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学一

公司治理学一
公司治理学一

公司治理学

第一章公司治理学:新兴学科的诞生

第一节企业制度的演进与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第二节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与内涵

第三节公司治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公司治理:理论框架与基本

第一节公司科层契约与公司治理体系

第二节公司治理边界及其原理

第三节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原则和企业竞争力

第一章:公司治理学:新兴学科的诞生

第一节企业制度的演进与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一、企业制度的演进

二、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股权结构的分散化

1.有利的方面:①明确、清晰的财产权利关系为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奠定了牢固的制度基础;

②高度分散化的个人产权制度是现代公司赖以生存以及资本市场得以维持和发展的润滑剂。

2.不利影响:①股权分散化的最直接的影响是公司的股东们无法在集体行动上达成一致,从而造成治理成本的提高;

②对公司的经营者的监督弱化,特别是存在大量的小股东,他们不仅缺乏参与公司决策和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具备这种能力;

③分散的股权结构使得股东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处于被机会主义行为损害、掠夺的风险之下。

PS:1932年,美国学者伯利和米恩斯在其著作《现代公司与私有产权》一书中提出: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

第二节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与内涵

一、国内外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

㈠国外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

1.主题一:如何监督和控制经理人员的行为

背景:(1)人们普遍对经理人员与日俱增的高报酬感到不满。(2)股东诉讼事件大量增加。

(3)机构投资者力量的增大。

2.主题二:如何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背景:(1)恶意收购中如何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争论。

㈡国内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

1.主题一:治理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管理者腐败问题经理人员腐败的表现形式:

(1)在职消费膨胀,包括利用公款建设或购买更大更好的住房、私人用车,用公款支付国内外旅游费用,用公款吃喝娱乐等。

(2)侵占和转移企业资产。

(3)信息披露不规范,报喜不报忧,对重大经营活动不做出应有的解释。

(4)经营行为围绕着个人眼前的成绩、地位和利益展开。

(5)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工资、奖金、集体福利等收入增长过快,侵占企业利润。

(6)财务关系透明度低,甚至搞“暗箱操作”。

(7)置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于不顾,不分红或少分红,大量拖欠债务。

(8)抵制兼并重组。

2.主题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化改造

(1)193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

(3)两个焦点问题:①国有企业公司化后,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利如何分配和制衡;②国有企业公司化后如何处理新老“三会”的关系。

3.1994年,“公司治理结构”这一概念从国外引入国内。

二、公司治理内涵的界定

(一)国外对公司治理内涵的争论

1.围绕着控制和监督经理人员行为以保护股东利益这一主题,西方学者对公司治理的内涵有三种理解:

(1)股东、董事和经理关系论。

(2)控制经营管理者论。

(3)对经营者激励论。

2.围绕着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这一主题,西方学者对公司治理的内涵有四种理解:

(1)控制所有者、董事和经理论。

(2)利益相关者控制经营管理者论。

(3)管理人员对利益相关者责任论。

(4)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论。

(二)国内对公司治理内涵的争论

在制约经营者腐败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两个研究主题下,国内学者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公司内部权力机构相互制衡论。

(2)企业所有权与公司治理结构等同论。

(3)保护所有者利益,监督激励经营者论。

(4)公司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论。

(三)准确把握公司治理的内涵

1.国内外学者对公司治理内涵的认识上的不足:①把公司治理的目的理解为相互制衡,而忽视了科学决策。②只关注公司治理结构,而忽视了公司治理机制。

2.要准确把握公司治理的内涵,必须实现以下两个方面的观念转变:

①从相互制衡转向科学决策。②从公司治理结构转向公司治理机制。

3.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第二章公司治理: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公司科层契约与公司治理体系

一、公司科层和市场契约

公司内部的科层主要表现为委托---代理关系,而公司外部市场与公司之间测主要表现为契约关系。

二、公司治理涉及的问题

在公司的经营者与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取向一般都是背离的大前提下,股份公司在运营中产生的治理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种:

(1)股东需要一种机制有效地监督和制约经营者。

(2)必须使得一个拥有大量股份的股东或股东团伙的权利受到制约。

(3)若“有限责任”被大股东滥用,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4)公司当事人博弈行为和他们的专用性资产之间的关系构成关键的公司治理微观行为基础,这一微观基础的表征也是公司治理的重要问题。

(5)投资者或想成为监督者的其他任何人为了扮演有影响的监督者的角色,必须付出更多的资源,但许多投资者更希望他们的投资中拥有流动性和多样性的优势-----这一优势不一定与参与监控所付出的始终一致。

(6)需要设计一套机制来保证投资者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消息。(7)公司科层与市场契约之间的双向关系对公司治理的调节问题,是公司治理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三、公司治理涉及的当事人

除股东之外的当事人在不同的公司有着不同的界定。

(一)债权者、经营者、雇员

1.公司债权人是以自己的债权向债务人(公司)要求求偿权的,对公司拥有监督权,并在特殊情况下拥有控制权,如破产清算。

2.从人力资本角度做出的公司治理安排要考虑经营者和雇员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及监督权和管理权。

(二)供应商、客户和社区、政府

1.供应商对公司治理的关心更多地考虑他在公司中专用性资产的转换成本,而良好的公司治理也是吸引供应商形成特定公司专用性资产的前提,这之间是互为因果的。

2.客户是公司发展的决定因素;客户的流动性特点初始的客户关系取

决于良好的公司治理,在网络经济中的客户锁定依赖于达到正反馈的临界值,所有这些都构成强烈外部压力规整公司治理情况。

3.公司与社区之间最有可能形成相互套牢关系。

4.政府是一个特殊的公司治理当事人,公司主要是通过纳税、寻租等手段来购买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物品。

四、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

(一)说明责任和问责制

1.代理人一般为信息优势者,说明责任是他与委托人交易的基础,是代理人必须履行的义务。

2.分布于公司治理安排节点上的公司当事人可能面临双边或多边关系,维持这种关系的基础安排就是说明责任和问责制。

3.在理解说明责任和问责制时,关键问题是理解委托---代理关系;对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划分主要是看他们是否拥有私人信息;划分的标准是代理人具体的活动、类型和信号。

(二)公司治理的架构

1.内部治理主要是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的博弈均衡安排及其博弈均衡路径。

(1)实现形式:公司法确定的“三权四会”。

(2)主要特征:①自我实现性;②注重设计理性。

2.外部治理主要是指通过外在市场的倒逼机制,市场竞争压迫公司要有适应市场压力的治理制度安排。

(1)股东/潜在股东、债权人与公司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连接起来;经

营者、雇员和顾客与公司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联系;(2)政府对市场的部分替代也构成公司的外部治理,它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的外生变量。

