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程序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程序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程序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程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与产品有关要求评审的职责和工作程序,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规定和满足。

本标准适用于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和评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章无条文。

3 术语和定义

本章无条文。

4 职责

4.1 质量科技部为合同评审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项目论证结果的评审,科研合同的评审。

4.2 办公室负责生产及零星订货合同的评审。

4.3 设计所负责自行生产性质合同评审。

4.4 相关部门负责与其职能有关的合同内容的审查。

5 工作程序

5.1 合同评审流程图。

5.2 管理要求

5.2.1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内容包括:

a) 顾客在合同、订单、标书和协议中提出的要求,主要为:产品名称、

型号规格、技术要求、质量要求、交付的要求、交付后活动的要求等;

b) 顾客虽然没有在有关文件中明示规定的要求,但规定的用途如:产品的

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已知与其用途如:产品之间的接口、零部件

的通用性和互换性等也应作为产品要求,加以确定;

c) 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国家强制性标准,顾客没有明确规定,也应严

格规定,作为产品要求;

d) 为超越顾客期望的附加要求也应作为产品的要求,如:企业标准、服务

承诺等。

5.2.2 工厂要充分理解顾客要求,将其转化为产品要求,产品要求经过评审确认

后应体现在产品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文件中。

5.2.3 与产品有关要求评审要求包括:

a ) 通过评审规定每一个具体产品的要求;

b) 如果合同和订单中的要求与以前表述不一致,应通过评审予以明确和解

决;

c) 通过评审,确保工厂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d) 对履行承诺的风险进行充分识别、分析和评价,包括技术方面、交

付方面、生产能力方面等。

5.2.4 如果顾客是以口头方式提出要求,评审组织单位可采用复述整理顾客要求、再次请顾客认可等方式进行确认。

5.2.5 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应将变更的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确保相关文件得到更改,更改应征的顾客或其代表同意。

5.2.6 应邀请顾客或其代表参加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保持评审结果以及采取措施的有关记录。

5.3 研制项目评审程序

5.3.1 与产品有关要求确定后,设计所组织有关人员拟制项目研制任务书/技术规格书或合同草本。

5.3.2 质量科技部召集有关技术专家,生产处、质量科技部、财务处、办公室职能部门代表并邀请顾客代表对合同草本内容进行评审。

5.3.3 认真做好合同评审记录,参加评审人员对合同评审记录进行确认后,在《与产品有关要求评审表》上签字。

5.3.4 质量科技部对提出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检查、落实。

5.3.5 与产品有关要求评审表、评审记录、草本由质量科技部保存,保存期限为5年。

5.3.6 正式科研合同签订后,质量科技部应及时履行签章手续。

5.4 生产项目评审程序

5.4.1 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拟制生产项目合同草本,并通知有关部门。

5.4.2 办公室召集质量科技部、质量科技部、生产处、财务处、设计所有关人员,并邀请顾客代表就合同草本内容进行评审。

5.4.3 认真做好与产品有关要求评审记录,参加评审人员进行确认后在评审表上签字。

5.4.4 办公室对提出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检查、落实。

5.4.5 零星订货

零星订货合同由办公室自行组织进行,落实原材料、外购件、模具、生产周期等诸生产要素和交货期限、运输方式、付款方式等合同要素之后,便可正式签订合同。

5.4.6 办公室应将有关合同评审结果及采取措施的情况向质量科技部汇报并备案,并及时履行签章手续。

5.4.7 与产品有关要求评审表、评审记录、草本由办公室保存,保存期限为5年。

5.5 设计所自行生产性质的合同评审程序

设计所生产性质的合同由设计所自行组织评审,各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落实好生产要件,做好记录,并到办公室备案。

5.6 口头订单,与产品有关要求评审主管部门将顾客要求进行整理形成文件,或传真给顾客予以确认,再进行评审。

5.7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修订

5.7.1 工厂提出需变更产品要求时,应征得顾客或其代表同意。

5.7.2 顾客提出的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应对变更后的产品要求进行评审,并对有关产品要求的文件做相应的更改。

5.7.3 评审主管部门应及时将修订内容通知有关部门或单位。

6 记录

与产品有关要求评审表

与产品有关要求评审记录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1目的 通过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质量体系的评审。 3职责 3.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提出评审的重点,批准管理评审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向总经理报告体系运行情况,提出评审建议,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的实施和组织协调工作,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协调落实改进措施中的问题,并对评审后的跟踪活动具体实施管理。 3.3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收集并准备管理评审所需资料和控制好评审的输入,整理管理评审报告草案,协助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做好管理评审各项工作。 3.4 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负责准备并提供评审所需的管辖范围内的资料,根据评审通知充分准备质量体系运行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单位)负责评审提出涉及本部门(单位)的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工作。 4程序 4.1 每年在12月份进行一次管理评审,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以追加管理评审频次: a) 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 发生重大事故或顾客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 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d) 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 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 审核时; f) 内部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2 评审的输入 管理评审涉及质量体系运行的所涉及的当前业绩和改进机会。 a) 审核结果,包括第一、二、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产品质量审核

等的结果; b) 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与顾客沟通的法律等; c) 过程运行情况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 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 e) 以往管理评审跟踪的实施及有效性; 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包括内、外环境变化,如法律、法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 g)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及有效性。 4.3 管理评审的准备 4.3.1 预定评审前天,总经理办公室以书面形式向管理者代表汇报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提交本次评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根据评审输入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确认,并向参加评审的人员发放《管理评审通知》及本产供次评审计划和有关资料。 4.4 管理评审会议 a) 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的输入做出评价,对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b) 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4.5 管理评审的输出 4.5.1 管理评审的输出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对现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包括是否需要进行产品、过程审核等评审内容相关的要; c) 资源需求等。 4.5.2 会议结束后,由总经理办公室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应视具体情况明确有关改进要求),经管理者代表审核,

