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育肥猪精细的饲养管理技术

生长育肥猪精细的饲养管理技术
生长育肥猪精细的饲养管理技术

生长育肥猪精细的饲养管理技术

育成育肥舍所养的猪是从25~30千克开始直到出栏,该期饲养的重点是尽可能创造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外部条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生长潜力,提高饲料利用率。

一、生产指标

成活率:98%;日增重:750克;饲料报酬:2.6~3:1;出栏日龄:168天内。

二、育肥阶段的工作重点

(一)降低死亡率

据分析,死亡一头50千克肥猪的损失,相当于哺乳猪的3倍,保育猪的2倍,降低育肥猪死亡率的重要性更不容忽视。造成肥猪死亡的原因是病,但生病的猪不一定会死,所以我们在尽可能减少发病的情况下,处理好病猪会大大降低猪的死亡率,育肥阶段的病弱猪处理是减少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1、降低发病率主要措施是供给猪适宜的环境条件,同时不能忽视其他各种影响因素,一些猪场把肥猪当外人看,环境条件差,喂其他猪不吃的劣质原料配合的饲料,管理松散,这些都是造成发病率增高的原因。进舍猪质量差和进舍时条件不具备也是发病的原因之一。所以减少发病只要注重以下几条,会收到明显的效果:一是进舍的猪要保证健康;二是在饲料上、管理上等方面不要虐待肥猪;三是在可能发病的阶段提前进行预防。有这三点,可大大降低肥猪的发病率。

2、加强弱猪护理肥猪相对于产房仔猪和保育仔猪来说,抗病力要强得多,从发病到死亡有一定的时间,这给我们采取治疗措施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而引起肥猪死亡多是因为发病较晚,已到病情很严重的时期。如果在病轻将病猪挑出来及时治疗,大部分猪是可以治愈的。以下的8点可以作为挑病猪的参考:①看皮毛。健康猪毛皮发亮,毛顺而稀,白猪皮肤红润;病猪皮粗毛乱,有碎皮屑。②看眼神。健康猪眼发亮,有水灵气,眼球转动灵活;病猪眼无神,甚至不愿睁开,眼角有分泌物。③看呼吸。病猪呼吸加快,胸膜起伏大,甚至有声。④看耳朵、尾巴。健康猪在睡觉时耳朵和尾巴会不时活动,病猪则不动。⑤看躺卧。病猪不愿与健康猪合群,多愿独自躺在偏僻处。⑥看活动。健康猪在睡醒时主动接近饲养员,表示亲热,病猪则不愿动。⑦看鼻镜。健康猪较湿润,病猪干燥。⑧看粪

便。是否有拉稀及干粪及颜色是否正常。

针对病弱猪的办法:①严把入舍猪质量关,进舍的每一头都是健康的。②每周一次挑选,将病猪和可疑猪挑出,隔离饲养。③进猪时留有几个专门的病猪栏。

④对病弱猪采用拌料或饮水的方法给药,个别猪注射。⑤病重无治疗价值的猪要果断淘汰。以上五条足以将许多病猪挽救过来,大大降低肥猪死亡率。

(二)降低饲料成本

1、提高饲料利用率肥猪阶段用料是猪场用料的大部分,它的饲料利用率的高低对全群影响很大,提高饲料利用率是降低成本的因素之一。具体措施是:夏天降温,加大通风,减小密度,保持饲料新鲜等;冬季提高舍内温度,加强保温措施;全年保证饲料质量等。

2、降低饲料价格这里说的降低饲料价格是在保证配方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是降低价格,但不能降低饲料品质。可从以下地方考虑:①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原料。②利用电脑配方技术,在降低价格的前提下,不影响饲料质量。

3、调整好价格和质量的关系在价格和质量的比较上,价格相差的比例远低于质量所差的比例,更低于效果相差的比例。所以进货时宁可多花一分钱进好料,不能图便宜进劣质料。

4、杜绝浪费饲料浪费是增加饲料成本的又一原因,杜绝浪费是生产上必须注重的问题。

三、生长育肥猪精细的饲养管理技术

生长育肥猪是猪的营养生涯中最昂贵的一个阶段。猪在这一阶段吃下的饲料占其一生总采食量的75%。在这一阶段中,饲料报酬的提高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生长育肥阶段,肉猪体重的75%要在110天内完成,平均日增重体质700-750克。25-60千克体重阶段日增重应为600-700克,60-100千克阶段应为800-900克,上述增重速度只要给予合理的环境条件就能达到规定的指标。

规模化生产的肉猪必须在180日龄体重达到100千克左右时,才能获得最优胴体及经济效益,为此,在该阶段的饲养管理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制订确保生长育肥猪快速生长的营养水平

1、日粮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对商品肉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胴体品质影响较大,并受猪的品种、日粮的能量水平及蛋白质的配

比所制约。

根据我国情况及近期科研成果对日粮粗蛋白水平提出一建议:体重20-60千克时瘦肉型猪为16-17%;60-100千克为15%(为了提高日增重)或16%(为了提高瘦肉率)。在肉猪日粮中,供给合理的蛋白质营养时,要注意各种氨基酸的给量和配比合适。

赖氨酸一般为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胴体瘦肉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当赖氨酸占粗蛋白质6-8%时,其蛋白质的生物学效价值最高,这是国内外研究所证实了的。因此,必须注意日粮中赖氨酸占粗蛋白质的配比。

2、抗生素的选择作用日粮中添加抗生素对仔猪的促生长作用是巨大的,当仔猪长大了,它体内的免疫系统健全了,它就可以抵御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然而,如果猪舍的环境特别脏或疾病的程度加重,可以在日龄较大的猪的日粮中添加抗生素,从而达到防病治疗的目的。

(二)确定全理的圈养密度

许多研究证明,随着圈养密度或肉猪群头数的增加,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下降,群体越大生产性能表现越差。因为密度越高则单位时间内肉猪群间摩擦次数增加,说明密度高时,强弱位次对于维持肉猪群正常秩序已失去作用,特别是在饲槽前打乱秩序更为突出。猪只的饲养密度应为:每10千克体重应占面积达到0.1m2。

(三)尽可能做到一次组群饲养

这是根据行为学研究所确定的一条养猪原则。猪是群居动物,来源不同的猪合群时,往往出现剧烈的咬架,相互攻击、强行争食,分群躺卧各据一方,这一行为造成了个体间增重的差异可达到13%。一次组群,终生不变,形成稳定的群居秩序,就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对肉猪生产极为有利。

(四)饲料调制和饲喂

1、科学地调制饲料和饲喂这对提高肉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肉猪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后期,肉猪沉积一定数量的脂肪后,食欲往往会下降,更应引起注意。

将饲料粉碎后根据营养成分按比例配合调制后,呈干粉状饲喂。在自由采食自动饮水的条件下,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圈舍利用率。饲喂干粉料时,饲料的粉碎细度:30千克以下的小肉猪颗粒直径在0.5-1毫米为宜,30千克以上,颗粒直径以2-3毫米为宜,过细的粉料易粘于舌上较难咽下,影响采食量,同时细粉易扬而引起肺部疾病。

2、饲喂管理自由采食与限量饲喂两种饲喂方法多次比较试验表明,前者日增重高背膘较厚,后者饲料转化效率高背膘较薄。为了追求高的日增重用自由采食方法最好,为了获得瘦肉率较高的胴体采用限量饲喂方法最优。

饲喂环境必须有利于猪能方便吃到充足的饲料,应尽可能地减少同别的个体竞争饲料和饮水,还应能允许猪在圈内自由走动。猪的采食过程十分简单。猪首先从休息姿势起身,走向饲槽进行采食,然看走向水源去喝水,最后进行排泄或是返回休息处,从而结束采食过程。因此,猪圈的设计必须有利于猪的这些活动。最常见的错误是饲料和饮水的位置设置不当,使得猪从饲槽至水源的路上必须穿过休息区,这就增加了猪只相互打斗的可能性,既消耗了能量还会引起损伤。