(3)活动场所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国家法律和社会舆论等。

(三)公司治理的一般模式

对于公司治理一般模式的构筑,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可以对公司治理的不同类别的制度安排做出描述和分析;②应能说明特定公司治理安排产生的条件;③必须说明一种公司治理安排的不同构成之间的联系,它们与金融体系以及经济系统的其他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亚洲的家族式治理模式

(1)主要股东的意志能得到直接体现,亦称为股东决定直接主导型模式;

(2)形成原因:①儒家思想的影响,②40多年前政府鼓励。

(3)缺点:需要的大量资金需大多来自借款,使企业受债务市场的影响很大。

2.日本和德国式的内部治理模式

(1)股票市场发达,但从中的数量有限,企业负债率较高,股权相对集中且主要由产业法人股东持有(企业间交叉持股现象普遍)。(2)两个概念:“内部人集团”、内部治理模式。

(3)日本公司的治理模式:经营阶层主导型模式;

德国公司的治理模式:共同决定主导型模式。

3.英国和美国式的外部治理模式

(1)英美等国企业的特点:股份相当分散,个别股东发挥作用相当有限。

(2)公众公司控制权掌握在管理者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外部监控机制发挥着主要的监控作用,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相当发达。(3)一个概念:“外部治理模式”,也被称为“外部人系统”。(4)这种模式也被称为股东决定相对主导型模式。

第二节公司治理边界及其原理

一、现代公司与公司边界

(一)财产边界

1.公司的财产边界是现代公司以其法人身份所拥有或使用的全部财

产所形成的范围,其实质则是公司产权;财产边界也称产权边界。

2.公司以其法人身份拥有法人财产。

3.法人财产权是是公司对全部法人财产依法拥有的独立支配的权利,这种权利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

4.公司的法人财产具有以下性质:

(1)它以独立财产和实体为基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具有严格的规范条件和法律界定;

(2)其独立性表现为占有、支配、使用和处分财产的全部权力,公司的终极所有者不能干预这些权利的行使;

(3)法人财产具有永恒的性质,只要其法人身份不变,这种权利就不会改变。

(二)组织边界

1.现代公司是依法成立的企业组织;从形式上看,公司表现为一个由法人结构规制下的组织实体。

2.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公司的组织边界决定于公司的组织特征。(三)法人边界

1.法人边界反映公司的人格特征,是公司财产边界和组织边界的最终体现。

2.公司边界与公司治理边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理论上的公司治理边界是公司中所有专用性资产当事人的行为集合;而公司边界主要是静态上以公司作为视角主体来判断它的财产边界、组织边界和法人边界。

二、专用性资产与公司治理边界

(一)交易维度差异和专用性资产

1.交易的主要表现维度是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次数。如果初始交易没有达成,该项投入在另一最好用途上或由其他人使用时的机会成本要低得多。

2.专用性资产的形成,会使合约的性质发生“根本转换”。

3.策略型不确定性归因于机会主义,这种机会主义被威廉姆森成为行为上的不确定性。面对公司这样的经济组织,治理的主要问题就是寻找弱化这种行为不确定性的机制。

4.交易次数被用来表征专门治理结构的合理性;当交易次数频繁时设计专门的治理机制是合算的。

5.在交易的三个主要维度上,资产专用性是最主要的。从最广泛的交易角度来推演公司治理边界的内在逻辑也取决于资产专用性

(二)公司的治理边界

1.公司治理边界指,公司当事人在公司中专用性资产的维度和半径所形成的范围。

2.公司治理边界内生于资产的专用性;不同专用性资产的补偿,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又有先后顺序,这可根据状态依存所有权的理念做出一般界定。

3.设I为公司的总收入,且0≤I≤P,P为公司最大可能的收入;w i为应该支付的各类合同工资,其中w1为支付员工的工资;w2为支付给经理人员的工资;r为应该支付给债权人的本金加利息;π为股东所

追求的满意利润;t为公司上缴的税费。(索取权的分布:员工>债权人>股东>政府。)

(1)当I

(2)当w i

(3)当I>wi+r+π时,股东对未来美好的预期变为现实,股东和政府的利益都有了依据;股东和经理人,尤其是股东,仍然有追求公司治理的要求。

4.公司治理边界的主要内容:①一定的制衡关系;②在博弈均衡中实现公司治理;③接管威胁、代理权争夺、财务结构等博弈形态。(1)董事会一般要具有四项基本职能,即制定战略、确定决策、监督管理者和承担责任。在具体实践中,董事会的活动差异很大。

<1>独立董事:在公司中不同时担任行政职务;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防止拥有控制权的内部人——经理们利用公司资产谋私利。

<2>执行董事:同时又是本公司的内部行政人员,通常是公司的高级经理。

(2)代理权竞争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低成本的改变公司控制权的做法。另外,大股东还可以通过与在位的经营层进行非正式谈判甚至直

接取得控制权来实施变革,而其成本却比接管和代理权竞争低。(3)在大型公司里,公司通过董事会这种内部控制治理实施某种转变往往或进展缓慢,或代价太高,没有效率。而接管市场活动却可以自动发生作用。

(4)债务对经营者来说,是一个硬预算约束。

(5)公司治理既要解决准租金的分配问题,又要达到企业决策的科学,以保持企业的长期稳定增长。有效的公司治理是基于企业组织目标对有关当事人的内外部激励和约束而达到的一种均衡状态。

三、公司治理边界的主要类型

(一)有限责任与集团子公司的治理边界

1.公司的实际活动往往是超越法人边界的,公司自身的行为往往是忽视法人边界的。在集团公司治理实践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子公司的法人边界作为其治理边界是不能反映公司的实际权责关系的。

(1)有限责任为母公司滥用公司的法律人格提供了机会,在某些情况下,子公司会受到来自母公司的支配与操纵,甚至也可能利用公司的法人资格,借助于有限责任的保护损害子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而为集团谋取利益,如隐匿财产、逃避清偿债务的责任。

(2)对子公司股东和雇员利益的忽视。

(3)对消费者潜在债务的责任回避。

(4)对政府有关法律和义务的规避。

因此,公司的治理边界需要扩大。

(二)集团母公司的治理边界

企业集团的复杂性使得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具备了双重特征:①母公司、子公司以及关联公司分别有行使治理的职责;②企业集团本身又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治理机制运作系统。

1.子母公司——控制权的关系;集团治理内边界—体现了说明责任的范围。

2.子母公司——关联关系;集团治理外边界—体现了有限责任的范围。

(三)网络经济中的公司治理边界

1.网络经济的运行规则:①直接经济;②超强的正反馈;③网络的正外部性;④标准化竞争;⑤互补性;⑥信息产品的高固定性和低边际性;⑦消费转移的高成本;⑧注意力经济;⑨系统竞争。

2.网络经济的基本规则引起了公司治理边界的一些变化:

①拉近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的距离。

②需求方规模经济和供应方规模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导致“双重作用”。

③网络的正外部性表明,当我们加入网络时,网络会变得更大更好,对参与方都有好处;与网络的外部性紧密相关的就是总转移成本。

④受强烈的网络效应影响的技术一般都会有一个长的引入期,紧接着是爆炸性增长。

⑤互联网必须是众多消费者一起使用才能充分获得它的福利;对公司来说,消费者同序偏好的专用性资产达到临界是关键。

⑥信息产品的近乎零边际成本和“经验产品”以及注意力经济决定了公司治理边界的自主变量——专用性资产的又一新变化,锁定和消费者的转移成本以及搜索引擎也被纳入其中。

第三节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原则和企业竞争力

一、三类公司治理机制

二、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主要原则

(一)激励相容原则

(二)资产专用性原则

(三)等级分解原则

(四)效用最大化的动机和信息不对称假设的原则三、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公司治理试题

公司治理试题 一、简答题(4*8=32) 1、什么是公司治理原则?你认为公司治理原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公司治理原则就是指导公司治理实务的基本原则。2.只要体现在:第一,保护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第二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有效督促。第三高标准的信息披露。 2、试比较德国、日本和中国三个国家监事会制度的异同。 答:相同点:监事会是公司内部监视机关。差异性在于:德国双轨制下的监事会拥有很大的权利。日本公司的外部监督人制度虽然有利于增强监察人独立性,但由于外部监察人没有独立发挥作用的机构。因此其监督效果受到很大影响。中国的监事会比较虚化。 3、简要说明独立董事制度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 答:“独立董事”制度是在英美国家“一元制”(或称单轨制)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在西方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其组织机构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美、英等国家为代表的一元模式或叫单轨制。一种是以日本、德国等国家为代表的二元模式或叫双轨制。进入90年代,美国的独立董事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一是独立董事制度越来越普及。二是独立董事的职能越来越明确。三是独立董事的作用越来越强化。 4、如何认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之间的关系。 答:激励机制:管理者依据法律法规、价值取向和文化环境等,对管理对象之行为从物质、精神等方面进行激发和鼓励以使其行为继续发展的机制。约束机制:管理者依据法律法规、价值取向和文化环境等,对管理对象之行为从物质、精神等方面进行制约和束缚以使其行为收敛或改变的机制。有激励就必须有约束,建立激励机制的同时必须建立约束机制,这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二、论述题(2*14=28) 1、公司治理边界有那几种类型?怎样理解专用性资产与公司治理边界之间的关系 2、论述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主要区别。 三、案例题(2*20=40) 精伦电子董事会秘书谈公司治理 在公司成立之初,5名发起股东在股权结构设置上就作了较为合理的设置。其结果是,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所持的股权合计只有49.4%,不超半数,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情

公司治理学习题

第三章独立董事 一、单选题 1.独立董事又称为()。 A.执行董事 B.独立非执行董事 C.独立执行董事 D.非独立非执行董事 2.亚当·斯密曾经谈到:“由于本身不是所有者,难以想象自利的经理们会象照顾自己的财产那样小心、妥善地管理公司的财产,结果可想而知。”然而,出乎这位大经济学家所料,公司制不但生存下来了,而且还被发扬光大,成为了当今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究其原因,是由于产生了以下哪个部门?()。 A.董事会 B.监事会 C.股东会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3.甲、乙、丙、丁拟任A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根据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影响当事人担任独立董事的情形是()。 A.甲之妻半年前卸任A上市公司之附属企业B公司总经理之职 B.乙于1年前卸任C公司副董事长之职,C公司持有A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7% C.丙正在担任B公司的法律顾问 D.丁是持有A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2%的自然人股东 二、多选题 1.以下各项,哪项属于独立董事的职责?()。 A.忠实 B.勤勉 C.竞业禁止 D.保密谨慎 2.引入独立董事,可以()。 A.将外部的、客观的观点引入董事会 B.挑战公司内部的一致性思维。 C.为公司带来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D.驾御公司渡过困难或敏感的时期 3.非执行董事是指在执行层不担任职务的董事,主要是()。 A.社会各界专家 B.公司经理 C.公司监事 D.机构投资者的代表 E.其他公司的执行人员

三、辨析题 1.独立董事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只是一个花瓶。 四、案例分析题: 1.乐山电力独立董事案例 在对乐山电力2003年财务状况出具独立董事意见时,两位独立董事程厚博与刘文波对公司的担保行为、关联交易行为以及负债情况产生质疑,便于2月12日聘请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对乐山电力相关财务状况进行专项调查审计。担任过深圳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程厚博说:“这只是履行一个独立董事的职责,我们需要对自己出具的证明负责人” 但独立董事的调查行动遭到了上市公司的拒绝。据报道,乐山电力方面拒绝的理由是,独立董事要求专项审计属重大事项,须报乐山市政府批准。而两位独立董事无法接受这样的理由,他们认为,聘请中介审查账目时独立董事的权利,与当地政府无关。由此,证券市场的首例独立董事调查行动陷入僵局,已经在2月16日赶到乐山电力的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并没能踏进乐山电力的大门。于此同时,公司2003年度报告也遭到董事会否决,已经预告业绩大增的年报被暂时推迟。 该事件发生后,很多人都将“独立董事”称为“光环笼罩下的‘弱势群体’” 问题:1.乐山电力的独立董事有上述特权吗? 2.为什么将“独立董事”称为“光环笼罩下的‘弱势群体’”? 2.独立董事都忙什么去了? 由于成为了农凯集团的资本道具,海鸟发展于20日举行的股东年会特受关注。遗憾的是,海鸟发展的这次股东大会,从头到尾只有一名董事到场。董事长没有露面,两名独立董事也不见人影。 见识了这个只有一名董事到场的上市公司股东年会,中小投资者不禁要问:独立董事忙什么去了?资料显示,海鸟发展的两位独立董事,分别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国兴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芮明杰。根据海鸟发展2001年股东大会的决议,公司独立董事津贴标准为年薪3万元(含税),但不包括差旅费。值得一提的是,芮明杰教授同时还担任了另外5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分别是烽火通讯、中科合臣、友谊股份、第一食品、龙头股份,所获年津贴则分别为3万元、3万元、万元、5万元及4万元。据此,有市场人士把芮明杰称作“独董专业户”。可惜,即便是如此富有经验的“独董专业户”,在海鸟发展如此敏感的股东年会上竟然“缺席”。

