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材料

止血材料
止血材料

出血后如何止血一直困扰着人类。古埃及人使用一种含蜂蜡、油脂和大麦的混合物来止血。古印度人使用一种红砂和动物内脏的混合物来止血。在古代中国,大夫们则使用金疮药,金不焕等中草药来止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骨蜡等非可吸收止血材料在临床上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外科技术的发展,但是这些非可吸收材料带来的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却困扰着临床工作者。因此,关于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又一次推进了外科技术的发展。

合适的止血材料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对创伤或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在选择止血材料时应当多方面综合考虑,包括出血部位,术腔形态大小,不同渗/出血情况的填塞要求,不同止血材料的止血机制,与机体的相容性,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经济条件等。

纤维蛋白胶类能形成纤维蛋白凝块黏附于创面,可以减少创面血肿形成的机会,适用于腹膜后出血,腹腔脏器出血的止血。氧化再生纤维素类具有抑菌和防止术后粘连的作用,适用于腹腔内脏器的止血,但在神经外科的手术中应避免使用。α-氰基丙烯酸酯类同样具有很强的黏附作用,还可以填塞组织缺损部位,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因此使用于皮肤损伤患者。止血明胶在吸收血液后体积迅速膨胀,压迫周围组织,应避免在靠近神经或空间狭小的部位使用。微纤维胶原止血过程需要血小板参与,不适用于血小板缺乏症患者。

理想的止血材料应具备以下特点:止血迅速、无毒性、无抗原性、不增加感染概率、不影响组织愈合、价格便宜。但是目前尚无这种理想材料,因此开发出新一代的快速止血和功能性止血材料势在必行,只要这样才能适应更高的手术要求,为人类健康提供良好保障。

在各种外科手术中,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引起了各国医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大型医药公司都力图研制开发出自己的新型止血材料,如奥地利林茨市HafsLundNycomed医药公司研制开发的Taehocomd可吸收创面止血封固剂、Gelfix 止血材料以及Surgieel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等。目前常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有纤维蛋白胶、明胶海绵、氧化纤维素、微纤维胶原、壳聚糖及藻酸钙纤维等。

壳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胺,而葡萄糖胺是人体内存在的物质,因此,壳

聚糖与人体细胞有良好的亲和性,无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好,可以生物降解,并有止血作用。壳聚糖的止血性在于壳聚糖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它的分子可以直接将创面上的红细胞连接在一起,促使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效果。此外,还有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生长的作用,由壳聚糖做成的创面敷料还具有吸水透氧性,使得敷料下的创面组织可以得到足够的氧分压,有利于上皮细胞从周围爬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的功能,所有这些特点都赋予它作为创面止血材料的良好性能。

随着各国医学界对止血材料止血性能要求的提高,开发止血效果更佳的材料势在必行。作为止血敷料或止血剂的材料要具备良好的止血性能,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无毒副作用,无刺激性,易于加工成型等。因此,从现有的条件出发,寻找自然界中优良的生物、植物材料并加以加工、改进就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Klokkevold等发现壳聚糖具有止血、促进血管内皮生长、使肌原纤维代替胶原纤维的作用,在体内可被完全吸收。壳聚糖是来源于海洋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天然的动物性食物纤维。动物实验证明其无任何急性和长期毒性,其安全性相当于砂糖(LD为16 g/kg)。壳聚糖是甲壳质脱乙酰基的初级衍生物,是一种多聚糖物质,化学名称为B(1-4)-2-氨基-2-脱氧-D-葡聚糖。壳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胺,而葡萄糖胺是人体内存在的物质,因此,壳聚糖与人体细胞有良好的亲和性,无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好,可以生物降解,并有止血作用。壳聚糖的止血性在于壳聚糖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它的分子可以直接将创面上的红细胞连接在一起,促使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效果。此外,还有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生长的作用,由壳聚糖做成的创面敷料还具有吸水透氧性,使得敷料下的创面组织可以得到足够的氧分压,有利于上皮细胞从周围爬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所有这些特点都赋予它作为创面止血材料的良好性能。

可吸收止血材料是指应用于伤口出血部位,通过加速血液凝固过程达到止血目的,在一定时间内能被人体吸收的医用材料。常见的可吸收止血材料有胶原、明胶、氧化纤维素、氰基丙烯酸类组织胶等。可吸收止血材料对于创伤急救和快速止血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医疗行业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由于这类产品组

成复杂,国内缺乏相关的产品标准和上市指导原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产品的研发上市。美国FDA 发展历程较长,对可吸收止血材料的技术要求相对完善。

可吸收止血材料属于医疗产品,关乎公众健康,所以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对其实行上市准入制度。在我国现行监管体系中,分属于医疗器械管理和药品管理,胶原、明胶、氧化纤维素等止血材料按照医疗器械管理; 人源和动物源纤维蛋白胶类止血材料等按照药品管理。

我国医疗器械监管起步较晚,对于该类产品目前尚无明确规定或标准可供生产者参考,而美国FDA 在此项管理方面发展相对完善,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可吸收止血材料种类较多,适应证各有侧重。在外科止血中,选择何种止血材料取决于出血部位、严重程度和患者自身的凝血机制。多例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针对不同的伤情使用不同止血材料,其效果会有很大差异。常见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胶原和微纤维胶原、医用止血明胶、氧化纤维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蛋白类止血材料等。

