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1,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线索梳理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三,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

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开始形成

(1)新航路的开辟

①含义: 指从西欧穿过大西洋到达美洲和从西欧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东方,进而渡过太平洋,完成环球航行;

②原因

a.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要求扩大国外市场;

b.社会根源.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对掠夺财富和加剧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c.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人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西欧商人,贵族希望另辟蹊径,到达东方.

③客观条件: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圆学说的广为流传;

④经过: 15世纪末,西,葡两国选派有经验的水手探索新航路,其中达伽马航行到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作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

⑤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扩大了交往,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殖民征服的过程.

(2)殖民掠夺和扩张

①扩张: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英,法,荷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竟相在北美,亚洲,非洲建立各自的殖民地;

②冲突: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三次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结果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③后果: 殖民掠夺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亚非拉地区长期的落后和贫困.

[认识与理解]

(1)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贫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2)在被征服的地区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猛烈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体制,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初步形成

(1)工业革命

①兴起:

a.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b.资本: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殖民掠夺积聚了大量资本;

c.劳动力: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d.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知识;

e.市场: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②标志: 机器制造业的出现.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进到"蒸汽时代";

③扩展: 18世纪末,向欧美扩展,自19世纪40-80年代,法美德俄等国相继完成,

④影响:

a.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并开始城市化进程;

b.列强对外扩张加剧,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同时也传播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

c.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2)工业革命先后扩展到美,法,德,俄,日等许多国家

①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其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就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

意大利是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国家之一,但到19世纪中期,社会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英,法两国,试从近代早期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意大利内部政治状况方面分析其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变化,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等国代替;很多地区被外国势力控制或占领,邦国林立,长期没有统一;多数邦国处于封建境治之下,工商业发展受到阻碍.

_

3、最终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兴起:

a.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b.资本: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肆意掠夺积聚了大量资金;

c.技术: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d.市场: 德意日等国家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加大了对商品需求.

②标志: 进入"电气时代";

③影响:

a.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b.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对外侵略进人大举资本输出阶段;

d.使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 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地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征服世界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再度急剧扩大,迫使生产领域进一步进行相应变革,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就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各国争先恐后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市场,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认识与理解]

(1)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

(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市场发达的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的

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市场.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本主义通过侵略开辟了一定的市场.工业革命既是市场扩大的需要,又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19世纪末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严重依赖于世界市场,以致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争夺世界市场的产物。

二、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1、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

(1)原因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根本原因;

②市场危机是具体原因;

③纽约股市崩溃是直接原因.

(2)特征: 来势特别猛烈,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使之成为一次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影响: 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使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强,尤其是德,日在危机打击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战争策源地,从而引起了世界局势的变化.

(4)解决办法:

①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声;

②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优先发展军事工业,从对外扩张中求得发展.

2、罗斯福新政

(1)目的: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

(2)特征:国家干预;

(3)内容:

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②通过工业复兴法,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

③加强对农业的政策调整,压缩农业生产;

④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4)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生产的破坏,恢复了生产;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推动了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③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成功尝试,影响深远.

3、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表现: 20世纪50一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当普遍地经历了一段经济高速度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国内政治稳定;国际局势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国际战争.

(2)原因:

①相对安定的国内国际局势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技术,开拓了新产业,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成为这段时间经济迅速发展最有力的因素;

③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推行社会改革;

[认识与理解]

(1)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从外部条件看,对世界落后地区的不断掠夺,不仅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而且能够提供广阔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从内部动力分析,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它在工业生产中越来越迅速的应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使其生命力更加旺盛,保证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2)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在帝国主义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不平衡性也造成资本主义政治的多样性,多样性的存在推动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调整,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借鉴,而从促进资本主义政治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3)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它自身能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在自我完善中不断发展,拥有相当的活力.目前资本主义并没有到腐朽的地步,仍保持着发展的势头.但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与生产日益社会化这一矛盾是消除不了的.因此,资本主义终究是要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三,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由于面临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以及极其困难的经济形势等特殊情况,1918年夏至1921年初,苏俄实行了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这种余粮收集制,废除市场经济制,推行实物配给制,全民所有制和强迫劳动制,只是迫不得已采取的临时性措施,虽然在当时它对于保障粮食和军需品,击败外国干涉军和国内反革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它并非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经阶段,并非带有普遍意义;

(3)在实践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大于利,它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尤其是中农的利益,使工农联盟濒于瓦解,使国民经济面临彻底崩溃的

边缘,以至到1920年底1921年初发生了全国范围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1)1921年,"以实物税代替粮食收集制"决议为标志,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影响深远的经济改革政策;

(2)新经济政策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着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多种经营,活跃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强化了国家资本主义,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

(3)实践表明,新经济政策可以作为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它立足于逐步发展商品市场经济,立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管理和干预,立足于多种经济成份包括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其他非资本主义和非社会主义的经济成份的合作和共存.

3、斯大林模式

(1)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的同时,形成了以高度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方法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固定模式.经济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政治特征: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

(2)它虽然对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探索,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对苏联以后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4、从赫普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改革和政策调整.尽管赫鲁晓夫的工业改革并不成功,但是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经济仍有发展.1957年,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和1961年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一l号"成功运行,表明苏联在宇航高科技领域领先于美国.基本上是纠正斯大林时期的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赫鲁晓夫揭露斯大林的错误对于解放思想,突破斯大林模式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在揭露方式上的缺陷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混乱和分裂带来了严重影响;

(2)1965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行了新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继续和修正,扩大;

(3)戈尔巴乔夫1985年出任党中央总书记后,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和新思维.由于在推行改革中阻力重重,经济严重失控,于是转而先行全面政治改革.宣布放弃一党制,实行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建立总统制.政治体制的全面改革更使原来潜伏的民族矛盾激化.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至此,苏联完全解体.

