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2: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练习题

作业2: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练习题
作业2: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练习题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练习题(1)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

(1)________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2)厘米可以用()表示。

(3)我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 1(),暂没用过的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2()。

二、看一看,填一填。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铅笔( )厘米

橡皮( )厘米

回形针( )厘米 5.

图钉()厘米铅笔()厘米

三、算一算。

13厘米-9 厘米=()厘米 20厘米+9 厘米=()厘米

38厘米-7 厘米=()厘米 8厘米+7 厘米=()厘米

四、我的眼力最棒。(请在正确测量方法下面画“√” )

五、辨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尺子上,刻度线从0到1是1厘米。………………………………………()

2.尺子上,刻度线从4到5是1厘米,从4到3也是1厘米。…………()

3.尺子上,只有刻度线从0到1是1厘米。………………………………()

补充练习:2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一)

2+17= 2+18= 3+3=

3+4= 3+5=

19-10= 18-1= 18-2=

18-3= 18-4=

3+16= 3+17= 4+4=

4+5= 4+6=

13-5= 13-6= 13-7=

13-8= 13-9=

4+7= 4+8= 4+9=

4+10= 4+11=

13-10= 12-1= 12-2=

12-4= 12-5=

4+12= 4+13= 4+14=

4+15= 4+16=

11-1= 11-2= 11-3=

11-4= 11-5=

7+5= 14-6= 15-7= 6+7= 8+9=

3+8= 11-7= 13-6= 14-7= 6+9=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练习题(2)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厘米可以用()表示。(2)我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暂没用过的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2()。一般测量的方法:

1.把要测量的物体()。

2.将尺的()对准物体的左端,此时物体的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读出几厘米。

二、我是测量小高手。

三、看一看,填一填

()厘米

()厘米

()厘米补充练习:2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㈣

13-6= 18-9= 11-7=

6+9= ()+5=12

17-9= 13-6= 14-5 = 15-6= 18-()=9

12-9= 14-4= 11-9=

4+8= 5+()=14

16-4= 7+9= 16-7= 2 +17= 11-()=5

12-8= 17-8= 18-1=

17-8= 17-()=10

15-7= 10-4 = 14+6 = 16-9= 14+()=18

15+5= 16-8= 14-7 = 12+8 = ()+8=12

8+6= 11-6= 8+8=

14-9= ()-12=3

7+5= 12+8= 11+9 = 14-10 = ()-8=8

认识米和用米量练习题(1)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为()。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为()。

(2) 1米=()厘米 300厘米=()米 7米=( )厘米

2米+50厘米=( )厘米400厘米=( )米 600厘米=()米

24厘米+10厘米=()厘米 40米+5米=()米

135厘米=( )米( )厘米 23米+20米=()米

15厘米+5厘米=()厘米 46厘米—27厘米=()厘米

二、这样的说法对不对?

1.铅笔长15米。……………………………………()

2.课桌高70米。……………………………………()

3.大树高16厘米。……………………………………()

4.小红的大拇指宽约1米。…………………………()

5.一座楼房高30米。…………………………………()

三、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m或cm)

(1)一枝蜡笔长10()(2)姐姐身高是1()46()

(3)一条裤子长1()(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8)写字台高80()

(9)一条成人围巾长2()(10)写字本长32()

5米米 90厘米米 8米厘米

100厘米米 30米厘米 600厘米米

18厘米-9厘米米 1米+7米厘米

1米-80厘米厘米 2米厘米+80厘米

五、将下列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1.110cm 40cm 2m 78cm 1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0厘米1米1厘米10厘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解决问题。

1、一捆绳子长15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2、一枝蜡笔用去2厘米,还剩下8厘米,这枝蜡笔原来长多少厘米?

