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教育

儿童文学教育
儿童文学教育

儿童文学

1.什么是儿童文学

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几种理解与解释

本位论:儿童文学史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为依据和标准。代表人物:周作人

专为论: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主体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是写给儿童的文学。

工具论:儿童文学史教育儿童的文学。

.2.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被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电影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各种样式的作品。

3. “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强调的是儿童文学对儿童除了有教育价值以外还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4.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1)纯真(2)稚拙(3)欢愉(4)变幻(5)质朴

5、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只作了解)

(1)、感知觉

A.观察事物的特点是粗线条、大轮廓、重外部特征。

因此儿童文学作品应多着墨于人物外部形象的描绘,避免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独白。

B.儿童喜欢听有节奏的声音

儿童文学要促进幼儿听觉的发展

C.儿童的空间时间知觉处于低级阶段

为儿童创作图画书时,要注意背景不能过于复杂。在幼儿文学作品中要尽量使用笼统的时间词汇。

(2)、注意

以无意注意为主,不持久。

所以儿童文学作品要有趣、生动才能吸引幼儿。

儿童文学作品要紧凑简短。

(3)、记忆

无意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

需要多次反复,这在儿童认知初期非常明显。所以儿童文学作品中总是有意重复,同时还要形象生动。

(4)、思维

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在教儿童算术时鲜明地体现出来了。

所以儿童文学作品的题材要以儿童熟悉的生活为主,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塑造幼儿熟悉的形象,并构思富于儿童情趣的情节。

(5)、想象

以无意想象为主,易变化。

儿童文学常运用幻想、比喻、夸张、拟人、荒诞、变形等手法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6)、语言

已掌握了基本的语音,但仍是低级阶段

所以作品语言要形象、生动、口语化,但又要稍微超出儿童的理解水平

6. 什么是儿歌

儿歌是适合年龄幼小的儿童口头吟唱、欣赏的简短诗歌。

7. 什么是摇篮曲?

摇篮曲又称摇篮歌、催眠曲,是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是由母亲或其他长辈哄幼儿睡觉时所哼唱、吟诵的歌谣。节奏柔和、韵律和谐,给幼儿听觉上的享受,其作用主要在于催眠。常常出现“宝宝”“睡觉”一类词。

8. 什么是游戏歌?

游戏歌是配合游戏的内容或动作而编写的儿歌。

一般都是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边唱边做,它可以使游戏更有节奏感,使游戏内容更丰富。

9. 了解数数歌、问答歌、连锁歌、绕口令、颠倒歌、谜语歌的定义。(只作了解)

数数歌:这是一种培养儿童数目观念的儿歌,它是适合儿童认识水平的、最早的算术教材。它把数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帮助儿童掌握一些数的概念。

问答歌:也叫对歌,它采用问答形式表达作品的内容,往往通过问答来引导孩子们在比较中观察事物,具有传达知识、开启心智的功用。

连锁歌:也叫连珠体儿歌。它采用顶真的手法来结构儿歌,即将上一句末尾的字、词或短句,做下一句的开头,或前后句随韵接合,环环相扣。

传统的连锁调一般没有完整的意思,但句式简短,节奏韵律感很强,颇风趣,儿童很爱传唱。

绕口令:绕口令又称拗口令、急口令。它有意将一些读音相近或容易读错的词语连缀成短语短句,成为一种语音拗口的歌谣。诵读时要求口齿清楚、快速流畅,准确

无误,所以它是训练孩子发音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极好工具。

倒歌:颠倒歌指故意将事物之间的正常关系和各自特征加以颠倒的儿歌。由于它的内容违反情理,乍看起来十分荒唐,所以又称古怪歌、滑稽歌。

颠倒歌在形式上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夸张,吟唱这样的儿歌,给孩子轻松、诙谐的感觉,也有助于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

谜语歌:是指把事物的真实面目隐藏起来,用简短的歌谣集中描绘事物在形态、性质、动作或功能等方面部分特征的儿歌。

10.什么是儿童诗?

儿童诗是为儿童创作的,以优美的韵律和凝练的语言书写儿童情趣和心声,并与儿童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诗。

11.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1)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

儿歌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2)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

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

(3)从语言表现形式上看

儿童诗与儿歌的语言均要求凝练、简洁、有概括性。

由于表现深度的不同,儿童诗的语言比儿歌的语言更纯粹、更集中,更富有想象的张力。在韵律方面,儿童诗不像儿歌那样讲究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整齐。

(4)从篇幅长短看

诗有长有短,不受限制,其中叙事诗、童话诗的篇幅都比较长;

而儿歌因为有口头创作、供幼儿吟唱的特征,一般都较为短小。

12.儿童诗的种类?(只作了解)

?叙事诗——写人记事如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

?童话诗——有完整的童话故事情节《金色的海螺》

?抒情诗——直抒对生活的感受或对景物的联想。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散文诗——分段不分行、不要求有韵律。泰戈尔《金色花》

?题画诗——为画面或照片题写的,内容源于画面。金波的《小星星》

13.什么是童话?

童话是贴近儿童心理,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14.童话的文学特征?

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格林童话:三根金鬍子)

模式化:开头和结果、故事形态、情节结构

?传统、鲜明的主题:惩恶扬善

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

艺术地表现儿童幻想中的世界

?表达成人的梦想(小飞侠彼得潘)

?多样化、个性化的文本形式

现代童话的创始人是安徒生.