[认识与理解]

(1)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最重大内容之一;

(2)从世界历史的长河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力量发展不够成熟,以此为指导的实践也不会一帆风顺.原有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条件下,走上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基础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势力多方面的敌视,围剿,遏制,颠覆活动,更给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由此看来,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充满曲折是必然的,正常的;

(3)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充满曲折,不仅指社会主义势力有时遭受削弱,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也会使得社会主义运动剔除自身的弊端,健康地向前发展.苏,东剧变只是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受挫,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的还有中国模式等各种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

(4)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须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社全主义绝不应拘泥于惟一的苏联模式.

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

(1)二战中,英国的经济遭到严重削弱,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维持.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规定了用黄金确定货币价值的固定比率原则,由于美国拥有控制权,从而美元变成了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2)它是当代世界经济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会议,它奠定了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宰的世界国际经济秩序的框架,建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在这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也形成了.

3、世界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越出自身疆界的产物;

(2)当前推动全球化趋势的五种力量:

①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经济发展加快了速度;

②各国进一步开放,把积极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配臵,发展各种形式的国际经贸合作,作为—项既定战略日标来实施;

③跨国公司的无国界经营扩张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主体力量;

④国际经济组织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进程,制定各种游戏规则,为经济全球化架桥铺路;

⑤各种区域经济组织和自由贸易区的蓬勃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WTO)

(1)世贸组织是1995年1月1日建立的正式国际经济组织;

(2)世界贸易组织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日内

瓦,现有成员143个,其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5%.世界贸易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它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公平贸易,鼓励发展与经济改革的原则,来达到推动实现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3)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正式生效,我国同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的新成员,我国对外开放事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认识与理解]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但确实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做辨证的分析.如20世纪70--90年代的二十年间,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但世界上贫富分化,南北对立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其根源: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很难摆脱资本主义体系固有矛盾和弊端,从而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公。

(2000年文科综合卷)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据此回答1—2题.

1,其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有

A.提高储蓄利率,吸纳民间资金

B.限制进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

C.实行计划经济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D

2,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中与罗斯福新政基本内容相同的是

A.推行国有化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C.制定经济计划

D.加大科技投入

B

3,(2000年全国,2001年天津,江西卷)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A

4,(2002年全国卷)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28,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发展经济已成为许

多国家的共识和工作重心.而历史上各国经济发展变化的经验教训,不仅对本国经济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世界经济发展也产生着巨大影响.请结合19世纪中后期太平洋沿岸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两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原因.

(1)19世纪中后期美国通过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国则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落后;

(2)社会环境:美国在19世纪后期,有着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这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如:边疆地区新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影响了经济发展;

(3)资源:美国资源丰富,且通过经济侵略获取了大量资源,这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中国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使中国的重工业无从发展;的落后.

(4)市场:美国通过西部开发获得了广阔的国内市场,通过对外侵略扩张获得了国际市场;而中国由于自然经济的阻碍,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市场狭窄;

(5)劳动力:由于欧亚大量向美国移民,美国获取了大量的高素质的自由劳动力;而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缺乏高素质的自由劳动力;

(6)资本:美国通过西进运动在国内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再加上欧洲剩余资本的流入,促进了美国工商业的发展;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使中国越来越贫穷,影响了中国经济的独立和发展;

(7)科学技术:美国先后通过两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快建发展,并在19世纪末超过了英,法成为世界第一;而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科技虽然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西方相比是大大落伍了,错失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这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落后。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结课论文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 【摘要】自从二战以来,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按现行汇率计算,日本的GDP相当于中国、印度、东盟以及“亚洲四小龙”等15个主要亚洲国家和地区GDP总和的1.6倍多,日本经济恢复增长对亚洲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日本经济;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经济问题中央掌控财政 自从二战以来,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轨迹谈起,分析高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进而分析日本经济模式在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及其走势,最后总述过去无论运作多么良好的经济体制,如果不能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终会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桎梏。 (一)经济开始复兴的阶段 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 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41年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当时支配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后,美国开始将重点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到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二) 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 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约二十年的高速成长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管制。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第八位条约国,即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实行外汇管制。随后,日本又开始着手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企业开始相互兼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消费品物价持续上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日本经济和日本国民生活。在7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国际环境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三) 经济稳定增长的阶段 1971年末,日元在维持了约20年的固定汇率之后第一次上调了16.8%,从1美元兑360 日元升至1美元兑308日元。1973年2月,美元贬值又使日元升值到1美元兑260日元。1978年秋,日本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征兆。虽然在1979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经济滑坡、物价上涨的情况又有所发生,但由于较好地总结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的教训,不到一年就基本消除了石油危机带来的不

