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产业园简介

设施蔬菜产业园简介
设施蔬菜产业园简介

Xx村设施蔬菜产业园简介

Xx村2个村民小组共有221户1060人,耕地总面积1897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370亩,xx大拱棚蔬菜园区位于xx村西山、三星2个村民小组,占地240亩,规划修建坚固耐用、保温效果好、操作空间大的下蹲式第5代日光温室50座,搭建中拱棚160座,园区概算总投资427.5万元,从2011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2012年3月底建成投产,主要生产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等反季节蔬菜,温室年均预计收入3万元以上,中拱棚年均预计收入4000元以上。在建设中,着力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及早动手,科学谋划。抓住设施蔬菜“春提早,秋延后”特点,及早谋划。去秋,通过召开村组干部及群众大会,广泛宣传发动,倒兑产业发展用地240亩。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的要求,集中时间、人力投入设施建设,有效得加快了建设进度。今春,全镇集中培育调购辣椒、番茄等菜苗360万株,集中完成了设施蔬菜定植工作,目前长势良好。

二是严格建设标准。日光温室设计长50米,净跨度7.5米,采用厚土墙、全钢无立柱棚架、后坡复合彩钢板保温结构,每座温室占地1.5亩(其中种植区面积0.6亩),每座温室配套修建缓冲房1间12平方米;中拱棚设计跨度7米,长70米,采用水泥预制件和竹杆结合的棚架结构,种植区面积0.73亩。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园区配套修建30立方米高位蓄水池1座,埋设灌溉管网2420米,布设给水栓210个,架设农电线路1800米,新修砂化道路3条1000米,为园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是创新工作机制。园区建设中落实了土地流转机制、群众主体机制、资金筹措机制、部门联动机制。在全村范围内把有种菜积极性和有生产经验的农户的承包地集中倒兑到规划区域,达到了规模建园、便于基础配套的目的;通过宣传培训、外地参观学习及中拱棚的效益带动,调动了群众的种菜积极性,统一建园,分户经营;在资金的筹措上,采取县、乡补助,群众自筹,信贷支持等多种筹资渠道,扶持有积极性的群众进园发展蔬菜产业,为全镇设施蔬菜发展探索路子;在园区建设中,农牧、水务、电力、银信等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整合项目,落实资金,提供服务,确保了园区三个月建成投产,实现了一季建园、一季见效的目的。

该园区的建成将有力地促进xxx现代农业发展,辐射带动xx、xx、xx等村发展露地蔬菜3000亩。Xx镇计划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建成xx区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为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武隆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武隆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武隆县蔬菜办) 十几年来,经过历届县委、政府的重视下,无公害高山反季节蔬菜得到迅猛发展和壮大,己建成重庆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产业已成为武隆县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为了全面优化蔬菜生产结构,进一步扩大蔬菜基地规模,保障城镇居民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在认真调研全县蔬菜生产基础上,现就如何进一步发展武隆蔬菜生产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生产情况 1.1.1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蔬菜产业是武隆县重要的支柱产业。蔬菜的种植规模迅速扩大,播种面积不断增加,2004年为15.5万亩,产量19万吨;2005年为18.86万亩,产量30.8万吨;2006年为21.2万亩,产量38.7万吨;2007年为23.5万亩,产量37万吨。 1.1.2种菜收入明显增加。2006年,全县蔬菜生产总产值3.02亿元,比2005年的 2.47亿元增长了29.6%;2007年,全县蔬菜生产总产值4.2亿元,比2006年的2.03亿元增长了106.9%。 1.1.3示范带动效果明显。2008年,全县引进外来业主及大户35个,发展本地业主及大户155户,建立蔬菜示范片6.2万亩,带动农户 2.6万户,带动蔬菜种植面积12.7万

