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发展历程

万科发展历程
万科发展历程

一、万科企业发展史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是中国大陆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

1.从贸易起步,由单一经营到多元化经营阶段(1984-1991)

万科的起家并非是房产公司,更不是专业的房产公司,而是以电器设备起家的一家国营电器器材经营单位。在这一阶段,也即我们提到的地产前期摸索期,万科并没有太多的涉足房地产业,但也的确为万科的地产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当时的万科以“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的名称注册,国营性质,经营办公设备、视频器材的进口销售业务,王石任公司经理。当时公司员工共67人,平均年龄24.5岁。公司开发大陆专业视频器材专业市场,成为深圳市最大的进口销售商。同年,公司成立了第一家内联企业“现代医学技术交流中心”(现名深圳万科协和有限公司)。

1985年,由于进口机电产品市场严重萎缩,公司多方拓展销售业务,形成了深圳本部调汇、进货,广州点储运,北京点销售的“三点一线”销售模式,营业额一度占国家计划外市场的60%。当年,公司员工增加至105人。

1986年,公司在专业销售顺利的情况下加强企业管理,引进办公自动化设备,聘请中华会计事务所为财务顾问,为树立企业形象赞助大型文艺演出和文化刊物。同时,为摆脱僵化体制,筹措发展资金,公司决议在两年内完成以公开发行股票为目标的股份化改造。同年年底,公司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深圳国际企业服务公司”。这一年,公司员工人数共增加至123人。

1987年,万科缩减公司称谓,更名为:“深圳现代科仪中心”。当年,万科改整机进口为散件引进,国内组装、销售,业务进展顺利,与日本SONY等公司建立了密切联系。同年,万科兴办了第一个工业投资项目“精时企业有限公司”。这一年,公司员工增加至135人。

1988年,万科再次更名为“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政府批准股份化改组方案,原公司的1300万元资产国家占60%,职员占40%,公开募集社会股金28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为特别人民币股,由境外投资者购买。定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11月,以2000万元的价格投标买地,万科开始正式进入房地产业。然而,这一年公司员工增加较少,年末人数为137人,比上一年只增加了2人。1988年是万科发展历程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公司完成了两件最具深远意义的事:一是进军房地产业;二是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公开融资。从万科1988年年底投标买地开始,万科正式开启了地产经营的新纪元,这一举动也正式标志着万科以地产为专业,多元化发展经营阶段的开始。

1989年年初,万科招股顺利完成,第一届股东例会召开,成立了由王石等11人组成的第一届董事会。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了工业生产、进口贸易和房地产开发。深圳万科地产有限公司于1989年成立。这一年,由于走私市场的冲击和计划经济僵化,使公司摄录象器材的销售业务日趋萎缩,但工业服务、房地产发展良好,创造了新的利润来源。

1990年,万科决定向连锁零售、电影制片及激光影碟等新的领域投资,初步形成了商贸、工业、房地产和文化传播的四大经营架构。1991年初,公司确定集信息、交易、融资、制造于一体的“综合商社”发展模式。

2.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全国扩张阶段(1991-1994)

万科的第一轮扩张期指的是1988年到1994年,尤其是1991年确定“综合商社”发展模式后,实施多元化和跨地域经营战略,实现急速扩张的过程。

万科能实现第一轮扩张,与1993年以前发行A、B股以及增资扩股有密切关系。为适应公司业务扩张需要,1991年1月29日万科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交易。进行增资扩股,总股本增加至7796万股。本次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房地产开发、工业生产、进出口贸易及连锁商贸、影视文化等领域。

1992年是万科“遍地开花”的一年。在贸易方面,公司成立贸易经营本部,万佳在武汉和乌鲁木齐开办商场,并增设大连公司、珠海公司、武汉公司、新疆公司和北海公司;在地产方面,香港银都置业、青岛银都花园、天津万兴和万华、上海万科房地产、北海万达房地产等分公司相继成立;进行股权投资的国内公司达到13家;成立万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展电影、广告、卡拉OK影碟等制作和发行业务。当年万科确立了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的发展战略,重点开发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房地产和股权投资业务。同时,上海、青岛、天津等地项目发展顺利,为公司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1993年是万科历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当年1月,本集团向上海市民正式推出中档城市居民住宅---上海万科城市花园,受到市场欢迎,给刚刚启动的上海房地产市场以积极推动作用。该项目占地面积3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3万平方米,为万科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房地产项目之一。此时万科在内地的投资项目大多采用“0.4投资法”,意图以小搏大,迅速扩大经营规模。(0.4投资法在1993~94年作为扩张的经验推广,而到了95年收缩战线时已作为教训案例。0.4投资法不在发挥当地积极性,而是在以下3个方面发挥作用:①发挥派到一线拓展业务的老总积极性,寻找合作伙伴,项目中的60%由合作伙伴投入;②发挥银行的融资杠杠作用,投资的总额中的60%通过银行贷款;③挖掘消费者的资源,项目投入的60%依靠销售回款,如此循环下来,万科占40%控股权的项目实际投入资金量只是总量的12%。如此的好处是少量资金快速扩张,问题是:①投资主题杂,诉求不一致,指挥很难统一;②投资的股东是一线老总物色,容易形成诸侯割据,尾大不掉;③资金链绷的很紧,市场旺盛没有问题,一旦市场销售不畅就会出现财务危机。)

在1993年4月1日的经济情况通报会上,中央提出了“防止经济过热”的警告。从5月起,人行不断提高相关利率,清理整顿金融秩序。1993年中央6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主要包括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整顿金融秩序、控制投资规模、增加有效供给、运用进口调剂国内市场、整顿流通环节、加强价格监管。“6号文件”的刹车效应非常明显。7月到9月,全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回落,投资膨胀得到控制,新开工项目大幅度减少。房地产行业感觉到寒流的到来。此时万科已迅速地扩张到拥有55家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遍布全国12个大城市,业务分为五个大类。万科感觉到资金短缺的压力。幸运的是,1993年3月,万科成功发行B股,筹资4.5亿港元,对渡过银根紧缩的难关至关重要。万科公司与以渣打(亚洲)有限公司、君安证券有限公司为主组成的承销团签署了公开发售4,500万股B股的承销协议,每股发售价为港币10.53元,本次发行B股共集资45,135万港元,主要投资于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核心业务进一步突显。万科B股于5月2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也是万科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笔,标志着万科融资渠道真正走向了国际化。

1993年的宏观调控没有阻止万科北海万科城市花园、成都万兴苑、石家庄银都大厦、深圳海神广场和鞍山东源大厦项目的开工。进入1994年继续上马天

津城市花园、北京城市花园、武汉万科广场、沈阳城市花园和大连邮电大厦。发行B股成功募集到资金后,万科盲目地扩大地产项目,地产跨地域的扩展到了1995年才噶然而止。由于投资过于分散,成都万兴苑、深圳海神广场、福景大厦、武汉万科广场、天津金刚桥高级公寓、鞍山东源大厦都因资金短缺而濒临烂尾工程。

3.房地产主营业务范围收缩与调整阶段(1994-2001)

