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论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论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其特点

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作为一种资源,旅游资源除了人工可以栽培与繁殖的动植物外,基本上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将不再拥有。就像地面上的古建筑,总是有减无增,会一天比一天少下去。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噶丹寺,是西藏拉萨著名的三大寺之一,可是在1969年它却被毁夷为平地,使该地区永兜氖 チ苏庖徽涔蟮穆糜巫试础B糜巫试吹恼庵执嗳跣院筒豢稍偕 跃龆 似浔;さ闹匾 浴?br> 巨大的旅游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可能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有的人把旅游资源强调为一种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认为旅游资源供旅游者就地享用,却不可能占为己有,更无法随身带走。游客买到的是经历,带走的是感觉,旅游资源却安然不动。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旅游资源的可永续利用的特点,有着种种条件加以限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例如石灰岩溶洞,即使游客高度文明,自觉维护洞穴环境,但若不控制洞穴容量,让过多游客涌入,则会改变洞穴小气候,加速洞穴化学沉积物的风化与破坏。距北京仅70余公里的“天漠”是一种逆境自然生态景观,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示,如果我们还不认真反思,控制这种水土流失的现象,那么终有一日,不仅“天漠”这个景观会从地球上消失,连我们的首都——北京也会被沙漠所替代。

二、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旅游资源,在追求的目标方面是矛盾的。在某种意义上,开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这是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当然,提倡保护旅游资源并不是说对旅游资源不予以开发。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旅游资源也会受到破坏,如果因为顾忌开发会导致破坏而不去利用所拥有的旅游资源,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我们所主张的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虽然开发与保护是有一定矛盾的,但如果能正确规划、科学安排,两者是有可能达到完满的统一的。合理的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我们既不能脱离国家和地方现有条件、水平和需要,离开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单纯强调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更不能以牺牲旅游资

源和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我们所要追求的旅游业发展是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保护旅游资源呢?旅游资源的保护要能对症下药,就需要寻求其衰败和破坏的原因。造成旅游资源被破坏和损害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衰败和人为破坏。

2.1自然衰败:旅游资源,无论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创造的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旅游资源的变化,使之受到破坏,这就是旅游资源的自然衰败。

1997年8月12日,夏威夷岛上最古老的瓦吼拉神庙,被基拉威火山喷出的熔岩全部淹没,一座七百年悠久历史的名胜古迹在瞬间毁于一旦。这种因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出现而发生的、旅游资源突然性的自然衰败现象被称为旅游资源的灾变性破坏。

由于寒暑变化、风吹雨淋以及动植物原因,旅游资源在自然状况下也会发生缓慢的改变本身形态和性质的变化,这种缓慢性风化是旅游资源的另一种自然衰败现象。埃及的基奥斯普大金字塔,近一千多年来风化产生的碎屑达5万立方米,即整个金字塔表层每年损耗约3毫米。我国的云冈、龙门、敦煌三大石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这样的破坏。

以上所说的这些衰败现象都是自然力作用造成的,人类没有办法去阻止它的产生,只能通过一些科技手段去延缓或补救这种破坏,尽可能降低它的破坏程度。除了自然衰败现象,旅游资源还存在着破坏力更强的人为破坏现象。

2.2人为破坏: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是多方面的、严重的,大多超过自然风化的破坏,有的甚至是完全毁灭。按其破坏的根源可以分为建设性破坏和管理性破坏。

2.2.1建设性破坏建设性破坏是指工农业生产、市镇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规划不当导致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其破坏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农业生产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

工业生产带来的“三废”污染对于旅游区的影响往往十分严重。在旅游区如果发展带污染性的工业,将会对旅游区造成空气和水体的污染。空气污染导致酸雨的产生,不仅会损害旅游区的环境质量,而且还会腐蚀破坏旅游资源。水体的

污染同样是旅游环境衰退的突出问题。据统计,杭州西湖周围有一百根烟囱,年均降尘量400吨,西湖湖水水体常年呈黄绿色,水质混浊,透明度仅为0.5米。为此,杭州市政府投资2.32亿元进行西湖清淤工程,目前已收到初步成效。光是治理是不够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彻底改变旅游区工业生产不合理的规划布局,从根本上防止工业生产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如把一些污染性强的工厂迁离河流上游,使它们与旅游区隔离开来等。

市镇建设表面上看与旅游资源的保护没有重要的联系,实际上关系密切。吴江市平望镇本来是一个河网密布的水乡古镇,但近十年来为了市镇建设填平了镇上的大部分河流。如今,昔日“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这实在是对潜在旅游资源的极大破坏。吴江市的同里镇则因为完好的保护了古镇面貌而得以发展旅游业。数不清的事实告诫我们,在市镇建设规划中应注意建设市镇不忘保护旅游资源的原则。

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无计划的过度伐木、采石、取水对风景区旅游景观的破坏不仅严重,而且其造成的后果常常不可逆转。在一些旅游景点,如云南路南石林,成批的农民到风景区采石,全然不顾自己对本地旅游资源的破坏,以致路面石林伤痕累累,不复往日风采。“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昝”的桂林漓江,也由于上游森林过度砍伐,蓄水功能下降,出现了86公里游览河段竟然仅能通航6公里的现象。对此我们的对策是加大宣传力度,健全法律条例,并引导当地农民致富,使他们不致因为贫穷而去破坏旅游资源以图改善自身困境。

(2)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不当造成的破坏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规划不当也会造成旅游资源特色及景观的破坏。云南大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曾一度由于片面考虑古城石板地面不利旅游车行驶,将石板路改为柏油路,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破坏了古城的特色。以前曾有人主张学国外在天安门广场放养万只鸽子,后因考虑到鸽粪会影响故宫文物保护(鸽粪对建筑和雕像的分解作用远远大于工业废气)而未实行,实为北京文物保护的一大幸事。