亩。 1.1.4订单生产初具规模。2008年,全县共签订加工和销售订单6.8万亩,有力推动全县蔬菜商品化生产。武隆县港峰农业有限公司在双河乡、石桥乡等地订单发展1.5万亩甘蓝、辣椒等蔬菜品种。 1.1.5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积极探索“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农户”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全县新组建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个,架起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有力促进了蔬菜生产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1.1.6标准化生产得以推进。在武隆无公害蔬菜产地通过整体认证和13个无公害蔬菜产品通过认证的基础上,2008年,武隆县港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港峰芙蓉仙女牌大白菜”、“港峰芙蓉仙女牌娃娃菜”等5个产品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可以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武隆高山辣椒”农产品地理标志已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核,农业部正在进行公示;其他几个农产品地理标志正在审核之中,5个蔬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报,有力推动了全县蔬菜标准化生产发展进程。 1.2销售情况 武隆县的蔬菜销售市场主要在重庆市主城区、县内及周边区县,随着县内企业冷冻库的建设完工,从2008年起,已远销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省市。2005年武隆县蔬菜销售量为17.3万吨,销售收入1.32亿元;2006年,商品 - 2 -

小度写范文农业产业园基地简介模板

农业产业园基地简介 农业产业园基地简介AAXX农业产业园基地简介AAXX农业产业园由AA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3年07月成立,10月投资兴建,注册资金2000万元。由BBB担任公司法人代表,产业园位于XXXXXXXXXX,占地面积2790多亩,预计总投资约5800万元,一期已投资2000万元,主要用于二代棚体、水产养殖基地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已投资1800万,主要用于二代棚体及特种养殖基地建设。三期计划投资2000万元。基地建成后,其核心示范区占地2000亩,绿色蔬菜新品种示范区占地1000亩。其中复式日光温棚700亩,2015年又新建2600平方米蔬菜集约化育苗连栋大棚,并配套完善相关育苗设施。基地常年种植有辣椒、西红柿、豇豆、毛豆、有机花菜、西兰花、韭菜、网纹甜瓜、冬瓜、莴笋、黄瓜、樱桃番茄、西瓜等果蔬,同时园区有各种鱼、虾、泥鳅等水产品精养区、虾稻混养生态养殖区近1000亩。园区严格按照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建设标准建设,目前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部到位,杀虫灯、性诱剂、粘虫板、防虫网等各项绿色防控技术在基地蔬菜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园区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体系,为产品质量安全做好一切保障。公司已注册“和蕙园”品牌商标,“绿色食品”及ISO9000已顺利通过认证,2015年已经顺利通过“国家级蔬菜标准园”验收,获得2014-2015年度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称号,公司与其他同行企业成立五联蔬菜种植销售有限公司,为产品销售提供了保障。基地在抓好生产的同时,发展净菜加工配送,在XX京、XX、XX、XXX等周边大中城市开设蔬菜直营店。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基地全……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宜兴市蔬菜办公室陆志新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3%、49%,均居世界第一。 2007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2.6亿亩,总产量5.65亿吨,人均占有量420多公斤。(中国经济网消息). 蔬菜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1.3%,总产值6300多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高达25.5%.蔬菜生产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57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13.8%.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 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优势产区的逐步形成,产销布局的日趋合理,我国已基本实现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目标。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 本报讯近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8个蔬菜重点区

域。 据介绍,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同时,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也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生产布局不合理,市场供应 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蔬菜生产季节性强,蔬菜产品新鲜易腐,贮运困难的特点,根据气候、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基础,农业部规划将全国蔬菜产区划分为4大功能区8大重点区域, 包括:华南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黄土高原夏秋蔬菜 重点区域、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东南 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区域、东北沿边出口蔬菜重点区域。 按照规划,到2015年,重点区域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的42%,蔬菜产量占全国的48%,出口量和出口额占全国的90%以上,蔬菜生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贡献额超过1200元,产品安全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产品商品化处理和精(深) 加工率达到65%以上。 为此,农业部将改善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实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水平;推行商品化处理与加工,提高产品采后产值;完善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产销衔接;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品牌,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增收作用更加明显,蔬菜总产值约5000亿元。 对全国9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约430元, 全国958个蔬菜播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人均来自蔬菜的纯收入达725多元。 3.蔬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根据农业部200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参照国际标准判定, 37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94.3%, 以京津沪深四城市为例,2005年与2001年相比,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 合格率提高了近29个百分点 4.国际贸易快速增长

