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语症的定义(精)

失语症的定义(精)
失语症的定义(精)

失語症

第一節失語症的定義

失語症是指腦部受傷之後,語言理解或表達產生問題。優勢半球外側裂周病變通常會引起言語(speech)及語言(language)障礙。遠離該半球言語中樞的病變引起言語、語言障礙的可能性不大。95%以上的右利手及多數左利手其大腦優勢半球位于左側。

因此,左側外側裂周動脈分支血供障礙引起的腦蓋及腦島區損傷所致的語言功能(包括發音、閱讀及書寫)失常稱為失語(aphasia)。換句話說,失語診斷需與精神病(psychosis)、意識障礙(confusion)、注意力減退及記憶障礙引起的言語障礙、及非失語性言語障礙,如構音不良(dysarthria)、先天性言語障礙、發音性失用及癡呆性(dementia)言語不能. . . 等等相鑒別。

因此,失語症(aphasia)意味患者「沒有語言」或「失去語言」能力,有許多學者對失語症提出其定義及看法:

一、Jackson(1897):失語症是命題語言(propositional language)受到損害,

患者主要的困難是無法就特定的主題進行語言溝通,或將所知道的語彙整合入

語境(context)中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非命題語言保留較多。

二、Penfield & Roberts(1959):失語症是一個人在說話、理解、命名、閱讀和

書寫上有任何一種或多種的困難,且伴隨語彙的誤用或固持化

(perseveration);但不是由於構音機轉障礙、周邊神經損傷、或一般的智能

退化所引起。

三、Schuell(1964):失語症是全面性語言能力受損,橫跨所有語言層面(即聽、

說、讀、寫),而不是只有特定層面受到影響。

四、Wepman(1972):建議失語症可能屬於思考歷程異常造成語言表達障礙,致使

口語表達困難。

五、Weigl & Bierwisch(1973)則假設有一組負責內在語言的基礎系統以及一套

相當複雜的內容成分(componebt)專司外在語言執行,失語症即這些成分受

到干擾引起。

六、Chapey(1981,1986)主張失語症是語言和認知歷程受損,使得語言的內容或

意義、語言的形式或結構、語言的使用或功能、以及語言基礎的認知歷程(如

辨識、理解、記憶、思考)等能力減低或功能違常,表現出聽、說、讀、寫四

層面不同程度的缺陷。

七、Darley(1982)認為失語症是:

1.由於腦部損傷,使理解與陳述語言符號的能力受損。

2.對傳統有意義的語言要素(詞素及較長的片語、句子)的解碼(decode)

和編碼(encode)能力多層面的降低。

3.其損傷與其他智能損傷不成比例。

4.不屬於失智症(dementia)、認知混淆、感官喪失、或運動機能障礙。

5.表現於外在的語彙運用能力降低、語法規則使用效能降低、聽覺記憶廣度

縮減、以及語言的輸出和輸入管道的選擇能力減弱。

八、Davis(1983)提出失語症是腦部語言功能主要負責區域損傷,使得理解和表

達方面的基礎語言處理歷程受損。其他腦功能障礙也可能引發語言障礙,但語

言受損是這些疾病的次級表徵。因此Davis(1983)界定失語症的特徵為:

1.對口語或非口語符號的理解和表達有障礙。

2.不同層次的認知受損使得語言輸入與輸出之間的統合過程受干擾。

3.在聽、說、讀、寫四層面有不同程度的困難。

4.需思考創造的命題性、意志性語言表現較差,不需思考的非命題性語言、

非意志性語言表現較好。

5.配合情境的口語或非口語溝通能力減退。

九、綜合而言:因腦部病變造成語言(包括口語及文字)障礙,特別指稱符號本身

的運用缺陷,統稱失語症(Benson, 1985)。

但造成此病症可能原因卻相當複雜,它易受同時存在的運動/知覺障礙所影

響,因此在鑑別診斷上應同時考慮是否也存在運動/知覺所引起的說、寫、聽、

讀困難混雜其中。

在臨床上觀察失語症主要有幾個向度作為評估依據:

1.言語流暢度。

2.錯誤的表達方式(包括失文法症、錯語、錯寫、錯讀等)。

3.覆頌能力。

4.語言理解。

5.命名。

6.文字理解。

7.書寫能力。

第二節失語症的症狀與臨床表徵

根據大腦白質往皮質的傳入及傳出系統病變可將失語基本分為運動性失語(motor aphasia,MA,與額葉病變有關)、感覺性失語(sensory aphasia,SA,與外側裂後部病變有關)、傳導性失語(conductive aphasia, CA,介於額葉與外側裂後部之間的病變)。除了病變部位以外,失語的分類還與病人的言語表達、理解及複述功能有關。以下為國際上兼顧病變部位和臨床特點的分類:

(一)外側裂周失語綜合症:運動性失語;感覺性失語;傳導性失語

(二)分水嶺帶失語綜合症:經皮質運動性失語;經皮質感覺性失語;經皮質混合性失語

(三)皮質下失語綜合症:丘腦性失語;底節性失語;Merie's四方空間失語

(四)命名性失語

(五)完全性失語

(六)失讀

(七)失寫

一、失語症的候群,也因不同的腦傷區塊,而在臨床上有不同的症狀:

1.Broca(1861):病患(Leborgne)具語文理解及透過肢體表達意念的能力,

卻無法清晰以口語表達,主要損傷在左半球頂上回的後方(Broca’s

area),稱為Broca’s aphasia。

2.Wernicke(1874)病患表達流暢,然而卻包括語音及用字的錯誤(不恰當

的語意),且出現語文理解能力的損傷。主要損傷在左半球第一顳回

(Wernicke area),稱為Wernicke aphasia。

Broca及Wernicke歸納出三項基本原則:

3.語文處理具有功能定位(Broca , 1861)。

4.單一語言處理的損傷可能導致不同的語言症狀(Wernicke , 1874)。

5.語言處理機制位於腦中(Wernicke , 1874)。

6.Lichtheim(1885)區分失語症的七個症狀:

7.Broca’s aphasia:嚴重的語言表達障礙,病患語文流暢度降低(包含複

誦、閱讀及口語表達),並且對語素(如語法、語態)產生影響,並無在

聽覺理解上並無相對嚴重的損傷。

8.Wernicke’s aphasia:語文流暢但在字音(音素錯語症)選擇上出現錯

誤,及聽覺理解上的損傷。

9.Pure motor speech disorder:構音異常之障礙,因motor異常導致語文

輸出異常,在此疾患中,口語表達出現障礙,但理解並無損傷。

10.Pure word deafness:病患無法辨認口語內容,但具有自主表達能力。

11.Transcortical motor aphasia:自主表達能力減低但具有複誦能力。

12.Transcortical sensory aphasia:語文理解上的損傷,但保有複誦能力。

13.Conduction aphasia:在自主表達及複誦上均出現損傷,包括流暢的錯

語,但沒有聽覺理解上的損傷。

二、失語症症狀分類:失語症在語言上呈現的異常因人而異,其主要影響在聽、說、讀、寫四個層面,因此主要臨床症狀包括(Damasio , 1981 ; Darley , 1982 ; Davis , 1983 ; Eisenson , 1984 ; Nicolosi , Harryman & Kresheck , 1989):(一)口語方面:

1.命名不能(anomia):無法說出人物、定點、或事物名稱,患者會多數會

以省略、停頓、或自我修正方式處理,造成表達時流暢度降低,是一種失

語症的負性症狀。

2.迂迴語(circumlocution):因無法表達所需語彙,就使用迂迴描述的語

彙,內容包括「目標語彙」的形狀、功能等特性,是一種正性症狀。3.誤語症(paraphasia):用不正確的語言取代目標語音而不自覺,其取代

關係包括:音素型語誤(部分母音被取代)、語意型語誤(以不適當詞彙取代目標詞,但兩者在語意上相關);新語型語誤(能流利講出語詞,但語音半數以上與目標音無關)。

4.失語法症(agrammatism):無法處理語法規則,對句子之理解與表達均有

困難,常表現出:

a.句子結構不完整:常省略介詞、連接詞、代名詞、助詞等,而功能實詞

保留較好。

b.語序倒置、不合句法。

c.句型缺乏變化,多數只能使用簡單直述句。

5.亂語症(jargon):與電報語相反,患者說出流利且冗長的會話,但卻互

不關聯、缺乏語意、難以理解。

6.聲韻異常(aprosody , dysprosody):說話時語調、重音和節律改變,通

常為較為平板缺乏抑揚頓挫,會影響語意表達,同時理解聲韻暗示的能力亦有障礙。

7.書寫方面:(因不在本組報告範圍,僅列相關類型)

a.純失寫症(pure dysgraphia)。

b.失用型失寫症(apraxic dysgraphia)。

c.音韻型失寫症(phonologic dysgraphia)。

d.深層失寫症(deep dysgraphia)。

e.語彙型或表層失寫症(lexical / surface dysgraphia)。

8.聽覺理解方面:常見的包括:

a.無法聽辨單字、名稱、片語、或句子。

b.發音相似之語彙容易混淆。

c.間斷性的聽辨,同時段的對話有時聽懂,有時聽不懂。

d.理解啟動慢,遺漏前面訊息,瞭解後面訊息。

e.似噪音干擾,開始聽得不錯,後面聽得較差。

f.聽覺記憶短暫,訊息越長,表現越差。

g.需多次重複才能理解。

h.句子越複雜,理解程度越差。

9.閱讀方面:失語症的閱讀異常統稱為失讀症或閱讀障礙(alexia ,

dyslexia , acquired dyslexia)包括:

a.視覺性失讀症(visual dyslexia)。

b.表層失讀症(surface dyslexia)。

c.深層失讀症(deep dyslexia)。

d.朗讀錯誤(paralexia)。

10.其他症狀:

a.固持(perseveration):患者一直重複先前的反映,此一症狀常出現

在患者找不到適當答案或疲憊時。

b.運算不能(acalculia, arithmetic disturbance)。

三、失語症分類:依據臨床診斷分類可將失語症分為九個亞型,其分類與臨床表徵如下:

亞型自發語言錯語覆頌能力語言理解命名閱讀理解書寫Broca’s 不流利少見不正常不定不定不正常不正常Wernicke’s 流利常見不正常不正常不正常不正常不正常全失型不流利不定不正常不正常不正常不正常不正常傳導型流利常見不正常正常不定正常不定跨皮質運動型不流利少見正常正常不定正常不正常跨皮質知覺型流利常見正常不正常不正常不正常不正常跨皮質混合型不流利少見正常不正常不正常不正常不正常命名困難型流利無正常正常不正常不定不定皮質下型不一定常見正常不定不定不定不定(資料來源:Benson, 1985)

第三節失語症的評估

一、失語症的臨床評估包括以下幾個向度:

(一)言語流暢度:

a.以中央溝為界前區病變為不流暢失語症,後區為流暢。

b.嚴重失語症患者無論流暢或不流暢類型,在急性期症狀表現都可能出現瘖

啞,係因為語言形成能力突然喪失。

c.不流暢失語症患者臨床上應與嚴重構音障礙、額葉內側病變所致之麻痺型

構音障礙區別。

d.兩亞型比較:

評估內容不流暢型流暢型語言表達的量稀少正常

語言表達的質有構音障礙正常

表達方式吃力正常

韻律失去語言韻律性正常

句子長度短,約1~2字,電報語正常(每句約有5~8字)內容只具有實際詞,呈失文法

空洞,缺乏「實際詞」

錯語少見(以語音錯誤為主)常見(語意性錯語)(二)覆頌能力:

a.側腦裂周邊病變常伴隨覆頌能力喪失,而其外圍大動脈梗塞所導致之失語

症則會保留覆頌能力。

b.能覆頌並不表示語言已被pt’s理解,它充其量只表語音進出路徑尚完

好,亦即皮質區間投射路徑(Wernicke’s→Broca’s)正常而已。

c.跨皮質混合型失語症因傳統語言皮質(Wernicke’s & Broca’s area)

被孤立(亦即此二區外圍組織均出現病變),以致初步進入大腦的語音經

初步登陸後,只能被覆頌而無法再經處理以供理解,pt’s會出現

echolilia。

(三)語言理解:

a.造成語言理解困難的病變位置及相應臨床症狀包括:

病理機轉臨床特徵

接收性障礙純詞聾

知覺性障礙Wernicke失語症

語意性障礙跨皮質知覺型失語症

結構性障礙Broca失語症

b.其中僅接收性障礙只影響語言,其餘均同時影響語言及文字。

c.結構性障礙則指因句法結構(句法結構包括在句子中的人、地、時、地、

物彼此的關係),而影響語言理解,Broca失語症主要的困難即是此種關

係上的障礙。

二、語言評量實施流程

個案評估

1.說話機能

2.聽覺與視覺

3.語言理解

4.語言表達與產生

個案資料

1.發展史

2.目前學校及家庭環

3.學校表現

三、鑑別診斷流程

四、補充資料:失語的檢查

(資料來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c15052324.html,/BBS/topic.asp?topic_id=604&cat_id=6&forum_id=23)失語檢查是一種繁雜的臨床工作,病人失語的表現不僅與疾病本身有關,也與病人的文化程度、工作及家庭環境、智能情況、病程及當時注意力是否完整有關。因此,失語檢查應兼顧以上情況,根據目的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檢查方法。臨床上常用的失語檢查法有:波士頓診斷失語檢查法(Boste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 BDAE ),亞琛失語檢查法(Achener Aphasdie Test, AAT),1988年北京醫院王新德教授根據國

外失語研究進展, 1992年北大醫院高素榮教授在BDAE的基礎上,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

雖然失語檢查法種類繁多,其出發點不盡相同,但檢查的基本內容則大同小異,檢查時重點需注意如下方面:

一、與病人的交流:很大程度取決於檢查者的技巧,需注意如下情況:

1.安靜的環境,避免干擾

2.保持談話主題,避免話題轉換

3.言語簡練、準確,避免表達含糊、簡單(如兒語)

4.容許病人停頓、思考(給其充分的時間)

當病人出現理解困難時,應該:

1.換一種表達方式

2.改變回答形式(如將回答問題改為僅以“是”或“不是”回答)

3.交談中經常輔以非言語方式,如表情、手勢

4.給自己時間,以正確理解病人言語及非言語信息

5.檢查者出現理解不清時,重複問病人

6.當病人出現與話題完全無關的表達(奇語、言語自動症)時打斷病人。

二、自發言語情況

傳統的失語檢查法應該均從談話(自發言語)開始,如要求病人講發病經過,在談話過程中,注意病人說話是否費力。音調和構音是否正常,說話句子長短、說出話多還是少,能否表達其意。這對失語診斷十分重要,因此,要求對其作錄音紀錄,需描述的內容有:

1.音韻障礙,如語調、發音速度、重音改變等,仔細描述音韻,將有助於錯

語的判斷

2.語句重複,如贅語(perseveration)、回聲現象(echolalia),對特定內容

語句重複的描述將有助於失語診斷及預後的判斷

3.錯語:需說明患者的錯語形式,語音性錯語(“橋”-“聊”)或語義性

錯語(“桌子”-“椅子”);是否存在新語或奇語

4.找詞困難:為失語病人最常出現的症狀,其結果是病人出現語義性錯

(semanticparaphasia),如以近義詞替代目標詞(桌子-椅子),稱為近

義性語義錯語;或以不相幹性詞代替目標詞(桌子-花),稱為遠義性語

義錯語;其他找詞困難的表現為語句中斷、語句轉換(如“您知道我說的

意思…”)、語句重複或持續現象;過多錯語的後果為“奇語”(Jargon)。

5.失文法現象:在語句層面出現的語法錯誤稱為失文法(agrammatism),如

“電報性言語”(患者省略功能詞-副詞、助詞等,而僅以名詞、動詞表

達,如“頭痛,醫生…”);或文法錯用(paragrammatism),即語句中功

能詞過多或錯用

三、命名檢查:命名檢查包括如下八個方面:

1.聽病人談話,從談話中看有無命名問題

2.判斷病人對看見的物品命名的能力,以現有環境中病人熟悉的物品為主要

對象,如表、窗戶、被子等

3.判斷病人摸物品命名的能力,病人存在視覺失認時可給予語句選擇,如

“草是什麼顏色?”,“用什麼點煙?”

4.檢查通過聽刺激命名的能力。如用鑰匙撞響聲

5.判斷病人對軀體部位的命名能力,如大拇指、肩、手腕等

6.檢查者口頭描述物品功能,讓病人說出其名稱;病人出現命名困難時可給

予提示如命名“手表”,將口型作成“手”的發音狀態,“這是sh…”,

也可將音頭拼出如“這是手…”

7.列出某一類別的名稱的能力(列名)

8.檢查命名能力注意除常用名稱外,還應查不常說的物品一部分或身體一部

分。如錶帶、肘、耳垂等命名

單純命名性失語定位困難,必須結合其他語言功能檢查及神經系體症。命名不能有三種情況及不同病灶部位。

1.表達性命名不能:病人知道應叫什麼名稱,但不能說出正確詞,可接受語

音提示。病灶大多在優勢半球前部,即Broca區,引起啟動發音困難,或

累及至Broca區纖維,產生過多語音代替。

2.選字性命名不能:病人忘記了名稱,但可描述該物功能,語音提示無幫助。

但可從檢查者提供名稱中選出正確者,此種命名不能的病變可能在優勢半

球顳中回後部或顳枕結合區。

3.詞義性命名不能:命名不能且不接受提示,亦不能從檢查者列出名稱中選

出正確者。實際上病人失去詞的符號意義,詞不再代表事物,其病變部位

不精確。但最常提出的部位為優勢半球角回,角回與產生選字性命名不能

的皮質區接近,臨床上兩種命名不能可混合出現,但純粹型亦分別可見。

四、理解:包括對詞、句朗讀的理解,典型的檢查方法是病人對口頭指令的反應,讓病人從圖中選擇檢查者發音的意思,可從簡單的指一物開始,繼而指不相關連的幾件物,還可說某一物的功能讓病人指出該物。行動無困難者還可讓病人做一系列動作。也可採用是/否問題。

在臨床上檢查失語時,需注意避免常用命令詞“將眼睛閉上”、“將口張開”或“將舌頭伸出來”,因病人可以完成指令的正確性因檢查者無意識的暗示動作而具偶然性。檢驗病人對句子的句法結構的理解程度須通過專項測試(Achener Aphasie-Test,Huber U. Mitarbeit.,1983)。

失語病人對口語的理解罕見全或無現象,即不是全不懂,亦不是全懂。有些病人理解常用詞,不理解不常用詞;有些理解有具體意義的名詞,不理解文法字,如介詞、副

詞;有些理解單個名詞,不理解連續幾個名詞,檢查者對口語理解的檢查及判斷必須非常小心。

五、複述

檢查複述能力對於急性期語量減少的病人特別重要,因為複述能力保留較好者一般其預後較好。複述可在床邊檢查,且容易判斷其功能是否正常。檢查者可從簡單詞開始,如數位、常用名詞,逐漸不常用名詞、一串詞、簡單句、複雜句等,無關係的幾個詞和文法結構複雜的句子。很多病人準確重複有困難,甚至單個詞也不能重複。不能重複可能因病人說話有困難,或者是對口語理解有困難。但有些病人的複述困難比其口語表達或理解困難要重得多。複述困難提示病變在優勢半球外側裂周圍,如Broca區、Wernicke 區及二區之間聯繫纖維。有些病人儘管自發談話或口語理解有困難,但複述非常好。一種強制性的重複檢查者說的話稱模仿語言。完全的模仿語言包括多個短語、全句,以至檢查者說出的不正確句子、無意義的字、國話均可模仿。模仿語言可以是病人只能說的話,有些病人在模仿語言後又隨著一串難以理解的話。顯然病人自己也不知自己在說什麼。

大多模仿語言病人有完成現象,如檢查者說一個未完成的短語或句子,病人可繼續完成,或一首詩、兒歌由檢查者開始後,病人可自動接續完成。有些病人重複檢查者說的詞或短語時變成問話的調,表明他不懂這個詞或短語。模仿語言最常見於聽理解有困難的病人。以複述好為特點的失語提示病變在優勢半球邊緣帶區。

六、書寫檢查屬專項檢查,對病人作聽寫檢查時主要會出現以下表現:

1.病人對字空間結構失認,故此為結構性失用,而非失語

2.音韻障礙:患者出現音韻錯寫

3.詞錯寫:病人將詞寫錯

4.嚴重病例常會出現書寫中斷或音節持續書寫或自動症的表現。

七、閱讀:閱讀障礙稱失讀,由於腦損害致對文字(書寫語言)的理解能力喪失或有障礙,要注意讀出聲與理解文字是不同的功能。失讀指對文字的理解力受損害或喪失。有說話障礙者不能讀出聲,但理解。閱讀檢查大致較容易,讓病人念卡片上的字或句,並指出其物或照句子做,如此水準可完成則讓病人念一段落,並解釋。不完全閱讀障礙可表現為常用字保留較好,名詞保留較好,不常用字則不理解。

失語檢查對區分失語類型、判斷失語轉歸,進一步確定失語治療方案意義重大。在臨床上需耐心做反複練習方能熟練,在作失語診斷時需慎重,因與檢查技巧等諸因素有關。有關失語分類可參照相應書籍,此不贅述。

知识讲解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提高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很重要的函数模型; 2.探索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会进行同底对数和不同底对数大小的比较;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知道指数函数x y a =与对数函数log a y x =互为反函数()0,1a a >≠. 【要点梳理】 要点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函数y=log a x(a>0,a≠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值域为R . 2.判断一个函数是对数函数是形如log (0,1)a y x a a =>≠且的形式,即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系数为1; (2)底数为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 (3)对数的真数仅有自变量x . 要点诠释: (1)只有形如y=log a x(a>0,a≠1)的函数才叫做对数函数,像log (1),2log ,log 3a a a y x y x y x =+==+等函数,它们是由对数函数变化得到的,都不是对数函数. (2)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时应注意:①对数函数的真数要求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②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要注意分类讨论. 要点二、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a >1 0<a <1 图象

性 质 定义域:(0,+∞) 值域:R 过定点(1,0),即x=1时,y=0 在(0,+∞)上增函 数 在(0,+∞)上是减函数 当0<x<1时,y<0, 当x≥1时,y≥0 当0<x<1时,y>0, 当x≥1时,y≤0 要点诠释: 关于对数式log a N的符号问题,既受a的制约又受N的制约,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应用时经常出错.下面介绍一种简单记忆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以1为分界点,当a,N同侧时,log a N>0;当a,N异侧时,log a N<0. 要点三、底数对对数函数图象的影响 1.底数制约着图象的升降. 如图 要点诠释: 由于底数的取值范围制约着对数函数图象的升降(即函数的单调性),因此在解与对数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时,必须考虑底数是大于1还是小于1,不要忽略. 2.底数变化与图象变化的规律

元器件封装及基本管脚定义说明(精)知识讲解

元器件封装及基本管脚定义说明 以下收录说明的元件为常规元件 A: 零件封装是指实际零件焊接到电路板时所指示的外观和焊点的位置。包括了实际元件的外型尺寸,所占空间位置,各管脚之间的间距等,是纯粹的空间概念。因此不同的元件可共用同一零件封装,同种元件也可有不同的零件封装. 普通的元件封装有针脚式封装(DIP与表面贴片式封装(SMD两大类. (像电阻,有传统的针脚式,这种元件体积较大,电路板必须钻孔才能安置元件,完成钻孔后,插入元件,再过锡炉或喷锡(也可手焊),成本较高,较新的设计都是采用体积小的表面贴片式元件(SMD )这种元件不必钻孔,用钢膜将半熔状锡膏倒入电路板,再把SMD 元件放上,即可焊接在电路板上了。 元件按电气性能分类为:电阻, 电容(有极性, 无极性, 电感, 晶体管(二极管, 三极管, 集成电路IC, 端口(输入输出端口, 连接器, 插槽, 开关系列, 晶振,OTHER(显示器件, 蜂鸣器, 传感器, 扬声器, 受话器 1. 电阻: I.直插式 [1/20W 1/16W 1/10W 1/8W 1/4W] AXIAL0.3 0.4 II. 贴片式 [0201 0402 0603 0805 1206] 贴片电阻 0603表示的是封装尺寸与具体阻值没有关系 但封装尺寸与功率有关通常来说 0201 1/20W 0402 1/16W 0603 1/10W

0805 1/8W 1206 1/4W 电容电阻外形尺寸与封装的对应关系是: 0402=1.0x0.5 0603=1.6x0.8 0805=2.0x1.2 1206=3.2x1.6 1210=3.2x2.5 1812=4.5x3.2 2225=5.6x6.5 III. 整合式 [0402 0603 4合一或8合一排阻] IIII. 可调式[VR1~VR5] 2. 电容: I.无极性电容[0402 0603 0805 1206 1210 1812 2225] II. 有极性电容分两种: 电解电容 [一般为铝电解电容, 分为DIP 与SMD 两种] 钽电容 [为SMD 型: A TYPE (3216 10V B TYPE (3528 16V C TYPE (6032 25V D TYP E (7343 35V] 3. 电感: I.DIP型电感 II.SMD 型电感

对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学校:广西师范大学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作者: 学号: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一、教学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 GUANGXINOPMAL UNlVEPSITY 人教A版第二章第2.2.2节

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体现新课标要求和“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的教学理念。首先,基于“人人有份”的数学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的全部过程,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确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自然的知识发生过程,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地位,结合学情,让学生参与数学基本活动,探究和挖掘数学知识本质,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遵循这样的理念,我对此课时进行了如下设计: 第一、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并且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总结、反思,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 第三、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一)学习的知识起点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用研究指数函数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初步应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初等函数的认识的系统性,加深对对函数的思想方法的理解。 (二)学习的经验起点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函数知识,具备一定学习函数的基本能力,如通过类比分析问题的能力;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由于高一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还不是很严密,所以对于不同底数a 的对数函数的性质不能很好地进行区分。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对数函数来源于实践,通过教师课件的演示,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感受对数函数中底数a 取不同的值时反映出不同的函数图象,让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发现、归纳出图象的共同特征、函数图象的 规律,从而达到学生对对数函数知识的深刻掌握。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对数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指数函数概念及性质, 掌握了对数与对数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的。作为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 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对数函数在知识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蕴涵丰富的解题技巧,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

三极管的封装及引脚识别

三极管的封装及引脚识别 三极管的封装形式是指三极管的外形参数,也就是安装半导体三极管用的外壳。材料方面,三极管的封装形式主要有金属、陶瓷和塑料形式;结构方面,三极管的封装为TO×××,×××表示三极管的外形;装配方式有通孔插装(通孔式)、表面安装(贴片式)和直接安装;引脚形状有长引线直插、短引线或无引线贴装等。常用三极管的封装形式有TO-92、TO-126、TO-3、TO-220TO等。 国产晶体管按原部标规定有近30种外形和几十种规格,其外形结构和规格分别用字母和数字表示,如TO-162、TO-92等。晶体管的外形及尺寸如图1所示。

