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r基础工业工程

2.1程序分析

1、在生产实际工作中,在选择研究对象时,方法研究一般选择(A)工序进行研究.

A.瓶颈环节或工序

B.设备最贵的工序

C.生产效率最高的工序

D.生产价值最高的工序

2、对制品制造过程进行分析的技术是(C)

A.操作分析

B.工艺流程分析

C.作业流程分析

D.动作分析

3、5W1H提问技术中的what表示(D)

A.何处做

B.何时做

C.如何做

D.做什么

4、ECRS中的R表示(C)

A.取消

B.合并

C.重排

D.简化

5、工艺流程分析的分析改进对象只包括加工和(B)

A.装配

B.检验

C.包装

D.储存

6、流程程序分析中进行以操作者的作业流程为对象的分析所采用的图表为(B)

A.物型流程图

B.人型流程图

C.操作分析图

D.程序分析图

7、检验过程属于(A)过程

A.基本过程

B.辅助过程

C.生产准备

D.生产

8、以下活动不包括在程序分析中的是(D)

A.作业

B.搬运

C.检验

D.包装

9、通过方法研究使现有的工作方法更加经济和(B)

A.简便

B.有效

C.安全

D.舒服

10、工艺程序分析的工具是(A)

A.工艺程序图

B.流程程序图

C.线路布置图

D.工艺程序图与线路布置图

2.2作业分析

1、联合作业分析的含义是指(A)

A.几个作业人员共同作业于一项工作时,对作业人员时间上的关系的分析以及排除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不经济、不均衡、不合理和浪费等现象的一种分析方法。

B.几项作业同时由一个人操作时,分析操作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经济、不均衡、不合理和浪费等现象的一种分析方法。

C.一个人同时在多个设备上加工多个零件时,其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经济、不

均衡、不合理和浪费等现象的一种分析方法。

D.几个作业人员共同操作一台机器,分析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不经济、

不均衡、不合理和浪费等现象的一种分析方法。

2、以操作者为对象开展程序分析适宜采用(B)

A人、机操作分析B人型流程图分析C物型流程图分析D双手操作分析

3、在生产现场中,常有(D)同时对一台设备(一项工作)进行操作,则称为联合

操作作业。

A.一个工作人员

B.一组工作人员

C.班组人员

D.两个或两个以上操作人员

4、为了平衡操作者双手负荷,可以开展(A)。

A.双手操作分析

B.单手操作分析

C.操作分析

D.人—机操作分析

5、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作业分析可分为人机作业分析、双手作业分析和(C)。

A.程序分析

B.操作分析分析

C.联合分析

6、双手作业分析以(C)过程为研究对象。

A.工序的操作

B.程序的操作

C.动作的操作

7、作业分析的基本类型有(A)

A.人—机作业分析、联合作业分析、双手作业分析

B.程序分析、流程分析、工序分析

C.操作系统、动作分析、程序分析

D.单机作业分析、双机作业分析、多机作业分析

8、

2.3动作分析

1、空手移动,伸向目标的动作称为(C)

A.伸手

B.指向

C.移动

D.寻找

2、动素分析中的基本动作元素有(C)个。

A.21

B.15

C.18

D.24

3、用手握住物体并保持静止状态,被称为(B)

A.握住

B.持住

C.定位

D.检查

4、在动素分析中,核心动素是(B)

A.伸手、移物、持住

B.装配、使用、拆卸

C.伸手、握取、移物

D.放手、检查、握取

5、在动素分析中,持住与检验属于(D)

A.核心动素

B.消耗动素

C.常用动素

D.辅助动素

红牌作战反面教材:现物

2.5生产线平衡

1、衡量流水线设计好坏的重要指标是(A)

A.平衡率 B.线速度C.节拍 D.作业工位数

2.6现场管理

1、某车间设计实用简便的工装把以前散乱放置的常用的扳手、螺丝刀等整齐排列在设备旁边,属于5S中的(B)。

A.整理 B.整顿C.清扫 D.清洁

2、“5S”是指(C)

A.清理、清扫、清洁、整顿和环境 B.清理、整顿、清洁、清扫和素养C.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 D.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安全3、很多企业在推行“6S”,(B)

A.与“5S”有本质上不同 B.是在“5S”基础上增加了一个“S"C.与”5S"是一回事 D.不包括目视管理

4、下列目视管理的图例中,不合理的是(C)。

物流通道:绿色堆高警示线

橙色

A. B.

+柏拉图

C. D.

人因工程

1.1作业环境设计

1、《工业企业卫生标准》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单位是下列(B)一种。

A.ml/m3 B.mg/m3C.ppm D.g/m3

2、在人的三种视野中,动视野范围最(A)。

A.大 B.适中C.不受限制 D.小

3、车床作业若采用局部照明,则对应的车间照明通常为(A)。

A.大 B.适中C.不受限制 D.小

4、WBGT指标用下列因素来评价微气候条件(D)。

A.干球温度 B.湿球温度C.气流速度 D.干球、湿球和黑球的加权平均温标5、将三种基色光同时射在一个全反射的表面上,会出现以下情况(C)。A.合成不同色调的光 B.产生一种色调的光C.白光 D.黑光6、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64年规定,500Hz、1KHz、2KHz平均听力损失40—55dB时的生理表现是哪个(B)。

A.听觉适应 B.轻度耳聋C.中度耳聋 D.显著耳聋

7、人对空气干湿程度的感受与以下哪个因素相关(D)。

A.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B.空气中水汽的绝对数量C.每m3空气内所含的水汽克数 D.空气中水汽距饱和状态的程度8、声音的两个主要度量是(A)。

A.频率和强度 B.大小和距离C.距离和频率 D.强度和距离9、波长在380-780nm范围的电磁波,给人眼的色感是(D)。

A.单色光 B.多色光C.彩色光带 D.白光

10、不同的色彩对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暖色调会产生如下的感觉(D)。A.物体密度大 B.稳定性好C.空间宽敞 D.距离缩短

1.2人机信息界面设计

1、当控制器的操纵扭矩较小条件下,应采用哪种控制器(D).