最新县2020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三篇

为推动我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赣州市2020年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方案明确,继续打造宁都等6个重点县(市),大棚面积最高按每亩7000元奖补。 方案提出了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全年新(扩)建规模蔬菜基地钢架大棚8 万亩,规模露地蔬菜基地4万亩;改造提升原有设施和露地基地,提高基地运营和种植水平;突出分级包装、冷藏保鲜和销售体系等短板,推动服务体系向产前产后延伸;继续打造宁都等6个重点县(市),培育一批重点乡镇、专业村(组),带动更多农民成为种菜主体、基本菜农。 方案明确了今年的工作重点。持续扩大生产规模。鼓励推广顶部竖式通风双膜连栋钢架大棚,提升大棚设施实效性。推广信丰“三五”工作法、宁都“七统一分”模式,引进山东、江苏、福建等地家庭式、小农户型的职业菜农,发挥传帮带作用,培育壮大基本菜农队伍,引导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蔬菜种植。加强基地运营管理。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本菜农”组织模式,推进适度规模蔬菜生产。发挥大棚设施功能,主攻春提早、秋延后茬口,推广土壤改良、吊蔓栽培等技术,种植高质高效蔬菜品种。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广小型蔬菜耕作机械,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推进清洁生产,减少蔬菜生产面源污染。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聘请蔬菜技术员开展指导服务。引导专业村建立蔬菜服务站,开展技术承包、农机租赁等服务。用好宁都、于都、南康蔬菜院士工作站平台,提升赣南科学院和市、县两级蔬菜产业“两中心一基地”团队能力。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年内对所有蔬菜种植主体轮训一遍。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加快培育种苗繁育、全程植保、加工冷链以及农资等相关配套产业,推动蔬菜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增强应对蔬菜市场波动的能力。积极培育区域性蔬菜劳务市场,解决用工难、效率低等问题。拓展蔬菜美食、科普和农事体验功能,做活产业融合文章。唱响富硒蔬菜品牌。发挥富硒土壤资源优势,突出丝瓜、辣椒等吸硒能力强的蔬菜品种,建设一批富硒蔬菜基地。鼓励企业制定富硒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打造富硒蔬菜特色品牌。积极推动富硒国检中心筹建,加快创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赣州分中心,启动宁都辣椒、于都丝瓜、会昌小南瓜、信丰黄瓜、兴国芦笋等区域性蔬菜标准制定工作。推广“赣南蔬菜”品牌认定及评价标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畅通市场流通渠道。在基地集中区、专业村组发展一批田间市场。扶持发展流通型蔬菜企业和合作社,大力培育蔬菜经纪人队伍。出台扶持政策,引进和培育“赣南蔬菜”营销团队。加快建设赣州(信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中心,引导规模基地开展市场准入认证。 方案明确,今年市财政继续统筹安排资金,持续加大对发展蔬菜产业的支持力度。对新(扩)建相对集中连片100亩及以上蔬菜钢架大棚的主体,坚持先建后补原则进行奖补。对蔬菜产业重点县与非重点县实行大棚设施奖补差异政策,不再分棚型档次进行奖补。其中对信丰、兴国、宁都、于都、会昌、瑞金6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按大棚面积每亩7000元进行奖补;对其他县(区),按大棚面积每亩5000元进行奖补。2019年基本建成,但尚未验收的蔬菜基地大棚,继续按2019年验收标准和奖补标准执行奖补政策。各县(市、区)除适当奖补大棚建设

农业主导产业情况简介.doc

农业主导产业情况简介 饶阳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辖5镇2乡1经济开发区,197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总面积573平方公里,耕地58万亩,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按照“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总要求,立足传统农业优势,培育壮大了蔬菜、葡萄、畜牧养殖、林果等主导特色产业,先后获得中国蔬菜之乡、中国设施葡萄之乡、中国毛皮动物养殖之乡三张国字号荣誉,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特色产业先进县。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县立足位于雄安新区正南50公里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环境优势,围绕打造国家农业公园和京津地区、雄安新区“大菜园、承接园、后花园”的发展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201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45.89亿元,同比增长2.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817元,同比增长12.8%,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前三。 一、蔬菜产业——设施规模全省第一,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 蔬菜产业是饶阳最具特色的产业。经过30多年发展,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生产格局,我县被誉为京南第一大菜园,先后获得中国蔬菜之乡、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全国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河北蔬菜之乡、全省蔬菜产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在平台建设上,共建成南北岩西红柿甜瓜、高村设施葡萄等特色果蔬基地25个,创建省部级蔬菜标准园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农业园区11个,农业园区