(五)公母猪应分开饲喂

去势猪通常比小母猪增重快,同样,去势猪采食量要比小母猪大得多,研究表明,去势公猪的饲料采食量要比小母猪高出5%,这方面的差别是由体重决定的。已经发现,在去势公猪和小母猪之间的这种饲料采食量的差别通常发生在体重25-80千克。

(六)肥育猪的饮水量与体重、环境温、湿度、饲料组成和采食量相关。一般在冬季,其饮水量应为风干饲料量的2-3倍,或体重的10%左右;春秋季节,为采食风干饲料的4倍,或体重的16%;夏季为风干饲料的5倍,或体重的23%。饮水设备以自动饮水器较好,或在圈内单独设立一槽,经常保持充足而洁净的饮水,让猪自由饮用。

有四个因素影响猪的饮水量:一是圈内饮水槽位不足;二是乳头状饮水器的出水率不足;三是饮水器的高低不合适;四是饮水槽不卫生。对猪在热应激期间的行为进行简单的观察就可弄清猪的饮水槽位是否足够。

(七)做好调教工作

1、限量饲喂要防止强夺弱食当调入肉猪时注意所有的猪都能均匀采食,

除了要有足够长度的饲槽外,对喜争食的猪要勤赶,使不敢采食的猪能得到采食的机会,帮助建立群居秩序,分开排列、同时采食,如能采用无槽湿拌料喂养争食现象就会大大减少,但要掌握好投料量。

2、固定地点,采食、睡觉、排便三点定位,保持猪栏干燥清洁通常运用守候、勤赶、积粪、垫草等方法单独或交错使用进行调教。例如:当小肉猪调入新猪栏时,已消毒好的猪床铺上少量的垫草,饲槽放入少量饲料,并在指定排便处堆放少量粪便,然后将小肉猪赶入新猪栏,发现有的猪不在指定的地点排便,应将其散拉在地面的粪便铲在粪堆上,并结合守候和勤赶,这样,很快就会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有个别猪对积粪固定排便无效时,利用其不喜睡卧潮湿处的习性,可用水积聚于排便处,进行调教。在设置自动饮水器的情况下,定点排便调教更会有效。

做好调教工作,关键在于抓得早、抓得勤(勤守候、勤赶、勤调教)。

(八)做好防疫和驱虫工作

1、防疫预防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水疱病和病毒性痢疾等传染病,必须科学的免疫和预防接种。做到头头接种,对漏防猪和新引进的种猪,应及时补接种。新引进的种猪在隔离舍期间无论以前做了何种免疫注射,都应根据本场免疫程序接种各种传染病疫苗。

仔猪在育成期前(70日龄以前)各种传染病疫苗均进行了接种,转入肉猪群后到出栏前无须再进行接种,但应根据地方传染病流行情况,及时采血监测,防止发生意外传染病。

2、驱虫肉猪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姜片吸虫、疥螨和虱子等体内外寄生虫,通常在90日龄进行第一次驱虫,必要时在135日龄左右进行第二次驱虫。驱虫蛔虫常用驱虫净(四咪唑)每千克体重20毫克;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0毫克,拌入饲料中一次喂服,驱虫效果较好。驱除疥螨和虱子常用敌百虫,每千克体重0.1克,溶于温水中,再拌和少量的精料空腹前喂服。

服用驱虫药后,应注意观察,若出现副作用时要及时解救,驱虫后排出的虫体和粪便,要及时清除发酵,以防再度感染。

(九)认真解决猪舍小气候中不利因素对肉猪的影响

在肉猪高密度群养条件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甲烷等有害

气体成分的增加,都会损害肉猪的抵抗力,使肉猪发生相应的疾患和容易感染疾病。

1、在设有漏缝地板的肉猪舍里饲养生长肉猪,由于换气不良,舍温29-23℃时,贮粪沟里的粪便发酵最旺盛,空气中的碳酸气体含量大大增加,氨气含量比通风良好的肉猪舍最高标准量0.18%高出一倍,使肉猪气管受到刺激,增加了呼吸道病特别是肺炎的感染率,直接导致猪只生长速度下降。

2、肉猪舍内空气中尘埃量的多少也是影响肉猪健康的因素之一。空气中的尘埃含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利用低质量的颗粒饲料、把饲料撒地或干粉料所致。据测验87%的患肺炎的肉猪发生在尘埃较多的猪舍里。另外,尘埃虽不多,但氨气太浓,也会使肉猪发生严重的组织病变。

3、高密度饲养的肉猪一年四季都需通风换气,但是在冬季必须解决好通风换气与保温的矛盾,不能只注意保温而忽视通风换气,这会造成舍内空气卫生状况恶化,使肉猪增重减少和增重饲料消耗。在北方地区中午打开风机或南窗,下午3-4时关风机或窗户,就能降低舍内温度增加新鲜空气。密闭式的猪舍要保持舍内温度15-20℃,相对湿度60-70%。

在肉猪舍内潮湿、黑暗、气流滞缓的情况下,空气中微生物能迅速繁殖、生长和长期生存。微生物在舍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通道和猪床上空的分布较多,它与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雾、尘埃较多时,则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也增加。若保证肉猪舍温度适宜、干燥和通风换气良好,病原微生物就得不到繁殖和生存的条件,呼吸道与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就可以控制在最低限度。

四、生产上的几个操作技巧

1、三点定位吃料、喝水、排粪三点定位是育肥阶段的重要工作,在入舍定位好会给以后的管理带来各方面的便利。生产上有多种定位方法,下面介绍一些猪场成功的方法:

(1)入栏时定位。在猪刚转入还未对新栏圈熟悉时,人为地采取措施,在定点排粪处洒水或将猪粪尿集中,可以吸引猪去排粪尿,如饲养员坚持一天,就可将多数猪定位成功。

(2)料定位。在猪固定躺卧处,撒一些料,根据猪喜欢干净的道理,一般

是不在料上排粪尿的,但却会在这里躺卧,经过几天,多数猪的定位也会成功。

(3)水定位。一个猪场采用水定位,是在定点排粪尿处先放些水,其他地方是干燥的,猪会主动到有水的地方排粪尿,以后慢慢撤去水,猪的排粪地点已固定。

(4)晚间定位。在猪晚上睡觉时,将猪赶到固定地方睡觉,待第二天起来,躺卧处已干燥,其他地方仍湿或脏,这样猪会选择又燥又净的地方躺卧,定位一夜成功。

(5)隔离定位。猪入栏时常出现混打架的现象,使得地面很脏;在有条件的猪场(半开放式猪舍,舍外有运动场),先将猪放在运动场,混合一段时间后赶回舍内休息,由于舍内较运动场干燥,猪多愿在舍内休息,到舍外运动场去排便,这样定位也就成功了。

2、采血技术育肥猪采血化验是很难的一项工作,个体大不易固定,血管细难以入针。如果采用前腔静脉采血则方便多了。方法是:将猪面朝上固定,全身呈一直线,前肢上抬,这样在胸前部会出现左右两个明显的小窝,将针从这两个小窝斜着向对侧肩关节顶端刺入,直接找前腔静脉窦,熟练的话几秒针就可以采到足够的血。如站立或倒提采血也可。

3、均匀拌料方法生产中,人工拌料时候很多,饲料过渡需要拌料,大群加药需要拌料,驱虫时需要拌料,但现在许多职工不懂拌料的方法,即费力,又搅拌不均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下面把两种拌料的方法推荐给大家:(1)逐步多次稀释法。这是混合品种少或微量成分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如将100克药品加入到10千克饲料中,先将100克药和100克饲料混合均匀,再将这200克混合物和200克饲料混合,变成400克,这样依次加料,直到全部混匀。这种方法能保证混合的均匀度,但显得有些繁琐。猪场动力网,你的养猪源动力.