2.2.2管理性破坏旅游区是为游客服务的,若管理不善,也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旅游活动加速石刻、雕塑、壁画古迹的损坏

古代丰富多彩的石刻、雕塑、壁画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尽管在自然条件下也要经历风化作用使其衰竭,但其风化较为缓慢。旅游开发后,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大量游客不断涌入,加速了自然风化的速度,导致古迹的损坏。我国的三大石窟在自然风化与人为原因(游客涌入,改变石窟小气候)的双重作用下,受到的损坏已极为严重。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控制来访游客数量以及对古迹作适当仿古重修来维护旅游区的旅游资源。

(2)游客踩踏带来的破坏

旅游业逐渐发展,一些著名风景名胜区游客增多,游客的踩踏使地面因磨损而失去原有的特色。故宫许多大殿前和内部的路面、地面,因游客密度较大而严重磨损。要发展旅游业,这种破坏是很难避免的,补救措施只能通过定期的补修才能实现。颐和园蜿蜒700多米的长廊路面的砖,因踩踏每隔几年要更换一次。

(3)游客素质低,直接破坏旅游资源

由于游客中层次不一,其中不乏素质低下的人,这部分人对景物随意刻划、涂抹,任意毁坏旅游资源。最典型的莫过于有些人在景点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的刻痕,曾有相声演员创作过一个段子专门讽刺这种现象。此外,有些游客乱扔果皮纸屑,也给旅游区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扩大旅游环保宣传范围和强度、制定旅游区旅游资源保护条例、以及加强旅游管理等手段对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4)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污染

在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游客的进入、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满足游客基本生活需求,都会给旅游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如游客行、游需要的交通设施所排出的废气、废油污染了大气和水体,满足游客生活必须的食宿条件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入环境。这些废气、废水、垃圾物若不采取措施,将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旅游资源的衰败和破坏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人为破坏,但也不乏自然衰败,所以旅游资源的保护对策也应该多元化。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对策:

3.1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制化对策

不少旅游资源的破坏都是由于法制不健全,因人为原因造成的,所以为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立法手段来加强其资源的保护,对破坏行为实行强制干涉和惩罚。旅游资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人们难以制定全面的旅游资源保护法。但建国之后,我国先后颁布了不少直接或间接的与保护旅游资源有关的法律法规,如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它们已经在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在采取宣传、立法等预防性措施的同时,对损害和破坏旅游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严厉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对造成严重破坏者,还要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3.2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对策

旅游资源保护的相关条例颁布之后,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很多旅游区,旅游资源至今仍在受着这样或那样的人为破坏。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对旅游业发展给旅游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副作用认识不足;二是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宣传不够深入和广泛。针对这两点,可采取以下措施:

3.2.1纠正“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错误观点,使人们能正确认识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事实告诉我们,旅游业并不是什么“无烟工业”,作为一种产业,它也生产并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破坏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盲目乐观,不注意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必将导致旅游资源的消亡和旅游区的毁灭,从而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2.2加大宣传力度,提倡文明旅游,杜绝旅游污染。在宣传工作上,要认识到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建立起来的,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譬如可以利用相声、小品等艺术表现形式使群众在哈哈一笑之中不知不觉接受了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教育。还可以在旅游食品包装上,印上“请别随便抛弃我,我要回家”之类轻松活泼的保护性口号以防止旅游垃圾污染。更可以在景区增加一些趣味性强、造型精美的垃圾箱,引导一些孩子将垃圾丢入箱中。

3.3旅游资源保护的管理对策

旅游资源的破坏大多是由于管理不当所造成的。潜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旅游资源和利用中的旅游资源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坚决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3.1潜在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对策

开发旅游资源必须坚持旅游开发的“时序性”,潜在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后备军,对这类资源,应以保护为先。开发有先有后,既要考虑到目前,又要考虑到未来,绝不能与子孙后代“抢饭吃”。“暂时不开发的先保护起来,留待后人去开发。”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开发观。西安周围有秦始皇陵及许多汉、唐帝陵,大部分没有开发而加以保护,一方面是考虑到目前科技水平尚未达到能保证地下文物一旦出土不致变质的地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些开发对象。杭州的南宋故城出土后予以回填,部分也是基于这种考虑。如果潜在旅游资源在开发前就已遭破坏,则旅游业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成为空话,所以潜在旅游资源的保护是旅游业的头等保护任务。

3.3.2开发中的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对策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由于认识上的不足,缺乏科学指导和保护措施不当,使不少旅游资源及环境在开发中遭受严重的破坏,致使旅游资源开发出来失真、变味,失去吸引游客的能力。所以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中,应有专业人才来计划和实施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的具体细节,真正把旅游资源保护落到实处。此外,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注意适度开发,开发那些不影响或少影响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并且要注意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其周围社会的生态环境相协调,以保证其原汁原味的气氛环境,保护吸引游客的魅力。否则,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便是旅游资源破坏的过程。

3.3.3利用中的旅游资源的保护管理对策

旅游资源开发后形成的可接待游客的旅游景区,由于管理不当也会造成破坏,具体表现在景点的破坏和景区环境质量的下降两个方面,其保护措施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开展:

(1)加强对游客的管理景区接待的对象是游客,而游客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群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必须对游客加强管理:1)宣传措施,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对游客进行旅游环保教育,帮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2)奖励措施,对一些习惯好、素质高、能自觉维护景区环境的游客给予一定的奖励;3)惩罚措施,对某些破坏景区资源和环境(如在景点刻上“某某到此一游”)的游客按相关条例给予应有的惩罚,情节较为严重的,还