对于在外科手术过程中使用的( 不包括股动脉刺破部位或血管结合部位的止血) ,通过加速血液凝固过程达到止血目的的可吸收止血材料( 可含有已上市凝血酶) ,FDA 提供了产品上市指南草案。虽然,该指南不能囊括全部可吸收止血材料,但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可吸收止血材料对于创伤急救和快速止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止血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最初的热油涂敷、烧灼、缝合,到现代的激光、射频超声等技术的应用,上述技术手段的丰富极大地提高了止血的效率和质量。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战时急救、实质性器官出血、多骨表面出血等情况,常规止血方法可能无法快速、有效止血,为保证止血效果及患者预后,需要特殊产品,如可吸收止血材料,以达到上述目的。

目前,国内部分生产者对于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发及上市存在认识误区,临床试验还存在部分问题。止血材料种类繁多且风险较高,国内部分企业在研发产品的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对终产品有效性的研究,对于产品安全风险的控制研究不充分,如原材料、生产工艺的研究等,安全风险较大,致使上市延迟或不能上市。

在临床试验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试验方案样本量的确定和计算方法

缺乏依据,临床病例数不足; 二是临床评价标准主观指标过多,缺乏客观评价指标,无法对产品做出有效评价,譬如“操作方便”、“感觉舒适”、“效果良好”等主观性评价指标应尽量不用或少用; 三是对伤口部位及操作方法的描述简单或语焉不详,伤口的详细位置、伤口尺寸、深度、出血状况、伤口处理程序、止血材料的使用量等,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四是未能实现完全随机化,对照组和试验组基线不均衡,影响统计结果,如男女比例不均衡、年龄不均衡、体质量不均衡等; 五是对临床不良事件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临床随访流于形式等。

随着人们对该类产品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产品必将不断涌现。止血材料关乎公众健康,我国现对其实行上市准入制度,然而由于我国医疗器械监管起步较晚,法律法规不是很完善,相关的产品标准和指导原则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产品的研发上市。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合理的技术评价体系将逐步建立,并将成为推动科技转化的重要支撑,更加符合临床及公众需求的新产品会不断涌现,公众健康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可吸收止血材料是一种用于伤口出血部位,能够快速止血,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能被人体吸收的生物医用材料。其最大特点在于:应用于人体或动物体内局部止血,在实现快速止血的同时,可在体内降解、无需取出,从而避免止血完成后去除敷料的二次伤害。作为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可吸收止血材料使用要求比传统外用敷料高且风险大,这就使得对于该类产品的评价要求更高,更规范。

理想的止血材料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止血迅速,最好能在2min内止住大动脉出血;可体内降解吸收;使用简便易操作;质量小且易保存;无潜在病源性;价格低廉;不增加感染概率;不影响组织愈合(最好促进组织愈合)等。因此,可吸收止血材料的评价也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止血效果、降解吸收性能、生物相容性、抗感染

粗愈合。

可吸收止血材料概述

进入21世纪,可吸收止血材料因为其止血迅速、可体内降解等性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发展迅速,出现了多种止血材料。Frost&Sullivan公司止血材料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整个敷料市场总价值超过了60亿美金,比2004年增加了近50%,而这其中可吸收止血敷料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例,而且其预测:仅仅亚太地区敷料市场的总价值还会以每年7.5%的增长持续到2017年。

目前可吸收止血材料主要有胶原类(含微纤维蛋白胶)、明胶、海藻酸盐、壳聚糖、氧化纤维素(氧化再生纤维素)、氰基丙烯酸类组织胶以及很有前景的短肽等,这些材料来源各不相同,止血机理也各异。尽管也有研究者认为可通过吸附红细胞封堵或激活补体系统等实现止血,但是通常是3类止血机制:(1)通过直接激活或参与凝血系统;(2)通过大量吸水等物理及其他化学途径富集伤口部位凝血成分间接激活生理止血过程;(3)通过强黏着物理封闭血管。其中,胶原类的止血机理是对血小板有吸附作用,可以促进血小板聚集并刺激血小板释放凝血因子实现凝血;明胶由于可以大量吸水富集浓缩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从而实现止血;海藻酸盐类除能大量吸水实现富集浓缩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来加速止血外,还能释放钙镁锌等离子促进凝血;氧化纤维素类则主要是分子中的羧基与Fe2+结合成棕色块而达到封堵血管效果;羟基丙烯酸类组织胶主要依靠其良好的粘性对

血管进行封堵。

国内没有一个专业而权威的评价标准以及上市准入制度,造成止血材料的评价方法标准都不尽相同,其产品质量的衡量只能参照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方法。

美国FD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在2006年发布了可吸收止血材料的上市指导草案,尽管未能囊括所有的可吸收止血材料,但仍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对可吸收止血材料有效性的评价可以从止血效果、降解吸收性、生物相容性以及抗菌促愈合等几个方面进行。作为关键指标的止血效果评价,主要可以分为体外、体内止血评价两大部分;降解吸收性能则是作为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基本要求,也是其评价的基本指标之一;不影响伤口愈合以及不增加感染概率也是对理想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基本要求,因此抗感染促愈合评价极具现实意义。

