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公开课教案

《咏雪》公开课教案
《咏雪》公开课教案

《咏雪》公开教案

一、教学思路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这篇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的主旨。没有这一环节,教学很容易流于空泛。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

师:同学们,上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

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骤:zhu

似:si

差:ha拟:ni奕: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下请同学来复述。(男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生写,师提示,抓住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藴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其实,在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涵盖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把它用简图画出来吧,一起画)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

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师: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师: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五)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师:我们通过这节的学习,认识了晋代一位聪颖机智的才女——谢道藴。感受了她出类拔萃的才情。其实《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聪明的少年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请同学们后收集其中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练习。这篇文比较短小,最后让我们结合图画,一起来背诵全文。

六,教学反思

对于初一的新生而言,刚接触文言文,积累字词是关键,讲解可以帮组学生积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很重要。这节是我执教生涯第一节公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听指导教师的肯定,但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阅读方式比较单一,文言字词的讲解不是很透彻。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并且要更加仔细的研读文本,设法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发掘文本中有价值的成分。

咏雪公开课教案设计

咏雪公开课教案设计 咏雪公开课教案设计 一、教学思路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 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没有这一环节,教学很容易流于空泛。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 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 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 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 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 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骤:zhou似:si差:cha拟:ni奕:yi。

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在特 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 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 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 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 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师生 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教具准备】 多媒体 PPT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 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 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 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 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 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 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 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 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⑴各组提问:

公开课《咏雪》教案公开课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设计 授课班级:七(2)班 授课教师:陈芳 授课日期:2021年10月11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及其作者的文学常识;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并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1.分析理解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深入体会元方批评父友无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入题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关于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

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同样选自这本书的《咏雪》。 二、走近作者,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喜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

《咏雪》教案设计(详案)

《咏雪》教案 一、导入: 晚唐昭宗年间有位宰相叫郑綮,很善写诗。一次有人问他:“相国近有新诗否?”他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是啊,似乎风雪与诗向来有缘,与诗家的灵感灵气有缘。有人冒雪吟诗,有人踏雪寻诗,而东晋名士谢安和晚辈们在家里也能咏雪联诗。今天,让我们穿越到1600多年前谢安家中的联诗现场,欣赏他们的诗句,感受他们的雅趣。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全班同学自由诵读课文两遍(力求读准字音,不回读)。 2、请一个学生朗读没有标点的文章,第一步要求加上句读,第二步要求读出句中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请一个学生朗读有句读的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流畅、情感、语速、轻重音等角度评价。 4、请该生在听取同学的点评意见后,再读。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在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合作探究,掌握文意 1、自读课文,同桌互助,结合注释,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教师PPT投影展示重要文言词语,以提问形式补充落实)。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俄而:不久,不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因:凭借;即:就是;何所似:倒装句,即似何,像什么。 2、根据屏幕上的注释和书本注释,主要以自我翻译为主,可以同桌互助,翻译全文。请一学生翻译全文,全班同学和老师修正、补充。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大笑了起来,很高兴。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意:(1)大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未若柳絮因风起:改变下顺序,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说话用语习惯,“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全班学生再齐读课文 四、逐步深入,品味语言 1、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析:谢家子弟在下雪日家庭聚会,比赛咏雪。 2、谢家子弟的咏雪比赛是在谁的主持下进行的?他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析:谢太傅(谢安)。 3、谢太傅对比赛的结果有何表示?(用原文字词回答) 析:大笑乐。 4、(主问题)谢太傅为何会“大笑乐”?(教师恰当引导,充分挖掘学生不

优质课教案公开课

奇妙的图形密铺 教学内容:教科书86-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密铺的特点,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2、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合理推理能力,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德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由美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密铺的特点,知道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 教学难点:理解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教学准备: 1、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课件。

2、圆、正三角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七巧板和水彩笔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分析比较,认识密铺 1、找一找 出示生活中一组图片:(多媒体播放) 师:同学们,在我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画面,你能在上面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 (学生回答) 它们是由正方形、长方形拼接而成的,这些图形拼在一起美化了我们的环境。 2、分析比较 师:老师这有一副用圆形铺的画面,和上面两幅图形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出示用圆形铺的画面) 师:那这样呢?(演示圆重叠效果)就会重叠。 3、小结定义 师:像上面这样把平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的铺在平面