图1 晶体管的外形及尺寸 1 封装 1.金属封装 (1)B型:B型分为B-1、B-2、…、B-6共6种规格,主要用于1W及1W以下的高频小功率晶体管,其中B-1、B-3型最为常用。引脚排列:管底面对自己,由管键起,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E、B、C、D(接地极)。其封装外形如图2(a)所示。 (2)C型:引脚排列与B型相同,主要用于小功率。其封装外形如图2(b)所示。 (3)D型:外形结构与B型相同。引脚排列:管底面对自己,等腰三角形的底面朝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E、B、C。其封装外形如图2(c)所示。 (4)E型:引脚排列与D型相同,封装外形如图3(d)所示。 (5)F型:该型分为F-0、F-1~F-4共5种规格,各规格外形相同而尺寸不同,主要用于低频大功率管封装,使用最多的是F-2型封装。引脚排列:管底面对自己,小等腰三角形的庵面朝下,左为E,右为B,两固定孔为C。其封装外形如图2(e)所示。¨ (6)G型:分为G-1~G-6共6种规格,主要用于低频大功率晶体管封装,使用最多的是G-3、G-4型。其中G-1、G-2为圆形引出线,G-3~G-6为扁形引出线。引脚排列:管底面对自己,等腰三角形的底面朝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E、B、C。其封装外形如图2(f)所示。 2.塑料封装 (1)S-1型、S-2型、S-4型:用于封装小功率三极管,其中以S-1型应用最为普遍。S-1、S-2、S-3型管的封装外形如图2(g)、(h)、(i)所示。引脚排列:平面朝外,半圆形朝内,引脚朝上时从左到右为E、B、C。 (2)S-5型:主要用于大功率三极管。引脚排列:平面朝外,半圆形朝内,引脚朝上时从左到右为E、B、C。S-5型的封装外形如图2(j)所示。 (3)S-6lA、S-6B、S-7、S-8型:主要用于大功率三极管,其中以S-7型最为常用。S-6A 引脚排列:切角面面对自己,引脚朝下,从左到右依次为B、C、E。它们的引脚排列与外形分别如图5.12(k)、(l)、(m)、(n)所示。 (4)常见进口管的外形封装结构:TO-92与部标S-1相似,TO-92L与部标S-4相似,TO126与S-5相似,TO-202与部标S-7相似。

团队的定义是什么

团队的定义是什么 团队的定义是什么?一个合格的团队有哪些构成要素?下面来告诉你。 团队(Team)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的构成要素总结为5P,分别为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团队和群体有着根本性的一些区别,群体可以向团队过渡。一般根据团队存在的目的和拥有自主权的大小将团队分为三种类型: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 一、团队的定义 有多少教科书就有多少种关于团队的解释,这里把团队定义为: 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二、团队的构成要素 团队有几个重要的构成要素,总结为5P 1.目标(Purpose) 团队应该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为团队成员导航,知道要向何处去,没有目标这个团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小知识自然界中有一种昆虫很喜欢吃三叶草(也叫鸡公

叶),这种昆虫在吃食物的时候都是成群结队的,第一个趴在第二个的身上,第二个趴在第三个的身上,由一只昆虫带队去寻找食物,这些昆虫连接起来就像一节一节的火车车箱。管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这些像火车车箱一样的昆虫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圆圈,然后在圆圈中放了它们喜欢吃的三叶草。结果它们爬得精疲力竭也吃不到这些草。这个例子说明在团队中失去目标后,团队成员就不知道上何处去,最后的结果可能是饿死,这个团队存在的价值可能就要打折扣。团队的目标必须跟组织的目标一致,此外还可以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具体分到各个团队成员身上,大家合力实现这个共同的目标。同时,目标还应该有效地向大众传播,让团队内外的成员都知道这些目标,有时甚至可以把目标贴在团队成员的办公桌上、会议室里,以此激励所有的人为这个目标去工作。 2.人(People) 人是构成团队最核心的力量。3个(包含3个)以上的人就可以构成团队。 目标是通过人员具体实现的,所以人员的选择是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一个团队中可能需要有人出主意,有人定计划,有人实施,有人协调不同的人一起去工作,还有人去监督团队工作的进展,评价团队最终的贡献。不同的人通过分工来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在人员选择方面要考虑

对数函数的公理化定义及性质

对数函数的公理化定义及性质 李凤娟 定义:设():(0,),x R ?+∞→满足 (1) ()x ?是定义在(0,)+∞上的连续函数 (2) ,(0,)x y ?∈∞有()xy ?=()x ?()y ?+ (3) 对于0a >且1a ≠,有()1a ?= 则称()x ?是以a 为底的x 的对数,记作()log a x x ?= 对数函数性质的公理化证明 性质1. 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连续函数,若()()()f x y f x f y ?=+求证:(1)0f = 证明: 只需令1(1)2(1)(1)0x y f f f ===∴=即得 即 :0,1,log 10a a a ?>≠= 性质2. 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连续函数,若()()()f x y f x f y ?=+求证 ()()() x f f x f y y =- 证明: ()()()()()()()x x x f f x f y f f y f x f x y y y =-?+=?=显然成立 即 : 0,1,,,log log log a a a x a a x y R x y y +?>≠∈=- 性质3. 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连续函数,*n N ∈,若()()()f x y f x f y ?=+,求 证:()()n f x nf x = 证明: 令n y x =则可得()()()n n f x x f x f x ?=+ 1()()()n n f x f x f x +∴=+ 2321()()[()()][()()]...[()()]()n n n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nf x -∴=+-+-++-=

对数函数的概念精品教案

课题: 对数函数的定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 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 型;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 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 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 法,学会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景 1.(知识方法准备) ○ 1 学习指数函数时,对其性质研究了哪些内容,采取怎样的方法? 设计意图:结合指数函数,让学生熟知对于函数性质的研究内容,熟练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借助图象研究性质. ○ 2 对数的定义及其对底数的限制. 设计意图:为讲解对数函数时对底数的限制做准备. 2.(引例) 教材P 81引例 处理建议: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填写下表: 碳14的含量P 0.5 0.3 0.1 0.01 0.001 生物死亡年数t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表,体会“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P 的取 值,通过对应关系P t 2 15730log =,生物死亡年数t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从而t 是P 的函数” .(进而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 二、 新结论的探究 (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定义:函数0(log >=a x y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logarithmic function ) 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 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x y 2log 2=,5log 5 x y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巩固练习:(教材P 68例2、3) 三、探索开发新结论 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问题:你能类比前面讨论指数函数性质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 研究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 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探索研究: ○ 1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可用描点法,也可借助科学计算器或计算机) (1) x y 2log = (2) x y 2 1log = (3) x y 3log = (4) x y 3 1log = ○ 2 类比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填写如下表格: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1a > 1a 0<< 1a > 1a 0<< 函数图象都在y 轴右侧 函数的定义域为(0,+∞) 图象关于原点和y 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 向y 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值域为R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1) 11=α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第一象限的图 象纵坐标都大0log ,1>>x x a 0log ,10><