智研数据中心部分--可吸收止血材料市场调研报告

智研数据中心部分--可吸收止血材料市场调研报告

一、全球无菌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市场分部情况 阿里斯泰培训 目前就全世界而言,美国阿里斯泰药物研究所研发的微孔多聚糖止血球阿里斯泰(MPH ) 是世界止血效果较好的一种止血材料。MPH是一种干燥无菌、具有组织相容性的多微孔球状颗粒,成分为多聚糖,通过乳化交联过程从纯化的植物体内提取合成。MPH应用于活动性出血部位时,多微孔的止血球颗粒发挥分子筛作用,迅速吸收血液成分,使血液迅速脱水,并使血小板、红细胞和纤维蛋白聚集颗粒表面,产生“瞬时凝胶 〔in-stantgelling〕”,达到即刻止血的功效;同时激活内源性止血因子,缩短止血时间,止血在数分钟内完成。 国外报道动物实验和临床使用止血效果均佳,对机体无不良反应,无迟发性出血发生。动物试验研究显示,在血浆和组织中的颗粒数天内可以被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完全被体内吸收。而中国现有产品和美国的阿里斯泰相比,存在以下缺陷:①止血速度慢,效果较差;②影响术后缝合,增加新的创面出血;③不能自然降解,在体内形成残留;④存在过敏源性反应威胁等。 根据IMS Health发布的统计数据,目前欧洲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无菌吸收性止血材料产销市场,2013年该区域无菌吸收性止血材料需求占比为31. 3%;亚太市场份额为29.7%,北美地区无菌吸收性止血需求占比约为27.6%。 2013年全球无菌吸收性止血材料需求市场分布格局

二、全球无菌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各国医学界对无菌止血材料止血性能要求的提高,开发止血效果更佳的材料势在必行。首先,作为止血敷料或止血剂的材料要具备良好的止血性能,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无毒副作用,无刺激性,易于加工成型等。因此,从现有的条件出发,寻找自然界中优良的生物、植物材料并加以加工、改进就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其次,可根据各种止血材料不同的性能,采用多种止血材料联用的方法,使材料发挥更好的止血性能。壳聚糖与胶原的联合,就是利用蛋白质和糖类间的氢键作用、静电作用,再加上氨基、羟基等基团间的相互交联来提高力学强度,从而更有效地达到止血的目的。此外,止血材料、止血方法和止血途径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便开发出与现有止血途径不同的止血材料,为人类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三、全球无菌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重点国家和区域分析 1、美国 根据美国海关统计数据:2013年美国无菌外科肠线、无菌吸收性止血材料逬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 42亿美元,较2012年度增长0.78%;当中进口金额为313,755,163美元,同比增长0.92%出口金额为928,458,622美元,同比增长0.73%。 2009-2013年美国无菌外科肠线、无菌吸收性止血材料进出口总额

止血材料的调查报告

止血材料的调查报告 篇一:止血材料分析 篇二:可吸收性止血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吸收性止血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可吸收性止血材料项目投资环境分析,可吸收性止血材料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可吸收性止血材料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可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可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可吸收性止血材料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可吸收性止血材料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可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 专业编写: 可吸收性止血材料项目建议书 可吸收性止血材料项目申请报告 可吸收性止血材料项目环评报告 可吸收性止血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 可吸收性止血材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可吸收性止血材料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可吸收性止血材料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可吸收性止血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 【关键词】可吸收性止血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 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

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 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 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 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

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管理规定

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 耗材管理规定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管理制度一次性卫生材料,是指无菌、无热原、经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一次性直接使用的医疗器械。如无菌注射器、无菌注射针、无菌输液器、无菌输血器和无菌输液袋等。 低值医用耗材,是指医用消毒剂类、医用高分子材料类、敷料类、口腔耗材类、医技耗材类、麻醉耗材类、计生用品类的医用卫生材料。如各类消毒液、医用胶片、医用高分子夹板、弹力套、各类活检套件、义齿、纱布、棉签、避孕环等 1.严格执行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对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进行采购和验收。验收记录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产品合格证、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货价格、购货日期、验收日期、验收结论,验收人员签字等内容;按照记录能追溯到每批无菌器械的进货来源。 2.从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企业采购无菌器械,应验明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企业的必要证件(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销售人员的合法身份,如果是代理产品,还应有有效的产品代理证书。 3.对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实行领用总量控制,实行按需申购领用。科室每月领用量最多不超过30日的使用量,以便于医院核算的准确性。医技、临床科室对近期使用量大的物资实行预先申报制度并说明原因。对所有出现异常领用量的情况,将实施追踪审核。科室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使用增长幅度,应与同期业务收入增长比例同步,不能明确解释增加原因的将追究科室的管理责任。 4.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须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 并保持清洁。拆开外包装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放置于无菌物品存放柜内。

动脉大出血用快速止血材料制备技术(技术)

