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Qt编程入门》前三章

《Linux下Qt编程入门》前三章
《Linux下Qt编程入门》前三章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网络适配器功能主要包括:对数据进行串/并传输转换;对数据进行缓存;实现以太网协议;过滤功 能;同时能够实现帧的传送和接收,对帧进行封装等。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在首部和尾部里面有许多必要的控制信息) 构成一个帧。接收端能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个帧的开始和结束在什么地方; 透明传输使得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必须能够正确通过数据链路层,具体说就是解 决二进制比特流中出现与帧定界符相同的位流问题; 差错检测可以检测出有差错的帧,并将其丢弃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比特差错率。 3-07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 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答:(1)因为P(x)=x4+x+1,所以p=10011。n比p少一位,所以n=4 采用CRC校验时,被除数是:11010110110000,除数是:10011,得余数1110。 即添加数据后面的余数(帧检验序列)是1110。 (2)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即11010110101110除以10011,得余数为0011,不为0,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 (3)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即11010110001110除以10011,得余数为0101,不为0,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 (4)出现以上两种情况,由于接收端均发现错误,丢弃相应的帧,而CRC校验方法没有对应的重 传机制,数据链路层并不能保证接收方接到的和发送方发送的完全一致,所以,在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 不可靠的。 3-14常用的局域网的网络拓扑有哪些种类?现在最流行的是哪种结构?为什么早期的以太网选择总线 拓扑结构而不使用星形拓扑结构,但现在却改为使用星形拓扑结构? 答:常用的局域网的网络拓扑有:星形网、环形网和总线网。 现在最流行的是星形网。 早期的以太网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到一根总线上,当初认为这种连接方法既简单又可靠,在早期人们 认为:有源器件不可靠,无源的总线结构更加可靠,所以,早期的以太网选择了总线结构。 但是实践证明,连接有大量站点的总线式以太网很容易出现故障,后期出现的集线器采用专用的 ASIC芯片,一方面可以将星形结构做得非常可靠,另一方面,使用双绞线的以太网价格便宜、使用方 便,因此现在的以太网一般都是用星形结构。 3-16 数据率为10Mb/s的以太网在物理媒体上的码元传输速率是多少码元/秒? 答:码元传输速率即为波特率。 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编码,这就意味着发送的每一位都有两个信号周期。标准以太网的数据速率是 10Mb/s,因此波特率是数据率的两倍,即20M码元/秒。 3-20 假定1km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率为1Gb/s。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200000km/s。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答:1km长的CSMA/CD网络的单程传播时延=1/200000=5×10-6s,即5us,往返传播时延为2 = 10us。 为了能够按照CSMA/CD工作,最短帧的发送时延不能小于10us。以1Gb/s速率工作,10us可以发送的比特数为:10×10-6×1×109=10000bit。 所以,最短帧长为10000bit或1250Byte。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8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姓名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Fe-56 S-32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 2、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纯天然物质酿成的食品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水和油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3、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空隙 4、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 A.20 B.2O2 C.CO2 D.O2 5、对于m个SO3分子和n个SO2分子,下列相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氧原子个数比为3m:2n B、氧元素质量比为m:n C、硫原子个数比为6m:5n D、硫元素质量比为3m:2n 6、新型净水剂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6 D. +5 7、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和名称相符合的是( )。 A.氧化镁(MgO2) B.干冰(H2O) C.锰酸钾(KmnO4) D.五氧化二磷(P2O5) 8、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 9、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 10、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氧化物 B.维生素C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9:1:2 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 11、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 A.液态空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锰 D.水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3x 2m -5+7=1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 的值是(C ) A .1 B .2 C .3 D .4 2.下列方程中,解为x =-3的是(A) A .13 x +1=0 B .2x -1=8-x C .-3x =1 D .x +13 =0 3.如果2x +3=5,那么6x +10等于(B ) A .15 B .16 C .17 D .34 4.若关于x 的方程ax -8=3a +4的解是x =1,则a 的值是(A) A .-6 B .-2 C .6 D .15 5.下列变形正确的是(B ) A .若3x -1=2x +1,则3x +2x =1+1 B .若3(x +1)-5(1-x )=0,则3x +3-5+5x =0 C .若1-3x -12 =x ,则2-3x -1=x D .