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造成传统产业的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又使高新科技人才严重短缺,这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本文力求围绕典型国家在发展高新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上的新策略、新举措,从培养、吸引和使用三大层面,做一概括性的研究分析。

人类社会已步入21世纪,21世纪既是新百年的开始,也是新千年的序幕,同时又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大放异彩的时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人才短缺都已成为制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围绕高新技术人才的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且愈演愈烈。未来国与国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的竞争。正因如此,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竞相制定本国的人才战略上,采取培养与引进并举、精心培养和高效使用并重的政策,努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以提升本国经济和科技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各国科技人才发展战略中,高层次人才无一例外成为重中之重的焦点。

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在培养人才上的作用

保住人才的前提是要有人才,获取人才的根本途径在于教育和培养。近年来,为应对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而产生的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着手调整本国的教育培训体制,充分发挥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培养、培训高新技术人才上的作用,不仅立足国内资源,而且面向世界广招留学生,大幅度扩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规模,以期满足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

美国作为高新技术的发源地,向来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历届总统都以担当“教育总统”为荣,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美国一直认为,要保持在世界经济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必须要比其他国家更快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多年来,美国在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方面下足了功夫,在大力推动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同时,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行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速培养所急需的高新技术人才,从而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欧盟深感自身人才匿乏以及因科研投入不足而带来的人才外流美国

的问题,在2002年制定的欧盟第六个框架计划(2003—2006)中,除

提出增加科研投入的10年规划外,还同时实施智力人才队伍建设行

动计划,拨巨额专款支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争迎头赶上其竞争对手,开创欧洲科技进步的新局面。

在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进入21世纪

以来,日本科技政策的目标由追赶世界领先水平转向力争领导世界潮流,提出以科技创新立国。为此,日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科技人才培养。2002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和文部科学省共同推出并实施“240万科技人才开发综合推进计划”,2003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又单独推出了“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综合计划”,确立了未来5年系统、全面的

科技人才培养目标。韩国政府1999年制定了“脑力韩国(Brain Korea)21”计划,投资11.7亿美元,从1999年到2005年,增加理科博士的培养,每年派遣2000名博士后出国研修,以因应信息通信等产业技术

人才的需求。新加坡自建国之日起,一直奉行“人才立国”的战略,近年来尤为关注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问题,不仅以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的高薪争夺国外人才,而且高度重视本国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将支持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经费的20%用于人才开发。

综合主要国家近年来在高新技术人才培养上的实践不难发现,各国在人才培养上大都采取了需求主导、科研牵引、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响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调整大学的专业、课程

设置,甚至创立专门的人才培养中心或基地,以敷产业急需

由于各国政府日益强调科技教育要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服务,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大学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越来越重视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并日益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具体就是,当一项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取得突破性进展时,大学就会意识到下一步就很可能会将其产业化,这时就从课程设置上加以准备,并尽快加以实践和实施。

美国经济科技的发展之所以能始终执世界之牛耳,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的研究生教育课程和专业设置能紧密结合产业和科技发展

的需要,及时设置新专业、淘汰旧专业。很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系,它是麻省理工学院目前23个系中最大的一个。在20世纪60年代,该系只有弱电和强电两个专业方向,开设10门研究生课程。随着产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该系的专业方向由过去的两个发展到今天的18个,研究生课程增加到45门,为美国的产业和研究界及时输送了大量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高级人才。

日本的情形很典型。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对大学研究生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仅2003年一年,就有12所国立大学增设了40多个理工科研究专业,开设了许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由于有感与欧美国家在新兴领域人才培养上的差距,日本2002年推出了“新兴领域人才培养”计划,根据选定的新兴领域,从大学、国

立研究机构中公开招标具有培养硕士以上水平的研究单位,由这些单位来设计未来5年的高级人才培养或再教育计划。

韩国游戏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人才培养的及时跟进。韩国政府在1990年代把网络游戏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培育后,2000年斥巨资成立了“游戏综合资源中心”,并对外招生,培育网络游戏专业人才。韩国政府还从2001年起开办“游戏专家资格证”考试,提供网络游戏公司招考人才参考,获得证照者有免除兵役等优惠。这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得韩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快速发展,占据了全球的领先地位。

2.科研牵引,以科促教——将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国家实施的重大高新技术研发计划、项目资助计划以及政府资助创办的各类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带动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

当今世界,科技与教育进一步耦合化,即研发活动与培养人才并行发展,以研发投资带动人才培养,这一点在高新技术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与传统领域相比,高新技术发展时间普遍较短,比如纳米科技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尚不能开发出系统的课程、教材,师资更是匿乏。而与此同时,高新技术的发展却异常迅速。为此,通过研发活动带动相关人才培养至为重要。美国实施的一系列重大高新技术研发计划,如21世纪信息技术计划、国家纳米行动计

划等重大的跨部门研究计划,都把人才培养纳入计划的目标,而且为求长效,已将人才培养从博士生向下一直延伸至K—12(初等、中等教育)各个学习阶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向来是科研与教育一体化的倡导者。该基金会支持建立的为数众多的科技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都有很强的教育功能。

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最初源自德国大学,后被美国大学借鉴并发扬光大。美国的经验表明,通过科学研究来培养研究生的做法是使美国科技领先、高级人才迅速成长的重要途径。

3.采取产学研合作等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满足高科技发展需要,各国培养人才的模式也形成了多样化发展趋势。如大学与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大学与企业合作培养;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培养;企业办学培养等等,以期培养能够满足高科技及其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这些培养模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另外,虽然同属高新技术,但纳米技术更是一个众多学科相互交叉的领域,需要在专业化和多学科培训之间取得平衡,这需要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和创新。美国在2000年实施国家纳米行动计划(NNI)后,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建立了若干纳米技术中心,

