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落总数测定操作规程

菌落总数测定操作规程
菌落总数测定操作规程

1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起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

用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的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适用这些文件

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附录

2 抽样方法

成品同一批号的产品中至少随机抽取3包装样品,取好的样品应用无菌袋装好,

检验前不得打开。

3设备和材料

3.1 冰箱 0℃~4℃。

3.2 恒温培养箱:36℃±1℃和25±1℃

3.3 恒温水浴锅:46℃±1℃。

3.4 电子天平:0g~500g,精确至0.01g.

3.5 可调试移液枪:1ml~5ml

3.6 旋涡混匀器

3.7 薄膜过滤器:三联

3.8 灭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0.1ml刻度)。

3.9 灭菌锥形瓶:500ml,250ml.

3.10 灭菌培养皿:直径约90mm

3.11 灭菌剪子、镊子、滤头、移液枪头等。

4试剂和培养基

4.5 0.1%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咗溶液121℃,15min灭菌备用。

4.2 磷酸2

4.1 营养琼脂培养基:取1

5.2g营养琼脂培养基溶于400ml水中,装入500ml锥形瓶121℃,15min灭菌备用。

4.2 沙氏琼脂培养基:取2

5.6g沙氏琼脂培养基溶于400ml水中,装入500ml锥形瓶121℃,15min灭菌备用。

4.3 洗脱液:取0.9g氯化钠溶于100水中(加入2 g山梨酸脂80),装入100ml锥形瓶,另外再取0.9%氯化钠溶液分别以9ml/支分装于试管中121℃,15min灭菌备用。4.4 75%乙醇溶液

4.5 0.1%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咗溶液121℃,15min灭菌备用。

5 操作步骤

5.1检样稀释及培养

5.1.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10g(ml) 放于含有100mL灭菌生理盐水灭菌玻璃瓶,经充分振摇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5.1.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稀释液。

5.1.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方法,做10倍递增稀释,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5.1.4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标本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做10倍递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培养皿内,每个稀释度做5个培养皿(3个用于做细菌培养2个用于做真菌培养)。

5.1.5稀释液移入培养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营养琼脂培养基(加入1~2滴0.1%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咗溶液)和沙氏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水浴保温)注入培养皿约15ml,并转动培养皿使混合均匀。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和沙氏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稀释液灭菌培养皿内作空白对照。

5.1.6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分别置30℃~35℃细菌培养箱内培养3天23℃~28℃霉菌培养箱内培养5天。

5.1.7在培养期间每天做好观察记录,计下每个平皿上的菌落数。

5.2菌类计数方法

做平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总数。

5.3菌落计数的报告

5.3.1平板菌落数的选择

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标准。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板,应采用两个平板平均数,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以代表全皿菌落数。平板内如有链状菌落生长时(菌落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若仅有一条链,可视为一个菌落;如果有不同来源的几条链,则应将每条链作为一个菌落计。

5.3.2稀释度的选择

5.3.2.1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5.3.2.2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两者之比如何来决

定,。若其比值小于或等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若大于2则报告其较小的数字。

5.3.2.3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5.3.2.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5.3.2.5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

5.3.2.6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其中一部分大于300或小于30时,则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5.3.3菌落数的报告

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其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两位有效数字,在两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

菌落总数检测操作规程(国标word版)

山西梁汾醋业有限公司 文件类别及编号:LF-GC-01 版次共页第页 菌落总数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山西老陈醋菌落总数测定的操作规程,保证山西老陈醋产品的质量。 2. 适用范围 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菌落总数的测定。 3. 仪器设备 恒温培养箱,冰箱,恒温水浴箱,天平(0.1g),均质器,振荡器;无菌吸管1ml(0.01刻度)、10ml(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无菌锥型瓶,250ml/500ml;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PH计或精密PH试纸;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 4.培养基和试剂 4.1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 成分: 胰蛋白胨 5.0g 酵母浸膏 2.5g 葡萄糖 1.0g 琼脂15.0g 蒸馏水1000ml PH7.0±0.2 制法:将上述加于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H。分装试管或锥型瓶,121℃高压灭菌15min。 4.2磷酸盐缓冲液

成分: 磷酸二氢钾(KH 2PO 4 ) 34.0g 蒸馏水500ml PH 7.2 制法: 贮存液:称取34.0g磷酸二氢钾溶于500ml蒸馏水中,用大约175ml的1mol/L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存于冰箱。 稀释液:取贮存液1.25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分装于适宜容器中,121摄氏度高压灭菌15分钟。 4.3无菌生理盐水 成分: 氯化钠8.5g 蒸馏水1000ml 制法:8.5克氯化钠溶于100ml蒸馏水中121摄氏度高压灭菌15分钟。 5 检验程序

6操作步骤 6.1样品的稀释 6.1.1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样品置盛有225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1min~2min,或放入盛有225 m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6.1.2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 样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