动脉大出血用快速止血材料制备技术(技术) 成果简介: 平时严重交通伤,战时火器伤,恐怖袭击,抢险救灾以及塌方、台风、地震、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短时间内同时出现大批伤员。对这些伤员伤口的急救历来是创伤急救医学甚为关注的问题。由于不及时的止血,可能会导致伤员昏迷、休克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 目前临床常用的止血材料主要适合于日常手术中的止血,但对大动脉剧烈喷射状出血止血效果欠佳。对这种类型出血的止血一直是医学研究中的难题。美国军方早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就已将所研制的动脉出血用快速止血材料装备部队,并在2007年开发出了可快速止血的先进军装。我国进行此类产品目前仍是市场空白。本课题组对新型止血材料已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目前材料性能稳定,价格低廉,止血效果突出。 本课题组根据功能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相关性,设计、制备了对动脉喷射状大出血具有快速止血作用的新型止血材料。该材料在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对本材料的止血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试验。止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对动脉喷射状出血具有优异的止血效果,使用该材料后创面恢复情况良好,不会产生任何刺激作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性能明显优于目前常用的明胶海绵、海藻酸钙、云南白药等止血材料。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本材料的使用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地位,具有很强的独创性”。 项目来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横向项目等 技术领域:新材料技术 应用范围:该类材料可制成止血粉、止血海绵、止血栓、止血绷带、喷雾剂等剂型。可用于临床手术,院外急救,家庭药房,装备军队等。 现状特点:国内领先 所在阶段:中试阶段 成果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申请 成果转让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许可 市场状况及效益分析:针对动脉大出血的快速止血材料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量。目前,美国已经将具有类似功能的快速止血材料装备于部队,但国内

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管理制度

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管理制度 一次性卫生材料,是指无菌、无热原、经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一次性直接使用的医疗器械。如无菌注射器、无菌注射针、无菌输液器、无菌输血器和无菌输液袋等。 低值医用耗材,是指医用消毒剂类、医用高分子材料类、敷料类、口腔耗材类、医技耗材类、麻醉耗材类、计生用品类的医用卫生材料。如各类消毒液、医用胶片、医用高分子夹板、弹力套、各类活检套件、义齿、纱布、棉签、避孕环等 1.严格执行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对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进行采购和验收。验收记录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产品合格证、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货价格、购货日期、验收日期、验收结论,验收人员签字等内容;按照记录能追溯到每批无菌器械的进货来源。 2.从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企业采购无菌器械,应验明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企业的必要证件(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销售人员的合法身份,如果是代理产品,还应有有效的产品代理证书。 3.对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实行领用总量控制,实行按需申购领用。科室每月领用量最多不超过30日的使用量,以便于医院核算的准确性。医技、临床科室对近期使用量大的物资实行预先申报制度并说明原因。对所有出现异常领用量的情况,将实施追踪审核。科室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使用增长幅度,应与同期业务收入增长比例同步,不能明确解释增加原因的将追究科室的管理责任。 4.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须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 并保持清洁。拆开外包装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放置于无菌物品存放柜内。 5.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由设备科统一调配,原则上近有效期者先用。在新品种进入院时,对已有类似库存的物资,申购科室应负责使用或协助处理。 6.一次性卫生材料必须一人一用一处理,严禁重复使用。

【CN109646710A】一种临床内科止血的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13402.5 (22)申请日 2019.02.14 (71)申请人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地址 401331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 82号 (72)发明人 苏湲淇 龙波 徐露 刘小东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上义众和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0225 代理人 孙人鹏 (51)Int.Cl. A61L 24/08(2006.01) A61L 24/04(2006.01) A61L 24/00(2006.01) A61L 26/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临床内科止血的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床内科止血的止血材 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止血材料使用改性壳聚糖纤 维负载医用胶,通过低温速冷-射线辐照交联-冷 冻干燥的工序制备得到。其中,改性壳聚糖纤维 由天然壳聚糖经软化、接枝、抗菌、静电纺丝得 到,具有良好的比表面积、吸附性、抗菌性;医用 胶由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与聚乳酸混合制备 而成。本发明的止血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 性,无毒无刺激,适用于临床内科治疗过程中的 各种复杂有血创面,使用方便,生物降解性能和 可吸收性能好,可以显著促进创面组织愈合和凝 血,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到外科或内科手术止血 过程。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CN 109646710 A 2019.04.19 C N 109646710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09646710 A 1.一种临床内科止血的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止血材料由改性壳聚糖纤维负载医用胶后,通过低温速冷-射线辐照交联-冷冻干燥的工序制备得到;所述医用胶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合物、聚乳酸混合配制而成; 所述改性壳聚糖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软化:将天然壳聚糖粗品置于三口烧瓶中,接入机械搅拌、温度计,添加8-10倍量的去离子水,搅拌状态下添加氢氧化钠粉末至pH为7.2-7.5,加入天然壳聚糖质量0.1%-0.3%的酰化氨基酸水解酶,以3-5℃/min的速率升温至62-68℃,保温搅拌40-50min后,静置30-50min,与软化剂一起通入板框压滤机压滤,滤液干燥得到软化壳聚糖; 2)接枝:软化壳聚糖中加入5-8倍量的去离子水,搅拌形成悬浮液,滴加20wt%的双氧水溶液至体系无悬浮物;超声条件下,滴加5mol/L的丙烯酸-乙腈溶液,滴加完毕后,静置1-2h,减压浓缩,过滤,滤饼干燥完成表面接枝改性; 3)抗菌纺丝液制备:按照重量份计,将80-120份接枝改性后的壳聚糖分散到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加入5-8份天然抗氧剂、0.2-0.6份抗菌剂,混合均匀后,得到抗菌纺丝液; 4)静电纺丝:将抗菌纺丝液通入静电纺丝装置,得到改性壳聚糖纤维;其中,纺丝电压为23-26Kv,纺丝针头到接收板的距离为15-20cm,湿度控制在30%-45%,环境温度控制在20-28℃,针头纺丝速率为2.2-2.6mL/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内科止血的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壳聚糖粗品的提取方法如下:选取鳌虾外壳,清水洗净,粉碎至10-20目,使用8vt%的双氧水溶液浸泡后,取出烘干,再放入无水乙酸溶液中,浸泡20-22h,过滤,滤液中加入20g/L的氢氧化钠溶液至pH达到7.0-7.2,升温至80-85℃,保温搅拌3h,过滤,滤液依次使用乙醇、丙酮洗涤后干燥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内科止血的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剂的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重量份计,将40-60份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10-16份三乙醇胺、4-8份壳聚糖纯品、50-70份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静置形成凝胶粉,置于50-60℃的反应釜中,以200-300r/min转速搅拌30-40min,通入高温气流干燥成软化剂粉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内科止血的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丙烯酸-乙腈溶液的添加量为软化壳聚糖的0.35-0.45倍,超声的功率为80-100W,超声时间为30-5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内科止血的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天然抗氧剂为维生素C、维生素E、谷肤甘肤、儿茶酚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抗菌剂为甲壳质、日柏醇、1,8-桉树脑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内科止血的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氰基丙烯酸酯类组合物为氰基丙烯酸甲酯、氰基丙烯酸乙酯、氰基丙烯酸异丁酯、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7.一种临床内科止血的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低温速冷:将改性壳聚糖纤维敷设在止血材料容器内用于负载,缓慢加入医用胶,边加边搅拌,直至体系呈凝胶状,将止血容器加盖密封,放入-15℃的冰箱中低温速冷; S2、射线辐照交联:取出止血材料容器,使用电子束射线辐照0.6-0.8kGy,得到交联凝胶; 2

