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时空演化对区域景观格局影响研究_郭子坚

港口时空演化对区域景观格局影响研究_郭子坚
港口时空演化对区域景观格局影响研究_郭子坚

地缘政治学研究综述

地缘政治学研究综述 摘要:当前世界地缘政治正在发生一系列新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经济交往的频繁使得传统的地理空间被超越,也使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受到挑战,许多人质疑地缘政治学本身存在的意义。现时代地缘政治研究依然是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领域,并被全球化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全球化时代的地缘政治研究需要拓展新的研究视阈。其中,区域、非传统安全、经济与政治相结合、地缘空间的拓展等已成为当前地缘政治研究的新领域。 关键词:地缘;政治;陆权;海权 一、地缘政治学说的缘起 自 19 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地缘政治学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地缘政治学,亦称“地理政治学”,是“关于国际政治现象制约于各种地理要素和人文要素共同作用结果的理论。采用整体论的研究方法,把诸如疆域、气候、资源、地理位置、人口分布、文化属性、经济活动等现象综合起来,分析、解释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态势和国家的政治决策”①。《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述地缘政治学,是“关于国际政治中地理位置对各国相互关系如何影响的分析研究”②。 综合国内外地缘政治论著中所述的思想,其研究内容大致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地理——地缘要素,二是国家之间的地缘关系,三是地缘政治(战略)格局的空间结构及其分布,四是全球性的地缘政治问题,五是世界主要大国的地缘政治战略等等。其研究的内容是地缘政治学者与国际关系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二、地缘政治的研究历程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处于世界体系中心的西方国家,已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的战争掠夺和殖民瓜分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主要的时代特征。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被后世视为地缘政治学创始人的弗里德里希·拉策尔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和“生存空间”理论,在客观上为帝国主义时代西方列强的对外 ①《辞海》(1999年普及本),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1512页. ②《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7卷,第68页.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定义: 指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适合定量表达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之间关联的空间分析方法。 景观指数公式及其生态意义; 斑块类型面积(CA),单位:ha,范围:CA>0 (2-1) 公式描述:CA等于某一斑块类型中所有斑块的面积之和(m2),除以10000后转化为公顷(ha);即某斑块类型的总面积。 生态意义:CA度量的是景观的组分,也是计算其它指标的基础。它有很重要的生态意义,其值的大小制约着以此类型斑块作为聚居地(Habitation)的物种的丰度、数量、食物链及其次生种的繁殖等,如许多生物对其聚居地最小面积的需求是其生存的条件之一;不同类型面积的大小能够反映出其间物种、能量和养分等信息流的差异,一般来说,一个斑块中能量和矿物养分的总量与其面积成正比;为了理解和管理景观,我们往往需要了解斑块的面积大小,如所需要的斑块最小面积和最佳面积是极其重要的两个数据。 景观面积(TA),单位:ha,范围:TA>0 (2-2) 公式描述:TA等于一个景观的总面积,除以10000后转化为公顷(ha)。 生态意义:TA决定了景观的范围以及研究和分析的最大尺度,也是计算其它指标的基础。在自然保护区设计和景观生态建设中,对于维护高数量的物种,维持稀有种、濒危种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区或景观的面积是最重要的因素。 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LAND),单位:百分比,范围:0<%LAND<=100 (2-3) 公式描述:%LAND等于某一斑块类型的总面积占整个景观面积的百分比。其值趋于0时,说明景观中此斑块类型变得十分稀少;其值等于100时,说明整个景观只由一类斑块组成。 生态意义:%LAND度量的是景观的组分,其在斑块级别上与斑块相似度指标(LSIM)的意义相同。由于它计算的是某一斑块类型占整个景观的面积的相对比例,因而是帮助我们确定景观中模地(Matrix)或优势景观元素的依据之一;也是决定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优势种和数量等生态系统指标的重要因素。 斑块个数(NP),单位:无,范围:NP>=1 NP = n (2-4) 公式描述:NP在类型级别上等于景观中某一斑块类型的斑块总个数;在景观级别上等于景观中所有的斑块总数。 生态意义:NP反映景观的空间格局,经常被用来描述整个景观的异质性,其值的大小与景观的破碎度也有很好的正相关性,一般规律是NP大,破碎度高;NP