若x +10.2 -x 0.3 =10,则x +12 -x 3 =1 6.关于任意四个有理数a ,b ,c ,d ,定义新运算:??????a b c d =ad -bc .已知???? ??2x -4 x 1 =18,则x 的值为(C) A .-1 B .2 C .3 D .4 7.下列变形:①如果a =b ,则ac 2=bc 2;②如果ac 2=bc 2,则a =b ;③如果a =b ,则 3a -1=3b -1;④如果a c 2 =b c 2 ,则a =b .其中正确的是(B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课外阅读课上,老师将一批书分给各小组,若每小组分8本,还剩余3本;若每小组分9本,则还缺2本,问有几个小组?若设有x 个小组,则依题意列方程为(B ) A .8x -3=9x +2 B .8x +3=9x -2 C .8(x -3)=9(x +2) D .8(x +3)=9(x -2) 9. 元旦前夕,某商店购进某种特色商品100件,按进价每件加价30%作为定价,可是总卖不出去,后来每件按定价降价20%,以每件104元出售,终于在元旦前全部售出,则这批商品在销售过程中的盈亏情况是(B ) A .亏40元 B .赚400元 C .亏400元 D .不亏不赚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习题与答案 一、判断题 1.(√)网络节点和链路的几何图形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网络单元的地理分布和互联关系的几何构型。 2.(×)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其信道访问技术、网络性能、设备开销等基本相同,适合相同场合。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资源子网的拓扑结构。 4.(√)总线型拓扑结构的网络结构简单、扩展容易,网络中的任何结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障,可靠性较高。 5.(×)星型网络的中心节点是主节点,具有中继交换和数据处理能力,网络结构简单,建网容易,可靠性好。 6.(√)环型网数据传输路径固定,没有路径选择的问题,网络实现简单,适应传输信息量不大的场合,但网络可靠性较差。 7.(√)树状网络是分层结构,适用于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除叶节点及其连线外,任一节点或连线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支路网络的正常工作。 8.(√)当网络中各节点连接没有一定规则、地理位置分散,而设计通信线路是主要考虑的因素时,我们通常选用网状网络。 9.(√)总线型拓扑结构分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局域网一般采用的是单总线结构。 10.(×)总线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可靠性高、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和实时性强。 11.(×)星型网络拓扑结构集中控制,简单的访问协议,但电缆长度及安装费用高,故障诊断困难、扩展困难,全网工作依赖于中央节点。 12.(√)环型拓扑结构适合于光纤、网络实时性好,但网络扩展配置因难,故障诊断困难,节点故障则引起全网故障。 13.(√)树型拓扑结构易于扩展、故障隔离方便,但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发生故障则全网不能正常工作。 14.(×)网状型拓扑结构是将星型和总线型两种拓扑结构混合起来的一种拓扑结构。 15.(√)网状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扩展、故障的诊断和隔离方便、安装电缆方便。 16.(√)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而通信则是实现所有网络功能的基础和关键。 17.(√)OSI参考模型是一种将异构系统互连的分层结构,提供了控制互连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骨架。 18.(×)OSI参考模型定义了一种抽象结构,而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直接的数据传送在传输层。 19.(×)OSI参考模型中,每一层的真正功能是为其下一层提供服务。 20.(√)OSI参考模型中的网络层,是通信子网与用户资源子网之间的接口,是控制通信子网、处理端到端数据传输的最低层。 21.(√)OSI参考模型中的传输层,接收由会话层来的数据,并向高层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输,具有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及故障恢复功能。 22.(×)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送包括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的问题,有关语义的处理由表示层负责,有关语法的处理由应用层负责。 23.(×)令牌传递控制法适用星状拓扑网络结构、基带传输。 24.(√)从本质上看,ATM技术是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高速交换技术。 25.(√)10BASE-T是双绞线以太网,使用两对非屏蔽双绞线,一对线发送数据,一对线接收数据,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26.(×)10BASE-T以太网网络中,一根双绞线的长度不能超过100m,任意2个工作站之间最多可以有5台Hub。 27.(×)快速以太网100BASE-T和100VG-AnyLAN,都只能适用于星状拓扑结构网络。 28.(√)千兆以太网支持多种传输介质,包括光纤和双绞线。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习题答案解析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 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 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 ,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 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 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 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 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 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 差错检测防止有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3-05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 3-06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 ?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 地址字段A 只置为 0xFF。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起作用。控制字段 C 通常置为 0x03。