这种四处开花的多元化经营给万科带来了困境。项目成立了,资金投了之后,才感觉到人力资源上不去,资金分散等弊端。由于资源分散,企业的经营规模在12~15亿之间徘徊,利润到了1.5亿也上升乏力,万科1991年到1994年几年下来的结果是:集团资源分散,形不成主导行业。

万科为多元化“踩刹车”的转折点是1993年的上海务虚会。在会议上,放弃综合商社的发展目标,确定了城市居民住宅开发为主导业务,并提出加速资本积累,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方针。

1994年在房地产经营品种上,万科提出以城市中档居民为主,从而改变过去的公寓、别墅、商场、写字楼什么都干的做法。

1995年底,万科提出回师深圳,由全国的13个城市转为重点经营北京、天津、上海特别是深圳四个城市。

公司于2001年将直接及间接持有的万佳百货股份有限公司72%的股份转让予中国华润总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全面完成了专业化调整战略,成为单一业务的房地产集团。

4.快速扩张期(2001-2003)

2001年,先后攻入武汉、南京、长春、南昌等4城市;2002年进入佛山、大连等城市,年新增土地储备建筑面积276万平米。短短三年间,万科先后进入了12个城市。在管理上,万科此时不仅形成了稳定的人力资源体系,而且在业务管理上也提出了完整的办法,这为其快速扩张奠定了基础:2001年,万科任郁亮为总经理、莫军为副总经理,形成了新一代管理团队;2002年,实施了高管年度述职办法,并引进了平衡评分卡评估和优惠的购房政策等激励政策。在业务上,2001年提出了名为“专业集成”的业务流程,使得其业务流程得到了极大的完善;2002年,针对工程质量的问题,又提出了“磐石行动”,并明确了三级采购体系。在品牌上,此间的万科更是超前:2002年,提出了“建筑无限生活”的品牌概念;2003年,万科又对客户忠诚度进行了调查,这在内地房地产公司中,对客户端关注是较早的公司。在中国内地房地产公司中,万科是第一个将自己的品牌作为一整套体系,来宣传和推广。与此同时,万科在扩张过程中,对宏观调控政策也非常关注,针对不同的政策,在公司发展战略上也进行了不失时机的调整:2002年,土地出让实行“招拍挂”政策,还有针对2003年又出台的121号文件、18号文件等政策,万科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如“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考虑合作开发模式”和“加强市场和政策的研究,辅助经营决策”。这轮扩展,使万科的营业额由2000年的37.84亿元跃升到2003年的63.8亿元。

5.战略指导下有质量的扩张(2004年至今)

2004年后,万科提出了明确的扩张战略——由专业化到精细化,提出有质量的增长,这与之前的扩张是完全不同的。这里的质量是指,在稳健的财务下,有效益、有回报的增长。这个效益型的增长更具体的来说,万科不仅要加快扩张的步伐,还要扩大规模和效益,这样才能使得资金的回报率迅速提高,而且万科还对整个行业环境和每一年的政策做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战略领跑未来”

的策略。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2005年,万科迎来了激烈的变化。“这一年的万科,是一个颠覆、引领和共生者。”而在2006年,万科提出了企业公民战略。实际上,万科战略之所以具有超前性,是因为其对自己价值取向和行业分析后,得出的了一个清晰的发展模式。万科从财务的角度,对自己的增张做了一个定性的说明。2000年以前,万科的扩张算不上成功,如“0.4法则”导致其无法控制子公司。这样一来,上面的一些想法根本就实现不了,更不能上下一条心地形成共识。2004年万科提出的激励行业资源整合项目,实际上是公司从财务增长、资产增长的需要,作出的定性说明。因此,有了现在的多元化融资及细分客户战略。”而在具体目标上,万科提出,到2014年其营业收入要达到1000亿元。同时,在融资合作上,万科此时采用了多元化融资方式:2004年,发行了19.9亿元可转债,与老竞争对手招商地产进行合作天津的项目;2005年,发行信托资金、成立基金并与国际资本(如RIP)合作;2006年与万通、中粮等开发商合作开发项目。对此,王石也曾说:“所有的商业在于合作,合作必须与时俱进。”而且在土地上,万科也加大了合作与并购的力度:2004年,万科的土地储备量是450万平方米,到2005年这一数字增加到1101万平方米,特别是与南都的并购,完成了其在长三角的战略布局,仅2006年,其新增土地面积就高达1000万平方米,这与万通、中粮的合作及并购是分不开的。这一时期,在客户战略上,万科继续实施细分策略:2005年,成立了客户品类部,将营销、设计等部门合并为研发部,同时,对产品进行了五类细分——身份型、首次职业、望子成龙、老年家庭、价格敏感型;紧接着2006年,又提出了客户需求个性化和品类开发战略,并成立了物业服务中心。同时,万科对产品的创新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005年,在深圳推出“原创现代中式住宅”。“这些产品在业内影响非常大,在沈阳做的新榆公馆采用‘成熟产品复制’将其施工期缩短了8个月。”2006年,实施生产模式标准化和工厂化,向规模效应更显著的产品结构转化,更推进了其产业化的发展。在进行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万科也不失时机地研究政策的变化,对其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虽然万科在其强大的战略下迅速发展,但作为一个企业,万科也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以前在扩张中,曾出现过区域整合的碰撞,那么,今后能否消除这个问题;合作与并购也面临着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和管理统一的挑战等等。但总体上来说,万科正处于增长的高峰期。

二、王石如何领导万科走向成功

1977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

1980年,参加某招聘考试,进入广东省外经委,负责招商引资工作;

1983年,只身南下闯深圳,当工人、做司机、搞推销,后抓住时机,冒着极大的风险做饲料中介商,倒卖玉米赚来第一桶金,为其奠定原始积累资金;

1984年9月,成立以贸易为主、兼营工商业的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任总经理,利用特区在进口方面的优惠,“倒卖”起当时非常走俏的录像机,公司规模和利润急剧膨胀;

1988年起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89年初,万科完成企业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步,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成功募集到2800万元资金;

1991年1月29日,万科正式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开始涉足房地产业;

1999年辞去公司总经理一职;

2003年5月22日成功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2004年7月28日完成世界七大最高峰的攀登。

2011年,万科确认王石已赴美游学。

王石身上有一种野性的精神,一种对生命行走的强烈渴求,登山更是从童年就开始的爱好。王石形成了重义轻利、广开言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不搞个人崇拜的领导力特质,是一个富有个性的领导者。

王石提倡领导者应该到一线体会酸甜苦辣。他带头率领万科总部的高级职员,在繁忙时段,分批到万佳卖场的收银台旁边,为顾客的商品装袋。

王石属于实干家型的领导者,以达到战略目标为导向,能够依靠团队有效实现目标,能够平衡管理职责和市场需求。他给自己的定位是职业经理人,“我的志愿不是当所有者,而是当管理者。中国目前缺少职业经理阶层,但现在的年轻人更想当老板,既当所有者又当管理者。我只想当后者。”“作为管理者来讲,我把握三个原则。第一个,决策,就是事做不做,这是王石来决定的,否则当董事长、总经理就失职。第二个,要谁去做,就是用人的问题。第三个,他一旦做错了,得承担责任,无论他是什么原因做错了,都得承担责任。这是我作为管理者的原则。”

