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特点及其背景

略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特点及其背景
略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特点及其背景

略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特点及其背景

冯惟钢

有《洛阳名园记》传于世。他曾官居礼部员外郎。李

李清照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但因散失太多,现在保留下来的比较可靠的只有四、五十首词,十多首诗和几篇文。②尽管如此,从现存李清照的集子中,仍然可以看出她的作品在靖康之难年)前后,无论艺术手法还是思想内容都有很多不同。这主要是由于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受其影响思想和创作手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艺术家作为创作的主体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中,生活实践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源泉和根据,关系到艺术家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艺术形象植根于现实生活,艺术形象的创造是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感受开始的。生活经验的广度和深度,从根本上决定着艺术家的作品对生活反映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我们要了解一个杰出的艺术家,研究其作品的发展和变化,决不能忽视其生活实践这个重要的因素。谈到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创作基本上可以以1127年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生活幸福美满的前期和国破家亡后凄凉悲苦的后期。

李清照创作的前期是从她出生到1127年南渡以前这段时间,这期间她的生活总的来说是幸福美满,闲适宁静的。元丰七年(1084年)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上层封建士大夫之家。她的父亲李格非,字文叔,在当时很有文名,是

一位散文家。他与廖正明略、李禧膺中、董荣武子号称后四学士。李格非清照的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她也能诗善文,很有学问。李清照的父母对她影响很大,使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李清照在这样一个文学和艺术空气都很浓厚的家庭中,从小就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她天资聪慧,善文,工诗,又工书善画,兼通音律,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据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云:“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李清照年轻时,性格开朗活泼,喜爱大自然,这种生活给她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东武赵明诚。当时赵明诚年二十一岁,正在太学作学生。赵明诚自幼喜爱金石书画,他在《金石录自序》中说:“余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婚后,他们的生活幸福美满。因为他们志趣相同,都酷爱文学艺术平时除了诗词唱和之外,就是收集研究金石书画这种生活在李清照所写的《金石录后序》中有真实的记录:“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他们的志趣是高尚的,爱情是真挚的,正如李清照所说“乐在声色狗马之上”。他们夫妇二人把大部分心血和精力都用在金石书刻上了。应该说赵明诚之所以能著出《金石录》与李清照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冬之卷(总第13期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总的来说是细腻优美、明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快活泼的。这一时期的作品大致可以

分为以下三类一、婉转含蓄、深沉惆怅的爱情吟唱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子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她们深深地遭受着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束缚,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很大的依赖性,爱情方面也不例外。她们总是希望在爱情上找到精神寄托寻求满足和安慰。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爱情的要求总不能得到满足,女子往往逃不脱悲剧的命运,这种情况在理学盛行的宋代尤为突出。李清照作为一个生活在这种时代的女子,却敢于对爱情勇敢表露,大胆追求,热烈歌颂。对此,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曾大加攻击,他们指责李清照作长短句是”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借也。“然而这种指责除了说明卫道士们的虚伪外,恰恰从反面证明了李词反封建反礼教的进步意义。

这类作品比较突出的有《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据元人伊世珍《琅环记》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版本把此词题作《离别》

或《别愁》。在这首词中,作者集中地抒发了对丈夫深笃的爱情,吐露了不忍离别的相思之苦。”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字里行间透出一种难以消除的情绪,感情真挚、深沉、热烈。在艺术上,这首词也有独到之处。陈廷焯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见《白雨斋词话》卷二《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以含蓄委婉的笔调塑造了一个日夜思念远方情人的女子形象。词中采用了独特新颖,富有创造性的比喻,抒发了作者只身独居,寂寞无聊的惆怅心情。离别的愁苦和日夜相思使她面容憔悴,人比黄花瘦。重阳佳节的良辰美景更加深了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整首词细腻婉转,含蓄深厚,能够”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言有尽而意无穷“。

关于这首词还有一个趣闻,据伊世珍《琅环记》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似黄花瘦。”乃易安作也。

二、热爱生活和向往大自然李清照年轻时性格比较开朗活泼,喜爱外出活动。有时在水中荡舟,有时去郊外游玩。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对自然景物观察得很细,并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志趣。她善于捕捉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画面,用清新活泼的笔触,细腻贴切的词句表现出活泼率真、朝气蓬勃的女主人公形象。这类描绘自然景物和反映热爱生活内容的词都具有鲜明生动、清新自然、细腻逼真的特色,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山水草木都极有感情,因为是用自己的感情思想给大自然添加了生气。这些篇章反映了作者观察生活和大自然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热爱的性格特征。比如她的两首《如梦令》,作者抓住一次荡舟,一次晨起,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爱惜芳华的性格。词虽然短,却把环境气氛、人物心理、动作举止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黄了翁称道:“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蓼园词选》

此外《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词中写了红稀香少的晚秋景色,看到的却不是悲秋凄凉,而是一种充满热情朝气、富有活力的艺术境界。全词通过水光山色、莲子、苹花汀草、鸥鹭等,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大自然的深秋风景画。

三、蓬勃向上、具有豪放特色古人把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王士礻真认为“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为首”。然而只看到李词的婉约特色是不够

的,在李词中,除了那些体现婉约风格的词以外,也有一些体现豪放特色的词,比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豪迈奔放、笔力矫拔,具有生气勃勃的气势,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风格上与苏、辛的某些词非常相似。这样的词出自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之手,真可谓难能可贵。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称赞这首词“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这话点出此词的豪放特点,体现了李清照的艺术才能和多样化的风格特点。

略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特点及其背景康,经当途,上芜湖,想在赣水流域找一个安全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清照的前期生活虽然总的来说是幸福美满、平静安定的,但是北宋王朝内部互相倾轧的政治斗争也波及到她的家庭,把李清照这个不大过问政治的女子也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之中。从现存李清照所写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情况。据《洛阳名园记?张扌炎序》记载:“文叔在元佑,官太学。丁建中靖国,再用邪朋,窜为党人。女适赵相挺之子,亦能诗,上赵相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又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载:“其舅正夫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从这仅有的两句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统治集团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也可以看出李清照大胆耿直的性格和对统治集团的不满。