总量位居全市第一。今年以来,代表全省开展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按照“支撑雄安、对接京津、面向全国”的战略定位,突出信息化提升、服务业引领、三产融合主线,完成了园区规划设计,年内有望通过科技部评审,建成后将成为京津冀地区的现代农业样板和高地。在产业规模上,围绕“一园五带”(“一园”即现代农业产业园,“五带”即五条主干道路产业带)产业格局,对发展设施果蔬的农户,给予财政补贴,推进特色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到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34万亩,共建有棚室7.5万个,达到了“人均一亩菜、户均一个棚”标准。主导品种有番茄、黄瓜、甜瓜、白菜、茄子、韭菜等30余个,年产各类蔬菜210万吨,产值21亿元,京津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10。在品质品牌上,大力实施标准入棚工程,全县所有蔬菜达到了无公害标准,生防基地发展到45个村15万亩。全县共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37个、绿色产品23个,有机产品17个,绿色认证面积2300余亩。建立了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库和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试点企业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全县共注册果蔬商标34个,其中春阳、晶莹、祥湾被评为省著名商标,“饶阳蔬菜”被命名为河北省名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饶阳甜瓜”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在科技服务上,建立了“外聘专家+技术推广站+科技示范户+农民土专家”四级科技推广网络,与中国农科院、省农林科学院、中国蔬菜协会等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组建了农业技术战略联盟,实现了从技术成果到实践应用的快速转化。目前,我县正在筹建饶阳县农业科学发展研究院,将中国设施葡萄研究所、设施蔬菜研究所、区域性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全部集中,

调研报告:XX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蔬菜产业现状 (一)蔬菜生产发展历程。XX蔬菜是从1983年历阳镇太平村“五个能人带一乡,万吨蔬菜过大江”开始初步发展。2012年2月,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确立蔬菜产业为特色产业,并成立XX蔬菜产业发展局,蔬菜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XX蔬菜经过三十年的长足发展,不仅在全国率先摆脱了小农经济束缚,并迅速跨越了商品菜经济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由生产、加工和市场贸易相互啮合的三大环节组成的较完整的产业形态。XX还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XX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之乡”、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截止2015年年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由2011年的40万亩、90万吨、16亿元,增加到43.5万亩、111万吨、22亿元,分别增长8.8%,23.3%,

37.5%。蔬菜从业人员年人均种菜纯收入由2万元增加到2.88万元,增长44%,蔬菜产业已发展成为该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园区化进程明显加快。近年来,在政策与资金的双重引导下,全县累计拉动社会投资6亿多元,新建规模化蔬菜标准园区41个,总面积3万多亩,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其中国家级蔬菜标准园9个,省级蔬菜标准园7个,市级蔬菜标准园26个,历阳现代农业示范区、善厚蔬菜种子产业示范区分别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弘利教育) (三)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XX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先后通过省级、国家级验收,并获国家级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6家园区通过GAP (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全县蔬菜农残抽检合格率由2011年的99.3%提高到100%,未出现一起蔬菜质量安全事故。 (四)科技支撑成效明显。XX一直高度重视蔬菜科技创新工作,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推合作关系,2015年皖江蔬菜产业研究院正式

安徽省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安徽省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安徽省菜篮子工程办公室 安徽省高山蔬菜产业按照“发展规模、调整结构、打造品牌、发展加工、提高效益、保护生态”的发展思路,经历了近二十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已逐步发展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通过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在全国蔬菜领域的地位,在致富山区一方百姓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产业现状 我省是个地型地貌多样的省份,平原、山区、丘陵面积约各占三分之一,山区土壤肥沃,冷凉湿润,环境优良,空气清新,发展高山蔬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九十年代开始,我省“三农”和科技部门加强合作,充分利用高山与平原的自然温差,引导农民发展高山蔬菜,建设高山蔬菜基地,增加农民收入,使高山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的管理和服务得到了有力保障,推动了高山蔬菜产业化进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高山蔬菜形成的高山经济带,使山区农民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8年,产区人均种菜收入达1800多元。 1、种植规模稳步扩大。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高山蔬菜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如岳西县已发展茭白、四季豆为主导产品的高山蔬菜11.5万亩种,年产15万吨,产值2.5亿元;石台县发展以辣椒为主的高山蔬菜3.5万亩,产值6000万元,高山辣椒已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