3.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

(1)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

(2)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3)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数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_0

---------------------------------------------------------------范文最新推荐------------------------------------------------------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 / 8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

---------------------------------------------------------------范文最新推荐------------------------------------------------------ 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3 / 8

作业2: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练习题1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练习题(1)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 (1)________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2)厘米可以用()表示。 (3)我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暂没用过的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2()。 二、看一看,填一填。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铅笔( )厘米 橡皮( )厘米 回形针( )厘米 5. 图钉()厘米铅笔()厘米 三、算一算。 13厘米-9 厘米=()厘米20厘米+9 厘米=()厘米 38厘米-7 厘米=()厘米8厘米+7 厘米=()厘米

四、我的眼力最棒。(请在正确测量方法下面画“√” ) 五、辨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尺子上,刻度线从0到1是1厘米。………………………………………() 2.尺子上,刻度线从4到5是1厘米,从4到3也是1厘米。…………() 3.尺子上,只有刻度线从0到1是1厘米。………………………………() 补充练习:2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一) 2+17= 2+18= 3+3= 3+4= 3+5= 19-10= 18-1= 18-2= 18-3= 18-4= 3+16= 3+17= 4+4= 4+5= 4+6= 13-5= 13-6= 13-7= 13-8= 13-9= 4+7= 4+8= 4+9= 4+10= 4+11= 13-10= 12-1= 12-2= 12-4= 12-5= 4+12= 4+13= 4+14= 4+15= 4+16= 11-1= 11-2= 11-3= 11-4= 11-5= 7+5= 14-6= 15-7= 6+7= 8+9= 3+8= 11-7= 13-6= 14-7= 6+9=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 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别针,花生。 学具: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提示:左、右小组分开测量。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测一测)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1)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4个三角形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2)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有那些吗?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1)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数字、厘米)观察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2)今天我们来学习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3)板书课题。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人教数学-二上《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良好态度,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 能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材分析】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于长度单位的教学,学生是首次接触,因此会觉得陌生而又抽象。教学时要利用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给学生创造亲自动手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让学生猜谜语:站着一尺高,躺下一尺阔,我来告诉你,你也猜不着。

学生思考后共同找到谜底,就是尺子。 师:你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吗?通过提问加深对尺子的印象,同时提高学生对测量长度的兴趣。 出示尺子图片,让学生观察尺子上面都有什么。(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探究新知 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1.出示例2,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 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师: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直观感知1厘米。 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学生拿出尺子,伸出小手,感知1厘米的长度。 师: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尺子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借助实物直观感知1厘米。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 米确实很短。

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案

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学习内容】: 课本P2-3,例1、2、3 【学习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重点、难点】: 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三、认识尺子 1、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 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 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懂得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学会画线段。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 (2)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 (3)认识线段1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练习课1课时

在长度单位的教学中,主要用启发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1.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建立1厘米长度表象。通过体验认识——动手操作——应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数学活动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性。 2.建立1厘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注重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借助观察尺子、图钉等实物,通过不断感知、思考、测量、判断和验证的活动过程,加深1厘米的表象,逐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练习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堂活动中,通过全面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学习,全面巩固新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目标 1.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同时,尝试地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初步学会用尺子量长度是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学习 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测量物体的方法。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学讲稿)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学讲稿 班级姓名 预习内容:数学书第2、3页的内容。预习准备:直尺1把、新铅笔1根(没削过的)。 一、新知分解: 1、学习例1 (1)孩子们:打开书先把第2页的内容读一遍,好吗? (2)思考:图上的小朋友和叔叔用同一种方法量的是同一张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到底谁量得对呢?为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家长听) 2、学习例2:观察课本第3页例2图中的刻度尺 ①我发现:刻度尺上有:数字();每两个相邻数字之间为1小格,每小格间的距离都____(“相等”或“不相等”);每小格又被分成了()份。 ②在刻度尺上找到“0”,它在尺子的最()端,它表示刻度从这里开始。 ③我们用的直尺是以()为单位,用字母表示是“()”。 ④认识刻度尺上的1厘米: 在刻度尺上0到1之间的长度是()厘米;1到2之间的长度与0到1之间的长度(),所以1到2间的长度也是()厘米;那么2到3是()厘米;5到6是()厘米;8到()是1厘米;( )到11是1厘米。 ⑤读书第3页中间的内容,从书中我们知道了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接近1厘米,也可以说大约是1厘米,用你的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量一量,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⑥你在身边再来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长或宽大约是1厘米说给家长听。(课上和同学们交流,比比谁的发言更精彩!) 3、学习例3: ①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0到2之间有()个1厘米,所以0到2是()厘米; 0到3之间有()个1厘米,所以0到3是()厘米。 根据上面的思路完成下列各题,明天要与同学交流哦! 0到6是()厘米; 0到9是()厘米; 1到4是()厘米; 4到9是()厘米; ②用厘米量:看书第3页的例3,图中的纸条长()厘米,是怎样测量的呢? 测量方法:先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纸条的最()端,再看纸条的最()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就是几厘米。 ③用刚刚总结的测量方法量一量你准备的新铅笔,铅笔的长大约是()厘米,然后再给爸爸妈妈讲一讲你是怎样量的,明天讲给老师听好吗?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二)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若干块。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纸条若干条、1角硬币每人一个、回形针若干个、小刀若干把。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接着出示课本图(幻灯机出示)提问:图中出示的数学课本短边与铅笔盒长边一样长吗?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数学课本短边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铅笔盒长边有5把小刀那么长……。 通过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物体长短难以说清楚,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测量的不便。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对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的规定,量较短的物体如:粉笔、小刀、文具盒、铅笔等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认识厘米 (1)认识刻度尺 ①教师出示刻度尺或米尺图,告诉学生这是“刻度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接着教师拿出一把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同学们用的尺子,它是刻度尺的一部分。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教案