李清照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词作家,还是一位词论家。在她的文学评论文章《词论》中,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文中史论结合,夹叙夹议,集中地概括了词的发展,同时阐述了自己对词的特点的体会和认识,提出“别是一家”的论点。像李清照《词论》

这样系统全面对词加以评论的文学批评文章,在当时和前人中是很少见的。

李清照生活创作的后期是从南渡(1127年)到她去世(1155年?), 这一时期她的生活总的来说是动荡不安、凄凉悲苦的。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 金人入侵,掠走徽、钦二帝,北宋王朝大片国土陷落沦丧。当时北宋朝廷昏庸腐败,无力抵抗,被迫南迁,建立了南宋。李清照夫妇迫于形势,也逃往江南,开始了流亡生活。靖康二年秋天,青州发生兵变,十二月金人攻陷青州。这时赵明诚已先期奔母丧南下金陵李清照在青州度过了一年多孤独和离乱的生活后,终于南下逃难。青州的十余屋书籍什物全部毁于战火。③建炎二年,赵明诚正作建康知府,李清照随赵明诚在建康生活了一年。在这段日子里,夫妇二人看到金人长驱直入,国土沦丧,心情非常沉痛。李清照忠愤激发,尝做诗讥讽南宋朝廷一味逃跑,不思抵抗以及金人入侵的卑劣行径。建炎三年三月,赵明诚被罢官,带着李清照乘船离开了建地方定居。五月,他们到达池阳。这时文宗又降旨命赵明诚做湖州知府,赵明诚把李清照安顿在池阳,自己只身上任。这次分别对希望在逃亡中与丈夫相依为命的李清照是一个打击,她倍感凄凉孤寂。谁知不幸的事在他们分别后发生了。赵明诚到达建康后,由于旅途奔波劳累,“冒大暑,感疾”。七月末写信给李清照,接信后非常害怕,急忙赶到建康,赵明诚已经危在旦夕。八月十八日,赵明诚取笔作诗,绝笔身亡。赵明诚的死成了李清照生活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不久,李清照大病一场。从此她身受国破、家亡、夫死的多重折磨,拖着病弱的身体在逃亡路上“漂零遂与流人住”,开始了孤苦凄凉的晚年流亡生活。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只身一人住在建康,形势一天天恶化。李清照本想到洪州去找赵明诚的妹婿,不想,建炎三年十二月,金人攻陷洪州,李清

照只得去投靠弟弟。就在这时李清照又遭“玉壶颁金”之祸。④这之后李清照到过许多地方,⑤直到绍兴二年(1132年)正月,高宗赵构迁都杭州,打起中兴的旗号,建立起南宋朝廷,李清照的逃难生活才告一段落。

经过几个月流离奔逃及夫死疾病的折磨,李清照更加憔悴苍老。然而就在这时,她的生活又起了一次巨大的波澜,这就是改嫁张汝舟。赵明诚死后,李清照便飘泊无依、茫无归宿,境况非常窘困。

在这时张汝舟频频致意,殷勤探问,并一再要媒人说合。李清照迫于无奈,答应了这桩婚事。不想张汝舟是个势利之徒,他任右承奉郎时贪污枉法,中饱私囊。当他想得到李清照的财产的目的达到之后,便露出了真相,对李清照“日加殴击”,百般虐待。李清照不堪暴虐,到处申诉,终于将此案付诸廷尉,最后右司判了张汝舟的罪,李清照也因此下了狱。幸有李清照的亲戚綦崇礼营救,才使得她两年徒刑改为九天。李清照自绍兴二年夏天改嫁至同年九月离异,这大约一百天左右的生活,使她本来就很痛苦的精神又遭受了一次重大的打击。每逢提及此事,李清照便无限伤感,痛苦至极。

绍兴四年(1134年)金人再度发兵南侵。这年李清照写完了《金石录后序》。当她听说金人南侵的消息后,又开始了避难生活。这次避难她“自临安溯流,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第。”在金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冬之卷(总第13期华期间,李清照闲暇时常做“打马”之戏,写出了《打马图经》及自序和《打马赋》,抒发了对故土的怀念和希望光复故国的愿望。金华避乱一直到绍兴五年(1135年)五月才结束。以后不久,她又回到了杭州。

从绍兴五年直到去世,李清照一直住在临安。

这一段时间是南宋历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的时期。

统治集团看不到抗金斗争的大好形势,一味投降退让。绍兴十一年(1141

年)签订了屈辱丧权的《绍兴和议》,还对金人称臣纳金,割让了大片土地,并且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以此来讨好金人。在这种令人窒息的恶劣气氛中,李清照的心情无限凄凉精神痛苦,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为情调低沉哀婉凄苦之作,像《声声慢》、《永遇乐》、《鹧鸪天》等。

这一时期李清照受到世俗影响,在绍兴十三年的端午节,向皇帝、后妃进过一些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帖子词,这些可以说是她作品中的糟粕。

李清照的卒年今已不能详考。⑥她晚年流离漂泊,悲苦凄凉,特别是接连遭受了国破家亡、南渡逃难、丧夫之痛、玉壶颁金、改嫁离异等一系列的打击,使得她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但是痛苦的流亡生活却使她的眼界开阔了,有机会看到现实社会,接触下层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国破之恨和家亡之苦,这些对她的思想变化无疑起到了进步的推动作用,也使她在艺术上更加深沉含蓄、蕴籍深厚了。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一、反映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一、饱尝了国破、家亡、夫死的痛苦之后,李清照拖着病体孤苦伶仃地到处避难,她把满怀的愁绪都集中到了笔端,写出了许多饱含血泪的篇章。

南渡前作者只是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上和与丈夫分别后的伤感之情上涂上一层淡淡的哀愁,而南渡后作者则是用充满忧伤苦痛的语句去描绘田园的景物和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类作品中突出的是《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这首词作于金华避难期间,作者在暮春的一天来到金华名胜双溪,满目春意,到处游人,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荡气回肠的新词。作品充满了忧愁哀伤,“物是人非事事休”

不仅写出了自己的遭遇,也反映了国家的变迁。本想像过去那样泛舟出游,可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者这种具有独创性的比喻,把舟