质量管理评审程序

1.0 目的 这一程序定义了针对生产材料供应商召开管理 1级至3级质量管理评审(MQR)的过程。 2.0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长春一汽富维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区域。 3.0 职责 工厂质量经理/工厂质量工程师,工厂物料经理,项目经理,产品工程师负责实施MQR1活动;质量经理/供应商开发经理/供应商开发工程师负责实施MQR2活动。 工厂经理/公司运行总监负责实施所有内部的MQR3措施。 总经理/负责采购副总经理负责所有外部的MQR3问题。 质量经理/工厂质量经理/供应商开发经理负责确定对现有供应商的质量业绩进行评价。 质量经理或采购经理负责对有问题的供应商进行新业务停止。 采购经理负责发布新业务终止通知信,保证合格供应商清单(ASL)所指的供应商不再是首选的。 质量经理/工厂质量经理/供应商开发经理负责对供应商改进的有效性进行评审。 质量经理/采购经理负责决定供应商的改进行动是否满意及发布业务终止退出通知函。

4.0 程序 流程文件资源备注

MQR会议通知 工厂质量经理/工 厂质量工程师/工 厂物料经理/项目经 理/产品工程师 质量经理/供应商 开发经理/供应商 开发工程师 工厂质量经理/ 质量经理/供应商 开发经理 质量经理/工厂质 量经理/供应商开 发经理 总经理 /负责采购 副总经理/工厂经 理/公司运行总监 质量经理/工厂质 量经理/供应商开 发经理 质量经理/供应商 开发经理/工厂经 理 总经理/负责采购 副总经理 ●参考《不合格材料程序》及《供 应商材料遏制工作指导书》 ●参考新业务终止指导书 4.1MQR/新业务终止标准

4.2应召开MQR1/MQR2:当供应商质量业绩与预期不符,则应召开MQR1/MQR2,参照MQR/新业务终 止标准。 4.3发MQR通知或进行MQR评审: 4.3.1 MQR通知:首先给生产材料供应商发送MQR通知,启动MQR1或MQR2,发起人指定恰当 的供应商代表.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如必要,考虑旅途时间),并制定包括下列内容的 正式议程: ?介绍。 ?要讨论的问题(主要问题包括长期为解决的问题、质量问题、交付问题,服务及文件化的问题)。 ?MQR进程评审。 ?对第三方遏制流程的解释(如果合适)。 ?供应商提交恰当的措施(8D). 还可要求确认已改进的流程。 ?自由讨论;且 ?评审会议记录和改进措施. 4.3.2 MQR评审:是一次评审和讨论对富维股份公司区域来说重要和担心的问题的机会。会 议着重于富维股份公司各级管理层和供应商之间,共同商定应要改进的质量和物流方 面的改进计划和措施. ?所有质量和物流方面的问题,应用已发给供应商的正式议程中规定的相关数据项来支持。有待于供应商带来永久解决议程中所列问题的改进措施和要讨论的其它相关 问题。 ?详细的会议记录,其中包括一致同意的应采取的改进措施,并应随后分发给参加会议的各方。 4.4成功的改进措施: 应评审的供应商的改进措施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改进措施满足要求,即关闭 MQR。反之,将决定是否把MQR升级到下一个级别。 4.5 MQR3要求:要求富维股份公司和供应商的高层管理者评审长期没有解决的质量问题,以决定将 来对供应商的定点方向,参照MQR/新业务终止标准。

产品质量评审

产品质量评审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军工产品质量评审的要求、主要内容、组织管理和评审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军工产品研制阶段的产品质量评审。批量生产的产品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质量评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 GJB/Z 9000A-2001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JB 451A-2005和GJB/Z 9000A-200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产品质量评审Product quality review 在产品检验合格之后、交付之前,对研制产品的质量及其质量保证工作所作的全面与系统的审查。 3.2 质量检查确认quality check verification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证实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所进行的系统的、有计划的认定活动。 4 一般要求 4.1 承制单位应制定产品质量评审程序,并根据产品的配套关系和重要程度分级进行产品质量评审。 4.2 产品质量评审应在产品检验合格之后,交付之前进行。一般可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产品质量评审工作。 4.3 产品质量评审项目的确定一般可分为系统、分系统、重要设备和合同要求项目。具体产品质量评审项目由承制单位根据合同要求和研制需要确定。 4.4 承制单位应将产品质量评审项目纳入研制计划并提供必要保证条件。未经产品质量评审,产品不得交付。 4.5 承制单位应按照产品研制计划节点制定产品质量评审计划,明确产品质量评审时间、内容和人员等要求。产品质量评审要点参见附录A。 4.6 产品质量评审应有完整的记录,产品质量评审结论应形成文件,对评审提出的问题或建议,承制单位应列出待办事项并落实。 5 详细要求 5.1 产品质量评审应具备的条件 产品质量评审应具备的条件一般包括:

新产品可制造性评审要求规范

文件更改履历编号:NO:

6.1.1安装孔根据实际需要选取(长边上至少应设置一对定位孔),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选择Φ4.5mm,在孔外用丝印层设置平垫位置,M3组合螺钉平垫对应外径大小Φ7mm。接地的安装孔要设置为金属化孔,M4组合螺钉的安装孔大小为Φ4.5mm,平垫大小为Φ8mm。 6.1.2孔中心到PCB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5mm,同时注意平垫边缘到器件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mm,在此范围内不可布设导线、器件焊盘、过孔。 6.1.3一般情况下,安装孔的孔径要比安装螺丝的直径大0.5mm。 6.2工艺边设计: 6.2.1在距PCB边缘4mm范围内有件需以及板子外形不规则的PCB需要增加工艺边、以保证PCB有足够的可夹持边缘。 6.2.2工艺边与PCB可用邮票孔或者V形槽连接, 6.2.3工艺边内的铜箔应设计成网格状,以增加传输摩擦力。 6.2.4工艺边内不能排布机贴元器件,机装元器件的实体不能进入工艺边及其上空。 6.2.5工艺边的宽度要求为3mm以上,至少有2条对称的边,为了防止PCB在机器内传送时 出 现卡板的现象,要求工艺边的角为圆弧形的倒角。 6.3 PCB拼板设计: 6.3.1当PCB 单元的尺寸<80mm×80mm 时,必须做拼板。 6.3.2拼板的尺寸应以制造、装配、和测试过程中便以加工,不产生较大变形为宜。 6.3.3 拼板中各块PCB 之间的互连采用双面对刻V -CUT或邮票孔或slot设计。 6.3.4PCB 拼板设计时应以相同的方向排列,并且每个小板同面排布为原则。 6.3.5 一般平行PCB传送边方向的V-CUT线数量≤3(对于细长的单板可以例外)。如下图: 不推荐设计推荐设计 6.3.6拼板的数量根据实际拼板的大小,不要超过贴片机的范围,最好在250mm×250mm的范围内,生产时容易控制质量及效率。 6.4PCB外形设计:

产品样机试制与质量评审控制程序

产品样机试制与质量评审控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对新产品样机试制过程进行控制和对样机产品质量的评价,保证产品的设计和样机制造质量满足顾客的要求。 2 使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液压支架等复杂矿用产品的样机试制过程。 3 职责 3.1 主管技术的副总工程师负责样机试制的组织、协调工作;总质量师负责组织样机的质量评审。 3.2 煤机产品研究所负责样机的技术状态控制,协调解决与产品性能有关的技术问题;负责样机制造过程不合格品的审理;负责编写样机研制质量总结报告。 3.3 质量部 3.3.1 负责样机试制过程的质量控制,实施质量评审; 3.3.2 组织协调评审质量的准备工作; 3.3.3 对评审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跟踪管理; 3.3.4 对评审中形成的文件和资料整理保存并归档。 3.4 工艺研究所 3.4.1 负责组织试制工艺的设计,必要时,组织试制工艺评审; 3.4.2 负责试制工艺技术状态控制。 3.5 生产安技部负责样机生产的组织实施。 3.6 各承制单位负责试制工艺的编制、实施和控制,并按要求准备评审资料。 4 试制过程策划 4.1 生产安技部按照计划发展部的生产计划大纲,编制并下达样机试制生产作业计划(包括必要的工装制造计划)。 4.2 煤机产品研究所设计图纸或对外来图纸进行工程化设计。设计图纸应明确规定: a)产品性能及功能方面的要求; b)过程产品及最终产品的接受标准; c)需重点控制的关键(重要)特性。 4.3 工艺研究所对工艺设计进行策划并组织实施,必要时应编制“工艺设计总方案”、“标准化大纲”等,作为工艺设计过程的指导和依据。 4.4 各承制单位编制试制工艺,工艺应明确规定: a)产品特性及接收标准; b)实现产品特性(特别是关、重特性)的工艺方法和措施; c)检测(试验)的时机、内容、标准、方法及手段。 4.5 必要时,工艺研究所组织试制工艺方案评审,对试制过程中的工艺难点、重点研究解决。 4.6 煤机产品研究所负责编制工艺路线、材料和辅料消耗定额。 4.7 必要时,质量部应编制专用的质量控制方法。 4.8 物资公司依据“材料消耗定额”负责材料准备。 4.9 生产分厂依据公司生产安排和管理要求对生产过程进行策划准备。 5 试制过程控制 5.1 物资控制 5.1.1 样机使用的材料、器件必须是按《采购产品控制程序》采购并进厂复验合格的产品。 5.1.2 为考核设计的正确性,样机使用的材料、器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原则上不允许规格

新产品评审管理办法

新产品评审管理办法 1.总则 1.1.制定目的 规范新产品评审流程,使之有章可循。 1.2.适用范围 凡公司新产品(含技改型、移转型、开发型)之评审均适用本办法。 1.3.权责单位 1)开发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评审时机 新产品经小批试制,并经鉴定合格后,应进行新产品评审。 3.评审形式 3.1.技术资料评审 1)技术图纸、部件明细表及其他设计资料由设计者绘图、制作,交开发部项目负责人或主管 审核后,经总工程师(或技术副总)核准,审核人及核准人负有评审职责。 2)技术设计资料经核准后,由开发部依《技术资料管理办法》发布,生技部负责对资料进行 验查。 3.2.模具评审 1)开发部负责对模具尺寸、结构依设计图纸予以验收评审。 2)生技部负责对模具结构、材质、表面处理、热处理等方面予以验收评审。 3)制造部负责对模具使用状况、制品加工难易程度等方面予以验收评审。 4)品管部负责对制品的尺寸、结构、外观、性能等方面予以验收评审。 5)各部门评审结果填入《模具验收单》,各部门均评审合格,模具方可入库、付款。 3.3.工艺评审 1)由技术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主持召开小批试制检讨会,各部门在会前针对小批试制中 出现的问题提出书面意见。 2)试制检讨会上通过讨论对试制中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指定责任人员进行整改(含设计、 结构、资料、工艺流程、物料问题……)。 3)责任人依据整改意见完成整改后,视需要进行样品试制可小批试制以验审。 3.4.品质评审 1)品管部负责对新产品进行型式试验、寿命试验和其他相关试验,以确认产品性能是否符合 标准要求。 2)必要时,应送样品至客户,由客户检验评审。 3)品管部根据样品试制、小批试制的鉴定结论,确认新产品是否可以导入量产。 3.5.总评审 1)技术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负责新产品最后的总评审,以确认是否可导入量产。 2)必要时,技术副总(或总工程师)可以召集相关部门人员进行会议评审。 新产品评审表

