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调研报告: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最新)

(精)调研报告: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最新)
(精)调研报告: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最新)

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最新)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结合X实际,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X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10月29日至11月1日,中青班调研五组一行深入州县市相关单位,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发展瓶颈和发展思路,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自2005年全州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曼景罕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经过十余年发展,全州现有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2088户。其中,有部级示范社5个、省级示范社23个、州级示范社44个,目前全州登记在册合作社成员6.66万余人,带动4.86万非成员农户直接或间接受益,合作社已成为全州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桥梁纽带。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带动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组织形式呈现多样

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主体看,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能人、龙头企业和基层农技、供销部门的推动下实现了多主体推动发展。一是能人带动型。主要由农村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等主体利用其自身的资金、技术、管理和销售渠

道等优势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勐海茗艳茶农联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支部书记门标于2014年联合15家同类的农民合作社成立,仅2017年带领联合社实现销售额2000余万元。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主要由农产品加工或销售企业、批发市场等起龙头作用的企业,利用生产技术和市场销售等优势带头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增强了农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而且保证了社员及农户的收入。如景洪旺达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三是党政帮扶带动型。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发挥好各级党委政府帮扶作用,推进“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共享、生产互动、利益共有,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促进合作社稳步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如勐腊县瑶区瑶森源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

(二)经营理念更趋多元

目前,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和“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模式为主,部分合作社逐步实现“互联网+合作社+农户”发展,在粮食、畜牧、果蔬、茶叶等主导产业中初步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产业化理念和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合作社开办加工和流通实体。通过自办加工厂、专卖店、实体店,将冬瓜猪肉加工成腊肉、香肠、油炸肉等系列“滇瑶”冬瓜猪肉品牌,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延伸了冬瓜猪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勐腊县瑶区冬瓜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二是合作社与大型龙头企业合作。2014年,勐腊县兴帮生猪饲养专业合作社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大北农集团合作,在勐腊县成立大北农养猪服务中心,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

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向社员提供饲料、动保、技术、信息、兽药等服务,实现了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联合运作。三是合作社与大型超市合作。如景洪市大渡岗乡大沙坝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超市+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专业合作社养殖的“罗氏沼虾”,个大、肉质鲜嫩,成功进入景洪市大润发超市,实现了“农超对接”。

(三)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全州现代农业发展中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使用的先锋队,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示范的试验地,成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以及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三品”认证的主力军。目前,全州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达33个,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14个,其中:无公害认证6个,绿色认证3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作为连接农业生产与市场的纽带,合作社有力地推动了农民直接参与创造农产品附加值的生产活动,不仅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初级产品的收益,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产品加工及运输、贸易等方面的经营收益,有效推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的经验

(一)依托资源是合作社壮大的基础

目前,全州94%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茶叶、水稻、蔬菜、畜牧类,均为全州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作为全州优势和传统产业,茶叶类专业合作社占全州合作社的28.4%;作为山区、半山区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的冬瓜猪养殖业合作社达35个,占全州合作社的10.94%。全州3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中,两个茶业类

的,另一个冬瓜猪养殖。截至2018年初,全州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49331万元,合作社会员年人均增收约650元。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在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特别是在引领贫困户脱贫上发挥了较好作用。

(二)能人创办是合作社壮大的关键

据统计,全州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等牵头创办的农民合作社约占总数的95%以上。这些农村能人,凭借自己的资金、技术、管理和经营理念、社会关系等资源,在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如勐腊县磨憨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卫平把合作社的冬季蔬菜远销到了成都、西安、郑州、沈阳等城市,香菇等食用菌则销售到了老挝、泰国等国家。能人张卫平创办合作社已在老挝南塔、丰沙里等省发展订单种植,不仅扩大合作社蔬菜种植规模,而且有效带动了中老边民增收致富。

(三)高效规范是合作社壮大的根本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由不规范到比较规范的发展过程。随着合作社规模的不断壮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利益关系的日趋复杂,专业合作社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必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综观全州成熟发展的合作社,均是财务、生产技术管理等制度较为规范健全的组织,只有制度健全、规范运营才能保障合作社有序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出合作社的典型带路、示范带动作用。

(四)创新经营是合作社壮大的核心

全州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核心在于创新经营机制,提升对外营销和对内服务的

能力。一是打造合作社品牌,实行品牌化经营。目前,“曼根傣贡”“勐巴拉”“滇瑶”等品牌在州内各大超市、沿海城市均开辟了市场。二是延伸产业发展链,获取加工销售领域利润。通过自办加工流通实体、与龙头企业合作等形式,参与加工和销售领域利润的分配,提升了农民合作社的盈利水平。三是拓展服务功能,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吸引力。通过开展资金、技术、信息服务、保护价收购、统一组织市场销售等产供销服务,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增强农户入社发展信心。