《公司管理学

《公司管理学》复习题(2011年10月) 第一章管理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管理只是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的是 B A哈德罗·孔茨 B亨利·法约尔 C赫伯特·西蒙 D彼得·德鲁克 2.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A管理主体 B管理客体 C信息 D目标 3.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D A管理客体 B环境 C信息 D目标 4. 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5.下列各种活动中,对管理者的成功相对贡献最大的是 D A传统管理 B内部沟通 C人力资源管理 D维护网络关系 1.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 A弗雷德里克·泰勒 B亨利·法约尔 C马斯洛 D梅奥 2.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的是 B A弗雷德里克·泰勒 B亨利·法约尔 C哈德罗·孔茨 D梅奥 3.被后人称为“古典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C A弗雷德里克·泰勒 B亨利·法约尔 C韦伯 D西蒙 4.人类最原始、最迫切也是最基本的需要是 A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交需要 D尊重需要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D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6.以向西方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的管理学派是 B A管理过程学派 B经验主义学派 C管理科学学派 D社会系统学派 1.狭义的计划是指 A A制订计划 B执行计划 C检查计划 D修订计划 2.一种最简单的计划是 C A目标 B程序 C规则 D规划 3.中期计划的期限一般为 B A 1年 B 1至5年 C 5-10年 D 10年以上 4.构成社会组织的最基本要素是 A A人员 B信息沟通 C共同目标 D协作意愿 5.高层结构的最大优点是 C A管理费用支出少 B信息沟通比较有效 C提高每个管理者的管理效率 D高层人员对基层的控制比较容易 6.最早、最简单的一种组织形式是 A A直线型组织结构 B职能型组织结构 C矩阵制组织结构 D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7.只有直线领导,没有职能分工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 A直线型组织结构 B职能型组织结构 C矩阵制组织结构 D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8.管理组织的基本形式是 D A直线型组织结构 B职能型组织结构 C矩阵制组织结构 D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9.按照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工程项目或服务项目划分的小组相结合的一种组织形式是 B A直线型组织结构 B矩阵制组织结构 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D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10.把管理中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集权与分权较好地结合起来一种组织形式是 C A直线型组织结构 B职能型组织结构 C矩阵制组织结构 D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11.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B

企业管理知识之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

企业管理知识之公司治理中的监督机 制 现代公司的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形成股东、董事会、管理层三层治理结构,三层人要有明确的分工,有分工就要承担责任,授予相应的权力,权力是与责任相对应的,不能存在绝对权力,权力必须受到监督,任何掌握权力的人,他的行为都要受到组织的制约。 公司机制决定了公司能够吸引社会不同层面的人,投入各自资源,获得相应回报。在这种公司机制的作用下,股东、董事会、管理层之间以契约关系联系在一起,契约关系的落实需要监督。 战略决策的制定要"实事求是",要求各级参与者遵照战略决策的制定流程、做到机会与公司内部能力资源相匹配、方案具有可操作性,要做到这些,监督也是不可少的。 战略方案的执行要"说到做到",更需要监督执行过程是不是按照预定方案操作、是不是在预定时间完成阶段性业绩指标和重点工作里程碑指标。 企业作为一个"人",而不是"神",不可避免会带有一些天性弱点,尽管这些弱点不是集中反应在一个人身上,但只要其中一项弱点不加以控制,都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所以监督掌握权力的人的行为至关重要。 概括而言,监督就是为了实现公司既定的战略目标,根据监督标准,了解战略执行过程中的主要信息,将获得的阶段性交付成果与期初指标对比,以便于发现差距和问题,及时调整方案,并通过激励问责手段推动按时完成战略目标的过程。 要保证监督工作正确、顺畅、制度化,需要把监督工作形成普遍长效的监督机制,这是公司存在的客观要求。 首先,监督机制要明确监督的主体,即谁有权力监督、监督的对象是谁。公司内部的所有人都是被监督的对象,同时也是有监督权力的人。

股东是公司的投资人,受到国家和证券交易所法律法规的监督,同时股东彼此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监督的关系,重点表现在防止控股股东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中国大陆的《公司法》要求建立监事会监督董事会,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企业不设立监事会,由股东和香港联交所监督董事会,防止董事的行为损害股东利益。 管理层受到国家法律法规、股东和董事会的监督,其中董事会的监督是重点。董事会通过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向董事会和管理层双向汇报的审计部等部门监督管理层的工作。 在公司内部,管理层通过责任下移,加入收藏形成了职能部门分专业监督业务部门、每个部门内部上级监督下级的结构。 除了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同级之间、下级对上级也存在监督,通常表现为把信息传达给相应的监督主体,这是公司监督体系一个必要的补充。 股东、董事长和董事会下属各个专业委员会、监事会、以CEO为首的管理层、公司内部的各级管理者以及各级员工构成了监督的主体,监督主体的代表对监督承担主要的责任。 第二,监督机制要明确监督人监督的内容。 监督是为了达成公司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当期经营目标,满足股东的投资回报要求,所以监督内容都围绕着公司经营工作展开。 股东对董事会的监督内容包括:通过审核业绩指标,监督投资回报和业绩达成情况;通过审核正当经营和风险控制指标,监督投资风险情况;通过审核重大事项的信息披露,监督管理透明化。 董事会监督管理层的内容包括监督业绩指标和重点工作计划的达成情况、风险控制、财务报表真实、管理透明、基础管理建设等; 管理层主要是对公司具体经营管理工作做监督,包括战略目标的分解、岗位责任体系建设、管控模式,指标达成情况、风险控制、违法违纪行为等。

公司治理学案例教材

MBA/EMBA《公司治理学》 案 例 教 材 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一个新的学科领域

新学科“公司治理学”的确立不仅需要填补在公司治理理论和公司治理实务方面的不足,也迫切需要建立起不同层次的教材体系,以满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需要。李维安教师主持编写的研究生教材《公司治理教程》在国家教育部的推荐下得到广泛使用 【案例1】 三井财阀源远流长的基石:分家不分业 【案例2】 可口可乐的真实故事 【案例3】 东北高速资金蒸发——股东结构的缺陷 【案例4】 江苏阳光被攫取途径——金字塔股权结构 【案例5】 新任董事长的问题 【案例6】 公司安然:神话的破灭 【案例7】 郑百文:独立董事在做什么? 【案例8】 科龙电器:独董集体辞职 【案例9】 GE公司选拔CEO接班人 【案例10】 TCL:董事会的洋务运动 【案例11】 大午集团:放大了权限的监事会 【案例12】 三九集团的监事会缘何失效:赵新先获刑留下的问号 【案例13】 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监事会运作 【案例14】 万科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设计 【案例15】 储时健与“59岁现象”引起的余波 【案例16】 东风:尊重投资者 回报投资者 【案例17】 青岛啤酒百年老店的IR管理 【案例18】 新浪反击盛大:毒丸战略案例 【案例19】 丽珠股份控制权争夺:代理权征集案例 【案例20】 万科的公司治理溢价:好的公司治理带来的投资收益