(2)金字塔式拌料法。首先按原料数量的多少依次由下而上均匀堆放,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圆台,原料最多的在底层,量少的在顶层,然后从一边倒堆,变成一个新的圆台。经过人工搅拌和饲料自己的流动,一般6-8次就可搅拌均匀。这种方法简单实用,适合于原料数量大品种数量多的情况下采用。

以上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如果结合起来效果最好。

生长育肥猪的六种饲养管理方法

生长育肥猪的六种饲养管理方法 (1)一贯育肥法 将肉猪整个饲养期分成两个阶段,即前期20~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或分成三个阶段,即前期20~35千克,中期35~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各期采用不同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但整个饲养期始终采用较高的营养水平,而在后期采用限量饲喂或降低日粮能量浓度方法,可达到增重速度快,饲养期短,肉猪等级高,出栏率高和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2)肉猪原窝饲养 猪是群居动物,来源不同的猪并群时,往往出现剧烈的咬斗,相互攻击,强行争食,分群躺卧,各据一方,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猪群生产性能的发挥,个体间增重差异可达13%。而原窝猪在哺乳期就已经形成的群居秩序,肉猪期仍保持不变,这对肉猪生产极为有利。但在同窝猪整齐度稍差的情况下,难免出现些弱猪或体重轻的猪,可把来源、体重、体质、性格和吃食等方面相近似的猪合群饲养,同一群猪个体间体重差异不能过大,在小猪(前期)阶段群体内体重差异不宜超过2~3千克,分群后要保持群体的相对稳定。 (3)饲料调制和饲喂 科学地调制饲料和饲喂,对提高肉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①饲料调制:饲料调制原则是增强适口性,提高饲料转化效率。②饲喂方法:自由采食与限量饲喂两种饲喂方法,前者日增重高,背膘较厚;后者饲料转化效率高,背膘较薄。为了追求高的日增重用自由采食方法最好,为了获得瘦肉率较高的胴体采用限量饲喂方法最优。如果肉猪为三元杂交猪或杂 优猪,采用自由采食法,日粮稍加调整则也可以获得高的日增重和优等级胴体。肉猪前期采用自由采食,后期限制能量饲料饲喂量,则全期日增重高,胴体脂肪也不会沉积太多。限量饲喂方法的饲喂次数,应按饲料形态,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以及肉猪的年龄和体重而定。在小猪阶段,日喂次数可适当增加,以后逐渐减少。一般前期日喂4次,中期3次,后期以2次为宜。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修订版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技术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1、日粮搭配多样化猪只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单一饲粮往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的要求。多种饲料搭配应用可以发挥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研究证明,单一玉米喂猪,蛋白质利用率为51%,单一肉骨粉则为41%,如果把两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猪,蛋白质利用率可提高到61%。 2、饲喂定时、定量、定质定时指每天喂猪的时间和次数要固定,这样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要根据具体饲料确定饲喂次数。精料为主时,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昼短夜长,应加喂一顿夜食。饲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响食欲,降低饲料的消化率。要根据猪的食欲情况和生长阶段随时调整喂量,每次饲喂掌握在八九成饱为宜,使猪在每次饲喂时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欲。饲料的种类和精、粗、青比例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变动太大,变换饲料时,要逐渐进行,使猪有

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猪的食欲以及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3、以生饲料喂猪饲料煮熟后,破坏了相当一部分维生素,若高温久煮,使饲料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降低其消化利用率,且有些青绿多汁饲料,焖煮后可能产生亚硝酸盐,易造成猪只中毒死亡。生料喂猪还可以节省燃料,减少开支,降低饲养成本。 4、掌握日粮的稀稠度日粮调制过稀不仅影响唾液分泌,而且稀释胃液,影响饲料的消化。饲喂稀料使猪干物质进食量降低,同时猪排尿增加,消耗体热。因此,日粮调制以稠些为好,一般料水比为1∶2~4。冬季应适当稠些,夏季可适当稀些。 5、饲养方式饲养方式可分为自由采食与限制饲喂两种,自由采食有利于日增重,但猪体脂肪量多,胴体品质较差。限制饲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体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采食快。 6、饲料品质饲料品质不仅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影响胴体品质。猪是单胃杂食动物,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直接沉积于体脂,使猪体脂变软,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在肉

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措施

评定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指标 A生长速度:以日增重(克)来表示。 B饲料转化率:生长育肥期间平均每千克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 C胴体和肉质:屠宰率、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肉色、PH、系水力、肌肉大理石纹、熟肉率等。 一、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 瘦肉型猪种与兼用型猪种比脂肪型猪种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高等。不同品种或品系间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肥育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杂交所得的后代,生活力强,增重快,肥育期缩短,饲料利用率提高,成本降低。我国多以本地猪为母本,以外国猪为父本的二元或三元杂交,其优势效果好。二、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 仔猪初生重越大,则生活力越强,体质健壮,生长迅速,断奶重也越大。 三、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 (一)能量水平 一般来说,能量摄取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屠宰率、胴体脂肪含量也越多,膘越肥。进行商品瘦肉猪的生产时为了防止胴体过肥,在育肥后期要实行限制饲养,控制能量摄取量。但现代瘦肉型猪种不存在此问题,一直是高能量水平。 (二)蛋白质和必需氨基水平 饲粮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不仅与生长肥育猪的肌肉生长有直接关系,也对其增重有重要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其增重加快,饲料转化率改善。