(五)政策扶持是合作社壮大的保障

一是政策支持。2009年以来,州人民政府及州直相关单位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施意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办法(暂行)》《关于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文件,同时积极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部、省级示范项目和扶持资金等。二是项目资金支持。2008年,州政府在《关于支持供销社开展“二次创业”的意见》中明确“从2009年开始州级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乡村流通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设”。2012年,州委办、州政府办在《落实大力发展高原热区生态特色农业意见有关工作责任的分工》中提出“从2012年起,州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热区生态特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的扶持。”通过加大资金整合,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初级加工、品牌打造、市场营销、信息化应用、技术培训等工作。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近年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增长,但也暴露出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务不规范、带动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合作社大多呈现小、散、弱,规范化程度较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强,发展质量亟待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水平不高,合作层次较低

一是服务范围窄。大多数合作社服务的范围仅限于本乡镇,相当一部分局限于本村、本组的几户、几十户,跨乡镇发展的合作社还为数不多。二是合作环节少。多数合作社合作项目少、合作内容单一,基本停留在农产品供应、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上,在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品牌创建、营销网点等环节上还较为欠缺。三是产业链条短。尽管全州农业优势主导产业较多,但就合作社而言,其主要经营范围还是生产、销售初级农产品,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从事高附加值的精深产品经营的少之又少,整体市场竞争力比较弱。

(二)内部管理滞后,运作不够规范

调研发现,部分合作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缺乏学习和了解,社员从根本上缺乏合作社意识。有的合作社仅具有法律形式,成立后并未按合作社章程运行,更未以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很多社员有利则合,无利则散,没有与合作社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成为只有一块牌子、一个印章、一张桌子的“空壳合作社”。有些合作社是以家庭成员及近亲组成,合作社的运作及利润分配等由主出资人一人“拍板”,成为“一人合作社”。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虽设立时有规范的《章程》、明确的分工和完善的机制、各项组织机构和制度,但实际上大多可操作性不强,流于形式、停于纸面,真正发挥作用的寥

寥无几。

(三)专业人才匮乏,引领能力不强

合作社要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需要有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从调研来看,很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中某方面有专长,具备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经管管理、市场营销等复合型才能的寥寥无几。在勐海县勐遮镇曼根优质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调研组了解到,该合作社正停业整顿、清理资产和负债中。作为生产优质大米的国家级示范合作社,该合作社曾一度以优质产品和良好信誉载誉社会,其发展最佳期间,有社员1000余户,社员入股1700万余元,年销售稻米6000余吨,社员年分红200余万元,设有稻米烘干房、工厂化育秧厂、生态养殖场、标准化养殖场等,提供了75个以上的就业岗位,但因管理不善,导致现今负债累累,难以运转。归根结蒂是经营和管理人才的匮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亟待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四)贷款融资困难,发展后劲不足

全州大部分合作社尚处在发展初期,经济实力不强,资本积累较少,可用的少量资金主要来自社员出资入股。大部分合作社主要依赖流转来的耕地、自建的仓库、厂房等进行融资,但因一些资产无法评估作价,各类商业银行基于专业合作社运营的不可预知性,出于自身资金安全管理考虑,往往不愿向合作社发放贷款,致使合作社贷款难、利息高,资金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社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自出台农民合作社财政专项扶持政策以来,全州对示范社予以了一定的资金补助,但从2015年起取消了专项资金扶持。总体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

亟待解决贷款融资困难,破解发展后劲不足难题。

(五)部门多头管理,指导不够明晰

目前,财政、农业、供销、林业、工商等部门都涉及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指导,存在多头指导、职能交叉、扶持分散等问题。如:州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评定,除州农业局统一组织评定外,州林业局、州供销社分别建有本系统示范社评定办法;扶持资金安排亦是多部门、多渠道,在政策的落实和管理上往往不够统一协调,存在信息不能共享、管理合力不强以及指导服务弱化等问题。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合作社规范化水平

在合作社快速增长的新时期,更要强调规范良性发展。一要指导合作社规范产权关系、财务管理、经营服务和盈余分配等,大力推动社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决策,健全内控体系,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真正做到民办民管民受益。二要实行示范社动态监测,对长期不运作、未履行合作社职责义务、名存实亡的“空壳合作社”进行清理、取缔,确保合作社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三要根据当地优势产业或特色产品,通过典型引路方式,每年培育一定数量的州县示范社,积极申报争取省级、部级示范社,力争建成一批具有区域和产业特色的合作社示范体系。

(二)进一步提升合作社发展能力

坚持产管并重,全面夯实合作社发展基础,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一要加强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按照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标准体系,用标准化的手段规范农业生产、

加工、流通全过程。二要加强品牌化建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树立现代农产品品牌战略意识,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地理标志产品等相关认证和申请注册产品商标,提升产品价值,以信誉和品牌赢得市场。三要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形成“拳头”型的经营模式。引导传统织锦、制陶、手工制伞、造纸等合作社发展。四要鼓励农民合作社建立网站、微信、短信平台,发布生产技术、市场信息、重大事项和日常运行情况。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技术培训、社务管理、电子商务,在巩固提升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在互联网+、网络直销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努力实现产品营销网格化。五要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中共党员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和服务群众的排头兵,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进一步加强合作社人才培养

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加强农民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把合作社作为农村“双创”平台,引导高校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领办合作社或到合作社工作,鼓励合作社引进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建立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加强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合作社理事长及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创业经营、市场谈判、产品营销、风险控制、文化建设、民主理财等能力,为合作社规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进一步加大财政及信贷支持

