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插本《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专插本《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专插本《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要求:

较全面地掌握艺术本质、艺术发展、艺术种类、艺术创造、艺术作品、艺术接受等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和有关常识,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本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人类艺术生存、艺术活动、艺术生产、艺术审美等方面的现象和问题。

一、绪论

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以及主要内容、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

(一)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1.研究对象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范畴、原则和方法等。

2.学科性质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人类艺术活动普遍规律的学科,是以人类的哲学与美学思想成果为基础,以洞察和揭示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内容

《艺术概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艺术本质、艺术发展、艺术种类、艺术创造、艺术作品、艺术接受等。

(三)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能较系统、较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原理、原则,把握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审美观,能遵循审美规律和艺术规律进行能动的艺术创造、艺术接受和艺术批评活动。

(四)研究方法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运用一般的科学方法,即逻辑的方法以及系统论等方法,研究艺术的实践与发展。

3.借鉴其他具体的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如心理学研究方法、比较艺术研究方法、人类学研究方法等,力求在对艺术实践与理论问题的研究上不断获得新的成果。

二、艺术本质

分别从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的层面考查、理解并掌握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一)艺术的社会本质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的审美需要。

1. 艺术与意识形态

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从属于意识形态,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2. 艺术与政治

政治是经济基础的集中反映,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广泛的。政治在艺术与经济之间是最重要的中介。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施加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倾向,对政治施加影响。

3. 艺术与道德

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与艺术的联系,一方面,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同时,艺术通过其审美的表现,对道德观念的评价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4. 艺术与宗教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进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两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

5. 艺术与哲学

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于艺术产生影响。艺术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于哲学家的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

6.艺术与科学

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艺术在本原上有许多一致之处,同时在其发展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区别。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艺术也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7.艺术与社会生活

(1)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2)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8.艺术与社会生产

(1)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

(2)艺术是一种特有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作为精神生产形态的艺术生产,无论是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还是从产品的消费来看,或者从生产的过程和结果来看,都与一般物质生产有着本质的区别。

(3)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它所表现的,是主体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他对生活的审美认识,以及他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二)艺术的认识本质

1.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1)艺术与宗教的区别

(2)艺术与哲学的区别

2.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1)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2)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3.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1)再现的真实

(2)表现的真实

(3)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三)艺术的审美本质

1.艺术与美的关系

(1)艺术反映现实美。

(2)艺术创造艺术美。

(3)艺术是审美对象。

2.艺术的审美本质

从艺术与艺术家的关系来看,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表现形式;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看,艺术作品的产生,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创造,都离不开艺术家审美意识或审美观念的能动作用。

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形式,优秀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美的高度集中表现。

3.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与地位

(1)一般来说,艺术有以下几个主要审美特征:实践性与主体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形象性、形式美与形式感、创造性、情感性。

(2)艺术的情感特征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

在审美活动中,在艺术中,情感与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说梦。

三、艺术发展

理解艺术发生和发展的状况,掌握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艺术发展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一)艺术发生

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

1.摹仿发生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它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比较流行,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均持这种观点。

2.游戏发生说

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一方面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同时由于人类可以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于是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德国的席勒、谷鲁斯以及英国的斯宾塞均持这样的观点。

3.表现发生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持这一观点的有法国美学家维隆、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

4.巫术发生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这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这个学说最早由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提出,英国学者弗雷泽也持这一观点。

5.劳动发生说

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是对艺术产生根本原因最具影响的揭示。普列汉诺夫等人对此进行过阐释。

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艺术的起源很可能是多因的而并非是单因的,但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生产劳动实践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二)艺术的客观规律

1.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1)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结构中,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现实物质基础。耸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政治、制度及思想方式、世界观或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艺术既属于意识形态,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性。

(2)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同样,艺术的发展也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和影响。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3)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其中包括政治的、社会的、制度的等各种因素。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

(4)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艺术的发展显得快些,有时显得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反方向发展。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那种认为“经济繁盛,艺术一定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

2.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1)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来的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时代的艺术注定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取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3)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4)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四、艺术种类

理解和掌握艺术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各艺术种类的定义和特性,了解不同艺术种类体裁的区分和联系。

(一)艺术的分类

艺术的分类,会因其依据的角度、标准的不同而不同。常用的艺术分类的标准主要有: 1.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三个类型:

(1)空间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

(2)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曲艺等。

(3)时空艺术,包括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和杂技等。

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分为四个类型:

(1)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舞蹈杂技、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

(2)听觉艺术,包括音乐、曲艺等。

(3)视听艺术,包括戏剧、电影和电视剧等。

(4)想象艺术,主要指文学,因为文学的形象内容是以书面或口头语言为媒介通过想象而呈现于头脑中的。

3.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标准,分为四个类型:

(1)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

(2)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

(3)语言艺术,包括文学的各种样式。

(4)综合艺术,包括电影、电视剧等。

4.其他分类。

(1)以艺术作品反映客观现实和表现主观情感意念为标准,分为两个类型:

①再现艺术,包括小说、戏剧、故事影片、电视剧、绘画与雕塑等。

②表现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杂技、抒情诗、建筑与园林等。

(2)以审美和实用功能为标准,分为两类:

①美的艺术,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以审美功能为主的艺术,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剧、摄影、曲艺和杂技等大部分艺术种类。

②实用艺术,指以实用功能为主兼具审美功能的艺术,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和实用工艺美术等。

(3)以艺术形象展示方式为标准,分为两个类型:

①静态艺术,包括美术、摄影、建筑和园林等。

②动态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电影和电视剧等。

以上分类方法都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由于它们各自都从某个角度或某种标准对艺术进行分类,因而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各种艺术分类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借鉴。

(二)主要艺术门类

1.美术

美术是指采用造型手段塑造视觉形象的众多艺术类型的总称。它一般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工业设计和书法、篆刻等。

(1)美术的主要特征

①造型性

②静止性

(2)美术的主要类型

①绘画

绘画是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维空间(平面)中创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的静态视觉形象或情境的艺术样式。

