人内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百分数的认识》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而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又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好本节知识是本单元的关键。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感知和理解百分数意义的过程中,知道百分数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在总结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的过程中,渗透事物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观点。 由于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百分数的意义还是模糊不清的,有的学生认为百分数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数。因此,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在课内进行交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生活实际引入,引导学生体验百分数的产生的过程,通过讨论、探索、概括形成百分数的概念。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等思维方法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 (二)、过程与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体验百分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体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含义。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1)

26 全神贯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 2.在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 2.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件什么事。 1.板书课题,学生解释“全神贯注”一词(能够查工具书),再提出问题思考,围绕“全神贯注”作者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情。 (“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高度集中的意思。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时,因为全神贯注地雕塑作品,却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的事情。) 2.顺便解释“雕塑”、“奥地利”、“挚友”: (“雕塑”,造型艺术,用泥土、石膏、竹木、玉石、金属等材料雕刻或雕塑艺术形象。“奥地利”,奥地利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首都是维也纳。“挚友”,“挚”,诚恳;亲密的朋友。)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学会生字新词(有的能够放到分析课文时再去理解)。 1.注意字的读音: 2.注意以下字的字形结构: “诞生”的“诞”的中间是“廴”,不要写成“辶”。 “罗丹”的“丹”,不要和“舟”相混。 “醉”的左半部是“酉”,中间不要少写一横。 “激烈”、“激动”的“激”和“邀请”的“邀”,部首不同,前者是“氵”,后者是“辶”。 (三)按自然段默读,概括出自然段段意,再讨论划分结构段。要求边读边想,边画出重点和概括性词语或句子。

《说勤奋》教案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6、《说勤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文共4节。第一节摆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第2节列举司马光勤奋学习和工作,终于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第3节列举生物学家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第4节总结全文,号召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中两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3、使学生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明白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2、使学生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明白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3、使学生初步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可是我们在这边,理想在那边。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引读)是啊,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你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实现自己 的理想?(学生回答) ●我们有了勤奋的法宝,就可以搭起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2、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说说勤奋。 (板书:16 说勤奋)指导“勤”字的写法。 你能将题目在不变换主题的情况下,换一种说法吗?(《论勤奋》《谈勤奋》) 3、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谈你对勤奋的理解。 二、检查预习

瑞雪图教案

瑞雪图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雪景图片。 漫天的飞雪、如画的雪景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都为雪的美丽而惊叹!今天让我们走进“雪”这个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瑞雪图》,齐读课题。 2、孩子们,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瑞雪图》这篇课文会写什么内容呢?“瑞雪”什么意思? (1、不知道:我们来看看课文。2、是不是这样?我们一起来验证!)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了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 三、合作学习: 1、课前通过预习,你知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有关下雪的哪几个情景?【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哪几段写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 2、如果说《瑞雪图》是一组由三幅图组成的图画,那么我们来给这三幅图分别起个名字吧!请看: 学习指导:(4分钟) 1、默读课文,请你给这三幅图分别起个合适的名字,并说说你的理由。 2、小组交流,然后把你们组起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注意:别人写过的不能再写。 3、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写在黑板上。 (老师刚才了解了一下,有些小组也经过认真考虑,他们起的名字可能和别人的一样。) 四、交流释疑。 (一)、第三幅图 1、再看题目,你觉得最能突出“瑞”的是哪幅图?(第三幅图下雪后) 2、学生汇报第三幅图:(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1)我们第组起的名字是,我们的理由是 (2)我补充:我读了这个句子:然后起的名字。