A.转轮 B.手柄C.曲柄 D.旋钮

2、在设计控制器的手柄时,应尽可能(D)手柄与手的接触面。

A.减小 B.不考虑C.排除 D.扩大

3、误读率最小的仪表表面和刻度的配色哪对最佳(A B)。

A.黑和白 B.白和黑C.墨绿和白 D.深蓝和白

4、在控制器设计过程中,如果要根据触觉辨别位置,最好选用(B)类型的控制器。

A.按钮 B.手摇把C.旋转旋钮开关 D.踏板

5、在控制器设计时,操纵阻力是控制反馈的主要因素,阻力(A)会使操纵者感受不到反馈信息对操作情况心中无数。

A.过小 B.过大C.限制过大 D.限制过小

6、在搬动开关中,哪种开关动作速度最快(B)

A.扭子开关 B.滑动开关C.推拉式开关 D.船型开关

1.3作业空间设计

1、持续时间较长的静态作业,宜采用(C)作业。

A.立姿 B.坐--立姿C.坐姿 D.卧姿

2、常用的控制器分布在较远区域、需要手足有较大运动幅度的作业,宜采用(A)作业。

A.立姿

B.坐--立姿C.坐姿 D.卧姿

3、操作者的工作空间附近有一条距离小于700mm的9千伏的电缆,此时应(A)来保证操作者的安全。

A.在电缆上加一层绝缘层 B.安装防护栏C.带安全手套D.穿安全防护鞋4、为了保障人体安全,避免人体与危险源(如机械转动部位等)直接接触所需要的空间称为(C)。

A.作业活动空间 B.作业接触空间C.安全防护空间

D.作业休息空间

5、需要手足并用,并对一个以上踏板进行控制作业,宜采用(C)作业。

A.立姿

B.坐--立姿C.坐姿 D.卧姿

6、站姿作业工作台高度应以(B)尺寸为依据设计。

A.站姿眼高 B.站姿肘高C.站姿肩高 D.站姿腰高

生产计划与控制

4.1生产计划

1、生产计划大纲属于(A)。

A.长期计划 B.中期计划C.短期计划 D.经营计划

2、物料需求计划应根据(B)制定。

A.生产计划大纲 B.产品出产计划C.生产能力需求计划

D.总装配计划

3、产品和市场发展目标应由(A)部门制定。

A.企业高层领导 B.生产主管C.市场经营 D.技术开发4、劳动生产率的计算依据(B)指标。

A.商品产值 B.商品产量C.总产值 D.净产值

5、总产值要按(A)价格计算。

A.不变价格 B.现行价格C.市场价格 D.企业内部价格6、滚动计划方式有利于(A)。

A.提高计划质量 B.简化计划编制工作C.减少计划工作量

D.增强计划应变能力

7、边际贡献等于(A)

A.单价--单件可变成本 B.销售额--总成本C.销售额--总可变成本

D.销售额--固定成本

8、生产能力计算中所涉及的设备是指(B)

A.企业拥有的全部设备 B.正在运转的设备

C.除报废、封存、备用和停用之外的全部设备

D.除报废、封存、备用之外的全部设备

9、委托外厂协作生产属于(C)生产能力调节因素

A.长期 B.中期C.短期 D.近期

10、均衡策略利用(D)来调节产量。

A.加班加点 B.变动劳动力数量C.变动库存 D.外包加工11、(A)企业的产品出产进度计划一般将产品产量均匀分配到各季各月生产

A.大批大量生产 B.成批生产C.小批生产 D.单件生产

4.2物料需求计划

1、MRP系统的工作目标不包括(C)

A.按期完成订货任务 B.降低库存量C.降低材料进货价格

D.提高计划的可靠性、实现均衡生产

2、采用单级物料表是出于(B)方面的考虑。

A.模仿人工处理方式 B.计算机存储空间大C.产品品种单一

D.便于产品结构数据的维护

3、产品中使用的外购件需求性质属于(B)

A.独立型需求 B.相关性需求C.随机性需求 D.周期性需求

4、含有车间成本控制功能的是(C)系统。

A.基本MRP系统 B.闭环MRP系统C.MRPII D.车间作业控制

5、在选择主生产计划的产品项目时,(D)不应该作为计划的产品对象。A.最终产品 B.公用部件C.主要零件 D.中间媒介体

6、(C)适应产品结构模块化的需要。

A.多级物料表 B.错排式物料表C.单级物料表 D.单层物料表7、批量政策属于(D)数据。

A.固定 B.变动C.基本 D.定额

8、当库存量大于需要量时,(B)等于零。

A.总需要量 B.净需要量C.可用库存量 D.计划到货量9、相关性需求的批量确定方法的基本假设是(D)。

A.需求量与其他物料需求量无关 B.需求量随机变化C.需求量确定而已知 D.需求量与生产量成比例

10、(D)的批量方法能与企业的生产节奏相适应。

A.直接批量法 B.经济订货周期法C.最小总成本法

D.固定订货周期法

11、生产计划变动频繁情况下适合用()更新方式。

A.重新生成方式 B.净变更方式C.定期更新 D.批处理

4.3

1、一般的讲,经济订货批量模型(A)