轻愁重作了巧妙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她心中那极其深重、难以排解的忧愁。吴衡照说:“易安《武陵春》,其作于祭湖州以后欤?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莲子居词话》

另外,这类作品中还有李清照的名篇,“最为婉妙”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在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中,作者调动了许多独特的艺术手段,表现她南渡以后的寂寞和惆怅,到处漂泊的处境及难以消除的愁苦。词的一开始连用七对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精妙绝伦,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又如“公孙大娘舞剑手”(张端义《贵耳集》)。接着用淡酒、过雁、黄花等映衬了她那难以将息的心境。“怎生得黑”中的“黑”是险韵然而她却压得深稳。张端义说:“此‘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妇人中有此文笔,殆间气也。”最后用一个“愁”字收住全篇,集中地概括了作者在南渡以后的动乱中的苦难遭遇。刘体仁云:“惟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颂堂词释》)。历来评论家对这首词评价极高,不仅内容深刻,而且艺术手法高超。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十四个叠字,但没有一点儿吃力的感觉。另外,她还在这首仅九十七个字的词作中用了五十七个上声和齿声,交织重叠,更有力地表现了她忧郁惆怅的心情。这首词的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堪称是一首绝妙的好词。梁启超在评论这首《声声慢》时说:“这词是写从早到晚一天的实感,那种茕独牺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的女公子梁令娴在《艺蘅馆词选》中这首词的眉批里写到:“家大人云:此词最得咽字诀清真不及也。”

二、反映悼亡的情感这类词中《永遇乐》是最突出的一首。这是一首咏元宵佳节的词作,作者通过对中州盛日的回忆,把以前过元宵节的情况和现在

自己的处境做了对比,写出了自己和别人在过节时的两种心情反映了作者物是人非、感慨悲伤的感受,这种感受是通过今昔两种截然不同情况的对比来表现的。

一句“人在何处”的悲叹,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丈夫以及中原的父老和半壁河山的深深怀念,这种略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特点及其背景怀念和千百万流离失所的难民对中原的怀念是息息相通的。张端义评论这首词时说:“易安居士,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于今憔悴,风鬟霜鬓,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集》)作者以平淡含蓄的语言,苦。全词不用”愁“、”恨“字样,国和今不如昔的感觉。三、反映爱国主义的思想南渡之后,生活,不断的生活实践中,使她的创作不论在思想深度上,都有了很大进展,主义思想光彩的作品。欢意少)、《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安是故国的象征,区。读这些作品,的词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感情是相通的。历史人物的吟咏,今思项羽,忍辱偷生的英雄气概,为首的统治集团一味南逃,莽新室一样的”赘疣“,不予承认,神。此外,”南渡衣冠少王导,“南来尚怯吴江冷,庸无能、只会逃跑的投降派。绍兴三年(1133年), 年充大金军前奉表通问正、副使,86永遇乐》词已自工致。至于’染柳‘气象更好。后叠云: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平淡入调者难。山谷易安先得之矣。”(《贵耳这段话极为精当地道出了此词的艺术特色。表达了深沉的伤心和痛只通过今昔对比、自然景色、所处环境、人物佩饰等表现了自己怀念故李清照一直过着动荡痛苦的流亡这种生活和不幸遭遇使她的视野开阔了,了解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和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在作者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还是艺术技巧上特别是写出了一些闪耀着爱国反映爱国情绪的作品有《蝶

恋花》(永夜厌厌)。词中的长故乡当然是指北方广大的沦陷不禁让我们想到爱国词人辛弃疾。两位词人的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在诗、文中反映得尤为强烈。她的《夏日绝句》和《咏史》通过对史实和表示了自己对政治的态度。“至不肯过江东”赞扬了项羽宁死不过江东这实际上是对南宋以赵构不肯北上抗敌卑劣行径的揭露和讽刺。作者在《咏史》中借古讽今,把在金人扶持下出现的伪楚、伪齐傀儡政权比做像王并表示对一切傀儡政权都体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北来消息欠刘琨“,北狩应悲易水寒”矛头直指昏南宋朝廷命韩肖胄、胡松李清照上诗二首给他们,诗中详陈了自己的意见,指出金人不讲信义,凶如虎狼,应做好思想准备。“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从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关心北方沦陷区人民和反侵略斗争的形势,希望韩、胡二人能带回抗金胜利的好消息来。“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这信息在她看来比隋珠、和璧还贵重。在诗中作者还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杯土”。表达了她急切地希望光复故土,收复失地的心情。对于敌人背信弃义的侵略本质,李清照认识得也很清楚,“长乱何须在屡盟”。在这两首诗中,有对故乡的怀念,有对国事的积极建议,也有对敌人侵略本性的揭露。此外,在《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一诗中也反映了作者这种进步的爱国主义思想。

李清照在金华期间写了《打马赋》和《打马图序》。在这两篇文章中,特别是在《打马赋》中,集中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她借打马这种游戏来提醒大家,不要忘记国难当头,奇耻未雪,并以此来抒发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以及收复失地、光复中原的信心和决心。李清照写到:“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杂马录耳,时危安得真致此。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在这段乱辞中,作者诅咒敌人必将很快灭亡,

对人民流离失所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同时也为自己年老体弱,不能像战士那样纵马挥戈,奋勇杀敌而感到遗憾和惭愧,只是殷切地希望相将能够渡淮收复失地。

艺术家的生活经验的广度和深度,从根本上决定着艺术家的作品对生活反映的广度和深度。

李清照有着前后期不同的生活,生活的变化和影响使她的创作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有很多变化。她前期的生活幸福美满、舒适安定;而后期的生活则是颠沛流离、痛苦凄凉。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李清照的作品从内容方面来说,前期主要反映闺阁生活中的离愁别恨,讴歌爱情,惜春悲秋,基调总的来说是明朗活泼、清新柔婉的。而后期则主要反映国破家亡、生离死别,以及希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思想,基调基本上是抑郁低沉,哀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冬之卷(总第13期怨凄凉的。在反映爱国主义的作品中则是忠愤激发,慷慨激昂。从作品的艺术方面来说,前期的作品细腻柔媚,清丽隽永,后期则是低回凝炼,深沉质朴。