绘画因为使用的物质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为油画、水墨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壁画、素描等;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根据作品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

绘画的基本特征:形式的变幻、瞬间的凝固、丰富的意味。

②雕塑

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三维空间(立体)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

雕塑在表现形式上由于实际深度的不同,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类。

雕塑的基本特征:物质与技术的统一、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③工艺美术与现代工业设计

工艺美术是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艺术,实用性是其主要方面。工艺美术涉及日常用品的许多方面,对于美化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传统工艺美术有陶瓷工艺、金属工艺、竹木工艺、编织工艺、印染工艺、玻璃工艺、漆器工艺、服饰工艺和石雕、玉雕、骨雕等。

现代工业设计是造型艺术和工业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艺术种类。它把工业技术和美术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工业产品艺术化,创造出既具有先进技术性能又具有新颖美观形式的,能够同时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需求的工业产品。现代工业设计的范围广泛,从家具、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到轿车、飞机、电脑等高新技术产品都属于其设计领域。

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设计的基本特征:实用与审美的统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技能与创造的统一。

④书法

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艺术。广义的书法指一切美化了的各种文字的书写,如各种“美术字”或“艺术字”等。狭义的书法是特指中国汉字的书写艺术。

中国书法运用汉字的造型性和毛笔的技法变化,通过艺术构思把用笔、结构和章法巧妙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形与意相结合的书法形式美。

中国书法根据字体的不同,分为篆、隶、楷、行、草五个基本类型。

书法艺术的主要特征:

①抽象性

②形与意的结合

2.音乐

音乐是以声音(人声或乐器声)为媒介,通过有组织的乐音运动形式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音响艺术。音乐是人们表达交流思想情感的特殊方式,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调性、和声、复调、配器、曲式等是其基本的表现手法。在表现手法中,旋律最具表现力,被称为“音乐的灵魂”。

(1)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表情性

②音响性

③时间性

④非具象性

⑤非语义性

(2)音乐的类型:音乐类型的划分,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如果按照使用工具的不同,可分为器乐和声乐两大类;器乐可分为管弦乐、铜管乐和打击乐等,声乐可分为男声、女声和童声等。如果按照体裁的标准,器乐可分为独奏、齐奏、重奏、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组

曲等;声乐可分为独唱、齐唱、重唱、合唱、组歌、歌剧等。

3.舞蹈

舞蹈是以审美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

(1)舞蹈的主要特征

①动作与姿态

②抒情与表现

③节奏与韵律

(2)舞蹈的类型

舞蹈的类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划分。按体裁划分,有独舞、双人舞、群舞和舞剧等;按美学特征来划分,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间舞和现代舞等。

4.戏剧

戏剧是指以舞台的演出形式而存在,以演员的动作和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的艺术样式。

(1)戏剧的主要特征

①综合与多样是戏剧的表征

②演员行动是戏剧的基础

③矛盾冲突是戏剧的核心

(2)戏剧的主要类型:按其矛盾冲突的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按其容量的大小,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按其表现手段的不同,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和戏曲。

5.摄影

摄影是指采用摄影手段塑造可视的画面来反映生活、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艺术。摄影特别注重纪实性,光线和影调是它的独特的造型手段。

(1)摄影的主要特征

①纪实性

②光线与影调

(2)摄影艺术的种类

摄影艺术的类型,按题材来划分,可分为新闻摄影、生活摄影、风光摄影、人像摄影、体育摄影、花卉摄影、静物摄影和广告摄影等;按体裁来划分,可分为独幅照片、成组照片、连续照片和剪辑照片等。

6.电影与电视

电影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为基本元素,并与音响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蒙太奇和长镜头是电影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电视与电影在审美特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既是综合艺术,又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电视属于大众传媒,它既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同时也有艺术的功能和娱乐的功能。

(1)电影与电视的主要特征

①运动的画面

②声画结合

③时空转换的自由性

④追求逼真

(2)电影与电视的主要类型

电影的种类按声音与色彩划分,可分为有声片、无声片、黑白片、彩色片;按内容划分,可分为故事片、美术片、舞台纪录片、科学教育片和新闻纪录片等。

电视艺术的种类主要有:电视剧、电视文献片、文艺专题片等。

7.文学

文学是以语言(口头的、书面的)作为材料和手段塑造形象和反映现实的艺术。文学语言是指加工提炼了的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语言。主体通过对语言的审美把握塑造艺术形象,表现思想感情。

(1)文学的主要特征

①间接性

②广泛性

③情感性

(2)文学的主要类型

①诗歌

②散文

③小说

④戏剧

⑤影视文学

8.建筑与园林

(1)建筑

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的艺术。实用性是它的基本功能,它的基本形式是利用固体材料来建造一个空间,以满足人的居住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筑通过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尺度、韵律布局、色彩、装饰和风格等造型因素,美化生活与环境,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①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

A.造型的形式美追求

B.环境的人格化体现

C.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②建筑的类型,一般以功能为标准划分,主要有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宾馆建筑、文教卫生建筑、交通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宗教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等。

(2)园林

园林是指凭借山水、花木、建筑等因素的有机组合所创造的一种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高度统一、美化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环境艺术。

①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

A.浓缩的自然

B.综合的形式

C.意境的追求

②世界园林艺术主要有三种: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

9.其他艺术门类

还有一些其他的艺术种类,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曲艺和木偶等。

曲艺是中国传统说唱表演艺术的总称,品种繁多,汉族曲艺可以归结为四大类:评话、鼓曲、快板和相声。

木偶是由人操作人工制作的拟人形象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木偶由于造型手段和操

作技法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如提线木偶、布袋木偶等等。

(三)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

1.各种艺术的相互联系

各门艺术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同艺术之间的联系大致表现出以下几种方式:

(1)吸收与借鉴

(2)配合

(3)结合

2.艺术在分化与综合中发展

艺术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经历着分化与综合的过程。例如,诗歌和音乐从原始歌舞艺术中分离出来,成为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音乐在独立发展之后又分为声乐和器乐,文学在诗歌之后,又出现了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等,这就是分化;而戏剧、歌剧、舞剧则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进一步综合,后来的电影、电视剧则是更大范围的综合。

五、艺术创造

理解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艺术家的主体性,艺术家的修养;艺术创造过程以及艺术创造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艺术创造方法、流派及思潮。

(一)创造主体——艺术家

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艺术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艺术家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以及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能力。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社会的人。

1.艺术家与社会

(1)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

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因此每个艺术家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审美情趣以及艺术创作和作品无不打上这些方面的印记。

(2)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艺术家一方面受社会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家也通过他的艺术创作和作品影响社会生活。艺术家影响社会生活的方式主要通过其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操产生影响,从而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2.艺术家的主体性

艺术家的主体性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艺术家的主体性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1)艺术家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主宰者。

(2)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的不可代替性是艺术家独创性的体现。

3.艺术家的修养

(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念

(2)深厚的文化素养

(3)丰富的生活积累

(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①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感受力

②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③独特的记忆力

④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

(二)艺术创造活动

1.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阶段。

(1)生活体验

生活体验是艺术家在观察或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或准备阶段。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艺术构思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高度理想化、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艺术构思大体可分为两大阶段:一是艺术胚胎萌发和孕育阶段;二是艺术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的成熟阶段。

(3)意象物化

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的活动,是艺术创作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2.艺术创造中的心理机制和艺术思维

(1)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

①审美感知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像,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

②审美想象

A.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审美想象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以及获得审美经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想象又分为再造性想象(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

B.想象的特征

第一,审美想象离不开表象记忆。

第二,审美想象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

第三,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

C.想象与联想

审美联想是指审美主体由当前所感知的事物引发而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和联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联想往往能激发艺术家的想象,想象与联想可以相互交叉与融合。

③审美情感

A.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

B.情感在创造活动中是联系感知、表象、想象、联想、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的中间环节,是将诸种心理功能综合在一起的“混凝土”,是推动艺术创造思维进展的内驱力。

C.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同时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

④审美理解

A.审美理解是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

B.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领悟式的理解,体现出积淀在情感中的理性,是审美判断和逻辑推理的结果。

C.审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象和联想的展开,并促成艺术意

蕴的升华。

(2)艺术思维

①形象思维

A.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整体性等特点。

B.形象思维的特性

第一,始终以具体可感的事象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

第二,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情感色彩。

第三,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功能。

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A.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法。

B.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以在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中相互交叉和转化。

③形象思维与灵感

A.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与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B.灵感的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C.形象思维与灵感具有交互作用,灵感是形象思维的深度表现。

(三)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

1.艺术创作方法

艺术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人类艺术实践中最主要的两种方法。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以奔放的主观激情,按照理想的面貌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创作重心是追求理想,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此外,不同历史时期还存在着其他不同的艺术创作方法,如古典主义创作方法、自然主义创作方法、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各种创作方法(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后期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等等。

2.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1)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和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的命名的依据大体可分为:艺术倾向、艺术风格、创作方法。如浪漫派、古典派、象征派、印象派、唯美派、荒诞派等。

以艺术大师的名字命名。如中国京剧的梅派、德国的布莱希特戏剧体系等等。

以艺术流派产生的地区命名。如中国的桐城画派、岭南画派;西方的佛罗伦萨画派等等。

(2)艺术思潮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

(3)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的关系

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区别在于,艺术流派一般是指一定历史阶段某一门艺术中的派别;而艺术思潮则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以一个或几个艺术流派为核心,在相近的艺术思想、创作倾向下进行诸种艺术活动而形成的艺术潮流,它往往包容多个艺术门类中的多个艺术流派。两者的联系在于,艺术流派的发展和扩大可以形成跨艺术门类的艺术思潮,艺术思潮是以艺术流派为基础的;同时,当艺术思潮产生后,其内部亦可以引发或派生多种子思潮,这种子思潮往往是在艺术思潮引发下的艺术流派发展而来的而且是跨艺术门类的。

六、艺术作品

理解艺术作品的主要构成,掌握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深刻理解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特性。

(一)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1.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认识

(1)艺术作品经过孕育、生产的过程,物化成形于艺术创作的终端而获得了独立的生命,具备自己独立的个性与特征;一经问世,艺术作品就与其他事物构成各种关系,并在这种与“外界”的关系中获得生命的延续。因此,既不能将艺术作品作为其他事物或现象的附属品,从而机械分割开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弃形式于不顾;也不能将艺术作品从它所产生和发展的各种背景中完全地抽取出来,不承认社会、时代、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主张艺术作品只有形式,没有其他成分。

(2)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和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不存在只有内容而无形式的艺术作品,任何一部艺术作品的内容都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凭借一定的物质材料组成的感性形象才得以展开并诉诸我们的感官的。同样,也不存在只有形式而无内容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物质形式因素正因为体现了某种精神的内涵才具有了艺术的价值。

2.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它的形式的含义,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1)题材

广义的题材指的是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或性质,也称取材范围。狭义的题材指的是构成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本的材料即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题材与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题材是从素材中提炼、加工而形成的,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

题材无差别论认为题材之间不存在意义上的差别,对于艺术价值来讲,题材只是作为表达艺术家艺术感受的一种媒介而己,因此选材无关紧要。这种观点漠视了题材的价值和作用,有失偏颇。

题材决定论认为题材之间存在着差异,其意义有大小之分,艺术作品的价值正是由题材意义的大小来决定的。这种观点以题材的价值代替了作品的价值,把题材的地位和价值强调到了越界的程度,有失偏颇。

(2)主题

艺术作品的主题是透过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的“契合”中生发出的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

3.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的样式,由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艺术语言两种形