(一)战略方面

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减法理论”,王石摒弃“多元化”战略。此后,万科的战略路径非常清晰,在推行区域化的同时,从专业化过渡到精细化,进而推进产业化。

创业初期,万科有4大支柱、9大行业,王石把万科当时多元化的做法形容为“大兵团”作战。1992年,王石认识到了多元化经营并不能使企业长久地发展下去,于是下定决心走专业化的道路。

万科按照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对非核心业务进行了调整,开创了万科著名的“减法理论”,也就是对下属的非核心企业关、停、并、转。总的来说调整的目标是:以房地产为主业,以住宅为核心,调整业务,盘活存量。

减法理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就是从多元化经营向专营房地产集中,第二个就是从多品种经营向住宅集中,第三个就是投放的资源由13个城市向北京、深圳、上海和天津集中。这样做的理由是资源集中,只做一个房地产,就是房地产范围也只做住宅。唯此,才能形成资源优势,形成竞争力、做强做大。

专业化最终是精细化。在推行区域化的同时,万科产品从专业化过渡到精细化,从单纯追求开发量和结算面积的粗放式经营,转到注重品质和利润贡献率的集约化、精细化经营。进而,推进产业化。

产业化不仅仅是扩大规模的方式。产业化对误差要求非常严格,直接的结果就是产品质量的提高。等到产业化成熟了,施工和能耗都会降低,施工周期会缩短一半以上。成本降低的速度会非常惊人。

在未来10年,万科的战略目标是:有质量增长。这一战略目标具体包括以下标准:1.保持30%高速增长;2.提高增长的质量,衡量标准包括三方面:占用资源回报率(投资回报率、人力效率)、客户抱怨度/客户忠诚度、产品与服务创新率。

如何实现有质量的增长?万科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三大策略:客户细分策略,城市圈聚焦策略以及产品创新策略。

(二)投融资方面

20世纪90年代初,王石的投融资管理理念已经基本形成。万科的投资方向

主要集中于大众城市居民住宅,并坚持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基本理念:关注投资者的利益,对全体股东负责。

1995年8月,王石总结了万科在投资过程中遵循的5个基本点:

第一,两个70%的原则:房地产的赢利在集团中的比重要达到70%以上,保证城市居民住宅项目的经营规模在房地产业中的比重达到70%以上;

第二,高于25%利润不做的原则:王石认识到房地产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在市场刚开始形成时,投机性政策取巧性很强,谁大胆谁赚钱。当市场使人都变得大胆时,产品就开始积压,利润下降,投机的结果就是赔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政策的变化会带来暴利,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暴利终究要趋于平均利润,一味追求暴利反而会丧失很多机会,从长远的角度看,公司要想持续发展,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回报率水平;

第三,投资大众城市居民住宅;

第四,海外融资不投资:在国际化经营尚未成熟之际,万科在海外一分钱都不会投。更多的考虑是利用海外资本市场融资;

第五,0.4投资法则:就是在进行项目投资时采取与合作伙伴联合投资的方式经营,即投资比例控制在该项目总投资的40%以内。

同时,万科高度重视与投资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万科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基本理念是:关注投资者的利益,对全体股东负责。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保持持续良好的稳定的回报、在资本市场运作以及公司融资策略制订时充分听取中小股东的意见、重视投资者关系。

(三)公司治理结构方面

股份化改造基本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策略性大股东”的成功引入为企业大发展铺平道路,而其间的曲折折射了王石的职业经理人精神和操守。

1986年,深圳市政府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王石强烈意识到股份制改造是一个让万科能独立自主经营的机会。《规定》鼓励的股份制改造分离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是防范企业人事风险的最佳选择。公司的决策层很快统一了思想,要把公司改造成一家符合现代企业规范的股份制公司。

1988年,万科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股权结构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模式。20世纪90年代末,万科面临的发展瓶颈是“策略性大股东”的助力以及海外的融资渠道。所以,万科开始希望此时能在股权结构上进行较大的调整,吸引大财团成为万科的策略性大股东。这些财团应该具备这样的条件:在国内有较多的地产项目或土地储备,同时具有一定的金融背景或较强的筹资能力,他们需要万科这样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来帮助他实现利润的转化。这个问题力争在2000年内解决,那将是继万科股份化改造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

2000年8月,华润集团及其关联企业以15.08%的股权份额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2000年12月2日,万科发布公告,拟向华润定向增发4.5亿股B股,以提高华润对万科的持股比例。此时,企业和大股东所追求的长期利益,与中小股东的短期利益无疑存在分歧。华润与万科考虑的是如何从股权结构角度为企业下一步的大发展铺平道路,而中小股东考虑的是增发B股所造成的股价波动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处于分离状态,在公司的日常运作中,职业经理往往具有更大的声音,尤其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经理层拥有很大的发言权。如此一来,典型的博弈模型变为三头博弈:大股东、中小股东和职业经理。经理层的角色,就是要公平地对待全体股东,尤其是弥补中小股东的天然弱势。事实上,多年以来,万科的职业经理人在向董事会和股东

大会提出各项议案时,都十分注意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稳定的分红派息政策,向老股东倾斜的低价募股策略,都从细微处体现了万科“善待股东”的理念。

2000年12月24日,万科董事会作出理性选择:放弃增发方案,取消临时股东大会。华润不仅非常理解地接受了放弃方案,还表示将继续支持万科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其后万科发行的可转债配售中,华润全额认购了其配售的比例。

(四)营销方面

王石认为万科不仅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而且还要提供给客户满意周到的服务。万科的营销亮点主要集中在客户价值的精确理解与把握。

万科地产不仅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而且还要提供给购买万科住宅的客户以满意周到的服务,使万科成为市场的优质选择,从楼盘的房间设计、环境设计、楼盘的命名等等的精益求精,使之达到产品风格的个性化,甚至是一些细部方面,包括一个指示牌、一个路灯、一个邮箱、一小块绿地等等都是精雕细刻。

万科将从以项目为核心的运营方式,转向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运营方式。在客户细分策略下,万科将不再局限于以职业、收入、年龄等“物理”方式去把握客户,而将从客户的内在价值出发,按客户的不同生命周期,建立梯度产品体系,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客户的终身锁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从粗放走向精细,走到市场前面去把握客户价值,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这是万科第二次专业化的关键。

(五)人力资源方面

王石认为人力资源建设在于建立制度、培养团队,并坚持规范化和尊重人的理念。

王石不仅仅选人,更制定了“海盗行动”,从中海挖掘了大量的人才。中海的员工对于命令绝对服从,属于集中效率型的员工,而万科的员工往往会不拘泥于级别而提出自己的意见,属于民主能动型的员工。事实证明,中海这批来到万科的骨干,不仅在技术层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公司管理中也弥补了万科扩张步伐中一线公司总经理缺乏的情况。

万科的管理从“鲨鱼模式”到“海豚模式”的转变,使万科人更具有团队意识。为了培养未来公司的中坚力量,万科又实行了一个新的计划叫“新动力”,每年从中国最有名的十几所大学中选拔一些比较好的毕业生,把他们集中起来,成立一个“新动力’训练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再把他们分派到各地的公司去。