【案例1-1】三井财阀源远流长的基石:分家不分业 (1)三井财阀的创业及形成 三井的创业可以追溯到日本元和年间(1615-1623),当时越后的地方官三井高安之子三井高俊,在伊势松坂地方开设当铺,并兼营酒以及酱类商品,标志着三井家族作为商人起家的初步。1622年三井财阀、三井集团的始祖三井八郎兵卫高利在伊势松坂诞生了。高利十四岁时就开始在父亲的安排下,来打理江户的店铺,并于1673年与曾经在后次的店帮忙的长子高平、次子高富、三子高治一起在江户本町一丁目开设了“越后屋吴服(和服)店”,同时在京都开设了吴服的采购店。之后由于采取了被称为“越后屋商法”的独特的销售、贩卖与采购技巧,到1683年,不仅营业额在十年间增长了五倍之多,而且开设了分店和扩大了采购店的规模。后来将吴服总店转移到了骏河町,并开设了 “三井银两兑换店”。1686年鉴于江户汇兑店的顺利运行,高利从松坂移居到了京都,并开设了京都汇兑店,用来作为管理江户汇兑店和吴服店资金的本部。不过,此时的汇兑业务只是作为吴服业务的辅助机构。 三井家族在高利的带领下,事业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到1688年已经在江户、京都、大阪以及松坂等地拥有了11家店铺,成为名副其实的横跨三都的富商。此后在三井高平、三井高公等历代开明的总领家领导下,经过组织的不断创新,规模与业务领域逐渐扩大,20世纪初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财阀组织。 (2)高利遗言与分家不分业:代际传承中的所有权控制 1693年,72岁高龄的高利出现了衰老的征兆,卧病在床的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如何实现事业和家产的永续,成为病榻上的他最为惦念的事情。于是,高利召集了子女们协议遗产继承问题,并作成了遗书。在遗书中,高利将涉及总额七万二千余两的遗产总额扣除给妻子的部分(银100贯目,其中包括了嫁做人妇的女儿的份额)约七万两的总有资产分成70份,分别让给七个儿子、长女夫妻以及已被送做养子的五子及其女儿十人持有,各个子女持有的份额见表2-2-2-3。在诸子女当中,长子高平所持有的份额最多,达到41.4%,远远多于高富、高治和高伴,三人所持有部分之和也仅超过高平0.8%。在高利遗书作成的同时,

管理学企业文化

管理学企业文化 ——中国移动通信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是“责任”和“卓越”,即要以“正身之德” 而“厚民之生”,做兼济天下、善尽责任、不断进步的优秀企业公民。 ? 一、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企业价值观: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企业使命: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 ?中国移动的愿景: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一、序 中国移动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历程。回首过去,我们踏着快速、坚实的步伐,坚持“服务与业务领先”,以“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为目标,创造了移动通信事业大发展的辉煌;展望未来,中国移动将以“做世界一流企业”为己任,努力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 卓越的企业建筑于卓越的企业文化。纵观中外企业的发展史,成功的企业大都拥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基,建立并贯彻一套清晰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基业常青的灵魂。2005年中国移动提出“培育先进企业文化、锤炼持久核心能力、塑造卓越企业形象”三大措施作为“从优秀到卓越”战略的重要举措,就是要使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动力源泉,凝聚企业的精神力量,建立具有中国移动特色的文化理念体系,明确中国移动人的价值观。 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进步、提升的过程。2005年,中国移动对企业成立以来的历程进行了全面回

顾,深刻总结了企业发展实践中凝聚并凸显出来的文化品质和文化内涵,以继承和创新为方针,经过全集团上下反复酝酿和讨论,最终整合、提炼成中国移动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由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三部分构成。 二、核心价值观 二、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持久和最根本的信仰,是企业及其每一个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评价标准和所崇尚的精神。无论对于企业整体还是员工个体,价值观作为一把标尺,时刻衡量我们自身的存在意义和行为方式,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是“正德厚重臻于至善” 三、企业使命 三、中国移动的企业使命“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 使命是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与反映,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理由,是企业一种根本的、最有价值的、崇高的责任和任务,它回答的是“我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的现实问题。使命体现了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共识,是引导和激发全体员工持之以恒,为企业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和超越而努力奋斗的动力之源;使命不仅包括目前面临的任务,更涵盖中国移动人对过去的认识、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判断,揭示了企业成长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创无限通信世界”体现了中国移动通过追求卓越,争做行业先锋的强烈使命感;“做信息社会栋梁”则体现了中国移动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将承担发挥行业优势、勇为社会发展中流砥柱的任务。 创无限通信世界 及时、充分而有效的沟通是人类实现资源共享、社会实现集约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通信业的发展,帮助人类逐渐打破沟通的时空障碍,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为快捷有效。“无限通信”的世界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乐园,在没有任何沟通限制和障碍的世界,在能够“随时”、“随地”、“随意”、“沟通无极限”的世界,人类能

管理学企业成功案例

管理学企业成功案例 管理学企业成功案例:海尔的崛起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 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经过短短15年 的时间,海尔集团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 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到1999年海 尔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 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1999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 实现215亿元。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六家首 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而海尔长期 的成功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对海尔的崛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 下就是海尔文化的具体体现: A.美国海尔人:当日的工作决不往后拖! 1999年7月中旬,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气温高达40多度,连路上 也少有人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走动。一次,因运输公司驾驶员的原因,运往洛杉矶的洗衣机零部件多放了一箱,这件事本来不影响工作, 找机会调回来即可,但美国海尔贸易有限公司零部件经理丹先生不 这么认为,他说:当天的日清中就定下了要调回来的内容,哪能把 当日该完成的工作往后拖呢?!于是丹先生冒着酷暑把这箱零部件及 时调换了回来。 B.金昌顺现在工作为何这么"顺"? 金昌顺经过培训上岗,干起了冰箱总装焊接工,他的梦想是想当“海尔焊接大王”。光想当不行,更要平日好好练。怎么个练法?因 为心急,刚开始金昌顺就碰了“钉子”,在一次焊接比赛中成绩不 理想,便一度产生了消沉情绪。他的师傅发现这个现象后,便开导 他说:任何能力的提高都有一个过程,不