家,年出口创汇180万美元;金寨县常年种植高山豇豆、番茄、南瓜、甜糯玉米等7.5万亩,霍山县开发高山百合、生姜3.5万亩,绩溪县种植高山西瓜、冬瓜、西葫芦1.5万亩,歙县发展高山辣椒、番茄、茄子、豇豆1.2万亩等。到今年七月底,全省高山蔬菜种植规模达28万多亩,预计年产鲜菜55万吨,产值约6亿元。 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打破以高山甘蓝等少数品种为主的种植格局,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种植结构,引进了茭白、豇豆、四季豆、辣椒、番茄、毛豆、西瓜、西葫芦、百合、甜糯玉米、萝卜、生姜以及高山草莓育苗等新品种,形成了集大众菜和精细菜于一体的20多个品种的多元化结构。调整后产销对路,效益全面提升,产品畅销上海等十几个大中城市。 3、产品优质独具风味。我省高山地区独有的气候条件及昼夜温差大的优势,使所产果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叶菜具有嫩、脆、甜的独特风味,加上产区农民组建有机蔬菜协会,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普及应用生物农药和生物有机肥料,禁用高残留农药,使蔬菜生产全天然无污染,造就了高山蔬菜优质化。目前,仅岳西县就有6个蔬菜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4、精品名牌独具特色。石台县努力打造高山蔬菜品牌,相继注册了“七井山”、“三野”、“牯牛降”等蔬菜商标,其中“七井山”牌辣椒获全国无公害食品认证,“三野”牌获中国放心食品信誉品牌。岳西县高山蔬菜正式冠用“大别山”牌上市,对精品蔬菜实行定地点、定面积、定产量、定上市时间、定保护价收购。金寨县创建“天园”牌高山蔬菜,

龙场镇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龙场镇蔬菜产业发展规 划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龙场镇2010年蔬菜生产计划 一、龙场镇基本概况及蔬菜产业现状 1、龙场镇基本概况。龙场镇辖36个行政村,4个社区,219个村民组,总人口8万余人,是修文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中心。龙场镇地处黔中腹地,东靠扎佐镇,南连白云区,西隔猫跳河同清镇市相望,北与久长、小箐、谷堡三乡镇接壤。镇政府所在地距省城贵阳40公里,总面积18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万亩,境内修文河、猫跳河、穿山堰、马关河等河流网布全境;阁老寨、金龙、王官、营盘山、黑山等水库星罗棋布。全镇森林覆盖率达%。贵毕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130多公里的乡村硬化道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环境优美,通讯发达。 2、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县城周边新春、新水等6个村种植常规蔬菜,面积达1200余亩;107省道沿线的王官片区,修文到三元公路沿线的水塘片区为主要优质晚番茄生产基地,面积达3800余亩;修久公路、贵毕高等级公路沿线新生,白莲等村种植大葱,面积2300亩。中哨、马口、王官、新寨种植冬春季蔬菜,面积1000亩;修六公路沿线阳早、放马坪等村种植折耳根,面积在300亩左右。 二、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规划为龙头,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旅蔬菜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努力促进全镇经济繁荣、村民富裕、社会和谐。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蔬菜产业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和照搬照套。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简介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简介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西安航天基地)成立于2006年11月30日,是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依照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共管的国家级高科技园区,是西安市“五区一港两基地”之一。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位于西安市东南区域,总体规划面积为86平方公里,其中一期面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二期63平方公里。2007年12月26日,“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认定。西安航天基地以“航天产业立区,高新产业兴区”为发展定位,“四节约一环保”为发展理念,西安航天基地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宜商宜居的航天科技产业新城。2010年6月26日,西安航天基地被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 陕西省、西安市政府高度重视西安航天基地的发展,赋予基地管委会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在政策、土地和融资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西安国家民用航天基地的比较优势 1.优越的地理位置 西安航天基地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南部,距市中心钟楼7公里,绕城高速公路2.8公里,与西康高速紧邻。航天基地南依秦岭,北瞰曲江,西临城市中轴,东接万亩林带,山水城连为一体,自然环境非常优美。 2.便捷的交通 西安航天基地对外交通十分便利,为入区企业提供便捷的物流服务。向北经长安路和雁塔南路可直达西安市中心;向东经航天大道、雁翔路与曲江新区、

