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流水化学特征

中国河流水化学特征
中国河流水化学特征

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及河流特征综合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及河流特征综合题训练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全球性的粮食短缺,让中国打造“海外农场”的热情日益高涨。哈萨克斯坦作为全球国土面积第九大国,人口却不到2 000万。下图为哈萨克斯坦及周边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与湖泊②比较,简述湖泊①的显著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东北地区略图。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的满洲里市是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战略支点。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一条水陆并行的丝绸之路——帆船队从东北的白山黑水间出发,沿着松花江到黑龙江尽头的库页岛,再辗转抵达日本北海道。图2为甲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和松花江流量统计图。 分析古代船队春季从甲地出发在松花江航行的有利自然条件。 4.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非洲赞比西河流域简图。 (1)简要分析图中盐沼的成因。 (2)简要描述马拉维湖的形成过程。 (3)ab河段和bc河段相同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不同的水文特征主要是:ab河段比bc河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分析水文特征异同的原因。 5.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简图。 材料二下面左右两图分别是M、N两城市气候统计资料。 比较甲、乙两条河流航运价值高低并说明理由。 6.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区域地层剖面示意图,该区域森林覆盖率较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图示区域水汽输送环节的影响。 (2)描述图中R河段的水文特征。 7.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欧洲多瑙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多瑙河上游接纳了被誉为“滑雪天堂”的阿尔卑斯山区较多的河水,中、下游流经地区经济发达,并以铁门为界。 材料三下表为图中三座城市降水量统计表(单位:毫米)。

水环境化学复习题一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自净系数:是大气复氧动力学系数k2与有机物好氧条件下的耗氧衰减动力学系数k1之比,即f=k2/k1。自净系数与水体自净能力有关,其它因素确定后,f 越大,自净能力越强。 剪切流扩散(离散、弥散):由于断面流速和浓度分布不均匀带来的物质输送作用,使浓度由不均匀向均匀趋势变化的现象称为弥散作用。 温跃层:许多湖泊水体在一年的特定时期温度是分层的,垂向的温度梯度有效地阻碍了水体的混合,在每层中是完全混合的,而在这两层之间由于密度的差异而阻止了它们的完全混合,形成一个过渡层,称温跃层。 非点源污染:污染源没有确定的位置、并具有时空不确定性等。 水环境背景值:在相对没有受到人为污染影响条件下水体的水质指标的量值。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环境目标下,某一水域所能承担的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有机污染物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下分解和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使水体中有机污染浓度降低,称为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水中氮有机物耗氧过程:在有氧条件下,含氮有机物生化降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碳化阶段(CBOD氧化分解),然后硝化阶段(NBOD氧化分解),后者一般较前者滞后10天左右。 河流氧垂曲线氧垂曲线:污水排入水体后水体中的DO随流经距离的变化曲线先下降后上升呈悬索状下垂,故称氧垂曲线。 水质迁移转化基本方程:水质迁移转化基本方程是由水流连续性原理、能量守恒原理、物质转化与平衡原理针对微元水体建立的微分方程式,它是建立水质模型最基本的方程。 何谓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两种污染源各有何特点? 点源污染是具有确定位置的排污口和污染物排放地点的污染源引起的污染。 非点源污染是没有集中的排污口,污染物来源的位置高度分散的非点污染源造成的污染。点源污染空间范围小,各类污染物、污水量和浓度相对稳定,较便于治理。非点源污染的特点是:随机性、广泛性、时空延滞性、机理复杂性、不确定性、隐蔽性、难监测、难治理性等。 水体污染与水文循环有何联系?试从水文循环的各个环节上给以说明。 在水文循环中,水与各种各样的物质接触,使那些物质混入或溶入其中,并经历着不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变化过程。因此,自然界的水体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可能使水体污染的不同物质,称之为污染物。当某些物质超过一定限度,危害人类生存和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水的用途时,称该水体受到了污染。水体的污染可以发生在水文循环的各个环节上,在降水形成中,若空气中NO、SO溶入过22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2--使pH值低于SO5.6,NO,则导致酸雨,即降水受到了污染;沿河多降水中的34流有大量的工厂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入,可能形成局部或整条河流的污染;挟带过多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素的农田径流进入湖泊和水库,长期富集时,可能出现富营养化污染;地面污水大量渗入地下,可能使地下水污染。 从性质上说水体的自净可分为哪三个方面?各自有何特点?各举例说明。 水体自净是水体中的污染物随水体的运动不停地发生变化,自然地减少、消失或