总之,李清照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在诗、词、文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不仅在女作家中首屈一指,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作品“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令人一唱三叹,回味无穷。几千年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无论在当时还是后来都有很大的影响。正如李清照自己词中所说“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附注

①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李清照是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女词人和女作家,宋人胡仔说:“今代夫人能诗者,前有曾夫人魏,后有李易安。”(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十引)明人杨慎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绝冠。”(见《词品》)清人李洞之说:“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见《雨村词话》)清人陈廷焯在他的《白雨斋词话》中对李清照大加称赞:“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从淮海(指秦观)、大晟(指周美成)来。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清人陈世也说:“李易安词风神气格,冠绝一时,直欲与白石老仙相鼓吹,妇人能词者,代有其人,未有如易安之空绝前后者。”《云韶集》()李清照的词“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见清纪昀《四库全书提要》)所以人们把她的词称之为“李易安体”。

②李清照的著作,宋代就刊印过,而且不止一种刻本,但《漱玉集》原本久亡不存。宋代最早的全集本是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所说有《李易安集》十二卷。后来有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称《漱玉词》(李易安故居有名泉一眼,叫漱玉泉,因用其为词集的名称。)一卷,别本五卷。黄升《花庵词选》谓《漱玉词》三卷。《宋史士文集》七卷,李清照的作品只有佚本,词》一卷,王鹏运《四印斋》集》五卷,收词七十八首,词》等。录后序》中是这样记载的:川,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且怅怅,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屡减去,江,至建康。“

③关于南渡初期的这段生活,李清照在《金石”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盈箱溢箧,且恋恋,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

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先侯疾亟时,有张便携去,其实珉也。不遂妄言有颁金之语。”李清照听说谣而且有可能要议罪,心中她不敢辩解,但又不甘“遂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走外庭投使李清照得以解脱。事李清照特意写了一道谢启,感谢他的帮助。这就是《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到台,守已遁。之剡出雇舟入海,奔行朝,时驻跸章又之越。庚戌十二月,放散百,复赴越,壬子,又赴这就是李清照逃难的行踪。

④据《金石录后序》中说飞卿学士,携玉壶过,视侯,知何人传道,传他们把玉壶送给金人,非常害怕。由于事关重大,罢休。进。”幸有綦崇礼从中斡旋,过之后,

⑤据李清照自己说:陆,又弃衣被走黄岩,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官,遂之衢。绍兴辛亥春三月杭。“人认为,以后,绍兴二十六年(1156)文信》卷三十五、卷七十五家藏石刻序推之)艺文志》载《易安居又《易安词》六卷。我们今天看到的有清四库全书著录《漱玉系采自汲古阁诗词杂俎本,仅词十七首。辑本《漱玉词》,李文绮辑本《漱玉诗八首,文五篇,及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收词六十首,唐圭璋《全宋

⑥关于李清照的卒年有多种说法,但大多数李清照的卒年在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以前。(参看陆游《渭南《夫人孙氏墓志铭》和《朱文公集》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⑵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的词(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就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就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与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就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就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与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就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就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她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

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就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就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就是“瞧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 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就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李清照才华横溢的一生