一般按生长育肥猪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水平的蛋白质,前期(20-55kg)为16--17%,后期(55-120kg)为14--16%。蛋白质对增重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关键在于质量,即必须氨基酸的配比。猪需10种氨基酸,特别是赖、蛋、色氨酸的影响更为突出。据研究证明,当赖氨酸占粗蛋白质6-8%时饲粮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高。 (三)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 日粮中应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保证猪充分生长。 (四)粗纤维水平 生长育肥猪粗纤维水平应控制在5-8%,幼猪阶段宜用低限。中国地方猪种生长育肥猪日粮粗纤维水平最高,但不应超过16%。 实践证明,生长各阶段不论蛋白质水平高低,日增重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胴体相应变肥。在肥育后期采用限量饲喂,限制能量水平,就可控制脂肪的大量沉积,相应提高瘦肉比例。粗纤维水平越高,能量浓度相应越低,增重越慢,饲料利用率越低,对胴体品质来说,瘦肉率有提高,但总的经济效果也不好。一般粗纤维占日粮风干物质的5-8%还是可行的, 五、适宜的环境条件 (一)温度和湿度 生长育肥猪的适宜温度是:体重60kg以前为16—22℃,体重60-90kg 为14-20℃,90kg以上为12-16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影响猪的肥育效果。 当温度过高时(超过32℃),猪为了散发体热,呼吸频率显著增加,新陈代谢受到影响,食欲减退,采食量明显下降,导致生产力降低。 温度降低时(4℃以下),猪需要消耗更多能量用于产热,以维持体温,使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育肥猪对一个猪场来说是最好管理阶段,是猪只对环境条件要求最低的阶段,也是猪场赚钱的最后冲刺阶段,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发挥决定着一个猪场的盈利多少。但一般情况下,猪场往往把饲料管理的重点放在对母猪、种猪或哺乳仔猪的管理上,而不重视对育肥猪的管理。 当前育肥猪常发生的疾病主要有两大类:呼吸道疾病综合症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主要为大肠炎、猪痢疾、结肠炎、回肠炎、沙门氏菌性肠炎等)。另外,猪瘟、弓形虫病、萎缩性鼻炎等也经常在某些猪场发生。因此对育肥猪应加强饲养管理,不能在这一环节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合理分群 分群技术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和吃食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以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均匀。分群时,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强”、“夜合昼不合”的原则。分群后经过一段时间饲养,要随时进行调整分群. 肥育猪一般多采用群饲,其既能充分利用猪舍建筑面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猪成本,又可利用猪群同槽争食,增进食欲,提高增重效果。分群时必须并窝,并窝应根据猪的生活特性,实行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办法。一般在固定圈内饲养,每群以10~20头为宜。在舍内饲养,舍外排粪尿的密集饲养条件下,每群以40~50头为宜。 2 饲料 肥育猪生长速度较快,必须供给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来满足猪快速生长的要求。 饲料品质饲料品质不仅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影响胴体品质。猪是单胃杂食动物,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直接沉积于体脂,使猪体脂变软,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在肉猪出栏上市前两个月应该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饲料,防止产生软脂。 掌握日粮的稀稠度日粮调制过稀不仅影响唾液分泌,而且稀释胃液,影响饲料的消化。饲喂稀料使猪干物质进食量降低,同时猪排尿增加,消耗体热。因此,日粮调制以稠些为好,一般料水比为1∶2~4。冬季应适当稠些,夏季可适当稀些。 3 饲喂定时、定量、定质 定时指每天喂猪的时间和次数要固定,这样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要根据具体饲料确定饲喂次数。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昼短夜长,应加喂一顿夜食。饲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响食欲,降低饲料的消化率。要根据猪的食欲情况和生长阶段随时调整喂量,每次饲喂掌握在八九成饱为宜,使猪在每次饲喂时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欲。 4 饲喂方式 饲养方式饲养方式可分为自由采食与限制饲喂两种,自由采食有利于日增重,但猪体脂肪量多,胴体品质较差。限制饲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体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采食快。一般来讲自由采食日增重高,沉积脂肪多.饲料利用率低。限量饲喂饲料利用率高,胴体背膘较薄,但日增重较低。我们可采用前促后控饲养法,即前期(60KG 以下)利用猪主要长瘦肉的生长发育阶段,采用自由采食法,后期(60KG以上)利用猪脂肪生长快的阶段,实行限制饲养。 5 饲养管理 要想在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饲料换取较快的增重,除了选好仔猪以及配合饲料与添加剂外,还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①生喂生料由于未经加热,营养成分没有遭到破坏,因而用生料喂猪比用熟料喂猪效果好,节省煮熟饲料的燃料,减少饲养设备,节约劳动力,提高增重率,节约饲料。 ②干湿喂饲料的喂法有干喂、稀喂和干湿喂几种方法,不同喂法对猪的消化吸收有不一样的效果。干喂的特点是省工,容易掌握喂量,促进唾液分泌,缺点是损失饲料较多。稀喂的优点是利于采食,损失饲料少,缺点是容易使猪形成水饱,影响消化和吸收,饲料的利用率不高,不利于猪的生长。干湿喂法介于干喂和稀喂两者之间,猪进食的饲料比较多,胃液能很好地与饲料发生作用,消化吸收好,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猪生长快。 ③定时定量法:喂猪要规定一定的次数,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数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投喂。究竟一天喂几次适宜,根据各户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仔猪一天喂6次,中猪4—5次,肥育后期一天喂3次;使大猪有足够的时间睡眠,以减少活动,特别是夏季,避免中午最热时喂料,对增重有利。一天中各餐的间隔时间应相等。每餐喂量保持适量和均衡,既不要使猪有饥饿感,也不要使猪吃得过饱,一般喂九成饱。早晚7—9点喂食最佳。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要求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要求 在商业性养猪生产中,利益是决策背后的主要驱动力。从分娩到育肥整个过程中,生长育肥猪消耗了70-75%的饲料。因此,适应目前在营养配方组成、营养要求、饲料成分、加工过程中的新进展将会对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生产者除了将目标集中猪体重上之外,还要关注消费者的需要。这就是要求肉品高质量,低脂肪。 一、因型和性别对营养需求的影响 猪消耗饲料主要用于三个目的,维持身体功能;瘦肉生长和脂肪沉积。只有在日常饮食营养超过维护需要时,才能以瘦肉形式或脂肪形式用于生长。对于不同种群,由于不同的动物生长潜能、健康状态、体重、采食及环境条件和其它因素不同,日常饲料中的营养水平有极大不同。瘦肉生长率是育成—育肥猪中决定日粮中氨基酸需要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决定能量需要的主要因素之一。营养需要和瘦肉生长遗传潜能之间的关系在猪的营养中将继续起重要作用。高瘦肉基因型猪比中等瘦肉基因型猪需要更多的赖氨酸(8到95%),以达到最快的瘦肉生长和日增重。那些具有高瘦肉沉积的猪比中等能力的猪每天饮食中多消耗20%赖氨酸,总量都平均少消耗9%饲料。但是,要想达到实现瘦肉型猪的瘦肉增长能力,则在日粮中要相应调整氨基酸和能量水平。因为种猪生产者,会提供各种类型的具有瘦肉生长潜能的猪,为达到最大瘦肉生产潜能,在日粮配方中应考虑到基因型和性别的差异,后备猪比去势猪需要更多的氨基酸和较少的饲料摄入,因为比去势猪有更高的瘦肉率。Friesen等(1992)证实后备猪能够增加中等和高瘦肉率基因型猪的差别。这个研究表明为实现高瘦肉基因猪的潜能,必须注意性别在日粮中的差异。虽然阉公猪和后备母猪需要更多的赖氨酸,但是高瘦肉后备母猪的需要高。这个研究也证实饲喂不足会导致高瘦肉基因型猪与中等瘦肉率基因型有相似的生长表现。 二、定采食的因素及对能量和氨基酸供应的影响 1、采食量的调控 猪采食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调控,多种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影响猪采食行为及采食量。AB01富安宝是一种新型动物采食中枢调节剂,在猪体内能刺激神经肽Y(NPY)的分泌,使用AB01富安宝,血液中NPY的浓度可提升20-30%,NPY具有激发猪摄食中枢兴奋性,使猪食欲增加,采食量提高。神经肽Y(NPY)具有促进胰岛素、胃泌素、甲状腺激素(T3、T4)等激素的分泌,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猪生长。 2、年龄和摄入的能量对蛋白沉积的影响 大家普遍认为育肥猪的自由采食量是由日消化能量决定(Forbes等,1989;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1988),当日粮能量密度增加,自由采食量下降。然而,在生长猪(直到最大体重50kg),肠容量限制日采食量。大多数育肥猪,能量(饲料)摄入影响其生长,日能量摄入随能量密度增加而增加。育成猪随能量密度增加,饲料转化率和生长率也增加。 在育肥阶段,能量摄入通常并不限制瘦肉增长。因此,在能量摄入和机体蛋白沉积之间没有关系,采食并不影响日氨基酸需要。另外,瘦肉生长更受蛋白驱动,育肥猪日粮应该以氨基酸摄入为基础组成。 3、可消化氨基酸供应与体重和瘦肉相关性 赖氨酸日粮水平可获得氨基酸与可消化能量比,摄入能量限制了瘦肉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增加能量摄入能够增加蛋白沉积,反过来,又增加了日常的氨基酸需求。育肥猪能量摄入不影响瘦肉生长,氨基酸需要每天以克计。这样,该需要就不依赖于采食,尽管采食量在不同猪群和生产单位相差极大。为在配方中充分利用这一信息,育成猪日粮的能量密度不同,应按下述方法调整日粮中可获得赖氨酸水平:对于育成猪来说,当能量摄入限制生长,日粮必须根据每日可利用赖氨酸对可消化能比率进行配制(克,赖氨酸/大卡可消化能)。对于育肥猪来说,当能量摄入不影响生长时,日粮应以每日赖氨酸摄入配比。 三、蛋白质量对生长表现的影响 1、日粮配比中不同的回肠可消化氨基酸 对以玉米为主日粮的育成猪开展研究,以肉或骨肉粉来代替日粮中本来以大豆提供的50%蛋白,正如预计,粗蛋白替代降低了日增重和料/肉比率,当添加色氨酸,提供和对照组等量的色氨酸时,生长表现并无明显改善。但是,当同时补充赖氨酸和色氨酸时(达到和对照组相同),平均日增重明显改善,并且超过了对照组。Tanksley和Knabe(1984)的另外研究表明,以高梁为基础日粮中,棉籽饼代替豆饼来提供蛋白时,结果也显示以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比以粗蛋白或总赖氨酸为根据组成配方更好。) 2、氨基酸平衡和理想蛋白的概念 猪并不需要蛋白本身,但需要个别氨基酸达到一定水平,和各种氨基酸的平衡。在大多数实际猪日粮中,氨基酸时限制性氨基酸。这样首先大致确定日粮中赖氨酸的水平,然后推导其它氨基酸的水平,建立理想氨基酸之间的平衡。 因为赖氨酸是猪日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所以理想蛋白的概念以赖氨酸作为标准氨基酸,还有是因为赖氨酸几乎全部用于机体蛋白合成,而且不同年龄猪群对赖氨酸需求比其它氨基酸相对容易确定。另外,赖氨酸容易分析,原材料中的赖氨酸众所周知。 猪群体重和生长速度不同,需要的氨基酸平衡也不同。当体重增加时就需要更多的蛋白来维持机体功能,因为维持机体功能的许多蛋白包含大量苏氨酸和含琉氨基酸,当猪体重增加时,就需要苏氨酸和含琉氨基酸,其中一部分以赖氨酸形式表述。