世界各国主要港口整理完全版.docx

世界各国主要港口(中英) 港口中文译名国家(地区) 美洲国家(地区) Boston波士顿 Honolulu火奴鲁鲁 Houston休斯敦 New York纽约 New Orleans新奥尔良 美国 (US) San Francisco旧金山 Philadelphia费城 Los Angeles洛杉矶 Seattle西雅图 Baltimore巴尔的摩 Montreal蒙特利尔 Quebec魁北克加拿大 (Canada) Vancouver温哥华 Valparaiso瓦尔帕来索智利 (Chile) Rio De Janeiro里约热内卢巴西 ( Brazil) 亚洲国家(地区) 盂加拉国 (People's Republic of Chittagong吉大港 Bangladesh) Colombo科伦坡斯里兰卡 (Sri Lanka) Istanbul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Turkey) Jeddah吉达沙特阿拉伯 (Saudi Arabia) Karachi卡拉奇巴基斯坦 ( Pakistan)

Beirut贝鲁特黎巴嫩 (Lebanese) Aden亚丁也门 (Republic of Yemen) Rijeka里耶卡南斯拉夫 (Yugoslavia) Calcutta加尔各答印度 ( India) Kobe神户 Osaka大阪 Nagoya名古屋日本 ( Japan) Tokyo东京 Yokohama横滨 Hongkong香港香港 (Hongkong) Manila马尼拉菲律宾 (Philippines) Singapore新加坡新加坡 (ingapore) Rangoon仰光缅甸 (Union of Myanmar) Bangkok曼谷泰国 (Thailand) 欧洲国家(地区) ]Rostock罗斯托克 Bremen不来梅德国 (Germany) Hamburg汉堡 Rotterdam鹿特丹荷兰 (Netherlands) Southampton南安普敦 英国 (United kingdom) Glasgow格拉斯哥 Stockholm斯德哥尔摩瑞典 ( Sweden)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荷兰 (Netherlands) Antwerp安特卫普比利时 Barcelona巴塞罗那西班牙 (Spain) Bordeaux波尔多 法国 (French Republic) Marseilles马赛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方法综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目录 摘要

摘要 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其目标是通过确定景观格局来分析生态过程。本文主要对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分别从景观格局分析概述、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结合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阐述,并通过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的景观中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GIS;景观格局;特征指数;景观类型 引言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 作用的综合性学科[1]。它以生态系统的空间关系为研究重点关注尺度的重要性 与时空的异质性。随着景观生态学的逐步发展其研究范围和内容都进一步扩大 突破了原先只是从类型或区域角度对自然综合体进行研究将地理过程与生态过 程也列为研究重心并且从单纯的地理过程研究发展到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研 究。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等级理论、分形理论、渗透理论、尺度观点以及一 系列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动态模拟途径在景观生态学中也被广泛提出和应用为 其增添了新内容和新特点[2 -3]。 1 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 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景观生态学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尺度的关 系这一特点也已成为景观生态学与其他生态学科的主要区别之一。研究景观的 结构(即组成单元的特征及其空间格局)是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空间格 局分析方法是指用来研究景观结构组成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的分析方法既包括 一些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同时也包括一些专门用于解决空间问题的格局分析方 法。笼统地讲这些方法可分为两大类:格局指数方法和空间统计学方法。前者 主要用于空间上非连续的类型变量数据(categorical data)而后者主要用于空间上 连续的数值数据(guantitative data)[4-5]。 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绿道及其发展演变

河南农业大学 绿道及其发展演变 专业讨论课 姓名:穆博 专业:2009级城市规划与设计 指导老师:田国行教授 学号:09202021

绿道及其发展演变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都市区和交通网络的建设,大自然和生物栖息地不断被侵蚀,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地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我国对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城市经济与生态和谐永续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绿道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其理论、研究技术和构建方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绿道的思想起源、概念和类型的演变进行综述,进而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国内外绿道发展的历程,并划分了四个阶段。最后,对我国绿道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我国绿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绿道;发展;演变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way Abstract: Due to the side eff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in recent years, loss of natural habitats and habitat structures, and extinction of species, increase of city residents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green space needs. our country made a series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urban areas. Greenway has more improntant role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concept, and the type of greenways were studie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greenway was analyzed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the bud of greenway, the rise of greenway development,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greenway, the theroy and technical tend to ripe. Finally,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world, outlook the greenway theroy and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Keyword:greenway; development; evolution