菌落总数测定注意点

菌落总数检测中的注意要点 菌落总数测定 一、茵落总数的概念和测定意义 菌落(colony)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发育而形成的能被肉眼所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的相同细菌聚集而成的,故又有细菌集落之称。 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1)或表面积(clni)内,、所含能于某种周体培养基上,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生成的细菌集落的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是作为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程度的标记,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食一中细菌的性质以及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科学依据. 二、茵落总数测定的几项说明 1.菌落总数的测定。是以检样中的细菌细胞和营养琼脂混合后,每个细菌细胞都能形成一个可见的单独菌落的假定为基础的。由于检验中采用37℃于有氧条件下培养(空气中含氧约20%),因而并不能测出每g或ml检样中实际的总活菌数,厌氧菌、微嗜氧菌和冷营菌在此条件下不生长,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一些细菌也受到了限制,因此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能在普通营养琼脂中发育、嗜中温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2.鉴于食品检样中的细菌细胞是以单个,成双、链状、葡萄状或成堆的形式存在,因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出现的菌落可以来源于细胞块,也可以来源于单个细胞,因此平板上所得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菌落的数字不应报告活菌数,而应以单位重量、容量或表面积内的菌落数或菌落形成单位数(colony forming units,CFU)报告之。 3.每种细菌都有它一定的生理特性,培养时,应用不同的营养条件及其他生理条件(如温度、培养时间、PH、需氧性质等)去满足其要求,才能分别将各种细菌都培养出来。因此,要得到较全面的细菌菌落总数,应将检样接种到几种不同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上,并培养在不同条件下,如温度,氧气供应等。但国家颁发的食品卫生标准对不同食品的菌落总数的规定,都是根据用普通营养琼脂进行需氧培养所得的结果确定的,因此在食品的一般卫生学评价中并不要用几种不同的非选择性培养基培养。 三、茵落总数的测定 测定食品中菌落总数时,是将食品检样做成几个不同的lO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各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一定量在平皿内与营养琼脂相混合,经培养后,按一定要求计算出皿内琼脂平板上所生成的细菌集落数,并再根据检样的稀释倍数,计算出每g或m1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四、菌落总数测定中的一些要求和规定 为了正确地反映食品中各种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存在的情况,检验时必须遵循以下一些要求和规定。

乙醇检验操作规程

制订详尽的工作程序,规范检验操作,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乙醇的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三、职责: 1、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 2、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 1【性状】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具有乙醇固有香气,香气纯正。 2【检查】 2.1色度: 用50ml比色管直接取试样50.0ml,与同体积的稀铂-钴色标系列标准溶液进行目视比色。本品色度不得过10号色度。 2.2乙醇含量: 将试样注入洁净、干燥的100ml量筒中,静置数分钟,待酒中气泡消失后,放入洁净、擦干的酒精计,再轻轻按一下,不应接触量筒壁,同时插入温度计,平衡约5min,水平观测,读取与弯月面相切处的刻度示值,同时记录温度。根据测得的酒精计示值和温度,查附录A“酒精计温度(T)、酒精度(ALC)(体积分数)换算表”,换 算成20℃时样品的乙醇含量。乙醇含量≥95.0% 2.3硫酸试验色度: 吸取10.00ml试样于70ml平底烧瓶中,在不断振动下,用量筒或刻度吸管均匀加入10ml 硫酸(控制在15s内加完),充分混匀。立即将烧瓶置于沸水浴中,计时,准确煮沸5min,取出,自然冷却。移入25ml比色管,与稀铂-钴标色系列溶液进行目视比色。不得过60号色度。 2.4氧化时间: 用50ml具塞比色管取试样50.0ml,将比色管置于(15±0.1)℃水浴中平衡10ml(将色标管同时放入)。然后用刻度吸管加1.00ml高锰酸钾标准使用溶液(0.001mol/L),立即加塞振摇均匀并计时,立刻置于水浴中,与色标比较,直至试样颜色与色标一致,即为终点,记录时间,以分计。氧化时间应≥20min。 2.5醛: 精密吸取试样15.0ml于250ml碘量瓶中,加15ml水、15ml亚硫酸氢钠溶液(12g/L)、7ml盐酸滴定液(0.1mol/L),摇匀,于暗处放置1h,取出,用50ml水冲洗瓶塞,以碘标准滴定液(0.05mol/L)滴定,接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0.5ml,改用碘标准滴定溶液(0.005mol/L)滴定至淡蓝色出现(不计数)。加20ml碳酸氢钠溶液(1mol/L),微开瓶塞,