团队建设与管理word讲课教案

团队建设与管理 一、团队 1、定义 团队(Team)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 2、构成要素 1.目标(Purpose) 团队应该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为团队成员导航,知道要向何处去,没有目标这个团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2.人(People) 人是构成团队最核心的力量,2个(包含2个)以上的人就可以构成团队。 3.定位(Place) 团队的定位包含两层意思: 团队的定位,团队在企业中处于什么位置,由谁选择和决定团队的成员,团队最终应对谁负责,团队采取什么方式激励下属? 个体的定位,作为成员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是订计划还是具体实施或评估? 4.权限(Power) 团队当中领导人的权力大小跟团队的发展阶段相关,一般来说,团队越成熟领导者所拥有的权力相应越小,在团队发展的初期阶段领导权是相对比较集中。 5.计划(Plan) 计划的两层面含义: (1)目标最终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具体的行动方案,可以把计划理解成目标的具体工作的程序。 (2)提前按计划进行可以保证团队的顺利进度。只有在计划的操作下团队才会一步一步的贴近目标,从而最终实现目标。 二、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是指为了实现团队绩效及产出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系列结构设计及人员激励等团队优化行为。 1、为什么要进行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 这就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奇迹。 没有一支好的团队建设与管理,公司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更谈不上公司的发展与员工的进步;没有一支好的团队建设与管理,公司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暂时和偶然的。 2、团队精神 (1)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

对数函数知识点

对数函数知识点 1.对数函数的概念 形如 y log a x( a 0且 a 1) 的函数叫做对数函数 . 说明:( 1)一个函数为对数函数的条件是: ①系数为 1; ②底数为大于 0 且不等于 1 的正常数; ③自变量为真数 . 对数型函数的定义域: 特别应注意的是: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 1。 2 、 由 对 数 的 定 义 容 易 知 道 对 数 函 数 y log a x (a 0, a 1) 是指数函数 y a x (a 0, a 1) 的反函数。 反函数及其性质 ①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 y x 对称。 ②若函数 y f ( x) 上有一点 (a, b ) ,则 (b, a) 必在其反函数图象上, 反之若 (b, a) 在反函 数图象上,则 ( a, b) 必在原函数图象上。 ③利用反函数的性质,由指数函数 y a x (a 0, a 1) 的定义域 x R ,值域 y 0 , 容易得到对数函数 y log a x(a 0, a 1) 的定义域为 x 0 ,值域为 R ,利用上节学过的 对数概念,也可得出这一点。 3、.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定义 y log a x (a 0且 a 1) 底数 a 1 0 a 1 图象 定义域 (0, ) 值域 R 单调性 增函数 减函数 共点性 图象过点 (1,0) ,即 log a 1 函数值x (0,1) y ( ,0); x [1, ) x (0,1) y (0, ); x [1, ) 特征 y [0, ) y ( ,0] 对称性 函数 y log a x 与 y log 1 x 的图象关于 x 轴对称 a 4.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比较 名称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一般形式 y a x (a 0, a 1) y log a x (a 0, a 1)

封装及管脚定义(精)

管脚定义

1. LCM参数: 1.1 屏幕大小:240*RGB*302 dots,262144色(2的(R(6位数+G(6位数+B(6位数)次方) 1.2 控制器:HX8347-A 1.2.1最低供电电压:1.65V ,内置升压器, 1.2.2三种接口模式: ①命令参数接口模式 ②寄存器内容接口模式 ③RGB 接口模式 1.2.3工作温度:-40~85℃ 1.3显示:

1.3.1正常显示模式 ①命令参数接口模式:262144(R(6,G(6,B(6色 ②寄存器内容接口模式:a262144(R(6,G(6,B(6,b 65536(R(5,G(6,B(5色 1.3.2空闲显示模式①8(R(1,G(1,B(1色 1.4显示组件 1.4.1 VCOM 控制组件:-2V~5.5V 1.4.2 DC/DC转换 ①DDVDH :3.0V~6.0 ②VGH :+9.0V~16.5V ③VGL :-6.0V~-13.5V 1.4.3 帧存储区域240(水平)*320(垂直)*18bit 1.5显示/控制接口 1.5.1显示接口模式 ①命令参数接口模式 A .8/16bit并行总线接口 B .串行总线接口 C .16/18bit并行RGB 总线 ②寄存器内容接口模式 A .8/16/18bit并行接口 B .串行总线接口

C .16/18bit并行RGB 总线 1.5.2控制接口模式 IFSEL0=0:命令参数接口模式 IFSEL0=1:寄存器内容接口模式 1.5.3电压 ①逻辑电压(IOVCC ):1.65V~3.3V ②驱动电压(VCI ):2.3V~3.3V 1.5.4颜色模式 A .16Bit :R(5,G(6,B(5 A .18Bit :R(6,G(6,B(6 接口模式选择: 写寄存器:

USB3.0连接器引脚定义及封装尺寸

USB 3.0采用的双总线结构,在速率上已经达到4.8Gbps,所以称为Super speed,在USB 3.0的LOGO上显示为SS,由于接口变化太大,再加上把USB 3.0协议集成到相关芯片组肯定也需要时间,所以USB 3.0的普及应该至少再需三年以上。 说明: 本文插图及封装尺寸来源,USB 3.0-final.pdf(Date:November/12/2008),USB 3.0协议可在USB官方下载到。 USB 3.0中定义的连接器包括(本文不包含连接线缆): USB 3.0 A型插头和插座 USB 3.0 B型插头和插座 USB 3.0 Powered-B型插头和插座 USB 3.0 Micro-B型插头和插座 USB 3.0 Micro-A型插头 USB 3.0 Micro-AB型插座 1、USB 3.0 A型USB插头(plug)和插座(receptacle) 引脚顺序(左侧为Plug,右侧为Receptacle): 引脚定义: 封装尺寸(单PIN Receptacle):

2、USB 3.0 B型USB插头(plug)和插座(receptacle) 引脚顺序(左侧为Plug,右侧为Receptacle,注意箭头所指斜口向上,USB端口朝向自己): 引脚定义: 封装尺寸(单PIN Receptacle): 3、USB 3.0 Powered-B型USB插头(plug)和插座(receptacle)

引脚顺序(左侧为Plug,右侧为Receptacle,注意宽边在上,USB端口朝向自己): 引脚定义: 封装尺寸(Receptacle): 4、USB 3.0 Micro USB插头和插座 USB 3.0 Micro USB插头和插座变化相当大,而官方的协议文档中,涉及该部分的插图仍然存在模糊情况,这里不再抓图,前面文章介绍过Micro USB接口主要是用于蜂窝电话和便携设备的,体积相比Mini-USB更小。 Micro USB插头和插座分为三种: USB 3.0 Micro-B型插头和插座 USB 3.0 Micro-A型插头 USB 3.0 Micro-AB型插座 USB 3.0 Micro-B连接器引脚定义: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对数函数的概念; 2.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 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 教学难点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对数互化关系: b N N a a b =?=log 2、 )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3、 我们研究指数函数时,曾经讨论过细胞分裂问题,某种细胞分裂时,得到的细胞的个 数y 是分裂次数x 的函数,这个函数可以用指数函数y =x 2表示. 现在,我们来研究相反的问题,如果要求这种细胞经过多少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1万个,10万个……细胞,那么,分裂次数x 就是要得到的细胞个数y 的函数.根据对数的定义,这个函数可以写成对数的形式就是y x 2log =. 如果用x 表示自变量,y 表示函数,这个函数就是x y 2log =. 引出新课--对数函数. 二、新授内容: 1.对数函数的定义: 函数x y a log =)10(≠>a a 且叫做对数函数,定义域为),0(+∞,值域为 ),(+∞-∞.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log x y a =; (2))4(log x y a -=; (3))9(log 2 x y a -=. 分析:此题主要利用对数函数x y a log =的定义域(0,+∞)求解. 解:(1)由2 x >0得0≠x ,∴函数2log x y a =的定义域是{}0|≠x x ; (2)由04>-x 得4-x 得-33<