各部门在安排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等

涉农项目时,要把合作社作为支持重点,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和农业扶持资金。建立州、县合作社发展基金,用以支持符合全州产业政策的合作社的生产发展、技术进步、贷款贴息、教育培训等,增强合作社经营服务能力。各级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信用社应把扶持合作社作为信贷支农重点,对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增加设施投资等给予相应支持;金融机构每年给予一定额度的优惠低息贷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降低贷款条件,实行信用联合共保机制,简化信贷手续,切实解决合作社生产经营融资问题。

(五)进一步引导合作社助力脱贫攻坚

建议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桥梁,推进“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农民合作社积极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通过将闲置土地连片流转,将分散群众捆绑帮扶,将有效资金集中使用,辐射带动贫困群众以土地流转租金、入股分红、劳务协作等形式与专业合作社实现利益共享。抓好各项涉农生产发展资金支持合作社发展项目落实,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引导农民合作社更好发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组织和带动作用,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六)进一步整合部门管理服务

通过农业、林业、水利、市场监管、科技、供销等部门管理资源的整合,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指导服务体系,共同协调和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上规模、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总体思路,重点推进粮食、橡胶、茶叶、热带水果、蔬菜等特色生物农业,加大傣药材种植加工等新型产业培育力度,全力承接全省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定位,高起点高质量发展全州热区特色现代农业,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引导和扶持、稳步推进合作社发展。

总而言之,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不仅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而且也是维护农民合作社成员合法权益、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客观要求,是农民合作社承接国家涉农项目、创新财政支农方式的重要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基本依据,全州将持续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切实提高农民合作社的组织能力、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必将有效推动全州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着力创造符合X地域和产业特点的合作社规划发展新模式。

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DOC.doc

论文题目: 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探讨 学生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字 (1) 一、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内容和优势 (2)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2) (二)农业专业合作社四大点优势 (2) 二、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4) (一)开拓新方法和新技术 (4) (二)商业化的发展模式 (5) (三)克服地域性的不足 (6) (四)大量资金投入的高新科技发展和集约发展 (6) 三、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 (一)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 (6) (二)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业合作社支持不力 (7) (三)资金短缺 (8) (四)发展模式的限制 (8) (五)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 (9) (六)合作社会员的综合素质不幕.人才缺乏 (9) 四、发展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对策 (9) (一)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9) (二)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要落实各级政府对农、出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政策 (10)

(三)采取多种手段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11) (四)要加强业务指导 (12) (五)提高产业化经营,增强竞争力 (12) (六)提高合作社人员素质 (13) 五、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及建议 (13) (一)提高认识和理念,推动合作社发展 (13) (二)依托支农惠农政策,细化扶持制度 (14) (三)加强项目管理,简化项目申报手续 (14) (四)园地制宜,创新扶持措施 (15) (五)整合财政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16) 参考文献: (17)

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内容摘要:自1844年,在英国曼彻斯特郡附近一个名叫罗虚代尔的小镇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社以来,世界各地掀起了创办合作社代高潮。与此同时我国在1953年完成土地改革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然而农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政府;运行机制;应对措施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三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当前,我农场随着新农村建设己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趋势下,迫切需要农业市场主体的培育、产业组织的完善和经营体制的创新。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结合我场实际,特制订我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因此,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断创新农村合作机制,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农村改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 (二)有利于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联合生产、规模经营,可以有效地将农村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和市场组织起来,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和适应问题,有利于解决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与扩大经营的矛盾,解决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

矛盾,能够推动农业体制创新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三)有利于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和特色的形成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互助性经济组织,以其特有的民办性、专业性和合作性,有利于更大范围的联系和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可带动更多的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和区域特色产品,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地位,促进农村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和服务行业快速发展,降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组织成本和交易费用,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佳规模效益。 (四)有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的建立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创新农业标准化推广管理模式。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成推广标准化的主体和标准化生产管理的自律性组织,可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形成按照农业标准体系进行生产、加工、销售的局面,以实现农业科学化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创立农业发展新优势。 (五)有利于转变政府的农业管理职能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转变政府职能,实施农业农村宏观调控和微观服务,创新农业和农村经营机制,实现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可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准确地了解农民群众的需求,落实各种指导、扶持政策,有效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落实农村政策、改进政府对农业的领导和管理模式。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关于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调查报告

关于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调查报 告

关于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调查报告 春行政管理易小银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关键是要经过多种合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逐步提高新农村建设 主体——农民的综合素质。我们花明楼镇位于宁乡县的东南部, 近年来把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 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在着力于提高农民的从业技能和改进农民 的知识结构等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加强技术技能培训调查 本人自8月21日至9月15日就花明楼镇农民技术技能的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方式以上户调查为主,走访了全镇17个村的部分村组干部和部分长期外出打工人员,在镇属各部门查阅了相关资料,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镇农民技能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情况 我镇现有农业总人口37805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8-45岁)27300人(男性13850人,女性13450人)。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18000人,约占63.5%,从事工业的劳动力9000人,约占31%。在全部劳动力中,在外务工的有近10000人,在镇内从事各种务工的有3500多人。以上数字说明,全镇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仍停留在本地,这也是我镇剩