细菌总数测定操作规程

细菌总数检测操作规程 1 原理 试样经过处理,稀释至适当浓度,在一定条件(如使用特定的培养基,在温度30℃±1℃培养72h±3h等)下培养后,所得1g(mL)试样中所含细菌总数。 2 试剂与仪器 2.1 所用器具 三角烧瓶、玻璃珠、具塞试管、培养皿、1000μL枪头、5mL枪头、称量勺、接种环、接种针、移液器 2.2 仪器:分析天平、恒温培养箱、微型振荡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 2.3 所用试剂和培养基 营养琼脂 取营养琼脂32.0g,加入蒸馏水1L,搅拌加热至完全溶解,分装三角瓶,121℃高压灭菌15min,备用。 3、操作步骤 3.1配制0.85%生理盐水。 称取氯化钠8.5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 3.2三角烧瓶加入生理盐水90mL和玻璃珠,试管中加入生理盐水9mL,121℃灭菌30min。(三角烧瓶个数与样品数量一致,试管数量与稀释次数相关) 3.3将1000μL枪头、培养皿、5mL枪头、称量勺,121℃灭菌30min。(注意计算数量)3.4将枪头、培养皿置于烘箱103℃烘干。(1-3步需提前一天完成) 3.5对称量房间进行紫外灭菌30分钟,关灯静置60 min。以无菌操作取样品10g于含90mL 生理盐水三角烧瓶中,于振荡器上振荡30min,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3.6用1000μL枪头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慢慢注入含有灭菌生理盐水9mL的试管中,于振荡器上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均匀稀释液。 3.7另去一只1mL灭菌吸管,按照上述操作方法,作10倍递增稀释,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更换一支灭菌吸头。 3.8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培养皿。 3.9稀释液移入培养皿后,及时将凉至46℃±1℃的培养基(可放置46℃±1℃水浴锅内保温)注入培养皿约15mL,小心转动培养皿使试样与培养基充分混匀(从稀释试样到倾注培.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测定食品中菌落总数的基本方法 (2)学会菌落总数的报告方式 二、实验材料 1、仪器与设备:恒温培养箱、托盘天平、电炉、吸管、三角瓶、平皿、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灭菌刀或剪刀、75%酒精棉球、玻璃蜡笔。 2、培养基和试剂:75%乙醇、0.85%生理盐水、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5.0g、酵母浸膏2.5g、葡萄糖1.0g、 琼脂15.0g、蒸馏水1000mL、pH 7.0±0.2 3、检样:利乐包装鲜牛奶250ml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检验程序 菌落总数检验程序: 检样→做成几个适当倍数的稀释液→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各以1ml之量分别入灭菌平皿内→每皿内加入46℃15-20ml营养琼脂→置36±1℃恒温箱内培养(48±2)h取出→菌落数→报告 2、检样稀释及培养 (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包装打开,用吸管取25ml鲜牛奶,放于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500ml灭菌玻璃三角瓶内(瓶内预先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经充分振摇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下同),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3)另取1ml的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作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4)根据食品卫生检验标准要求和检样的菌落数量,选择3个连续适宜稀释度即10、10-1、10-2,分别在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平皿。(5)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营养琼脂培养基注入平皿15ml~20mL,并转动平皿使与稀释检样混合均匀,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稀释液(不含样品)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6)等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恒温箱内培养(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乘以倍数,即得1mL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四、检样中细菌菌落总数的计算与报告 1、菌落计算方法 (1)菌落计数方法 做平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查,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总数。 (2)菌落计数的报告 ①平板菌落数的选择 选取菌落数在30~300 CFU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标准。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板,应采用两个平板平均数, ②稀释度的选择 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 CFU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按以下公式计算:

酒类检测操作规程

酒类检测操作规程(流程)汇集 一、酒精度(%vol) 静置数分钟轻按一下,静置 取样品注入100ml量筒中放入酒精计读取弯月面的刻度示值 酒中汽泡消失不接触筒壁 同时插入温度计记录查GB/75009.48附录B 换算成20℃时的酒精度%vol。 备注:A、酒精计法 B、原理:用精密酒精计读取酒精体积分数示值,按附录B进行温度校正,求得在20℃时乙醇含量的体积分数,即酒精度。 C、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一位小数,同一样品重复条件下,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应超过平均值的0.5%。 二、总酸 用大肚吸管吸取样品50ml 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2滴 摇动均匀 慢放至微红色 取碱式滴定管装取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安放支架上进行滴定并记录 并摇动为终点

测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结果计算。 备注:A、指示剂法 B、原理:白酒中的有机酸,以酚酞作示剂,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以消耗氢氧化钠标准 滴定溶液的量计算总酸的含量。 C×V×60 C、样品中总酸含量按式计算:X= 50.0 式中:X——样品中总酸的质量浓度(以乙酸计)g/L 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V——测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60——乙酸的摩尔质量的数值 50.0——吸取样品的体积ml D、所得结果表示至两位小数。 三、总酯 吸取样品50.0ml 收入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2滴摇匀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进行滴定至粉红色切勿过量并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

数再准确加入25.00ml氢氧化钠标滴定溶液摇匀,密封放置在28℃干燥箱 使红色完全消失 内24h 取出用硫酸标准滴定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消耗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为终点 结果计算。 备注:A、指示剂法 B、原理:用碱中和样品中的游离酸,再准确加入一定量的碱,加热回流(或放置)使酯类皂化,通 过消耗酸的量计算出总酯的含量。 [C1×25.00-C2×V1]×0.088 C、样品中总酯含量按式计算:×1000 50.0 X:样品中总酯的质量浓度:g/L C2: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C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25.0:准确加入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1:测定时消耗硫酸的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0.08 8:与1.00m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相当的乙酸乙酯的质量 50.0:取样品的体积ml D、所得结果表示至两位小数。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测定方法