养猪场管理制度

养猪场管理制度(一) 一、场长工作职责 1、负责猪场的全面工作; 2、负责制定和完善本场的各项管理制度、技术操作规程; 3、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管理,及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4、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落实和完成猪场(公司)各项任务; 5、负责监控本场的生产情况,员工工作情况和卫生防疫,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6、负责编排全场的经营生产计划,物资需求计划; 7、负责全场的生产报表,并督促做好月结工作、周上报工作; 8、做好全场员工的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向上反映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9、负责全场直接成本费用的监控与管理; 10、负责落实和完成公司下达的全场经济指标; 11、直接管辖生产线主管,通过生产线主管管理生产线员工; 12、负责全场生产线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每周或每月主持召开生产例会。 二、生产线主管工作职责 1、负责生产线日常工作;协助场长做好其他工作; 2、负责执行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卫生防疫制度和有关生产线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负责生产线报表工作,随时做好统计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负责猪病防治及免疫注射工作; 5、负责生产线饲料、药物等直接成本费用的监控与管理; 6、负责落实和完成场长下达的各项任务; 7、直接管辖组长,通过组长管理员工。 三、组长工作职责 1、配种妊娠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人员严格按《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和每周工作日程进行生产。及时反映本组中出现的生产和工作问题。负责整理和统计本组的生产日报表和周报表。本组人员休息替班。负责本组定期全面消毒,清洁绿化工作。负责本组饲料、药品、工具的使用计划与领取及盘点工作。服从生产线主管的领导,完成生产线主管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负责本生产线配种工作,保证生产线按生产流程运行。负责本组种猪转群,调整工作。负责本组公猪、后备猪、空怀猪、妊娠猪的预防注射工作。 2、分娩保育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人员严格按《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和每周工作日程进行生产。及时反映本组中出现的生产和工作问题。负责整理和统计本组的生产日报表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养猪者对优良品种、优质饲料、加强管理和严格防疫的认识越来越高。那么夏季育肥猪饲养的技术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夏季育肥猪饲养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夏季育肥猪饲养的技术 一、驱虫、健胃、去势、免疫接种猪群适应环境后,在猪群健康状态下及时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工作。具体操作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现况制定规范的免疫程序。同时尽早进行去势、驱虫、健胃。驱虫最好采用驱虫针剂进行逐头注射,这样可以使剂量准确,能取得较好驱虫效果。在猪群前期工作结束后,应尽量让仔猪多采食,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报酬,以最大程度地挖掘优良品种猪的生长潜力,为育肥打下基础。 二、育肥猪的管理育肥猪分群时应注意尽量保持原圈原群饲养,个别调整的原则,必须注意饲养密度,使每头猪有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温,每天喂料量按干饲料计算,占体重的3—5%,可分三至四顿喂给,每顿间隔时间尽量均匀,至少最后一顿为夜食,每次喂八九成饱,以槽中无剩食为最好。更换饲料要逐渐过度。在夏季天气炎热时,应将饲喂时间避过当天的最高温时段,防止产生厌食现象。 2、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圈内卫生清洁,冬暖夏凉,通风良好。冬季防寒、夏季防暑,冬季躺卧处应注意保暖,以防止散热;夏季应在地面洒水,定时通风,使猪有凉爽舒适的感觉。 3、配合日粮应按各阶段的营养要求采取不向的日粮水平。育肥前期消化能/公斤,蛋白质含量16%;育肥后期消化能/公斤,蛋白质含量14%。育肥后期以能量饲料为主,蛋白饲料逐渐减少。 4、提倡生饲干喂,饲料生饲可以保持饲料中维生素不受破坏,干喂可使饲料充分咀嚼保证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提高饲料利用率。由于生饲喂猪易感染寄生虫,应每月进行一次驱虫,降低饲料损耗,加快增重效果。 5.适时出栏,从仔猪进入培训猪舍到出栏,经135天左右,平均体重达85-90公斤时应及时出栏。三、建舍猪舍选址应在高燥、向阳、避风、安静的地方,圈舍建筑遵循因地制宜、冬暖夏凉、饲管方便,经济适用的原则,配有自动饮水,自动喂料设施。有条件的最好建造培育仔猪舍,配有供热保温设施,便于控制猪舍温度,减少温度应激带来的各种疾病,从而提高断乳转群仔猪的成活率。 四、培育仔猪的管理购进仔猪前,须先将培育猪舍清扫、冲洗、消毒5-7天后,舍内环境温度控制在25-30℃,以平缓温和的气氛迎接仔猪进圈。在仔猪进圈一周之内,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仔猪进圈后前三天内实行24小时猪舍照明,以便仔猪熟悉环境。 2、按品种、大小、吃食快慢进行合理分群,保证10-45公斤的仔猪每头不得少于平方来的占圈面积,密度不能太大。 3、调教仔猪饮食、排粪、睡眠三点到位,保持圈内卫生、干燥。 4、经常观察猪群的采食、粪便及精神等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5、一周内要限量饲喂,饲喂以容易消化吸收的仔猪前期料,防止仔猪下痢、水肿病发生。 6、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素,保证仔猪获得生长需要的各种矿物质。 五、选种育肥仔猪应选用瘦肉型杂交仔猪,以瘦肉型猪如大约克、杜洛克、长白等为父本与当地母猪或培育母猪杂交而成二元或三元仔猪为好,因其具有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

肉猪的饲养技术修订稿

肉猪的饲养技术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肉猪的饲养技术 肉猪的喂养是养猪生产中最后的一个环节。喂养肉猪占用的资金多、耗料多。因此对整个养猪生产关系重大,又与经济效益所系。养肉猪的目的是最少的饲料和劳动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成本最低、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猪肉,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满足人们的肉猪和外贸的需要。影响肉猪生长发育的因素较多,单靠某一种技术是难以达到下述目的的,只有采用综合的技术措施,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成本最低,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猪肉。才能提高肉猪的出栏水平。第一节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生长的因素 一、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阶段的增重及组织的生长是不同的,也是有规律的。 1、体重的增长规律:在正常的饲料条件、饲养管理条件下,猪体的每月绝对增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每月的相对增重(当月增重÷月初增重×100),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到了成年则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就是说,小猪的生长速度比大猪快,一般猪在100公斤前,猪的日增重由少到多,而在100公斤以后,猪的日增重由多到少,至成年时停止生长。也就是说,猪的绝对增长呈