临床常用的七大类止血药说课材料

临床常用的七大类止 血药

临床常用的七大类止血药总结 常用止血药物分类 一、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物 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三、凝血酶 四、促进凝血因子活化药物 五、其他 1、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 垂体后叶素 应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贲门黏膜撕裂。药理:含加压素及催产素,加压素使肠系膜动脉和肝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量,使门脉压降低。(可收缩冠状动脉,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及肺心病患者慎用) 用法:5~10U加入GS 40 ml iv,再用10~20U加入GS 500 ml ivgtt(10~20滴每分钟)维持72小时。必要时可加入硝酸甘油 5~10 mg。 去甲肾上腺素 应用:局部止血 药理:作用于胃肠道黏膜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使其强烈收缩 用法:16 mg溶于200 ml冰冻NS,50 ml/次,每2~4h口服一次;或200 ml滴入胃管内,若30 min后出血不止可重复1~3次 生长抑素 应用: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食破 药理:选择性直接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使其血管收缩,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胃肠道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 用法:

1.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开始先静推250 μg, 3~5min内),继以250 μg/h静滴,止血后应连续给药48~72 h; 2.胰、胆、肠瘘250 μg/h静滴,直至瘘管闭合,闭合后继用1~3d; 3.急性胰腺炎:250 μg/h,连续72~120 h;预防胰腺手术并发症连续用5d;对行ERCP检查者应于术前2~3h就开始使用本品。 卡巴克洛/卡洛柳钠 应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出血,如ITP、视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胃肠出血、鼻出血、咯血、血尿,痔出血、子宫出血、脑溢血 药理: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缩短止血时间 用法:5~10 mg bid/tid im;严重出血10~20 mg q2~4h im 酚磺乙胺(止血敏) 应用:1.防治手术前后的出血;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ITP)、过敏性紫癜( HSP );3.其他原因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 药理: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收缩,出血时间缩短、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 用法:ivgtt:每日4~8 g,分2次 2、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氨甲环酸 应用:1.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出血;2.治疗溶栓过量所致严重出血 药理: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的赖氨酸与纤溶酶结合,抑制纤维蛋白凝块裂解,产生止血作用。止血作用强于氨基乙酸6-10倍。 用法:po:一次1~1.5 g,一日2~4次; ivgtt:一次0.25~0.5 g,一日0.75~2 g

智研数据中心部分--可吸收止血材料市场调研报告

一、全球无菌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市场分部情况 阿里斯泰培训 目前就全世界而言,美国阿里斯泰药物研究所研发的微孔多聚糖止血球阿里斯泰(MPH 世界止血效果较好的一种止血材料。MPH是一种干燥无菌、具有组织相容性的多微孔球状颗粒,成分为多聚糖,通过乳化交联过程从纯化的植物体内提取合成。MPH应用于活动性出血部位时,多微孔的止血球颗粒发挥分子筛作用,迅速吸收血液成分,使血液迅速脱水,并使血小板、红细胞和纤维蛋白聚集颗粒表面,产生“瞬时凝胶 〔in-stantgelling〕”,达到即刻止血的功效;同时激活内源性止血因子,缩短止血时间,止血在数分钟内完成。 国外报道动物实验和临床使用止血效果均佳,对机体无不良反应,无迟发性出血发生。动物试验研究显示,在血浆和组织中的颗粒数天内可以被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完全被体内吸收。而中国现有产品和美国的阿里斯泰相比,存在以下缺陷:①止血速度慢,效果较差;②影响术后缝合,增加新的创面出血;③不能自然降解,在体内形成残留;④存在过敏源性反应威胁等。 根据IMS Health发布的统计数据,目前欧洲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无菌吸收性止血材料产销市场,2013年该区域无菌吸收性止血材料需求占比为31. 3%;亚太市场份额为29.7%,北美地区无菌吸收性止血需求占比约为27.6%。 2013年全球无菌吸收性止血材料需求市场分布格局