世界现代史论文

世界现当代史论文 题目:日本的参谋们 班级:08历史1班 学号:2008020608 姓名:许强

日本的参谋们 摘要:日本人喜欢把那些飞扬跋扈,欺上瞒下,自以为是而又昏招迭出的人称为“大本营参谋”。今天日本的不少战争幸存者谈起那场战争,就会咬牙切齿地骂“大本营参谋”。在日本,就是极右派,也不敢公开说“大本营参谋”的好话。那么,这“大本营参谋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怎没会有这样一群人出现?这群人又干了些什么?确实令人惊奇。 关键字:日本参谋山县有朋陆军士官学校 60多年前日本全民投入侵华战争,也许我们今天还会认为所有日本国民都还像60多年前那样好战,希望吞灭中国。其实不然,当时的日本民众只是受到一群特殊群体的蛊惑,他们利用了国民们对经济危机的不满情绪,向他们做了负面的宣传。直至战争结束,民众才醒悟过来,大骂这一特殊群体。 那么这一群体究竟是什么人呢?是政府的这一群人吗?不是,他们是一群只顾自己升官发财,不管其他厉害关系的人,同时也是一群先天不足、充满政治短视和社会无知的落后于时代的自大狂。 先来看看这么一些人:荒木贞夫、木户幸一、铃木贞一、平沼骐一郎、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东乡茂德、广田弘毅、梅津美治郎、小矶国昭、东条英机、新野直树、大川周明、佐藤贤了、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大岛浩、重光葵、永野修升、松冈洋右、冈敬纯、岛田繁太郎、桥本欣五郎、南次郎、贺屋兴宣、白鸟敏夫、烟俊六、武藤章。这是些什么人?这些可都是二战时日本响当当的人物,也是东京审判时被正式起诉的28名甲级战犯。那么划的横线是什么意思?很简单,这些划横线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当过参谋。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甲级战犯中大多数都是当过参谋的人,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那群在大本营呆过的人。还有好多乙级、丙级战犯同样都是出生于这个大本营。正是这群大本营的参谋们将整个日本帝国逐渐拖入战争的深渊,直至崩塌。那么是什么成就了这些参谋们这么大的能耐,能比将军还牛,比政府还牛?这还得回到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寻找原因。 一、日本参谋们的由来 日本近代陆军(即所谓的“大日本帝国陆军”)一般认为是起源于明治维新后的1871年,从萨摩、长洲、土佐这三个藩献给天皇的6300名“御亲兵”开始的。这些“御亲兵”当时是忙得昏天黑地,干嘛?忙于镇压各地藩主士族的反叛。到了1877年,一场被称为“西南战争”的大规模反叛发生了。被内讧下台的明治维新的最大功臣,陆军大将、前近卫都督的西乡隆盛带着几万人向北进军,叫囔着要去东京和政府谈谈。 这样一来,明治政府可慌了,赶紧派了个文官叫炽仁亲王的做征讨总督,又找了两个武将陆军中将山县有朋,海军中将川村纯义帮忙做参军,带兵前去镇压,打了七个多月,叛乱总算是镇压下去了。明治政府军的实力当时可是大大超过叛军的,可这仗怎么打了七个月?于是开会总结,开了好久,总算是得出结论了:文官掌握了统帅权。文官不是武将,不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什么事情都要请示汇报,把个战机给延误了。还有一条就是参谋的水平太差,一个好招儿想不出,还尽出些臭招儿。 这边总结会还没开完呢,那边又出事了。什么事?西南战争打完了,得论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农业革命 近代农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是农业体制改革,是工业革命另一个重要的前提。近代农业革命在荷兰发生后,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农业技术和农业制度的创新,并且人口在18世纪末期迅速增加,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加需求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候,生活水平下降,就会通过某种暴力方式(战争、疾病、抢劫、饥荒和瘟疫)促使人口下降到与生存资料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道路。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人口增加和减少的循环 人口革命18 世纪下,随着欧洲各国近代农业革命的发生,欧洲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凸显了突破人口周期变化曲线的特征。并且以【死亡率持续显著地下降和生育率缓慢地上升】为特征的人口变革的突破期 大租佃制租入土地、雇工经营农业的经营方式。是英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富有的租佃农场主阶级,土地所有者自己经营土地或者出租给租地农场主。到18世界下半期英国农村中土地所有者很少自己经营,个体农民也在减少,大片土地被长期租给大农场主经营,大租佃制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处于统治地位。 容克式经济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以及中世纪残余条件下,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雇佣制大农场《宅地法》后形成的小农经济并不稳定,在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兼并、破产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小农迅速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被人雇佣劳作,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逐渐形成并占据主要地位,标志着美国式道路胜利 1、农业革命和人口变化的关系 1.在近代农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一直没有超越马尔萨斯陷阱,即没有同时具有巨大的人口数目 和人口高速增长这两项特征。 2.近代农业革命以后,农业生产力持续稳定地提高,农业剩余率不断提高,保证了新增人口的供 给,提高了整体人口的生活标准,促成了人口革命。18世纪,欧洲大陆人口开始持续增长,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打破了马尔萨斯陷阱