15.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

童话的人物

童话的环境

童话的情节

16.童话的四大表现手法:夸张、象征、拟人、变形

17.童话的分类

根据人物形象类型不同分

拟人体童话

超人体童话

常人体童话

如果是简答题还要答拟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的定义。

18.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如果是大题要结合具体的作品和他的经历来作答)?(1)、温暖的人道主义

?(2)、诗意之美

?(3)、安徒生式的幽默

19.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分析人物形象。

皮诺曹——有着真实的小孩子具有优缺点的拟人体童话典型。

在皮诺曹身上表现出小孩子的天真可爱、善良重义、重感情等优点,但也表现出所有小孩子都可能有的缺点,如淘气、轻信、贪玩、任性。(可以加入自己的叙述)

20.林格伦的《小飞人卡尔松》分析人物形象。

21.人物及其童话作品。

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

达尔:《巧克力工厂的秘密》》又名《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吹梦巨人》又名《好心眼儿巨人》

《女巫》

张天翼:著有短篇小说《包氏父子》及儿童文学作品《大林和小林》、《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等。

怀特:《小老鼠斯图亚特》

《夏洛的网》

《哑天鹅的故事》又名《天鹅的喇叭》

任溶溶:能用俄、英、意、日四种语言进行翻译。他翻译过许多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如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英国童话《彼得?潘》、瑞典童话《长袜子皮皮》、《小飞人》等等。同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有儿童诗集《小孩子懂大事情》《给巨人的书》《我妈妈的故事》,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

22.寓言的含义: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含义的一种简短的故事,也就是把一种道理寄托在短小的故事里,让读者从中获得教训。

23.寓言文学在世界的三大发祥地:印度、希腊和中国

24.寓言之父——伊索及后人汇编成的《伊索寓言》

25. 寓言的特点

(一)有着强烈的教训性和鲜明的哲理性

讽刺和嘲笑是寓言显著的特征

(二)荒诞的虚构

(三)故事简短,语言精炼

26. 寓言和童话的区别

(一)篇幅。童话一般较长,寓言往往篇幅短小。

(二)故事情节。童话的故事情节较复杂;寓言通常用很简单的故事就能说明寓意。

(三)思想意义的表达上 P203

(四)故事形象

(五)表现手法创作技巧

(六)语言

27.什么是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是以叙事为中心,为儿童创作的、适合于儿童阅读和欣赏的篇幅短小的故事,即为儿童故事。

28.什么是儿童小说?

指的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以广大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叙事性儿童文学样式。

29.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的区别。(如是大题需结合实例分析)

儿童故事的作者大多站在旁观者立场,比较客观地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儿童小说的作者的立场则更自由些,可以有更多的主观感情诸如作品,更审美化些。

儿童故事的价值在于故事本身,而儿童小说的价值在于人物和主题。

儿童故事讲究的是讲故事的技巧,而儿童小说更注意精神雕刻的描写。儿童故事是粗线条的,儿童小说则是精细的。

30.图画文学的含义:

是指单纯用图画,或以图画和文字相互映衬的形式来表现相应内容的文学作品。也称绘本文学。

31.图画文学的特征?

图画的叙事性

语言的简洁性

内容的趣味性

主题的哲理性

32 .儿童影视文学的含义?

是指为拍摄儿童影视所创作的文学剧本,是用文字表达和描绘儿童影视内容的一种文学体裁样式,它是拍摄儿童影视的基础,是导演在创作的依据。

33.儿童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

视像性

趣味性

情节性

形象性

34.儿童影视的分类:儿童故事片;美术片。

美术片:是指运用各种美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展示环境,表现故事情节的影片。美术片又可分为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四类。

35.美术片的审美特征?

色彩鲜艳

造型夸张

机智有趣

节奏快、动感强

最后是书中儿歌、儿童诗、寓言、童话的导读,要知道如何来写!

儿童文学完整答案

儿童文学作业及答案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儿童文学: 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儿童情趣: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 3.儿童文学题材: 指儿童文学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4.生活流手法: 按生活本身的发展顺序与空间转换来组织故事和开展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法。 5.意识流手法: 以“内心独自”、“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等方式来表现作品中人物意识流动的一种艺术手法。 二、问答题 1.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A.富有儿童情趣(体现在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中) B.韵文性(体现在婴幼儿文学中) C.直观性(婴幼儿文学和童年期文学) D.幻想性(童话和科幻小说中) E.叙事性(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 2.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有哪些?举例说明。 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加上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儿童情趣”,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儿童文学的五个基本特征;也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最大区别。儿童文学同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视角、文学趣味以及作品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理。但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说是犬牙交错、相互渗透。 3.儿童文学可以描写爱情题材吗举例说明。 儿童文学可以描写爱情题材,因为儿童文学的题材是极其广泛的,一般成人文学所表现的题材,儿童文学都可以表现。所以,在儿童文学题材上,不应人为地限制题材。写什么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如何写。同样是爱情题材,儿童文学作家就必须采取适合儿童接受并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反映角度与艺术方法来表现。中外儿童文学史上,就有不少描写爱情题材的名篇佳作。以王子与公主的爱情为题材的古典童话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如格林童话《灰姑娘》。 4.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在艺术手法运用上的“四多四少”是指哪些内容 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多用,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少用。 2生活流手法多用,意识流手法少用。 3.描写、对话多用,议论、叙述少用。 4.顺序多用,倒叙、插叙少用。 5.什么是母题儿童文学的三大基本母题是什么 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儿童文学有三大基本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6.儿童文学对语言有哪些特殊要求 一是婴幼儿文学的语言应该适合成人给婴幼儿讲读;二是这种口语化语言还要适合婴幼儿的语言特点,如短句子,以词代句、好用叠音词、反复等。因而就语体来说,婴幼儿文学应是口头文学,应具有口头文学的一些特点。 7.简述成人儿童文学作家的取材方向。 答:成人儿童文学作家取材的方向大致是: (1)取材于同间文学,格林童话就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文学,我国最有名《神笔马良》就是从民间故