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2)加强对景区环境的保护管理景区的环境据其性质差异又可区分为生态环境、卫生环境和旅游气氛环境。在对景区环境的管理中,首先要控制旅游活动项目,对那些会导致景区水体、空气及环境污染的旅游项目应予以撤除,以保护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其次要控制游客的人数,因为游客过多涌入会对景区的旅游气氛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再次,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旅游景区卫生管理措施,防止垃圾污染,以保证景区随时有一个洁净的环境。

(3)要建设一支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队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迅速建成的大批旅游景区,需要大量的专业旅游管理人员。而我国目前缺乏这种专门人才,现有的景区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其他行业转来或由当地居民和农民充当,缺乏保护意识和保护知识,造成许多旅游景区不同程度出现破坏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1)必须对在职人员进行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的培训;2)积极培养景区专业保护人才。

另外,还可以通过区别景区性质、确定保护措施来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以及森林公园等实施全方位的保护。

3.4旅游资源保护的建设对策

绝大多数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了。也有一些古建筑,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都很高,虽然已经衰败和破坏,甚至不复存在,但仍可以采用培修和重建恢复其风采;有的旅游区的环境和资源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和破坏,我们也可以通过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继续发展旅游业;而对那些珍贵文物旅游资源,则应尽量减慢其自然风化的速度。

3.4.1培修复原,整旧如故

在培修一些因自然风化或人为破坏而破损、变色的历史建筑时,可采取原材料、原构件,或在必要时用现代构件进行加固,但必须以保持原貌为准则,切忌因“翻新”而失去“古”的特色。2001年4月2日开始的“乐山大佛美容工程”既达到了培修的目的,又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原样,可以说是培修复新历史建筑的成功之作。

3.4.2仿古重修

历史上一些著名建筑物,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已在地面上消失,但具有很高

的文化和旅游价值。为了满足人们旅游的需要,可进行重修,重现古建筑的风貌。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武昌黄鹤楼的仿古重修保持了原有的塔式阁楼造型风格和江、山、楼三位一体的意境,是古建筑重建中较为成功的一例。

3.4.3生态建设

许多旅游景区由于某些原因,景区的环境质量下降,如太湖和昆明滇池,湖水污染较为严重,许多旅游项目难以开展,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努力治理这些景区的空气、水体及环境污染,进行必要的生态建设,重建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3.4.4减缓珍贵文物的自然风化

出露地表的历史文物古迹,由于大气中光、热、水环境的变化引起自然风化而衰败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减缓它的自然风化是完全可能的。譬如可以将裸露的、风吹日晒下的历史文物加罩或盖房子予以保护。

去年底,栖霞山千佛岩“中102窟”龛顶发现了两身彩绘飞天,这是我国东部地区首次发现壁画形式的飞天,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尤其是敦煌学界的极大关注。如何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形成新的旅游热点也随之成为热门话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秘书长、中华书局编审柴剑虹先生认为,对这样珍贵的文物首先是保护,保护好了,才有人来看。开发的前提是保护,这就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有旅游资源为基础。而旅游资源中多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盲目开发及过度消耗,会破坏和毁坏旅游资源,从而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空话。从这种角度看,保护旅游资源就是保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工农业发展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这个沉痛的教训中,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绝不能再重蹈环境问题的覆辙!

参考文献

1、黄震方《关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学思考》《旅游学刊》2001

年2月

2、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

3、陈安泽、卢云亭等《旅游地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4、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高等教育出版社

5、周进步、庞规荃、秦关民《现代中国旅游地理学》青岛出版社

6、雷明德《旅游地理学》西北大学出版社

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 保护研究 ——以贵州省西南地区(安顺、兴义)为例 摘要: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四川、湖南、湖北六个省区,贵州正好位于六省区的核心位置,是喀斯特发育最为激烈的中心区域,而贵州省又主要以西南地区最具特色。在贵州西南部,随处都可以看到独具个性的自然景观,喀斯特景观就是这万千自然景观的基础。本文以贵州省西南地区为研究主体,就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相关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网络搜索、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阐述了该地发展喀斯特旅游业的意义、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并提出了一些喀斯特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贵州省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开发保护 贵州作为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地处西南腹地,集聚了溶洞、瀑布、石林为主的天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区等旅游资源优势,并且它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但是其自然资源和人文风情的整合度较差,导致其旅游资源一直处于周边省份尤其是云南、广西等旅游热点的阴影之下,影响了其在全国的知名度。因此,如何提高贵州旅游资源的核心文化品位,树立个性鲜明的旅游产品形象,如何科学开发旅游资源,使贵州省变为一个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竞相发展的大省,成为目前贵州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贵州省西南地区主要旅游资源概况 贵州省西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主要由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构成,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丰富旅游资源。