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测定(固体样品) 药品: 1、平板计数琼脂 2、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LST) 3、煌绿乳糖胆盐肉汤(BGLB) 4、氯化钠 设备材料: 烧杯、三角瓶、广口瓶、培养皿、刻度吸管、倒气管、玻璃 棒、试管、硅胶塞、洗耳球、棉花、布或报纸等。 一、准备工作 (指导书是按一个样品所需物品准备的,实验室可按样品量增加) 1、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准备----用于菌落总数测定 将三角瓶放在电子称上,去皮,按平板计数琼脂使用说明称量,加 200ml蒸馏水搅拌,放电炉上煮沸加热煮沸,充分溶解,盖上硅胶塞,用报纸或布包好,再用橡皮筋扎紧。 2、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用于大肠菌群测定 (a)将烧杯放在电子称上,去皮,按使用说明称量,加100ml蒸馏水搅拌,放电炉上煮沸,充分溶解。 (b)用10ml(毫升)的吸管分装到9支(18*180规格)试管中,每支试管加10ml的月桂基溶液LST (合计90毫升)。 (c)9支试管分别放入倒气管(开口向下),排气,盖上硅胶塞。

3、0.85%的生理盐水----用于样品稀释 将广口瓶去皮,称取氯化钠1.91g加225ml蒸馏水,摇匀,用报纸 或布包好,再用橡皮筋扎紧;同样配制第二瓶。 4、准备2个空试管,盖上硅胶塞----用于样品稀释。 5、准备8个培养皿,用布包扎好。 6、准备至少3支5ml和1支10ml带有刻度的吸管,用布包扎好(顶部可用棉球塞住,防止吸液时,液体不慎吸入洗耳球)。 7、准备操作的工具:剪刀1把、镊子1个、勺子等打开产品包装所需工具,用布包扎好。 二、使用灭菌锅灭菌 1、检查灭菌锅底部加热管水位是否正常,水位要高过加热丝。 2、将上面准备好的7步骤物品逐一放入锅内,注意:滴定管吸口向下,有棉球的向上。 3、盖上火菌锅盖子时,将排气管插到排气口内,注意从对角线开始拧紧螺丝,将排气阀打开(安全阀始终关闭),通电后,待排气阀放气3分钟后(锅内冷空气已经排完),关闭排气阀。 4、查看灭菌锅的压力表,当温度升到121°,压力升到0.1MP(兆帕)时,灭菌维持15分钟后(温度和压力不能过高或者过低),断电自然冷却到接近“ 0”度后,慢慢打开排气阀,再对角拧开灭菌锅。 三、无菌操作 进无菌室前的准备:放好工具(酒精灯,记号笔,消毒用75%酒精棉球,洗耳球,电子称),打开紫外线杀菌灯,杀菌30分钟后关闭,再等

菌落总数检验操作规程

A.1 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 )肉汤 A.1.1 成分 胰蛋白胨或胰酪胨20.0 g 氯化钠5.0 g 乳糖5.0 g 磷酸氢二钾(K2HPO4)2.75 g 磷酸二氢钾(KH2PO4)2.75 g 月桂基硫酸钠0.1 g 蒸馏水1 000 mL pH 6.8±0.2 制法 将上述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调节pH 。分装到有玻璃小倒管的试管中,每管10 mL 。121 ℃高压灭菌15 min 。

菌落总数检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 建立菌落总数检验的标准操作程序,使操作过程规范化。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菌落总数的检验操作。 三、职责 1.检验人员 严格按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2.QC主管 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四、程序 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食品中菌落总数(Aerobic plate count)的测定 2.术语和定义 菌落总数: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3.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3.1 恒温培养箱:36 ℃±1 ℃,30 ℃±1 ℃。 3.2冰箱:2 ℃~5 ℃。 3.3 恒温水浴箱:46 ℃±1 ℃。 3.4天平:感量为0.1 g。 3.5均质器。 3.6振荡器。 3.7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3.8 无菌锥形瓶:容量250 mL、500 mL。 3.9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3.10 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3.11放大镜或和菌落计数器。 4.培养基和试剂 4.1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 4.2 磷酸盐缓冲液:见附录A中A.2 4.3 无菌生理盐水:见附录A中A.3。 5.检验程序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见图1。 图1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 6.操作步骤 6.1 样品的稀释 6.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 样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 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 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 1 min~2 min,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6.1.2 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 样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6.1.3用1 mL 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 样品匀液1 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 mL 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 支

乙醇检验操作规程

乙醇检验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乙醇检验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乙醇的检验操作。 3 职责: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规程: 4.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0。 4.2 质量指标:见《乙醇质量标准》。 4.3 仪器与用具:电热恒温水浴锅、电热恒温干燥箱、蒸发皿、电子天平。 4.4 试药与试液: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碘试液、氢氧化钠试液、酚酞指示液、盐酸、硫酸(95%)、糠醛溶液(1%)、丙酮、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磷酸氢二钠、高锰酸钾。

4.5 操作方法 4.5.1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清液体;微有特臭,味灼烈;易挥发,易燃烧,燃烧时显淡蓝色火焰;热至约78℃即沸腾。本品与水、甘油、三氯甲烷或乙醚能任意混溶。 相对密度:按《相对密度测定操作规程》其相对密度不大于0.8129,相当于含乙醇C2H6O不少于95.0%(ml/ml)。 4.5.2 鉴别 4.5.2.1 化学反应:取本品1ml,加水5ml与氢氧化钠试液1ml后,缓缓滴加碘试液2ml,即发生碘仿的臭气,并生成黄色沉淀。 4.5.2.2 红外光谱: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蔗糖对照品的图谱一致。 4.5.3 检查