儿童文学的发展价值

儿童文学的发展价值 一、儿童文学的特点 儿童文学起源于人类对儿童的爱与期待,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结晶。它以爱的传播滋养着人类的繁衍与发展,它以对真善美的颂扬担负起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重任。它是“爱”的文学,帮助儿童认识爱、理解爱、拥有爱;它是“真”的文学,教导儿童崇尚真实、追求真理;它是“美”的文学,能充分满足儿童的审美需求,引导儿章创造美好;它是“快乐”的文学,带给儿童积极乐观的人生基础和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儿童文学即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其中以特意为他们创作编写的作品为主,也包括一部分抒写作家主观意识却能为孩子们所理解所接受又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文学作品。同一般文学一样,儿童文学活动主要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活动,所以审美是儿童文学的本质,因为文学作家对社会生活能动的审美反映的产物,以语言塑造生动具体的,概括的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是它的基本特征。 儿童文学也是儿童文学作品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运用适应儿童的艺术手段而创作的,以反映儿童生存于其中的现实生活的美丑属性,表现儿童文学作家对现实生活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情感、趣味、观点、

理想)呈现出为儿童乐于接受的,有优美形式的艺术形象体系,以激发起儿章读者的美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小读者的多样的审美要求,引导小读者提高审美的能力、趣味和情操。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理解:首先,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以形象反映以优美的语言打动人心、感染人、教育人;其次,儿童文学必须适合于儿童,必须符合于儿童的审美要求能为他们所欣赏所理解,因为受少年儿童文学读者特殊性的制约。 二、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 首先,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健康的价值观念可以使小读者获得正确的审美理想的熏陶,让儿童从阅读中培育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促使他们沿着个体全面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 其次,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助于小读者在欣赏过程中培养、积累起丰富的审美感情。 再次,小读者通过感受不同作品带来的不同风格的美,可以初步培养其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读者正确审美观的确立、审美趣味的

学前儿童文学课教案

授课课题:学前儿童文学概说,婴幼儿的年龄特征,纪录片《幼儿园》 授课时间:10月10日第一周星期一第5.6节 授课班级:陶行知班 授课类型:理论课、影视欣赏课 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做到: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特点,清楚的认识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和语言特点,从知识层面迁移到实践层面,发自内心的喜欢婴幼儿,热爱未来从事的工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掌握婴幼儿的年龄特征,难点在于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记录片的观看,能理解幼教的特殊性,能根据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讲练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婴幼儿的年龄特征(1课时) 纪录片《幼儿园》(1课时) 参考资料:《学前儿童文学》教材 教学过程: 1、引言 这是一门基础理论课,为了以后大家在实践中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为了避免以后的盲目,所以大家要认真的学习这门课程。 2、阐述、分析、推导等 任何理论知识呈现的内容不外乎这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我们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学前儿童文学是什么?……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通过这样的解释第一节的内容我们就学习完成了,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节的内容,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这节课我们一起看一部纪录片,发生在武汉一所幼儿园的真人真事,在片中大家可以看到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 3、总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和了解了学前儿童文学的概说和婴幼儿年龄特征,同时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有了更直观的一个感受 作业布置: 运用图示,形象标志学前儿童文学在文学,儿童文学中的位置 教学后记:

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儿童发展的含义 一、儿童发展的含义 儿童的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二、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天性――教养之争 1、遗传决定论(天性难移) (1)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 (2)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3)笛卡尔 2、环境决定论 (1)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2)洛克的白板说 (3)华生的教育万能论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 ①成熟 ②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③社会性经验 ④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四个要素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地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螺旋式向前发展。 4、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1)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①先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其中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遗传,即亲代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②后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育。 ③先天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后天因素则是个体发展的条件。幼儿正是在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2)遗传素质 ①儿童通过遗传获得人的生理解剖结构及特点,如五官、皮肤、体型,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特点等。 ②遗传素质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儿童发展要以从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为其基本前提。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儿童在智力、才能、个性等都是有个别差异的,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来自遗传素质的影响。 ④但是遗传素质并不能单一决定儿童的发展,儿童具有的遗传素质只有经与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3)后天环境和教育 ①人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经过人改造的自然环境。 ②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品质也是在与人们的交往以及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 ④通过教育可以发扬优良的遗传素质,使遗传所提供的某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并影响和改造不良的遗传素质。 ⑤学前期是神经系统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人的智力启蒙有重大使用,也是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 三、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 (1)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

学前教育儿童发展评价(开)