A.既可以用于生产模型,也可以用于订货模型 B.可以用于生产模型,不可以用于订货模型C。不可以用于生产模型,可以用于订货模型

D.不可以用于生产模型,不可以用于订货模型

2、经济生产批量模型与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相比,最根本区别是(B)A.前者的补充库存可一次到位 B.前者的补充库存不能一次到位C.前者不允许缺货 D.前者允许缺货

3、JIT和MRP相比,(C)

A.JIT是推动系统,MRP是拉动系统

B.JIT是拉动系统,MRP是推动系统

C.JIT是拉动系统,MRP也是拉动系统

D.JIT是推动系统,MRP也是推动系统

4、精益生产中的看板就像婴儿,零件就像母亲,下面说法错误的是(D)A.婴儿离开了母亲就会哭闹(发出需求信息)

B.婴儿随母亲从上位流动到下位,在下位孤零时就流动到上位

C.取货看板孤零时就要求取货,生产看板孤零时就要求生产

D.婴儿和母亲一旦结合就不会分开,随母亲一起在生产线上流动

5、关于大量定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大量生产方式无法保持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

B.大量定制永远无法达到大量生产的效益和成本

C.大量定制只追求范围经济效益,不追求规模经济效益

D.大量定制既追求范围经济效益,又追求规模经济效益

6、看板管理具有(C)式控制功能。

A.推动式 B.挤压式C.拉动式 D.其他

质量管理

1.1质量检验

1、准确的检验定义是(D)

A.通过测量和试验判断结果的符合型 B.记录检查、测量、试验的结果,经分析后进行判断和评价C.通过检查、测量进行符合性判断和评价

D.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进行符合性评价

2、抽样方案的接受概率为95%,表示(B)。

A.交验100个产品,可接受95个 B.该批产品被接收的概率为95% C.所交验的每个产品被接受的概率为95% D.使用此方案的概率为95%

3、下列不能作为检验批的是(C)

A.同型号

B.同等级,同种类C.不同来源 D.生产日期、条件基本相同

4、下列不属于质量检验功能的有(A)

A.提高检验人员的能力

B.鉴别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C.把住不合格品不放行的关口 D.根据质量状况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5、关于抽样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在接收的合格批产品中不允许有一些不合格品

B.在拒收的不合格品批产品中不存在合格品C.抽样检验是用样本的检验结果来推断总体质量状态的一种检验方法 D.抽样检验一般用于特性值为计数值的产品。

1.2

1、无偏移情况的Cp表示(D)

A.过程加工的不统一

B.Cp越大,质量能力越弱

C.过程不稳定 D.Cp越大,质量能力越强

2、过程能力指数应该(B)进行计算。

A.收集一些令顾客满意的数据

B.在统计控制下收集数据

C.在生产过程无偶然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收集数据

D.随机收集数据

3、过程控制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对5M1E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B.对关键工序进行控制

C.对质量数据进行检验

D.对不合格品的控制

4、计算过程能力指数是以过程质量特性值服从(C)为假设前提的。

A.F分布

B.指数分布

C.正态分布

D.威布尔分布

5、若过程质量特性值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标准差为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σ越大,过程能力就越强。

B.σ越小,分布曲线越来越矮,越来越胖。

C.σ越小,过程能力就越强

D.σ越大,质量的一致性越好

1.3

1、(A)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

A.因果图 B.排列图 C.直方图 D.树图

2、在制作排列图的过程中,为了抓住“关键的少数”,在排列图上通常把累计比率归类,其中在(C)间的因素为主要因素。

A.0%-60% B.0%-70% C.0%-80% D.0%-90%

3、排列图按(B)的顺序显示出每个项目在整个结果中的相应作用。A.上升 B.下降 C.稳定 D.上下波动

4、质量改进是针对(A)进行的。

A.过程 B.工序 C.不合格品 D.管理过程

5、下列关于PDCA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B)

A.第一阶段进行申请、提交项目等

B.第二阶段按计划实地去做,去落实具体对策。

C.第三阶段实施标准化,以后就按标准进行,该阶段是实施PDCA的关键。D.第四阶段对策实施后,把握对策的效果。

1.4

1、加入工程的平均与规格的中心一致时,六西格玛水平意味着(A)A.10亿次的缺陷发生机会中发生2次缺陷

B.百万次的缺陷发生机会中发生3.4次

C.100万个部品中发生2个不良

D.10亿个部品中发生2个不良

2.六西格玛改进的五个阶段D、M、A、I、C中的D表示(C)

A.Do实施 B.Design设计 C.Define界定 D.Defect缺陷

3、决定“该做什么”,确定任务的实施先后顺序是(A)任务。

A.黑带大师 B.黑带 C.倡导者 D.绿带

4.对六西格玛管理的描述,最恰当的是(B)

A.仅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 B.整体业务改进的管理模式

C.一种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 D.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方法

5、在某检验点,对一千个零件进行检验,每个零件上有10个缺陷机会,结果共发现16个零件不合格,合计32个缺陷,则DPMO为(B)

A.0.0032 B.3200 C.32000 D.1600

1.5

1、GB/T19001-2008标准是(A)ISO9001:2008标准的国家标准。

A.等同采用 B.等效采用 C.非等效采用 D.直接采用

2、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中用于认证的是(B)

A.ISO14004 B.ISO14001 C.ISO14010 D.ISO14011

3、下列不属于ISO/TS16949目标的是(C)

A.缺陷预防B.减少汽车供应链的变差和浪费 C.与其他标准兼容D.持续改进4、ISO9000族标准中用于认证的标准是(A)

A.ISO9001 B.ISO9004 C.ISO9000 D.ISO8402

5、(B)是用于组织内部管理反方面的标准,为组织提供业绩改进的指南和建

议。

A.ISO9001 B.ISO9004 C.TS16949 D.ISO14001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