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板书:无空隙、不重叠铺在平面上) 屏幕演示正方形密铺。看,像这样在平面上无空隙、不重叠的一直铺下去。 4、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密铺现象,(出示:蜂窝、龟壳、棋盘、水立方)找到密铺的图案了吗?播放生活中密铺的例子。 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奇妙的图形密铺”世界。(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践,体验密铺 (一)一种平面图形密铺 出示课始的两幅图形 师:刚才我们发现哪些图形能单独密铺呢?(长方形、正方形)出示这样的两种图形。哪个图形不可以密铺?(圆形) 1、下面几种图形也能密铺吗? 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正六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

《咏雪》教案(详案)

《咏雪》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意义(如“内集”“因”等)以及文言词、句的特殊用法(如“儿女”为古今异义词、“何所似”为倒装结构等)。 2、反复诵读,通过想象、比较,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优美意境。 3、通过对比,透过文字感受文学作品中丰满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以反复诵读的形式,通过想象、比较,分析谢安为何而“笑乐”的可能性,品析“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两句语言的妙处。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晚唐昭宗年间有位宰相叫郑綮,很善写诗。一次有人问他:“相国近有新诗否?”他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是啊,似乎风雪与诗向来有缘,与诗家的灵感灵气有缘。有人冒雪吟诗,有人踏雪寻诗,而东晋名士谢安和晚辈们在家里也能咏雪联诗。今天,让我们穿越到1600多年前谢安家中的联诗现场,欣赏他们的诗句,感受他们的雅趣。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全班同学自由诵读课文两遍(力求读准字音,不回读)。 2、请一个学生朗读没有标点的文章,第一步要求加上句读,第二步要求读出句中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请一个学生朗读有句读的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流畅、情感、语速、轻重音等角度评价。 4、请该生在听取同学的点评意见后,再读。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在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合作探究,掌握文意 1、自读课文,同桌互助,结合注释,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教师PPT投影展示重要文言词语,以提问形式补充落实)。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俄而:不久,不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因:凭借;即:就是;何所似:倒装句,即似何,像什么。 2、根据屏幕上的注释和书本注释,主要以自我翻译为主,可以同桌互助,翻译全文。请一学生翻译全文,全班同学和老师修正、补充。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

友谊的回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并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学生在倾听、实践、师生合作中理解歌曲、学唱歌曲和表现歌曲,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3、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学会“f ”、“pp ”强弱记号,并能自信的,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 教学重点: 掌握力度记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教学难点: 前半拍休止的准确演唱以及歌曲中回声处的自然准确的表现。 教学方法: 听唱法、模唱法、对唱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电钢、教材、彩纸、磁铁等 教学过程: 课前律动 一、组织教学 上课:师生问好! 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还特意邀

请了我的小伙伴一起来和大家完成今天的任务,瞧,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来了(播放小猪佩奇的回声那一集) (如果学生不安静,提示学生仔细看,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师:同学们刚才观看的可真认真,为什么山谷也会唱歌呢?谁能告诉老师。 生:是一种自然现象, 师:是一种什么自然现象 生:回声! 师:那么羚羊老师发出的原声和回声有什么区别呢? 生:原声声音大,回声的声音小(你听的可真认真) 音乐里面我们常用强弱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强用这一个符号来表示(出示f,贴板书),弱用这一个符号来表示,(出示p)很弱用两个这个符号来表示(出示pp,贴板书),回声我们就可以用很弱的力度来演唱,面对着连绵起伏的大山老师忍不住也想向大山问声好,下面和老师一起做个友谊,向大山打个招呼吧!老师来唱原声,你们来表现回声。大山你好!(切分节奏)生模仿回声(在这里老师布置任务要明确,师唱原声,生唱回声,提示学生回声的力度很弱,师并示范一个)找个学生来向大山问好,其余的学生表演回声。 通过力度对比,我们感受到了美妙的回声,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和回声有关的歌曲——《友谊的回声》(写板书) 二、学唱歌曲。 1.初听(身体可以跟着音乐轻轻地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咏雪》教案