二、全球无菌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各国医学界对无菌止血材料止血性能要求的提高,开发止血效果更佳的材料势在必行。首先,作为止血敷料或止血剂的材料要具备良好的止血性能,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无毒副作用,无刺激性,易于加工成型等。因此,从现有的条件出发,寻找自然界中优良的生物、植物材料并加以加工、改进就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其次,可根据各种止血材料不同的性能,采用多种止血材料联用的方法,使材料发挥更好的止血性能。壳聚糖与胶原的联合,就是利用蛋白质和糖类间的氢键作用、静电作用,再加上氨基、羟基等基团间的相互交联来提高力学强度,从而更有效地达到止血的目的。此外,止血材料、止血方法和止血途径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便开发出与现有止血途径不同的止血材料,为人类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三、全球无菌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重点国家和区域分析 1、美国 根据美国海关统计数据:2013年美国无菌外科肠线、无菌吸收性止血材料逬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 42亿美元,较2012年度增长0.78%;当中进口金额为313,755,163美元,同比增长0.92%出口金额为928,458,622美元,同比增长0.73%。 2009-2013年美国无菌外科肠线、无菌吸收性止血材料进出口总额

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管理规定

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管理规定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管理制度 一次性卫生材料,是指无菌、无热原、经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一次性直接使用的医疗器械。如无菌注射器、无菌注射针、无菌输液器、无菌输血器和无菌输液袋等。 低值医用耗材,是指医用消毒剂类、医用高分子材料类、敷料类、口腔耗材类、医技耗材类、麻醉耗材类、计生用品类的医用卫生材料。如各类消毒液、医用胶片、医用高分子夹板、弹力套、各类活检套件、义齿、纱布、棉签、避孕环等 1.严格执行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对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进行采购和验收。验收记录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产品合格证、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货价格、购货日期、验收日期、验收结论,验收人员签字等内容;按照记录能追溯到每批无菌器械的进货来源。 2.从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企业采购无菌器械,应验明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企业的必要证件(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销售人员的合法身份,如果是代理产品,还应有有效的产品代理证书。 3.对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实行领用总量控制,实行按需申购领用。科室每月领用量最多不超过30日的使用量,以便于医院核算的准确性。医技、临床科室对近期使用量大的物资实行预先申报制度并说明原因。对所有出现异常领用量的情况,将实施追踪审核。科室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使用增长幅度,应与同期业务收入增长比例同步,不能明确解释增加原因的将追究科室的管理责任。 4.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须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 并保持清洁。拆开外包装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放置于无菌物品存放柜内。 5.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医用耗材由设备科统一调配,原则上近有效期者先用。在新品种进入院时,对已有类似库存的物资,申购科室应负责使用或协助处理。 6.一次性卫生材料必须一人一用一处理,严禁重复使用。使用后的一次性卫生材料,严格按照一次性卫生材料使用后销毁制度,进行分类后集中交由清理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做好记录。

止血材料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出血后如何止血一直困扰着人类。古埃及人使用一种含蜂蜡、油脂和大麦的混合物来止血。古印度人使用一种红砂和动物内脏的混合物来止血。在古代中国,大夫们则使用金疮药,金不焕等中草药来止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骨蜡等非可吸收止血材料在临床上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外科技术的发展,但是这些非可吸收材料带来的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却困扰着临床工作者。因此,关于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又一次推进了外科技术的发展。 合适的止血材料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对创伤或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在选择止血材料时应当多方面综合考虑,包括出血部位,术腔形态大小,不同渗/出血情况的填塞要求,不同止血材料的止血机制,与机体的相容性,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经济条件等。 纤维蛋白胶类能形成纤维蛋白凝块黏附于创面,可以减少创面血肿形成的机会,适用于腹膜后出血,腹腔脏器出血的止血。氧化再生纤维素类具有抑菌和防止术后粘连的作用,适用于腹腔内脏器的止血,但在神经外科的手术中应避免使用。α-氰基丙烯酸酯类同样具有很强的黏附作用,还可以填塞组织缺损部位,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因此使用于皮肤损伤患者。止血明胶在吸收血液后体积迅速膨胀,压迫周围组织,应避免在靠近神经或空间狭小的部位使用。微纤维胶原止血过程需要血小板参与,不适用于血小板缺乏症患者。 理想的止血材料应具备以下特点:止血迅速、无毒性、无抗原性、不增加感染概率、不影响组织愈合、价格便宜。但是目前尚无这种理想材料,因此开发出新一代的快速止血和功能性止血材料势在必行,只要这样才能适应更高的手术要求,为人类健康提供良好保障。 在各种外科手术中,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引起了各国医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大型医药公司都力图研制开发出自己的新型止血材料,如奥地利林茨市HafsLund