具有卓越专业素质的职业经理堪称新兴企业的稀缺资源。王石认为:中国的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按规律办事,按牌理出牌,对企业进行规范的管理。因此,王石认为应建立以职业经理人为主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万科对用人的态度是假定人会犯错误,这个就需要制度化的建立,靠制度来约束人,来减少错误。王石首先做执行制度的表率,既然这种制度首先对他产生了约束力,也就自然会对整个公司的管理团队、员工产生约束力,形成了监督的制度链,公司的运转才能正常。

(六)企业文化

20余年来,王石始终坚持对人永远尊重、追求公平回报和开放透明的体制,形成了万科独特的企业文化。

王石注重培养尊重人的企业文化,把人当作第一要务,就是给予人的基本权利:生存权、隐私权、机会均等和选择权。人才是万科的资本,这是20年前公司建立时候就具有的信念。万科一直努力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公平发展的机会,以

及在行业内有竞争力的收入。万科提倡健康丰盛的人生,强调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鼓励长期加班;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但不干涉员工的隐私;强调积极的工作心态,但不主张员工带病上班,或在其家人重病时仍坚持上班;重视公司的利益,但不要求员工为了公司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王石的领导方式即强调硬管理,也注重软管理。也就是说,即关心工作完成的质量与效率,也关心员工、体恤下属。

而万科简单的人际关系和理想主义企业文化,对优秀人才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万科倡导简单的人际关系,反对比较复杂的同事关系。王石从创业开始就奉行“举贤避亲”的文化,以彻底杜绝裙带关系和拉帮结派。在万科,简单的人际关系还体现在上下级之间。万科有个非常强大的“下属文化”,领导的权威性并不太强。下属有时候在领导面前是非常强势的,在万科经常是下级否定上级。其领导方式是民主型的,是以下属为中心的领导,给下属相当大的自由空间,调动起下属的积极性,使其自发的高效的完成工作。万科内部简单的人际关系还形成了平等的上下级关系,在各级经理和职员之间建立了12条沟通渠道,这种平等的关系有利于组织内部的沟通与信息传递。

万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价值观:对人永远尊重、追求公平回报和开放透明的体制。“致力于建设‘阳光照亮的体制’,坚持规范、诚信、进取的经营之道,是万科基本的价值理念。”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不行贿,拒绝商业贿赂是万科“阳光照亮的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石认为经营企业的底线是绝不行贿。“不行贿”这项基本政策,对于万科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给了万科的员工一个能够以比较骄傲的方式去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万科坚持在阳光下创造财富,把自己的管理模式的核心总结为:规范化+专业化+透明化。为此,万科不仅建立了透明的治理结构,与此同时,也在内部建立透明的工作机制,并且在技术上保障内部员工信息的有效沟通。王石及其团队所选择的“透明化”运作机制,不仅培养了万科坦诚和公开的文化,而且还为他及万科赢得了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万科集团核心竞争力及背景分析

2002年,中国房地产走完第一个十年,在风风雨雨的历程和纷纷扬扬的回顾中,老牌房地产公司多数已垂垂老矣,步履蹒跚。但这中间惟有万科例外——它不仅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去年更是爆出新闻:公司业务增长近80%,单一公司产量已交付117万平方米,销售额突破50亿,这不仅创下了万科历史上的新纪录,而且在中国上市房地产企业中排名第一,在传媒所报导的房地产企业中也是第一。所以,冯仑提出:“学习万科好榜样”。 NO1完整科学的职业经理人文化 万科之所以先进,首先是有一套非常正确的价值观。大家知道,万科很早就解决了股权问题,也很早股份化,又很早上市。它的创业者和管理团队始终以职业经理人的道德操守严格要求自己,敬业爱岗,全心全意回报股东。所以,万科形成了一整套与职业经理人相关的价值观和公司文化(白领文化),万科的管理在点点滴滴中都透露出由此带来的专业、专注、细致和严谨,这种价值观和文化甚至成为万科产品的特色包装和特有的品牌价值。万科的“企业视角、人文关怀”很好地表达了经理人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反映了白领的文化趣味,使一批白领对万科情有独钟。 企业独特的文化决定了企业不同的发展命运,这主要是由各自不同的核心价值观驱使的行为方式不同所造成的。一个公司由优秀变成伟大,其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就是正确的价值观。所以今天,看到一个优秀和走向伟大的万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深植于万科经理人当中的企业文化和价值伦理,才是他们最重要的获胜基因。 ——“有关万科品牌的故事很多,随便一说就不下三五件: 一是万科的领军人物不仅是公众人物,而且还成为摩托罗拉的广告代言人; 二是原来既定的华润购华远、华远控万科的计划中,险些变成华润控万科、万科控华远的格局,显然这时的万科比顶峰时期的华远还值钱; 三是凡万科开发的物业,无论在哪个城市哪个区域做何种产品,就是要比其他发展商的产品贵,少则一二成,多则翻倍,市场依然买账; 四是任何一个万科企业出身的职业经理人,无论到哪儿似乎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尽管这并非好事,但奇怪的是市场上居然还有不少发展商肯买账。” NO2万科的成功是美国模式的成功 国内的房地产公司一向以“开发”自居,似乎“开发”是房地产公司的惟一模式。当探寻万科成功的奥秘时,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多年以来深信不疑的开发模式并不是房地产公司惟一的,更不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房地产通过对内地的直接投资,不仅促进了内地的城市建设,同时也将其开发模式引入内地。但实际上,大量香港公司特别是所谓五大家(长江、和黄、新鸿基、恒基、新世界)这10年来以香港模式和香港经验在内地大展拳脚,结果却是败多胜少,这表明,香港模式在内地并非所向披靡。 其实,香港是一个城市,土地极其有限,长期以来政府对土地实行高度垄断,卖地收入支撑着政府的全部税收,实行高地价一直给政府带来极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几大房地产公司垄断了70%的新房供应量。双方博弈的结果就是高地价、高楼价、高利润。亚洲金融危机后,这一政策大受质疑,在实践中也屡遭挫折。而反观美国这一大陆经济体,土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被开发出来,房地产公司又充分竞争,谈不上什么垄断,因此地价、楼价都由供求关系决定,公司也无暴利可言。由于充分竞争和高度发达的不动产金融,房地产公司不得不采用高度专业化和长期收益为主的商业模式,在细分市场上取胜,靠长期经营获利。 我国地域辽阔,未来房地产领域的竞争趋势和市场化走向更像美国而不是香港。因此,