现慢枣快枣慢的增长的趋势,而相对生长率则以幼年时最高,然后逐渐下降。 2、猪体内组织增长规律:猪体骨骼、肌肉内、脂肪、皮肤的生长强度也是不平衡的。一般骨骼是最先发育,也是最先停止的。骨骼是先向纵行方向长(即向长度长),后向横行方向长。肌肉继骨骼的生长之后而生长。脂肪在幼年沉积很少,而后期加强,直至成年。脂肪先长网油,再长板油。从出生到6月龄(体重100公斤)猪体脂肪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水分则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矿物质从小到大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蛋白质,在20~100公斤这个主要生长阶段沉积,实际变化不大,每日沉积蛋白质80~120克。小肠生长强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大肠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胃则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总的来说,育肥期20~60公斤为骨骼发育的高峰期,60~90公斤肌肉发育高峰期,100公斤以后为脂肪发育的高峰期。所以,一般杂交商品猪应于90~110公斤进行屠宰为适宜。 二、影响高产肥育的因素 1、猪种:不同品种在育肥过程中,在饲料、饲养管理、饲养时间、方法、措施等条件都相同,它的增重是不同的,如东山猪要比陆川猪日增重快10~15%,不同杂交猪,其增重速度也不同,例如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技术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技术 猪育肥的最终目的是使养猪生产者以最少的投入,生产出量多质优的猪肉供应市场,以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并从中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此,生产者一定要根据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满足生长肥育猪的各种营养需要,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从而达到猪只增重快、耗料少、胴体品质优良、成本低和效益高的目的。 1.生长肥育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 根据育肥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我们按猪的体重将其生长过程划分为二个阶段即生长期和育肥期。 1.1生长期:体重20~60千克为生长期。此阶段猪的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功能不很完善,尤其是刚刚20千克体重的猪,其消化系统的功能较弱,消化液中某些有效成分不能满足猪的需要,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并且此时猪只胃的容积较小,神经系统和机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也正处于逐步完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而脂肪的增长比较缓慢。 1.2肥育期:体重60千克~出栏为肥育期。此阶段猪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逐渐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统有了很大发展,对各种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都有很大改善;神经系统和机体对外界的抵抗力也逐步提高,逐渐能够快速适应周围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此阶段猪的脂肪组织生长旺盛,肌肉和骨骼的生长较为缓慢。 2.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 生长育肥猪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瘦肉率来体现的,因此,要根据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配制合理的日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瘦肉率和肉料比。 动物为能而食,一般情况下,猪日采食能量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沉积脂肪也越多。但此时瘦肉率降低,胴体品质变差。蛋白质的需要更为复杂,为了获得最佳的肥育效果,不仅要满足蛋白质量的需求,还要考虑必须氨基酸之间的平衡和利用率。能量高使胴体品质降低,而适宜的蛋白质能够改善猪胴体品质,这就要求日粮具有适宜的能量蛋白比。由于猪是单胃杂食动物,对饲料粗纤维的利用率很有限,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随饲料粗纤维水平的提高,能量摄入量减少,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因此猪日粮粗纤维不宜过高,肥育期应低于8%。矿物质和维生素是猪正常生长和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长期过量或不足,将导致代谢紊乱,轻者增重减慢,严重的发生缺乏症或死亡。生长期为满足肌肉和骨骼的快速增长,要求能量、蛋白质、钙和磷的水平较高,饲粮含消化能12.97~13.97MJ/Kg,粗蛋白水平为16%~18%,适宜的能量蛋白比为188.28~217.57粗蛋

饲养育肥猪的技术

饲养育肥猪的技术 1、根据瘦肉率和生长阶段科学划分。瘦肉率高的品种要求较高 的氨基酸水平。瘦肉率低的品种可适当降低饲料的蛋白质、氨基酸 水平。 从25公斤饲养到100公斤,有时饲养到120公斤,要求划分成3~4个体重阶段:如25~35,35~60,60~90,90~120公斤。随 着体重的增加,饲料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逐渐降低。不能整个育 肥期饲喂一种饲料到底。 2、饲料要求全价和平衡。 3、饲料粉碎细度要求合理。 4、饲喂方式可用自动采食箱,自由采食,也可使用湿料每天饲 喂3顿。 5、保证足够、清洁的饮水非常重要。饮水一定要干净,没有污染。饮水器的流量要求达到每分钟流1升水。 6.保持育肥猪舍清洁、干燥。及时清扫猪粪尿。 (一)适宜的猪群规模和饲养密度一般较为适宜的猪群为10-16头,最好不得超过20头。如果是舍内饲喂,舍外排粪尿的管理方式,可 以适当扩大一些。饲养密度大小可因肉猪的体重和猪舍地面结构而 有所不同。通常随猪体增大,每栏饲养头数相应减少。 (二)合理分群有效地利用猪舍建筑和设备,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增重效果。一般按体重、体质强弱、吃食快慢等,把相似的猪合并到一群饲养,饲养一段时间以后如出现大小不均时 再作一些调整。具体方法是:把弱的猪留在原圈中,强的猪并过来; 把猪只少的留在原圈中,把猪只多的移过来;并圈前将两群猪赶到圈

外混群后再赶到目的圈中,并用无毒的百毒杀等药水洒猪体和猪圈,起到消毒和防止咬架的作用,并群最好在晚上进行。 (三)渐进换料不同阶段猪的日粮变换时要逐步变换,给猪只有一个适应过程,直到完全更换,一般情况下要7-10天。肥育猪的日粮 饲料,正常情况下不能变换,特别是大比例的饲料 (四)“三定位”的调教通过对猪只的调教,使其建立起吃食、排泄、卧睡三定位的条件反射,有利于圈舍的清洁、干燥,促进猪的 生长,同时不可减轻劳动强度。具体做法是在猪进圈舍前对圈舍彻 底打扫、消毒,在食槽中放入少量日粮,在排粪尿处入上少量的猪 粪并洒些水,在卧睡的地方铺些草或保持清洁、干燥。调教时间内,要对刚进圈的猪进行看管2-3天,一周左右会调教成功。 (五)供给充足的饮水肉猪的饮水量随体重、环境温度、日粮性质和采食量而不同。一般在有条件的成方每圈安放两个自动饮水装置,或在圈内单独设一水槽经常保持充足而清洁的饮水,让猪只根据需 要自动饮水 (六)合理安排去势、防疫和驱虫工作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仔猪35 日龄去势。对购进的猪只不知道是否防疫过,必须在进圈两周后进 行必要的防疫,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一般在进入肥育期要进行一次 驱虫,驱虫后对排出的虫体和粪便要及时清理发酵,防止二次感染。