学前教育儿童发展评价(开) 选择题 1.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标准答案:行为主义 2.建立个别化的评价体系,应打破传统评价中的单维度评价标准。标准答案:一刀切、整齐划一 3.教育部于2001年9月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鲜明地体现了“”的理念。标准答案:以幼儿发展为本 4.教师与家长的谈话,应根据不同家长的实际情况,根据季节、气候等条件选择。标准答案:最佳时间 5.我国1982年颁布的《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国公民有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 6.《幼儿园工程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促进幼儿”。标准答案:身心和谐发展 7.思维的,是指思维进程的速度和可变化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应快”。标准答案:敏捷性和灵活性 8.教师与家长的谈话,应根据不同家长的实际情况,根据季节、气候等条件选择。最佳时间 9.观察法又可以区分为随机的观察和两种。标准答案:有设计的观察10.实证化评价方法的典型表现就是,视量化的评价方法为的方法。标准答案:唯一科学、有效 单选 11.我们可以通过玩色子、数数、分析事物优缺点来促进孩子(C.逻辑数学)智能的发展。2.多元智能理论中的(D.省)智能是指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反思的。 3.( D.自制力)的强弱主要区别于忍受身心困扰的能力。 4.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对象强调( B.个体)。 12.提问“您的孩子在家里是不是都和成人在一块?他常常找谁玩?玩得是否开心、愉快?”这是属于发问方法中的( C.迂回法)。 13.对幼儿进行个体意志水平测验时,正确的引导行为是(C.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7.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B.加德纳)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8.一般来说,儿童身高、体重数值在中位数( B.±2)个标准差围以均为正常。9.建构主义的提出者,最早可以追溯到瑞士的( D.皮亚杰)。 14. 团队谈话是与若干名幼儿同时进行谈话,收集信息的方法,其缺点是(D.谈话真实性受到影响)。 1.美国研究者(B.达维)选择幼儿争执行为事件为观察目标,在幼儿自由活动时间观察自发的争执事件。 15.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个人对待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稳定的心理特征。C.性格 16.用于判断儿童个体生长发育水平的Kaup指数在15-13之间可以判定为( C.消瘦)。 5.团队谈话是与若干名幼儿同时进行谈话,收集信息的方法,其缺点是( D.谈话真实性受到影响)。 17.一天当中人的身高会发生变化,我们一般选择在(B.上午10点)左右测量身高。7.多元智能理论中的(D.省)智能是指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反思的。 18.绝对评价需要在被评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 C.客观)标准。

儿童文学教育

儿童文学 1.什么是儿童文学 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几种理解与解释 本位论:儿童文学史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为依据和标准。代表人物:周作人 专为论: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主体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是写给儿童的文学。 工具论:儿童文学史教育儿童的文学。 .2.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被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电影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各种样式的作品。 3. “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强调的是儿童文学对儿童除了有教育价值以外还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4.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1)纯真(2)稚拙(3)欢愉(4)变幻(5)质朴 5、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只作了解) (1)、感知觉 A.观察事物的特点是粗线条、大轮廓、重外部特征。 因此儿童文学作品应多着墨于人物外部形象的描绘,避免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独白。 B.儿童喜欢听有节奏的声音 儿童文学要促进幼儿听觉的发展 C.儿童的空间时间知觉处于低级阶段 为儿童创作图画书时,要注意背景不能过于复杂。在幼儿文学作品中要尽量使用笼统的时间词汇。 (2)、注意 以无意注意为主,不持久。 所以儿童文学作品要有趣、生动才能吸引幼儿。 儿童文学作品要紧凑简短。 (3)、记忆 无意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 需要多次反复,这在儿童认知初期非常明显。所以儿童文学作品中总是有意重复,同时还要形象生动。 (4)、思维 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在教儿童算术时鲜明地体现出来了。

新媒介对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

新媒介对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 媒介的潮流在今天已经显得蔚为壮观。在儿童文化领域,人们也不再经常谈论如何限制儿童与新媒介的接触频度,而是更多地探讨新媒介在儿童生存和发展中正在、应当以及可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包括“媒介教育”、“媒介素养”在内的一系列新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探讨。人们对于新媒介与儿童文学的关系有了更成熟的认识,开始放弃最初的成见,转而思考新媒介为儿童文学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新的契机。 新媒介对于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 随着儿童与新媒介关系的日益密切,儿童文学作家在描写儿童生活的同时,也越来越看重对与之相连的新媒介环境的表现。从近十年的儿童文学创作来看,电视、电脑、网络、手机等新媒介的形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儿童文学的文字世界里。新媒介的出现给作品增添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增加了特定的美学内涵,有时甚至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20世纪后期至今的不少儿童文学作品中,对新媒介的呈现也成为作家借以批判和反思现代文明的一种途径。比如英国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的代表作之一《玛蒂尔达》,就多次以“看电视”的场景来表现玛蒂尔达的父母和哥哥的贪婪、自私,并以此隐喻物欲社会里人性的扭曲。由于儿童文学是从童年的角度来呈现对于现代文明的批判,这种批判就显得尤其有力和发人深省。它让我们看到童年在畸形的文明重负下所受的戕害,看到童年的无奈,也看到深藏在童年身上的希望和力量。所有这些都给当代的儿童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纵深度。 此外,新媒介的某些特殊形式也给了传统儿童文学创作以启示。对于纸质的儿童文学创作来说,它始终要受限于文字和叙事在纸页上和纸页间的排列秩序。例如,传统的叙事文学作品总是只有一个确定的情节过程,包括结局。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部分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开始尝试创作情节和结局具有多种可能的不确定性的儿童文学作品,比如有作家尝试创作的“少年自我历险小说”和“魔方童话”,就是一种具有类似电脑和网络的“超链接”功能特征的文体。它打破了叙事作品传统的情节链,让一个文本承载起多重情节可能,拥有了多样的结局,不同的结局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能够引发读者的比较和思考。 二、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 北京时间2007年7月21日零时,世界各地的无数“哈迷”守候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门口,等待着“哈利·波特”系列第七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市销售的开始。21日当天,仅美国在24小时里就售出了830万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平均每小时售出30万册、每秒钟售出5000余册。这一巨额的快速销售在整个美国出版史上都是空前的。这时候谁还想得到,1997年,当罗琳写出“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起印数只有5000册,并且连续两年都只是“卖得一般的儿童读物”。 尽管“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不是导致该系列童书畅销的最初和最重要的原因,但不能否认,在“哈利·波特”系列图书走向畅销神话的过程中,五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以及相关的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哈利·波特”系列的传播史,让人们看到了儿童文学能够带给视像媒介的巨大利益,也看到了儿童文学作品借助电影所能够获得的巨大的影响力。且不论这种影响中包含了多少商业性的成分,至少它把儿童文学阅读的日渐消散的魅力,重新汇聚入了当下的童年生活中。其后的“魔戒”、“纳尼亚”等系列电影都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这则有关儿童文学与新媒介的当代神话。与此同时,其它许多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在借新媒介的力量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比如迪斯尼动画《宝葫芦的秘密》。 对此,儿童文学界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是,媒介转换后的儿童文学还能保留它原来的文学性吗?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代码:14401405 课程学时:36学分: 2 适用专业:师范本科学前教育专业 开课时间:一年级二学期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大纲执笔人:大纲审定人: <学前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门文化基础课程,立足师范院校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实际,从课程设置出发,结合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的生长和认知特点,由基本理论学习到作品鉴赏,再到婴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高,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的特色。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有赏析儿童文学作品和创编儿童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的基本理论、年龄特征、以及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以及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2、能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能很好地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备教师初步的职业素养 3、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升,三者有机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引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鉴赏、学前儿童需求的作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儿歌创作、幼儿诗的创作、婴幼儿生活故事创作、幼儿图画创作、婴幼儿散文创作及幼儿戏剧的创作与改编。 2、教学难点:把握学前儿童文学教育的性质,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教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内化教育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联系实际,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通过观看录像、实践观摩法、演示操作法、设计指导法、调查实验法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学技能.