这些中心都要求研究生必须修不同学科的课程。鼓励大学与产业界结成伙伴关系,由产业界先期投入,建立可由许多学校共享的纳米制造设施和实验环境,培养纳米科技人才。

制定有力的人才吸纳、引进政策,网络世界各地人才,吸引本国人才回流

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受条件所限,培养的力度也远不敷所需。为解燃眉之急,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以“短、平、快”的方式从其它国家抢人才、挖人才。而人才流出国则通过制定各种“回归计划”,吸引海外的本国人才回流,由此形成了一场波及全球的人才争夺战。在吸引人才方面,各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实施技术移民和绿卡等政策,大量吸纳国外优秀人才

发达国家为大量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在立法和移民方面采取了特别优惠政策。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一直把争夺世界各国优秀人才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为解决高科技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美国国会将H1—B签证的年度配额数量从原来的6.5万个增加到2000年11.5万个,并在随后的3年里增加到19.5万个。

欧盟国家的移民政策也向高科技人才倾斜,德国政府从2000年起实施德国版的“绿卡计划”,在3年内从欧盟外引进2万名信息技术高级专业人员,对其实行优惠的居留审批政策。英国自2003年开始借鉴美国和加拿大的“绿卡”制度推行“高技能移民计划(HSMP)”,这是30年来英国首次对外开放其移民政策。北欧小国芬兰对外籍科技人员实行优惠税率政策,将外籍科技人员的税率减低到当地人员的58%,以吸引外籍人才。

在亚洲,韩国推出了“金卡”工程,允许外国工程师和电脑编程人员在韩国居留10年,希望以此吸引20万外国高新技术人才。日本为了应对科技人才特别是信息技术人才紧缺,设立了海外“特别研究员”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网罗人才,同时还在研拟推出日本版的绿卡制度,力争使外籍科研人员占到本国科研人员总数的30%。

2.设立“回归计划”,吸引人才回流,变人才流失为人才流通

与发达国家抢夺国外人才的移民政策等相对应,发展中国家普遍实施“回归计划”,以吸引海外的人才回国服务。20世纪后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加快,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国都不得不加大吸引人才回归的政策力度,同时国内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和发展机遇,也增强了对其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在“拉力”的不断增强下,“人才回流”逐渐形成。韩国从1960年,就开始拟订了“人才回归计划”,

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相继建立了“韩国科学家工程师协会”,吸引人

才回国服务。

新加坡以前约有1/3人才流向海外。为了吸引海外人才回归,

新加坡政府先后资助并组织实施了“长期回国计划”、“临时回国计划”和“外国学者访问计划”。从1980年代开始,新加坡就已经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吸引海外科技专业人才的政策和措施。

同属小国的以色列本身的人力资源也很有限。为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犹太人才资源,以色列实施了双国籍制度。以色列的顶尖人才通常拥有2—3个国籍,是世界为数很少的能将“人才流失”困境扭转

为“人才流通”有利形势的国家之一。

3.通过对外研发投资,获取利用国外人力资源

除了吸引和引进人才外,对外研发投资也成为运用国外人才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企业研发全球化方兴未艾。由于尖端科技人才需求日殷、成本的考量以及中国、印度市场的倔起,发达国家海外研发的势头日益明显。许多跨国企业在海外利用与当地大学等机构合作/联盟的方式,来延揽高级的研发创新人才。把部分研发业务转移到人才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一方面可以使用世界各地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又降低了研发人力成本。这种人才竞争方式已引起世界各国

的高度重视。

提供优良的工作生活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用人制度,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激励人才成长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人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留住人才与吸引人才同等重要,用什么办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几乎所有国家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留住并用好人才更为迫切。

1.改善大学和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并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对杰出科技人才的奖励,从而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2000年,加拿大政府拨款9亿加元启动“首席研究员计划”(CRC),旨在到2005年支持大学设立2000个首席研究员职位,以吸引并激励高层次研究人才。此计划的实施被实践证明是富有成效的,不仅留住了部分打算去美国的人才,而且促进了部分优秀人才的回流。

法国为了能留住人才,不断改善博士研究生的条件,并增加博士研究生奖学金的数量,提高研究奖学金的额度,同时充分给予年轻研究人员以足够的研究自主权,采取有效政策以促使其实现职业前途多样化。

德国一直以来大量博士生去美国,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满教条的晋升体制,“一等就是许多年”,而且在获得教授席位前,他们不能独立进行科研和教学。对此,德国政府近年来提出了四项措施:一是实行灵活的、有竞争力的、与个人绩效挂钩的新型工资制度,让科技人才实现自己的价值;二是通过设立“青年教授席位”,给予青年研究人员较快的晋升机会,让青年研究人员感到有吸引力;三是提供好的社会福利;四是创造好的研究环境和机会,给予“青年教授”独立进行科研、教学和带博士生的权利。

俄罗斯每年科技人才外流达2000—3000人,其中很多是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针对这一情况,俄罗斯西伯利亚科学城为了吸引科技人才,积极争取国际资金,同外国签订研发合同,筹措充足资金使科研工作运转良好,并为科技人员的生活提供可靠保障,以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

日本近年来的人才战略,将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机制作为首要举措,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扩大面向青年研究人员的资助;确保优秀的青年研究人员有独立领导研究室的机会,培养领军型研究人员;广泛推行任期制,加强人才流动;扩充竞争性研究资助,建立竞争性的研发环境。

此外,设立多种奖励制度,也是各国吸引和激励人才的有效手段。在美国就有各种各样的奖励,如由总统亲自颁发的国家科学奖、青年科学家及工程师奖、国家技术奖等,民间学术团体也设立了名目繁多的奖励制度。日本各级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奖励制度多达数十种,奖励兼有荣誉奖和物质奖。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设有科技人员金质奖、银质奖和铜质奖三种荣誉性奖。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高科技人员设立“功劳奖”。除了奖励制度外,一些国家还采取加薪等措施,奖励优秀的科技人员。