各个国家的港口名称

各个国家的港口名称 阿尔巴尼亚Durresi 都拉斯 阿尔巴尼亚Valona 法罗拉 阿尔及利亚Algiers 阿尔及尔 阿尔及利亚Annaba 安纳巴 阿尔及利亚Oran 奥兰 阿根廷Bahia Blanka 布兰卡港 阿根廷Buenos Aires 布宜诺斯艾利斯 阿根廷La Plata 拉普拉塔 阿根廷Mar del Plata 马德普拉塔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Hudaydak Al 荷台达 阿联酋Abu Dhabi 阿布扎比 阿联酋Dubai 迪拜 阿曼Muscat 马斯喀特 埃及Alexandria 亚历山大 埃塞俄比亚Aseb 阿萨布 埃塞俄比亚Massawa 马萨瓦 爱尔兰Cork 科克

爱尔兰Dublin 都伯林 安哥拉Luanda 罗安达 澳大利亚Adelaide 阿德莱德 澳大利亚Brisbane 布里斯班 澳大利亚Darwin 达尔文 澳大利亚Freemantle 弗里曼特尔 澳大利亚Geelong 吉朗 澳大利亚Melbourne 墨尔本 澳大利亚Sydney 悉尼 澳大利亚,美国New Castle 纽卡斯尔巴基斯坦Karachi 卡拉奇 巴林Manama,Al 麦纳麦 巴拿马Colon 科隆 巴拿马Panama City 巴拿马城 保加利亚Bourgas 布尔加斯 保加利亚Varna 瓦尔纳 贝宁Cotonou 科托努 比利时Antwerp 安特卫普 波兰Gdansk 格但斯克

波兰Gdynia 格丁尼亚 波兰Szczecin 什切青 伯利兹Belize 伯利兹 伯利兹Belmopan 贝尔莫潘朝鲜Chongjin 清津 朝鲜Hungnam 兴南 朝鲜Mokpo 木浦 朝鲜Nampo 南浦 朝鲜Wonsan 元山 赤道几内亚Bata 巴塔 赤道几内亚Malabo 马拉博丹麦Aalborg 奥尔堡 丹麦Aasrhus 奥胡斯 丹麦Copenhagen 哥本哈根丹麦Fredericia 腓特烈西亚德国Bremen 不来梅 德国Bremerhaven 不来梅港德国Hamburg 汉堡 德国Kiel 基尔

景观生态学综述

课程论文 城市景观生态学的特征及规划方法的应用 课程名称景观生态学 姓名葛婧 学院草叶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号320152120 一级学科生态学 学科方向生态科学 指导教师周建勤 论文评分

摘要:城市景观生态学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城市的景观生忘过程与空间格局、城市生态环境及其与各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内容。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推动其应用与发展,促进我国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进步与完善。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规划方法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是以景观为对象,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层的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内部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简言之,景观生态学就是表示支配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元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关分析。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系统管理、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景观建筑规划设计、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等领域。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城市景观生态学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它是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城市(以人为中心)区域的结构、功能、动态过程和变化效应,以利于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一些现代化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它不仅研究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而且还要研究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涉及的部门和学科较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资源开发、园林和自然景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物保护和开发、交通道路等,而城市景观生态学是以上学科的集大成者,也可以说各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由于本学科力量不能解决问题,必然要走向城市景观生态学的一条必由之路[1]。 1 城市景观生态学 城市景观生态学隶属于城市生态学的研究范围,是社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交叉。主要涉及景观建筑学、美学、园艺学、植物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目前研究的中心目的主要是协调“人一地”矛盾,试图将自然组分重新引入城市。对改变城市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城市与自然共存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在城市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前人主要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对其结构模式、与外界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过探讨,而对其内部