万科发展历程分析

万科发展历程分析 1、万科成长历程分析 1.1从贸易起步,由单一经营到多元化经营阶段(1984~1991) 万科的起家并非是房产公司,更不是专业的房产公司,而是以电器设备起家的一家国营电器器材经营单位。在这一阶段,也即我们提到的地产前期摸索期,万科并没有太多的涉足房地产业,但也的确为万科的地产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当时的万科以“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的名称注册、国营性质、经营办公设备、视频器材的进口销售业务王石任公司经理。当时公司员工共67人,平均年龄24.5岁。公司开发大陆专业视频器材专业市场,成为深圳市最大的进口销售商。同年,公司成立了第一家内联企业“现代医学技术交流中心”(现名深圳万科协和有限公司)。 1985年,由于进口机电产品市场严重萎缩,公司多方拓展销售业务,形成了深圳本部调汇、进货、广州点储运,北京点销售的“三点一线”销售模式,营业额一度占国家计划外市场的60%。当年,公司员工增加至105人。 1986年,公司在专业销售顺利的情况下加强企业管理,引进办公自动化设备,聘请中华会计事务所为财务顾问,为树立企业形象赞助大型文艺演出和文化刊物。同时,为摆脱僵化体制,筹措发展资金,公司决议在两年内完成以公开发行股票为目标的股份化改造。同年年底,公司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深圳国际企业服务公司”。这一年,公司员工人数共增加至123人。 1987年,万科缩减公司称谓,更名为:“深圳现代科仪中心”。当年,万科改整机进口为散件引进,国内组装、销售,业务进展顺利,与日本SONY等公司建立了密切联系。同年,万科兴办了第一个工业投资项目“精时企业有限公司”。这一年,公司员工增加至135人。 1988年,万科再次更名为“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政府批准股份化改组方案,原公司的1300万元资产国家占60%,职员占40%,公开募集社会股金28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为特别人民币股,由境外投资者购买。定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年分别与美国富兰克林铸币公司等兴办了3家来料加工厂,用工数达2500人。 1988年11月,以2000万元的价格投标买地,万科开始正式进入房地产业。然而,这一年公司员工增加较少,年末人数为137人,比上一年只增加了2人。 1988年是万科发展历程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公司完成了两件最具深远意义的事:一是进军房地产业;二是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公开融资。从万科1988年年底投标买地开始,万科正式开启了地产经营的新纪元,这一举动也正式标志着万科以地产为专业,多元化发展经营阶段的开始。 1.2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全国扩张阶段(1991~1994) 万科的第一轮扩张期指的是1988年到1994年,尤其是1991年确定“综合商社”发展模式后,实施多元化和跨地域经营战略,实现急速扩张的过程。 万科能实现第一轮扩张,与1993年以前发行A、B股以及增资扩股有密切关系。1988年,万科再次更名为“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政府批准股份化改组方案,原公司的1300万元资产国家占60%,职员占40%,公开募集社会股金28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为特别人民币股,由境外投资者购买。定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年初,万科招股顺利完成,第一届股东例会召开,成立了由王石等11人组成的第一届董事会。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了工业生产、进口贸易和房地产开发。深圳万科地产有限公司于1989年成立。这一年,由于走私市场的冲击和计划经济僵化,使公司摄录象器材的销售业务日趋萎缩,但工业服务、房地产发展良好,创造了

万科地产发展史

万科:财务结构稳定抗风险能力强 来源:焦点房地产网 2008年09月04日11:39 我来说两句(0) 2008年以来,受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住宅行业进入调整期,市场波动加剧,行业整体资金面较为紧张。在这一背景下,万科长期坚持的稳健财务策略凸显成效。此外,为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把握未来机遇,公司主动调整开发经营节奏,高度关注市场调整中公司的资金安全,更加坚决地贯彻“现金为王”的经营策略。我们认为,公司一贯稳定的财务基础和未来一系列强化财务安全的策略调整,将使得公司能够有效抵御短期市场波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公司的偿债能力。 财务状况稳健 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后,万科的资产规模在2007年底时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达到1,000.94亿元,2008年上半年达到1,111.01亿元。从2004年末到2007年末,公司总资产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86.1%。2007年8月,公司增发3.17亿股A股,募集资金净额人民币99.37亿元。截至2008年上半年,公司所有者权益(包括少数股东权益)达到358.23亿元。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不断充实自有资本,保持了较为合理的资本结构,同时,资本实力的增强也为公司应对行业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截至2008年上半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67.76%,从账面上看,这一比率有所增长。但资产负债率的上升主要因为预收帐款的增长较快,而预收帐款来自公司已售未结资源,并不构成公司的偿债压力。如果扣除这一因素的影响,从2006年底、2007年底和2008年中期,公司的负债率依次为47.34%,44.51%和43.95%,实际呈下降趋势。和一些通过利用较高财务杠杆加速扩张的房地产公司相比,万科较为稳健的发展战略和偏保守的资本结构使其具备一定的融资空间。 在负债规模增加的同时,公司的偿债能力有所增强。截至2008年上半年,公司长期借款为136.99亿元,短期借款为53.5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96.12亿元,债务结构较为合理,且其中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149.6亿元,低于公司期末持有的现金153.7亿元,显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此外,万科在商业银行方面具有较高的授信额度,且其依靠规模和品牌效应争取到诸多外部融资渠道,说明公司具有充足的备用流动性。 在对外担保等问题上公司严格遵循有关规则。公司的对外担保主要来自受让浙江南都等公司股权带来的历史担保,根据股权转让协议的约定,因这些担保导致的所有争议、索赔事项均由股权转让方负责处理,相关赔偿义务及责任均由股权转让方承担。总体看上述担保出现代偿责任的风险较小。 调整策略,强化抗风险能力 自2007年年底以来,受行业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影响,部分城市住房价格出现较大回调,各主要住房市场的销售量有所萎缩,观望气氛较浓。加之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住房行业资金面较为紧张。在此背景下,为应对市场波动,万科对未来一段时期的经营策略进行调整,将保障经营安全确定为首要目标,从产品、销售、开发、新项目获取等各个方面展开调整。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分析报告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分析报告 班级:会计11-1 姓名:田臻 学号:201108041104

目录 引言 (3) 集团简介 (3) 一、影响组织的一般环境分析(PEST分析) (3) 二、影响组织的特殊环境因素分析(波特的五力模型) (5) 三、影响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7) 四、环境综合分析(SWOT分析) (8) 五、行业分析(波士顿举证分析) (9) 六、竞争策略分析(价值链分析) (13) 七、竞争战略优势和劣势 (16)

引言: 房地产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要素,一种特殊的商品。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属于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房地产业逐渐地被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来自于宏观环境、市场供求、全球化竞争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的风险,正威胁着各房产公司的正常发展。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房地产业的特点、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并充分考虑国家政策、经济增长、运行模式等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万科集团简介: 万科集团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也是股市里的代表性地产蓝筹股。总部设在广东深圳,至2009年,已在20多个城市设立分公司。2010年公司完成新开工面积1248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面积897.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81.6亿元。营业收入507.1亿元,净利润72.8亿元。万科2010年正式进入商业地产,多地成立商业管理公司,2011年正式宣布三大产品线,近两年,万科虽然一直强调以住宅开发为主,但其在商业地产领域却是动作频频。截止目前,万科已经形成万科广场、万科红、万科大厦、万科2049四大商业产品线,在全国在建、规划18个购物中心项目,商业面积达150 万平方米。 一、影响组织的一般环境因素分析(PEST分析) 1.政治环境分析 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国家宏观政策比较敏感。近几年来,由于房地产市场投资规模过大,房屋价格上涨过快,需求偏大、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问题愈发突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 一系列调控政策的接踵而至,如专项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治理“捂盘惜售”;加强国有建设用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土地,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优化住宅用地结构;建立健全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制度等多种因素集体效力,都从外部考验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耐力。