《咏雪》 《世说新语二则》是初一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古文,对古文言的知识了解的不多, 所以在讲解时一定要细致,尤其是对文言常识部分要重点说明,在教学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咏絮之才。这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学习起来不太困难。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翻译,能流利翻译课文; 2、熟读并努力做到背诵全文; 3、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4、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会感受诗词的意象美; 2、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美感差异。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翻译; 2、结合课后注释尝试翻译课文; 3、整体把握文意后,赏析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 1、学会感受诗词的意象美;

2、学习从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3、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4、从时间、地点、人物、开端、经过、结果六个方面梳理叙事脉络。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语。 你知道古代有哪些智慧儿童吗? 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2、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刘义庆是编著者,并不是作者,他是组织者)是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juàn)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她自幼聪识,有才辩。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3、知识链接。 谢太傅即谢安,字安石,东晋时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他死后追赠为“太傅”,故称。 4、师生交谈家庭聚会时的情况,引入作对联,咏诗词歌赋,之后,师生共同研读短文《咏雪》。

那一定会很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那一定会很好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缩、努、茎、吱、嘎、拆”等8个生字,在语境中,注意读准“背、骨”两个多音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大树的语言,读出它期待的心情。 3.通过填写表格,感受大树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地板的历程,了解故事大意。 4.抓住“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的意思,感受大树乐观、平和、愉快的心情。 5.通过小组讨论,比较本文与《去年的树》两篇童话的相同与不同点。感受童话中树的喜怒哀乐,想象丰富。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抓住“那一定会很好”,感受大树乐观、平和、愉快的心情。 难点:对比阅读,比较本课与《去年的树》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借助拼音自主识字,思考导语中问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认读字词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大家齐读课题: 9 那一定会很好 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相信这些词语你一定能读正确。 自己读一读试一试吧。 缩成努力根茎叶手推车吱嘎拆下来旧木料3.提醒:你认为这些词语中哪个字不好读,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出示图“茎”这就是植物的“茎”部分,注意读音读一声。4.练习用词语说话。 二、整体感知 1.字音大家都正确了,相信课文大家一定会读的更好,请几位同学跟老师一起接读课文。 2.这是我们接触的第三篇略读课文,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的要求呢?(出示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这段话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啊?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都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有的同学想好了,有的同学还需要再思考一下。大家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师画)对,一边读一遍想,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 3.哪位同学能看着学习记录卡说说种子的这段变化历程。 4.同学们,你们跟他填的一样吗?还有补充吗? 三、朗读感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种子的这段变化历程。师:一粒种子它被泥土紧紧的包裹着,这多难受啊。种子想——(请你来读)要是能站起来,大口大口的呼吸空气,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谁再来读读种子的愿望(指名读),对呀,成长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于是他努力生长,钻出地面,长成了——一棵大树。 师:它长成一棵大树,他又想(指名读)正巧,农夫经过这里,他把大树砍下来,拖到家里做成了——手推车,手推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听着耳边的呼呼声,多么舒服。你知道手推车为什么感到这么舒服吗?(生回答)是啊,做一辆会跑的手推车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请你带着快乐的语气再来读读他的这个愿望。师: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当他变老了的时候,他就想——(生读) 它已经老了,动不了了,师范读,你再来试试,于是农夫和儿子把他拆了,做成了椅子。师:这椅子一待就是很多年,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板坐在很吃力, 1.默读课文,画出种子变化的关键词语。 2.填写表格,完成自学记录卡。 3.与同桌讲一讲,种子的这段历程。 它多么想躺下好好歇歇呀,请你读——最后,农夫的儿子把它拆了,锯成木片,铺在阳台上,它变成了木地板。同学们,让我们看看这段历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变化? (时间在变、愿望在变、种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帮助人它的人在变)什么没有变呢? (那一定会很好)大家发现了吗?每一次想法,后面的“那一定会很好”,这一句没有变,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快乐的、美好的、充满希望的)大家看,这粒种子从大树到手推车、椅子再到木地板,就像连环画一样,向我们展现了它这样一段生命历程,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段历程,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