微专题:水循环—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水文特征

微专题:水循环——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水文特征 【知识回顾】思维导图 河流的补给类型 影响河流补给的因素 河流的水文特征 【选择训练】 (2016年长春一模)右图“我国新疆某 河流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图”。据此完 成1-2. 1.该河主要补给形式是 A .大气降水 B .冰川积雪融水 C .季节性积雪融水 D .地下水 2.关于该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明显冬汛 B .流量大 C .无明显汛期 D .有断流现象象 (2016年广州一模)右图是北德维纳河流域示意图,该流域的地形是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据此完成3-4. 3.影响该流域冬季降水的海洋气流最主要来自 A 南方 B 北方 C 东方 D 西方 4.该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①雨水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 ③冰川融水 ④湖泊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16年2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 发过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 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 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 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 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 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图4示意罗纳 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 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 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9分) 【真题感悟综合能力训练2】 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 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 (图6)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 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 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 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 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 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 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

第九章 各类天然水体的水化学概况

第九章各类天然水体的水化学概况 天然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循环,构成地球的水圈,水圈为地球表面和接近地球表面的各类水的总称。天然水的总水量近14亿km3, 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二被其所覆盖。天然水在流动与循环过程中接受了周围环境的各种杂质,形成不同水系。按天然水形成、形态与性质的特点,可划分为河水、湖(库)水、地下水、大气降水(雨水、雾、雪、霜、雹等)及海水五大类。各类天然水均具有各自的特点,即使同类水体,其水质状况也不尽相同。这是由于水体所处的环境条件,如气象、气候、地理、地质、人类生产与生活用水和排废、各种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等均会影响水质。本章将简要叙述各种类型天然水体的水化学概况及相关概念。 第二节河水 一、河流水化学基本特点 河流是大气降水径流和出露地面的地下水径流在地表线性凹地汇集而成的水体,河流是自然界水分循环的组成部分及水量平衡的组成要素。其具有集水流域面积广、敞开、流动等特点。河流水质与土壤、岩石、植被、气候及河水的补充水源等状况有关,和人类活动有关,特别是与水中生物生命代谢活动直接相关。河流是水圈中最为活跃的部分,由于其流动所涉及的面积较为广阔,流动过程中接触的环境较复杂,且多样性,故河水化学组成具多样性和易变性的特点,不同地区河流与同一河流的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其河水化学成分都可能有较大差异。通常河流的水化学有以下基本特点: 1、溶解有丰富的气体 因河水处于运动状态,与空气接触充分,溶有空气中的各种气体,溶解氧气和氮气较丰富,含量近为饱和。未污染河流中生物不多,溶解氧等气体的含量主要受温度和气压影响。 夏季大型水库溢洪放水时,放出大量温度低且为溶解气体所饱和了的库水,这些水在大坝以下河道中如温度迅速上升,可能造成水中溶解气体过饱和。 2、河水化学组成与含盐量 (1)主要离子世界各地河水所含主要离子种类相同,阳离子为:Ca2+、Mg2+、Na+、、K+,阴离子为:HCO3- CO32-、SO42-、Cl-,即通常所说八大离子。世界河水平均化学组成、我国及世界部分河流主要离子含量和分别列于表9-3、9-4与9-5。多数河流主要离子中以HCO3-和Ca2+含量最高,水质属碳酸盐类钙组。在含盐量较高河水中,水质类型可能与前者不同,存有硫酸盐类或氯化物类钠组类型水质。较多河水中主要离子含量大小基本具有以下顺序:阳离子:[Ca2+]>[Na++K-]> [Mg2+],阴离子:[HCO3-+CO32-]> [SO42-]> [Cl-] 东南沿海各河流,水质类型主要以重碳酸盐类钙组或钠组为主,但是主要离子比例关系

2020届专题03地理(带答案及详细解析,水循环和水运动专题)