李清照才华横溢的一生 琴瑟合鸣的婚姻生活:: 李清照十八岁时(一一○一年)嫁给赵挺之子赵明诚为妻。赵明诚是宋时颇有名的金石学家,字德父,那时二十一岁是太学生。赵明诚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婚后夫妇感情很好,多半的时间和金钱,都是醉心于中国的文化,除做诗填词互相唱和外,又搜集许多古代金石书画。他们收藏金石文物,并非只为玩赏,主要在考证古来圣贤遗迹及君臣行事。赵明诚的金石录序:「因次其先后为二千卷,余之致力于斯,可谓勤且久矣。非特区区为玩好之具而已也。」他们俩夫妻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侣,过着平静的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 宋代婚姻制度是男尊女卑,夫主妻从。在理教的束缚下,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除得力于家学外,夫婿赵明诚也极为重要。因夫妇的志趣相投、能力相当,赵明诚对妻子才气的折服,使得李清照虽为旧时代的女子,而能充分展现她的才能。有一段趣事流传下来─一年的重九,李清照填了一阕「醉花阴」词,寄给赵明诚。赵明诚接到这阕词后,竟闭门数日,穷三日夜之力,填了五十阕,把妻子的那一阕也抄杂在里面,不明作者,拿去给好友陆德夫品评,看那一阕最好。陆德夫玩诵再三,以为有三句最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作。明诚自此以后,对妻子便甘拜下风。 在中国文艺史上,很难看到一对夫妇像赵明诚、李清照这样,全心全力的致力于艺术的献身工作。他们在太平的时候如此,在战乱的时候亦如此、使得赵明诚在中国学术史上金石的这一章中占了一个极重要的地位,而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中大放异采。 丰富跌宕的生平际遇: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年),赵挺之升为宰相,排元佑党人最力。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曾籍元佑党,当时遂因此罢官。那时李清照处境极难,故此她上赵挺之的诗有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这两个儿女亲家,因了政见不同,不能顾全平日交情。李清照结褵后二年,赵明诚亦出任。但自从李格非罢官事后,夫妇更以学术与文学为重了。 在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年)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之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第二年金兵陷山东,他俩不得不把历代收集的金石书画抛弃一大部分,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不久,高宗委派赵明诚做湖州(今浙江吴兴)大守。可是,从山东流亡到南京,沿途的风霜劳顿,赵明诚的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湖州太守还未到任他就病倒了。后赵明诚为了哭奔母丧,旧病复发,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年)赵明诚病死于南京,那时李清照已四十七岁。在旧时代的环境中,丈夫几乎就是女子一生的全部,一旦死去了丈夫,可说完全孤弱无依了。在兵慌马乱中李清照逃难到台州(今浙江临海县)找她的弟弟敕局删定官李迒,从此姊弟二人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由于亲人的死别,收集的金石在逃乱中依次失去,河山的变色,使她有着满腔悲愤的心情。五十一岁时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详述乱前的幸福生活,及乱离中颠沛奔波之苦。她晚年流浪江南,死时年岁不可考,大约七十多岁。 李清照的作品和她丰富跌宕的生平际遇是分不开的。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受尽人间残酷的折磨,也曾受过改嫁的争论。靖康之变将她的生活划分为美满幸福与流离困苦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将她个人在流亡生活中,所经历之悲酸凄苦,对死去丈夫的怀念和对故乡沦陷的感慨,反映在词上。她在武陵春词云「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临江仙词云「谁怜樵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无心情。」在清平乐词云「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在菩萨蛮词云「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她虽没直接说出当时的现实生活,表现当日的国仇家恨,但是从她有血有泪的作品看来,她所表现的词作正是当时受难者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 [摘要]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的还是词。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写词人少女、少妇的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写国破家亡之痛,风格凄楚。其词在表现形式或语言上都独具特色。本文抓住这一特点论述了其前后期的创作风格异同。[关键词]李清照前后期风格异同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文人较少,而能够在创造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更少之又少,李清照则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因为这位巾帼词人的横空出世,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可以说,李清照是出生在一家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的家庭里。李清照自少便有诗名,她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双方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或鉴赏书画鼎彝,生活比较美满。靖康二年后,她和赵明诚相继逃兵江南,丧失了向来珍藏的大部分书画。后来赵明诚又病死健康,她就展转流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颇有成就,但最突出的还是词。她早年写的《词论》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一系列作家。她认为“词别是一家”,在艺术上有它的特点,要求协音律、有情致,这是对的。问题在于她看不到欧阳修、苏轼等在词创作上的革新精神,这就未免太保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的创作成就。 李清照在宋代刊行的《漱玉词》已经失传。现在辑录的只有七十多首,其中还有些不可靠。她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二期。前期词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我们知道李清照出身于门第很高的宦官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兼散文家,母亲也工文章,家庭的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而且李清照婚姻幸福、伉俪相得,夫唱妇和,生活安静舒适。这样的环境,把年轻时候的李清照培养成一个才华焕发、有抱负、有理想、有豪爽和纯真性格的女子。可是她又是生活在封建社会里,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被剥夺参与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同时,她那个时代,恰是宋代理学家们变本加厉地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年代。她在有文化的家庭里所培养起来的卓越才能,比较健全的性格以及豪迈的抱负和理想,不仅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力量的压制和束缚,以至于李清照虽不安于“寂寞深闺”的狭小樊笼,要求有更广阔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而不可能得到实现。这就给她带来了封建时代的妇女所不能避免的苦闷,也使得她把生活和精神的活动局限于对爱情和对自然的喜爱上。所以,她前期词的主要内容也只有这两个方面,描写面较狭窄,但其创作风格、思想内容还是表现突出。 李清照的爱情之歌是纯洁而生动的,请看她的《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倚宝鸭衬香胆,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的娇柔神态和恋爱心理。这在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里,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得自由恋爱的社会里,可以说是大胆至极。她的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追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李清照甜蜜宁静的心弦于是弹奏出一首首略带苦涩和幽怨的望夫词:

李清照前后期词浅析

李清照前后期词浅析 宋词的繁荣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继唐诗后出现的又一个高峰。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作为分界线,她前期词和后期词从内容到风格都有显著的区别。前期词主要反映她少女、少妇时的生活,有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抒发自己壮志理想的。在艺术上大胆独创、不落樊篱;后期词主要是抒发她国破家亡的的不幸际遇以及悼亡的情感,间接反映了黎民百姓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当亡国奴的苦痛,风格婉约纤细,深情缠绵,善于借景抒情,工于使用叠声字,具有很高的艺术手法。清照的词为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中国向称诗歌的王国,在很大程度上,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伟大成就的标志的话,那么,宋词的繁荣就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在少年时代,便已侧身于这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于北宋中叶(公元1084年),原籍山东济南,是宋代南渡前后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她出身于仕宦家庭,家中经济比较富裕,又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她的父亲是曾为苏轼所赏识的李格非,这是一位苦心工于文章的文学家,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同样“工文章”。清照从小就受父母良好的文化教养与熏陶。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婚后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她与明诚才学相当,志同道合,他们常常一起或鉴赏金石、整理古籍著作,或写诗填词,切磋才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结下深厚的夫妻情谊。但这对伉俪相得的夫妻常有离时,爱得愈深,别时愈痛,即使短时分手,也会给女词人心中罩上一层阴霾,只身一人度日,愁云永日不开。 北宋末年,金统治者占领了北宋王朝,统治了北方广大地区,造成了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的严重分裂。在这种形势下,清照的生活也随即发生了很大变化。国破家亡,离乡南渡,珍藏被焚,中年丧夫,一连串的打击使她直接接触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把个人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从而她的词中对国家、民族危亡的关切以及沦陷后怅然失意的心情便成了这一时期作品的主题。

浅谈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

浅谈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 作者:赵丹时间:2010/7/8 13:29: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李清照诗歌风格形成原因 论文摘要:李清照的诗歌题材广泛,爱憎分明,风格豪迈道劲,颇有大丈夫气概,字里行间洋溢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善于使事用典,借古讽今,并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本文将详细论述李清照的诗歌风格,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和其诗词风格的相互影响。 文翰寓品格,诗章见性灵。李清照是一位真正用心、用情写作的诗人。她的诗作虽大多散佚,现在能收集到的不过十余首,但却皆属上乘之作。李清照诗歌的思想境界较词深广,内容题材也广泛得多,不再拘泥于儿女之情,而是充斥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雄浑沉郁的家国之思和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一、豪迈飘逸的诗歌风格 李清照的诗歌风格豪迈遒劲,奇气横溢,颇有大丈夫气概,善于使事用典,借古讽今,想象丰富,语意飘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李清照的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而诗则大都是洗净儿女气的慷慨之音,整体风格与词不同。 《乌江》(也作《夏日绝句》)是李清照的一首流传很广的诗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全诗表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时要顶天立地做人中豪杰,死后也做鬼中英雄。全诗气魄宏大,感情深沉,用项羽的不肯南渡对比偷安~隅的南宋君臣,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假若人们是初读此诗,谁又能相信这会是出自一位经常咏叹“绿肥红瘦”、“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弱女子之手。《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此诗通过赞美嵇康,严厉地抨击了那些卖国求荣、厚颜无耻地依附伪政权的士大夫,笔力强劲,震撼人心。《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是绍兴五年李清照在金华时所作。气象宏伟,感喟深沉。作者面对胜迹发出兴亡之叹,和一般的题咏诗不同,她把大好河山与祖国命运结合起来,以雄峻的笔势,极写了八咏楼的江河横流、旷野无边的景色,气魄卜分宏大。而一个“愁”字又把读者的心思从眼前壮丽的景色带到现实中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如此大好河山竞忍心拱手让与敌人,不禁使人万分愤慨。这几首诗中的雄浑豪迈之气已超越一般男子之所作,其气魄之大,见解之深,思虑之广,已足可俯视巾帼、不让须眉了。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风变化

