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意义与路径

新时期加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意义与路径

【摘要】精准扶贫档案不仅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基础,推进扶贫工作的依据,更是记录扶贫效果的载体。然而就目前工作中仍存在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设施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不高、精细化程度不够等问题,亟待加以改进,以期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保障帮扶到位。

【关键词】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意义;路径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是粗放扶贫的对称。通俗来说,精准扶贫主要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档案是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电子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及其档案管理工作。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并在具体实施方略中要求“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基础”;2016年国务院组织编制印发了《“十三五”脱贫

攻坚规划》,要求“加强建档立卡工作”,“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保障”;国家档案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意见》《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当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一、基层地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作用

精准扶贫工作最终的落脚点是以乡镇、农村为单位的基层地区,加强基层地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一,精准扶贫档案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基础。精准扶贫首先要做到精准识别,通过广大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进行实地调查摸底,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档案真实记录了低收入农户家庭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各方面情况。只有将精准扶贫档案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了,基层地区贫困劳动力才能真正通过扶贫工作脱贫致富。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中,67次提到“建档立卡”一词,足见其在我国新时期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其二,精准扶贫档案是推进扶贫工作的依据。贫困地区的禀赋条件有所差异,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也各不相同,只有准确把握精准扶贫档案这一关键环节,并实现动态管理,实时更新,才能针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特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才是真正的精准扶贫,同时才能有效避免边脱贫、边返贫的情况出现。以安徽省

为例,从2014年开始,安徽省全面核定查实贫困村、贫困户基本信息资料,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造成贫困的原因、地府政府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扶贫项目落实情况和点对点帮扶人等有关信息,建档立卡,并按照要求全部录入精准扶贫信息系统。按照国家确定的“一高一低一无”的贫困村标准,共识别出各类贫困村3000个,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依据精准扶贫档案开展的“精确滴灌”取得了良好成效,安徽省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790.2万人下降到2015年的309万人,减少481.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4.7%下降到5.72%,降低9个百分点。

其三,精准扶贫档案是记录扶贫效果的载体。在对基层乡镇、农村的走访调查中,在各类扶贫工作会议中,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文档、表格、图像、视频等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可以看到扶贫后的基层地区贫困村、贫困户新的生产生活情况,对比扶贫开展前留存的各类资料,能够真实反映出精准扶贫工作切实取得的成果,真实反映出通过精准扶贫基层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改变。

二、基层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此可知,加强基层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亟待加以改进。

一是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设施不完善。当前基层乡镇、农村档案管理工作条件有限,档案室简陋且不符合档案库房保管的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八防”要求,工

作设备陈旧,大部分地区甚至没有专门档案室,只能寄居在文印室或综合办公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数量稀少、业务水平存在局限性、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繁重而紧迫的档案工作需要;档案保护技术落后,丢失或损坏比较严重,档案的作用很难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是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的档案信息管理快速发展,但是基层地区由于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缺少创意、重视不足等原因,基层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或止步不前,或进展缓慢,档案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电子档案更是寥寥无几,十分不利于精准扶贫工作管理与信息的传递,难为全国的脱贫攻坚大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三是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精细化程度不够。基层扶贫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资料,大部分分散在各个单位和部门,受各类主客观条件影响,不能及时搜集整理、归类精准扶贫会议文件、会议记录;不能及时归档精准扶贫上报后留存的材料和表格;对详细了解的每户家庭成员就业情况,查看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对各贫困户致贫缘由、所需帮助等资料,不能随时整理、建档立卡,造成了精准扶贫开发档案资料的遗失、缺漏,给后期精准扶贫信息的查找、核对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切实做好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路径

一要提高对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基层对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要站在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高度认识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有效利用精准扶贫档案能够不断提高扶贫质量,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将扶贫建档工作纳入扶贫工作规划,要充分认识到,基层扶贫单位应努力加强档案管理,积极服务精准扶贫政策,而相关单位应积极主动配合档案管理部门做好档案工作。

二要完善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制度。从法治档案建设的高度谋划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上级对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来制定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档案保密、档案保管、档案查阅和档案鉴定销毁等制度。明确建立扶贫档案的规范要求,着重加强对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电子档案接收与移交、档案数字化外包、档案数据安全管理等进行规范。

三要加大对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投入。第一,建立专门的档案室并确保档案库房设施设备齐全,库房管理基本达到“八防”技术要求。第二,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工作素养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第三,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方式,如建立县域档案数据平台、网上档案查阅利用平台,方便相关单位通过业务平台快速查阅、比对相关信息,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严俊乾. " 大数据" 助力精准扶贫[ J ] . 现代经济信息,2016(01):35-36.

[2]田晋,石睿.基于时间序列的精准扶贫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4):133-136.

[3]国家档案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档发〔2016〕13号)[Z].2016-9-30.

[4]王忆南,汪恭礼.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局与路径选择——以安徽为例[J].地方财政研究,2016(08):33-39.

[5]刘文璞.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J].中国农村观察,1995(01):17-25.

[6]黄娜娜.安徽省脱贫攻坚工作报告:4年贫困人口减少481万人

[DB/OL].https://www.360docs.net/doc/c213469904.html,/system/2016/12/16/0075 28109.shtml, 2016-12-16.

[7]蒋成禹.农村精准扶贫开发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6(06):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