1990~2000年昆明市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1990~2000年昆明市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利用昆明市1990年和2000年2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结合GIS和统计软件,对昆明市10年间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0年昆明市各景观要素之间变化显著,景观要素面积增加的有建设用地、城镇居住用地、草地和旱地,增加最大的是城镇居住用地,增加了10.92 km2,比1990年增加了 5.5%;面积减少的有水田、林地和湿地;各景观要素之间相互转化,其主要特征: ①城区外水田、旱地等生产用地向城市居住用地和建设用地转移,其中水田在10年间向城镇居住用地转化了1 134.25hm2,占1990年水田的5.81%;②林地、旱地和草地之间相互转化,林地向草地转化的面积最大,为1 694.19hm2.对昆明市景观格局分析结果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用地景观破碎度减少,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林地、草地和旱地景观破碎度增大、斑块形状复杂化;景观总体格局趋向于多样化、复杂化. Key words: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landscape element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Kunming city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是以景观为对象,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层的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内部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1].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景观格局变化是整个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景观格局变化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影响下引起的景观结构、功能的改变.研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以及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等则成为景观生态学、环境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学等领域里的重要课题[2].随着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国内学者与专家们采用“3S”技术结合景观指数软件Fragstats,在湿地景观、区域景观、城市景观、土地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3,9]. 1990前昆明市城市变化不大,城区面积较小,1990年开始昆明市建设进入加速阶段,经过10年城市化建设,至2000年昆明市由市区中心向城区周边迅速扩张,城区面积增大,城市景观空间分布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本研究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昆明市1990~2000年城市化过程中景观时空演变和景观格局变化,旨在探讨昆明市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格局变化规律. 1 研究区概况 昆明市地处云南省中部偏北,北纬24°23′~26°22′,东经102°10′~103°40′,属于云贵高原中部,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 500~2 800 m,城区在滇池盆地北部,南濒滇池,三面环山.昆明市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5℃,最热月(7月)均温19.7℃,最冷月(1月)均温7.5℃,年温差12~13℃.全年降水量约1 031 mm,全年无霜期近年均在240 d以上.植被具有滇中高原的典型性,主要有常绿阔叶林、硬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稀树灌草丛、灌丛、草甸、湖泊水生植被等[10].

城市设计文献综述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一词首次出现于195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举办的“城市设计系列研讨会”。它的出现取代了含义较窄的“市政设计”(Civic Design) ,而是更多地从人的体验和社会试用角度去关注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对“公共领域”(Public Realm)的设计和管理(Carmona, 2003)。城市设计从20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至今,已基本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及创作方法,并在过去的20年里,得到实践操作的验证日趋成熟,被越来越多地被东西方学界所认知和接受。 城市设计最初起源于对当时西方社会盛行的“现代主义”城市建设的一种批判声音、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思考,它包括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及景观规划等的颠覆性质疑。这种对当时权威的质疑首先出现于简雅各布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1961)一书。书中从一个普通城市居民的角度,强烈地谴责了以CIAM为首的现代主义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是对美国城市的大肆破坏,并指出现代主义设计中所提倡的所谓“花园城市”会导致城市高犯罪率的产生。而真正的和谐城市的设计应该更多地鼓励公众回归街道、广场及其他公共空间。 此外,对城市设计的理论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文献和思想还包括: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Kevin Lynch ,The Image of City,1961)所提出的城市空间的“可读性”(legibility),强调了城市设计中,公众对城市场所的认知;高登库仑在《城镇景观简编》(Gordon Cullen, The Concise Townscape, 1961)中提出用创造“一系列视觉印象”(a serial vision)来构筑城镇景观,并为后来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美学创作方法;阿尔多罗西的《城市建筑》(Aldo Rossi,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 1965)从对传统城市的类型学研究关注人对城市空间的认知度,并提出城市的“集体性记忆”概念;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Yan Gehl, Life between Buildings, 1971)中深刻地剖析了街道、步行道和公共广场做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容器”和社会交往的场所的重要性;而克里斯多夫亚历山大的《建筑模式语言》(Christopher Alexander, A Pattern Language,1977)则为设计师提供一种“有用(但并非预先确定的)行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序列”,使城市设计具有了全局控制及阶段发展的可能性;科林若于1984年在《拼贴城市》中提出新老形式在城市空间中的并存,再次强调了城市的多元性(Variety)的重要;1985年牛津理工学院以本特利等所组织的学术团队完成的《共鸣的环境》(Responsive Environments: A Manual for Designers)首次填补了城市设计实践方法指南的空白,从此城市设计逐渐从理论研究步入实践操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处在美国兴起的“新城市主义”及其提出的“新传统邻里”(NTDs)、“步行口袋”(TOD)等等,这些理论的出现都不断地为当今城市设计理论体系的完善垫定基础。 随着七、八十年代城市设计理论逐渐成熟和发展,基于学界对前期理论的认可和共识,进入90年代以后,对城市设计的研究有了更全面和系统的发展。Leon Krier于1990年提出了四种城市空间的类型(见图),并严厉地批判了“现代主义”设计师们创造出来的只注重建筑形式而完全忽略城市形态的发展模式。Albert Pope又在《阶梯》(Ladders, 1996)中就城市街道网的蜕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快速交通及交通层级系统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中断了网格空间的连续性,排除了选择机会,形成了‘超级街坊’”,并把这种过程称为“网格系统腐蚀”(见图)。1998年John Montgomery以图表的形式提出增强城市空间潜在场所感的设计要素,他们分别是:活动(Activities),意象(Images),及形式(Forms),并详细地罗列了每个要素所包含的详细设计内容. 城市设计理论发展至今一直在反复地探讨着几个话题:“什么是城市设计”、“什么是好的城市设计”、“好的城市设计必须具备的要素”,等。Kevin Lynch于1981年为城市设计的5个功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在河道护坡中的应用及研究综述 摘要水环境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逐水而居、滨水而栖。 随着人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提出,拥有一个优美和谐的水环境成为人们一种强烈的共识。本文主要介绍了河道护坡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目前河道生态护坡类型和现有的生态护坡技术。 关键词:河道护坡;景观生态学;生态护坡;护坡技术 1.相关概念 1.1景观生态学 1939年特罗尔(C.Tron)最早提出“景观生态”一词,并提出了“将地理学的区域空间的水平分析方法与生态学的结构功能的垂直分析方法研究相结合”的景观生态学新方向,使景观生态学成为生态学中最年轻的分支学科之一[1]。但直到80年代之后,景观生态学才真正总结出自己独特的一般性规律,使景观生态学成为一门有别于系统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科学。关于景观生态学,大多数景观生态学家都认为,就景观生态学的本质而言可称为空间生态学[1],它以研究水平过程与景观结构(格局)的关系和变化为特色,这些过程包括物种和人的空间运动,物质(水、土、营养)和能量的流动,干扰过程(如火灾、虫害)的空间扩散等,可应用于不同的组织层次和分辨尺度。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所在[2]。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景观,景观是自然和人文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学家对“景观”的理解不尽相同,这些观点既有所联系,又不完全一致。景观生态学不仅要研究景观生态系统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特征,而且要探求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景观的途径与措施。目前,应遵循系统整体优化、循环再生和区域分异的原则,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方法和科学依据;探求解决发展与保护、经济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3]。 1.2河道护坡 传统的河道护坡工程一般以水泥、石料、混凝土等硬性材料为主要建材,在设计上以力学的角度去思考边坡稳定,通常都以安全、经济为优先,忽略了生