2.高新技术公司通过高薪、股份期权制度吸引和留住人才

对高技术公司而言,除高薪外,股份期权制度是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最有效机制。所谓股份期权,就是研发人员(包括创业者)将开发的有形产品或无形技术(专利技术或非专利的专有技术)作价,并与注入的资本(主要是风险投资资本)确定一个股份比例,各方以期权的方式持有股份,并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双方协议,如两年或三年)内用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规定比例的新股。英国剑桥著名的“硅沼”,就是模仿“硅谷”引入股份期权的激励制度后诞生的又一个神话。而在德国,根据雇主联合会的资料显现,全德国现有的3000家企业中约有240万员工是公司持股人,而向主要技术骨干给予股票期权已经成为德国高科技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印度的高科技公司也对高技术人才引入了股票期权和配股等激

励方式,即除薪资以外,对高技术人才每年额外分配股份,并规定一段时期内不准转卖。这样既用股票期权留住了人才,又用股价激励了科技人才的创造性。

在很多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深的高新技术人才都是当作重点保护对象严加“看管”,施以高薪、股份等手段,防止人才外流。

几点启示

纵观各国的高新技术人才战略,既有政策,又有行动。联系到我国的高新技术人才现状,除需要持之以恒地推进优质的学校科技教育外,还应特别关注以下方面的问题:

1.在人才培养上,既要注重高层次研发人才的培育,也要重视

产业界需要的大量的实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既要重量更要重质

高新科技及其产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多面向的,要定期调研国内高新科技及其产业的人才需求与供给状况,并做出前瞻性预测,仿照日本和韩国,提出满足高新科技及产业发展总需求的人才培养综合计划,计划要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全面性,既重视研发人才,也要重视产业化人才,既注重高层次研发人才的培育,也要重视产业实用性技术人才的培养。在这方面,我国政府创建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

养基地的决策是非常明智的,应考虑将这一模式引伸到更多的高新技术领域。

与此同时,要瞄准世界水准,不断提高我国的人才培养水平。我国与先进国家在高新技术人才上的差距,主要是质量上的差距。要采取多种渠道,提高高新技术领域博士生和博士后奖学金,扩充科研计划中面向青年研究人员的资助,借鉴德国马普学会“青年科学家小组”、日本“特别研究员”制度以及加拿大“首席研究员”模式,确保优秀的青年研究人员能够尽快地脱颖而出,有机会独立领导课题组,加速培养高新技术发展所需的战略科学家及领军型高层次研究人才。

鉴于高新技术人才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要大力发展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的资源和力量,建构产学研合作的高新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要促进研究生参加产学研合作项目,在大学、研究机构与产业界建立起人才流动的人才培养伙伴关系。

2.人才培养应与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和相关工作相结合,将

人才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纳入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以及相关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工作目标中

我国政府支持的“863”计划,在计划规划、执行和评估中,要

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863”计划的每一笔重大投资必须同时考虑人才培养问题。另外,还要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及部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的人才培养功能,整合科研与教育,使其成为卓越的科研教育基地。在人才培养中,必须充分注重各领域的特性和发展现状,采取相宜的培养模式,比如,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纳米科技,可能就需要先依托几所有研究实力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建立国家纳米科学工程学习教学中心,从教材编写、课程开发、师资培养等方面推动各阶段学生的纳米科技教育。

3.在人才引进上,要确保引进一流的高层次人才

国外对科技领域高级人才的界定,大致是以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的职位来划分的。以美国为例,高层次人才是指在大学任助理教授以上,在研究所或大公司的研发部门中任科学家职衔以上的人员。这些高层次人才(而不是我国过去大量引进的博士后人员)应成为国家吸引回国服务人员的重点对象,因为这些人升到现今的职位,大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独立领导科研、开创新课题甚至新学科的实践经验。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回国服务,要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资历、贡献提供合理的薪酬,而不是照搬目前10万或20万人民币的一刀切形式;要为回国服务人员创造宽松的科研工作体制,使其享有独立自主的运作权力;要制定回国高级人才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后人员的条例,这样既保障其对国内的优秀人才资源的利用,也有助于我国本土的人才培养。同时,

为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大力吸引海外高级人才回国创业,通过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产业界、大学、研究所以股份制形式与回国创业人员结合,切实解决回国创业人员资金及人才设备上的困难。同时,在国内技术与产品市场有限的情况下,建立留学创业园区对境外提供服务和产品销售的机制。

同时应看到,解决高新技术研发人才缺口,自海外引进所需的人才当然是较快的方式,但此种方式亦有其相当的限制。具体而言,部分高新技术领域的人才引进可能需要整个技术团队的引进,而大规模引进的成本是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所不能负担的。因此,海外人才的引进应仅能作为整体人才发展战略的一环,绝不可由此延误本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业界需要大量的实用技术型人才,这些人才数量大,是不能靠引进解决得了的。

4.学界研发人才与研发能量的释放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级研发人才多集中分布于大学及科研机构,产业界分布极少,释放大学及科研机构研发能量至产业界是缓解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人才短缺的有效措施。一方面,通过扶植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量,提高企业的人才吸纳力;另一方面,政府应通过强化大学、研究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让研究生、博士生及博士

后研究人员参与到与产业界的研发合作中,并灵活运用产生的知识产权,扶持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鉴于我国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仍不具规模,高新技术公司还很少,必须采取更加优厚的措施,鼓励大学教师或研究机构人员从事产业活动,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人才实行“低门槛”公司登记制度。

5.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改善我国的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大胆采用灵活多样的用人制度,达到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目的

能否发挥人才作用,关键在于是否合理使用人才。当前,必须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改变大学、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中根深蒂固的官本位组织风气,坚决破除论资排辈,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保障机制。特别要在申请课题、分配制度、晋升奖励等方面扭转已有的官本位倾向。目前,大学、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实行的岗位工资制、职务工资制,使得为官者的实际收入较同等资历的专业技术人才高出许多。这种分配制度上的官本位倾向,挫伤了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必须予以改革,要让一流的专业人才获得一流的报酬。在高新技术企业,要大胆引进和推广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股份期权制度。