儿童文学教学法

儿童文学教学法: 一、教师提问教学法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最为常态、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如果适切的发问被设定出来,对于事物的认识就完成了一半。”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所关心或者愿意思考的问题,这时,问题就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了。学生对问题不愿意进行思考,或者问题不值得思考,那就不能成为学习行为。优质的分析式提问是思考性阅读的火箭推助器,我们不可能将设计、点燃“提问”这一火箭推助器的责任交给小学儿童。责任在教师的身上。提问不仅启发学生、调动学生,也对老师提出了要求,即必须对问题作出问答,促进了教师的深入而清晰的思考。 1. 提问应该以阅读文本的“事实”为依据,问题提得具体而明确。 2. 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野口芳宏所说“从上一行往下一行看下去就能回答”的“消费性思考”的提问,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场是经常出现的。这种提问并不是绝对不能出现,但是,它不应该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所在,其出现是为了给下面的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作铺垫。苏霍姆林斯基说:“备课时要从这样一个角度考虑教材,即找到若干一下子看不出来的关键地方,而这里却有因果关系,从这种因果关系中能产生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求知欲望。” 3. 对提问的思考能够把学生带回到阅读文本之中。 4. 提出有问题具有整体性。 5. 提问要指向对写作形式的思考和分析。

6. 对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关于教师提问的方法,当然还有很多角度可以讨论。比如,蒋军晶老师在《从“课堂”到“课程”——我的语文之路》中就提出了三个很重要的方法:第一,相对于事实性问题,要多提诠释性问题;第二,相对于陈述性问题,要多提延伸性问题;第三,相对于认同性问题,要多提开放性问题。特别是要多提开放性问题,对于纠正我们的“标准化”教育倾向,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朗读教学法 什么是朗读教学法?我认为,朗读教学法的主旨就是教师通过朗读,自觉地向学生传达自己对阅读文本的感受和理解;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朗读,了解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朗读中表现出来的问题的分析,或者修改,或者深化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并将新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朗读教学法是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运用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而言,朗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朗读也是一种对阅读文本的意义的一种建构,对于学生而言,朗读也是一种讲解,一种特殊形式的讲解,更偏重于感性化的表达。 1. 对阅读文本的深入、准确的理解是优质朗读的前提和基础。 2. 运用朗读教学法要有整体性意识。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抓住某一个词,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读“寂寞”一词,就要求读出“寂寞”的感觉,读“孤独”一词,就要求读出“孤独”的感觉,这是违反朗读教学的所必需的整体性要求的。“寂寞”和“孤独”,那