式因素构成。结构通常称内部形式,艺术语言称外部形式。

(1)结构

艺术作品的结构,就是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组织的样式。

(2)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艺术语言的特征:感性的、表象性的、情感化的。

艺术语言的功能: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审美功能。

4.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

(二)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1.艺术作品的意蕴、意境与风格

(1)艺术作品的意蕴

所谓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

艺术作品的意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寓于各门类艺术的物质材料之中;第二层包含在作品的形式构成之中;第三层是作品中的物象、事件、情节等的指称含义和表现意义;第四层是文化意义。

艺术作品的意蕴有三个特点:

第一,它是感性的、具体的。

第二,它是多义的。

第三,它具有历史的生成性。

(2)艺术作品的意境

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有机统一。 (3)艺术作品的风格

风格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风格的形成是时代、民族和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成熟的标志。

艺术作品的风格,既表现为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也表现为流派风格、时代风格与民族风格。

风格的特征:继承与独创;稳定与渐变;多样与同一。

2.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1)艺术作品的格调

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2)艺术作品的品位

品位是根据作品的审美趣味、艺术追求和表达方式对作品进行层次与等级的细分。

3.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艺术作品在本质上是精神产品,是审美对象,但一旦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以换取相应的报酬,艺术作品就变成了商品,一种特殊的商品。

(三)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1.艺术美的根源

艺术美是现实美(包括自然美与社会美)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现实美的深化和升华,是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

2.艺术美的条件

(1)美的艺术作品必须是完整的,其内容与形式必须是和谐的、统一的。

(2)美的艺术作品必须能创造出一种意境和风格,具备某种意蕴和较高的格调。

3.艺术美的特征

(1)艺术美具有超越现实生活的永恒性。

(2)艺术美具有生活本身不可比拟的统一性和普遍性。

(3)艺术美具有广泛的传播性。

(4)艺术美具有思想上的导向性和情感上的感染力。

(5)艺术美具有高于生活的独创性。

七、艺术接受

理解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深入理解艺术接受和传播的社会环境——艺术世界,掌握艺术接受的内在过程、社会功能,对艺术审美教育有基本的了解。

(一)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

1.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

(1)艺术接受与艺术的本质

①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②艺术接受使艺术作品在现实性上成为艺术作品。

③艺术接受是艺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2)艺术接受与艺术作品

①艺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

②艺术接受使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得以实现。

(3)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2.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

(1)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艺术世界。

①艺术世界的组成部分

A.为艺术接受做出贡献的各种意义上的主体:艺术家、批评家、艺术理论家和美学家、艺术史家以及各种艺术机构中的任职人员(包括艺术编辑、艺术教师、展览馆和博物馆中的研究与管理人员、出版商、画廊老板、艺术经纪人等)。

B.各种艺术机构

C.支配艺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

②艺术世界的特点

A.艺术世界是一个专业化的世界。

B.艺术世界的存在使艺术作品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中介逐渐增多,接受过程也越来越复杂。

③艺术世界的性质

A.中介性

B.接受性

C.主动性

D.制度性与惯例性

(2)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

①艺术展览馆

②新闻媒介

③艺术出版社

④艺术博物馆

⑤艺术市场

⑥艺术院校

3.艺术批评

(1)艺术批评与艺术欣赏的联系与区别

①艺术欣赏是一种直觉性、主观性和享乐性都较强的接受方式。艺术批评是一种理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②艺术批评建立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之上,是艺术欣赏的深化。

(2)艺术批评的功能

①在艺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的作用。

②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批评来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而影响艺术的接受。

③对艺术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从而调节、引导艺术家的创作。

(二)艺术欣赏

1.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

(1)在艺术欣赏中,感性和理性是统一和互相渗透的。

(2)在艺术欣赏中充满着联想和想象。

(3)在艺术欣赏中始终饱含着感情。

2.艺术欣赏的过程

(1)准备阶段

①定向与期待

②审美态度的形成

(2)初级阶段

①知觉——完形与弥散

②知觉——错觉

A.空间错觉

B.物象错觉

③知觉——“差异原理”与“陌生化”

(3)高级阶段

①理解

A.理解与前理解

B.理解的循环

C.理解中的还原和误解

②体验

③回味

3.共鸣与共同美感

(1)共鸣

在艺术欣赏活动过程中,欣赏者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色影、线条共呼吸,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思其所思,爱其所爱,恨其所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2)共同美感

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欣赏者,在欣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的相同的审美感

受。

(三)艺术的审美教育

1.艺术的社会功能

(1)艺术的认识功能

(2)艺术的教育功能

(3)艺术的审美功能

(4)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艺术审美教育

(1)培养人们正确而又深刻的美的观念是艺术审美教育的首要任务。

(2)艺术的审美教育要达到对人们审美能力的培养。

(3)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

①寓教于乐

②潜移默化

3.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是国民教育中更高层次的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发展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使用答题卡答题。

二、试卷内容占分比例:

绪论约1%,艺术本质约10%,艺术发展约11%,艺术种类约18%,艺术创造约22%,艺术作品约20%,艺术接受约18%。

三、试卷题型占分比例:

选择题约30%,填空题约20%,名词解释约10%,简答题约20%,论述题约20%。

四、试题难易比例:

易、中、难分别为30%、50%、20%。

Ⅳ.参考书目

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Ⅴ.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作者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二、填空题

艺术与美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艺术反映,艺术创造,艺术

是。

三、名词解释题

艺术典型

四、简答题

简述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

五、论述题

结合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创造的过程。

2018年《英语语法》专插本考试大纲

2018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英语语法)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对《英语语法》这门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发展有基本的认知。能准确理解语篇中语法现象的特点与作用以及语法术语的概念、意义和功能。能分辨各种语法形式及其功能以及相互关系并进行说明和解释,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进行阅读和写作,正确理解句子和文章的内容和运用标准的英语准确地表达自己。 第一章名词 1.考试内容 ⑴名词和名词词组 ⑵名词的句法功能 ⒉考试要求 ⑴掌握名词的可数不可数 ⑵熟悉名词的单复数 第二章限定词 ⒈考试内容 ⑴限定词与名词的搭配 ⑵限定词与限定词的搭配 ⑶限定词用法比较 ⑷冠词,数词 ⒉考试要求 ⑸掌握限定词的用法 ⑹掌握冠词的用法 ⑺能够正确使用常用限定词 第三章代词 ⒈考试内容 (1)不定代词 (2)关系代词 (3)代词照应 ⒉考试要求 ⑴it的用法 ⑵one的用法 (3)what的用法 (4)关系代词which, that 的用法 第四章动词 ⒈考试内容 (1)动词