外国经济史期末论文

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班级:09广告2班姓名:石智慧学号:2009532023 浅析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日本战后经济从崩溃到繁荣发展,逐步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历程。阐述了经济发展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诸多作用因素。这不仅为加速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借鉴作用。 论文关键词:二战后;日本经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发展战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侵略战争吃了败仗,宣告无条件投降。此时的日本战前积累的财富丧失殆尽,战后经济也陷入极度混乱和疲乏的状态。据战后复兴院调查,国家财产损失惨重,因空袭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有119座,烧毁房屋240万户,受灾人数为880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643.9亿日元。日本战后的工业产量仅为战前1937年的20%,通货膨胀严重,粮食奇缺,生产几乎陷入停顿,战败的阴影笼罩在大多数国民心中。 但日本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日本抓住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转移的机遇,在“冷战”的背景下,结合日本国情,掀起工业化的高潮,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1951年日本经济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指1934--1936年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到1955年实现了全面恢复。”商品出口额有了较大增长,国际收支也实现了平衡。经济的超高速增长,使日本经济规模急剧扩大,国民生产总值先后超过了印度和加拿大。到“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为88亿美元,居美国、西德、英国、法国之后,占第五位。此后便过关斩将,连下三城: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西德(日本为1419亿美元,西德为1322亿美元),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诱因,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 客观原因主要是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日本在宪法中被迫放弃战争权,以后又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美国的“保护伞”,美国对日本实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主要表现在: 一、对日政策的全面调整。美国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美国积极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力主缓和战争赔偿,允许日本保留赖以恢复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的资设备基础。为了使日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美国于1948年12月,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1949年2月还派底特银行董事长道奇到日本担任占领军当局的最高财政顾问,对日本经济进行整顿,制定了“道奇计划”,把“稳定经济的九原则”加以具体化。道奇的紧缩财政措施实行后,通货膨胀被抑制住了,日本经济也稳定下来,开始向自由经济过渡。 二、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气”。 三、旧金山体制的构筑和建立。1951年9月8日,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宣告了美国对日本公开占领结束,开始了美国对日本半占领状态的“旧金山体制”时期。政治上,由于美军的“保护”使战后日本获得较为安定的国际环境和较为稳定的国内政局;经济上,日本摆脱了战时沉重的军费负担。这样得以把资源、劳动力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和平经济的发展。 从主观原因上分析,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诱因与日本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采取的一系列成功的经济政策是分不开的。主要体现在:一、强化凯恩斯理论,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后日本政府推行凯恩斯理论,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引导和控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加强资本主义经济的计划性。战后初期日本政府

历史学研究生必读书目

书目: 经学: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春秋公羊传注疏孟子正义经学历史(皮锡瑞)经子解题(吕思勉)春秋繁露谷梁传新学伪经考白虎通五经异义礼记 史学: 正史(按顺序):后汉书(今文,好懂)史记汉书明史(要分辨秽史)三国志 断代: 先秦:先秦史(吕思勉)先秦史(翦伯赞)先秦上古史研究(顾颉刚)战国史(杨宽)以及刘起于关于尚书的研究还有先秦思想史十讲(忘了谁写的) 秦汉:秦汉史(吕思勉)秦汉史(翦伯赞)秦汉史(钱穆)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军功受益阶层研究(李开元)秦帝国的崩溃(李开元)以及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秦始皇传汉高帝传光武帝传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单传诸葛亮大传 二十等爵制(西岛定生)察举制度史稿(阎步克)从爵本位到官本位(阎步克)士大夫政治衍生史稿(阎步克)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严耕望) 两晋南北朝: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若)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北魏政治史(张金龙)魏晋南北哦朝史讲演录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魏晋南北朝(严耕望) 隋唐五代:隋唐五代史(吕思勉) 宋辽西夏:宋代经济史(漆侠)王安石传(梁启超)邓广明的一些书祖宗之法(邓小南) 元明清: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孟森)南明史(司徒林)(顾城)南明痛史 民国:民国史(李新)民国十年(唐德刚)袁世凯传(唐德刚)我只读了这些,或许还有一些忘记了,可以问我。我只注重秦汉和魏晋时期的史事。中华民国史(张宪文)子部:荀子集释论语集释 集部:杜工部集 理学: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朱子大传 1、徐中舒编注:《左传选》,中华书局1963年。 2、米新夏主编:《史记选》,中华书局1990年。 3、冉德昭、陈直主编:《汉书选》,中华书局1962年。 4、王仲荦编注:《资治通鉴选》,中华书局1965年。 5、余嘉锡:《士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6、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论文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摘要: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美、德、英、法、俄、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帝国主义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经济的发展相对缓慢;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新的政治经济的不平衡。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原因; 特征; 对比 一、美国经济发展 1、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幅员辽阔,天然资源丰富,煤、铁等矿藏和石油、黄金的蕴藏量都相当丰富。 2)、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料和更为广阔的国内市场。 3)、欧亚两洲的移民源源而来,不仅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其中许多熟练工人带来了必要的技术和经验。 4)、美国内战结束了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2、经济发展的情况 1)1860年,美国工业产量占世界第四位,到1894年已经超过所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跃居第一位。 2)重工业迅速发展,工农业的比重发生了显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开始由农业国转变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 3、帝国主义特征

随着美国变成工业国家,资本和生产急剧集中;美国资本主义变成了垄断资本主义。托拉斯是美国垄断组织最普遍的形式。20 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八大财团,他们不仅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而且 控制国家政权。其中,洛克菲勒和摩根为首的美国两大托拉斯美孚 石油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是两个最大的财团,它们独占了1/3的全 国国民财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能够达到美 国这样的程度。所以,美国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列宁指出: “美国托拉斯是帝国主义经济或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最高表现。” 二、德国经济发展 1、经济迅速发展原因 1)1871年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2)普法战争后,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为德国提供了经济发展资 金。 3)从法国割来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储藏的丰富矿藏,为发展工业补 充了重要的资源。 4)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从 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2、经济发展情况 1870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第三位。但是,19世纪最后30年,德国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工业生 产的发展速度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3、帝国主义特征 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德国成为垄断组织发展程度仅次于美国的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也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被称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这是 因为:德国完成统一后,国内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容克地 主阶级在经济上,占有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在保持半封建剥 削的同时,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并投资于工厂、银行, 同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渐趋一致。在政治上,他们独占了德国 的军政要职,在国家政权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后,垄断资产阶级进一步依靠容克地主阶级专政,以便 对内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对外争夺市场和世界霸权。这种 容克地主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的结合,便形成 了德国帝国主义的特征。 三、英国经济发展 1、经济缓慢发展的原因 1)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占优势的纺织业等传统工业部门的企业设备和技术陈旧落后,资本家宁愿 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赚取超额利润,而不愿用于更新国内的