最新部编教材《咏雪》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篇古文,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相关的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3.通过学习这篇古文,了解《世说新语》这一本书,感受魏晋时代风流人物。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培养文言语感,进而学会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谢安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之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人们赞赏一个人很有才会都会说什么呀?引出“才高八斗”这个成语的出处,才高八斗是谢灵运对曹子建才华的赞美之情,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学过他的《七步诗》,引出七步诗的出处。其实在《世说新语》里面,记载了很多有才华的文学名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短文,文中的人物都是那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板书《咏雪》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通文章。 2.请个别同学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停顿; 3.学生合作朗读,个别朗读。 三、合作探究,掌握文意 1.学生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请学生完成重点字词的翻译:內集、儿女、俄而、欣然、差、拟、未若、因、即、何所似 3.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阐述) 四、逐步深入,品味语言 1.句子分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该句点名了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这是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简短的一句话,就能把事情说得很清楚。 2.从文中哪里可以体现古人家庭生活乐趣? 寒雪日內集、公欣然、公大笑乐。 3.把大雪纷飞的场景比作“撒盐空中”“未若柳絮”,谢安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你有不同的看法吗? 从公大笑乐来看,谢安更赞赏谢道韫,从俄而雪骤来看,谢朗的比喻也恰当。但从意境来看,后人还是更赞赏谢道韫的比喻,所以被后人称为“咏絮之才”。

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教学设计一等奖

《咏雪》教案 教材解读: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后来便把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红楼梦》第五回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便以“堪怜咏絮才”称许林黛玉。在《三字经》中还有“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之句。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补充相关人物的资料。 教学准备: ppt课件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师作如下介绍: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武穴市实验中学周元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岑参以及边塞诗的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3.通过品读和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独特的画面美、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奇”为切入点,把握诗歌的内容;从“情”出发,体会作者的英雄气概与儿女情长;鼓励学生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表现出的昂扬乐观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 1.领略岑参诗歌“奇丽”的特点,体会诗歌的画面美与语言美。 2.感悟诗人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人生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呀,离愁别恨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是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因此也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请看大屏幕,你能根据画面的内

容说出相关的送别诗句吗,(屏显送别画面和诗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漠边关,与诗人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们的深情厚谊。 出示课题、作者。 二、确定目标 师问:同学们,我们来商讨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什么呢,采用哪些方法来学习呢, 生讨论,交流,师归纳本堂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为: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赏读诗歌,体味诗歌的画面美。 3.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三、初读感知,感受诗歌音乐美 1.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不会读的地方用横线标出。 师正音: 白草折zhé 即飞雪jí 散入sàn 锦衾薄qīn 冷难着zhuo 掣chè - 1 - 师指导生划分节奏: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着。 2.师配乐范读,提醒生听读时注意重音和节奏。 3.师指导生齐读课文。 4.题解: 题目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你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回答,师点拨: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板书(一):咏雪(景) 送别(情)

《怎样听到声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回答)知道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们又是怎么样听到声音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听到声音使用哪个器官?(学生回答)观察耳朵的结构。逐步讲解: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听神经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2、鼓膜的振动 为了便于观察, 我们可以在纸板前悬一个小球 在纸板前敲击小鼓, 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 观察一 A.保持小鼓与纸板的距离不变 B.用不同的力敲击小鼓 观察二 A.用相同的力敲击小鼓 B.小鼓距离纸板远近不同

仔细观察小球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总结: 距离不变 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 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相同的力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 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三、小结 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四、拓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听力呢? 1、尽量避开噪声。 2、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 3、听到巨大响声时要张开口。 4、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介绍各种耳朵。 五、课堂练习 1.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2.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3.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3.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听神经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4.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5.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如果受到伤害,人的听力就会下降,甚至丧失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咏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

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我准备了几个智慧少年的故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播放图片)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多媒体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咏雪教案

《咏雪》教案 [教学内容]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咏雪》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雪纷纷,谢太傅以此为题要求子侄辈作诗,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本文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