(一)、黄果树风景区 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是国家首批5A级风景区。黄果树瀑布是该景区的核心景点,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以水势浩大著称。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瀑布高77.8米,宽101米;其中主瀑高67米,宽83.3米,以其雄奇壮阔而闻名于海内外。黄果树瀑布不只是一个瀑布的存在,以它为核心,在它的上游和下游20千米的河段上,共形成了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瀑布18个。1999年被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黄果树瀑布群的各瀑布不仅风韵各具特色,造型十分优美,堪称世界上最典型、最壮观的喀斯特瀑布群,而且在其周围还发育着许多喀斯特溶洞,如天星洞,洞内发育各种喀斯特洞穴地貌,形成著名的贵州地下世界,具有极大的旅游观光价值。 (2)、龙宫风景区 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南郊,与黄果树风景区毗邻。龙宫风景区是以暗河溶洞为主称奇、并集旱溶洞、峡谷、瀑布、峰林、绝壁、溪河、石林等多种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着中国最长、最美丽的水溶洞、中国最大的洞穴佛堂、中国最大的洞中瀑布、全世界最低的天然辐射剂量率、全世界最多、最为集中的水旱溶洞等高品位风景资源。贵州龙宫中心区有卧龙湖、迎宾洞、龙门飞瀑、龙潭天池、龙宫暗湖、蚌壳岩、虎穴洞等景点组成,上下辉映,别有洞天,宛如神话中龙王所居的水晶宫殿。天池是一个山间湖泊,碧绿如玉,俗称龙潭,湖水下泻,从巨大的溶洞倾斜而下,水墙壁立,宽25米,高约50米,惊涛奔涌,蔚为壮观,此即龙门,据称为中国地下瀑布之冠。 (三)、马岭河峡谷风景区 位于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境内,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集雄、奇、险、秀为一体。马岭河峡谷是一条在造山运动中的大裂水地缝,谷内群瀑飞流,翠竹倒挂,溶洞相连,两岸古树名木点缀其间,千姿百态。马岭河峡谷风景区地处云贵高原隆起的乌蒙山与广西丘陵之间,碳酸盐可溶岩分布广泛,岩层断裂褶皱复杂,集中体现了喀斯特多层次、多类型地貌景观,与东西两边的黄果树瀑布和云南路南石林竞展风姿,构成冠盖中华的喀斯特风光,被誉为“地球上一道美丽的疤痕”。特色万峰林景区是马岭河峡谷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兴义市东南部成千万座奇峰组成,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密集奇特,整体造型完美,被不少专家和游人誉为“天下奇观”。万峰林分为东峰林、西峰林两大景区,景致各异,相映成趣,分别被称为大自然的水画、天然大盆景。 (四)、民族风情 贵州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风情独特,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各民族的音乐、舞蹈、节日、风俗、民居、服饰等独具魅力。布依族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等;传统剧种有地戏、花灯剧等;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等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传统音乐“八音坐唱”有“声音活化石”、“天籁之音”之称,享誉海内外。苗族最早的乐器是芦笙,芦笙曲调是最早的曲调之一。苗族的音乐,可分为民歌、芦笙、唢呐和琴箫曲调。工艺上,刺绣具有独特的技巧,针法多种多样;蜡染历史悠久,独放异彩。银饰工艺精巧,是苗族服饰中,最耀眼的部分,在裙子、衣服、头饰、手饰等中都有运用。此外,彝族舞蹈“阿妹戚托”质朴、纯真、自然,被称为“东方踢踏舞”。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查白歌节”,苗族的“八月八”等民族节日,多姿多彩,让人留连忘返。特别是布依族“八音坐唱

旅游资源的破坏和保护(doc 10页)

旅游资源的破坏和保护(doc 10页)

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其特点 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作为一种资源,旅游资源除了人工可以栽培与繁殖的动植物外,基本上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将不再拥有。就像地面上的古建筑,总是有减无增,会一天比一天少下去。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噶丹寺,是西藏拉萨著名的三大寺之一,可是在1969年它却被毁夷为平地,使该地区永兜氖チ苏庖徽涔蟮穆糜巫试础B糜巫试吹恼庵执嗳跣院筒豢稍偕跃龆似浔;さ闹匾浴?br> 巨大的旅游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可能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有的人把旅游资源强调为一种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认为旅游资源供旅游者就地享用,却不可能占为己有,更无法随身带走。游客买到的是经历,带走的是感觉,旅游资源却安然不动。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旅游资源的可永续利用的特点,有着种种条件加以限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例如石灰岩溶洞,即使游客高度文明,自觉维护洞穴环境,但若不控制洞穴容量,让过多游客涌入,则会改变洞穴小气候,加速洞穴化学沉积物的风化与破坏。距北京仅70余公里的“天漠”是一种逆境自然生态景观,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示,如果我们还不认真反思,控制这种水土流失的现象,那么终有一日,不仅“天漠”这个景观会从地球上消失,连我们的首都——北京也会被沙漠所替代。 二、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旅游资源,在追求的目标方面是矛盾的。在某种意义上,开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这是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当然,提倡保护旅

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资源的保护》教案 陈瑞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资源遭破坏的原因,掌握旅游资源保护的措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团结合作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真挚情感,并增进爱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2)使学生能够认识我国旅游资源的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保护的措施 教学难点:提高旅游从业者的保护意识和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是旅游业的迫切要求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形成图片、文字等综合运用,采用直观展示和分组探究发的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把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 问题分享:世界上最长寿的鸟? 一、旅游资源遭破坏的原因 播放图片,学生总结 (设计意图:触动心灵,感触旅游资源保护的迫切性) 具体原因如下: (一)、旅游资源的自然性破坏 1.天灾(地震、洪水、泥石流等) 2.自然风化(风蚀、日晒雨淋、水浸等) 3.生物原因(某些鸟类、白蚁等) (二)、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 (1)战争性的破坏 如圆明园,被1860年英法等八国联军纵火烧毁 (2)建设性的破坏