2020届专题03地理 测试范围:水循环与水运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66年,美军在越南战争期间,启动了一项名为“大力水手”的计划。行动中,美军总共触动了3.2万架次的飞机,投放了大约474万枚催雨弹,在催雨弹的作用下,越南的雨季被人为延长,暴雨更是接连不断,引发的洪水不仅冲毁了大量的桥梁,水坝,还让北越军队的补给线持续陷入瘫痪之中,刺果沦为一片汪洋。此次完成1~2题。 1.据材料可推测,该战争举动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降水 2.而该举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降水 育空河是北美洲的大河之一,全长3185千米,流域面积85万平方千米。读育空河流域水系图,育空堡河流水位年变化图。据此完成3~5题。 育空河流域水系示意图 3.育空河流域出现凌汛的河段位于() A.伊格尔至育空堡河段 B.育空堡至安维克河段 C.安维克至努拉托河段 D.努拉托以下河段 4.影响育空堡河流水位变化的因素有() ①降水②气温③海陆位置④水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红海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圣地和海运航线,请根据图示材料和相关材料分析完成6~7题。

6.红海地区港口较少的原因() A.珊瑚礁密布 B.近海水深不足 C.周边为沙漠环境,环境恶劣 D.沿岸经济落后 7.在8月份,红海表面海水温度可达到27℃—32℃,在200米以下的水温也可达到21℃,在红海深海盆中,水温竟高达60℃,起身层海水温度高的原因主要是() A.表层海水温度影响 B.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影响 C.位于板块张裂延伸带 D.印度洋洋流作用 第8~9题图为太平洋海域的洋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读图完成8~9题。 8.有关图中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与②源于同一只洋流故其性质相同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会对③洋流产生影响 C.④洋流是流经海域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D.南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均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9.在甲处有一艘穿顺洋流航行,到达乙处不需要借助的洋流是() A.西风漂流 B.秘鲁寒流 C.赤道逆流 D.阿拉斯加暖流 第10~11题图是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左图示意的时间可能为() A.1月 B.3月 C.7月 D.9月 11.①洋流带来的影响是() A.南海北部春季多雾 B.舟山渔场饵料丰富 C.渤海海域冬季结冰 D.台湾西部夏季干燥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资源环境 节能减灾 与s/cm ,它不仅反映了水中例子强度,还可以指示总 例子组成以及溶解态的无机物组成。2.1.3水中溶解氧 地下水水体中元素在三相中转化,同水中的氧化还原反映强度有很大关系,水中溶解氧的浓度直接反映生态环境的 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汇总表 4结论 项目改造前公司2009年2座混合式一段煤气发生炉耗煤53900t/a (热值7200kcal/kg 的高热值块煤,折标煤55441tce/a ),5座链排式燃煤喷雾干燥塔粉煤67231.8t/a (热值5780kcal/kg ,折标煤55514.3tce/a ),合计烧成热耗110955.3tce/a (相当于5000kcal/kg 的原煤155336t/a ),产品烧成单耗为4.5287kgce/m 2;水消耗量为88.7949万m 3/a ,电消耗量4988.81万kwh/a 。 煤气炉改造后烧成单耗下降为3.53985kgce/m 2,公司用5000kcal/kg 的原煤121419.865t/a ,煤气炉改造节煤折标煤 24226.825tce/a (相当于5000kcal/kg 的原煤33916.135t/a ),改造后用电4397.3156万kwh/a ,项目改造节电591.4944万kwh/a,项目改造节能折标煤26297tce/a 。 煤气发生炉气化后的炉渣基本不含可溶性的有害物,对环境不会造成危害,可以用于铺路、制砖。 由以上所述,本项目改造完成后,公司可年节约原煤折标煤24226.825tce/a ;建成后的环保效益显著,从源头上削减烟尘和SO 2等污染物,明显改善周边的环境。参考文献: [1]高力明.陶瓷工业的燃烧技术进步与节能减排[J ].中国陶瓷 工业,2008,15(4)∶1-6. [2]杨洪儒,苏桂军,曾明峰.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能耗现状及 节能潜力研究[J ].陶瓷,2005,11:9-20. [3]骆晓玲,徐坤山.煤气发生炉工作原理的研究[J ].煤炭工程, 2009,8:98-100 [4]顾群音.煤气发生炉气化过程分析与提高煤气品质的技术 措施[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6.1:99-102.