西南大学《世界经济史》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判断题]农业革命的直接起因,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自然环境的变异所导致的食物匮乏。参考答案:正确 2:[多选题]就暴力冲突而言,人类文明拓展的实现方式有哪两种 A:先进农耕国家对落后游牧地区的经略和征服,前者不断地吞食后者,使文明区域的周边地带逐步地被纳入到文明世界的体系之中 B:先进的农耕国家和落后的游牧地区出于自己本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文化的交流,使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靠拢 C:先进的农耕国家向落后的游牧地区派遣使者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使落后地区接受先进文化 D:落后的游牧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之中 参考答案:AD 3:[多选题]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是 A:交流 B:融合 C:冲撞 D:排斥 参考答案:AC 4:[多选题]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 A:西亚、北谷类植物区 B: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区 C:美洲的玉米区 D:西亚、北非、欧洲、中亚以及从中亚到黄河流域这一带的小麦区 参考答案:ABCD 5:[多选题]人类最早的3个农业中心是哪些? A:美洲 B:西亚 C:中南美洲 D:东亚和南亚

参考答案:BCD 6:[单选题] A:乡镇 B:部落 C:农村 D:城市 参考答案:D 7:[单选题]农业革命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A:男女分工 B:采集能力的提高 C:植物栽培的原理被发现和应用 D:动物的减少 参考答案:C 8:[单选题]什么的发明是生产工具变革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A:锄头的发明 B:犁的发明 C:镰刀的发明 D:水车的发明 参考答案:B 9:[单选题] A:旧石器时代 B:中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青铜时代 参考答案:C 10:[判断题]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石器是舍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的石刀。参考答案:错误

经济史论文

中国近代社会的“经纪人” ——从近代买办的视角看近代中国经济 作者赵艳超091090163 商学院09经济学系 摘要:买办是中国近代社会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既在经济领域积极活跃着,同时又是中国近代社会特殊政治条件下的产物,在近代中国社会,他们出入于中西方之间,成为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符号。研究买办这一特殊社会阶层对于我们深入近代中国的具有特殊的、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中国近代买办的生活史出发,尊重史实,全面看待买办的地位和作用,给近代买办阶层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Abstract: Chinese comprador i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society, they are active in the economic sphere, and is also China's modern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of the special product of the modern Chinese society, their access to in between the West and become a modern society important symbol. Comprador this particular study our in-depth social class for modern China has a special, extremely important value. This article from the lif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comprador starting to respect facts,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status and role of the comprador, modern comprador class to an objective and fair assessment. 关键词:买办鸦片战争对外贸易洋行 Keyword: compradore Opium War 引言、文献回顾 买办这一在中国近代社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社会阶层,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很早就有了关于买办的研究。但是,以往的研究,要不就是侧重于买办为西方列强服务,认为其客观上成为了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走狗,助推对其进行大肆批判;要不就是对其更多的是进行史实性的描述,忽略其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分析过于表面化。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买办的探讨经历了及格阶段,因研究者的视角不同,讨论的问题也存在差异,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1、民国时期的买办研究。那时的研究数量少,规模小,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追溯买办制度的起源,考察其运作过程与组织构成,探究其兴衰利弊,基本上没有超出经济生活本身。2、建国以后,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毫无疑问的形成了一阶级分析为理论基础的研究体系。而这一研究体系的发展又可以按时间和新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时期大致是1957~1964,这是买办阶级分析论的形成时期,研究的内容则涉及买办的政治经济活动,与外国资本关系及地方性特点,研究的范围广,政治特点突出。①第二阶段则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这一时期的买办研究具有如下特征:?阶级分析的理论日益完善,并且在对买办的研究中仍居主导地位。(2)因为改革开放的原因,与外界学术交流加强,所以西方学者关于买办的研究成果此时得到重视。(3)各种具体研究、小型化研究兴起,与以往不同,这一时期开始从小的视角入手来研究买办,新认识新观点涌现出来,如侧重于对买办个人的研究,而不是笼统的对这个阶层进行研究。 同时,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买办的身影。如钱钟书先生曾在小说《围城》中描写过一位买办:这位张先生是浙江沿海人,名叫吉民,但他喜欢人唤他Jimmy。他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从“写字”(小书记)升到买办,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的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 ①我们认为,这一时期的研究其政治因素过于突出,难免造成过于主观的评判,对史实缺乏应有的尊重,所以这一时期一些定性的结论性的东西对于我们当代的研究参考价值不大,且应谨慎对待。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上)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上) 第一节 名词解释 1.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分别 于1492、1493、1498、1502年四次远征,其中第二次远征时在美洲建立了殖民地,并出任其第一任总督。但这个殖民地始终没有兴旺起来,而哥伦布一职想到大中国和印度的愿望到死也没有实现,于1506年郁郁而终。 2.教皇子午线:一条关于土地归属权的分界线。当哥伦布在第一次探险中发现 美洲返回西班牙时,西班牙害怕葡萄牙和他争夺合格新发现的“印度”,便要求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承认西班牙队这块土地的主权。1493年5月4日教皇确定亚速尔群岛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改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归西班牙,该线以东一切土地划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两国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该线向西移动270里格。 3.试述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后果。 经济原因:1.根本动因:(1)中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西欧各国生产力迅速提高,东西方贸易不断发展。 (2)中世纪后期,随着生产力增长,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产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促使西欧向外扩张,展开殖民掠夺。 2.黄金热: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3.奥斯曼土耳其阻碍传统东西方商路。 4.寻找商品市场 政治原因:西欧各国缓和、转嫁危机需要 宗教原因 1.传播基督教2.挽救西欧天主教危机 3.同伊斯兰教进行斗争 人文主义思想影向: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和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前提条件:1.造船航海技术进步2.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3.商业上的进步4.专制政府的支持