需求评审规范

需求评审规范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需求评审规范 变更记录 目录

一、概要 1、规范化需求评审的目的 、提升需求质量,保障产品质量; 、提高评审会议效率和质量; 2、明确需求评审目的 、让技术及测试对产品方案有详细的了解,以便后续开发更高效; 、让与会者清晰的知道自己在整个发开过程中处于什么位置,职责是什么,需要做什么,准备什么,提供什么帮助,对各自负责部分的实现难度及排期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需求评审只对本次需求进行讨论,不深入,不发散。 3 、明确需求评审的与会人员 、提前核实和通知本次需求参与的相关人员 4、每周需求评审次数 、提前询问测试本周是否有时间进行需求评审,不要因为需求评审而导致测试计划打乱。 、原则上需求评审每周最多2次。

二、评审准备 1、人员职责 产品: a)准备《产品需求文档》《产品原型文件》《美术需求文档》《美术效果图》。 b)编写《产品需求文档》《产品原型文件》时提前和相关的程序负责人进行沟通,将一些不确定的方案给确定下来,探讨方案实现的难易程度,确保某些需求的可行性,还可以发现可能与原有产品逻辑相冲突的地方等,提前将这些工作做好,确保需求评审会议的高效。 c)涉及运营的需要和运营提前进行沟通,确定运营需求细节并明确是否需要运营平台支持。 d)《美术需求文档》要和美术详细描述需求,明确功能。在需求评审前制作出效果图。 f)至少提前一天将资料以邮件形式发出并通知与会人员,让与会者提前查看。 g)会议的发起至少提前半天进行通知,最好是和资料一并提前1天发送,好做好提前的协调,保证都能准时参会。 开发: a)提前熟悉资料,查看需求是否易于理解,细节有没有说清楚,逻辑是否成立。 b)对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能不能做,成本多大规模,有多大风险。

产品要求评审程序(光学玻璃)

产品要求评审程序 1 目的 通过与顾客进行有效的沟通,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明确产品的质量及技术要求,并通过订单的评审确保本公司有能力实现这些要求,从而达到保证产品质量及顾客满意的目的。 2 范围 适用于客户订单的评审,包括修订的控制。 3 职责 3.1 营销部负责《产品要求评审程序》的归口管理。负责接收和记录有关的产品相关要求并组织技术部、品保部、生产部等相关部门对订单的评审,并就订单有关事宜与顾客联络;采购人员负责评审客户所需产品采购材料的采购能力及到货期限。 3.2技术部负责评审订单产品中的技术要求及编制相应的技术文件与作业要求。并发放到相应部门进行采购、加工过程执行和控制。 3.3 生产部负责评审产品的工艺能力、生产能力及交货期限。 3.4 品保部负责评审产品的检测能力。 3.5 营销部负责产品销售后的售后服务工作。 4 工作程序 4.1订单的分类 4.1.1 常规订单 本公司根据顾客要求开发的产品,一旦其规格(质量特性)及生产工艺确定并确认后或公司有现成的工艺装备的产品,即为常规产品。针对常规产品所订立的订单即称为常规订单。4.1.2 特殊订单 除常规订单外的订单均为特殊订单,包括针对新的工艺规范或顾客有特殊技术要求的常规产品所订立的订单以及特殊顾客的零星(零散)加工订单。 4.2 订单的表现形式 所有订单必须以书面的形式予以正式的表述和签立。 4.3 订单评审的时机和要求 订单评审应在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如提交标书前、接受订单前及接受订单的更改前)进行,要求通过评审确保能正确理解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包括:牌号、埚号、件号等)并确保公司有能力满足这些要求。 4.4 订单评审的内容 4.4.1 对于特殊订单,根据确定的产品要求主要评审: A、产品的工艺开发能力和期限能否满足要求。 B、产品所需的检测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C、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的采购产品的采购能力和到货期限能否满足要求。 D、产品的工艺能力、生产能力及交货期限是否能满足要求。 E、产品的售后服务是否能满足其要求等。 F、产品价格是否合理的要求等。 4.4.2 对于常规订单,主要评审: A、产品牌号、埚号、件号、包装、运输等要求是否明确,公司是否有能力提供。 B、采购产品的采购能力及到货期是否满足。 C、产品的生产能力及交货期是否能满足要求。

产品质量评审申请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产品质量评审申请报告 篇一:产品质量评审结论评审报告 篇二:产品质量评审管理办法4 产品质量评审管理办法 1目的 本办法规定了产品质量评审的工作程序,以确保未经产品质量评审的产品不得交付分系统、系统试验及顾客使用。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学院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产品质量评审,但不适用于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质量评审。 批量生产过程在首批产品交付前,应参照执行本程序。 3职责 3.1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产品质量评审的组织及归口管理工作。 3.2被评审项目或单位负责提出产品质量评审申请。 3.3产品质量评审申请经主管院领导批准后由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成立评审组,评审组负责实施评审,总结评

审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做出评审结论。 3.4被评审项目或部门负责根据评审中提出的问题或建议,确定待办事项,明确责任人、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间。 3.5质量管理办公室对评审遗留问题的落实情况进行跟 踪检查。 4工作程序 4.1产品质量评审是产品加工完成之后、经初步验证(静态检查、性能调试)符合规定要求以后,交付分系统、系统试验之前,对研制产品的质量及其质量保证工作所作的全面与系统的审查。用于重要试验(如样机鉴定试验、定型试验)的样机不得跨越此程序。未经评审的产品不得交付顾客使用。 4.2产品质量评审必须纳入研制计划,并在研制网络图 上标出。 4.3如产品在院外生产及总装,产品质量评审可在生产 厂进行。 4.4评审应具备的条件: a)产品按要求已通过设计评审、工艺评审及首件鉴定; b)产品经检验或试验符合图样和规定要求; c)有经批准的《产品质量评审申请报告》; d)提交的产品质量评审文件应完整、齐全。 4.5评审的依据: a)研制总要求或合同;