万科品牌发展史

万科集团(Vanke)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 万科集团简介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G万科A、证券代码:000002,曾用简称:万科A、深万科A)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84年的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1987年3月更名为“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同年11月进行股份制改组,并向社会发行股票。1988年深万科股票在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挂牌,1991年1月29日“深万科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首日开盘价14.58元,1993年4月首次发行B股,同年5月28日“深万科B”上市。 2006年公司完成新开工面积500.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27.5万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212.3亿元,结算收入176.7亿元,净利润21.5亿元,纳税24.2亿元。至2006末,公司总资产485.1亿元,净资产148.8亿元。以理念奠基、视道德伦理重于商业利益,是万科的最大特色。万科认为,坚守价值底线、拒绝利益诱惑,坚持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取公平回报,是万科获得成功的基石。公司致力于通过规范、透明的企业文化和稳健、专注的发展模式,成为最受客户、最受投资者、最受员工欢迎,最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凭借公司治理和道德准则上的表现,公司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最佳企业公民”称号。 万科1988年进入住宅行业,1993年将大众住宅开发确定为公司核心业务,2006年业务覆盖到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二十多个城市。迄今为止,万科共为九万多户中国家庭提供了住宅。 经过多年努力,万科逐渐确立了在住宅行业的竞争优势:“万科”成为行业第一个全国驰名商标,旗下“四季花城”、“城市花园”、“金色家园”等品牌得到各地消费者的接受和喜爱;公司研发的“情景花园洋房”是中国住宅行业第一个专利产品和第一项发明专利;公司物业服务通过全国首批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创立的万客会是住宅行业的第一个客户关系组织。 万科是国内第一家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年进行全方位客户满意度调查的住宅企业。根据盖洛普公司的调查结果,万科2006年客户满意度为87%,忠诚度为69%。至2006年底,平均每个老客户曾向6.41人推荐过万科楼盘。 万科1991年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2006年末总市值为672.3亿元,排名深交所上市公司第一位。上市16年来,万科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8.3%,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4.1%,是上市后持续盈利增长年限最长的中国企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两次入选福布

万科成为行业龙头的发展历程研究

万科成本为行业龙头的发展历程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3月20日公布年度业绩。2006年万科实现销售收入212.3亿元,增长52.2%;实现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 59.6%;实际纳税税金24.2亿元,比2005年增长约83%。至此,万科成为中国首家销售额突破两百亿元的房地产企业,其住宅行业的龙头地位已无法撼动。 万科同日公布了06年的分红派息预案,根据预案,2006年万科每10股派送1.5元(含税)现金股息,并以每10股转增5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转增股本。 为抓住机遇继续快速发展,2007年万科拟公开增发A股,数量不超过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20%。 有质量的高速增长 正如其董事长王石在年报开篇致词中指出的那样,2006年对万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从3月20日公司年报披露的信息来看,全年万科实现销售面积322.8万平方米,增长39.3%;销售金额212.3亿元,增长52.2%。当年结算项目面积28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8%;结算收入176.7亿元,同比增长70.2%;完成新开工面积500.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327.5万平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加93.0%和50.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78.5亿元,同比增长69.0%;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59.6%。 万科向股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然而,在万科管理层看来,这一成绩的取得却似乎早在预料之中。万科总经理郁亮表示,早在2004年底,万科管理层就做出了判断,认为持续深入的宏观调控将有利于促进行业的规范化,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万科有条件抓住机遇,在2006到2008年进入一个高速成长期。万科06年的业绩为其既定计划中的高速增长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也初步证实了其管理层之前的判断。 2006年万科仍然坚持城市经济圈聚焦策略,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为经营重点。从销售情况来看,2006年三大区域实现销售面积275.7万平方米和销售收入192.2亿元,分别占公司整体的85.4%和90.6%,实现结算收入161.9亿元和净利润20.6亿元,分别占公司整体的91.6%和94.5%。为了进一步完善三大区域的布局,2006年万科新进入杭州、厦门、长沙、青岛、宁波等城市。同时,为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打造更为高效的组织平台,从2006年开始,万科正式从以往总部、一线公司的两级管理架构,过渡到战略总部、专业区域、执行一线的三级管理架构,将过去总部负责的设计、工程、销售等专业管理职能逐步下放到区域中心。 郁亮表示,公司所追求的是“有质量的增长”,单纯的规模扩张从来不是万科的目标。为了提高人力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万科在获取项目的时候特别强调项目的质量,通过改善项目结构,来加快

万科发展历程

万科发展历程: 多元化→专业化→精细化 1984-1993年:万科发展战略前10年做“加法”(多元化) 1984-1991年:战略混沌期 1984年万科从经营办公设备起家,87年兴办工业,88年进入房地产,90年初步形成商贸、文化、房地产、文化传播四大经营机构,到91年确定综合商社发展模式,表面上看来,万科的业务不断扩大,而事实上,万科的多元化常常处在一种“痛并快乐着”的状态。规模上的胜利可以掩盖一切矛盾和弊病,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即跨行业又跨区域的过度多元化,使得万科在达到每年10亿元的营业收入时,无论怎样使劲,也无法继续前进了。 此时的万科,在高速多元化扩张的背后,隐藏着不少问题,甚至是致命的: 1、所有项目规模都很小,市场占有率极低。 2、面对激烈竞争不得不不惜血本,等到品牌打响,成本也上去了,这时想追加投资扩大规模,集团的资金和人才储备却无法满足,各分公司被迫继续小打小闹。 3、业务不稳定,企业短期赢利掩盖了缺乏长期持续发展动力的隐患。 1991--1993年:边缘期,战略初步形成,1988~1993年万科东一榔头西一棒,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连年保持20%以上,但实际上业务并不稳定、没有竞争力。1991~1993年中国进入泡沫经济时代。市场中充满了对暴利的躁动,王石开始对万科的发展开始重新战略性的思考。 1993年,国家实行严厉的宏观紧缩政策,万科“摊大饼”式的业务结构遭遇寒冰,不得不开始缩减战线,实行“削藩”政策。1993年1月,万科上海务虚会决定放弃综合商社模式,提出加速资本积累迅速形成经营规模的方针,确立城市居民住宅为主导业务。万科实际战略调整包括:①从多元化经营向专营房地产集中;②从多品种经营向住宅集中;③

万科集团管理模式分析研究

万科集团管理模式分析研究 一,万科的发展历程 万科成立于1984年5月,创立初期主要是在国内代理经销日产色录像器材。由于它及时捕捉市场机会,业务迅速上升,占领了国内同类产品市场的60%,成为该市场重要的销售商之一。该公司与日本的SONY、日商岩井、JVC等著名企业建立稳定的业务关系,形成相对稳定的供货渠道和销售网络。由于1987至19 88年期间严峻的贸易形式,万科及时的进行了自身经营业务的调整,不失时机的涉足工业和房地产两大新的领域。接着在1988年底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从而、改变了资本结构,扩大了资金的规模,同时也促进了万科经营管理的规模化。同年万科开始介入房地产领域,凭借一贯的创新精神及专业开发优势,得到了良好的溢利回报。截止2000年底,通过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万科已从原先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将住宅作为主导开发方向的巨型经营实体。 万科历年累计竣工住宅面积263万平方米,土地储备450万平方米。是国 内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至2000年底,公司总资产56.2亿元,净资产2 9.1亿元,拥有员工6616名,全资及关联公司37家,在主要投资开发的城市,万科均具有较高的专业优势,下属深圳地产公司连续三年荣获深圳市房地产企业资质评级第一名。万科开发的楼盘多次获得"国家建设部建筑设计一等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大厦)"等各项荣誉,万科的物业管理率先在行业内通过ISO9002第三方国际认证。 除房地产业务外,万科亦投资连锁零售业务,控股72%的深圳市万佳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拥有5家分店,营业面积达8.1万平方米,营业规模及品牌知名度在广东省位居行业前列 按行业划分之主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

