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论文

确立共享发展的理念,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

陈建玲

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并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发展价值取向,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党宗旨,科学谋划了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发展理念。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延续、一种升华、一种提升。深入挖掘和阐发这一理念提出的现实条件和实践指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确立共享发展的理念

1、共享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如果说科学发展观突出体现在对发展科学性的探讨的话,那么,共享发展理念则突出体现在对发展的价值性的表达,体现了对发展的本质与意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如果说科学发展观突出体现为对发展与人的关系统一性的认识的话,那么,共享发展理念则突出强调了社会所有阶层在享有发展成果上的整体性。

2、共享发展理念是对共同富裕原则的坚持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否以共同富裕为根

本目标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截然对立的发展道路的分水岭。将共享发展理念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出来,不仅继承了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原则,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与共享的过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明确了物质财富共享与精神财富共享的统一,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共同富裕原则。

在进行了长达30年的改革以后,大家不无遗憾地发现,“共同贫困”的局面虽已消失,但“共同富裕”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马太效应”:穷者越来越穷,富者越来越富。我国由基尼系数所反映出来的收入差距,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 自2003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处在全球平均水平0.44之上,2008年达到最高点0.491,之后基尼系数呈回落态势。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2008年之后逐步回落,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2013年0.473,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到达危险的边缘。如算灰色收入,有的学者估计,可能还要再加十个百分点,即中国现在反映社会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至少在0.5以上。绝大部分的财富集中到了极少数人手中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先富带后富”却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梦,贫富差距继续拉大,“贫者从暂时贫困走向跨代贫穷”,甚至贫富差距趋向“稳定化和制度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坚持共同富裕原则,避免两极过度分化,将“贫富差距”控制在一个适

当的程度,也就成了政府必须加以解决的紧迫问题。

3、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公平、公正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没有公平,就不会有人心的平静和安宁;没有公平,就不会有社会的安定与团结;没有公平,社会与经济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没有公平,就会激化社会矛盾;中国改革之初,各阶层人民受改革之惠,生活改善,没有分化出明显的利益集团,普遍积极支持改革。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不同利益人群逐渐形成,有的在改革中受益较大,有的受益较少,有的甚至受损,一部分人的“获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剥夺感”基础上,一些社会群体为改革发展作出的贡献与应得到的补偿不对等。这些群体主要指农民和工人。最初是官倒,相当一部分官家子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倒买倒卖率先致富,接下来的国企改革,在数千万下岗职工的哀号中,由于国企改制、搞活,致使大批产业工人下岗,在无以数计的国有资产流失中,又造就了一大批一夜暴富者。还有那些掌握着土地、矿山等各种资源的人纷纷出租权力,许多人因此赚得盆满钵满,只要不昧着良心,就不难发现,富起来的人尤其是暴富群体主要由掌握权力(尤其是绝对权力)的官员及其亲属和与权力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组成,真正和权力没有任何瓜葛而致富的少之又少。一个小科长就能贪腐几个亿,而谷俊山、徐才厚、周永康们贪腐的钱财更要用天文数字来描述。这样的景况,不说绝后,空前是不会有太多疑问吧。多数富人的为富不仁产生了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导致社会极不稳定,于是维稳费用连年

攀升,甚至超过军费。

二、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

河南大学生闫啸天,因在鸟窝里掏16只燕隼,卖了10只获取1000多元,因非法收购、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云南原副省长沈培平,因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1615万元,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规则制度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前提,制度不公平,何来结果公平,更不可能产生弱势群体的共享,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初衷首先在于对贫困人口、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别关注。对于这部分群体而言,机会平等还远远没有充分兑现,这就决定了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在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完善上,做出最有利于贫困人口、社会弱势群体的安排,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在共享发展的旗帜下,通过构建和完善保障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巩固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好根基铺好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阶段所要坚持的方向和要完成的重大任务,只有通过制定一系列公平的制度,才能逐步实现机会平等与事实平等的统一。

1、教育资源的均等化。

美国学者K·墨菲指出:“在当今社会,决定人们之间贫富差距的第一原因,是由知识积累形成的人力资本,而不是对物质资本的占有。”教育是公平基石。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有教无类”思想,就蕴涵着社会

公平的深意。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人们接受教育的不平等直接影响到将来经济收入的不平等,进而埋下城乡、区域、阶层矛盾的隐患,与构建和谐社会背道而驰。只有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他们才能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这才真正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治贫的主要手段是教育,社会成员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其收入的多少成正比例关系。发达国家注重使用的治贫手段,就是通过给低收入者提供取得高收入所需要的相应教育的机会,这也是西方税务专家普遍推崇的缩小贫富差距的主要手段,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寒门学子也能安心读书,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2、促进就业创业。

劳动者就业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劳动者享有的一项基本的权利;是法律赋予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职业并通过劳动取得劳动报酬的一项资格能力。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就业问题是全社会,特别是我们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对每一个劳动者来说,它是赖以生存、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甚至给家庭和后代带来希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因为它是民生之本,所以对一个国家来说,它就是政府执政之基、国家安国之策,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公布的城镇登记待(失)业率才 1.8%,而2015年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已达4.05%。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状存在,现我国在20多年的时间里,失业率上升了122%。在这种形势下劳动者就业方面的弱势地位更

加明显,导致了在劳动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劳动者为了“保住工作”而放弃了合法权利的保护,这反而又放任了用人单位的侵权行为,使之有增无减。据统计,80%以上的劳动争议是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利造成的。新增城镇就业162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8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

3、缩小收入差距。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既不是一种阶段性的考虑,也不是解决分配问题的具体思路,而是将“做蛋糕”和“分蛋糕”有机统一于现代化的每一个阶段,统一于社会每一个阶层成员的价值诉求。过去的几十年,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不能否定的是,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呈扩大趋势的。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虽然近年来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但是差距让然较大,农村人口收入明显偏低。同时,一般劳动者的收入偏低。如何能够保证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使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保持相对均衡在一种状态等,国家也出台了系列制度、措施,通过缩小收入差距来使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4、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历来被称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测算,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老有所养”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农村,由于

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大,使得农村既面临原有老人的养老问题,又面临新增老人的养老问题。再加上青壮年人口从农村外迁,使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农村养老问题显得尤为突出。2015年底,全市户籍人口806072人,非农业人口201438人,农业人口604624人。我市目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全市人口的15.6%,已进入典型的老年型地区。我市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7%。引导农民参加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保险,新增居民医疗保险5万人。低保标准由580元/月提高至610元/月。

5、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人吃五谷杂粮,免不了要生病,老百姓有一句话说,什么都可以没有,不能没钱,什么都可以有,不能有病,因贫致病,因病致贫的现象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病有所医”成了每个社会中人的基本诉求,也是政府卫生工作的目标所在。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够合理。全国医疗服务资源80%集中在城市,只有20%在农村。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十分薄弱。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有所淡化。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存在混乱现象。某些药品“出厂价只要4元,在卫生系统招标中能涨到25元,卖到病人手里却一路狂涨到76元”。‘卖药的人比吃药的人还多’,一些医院和医生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开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等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认真研

究解决医药不分问题,切实改变以药养医的状况。确立医院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性质,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和农村医疗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加强政府监管,改进药品、医疗器材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要通过降低政府定价、完善集中招标采购、健全医生用药技术规范3个环节,控制药品费用的过快上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