(3)我们第组名字和他们一样,我们的理由是 (4)我想读这句话: (5)…… 3、写作方法: (1)孩子们,再看这两段话,都是描写银条儿和雪球儿的,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这句是静态描写,这句是动态描写,这是一种写作方法,叫动静结合。习作中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能把文章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3)男、女读。 4、小结:孩子们,我们仿佛站在白茫茫的雪地上,置身于美景之中,你什么心情?作者什么心情?【板书:喜悦】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接读这段话。 5、老师点拨第5段:(人快乐) 在这白雪皑皑的世界中,你最想干什么?(课件) 男孩子,赶快行动起来吧!男生读 女孩子,我们一起来共度快乐时光!齐读。 6、小结:孩子们,课文4、5段写了下雪后美丽的景色和快乐的孩子们,你们能抓住关键词句给这幅图起了美丽的名字,真了不起! 7.欣赏画面 8.有感情的朗读. (二)、我们接着欣赏第一幅图: 1、学生汇报: 预设:(1)我们第组起的名字是,我们的理由是(2)我补充:我读了这个句子:然后起的名字。 2、小结:下雪前的这幅图就是天气骤冷、彤云密布…… (三)、第二幅图: 1、学生汇报: 预设:(1)我们第组起的名字是,我们的理由是(2)我补充:我读了这个句子:然后起的名字。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经历比较、分析、交流、表达的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含义,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三、教学难点:了解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具和学具准备:课件,学生收集的百分数。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数——百分数。在生产、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百分数,百分数好找吗对于百分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说说你的想法。 (二)新课探究 1:出示问题,小组交流: 师:你们喜欢运动吗?瞧,这里正在进行一场足球比赛,猛虎队获得了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三名队员争着要求点这一个球,这是他们三个以往点球的进球情况。(课件出示统计表) 淘气:我曾经罚点球20次,罚中18次。 奇思:我曾经罚点球10次,罚中7次。 不马虎:我曾经罚点球25次,罚中21次。 如果你是教练,应该派谁去罚点球呢?说说你的理由。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生汇报 3、师小结:因为三个人罚点球的总数和罚中次数各不相同,那么要准确地知道派谁去,就必须先算出队员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总数的几分之几来比较。 淘气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总次数的18/20; 奇思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总次数的8/10; 不马虎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总次数的21/25。 该怎样比较这个分数的大小呢? 4、“生成”百分数 根据这些分数,你们能不能立即很快的准确的怕派出哪一位球员罚点球呢?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全神贯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教材分析】 课文讲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茨威格参观他的工作室时,对他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满,就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差点把茨威格锁在工作室的事。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初步学习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本课6个生字。 3、学生能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并初步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2、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2、联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首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找出其中的不同。(生找不同) 师:耶!真棒!同学们刚才个个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很容易就找出了其中的不同。相信有了这种精神这节课我们也一定会合作的非常愉快。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6课全神贯注。(板书:26全神贯注)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谁能说一说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 师:是的,就像刚才同学们玩游戏时一样,那这一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全

神贯注做事的伟大的雕塑家。 二、展示课前预习成果 1、师:我们首先来观看他的几幅雕塑作品,出示课件同学们知道这些神态生动、内涵丰富的雕塑都是谁的作品吗?(罗丹) 师:那你了解罗丹吗?请把你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吧! (生展示资料)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看来同学们回家都作了充分预习,你们个个都是会学习的好榜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24页,小声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同桌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找五名学生分段朗读教师相机正音) 师:课文读完了!谁愿意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说相互补充)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真不错! 四、感受形象,体会写法 1、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事,课文中哪些句子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请同学们再来快速地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把课文中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语言、动作、神态画出来。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交流自己的感受。开始吧!(出示课件)师参与到小组交流中去 2、师:刚才同学们小组交流的那么认真,现在我们全班来交流一下吧!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本组的讨论成果?(找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真好!这些都反映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那你觉得哪句话印象最深刻或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谈谈你的理解。 师:(出示课件)“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这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动作、神态)。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为了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女像,以便更好的修改。) 师:说的真好!这可以看出罗丹对工作真是一丝不苟,真是令人钦佩,让我们怀着对罗丹的钦佩之情再来自由读一读这句话吧!谁站起来读一读?(找