水循环及河流特征

水循环及河流特征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①风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下径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需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水库流入量/水库流出量)。读北半球某水库水量盈余率统计表,完成第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3月水库水位最高②6月水库储水量最少③9月水库储水量最少④10月水库水位最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4.该水库( ) A.可能位于英国 B.分布在大陆西岸 C.以冰雪融水为主 D.水位季节变率小 图为台湾岛某年水量收支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下渗 B.下渗、地表径流 C.植物蒸腾、蒸发 D.蒸发、地表径流 6.由图可知,台湾岛水资源损失较多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②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 ③河流落差大,开发利用比例高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 雨⑤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等植物 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 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读图,完成第7~8题。 7.雨水花园首先直接影响水循环的( ) A.降水 B.水汽输送 C.蒸发 D.地表径流 8.图中暗管的作用是( ) A.及时吸收下渗的雨水 B.收集可利用的地下水 C.及时排出下渗的雨水 D.加速地下水的净化 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用水终端、污水处理厂、大气水、自来水厂。读图回答9—12题。 9.图中甲表示 A.用水终端 B.污水处理厂 C.大气水 D.自来水厂 10.关于图示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多少不因城市地面性质而改变 B.②的增多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C.③的水质不受农业生产活动影响 D.④的水质不受科技水平影响 1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B.蒸发量增加C.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D.河流的径流量变化加剧

天然水及其分类

天然水及其分类 一、水源 水是地面上分布最广的物质,几乎占据着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构成了海洋、江河、湖泊以及积雪和冰川,此外,地层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地下水,大气中也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水蒸气。地面水主要来自雨水,地下水主要来自地面水,而雨水又来自地面水和地下水的蒸发。因此,水在自然界中是不断循环的。 水分子(H2O)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可是大自然中很纯的水是没有的,因为水是一种溶解能力很强的溶剂,能溶解大气中、地表面和地下岩层里的许多物质,此外还有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和水混合在一起。 水是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工业部门的不同,对水的质量的要求也不同,在火力发电厂中,由于对水的质量要求很高,因此对水需要净化处理。 电厂用水的水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表水,另一种是地下水。 地表水是指流动或静止在陆地表面的水,主要是指江河、湖泊和水库水。海水虽然属于地表水,但由于其特殊的水质,另作介绍。 天然水中的杂质 要有氧和二氧化碳天然水中的杂质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杂质按照其颗粒大小可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三大类。 悬浮物:颗粒直径约在10-4毫米以上的微粒,这类物质在水中是不稳定的,很容易除去。水发生浑浊现象,都是由此类物质造成的。 胶体:颗粒直径约在10-6---10-4毫米之间的微粒,是许多分子和离子的集合体,有明显的表面活性,常常因吸附大量离子而带电,不易下沉。 溶解物质:颗粒直径约在10-6毫米以上的微粒,大都为离子和一些溶解气体。呈离子状态的杂质主要有阳离子(钠离子Na+、钾离子K+、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阴离子(氯离子CI -、硫酸根SO42-、碳酸氢根HCO3-);溶解气体主。 水质指标 二、水中的溶解物质 悬浮物的表示方法:悬浮物的量可以用重量方法来测定(将水中悬浮物过滤、烘干后称量),通常用透明度或浑浊度(浊度)来代替。 溶解盐类的表示方法: 1.含盐量:表示水中所含盐类的总和。 2.蒸发残渣:表示水中不挥发物质的量。 3.灼烧残渣:将蒸发残渣在800℃时灼烧而得。 4.电导率:表示水导电能力大小的指标。 5.硬度的表示方法:硬度是用来表示水中某些容易形成垢类以及洗涤时容易消耗肥皂得一类物质。对于天然水来说,主要指钙、镁离子。硬度按照水中存在得阴离子情况。划分为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两类。 6.碱度和酸度:碱度表示水中含OH -、CO32-、HCO3-量以及其它一些弱酸盐类量得总和。碱度表示方法可分为甲基橙碱度和酚酞碱度两种。酸度表示水中能与强酸起中和作用的物质的量。 有机物的表示方法:通常用耗氧量来表示。