国内外乡土景观研究综述

国内外乡土景观研究综述 摘要:目前国内外对乡土景观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但缺乏统一的归纳梳理和对比。本文以国内外乡土景观相关著作和文献为研究对象,从乡土景观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乡土景观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我国的乡土景观研究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撑。最后讨论了本文对后续研究者的意义。 关键词:乡土景观;景观设计;风景园林 Key words: Vernacular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乡土”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主题,但学界对“乡土景观”的正式研究却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西方对乡土景观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50年代,早期并未对“乡土景观”的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因而很多研究都是隶属于“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研究的范畴。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如今西方的乡土景观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其研究内容也是具备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我国学者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乡土景观这一领域,研究多集中于自然地理学、民俗学、建筑学、人类学等领域。从90年代起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所涉及的内容也日益丰富。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对国内外乡土景观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试图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同时也为相关人士从整体上把握乡土景观的研究提供参考。 1.乡土景观的理论研究 1.1乡土景观的概念 “Vernacular”一词源于拉丁文“verna”,意为在领地的某房子中出生的奴隶(J. B Jackson,1984)[1],在英文中意为“白话的、方言的、当地的”[2]。美国著名景观地理学家J. B Jackson在其著作《Discovering the Vernacular Landscape》中较早地把“vernacular”与“landscape”相关联,作为文化景观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展开详细阐述,形成了极具启发性的思想认识,同时也成为西方关于乡土景观较早的并颇具权威性的系统论述。“Vernacular Landscape”在国