人们对一些陈旧的建筑不感兴趣,拆毁了很多融合东西方建筑特色的建筑 物 (3)因工业污染而造成的损害和破坏 (三)旅游者的破坏 探讨问题: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如何在游览过程中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 二、旅游资源保护的措施 1、对于由于自然力作用造成的破坏 主要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预防,如室内展览馆、隔离装置等。因条件限制不宜采取类似措施的,则应经常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治理和修缮。 2、对于由于旅游者的原因造成的破坏,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提高价格 ?限制旅游者人数 ?架设隔离装置 ?禁止乱画乱刻乱写 ?禁止到处乱扔 例子:“封闭轮休”---确保黄山景区青春永驻 3、对于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如:关于污染、对树木乱砍滥伐、偷猎野生动物等则必须采取法制措施予以解决。 小结:本节课所讲内容回顾,重难点强调,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布置作业: 1、根据本节课,总结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 2、巩义有哪些旅游资源,为它设计一个保护方案?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涿州三义宫为例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温,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而涿州的三义宫就属于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一、涿州三义宫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 1涿州三义宫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的三义宫,始建于隋代,唐、辽、元、明、清代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明正德三年(1508年)武宗皇帝朱厚照亲赐玺书“敕建三义宫”,整座庙宇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文化底蕴丰厚。是寻千古一拜,觅忠义之魂的最佳场所。华北地区最大的木雕塑像群,宫内古柏参天,高大俊秀,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争相来此,徘徊瞻眺,留连往返,清代王锐新“咏楼桑”中提到“千秋正统垂青史,两字公平定紫阳,多少称王称帝者,问谁庙貌似楼桑”。遗憾的是三义宫被毁于60年代末期。 2 涿州三义宫的文化背景 一个成功的历史事实、一个人生飞越的道家圣地;一个战火连绵的时代,三个人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从这里改变了命运。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他们浓重而光辉的一笔,他们的精神为世人所共仰。千百年来,来这里拜谒的人络绎不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成为人们寻找忠义诚信、寄托一诺千金的地方。这里是“义”文化的发源地和三国文化之始地。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便是桃园结义故地——涿州市三义宫。三义宫(又名三义庙)三国演义从这里开篇,桃园义气到此处寻根,后人为纪念刘备、关羽、张飞在此桃园三结义而建。刘备、关羽、张飞从这里彻底改变了命运,奠定了一个强大的事业基础。 3 涿州三义宫的开发与保护现状 1996年涿州市旅游文物局经多方努力,按以前的建筑布局、规模又进行了修复,重建后的三义宫,采用以前明代传统三进院落布局,由外向里依次为山门、马神殿、关羽殿、张飞殿、正殿、退宫殿、武侯殿、少三义殿,按原有形式内塑87尊塑像。2000年12月涿州市三义宫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0万元,完成了对三义宫品牌的调研和策划,三义宫的发展定位,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改造,使三义宫又重现了往日的风采,生动的再现了三国时期蜀汉的大部分文臣武将,满足人们对代表着"忠义诚信"故地、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的要求。每年吸引来大批海内外专家、学者,来三义宫考察;东南亚刘、关、张、赵宗亲会曾多次组织会员来三义宫省亲祭祖。韩国LG集团、日本

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

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 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ft然的美对人们 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 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丁?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 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 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 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 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 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 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从狭义上讲,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相互对立。而从广义上来说,开发与保护却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国地域辽阔,景区景点多在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本身可用于风景旅游资源保护的资金很少且来源单一,单纯的讲保护无法改变这一现状,也无法使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而重开发轻保护,短期游客量虽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增长较快,但一旦超过资源的环境容量,造成过度开发,就会损坏资源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得不偿失。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者必须慎重处理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要根据资源及其环境的容量,来确定开发建设的方式和规模。无论开发还是保护,都应该以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效统一为出发点,以达到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 旅游与环保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游人超负荷的活动以及各种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破坏。如游人过量所造成的三废污染,拆木损花,狩猎禽兽等,都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省五池自然保护区,近几年游人大增,有的人为取盆景石,随意砸坏熔岩,使台地上有的地段变得百孔千疮。 2.在保护区修建宾馆等服务设施,由于工程大,占地面积也大,必然要破坏周围一些景物。保护区修建道路,需要大量土石方,也将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而且公路一开,曲径通幽的野趣会变成车辆来往的闹

市景象,失去游览观赏环境。目前,这种现象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已经出现,在岳烨幽谷中修建宾馆和停车场,砍伐了大片岳烨林;在修建冰场到天文峰公路的过程中,破坏了大片苔原景观,致使有的地段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3.对保护区管理人员来说,如何协调旅游与环保之间的关系,的确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既要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又要向游人开放,这个方针本身很可能使管理人员无所适从,一旦处理不当,往往带来灾害性后果。特别明显的例子要数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这个被称为“神话世界”、“人间仙境”的全国重点保护区,开放旅游后,游人蜂拥而至,而保护区缺乏科学管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上过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重,泥石流加快活动,使晶亮透明的湖泊开始淤塞。此类教训,其他保护区当引以为戒。 旅游资源的保护,当前要切实抓好下述三个方面,尤其是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一是对景观、景点的保护。这是对旅游资源的直接保护,容易为人们所接受。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顾景观、景点的承受能力,掠夺性开发,它直接破坏了旅游资源。我感觉在这方面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两方面,一是对景观和景点加强维护和维修。尤其是对人文旅游资源,要加强保护。目前还有许多珍贵的人文资源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1、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 旅游资源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一旦破坏殆尽,旅游业将失去依存的条件,也就无开发可言了。因此,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2、开发是保护的必要体现,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资源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因此,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才能招徕游客,发挥其功能和效益,也才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以体现。 3、开发本身意味着保护。 一般地,合理的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或对资源加以整修而非令其“自生自灭”,以延长其生命周期,对资源环境进行改善、美化增加其可进入性,或对历史遗迹进行发掘修复、保护,或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民俗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重现其光芒。同时,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收益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返回资源地,用于资源环境的改造、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二、相互矛盾 1、从某种程度上看,开发也是一种破坏。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种破坏。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对资源地进行的适度建设是以局部范围的破坏为前提的。可以说,没有破坏也就没有开发,破坏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目前普遍存在粗放型开发模式,使得积极的开发也会带来破坏。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技术条件限制,兵马俑一号坑的彩陶已逐渐褪色,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当然,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更是对资源的严重破坏。 其次,从人为角度看,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因管理不善,资源地游客涌入量往往超过其承载力,从而给资源本身造成致命的损坏:如北京故宫很多地砖已被踏破磨平,地面下陷,增加了保护、修复工作的难度。目前国内旅游景点并不对游客量进行限制,而是来者不拒。 再次,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文化性,开发从而带来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可能是对旅游资源的毁灭性打击。尽管旅游者与资源所在地的交流和影响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双向的,但事实上,外来文化、外来旅游者对资源所在地(旅游地)的冲击和影响远大于他们所接受到的资源地 的影响。 2、过量的保护,妨碍了开发。 因开发造成破坏,为“防患于未然”,易导致片面强调保护,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开发。过量的保护而没有对资源的开发,就不能体现出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旅游业也就得不到发展。曾经有阿拉伯商人要投资兴建清净寺,但因部分学者强调应保持清净寺的“原汁原味”而“泡汤”。这里姑且不论其对与错,但过分强调保护也就失去了开发的机会,防碍了发展。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