太原盆地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演化机制

第23卷 第1期2009年2月 现 代 地 质 GE OSC IE NCE Vol 123 No 11 Feb 12009 太原盆地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演化机制 李向全,侯新伟,周志超,刘玲霞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正定 050803) 收稿日期:2008208230;改回日期:2009201205;责任编辑:戚开静。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331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2169)。 作者简介:李向全,男,研究员,1966年出生,水文水资源专业,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地质灾害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lxql m 2003@yahoo 1com 1cn 。 摘要:在对太原盆地水文地质进行详细调查基础上,集成应用水化学统计、水化学模拟技术,系统研究了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形成演化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按水质类型和分布特征,盆地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埋深小于50m )大致分为盆地边缘地带浅层淡水、盆地中心浅层咸水和浅层高矿化硫酸盐水3种类型。高矿化硫酸盐水主要是由于接受了富含硫酸根离子的周边基岩水补给所致。盆地中深层孔隙水可分为盆地边缘中深层水、盆地中心中深层水和中深层混合水3种类型。浅层地下水存在2种形成机制,一种是高矿化Ca ?M g —S O 4型岩溶水的混合补给形成,另一种高矿化水是在径流演化过程中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使地下水矿化度不断增高而形成。自盆地边缘至中心地带,中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水平变化规律,在盆地中心形成2个高值区,水化学类型依次为Ca ?Mg -HCO 3→Na ?Ca -HCO 3?S O 4→Na ?Mg -HC O 3?Cl →Na -HC O 3。关键词:太原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演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X523;P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27(2009)01-0001-08 Hydrogeochem i ca l Character isti cs and For ma ti on Evoluti ona l M echan is m of the Groundwa ter System s i n the Ta i yuan Ba si n L I Xiang 2quan,HOU Xin 2wei,ZHOU Zhi 2chao,L IU L ing 2xia (Institute of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 ental Geology,Chinese A cade m y of Geological Sciences,Zhengding,Hebei 050803,China ) Abstract:I n the Taiyuan basin,the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geoche m ical model have been syste matically used t o study the hydr oche m ical types of gr ound waters,s patial distributi on of geoche m istry,and evoluti onal mechanis m.The results sho w that the shall ow gr oundwater of the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 o the fresh gr oundwater in the bor 2der of the basin,the salt gr oundwater in the center of the basin,the high m ineralizati on degree sul phate gr ound 2water .The third type of the shall o w gr oundwater has been recharged by the bedr ock fissure gr ound water rich in S O 2- 4in the border of the basin .The moderate deep gr ound waters of the basin have been divided int o the moder 2ate deep gr ound water in the border of the basin,the moderate deep gr oundwater in the center of the basin,and the moderate deep m ixed gr ound water .There are t w o kinds of hydr oche m ical mechanis m s of the gr ound water evoluti on:the first is that the gr oundwater is recharged by the high m ineralizati on sul phate karst gr oundwater;the second is that the increase of T DS of gr ound water is attributed t o the evaporati on during the evoluti on p r ocess .Fr o m the border t o the center in the Taiyuan basin,the moderate deep gr oundwater obvi ously show the hydr oche m ical distributi onal regularities,and there are t w o high value areas in the center of the Taiyuan basin .The hydr oche m ical types of the gr ound water are successively Ca ?Mg 2HCO 3→Na ?Ca 2HCO 3?S O 4→Na ?Mg 2HCO 3?Cl →Na ?Mg 2HCO 3?Cl →Na 2HCO 3. Key words:Taiyuan basin;gr oundwater;hydr ogeoche m istry characteristic;evoluti onal mechanis m

山东省济宁市2017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循环

专题四:水体环境——水循环与河流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措施。 【考情分析】 高频考点考查方式5年考情统计 水循环原理及应 用 以人类活动或水利工程为材料 背景,考查水循环原理 2016全国2卷,2016全国3 卷, 2015新课标1卷, 2014 新课标2卷 2013新课标2卷,2013大纲卷 2012新课标全国卷,2012大纲卷河流特征及河流 的开发 以区域河流为例,考查河流的 补给、水文、水系特征以及河 流的开发与整治 2016全国2卷, 2016全国3卷, 2015全国2卷,2014新课标Ⅱ, 2014大纲 【达成目标】 掌握本节高考考点知识;明确高考做题思路和方法;规范答题语言,提高答题分值。 【高频考点一】水循环原理及应用 【基础知识】水循环类型、环节、意义 【合作探究一】 1、观察水循环示意图,分析地表水体参与水循环的环节有哪些(请标注箭头指向,并 注明环节) 2、如果地表水体在低洼处常年积聚就会形成沼泽,分析归纳沼泽的成因 【真题演练】[新课标全国卷Ⅱ] 地表水体 地面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5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拓展延伸】内陆河流断流的原因 淡水湖变成咸水湖的原因 【总结考查方式及规律】 【练习】“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下渗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高频考点二】河流的特征 1、补给类型及影响因素 2、水文特征 【基础知识】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真题展示】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 量。图5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天然水的化学特征