产品和服务要求确定与评审控制程序

产品和服务要求确定与评审控制程序 编号:DLND-CX-8.2.2/8.2.3-2016 1 目的 识别顾客对产品和服务要求,通过确定与评审,确保提供给顾客的产品和服务要求得到满足,并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2 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与产品和服务有关要求的识别、确定、评审、控制过程的相关要求。 本控制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要求的确定与评审。 3 职责 3.1 商务部和销售部负责确认顾客对本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负责组织对相关顾客合同/订单进行确定与评审,对合同/订单的要求和规范内容的准确性负责。 3.2 生产部负责评审满足合同/订单要求的生产能力方面的确认。 3.3 采购部负责评审满足合同/订单要求方面的物资采购保证能力。 3.4 质检部负责评审满足合同/订单产品质量要求方面的产品检测、控制能力。 3.5 技术部负责评审满足合同/订单要求的产品或新产品工艺、过程、图纸可靠性以及生产技术的工艺能力。 4 控制程序 4.1 合同/订单分类 4.1.1 常规合同/订单:针对本公司有的产品所订的合同/订单。 4.1.2 特殊合同/订单:常规合同/订单外的合同/订单。包括针对新产品或有附加技术要求的已有的产品所订的合同/订单。 4.2 产品要求的确定 4.2.1 销售部和商务部负责顾客对产品要求的确定,产品的要求包括: a)顾客明确规定的要求。既有产品本身的质量、环保、安全要求,也包括交付、交付后活动的要求,如交货期、包装、运输、售后服务等; b)顾客没有明确规定,但预期或规定用途所必要的要求; c)与产品相关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d)本公司认为的必要要求及附加的对顾客的责任要求; e)对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公司可承诺的相关要求。

产品质量评审申请报告

产品质量评审申请报告 篇一:产品质量评审结论评审报告 篇二:产品质量评审管理办法4 产品质量评审管理办法 1 目的 本办法规定了产品质量评审的工作程序,以确保未经产品质量评审的产品不得交付分系统、系统试验及顾客使用。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学院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产品质量评审,但不适用于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质量评审。 批量生产过程在首批产品交付前,应参照执行本程序。 3 职责 3.1 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产品质量评审的组织及归口管理工作。 3.2 被评审项目或单位负责提出产品质量评审申请。 3.3 产品质量评审申请经主管院领导批准后由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成立评审组,评审组负责实施评审,总结评审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做出评审结论。 3.4 被评审项目或部门负责根据评审中提出的问题或建议,确定待办事项,明确责任人、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间。 3.5 质量管理办公室对评审遗留问题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4 工作程序 4.1 产品质量评审是产品加工完成之后、经初步验证(静态检查、性能调试)符合规定要求以后,交付分系统、系统试验之前,对研制产品的质量及其质量保证工

作所作的全面与系统的审查。用于重要试验(如样机鉴定试验、定型试验)的样机不得跨越此程序。未经评审的产品不得交付顾客使用。 4.2 产品质量评审必须纳入研制计划,并在研制网络图上标出。 4.3 如产品在院外生产及总装,产品质量评审可在生产厂进行。 4.4 评审应具备的条件: a) 产品按要求已通过设计评审、工艺评审及首件鉴定; b) 产品经检验或试验符合图样和规定要求; c) 有经批准的《产品质量评审申请报告》; d) 提交的产品质量评审文件应完整、齐全。 4.5 评审的依据: a) 研制总要求或合同; b) 技术文件,如图样等; c) 质量保证大纲; d) 适用的标准、规范、法规及有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6 产品质量评审文件 4.6.1 提交文件 提交文件为产品研制质量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a) 研制过程简介; b) 技术指标符合任务书情况; c) 产品技术状态符合情况; d) 质量保证大纲执行情况; e) 产品性能指标符合情况; f) 产品质量状况; g) 质量问理及归零情况;