4.5.3.1 酸碱度:取本品20ml,加水20ml,摇匀,滴加酚酞指示液2滴,溶液应无色;再加0.01mol/L氢氧化钠滴定液1.0ml,溶液应显粉红色。 4.5.3.2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本品应澄清无色。取本品适量,与同体积的水混合后,溶液应澄清,在10放置30分钟,溶液仍应澄清。 4.5.3.3 吸光度:取本品,以水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验操作规程》测定吸光度,在240nm的波长处不得过0.08;250-260nm的波长范围内不得过0.06;270-340nm的波长范围内不得过.02。 4.5.3.4 挥发性杂质:照《气相色谱法检验操作规程》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5%氰丙基苯基-94%二

质量检验操作规程

重庆卡顿尔食品有限公司 产品质量检验操作规程 部门:品控部 编制:范昌勇 文件编号:KDRQC018 日期:2015年1月12日 一、菌落总数检测操作规程 检测国标: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样品:卡顿尔蛋糕、卡曲、西点类产品 产品国标:GB/T 20977-2007糕点通则;GB/T 20980-2007饼干 产品卫生标准:GB 7099-2003糕点、面包卫生标准; GB 7100-2003饼干卫生标准 菌落总数指标:糕点:热加工≤1500cfu/g,冷加工≤10000cfu/g

饼干:≤750cfu/g 试剂:生理盐水(约8.5%)(磷酸盐缓冲溶液);营养琼脂培养基(或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75%消毒酒精 设备:电子称(0.01g)、电子万用炉、灭菌锅、恒温水浴锅、超净工作台、电热恒温培养箱 器具:250ml三角瓶、玻璃棒、烧杯(500ml)、试管(15*150或者18*180)、试管架、培养皿、镊子、钥匙、刻度吸量管(1ml、10ml)、移液器(100-1000ul)、酒精灯 操作步骤: 1.药品配制 营养琼脂培养基(配比:32g+1000ml蒸馏水);生理盐水(8.5gNaCl+1000蒸馏水)(或磷酸盐缓冲溶液);75%消毒酒精(500ml95%纯酒精+133ml蒸馏水)。 2.灭菌消毒准备 ⑴往灭菌锅外层锅内加适量的水(水位刚好没过加热管,最好用硬度较低的水,避免结垢而缩短加热管的寿命)。 ⑵培养皿成套同向整齐排列叠放,用干燥的牛皮纸(或者报纸)包裹卷紧,放入灭菌锅内套中。 ⑶将准备好的试管、培养基、刻度吸量管、移液器枪头、生理盐水放入锅内,注意不要放置过于密集紧凑,以免影响蒸汽循环造成灭菌不彻底。 ⑷盖好锅盖并对称地扭紧螺旋。 ⑸加热使锅内产生蒸汽,当压力表指针达到 33.78kPa时,打开排气阀,将冷空气排出,此时压力表指针下降,当指针下降至零时,即将排气阀关好。注意冷空气必须充分排除,否则锅内温度达不到规定温度,影响灭菌效果。 ⑹继续加热,锅内蒸汽增加,压力表指针又上升,当锅内压力增加到所需压力时,将火力减小(自动控制则无需手动操作,老式灭菌锅需手动切断电源来调节),使蒸汽压力升至103.4kPa,温度达121.3°C,维持15~20分钟,然后将灭菌器断电或断火,让其自然冷后再慢慢打开排气阀以排除余气,然后才能开盖取物。 ⑺无菌操作间和超净工作台紫外灯开启,关闭通道门,灭菌30-60分钟。 ⑻更衣进入无菌间,操作前用75%消毒酒精对手部、样品盒表面、操作台、试管架等进行喷洒消毒。 3.样品处理 卡顿尔产品(含半成品)均为固体和半固体样品,样品处理方法如下: 称取25 g 样品置盛有225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1:100样品液稀释方法:用1 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 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L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按此操作程序,制备 10 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 mL无菌吸管或吸头。 4.接种培养

食用酒精标准操作规程

1 原料名称:食用酒精 1.1 汉语拼音:shiyongjiuging 1.2 英文名:Edible Ethanol 2代号:F034 3检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0343-2008及《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4检验项目及操作方法 4.1性状 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乙醇固有香气,香气纯正,无异臭,口感纯净、微甜。 4.2 相对密度 4.2.1 仪器与用具 a 电子天平(精度:万分之一); b 比重瓶; c 恒温水浴锅; d 温度计。 4.2.2 操作方法 取本品,照相对密度测定法(附录VI A)测定,不大于0.8129,相当于含C2H6O不少于95.0%(ml/ml)。 4.2.3计算 相对密度 4.3 酸碱度 4.3.1 仪器与用具 a 移液管(20ml); b 锥形瓶(300ml); c 量筒(25ml); d 滴管; c 刻度吸管。 4.3.2 试剂与溶液 a 水; b 酚酞指示液;