育肥猪的饲养与管理

育肥猪的饲养与管理 育肥猪一般是指30kg以上的猪。该阶段的猪生长速度最快,死亡率相对较低,饲料消耗占全程的67%左右。是猪场赚钱的最后冲刺阶段,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发挥决定着一个猪场的盈利多少。在众多养殖场的饲养员眼里,育肥猪最好养,不需多高的技术,只是按时饲喂,清粪,治疗就行了。其实不然,肥育猪之所以好养是承接其前期科学的饲养管理,加之育肥猪本身发育基本成熟,免疫力高、易过渡的缘故,以致后期相应较粗放而已。如大部分猪场育肥猪舍设施最简单,饲料的营养价值也最低,有时甚至把发霉的饲料喂给育肥猪,这样就有可能导致育肥猪生长速度缓慢和发病率提高。 当前育肥猪常发生的疾病主要有两大类:呼吸道疾病综合症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主要为大肠炎、猪痢疾、结肠炎、回肠炎、沙门氏菌性肠炎等)。另外,猪瘟、弓形虫病、萎缩性鼻炎等也经常在某些猪场发生,如果不加强对育肥猪群的管理而引起的这些疾病的发生,不但会给种猪的销售造成影响,而且对种猪场以后的管理也会产生恶性循环。因此对育肥猪应加强饲养管理,不能在这一环节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饲养要点 1.提倡自繁自养; 2.外购猪要认真挑选、检疫; 3.小心运输; 4.注意新购猪的消毒、隔离、保健; 5.防疫接种; 6.舒适的环境; 7.“吃、拉、睡”三点定位; 8.合理、科学的配方; 9.合理的投喂方式;10.减少饲料浪费;11.合理、科学的防疫程序;12.合理、科学的保健程序;13.全进全出;14.制定工作程序。 自繁自养及引进:由于受市场经济限制,猪价很难预测,加之疾病的侵袭,应提倡自繁自养。确需外引的,应注意品种、检疫、精挑、消毒、隔离、安全运输及减少应激等。具体的说,确定要购进的猪,引进的当天一般不予喂料,即便要喂,要尽可能喂原用饲料且小喂量,但必须保证饮水,并不忘记于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及少量的抗生素;运输的过程中切记小心谨慎,一旦引进平稳便立即实施接种疫苗。 二、并栏原则 猪只生长过程少不了并栏,原则是并多不并少,并健不并弱,夜并昼不并,饥并饱不病。 三、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 全进全出是猪场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径。大部分种猪场都是按照全进全出的模式设计的,但在养猪效益好时,盲目扩群,导致密度增大,如果做不到完全的全进全出,就易造成猪舍的疾病循环。因为猪舍内留下的猪往往是生长不良的猪只、病猪或病原携带者,等下一批猪进来后,这些猪就可做为传染源感染新进的猪只,新进猪只就有可能发病,生长缓慢或成为僵猪,而转群时又流了下来,成为新的传染源。 如果猪场能够做到全进全出,就会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这些负面影响给猪场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4.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育肥阶段成活率≥98% 2、料肉比(15—90 Kg阶段)2.3—2.6:1 3、日增重(15—90 Kg阶段)≥0.75㎏ 4、生长肥育阶段(16—120 Kg以上)饲养天数100天左右 5、上市均重≥115 Kg 二、工作日程 工作时间随季节变化,工作日程作相应的前移或后移。 7:30~8:30 喂饲 8:30~9:30 巡查及治疗 9:3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4:00~15:00 治疗 15:00~16:0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6: 00~17: 00 饲喂 17:00~17:30 报表 (如须采取限料、控料则上午饲喂时减料,下午饲喂量不变,时间提前。)三、操作步骤 (1)进猪前准备:进猪前对栏舍及栏舍周围清理干净,并做好消毒工作。空栏、彻底冲洗消毒,具体要求程序是:打扫卫生→清水冲洗→2—3%烧碱消毒→晾干后再用清水冲洗→空栏(不少于3天)。 (2)进猪一周内的管理 ①转入猪群按强弱、大小合理分群(1.3-1.5m2/头)。 ②进猪头3天要进行调教:定时定量定餐,定点采食、定点排粪、定点睡觉。

③定点排便、排尿的调教操作:进猪时将猪栏的一个角落淋湿,引导小猪到那里排粪、排尿,及时清理非排粪点的粪便至排粪点,发现小猪在睡觉的地方排粪、排尿,要及时驱赶。 ④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防应激药物,如开食补盐、维生素C等。 ⑤从第4天起,日喂三餐,逐渐增加喂料量,直至自由采食,即每次吃料后料槽内都要剩余一点饲料,每天应有1至2次1小时左右的空槽时间。 (3)进猪一周后的管理 冬春季温度低于20°C时仅在周三对全群带猪消毒一次(中、大猪两次),夏秋季在周二、周五对全群带猪消毒两次,每周换一次消毒药。喷洒消毒水时要以全部地面湿润为准,消毒后将猪栏打扫干净。 ①视猪群体表寄生虫发病情况,定期对猪身喷洒驱虫药。 ②进猪45天进行体内外驱虫。 ③从进猪第20天起要加强观察,出现大小不均时,要及时对猪群进行再次分 栏,将每栏较小的猪只合并到预留的空栏内。视情况对这部分小猪可适当 延长小猪料使用时间,或添加多维等营养物。 ④进猪42和70天左右,根据猪健康情况,适当在猪群饮水或饲料中添加至 少两天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以预防疾病发生。 (4)猪舍环境控制 ①密度:体重15—30㎏ 0.8~1.0㎡/头 体重30—60㎏ 1.0~1.5㎡/头 体重60—90㎏ 1.5~2.0㎡/头 ②温度控制:育肥舍最适宜温度为18~22℃,每栋生长舍应挂一个温度计, 经常观察气温变化,当气温高于27—28℃时应开风扇降温,高于30℃时,应至少保持一天一次的淋体降温;当气温低于18℃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一般通过降帐幕、遮挡北面迎风带等。 ③空气:栏舍要通风,空气要流通,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 ④减少有害气体的措施:a.视情况每天增加清粪次数。B.夏季:每天冲栏一 次。冬季:体重大于90Kg的猪只,其所在的栏舍每周冲排粪点一次。

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及会议记录

生猪养殖技术 一、实行保护性饲养 夏秋季节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大瓜、窝瓜、向日葵等植物可遮荫降温,冬季推广塑料暖棚饲养技术或者封闭式圈,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 二、推行高密度养成猪 冬季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夏季1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高密度养成猪,不仅建圈少,费用低,而且育肥猪争抢吃食。没有活动场地吃饱则睡,爱长肉,增重快,减少饲养费用 三、育肥猪超90公斤后 日增重速度明显减慢,且以脂肪沉积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销售;不足90公斤屠宰,虽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小而出肉率低,经济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猪90~120公斤屠宰最适 四、饲料要廉 饲料占养猪成本的70-75%。饲料配方要随着市场价格、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不要一成不变。如夏季天热猪吃得少,饲料要配得营养好些。饲料营养要均衡,以满足生长需要为宜,

在此,我建议大家使用全价料,也是生猪养殖的发展趋势,饲料生产企业的配方都比较成熟,都能分到五个阶段左右,营养均衡,适合换季节等要求。如资金充裕,最好不要赊账,那样就会有一大块利润被经销商拿走了,能到饲. 料生产企业的当地办事处订货或者厂家直接发货,会省去一部分中间费用,从而减少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五、防疫要严 重视消毒,既要防止外来的疫病,又要防止粪便的污染,传播疾病,还要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 1 防疫管理 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各项规定,落实动物防疫措施。 提倡“全进全出”的猪群流动模式,建有隔离猪舍。 建立场长、兽医技术人员和饲养员防疫卫生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 猪场应具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更衣消毒室、兽医诊断室、药房等防疫设施,有条件的场应开展主要传染病的免疫监测工作。 建立免疫接种、抗体监测、疾病诊疗、检疫、消毒、疫苗和药品的进货、保管和使用记录以及病死猪剖检(送指定单位)、无害化处理记录等资料档案。记录应保持完整、整洁,并有相关人员的签名。