第一章 思考题 1. 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 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2. 以热流密度表示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及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是应当熟记的传热学公式。试 写出这三个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一个符号及其意义。 答:① 傅立叶定律: dx dt q λ-=,其中,q -热流密度;λ-导热系数;dx dt -沿x 方向的温度变化率,“-”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是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 ② 牛顿冷却公式: )(f w t t h q -=,其中,q -热流密度;h -表面传热系数;w t -固体表面温度;f t -流体的温度。 ③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4T q σ=,其中,q -热流密度;σ-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T -辐射物体的热力学温度。 3. 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哪些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关? 答:①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② 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③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这三个参数中,只有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其它均与过程有关。 4. 当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流体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量可以通过其中任何 一个环节来计算(过程是稳态的),但本章中又引入了传热方程式,并说它是“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试分析引入传热方程式的工程实用意义。 答:因为在许多工业换热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也常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热量传递过程。 5. 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而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水壶很快就 烧坏。试从传热学的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答:当壶内有水时,可以对壶底进行很好的冷却(水对壶底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壶底的热量被很快传走而不至于温度升得很高;当没有水时,和壶底发生对流换热的是气体,因为气体发生对流换热的表面换热系数小,壶底的热量不能很快被传走,故此壶底升温很快,容易被烧坏。 6. 用一只手握住盛有热水的杯子,另一只手用筷子快速搅拌热水,握杯子的手会显著地感到热。试分析 其原因。 答:当没有搅拌时,杯内的水的流速几乎为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自然对流换热,自热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小,当快速搅拌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强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大,热水有更多的热量被传递到杯壁的外侧,因此会显著地感觉到热。 7. 什么是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它在什么前提下成立?以固体中的导热为例,试讨论有哪些情况可能使热 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答: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的和。例如:三块无限大平板叠加构成的平壁。例如通过圆筒壁,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热面积不相等,可能造成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8.有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杯A 与B ,注入同样温度、同样体积的热水后不久,A 杯的外表面就可以感觉到热,而B 杯的外表面则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试问哪个保温杯的质量较好? 答:B:杯子的保温质量好。因为保温好的杯子热量从杯子内部传出的热量少,经外部散热以后,温度变化很小,因此几乎感觉不到热。 第二章 思考题 1 试写出导热傅里叶定律的一般形式,并说明其中各个符号的意义。 答:傅立叶定律的一般形式为:n x t gradt q ??-=λλ=-,其中:gradt 为空间某点的温度梯度;n 是通过该点的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q 为该处的热流密度矢量。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象征型文学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和押韵) 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 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 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4、真人真事,事情实感。 剧本的基本特征: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事件事件、地点高。2、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 3、人物台词要个性化口语并富有动作性。(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教养;口语化既有意境又有潜台词;动作性:人物语言要传达内在的动作心理活动;引起更多的外部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到新的层面。) 第十章{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

发酵工程思考题(含答案)

发酵工程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发酵及发酵工程定义? 答:它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为微生物工程。 2、发酵工程基本组成部分? 答:从广义上讲分为三部分: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3、发酵工业产业化应抓好哪三个环节? 答:发酵工程产业化就是将有关应用微生物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发酵产品,并投向市场的过程。 三个环节:投产试验、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营销。 ①投产试验:涉及到”上、中、下三游”工作,即研究成果的验证、小试、中试和扩大试验。 ②规模化生产:值得注意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其检测必须符合相应产品标准。 ③市场营销:市场开拓对技术本身影响不大,但参与市场竞争却是产业化成败的决定因素。 4、当前发酵工业面临三大问题是什么? 答:菌种问题 纯种,遗传稳定性,安全,周期短、转化率高产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噬菌体、蛭弧菌; 合适的反应器 生产规模化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节能,结构多样化、操作制动化,节劳力。 基质的选择 价廉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易被利用、副产物少,满足工艺要求。 5、我国发酵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产业化道路?发酵过程的组成部分? 答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第三步为持续发展阶段 典型的发酵过程可划分成六个基本组成部分: (1)繁殖种子和发酵生产所用的培养基组份设定; (2)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 (3)培养出有活性、适量的纯种,接种入生产容器中; (4)微生物在最适合于产物生长的条件下,在发酵罐中生长; (5)产物分离和精制; (6)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的处理。 第二章菌种的来源(1) 1、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标本采集,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分离(初筛,复筛),发酵性能鉴定,菌种保藏 2、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 答: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3、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答: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 意义: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虽然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4、诱变育种对出发菌株有哪些要求?

发酵工程思考题(含答案)教学文稿

发酵工程思考题(含答 案)

发酵工程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发酵及发酵工程定义? 答:它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为微生物工程。 2、发酵工程基本组成部分? 答:从广义上讲分为三部分: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3、发酵工业产业化应抓好哪三个环节? 答:发酵工程产业化就是将有关应用微生物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发酵产品,并投向市场的过程。 三个环节:投产试验、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营销。 ①投产试验:涉及到”上、中、下三游”工作,即研究成果的验证、小试、中试和扩大试验。 ②规模化生产:值得注意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其检测必须符合相应产品标准。 ③市场营销:市场开拓对技术本身影响不大,但参与市场竞争却是产业化成败的决定因素。 4、当前发酵工业面临三大问题是什么? 答:菌种问题 纯种,遗传稳定性,安全,周期短、转化率高产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噬菌体、蛭弧菌; 合适的反应器 生产规模化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节能,结构多样化、操作制动化,节劳力。 基质的选择