西南大学《世界经济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世界经济史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选择题: 1、经济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自身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规律 B 研究社会经济活动 C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过程 D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规律 思考题: 1.什么是世界经济史? 2.什么是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史的必要前提? 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 1、农业革命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A 男女分工B采集能力的提高 C植物栽培的原理被发现和应用D动物的减少 2、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以什么为主() A 磨制石器 B 打制石器 C 敲击石器 D 青铜器 多项选择题: 1、早期人类两种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 A 采集 B 狩猎 C 捕鱼 D 种植 2、根据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石器时代可分为:() A 旧石器时代 B 中石器时代C新石器时代 D 中古石器时代 判断题: 1、人类的第一次分工是男女分工。() 2、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石器是舍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的石刀。() 思考题: 1.人类控制和使用火的意义是什么? 2.中石器时代开始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给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三章

单项选择题: 1、畜牧业产生于() A 旧石器时代 B 中石器时代 C 新石器时代 D 青铜时代 2、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基本特征是() A 南富北穷 B 南穷北富 C 东富西穷 D 东穷西富 3、什么的发明是生产工具变革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A 锄头的发明 B 犁的发明 C 镰刀的发明 D 水车的发明 4、什么是文明的核心特征和首要因素() A 乡镇 B 部落 C 农村D城市 多项选择题: 1、人类最早的3个农业中心是哪些?() A 美洲 B 西亚 C 中南美洲D东亚和南亚 2、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 A西亚、北谷类植物区 B 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区 C 美洲的玉米区 D西亚、北非、欧洲、中亚以及从中亚到黄河流域这一带的小麦区 3、农耕和游牧两大世界的交往方式是() A交流 B 融合 C 冲撞 D 排斥 4、就暴力冲突而言,人类文明拓展的实现方式有哪两种:() A 先进农耕国家对落后游牧地区的经略和征服,前者不断地吞食后者,使文明区域的周边地带逐步地被纳入到文明世界的体系之中 B 先进的农耕国家和落后的游牧地区出于自己本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文化的交流,使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靠拢 C 先进的农耕国家向落后的游牧地区派遣使者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使落后地区接受先进文化 D 落后的游牧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之中 判断题: 1、农业革命的直接起因,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自然环境的变异所导致的食物匮乏。() 思考题: 1、农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2、原始畜牧业的特点是什么? 3、试论述农耕世界与游牧部落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文明首先在大河流域产生? 第四章 单项选择题:

世界经济史论文摘要

《新世界的制度、要素禀赋和发展道路》论文摘要 Introduction 在欧洲人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新世界建立殖民地时,最有学识的观察者认为相对于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地区,北美洲更有发展潜力。虽然制度性的人均收入评估没有在大多经济体内建立起来或者建立得很粗糙,但是据资料显示直到欧洲人在如今的美国和加拿大建立殖民地后几世纪美国和加拿大的经济领导地位才显现出来。1700年,墨西哥和北美英属殖民地在人均收入上相等,而巴巴多斯和古巴分别比美国高出50%和67%。美国虽然在1800年超过了拉美的大部分国家,但是仍落后于加勒比国家。而1790年的海地似乎是美洲人均收入量上最富裕的国家。直到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和加拿大与美洲其他地区的差距才逐渐拉开,1900年开始这一差距更是成比例的显现出来。 学者们在研究北美与美洲其他地区差距产生问题时经常注重制度的分析,也强调影响不同地区发展的其他因素如财产权的保护、社会腐败程度、金融部门结构、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社会资本量和人们更倾向于努力工作还是创业。但是对于制度的产生学者存在分歧。有学者认为是宗主国的宗教和民族传统导致的。反对者认为这掩盖了具有同一民族传统地区的差异。 民族传统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事实上比预期的要弱。在殖民时期,人均收入最高的是加勒比地区,而其内部虽然有多个殖民国家,但是差异并不大。英国制度的优越性通常通过美国和加拿大表现出来,但是英帝国内部的其它地区工业化也是很晚的,因此英国制度不能保证经济的发展。西班牙属殖民地也有类似的情况。 由于相同的民族传统内存在着经济上的差距,学者们在不否认民族传统的情况下,开始考虑初始条件和要素禀赋对制度化和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新的研究重点是,环境的不同究竟如何导致了不平等的程度以及这种不同持续的时间长短和如何影响制度化的进程。新世界所有的经济体开始都占有相对于劳动力数量的大量的土地和资源,也有较高的人均生活水平,但是资源禀赋的其他方面并不相同,这意味着从一开始他们的财富、人力资本和政治力量就是不平等的。 From Factor Endowments to Inequality 欧洲人对美洲的探索只是他们在人烟稀少和缺乏防御的地区寻找经济机遇的大规模和长期的活动的一部分。欧洲人通过不定期的远征和建立永久性基地来索取赔款、探寻资源和其他利益。无论是从国家政府还是私人代理的角度来看,彻底的新生环境以及大量的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洲际的劳动力与资本的流动所引致的巨大的组织问题都促使了制度上的改进或创新。对于各殖民地相同的是劳动边际产出,这一点已经被历史上前所未有数量的从欧洲和非洲横穿太平洋前往美洲的不顾高交通成本的移民证明了。 从15世纪到18世纪有超过六百万到新世界的移民,其中超过60%的是不自主的非洲奴隶。由于奴隶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是竞争的,奴隶最终会流向那些它们产出最高等地区。占有和使用奴隶是没有严肃的民族和文化障碍的,而且奴隶在主要的欧洲的殖民地是受欢迎的。1580年前只有20%的移民是奴隶,而1700年到1760年间这一比例上升到75%。奴隶的作用的突出和在向葡萄牙、法国、和尼德兰的移民中比例的增加以及英国在美洲殖民地的持续优势,反映了殖民地时期各殖民地向世界市场供给产品的专业化趋势。因为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生产获利多的的产品和大规模的奴隶种植园的建立,这些殖民地吸引了大量的奴隶的涌入。的确,有一些重要的殖民地没有非常的专业化,仅仅是西班牙在南北美大陆的殖民地(有一些关注银矿和其它矿的劳动力)、大西洋中部的新英格兰和英法在加拿大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很少依赖于奴隶的劳动力绝非巧合。 用大量奴隶进行专业化生产糖料和其他高产作物的经济拥有新世界的人均收入。最主要包括西印度群岛的国家,也包括南美的一些国家。他们在历史上就专业化生产这些作物,而