余劳动力就业难的原因。 (二)文化结构状况 据统计,全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有近15000人,约占55%,高中以上学历的约4000人,仅占15%。这种情况说明,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绝大多数,农村劳力力整体素质低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三)农村劳动力生产生活情况 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生产实践看,在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劳动力智力因素的作用在逐渐提高,体力因素作用在不断下降,智力因素中,现代科技知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经验的作用不断下降。经过调查分析,在全镇专业户、示范户等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长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占绝大多数,贫困户中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占绝大多数。说明农民文化素质低同农民收入程度显著相关,也同农业生产水平显著相关。 1、从每亩耕地提供的产品产量看,经济作物的收益大于粮食生产收益。文化程度高、生产技能强的农户生产收益比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农户生产收益要强。这是由于各种经济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要求比较高,文化程度高的农户敢于大胆试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行科学管理,因而经营效果好。 2、在发展多种经营方面,文化程度高,生产技术技能强的农户致富门路广,这是因为她们有经济头脑,会经营,敢于扩大生产规模,文化程度低,生产技术技能弱的农户经营项目少,经营规模也比较小,因此收入

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工作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工作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XXXX规模种植合作社,现有种植面积XXXX 多亩,已成为当地农业种植大户,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本社于XXXX年XX月成立。几年来,我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依靠科技与创新,建立机制,规范运作,完善管理,强化服务,在农民增收,开拓市场,打造品牌,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XXXX年上半年共销售XXXXXXX,实现销售总额XXX万元。下半年产XXXXXX万斤。 为建设好省级示范社,我社对照标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了我社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我社的示范带动作用,我社全年主要做以下工作: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根据合作社自身管理要求,合作社内设生产技术部、销售部、财务会、日常事务办、办公室等机构,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如: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成员大会制度、质量安全制度。现有成员XXX人,已培训二期成员XX人次,占成员总数的XX%,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我社5月份和8月份邀请技术人员来我社技术讲座,提升种植水平。市农业局领导还为我社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人员上合作知识课。在股份调协与利益分配上,我社综合考虑了种植户的种植规模,经营水平,科技效能和种植户入社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注册资金XX万元;全社成员的人,每人最少入股股

金不得少于XXXXX元,成员代表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表决权一人一票。去年合作社的盈余在提取公积金、公益金之后的余额按股份和产品交易量返还给了成员。并认真执行农民专业作社财务制度,设立了成员帐户,财务每半年公开一次,成员代表大会半年召开一次,理事会、监事会活动正常,合作社报表等资料按要求及时报送市农业局。二、示范引导,标准生产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是保障民生食品安全的重大举措,我社以合作社成员为主体,狠抓技术培训,组织成员重点学习无公害产品和生产技术规程等,通过宣传教育、技术培训,使成员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由于我社引进XXXX产品,我社在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种植XXXX 产品品种,大获丰收。 三、品牌营销,完善网络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社根据销售要求,派销售员到各大城市、集镇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宣传。同时,在本社内部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内外结合,建立了营销网络,实施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销售,且占成员产品总值的XX%以上。 四、建设基地,做强产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在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同意再投资XXXX万元,作为下年的种植资金,为做强产业,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之路。 我社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做了大量的完善规范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色种植得到长足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但对照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出发,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问题;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主要指在农村从事某项专业生产或经营的农民,为了克服孤立的个体劳动和分户经营方式的局限性,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互利、民主管理、协作服务原则,以约定共营的形式组建的民间自助服务性合作组织[1]。近年来,我国合作社发展迅速。但是,一些合作社由于受资金、人才等制约,合作社距离规范化发展之路还很遥远。通过综述目前我国合作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对策,旨在为今后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提供参考。 1合作社的现状 1.1合作社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合作社分为不同的类型。依照所从事的产业不同划分,可分为技术服务型、采购型、销售型、加工型和综合型5种基本类型;依照组建方式不同划分,可分为各类“能人”牵头兴办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专业市场带动型、政府涉农部门牵头兴办型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型4类;依照合作方式不同划分,可为股份制型和会员制型2类。 1.2合作社的发展态势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前,我国合作社发展迅猛,1990年全国各类合作社有123.1万个,1993年达143.0万个,1996年底,农村的合作社组织已达150.0万个。近年来,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3年来,我国合作社发展速度有所减慢。目前,全国各类合作社有27万多家,入社农户超过2 300万户。现阶段,合作社产业门类日益增多,服务内容不断拓展,组织功能逐步完善,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增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1.3合作社的组织模式 我国合作社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企业依托型。即由企业牵头发起,以“公司+合作社+基地”为运作模式,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在连接基地和市场等服务功能上,合作社充当桥梁和纽带;二是种养殖大户创办型。即由种养殖大户牵头发起,以“合作社+农户”为运作模式,其特点是依托种养殖大户的管理经验及资金、销售网络等优势进行联动;三是行业协会牵头引办型。采取“协会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和改进措施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瓶颈和改进措施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效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建设、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等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融资困难,组织管理不规范, 利益联结机制薄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存在矛盾,阻碍了其更大规模的发展。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内外经验,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利益个人利益规模经济交易成本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国际上的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加速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挥了巨大作用。2012年12月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要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要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所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民顺应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进行的制度创新,极大的改善了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但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自身成长方面和服务功能上尚存在很多缺陷。 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其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已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据工商总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村培训就业调研报告