价廉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易被利用、副产物少,满足工艺要求。 5、我国发酵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产业化道路?发酵过程的组成部分? 答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第三步为持续发展阶段 典型的发酵过程可划分成六个基本组成部分: (1)繁殖种子和发酵生产所用的培养基组份设定; (2)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 (3)培养出有活性、适量的纯种,接种入生产容器中; (4)微生物在最适合于产物生长的条件下,在发酵罐中生长; (5)产物分离和精制; (6)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的处理。 第二章菌种的来源(1) 1、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标本采集,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分离(初筛,复筛),发酵性能鉴定,菌种保藏2、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 答: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3、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答: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 意义: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虽然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4、诱变育种对出发菌株有哪些要求? 答:出发菌株指用于诱变育种的最初菌株或每代诱变的试验菌株。 选择出发菌株的要求:

传热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 1-3 宇宙飞船的外遮光罩是凸出于飞船船体之外的一个光学窗口,其表面的温度状态直接影响到飞船的光学遥感器。船体表面各部分的表明温度与遮光罩的表面温度不同。试分析,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与遮光罩表面发生热交换的对象可能有哪些?换热方式是什么? 解:遮光罩与船体的导热 遮光罩与宇宙空间的辐射换热 1-4 热电偶常用来测量气流温度。用热电偶来测量管道中高温气流的温度,管壁温度小于气流温度,分析热电偶节点的换热方式。 解:结点与气流间进行对流换热 与管壁辐射换热 与电偶臂导热 1-6 一砖墙表面积为12m 2,厚度为260mm ,平均导热系数为1.5 W/(m ·K)。设面向室内的表面温度为25℃,而外表面温度为-5℃,确定此砖墙向外散失的热量。 1-9 在一次测量空气横向流过单根圆管对的对流换热试验中,得到下列数据:管壁平均温度69℃,空气温度20℃,管子外径14mm ,加热段长80mm ,输入加热段的功率为8.5W 。如果全部热量通过对流换热传给空气,此时的对流换热表面积传热系数为? 1-17 有一台气体冷却器,气侧表面传热系数95 W/(m 2·K),壁面厚2.5mm ,导热系数46.5 W/(m ·K),水侧表面传热系数5800 W/(m 2·K)。设传热壁可看作平壁,计算各个环节单位面积的热阻及从气到水的总传热系数。为了强化这一传热过程,应从哪个环节着手。 1-24 对于穿过平壁的传热过程,分析下列情形下温度曲线的变化趋向:(1)0→λδ;(2)∞→1h ;(3) ∞→2h 第二章 2-1 用平底锅烧水,与水相接触的锅底温度为111℃,热流密度为42400W/m 2。使用一段时间后,锅底结了一层平均厚度为3mm 的水垢。假设此时与水相接触的水垢的表面温度及热流密度分别等于原来的值,计算水垢与金属锅底接触面的温度。水垢的导热系数取为1 W/(m ·K)。 解: δλt q ?= 2 .2381103424001113 12=??+=?+=-λδ q t t ℃ 2-2 一冷藏室的墙由钢皮、矿渣棉及石棉板三层叠合构成,各层的厚度依次为0.794mm 、 152mm 及9.5mm ,导热系数分别为45 W/(m ·K)、0.07 W/(m ·K)及0.1 W/(m ·K)。冷藏室的有效换热面积为37.2m 2,室内、外气温分别为-2℃和30℃,室内、外壁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可分别按1.5 W/(m 2·K)及2.5 W/(m 2·K)计算。为维持冷藏室温度恒定,确定冷藏室内的冷却排管每小时内需带走的热量。 解:()2 3 233221116.95.21101.05.907.015245794.05.1123011m W h h t R t q =+ ???? ??+++--=++++?=?= -λδλδλδ总 W A q 12.3572.376.9=?=?=Φ 2-4一烘箱的炉门由两种保温材料A 和B 做成,且δA =2δB (见附图) 。 h 1 t f1 h 2 t f2 t w δA δ B

土木工程概论习题汇总(答案)

土木工程概论复习题汇总 一;填空题。 1.砖按生产工艺分烧结砖和非烧结砖。 2.砂一般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 3.配置混凝土时应优先选用中砂。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4.所谓灰是指石灰和石膏。 5.土木工程中使用的钢材是指线材和型材。 6.水泥按其用途及性能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性水泥。 7.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拌合,经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 8.绝热材料按其成分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 9.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给土地基,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土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

10.常用工程地质测绘方法有相片成图法和实地测绘法。 11.通常把位于天然地基上,埋置深度小于5m的一般基础以及埋深度虽超过5m,但小于基础宽 度的大尺寸基础,统称为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12.刚性基础通常由砖、毛石、素混凝土、和灰土等材料做成。 13.建筑物的基础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属于柔性基础。 14.浅基础一般分为单独基础,条形基础、伐板基础和箱形基础、壳体基础。 15.埋置深度大于5米或大于基础宽度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16.桩按荷载传递方式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17.建筑物的基本构建可分为梁、板、柱、拱。 18.梁和板都是工程结构中的受弯构件。 19.梁按支撑方式可分为简支梁、悬臂梁和连续梁。 20.柱是工程结构中的受压构件。 21.框架结构承受竖向荷载能力强,但承受水平荷载能力差。 22.当前我国的公路等级按照其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5个等级。 23.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四大类。 24.公路线路的类型及特点主要分为沿河线、越岭线、山坡线、山脊线等四大种类。 25.公路路面按其力学性质一般分为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等。 26.公路交通标志有三大类;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等。