要用好人才、激励人才,必须引入竞争性的人才晋升选拔机制。要在从事高新技术研发的大学院系和科研机构的重要岗位率先推行

任职年限制(不升即离制),通过连续评议,达到留住人才和淘汰庸才

的目的。之所以提倡采取这样的用人机制,是因为在从事战略性高新技术研究的大学和科研院所,高等职位都是有限的,这些高等职位必须给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采用这样的制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筛选避免了低能人员滥竿充数、杰出人才不得提升的弊端,另一方面,也给那些真正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以永久性的职位,使他们能在较为安稳的环境下潜心进行长期性、战略性、前沿性研发工作,这对保障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是绝对必要的。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一)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一) 一、目的 为认真贯彻集团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培养、使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满足公司乃至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二、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三、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专业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四、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及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五、主要内容 本方案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人才的甄选、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方法、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由启航工程计划、育英工程计划、菁英工程计划、卓越工程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1、启航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2、育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优秀班组长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车间或职能部门及生产单位负责人。 3、菁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核心技术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后备岗位储备人才。 4、卓越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后备干部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高级岗位的人才。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 (草案) 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使我校高层次人才梯队的培养与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以及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相衔接,优先做好人才储备,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本培养计划。 一、总体目标 高层次人才培养共分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第二梯队为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第三梯队为院级骨干教师;第四梯队为系部级骨干教师。通过选拔和培养,到2018年,力争使学校拥有1-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5-10名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10-20名院级骨干教师和20-30名系部级骨干教师。 二、培养周期 培养期为四年。动态管理,二年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四年进行一次期满考核。 三、选拔条件 (一)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条件按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 (二)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条件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副教授专业技术以上职务,年龄55周岁以下(以申报当年1月1日为限,下同)。 3.学风端正,治学严谨,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善于团结协作,具有组织带领学科梯队建设的能力。 4.已系统熟练地讲授过两门及以上课程,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或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 5.具有本学科、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深的学术造诣,能在本学科主流和前沿领域指导和开展研究工作。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计算机等现代教学科研手段。

人才培养实施策略

人才培养实施策略 第一条目的 为认真贯彻集团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培养、使用。 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满足公司乃至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专业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及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 1 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方案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人才的甄选、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方法、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由“启航工程计划”、“育英工程计划”、“菁英工程计划”、“卓越工程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1.启航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2.育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优秀班组长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车间或职能部门及生产单位负责人。 3.菁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核心技术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后备岗位储备人才。 4.卓越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后备干部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 2 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高级岗位的人才。 (二)人才的甄选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1.甄选条件:进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是大专以上全日制学历,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2.经过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测评,由部门或生产单位推荐。

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实践汇总

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实践 摘要:人才问题至关重要。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应当成为当今科研院所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油田技术研发和院所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采取正确的方法,制定科学的措施,是培养的关键。文章站在实践和探索的角度,从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和留住人才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领军人才的渠道、途径和方式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关键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实践。在当前新的石油勘探开发形势下,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已经成为时代要求和发展必需。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力量的强弱决定着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的程度,影响着油田勘257091探开发的进度和科技兴油战略的实施力度。钻井工艺研究院作为一个主要从事石油钻井、石油机械、石油滩海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技术服务的科研单位,在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方面进行了多年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总结积累了一些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为促进人才战略的实施、加快科研院所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钻井工艺研究院创建于1973年,为胜利油田骨干科研单位,中石化重点研究院,主要承担中石化上游科技创新项目,担负油田钻井技术研发重任。建院30多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和管理局科技项目600多项,取得局级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407项,其中国家发明、技术进步奖2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8项,拥有国家专利152项;"十五"期间,先后承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24项,其中国家级18项,占油田承担国家项目的75%,中石化集团公司级32项;获奖科技成果122项,占建院以来成果总量的30%,其中国家级2项、集团公司级18项;获得授权专利72项,占建院以来专利总量的50%。多个重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一批研究成果在生产中作用显著,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0%以上。其数量之多、级别之高、获奖之众都是前所未有的。2007年承担局级以上课题80多项,已有10多项取得重大突破。多年来,钻井工艺研究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培育、管理、使用、激励等,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待遇上从优、工作环境上改善,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特别是经过"九五"、"十五"、"十一五"人才培养规划的实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保证了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科研生产和技术服务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服务于生产一线、能够切实解决生产难题的十大技术优势、六大配套技术的综合服务能力,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钻井科技中心、钻井信息中心和钻井人才中心,培育打造了过硬的自有技术品牌,有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石油勘探开发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实现胜利油田"油气当量重上三千万"的奋斗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广辟引才渠道,多方招揽人才,在"引"上下功夫。为了改善人才结构,满足科研生产的需要,缓解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矛盾,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广开招聘人才渠道,加大人才招聘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建设人才高地。引进高层次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针对目前紧缺专业的状况,我院与石油大学(华东)、济南大学等多所院校签订了"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协议,不但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了条件,也为研究生实习、毕业设计提供了便利。我院还与石油大学先后举办了两个研究生班,并与石油工程学院签订了"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助学金"协议书,通过资助品学兼优、

企业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教学提纲

企业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 摘要:文章分析了企业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完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人才;培养;机制 一、目前企业人才队伍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国有企业结合发展要求,抓住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等重要环节,采取多途径、多层次人才培养策略,初步建立了人才培养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企业面临青年人才流失和引进高技能人才困难的处境,现有的技术和技能人才创新创效积极性也不很高,队伍分布不合理;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管理手段和效果不明显。原因是政策导向的偏颇和体制局限性,有管理者的不足,也有人才自身的因素的不足。 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主要有两点,一是收入,二是舞台,实现这两点的平台是培育适合企业及人才发展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的对策 1.待遇留人——逐步改善职工收入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只有在收入水平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相对公平的保障下才能够吸引和留住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关注企业人才的福利待遇,关注他们的生活,不断适时地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改善企业职工的工作环境。在与社会平均收入的比较过程中,还要考虑