PPP 是面向字节的当 PPP 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HDLC 的做法一样),当 PPP 用在异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 PPP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下、PPP没有编码和确认机制 3-07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试求应 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 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答:作二进制除法,11010110110000模2除 10011 得余数1110 ,添加的检验序列是1110.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 2O )氢气(H 2) + 氧气(O 2) 化学方程式:2H 2O 通电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 E.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 时密度最大,为1g/cm 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H 2O )氢气(H 2) + 氧气(O 2) 化学方程式: 2H 2O 通电 2H 2↑+O 2↑ 3、氢气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 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文字表达式:氢气(H 2) + 氧气(O 2)水(H 2O ) 化学方程式:2H 2 + O 2 点燃 2H 2 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 1、概念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高锰酸钾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 例:二氧化硫、氧化铁等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即划分单质、化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种类来划分的。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单质;若含有几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化合物 2、物质分类的步骤 ①根据物质种类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②写出纯净物的化学符号③根据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点燃 通电 通电 电解水口诀:

七年级数学练习题第三章测试

(1) 15? 65? 东(5)B A O 北西 南七年级数学第三章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50分)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45分) 1.82°32′5″+______=180°. 2.如图1,线段AD 上有两点B 、C,图中共有______条线段. (2) C B A O E D 43 2 1 (3) C B A O E D (4) C B A O E D 3.一个角是它补角的一半,则这个角的余角是_________. 4.线段AB=5cm,C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BC=8cm,则AC=________. 5.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OE 平分∠COD,则∠BOD 的余角______, ∠COE 的补角是_______,∠AOC 的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3,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AOE=90°,从给出的A 、B 、 C 三个答案中选择适当答案填空. (1)∠1与∠2的关系是( ) (2)∠3与∠4的关系是( ) (3)∠3与∠2的关系是( ) (4)∠2与∠4的关系是( ) A.互为补角 B.互为余角 C.即不互补又不互余 7.如图4,∠AOD=90°,∠COE=90°,则图中相等的锐角有_____对. 8.如图5所示,射线OA 表示_____________方向,射线OB 表示______________方向. 9.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时,交点个数最多有_______个. 10.如果一个角是30°,用10倍的望远镜观察,这个角应是_______°. 11.38°41′的角的余角等于________,123°59′的角的补角等于________. 12.如果∠1的补角是∠2,且∠1>∠2,那么∠2的余角是________(用含∠1 的式子表示). 13.如果∠α与∠β互补,且∠α:∠β=5:4,那么,∠α=_______,∠β=_________. 14. 根据下列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填写多面体的名称 . (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 15.指出图(1)、 图(2) 、图(3)是左边几何体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第三章全解

第三章 1.拓扑结构定义:网络节点和链路的几何图形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网络单元的地理分布和互联关系的几何构型。 2.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拓扑结构:不同的拓扑结构其信道访问技术、网络性能、设备开销等各不相同,分别适合用于不同场合。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常见的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总线型、星状和环状三种。 4.总线型拓扑结构通常采取分布式控制策略,常用的有CSMA/CD和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式,采用终接器来吸收这种干扰信号,使用中继器放大信号。 5.总线型优点如下:电缆长度短易于布线和维护、可靠性高、可扩充性强、费用开支少 缺点:故障诊断困难、故障隔离困难、中继器等配置、实时性不强 总线型特点:总线型网络中的各个节点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线路与公共总线连接,总线型结构简单、扩展容易。网络中任何节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障,可靠性较高。 6.星状优点:方便服务、每个连接只接一个设备、集中控制和便于故障诊断、简单的访问协议 缺点:电缆长度和安装、扩展困难、依赖于中央节点 星型特点:星状网络的中心节点是主节点,它接收各分散节点的信息再转发给相应的节点,具有中继交换和数据处理的功能,星状网的结构简单,建网容易,但可靠性差,中间节点是网络的瓶颈,一旦出现故障则全网瘫痪。 7.环形优点:电缆长度短、适用于光纤、网络的实时性好 缺点:网络扩展配置困难、节电故障引起全网故障、故障诊断困难、拓扑结构影响访问协议 环形特点:网络中的节点计算机连成换装就成为环状网络。环路上,信息单向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传送路径固定,没有路径选择问题。