部编版初中语文《咏雪》优质课教案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能读出语气、节奏的变化,进而掌握文言文特有的整体平缓、词语宕开的诵读特点。 2.积累重点词汇,能借助注释把握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能从文章结尾处品味出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能读出语气、节奏的变化,进而掌握文言文特有的整体平缓、词语宕开的诵读特点。 教学难点: 能从文章结尾处品味出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讲述谢安东山再起的故事,及他在淝水之战中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

总结:谢安在隐居东山期间,还承担起教育谢家子弟的重任,其中以谢道韫、谢玄兄妹最为出色,今天,我们将通过一次家庭聚会,去感受名门世族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正字正音 1.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字音(俄、骤、奕的读音,似、差多音字的辨析)。 三、再读课文,掌握文言文诵读特点 1.学生畅谈所了解到的古人读书法(摇头晃脑,语速较慢),并与现代文朗读比较(明白文言文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形成特有的整体平缓、词语宕开的诵读特点)(板书)。 2.教师范读,做到整体平缓、词语宕开。并以“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为例进行划分节奏及语气的变化练习(板书)。 3.学生划分节奏、诵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多种形式的诵读(个人、小组、分角色),相互点评。 四、借助注释,把握大意 1.朗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请借助注释把握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消除学生初次疏通文言文时的无措,提醒要善于利用注释。 2.学生讲述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注释并积累“儿女”、“俄而”、“差”、“拟”、“未若”、“因”这几个重点字词。 五、三读课文,把握情感 1.学生讨论文章中哪个比喻更好。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公

她是我的朋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难点: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生字词、重点句段、战争场景图、和课文插图等内容的课件。2.学生课前了解关于抽血和输血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小诗。(多媒体播放儿童配乐诗朗诵《朋友》)朋友,是一棵大树。围在我们的身边,用枝繁叶茂的叶子庇护着我们。朋友,是一件厚厚的外套。天凉的时候,为我们保暖。朋友,是一把雨伞。下雨的时候,为我们挡风遮雨。有一种爱很小很小,可它,却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付出一切,这就是朋友的爱。 师:这是一首写朋友的诗,今天我们也要一起来学习一个发生在朋友之间的小故事,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她是我的朋友

【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走进文本之前就能够自然而地怀有对真挚友谊的向往之情,为感受主人公内心世界做好铺垫。这样,既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堂,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友谊的真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生:她是谁?我是谁? 生:她和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师:同学们动脑筋提出了问题,只要你们认真阅读、仔细考,就一定能读懂这些问题的。现在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读课文,还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课文读完了吗?那词语大家都会读了吗? (课件出示词语:草垫啜泣呜咽拳头竭力阮恒迫在眉睫噢流血输血血型血管抽血献血) (1)指名认读词语。 (2)正音、巩固练习。区分“血”字的读音:“血”用在合成词和成语中,属于书面语用法,应读成xuè。“血”单独使用或用在短语(词组)中,属于口头语用法,应读成xiě。师:词语大家都已经掌握了。那刚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生:解决了。 师:课文中的“她”指的是?生:小姑娘。师:“我”指的是?生:阮恒。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生:这篇课文讲的是在战争时期,有个叫阮恒的小男孩虽然以为献血就要死了,但是还是勇敢的为受伤的朋友献血的故事。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25、??世说新语?两则?教案(2课时) 第一课时(?咏雪?) 一、出示目标 1、疏通字句,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了解谢太傅对两种咏雪佳句的评价。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二、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今作3卷),按事情性质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述汉末到东晋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和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代笔记体作品影响颇大。 (二)朗读课文,翻译理解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给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fù差.可拟.chànǐ柳絮.xù撒.盐空中sǎ雪骤.zhòu无奕.女yì 2、听读课文,掌握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探究课文,把握形象 小组讨论: 1、“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三种理解:一种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二种认为是“笑”前者,“乐”后者;三种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没有具体的交代,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其他喻体:“鹅毛”“飞花”“梨花”“蒲公英的孩子”“翩翩起舞的蝴蝶”等 3、本文中的“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4、写出你所知道的咏雪的名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吴判官归京》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渭 5、背诵课文 三、当堂训练

【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雪》示范【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莽.莽(mǎng) 妖娆.(ráo)折.腰(zhé)成吉思汗.(hán)稍逊.风骚 (xù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