要心急,工作效果如果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提高1%,长 期坚持下来, 就会有几何级数的提高。师傅的话深深触动了金昌顺。从此后,他苦练基本功,工余时间寻来些废旧的切割管子,天天晚上进行练习。同事们说:"发现废旧管子就给小金,他这个拼劲真让人佩服!" 金昌顺焊接技术天天有提高,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98年冰 箱事业部举行的焊接比武中,金昌顺连续三次夺得焊接明星,并受 到公司的嘉奖。 C.这位员工的上级应负责什么责任! 1995年7月的一天,原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公布了一则处理决定,某质检员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洗衣机选择开关差错和漏检,被罚 款50元。这位员工作为最基层的普通员工承担了她所应该承担的工 作责任,但是,从这位员工身上所反映出的质保体系上存在问题-- 如何防止漏检的不合格品流入市场,这一责任也应该像处理这位员 工这样落到实处,找到责任人。这位员工问题的背后,实际还存在 着更大的隐患,毕竟当时的洗衣机有限总公司的产品开箱合格率和 社会返修与第一名牌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一切决不是这位员 工一个人有能力造成的,体系上的漏洞使这位员工的"偶然行为"变 成了"必然"。既然如此,掌握全局的干部更应该承担责任在前,先 检查系统保障的问题,才能使错误越来越少。这位员工的上级--原 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分管质量的负责人也自罚300元并做出了书面检查。 从企业文化角度分析海尔崛起的原因。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从A和B看出,这也是海尔从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提炼出来企业口号,并且把这句话写在海尔的厂房里, 让全体员工共勉!从C中看出:海尔形成的文化氛围是解决源头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的障碍!总之,海尔的文化是实事求是,而不 是几句响亮的空头口号! 成功管理学经典启示例子: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 一、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概述 (一)公司治理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企业约束问题 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安排将有助于明确公司不同参与方(股东、董事、经理等)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使公司有效运作。 ⑴社会约束企业——外部公司治理 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包括法律与监管环境、公司控制权市场、债权人、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与自律组织的外部约束、以及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竞争等。 ①法律与监管环境(law and supervisory environment) 各国的公司治理机制都是在不同的限制企业和投资者行为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下发展起来的。每一种公司治理机制的目的都是根据本国法律和制度来抑制管理人员滥用股东赋予的权力,但各有利弊。如果各国通过建立规范的法律环境和市场迫使企业采用最佳的公司治理方法,则整个国家都将获益。 ②控制权市场(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 公司控制权市场是不同的利益主体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具有控制权性质的股权或委托表决权,以获得对公司的控制而互相竞争的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交易类型可分为并购和企业代理权争夺。 上市公司收购:又叫要约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向目标公司股东公开发出要约的方式购买其拥有的股份,从而获得目标公司控制权的行为。公司要约收购大体上可以分为全面要约收购和部分要约收购。 代理权竞争:是不同的公司股东组成的不同利益集团,通过争夺股东的委托表决权以获得董事会的控制权,进而达到更改管理者或者公司战略目的行为。 作用:对于控制权市场的作用,学者们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当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无效时,公司控制权市场能够用于缓和代理冲突。敌意竞价的目标来自衰落或面临严重变化的行业,如果处于这些行业的公司没有对外部变化迅速作出反应,那么接管就会发生。一些经验研究为接管会增进靶子公司的效率提供了证据。对此持不同观点的学者则认为,接管并不一定与较差的公司绩效相关,而可能是出于广泛战略原因的考虑。就资产处臵、经理人员解雇、全面的公司重构来说,接管通常会产生巨大的成本。第一,接管是昂贵的,但是主要的绩效失败可能得到纠正;第二,当竞价的经理人员寻求能给他们带来私人控制利益的购并时,接管会导致代理成本的增加;第三,接管要求一个流动的资本市场,它能使竞价者短期内在别人缺乏注意的情况下获得巨大的资本;第四,由于经理层的游说,敌意接管

公司治理学案例分析

国美案例分析 黄光裕的倒下 引子2008年11月28日,中国证监会证实“首富”黄光裕涉嫌在上市公司重组、资产置换等重大事项过程中违规。证监会表示:2008年3月28日和4月28日,证监会对三联商社(6.90,-0.17,-2.40%)(SH 600898)、中关村(6.00,-0.06,-0.99%)(SZ 000931)股票异常交易立案侦查,调查发现在涉及上市公司重组、资产置换等重大事项过程中,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有重大违法违规嫌疑,涉及金额巨大,证监会已经将有关证据资料移送到公安机关。北京鹏润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黄光裕,黄光裕所涉嫌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 1、操纵股价,也就是操控其兄黄俊钦控股的*ST金泰(4.07,-0.03,-0.73%):2007年下半年,*ST金泰连续拉了42个涨停板,被称为中国股市第一“妖股”。它创下了A股市场个股连续涨停数量的历史之最。 2、黄光裕为让国美实现在香港上市,通过行贿前商务部官员郭京毅等要员而绕开商务部的相关审核规定。 3、早年黄光裕兄弟初创阶段曾出现违规贷款13亿元。 过程2008年11月24日23点,北京鹏润大厦18层的国美电器总部仍然灯火通明。国美总监级以上管理人员各司其位,静待一场紧急会议的结果。黄光裕掌控的国美帝国经历了22年来最为漫长难捱的一天,而黄本人却缺席了。2008年11月25日清晨,国美总部的例行晨会上,黄不惜违反香港证监会规定,提前公布“第三季度盈利5亿元”以安抚员工紧张的情绪。2008年11月25日下午的情况要好些:海尔集团副总裁周云杰率队拜访国美总部,并奉上2009年第一笔23亿元的供货大单。但几乎同时,更多的供货商开始盘点与国美的未结算货款,一家银行下令紧急核查国美及黄光裕关联企业的贷款情况。2008年11月25日,国美电器首席执行官陈晓在晚上主持国美全国紧急视频会议,暂时缓解了正在国美蔓延的慌乱。国美留守内阁统一了对供货商以及普通员工的安抚策略,并根据会议内容将制定《致国美全体同仁书》,即日下发至遍布全国的1300多家门店。 紧急会议的第二天,国美迅速展开自我救赎:上海国美开始约供应商恰谈货款结算的相关事宜。国美将在内部流程上缩短结款审批周期,同时在供应商还款方面也会有一些新的政策。消息人数指出:维护好供应商的利益,是国美生死存亡的关键,即使是国内最强势的家电厂家也承认,每与国美谈判一次就“如同被扒了一层皮”,现在无疑是国美的老对手苏宁提升市场话语权的绝佳机会:黄光裕一事曝光当天,苏宁即连夜在其总部南京召开全国视频会议商讨黄光裕拘查的影响和对策。 进一步看:到2010年5月,国美需进行46亿元可转债的赎回,其年利润只有20亿元左右,资金压力可想而知,苏宁截止到2008年6月30日持有现金125亿元,是国美的4倍,并非没有可能在必要时刻接盘国美 黄光裕男,1969年5月出生,属鸡,广东汕头人,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一分院(1988年7月~1992年7月)2008年10月7日,《2008胡润百富榜》在上海揭晓,39岁的黄光裕以财富430亿元,第三次当上中国首富。在此以前:他曾在2004年以财富105亿元;2005年以财富140 亿元分别两次蝉联2004~2005年首富,2007年以财富450亿元2007年胡润“中国富豪榜”排名第4;2008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则计算黄光裕的财富为183.60亿美元,位居第三。黄光裕拥有香港上市公司35.55%的股份,市值140亿元;零售非上市公司100%的权益,市值约100亿元;历年套现135亿元,部分投资到房地产领域。