8.树型优点:易于扩展、故障隔离方便缺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 9.星状、环状优点:易于扩展、故障的诊断和隔离方便、安装电缆方便 缺点:环上需要智能的集中器 10.拓扑结构的选择原则:可靠性、扩充性、费用高低 ISO/OSI参考模型 11.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12.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其分层的原则是: 1)层次的划分应该从逻辑上将功能分组,每层应当实现一个定义明确的功能。 2)每层功能的选择应该有助于指定网络协议的国际化标准。 3)层次应足够多,以使每一层小到易于管理,也不能太多,否则汇集各层的处理开销太大。4)各层边界的选择应尽量减少跨过接口的信息量。 OSI参考模型特征 1)是一种将异构系统互连的分层结构。 2)提供了控制互连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骨架。 3)定义了一种抽象结构,而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 4)不同系统上的相同的实体称为同等层实体。 5)同等层实体之间的通信由该层的协议管理。 6)相邻层间的接口定义了源于操作和低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 7)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面向连接的或无连接的数据服务。 8)直接的数据传送仅在最底层实现。 9)每层完成所定义的功能,修改本层的功能并不影响其他层。 13.参考模型从低到高排序: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及试卷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及试卷答案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Fe-56 S-32 C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 2、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纯天然物质酿成的食品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水和油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3、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空隙 4、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 A.20 B.2O2 C.CO2 D.O2 5、对于m个SO3分子和n个SO2分子,下列相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氧原子个数比为3m:2n B、氧元素质量比为m:n C、硫原子个数比为6m:5n D、硫元素质量比为3m:2n 6、新型净水剂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6 D. +5 7、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和名称相符合的是( )。 A.氧化镁(MgO2) B.干冰(H2O) C.锰酸钾(KmnO4) D.五氧化二磷(P2O5) 8、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A、 B、C、D、 9、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 10、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氧化物 B.维生素C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9:1:2 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 把选择题的答案写在下表中:

201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测试及答案

数学七年级(上)同步单元测试AB 卷 第三章(3.1–3.3)测试 B 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从甲地到乙地时速度为1u 千米/时,返回时速度为2u 千米/时,那么其平均速度为、 _____千米/时. 2、某商品先提价20%,后又降价20%出售,已知现价为a 元,则原价为_____元. 3、如果甲数为x ,乙数是甲数的2倍,丙数比甲数大3,那么甲、乙、丙三数的和是_____. 4、x 克浓度为40%的盐水中有盐_____克,水_____克. 5、小王在计算x +25。时将“+”变成“-”,结果得数为15,则x +25的值应为_____ 6、若某三位数的个位数字为a ,十位数字为b ,百位数字为c ,则这个三位数为_____. 7、一半径为r 的圆形磨盘在一边长为r 2的正方形房间里磨地,磨盘磨不到的面积为 _____. 8、9 8abc -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9、多项式212)(-+ x 有最小值时,多项式321x x --的值为_____. 10、y x b a 32?是某个四次多项式的一项,则自然数y x 、的值为._________,==y x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①a 与b a c +均表示代数式,②c ab 表示 a 除以 c 再乘 b ,③%60+a 表示a 与b 的和的60%,④2)(b a -表示b a 、差的平方.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2、a 个人b 天做c 个零件,那么b 个人用相同的速度,( )天做a 个零件. A 、2a c B 、2b c C 、2c a D 、c a 2 3、a 是一个三位数,b 是一个两位数,若把b 放在a 的左边,组成一个五位数,则这个五 位数为( ). A 、a b + B 、a b +10 C 、a b +100 D 、a b +1000 4、在含盐30%的盐水x 千克中,注入20%的盐水y 千克,此时盐水中含盐( ). A 、)(y x +千克 B 、)(y x -千克 C 、)2.03.0(y x +千克 D 、]2.0)3.0[(?+y x 千克 5、一项工程,甲独做x 天完成,乙独做y 天完成,两人合作完成要( )天. A 、y x +1 B 、y x 11+ C 、y x 111+ D 、xy 1 6、已知代数式12++x x 的值是8,那么代数式9442++x x 的值是( ).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 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1)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 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2)“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 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 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等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 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 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 些优点和缺点。 答: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以下功能:链路管理;帧同