万科的战略管理分析与启发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作---者 学院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二〇年月日

摘要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行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变迁,房地产行业近些年变化剧烈,许多小型房地产公司颇有种风雨飘摇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万科依旧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和发展速度。本文通过对于万科企业的建立和发展过程进行描述,以万科的几项经典项目为例简要讲述万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数次战略变革,对万科的战略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从万科战略当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万科;战略;启示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hanges of national polic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dramatic changes, many small Real Estate Company is a precarious situation. In this case, the Vanke still maintained a stabl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pe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Vanke is described, with several classical projects Vanke for several strategic change were briefly about Vanke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 diplomatic strategy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finally draws inspiration from diplomatic strategy. Keywords: Vanke; strategy; enlightenment

万科发展历程:多元化→专业化→精细化

万科发展历程:多元化→专业化→精细化 1984-1993年:万科发展战略前10年,做“加法”(多元化) 1984——1991年:战略混沌期 1984年万科从经营办公设备起家,87年兴办工业,88年进入房地产,90年初步形成商贸、文化、房地产、文化传播四大经营机构,到91年确定综合商社发展模式,表面上看来,万科的业务不断扩大,而事实上,万科的多元化常常处在一种“痛并快乐着”的状态。规模上的胜利可以掩盖一切矛盾和弊病,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即跨行业又跨区域的过度多元化,使得万科在达到每年10亿元的营业收入时,无论怎样使劲,也无法继续前进了。 此时的万科,在高速多元化扩张的背后,隐藏着不少问题,甚至是致命的: ①所有项目规模都很小,市场占有率极低。 ②面对激烈竞争不得不不惜血本,等到品牌打响,成本也上去了,这时想追加投资扩大规模,集团的资金和人才储备却无法满足,各分公司被迫继续小打小闹。 ③业务不稳定,企业短期赢利掩盖了缺乏长期持续发展动力的隐患。 1991年——1993年:边缘期,战略初步形成 1988~1993年万科东一榔头西一棒,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连年保持20%以上,但实际上业务并不稳定、没有竞争力。1991~1993年中国进入泡沫经济时代。市场中充满了对暴利的躁动,王石开始对万科的发展开始重新战略性的思考。 1993年,国家实行严厉的宏观紧缩政策,万科“摊大饼”式的业务结构遭遇寒冰,不得不开始缩减战线,实行“削藩”政策。1993年1月,万科上海务虚会决定放弃综合商社模式,提出加速资本积累迅速形成经营规模的方针,确立城市居民住宅为主导业务。 万科实际战略调整包括: ①从多元化经营向专营房地产集中; ②从多品种经营向住宅集中;

万科发展历史

目录 第一部分开发商简介 一、万科集团简介 二、宁波万科简介 三、万科金色系列及3G住宅产品简介 第一部分开发商简介 一、万科集团简介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万科集团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是全国最早上市的企业之一,到目前为止已在深圳、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全国近30个城市进行房地产开发,有着20多年的地产开发经验。万科以“建筑无限生活”为宗旨,不断提高开发水平,成为全国第一地产品牌。 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万科作为行业的领跑者,已经给自身做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引领行业发展的方向,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并成功实现自我的超越。在战略上我们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以“有质量增长”作为未来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万科提出了三大策略:聚焦城市圈、客户细分、产品创新。 第一是聚焦城市圈。万科的脚步已经遍布全国27个城市,在中长期未来发展规划中,万科将把目标聚焦在城市经济圈,确定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区域为中心的三大经济发达区域及其它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策略。万科将集中资源,在这些地区实现集约型的扩张,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第二是客户细分。万科将完成运营机制的重大变革,从目前以项目为核心的运营方式,转向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运营方式。在一个竞争与开放的市场中,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只有一个来源,就是客户价值。没有对客户价值的精确理解与把握,就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是产品创新。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环保、适于居住和交流的优质住宅,对中国房地产行业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万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在细分客户价值的基础上,形成住宅产品体系,建立万科住宅标准;通过工厂化生产,提高住宅的品质和性价比;以和谐、自然、生态的标准进行未来可能住宅的研发,为住宅产业贡献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万科集团的发展历程

万科集团的发展历程2006年年志 11月18日,万科以389,001,360元受让北京市朝阳区国资委持有的北京市朝万房地产开发中心的60%国有产权以及该等产权相对应的股东权益,在环渤海区域迈出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25月30日,万科2005年度股东大会圆满终止。《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期(06~08年)限制性股票鼓舞打算》和提取“企业公民专项建设费用”获得批准。 37月,万科广州四季花城(一、二、三期),深圳公司东海岸(一、二期),上海公司四季花城(一期),天津假日风景,成都金色家园同获2006 年度“詹天佑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二十名额之五席。 47月13日,“万科集团50万元征集‘都市中低收入人群居住解决方案’” 活动圆满终止。 58月4日,经董事会批准,万科以176,566万元,再度受让浙江南都、上海南都等公司股权以及与该等股权相对应的股东权益,加大对杭州市场的投资力度并进入长沙市场。 68月15日,万科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签订“万科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项目”土地协议,标志着万科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项目进入规划设计时期。 79月02日,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税务》杂志社联合公布2005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万科以13.24亿元纳税额位列第97位,是唯独进入百强的房地产企业。 811月02日,万科获得《商业周刊》中文版与Interbrand评选的“2006年度中国最佳品牌20强”。 911月25日,万科“都市中低收入人群住宅”试点项目在广州奠基。 1012月26日,万科 2006年度非公布发行A股股票正式终止,此次发行股票数量40,000万股,发行价格10.5元/股,扣除发行费用募集资金净额419,670万元。次日,此次发行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5年年志 13月4日,万科董事会批准了万科与南都集团的战略合作协议,万科以18.57亿元受让了上海南都70%权益、苏州南都49%权益和浙江南都20%权益。集团迈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24月24日,董事长王石成功抵达北极点。 34月28日,集团圆满完成“平安信托-万科·广州都市花园项目集合资金