交大科技园相连;向西通过韦郭路、西部大道可到达西部大学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向南的长安南路、西康高速公路通向秦岭北麓自然风景区。航天基地经三环路(绕城高速公路)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5分钟车程,距西安火车站25分钟车程,到火车南站8公里。西安市快速轨道交通二号线、四号线可到达基地,其中二号线已开工建设,2010年通车。 3.创新的体制机制 团共建,模式独特。在陕西省政府和航天科技集团组成的战略合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西安市政府与航天科技集团成立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基地的规划、建设工作,落实基地优惠政策。以西安市人民政府为主成立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作为西安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行使政府有关部门管理职能。管委会现设有办公室、经济商务发展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规划建设局、招商局、环保分局、国土分局、综合执法分局、土地储备中心等部门,下辖西安航天基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4.和谐的人居环境 西安航天基地着力创造一个居住与工作均衡的生活环境,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品质吸引来此就业者居住。在航天基地的规划中,注重加强与航天基地中心商业机能的联系,注重建设基地内产业带与生活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力图塑造一个融合人文与科技特色的生活社区。与此同时,航天基地东依杜陵万亩林带,航天基地内规划循环水系及东湖、中心湖和西湖3大人工湖面,自然环境优越。

通渭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通渭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按照“稳玉米、扩洋芋、种药材、兴杂粮、增果菜”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思路,把加快发展蔬菜产业当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在以平襄、碧玉为主的城郊水川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依托旱作农业项目,在全县大力发展地膜覆盖蔬菜种植,进一步加快了蔬菜产业发展步伐,不仅有效改善和促进了城区居民蔬菜供给,还成了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新的增长点。 一、蔬菜发展现状 (一)种植规模不断加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通渭县蔬菜种植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是常规露地种植, 1981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地膜覆盖种植技术,1988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塑料大棚栽培技术,1993年又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第一代日光温室栽培技术;到了90年代末,才形成了以地膜覆盖栽培和塑料大棚栽培为主,日光温室栽培为辅的设施蔬菜生产新格局。近年来,全县把蔬菜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关键举措,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通过全县各级干部的不懈努力,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1.06万亩迅速扩大到2015年的5.5万亩;总产量由3.2万吨增加到14.3万吨;总产值由4480万元增加到31460万元。平襄镇旧店子、宋堡、河南、孙庄等村,碧玉乡玉关、碧玉等村,寺子乡窑坡等村,陇川乡菜子、蔡铺等村水源相对充足的区域初步形成了以青椒为主、兼顾其它茄果类、

瓜类、食用菌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在平襄、碧玉、寺子、义岗、李店、襄南、榜罗等乡镇初步形成了以早熟菜用型马铃薯、白菜类、根菜类、茄果类、葱算类为主的地膜蔬菜生产基地。 (二)种植品种结构逐步优化,经济效益明显增加。上世纪90年代前,由于种植技术落后,我县种植的蔬菜品种比较单一,经济效益较低,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新品种的不断引进,全县蔬菜种植品种逐步得到优化,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15年,全县共种植辣椒、茄子、番茄、黄瓜、西葫芦、甘蓝、大葱、大蒜、食用菌等9大类60多个品种。日光温室蔬菜平均亩产量达6.2吨,产值3.5万元,纯收入2.5万元;塑料大棚蔬菜平均亩产量达4.8吨,产值1.3万元,纯收入0.9万元;地膜覆盖蔬菜平均亩产量达2.8吨,产值0.5万元,纯收入0.3万元。 (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产销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为加快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县上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营销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蔬菜交易市场建设步伐,产销体系日趋完善。至目前,全县建立交易市场20个,培育蔬菜种植、营销专业合组织63个,营销大户320多户,营销网络遍布全县18个乡镇。特别是通渭县西川农产品产业化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建成集蔬菜交易、仓储于一体的专业交易市场一处,贮藏能力达300吨,年贮藏销售高原夏菜1200余吨,为全县蔬菜产后销售、平抑菜价、稳定菜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该合作社针对华川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贫困户实现长