新课标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别针,花生。 学具: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提示:左、右小组分开测量。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测一测)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1)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4个三角形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2)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有那些吗?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三.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DOC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上《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良好态度,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 能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材分析】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于长度单位的教学,学生是首次接触,因此会觉得陌生而又抽象。教学时要利用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给学生创造亲自动手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让学生猜谜语:站着一尺高,躺下一尺阔,我来告诉你,你也猜不着。(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 学生思考后共同找到谜底,就是尺子。 师:你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吗?通过提问加深对尺子的印象,同时提高学生对测量长度的兴趣。 出示尺子图片,让学生观察尺子上面都有什么。(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探究新知 观察尺子,认识刻度(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3) 1.出示例2,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 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师: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直观感知1厘米。 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学生拿出尺子,伸出小手,感知1厘米的长度。(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4)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_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情感目标: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创 设 情 景 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介绍认识尺子 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探 究 体 验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1、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2、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3、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 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同事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测量时人们对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长度的量化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认识它不仅是量化把握物体长度的基础,而且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还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以及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初步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长度单位,为了让学体会长度单位的作用,教材以浓缩的、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简要介绍了长度单位产生的过程,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以前的教材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量,通过活动使学生建立米、厘米长度单位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更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时,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由此引出对直尺和厘米的认识。如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设计理念: 1、采用“故事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熟悉的动画人物,有趣的故事情节,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虽然没有如教材呈现的情景那样用各种物品进行测量,但此设计符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基础。 2、从学生的实践活动入手,每位学生一把尺子,从观察尺子,认识厘米到建立几厘米就是几大格的抽象概念,通过指、认、量、说、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历了认识厘米、建立长度单位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并通过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动脑,勇于实践,积极创新。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课书第三册48-49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学会初步的估测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用厘米 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 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苏教版新课程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用厘米量,也为认识米用米量做下铺垫。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方法,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与同桌合作的意识,并能在实际观察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 教学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 ; 二、说教法: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 三、说学法:本教学采用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自学的学习方法, ; 四、教学思路: ; 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 一、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对于认识厘米,教师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因此在课一开始,教师通过“你想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量课桌的长度?”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陷阱味”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数学知识引起重视,由于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没有统一的尺度,引出用尺量更好,从而引入新课. ; 二、合作探究,发展思维,形成技能。 ;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从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1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了解2厘米、5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1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最后汇报交流,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怎么量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思维情景,“怎样量这枝铅笔,”、“怎样看出铅笔长几厘米?”“你喜欢哪种量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动手量长度的机会,学生就有可能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理解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至第3页例1、例2、例3及相对应的“做一做”题; 练习一中的第1至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水平及估测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建立长度观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一张宽为1厘米的纸条。 学具:学生尺,剪刀,宽为1厘米白纸若干条,1角硬币若干枚, 小刀,棱长1厘米小方格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和短。 2、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先让学生明确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有多长? 学生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能够用你带来的学具分别去比一比,看看有几个这样的长。 3、分组实行操作,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 有的学生可能说:“数学课本短边有7枚1角硬币那么长,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有14个小方格木连在一起那么长……. 教师指出: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5、组织学生实行小组讨论上述问题。 教师总结:因为所用的工具不一样,我们测量出的长度就不一样,导致我们测量的不方便。只有使用相同的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才是相同的。 提问:有谁知道在数学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二、观察实践,探索新知 1、理解厘米 (1)观察直尺。教师出示米尺或米尺图,告诉学生这就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接着教师拿出一把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时同学们用的尺,它时米尺的一部分。 (2)请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学生尺,边观察边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主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韩腾飞吴桂芳郑州市郑东新区杨桥中心小学 一、课程标准要求 1.学段目标:理解常见的量。 2.课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认识厘米是让学生拿出尺子,帮助学生认识尺上的刻度及实际长度。让学生先测量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个手指的宽度,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再让学生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跟这根手指的宽度是差不多的,以此来巩固他们对1厘米长度观念的认识。在让学生实际测量纸条以及其他物体的长度时,虽然我强调了测量时要把物体的左端对准“0”刻度,从0、从有刻度的地方开始量,但还是有几个学生没有对准,量得不准确,这是我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学习目标 (一)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同时,尝试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初步学会用尺子量长度是整厘米物体的长度。(CS) (二)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CS) (三)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CS) 四、评价任务 (一)能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DO1) (二)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DO2) (三)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DO3) 五、资源与建议 (一)对教材的简单分析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建立1厘米长度表象。通过体验认识——动手操作——应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数学活动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性。建立1厘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注重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借助观察尺子、图钉等实物,通过不断感知、思考、测量、判断和验证的活动过程,加深1厘米的表象,逐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练习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活动中,通过全面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学习,全面巩固新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设计思路 根据本节课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教材的编写特点,我在设计学习过程是,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新课的引入顾及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诱使学生的思维在新旧知识矛盾的焦点上迅速展开。学会不仅明确了学习目标,而且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整个学习过程力求在老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中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孩子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发现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认识活动的主人 3.对资源的分析、建议: (1)学生:本班44名学生,按学生的学业质量可以分为四组。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都是10名,第四组14名。课堂上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测,检验目标达成度。 (2)座位:将第三组和第四组待优生的14名学生与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学优生排成同位,方便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 (3)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施、长方体实物两个,其中一个是两面是正方形的。 (4)学生准备:自带尺子。 (5)学习单:有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有效保障学生自主、合作的经历学习过程;有效实施对不同学生的分层指导。 4.学习流程: 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训练深化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引发思考 5.学习重点: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9.2 备课教师 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课型新授课时分配 1 第 1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 能力 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过程 方法 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别针,花生。学具: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 量 2、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1)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2)今天我们来学习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 米”做单位。 (3)板书课题。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 度概念 请你在直尺上表示 出来。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 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 大约是1厘米; (3)请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个手指的宽大 约是1厘米;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 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 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 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 尺一共有多少厘米?三、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 长度方法 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 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学生小组动手测量 纸条长度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课 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测一测、量一量、估一估等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及如何对一些较短的物体进行测量。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设计教学 内容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备课人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 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2、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 资源 尺子、小剪刀、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课时第一课时备课 方式 师生课堂详细活动经历,对课堂活动的完整预设。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我完善 复习铺垫情境激趣情景设置,用不同的工具测量 尺子、小剪刀、回形针、棱 长1厘米的正方体(学生观察 后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直 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 结构) 交流中使学生明白:直尺上有 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分别对 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是数字几, 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也就 是几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听老师 的讲解,认真看尺子图

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认识1厘米。 (1)在直尺上找。 师: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 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 把它表示出来。 师生共同交流得出:首先在直 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 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 厘米。 师:除了刚才找出的这段是1 厘米,你还能找到哪段是1厘 米吗? 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1厘 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在生活中找1厘米。师: 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 米,下面找一找,比一比在我 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 约是1厘米?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 (3)用手比。 师:小朋友们,你现在知道1 厘米有多长了吗?拿出你的手 指在直尺上量一量,看看你的 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再用两个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 1厘米有多长,看着两指之间的 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 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 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 长? (启发学生发现从刻度0到刻 度3、从刻度4到刻度7……都 是3厘米,让学生比划出3厘 米,5厘米,10厘米大约的长 度) 师: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 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 学生拿出直尺,在直尺中找 到1cm的长度 学生思考后交流得出:直尺 上从刻度1到刻度2、从刻度 2到刻度3……都是1厘米。 鼓励学生说出身边的1cm的 长度,不论说的对错,都要 给予鼓励,对错误的同学给 予纠正。 在认识了1cm的基础上,鼓 励学生找到2cm,3cm.... 指名学生到板前演示,其他 学生观察并进行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