案1 -万科股份公司的发展历史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历史1 从1984年成立起,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科)已经历了24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2003年以来连续5年获得中国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TOP10第一。这24年,即是万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多元到专业的过程,也是万科对市场规律、战略和管理、理念和文化不断地积极地探索的过程,作为最早的上市公司和最大的房地产企业,身处改革前沿阵地深圳的万科,还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缩影。2007年实现销售金额523.6亿元,总资产达1001亿元,其房地产开发业务遍及全国25个城市,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跑者。 1984年----1990年期间 万科的前身展销中心是王石从广东省外经委下海闯荡深圳时于1984年创办的,是挂靠在深圳市特区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深特发”)下面的国营性质的企业,经营办公设备、视频器材的进口贸易业务,由王石担任经理。依靠特区特有的条件和政策,什么赚钱干什么,成为深圳市最大的专业视频器材进口销售商。同时为应对当时国家严格的外汇管制和对机电产品进口的全面清理,展销中心也开展了包括生铁在内的出口创汇业务。但主要的盈利业务仍然是摄录像设备的进口贸易。 在业务蒸蒸日上同时,展销中心却逐渐感受到来自上级主管公司对本企业资金干预的压力,从而产生了与主管公司深特发之间建立防火墙的迫切意愿。1986年10月15日深圳市政府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鼓励深圳大型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有了政府政策的指导,王石开始酝酿进行股份制改造。 1988年经深圳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批准,万科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定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2月份向社会公开发行了万科股票,公开募集2800万元。股票发行后深特发从上级主管公司变为持股30%的第一大股东。同年深万科股票在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柜台挂牌交易。 万科1988年股份制改造募集2800万元资金后,开始向若干领域快速扩张,先后投资进入工业生产、房地产、连锁零售、电影制片及激光影碟等新领域,初步形成了商贸、工业、房地产和文化传播等四大经营业务构架。 1991年----1995年期间 1991年年初,万科确定了集信息、贸易、投资、制造于一体的“综合商社”发展模式。为满足业务扩张需要,同年6月万科进行了增资扩股,通过配售和定向发行新股2836万股,筹资1.27亿元。 1992年,万科利用这笔资金,开始了大规模的跨地域和多元业务发展,并对大多数项目采取“0.4投资法”,以小搏大,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在贸易领域,成立了贸易经营本部,万科下属的万佳百货在武汉和乌鲁木齐开办商场,并增设大连公司、珠海公司、武汉公司、新疆公司和北海公司;在地产领域,成立了香港银都置业、青岛银都花园、天津万兴和万华、上海万科房地产、北海万达房地产等分公司;在股权投资领域,投资了约13家国内公司;在文化传媒领域,成立了万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展电影、广告、卡拉OK影碟制作和发行业务。 根据王石的描述,1992年期间,万科的业务遍布各个行业,除了传统的进口电器仪器业务外,像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K金首饰厂等等业务都做。王石后来回忆说:“当时就是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以外,基本万科都涉及到了。”在公司成立最初的8年时间里,万科的规模和营业收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2年关联公司数目达38家,资产从5700万元增加到6.61亿元。 1本案例由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田志龙教授根据万科资料及调查编写。本案例对部分资料作了掩饰处理,仅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不作为评价一个企业经营优劣的依据。

万科发展历程

一、万科企业发展史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是中国大陆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 1.从贸易起步,由单一经营到多元化经营阶段(1984-1991) 万科的起家并非是房产公司,更不是专业的房产公司,而是以电器设备起家的一家国营电器器材经营单位。在这一阶段,也即我们提到的地产前期摸索期,万科并没有太多的涉足房地产业,但也的确为万科的地产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当时的万科以“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的名称注册,国营性质,经营办公设备、视频器材的进口销售业务,王石任公司经理。当时公司员工共67人,平均年龄岁。公司开发大陆专业视频器材专业市场,成为深圳市最大的进口销售商。同年,公司成立了第一家内联企业“现代医学技术交流中心”(现名深圳万科协和有限公司)。 1985年,由于进口机电产品市场严重萎缩,公司多方拓展销售业务,形成了深圳本部调汇、进货,广州点储运,北京点销售的“三点一线”销售模式,营业额一度占国家计划外市场的60%。当年,公司员工增加至105人。 1986年,公司在专业销售顺利的情况下加强企业管理,引进办公自动化设备,聘请中华会计事务所为财务顾问,为树立企业形象赞助大型文艺演出和文化刊物。同时,为摆脱僵化体制,筹措发展资金,公司决议在两年内完成以公开发行股票为目标的股份化改造。同年年底,公司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深圳国际企业服务公司”。这一年,公司员工人数共增加至123人。 1987年,万科缩减公司称谓,更名为:“深圳现代科仪中心”。当年,万科改整机进口为散件引进,国内组装、销售,业务进展顺利,与日本SONY等公司建立了密切联系。同年,万科兴办了第一个工业投资项目“精时企业有限公司”。这一年,公司员工增加至135人。 1988年,万科再次更名为“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政府批准股份化改组方案,原公司的1300万元资产国家占60%,职员占40%,公开募集社会股金28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为特别人民币股,由境外投资者购买。定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11月,以2000万元的价格投标买地,万科开始正式进入房地产业。然而,这一年公司员工增加较少,年末人数为137人,比上一年只增加了2人。1988年是万科发展历程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公司完成了两件最具深远意义的事:一是进军房地产业;二是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公开融资。从万科1988年年底投标买地开始,万科正式开启了地产经营的新纪元,这一举动也正式标志着万科以地产为专业,多元化发展经营阶段的开始。 1989年年初,万科招股顺利完成,第一届股东例会召开,成立了由王石等11人组成的第一届董事会。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了工业生产、进口贸易和房地产开发。深圳万科地产有限公司于1989年成立。这一年,由于走私市场的冲击和计划经济僵化,使公司摄录象器材的销售业务日趋萎缩,但工业服务、房地产发展良好,创造了新的利润来源。 1990年,万科决定向连锁零售、电影制片及激光影碟等新的领域投资,初步形成了商贸、工业、房地产和文化传播的四大经营架构。1991年初,公司确定集信息、交易、融资、制造于一体的“综合商社”发展模式。 2.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全国扩张阶段(1991-1994)

万科集团的发展历程

2006年年志 11月18日,万科以389,001,360元受让市区国资委持有的市朝万房地产开发中心的60%国有产权以及该等产权相对应的股东权益,在环渤海区域迈出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25月30日,万科2005年度股东大会圆满结束。《万科企业股份首期(06~08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提取“企业公民专项建设费用”获得批准。 37月,万科四季花城(一、二、三期),公司东海岸(一、二期),公司四季花城(一期),天津假日风景,金色家园同获2006 年度“詹天佑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二十名额之五席。 47月13日,“万科集团50万元征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居住解决方案’” 活动圆满结束。 58月4日,经董事会批准,万科以176,566万元,再度受让南都、上都等公司股权以及与该等股权相对应的股东权益,加大对市场的投资力度并进入市场。 68月15日,万科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签订“万科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项目”土地协议,标志着万科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项目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79月02日,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税务》杂志社联合发布2005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万科以13.24亿元纳税额位列第97位,是唯一进入百强的房地产企业。 811月02日,万科获得《商业周刊》中文版与Interbrand评选的“2006年度中国最佳品牌20强”。 911月25日,万科“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住宅”试点项目在奠基。 1012月26日,万科 2006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正式结束,本次发行股票数量40,000万股,发行价格10.5元/股,扣除发行费用募集资金净额419,670万元。次日,本次发行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5年年志 13月4日,万科董事会批准了万科与南都集团的战略合作协议,万科以18.57亿元受让了上都70%权益、南都49%权益和南都20%权益。集团迈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24月24日,董事长王石成功抵达北极点。 34月28日,集团圆满完成“平安信托-万科·城市花园项目集合资金信托”和“平安信托-万科·南湖项目集合资金信托”。 45月,集团召开以“迎接风雨,守候彩虹”为主题的二季度例会和集团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