玉米粉碎粒度对生长育肥猪的影响情况

玉米粉碎粒度对生长育肥猪的影响情况: 试验猪:用160头平均起始体重55公斤的育肥猪,饲养至115公斤屠宰体重来测定日粮形式、粉料对颗粒料和粒子细度对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见下表)玉米粉碎至1000、800、600、400 配制成每公斤含0.65%赖氨酸,0.65%钙,0.55%磷和3440卡消化能。 动物生产性能: 无论饲喂粉料或颗粒料,平均日增重均未受到粒子细度影响。但饲喂细粉碎和颗粒料时,采食量分别下降了3%和9%。这使谷物粒子细度从1000降至400微米时,粉料和颗粒日粮的饲料效率分别提高了5%和10%。 营养物质消化率: 当玉米粒子细度从1000降至400微米时,与粒子细度下降有联系的增重效率的改善完全与饲料消化率的提高相关。减低粒子细度提高了粉料的干物质、氮和总能消化率分别达6.1、9.5、8.4%;提高了颗粒料的相应消化率分别达3.8、5.9和5.0% 。 因此,当采食量因细粉碎下降时,该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了,结果使玉米粒子细度每下降100微米,动物的增重效率提高1.3%。将本实验所得数据与其它几个实验数据比较时,作者提出了一种“粗略的估值”,即玉米粒子细度在1200和400微米之间时,每下降100微米细度,对生长和育肥猪的饲料转化率将产生1.0至1.5%的改善。 胃形态学: 细粉碎和颗粒化确实能增加胃食管区的角质化和溃疡。当粒子细度从1000降至400微米时,这两项参数均呈现提高(P<0.001)。但作者提出这两项参数提高的重要性尚存疑问,因为在动物的生长性能或健康上并没有什么变化。这些

现象同时又指出,不能排斥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细粉碎的玉米可能引发了胃溃疡的遗传先质。但是,确实有这样一个问题,细粉碎日粮(例如600至400微米)会不会引起全群猪的严重胃溃疡。 制粒: 与粉料相比,制成颗粒的日粮可提高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消化率分别达5%和7%。由于采食颗粒料的猪平均日采食量略有下降,因此生产性能的改善应归咎于干物质,氮和能量的消化率的提高(颗粒料对粉料分别提高了5.3、8.1和7.6%)而这些营养物质摄入的增加。 以往的说法是使用颗粒料后生产性能的改善归因于饲料浪费的下降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提高。在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实验中,把值得考虑的注意力放在合适的食槽的调节器上,以使粉料和颗粒料的浪费均降至最低限度。结果颗粒料的采食量相似与粉料而营养物质消化率较高,因此增重速率和效率的改善实是由于颗粒饲料营养价值的提高而不是饲料浪费的减少。 年幼猪饲喂颗粒料很普遍,对所有年龄猪来说,饲喂颗粒料可能都是有益的。制粒的潜在的物理有点包括降低了混合饲料的分离性,提高了饲料密度,减少了灰尘和方便了搬运。此外正如本文实验结果中提到的,颗粒化提高了饲料效率和平均日增重,但是,虽然某些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制粒能改善平均日增重,但结果并非总是一致的,而通过制粒提高增重的可能原因尚未很好定论。另一方面,因制粒带来的饲料效率的改善时一致。 在育肥猪试验中,玉米是用锤磨粉碎的。当粒子细度从1000降至600微米时,粉碎每吨谷物所需电能从2.7千瓦小时略增至3.8千瓦小时,(见图4)。但是将粒子细度从600降至400微米所需之电能是将玉米粉碎至600微米所需之电能的二倍以上(8.1对3.8千瓦小时/吨)。平均粒子细度从1000降至600微米时产量也有轻度下降,当粉碎至400微米时则明显下降。资料明显显示,当玉米粉碎成较细粒子时电能消耗增加了而产量则下降了。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技术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技术 肉猪的喂养是养猪生产中最后的一个环节。喂养肉猪占用的资金多、耗料多。因此对整个养猪生产关系重大,又与经济效益所系。养肉猪的目的是最少的饲料和劳动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成本最低、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猪肉,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满足人们的肉猪和外贸的需要。影响肉猪生长发育的因素较多,单靠某一种技术是难以达到下述目的的,只有采用综合的技术措施,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成本最低,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猪肉。才能提高肉猪的出栏水平。第一节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生长的因素 一、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阶段的增重及组织的生长是不同的,也是有规律的。 1、体重的增长规律:在正常的饲料条件、饲养管理条件下,猪体的每月绝对增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每月的相对增重(当月增重÷月初增重×100),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到了成年则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就是说,小猪的生长速度比大猪快,一般猪在100公斤前,猪的日增重由少到多,而在100公斤以后,猪的日增重由多到少,至成年时停止生长。也就是说,猪的绝对增长呈现慢棗快棗慢的增长的趋势,而相对生长率则以幼年时最高,然后逐渐下降。 2、猪体内组织增长规律:猪体骨骼、肌肉内、脂肪、皮肤的生长强度也是不平衡的。一般骨骼是最先发育,也是最先停止的。骨骼是先向纵行方向长(即向长度长),后向横行方向长。肌肉继骨骼的生长之后而生长。脂肪在幼年沉积很少,而后期加强,直至成年。脂肪先长网油,再长板油。从出生到6月龄(体重100公斤)猪体脂肪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水分则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矿物质从小到大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蛋白质,在20~100公斤这个主要生长阶段沉积,实际变化不大,每日沉积蛋白质80~120克。小肠生长强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大肠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胃则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总的来说,育肥期20~60公斤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_夏季育肥猪饲养的技术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养猪者对优良品种、优质饲料、加强管理和严格防疫的认识越来越高。那么夏季育肥猪饲养的技术有什么呢?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夏季育肥猪饲养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夏季育肥猪饲养的技术 一、驱虫、健胃、去势、免疫接种猪群适应环境后,在猪群健康状态下及时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工作。具体操作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现况制定规范的免疫程序。同时尽早进行去势、驱虫、健胃。驱虫最好采用驱虫针剂进行逐头注射,这样可以使剂量准确,能取得较好驱虫效果。在猪群前期工作结束后,应尽量让仔猪多采食,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报酬,以最大程度地挖掘优良品种猪的生长潜力,为育肥打下基础。 二、育肥猪的管理育肥猪分群时应注意尽量保持原圈原群饲养,个别调整的原则,必须注意饲养密度,使每头猪有0.84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温,每天喂料量按干饲料计算,占体重的3—5%,可分三至四顿喂给,每顿间隔时间尽量均匀,至少最后一顿为夜食,每次喂八九成饱,以槽中无剩食为最好。更换饲料要逐渐过度。在夏季天气炎热时,应将饲喂时间避过当天的最高温时段,防止产生厌食现象。

2、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圈内卫生清洁,冬暖夏凉,通风良好。冬季防寒、夏季防暑,冬季躺卧处应注意保暖,(可铺垫煤渣或麦草)以防止散热;夏季应在地面洒水,定时通风,使猪有凉爽舒适的感觉。 3、配合日粮应按各阶段的营养要求采取不向的日粮水平。育肥前期(25-55公斤)消化能1Mcal/公斤,蛋白质含量16%;育肥后期消化能0Mcal/公斤,蛋白质含量14%。育肥后期以能量饲料为主,蛋白饲料逐渐减少。 4、提倡生饲干喂,饲料生饲可以保持饲料中维生素不受破坏,干喂可使饲料充分咀嚼保证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提高饲料利用率。由于生饲喂猪易感染寄生虫,应每月进行一次驱虫,降低饲料损耗,加快增重效果。 适时出栏,从仔猪进入培训猪舍到出栏,经135天左右,平均体重达85-90公斤时应及时出栏(猪生长到100公斤以上时,饲料转化率逐渐降低)。三、建舍猪舍选址应在高燥、向阳、避风、安静的地方,圈舍建筑遵循因地制宜、冬暖夏凉、饲管方便,经济适用的原则,配有自动饮水,自动喂料设施。有条件的最好建造培育仔猪舍,配有供热保温设施,便于控制猪舍温度,减少温度应激带来的各种疾病(因为仔猪怕冷,低温是腹泻等疾病感染发生的根源),从而提高断乳转群仔猪的成活率。 四、培育仔猪的管理购进仔猪前,须先将培育猪舍清扫、冲洗、消毒5-7天后,舍内环境温度控制在25-30℃,以平缓温和的气氛迎接仔猪进圈。在仔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