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分开;透明传输;寻址。 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所谓“可靠传输”就是:数据链路层的 发送端发送什么,在接收端就收到什么。这就是收到的帧并没有出现比特差错,但却出现了 帧丢失、帧重复或帧失序。以上三种情况都属于“出现传输差错”,但都不是这些帧里有“比 特差错”。“无比特差错” 与“无传输差错”并不是同样的概念。在数据链路层使用CRC 检验,能够实现无比特差 错的传输,但这不是可靠的传输。 3-03、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答:络适配器能够对数据的串行和并行传输进行转换,并且能够对缓存数据进行出来,实现 以太网协议,同时能够实现帧的传送和接受,对帧进行封闭等.网络适配器工作在物理层和数 据链路层。 3-04、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 决? 答:帧定界使收方能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个帧的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第三章

2.地址域A。地址域用于标识从站的地址。虽然在点对点链路中不需要地址,但是为了帧格式的统-,也保留了地址域。地址通常是8位长、然而经过协商之后,也町以采用更氏的扩展地址。 3.控制域C。HDLC定义了三种帧,可根据控制域的格式区分之。信息帧(【帧)装载著要传送的数据,此外还捎带着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的信号。 4.信息域INFO。只有I帧和某些无编号帧禽有信息域。这个域可含有表示用户数据的任何比特序列,具长度没有规定,但具休的实现往往限定了帧的最大长度。 5?帧校验和域FCS.FCS域中含有除标志域之外的所有其他域的校验序列。通常使用16 bit 的CRC-ccrrr标准产生校验序列,有时也使用CRC-32产生32位的校验序列。 采用零比特填充法就可传送任意组合的比特流,或者说,就可实现数据链路层的透明传输。习题3-17 HDLC帧可分为哪几大类?试简述各类帧的作用。 答:分三大类。1信息帧:用于数据传输,还可同时用来对已收到的数据进行确认和执行轮询功能。2监督帧:用于数据流控制,帧本身不包含数据,但可执行对数抵帧的确认,请求車发信思帧和请求暂停发送信思帧等功能。3无编号帧:主要用于控制链路本身,不使用发送或接收帧序号。 习题3-19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答:主要特点: (1)点对点协议,既支持异步链路,也支持同步链路。 (2) PPP是而向字节的。 PPP不采用序号和确认机制是出于以下的考虑: 第一,若使用能够实现町靠传输的数拯链路层协议(如1IDLC),开销就要增大。在数据链路层出现差错的概率不大时,使用比较简单的PPP协议较为合理。 第二,在因特网环境下,PPP的信息字段放入的数据是IP数据报。假定我们采用了能实现可靠传输但十分复杂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然而当数据帧在路由器中从数据链路 层上升到网络层后,仍有可能因网络授拥塞而被丢弃。因此,数据链路层的可靠 传输并不能保证网络层的传输也是可靠的。 第三,PPP协议在帧格式中有帧检验序列FCS安段。对每一个收到的帧,PPP都要使用硬件进行CRC检验。若发现有養错,则去弃该帧(一定不能把有差错的帧交付给上 一层)。端到端的蓋错检测最后由高层协议负责。因此,PPP协议可保证无差错 接受。 PPP协议适用于用户使用拨号电话线接入因特网的情况。 习题3-20要发送的数据为llOlOUOllo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l。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屮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答;添加的检验序列为1110 (11010110110000除以10011)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 11010110101110除以10011,余数为011,不为0,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 11010110001110除以10011,余数为101, 不为0,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分子和原子 一、 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备注 1. 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 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4. 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5. 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6. 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二、 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 、B 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 ,加入约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C 两个小烧杯,烧杯B 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 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 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 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 种分子构成。 3.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 成化合物分子。 4.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 分子。 第二节 原子的结构 1. 原子的构成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练习题演示教学

《计算机网络》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一、填空题 1.网络节点和链路的几何位置就是_____________。 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________的拓扑结构,常见的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网络中任何节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障,可靠性较高的是________拓扑结构;中心节点是网络的瓶颈,一旦出现故障则全网瘫痪的是________拓扑结构;任何节点的故障均导致环路不能正常工作,可靠性较差的是________拓扑结构;除叶节点极其连线外,任意节点或连接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支路网络的正常工作的是________拓扑结构。 4.拓扑结构的选择原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6.OSI/RM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同系统上的相同层的实体称为___________。同等层实体之间的通信由该层的______管理。 8.OSI的公共服务是_________或___________的数据服务,在OSI中的数据单元类型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9.在OSI中用抽象的_______来说明一个层次提供的服务,采用了________的形式,其有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0.