世界经济史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普遍奴隶制:普遍奴隶制是指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和债务奴隶,尽管有时奴隶的数量可能是很大的,但不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者,不是生产力的代表。而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 2、价格革命:大量廉价金银的涌入,使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持续不断地的、规模空前的通货膨胀。价格绝对水平的提高和工资落后于其他价格的巨大差距,使这次价格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 3、庄园制: 中古西欧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是整个中世纪西欧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它是在封建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封建庄园相当大程度上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自成体系的独立社会组织。这种经济社会组织大致同当时西欧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到12、13 世纪,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农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渐取得人身自由,封建庄园制度逐渐瓦解衰落。 4、南海泡沫事件:法、英政府用国家债券购买股票导致股价上涨。股票投机现象严重,最终股市泡沫破裂,巴黎、伦敦股票市场崩溃,刚刚建立的金融制度摇摇欲坠。英法两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危机,清算南海公司债务,恢复政府信用和公司信用。南海泡沫事件是金融制度不健全的产物,这次危机使初建的金融大厦几乎垮掉,严重影响金融业的发展。 5、日本模工厂: 为提高官营工厂和矿山的示性,日本政府在国开办“劝业博览会”,设立“工业试验所”,期望官营工厂能起到“模”作用,故将这个时期大批的官营工厂成为“模工厂”。由于其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民间纷纷效仿其,一度出现官营民助的好景象。但只注重引进外国投资技术和设备的工业化战略很快破产,低效率使得政府财政状况恶化,明治十四年,金银价格暴涨,纸币暴跌,官营模工厂失败。 6、亚细亚生产方式: 是历史中一个特殊的生产方式,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具体为:国家以农村公社为基本社会组织;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管理农村公社;国家指挥农村公社来进行大型工程的建设。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特点是土地公有,不允许自由转让。典型的国家有印度、西周前的中国等。 7、欧洲拓殖运动: 是英国中世纪的一种恢复动乱发展经济的手段工程.随着社会的逐渐安定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加,并对封建化的土地形成沉重的压力.消费与贸易的需要,使一切希望保持自己收益的封建主阶级和希望通过劳动去改善自己命

新美国经济史论文

新美国经济史论文:中国的西部大开放与美国的西进运动之比较纵观美国历史,西进是一篇华美的乐章,艰难而又恢弘,大气而又充满辛酸,磅礴而又引人遐想。是什么力量让这一场运动声势浩大的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又是什么让这场运动成为美国的发展的重大契机?为什么它不是破坏了环境而是使这一片土地成为了日后生机勃勃的乐园,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美国的西进是以战争,武力夺取,购买的手段取得土地之后发生的,有了广大的土地却无人耕种是一种浪费。林肯的<<宅地法>>解决了这一问题。缴纳10美元就可以在西部获得60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就可以成为土地的主人。现在听来似乎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中国的房地产实在令人对地价失去了判断的能力),有谁不愿意去干呢。但是在那个时代,需要多大的勇气,人们才能放弃自己在东海岸已经得到的东西,去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地方寻找生存。没有人能肯定自己是到达心目中的WONDERLAND,但是他们依然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西征的路途。 能踏上美国土地的移民者几乎都是强者,不仅仅是在体力上,更是在精神上,他们有着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斗志以及对自由无限的向往,所以才能漂洋过海,到达新大陆。而正是这种精神的支撑和传承,这个国家后来的人们才会有着种勇闯不毛之地的气概。我们中国人一般都安土重迁,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家园,一旦要离开就会搞跟生离死别一样的调调说是“背井离乡”。毕竟我们是农耕文明,而且我们中国人大多不信教,所以有时候真的很难理解为什么人家美国人对自由以及宗教信仰的执着。可能真的是我们的封建王朝历史太久远,百姓受的压迫过多,已经对自由不报任何的期盼了。在我们看来藏枪于民间简直不能想象的。 美国人的冒险精神实在难能可贵,所以他们到达了西部。然而这还不够,要想西部成为乐土,是需要到达那里的人们辛勤的耕耘的。在这里我觉得我们一直说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固然没错,但是人家美利坚民族也没有比我们逊色,甚至比我们干得漂亮得多。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块没有历史包袱的土地,就像一块未雕琢的璞玉,价值无限,只需你稍稍雕琢,成果就容易显现。再说我们的农民在土地上的耕种是受雇于人的,有很重的田租地租,这税那税。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根本就不能去想科技投入增加产出的问题,而地主能想这个问题,但是他不需要,甚至扼杀这个问题。因为正是小农经济保障了他的利益。反观美国,人家一直都在寻找怎样以最少的人力投入到农业,怎样用科技提高产出,提高农业生产率。所以人家现在是5%从事农业的人养活其他95%的人,我们是98个人种的粮食只能养活100个人。 都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旦农业的生产率提高了,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人就会成为自由劳动力,这些大家都知道。只不过这个规律美国跟其他的国家有些不同,因为它是移民国家,前面已经说过能到这里的人几乎都精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知识技能混杂在一起,生发出无尽创新的火花。从欧洲带来的经验和技术是有限的,尽管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是只有自己创造的才有生命力。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英国人在第二次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得意了,美国和德国的发明创造大大的撼动了他们的神经。这些发明的应用对西进的影响没有人能衡量出来有多大。但是我相信,它一定是促进而不是阻碍。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初衷就跟美国的西进运动不一样。人家的土地是没人去开发,吸引人过去,我们的是开发已经过度了,需要做一些调整,不开发或者少开发。当然作用方面是有类似的,都是为了人类能更好地生存。美国人得到了发展的空间,过上了好日子。我们退耕还林还草也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且还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有发展的空间。只不过,我们的西部大开发更像一个无奈之举,是在问题出现并恶化下的应对措施,以政府为主导,百姓虽也参与,但是如果政府不给百姓指路别的致富的话,百姓的这种参与并不是自愿的。而且人才由东向西引并没有让让你满意,尽管西部的地方政府和中央都有奖励扶持但是精英始终滞待在东部沿海。如果没有人才到达西部,西部大开发只能是一句空话。要扔掉重重阻碍的包袱,将人才吸引来西部才是大开发的关键。