农村培训就业调研报告 2020农村培训就业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的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 农机化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打造以农机手为主的新型职业农民势在 必行。实践证明,现代农业靠科技,农业机械是载体,科技进步靠 人才,人才素质靠培训。面对新形势,曹县农机部门充分认识农机 化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教 育培训工作,壮大农机化人才队伍,提高农机化人才素质。上半年,全县共召开培训现场会6次,科技下乡宣传、培训30余次,发放农 机技术资料6000余份,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3期,共计培训各类 农机人员2600余人次,通过培训,为农机化“全面、全程、高质、 高效”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促进了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二、存在的问题 2、农机手对教育培训认识不够。机手从经济考虑,怕花费时间 影响收入,不愿参加系统培训;有的机手法治意识不强,心存侥幸,逃避培训办证,不想参加培训。农民机手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重要 性认识不足,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差。 3、培训内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长期以来,农机培训以安全生 产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这一做法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 对农机科技知识的需求。随着农民向产、加、销综合生产经营方向 的不断扩展,导致有的培训者认为,既使通过正规农机培训,学到 了一技之长,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三、主要做法

1、制定方案强化宣传引导。按照省市农机主管部门有关农机化 教育培训大行动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年度农机化教育培训大 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工作内容和进度,落实培训任务。 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引导,向行业和社会宣传农 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和成效,扩大影响力和认知度,争取 社会各界的支持,营造有利于农机化教育培训的良好环境。 2、创新农机培训方式方法。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创造 培训机会,搞活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农机培训,鼓励农机生产和销售企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 大户等团体共同参与培训活动。紧紧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 采取现场演示、送教进村、科技入户、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大胆 探索农机培训新形式,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做到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吸引更多的农民机手参加培训学习。 3、培训提升推广人员素质。重点培养县、乡、村、农机专业合 作社农机推广人员的示范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农 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同时,加强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安全监理等专 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4、注重农机实用人才培养。重点加强农机驾驶操作、维护修理、技术指导、经营服务等岗位实用人员的培训,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 机手,提高农机作业服务能力,增强致富本领。 5、利用购机补贴政策培训。由于购机补贴等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农民购机积极性高涨,先进农机具大量增加,新购机农民迅速 增多。为尽快让购机农民掌握现代农机操作技能及维护保养常识, 提高机具作业质量和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促进安全生产,利用农 户购置机具的时机对他们进行定点集中培训,购机补贴办公室、农 机校、推广站、农机经销和生产企业协调合作,讲解农机法律法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购机程序、农机基础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等,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农村合作社调研报告

农村合作社调研报告(参考)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级各部门的精心组织和大力扶持下,呈发展壮大之势。它在解决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推广农村新技术、新成果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开发区联社为了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本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及作用,以便改善金融服务,更好地坚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对辖区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辖区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 据调查统计,截止6月末,辖区共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其中种植业2个,农副产品加工业1个,全已登记注册,都是2006年发展起来的,成员总数525户,占总农户数的1.3%。贷款余额516万元,占全辖贷款的0.7%。鸣谦信用社支持北胡温室专业合作社和王杜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2个,开办时间是2006年6月,贷款余额420万元,占全社贷款的6%。张庆信用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即晋中市榆次区怀仁醋业合作社,项目负责人郭春林,开办时间是2006年4月,贷款余额96万元,占全社贷款的1.1%。合作社的成立一方面为当地粮食的转化,农户的培育创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另一方面避免了原来小规模群体经营中品牌杂乱,竞争无序,质量下降,价格下跌,利润降低等现象。怀仁醋业合作社是由山西四眼并酿造有限公司,榆次怀仁春润酿造厂,榆次怀仁晋泉酿造厂等6家倡议成立的合作社,有农户社员50个,并培育带动了125个酿造加工户,产值

由原来的22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8460万元,产量由原来的2.8万吨,发展到现在的6.5万吨,社员的户均收入由14万元增长到2.8万元,安排从业人员达1146人。贷款全部处于正常状态,无一笔欠息现象。 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少地区出现了农民“合就强、合就富”的景象。为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不足的难题,联社为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身定做信贷产品,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全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壮大,开辟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绿色通道,收到了较好的效 (一)是贷款方式上支持。农村信用社对合作社每年度授信—次,核定贷款最高限额,被授信的合作社所有贷款手续一次性办理到位,方便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借贷。榆次区怀仁醋业合作社,农村信用社对其授信400万元,随到随贷,在信用社的贷款支持下该合作社已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头人。 (二)是贷款程序上支持。为促使农村合作社健康发展,辖区农村信用社简化了贷款程序。王杜村是“信用村”,为了加快该村经济发展,信用社积极帮助村委会采取了“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两年来,信用社累计为其投放贷款680万元。在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该合作社不断的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种植业中的龙头组织。去年合作社总产值达1500多万元,种植户的人均纯收入增长到6000元左右,极大的稳定了农户的思想,增长了农民的收入。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情况调查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农村产业化经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将对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和金融服务情况,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但存在盲目发展、运行机制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稳定性差、作用不突出、金融服务满足率低下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特点 1、起点较晚,发展较快。**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自XX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XX年成立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XX年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个,较207年增加9个,增长450%;XX年公前65天就注册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16个,较上年增加7个增长77.8%,截止XX年3月5日全县共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341人,注册资金总额达1,783.5万元。 2、结构多元化。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