天然水的化学特征 一、雨水 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比较纯净,但随地区和大气环境影响,会溶存吸收杂质和气体。在接近海洋和内陆盐湖地方的降水中会溶解一些氯化钠盐分,离海岸距离近的雨水中Cl-含量高。一般雨水的总含盐量不超过50mg/L,结垢物质(钙、镁〕更微。在250C, 1大气压下,由于空气中COZ的溶人可使雨水pH值达5.6,这一因素是自然的,并非化学污染,温度、气压澎响但多不大,pH<5. 6时才称为酸雨。 二、河水 河水中含有的悬浮物和溶解盐类随流经地区的气候、地质条件、补给水的影响而变化。沿途有工矿企业排水时将污染水质。我国河水的含盐量可在13 -9185mg/L之间变化,而1000mg/L 以上者为少。河水的水化学特征是Ca z+ > Na+ > Mg2+ ; HCO3->SO2-4>Cl- 一般河水呈现微酸性。在洪峰期间悬浮物含量增加,含盐量减少;枯水期则相反。细菌、藻类及有机物在河水中含量也较高。 我国河流的水化学特征有明显的地带性:重碳酸盐类分布最广,占全国面积的680o I氯化物盐类占25.4%o,硫酸盐类分布最少占6.6%并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东南沿海河流含盐量最少为36. 4mg/L,在塔里木河米兰附近测得含盐量达32 732mg/L(接近海水含盐度),两者相差近1000倍。我国河水中硬度类别分布情况。 三、湖水 湖泊是提供工业和饮用的主要水源,并具有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湖水的化学成分决定于流人水源及补给湖泊的地下水流的成分,并与在湖内进行生物作用和湖泊集水面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是否有水流从湖泊流出,对湖水化学成分形成过程有特殊意义。不排水湖泊湖水耗损于蒸发,因而进人湖内的盐类不断聚积,其浓度继续升高,结果湖泊变成咸水湖。 排水湖的含盐量通常不超过200 - 300mg/L,咸水湖中的离子总数可达5. 82g/L。湖泊的深度、面积、容量对水质有明显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松嫩平原的东北部)气候干旱,地形低洼,湖泊密集,周围盐碱土分布其盐分多属苏打盐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含盐量较高,水中主要成分是重碳酸钠,含盐量2700mg/L左右,为淡水湖、咸水湖和卤水盐湖三种类型。

3.1.2天然水的基本特征(1)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天然水的性质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天然水的基本特征以及污染物存在形态 一、水和水分子结构的特异性 二、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1、天然水的组成(离子、溶解气体、水生生物) 2、天然水的化学特征 3、天然水的性质 (1)碳酸盐系统 (2)酸度和碱度 (3)天然水的缓冲能力 ● 缓冲溶液能够抵御外界的影响,使其组分保持一定的稳定性,pH 缓冲溶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pH 不变化。 ● 天然水体的pH 值一般在6-9之间,而且对于某一水体,其pH 几乎保持不变,这表明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是一个缓冲体系。 ● 一般认为各种碳酸盐化合物是控制水体pH 值的主要因素,并使水体具有缓冲作用。但最近研究表明,水体与周围环境之间发生的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对水体的pH 值也有着重要作用。 ● 但无论如何,碳酸化合物仍是水体缓冲作用的重要因素。因而,人们时常根据它的存在情况来估算水体的缓冲能力。 对于碳酸水体系,当pH<8.3时,可以只考虑一级碳酸平衡,故其pH 值可由下式确定: ][] [lg 3*321--=HCO CO H pK pH 如果向水体投入△B 量的碱性废水时,相应由△B 量H 2CO 3*转化为HCO 3-,水体pH 升 高为pH ',则: B HCO B CO H pK pH ?+?--=-][][lg 3*321' 水体中pH 变化为△pH=pH '-pH ,即:

][][lg ][][lg 3*323*32--+?+?--=?HCO CO H B HCO B CO H pH 由于通常情况下,在天然水体中,pH=7左右,对碱度贡献的主要物质就是[HCO 3-],因此经常情况下,可以把[HCO 3-]作为碱度。若把[HCO 3-]作为水的碱度,[H 2CO 3*]作为水中游离碳酸[CO 2],就可推出: △B=[碱度][10△pH -1]/(1+K 1×10pH+△pH ) △pH 即为相应改变的pH 值。 ● 在投入酸量△A 时,只要把△pH 作为负值,△A=-△B,也可以进行类似计算。 举例: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mmol/L 的水体中,用NaOH 进行碱化,需多少碱能使pH 上升至8.0? 解:△pH=8-6.5=1.5, pH=6.5, 碱度=1.6mmol/L 所以△B=[碱度][10△pH -1]/(1+K 1×10pH+△pH ) =1.6×(101.5-1)/(1+10-6.35×106.5+1.5) =1.6×(101.5-1)/45.668 =1.08 mmol/L (4)天然水的酸碱平衡 ● 许多化学和生物反应都属于酸碱化学的范畴,以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为基础的环 境化 ● 学也自然要经常需要应用酸碱化学的理论。 ● 酸碱无时无刻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食醋、苏打以及小苏打等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 酸和碱,一些学者认为弱碱性的水更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 酸碱反应一般能在瞬间完成,pH 值是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参数,决定着体系内各组 分的 ● 相对浓度。在与沉积物的生成、转化及溶解等过程有关的化学反应中,pH 值往往 能决定转化过程的方向。 ● 天然水体pH 值一般在6~9的范围内,所以在水和废水处理过程中,水体酸碱度的 观测是一个首先必须考虑的指标之一。 ● 在天然水环境中重要的一元酸碱体系有HCN-CN —、NH 4+—NH 3等,二元酸碱体系 有H 2S-HS —S 2—、H 2SO 3—HSO 3——SO 32—、H 2CO 3—HCO 3——CO 32—等,三元酸碱体系有:H 3PO 4—H 2PO 4——HPO 42——PO 43—等。

空气和水_物理及化学特性_图文(精)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张能立 2009-12-1 科学精神 1、探索 2、质疑 3、逻辑

4、实证 如何学科学 1、首先学科学精神 2、其次学科学知识 科学小实验:能升空的气球 问题:气球为什么能升空呀? 答案:气球里面的空气向下喷射时,气球自身获得了向上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推动气球往上运动。 科学规律:动量守恒定律 火箭原理与气球升空原理相同。

问题:什么是空气? 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它主要由 78%的氮气、21%氧气、还有许多稀有气体和杂质组成的混合物。 表:干燥空气在海平面的主要成分 气体化学式体积比质量比氮N 2 78.084 % 75.518 %氧O 2 20.942 % 23.135 %氩Ar 0.934 % 1.288 %二氧化碳CO 2 0.038 % 0.058

问题:历史上,哪个科学家首先发现空气 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直到后来法国科学家拉瓦锡(1743-1794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有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19世纪末,科学家们又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空气里还有氦、氩、氙等稀有气体。在自然状态下空气是无味无臭的。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著名的“钟罩实验” 拉瓦锡把少量的汞(水

银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 续加热达十二天之久,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的粉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拉瓦锡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空气,发现这部分空气既不能供给人类及动物呼吸来维持人类及动物的生命,也不能支持可燃物的燃烧。这种气体后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六节水循环与河流特征分析课时训练