医院卫生材料管理制度

医院卫生材料管理制度 第一条卫生材料是医院保证医疗需要而储备的医用材料,如纱布、绷带、胶布、橡胶管、X光胶片等均属卫生材料管理范围。 第二条根据医院卫生材料的使用情况可分为七类: 1.库血类:各种类型的全血和各种成分血。 2.氧气类:指医用氧气。 3.放射材料类:如X光胶片等。 4.化验材料类:如各种化验试剂、杯、盒等。 5.胶纱布类:如胶布、纱布、绷带等。 6.导管类:指各类导管,橡皮管、塑料管等等。 7.其他类,上述未包括的各种材料,如酒精灯、温度计、离心管、手套等。 第三条上述材料中均包括一次性材料。上述条款中的第一类由血库负责管理,第二至七类由设备科负责管理。 第四条卫生材料的购置,应由设备科库房按月编制采购计划,报财务科审核签章后,交采购人员采购,办理入库手续,入库后由各科室领用。没有采购计划的,采购员不得采购,采购不入库的,财务科不予报销。 第五条财务科要根据实际情况核定卫生材料的库存定额,经常检查分析库存情况,督促有关部门加强管理,防止积压而造成浪费。 第六条各科室卫生材料的需用量,由财务科根据各科室业务情

况定期核定指标或定期发放代价券,各科室领用材料时,应按规定填制领料单,携带指标卡或代价券交库房保管人员据以记录或兑换。没有指标卡和代价券的,库房保管人员不得发放实物。 第七条各库会计人员和保管员,对采购人员和各科室领用的各种卫生材料要逐笔登记有关账簿,月末结出余额与财务科同期余额核对,发现差错,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调整有关账户。 第八条月末,各库会计人员对各科室领用的卫生材料要分类汇总,编制各科室领用卫生材料汇总表,经核对无误后送财务科进行会计处理。第九条主管科室要根据库房管理情况及时组织抽查或清查盘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医院应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抽查、清查,清查盘点的有关事项,参照财产清查办法执行。 其他材料管理制度 第一条在医疗活动中,除备有专项物资、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材料外,还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公用布匹,5元以下的办公用品,清洁用品等材料,这些材料均列入其他材料管理。第二条其他材料可分为四类。 1.布类:指各种布匹材料。 2.办公用品类,单价在5元(不含5元)以下的笔、墨、纸张、大头针、回形针、蚊香等。 3.清洁用品类:如洗洁精、去污粉、扫帚、肥皂等。 4.印刷品类:医疗、办公所用印刷品。

医用生物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第16卷第21期 2012–05–20出版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May 20, 2012 Vol.16, No.21 ISSN 1673-8225 CN 21-1581/R CODEN: ZLKHAH 3941 1College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08, Fujian Province, China; 2Orthopedic Trauma Center, the 175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Affiliated Southeast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 Fujian Province, China Zhang Shao-feng★, Studying for master’s degree, College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08, Fujian Province, China zhangshaofeng017@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0382779.html, Corresponding author: Hong Jia-yuan, Master’s supervisor, 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 Orthopedic Trauma Center, the 175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Affiliated Southeast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 Fujian Province, China hongjy175@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0382779.html, Received: 2011-11-12 Accepted: 2012-01-09 医用生物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 张少锋1,洪加源2 Research statu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iomedical absorable hemostic materials Zhang Shao-feng1, Hong Jia-yuan2 Abstract BACKGROUND: Now, various hemostasis materials are developed with different components and mechanism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applications are differen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commonly used clinical absorbable hemostatic material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o summarize the composition, hemostatic mechanism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guiding clinicians to use them effectively. METHODS: A computer-based search of CNKI and PubMed databases (2002-02/2011-05) were performed for articles related to hemostatic materials using the key word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hemostatic material, bioresorbable material, hemostatic effect, hemostatic mechanism” in Chinese and English, respectively. Literatures on application of biomedical absorbable hemostatic materials were adopted, and others about duplicated study and contents inconsistent with the research purpose were exclud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Currently, fibrin glue, cellulose, xycellulose, α-cyanoacrylate tissue glue, chitosan and so on are adsorbable hemostasis materials in clinic. The hemostatic reason of chitosan is that the chitosan has some quantitative electric charge, which can directly occur cross linking reaction with the red blood cells on the wound surface to form blood clot, and the hemostasis process is independent of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 and platelet in vivo. Delightfully, α-cyanoacrylate tissue glues not only are used to cardiovascular surgery for small vascular anastomisis, to neurosurgery for repairing cerebral dura mater, to orthopedics for cohereing the fracture and repairing the soft tissues and so on, but also are the prefer material for intervention embolotherapy. While the fibrin glue can not only be local hemostasis, prevent conglutination and seepage, but also mainly be slow-release trager, bone material frame. However, different hemostasis materials have different hemostasis mechanisms and effects, so only to sufficiently comprehe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fferent hemostasis materials can use them more reasonable and available. Zhang SF, Hong JY. Research statu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iomedical absorable hemostic materials.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2012;16(21): 3941-3944.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0382779.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0382779.html,] 摘要 背景:目前市场已开发出多种不同组成和不同机制的止血材料,因其不同特性而应用各异。 目的:概述国内外临床常用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对其组成、止血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指导临床医生更加合理有效 地应用止血材料。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2-02/2011-05关于止血材料的文章,以“生物材料,止血材料,生 物可吸收材料,止血效果,止血机制”或“biomaterial,hemostatic material,bioresorbable material,hemostatic effect,hemostatic mechanism”为中、英文关键词。纳入与生物可吸收止血材料及其应用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的内容和与 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为纤维蛋白胶、氧化纤维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 织胶、壳聚糖等。壳聚糖的止血性在于壳聚糖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它的分子直接与创面上的红细胞发生交联反应形成血凝 块,它的止血过程不依赖于机体凝血因子和血小板。α-氰基丙烯酸酯类黏合剂已应用于血管外科的中小管径血管吻合、神 经外科的中硬脑膜修补、各类软组织修补、骨科中骨折的黏合等,并且成为介入栓塞治疗中的首选材料。在骨科领域纤维 蛋白胶除了局部止血、防止粘连和渗漏外主要是作为缓释载体,骨材料支架而发挥作用。氧化纤维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已 成功应用于神经外科、耳鼻喉科、肝胆外科等。不同的止血材料其止血机制和止血效果均不同,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止血材 料性能,才能合理、有效应用。 关键词:止血材料;生物材料;生物可吸收;止血效果;止血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21.033 张少锋,洪加源.医用生物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1):3941-3944.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0382779.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0382779.html,] 0 引言 出血是创伤后主要并发症,出血过多必将引起休克,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有效止血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止血不但是外科手术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战、创伤中提高伤员生存率的关键问题。出血后如何止血一直困扰着人类。在古代,古人用中草药或药膏等止血,而古埃及人使用蜂蜡、油脂等的混合物来止血[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骨蜡等非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已大量应用于临床,但这些非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引起的术区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在所难免。近年来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引起了各国医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大型医药公司都致力于研发新型止血材料[2]。目前市场已开发出多种不同组成和不同机制的止血材料,因其不同特性而应用各异。 万方数据