题目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 中存在若干问题的讨论 学院林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年级2011级 学号20110303413 姓名王延军 指导教师王海香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 中存在若干问题的讨论 摘要:在世界上,旅游业是发展最快、最受瞩目的焦点。随着社会的进步,被誉为“朝阳产业”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旅游业日新月异、方兴未艾,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旅游业; 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 旅游破坏; 环境承载力 Exploit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 and tourism environment protection discussion of several problems existed in Summary: In the world, tourism is the fastest-growing, most are the focus of world attention. As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is known as the "sunrise industries, tourism has become a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ost powerful one of the industries.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evolves, ascendant, is becoming a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tourist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 load.

浅谈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浅谈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最基本的前提,是吸引旅游者的直接条件和因素,是旅游业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重要条件。我国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但近几年来,部分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片面的只看中眼前的利益,只利用旅游资源而不注重环境保护,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旅游资源开发容易破坏的生态环境与当前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弊端,提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应的解决对策。 1、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 旅游业是资源依附性很强的产业,生态资源是旅游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自然生态环境的优美与人文环境的质量是吸引游客的最基本条件,一个整体自然风光美好、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区,会给带来游客种种美好感受。 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关系密切,而又相互冲突,相互矛盾。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以环境保护的为前提,旅游区景观被精心保护,让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形成良性循环状态,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景区的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旅游开发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和环保旅游,才能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2、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2.1水体容易遭到破坏 在自然资源景区,水体是最容易受到污染的。旅游区的兴建、旅游区日常经营产生的废水、某些游客向水中乱扔垃圾以及毁林开荒导致水流失等情况,

都能对旅游区的水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严重破坏。 2.2 土地容易遭到破坏 旅游区的植被破坏是导致土地污染最主要的因素,譬如肆意乱砍伐景区的原始森林、景区修建任意就地取材以及游客乱攀乱折树木等等,都会对景区的植被造成破坏,导致景区的水土流失。 2.3 空气与噪声遭到污染 游客去景区旅游,必须要乘坐相关的交通工具,景区势必要来往大量的车辆,各种车辆的尾气排向景区的上空,造成污染,甚至形成酸雨降落,对景区的植被带来极大的危害。同时,车辆的鸣笛噪声、景区内商贩的高声叫卖、一些大型文娱活动也给景区带来噪声污染。 2.4 人为破坏旅游资源 人为破环旅游资源具体表现两点,一是类似旅游者、旅游建设等旅游本身对景区的破坏,譬如游客的超负荷活动、游客故意破环旅游资源、景区的一些破坏性建设等。二是景区周边的经济对旅游资源的污染与破坏,譬如景区急功近利的乱开发行径、一些文化艺术生产活动。景区周边兴建的污染性大的工厂排放的废弃物等等。 3、环境保护对策 3.1降低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负荷 目前,绝大部分旅游景点并不对游客的数量进行限制,每到旅游旺季,游客数量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采取相应措施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将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的门票价格拉开一定的差距,适当调整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旅游景区内游客流量居高不下的状况,起到控制景

旅游资源的破坏和保护

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其特点 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作为一种资源,旅游资源除了人工可以栽培与繁殖的动植物外,基本上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将不再拥有。就像地面上的古建筑,总是有减无增,会一天比一天少下去。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噶丹寺,是西藏拉萨著名的三大寺之一,可是在1969年它却被毁夷为平地,使该地区永兜氖チ苏庖徽涔蟮穆糜巫试础B糜巫试吹恼庵执嗳跣院筒豢稍偕跃龆似浔;さ闹匾浴?br> 巨大的旅游需求对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同时对旅游资源也可能是一股无法估量的潜在破坏力。有的人把旅游资源强调为一种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认为旅游资源供旅游者就地享用,却不可能占为己有,更无法随身带走。游客买到的是经历,带走的是感觉,旅游资源却安然不动。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旅游资源的可永续利用的特点,有着种种条件加以限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例如石灰岩溶洞,即使游客高度文明,自觉维护洞穴环境,但若不控制洞穴容量,让过多游客涌入,则会改变洞穴小气候,加速洞穴化学沉积物的风化与破坏。距北京仅70余公里的“天漠”是一种逆境自然生态景观,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示,如果我们还不认真反思,控制这种水土流失的现象,那么终有一日,不仅“天漠”这个景观会从地球上消失,连我们的首都——北京也会被沙漠所替代。 二、旅游资源的破坏与保护 开发旅游资源与保护旅游资源,在追求的目标方面是矛盾的。在某种意义上,开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这是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当然,提倡保护旅游资源并不是说对旅游资源不予以开发。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旅游资源也会受到破坏,