单反老头之 中国人民出版社 世界经济史期末复习要点

世界经济史期末复习 适用专业:经济学 适用教材: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史》(第三版) 整理人:@单反老头

题型: 1.名词解释 2.选择题 3.填空题 4.简答题 5.论述题 名词解释 农业革命:公元前9000年左右,人类历史从旧石器时代转向新石器时代,从狩猎和采集经济转向种植和畜牧经济,这种划时代的转变,就是农业革命。P21 普遍奴隶制:存在于古代东方国家的一种不发达的奴隶制形式,普遍奴隶制指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明确的法律制度。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与债务奴隶,不是主要社会生产者和生产力的代表。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依附于土地、村舍和国家,没有独立人格、与奴隶差别不大的广大农民,具有“普遍奴隶”的性质。它广泛存在于古代东方,如中国、印度、两河流域等地。P25 罗马法:罗马法是在《十二铜表法》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是罗马社会奴隶制和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部世界性法律,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确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罗马法一是确定了所有交换主体的平等地位。二

是确定了私有财产关系,认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三是有极为明确的所有权概念,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和返还占有权等。P56 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又作大化革新,是645年6月发生的古代日本政变。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隋唐政治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给日本历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P74 汉萨同盟: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汉萨一词,德文意为“会所”或者商站。13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1367年成立以吕贝克城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隆、不来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贵族参加。P132 人口革命:指近代开始的人口迅速增长。18世纪下半期,随着欧州各国近代农业革命的发生,欧州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这次人口增长以死亡率持续显著下降和生育率缓慢上升为特征。这一时期处在人口变革的突破期,突破了人口周期变化曲线的特征。荷兰和英国是首先开始出现人口持续增长,走出马尔萨斯陷阱的国家。荷兰、英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业革命使农业生产力持续稳定的提高,从而保证了新增人口的供给,同时提高了整体人口的生活标准。P166 价格革命:在新大陆被开发以前,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曾因硬币的缺乏陷入窘境。西班牙人在美洲发现贵金属矿之后,将大量的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谈谈世界近代史单元知识结构的总体设想

谈谈世界近代史单元知识结构的总体设想 学习历史知识,不仅要理解和识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而且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死记一些支离破碎的历史知识意义甚微,而应侧重于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历史概念的理解、阶段特征和发展趋向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理解。学习历史知识,应该从整体出发,掌握关键性的史实,抓住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历史知识结构。 在此,我们以世界近代史为例,谈谈世界近代史单元知识结构的总体设想。我们以为它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一个形态,两大时期,三条线索,五个单元。”大家知道,世界近代史始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止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现代史始于俄国十月革命,此后开始了两种制度并存的历史)。正是在这 270余年期间,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取代封建制度,形成了一个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世界近代史主要讲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可分为两大时期:首先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640—1870)。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是早期(即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阶段资本主义国家还寥若晨星(荷、英、美、法),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处在封建的或封建制度以前的发展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第二阶段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开始了蒸汽机时代的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一阶阶由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使一系列重要国家(俄、日、德、意)进入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下来。19世纪 50、6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进入鼎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其次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870—19 18)。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的(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的发展从蒸汽机时代跨入电气化时代,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基本定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世界近代史有三条基本线索:首先是资本主义的产生、确立、发展和演进为帝国主义的历史,这是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主流;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引起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矛盾的激化,引起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这就是世界近代史发展的三条基本线索,也可称之为近代世界的三股历史潮流。 在考虑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和三股历史潮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编组成五十单元: 第一单元: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重心在英、美、法三国。包括《世界近现代史》上册1、2、4、5章。重点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法兰西第一帝国等重要历史知识,中心问题是理解资本主义在欧美先进国家是怎样开始确立的。然后复习17至18世纪的俄国,这时的俄国还是盛行农奴制的封建国家,重点是彼得一世的改革和扩张,要理解与西欧先进国家(荷、英、法)相比俄国的落后性。第二单元: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包括上册7、9、10、11、13、14章。资本主义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生产的大工业的飞跃,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这就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充分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比之封建制度的优越性。1848年欧洲革命是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又一次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由于它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呈现出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