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分析_现状、困境与未来

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分析:现状、困境与未来 摘要:景观生态学是当前生态学的一项热门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涉及到城市 景观、农业景观等多项内容,是构成地球范围内生态景观学的一项重要研究科目。而景观格局分析作为景观生态学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其研究结果将直接关系到 景观生态学的的生物保护功能、资源管理功能等,对促进景观生态学的优化发展 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针对当前景观生态学发展过程中景观格局分析的 发展现状、面临困境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景观格局分析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发展现状;面临困境;未来发展景观生态学是针对一个大范围区域内诸多类型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景观进行研究的 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到整体景观的空间结构、协调功能、发展动态、相互作用等多项 内容,对更上一层的生态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景观格局则指的是景观要素在 实际空间上的排列情况,其能够针对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景观要素排列情况进行全面且细 致的研究。因此对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就是针对景观内容中的要素格局、发展过程、相 互关系进行研究,对研究整体景观的后续发展、生态作用、功能范围等均有非常重要的铺垫 作用。本文将针对当前景观生态学发展过程中景观格局分析的发展现状、面临困境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景观格局分析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一、景观格局分析的发展现状 当前世界范围内景观格局分析的发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包括针对特定生态景观发展过 程的格局分析以及针对范围生态景观发展过程的格局分析。其中针对特定生态景观发展过程 的格局分析能够针对景观发展格局、动态发展过程、发展过程关系等进行全面研究,其对于 景观生态学整体的发展更为重要,也是当前景观格局分析中的核心方法。 1.1景观格局分析的特点 景观格局分析的内容涉及到对当前景观要素的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对当前景观要素的空 间关系进行分析、对当前景观要素的空间构型进行分析三个方面。也正因此,景观格局分析 具有从多维分析、重点分析等特点。其中多维分析指的是在景观生态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景 观格局分析本身研究内容的发展而使得单纯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等一维特征无法全面明确 的表达出当前景观格局的实际发展情况,因此必须从时间与空间相互结合的多维角度对当前 景观格局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其能够针对景观格局的成长发展、变化发生、具体原因、发 生机制、最终格局等多项内容进行分析描述;而重点分析则指的是针对景观局部地区或者观 测样本进行重点分析,进而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由局部分析结果来反映景观整体的主体特征。 1.2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 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以景观格局指数为主。景观格局指数是一种反映景观结构组成与空 间配置特征的简单量化指标,其能够对景观整体空间的格局进行同时但不同地、同地但不同 时以及不同地不同时的对比研究。结合当前世界范围景观格局分析中景观格局指数的实际使 用情况来看,景观格局指数包括描述景观要素的指数、描述景观水平的指数两种类型。其中 描述景观要素的指数又涉及到斑块面积指数、邻近度指数、转型指数、边界形状指数四项内容;描述景观水平的指数则在上述指数的基础上涉及到斑块丰富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 香浓均匀度指数等多样性指数。此外,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孔隙度指数、聚集度 指数等新型景观格局指数也开始得到有效研究与应用。 二、景观格局分析面临的困境 2.1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的限制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作为景观生态学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分析方法的研究 进展以及使用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景观生态学的后续发展。然而当前常用的景观格局指数虽然 在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初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帮助人们认知自然、认知景观、分 析景观生态等均发挥了积极帮助。但随着时间增长及科技发展,人们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情 况下当前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已经转移至景观格局与景观发展过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在此情况下,以往常用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并不能满足当前景观生态学研究重点的方法需求,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 1绿道的分类 1.1按照其所处的位置不同,绿道可分为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和城市型绿地。生态型绿道:位于乡村地区,主要沿城镇外围的自然河流、小溪、海岸及山脊线设立,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欣赏自然风光为主要目的,可供进行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郊野型绿道:位于城郊地区,主要依托城镇建成区周边的开敞绿地、水体、海岸和田野设立,以加强城乡联系、满足城市居民郊野需求为主要目的;城市型绿道:位于城区,依托人文景区、公园广场、河流、城镇道路等两侧的绿地设立,以串联城市广场和公园、改善人居环境、方便城市居民进行户外活动为目的。 1.2按照其使用功能的不同,绿道可分为交通型绿道、游憩型绿道、生态型绿道。交通型绿道主要是为了满足车辆的通行,起到组织交通的功能;游憩型绿道将自然景观经过人工改造,从人的需求出发,设计时主要考虑景观效果和运动休闲设施的设置,为居民提供室外活动休闲的场所;生态型绿道以自然景观为主,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自然的生存环境,保证物种的多样性。 1.3按照其不同的交通组织功能,绿道可分为城市步行绿道、城市自行车道及综合型绿道。综合型绿道是指步行道与自行车道相结