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

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 保护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目录 摘要 (2)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 二、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应该如何去做 (4) (一) 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4) (二)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和自然风景协调发展 (4) (三)旅游资源开发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4) (四)注意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 (4) 三、怎样做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4) (一)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旅游环境观 (4) (二)加强法制、法规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5) (三)加强管理和监督 (6) (四)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7) (五)推出生态旅游产品, 提倡绿色环保游 (8) 四、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科学规划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 摘要文章论述了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从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和自然风景协调发展,旅游资源开发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着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开发旅游资源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关键词旅游资源重要意义资源保护资源开发宣传教育科学规划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温,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 旅游资源与环境息息相关。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就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保护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保护了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第一,经济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将大大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构成。而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带来外来经济注入,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进而增强经济实力。此外,由于旅游产业的关联度比较大、链条比较长,故旅游业的发展可带动和促进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活动的开展可增加就业机会,大量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 第二,社会文化影响。旅游活动本身是一种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之间相互接触的活动。旅游资源开发乃至旅游活动的开展必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树立独特的文化形象,而且有利于丰富文化内涵,培育文化,树立良好的主体形象。再就是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已逐渐成为科学技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活动,可以使科技交流的广度深度不断加大。 第三,环境影响。环境污染对旅游资源的危害甚大。工业废气污染产生酸雨,使大片森林枯死。由于环境污染,世界一些旅游热点的着名景观和建筑物遭受破坏。在美国,酸雨形成酸雾,使华盛顿林肯纪念堂的混凝土墙长出长长的钟乳石柱和石笋,混凝土层剥落,建筑物严重腐蚀。酸雨也使古文物、古建筑这些珍贵的旅游资源受到难以挽回的破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班级: 姓名: 学号: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极其保护[摘要] 旅游业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难免造成旅游发展、游客活动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冲突等不利影响。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保护 一、问题的提出 “生态旅游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以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性大众社会活动。”现代旅游活动的日渐普遍,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旅游地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但是,“一枚硬币有两面”,旅游绝非天生的绿色产业,如果开发与管理不当,旅游业在产生有利效应之时,也 会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旅游资源是“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具有脆弱性、易损性特点,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极易遭到破坏,且旅游资源不可再生,一旦破坏,覆水难收。因此,现代旅游活动的风起云涌、旅游需求的飞速扩张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形成了强烈反差,滚滚旅游潮流所产生的旅游垃圾、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植被破坏、传统文化加速变异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我

国旅游业向纵深层次发展,全球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许多省份纷纷建设旅游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等时代背景之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许多学科领域的学者及政府部门、企业人士、社会公众的关注,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这一提法随之而生。学者们从各自学科体系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观点,但目前的研究还是比较集中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保护意义的讨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观念的强调、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辩证关系的论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策措施的探讨、旅游环境的保护等方面,而关于何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这一基本问题的理论论述则很少涉及。在此,论文欲对这个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理解。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 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 点:从旅游角度而言,导致旅游资源受损的旅游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长期不断的大量涌入,其表现出来的行为、意识及观念,天长日久之后,必然影响到旅游地文化生态。而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或游人过量造成的旅游环境超负荷运做,将直接导致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特别是影视摄制组等团体旅游者的商业行为,其破坏性更为可怕,电影《无极》剧组对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的破坏,电视剧《神雕侠侣》摄制组对九寨沟景观的污染,乃典型案例。第二,旅游业及旅游经营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业的

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

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 大自然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它给我们提供物质资料的同时又带来了优美的旅游资源。从古至今,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的享受大自然的美。不辞劳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泉溪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尽情的享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景。可见一个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观赏。因此,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注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了人们的旅游兴趣,使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而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使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为了能更好的发展旅游业,我们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给人们提供更加优美、和谐的旅游环境。 一、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 众所周知,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因此,对旅游环境不妥善管理和系统保护,势必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如下: 旅游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对可供观赏的山川湖泊、名泉瀑布、名胜古迹、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损害和污染。旅游对环境的破坏问题已得到旅游界的相当重视,在此本文不予赘述。旅游对环境的危害一方面来自游客的破坏,大批游客拥入,致使基础设施紧张,旅游旺季造成的游人在某一景区的高度集中破坏或影响了该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旅游对环境危害的另一来源则是外来投资商及当地旅游部门的大规模开发活动,这种破坏在第三世界旅游发展中国家的表现更甚,消极影响更大。究其原因,旅游开发和发展对环境的损害可归纳为:①旅游部门只顾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做过度性、掠夺性的开发;②是对景区环境的粗放式管理,对旺季游客过分集中的现象缺乏科学的、合理的疏导或价格调控等管理手段;③旅游发展过程中,景点开发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病态膨胀的趋势日益明显。 因此,如何一方面发展旅游,一方面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赖以持续发展的环境成为旅游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只有环境优美才有旅游价值 自然环境是美丽的源泉.不论是山水的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文化内涵,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可使人们留连忘返、精神愉快,也可使们们心情舒畅,激发斗志。因此,人们通过游山玩水,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享受自然界的美景,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即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

论环境保护对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生态旅游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潘景梅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是随着资源利用与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应运而生的。其发展的关键在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力提倡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必须正确的认识到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辨证统一关系,并遵循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律,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协调,做到对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才能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生态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生态旅游因其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强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其与社区的共同发展,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相对于传统旅游,生态旅游既能满足旅游者对大自然风光的需求,又能够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生态保护、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最终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但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别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保护我们的环境,使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1、生态旅游的概念 早在1965年,美国学者贺兹特便倡导所谓的“生态旅游”,而后被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在《有当地居民和社团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一文中使用。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得到世界范围内推广。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民众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国际资源组织认为生态旅游是“以欣赏自然美学为初衷,同时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我国学者卢云亭的定义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标,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2、生态旅游的特征 生态旅游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旅游的项目、路线、设施和服务的设计均要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生态旅游建立在传统旅游基础上,只要以欣赏自然景观、了解生态旅游地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为旅游目的,自觉地保护和珍视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旅游者都可以成为生态旅游者,具有明显的普及性。同时生态旅游具有很强的原始性,其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它的原汁原味。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通常是保有大量自然生态景观和民间风情风俗之处。此外,生态旅游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谋求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和长久的最佳综合效益,具有明显的保护性特征。 3、生态旅游所存在的问题