(2)动词的语法功能 ⑶助动词 (4)情态助动词 ⒉考试要求 (1)不规则动词 (2)及物和不及物动词 (3)助动词和情态动词的用法 (4)情态助动词的推测语气。 (5)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悬垂分词 第五章形容词和形容词词组 1.考试内容 (1)形容词的分类。 ⑵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3)形容词的位置 ⒉考试要求 (1)掌握形容词的位置 ⑵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第六章副词和副词词组 1.考试内容 (1)副词的分类 ⑵副词的句法功能 ⑶兼有两种形式的副词 ⒉考试要求 ⑴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第七章连词 ⒈考试内容 ⑴并列连词 ⑵从属连词 ⒉考试要求 ⑴掌握连词的语篇衔接功能 第八章介词 ⒈考试内容 ⑴介词的分类 ⑵介词的语法功能 ⑶介词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搭配 ⒉考试要求 ⑴介词的搭配 第九章不定式 1.考试内容 (1)不定式的句法功能 ⑵不定式各种搭配 ⒉考试要求

广东省2011年专插本《高等数学》考试大纲(手录入版)

《高等数学》考试大纲 Ⅰ. 考试内容和要求 总体要求: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了解或理解“高等数学”中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初步和常微分方程初步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或者熟练掌握上述各部分的基本方法。应理解各部分知识结构及只是的内在联系;应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正确地判断和证明,准确地计算;能综合运用所掌握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函数、极限和连续 (一)函数 Ⅰ.考试内容 (1)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法、分段函数。 (2)函数的简单性质: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周期性。 (3)反函数 (4)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 (5)基本初等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6)初等函数。 2、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包括分段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及函数值,并会作出简单的分段函数图像。 (2)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定义,会判断所给函数的相关性质。 (3)理解函数у=f(χ)与它的反函数у=f-1(χ)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象),会求单调函数的反函数。 (4)掌握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熟练掌握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 (5)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简单性质及其图象。 (6)掌握初等函数的概念。 (二)极限 1、考试内容 (1)数列和数列极限的定义。 (2)数列极限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四则运算定理、夹逼定理、单调有界数列极限存在性定理。 (3)函数极限的概念:函数在一点处的极限定义,左、右极限及其与极限的关系,趋于无穷大(χ→∝,χ→﹢∝,χ→﹣∝)时函数极限的定义,函数极限的几何意义。 (4)函数极限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四则运算定理。 (5)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定义,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性质,两个无穷小量阶的比较。

艺术概论重点

1.艺术的本质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第二种,“主观精神说”。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3.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艺 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艺术起源于“模仿”。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2)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3)艺术起源于“表现”。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4)艺术起源于“巫术”。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5)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 5.艺术的社会功能1审美认知作用2审美教育作用。特点①以情感人②潜移默化③寓教于乐 3.审美娱乐作用力。 6.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 养。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7.“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 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特征: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8.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 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了建筑三原则,“实用、坚固、美观”,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9.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以及阿拉伯式园林,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中国园林又可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与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体系。 10.工艺美术又可称为实用工艺,一般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生活用品 或生活环境相关的一类工艺美术品的总称。

2010年戏剧艺术概论复习材料

第一章、东西方戏剧的起源 1、戏剧: 2、简述戏剧与文学的异同。 相同:戏剧和文学一样,都是社会形式及 生活的一种呈现。 相异:文学:是限制艺术,文本艺术; 戏剧:是一种活生生的艺术样式, 一种行为艺术。 3、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样式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 4、古希腊的戏剧是由民间的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具体地说就是起源于酒神狄奥尼索斯 的祭祀。 5、“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这句话出自王国维。 6、戏剧产生的三个文化条件:1)模仿性的表演;2)故事性的增强3)观演的分化与交流 的出现。 7、分析东西方戏剧起源的历程。 在世界上自古至今存在着两大风格迥然,形态各异的戏剧传统:自古希腊以来的欧美戏剧为代表的西方戏剧传统和以古印度梵剧、中国戏曲、日本能乐为代表的东方戏剧传统。东西方戏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戏剧都是源自民间,是和原始人祭祀神灵,欢庆节日的仪式密切相联的。 8、“悲剧”一词的希腊文原意是“山羊之歌”。 9、“喜剧”一词的希腊文原意是“狂欢之歌”。 10、中国戏曲的源头是1、原始歌舞2、祭祀仪式3、古代俳优的表演4、百戏、角抵戏。 11、中国戏曲形式较为复杂包含了唱、念、做、打、说等,是更为综合的艺术。 12、司马迁谓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指的是古代的俳优 13、百戏:古代的“百戏”又称“角抵戏”,秦汉时已出现,是各项技艺汇集在一起,彼此竞争,互争优胜。这些,后来同歌唱、舞蹈等合流,成为中国戏剧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打”。 二、西方戏剧的发展历程 14、古希腊时期的三大悲剧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15、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喜剧大师,被恩格斯称作是“喜剧之父”的是阿里斯多芬。 16、埃斯库罗斯的创作特点: 1、第一个采用三部曲的悲剧形式; 2、第一个在戏剧中引入了第二个演员; 3、艺术风格上,思想内容深刻,语言高雅凝重,规模宏大,奠定了西方悲剧庄重、严肃、高贵的气质底蕴。 17、欧里庇得斯的创作特点: 1、第一个将悲剧用于刻画世俗生活中的平民。“标志着旧的‘英雄悲剧’的终结”。 2、擅长人物的心理刻画。 3、善于塑造女性形象。 4、艺术上:语言自然流畅,接近口语,富于感情,说理性强,重视话语的修辞效果,善于用文字塑造形象。 18、第一个采用三部曲的悲剧形式的戏剧家是埃斯库罗斯。 19、被称作“剧场里的哲学家”,“问题剧”的创始人的是欧里庇得斯。