目录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异同 (1)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 (2) 二、李清照南渡后的词风 (3) 三、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共同特点 (4) 总结语 (5) 参考文献 (5)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异同 [摘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宋代文人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式样,使他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提到宋代的词,人们就会想到一位杰出地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她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人的正宗,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的词,是她感情生活的生动反映,她的资质聪明,博学多能,生活洒脱。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最能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真实的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南渡后,李清照用词诉说迭遭丧乱,受尽磨难以后的凄惨心境,倾吐哀愁凄苦的内心感受,带有深沉的感伤情绪。 关键词;李清照词南渡 文学作品反映着时代的特征。李清照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和词风上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李清照的词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次所少有的贞刚之气。这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使其词别出与一般意义的婉约词而独标一格。李清照的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理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在一起,既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又具有凄壮悲怆的格调,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 李清照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她演绎了一个古代知识女性的传奇故事。俗话说:任何一个故事都不是开天辟地的,它和周围的一切有着不可切割的关系。李清照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著名才女,与她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在家庭的耳濡目染及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李清照三岁就能将歌吟熟因谙在心;四五岁就能读书认字,念念有词;六七岁就博览诸子百家唐诗宋韵。就这样,李清照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她的名字成为聪颖智慧的代名词。长大后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不愧为一代才女,而其气质清新秀丽,活波乐观,又成为大家闺秀的风流典范。读她的作品也可以看出她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家境殷实,有着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除得力于家学外,夫婿赵明诚也极为重要。众所周知,宋代的婚姻制度是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然而十八岁的才女遇到了赵明诚,两人彼此欣赏。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起来慵自梳头”(《凤凰台上忆吹萧》)也正是爱情真实表现。 南渡以前,李清照过的是上层封建贵族的享乐生活,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最能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比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反映了她对远离的丈夫的思念。写得很精致,特别是那句“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实在是很细致入微而又不乏情感。 在李清照前期的词中,还表现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我报路长接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中大鹏高飞的宏伟志向,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跨海浪、渡银河、归帝宫、住三山的非凡壮举,都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作为一个女词人,有如此豪迈气概,在那个时代是非常罕见的。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⑵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的词(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

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

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的区别

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的区别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文人较少,而能够在创造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更少之又少,李清照则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因为这位巾帼词人的横空出世,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可以说,李清照是出生在一家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的家庭里。李清照自少便有诗名,她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双方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或鉴赏书画鼎彝,生活比较美满。靖康二年后,她和赵明诚相继逃兵江南,丧失了向来珍藏的大部分书画。后来赵明诚又病死健康,她就展转流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颇有成就,但最突出的还是词。她早年写的《词论》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一系列作家。她认为“词别是一家”,在艺术上有它的特点,要求协音律、有情致,这是对的。问题在于她看不到欧阳修、苏轼等在词创作上的革新精神,这就未免太保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的创作成就。 李清照在宋代刊行的《漱玉词》已经失传。现在辑录的只有七十多首,其中还有些不可靠。她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二期。前期词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我们知道李清照出身于门第很高的宦官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兼散文家,母亲也工文章,家庭的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而且李清照婚姻幸福、伉俪相得,夫唱妇和,生活安静舒适。这样的环境,把年轻时候的李清照培养成一个才华焕发、有抱负、有理想、有豪爽和纯真性格的女子。可是她又是生活在封建社会里,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被剥夺参与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同时,她那个时代,恰是宋代理学家们变本加厉地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年代。她在有文化的家庭里所培养起来的卓越才能,比较健全的性格以及豪迈的抱负和理想,不仅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力量的压制和束缚,以至于李清照虽不安于“寂寞深闺”的狭小樊笼,要求有更广阔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而不可能得到实现。这就给她带来了封建时代的妇女所不能避免的苦闷,也使得她把生活和精神的活动局限于对爱情和对自然的喜爱上。所以,她前期词的主要内容也只有这两个方面,描写面较狭窄,但其创作风格、思想内容还是表现突出。 李清照的爱情之歌是纯洁而生动的,请看她的《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倚宝鸭衬香胆,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的娇柔神态和恋爱心理。这在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里,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得自由恋爱的社会里,可以说是大胆至极。她的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追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李清照甜蜜宁静的心弦于是弹奏出一首首略带苦涩和幽怨的望夫词: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这些轻盈精妙的相思曲铭刻着女词人的情感历程。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既有婚姻来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08 春汉本 学号:081160379 姓名:岳梅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清新明丽哀怨淡雅 (2) 沉郁感伤凄凉哀婉 (5) 参考文献 (11)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内容提要】: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是首屈一指的,她的一生以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后期多伤时感世之作,词风沉郁感伤,凄凉哀婉,这一切都与其个人遭遇有关。 【关键词】:词风明丽沉郁遭遇 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算是一个相当突出的文人,除了她的女性身份外,在她的作品中,有着与一般文人不同的特色。古代女性文人不多,能够在文坛上留名又是屈指可数,李清照 以一个女性,能够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扬名立传,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事,这也证明了她不仅有着不亚于当代文人的才华,更有着过人的文学才气,明代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①,李清照不但是宋代词坛中首屈一指的女性词人,就算比起当代的男性作家,也毫不逊色。 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着。南渡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意境优美,略带哀婉淡雅的相思;南渡后,伤于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故而其伤时感世,悼亡思乡,风格“沉郁感伤”②,然而不论是清丽明快亦或沉重忧虑,这都与其身世遭遇及个人的性格命运有关。