质量评审

6.3产品质量评审 产品质量评审是在产品试制完成后,交付试验之前或小批量试生产之后,对研制产品质量和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工作进行评审。产品质量评审着重审查技术状态的更新情况及后效分析,制造过程的让步、偏离以及缺陷、故障分析和处理情况,评价该批产品性能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执行质量保证文件的情况,质量凭证和原始记录、产品档案的完整性等。 产品质量评审必须纳入研制计划并标在网络图上,未经产品质量评审,产品不能转入分系统、系统试验;产品质量评审为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6.3.1评审应具备的条件 a)产品应通过设计评审、工艺质量评审及首件鉴定。 b)产品必须检验经验证符合研制规定要求。 c)应有经批准的产品质量评审申请报告。 6.3.2评审依据(应准备的资料) a) 研制任务书或合同; b) 研制用技术条件包括设计图样、标准、规范等; c) 检验、试验及验收文件; d)经通过与认可的设计评审、工艺质量评审及首件鉴定结论报告; e) 质量保证文件; f) 有关质量的检验、测试、试验的原始记录和质量报告; g) 质量凭证(合格证和标记等); h) 研制用的计算机软件。 6.3.3评审主要内容 a) 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的符合性; ①审查产品的性能测试数据是否符合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规定的要求; ②审查产品可靠性保证大纲是否已经贯彻实施; ③审查已经进行可靠性试验的结论意见、试验数据是否齐全、完整; ④审查产品维修性和安全性分析意见能否满足研制任务书或合同规定要求; ⑤审查产品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有无遗留问题和纠正措施。 b) 产品对环境适应性的符合性; ①审查对环境试验(例如高温、低温、盐雾、湿热、振动、冲击等)有要求的产品是否按规定进行了试验; ②审查产品环境试验结论意见,试验报告内容是否齐全、完整。 c) 产品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的符合性; ①审查该批产品性能指标有无测试记录,测试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②审查有无产品性能一致性和稳定性分析报告; ③审查有无遗留问题和纠正措施。 d)产品工程设计更改控制; ①审查技术状态管理制度是否包含了完善的工程设计更改控制要求; ②审查所使用的设计图样、技术文件和标准是否一致和现行有效; ③审查已经进行可靠性试验的结论意见、试验数据是否齐全、完整; ④审查产工程设计更改是否按更改程序贯彻执行;更改后有无遗留问题和纠正措施。; ⑤审查有无工程设计更改记录;是否记录了工程设计更改的论证、试验、审批和执行情况及其后效。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程序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程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与产品有关要求评审的职责和工作程序,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规定和满足。 本标准适用于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和评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章无条文。 3 术语和定义 本章无条文。 4 职责 4.1 质量科技部为合同评审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项目论证结果的评审,科研合同的评审。 4.2 办公室负责生产及零星订货合同的评审。 4.3 设计所负责自行生产性质合同评审。 4.4 相关部门负责与其职能有关的合同内容的审查。 5 工作程序 5.1 合同评审流程图。 5.2 管理要求 5.2.1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内容包括: a) 顾客在合同、订单、标书和协议中提出的要求,主要为:产品名称、 型号规格、技术要求、质量要求、交付的要求、交付后活动的要求等; b) 顾客虽然没有在有关文件中明示规定的要求,但规定的用途如:产品的 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已知与其用途如:产品之间的接口、零部件 的通用性和互换性等也应作为产品要求,加以确定; c) 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国家强制性标准,顾客没有明确规定,也应严 格规定,作为产品要求; d) 为超越顾客期望的附加要求也应作为产品的要求,如:企业标准、服务 承诺等。 5.2.2 工厂要充分理解顾客要求,将其转化为产品要求,产品要求经过评审确认

后应体现在产品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文件中。 5.2.3 与产品有关要求评审要求包括: a ) 通过评审规定每一个具体产品的要求; b) 如果合同和订单中的要求与以前表述不一致,应通过评审予以明确和解 决; c) 通过评审,确保工厂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d) 对履行承诺的风险进行充分识别、分析和评价,包括技术方面、交 付方面、生产能力方面等。 5.2.4 如果顾客是以口头方式提出要求,评审组织单位可采用复述整理顾客要求、再次请顾客认可等方式进行确认。 5.2.5 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应将变更的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确保相关文件得到更改,更改应征的顾客或其代表同意。 5.2.6 应邀请顾客或其代表参加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保持评审结果以及采取措施的有关记录。 5.3 研制项目评审程序 5.3.1 与产品有关要求确定后,设计所组织有关人员拟制项目研制任务书/技术规格书或合同草本。 5.3.2 质量科技部召集有关技术专家,生产处、质量科技部、财务处、办公室职能部门代表并邀请顾客代表对合同草本内容进行评审。 5.3.3 认真做好合同评审记录,参加评审人员对合同评审记录进行确认后,在《与产品有关要求评审表》上签字。 5.3.4 质量科技部对提出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检查、落实。 5.3.5 与产品有关要求评审表、评审记录、草本由质量科技部保存,保存期限为5年。 5.3.6 正式科研合同签订后,质量科技部应及时履行签章手续。 5.4 生产项目评审程序 5.4.1 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拟制生产项目合同草本,并通知有关部门。 5.4.2 办公室召集质量科技部、质量科技部、生产处、财务处、设计所有关人员,并邀请顾客代表就合同草本内容进行评审。

ISO9001-2015产品质量评审程序

产品质量评审程序 (ISO9001:2015)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产品质量评审的要求、主要内容、职责和评审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研制阶段的产品质量评审。生产阶段可参照执行。 2 术语和定义 2.1 产品质量评审 在产品检验合格之后、交付之前,对研制产品的质量及其质量保证工作所作的全面与系统的审查。 3 职责 3.1 设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公司内部产品质量评审,科研技术副总经理对评审结论的正确性负责;设计部门负责上级评审资料准备。 3.2 工艺部门负责生产阶段产品质量评审。 3.3 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厂(际)产品质量评审。 3.4 质量管理部门参加评审并监督。 3.5 检验部门、生产单位等参与评审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评审应具备的条件 4.1.1 产品必须已通过设计评审、工艺评审及首件鉴定。 4.1.2 产品经检验或试验符合规定要求。 4.1.3 应有经批准的产品质量评审申请报告。 4.1.4 提交的产品质量评审文件应完整、齐全。 4.1.5 生产阶段产品质量评审的时机: a)制造过程中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的产品; b)首批生产产品。 4.2 产品质量评审依据 4.2.1 研制任务书或合同。 4.2.2 研制用技术文件包括设计图样、标准、规范等。 4.2.3 质量保证大纲。 4.2.4 相关的标准、规范、法规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3 产品质量评审文件 4.3.1 提交文件 提交评审的文件为产品研制质量分析报告,内容应包括:a)研制过程简介;

b)技术指标符合任务书情况; c)产品技术状态符合情况; d)质量保证大纲执行情况; e)产品性能指标符合情况; f)产品质量状况; g)质量问题归零情况; h)专项评审结论; i)产品质量结论。 4.3.2 备查文件 备查文件一般包括: a)设计评审、工艺评审及首件鉴定结论报告; b)专项技术报告、专项评审报告; c)有关产品质量的记录; d)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4.4 评审内容 评审内容包括: a)产品的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和保障性符合情况;