《平面构成》专插本考试大纲

《平面构成》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主要基础课,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衡量学生是否理解、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和构成方法,形式美法则的应用规律;衡量学生是否具备运用造型的基本元素,即点、线、面的造型能力和抽象构思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衡量学生是否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为将来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Ⅱ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掌握二维形体与几何中形体的本质区别,以及平面构成基本造型元素的形态、造型规律、形式美法则,以理性的方式思考和看待设计艺术。应用合理的构成方式进行再次创造与排列,并在具体设计中得以表现。 一、构成概述 ⒈考试内容 (1)构成的含义:构成的解释。 (2)构成的起源与发展: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结构主义、达达主义、包豪斯与构成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关系。 (3)构成的分类:依据表达主题不同、基本造型方法的不同、构成现象受到刺激物的不同三类进行分类。 ⒉考试要求 (1)理解构成的含义。 (2)掌握构成主义理论体系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结构主义、达达主义、包豪斯与构成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关系。

(3)熟练掌握构成学依据表达主题不同、基本造型方法的不同、构成现象受到刺激物的不同的三种分类。 二、平面构成的造型元素 ⒈考试内容 (1)点:点的形态、性质、构成、错视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2)线:线的形态、特征、构成、错视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3)面:面的形态、构成、性格、组合、错视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4)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 ⒉考试要求 (1)理解掌握点的形态、性质、构成、错视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2)理解掌握线的形态、特征、构成、错视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3)理解掌握面的形态、构成、性格、组合、错视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4)熟练掌握平面构成中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的形式美规律。 三、基本形与骨骼 ⒈考试内容 (1)平面构成中的形态:形态的范畴、形态的种类、形态的派生、形态的正与负。 (2)基本形:单形的造型法、单形的群化。 (3)骨骼:骨骼的基本分类、骨骼的变化、骨骼的辅助手段。 ⒉考试要求 (1)理解掌握平面构成中的形态的范畴、形态的种类、形态的派生、形态的正与负。

《 艺术概论》各章重点突出

上编艺术概论 1.广义上的艺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民族民间艺术。 2.艺术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出现,是19世纪末才逐渐形成的。 3.19世纪末,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的极力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认为它们应该是两们相互交叉而又各自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费德勒也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1.关于艺术的本质的集中看法: 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较早探讨。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较早探讨。 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较早探讨。 2.艺术的特征:艺术的本质与艺术的特征二者密不可分。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艺术做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形象性: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关于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二者有机统一,才使其具有令人惊叹的感人魅力),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一切事物都是在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中,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来。)。 关于艺术典型:艺术形象的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典型。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又具有更强烈的个性与更广泛的共性。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练和升华。这些典型必定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独创性,而且又能非常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美之所以高与显示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艺术作品中),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1.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我觉得“游戏说”最为重要) 艺术“模仿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就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其后亚里士多德也进行了探讨。这种说法也肯定了艺术来源一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其中包含着朴素唯物注意的观点,具有进步的和合理的内容。但是,这种说法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另外这种说法还把“模仿”归结与人的本性,没有找到“模仿”背后的创作意图,因此,未能说明艺术的根本原因。 “游戏说”:主要由18世纪的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课程代码:00504 2016年4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人文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和辅导考试,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艺术学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本质属性、艺术发展基本规律、世界文化艺术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艺术发展的总体规律及具体艺术门类的发展规律等相关问题能力,从而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如下: 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了解并熟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了解世界范围内艺术学学科及理论的发展概况,掌握中西方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4.理解动中西方艺术学理论的异同及相互借鉴。 5.掌握艺术学理论横向、纵向各个环节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6.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能够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使艺术创作链保持良性循环。 7.能够结合中国艺术创作发展的现状提出建议。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作为艺术类专业基础课,将与此相关的各具体艺术门类以及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要素放在一个体系内来进行阐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关于艺术学理论的整体意识,从而将创作、作品、鉴赏等环节相结合,更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另一方

(完整版)专插本大纲核心词汇表(全)