公司治理学李维安公司治理资料整理.docx

第一章公司治理概论 1、企业的发展 从法律角度看,企业制度是企业经济形态的法律范畴,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通常指的是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1)业主制企 业: (2)合伙制企业 (3)公司制企业 2、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企业(知识了解) (1)公司在古罗马和中世纪的萌生:康枚达(Commenda)、索塞特(SOCietaS) (2)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特许公司,如1600年,特许的、专营海外贸易的东印度公司被认为是第一个典型的股份公司。 (3)19世纪中期公司制的确立。 (4)公司在19世纪末的普遍发展。 3、国内公司治理的研究主题(一般了解) 第一个主题:治理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经营者腐败问题。(监督经营者)经理人员腐败的表现形式 1、在职消费膨胀; 2、侵占和转移企业资产; 3、信息披露不规范,报喜不报忧,对重大经营活动不做出应有的解释; 4、经营行为围绕着个人眼前的成绩、地位和利益展开; 5、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工资、奖金、集体福利等收入增长过快,侵占企业利润; 6、财务关系透明度低,甚至搞“黑箱操作"? 7、置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于不顾,搞不分红或少分红,大量拖欠债务; 8、抵制兼并重组。 第二个主题: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化改造。 政策层面: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研究关注的重点: 随着研究的深化,学者们的研究集中在两个焦点问题上。 一是国有企业公司化后,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力如何分配与制衡; 二是国有企业公司化后如何处理新老“三会”的关系。 4、公司治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一般了解)公司治理学是一门通过对公司治理的综合性硏究,探讨公司治理实践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运作规范和方法的科学。 第二章公司治理基本框架 1、说明责任和问责制(一般了解)委托代理安排的实施,要求代理人在行使权限、履行职责时要将其行为的结果向委托人报告, 以示其行为的正当性。 说明责任和问责制,是指由于代理人利用了委托人的资源并以此获得收益,因此代理人有将自己行为的结果向委托人进行说明报告的义务。

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一、治理和管理的定义 治理: 1、治理(Governance)一词在政治学领域,通常指国家治理,即政府如何运用治权来管理国家和人民。 2、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这时译为Administer) 管理: 1、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这是彼得·德鲁克教授提出的观点。 2、管理就是决策。这是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持·西蒙提出的。 3、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呈现一种新状态的过程。 4、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两词可以采用的英文译本有:administer,administrate,manage,run,supervise,rule,依据具体情况选定,英文的含义区分请查阅相关辞典。 二、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区别、联系 从上述对公司治理的认识来看,公司治理是公司运作的一种制度构架,是引领公司发展方向的一种基本安排。而公司管理是在这种基本的构架和安排下,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和评价等功能的具体实施来实现公司的目标。应该说,如果一个公司有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模式和结构,那么就为公司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为公司开管理,实现企业目标创造了条件。很难想象,在现实中也难以发现,一个缺乏很好的公司治理基础的公司,还能够将公司管理得好,这正如没有很好基础的地基就不可能有牢固的大厦一样。当然,再好的公司治理,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配合,那么公司治理也只是一个空架子,不能形成最终的效益。而且公司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也会对公司治理产生一定推动作用,并在战略层次上两者得到了联结和统一。 (一)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区别 1. 两者的目的不同。 公司治理的基本目的是要实现责权的合理安排与制衡,公司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即企业财富的最大化。从终极目的来看这两者是一致的,公司治理基本目的的实现,最终也是为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而服务的。从而达到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满足。很显然,一种公司治理模式的确立或形成,就是为公司管理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并最终完成对财富的创造,并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2. 两者的主体与客体不同。 公司治理的主体是利益相关者,主要指股东、债权人、政府、职工、社区等,他们

公司治理学习题

第一章公司治理概述 一、单选题 1.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公司的所有者是全体()。 A.股东 B.董事 C.监事 D.经理 2.经营者的权利受()委托围的限制。 A.股东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经理机构 3.在现代企业中,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A.承包经营关系 B.信任委托关系 C.委托代理关系 D.地位相同关系 4.最适合集中巨额资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企业制度是()。 A.合伙制企业 B.公司制企业 C.业主制企业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5.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董事会 B.监事会 C.股东大会 D.经理班子 二、多选题 1.公司制企业包括()。 A.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 2.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的共同点有()。 A.对外均承担有限责任 B.股权证明形式相同 C.都必须向社会公布财务状况 D.股东的财产与公司的财产是分离的 3.公司制企业的股权分散化导致()。 A.股东无法在集体行动上达成一致,造成治理成本提高 B.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弱化,特别是小股东 C.股东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处于被机会主义行为损害、掠夺的风险之下 D.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出现分歧 4.股东利益至上理论的局限性包括()。 A.企业价值增值的来源不仅仅是股东最初投入的物质资本要素 B.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资源,企业职工也与股东一样承担了与企业经营效益相关的风险

C.股权的分散和流动降低了股东承担的风险,其关注企业的积极性减弱 D.经营环境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受到企业业绩的影响,企业越来越演变为“社会的企业”。 5.下列哪个组合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 A.某公司为某设备投保,保险公司在与客户签订保单时,保险公司要求该公司采取必要防盗措施。 B.选民选举人大代表,要求其真正代表选民的利益。 C.原告聘请律师,要求其努力办案 D.住户要求房东履行好房屋修缮义务 三、判断题 1.出资者依法对公司注入资本金后,出资者不再直接支配这部分财产,也不得从企业中抽还。() 2.在公司制企业中,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权益,公司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公司的资本额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3.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 4.公司治理也就是公司的经营管理。() 5.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四、问答题 1.公司制企业较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有什么优越性? 2.公司治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五、案例分析题 1.甲某与乙某两个自然人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命名为“天地有限责任公司”,在某地购地100亩,开发A房地产项目,并成立了地产部和建筑部,由丙某向该公司提供建材。现货款到期,而公司无力支付,丙某是否可以拍卖该公司土地以取得货款?能否要求甲或乙偿还?如甲、乙两人成立两家公司:天地和土木,前者拥有地产等财产,后者负责建筑事务,自然建材款由其承担。除此之外,两家公司股东、地址、人员均相同。如货款到期,土木无力支付,丙某是否可以拍卖天地的土地得到货款? 2.某股份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2008年5月10日,公司董事长某召集并主持召开董事会会议,出席会议的共有8名董事,另有3名董事因事请假。董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第一章课后练习题 1.公司制企业包括()。 A.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有限公司 2.公司制企业的股权分散化导致()。 A.股东无法在集体行动上达成一致,造成治理成本提高 B.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弱化,特别是小股东 C.股东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处于被机会主义行为损害、掠夺的风险之下 D.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出现分歧 3. 下列属于现代企业制度时期的企业制度形态的有() A. 手工业作坊 B. 个人业主制 C. 合伙制 D. 公司制 4. 下列属于国外公司治理问题产生背景的有() A. 人们普遍对经理人员与日俱增的高报酬感到不满 B. 股东诉讼事件大量增加 C. 机构投资者力量的增大 D. 恶意收购中如何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E.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管理者腐败问题 1.公司制企业较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有什么优越性? 2.公司治理如何界定? 第二章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公司外部治理是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博弈均衡安排及其博 弈均衡路径。() 2.“有限责任”降低了股东们的风险,但是却将风险转移给了债权人,债权人要承 担到期无法收回或不能全部收回本息的风险,因此债权人对公司拥有监督权,并在特殊情况下拥有控制权。() 3.公司治理涉及的当事人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雇员、供应商、客户、社区、 政府等。() 4.公司治理的一般模式包括亚洲的家族式治理模式、日本和德国的外部治理模式以 及英美国家的内部治理模式。