适时的提高大学生的见习收入,不断地完善薪酬制度标准,从加薪、奖金等方面鼓励他们,提高人才的思想觉悟性,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创造打好基础,为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提供后台保障。 2.事业留人——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1多做市场调查,不断地对企业高素质人才做储备。综合地对企业内外部的环境进行分析,把现有高素质人才进行统计汇总,进行分析,以及当部分人才流失后,需要进行的招聘或者是预留有候补,提早做好对高素质人才的储备,做好事先防范等。 2.2对企业人才的晋升路径采用多种方式,提高企业高素质人才的发展空间。可以从人才工作的方向性质,而分别建立人才管理等、等“多路径”的晋升,甚至即便是一线参加工作的职工也有机会获得比其他职工更加优越的待遇,这可以促使的人才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企业内部由工作的实际出发,创建不同的研发科室、对遇到的不同的难题进行专门的负责。不断地为企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和锻炼的平台。开阔企业人才的视野等。 2.3对于不同岗位之间的交流要建立平台。不同岗位之间的交流要贯彻到执行到基层。激发人才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交叉的岗位轮值,可以使得人才在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各自的工作能力。 2.4企业在重要的岗位上,可以适当的增加人才培养的实践机会。设置副岗位。促使青年人才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经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同时让他们感受感受企业的高层对他们的重视,信心得到鼓舞。

浙江省新一轮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

浙江省新一轮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 一、总贝y 第一条为培养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在“ 325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基础上,组织实施新一轮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简称“ 55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即在五年内全省分批培养50名领军人才、500名创新人才、1000名医坛新秀。到2025年, 实现卫生行业高层次人才数量倍增、质量明显提升、结构全面优化、发展平台有效构建的目标。为确保55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有效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本原则: 1.能力与业绩导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 论文的倾向,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注重标志性成果质量、贡献和价值。 2?学术与临床并进。探索建立人才分类评价和支持机制,对科研学 术、临床医疗、技术研发等不同类型人才采用不同指标体系,建立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3.重点与均衡协调。按照重点与普惠兼顾的要求,统筹幵展全省各 类人才培养,分类安排、分层实施,充分挖掘人才、高效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 4.质量与效果共赢。把质量优先贯穿到人才培养、使用、评价等全过程,注重产出效益,实行更加务实、幵放的人才政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资金绩效水平。 第三条为加强组织领导,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等部门成立551 卫生人才

培养工程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 省卫生健康委科教处和组织人事处。 二、选拔程序 第四条55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每年组织选拔一次,每次选拔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0名,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00名,医坛新秀培养对象200 名。 第五条申报条件 申报55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的对象须为我省卫生健康系统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良好的科学品德和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一)领军人才培养人选:具有正高级职称(含特聘),年龄在55 周岁以下,长期在本专业领域潜心实践和研究,学术造诣深厚,具有较高知名度并受到同行广泛认可。带领团队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团队人才 培养方面做出系统性贡献,团队在行业内有较高影响力。 (二)创新人才培养人选:年龄在50周岁以下,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对本专业及学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原创性贡献。在解 决本专业问题中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形成良好社 会和经济效益。 (三)医坛新秀培养人选:年龄在45周岁以下,在临床和公共卫 生一线工作5年以上,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发展潜力较大,具有较强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疾病的防控、诊治技术能力,临床业务量(或传染病应急处置数量)位居前列,受到同行及群众认可,是单位的骨干力量。 (四)不再申报的情形: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造成传统产业的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又使高新科技人才严重短缺,这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本文力求围绕典型国家在发展高新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上的新策略、新举措,从培养、吸引和使用三大层面,做一概括性的研究分析。人类社会已步入21世纪,21世纪既是新百年的开始,也是新千年的序幕,同时又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大放异彩的时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人才短缺都已成为制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围绕高新技术人才的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且愈演愈烈。未来国与国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的竞争。正因如此,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竞相制定本国的人才战略上,采取培养与引进并举、精心培养和高效使用并重的政策,努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以提升本国经济和科技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各国科技人才发展战略中,高层次人才无一例外成为重中之重的焦点。 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在培养人才上的作用 保住人才的前提是要有人才,获取人才的根本途径在于教育和培养。近年来,为应对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而产生的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着手调整本国的教育培训体制,充分发挥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培养、培训高新技术人才上的作用,不仅立足国内资源,而且面向世界广招留学生,大幅度扩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规模,以期满足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 美国作为高新技术的发源地,向来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历届总统都以担当“教育总统”为荣,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美国一直认为,要保持在世界经济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必须要比其他国家更快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多年来,美国在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方面下足了功夫,在大力推动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同时,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行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速培养所急需的高新技术人才,从而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欧盟深感自身人才匿乏以及因科研投入不足而带来的人才外流美国的问题,在2002年制定的欧盟第六个框架计划(2003—2006)中,除提出增加科研投入的10年规划外,还同时实施智力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拨巨额专款支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争迎头赶上其竞争对手,开创欧洲科技进步的新局面。 在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科技政策的目标由追赶世界领先水平转向力争领导世界潮流,提出以科技创新立国。为此,日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科技人才培养。2002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和文部科学省共同推出并实施“240万科技人才开发综合推进计划”,2003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又单独推出了“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综合计划”,确立了未来5年系统、全面的科技人才培养目标。韩国政府1999年制定了“脑力韩国(Brain Korea)21”计划,投资11.7亿美元,从1999年到2005年,增加理科博士的培养,每年派遣2000名博士后出国研修,以因应信息通信等产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新加坡自建国之日起,一直奉行“人才立国”的战略,近年来尤为关注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问题,不仅以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的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一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训练等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规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人才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文件。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就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办学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更加具体、明确、实用和切实可行,各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要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