产品要求评审控制程序

产品要求评审控制程序 1.目的 根据顾客有关产品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通过合同评审,确保公司有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保证产品符合顾客及法律法规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顾客有关产品要求的确定和投标、合同、合同变更评审。 3.管理职责 3.1经理:决策、决定是否参加投标和签订合同。 3.2经营副经理:分管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主持投标、合同、合同变更评审,向经理汇报评审结果。 3.3经营科: a)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改、实施和归归口管理; b)负责顾客产品要求的收集; c)负责合同、合同变更评审,合同的交底、传递和管理,监督合同履行。 3.4投标办:负责组织投标评审、投标文件的编制、递交和存档等相关工作。 3.5造价科:完成商务标,参加相关评审。 3.6总工办:完成技术标,参加相关评审。 3.7其他部门、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按要求提供资料,参加相关评审。 4.工作程序 4.1工作流程

4.2顾客有关产品要求的确定: 4.2.1获取工程信息后,经营科安排专人及时与信息发布单位沟通,了解关于产品要求、产品提供的条件等信息,做好书面记录。并确保沟通渠道畅通。 4.2.2 顾客有关要求有: a)顾客规定要求:如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产品交付要求、交付后要求或顾客明示的其它要求。 b)隐含的要求,即顾客虽未要求,但是属于规定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的要求(含当地主管部门的法规要求)。 d)公司内部确定的附加要求:如对产品获得国家或地方奖项的要求,高于同类产品的固有质量特性要求或其它要求。 4.2.3经营科将顾客要求及时向经营副经理汇报,经理决策确定是否参加投标。 4.3投标评审 4.3.1确定投标的工程获取招标文件后,由经营副经理主持、投标办组织有关部门按照招标文件要求进行投标评审,重点应放在投标项目的技术或管理方面的特点上,评审是否能满足要求,如果有与产品要求不适应的问题存在时,应研讨并提出解决办法,并形成记录; 4.3.2投标办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投标文件; 4.3.3投标办将投标文件报经理决策,必要时调整投标文件; 4.3.4投标办按要求对调整后的投标文件进行装订、盖章和密封,派专人按时送达招标单位指定地点并参加开标会; 4.3.5投标办在投标结束后保存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的必要资料复印件一套存档。 4.4 合同评审 4.4.1工程中标后, 由经理或经理授权委托人根据中标通知书、招投标文件与顾客谈判,形成合同。 4.4.2在合同签订前,如果出现与投标时不一致的要求或新增要求和期望时,应进行评审。由经营副经理主持,经营科及有关部门参加。 4.4.3合同评审的内容:顾客要求的变化情况和公司满足顾客要求变化的能力。 4.4.4经营科将评审形成记录,由经营副经理核实后报经理。 4.4.5经理或经理授权委托人根据评审结果与顾客就双方意见不一致的问题进行磋商,直至达成一致意见,确保与投标不一致的需求或新增要求和期望,得到解决且有能力满足后签订合同。 4.5合同交底、传递:合同签订后,经营科及时向有关部门、项目经理进行交底,经营科保存合同正本,副本(复印件)发放到有关部门、项目经理。 4.6合同管理:经营科是公司的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的履约情况实行监控。

产品质量审核程序(精校版本)

XXX有限公司文件编号:程序文件版本:A 产品质量审核程序页码:1/8 目录 1、目的 2、范围 3、相关文件 4、职责 5、工作程序 6、报告和记录 受 控 状 态 受 文 部 门修改履历 日期修改码页次修改单号修改内容简述修改人备注

XXX有限公司编号 产品质量审核程序版本 A 第 1 页共8 页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1.目的 对准备发运的产品进行审核,以顾客的角度确认该产品是否符合技术图纸,检验规范,法律法规等要求。及时发现产品存在的质量缺陷,防止有缺陷的产品交付给顾客,同时察觉产品质量下降的潜在危险,及早采取改进措施。 2.范围 适用于本厂为顾客提供的产品审核也可作为对供方生产的产品的产品审核工作。 3.相关文件 3.1《记录控制程序》 4.职责 4.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实施产品的质量审核 4.2审核小组实施产品的质量审核工作 4.3产品审核组长负责填写“产品审核报告”和审核组员一起对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析开发“产品审核纠正措施通知单” 5.工作程序 5.1产品审核准备 5.1.1由品保部编制每种《产品审核评级指导书》 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文件编号、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等。审核项目,按产品功能特性(包括安全性及尺寸),产品外观特性,产品包装(包括标识)特性等方面划分质量缺陷等级。《产品审核评级指导书》应根据每种产品(系列产品可视作一种产品)的情况而定,并根据不断的审核结果所发现的问题定期进行修改。产品审核每种产品每半年进行一次,同时必须覆盖企业生产的全部产品。 5.1.2产品审核等级划分: A级——关键缺陷——预计给人员带来危险或不安全的缺陷,或造成根本无法使用的缺陷。 B级——主要缺陷——预计会产生故障或降低使用性能的缺陷 C级——次要缺陷——预计不会造成严重降低性能或与标准相比略有偏差,对使用者操作略有影响。 5.1.3制定《产品审核评级指导书》(JR/QP8-4-01)的审核项目时包括: 1)产品的功能特性:包括产品的安全性及尺寸: 2)产品的外观特性: 3)产品的包装特性(包括标识): 5.1.4管理者代表任命产品审核组长,组织质量审核人员,组成审核组,该审核组可以作为一种长期固定的审核组。