《高职高专英语》大纲词汇表(部分) abandon* v. 放弃,遗弃,沉溺absolute* a. 绝对的,完全的absorb* v. 吸收,使全神贯注access* n. 通路,进入,使用之权accommodation* n. 住处,膳宿accompany* v. 陪伴,带有accomplish* v. 完成account n.帐目,报告,估计 v. 叙述,解释accumulate* v. 积聚,堆积accurate* a. 准确的,精确的accuse* v. 责备,控告acknowledge* v. 承认,答谢, 告知收到acquire* v. 获得,取得,学到actually ad. 实际上additional a. 附加的,另外的adequate* a. 足够的,适当的, 能胜任的admire*v. 钦佩,羡慕,赞赏admission* n.许可,入会费,承认advance n.v. 前进agency* n. 代理,代理处agenda* n. 议事日程agent* n.代理人,代理商,特工airline n. 航线;航空公司alcohol* n. 酒精allowance* n. 津贴alphabet* n. 字母表 alter* v 改变alternative n.选择之物 a.二者选其一ambassador* n 大使ambition* n 雄心;远大目标ambitious* a雄心勃勃的amend* v修正,修订amuse* v逗乐;提供娱乐ancestor* n 祖先;先驱者anniversary* n 周年(纪念)annoy* v使恼怒;使烦恼annual a 每年的;n年刊anticipate* v预期;希望anxiety* n忧虑;渴望 anxious a焦虑的;急切的 apartment n公寓 apparent* a 表面上的;明显的 appeal to v呼吁,恳请,吸引,上诉 appetite* n食欲,胃口; 欲望,爱好 appetizing*a开胃的;刺激欲望的 applause* v鼓掌;欢呼 appliance* n电器;装备 applicant* n请求(申请)者 application n申请(表);应用 appoint* v任命;约定(时间地点) appreciate v重视,欣赏; 领会;为……表示感谢 approach* v靠近;n接近; 途径;方法 appropriate* a 适当的 approval* n赞成,同意;批准 approve* v赞成,同意;批准 arbitration* n仲裁,公断 arise v出现;起源于 arouse* v引起;唤醒 artificial* a人工的;假的 aside a在旁边,到一边 aspect n方面 assess* v评估,评价 assign* v指派;布置;指定 assignment* n(指定的)任务; 指派;分配 assist* n协助 assistant n助手a副的;助理的 associate* v把…联系在一起; 交往n伙伴,合伙人;a副的 association* n协会,社团; 联合;联想 assume* v假定;承担 astonish* v使惊讶 atmosphere n 大气;气氛 attach v贴;使附属;使依恋 attend v出席;照料;专心于 attendant* n服务员a陪同的 authority n[pl.]官方,当局; 当权者;权力,权威 authorize* v授权,委任 auto n汽车 automatic a自动的 await* awake a醒着的v唤醒 awful* a 可怕的;极度的 awkward* a笨拙的;尴尬的, 棘手的 bachelor* n单身汉;学士 balance* v使平衡;称 n天平;均衡;差额 ball n舞会 banquet* n宴会 bare a赤裸的,不戴帽的; 光秃秃的;勉强的v 露出,暴露 bargain v讨价还价n 交易;特价商品 barrier* n障碍(物) battery* n电池(组) bear v忍受;负担;结,生 behalf* n利益 behave* v(机器)运转;举止 behavior n(机器)运转;举止 beneath prep在...下面ad在下面 berth* n卧铺;泊位,停泊处 bid* n/v 出价,投标 bind v捆绑(扎) blend* v混合n混合物 board n板;董事会,委员会; 伙食v上(车) bold a勇敢的;冒失的;粗体的 bond* n联结;公债,债券 bonus* n奖金;额外酬金 bore* v使厌烦;钻,凿,挖 n令人讨厌的人(事) bound* a一定的;有义务的; 开往…的v跳跃,弹回 boundary* n分界线;边界 1

(完整版)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模版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艺术概论课程类型: 基础课 适用专业:广播与影视主撰人:殷兵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影视方向)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原理,熟悉影视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了解影视制作的生产流程,熟悉各种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从影视艺术本质、影视艺术发展历史、影视生产规律、影视前后期设备操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从影像诞生历史、影像视听语言发展、影像产品分类、现代影像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本质及生产规律,通过对影视前后期设备的使用,熟悉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能鉴赏不同影视片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影视艺术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影视艺术基本原理及影视艺术的发展史。 理解:影视基本特性、传媒特性和发展趋势。 掌握:影视艺术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创作过程。 2、能力要求: 增强影视审美能力和批评能力

三、学时分配 绪论:中国电影电视发展之路(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国电影的发展 2、中国电视的发展 第一章影视艺术基本概念(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影像和镜头的概念 3、影视声音的概念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理解影视艺术相关的基本概念性的东西 3、理解影视声音的概念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影视艺术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构成及声画关系 第二章、影视创作(4学时) 教学内容: 影视创作的概念 影视创作流程及编剧、导演、表演、摄影、摄像的概念和操作教学重点:

18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学》专插本考试大纲

2014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学校体育学)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要求考生在了解和掌握学校体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学校体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与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的本质;正确理解体育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与具体组织;正确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能充分地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正确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了解现代体育教师具备的条件与优秀体育教师的成长。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⒈考试内容 ⑴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教育化。 ⑵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⑶各种体育教育思想的实质及对我国学校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⒉考试要求 ⑴理解与掌握各体育教育思想的内容。 ⑵了解原各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主要年代、社会背景与发展标致及代表人物。 ⑶了解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体育课程的新特征。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⒈考试内容 ⑴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的发展。 ⑵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的发展。 ⑶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⑷掌握基本概念:体质、个性、社会健康。 ⒉考试要求 ⑴掌握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及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⑵了解学校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与要求。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⒈考试内容 ⑴学校体育的结构:运动教育、健康教育与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⑵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本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4种取向与依据要求。 ⑶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⑷掌握基本概念: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与社会健康目标、课外体育目标。 ⒉考试要求 ⑴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目的、目标了解,掌握学校体育内容的构成及种层次目标的定义。 ⑵理解与掌握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00504《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00504《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 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 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俄国19 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4、模仿说起源于“模仿”。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起源于“游戏”。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6、表现说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7、巫术说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8、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

2017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课程代码:00504 2016年4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冇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类与非师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大学、淸华大学、师大学在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髙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人文类学生具有全而的艺术常识,较奇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而,尤貝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和辅导考试,能较全而、系统地掌握艺术学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本质属性、艺术发展基本规律、世界文化艺术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培养和提髙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艺术发展的总体规律及具体艺术门类的发展规律等相关问题能力,从而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如下: 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了解并熟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了解世界围艺术学学科及理论的发展概况,掌握中西方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4.理解动中西方艺术学理论的异同及相互借鉴。 5.掌握艺术学理论横向、纵向各个环节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6?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能够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使艺术创作链保持良性循环。 7.能够结合中国艺术创作发展的现状提岀建议。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作为艺术类专业基础课,将与此相关的各具体艺术门类以及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要素放在一个体系来进行阐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关于艺术学理论的整体意识,从而将创作、作品、鉴赏等环节相结合,更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另一方而通过介绍四方艺术发展状况,能够使学生了解中西艺术的异同,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兴