在OSI中面向连接的服务又称为____________,无连接的服务又称为____________。 11.______的作用就是在一条物理传输媒体上,实现数据链路实体之间的透明的传输各种数据的比特流。 12.__________的作用就是在不太可靠的物理连路上,通过数据链路层协议(或链路控制规程)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对数据的___________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 14.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可分为两类:_________的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和________的数据链路控制规 程,前者以____作为传输单位,后者以____作为传输单位,传输效率高,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 15.在IEEE802.3情况下,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一个是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 _______________。 16.______是通信子网与用户资源子网之间的接口,也是高、低层协议之间的界面层。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2o)氢气(h2) +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2h2o 2h2↑+ 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 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性质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h2o)氢气(h2) +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3、氢气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味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焊接和切割金属) 文字表达式:氢气(h2) + 氧气(o2)水(h2o) 化学方程式:2h2 + o2 2h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水、高锰酸钾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之一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例:二氧化硫、水等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计算机网络第3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习题(物理层) 一.名词解释 1. ______ 基带传输 2. ______ 频带传输 3. ______ 线路交换 4. ______ 数据报 5. ______ 虚电路 6. ______ 单工通 7. ______ 半双工通信 8. ______ 全双工通信 A. 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实际的物理线路连结的方法。 B. 同一报文中的所有分组可以通过与现在通信子网中建立的传输路径来传输的方法。 C. 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D. 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E. 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一个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F. 利用模拟通信信号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G. 同一报文中的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方法。 H. 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二.单项选择 1.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一类传输介质是_______ :。 A .双绞线B.光缆 C. 同轴电缆 D. 无线信道 2.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1、0的方法叫作_______ 。 A. 绝对调相 B. 振幅键控 C. 相对调相 D. 移频键控 3.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路传输数据信号时必备的设备是_______ 。 A. 调制解调器 B. 网卡 C. 中继器 D. 集线器 4.哪种数字数据编码方式属于自含时钟编码?_______ A. 非归零码 B. 脉冲编码 C. 曼彻斯特编码 D. 二进制编码 5.利用载波信号频率的不同来实现电路服用的方法有_______ 。 A. 频分多路复用 B. 数据报 C. 时分多路复用 D. 码分多路复用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第三章课后答案完全版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嵌入18-1杜国龙20180307008 3-01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 -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收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 -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 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04数据链路层的3三个基本问(帧定界、透明传轴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3-05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 3-06 PPP协议的主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 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地址字段A只置为0xFF.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起作用。控制字段C通常置为0x03。PPP 是面向字节的当PPP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HDLC的做法-一样),当PPP用在异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PPP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下、PPP没有编码和确认机制 3-07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 (X) -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答:作二进制除法,1101011011 0000 10011得余数1110,添加的检验序列是1110.作二进制除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