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专项资金管

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辖市人才办、财政局,省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省财政厅 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4月13日 附件 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意见》(苏办发〔2016〕17号)精神,切实加强全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根据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选拔、培养与管理暂行办法》(苏人才办〔2016〕7号)的要求,省财政设立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培养资金”)。为加强培养资金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培养资金的使用范围包括: (一)用于培养对象的科研项目资助; (二)用于第一、二、三层次培养对象的补助; (三)用于组织培养对象进修、培训等。 第三条培养资金由省财政预算安排,省人才办、省财政厅共同管理。培养期内,培养资金当年如有结余,结转下年使用;培养期满,培养资金如有结余,予以收回。 第四条培养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坚持“公开透明、严格程序、规范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服务于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体现财政资金的导向和带动作用。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省人才办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培养对象的选拔、培养与管理,提出培养对象项目资助金额,组织培养对象进修、培训等。 省财政厅的主要职责是:编制培养资金年度预算,审核、分配、下达年度培养资金,会同省人才办对培养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绩效评价。 第六条各省辖市人才办、财政局及省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审核和申报培养对象项目资助经费申请书;受省人才办委托,与受资助培养对象及所在单位签订项目资助合同;及时向培养对象所在单位拨付培养资金;对培养对象执行资助合同情况进行考核;总结上报培养对象项目实施情况。 第七条培养对象所在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及时向培养对象拨付培养资金,落实项目实施的配套条件,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管理办法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管理办法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央大规模培培训干部的决定精神,加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大养力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养善高层善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养法。法 第二条培养管理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工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为 会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步供供人才服务。 第三条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高项项目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凡符合本争办办法各项规定的单位或个人均可人申报。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不同经本济济成份的组织。 第二章培养范围、形式 第五条条培养范围为高层次专业业技术人才培养开发项目和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人选。选 第六条压滤机滤布厂家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布才才培养开发项目包括紧缺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型养与开发、专业技术养 人员高级研修班、有示范作用高的的培训。 ,一,紧缺实用人才的培养与开发项目用是指各级人事部是 门、业务主管部门、企业依托高等主院校、高新技术项目、科院技技园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站等,采取多种形式,对经济发展经中高新技术产业、、支柱型产业、农业产业化、经济管理、国化 1 / 5

际商务、旅游管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我区急需的实用施型型人才开展的培训项目。 ,二,高级研修班是指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中对青青年专业技术骨干进行的高高层次继续教育,围绕经济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题和生产、科研的技术难点,学习新理论、高新点 技术并进行研修。术 ,三,有示范作用的培训项目是有指在培养理念、模式、指 方向、培训方法、内容等方向面有创新和指导意义的培面训训活动。 第七条高层次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对象为国家级有突出为 贡献的中青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府特殊津贴和自治区人民政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家自自治区“新世纪313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级、才自治区级重点科研项目的自主主持人,少数民族科技骨干干。 第八条培养采取进修、访问学者、学术活进动动、参加高级研修班或主持科研项目等方式进行。持具体方式由各用人单具 位确定。定 第三章项目申报 第九条各市、各部门根据据自治区人才培养计划,具具体申报通知另发,,将培培养项目及人才培养人选于于每年3月底前报送自治区人事厅。区第十条申请请单位和个人在申报时分别别填写《高层次专 2 / 5 业技术人才培养经费资助申报表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才培养项目经费资助申报表》,附后,,签注单位表意见并送主管部意 门审核后,,报自治区人事厅审批。 属科研项目资助的要同时时提供国家、自治区等有关关部门的科研项目批复。

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选拔条件

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选拔条件根据《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选拔办法》(苏人才[2006]3号)要求,本次增选的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应符合如下选拔条件。 一、基本条件 培养对象人选的基本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思想品德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专业基础扎实,自主创新能力强,有高尚的学术道德、严谨的科研作风和科学、求实、团结、协作的精神。 2.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年龄在45周岁以下。贡献特别突出者,以上条件可适当放宽。 二、具体要求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提名为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1、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近三年来,获得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的项目重要贡献人员、省(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奖励的项目主要完成人员或市(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奖励的项目主要完成人员。 2、近三年来,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3、在省以上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中,担任研究、设计、施工等方面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并作出突出贡献者。

4、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在省级以上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十篇以上论文或出版二部以上专著,并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近三年来,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以上奖励的项目主要完成人员。 5、在宣传文化领域成绩显著,对我省宣传文化事业作出一定贡献,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奖励,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发展潜力,在本专业和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人才。 6、近五年来,在应用技术领域,具有高超技能水平,在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 近三年来,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担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列入省“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资助的对象优先提名。

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1.培养内容与管理 1.1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着力于提升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计划从理想信念、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创新思维与理论研究能力、执行力以及汇报展示能力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培养。 1.2培训计划 计划在两年内开展的培训内容包括:理想信念培训、基本素质培训、能力拓展培训及轮岗。 1.2.1理想信念培训 1.2.1.1内部讲师培训: 将邀请公司党委领导,就青年人才的成长、成才做专题讲座,并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参训学员围绕讲座内容进行学习。 1.2.1.2外部讲师培训: 人力资源部将积极联系外部资源,组织关于时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1.2.2基本素质培训: 1.2.2.1通过对入选的人才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人才培养工程的目标,梳理出人才普遍存在的短板,并引进外部优质