合作社29个,其中,种植业4个,占13.8 %,养殖业16个,占55 %;农机类1个,占3.4%;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类5个,占17.4 %;经营农产品类3个,占10.4 %。 3、经营分散型。据对种养业专业合作社调查情况表明,采购生生资料环节是统一的。其它经营管理,产品出售等环节为社员各自经营,分散管理,如:明实蓖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5人,只是由合作社统一采购化肥、种籽,其余的播种,管理,收割,出售等环节,全部为分散经营。还比如海华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5个社员,各自分别经营,只是形式上的合作。 4、能人搭台,农民唱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民间自发的群众性经营性组织,并且是由其有多种专业特长的能人领办,这样就分成了能人搭台,农民唱戏的专业合作模式。如黑渔泡镇大河村农民杜宝忠,其有多年养殖黄牛和羊专业技能,而且牛和羊分别发展71头和68只的规模,因此,在他的引领下,成立了**县大河养殖专业合作社,成员5人,发展养牛234头,羊265只,注册资金达55万元。 5、多种形式并存。据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形式为以下几种:一是公司+农户。如**县蓖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公司经营化肥、良种。农民种地;二是能人引领型。由具有专业技能的人为法人代表;三是高人搭台型,如凯宇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为郝志刚,主要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实意义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继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有效手段,是农业实现规范化、专业化、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体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政府对农村经济进行调控,对农业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之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推广,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培养农民民主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的有效载体,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切入点的重要抓手。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1、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的物质基础。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单家独户地小规模分散经营,种养面积小、产量低,农业生产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加上信息不灵,科技含量低,经济实力弱,农业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农

业作为弱势产业,农民作为弱势群体的地位更加突出。 2、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由农民互助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 通过联合生产,规模经营,可以有效地将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和市场组织起来,解决市场“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和适应问题,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进入市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生活富裕的目的;也有利于解决稳定家庭联产成包责任经营与扩大规模经营的矛盾、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矛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谈判地位。 3、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渠道。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建设新农村,应当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化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搞好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科技文化技能,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服务的主要职能之一。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为广大农民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知识提供了平台,可以使农民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联系等方面得到锻炼,有利于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适应市场经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往往结合合作经营的项目,根据实际生产的需

农民工培训工作调研报告范文.doc

农民工培训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农村劳动力及农民工素质状况 绵阳市辖六县两区一市(县级),2003年全市总人口5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4.11万人。农村适龄劳动力227.16万人。其文化程度构成:小学及小学以下67.55万人,占29.74%;初中文化123.48万人,占54.39%;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34.65万人,占15.25%。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134.20万人左右。 2003年全市从事非农产业人数111.02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总数88.86万人(省外务工53.33万人,省内务工35.53万人)。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初中文化程度居多,低层次和高层次的较少,其构成为:文盲半文盲占2.4%、小学文化占17.4%、初中文化占55.5%、高中文化占14.6%、中专及以上占10.1%。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分布上青年壮年居多。20岁以下占10%,20-30岁占30%,30-40岁占50%,40岁以上占10%。 (二)农民工就业分布和收入情况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我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业领域分布在建筑施工、加工制造业以及餐饮商贸等行业。其中:二产业从员601583人,三产业人员414074人。从事建筑业295428人,占农民工总数26.61%;从事加工制造业262856人,占农民工总数23.68%;从事装饰、装修、餐饮、家政服务、商贸、运输等行业551916人,占农民工总数49.71%。2003年全市农民工劳务收入37.71亿元,农民人平增收834元,占整个年收入的13以上。农民工外出务工主要分布在广东、深圳、江浙沿海和北京、上海、新疆、西藏等省(市、区)。通过调查还发现,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和收入,比文化程度低的要好、要高。如我市游仙区玉河

农村合作社调研报告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农村合作社调研报告范文 篇一:农村合作社调研报告 农村合作社调研报告(参考)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级各部门的精心组织和大力扶持下,呈发展壮大之势。它在解决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推广农村新技术、新成果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开发区联社为了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本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及作用,以便改善金融服务,更好地坚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对辖区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辖区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 据调查统计,截止6月末,辖区共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其中种植业2个,农副产品加工业1个,全已登记注册,都是20XX年发展起来的,成员总数525户,占总农户数的1.3%。贷款余额516万元,占全辖贷款的0.7%。鸣谦信用社支持北胡温室专业合作社和王杜绿色蔬菜专业