合。现在城市中的绿道多为综合型绿道,并且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分离,避免“人车争道”。综上所述,城市绿道一般建于城市内,多属于游憩型绿道,交通组织为综合型绿道或者步行绿道。 2城市绿道的功能 2.1直接功能。1)游憩休闲功能。城市绿道向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平台,绿道属于带状绿地,与公园、广场相比,服务半径更广,具有更好的便利性和更高的灵活度。2)慢性交通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里的私家车越来越多,尾气污染不容忽视,慢性交通很难得到保障,尤其是用于锻炼的慢性交通基本在目前的城市道路中不容许并存。而此时,城市绿道却可以为人们的户外锻炼提供更多的选择,减少城市中心公园的压力。 2.2潜在功能。绿道除了以上的直接功能,从长远来看,绿道还有一些潜在的功能。1)保护自然生态,改善居住环境。“绿”就是绿色植物,绿道强调环境的保护,绿道可以供给动植物以及人类活动空间,保护物种的迁徙和繁衍,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具体说来,绿道可以为鸟类提供生存的场所,为植物提供不同的生长环境,在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与气候水准。同时,由于植物的大量栽植,绿道还具有防洪、蓄水、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整个居住环境得到改善。2)宣传教育功能。绿道通过串联城市中的公园和历史文化遗址等,形成一条富有文

景观生态学综述

中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51153901100张砚炳 摘要 本文首先对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进行简单说明,并介绍了景观生态学学科的起源于形成。随后介绍了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研究进展,从基本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详述。最后总结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的问题,并对今后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提出见解。 关键词: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1引言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空间异质性的陆地区域。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特征,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同时也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因此对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在宏观上解决物种的保护与管理、土地利用的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维持、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景观生态学这一概念,于1939年由C Troll首先提出并应用的,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形成一门独立的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研究焦点是景观的3个特征[1、2]:(1)景观结构;(2)景观动态; (3)景观功能;直到20世纪80年代,当空间数据和分析方法得到大量应用时,人们才加深了对空间异质性(由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造成)的理解。从此,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更为迅猛。如今,景观生态学的许多概念和方法正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的多个分支。景观生态学方法既可应用于陆地,又可应用于水生和海洋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学研究促进了人们对空间异质性的起因和结果以及其尺度影响的理解,同时景观生态学研究也影响了自然和人工景观管理。

浅谈GIS在景观格局变化中的应用

浅谈GIS在景观格局变化中的应用 景观格局变化研究涉及资源、经济、环境和社会等问题,探索人地关系及人类活动方式的调整,促进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协调,需要现代的多元化的方式逐渐相互融合。本文基于国内外GIS在景观格局变化应用的发展现状,对20世纪90年,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后,GIS在景观格局变化应用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方式的变化,从单一的GIS到“3S”与研究模型的结合,总结了其实际应用的优缺点,并对GIS,或者是“3S”技术在景观格局研究应用的发展趋势。 标签:景观格局;GIS ;景观生态学 1、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一般是指景观的空间格局,即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是景观异质性的重要表现,包括景观斑块的类型、数量,不同斑块在空间上的组合分布以及景观上生物与非生物的共同作用结果。景观格局研究起源于欧洲,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 年代。“景观和景观生态”的名词最早在1939 年由德国生物地理学家Troll 提出,他侧重于研究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位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分析,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协调统一生态学和地理学这两个研究领域科学家的研究工作。 2、GIS在景观格局动态研究中的应用 丹麦的Kristensen S P.采用GIS手段,分析了上世纪1973年以后20多年间农业上活动对Rostrup地区景观格局带来的变化;Syphard等在分析加利福尼亚南部地区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基础上,运用CA模型预测了该地区2005年-2050年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情况;Jerry等以美国堪萨斯州为例,运用Fragstats软件包并结合RS和GIS技术进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对其景观结构进行分析;Burnside、Croissant、Gautam 等通过调查和利用GIS、RS 技术从不同尺度上进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定量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农业政策等的编制和制定提供依据。Mallick 等基于RS 和GIS,对沙地阿拉伯山区的景观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流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主要受人为因素(土地管理、建设和人口压力)的影响,而非自然因素。 景观生态学在中国起步较晚,直到20 世纪80 年代起才开始介绍国际上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階段是80 年代,为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初步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90 年代以后,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黄锡畴和刘安国在《地理科学》上分别发表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景观生态学被介绍到国内之后,一系列文献介绍了国外景观生态学概念和方法,景观格