儿童文学----童话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摘要] 童话是幼儿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在童年时代埋下根深蒂固种子,对于幼儿人生观的形成,世界观的界定起至关重要作用。 [关键词] 童话幼儿教育价值 许多人小时候都读过《灰姑娘》和《小王子》的故事,也对于《龟兔赛跑》、《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感到亲切。我想童话作品真正吸引小时候的“我们”是其特有的“新异性”、“神秘性”、“超越性”、“假定性”、“幻想精神”、“人性光辉”以及“游戏精神”等等。那我们读过那么多的童话,有没有想过我们从这些文学作品里得到了什么呢?本文浅显的分析了童话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童话是一则永不结束的故事,有古老的起源,最早在民间流传,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历史久远的神话和传说,“童话本质与神话世说为一体,”“神话者原人之宗教,世说者其历史,而童话则其文学也。”周作人的概括精要地说明了童话的渊源关系。 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最切近幼儿的心理。是最富于儿童特点的最受低幼儿童欢迎的文学形式。这主要因为低幼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其想象也常常带有夸张性、多变性,可以说幼儿的思维就带有童话的特点。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就说过:童话在孩子生活中“天天产生,处处产生”,爱听爱看童话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喜好新奇向往不平凡的事物,充满神奇和变幻莫测得童话故事自然会深深地吸引他们。童话不仅能给孩子带来巨大欢乐,也给与他们多方面的营养,他帮助孩子明白事理,增长知识。在童话故事中,一些枯燥无味的教训和抽象的道理都会变得十分生动具体。例如《拔萝卜》孩子们从“小耗子拉着小花猫,小花猫拉着小花狗,小花狗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着老奶奶,老奶奶拉着老爷爷……最后终于把大萝卜拔起来了”说明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朴素真理。《小红帽》中告诉了孩子“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等自我保护知识。最关键的是童话还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幻想能力,它是激发儿童想象和幻想能力的最好文学样式。另外童话能培养美感和陶冶情操。优秀的童话往往集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于一体,给孩子以美的享受,使他们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 四、童话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一)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幼儿的世界是充满想象的世界,每个人艺术的天分。正是从孩提时代的想象力开始萌发的。表面上看,幼儿的想象力显得可笑而幼稚,但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健康成长是非常珍贵的。黑格尔说过:“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富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 童话世界是一个生机万类的世界,它是一种以幻象一岸,以“真实”为另一岸,其间流淌着,对孩子们充满诱惑的奇妙的故事。以幻想为特征的谎言故事来引起儿童共鸣的艺术假定,是符合幼儿及儿童想象方式的。富于幻想色彩的奇妙故事,又以幻想滋养人类精神的故事家园,是故事逻辑所规范的童梦世界。因此,幼儿把童话故事当成了重要的学习对象,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美餐.。 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他最切近儿童的心理。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他运用极度的、强烈的夸张造就浓烈的幻想氛围,突出所描绘的形象和环境的主要特征,同时也使作品产生诱人的美感、趣味感和幽默感。因此童话是最富于儿童特点的最受低幼儿童欢迎的文学形式。这主要因为低幼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其想象也常常带有夸张性、多变

学前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下

《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下) 一、填空题 1.童话是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存在的、符合儿童思维方式、有着独特幻想逻辑的,在现实、超现实和人类心灵间自由徜徉的奇妙故事。 2.叶圣陶是我国现代童话的创始人,他于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创作的第一部童话集。 3.夏尔·贝洛是17世纪法国国的作家,他的着名作品是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 4.童话最基本的特征是丰富多彩的幻想。这种基本特征主要是通过夸张、象征和拟人等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 5.我国"童话"这一名称出现于清代末年,其标志是1909年由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书。 6.从人物形象看,童话可以分成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_。 7.伊索是古希腊着名寓言家,《伊索寓言》开创了西方寓言的先河。 8.寓言文学在世界上的三大发祥地是印度、希腊和中国。 9.最早的童话是由_神话_、_传说_演变而来的,始于民间的口头创作和传播。 年,_丹麦_安徒生的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出版,标志着童话进入了作家创作阶段。 11.寓言是一种寄托着哲理和教训的简短故事,一般寓言主要由故事、寓示、寓意等三个要素组成。 12.幼儿戏剧通过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动作表演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刻画人物形象的舞台艺术。 13.婴幼儿图画书是一种以婴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的文艺读物,是图画_和_文字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全部用图画表现故事内容。 14.婴幼儿散文是指那些适于婴幼儿阅读的,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字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作品。 15.“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冰心为《晨报副镌》写的《寄小读者》系列散文开婴幼儿散文之先河。 二、选择题 1.在幼儿文学的各种文体中,最具幻想性的文体是 A.儿歌B.童话C.幼儿散文D.幼儿戏剧 2.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童话的作家是 A.格林兄弟 B.安徒生 C.叶圣陶 D.拉伯雷 3.童话的幻想根植于() A.神话B.传说C.理想D.现实 4.童话起源于() A.科学幻想故事B.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定位与作用 课程的定位:《儿童文学》课程是五年制小学教育文科专业的专业课程。 课程的作用:儿童文学是高职高专小学教育文科专业四年级开设的专业课程,是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强的基础性、实用性及综合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可以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上获得较大的改善,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小学教育文科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小学教育文科专业技能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与其他相关的一些课程,共同承担着高职师范生的知识、理论、技能的教学任务。它的前导课程如语文、现代汉语等课程,平行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后续课程如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共同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的学习,为学生顺利走上教师岗位奠定了必备的文学素养基础,因而本课程的设置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2课程设计理念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表述:“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是学生终身教育的需要,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人文素养基础。

儿童文学课程设计理念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多元性的统一的原则。 1.3课程设计思路 1.3.1 教学要求: 1)掌握儿童文学相关的理论; 2)针对不同文体的作品要学会运用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3)培养儿童文学创作实践的能力。 《儿童文学》课程主要是以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为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点,对儿童文学课程的相关理论、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以及针对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学生的教学技巧而进行的系统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还需要阅读大量的作品,每一章节完成相应的一般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一般性作业为理论的书面作业,创造性作业包括儿童文学创作和课堂训练),这对学生儿童文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意义深远。 教学中既注意基本理论的学习,注重引进新的信息与新的研究成果,还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更注重学生将来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培养他们分析作品、评价作品、讲授作品和创编作品的能力,注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1.3.2学情分析: 入校以来,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等课程知识,对未来的职业定向也已基本明确。他们对教学内容及授课形式有较高兴趣,这些都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开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积极作用。