合作社2个,开办时间是20XX年6月,贷款余额420万元,占全社贷款的6%。张庆信用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即晋中市榆次区怀仁醋业合作社,项目负责人郭春林,开办时间是20XX年4月,贷款余额96万元,占全社贷款的1.1%。合作社的成立一方面为当地粮食的转化,农户的培育创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另一方面避免了原来小规模群体经营中品牌杂乱,竞争无序,质量下降,价格下跌,利润降低等现象。怀仁醋业合作社是由山西四眼并酿造有限公司,榆次怀仁春润酿造厂,榆次怀仁晋泉酿造厂等6家倡议成立的合作社,有农户社员50个,并培育带动了125个酿造加工户,产值由原来的22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8460万元,产量由原来的2.8万吨,发展到现在的6.5万吨,社员的户均收入由14万元增长到2.8万元,安排从业人员达1146人。贷款全部处于正常状态,无一笔欠息现象。 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少地区出现了农民“合就强、合就富”的景象。为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不足的难题,联社为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身定做信贷产品,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全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壮大,开辟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绿色通道,收到了较好的效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扶余市农村经济管理局于国凤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主体,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必由之路。当前各类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兴起,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亟需引导扶持,以此来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虽有较快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总体规模较小,基础比较脆弱,认识和发展的内动力不足,利益机制不完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亟待提高,扶持力度不强,以及当前的政策导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模化经营的进程: (一)组建目的不够纯正。 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之初,就错误的认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为了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和优价购买生产资料等。不给钱就不做事,给了钱又乱开支,做表面文章;有的合作社单纯为了减免工商税收和享受政策优惠成立的,目的是降低费用;更有打着合作社牌子的个体户等等。不太纯正的目的必然导致部分主体形同虚设,难以真正有效地规

范运作起来,产生合作效益,难以体现办社、办场成效。 (二)主体法律意识淡薄,身份不明确。 有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意识淡薄,在工商登记注册时,履行相应手续,套用别人的章程,成员至少5人,出资人也不少,其实质并非一个联合经营体,只是由1人出资注册,但帐务处理中成员帐户名下会有相应的股金与量化份额,如果产生纠纷,注册人必须按章程约定来履行相应的责任,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三)管理不规范,内控形同虚设。 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机构不健全,制定章程流于形式,都是照搬照套形成的,可操作性不强,限制了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导致了管理的随意性与经营的混乱局面。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可执行力偏弱。有组织却无作为,使得合作社失去了应有的凝聚力和带动力,不能更好地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就会存在好则合,不好则散的现象,制约了合作社自身的健康发展。 (四)量大质轻,管理难度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化农业的主导力量,也是创新农业的必由之路,所以,农村涌现出一大批人跟风建社,各地普遍存在合作社数量庞大,但实际运营的却不多。即使运营,也是家庭农场或大户的模式,并且有些人即注册了家庭农

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趋势与政策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面临着技术( 融资、税收、监管、运营) 、制度( 外部、部) 、文化( 定位、评价、宣传) 三个层面的问题,呈现出从户间合作向社际联合迈进、从单一功能向多种功能拓展、从横向合作向纵向合作深化、从传统合作向新型合作演变、从百花齐放向产业分化过渡、从弱外部性向强外部性延伸的趋势。基于此,应采取以下对策: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分类指导,生成长驱动,利用社会资本,上下系统支持。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 问题; 趋势; 政策建议 《中华人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以下简称《合作社法》) 颁布实施后,宽松的法律与政策环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国迅猛发展。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1 年上半年,全国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4. 6万个,比上年增长17. 66%,是各类市场主体中增长最快的( 资企业增长5%,外资企业增长0. 15%,个体工商户增长4.29%) ; 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达0. 57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 12%。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6.44 万个,比上年同期增长0.36%,出资总额为0.11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5%。我国目前实有入社农户数量为3750 万左右,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4. 3%。合作社广泛分布在种植、畜牧、农机、渔业、林业等农村各个产业领域,在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基本权利、增强农业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快速发展过

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本文拟以近期调研数据为基础,力图归纳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其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有来自外部的,也有合作社生的。我们可以尝试从三个层面来透视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依次是技术层面( 现实问题) 、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 ( 一) 技术层面 1. 融资问题。当前,合作社融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一直束缚着合作社进一步成长壮大。其实,在银根紧缩的宏观经济大背景下,所有的市场主体几乎都面临着融资难问题。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合作社的融资问题具有其特殊性。按融资渠道来分,合作社融资问题又可以细分为外部融资问题和部融资问题。外部融资问题主要是因为银行、信用社等信贷机构还不太认可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类市场主体,这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较为宽松的成立条件和运行机制有关,所以很多合作社理事长一般都以自己个人的名义去贷款。另外,由于《合作社法》对持股比例的限制,合作社的部股权融资渠道也受限; 如果无视股权设置,则往往出现一股独大现象,有违合作社的“人合”本质。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2015年我们主要针对**市铁东区石岭镇、叶赫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我们组织两个工作组在2014年秋收以后深入到村屯进行调查摸底,确保培训对生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一、基本情况 石岭镇和叶赫镇是四平市铁东区下辖的两个大镇,共有31个村,总人口为10万人,农业人口5.64万人,农业耕地13100公顷,属于六山一水三分田丘陵半山区,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110户,种植面积3400公顷,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养殖大户有108户,猪、牛、羊、禽和特种养殖分别为29.8万头、6.2万头、4.2万头、224万只,农民专业合作社113个。 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匮乏,总量过少,不足农业总人口比例的5%,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农村实用人才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种植养殖实用人才数量占到实用人才总数的90%以上,而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经纪人、合作社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不足10%。从而产生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投入产出比例不协调,经常出现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民。三是现在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部分缺乏现代农业意识,缺乏市场意识和抗风险能力,需要培训提高的需求更加迫切。二、农民培训需求 1、让农民改变原有的小农意识,站在一定高度增强现代农业