产品质量评审程序

产品质量评审程序 1目的 规定了产品质量评审的职责、管理要求、评审内容、评审程序、记录表单。其目的是评价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研制小批量试生产中产品质量评审。 应用本标准时,允许根据产品特点对评审内容进行剪裁。 3职责 产品质量评审设计定型前由项目负责人(设计部门)归口管理;设计定型后生产定型前由质管部门归口管理。 4程序 4.1评审点的设置 4.1.1设计定型前为正样机试制,并经检验和验证试验合格后进行。 4.1.2设计定型后为小批量试生产或定型批试制并经检验和验证试验合格后、生产定型前进行。 4.2管理要求 4.2.1产品质量评审应纳入研制计划,并在组织上、时间上、经费上给予必要保证。 4.2.2各有关部门在评审前应做好充分准备。 4.2.3产品质量评审既要全面评价又要突出重点,对产品质量和质量保证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评深评透,提出改进意见。

4.2.4评审过程应做好记录,每次评审要有明确的结论,写出评审报告。 4.2.5参加评审人员,应是同行经验丰富的各有关方面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 4.2.6有关人员对评审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答。 4.2.7有关部门应认真分析研究评审组提出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制定纠正措施、完善资料和各项管理。 4.2.8产品研制的正样机和生产定型批试制的产品,经检验(验收)合格后,必须经过产品质量评审,否则不得转入下阶段工作。 4.3评审内容 4.3.1产品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的符合性; 4.3.2产品对环境的适应性的符合性; 4.3.3产品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的符合性; 4.3.4工艺文件贯彻情况; 4.3.5 产品工程更改控制; 4.3.6 产品的超差使用和处理; 4.3.7 产品器材代用的情况; 4.3.8 缺陷故障的分析和处理; 4.3.9 外购器材质量的管理; 4.3.10 新工艺、新技术、新器材、新设备及技术攻关成果的采用; 4.3.11 设计评审、工艺评审的遗留问题的处理;

过程审核程序

1.目的: 对准备试生产和制程中的产品进行审核,以顾客的角度认该产品是否符合技术图纸、检验规范、法律法规等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准备试生产和制程中的产品的审核; 3.定义: 无 4.职责: 由质量部制定产品审核年度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产品审核; 5.作业内容: 5.1 制定产品审核年度计划: 5.1.1由质量部在每年底制定下一年度的产品审核年度计划,计划经管理代表批准后实施; 5.1.2年度产品审核计划包含的内容是: 5.1.2.1 审核目的; 5.1.2.2审核的产品; 5.1.2.3审核人员; 5.1.2.4审核时间、频次; 5.1.2.5审核时抽取样本的大小; 5.1.3 审核可依照〈审核查检表〉的要求进行; 5.2 产品审核的实施: 5.2.1产品的审核员由非OQC担任,此审核员必须有两年或以上的工作经验并对产品有相当了解;5.2.2由产品审核人员在事先不通知的情况下对已检验包装好的成品进行抽样; 5.2.3产品审核人员依据产品检验规范逐项对成品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记录于<不符合纠正措施 报告>; 5.2.4产品审核不合格项处理 5.2.4.1产品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项,由审核员决定是否放行,是否让步接受、是否返工/返修、是否 封存所有库存、是否检查其余存产品等; 5.2.4.2责任部门必须对产品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纠正措施,在采取纠正措 施的同时,应举一反三,特别注意其它类似产品是否存在相同或相似的不合格项; 5.2.4.3产品审核人员应对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确认并将跟踪确认的结果记录 于<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上;

产品质量评审管理办法4

产品质量评审管理办法 1 目的 本办法规定了产品质量评审的工作程序, 以确保未经产品质量评审的产品不得交付分系 统、系统试验及顾客使用。 2 适用范围 量评审。 批量生产过程在首批产品交付前,应参照执行本程序。 3 职责 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产品质量评审的组织及归口管理工作。 被评审项目或单位负责提出产品质量评审申请。 产品质量评审申请经主管院领导批准后由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成立评审组, 责实施评审,总结评审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做出评审结论。 内容和完成时间。 质量管理办公室对评审遗留问题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4 工作程序 产品质量评审是产品加工完成之后、 经初步验证 (静态检查、 性能调试) 符合规定要求以 后,交付分系统、 系统试验之前, 对研制产品的质量及其质量保证工作所作的全面与系统的 审查。用于重要试验(如样机鉴定试验、定型试验)的样机不得跨越此程序。未经评审的产 品不得交付顾客使用。 产品质量评审必须纳入研制计划,并在研制网络图上标出。 如产品在院外生产及总装,产品质量评审可在生产厂进行。 评审应具备的条件: a ) 产品按要求已通过设计评审、工艺评审及首件鉴定; 本办法适用于学院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产品质量评审, 但不适用于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质 评审组负 被评审项目或部门负责根据评审中提出的问题或建议, 确定待办事项, 明确责任人、 工作

b)产品经检验或试验符合图样和规定要求; c)有经批准的《产品质量评审申请报告》 d)提交的产品质量评审文件应完整、齐全。 评审的依据: a) 研制总要求或合同; b) 技术文件,如图样等; c) 质量保证大纲; d) 适用的标准、规范、法规及有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产品质量评审文件 4.6.1提交文件 提交文件为产品研制质量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a) 研制过程简介; b) 技术指标符合任务书情况; c) 产品技术状态符合情况; d) 质量保证大纲执行情况; e) 产品性能指标符合情况; f) 产品质量状况; g) 质量问理及归零情况; h) 专项评审结论; i) 产品质量结论。 根据需要,产品研制质量分析报告可按产品设计质量分析报告和产品生产质量分析报告分开编写。 4.6.2备查文件 a)设计评审、工艺评审和首件鉴定结论报告; b)专项技术报告、专项评审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