2020年市场营销学专插本考试大纲

2020 年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市场营销学)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n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考生对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践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测试考生是否达到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学习要求。 第一章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学 1考试内容 1)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 2)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几个重点概念:市场市场营销需要需求欲望交换与交易 2. 考试要求 (1)了解市场营销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2)掌握市场营销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3)掌握市场营销的内涵及相关概念的含义。 第二章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 1. 考试内容 (1)市场营销管理及其哲学 (2)顾客满意与忠诚 (3)几个重点概念:市场营销管理顾客认知价值及其组成顾客满意 2. 考试要求 (1)明确市场营销管理的内涵,了解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 (2)了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演变进程,掌握现代营销观念的精髓。 (3)理解顾客满意的含义,明确实现顾客满意的主要途径:提高顾客让渡价值、实行全面质量营销和价值链管理。 第三章规划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管理 1 考试内容

(1)企业战略的特征 (2)规划投资组合 ( 3 )规划成长战略 (4)选择竞争战略 (5)发展营销组合 2. 考试要求 (1)了解战略规划的一般过程,明确企业战略的层次结构。 (2)明确企业总体战略规划的过程与内容。 (3)掌握规划投资组合和规划成长战略 ( 4 )掌握企业三大竞争战略 (5)掌握市场营销组合的内涵及特点。 第四章市场营销环境 1、考试内容 (1)营销环境的的概念与特点;宏、微观环境的构成内容; (2)分析营销环境的意义、方法以及不同营销环境下企业的营销对策; (3)在各种市场营销环境中企业采取的营销策略。 2. 考试要求 (1)明确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了解市场营销环境的构成。 (2)了解微观营销环境与宏观营销环境对营销活动的影响。 (3)认识市场营销环境与营销活动的动态适应关系,明确企业如何制定营销组合去适应营销环境。(4)学会对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分析的思路与方法,知晓如何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第五章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1、考试内容 (1)消费者市场与消费者行为模式 (2)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外在因素 (3)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内在因素 (4)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五个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5)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四种类型 2. 考试要求 1)掌握消费者市场的含义和特点,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1.广义的艺术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实用工艺,书法),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及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 2、艺术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艺术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 3、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活动. 4、艺术形态的特征有哪些? a.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要求生产者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生产过程里,物化到产品对象中去。 b.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要求生产者主体将自己独特的艺术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之中,从而获得艺术生产对象化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独特的存在方式。 c.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要求生产者主体将自己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的美的形式构成,物化到产品中去。 5、艺术形态的主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a.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 b.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 c.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 6、对《红楼梦》,鲁迅曾有过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所得的感受迥然不同。”这段评论说明了艺术形态的什么特征? 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每个欣赏者有个性差异. 7、烟草公司广告图片和《拾穗者》(法国米勒)中怎样表现了艺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真实人生的图画中渗透了劳动的甘美,人生的辛酸. 8、清代金人瑞评《水浒》:“《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音。”表现了艺术形象的什么特征? 丰富的形象性 9、什么是绘画?什么是造型艺术?什么是非造型艺术? 绘画是专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的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造型艺术,一般说诉诸视觉感官.符号体系是静态性的,带有按照自然原形准确塑形的特征,给人以视触觉感,仿佛是可视可见、可以触摸的实体存在.非造型艺术,一般说诉诸听觉感官.符号体系是动态性的、带有超越物象原型、自由变化的特质,给人以听触觉感.仿佛是转瞬即逝、扑朔迷离、虚幻性的精神存在. 10、中国画的特点有哪些?西方绘画的特点有哪些?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特点:1.表现在工具材料上,采用中国特制毛笔,墨和颜料,在宣纸上作画.“笔墨”

艺术概论复习提纲

一.艺术概论包含艺术原理、艺术系统、艺术门类。 二.艺术原理包含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功能与教育、艺术与环境 三.艺术系统包含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 四.艺术门类包含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文学艺术 五.广义艺术:指包含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在内的艺术形式。 六.狭义艺术:主要指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实用工艺),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 影、书法),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综合艺术(电影、电视、戏剧、戏曲)。 七.艺术本质的讨论: 艺术作为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应,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八. 艺术的本质: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创作、作品、鉴赏的主客体统一) 九.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的研究启示: 1、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妙。 十.艺术具备的三大特征:形象性特征、主体性特征、审美性特征 十一.艺术起源观点: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 十二.游戏与艺术的联系与区别: 1】游戏与艺术的相同点: 1、都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求之后才有可以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这些活动 2、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实际物质需要,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 3、游戏中强烈的情感和欢快的节奏和艺术有关联 2】游戏与艺术的不同点 1、游戏的目的是发现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艺术却不同 2、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 3、游戏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 所以游戏没有科学地、全面地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 十三.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实践 原始艺术的发生动力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合力。但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

专插本政治考纲整理资料

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时代背景、历史背景、现实依据) 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技革命成为时代潮流。 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历史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和世界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演变。 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邓小平理论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性结合的第二大理论成果。这一成果形成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这一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始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为能够指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他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3.毛泽东思想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大理论成果。这一理论形成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革命自己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去恶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他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中国共产和中国人民把它成为毛泽东思想。 4.苏联模式 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用按劳分配取代资本剥削,用劳动者的权力取代剥削者的特权,在思想文化领域用集体主义取代个人主义。 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党的十二大 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党的十三大 7.两个时代的不同特点 8.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由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 两次历史性飞跃:我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历史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始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酝酿产生时期 第二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的形成。从1982年党的事儿达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框架的时期。 第三阶段: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的时期 第四阶段: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992年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邓小平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10.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色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

一、名词解释(12分) 1.艺术创作: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 术家)对创作客体( 社会生活) 能动反映的过程 2.艺术作品: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 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 与鲜明的艺术特色。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 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 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 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 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

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1、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作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 2、基形意象:是客观具体事物最基础的局部形态在人脑中经过想象加工形成的局部意象。 3、艺术风格:体现艺术家成熟而稳定的艺术特征的代表性面貌。 4、艺术直觉: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直接迅捷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5、艺术心理定势: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6、艺术思维:艺术思维就是主要利用形象思维来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并最终物化为艺术形象(作品)的思维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