培训资源制定相应培训计划。 1.2.2.2将组织学员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类管理培训,促使学员既能学习到外部前沿的能力课程,也能学习到内部先进的管理思路。 1.2.3能力拓展培训: 组织参训学员参加1至2次户外拓展训练,并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安排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任务,使之为同一个目标团结协作。 1.4课题计划 1.4.1课题的设置 入选的人才针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创新的思维提出优化意见,并就此开展创新课题的研究。 1.4.2节点设置 1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一年年底前,启动创新课题开题工作,学员通过填写《创新课题研究申报表》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及课题导师。。 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二年中旬,学员根据创新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创新课题研究论文,课题导师针对学员的创新课题给予必要的指导与支持,人力资源部参照职称评审相关流程组织学员进行创新课题研究论文答辩工作。 1.5轮岗培训计划 对于部分培养对象可以视情况安排轮岗实习,轮岗实习是指培养对象按照未来工作需要进行跨部门实岗锻炼。

关于企业引进人才和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关于集团公司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集团公司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引进人才、开发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型员工的积极作用,已成为摆在集团公司面前的重要课题。 针对集团公司如何进行人才引进和培养,谨提出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对人才引进的思考 (一)制定与集团公司规划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集团公司要先应有一个明确的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然后再以此分析这种发展规划需要什么样的职能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财务规划等)来匹配或支撑,也就是说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发展规划决定人力资源规划,没有明晰的集团公司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也是无从谈起。所以,集团公司要对未来的经营和发展方向有着明晰清楚的预期,再制定清晰、完整的集团公司发展规划。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必须考虑到集团公司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发展规划导向;而在制定集团公司规划时,也同样要考虑到集团公司现有的以及可能达到的人力资源状况。 (二)制定明确的选聘标准来引导整个人才引进工作。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做好人才岗位适应性、人才流失可能性、人才业绩表现、人才对团队影响程度、人才团队磨合速度等各方面的评估分析,不能只看到短期效益,更要注重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但是在人才选聘时,人才还没有被配置到拟

任职的岗位上,当然无法检验其业绩表现。通常做法是采用各种科学方法,如面试、心理素质测评、知识考试等,来评价候选人才的素质,是否与拟任职岗位的素质要求相匹配。关注人才对集团公司文化、价值追求的认同程度。选聘人才的过程中,除了关注人才个体的素质外,还应认真分析人才拟任职团队的结构特点,如团队成员的学历、性别、年龄、观念等。强调人才与其拟任职团队的兼容性,应该减少因拟聘人才的个人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的“突出”,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孤独感”,否则会影响人才能力的有效发挥,甚至会迫使人才流失。 (三)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丰富人才引进的途径。首先集团公司在引进人才时,应不断拓宽渠道,利用媒体、网络、人才交流中心以及猎头公司等多种渠道进行招聘,也可定点与高校的就业中心联系,采取推荐或委托培养等方式,广纳贤才。其次就是在集团公司内部,对优秀的员工进行岗位调整,在内部形成推荐、竞聘的方式,使内部优秀员工得到晋升。再次,还可以采用内部员工引荐的方式。因为集团公司员工对集团公司和被引荐人都非常了解,所以,内部员工更能为集团公司引荐合适的人才,但既要保证“举贤不避亲”,又要避免“沾亲带故”,严格把握好引进关。 二、对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建立科学的选才用才机制。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竞聘等方式,引入科学的定性定量的人才测评手段,把优秀人才选聘到合适的岗位上,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量才使用、人尽其才。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 【摘要】老工业基地改造需要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地方各级院校也逐渐成为为老工业基地改造培养和输送复合型人才的后备军。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老工业基地改造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构建策略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网络自主学习构建策略 1 引言 中国入世以来,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单一的纯语言性的外语人才在未来的需求量会逐渐减少,而具备外语和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则广受推崇。因此,多数外语专业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形成适合本校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模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多数院校在新世纪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语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改变了传统的衡量人才的标准。外语类人才应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老工业基地改造需要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工作中,复合型外语人才战略对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产权结构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王雪玲、杨琪、隋玉明,2009)。 2 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实践模式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新形势下,只具备外语知识远远不够,还必须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管理交际能力和较好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语人才的需要,培养更多复合型外语人才和创新型、开拓型外语人才。21世纪的大学生所接触到的语言学习环境与以往不同,传统的课堂英语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此外,他们还能通过网络获取丰富多彩的图片、音频和视频。因此,如何将网络应用于大学外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2007年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1]因此,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实践模式的构建将会对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打破了大学英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并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其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过去的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变成了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建

人才选拔和培养实施方案

附件1 人才选拔和培养实施方案 为加强对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设中药学临床教育、科研和管理队伍的后背人才库,促进队伍的建设,现设立中药学人才培养计划,以促进中药专业的发展。人才培养计划的选拔、培养和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重点加强对中药知识的教育、研究、管理,由本人申报或科室推荐申报,科教科组织专家评议和审定。 一、优秀人才评选条件 (一)学科带头人选拔条件 1、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遵纪守法,医德医风高尚,无医疗事故发生。 3、热心钻研业务,热爱专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奉献精神。 4、有专业业务特长,为相关科室业务骨干,在院内外已有一定知名度。 5、副主任职称和本科学历以上,年龄在35~45周岁(个别专业可适当放宽)。 (二)重点培养人才选拔条件 1、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遵纪守法,医德医风高尚,无医疗事故发生。 3、热心钻研业务,热爱专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奉献精神。 4、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服务态度优良,院内外已有一定影响。 5、中级职称以上,本科学历以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三)重点管理人才选拔条件 1、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遵纪守法,遵守医院规章制度,顾全大局,服从组织的工作安排。 3、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奉献精神,廉洁奉公,大公无私。 4、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一定管理才能。 5、院领导班子及主要职能科室可适当放宽相应条件。年限在45周岁以下。 (四)专业人才选拔条件 1、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遵纪守法,遵守医院规章制度,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分配。 3、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奉献精神,廉洁奉公,大公无私。 4、而爱中医药,刻苦学习,认真仔细,有发现、专研、创