(三)地球上的水 第六节水循环与河流特征分析 一、选择题 (2014·课标Ⅱ,6~7)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2.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解析第1题,本题通过水循环特点考查区域特征。绿水比例大表明该地主要以蒸发(腾)为主,形成的径流较少。选项中塔里木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形成的径流少,故A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人为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增加生产性绿水比例,故C项正确。水田改旱地不会增加植物蒸腾作用,故A项错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适宜发展植树造林,故B 项错误;修建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但对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 答案1.A 2.C (2015·海南地理)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3~4题。 3.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4.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 D.在冰期相对降低 解析第3题,蒸发是地表水以气态的形式进入大气,与海陆间矿物质迁移无关;水汽输送是指大气中水分的移动,降水是由大气水变成陆地水或海洋水,它们都不能实现海陆间矿物质的迁移;而径流则由陆地流向海洋,径流中会挟带一些矿物质,故它能实现海陆间矿物质的迁移。第4题,由于入海径流不断地把矿物质带入海洋,而海水蒸发不可能将矿物质蒸发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图版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水循环与河流特征分析教案含解析

第4讲水循环与河流特征分析 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结合原理示意图分析水循 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 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 系,明确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 点、原因。(综合思维、区域 认知) 2.利用示意图认识水循环所 发生的区域,河流补给来源。 (区域认知) 3.动手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分小组讨论不同人类活动对 水循环带来的影响。(区域认 知、地理实践力) 1.以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和 湖泊统计资料及演变图、区域 图等为载体,考查水循环的类 型、过程、环节及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考查 频度较高,考查形式主要为选 择题。 2.以区域图、统计资料图等 为载体,考查河流的补给类型 及相应水文和水系特征,考查 频度高,选择题、综合题都有 命题。 [梳理知识体系] [再现基础知识] 一、水循环

1.概念 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2.能量来源 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 3.类型及主要环节 类型环节名称特点 海陆间循环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 E:地表径流,G:地下径流,H: 下渗 水循环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上水资 源得以补充和再生 陆地内循环D:降水:I:蒸发,F:植物蒸腾补充给陆地水的水量为数最少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携带水量最大 4.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2)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地表形态。 (3)伴随着能量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可再生资源。 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方式 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及跨流域引水等。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

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考前易错易混题型专练易错点3水循环和河流特征

易错点三水循环和河流特征 水循环对陆地水体的更新起着决定作用,而水是生命之源,因此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河流水和其他水体之间的关系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该部分内容常见的易错点:水循环环节的判定、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描述、河流的流向判定以及河流的开发利用等问题。针对上述易错点,要依据背景材料进行分析,不能照抄照搬,例如:对于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每一条河都有自己的水文特征,甚至于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河流的水文特征也不相同,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易错易混训练]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 ) ①大气降水②蒸发③地表径流④下渗⑤水汽输送⑥植物蒸腾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②⑥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C,由图中所示环节没有直接表示出水汽输送环节,而错选C。 [解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将此逐一与图中所示环节相比,即可判断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故选D。 [答案] D 2.图示人类改造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①大气降水②水汽输送③地表径流④下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易错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由①大气降水,考生很容易认为是人工增雨,而错选C。 [解析]目前,人类对大气降水和水汽输送两个环节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人类改造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地表径流和下渗,B项正确。 [答案] B 下图为长江流域一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图,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图回答3~4题。 3.引起该湖泊TSS通量季节变化的直接原因有( ) ①流域内降水变化②湖水流向变化③上游地区植被破坏④当地围湖造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C,考生认为TSS的多少与人类活动有关,故错选C。 [解析]图示为长江流域的一湖泊,属于季风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夏季为丰水期,河流的水位高于湖泊,则河流补给湖泊,河流会带来泥沙注入湖泊,湖泊TSS通量为正值;冬季为枯水期,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湖泊补给河水,湖泊水含的泥沙量小,湖泊TSS通量为负值。因此湖泊TSS通量季节变化的直接原因与流域内降水变化、湖水流向有关,故选A项。 [答案] A 4.关于该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 B.航道深度增加,湖泊航运条件得以改善 C.TSS通量为负值时,湖水补给河水 D.河流枯水期时,TSS通量以流入为主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D,认为河流枯水期时,湖泊水位高于河道,TSS通量以流入为主,故错选D。 [解析]冬季为枯水期,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湖泊补给河水,湖泊水含的泥沙量小,以流出为主,湖泊TSS通量为负值。湖泊的泥沙淤积会影响通航能力,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调节洪水的能力,因此A、B有误,故选C项。 [答案] C 下面甲图中PQ为晨昏线,乙图是甲图中的对应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乙图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5~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