说勤奋教学设计苏教版

说勤奋教学设计苏教版 一、教材解读: 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全文共4节。第一节通过设 问的形式明确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第二节列举了司马光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第三节写的是童第 周勤奋成才的故事。第四节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 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总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畅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16说勤奋) 3、解题。 “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 “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础拙”是翘舌音。 “馁”的声母是n。“卵”的声母是l。 (2)读句子 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最新《瑞雪图》教学反思

《瑞雪图》教学反思 本文用优美的文字向人们描绘了北国寒冬的美丽雪景,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在结构上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联想,夸张的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思路,理清文章脉络,按照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学习全文。“以学生为主体”,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想象,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景色美,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朗读是一种古老的却极富生命力的学习方法,也是品读美文的重要方法。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用朗读去体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堂课总得来说是较好得完成了教学任务的。整堂课各个环节的设置合理,上课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非常自然。而且我在上课的始终都保持着一种高昂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带领着学生从课堂的开始到结尾。这堂课我自己感觉最值得珍藏的一点便是学生的朗读,从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书声中,我们似乎已经可以体会到学生从诵读中享受到了快乐。特别是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默读,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感情的把这个句子读出声来,之后读给你的小伙伴听,接着指名读他(她)喜欢的句子,一边读还一边做朗读指导。这个自然段的教学我引导学生运用了多种读书的方法,从第一次读到最后的一次读,学生实际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一个精读的过程了。 当然,这堂课也让我暴露出不少自身的不足,这些不足带领着我进行更多的思考。首先,在教师基本职业素质方面,我感觉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除了课前设计过的一些过渡语和叙述性语言外,其余在课堂临场发挥的语言都缺乏感染力,不够美!这一点也直接牵扯到我对学生的评价语。所以,第二点便是评价语单调,对孩子没有起到实际性的激励或纠正的作用。第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员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体现出来。这些都值得我深深地思考。 这堂课让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通过这堂课的反思与感悟,我想自己会在教学道路上前进一步的。 周末,在家观看了一堂全国第六届小语青年教师阅读课教学录像《瑞雪图》。该获得一等奖,是由北京教师马敬执教的。 《瑞雪图》这一篇课文,节选自有名作家峻青的散文《瑞雪图》。原为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而这一课的内容则是出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勾画出漂亮的布满生气的瑞雪图,抒发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想象感悟雪中、雪后漂亮的景色的同时,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的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重点指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百分数《百分数的认识》第64—66页。 【学情分析】 《百分数的认识》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自我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方法,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在具体情景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真正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会主动的将生活中的数据加以收集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法】 1.创设情境 2.知识迁移 3.合作交流 【学法】 现代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而且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应重视学法的指导: 1.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2.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3.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课前搜集的如商品标签、包装盒上的百分数等资料。

《全神贯注》语文教案素材

《全神贯注》语文教案素材 《全神贯注》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课前准备 名人名言投影片。 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茨威格 3.带盼侍舛潦椋??盐侍饬?鹄此狄凰悼挝牡闹饕?谌荨?/P> 4.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挚痴锁)

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1.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2.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词,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 到这一点。 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读出工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读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 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等多种形式, 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2.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 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说勤奋公开课教学设计图文稿

说勤奋公开课教学设计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说勤奋预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三、教学流程 (一)导学激趣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但是,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生齐答——勤奋!出示句子,可以换种说法吗 (二)自学生成 1.自由读课文,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告诉了我们勤奋很重要用横线画下来。 2.全班交流。 师:想要别人相信你,要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板书:摆事实)围绕这一中心,那么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三)助学形能 活动二:走进实例,见证勤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 (1)画出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的语句。 (2)画出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的语句。 (3)思考: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组内交流所画句子,认真读好,谈谈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2)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指名读。 讨论: a.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b.司马光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司马光的成功是怎么得来的呢)(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的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c.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聪明,但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终于写成了名垂千古的史学巨着《资治通鉴》,这不禁让老师想起了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个经典公式: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d.自由读,指名读,读出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师: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司马光一样天资聪明,像17岁才上中学的童第周,基础差,起步晚,他有没有获取属于自己的鲜花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