如何合理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

如何合理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 旅游管理二班 吴祉鸿 1415340207 1.导语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开发与利用的基础,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资源就没有旅游业的发展。然而,旅游资源在经过开发成为旅游产品后,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严重者甚至削弱旅游资源的“重复使用性”,从而减弱旅游资源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旅游资源的保护,不仅包括旅游资源自我保护的需要,使之不受损伤、破坏,而且还涉及周围环境的保护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并视其为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要不断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我国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人均旅游资源却相对短缺。不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不但起不到无烟工业的作用,而且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可持续理论要求我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以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利用的永续性为目标,尽可能地推迟其枯竭时间。 2.合理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 2.1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已经在世界各国引起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颁布、实施的旅游市场法律法规40多个。主要有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中对风景名胜区保护所作的规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强调了保护自然文化珍品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各地方也结合各自特点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上述各项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规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将保护旅游资源提到了法律的高度,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因素更复杂,因此,要尽快建立强有力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监督和管理旅游资源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同时,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经费。比如,在旅游资源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补偿费,即从门票收入中取出部分资金用于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投入;此外,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投资。 2.2 培养资源环境意识,加强景区管理

如何实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可持续发展

如何兼顾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开发与保护问题、如何实现旅游资源的可 持续发展的相关论述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与其他经济支柱型产业一同发展,并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型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地区人口就业难的问题。在政府扶持下,旅游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随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界。 我国当前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结合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我个人对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看法。 一、旅游资源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环境的破坏 旅游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水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自然景观原有面貌的破坏这四个方面。水污染主要由旅游经营者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产生并派出的废水造成的,旅游者在参与旅游项目如乘船、划船时不不经意间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部分有人的不文明行为入网水利人废弃物也是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之一。噪音主要来自于旅游景区的交通及有课的喧哗,在大量景区分布的地方,游客众多,交通也随之变得拥挤,车辆的喇叭声也不绝于耳,汽车尾气更是造成景区内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固体废弃物阒然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景区游客抛弃废弃物污染三个方面。在旅游景区,游客自带的食物吃完后随地乱扔,造成弃物污染。 2、 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产品单一、景区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西南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较差,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地处内陆,区位条件不如我国东部和中部,旅游交通费用大、路途时间长,致使大多游客望而止步。此外西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资金匮乏,旅游业起步较晚以及人们的商品经济观念淡薄

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

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 摘要:当前,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限的资源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而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更加重了资源供需失衡;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资源转向自然生态资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一对难解的矛盾;城市建设与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因“两张皮”而导致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态资源的浪费;旅游经济高速增长与僵化陈旧体制并存,开发机制有待转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并以珠海市为例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景点布局 珠海作为全国唯一以整座城市命名的国家级的风景旅游区正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大开发,也就是旅游环境容量的大扩容。对此,我们应如何确定扩容的方向、内容、层次、深度,以达到既有内涵的提升,又有外延的扩展?在扩容的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本人认为,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特色性原则。特色即差异性。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只有特色,才会有注意力。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二)共生性原则。就是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旅游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有正向和负向外部性之分。所谓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所谓负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克的、类同的,而不是呈现合作形态。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如展览馆与宾馆、商场、交通设施、自然景点、人造景点相互之间是共生的。所以,要注意各种旅游景点在某一小区域内的协调。 (三)网络化原则。旅游业是一个扩大化了的网络,是自然网络。在珠海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上,我们经常强调要有大珠三角的观念,要发挥珠三角各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实际上,如果某地有独特性的旅游亮点,即使人为阻止也是不行的,游客还是会千里迢迢去游览,会千方百计解决道路不畅、住宿饮食不便等问题。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的旅游景点有没有形成亮点,有没有形成网络,各地的旅游景点在大区域范围内有没有产生互补效应。从珠海的旅游实际情况看,存在着以下三个网络。 首先是小网络,即中心城区旅游景点的大扩容。我们要考虑景点之间的共生性,要强调内涵的挖掘,包括实施市区西部和东部的旅游大开发,重点开发建设唐家湾古村镇文化旅游景区(包括原唐家旧镇、共乐园、淇澳白石街、金鼎会同村等,珠海国际赛车、珍珠乐园等旅游资源也有待于整合)、现代教育科技文化旅游景区(包括大学园区、南方软件园、科技创新海岸等)和南湾旅游新区(包括南屏科技工业园工业游、北山杨氏大宗祠、湾仔花卉公园、海鲜干货市场购物游等)、横琴特色旅游区。 其次是中网络。也就是“两区一岛”,即斗门区、金湾区和东区海岛的旅游开发。斗门区的白藤湖旅游区已经配套成熟;御温泉也已名扬海内外;黄杨山-金台寺旅游区正在完善之中;生态农业游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挖掘。金湾区虽然成立时间短,但旅游开发也呈现良好势头。亚马逊热带风情园起步看好;平沙温泉由于香港中旅注资改造气势恢弘;飞沙滩也渐渐游人如过江之鲫;长达30千米的珠港大道不但串联起一个个新的工业园区,也将串联起一个个新的旅游区……但目前整个大西区的旅游线路安排还是单向的,没有形成环线。我们应将珠港大道、湖心路、黄杨大道构成的“U”字形结构变为“O”字形结构,使之相互之间形成一个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