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与使用

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与使用 目前燃气市场发展迅猛,各类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也不断涌现。面对迅猛发展的市场和日益挑剔的用户,如何有效带出队伍、服务用户就成为我们中层管理者普遍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尤其是我们工程管理部成立时间不长,人员年龄结构普遍年轻;如何有效带好这支年轻的队伍,既能激发出年轻同志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又能做好传帮带,使年轻同志对施工工艺、工程管理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有全面了解,真正做到能发现工程管理中的问题、解决实际困难,使管理水平上台阶就成为了我们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我对现阶段年轻人培养和使用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利用信息化解放年轻人,使其能深入一线发现解决问题。 目前我们的工作中,各类日常性、书面性工作往往耗费了我们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如何有效把年轻同志从文案、报表前解放出来,让他们深入工地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工作的关键。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我认为是依靠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利用信息化解决我们各类报表、统计工作。目前,我们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已初见成效;报验信息统计、在建任务统计等统计报表功能正在开发、完善中。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加强与信息规划部的合作,不断完善工程建设平台的报表、统计功能。将年轻同志从文案、报表中解放出来,使其能有充分的时间深入一线学习、实践,发现问题,解决困难。

二、建立奖勤罚懒机制,促使稽查人员深入一线。 因燃气市场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我们引进了一些优秀年轻大学毕业生。但是他们刚从学校出来,没有经过施工、监理岗位的锻炼;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但现场经验缺失。对于现场施工中千头万绪的局面,新入职大学生往往存在不知从何下手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尽量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傅、科室领导去培养他们;同时更要求他们不断深入一线,实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对此,我们建议加大年轻同志岗位互换、岗位体验工作力度。新入职大学生在从事工程管理之前,考虑先期在施工单位进行一定时间的实习,熟悉工程建设流程后逐步开始工程管理工作。 未来,我们还计划借用燃气工程建设破平台的发展,以及系统定位、事件上传等功能的不断完善,根据项目类型、规模、施工周期等项目特点制定项目稽查标准。具体来说就是每个工程项目,具体稽查人员深入现场次数、稽查管理要求、材料管控都要有量化考核指标。这就要求我们的稽查人员深入现场不能简单转一圈,随便看看就走。要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去现场;在现场能够发现问题,现场上传稽查日志和奖惩事项,做到有图有真相。对于达不到检查次数要求,检查不细致有问题未能及时发现的都要予以一定的经济考核。 三、加大对内、对外交流学习力度。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大建设尤其是轨道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管网改造项目激增。改造项目,我们的稽查人员往往是一肩双职;既要管理工程也是项目经理需要对外协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向市场部

人才培养制度

人才培养制度 1总则 1.1为贯彻集团公司人才发展战略规划,使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公司人才储备与开发进入一种有序、稳定、持续发展的局面,提升公司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发力度和深度,全面提高公司管理,技术人员素质,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2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用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实行目标管理策略,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有落实,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不断提高公司竞争力。 1.3通过建立健全人事制度和各种激励措施,规范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通过考核促使各部门的领导培育人才,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公平竞争、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和生活工作环境。 1.4本规定适用于公司人才的培养管理。 2职责 2.1公司人才培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办法,人事行政部门负责公司人才培养策划、监督及考评工作。其主要职责有: 2.1.1组织制定公司人才培养规划,并对实施计划进行监督管理; 2.1.2拟定公司人才培养的规章制度; 2.1.3核定培训课程及培训资格; 2.1.4制订考核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2.2公司各部门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

管理与技术人才的培养,各部门负责人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2.3公司各部门要根据本系统的需要,制订本部门的人才培养规划。 3重点培养的人才种类 重点培养的人才分为中高级管理人才以及高级技工人才。 3.1高级管理人才的目标是培养基本素质高,理论水平高,具备大型公司综合管理能力的领导人才,包括一级部门负责人和公司级管理人员。 3.2中级专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基本素质,具备较丰富的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包括二级部门负责人。 3.3高级技工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操作人员。 4人才培养阶段 开发培养高潜能的员工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潜能员工的选择。第二阶段,高潜能员工开发培养的实施。开发培养要有针对性,要找出高潜能员工与晋升岗位标准差距,针对其存在的弱点制定开发培养计划。第三阶段,由公司高层、部门负责人确认高潜能员工是否适应企业文化,并对其进行综合考评。 5拟培养人员产生的程序 5.1个人申报或基层推荐; 5.2本人对照申报条件表准备个人的证书等资料;

连云港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选拔、培养与管理办法

连云港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选拔、培养 与管理办法 连人才办﹝2013﹞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人才立市”战略,加强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意见》(苏办发〔2011〕8号)和省人才办《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选拔、培养与管理暂行办法》(苏人才办〔2011〕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连云港市第五期“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旨在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中青年优秀人才,为我市“加快沿海崛起,实现新的跨越”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三条从2013年起,选拔50名中青年市级知名专家、200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1000名中青年市级知名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后备人才。通过培养,到2017年,第一层次的50名中青年市级知名专家成长为省内知名的高级专家,在相关领域具有领先水平、做出重大贡献,其中10名左右力争成长为国内知名的高级专家、成长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负责人;第二层次的200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全市学术科学技术界具有一流水平,取得显著成果和突出业绩,并能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地区和行业发展,其中50名左右力争成长为省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省级企业科技研发平台负责人;第三层次的1000名中青年市级知名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后备人才,在相关学科、相关行业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果和业绩,做出一定贡献,成长为市内知名专家或学术技术带头人,其中200名左右力争成长为市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市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市级企业科技研发平台负责人。 第二章选拔对象 第四条选拔对象为全市各类组织(含驻连部省属单位)中直接从事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或从事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第五条注重选拔在我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中青年高层次人才。优先选拔在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中青年高层次人才。 第三章选拔条件 第六条培养对象人选的基本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思想品德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专业基础扎实,自主创新能力强,有高尚的学术道德、严谨的科研作风和科学、求实、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七条中青年市级知名专家人选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年龄在55周岁以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人选一般应具有研究生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年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