发酵工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一、思考题 1.发酵及发酵工程定义 答:定义:发酵工程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为微生物工程。 传统发酵是指酵母作用于果汁或发芽的谷物时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 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的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如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利用产生酒精并放出CO2。 工业上的发酵泛指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 青霉素发酵能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解决了两大技术问题:1)通气搅拌解决了液体深层培养时的供氧问题;2)抗杂菌污染的纯种培养技术:无菌空气、培养基灭菌、无污染接种、大型发酵罐的密封与抗污染设计制造。 2.发酵工程基本组成部分 答:从广义上讲,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3.发酵工业产业化应抓好哪三个环节 答:三个环节:投产试验、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营销 4.当前发酵工业面临三大问题是什么 答:菌种问题、合适的反应器、基质的选择 菌种问题:纯种、遗传稳定性、安全、周期短、转化率高产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噬菌体、蛭弧菌 合适的反应器:生产规模化、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节能、结构多样化、操作制动化、节省劳力 基质的选择:价廉、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易被利用、副产物少、满足工艺要求 5.我国发酵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产业化道路

答: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第三步为持续发展阶段 二、思考题 1、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标本采集→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分离(初筛、复筛)→发酵性能鉴定→菌种保藏目的:高效地获取一株高产目的产物的微生物; 2、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富集 答:富集的目的: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富集的基本方法:1、控制营养:如以唯一碳源或氮源作底物;2、控制培养条件:如pH、温度、通气量等;3、抑制不需要的种类 3、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答:定义: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 意义: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虽然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回复突变:高产菌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突变导致高产性状的丢失,生产性能下降,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回复突变。 4、诱变育种对出发菌株有哪些要求 答:出发菌株定义:出发菌株指用于诱变育种的最初菌株或每代诱变的试验菌株。 要求:★对菌株产量,形态、生理等情况了解;★生长繁殖快,营养要求低,产孢子多且早;★对诱变剂敏感;★菌株要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多出发菌株:一般采用3~4个出发菌株,在逐代处理后,将产量高、特性好的菌株留作继续诱变的出发菌株。 5、诱变选育的流程 答:出发菌株经纯化活化前培养(同步培养)→培养液(离心、洗涤、)→单细胞获单胞子悬液→诱变处理→后培养(中间培养)→平板分离→初筛→复筛→保藏及扩大试验 筛选的关键是选择一定的特征(如菌落特征、生化特征等)去判断所筛选的菌株是我们所需要的突变株。

概率论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1解答 1、 写出下列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Ω: (1)记录一个班一次数学考试的平均分数(设以百分制记分); (2)生产产品直到有10件正品为止,记录生产产品的总件数; (3)对某工厂出厂的产品进行检查,合格的记为“正品”,不合格的记为“次品”,如连续查出了2件次品就停止检查,或检查了4件产品就停止检查,记录检查的结果; (4)在单位圆内任意取一点,记录它的坐标、 解:(1)以n 表示该班的学生人数,总成绩的可能取值为0,1,2,…,100n ,所以该试验的样本空间为 {|0,1,2,,100}i i n n Ω==、 (2)设在生产第10件正品前共生产了k 件不合格品,样本空间为 {10|0,1,2,}k k Ω=+=, 或写成{10,11,12,}.Ω= (3)采用0表示检查到一个次品,以1表示检查到一个正品,例如0110表示第一次与第四次检查到次品,而第二次与第三次检查到的就是正品,样本空间可表示为 {00,100,0100,0101,0110,1100,1010,1011,0111,1101,1110,1111}Ω=、 (3)取直角坐标系,则有22 {(,)|1}x y x y Ω=+<,若取极坐标系,则有 {(,)|01,02π}ρθρθΩ=≤<≤<、 2.设A 、B 、C 为三事件,用A 、B 、C 及其运算关系表示下列事件、 (1) A 发生而B 与C 不发生; (2) A 、B 、C 中恰好发生一个; (3) 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4) A 、B 、C 中恰好有两个发生; (5) 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发生; (6) A 、B 、C 中有不多于一个事件发生、

最新发酵工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一、思考题 1.发酵及发酵工程定义? 答:定义:发酵工程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为微生物工程。 传统发酵是指酵母作用于果汁或发芽的谷物时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 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的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如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利用产生酒精并放出CO2。 工业上的发酵泛指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 青霉素发酵能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解决了两大技术问题:1)通气搅拌解决了液体深层培养时的供氧问题;2)抗杂菌污染的纯种培养技术:无菌空气、培养基灭菌、无污染接种、大型发酵罐的密封与抗污染设计制造。 2.发酵工程基本组成部分? 答:从广义上讲,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3.发酵工业产业化应抓好哪三个环节? 答:三个环节:投产试验、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营销 4.当前发酵工业面临三大问题是什么? 答:菌种问题、合适的反应器、基质的选择 菌种问题:纯种、遗传稳定性、安全、周期短、转化率高产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噬菌体、蛭弧菌 合适的反应器:生产规模化、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节能、结构多样化、操作制动化、节省劳力 基质的选择:价廉、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易被利用、副产物少、满足工艺要求 5.我国发酵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产业化道路? 答: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第三步为持续发展阶段 二、思考题 1、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标本采集→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分离(初筛、复筛)→发酵性能鉴定→菌种保藏目的:高效地获取一株高产目的产物的微生物; 2、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富集? 答:富集的目的: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富集的基本方法:1、控制营养:如以唯一碳源或氮源作底物;2、控制培养条件:如pH、温度、通气量等;3、抑制不需要的种类 3、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答:定义: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 意义: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虽然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回复突变:高产菌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突变导致高产性状的丢失,生产性能下降,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回复突变。