各个国家的港口对照

各国港口中英文对照 各国港口中英文对照 国家NATION 港口PORT 韩国KOREA 釜山仁川BUSAN INCHON 日本JAPAN 大阪神户横滨名古屋东京门司 OSAKA KOBE YOKOHAMA NAGOYA TOKYO MOJI 越南VIETNAM 胡志明市HOCHIMINH CITY 柬埔寨CAMBODIA 金边西哈努克PHNOM PEHH SIHANOUKVILLE 缅甸MYANMAR 仰光YANGON 泰国THAILAND 曼谷林查班BANGKOK LAEM CHABANG 马来西亚MALAYSIA 槟城巴生巴西古单PENANG PORT KELANG PASIR GUDANG 新加坡SINGAPOPRE 新加坡SINGAPOPRE 菲律宾PHILLIPPINES 马尼拉宿务MANILA CEBU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雅加达泗水三宝垄勿拉湾JAKARTA SURABAYA SEMARANG BELAWAN 孟加拉国BANGLADESH 吉大港达喀尔CHITTAGONG DHAKA 印度INDIA 孟买加尔各达BOMBAY(NHAVA SHEVAA)CALUT-TA 斯里兰卡SRI LANKA 科伦坡COLOMBO 巴基斯坦PAKISTAN 卡拉奇KARACHI 伊朗IRAN 阿巴斯BANDAR ABBAS 科威特KUWAIT 科威特KUWAIT ABU DHABI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 达曼吉达利雅得DAMMAN JEDDAH RIYADE 巴林BAHRAIN 巴林BAHRAIN 阿联酋UAE 迪拜阿布扎比DUBAI ABU DHABI 阿曼OMAN 马斯喀特MUSCUT 也门YEMEN 亚丁荷台达ADEN HODEIDAH 叙利亚SYRIA 拉斯基亚LATTAKIA 黎巴嫩LEBANON 贝鲁特BEIRUT 约旦JORDAN 阿喀巴AQABA 土耳其TURKEY 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梅尔辛盖姆利克 ISTANBUL IZMIR MERSIN GEMLIK 丹麦DANMARK 哥本哈根奥胡斯COPENHAGEN AARHUS 挪威NORWAY 奥斯陆OSLO 瑞典SWEDEN 歌德堡斯德哥尔摩GOTHENBURG STOCKHOLM 芬兰FINLAND 赫尔辛基HELSINKI 爱沙尼亚ESTONIA 塔林TALLIN 拉托维亚LATVIA 里加RIGA 乌克兰UKRAINE 奥德萨ODESSA 波兰POLAND 格丁尼亚GDYNIA 匈牙利HUNGRY 布达佩斯BUDAPEST 德国GERMANY 汉堡布莱梅布莱梅哈芬HAMBURG BREMEN BREMERHAVEN 荷兰NETHERLAND 鹿特丹ROTTERDAM 比利时BELGIUM 安特卫普ANTWERP 英国UK 费力克斯托南安普敦FELIXSTOWE SOUTHAMPTON

城市景观的研究及其对城市生态的作用

城市景观格局研究进展及其对城市生态系 统的作用 (作者:代龙利学号:2012020733 专业:自然地理学) 摘要:本文从森林景观动态、森林景观干扰和城市森林景观格局与过程三个方面,综述我国森林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现状,并明确了各领域的发展方向。分析了我国在森林景观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森林景观的基础性研究不足、研究系统性不强,方法相对落后、研究质、量有限。提出了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国森林景观生态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应当重点开展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森林景观;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展望 前言: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一般来说是诸多种生态过程在各种尺度上作用的结果。景观格局的形成主要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二者的共同作用,它不仅体现了生物、自然和社会的诸多生态过程在各种尺度上的作用的结果,还决定了各种自然环境因子在景观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研究景观功能的基础就是研究景观格局的结构。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发展,突出体现它们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其对景观异质性格局和过程的关系。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景观格局及其变化反映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对城市景观格局的研究是城市绿地规划的基础,也是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一西昌市城市绿地的发展规划 为了促进西昌市园林绿化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人民身心健康,适应西昌未来发展的需要,西昌市编制了城市绿地

发展规划,对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规划部分的补充、完善和深化,是西昌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指导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建设活动,不得违背本规划的相关规定。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二)规划范围与规模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与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分为两个层次: 城市建设区:近期用地27.3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远期用地46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 市域:用地2655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人。 规划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精神,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生态学的理论和观点为指导,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系统、高效、安全、宜人的城市绿地系统,把西昌建设成经济高效、文化浓郁、环境优美的生态园林城市新区。 规划原则: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地方特色原则;系统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规划目标与指标 近期目标(2010年):初步形成城市园林绿化体系框架,2007年达到省级森林城市的要求,到近期末全面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实现城市绿地率33%,绿化覆盖率38%,人均公园面积10m2/人。 远期目标(2020年):完善各种绿地系统、提高已建设绿地的质量,初步建成绿化体系完善、富有地方特色,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把西昌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适宜人居的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实现城市绿地率38%,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园面积12 m2/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