意识。实现现代农业必需改变现状,把分散在每家每户的土地集中整合在一起,形成规模,进行机械化作业,科学地管理。 2、农民更加要求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种植业的栽培、病虫害的防治、家禽牲畜的养殖、土地的测土施肥、农业机械的操作等等技术,都是农民迫切需要学习掌握的。 3、林下经济、棚塑经济、观光农业在“六山一水三分田”丘陵半山区的应用。、 4、搞活农产品流通,帮助农民走向市场解决农民卖难问题的农产品经纪人十分缺少,培训需求很大。 5、新型职业农民对农机服务人员,特别是对农机驾驶操作、维修技术指导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和数量要求。 6、现已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30%的专业合作社不能发挥作用,这些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成立专业合作初衷是想得到国家政策扶持、资金扶持,缺乏实干真干。在市场竞争中只发展自己,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不足,需培训提高。 三、我校目前具备的条件和能力情况 我校是在1980年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供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在办学35年历程中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从2003年开始被市人社局、市农委批准为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阳光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培训基地。先后在全省培训了农产品经纪人15200人,在市内创业培训650人,下岗再就业培训1200人,阳光培训300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0人。培训

关于养殖专业合作社调查报告

关于养殖专业合作社调查报告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对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大力支持,推动了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快速进展,为现代畜牧业进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对促进畜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进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养殖专业合作社进展中还存在较多咨询题,有待改进和完善,以利充分发挥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优势,推动畜牧产业化进程。 一、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二、存在咨询题 1.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和服务工作跟别上合作社进展的需要。 2.一些养殖专业合作社别具备合作制性质。有些成立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以套取国家扶持资金为目的的空壳合作社。 3.一些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别高,动作别够规范。 4.合作服务功能别强,带动能力差。 5.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进展空间受限。 三、养殖专业合作社进展的考虑 2、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推进养殖专业合作社规范进展。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有效形式,加大对《合作社法》的宣传力度,为进展养殖专业合作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按照分级对口的原则,有打算、分层次地对治理部门业务骨干、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政策法规、诚信意识和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健全示范体系,开展抓点示范工作,经过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养殖专业合作社规范进展;鼓舞畜产品销售经纪人、畜牧龙头企业等牵头领办各具进展特色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有条件的农民协会按照法律要求改造改建成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法律规定建立健全组织章程和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制度,合理设置组织机构、社员股金结构,规范财务制度、会计核算和盈余分配,健全档案治理,实行社务公开,同意社员监督。强化合作社服务功能,积极推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推进畜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4、进一步探究进展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进展养殖专业合作社要同深化完善畜牧产业化经营密切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并为龙头企业扩大生产基地、延伸产品加工提供服务。鼓舞有条件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土地流转,进展农业规模经营。鼓舞有条件的养殖专业合作社自办加工流通项目,形成一体化经营模式,使农民更多地获得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

2019年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范文资料

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合作社作为一种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的有效制度安排,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省农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初步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升了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挖掘了农业增收潜力,增强了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省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自11月开始,省在全国率先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注册登记,从而使其确立了市场主体地位。起,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各市县也都安排了相应的配套资金加入其中,包括在信贷、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予以扶持,有效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全省1301个乡镇全部建立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省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达4790个,占到全国总数的18%,位居全国第一。入社社员19.6万人,社员出资总额达14.56亿元;合作社带动农户90万户,占到全省总农户数的17%。就其涉及领域来看,种植业占38%,养殖业占43%,农产品加工占3%,农资购销、技术支持、仓储运输等服务类占12%,其他如沼气合作社、旅游合作社占4%。 据统计,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达4387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665.7元多721.3元,高出20%。其中有140

个合作社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150个合作社进行了商标注册,农民合作社的市场经营主体作用日益凸显。 二、省农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1.合作层次不断提升。组织起来,走向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从起步时规模比较小、单纯在生产领域合作逐步向生产、流通、加工等领域合作转变,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营销,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格局。省农民正是通过合作社实现了联合,提高了自身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促进当地主导产业发展。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范围开始从原先的生产销售逐步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使农民有机会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促进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如,偏关县峪佳马铃薯合作社有社员76人,种植马铃薯1520亩,每户种植面积达20亩,由于合作社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量达380万斤,仅此一项平均每户纯收入11375元,而且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影响、带动了全乡马铃薯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全乡43700亩耕地,种植马铃薯面积就达到了11700亩,占到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 3.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农产品的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