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

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 [摘要]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适合儿童赏析的作品。通过孩子们解读文学作品,感悟到好的文学作品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对社会有一个积极的认知态度,会让孩子有一颗同情弱者的同情心,有一颗善良之心,更能准确使孩子们形成一定的社会道德感,会有一个积极的社会心态。另一面良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会在培养儿童文学兴趣方面、语言发展方面,想象力和创造里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孩子们再童话中感受哲理,在童诗中感受其内涵,感受其意境,带给孩子一种美。 [关键词] 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作品;社会情感;作品内涵;教育价值 在现在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人们有了更多娱乐场所和项目,比如,电脑网络的开展,给我们的青少年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心灵的浮躁,沉迷于网络的游戏中这些让孩子走上了犯罪之路。所以我们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懂得为人处事,一个有着善、美、爱的心灵空间。所以我们就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幼儿时期就接受这种文学的熏陶,为此我们开展了幼儿园文学作品的阅读活动。 一、好的儿童文学作品陶冶孩子们的性情、促使孩子对社会有一个积极的认识 在幼儿时期的阅读及欣赏的过程当中,这些小读者会根据作品的内容获得某种认知,进而会在认知的基础上引起情感、情绪的变化。在孩子阅读的过程当中,孩子不知不觉中就会性格得到陶冶,在他们小小的意识里就会形成一定的规范意识。比如《花格子大象》这个系列故事中,孩子就被刚刚展现的花格子的大象所吸引,也感受到了花格子大象艾玛和韦伯之间的幽默的对话。 二、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的文学兴趣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幼儿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好奇心与兴趣诱发的。只要是适合幼儿的文学作品,他们肯定会兴趣盎然、聚精会神地去欣赏,从而使其形象思维与创造性联想得到充分的调动。儿童文学作品有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不断变化的故事背景,是儿童最喜欢又百听(看)不厌的东西。尤其是作品的情节性,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时空的转换,场景的变化,具有较强的动感和表演性,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很多的文学作品的语言都是通俗易懂的,并且语言是轻松活泼的,甚至有的是朗朗上口的,并富有幽默感,例如在 当我们把一个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呈现给孩子们的时候,我们要在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本科修订稿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本科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院(系、部):学前教育学院 教研室(实验室):艺术教研室 课程名称:儿童文学 授课班级:2012级学前教育 主讲教师:王晓阳 职称:讲师 使用教材:《学前儿童文学》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制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 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二)了解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婴幼儿心理特征 (二)婴幼儿语言特征 四、授课时长 两课时 五、授课方式 讲授、自主练习 六、教学进程及内容 (一)引入 从几则孩子的有趣问答开始,思考孩子的视角和成人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1、学前儿童文学的含义: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2、学前儿童文学三个关键词: (1)文学:具体生动的形象,真挚丰富的情感,审美理想,语言艺术。 (2)儿童:婴幼儿生理、心理、语言特点构成接受能力,作品应与之保持一致。 (3)学前:0-6岁,包括7-8岁的低年级小学生。 注意:真正优秀的学前儿童作品是既适合婴幼儿阅读又适合成人阅读的,只是理解层次不同而已,孩子更关注故事本身,成人更欣赏美学意蕴。 第二节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1、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浅谈儿童文学的意义