5.资产专用性是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难再移作他用性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 则价值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所以公司中只有股东投入了专用性资产。() 6.公司治理的三类机制包括权益机制、市场机制、管理机制() 二、简答题 1公司治理涉及哪些基本问题和当事人? 2如何理解资产的专用性? 第三章练习题 1.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公司的所有者是全体()。 A.股东 B.董事 C.监事 D.经理 2普通股东会议每年召开的次数为()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3.下列不属于股东会议的表决制度() 举手表决 B. 投票表决 C. 代理投票制 D. 网络投票 4.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董事会 B.监事会 C.股东大会 D.经理班子 5.国有独资公司由()行使股东会职权。 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6.股东利益至上理论的局限性包括()。 A.企业价值增值的来源不仅仅是股东最初投入的物质资本要素 B.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资源,企业职工也与股东一样承担了与企业经营效益相关的风险 C.股权的分散和流动降低了股东承担的风险,其关注企业的积极性减弱 D.经营环境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受到企业业绩的影响,企业越来越演变为“社会的企业”。 7.公司制企业包括()。 A.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有限公司 8.下列选项中,()可以提议召开非常股东会议。 A.董事 B.股东 C.监事会 D.法院 简答题 1.普通股和优先股股东各自权利有哪些? 2解释法定投票权和累积投票权制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 3.简述股东利益至上理论及其局限性。 4.如何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第四章练习题 1.什么是董事会?董事会职能(功能)是什么? 2什么是董事?董事有哪些分类? 3.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的董事有何种义务?试解释。 4.为什么要设立专业委员会? 5.简述德国、日本、美国和中国的监事会设置有何区别? 选择题 1.根据我国《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成员人数为()。 A.2~13人 B.3~13人 C.3~19人 D.5~19人 2.根据我国公司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人数为()。 A.2~13人 B.3~13人 C.3~19人 D.5~19人 3.A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应由() A.股东会选举产生 B.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C.监事会指定 D.工会指定 4.有限公司的董事的任期由() A.全体董事2/3以上多数决定 B.由监事会决定 C.由股东会决定 D.由公司章程规定 5.股份公司的经理、副经理,由() A.股东大会选举产生 B.监事会任免 C.董事会任免 D.董事长任免 6.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一年至少召开()次会议。

公司管理学

《公司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管理只是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的是 B 2.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3.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D 4. 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 5.下列各种活动中,对管理者的成功相对贡献最大的是 D 1.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 2.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的是 B 3.被后人称为“古典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C 4.人类最原始、最迫切也是最基本的需要是 A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D 6.以向西方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的管理学派是 B 1.狭义的计划是指 A 2.一种最简单的计划是 C 3.中期计划的期限一般为 B 4.构成社会组织的最基本要素是 A 5.高层结构的最大优点是 C 6.最早、最简单的一种组织形式是 A 7.只有直线领导,没有职能分工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 8.管理组织的基本形式是 D 9.按照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工程项目或服务项目划分的小组相结合的一种组织形式是 B 10.把管理中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集权与分权较好地结合起来一种组织形式是 C 11.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B 12.下列各种领导方式中,工作效率最低的是 C 13.下列各种领导方式中,领导工作效率最高的是 B 14.下列各种领导方式中,领导效果最差的是 A 15.将领导者的特质研究和领导行为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的理论是 D 16.美国管理学家赫塞和布兰查德提出的情景领导理论认为,在员工走向成熟的起始阶段,最为合适的领导方式分是 A 17.管理者最渴望采取的控制类型是 A 18.最主要的也是最常用的控制类型是 D 19.决策权高度集中的一种控制形式是 B 20.下列各项中属于非预算控制的是 D 1.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主要的企业形式是 C 2.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简单的一种企业形式是 A 3.公司营利性的特征不包括 D 4.两合公司的显著特点是 A 5.现今世界最为盛行的一种公司是 B 6.典型的人合公司是 B 7.典型的人合兼资合公司 A 1.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是 A 2.下列产权的各种形式中,具有完全的排他性的是 A

公司治理学考试要点

第一章新兴学科的诞生 1.企业制度演进的脉络:古典企业制度(业主制合伙制)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 2.公司治理内涵: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 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3.公司智力学在管理学科中的地位(与其他专业管理学的区别): ①、导向:战略导向“公司向何处去”vs 任务导向“使公司怎样到达那儿” ②、侧重点:对是否恰当决策与经营管理进行监督控制vs 业务经营管理 ③、主要作用:保证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的正当有效性vs 如何使专业经营管理更有效率 效力 4. 公司治理的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 5. 公司治理学的特点: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文化性、演化性 6. 公司治理学的研究方法:①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②制度分析方法③比较分析法④实验研究方法 第二章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 1.公司治理的当事人:①债权人、经营者、雇员;②供应商、客户和社区、政府 2.公司边界:①财产边界;②组织边界;③法人边界 3.公司治理边界:指公司当事人在公司中专用性资产的维度和半径所形成的范围 公司治理边界的内容包括:①主要当事人组成的组织结构,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 ②董事与董事会作为股东代表在相互博弈以及与其他当事人的博弈均衡 ③接管威胁、代理权争夺、财务结构等博弈形态 4.母公司治理边界>子公司治理边界 公司治理边界主要类型:①有限责任与集团子公司的治理边界②集团母公司的治理边界③网络经济中的公司治理边界 5.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主要原则:①激励相容原则②资产专用性原则③等级分解原则④效用最大化的动机和信息不对称假设的原则 第三章股东权益:谁是治理主体 1.股东权益:是股东基于其对公司投资的那部分财产而享有的权益 2.普通股的权利:剩余收益请求权和剩余财产清偿权;监督决策权;优先认股权;股票转 让权 3.优先股的权利:利润分配权;剩余财产清偿权;管理权 4.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的比较: ①在公司经营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参与权益vs不参与权益 ②承担的风险不同 ③偿还期限不同 5.股东会议的形式:普通股东会议(每年一次)和非常股东会议(非定期临时) 6. 股东会议的表决制度: ①举手表决(一人一票) ②投票表决(法定表决制累加表决制) ③代理投票制 7. 中小股东维护机制: ①累计投票权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