c 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l/L)。 4.3.3 操作方法 取本品20ml,加水20ml,摇匀,滴加酚酞指示液2滴,溶液应为无色;再加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0ml,溶液应显粉红色。 4.4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适量,与同体积的水混合后,溶液应澄清;在10℃放置30分钟,溶液仍应澄清。4.5硫酸试验色度 4.5.1 仪器与用具 a 平底烧瓶; b 量筒(10ml); c 水浴锅; d 比色管(25ml)。 4.5.2 试剂与溶液 a 硫酸; b 铂一钴色标系列溶液。 4.5.3 操作方法 取10ml试样于平底烧瓶中,在不断摇动下,用量筒量取10ml硫酸均匀加入到平底烧瓶中,充分混匀。立即将烧瓶置于沸水浴中计时,准确煮沸5min,取出,自然冷却。移入25 ml比色管,与铂一钴色标系列溶液进行目视比色,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10%。 4.6酸 4.6.1 仪器与用具 a 量筒(50ml); b 锥形瓶(250ml); c 水浴锅; d 钠石灰管; e 滴定管(25ml)。 4.6.2 试剂与溶液 a 无二氧化碳的水(将水注入烧瓶中,煮沸十分钟,立即用装有钠石灰管的胶塞塞紧,冷却。); b 酚酞指示液; c 0.02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乙醇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乙醇检验操作规程 范围:本规程适用乙醇检验 责任人:质检科原辅料检定人员 内容: 1.器具及仪器 高效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水浴箱、冰浴箱、电热恒温干燥箱、分析天平、烧杯、量筒、刻度吸管、蒸发皿、滴管、50ml具塞量筒、容量瓶、玻璃试管、滤纸 2.试剂: 三氯甲烷、氢氧化钠试液、碘试液、酚酞指示液、氢氧化钠滴定液、甘油、无水甲醇、乙缩醛、苯、4-甲基-2-戊醇、氢氧化钠试液、碘试液 3.性状: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微有特臭,味灼烈,易挥发,易燃烧,燃烧时显淡蓝色火焰,加热至约78℃即沸腾,本品与水、甘油、三氯甲烷或乙醚能任意混溶。

4.相对密度 本品的相对密度(见通用相对密度检测标准操作程序)应不高于0.8129,相当于含乙醇(C2H6O)应不低于95.0%(ml/ml)。 5.鉴别 (1)取本品1ml,加水5ml与氢氧化钠试液1ml后,缓缓滴加碘试液2ml,即发生碘仿的臭气,并生成黄色沉淀。 (2)本品的红外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的图谱一致(附录IV C)。 6.检查 6.1酸碱度 6.1.1操作步骤 6.1.1.1用刻度吸管取样品20ml,加入烧杯中。 6.1.1.2量取水20ml加入烧杯中,加酚酞指示液2滴,摇匀。 6.1.1.3再滴加(0.01mol/L)氢氧化钠滴定液1.0ml,溶液应显粉红色。 6.1.2结果判定 6.2.1.1溶液显粉红色,判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6.2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6.2.1操作步骤 6.2.1.1取本品适量,与同体积的水混合后,溶液应澄清; 6.2.1.2在10℃放置30分钟,溶液仍澄清。 6.3吸光度

细菌数量的测定方法

细菌数量的测定方法 1、计数器测定法: 即用血细胞计数器进行计数。取一定体积的样品细胞悬液置于血细胞计数器的计数室内,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O.1mm3),因而根据计数器刻度内的细菌数,可计算样品中的含菌数。本法简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结果。 本法不仅适于细菌计数,也适用于酵母菌及霉菌孢子计数。 2、电子计数器计数法: 电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测定小孔中液体的电阻变化,小孔仅能通过一个细胞,当一个细胞通过这个小孔时,电阻明显增加,形成一个脉冲,自动记录在电子记录装置上。 该法测定结果较准确,但它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区分是否为细菌。因此,要求菌悬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3、活细胞计数法 常用的有平板菌落计数法,是根据每个活的细菌能长出一个菌落的原理设计的。取一定容量的菌悬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释,然后将定量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根据培养出的菌落数,可算出培养物中的活菌数。此法灵敏度高,是一种检测污染活菌数的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所采用的方法。使用该法应注意:①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过多或过少均不准确;②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响计数,可在培养基中加入O.00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③本法限用于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广泛应用于水、牛奶、食物、药品等各种材料的细菌检验,是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 4、比浊法 比浊法是根据菌悬液的透光量间接地测定细菌的数量。细菌悬浮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样品菌液浓度。 此法简便快捷,但只能检测含有大量细菌的悬浮液,得出相对的细菌数目,对颜色太深的样品,不能用此法测定。 5、测定细胞重量法 此法分为湿重法和干重法。湿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将湿菌体进行称重;干重

菌落总数测定

菌落总数的测定 基础知识: 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 菌落总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g(mL)检测样品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由于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其中的所有细菌总数,也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长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中国国家标准是国内常用的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测定的卫生学意义: 食品本身的新鲜程度 加工、贮存运输过程中是否受到污染 卫生学指标:食品中菌落总数越多,则食品含有致病菌的可能性越大,食品质量越差;菌落总数越小,则食品含有致病菌的可能性越小。须配合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的检验,才能对食品做出较全 面的评价。 细菌在平板计数琼脂上的菌落特征蔓延菌在平板计数琼脂上的菌落特征方法来源:

GB 478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Aerobic plate count)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2、术语和定义 菌落总数aerobic plate count 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3、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3.1 恒温培养箱:36℃±1℃。 3.2 冰箱:2℃~5℃。 3.3 恒温水浴箱:46℃±1℃。 3.4 天平:感量为0.1g。 3.5 无菌袋。 3.6 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 3.7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3.8 放大镜或/和菌落计数器。 4、培养基和试剂 4.1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 按照称取23.5g培养基溶于1000mL蒸馏水的比例进行配置,分装到锥形瓶,121℃高压灭菌15min。 4.2 0.85%无菌生理盐水 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一般用1000mL锥形瓶配置,称取6.8g的氯化钠,加入800mL蒸馏水,121℃高压灭菌15min。

乙醇标准操作规程

B.ZL.JY.YL.02.009 第 1 页 制定审核批准 制定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GMP办颁发数量 3 份生效日期 分发单位质管部 一目的:制定的乙醇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公司乙醇的检验。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乙醇的检验。 三责任者:质管部、化验员。 四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年版一部 五正文: 1 质量标准:见《乙醇质量标准》。 2 试剂:按试剂配制操作规程配制 氢氧化钠试液、碘试液、酚酞指示液、甲醇、纯化水、磷酸溶液、4-甲基-2-戊醇、糠醛液、高锰酸钾溶液、盐酸、硫酸、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高锰酸钾滴定液、硫酸溶液、甘油。 3 仪器与用具:酒精灯、气相色谱仪、硬质高型玻璃烧杯、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密度瓶、滤纸、垂熔漏斗、蒸发皿、水浴锅、试管、量筒、小烧杯、三角瓶。 4 操作步骤 4.1性状 4.1.1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微有特臭,味灼烈;易挥发,易燃烧,燃烧时显淡蓝色火焰;加热至约78℃即沸腾。 4.1.2本品与水、甘油、三氯甲烷或乙醚能任意混溶。 4.1.3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不大于0.8129,相当于含C2H6O 不少于9 5.0%(ml/ml)。 4.2鉴别取本品1ml ,加水5ml 与氢氧化钠试液1ml 后,缓缓滴加碘试液2ml ,即发生碘仿的臭气,并生成黄色沉淀。 4.3检查 4.3.1酸碱度取本品20ml,加水20ml,摇匀,滴加酚酞指示液2 滴,溶液应为无色;再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l/L)1.0ml,溶液应显粉红色。 4.3.2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本品应澄清无色。取本品适量,与同体积的水混合后,溶液应澄清;在10℃放置30分钟,溶液仍应澄清。 4.3.3吸光度取本品,以水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在240nm 的波长处不得过0.08;250~260nm的波长范围内不得过0.06;270~340nm的波长范围内不得过0.02. 4.3.4挥发性杂质照气相色谱法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起始温度40℃,维持12分钟,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240℃,维持10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80℃。对照溶液(b)中乙醛峰与甲醇峰之间的分离

大肠杆菌、菌落总数检测步骤

大肠杆菌及菌落总数检测方法 为了对鸡精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微生物的检测就显的十分重要。 下面是鸡精产品的大肠杆菌及菌落总数实验检测方法。一、大肠杆菌: 1)培养基准备(以3.5g乳糖胆盐发酵琼脂为例) 双料试管配制 A、用量杯量取加热的100ML蒸馏水(实验前需对蒸馏水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处理方法详见注一)。 B、用0.1g称量天平秤取7g乳糖。 C、将A、B混合均匀,并用10ml吸管各取10ml混合液分别注入三根装有小导管的试管中(此三根为双料试管,即双倍原料)。 单料试管配制 A、用量杯量取加热的100ML蒸馏水(实验前需对蒸馏水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处理方法详见注一)。 B、用0.1g称量天平秤取3.5g乳糖。 C、将A、B混合均匀,并用10ml吸管各取10ml混合液分别注入六根装有小导管的试管中(此六根为单料试管,即单倍原料)。 2)将配制好的试管放入灭菌锅进行115℃进行灭菌10min。