团队活动讲师管理守则管理

精心整理团队活动目标管理浅谈 (课程设计与授课技巧课后作业) 讲 包加顺 能够清晰描述团队目标得以实现的 营业单位的现状从中选出适合本团队的四种方法加以运用;力争团队绩效三个月内提高20%。 授课对象: 业务主任、营业部经理 授课人数:30人

授课方法:大班、讲授、研讨发表 授课时间:三小时 学员手册:授课投影片摘要记录手册 随堂讲义: 1、团队活动目标现状分析表 2、行动计划表 讲师资料: 1、 2、投影片 投影片: 1、营销活动目标管理浅谈 2、 3、 4、 5、 6、 7、 8、团队目标得以实现的条件 9、激发团队行动力的途径 10、激发团队行动力的途径 11、12、13、14、激发团队行动力的方法15、16、17、一个具体的实例 18、结论

课前作业: 学员准备所辖团队上月总业绩与单位成员业绩统计 课程时间表————团队活动目标管理浅谈8:30——8:45 1、1 课程介绍和总述 8:45——9:20 1、2 现状分析、目标管理的概念与 重要性 9:20——9:30 休息 9:30——10:50 1、3 10:50——12:00 1、4 1、 2、 3、 4、 1、1 课程介绍和总述 简要介绍课程目标、教材 1、2现状分析、目标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讲师通过对工作中发现的两个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引出各层级人员对团队目标关心程度评分表,进而 阐明目标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通过讲授和启发,

让学员理解和掌握目标管理的真正意义。 1、3团队目标得以实现的条件、激发团队行动力的方法、具 体实例介绍 讲师通过举例讲授研讨等方式阐明团队目标得以实 现的条件,让学员了解并掌握激发团队行动力的方 法,并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员加深认识、

(完整版)高中数学《对数函数的概念》教案北师大必修1

对数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对数函数的概念,熟悉2log x y =的图象, ②了解对数函数的反函数.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类比思想由指数函数的概念得出对数函数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发现函数的性质; 2.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2log x y =的图象, 2、难点:用对称性画2log x y =的图象,. 四.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在科学上,考古学家利用 log P 估算出土文物或古遗址的年代,对于每一个C 14含 量P ,通过关系式,都有唯一确定的年代t 与之对应.同理,对于每一个对数式log x a y =中 的x ,任取一个正的实数值,y 均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所以log x a y x =关于的函数. 2.探索新知 一般地,我们把函数log a y x =(a >0且a ≠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提问:(1).在函数的定义中,为什么要限定a >0且a ≠1. (2).为什么对数函数log a y x =(a >0且a ≠1)的定义域是(0,+∞) 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更加理解对数函数的含义,从而加深对对数函数的理解. 答:①根据对数与指数式的关系,知log a y x =可化为y a x =,由指数的概念,要使 y a x =有意义,必须规定a >0且a ≠1. ②因为log a y x =可化为y x a =,不管y 取什么值,由指数函数的性质,y a >0,所以 (0,)x ∈+∞. 3、研究对数函数的反函数

团队管理的五大要素

管理销售团队 (一)、目标管理(objectives management): 目标指导行动,所以一个团队必须要有目标,每个团队成员也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团队管理人员有责任,为团队成员制定适宜的目标,因此目标管理是管理团队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尤其是销售团队,更需要目标的指引! 作为领导必须知道自己对下级的期待是什么,而下级必须知道自己对什么结果负责。团队目标是团队的灵魂,是指引团队前进的灯塔,也是团队存在的组织意义。因此对团队的管理,要以目标为导向。 1、什么是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就是把团队领导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成员,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的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工作的一种方法。 2、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 的成果。 1)目标的设置 ①团队高层领导预定目标。 这是一个暂时的可以改变的目标预案。即可以由上级提出,再同下级讨论;也可以由下级提出,上级批准。无论哪种方式,必须共同商量决定;

其次,团队领导必须根据团队的使命和长远战略,估计客观环境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对本团队的优劣有清醒的认识。对组织应该和能够完成的目标,心中有数。 ②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目标管理要求每一个分目标都有确定的责任主体。因此预定目标之后,需要重新审查现有的组织结构,根据新的目标分解要求进行调整,明确目标责任者和协调关系。 ③确立下级的目标。 首先下级明确团队的规划和目标,然后明确自己的分目标。在讨论中上级要尊重下级,平等待人,耐心倾听下级意见,帮助下级发展一致性和支持性目标。 分目标要具体量化,便于考核;分清轻重缓急,以免顾此失彼;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实现可能。每个团队成员和本团队的分目标要和其他的分目标协调一致,支持本团队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④上级和下级就实现各项目标所需的条件,以及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 分目标制定后,要授予下级相应的资源配置的权力,实现权责利的统一。最后把每个团队成员的目标汇总,以便实时提醒与考核。 2)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 目标管理重视结果,强调自主,自治和自觉。并不等于领导可以放手不管,相反由于形成了目标体系,一环失,,就会牵动全局。因此领导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是不可缺少的。

《对数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必修1(北师大版)】

《对数函数的概念》 《对数函数的概念》是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5节的内容。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与对数等内容,它为过渡到本节起着铺垫作用。“对数函数”这节教材,是在没学习反函数的基础上研究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有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注重思考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以已知探求未知的能力; 2、通过实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类比联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对数函数的概念》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对数函数的概念。在教学中只有突出这个重点,才能使教材脉络分明,才能有利于学生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教学难点】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 电子课件调整、相应的教具带好、熟悉学生名单、电子白板要调试好。 一、导入部分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一、问题提出1.在§1正整数函数中,细胞分裂的问题得到细胞分裂个数y 与分裂次数x 的函数关系是 ?(y=2x ) 2.若一个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一万个细胞或十万个细胞,即分裂次数x 和细胞个数y 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 。 X=log 2y 3.对于一般的指数函数y=a x (a>o,a ≠1)中的两个变量,能不能把y 当作自变量,使得x 是 y 的函数? 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 指数函数x y a = (a>o,a ≠1)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当x 1≠x 2时,y 1≠y 2,(如图所示)指数函数的图像反映了数集R 与数集﹛y │y >0﹜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由此可见对于任意的y ∈(0,+∞),在R 中都有唯一数x 满足y=a x ,即把y 当作自变量,那么x 就是y 的函数,有§4可以知道这个函数就是x a y =㏒ (a>o,a ≠1)函数x a y =㏒叫做对数函数,(a>o,a ≠1),自变量y >0。习惯上,自变量用x 表示,所以这个函数就写成 y a x =㏒ (a>o,a ≠1)。 1、对数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函数log a y x =(a >0且a ≠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a 叫做对数函数的底数,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1)常用对数函数:10y x lgx ==㏒ (2)自然对数函数:e y x x ==㏒㏑ 问题1:(1)在函数的定义中,为什么要限定a >0且a ≠1? (2)为什么对数函数log a y x =(a >0且a ≠1)的定义域是(0,+∞)?