一、清新明丽‘哀怨淡雅’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生活比较优裕,那时正值北宋后期,虽然社会潜伏着危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还有一抹回光返照,是暴风雨到来之前宁静的黄昏。女词人常常流连于山川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秀美的大自然陶冶了这位女词人的情操,赋于了她灵气。因此李清照在这期间的词轻快活泼,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感受。且看下面的一首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③” 词人当时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一幅无忧无虑的生活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李清照是热爱大自然的,这首词是最好不过的证明。当不知归路时,词人竟发起争渡的雅兴。 李清照少女时代生活在历城,大明湖的美丽秋景,不禁使李清照感受到“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情感单纯明快,年轻女词人的心灵敏感于大自然,心有灵犀;词活泼向上,又如“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表现少女的天真活泼,极有情趣。 然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好景不长,这位天真烂漫的少女便拥有了爱情,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

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作业3---2

作业三:思考题11: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她以突出的才能另辟天地,形成了易安体艺术格调的独特性。李清照的词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无论哪一时期的作品,李清照都能写得独具韵味、真切动人,因此,人们将李清照这种独具韵味的风格称之为易安体。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因为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特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被称作“易安体”。她的词作凭借独特的艺术特色,取得了很高的造诣:首先,从题材到风格形成了以婉约柔媚为主的女性化特点,展现了一个在那个时代十分特殊的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其次,她的词能够集雅俗于一体,将极精美雅致的画面与极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在一起;在语言方面,李清照的词既造句精巧,又善于生动地化用口语,贴切自然,通俗流畅,富有韵律之美。 【关键词】李清照;词;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交替时著名的女词人。她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博古通今、多才多艺,擅长诗文;母亲王氏,知书善文,也是当时的才女。父母给了她宽松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自由的土壤,使得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

相比的。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是当时一个很有才气的文人,给她带来了许多的温馨浪漫与诗情画意,两个人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经常一起饮酒赏花做词。出生在名门的李清照,从小就喜爱诗词,她过目不忘,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擅长文赋,精通音律,擅作书画,尤其以词的艺术成就为最高。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流传至今,仍然绽放光彩。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面的、立体的。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还是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李清照的词作,字字句句都体现出了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婉约文风。本文以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几首代表作为根本,对她词作的艺术特色,做一些简要的分析。在李清照之前虽然有许多诗人、词人,做了很多反映闺中妇人的词,但却是对闺妇情感思想的一种临摹和揣测,其诗词停滞于便面,无法体现贴切真实的思想感情,而李清照却以她自身的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为前提,塑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她运用女性特有的婉约,结合其与生俱来的刚毅之气,赋予了词新的元素,为当时日渐枯竭的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的词几乎每一首中都塑造了一个形象生动、呼之欲出的女主人公形象,这是一种女性的自我描写、自我记叙,因而也更能打动人。作品中的抒情女主人公随着女词人的成长一起成长,一同经历,在不

诗人李清照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

诗人李清照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那么你想知道这位人物创作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吗?如果你想知道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