传热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

传热学习题_建工版V 0-14 一大平板,高3m ,宽2m ,厚,导热系数为45W/, 两侧表面温度分别为 w1t 150C =?及w1t 285C =? ,试求热流密度计热流量。 解:根据付立叶定律热流密度为: 2 w2w121t t 285150q gradt=-4530375(w/m )x x 0.2λλ??--??=-=-=- ? ?-???? 负号表示传热方向与x 轴的方向相反。 通过整个导热面的热流量为: q A 30375(32)182250(W)Φ=?=-??= 0-15 空气在一根内经50mm ,长米的管子内流动并被加热,已知空气的平均温度为85℃,管壁对空气的h=73(W/m 2.k),热流密度q=5110w/ m 2, 是确定管壁温度及热流量?。 解:热流量 qA=q(dl)=5110(3.140.05 2.5) =2005.675(W) πΦ=?? 又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w f hA t=h A(t t )qA Φ=??-= 管内壁温度为:

w f q5110 t t85155(C) h73 =+=+=? 1-1.按20℃时,铜、碳钢(%C)、铝和黄铜导热系数的大小,排列它们的顺序;隔热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数值最大为多少列举膨胀珍珠岩散料、矿渣棉和软泡沫塑料导热系数的数值。 解: (1)由附录7可知,在温度为20℃的情况下, λ铜=398 W/(m·K),λ碳钢=36W/(m·K), λ铝=237W/(m·K),λ黄铜=109W/(m·K). 所以,按导热系数大小排列为: λ铜>λ铝>λ黄铜>λ钢 (2) 隔热保温材料定义为导热系数最大不超过 W/(m·K). (3) 由附录8得知,当材料的平均温度为20℃时的导热系数为: 膨胀珍珠岩散料:λ=+ W/(m·K) =+×20= W/(m·K); 矿渣棉: λ=+ W/(m·K) =+×20= W/(m·K);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习题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教材 41页)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据: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文字、图形、图象、声音、正文等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 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2.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或优点决定的。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很多,例如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的负担等。 为什么有这些好处,可以结合第 5题来回答。

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因为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不必考虑数据的定义、存储和数据存取的具体路径,这些工作都由 DBMS来完成。 此外,当应用逻辑改变,数据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变时,由于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数据逻辑结构的改变是 DBA的责任,开发人员不必修改应用程序,或者只需要修改很少的应用程序。从而既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又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 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系统的负担。因为 DBMS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多用户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等都由DBMS执行。 总之,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是很多的,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控制数据冗余,可以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一致性,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 3.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 文件系统面向某一应用程序,共享性差、冗余度大,独立性差,纪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数据库系统面向现实世界,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整体结构化,用数据模型描述,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能力。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联系是: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都是计算机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 5.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一、数据结构化 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二、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1.1解答 1. 将一枚均匀的硬币抛两次,事件C B A ,,分别表示“第一次出现正面”,“两次出现同一面”,“至少有一次出现正面”。试写出样本空间及事件C B A ,,中的样本点。 解:{=Ω(正,正),(正,反),(反,正),(反,反)} {=A (正,正),(正,反)};{=B (正,正),(反,反)} {=C (正,正),(正,反),(反,正)} 2. 在掷两颗骰子的试验中,事件D C B A ,,,分别表示“点数之和为偶数”,“点数之和小于5”,“点数相等”,“至少有一颗骰子的点数为3”。试写出样本空间及事件D C B A BC C A B A AB ---+,,,,中的样本点。 解:{})6,6(,),2,6(),1,6(,),6,2(,),2,2(),1,2(),6,1(,),2,1(),1,1( =Ω; {})1,3(),2,2(),3,1(),1,1(=AB ; {})1,2(),2,1(),6,6(),4,6(),2,6(,),5,1(),3,1(),1,1( =+B A ; Φ=C A ;{})2,2(),1,1(=BC ; {})4,6(),2,6(),1,5(),6,4(),2,4(),6,2(),4,2(),5,1(=---D C B A 3. 以C B A ,,分别表示某城市居民订阅日报、晚报和体育报。试用C B A ,,表示以下事件: (1)只订阅日报; (2)只订日报和晚报; (3)只订一种报; (4)正好订两种报; (5)至少订阅一种报; (6)不订阅任何报; (7)至多订阅一种报; (8)三种报纸都订阅; (9)三种报纸不全订阅。 解:(1)C B A ; (2)C AB ; (3)C B A C B A C B A ++; (4)BC A C B A C AB ++; (5)C B A ++; (6)C B A ; (7)C B A C B A C B A C B A +++或C B C A B A ++ (8)ABC ; (9)C B A ++ 4. 甲、乙、丙三人各射击一次,事件321,,A A A 分别表示甲、乙、丙射中。试说明下列事件所表示的结果:2A , 32A A +, 21A A , 21A A +, 321A A A , 313221A A A A A A ++. 解:甲未击中;乙和丙至少一人击中;甲和乙至多有一人击中或甲和乙至少有一人未击中;甲和乙都未击中;甲和乙击中而丙未击中;甲、乙、丙三人至少有两人击中。 5. 设事件C B A ,,满足Φ≠ABC ,试把下列事件表示为一些互不相容的事件的和:C B A ++,C AB +,AC B -. 解:如图:

最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 课后题答案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本专题围绕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展开,主要操作技术归纳如下。 1.果酒与果醋的制作技术。 2.腐乳的制作技术。 3.泡菜的腌制与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基础知识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知识要点:1.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知识要点:1.酒变醋的原理;2.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3.制醋所利用的醋酸菌的来源。 二、课题成果评价 (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三、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二)[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三)练习 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获得成品酒或醋。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味和色泽。 3.提示:需考虑厂房、设备投资、原材料采购、工人人数及工资、产品种类、生产周期、销售渠道、利润等问题。 课题2腐乳的制作 一、基础知识 知识要点:相关的微生物,如毛霉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传热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传热学习题_建工版V 0-14 一大平板,高3m ,宽2m ,厚0.2m ,导热系数为45W/(m.K), 两侧表面温度分别为w1t 150C =?及w1t 285C =? ,试求热流密度计热流量。 解:根据付立叶定律热流密度为: 负号表示传热方向与x 轴的方向相反。 通过整个导热面的热流量为: 0-15 空气在一根内经50mm ,长2.5米的管子内流动并被加热,已知空气的平均温度为85℃,管壁对空气的h=73(W/m2.k),热流密度q=5110w/ m2, 是确定管壁温度及热流量?。 解:热流量 又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管内壁温度为: 1-1.按20℃时,铜、碳钢(1.5%C )、铝和黄铜导热系数的大小,排列它们的顺序;隔热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数值最大为多少?列举膨胀珍珠岩散料、矿渣棉和软泡沫塑料导热系数的数值。 解: (1)由附录7可知,在温度为20℃的情况下, λ铜=398 W/(m·K),λ碳钢=36W/(m·K), λ铝=237W/(m·K),λ黄铜=109W/(m·K). 所以,按导热系数大小排列为: λ铜>λ铝>λ黄铜>λ钢 (2) 隔热保温材料定义为导热系数最大不超过0.12 W/(m·K). (3) 由附录8得知,当材料的平均温度为20℃时的导热系数为: 膨胀珍珠岩散料:λ=0.0424+0.000137t W/(m·K) =0.0424+0.000137×20=0.04514 W/(m·K); 矿渣棉: λ=0.0674+0.000215t W/(m·K) =0.0674+0.000215×20=0.0717 W/(m·K); 由附录7知聚乙烯泡沫塑料在常温下, λ=0.035~0. 038W/(m·K)。由上可知金属是良好的导热材料,而其它三种是好的保温材料。 1-5厚度δ为0.1m 的无限大平壁,其材料的导热系数λ=100W/(m·K),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稳态导热时如下两种情形的温度分布并分析x 方向温度梯度的分量和热流密度数值的正或负。 (1)t|x=0=400K, t|x=δ=600K; (2) t|x=δ=600K, t|x=0=400K; 解:根据付立叶定律 无限大平壁在无内热源稳态导热时温度曲线为直线,并且 x x 02121t t t t t dt x dx x x 0 δ δ==--?===?-- x x 0x t t q δλ δ==-=- (a ) (1) t|x=0=400K, t|x=δ=600K 时 温度分布如图2-5(1)所示 图2-5(1)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就是一种侧重以写 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再现性与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就是:表现性与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暗示性与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与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与抒发思想 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与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 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就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就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 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就是一种题材广 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象征型文学就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就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就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就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 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 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就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 规律与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就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与押韵) 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4、真人真事,事情实感。 剧本的基本特征: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事件事件、地点高。2、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3、人物台词要个性化口语并富有动作性。(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教养;口语化既有意境又有潜台词;动作性:人物语言要传达内在的动作心理活动;引起更多的外部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到新的层面。) 第十章{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就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她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与开拓的审美意象空间。

概率论 第二版 杨振明 课后题答案

.习题 1.设随机变量ξ的分布函数为)(x F ,证明ξηe =也是随 机变量,并求η的分布函数. 证明:由定理2.1.3随机变量的Borel 函数仍为随机变量, 故ξ η e =也是随机变量. η的分布函数为 }{}{)(y e P y P y F <=<=ξηη 当0≤y 时,φξ=<}{y e ,故0)(=y F η; 当 >y 时 , ) (ln }ln {}{}{)(y F y P y e P y P y F ξξηξη=<=<=<= 因此,η的分布函数为 ???≤>=00 ),(ln )(y y y F y F ξ η. 3.假定一硬币抛出正面的概率为 (01)p p <<,反复抛这 枚硬币直至正面与反面都出现过为止,试求:(1)抛掷次数ξ的密度阵;(2)恰好抛偶数次的概率. 解:(1)}{k =ξ 表示前1k -次都出现正(反)面,第k 次出 现反(正)面,据题意知, p p p p k P k k 11)1()1(}{---+-==ξ,Λ ,4,3,2=k 所以,抛掷次数ξ的密度阵为 22112322(1)(1)k k k p p p p p p p p --?? ? ?---+-? ? L L K K (2) 恰好抛掷偶数次的概率为: Λ Λ+=++=+=+=}2{}6{}4{}2{n P P P P ξξξξ Λ++++++++ =--p q q p p q q p p q q p qp pq n n 12125533 ) 1()1(4242ΛΛ+++++++=q q qp p p pq 2 211 11q qp p pq -? +-?= ) 1(1 )1(1q p qp q p pq +? ++? = q q p p +++= 11 4.在半径为R 的圆内任取一点(二维几何概型),试求此点到圆心之距离ξ的分布函数及}3 2{R P > ξ .解:此点到圆心之距离ξ的分布函数为 }{)(x P x F <=ξ 当0x ≤时,φξ =<}{x ,()0F x =; 当0x R <<时,22 2 2}{)(R x R x x P x F ==<=ππξ; 当x R ≥ 时, ()1F x = 故ξ的分布函数为 ???????≥<<≤=R x R x R x x x F , 10,0, 0)(22. 95 941)3/2(1)32(1}32{2 2=-=-=-=>R R R F R P ξ. 5.在半径为1的车轮边缘上有一裂纹,求随机停车后裂纹距地面高度ξ的分布函数. 解:当0x ≤时,φξ=<}{x ,()0F x =; 当裂纹距离地面高度为1时,分布函数为 ()(){}{}1arccos(1,1122R x F x F P R ππξππ --=-∞=<= ==; 当裂纹距离地面高度为x ()01x <<时,分布函数为 1 = 1x =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