3)将灭菌过后的试管放置在无菌室,常温保存一周。 4)若要对生产的样品检测其大肠杆菌,其步骤如下: A、量取灭菌后的蒸馏水225ml加温后与25g样品混合均匀。(样品需要在无菌室中,有封盖的塑料杯中进行混合) B、取三个玻璃培养皿,分别标上-1、-2、-3标记。 C、取两根新试管取9ml蒸馏水分别标为a、b。 D、用吸管吸取1ml样品液体,注入-1培养皿中,并盖上盖子。 E、用吸管吸取1ml样品液体,注入a试管中,记为-2培养基液。 F、用吸管吸取1ml a试管中的液体,注入到b试管中,记为-3培养基液。 G、用1ml吸管取样品液体分别注入3根单料试管中,用10ml 吸管取样品液体分别注入双料试管中 H、用1ml吸管取-2培养试管液体,分别注入到单料试管中。 I、装好液体的试管,用试管塞封好,放到36℃±1℃的恒温培养箱中24小时培养。 J、24小时培养后,取出并用肉眼观察试管的颜色及冒气泡情况,若有其中的任意状况,说明有大肠杆菌,需要通过美兰做进一步的检测。 二、菌落总数的测定 1、取平板计数琼脂23.5g与100ml灭菌后的蒸馏水混合均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说明】蛋糕具有松软香甜,携带方便、食用简单等特点,因此成为人们居家生活特别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美食,深受人们的喜爱。测定蛋糕中的菌落总数可以用来判定其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蛋糕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蛋糕产品质量的优劣,因此,测定蛋糕中的菌落总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应用于测定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方法有: 纸片法、电阻抗法等。本实验采用国标法(GB\T 对独立包装小蛋糕中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并与GB 7099-2003糕点、面包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冷加工糕点中菌落总数≤10000(cfu/g)的数据对比初步判断样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测定蛋糕中菌落总数的方法及原理。 2、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冷藏对蛋糕的保鲜及抑菌作用。 3、了解菌落总数测定在食品卫生学评价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菌落总数即为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每种细菌都有它一定的生理特性,培养时应用不同的营养条件及其他生理条件(如温度、培养时间、pH、需氧性质等)去满足其要求才能将各种细菌都培养出来。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只用一种常用的方法。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能在营养琼脂上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菌的菌落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表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恒温培养箱:36 ℃±1℃,30℃±1 ℃。 冰箱:2 ℃~5 ℃。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酒精乙醇安全技术操作 规程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乙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部分:化学品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醇分子式:C2H6O 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 一、危险性类别:第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二、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三、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1、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 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2、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3、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 精神病等。 4、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5、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6、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7、一、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8、二、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9、三、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10、四、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11、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12、一、危险特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二、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 结束。 三、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全套GMP认证文件质管部检验规程sop乙醇检验操作规程

颁发部门 乙醇检验操作规程接收部门生效日期 操作标准---质量制定人制定日期 文件编号审核人审核日期 文件页 数 共3页批准人批准日期 分发部门 1 目的 确定乙醇检验的操作程序和方法,确保合格的乙醇投入生产。 2 范围 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本厂进厂的药用乙醇的检验。 3 责任 检验员有责任按照本操作规程对生产所需的乙醇进行检验、判定,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 内容 4.1仪器和设备 酒精计、电热恒温干燥箱、500ml量筒、吸管、锥形瓶、50ml具塞量筒、比色管、蒸发皿等。 4.2试剂及配制 4.2.1氢氧化钠试液:取氢氧化钠4.3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4.2.2碘试液:可取用碘滴定液(0.1mol/L)。 4.2.3酚酞指示液: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变色范围PH8.3-10.0(无色→红色) 4.2.4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取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10ml,加新沸过的冷水稀释至50ml,即得。 4.2.5磷酸溶液(1→10):取磷酸1ml,加稀释至10ml,即得。 4.2.6 5%高锰酸钾溶液:取高锰酸钾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4.2.7 10%焦亚硫酸钠溶液:取焦亚硫酸钠10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4.2.8硫酸溶液(3→4):取硫酸75ml,倒入适量水中,冷却,用水稀释至100ml,

即得。 4.2.9 1%变色酸溶液:取变色酸0.5g,加水溶解使成50ml,即得。(本液应临用 第2页/共3页 新配)。 4.2.10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取高锰酸钾3.2g,加水1000ml,煮沸15分钟,密塞,静置2日以上,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摇匀。 4.3性状 4.3.1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微有特臭,味灼烈;易挥发,易燃烧,燃烧时显蓝色火焰;热至约78℃即沸腾。 4.3.2本品与水、甘油、氯仿或乙醚能任意混溶。 4.3.3相对密度 取本品置500ml量筒中,调节温度至20℃,将酒精计浮于供试液中,读取液面与酒精计刻度相对应的数值,应不少于95.0%(ml/ml)。 4.4鉴别 取本品1ml,置试管中,加水5ml与氢氧化钠试液1ml 后,缓缓滴加碘试液2ml,应发生碘仿的臭气,并生成黄色沉淀。 4.5检查 4.5.1酸度: 取本品10ml,置150 ml锥形瓶中,加水25ml及酚酞指示液2滴,摇匀,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至显淡红色,再加本品25ml,摇匀,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50ml,应显淡红色。 4.5.2水不溶性物质: 取本品10ml,置50ml比色管中,加入同体积的水,混匀,溶液应澄清;置10℃水浴中放置30分钟后,溶液仍应澄清。 4.5.3杂醇油: 取本品10ml,置50ml烧杯中,加水5ml与甘油1ml,搅匀后,分次滴加在无臭的滤纸上,使乙醇自然挥散,始终不得发生异臭。 4.5.4甲醇 4.5.4.1供试液的制备:取本品5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5.4.2对照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甲醇10mg,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5.4.3操作: 取上述供试液和对照液各1.0ml,分别置25ml比色管中,各加入磷酸溶液(1→10)0.2ml与5%高锰酸钾溶液0.25ml,在30~35℃保温15分钟,滴加10%焦亚硫酸钠溶液至无色,缓缓加入在冰浴中冷却的硫酸溶液(3→4)5ml,在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