浅谈儿童文学的影响 07级中文四班30 尚晓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而童年的时光是最难忘的,因为属于我们的时光只有那个时期是最天真,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了。童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作用是相当大的了,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能促进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茁壮的成长,而一个灰暗、忧郁的童年,能使一个原本健康快乐的人身心留下阴影,影响他的成长道路。 在塑造人格上,人的生长环境是影响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培养未成年人健康人格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不容低估。因为儿童文学有它独特魅力和重要意义。 首先,儿童文学的特点体现它的现实性,不光是儿童文学,其它的文学作品也要有它一定现实性,要能充分的体现现实生活的特点。而儿童文学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对一个无知的孩子,要让他通过阅读作品去了解生活、了解现实、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等。 其次,儿童文学有一定的教育特点,儿童处在一个见识短,阅历少的阶段,对什么事都没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以他们吸收知识和价值取向标准,都是在这个时期慢慢形成的,因此,必须在文学作品中注入一定教育意义的内容,指导儿童走向正确的方向。 第三,儿童文学要有一定的娱乐性特点,儿童没有成人那么有自制力,他们的注意力是哪里有趣就投向哪里,一般是颜色鲜艳,音乐节奏感强,声音甜美,故事浅显易懂,其思想与儿童相符等。比如这首歌谣: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这样有动物的,简单的,易懂的,才容易吸引小朋友,而且在这里还能教会孩子数数,娱乐和教育目的都实现了。 最后,我觉得就是语言要生动活泼,不论什么文学作品,语言都很重要,能不能吸引读者都在于此,而儿童文学就更显重要了,对于对文字理解能力差,认识能力低的儿童,我们必须采用生动活泼,容易理解的语言去描写。这样也能更好的吸引孩子去阅读,去学习。 对于儿童文学的意义,其实在它的特点中也能体现出来,但是也不够全面,这是个很广泛的,意义的确很多,那么我就简单的说几个小方面: 首先,教育意义在上文已经有所体现了,这既是特点,也是它的意义所在,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它的教育意义,那么就是失败的,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它都要告诉人们一些观点和认识,或者是一些忠告和提醒等。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尤为突出,因为儿童的可塑性极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容易,所以儿童文学特别要重视教育意义。古人曾说:然于仓至仓,然于黄则黄。为什么要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要有爱心,就是因为小孩子是思想是纯洁的,但是后天的培养和教育也相当重要,当下的社会儿童犯罪率不断上升,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没有对错之分,受周围环境影响极其强烈。所以供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一定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引导意义,要教会孩子辨别是非曲直,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思维道路。 其次,是儿童文学具有认识作用,儿童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去认识社会,丰富知识面,去了解历史,感悟生活,启迪心智,开启对知识的渴望,发挥其启示的作用,不过这些,都要以文学作品反应生活现实为前提,这样才能保持生活本身的生动和丰富的特性,并且能够使儿童顺应生活去接受现实,一个人从无知到智慧,这一过程是要经过时间和学习的,在童年时期的学习和认知是深刻而有深刻影响力的,就如一个人给你的初步印象是好是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上次,我们讲到了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第一部分内容: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和审美特质,今天,我们要继续探讨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 关于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我们分析了四点: 1、纯真 (自然、本色、简约、单纯、率真) 2、稚拙(稚气、拙朴的) 3、游戏性(“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4、幻想性(动态、惊险、神奇、荒诞)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的关系。 一、儿童教育对儿童文学的影响 我知道来我们这个群的朋友,都是重视亲子阅读的家长,所以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先听听大家的看法。或者我可以换一种更具体的问法:你有怎么样的教育观?你的教育观念是如何影响到为孩子选择并指导孩子阅读的?大家可以谈谈吗?在谈及儿童观的时候,我说过,儿童观不仅影响着儿童文学的发展,而且决定着儿童文学的走向。儿童被“发现”之前,我们看到的最初的儿童文学读物并非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往往是从成人文学读物中借来的。如被有些儿童文学研究者喻为“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书”的以波斯语和阿拉伯语保存下来的《五卷书》(公元六世纪前),就是古印度国王为教育三个王子而命大臣编写的一本教科书。也就是说,是对儿童的教育催生了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同样,大家不也是基于对孩子的教育而带着孩子阅读吗?上次我们提到的洛克和卢梭的儿童观,当洛克和卢梭的教育思想化为西方学校教育理念的根基,英国和法国也就成为西方儿童文学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这几年中国的绘本热,是不是也是受大家教育观念的影响呢?在我们谈到儿童文学的定义时,我也提及:如果说,儿童的第一次发现,就是西方社会以卢梭‘爱弥尔'的出版为标志,那么,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也就是在此概念的建立下产生的。《爱弥尔》就是最早自觉地为儿童而写的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文学的产生有赖于“童年”的发现,而“童年”的发现,与教育直接有关。因此,凡有学校的地方,童年的概念就能迅速发展,而这些地方也往往会成为儿童文学的发祥地。但有一个问题:西方在卢梭的教育观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国的私塾为什么没有对中国儿童文学起到明显的催生作用?其实,这个问题在继续影响着我们。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有着古代私塾的影响。其实,中国的私塾与西方的学校在性质上有根本的不同。在西方,学校从被教会独占到属于社会,从家庭教育到公共教育,是其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必要转型,在这一转型中,需要社会的民主、个人的权利以及自由的教育思想等主张作为依托。说白了,儿童的发现必须以人的发现为前提。但是,一直到清末,实行私塾教育的中国教育理念中,仍然没有这种思想。我们不妨探讨一下中国的私塾教育。纵观我国主流幼教发展史,理学的程朱一派占据上风,对幼童主张趁早严教的观点,成为蒙学的理论基石。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长者为尚”。也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以成人为中心”,儿童的一切言行都必须以成年人的活动和标准为限。无论是管子的《弟子职》,还是司马光的《居家杂仪》都有详细限定。2、否认童年。儿童活着主要是学做大人,孩子的游戏天性都是“无益之事”。 3、道德色彩重。要求儿童从小学习清心寡欲,不冒犯上人,“起居坐之,各要端庄”,“举止俨然成人”。 4、教法严厉。宋朝程子甚至提出对待小孩得像教训小狗一样。对儿童体罚成了成才途径和传统。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这些教育理念对你至今还有影响吗?这些特点都浸淫在蒙学读物中。蒙学读物典型的代表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

儿童文学教育

儿童文学 1、什么就是儿童文学 历史上曾经出现得几种理解与解释 本位论:儿童文学史儿童本位组成得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为依据与标准。代表人物:周作人 专为论:儿童文学就是指专为儿童创作得文学作品. 主体论(儿童文学就是写儿童得文学);儿童文学就是写给儿童得文学。 工具论:儿童文学史教育儿童得文学。 、2、儿童文学得基本含义: 儿童文学----就是根据教育儿童得需要,专为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她们阅读,能被少年儿童所理解与乐于接受得文学作品。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电影与儿童科学文艺等各种样式得作品。 3、“儿童文学”概念得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1)儿童文学就是为儿童创作得各类文学作品得总称。 (2)儿童文学就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与审美价值得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就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她们所喜闻乐见得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与价值。 强调得就是儿童文学对儿童除了有教育价值以外还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与价值 4、儿童文学得美学特质:(1)纯真(2)稚拙(3)欢愉(4)变幻(5)质朴 5、儿童得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只作了解) (1)、感知觉 A、观察事物得特点就是粗线条、大轮廓、重外部特征. 因此儿童文学作品应多着墨于人物外部形象得描绘,避免大段得心理描写与独白. B、儿童喜欢听有节奏得声音 儿童文学要促进幼儿听觉得发展 C、儿童得空间时间知觉处于低级阶段 为儿童创作图画书时,要注意背景不能过于复杂。在幼儿文学作品中要尽量使用笼统得时间词汇。 (2)、注意 以无意注意为主,不持久. 所以儿童文学作品要有趣、生动才能吸引幼儿. 儿童文学作品要紧凑简短. (3)、记忆 无意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 需要多次反复,这在儿童认知初期非常明显。所以儿童文学作品中总就是有意重复,同时还要形象生动。 (4)、思维 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在教儿童算术时鲜明地体现出来了。 所以儿童文学作品得题材要以儿童熟悉得生活为主,用儿童能理解得语言塑造幼儿熟悉得形象,并构思富于儿童情趣得情节。 (5)、想象 以无意想象为主,易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