各个引脚的封装

1、BGA(ballgridarray) 球形触点陈列,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在印刷基板的背面按陈列方式制作出球形凸点用以代替引脚,在印刷基板的正面装配LSI芯片,然后用模压树脂或灌封方法进行密封。也称为凸点陈列载体(PAC)。引脚可超过200,是多引脚LSI用的一种封装。 封装本体也可做得比QFP(四侧引脚扁平封装)小。例如,引脚中心距为1.5mm的360引脚BGA仅为3 1mm见方;而引脚中心距为0.5mm的304引脚QFP为40mm见方。而且BGA不用担心QFP那样的引脚变形问题。 该封装是美国Motorola公司开发的,首先在便携式电话等设备中被采用,今后在美国有可能在个人计算机中普及。最初,BGA的引脚(凸点)中心距为1.5mm,引脚数为225。现在也有一些LSI厂家正在开发500引脚的BGA。BGA的问题是回流焊后的外观检查。现在尚不清楚是否有效的外观检查方法。有的认为,由于焊接的中心距较大,连接可以看作是稳定的,只能通过功能检查来处理。 美国Motorola公司把用模压树脂密封的封装称为OMPAC,而把灌封方法密封的封装称为 GPAC(见OMPAC和GPAC)。 2、BQFP(quadflatpackagewithbumper) 带缓冲垫的四侧引脚扁平封装。QFP封装之一,在封装本体的四个角设置突起(缓冲垫)以防止在运送过程中引脚发生弯曲变形。美国半导体厂家主要在微处理器和ASIC等电路中采用 此封装。引脚中心距0.635mm,引脚数从84到196左右(见QFP)。 3、碰焊PGA(buttjointpingridarray) 表面贴装型PGA的别称(见表面贴装型PGA)。 4、C-(ceramic) 表示陶瓷封装的记号。例如,CDIP表示的是陶瓷DIP。是在实际中经常使用的记号。 5、Cerdip 用玻璃密封的陶瓷双列直插式封装,用于ECLRAM,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电路。带有玻璃窗口的Cer dip用于紫外线擦除型EPROM以及内部带有EPROM的微机电路等。引脚中心距2.54mm,引脚数从8到42。在日本,此封装表示为DIP-G(G即玻璃密封的意思)。 6、Cerquad 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即用下密封的陶瓷QFP,用于封装DSP等的逻辑LSI电路。带有窗口的Cerquad 用于封装EPROM电路。散热性比塑料QFP好,在自然空冷条件下可容许1.5~2W的功率。但封装成本比塑料QFP高3~5倍。引脚中心距有1.27mm、0.8mm、0.65mm、0.5mm、0.4mm等多种规格。引脚数从32到368。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基础)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A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很重要的函数模型; 2.探索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会进行同底对数和不同底对数大小的比较;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知道指数函数x y a =与对数函数log a y x =互为反函数()0,1a a >≠. 学习策略: 在理解对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学习过程中,要处处与指数函数相对照. 二、学习与应用 指数函数图象及性质: y =a x 01时图象 图象 性质 (1)定义域 ,值域( ,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做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手上记. 知识回顾——复习 学习新知识之前,看看你的知识贮备过关了吗?

(2)a0= ,即x=0时,y= ,图象都经过(,)点 (3)a x=a,即x=1时,y等于底数 (4)在定义域上是单调函数(4)在定义域上是单调函数 (5)x<0时,a x> x>0时, 0时,a x> (6)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要点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函数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 0,+∞. 2.判断一个函数是对数函数是形如log(0,1) a y x a a =>≠ 且的形式,即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系数为; (2)底数为的常数; (3)对数的真数仅有. 要点诠释: (1)只有形如y=log a x(a>0,a≠1)的函数才叫做对数函数,像 log(1),2log,log3 a a a y x y x y x =+==+等函数,它们是由对数函数变化得到的,都不是 对数函数. (2)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时应注意:①对数函数的真数要求,底数大于 零且不等于1;②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要注意. 要点二: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a>1 0<a<1 图象 性质定义域: 值域: 过定点,即x=1时,y=0 在(0,+∞)上增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 当0<x<1时,<0, 当x≥1时,≥0 当0<x<1时,>0, 当x≥1时,≤0 要点诠释: 关于对数式log a N的符号问题,既受a的制约又受N的制约,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 应用时经常出错.下面介绍一种简单记忆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以1为分界点,当a,N同侧时,log a N>0;当a,N异侧时,log a N<0. 要点梳理——预习和课堂学习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预习和课堂学习更多知识点解析请学习网校资源 ID:#12255#392183

团队的概念和类型

团队的概念和类型 一、团队概念 怎样的组织可称之为团队?它与一般的群体有什么不同呢?在企业管理意义上的团队是有着特定含义的一种概念。它可定义为在一个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单个组织。一个团队是一些技能、知识乃至气质上互补的人员,为了达到一个相同的目标而一起工作、共同担负责任的一种小型群体。但团队又有别于群体。 群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结合在一起,在工作群体(work group)中成员通过相互作用,来共享信息,作出决策,帮助每个成员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工作群体中的成员不一定要参与到需要共同完成的集体工作中,他们也不一定有机会这样做。因此,工作群体的绩效仅仅是每个成员个人贡献的总和。在工作群体中,不存在一种积极的协同作用,能够使群体的总体绩效水平大于个人绩效之和。工作群体强调个人完成他们自己领域的任务,没有共同的责任。工作团队(work team)则不同,它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其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团队一词体现出一种团结、合作和共同目标等精神象征。团队一词容易使人想起运动员在接力赛中的形象,或者足球队在球场踢球的形象。这些形象都表明,不同的团队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并都对最终结果作出贡献。 团队最初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以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小组的形式出现。当时在美国由于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作业方式,使许多青年人感到厌倦,特别是一整天重复单调乏味的工作,限制了劳动范围,引起了工人的不满。许多人开始意识到这样的生产制度正使美国人逐步丧失工作热情和生产率。从60年代起,世界各国开始了对团体生产模式的研究,并首先在美国企业管理中采用。日本、北欧、西欧的一些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开始学习和模仿团队工作。特别是在日本,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日本的企业管理中广泛推广团队工作,他们不仅模仿而且根据日本的特点进行创新,使日本的管理实践独树一帜,由模仿者转变成为被模仿者。欧洲的一些制造工厂、汽车公司等大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