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

李清照后期词的内容情感及风格特征

李清照后期词的内容情感及风格特征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她多才多艺,在各方面均有建树,不过最能体现她创作成就的,当属她的词。在她的词中,倾诉真挚情,熔炼家常语,善用白描法,讲求韵律美,使她的词自成一家。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一、倾诉真挚情 李清照的词,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 如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杰出作品。全词概括且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境界逼真,情绪迫切,写尽了她凄惶的天涯沦落之悲。充分体现了她后期的那种忧愤深沉的词格。 北宋灭亡,黎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李清照身逢乱世,又加丈夫新丧,应该说,《声声慢》中“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怀,是国难家灾当头,一个百无聊赖的孀妇的痛苦心声,是心底真情的流露。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李清照的悲戚哀愁的心境是有普遍性的,这是国破家亡的时代悲哀。上片头三句,“寻寻觅觅(情),冷冷清清(景),凄凄惨惨戚戚(情)”,写出其凄凉悲伤忧愁的情怀;次二句,“乍暖还寒时候(景),最难将息(情)”,流露出痛苦哀伤之情;再次三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情)晚来风急(景)”,写其凄寒难挨之情;末三句,“雁过也(景),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情)”,表现益加痛苦悲伤之情。下片头三句,“满地黄花堆积(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情)”,表现其凄怅落寞之情;次三句,“守着窗儿(景),独自怎生得黑(情)”,表现其孤寂之情;再次三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景)”,蕴其愁闷忧愤之情;“这次第(全景),怎一个愁字了得(情),总述愁情之浓深。综观全词,层层面面无不染上愁之色彩,多层次言愁。缘情布景,情随境迁,情也各有微妙之不同,但归结一个“愁”字。情景婉绝,浑然一体。 再如她的《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和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是李清照后期代表作品之一。这一时期的作品,感情极其沉痛,内容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而带有社会和时代的因素。这首词描写了作者晚年生活的一个细节。当时南宋政权南渡后建立了小朝廷,依旧过着犬马声色、歌舞生平的生活,抗金复土大计全抛脑后。作者心中却时时充盈着家事、国事的忧伤。词中描写了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 摘要: 宋词的繁荣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继唐诗后出现的又另一个文学高峰。李清照的词在当时文学词坛上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她的词是以南渡作为分界线,她前期词和后期词从内容到风格都有显著的区别。前期词主要反映她少女、少妇时的幸福生活,内容上有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抒发自己壮志理想的。在艺术上大胆独创、不落樊篱;后期词主要是抒发她国破家亡的的不幸际遇以及悼亡的情感,间接反映了黎民百姓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当亡国奴的苦痛。她的风格婉约纤细,深情缠绵,艺术手法上善于借景抒情,工于使用叠声字。其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关键词:李清照易安词词风格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底蕴浑厚,向称诗歌的王国。在很大程度上,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伟大成就的标志的话,那么,宋词的繁荣就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其中有位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早在她少年时代,便已众身于这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这就是我们要论述的主人公——李清照。 一、李清照生平介绍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婉约词的代表词人。她的一生可谓是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其号易安居士,生于北宋中叶(公元1084年),原籍山东济南,是宋代南渡前后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由于家庭,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并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接着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对她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却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李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班级:2014级秘书学班学号:140154020 姓名:栗玉贞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内容摘要】李清照,后人眼中的“婉约之宗”,其创作成就仅在辛弃疾之下, 为古今第二词人。综观李清照的作品,题材并非单一,体裁更为丰富。欢愉与悲苦、闺情与伤国,每一种风格都有很多佳作。而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为风水岭,前后两个时期的生活大相径庭,所创作的诗歌风格也发生巨大变化。在先后经历亡国丧夫之痛后,其诗词中的闺阁之音渐淡,男子般的气概与意境增多。正如王国维所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易安词最能代表宋一代之文学,李清照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词人”。 【关键词】婉约派闺阁之音夫妻伉俪分居悲叹南渡爱国情怀 【正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一般我们很难想象这两首风格差异迥大的诗词是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但它们又确实是同出自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之手。两首诗词分别创作于新婚初期与靖康之难后,从起初的闺中小儿女心态到之后的忧国情怀,李清照用她的作品诉说着生平所历。 一、待字、初嫁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亦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其母王氏出身名门,文学修养极高。父母家学渊源,为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她幼年丧母,在父亲擢至汴京时,她跟随其他亲人在明水长大,生活的无拘无束养成了她“倜傥有丈夫气”的爽朗性格,明水的秀美风景也为她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最初的素材。李清照的《如梦令》虽只用了三十三字,却为后人留下了别具一格的、豪迈倜傥的小令。人称“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李清照的词风总的虽属婉约派,但她的作品中却没有过多的脂粉气,有些尚可归为豪放一列。恰如她的小舟驶入“藕花深处”而“惊起一滩鸥鹭”一般,她的出现也在当时的文坛中荡起一层涟漪。云英未嫁时她的诗词中无不洋溢着少女的烂漫与恣意。“知否,知否?因是绿肥红瘦”这种恣意的慵懒也只有李清照能准确的表达了。“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仅仅十二字就将调皮小儿女的心态清晰展现,没了大家闺秀的架子,却多了些真实的欢愉。 如果说待字是的易安是颗青梅,那初嫁后的她便如蜜枣一般了。与赵明诚新婚之处的岁月可谓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兼具了。《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淡淡的羞涩之意,浓浓的呢喃之音,而“徒要教郎比并看”更是将夫妻间的撒娇昵意表露无遗。 二、党争、分别;重聚、初叹 在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的第二年,“元祐奸党”四字将一切的美满打破,因为李清照父亲李格非被编入“元祐党”,李清照不得不被迫“归宁”。“云中谁寄锦书来”将对丈夫的思念与期盼和盘托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论李清照前后词风

浅论李清照前后词风 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一位女作家,但是她最擅长的还是词,其词被称为“易安体”,她的词不仅是中国女性文学艺术的高峰,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杰出位置。李清照人生历程的转换也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心理历程,她所经历的不同时期使她产生了别具风格的词风和情感,故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关键词:易安体风格人生历程南渡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1084~1155)山东济南人,有一代词宗之称,李清照独有那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更使其词别出一般,精妙婉约而别具一格,李清照的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里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在一起,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所少有的豪迈之气。词艺的“精妙”与“别是一家”的追求,更是她以为数不多的词篇登上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巅峰。她的词不仅仅是中国女性文学艺术的高峰,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杰出位置,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女人处于社会最底层,突然间,李清照作为一位女性不仅闯入了被男性长期垄断的文坛,并且登上与男性名家平起平坐的位置。无怪历代文人作家对此惊诧赞叹并刮目相待了。杨慎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易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于闺阁也。”①陈廷焯说:“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②谭玉生在《论易安词》绝句中说:“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他认为李清照的创作成就如同辉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李白一样,璀璨而显赫。李清照的词以金兵攻占汴京为分界线,约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 一、前期的懵懂少女和多情的少妇生活 (一)春愁难释,感时伤春的少女 南渡前,济南才女李清照生活的十分惬意。其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是苏东坡的学生,进士出身,在朝为官;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博雅能文,温婉贤惠。受这样文学官宦家庭的熏陶,能够使她更细微的体验生活,不仅给了她渊博的学识,同时也培育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必需的艺术才能,使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李清照不像其他大家闺秀一样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果把李清照前期作品拿出来品,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主要有孤独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独特的喜爱之情更加体现出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只因她热爱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情趣从而使她对大自然产生了无尽的热爱,

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李清照的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班级:化学类2班 作者:李波孔静梅李宁刘成伟于照涵 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对宋词的历史有着杰出的贡献。她的词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苛求字句的精湛,但是词中处处可见生动鲜明的事物与细致入微的心理,语言清新朴素。她不仅开创了“易安体”,更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备受古今论者的赞誉。九百年来,其词以真挚的情感,浅淡的语言,清超的意境,感动了无数读者。通过研究易安词的艺术特点,旨在找出其词的魅力所在,一方面加深对其人其作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评价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婉约易安体南渡艺术风格热爱生活孤独寂寞艺术意境奇女子艺术成就中国文学 主要内容: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父亲李格非,字文叔,熙宁九年进士。母亲王氏同样知书善文。李清照从小就在这个文化氛围浓厚的仕宦家庭中长大,在闺中即小有文名。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对宋词的历史有着杰出的贡献。她的词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苛求字句的精湛,但是词中处处可见生动鲜明的事物与细致入微的心理。语言更是清新洒脱。她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她的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 李清照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她善于用不同的文体来表达不同的题材。她用词来书写自己的情感、生活、意趣;用诗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及见识;用文来记叙自己的智慧、文学主张。在诸多的文学表现形式上,李清照的词最为突出,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明〃杨慎《词品》中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清〃沈谦《填词杂书》中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清〃纪昀《四库全书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