止血材料.doc

出血后如何止血一直困扰着人类。古埃及人使用一种含蜂蜡、油脂和大麦的混合物来止血。古印度人使用一种红砂和动物内脏的混合物来止血。在古代中国,大夫们则使用金疮药,金不焕等中草药来止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骨蜡等非可吸收止血材料在临床上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外科技术的发展,但是这些非可吸收材料带来的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却困扰着临床工作者。因此,关于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又一次推进了外科技术的发展。 合适的止血材料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对创伤或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在选择止血材料时应当多方面综合考虑,包括出血部位,术腔形态大小,不同渗/出血情况的填塞要求,不同止血材料的止血机制,与机体的相容性,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经济条件等。 纤维蛋白胶类能形成纤维蛋白凝块黏附于创面,可以减少创面血肿形成的机会,适用于腹膜后出血,腹腔脏器出血的止血。氧化再生纤维素类具有抑菌和防止术后粘连的作用,适用于腹腔内脏器的止血,但在神经外科的手术中应避免使用。α-氰基丙烯酸酯类同样具有很强的黏附作用,还可以填塞组织缺损部位,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因此使用于皮肤损伤患者。止血明胶在吸收血液后体积迅速膨胀,压迫周围组织,应避免在靠近神经或空间狭小的部位使用。微纤维胶原止血过程需要血小板参与,不适用于血小板缺乏症患者。 理想的止血材料应具备以下特点:止血迅速、无毒性、无抗原性、不增加感染概率、不影响组织愈合、价格便宜。但是目前尚无这种理想材料,因此开发出新一代的快速止血和功能性止血材料势在必行,只要这样才能适应更高的手术要求,为人类健康提供良好保障。 在各种外科手术中,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引起了各国医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大型医药公司都力图研制开发出自己的新型止血材料,如奥地利林茨市HafsLund Nycomed医药公司研制开发的Taehocomd可吸收创面止血封固剂、Gelfix止血材料以及Surgieel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等。目前常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有纤维蛋白胶、明胶海绵、氧化纤维素、微纤维胶原、壳聚糖及藻酸钙纤维等。 壳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胺,而葡萄糖胺是人体内存在的物质,因此,壳聚糖与人体细胞有良好的亲和性,无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好,可以生物降解,

中国可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发展状况

中国可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发展状况 一、中国可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可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1982年前)、1983-2007年以及2008年至今。 改革开放前(1982年前) 这个阶段中国生产的可吸收性止血材料质量较差,也没有形成品牌。 1983-2007年 该行业有一定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几家较知名的国内品牌,但生产可吸收性止血材料的企业数量几十家,国内企业和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较大,高端的无菌吸收性止血材料大多依靠进口。 2008年至今 近年来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引起了各国医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随着对海绵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开发止血效果更佳、绿色、环保、可降解、无毒、无副作用、无刺激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医用海绵材料势在必行。 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引起了各国医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大型医药公司都力图研制开发出自己的新型止血材料。 二、中国可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现有产品和美国的阿里斯泰相比,存在以下缺陷:①止血速度慢,效果较差;②影响术后缝合,增加新的创面出血;③不能自然降解,在体内形成残留;④存在过敏源性反应威胁等。 三、可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总体规模 2013年我国可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市场规模约58.65亿元,近几年我国可吸收性止血材料行业市场规模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表 1 2009-2013年中国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市场规模及其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33.06 38.2 44.2 50.45 58.65 15.55% 15.71% 14.14% 16.25% 102030405060702009 2010 2011 20122013年 0.13 0.1350.140.1450.150.1550.160.165市场规模 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凯博信咨询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