宁强县高山蔬菜发展与思路

宁强县高山蔬菜发展现状与思路 宁强县菜篮子工程办公室农艺技师—杨小平张文成 一、概况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隅,汉中西部,南与四川广元、旺苍毗邻。西接甘肃,自北而东依次与略阳、勉县、南郑等八县相毗邻,地界三省。108国道贯穿县境71.5公里,省道27公里;西汉高速公路纵贯本县南部地区,境内设出入口三处,向北四小时可达西安,向南四小时可抵成都,向东1小时可到汉中。有十余条地方公路沟通了县际和省际,在建的西成高铁贯本县南部地区,在城南设有高客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交通极为方便。 我县大部分海拔在1000─1800米,最低海拔520米,最高海拔2103.7米,属于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北部气温高,降雨少,而南部属中高山区,气温较低,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1200毫米,山地资源十分丰富。高山蔬菜以本县巴山镇和二郎坝镇为主,巴山镇地处宁强县城以南34公里,位于北纬32°40′─46′,东经106°08′─19′,年平均气温12.5℃(±3℃),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10.3℃,全年无霜期230─240天,平均降雨量1156.4毫米,平均海拔1403.5米,最高海拔1827米,最低海拔980米。地域面积103.26K㎡,耕地面积10125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9%,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植被茂盛,生态环境十分优良。村村通水泥路,距京昆高速入口12公里,交通便利。 二、发展现状

发展高山蔬菜对于进一步调整山区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帮助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1年在巴山镇、二郎坝镇开始种植高山蔬菜,依托两镇高山气候和生态资源的优势,其中巴山镇以关口坝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四个村组,种植“寒将军”甘蓝1233亩,“种都5号”辣椒300亩;二郎坝镇在杨家山村种植红皮萝卜100亩。两镇当年总产量达到6795吨。2012年种植面积扩大,巴山镇种植“寒将军”甘蓝1883亩,“辣秀”线辣椒153亩;二郎坝镇种植红皮萝卜200亩。蔬菜总产达到8553万公斤,总产值达到955.85万元。高山蔬菜优势凸现,表现为产量高、品质优,所产蔬菜经省市农产品安全检测达到无公害蔬菜标准。 三、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差:以前主要种植旱粮作物,缺乏蓄水、排灌设施,菜地多为山坡地,蔬菜生产周期短,水肥的需求量较大,而在菜苗移栽后要及时浇灌定根水,才能保证成活。在小苗移栽期由于缺少水源,大部分农户没有浇定根水,导致缺苗严重。在生长前期该浇水时没有水,限制了菜苗的正常生长,菜苗恢复慢,生长迟缓,死苗严重,严重影响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造成减产和品质低下,影响产量和成熟期不一。靠天等水的现象极其普遍,致采收期延长。 2、缺少技术支撑,种植技术掌握不全:目前技术服务主要通过县、镇开展定期的技术培训和不定期的田间示范指导,但在生产中仍然缺乏技术跟踪指导服务,如育苗时间、栽植密度、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知识掌握的不全面,加之种植户多为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

某县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18年某县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某县18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赣市府字〔2015〕38号)、《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18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市府办字〔2017〕24号)精神和市有关会议要求,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发展,提升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发展思路。突出丰富市民“菜篮子”、建设优质蔬菜外销基地、推进蔬菜产业扶贫三大任务,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适度规模种植,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化服务,引领蔬菜龙头企业、规模基地、基本菜农同步发展,努力推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二)工作目标。18年力争全县蔬菜播种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分别较上年增加0.5万亩、1.38万吨和0.80亿元,达到15.45万亩(复种面积,复种指数为2.5)、23.95万吨和6.10亿元。新(扩)建50亩以上规模蔬菜基地面积5600亩,其中钢架大棚蔬菜生产面积达到3400亩(含1个集中连片1000亩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8%以上,确保全年不发生产地蔬菜产品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把XX打造成为赣州重要的蔬菜生产县。 二、工作任务 (一)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按照《XX县2016—18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科学布局蔬菜种植重点区域和品种,有序引导各类主体投资发展蔬菜产业,瞄准东南沿海和省内目标市场,合理安排种植品种,进一步拓展本地特色蔬菜品种销售市场,做大做强做优本地特色蔬菜品牌。 (二)大力发展规模基地。以赣州市中心城区蔬菜基地建设为抓手,以《XX县2016—18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为原则,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蔬菜基地,着力改善菜地基础设施条件、加强生产技术服务、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高我县蔬菜产业现代化水平。 1.位于蔬菜产业核心圈的潋江镇、高兴镇分别新建1个集中连片1000的蔬菜基

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化基地调研汇报

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化基地调研汇报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分宜县聪源种养专业合作社xx 年由凤阳乡袁聪等户农民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办社原则出资成立,为广大社员提供生产资料、、技术等项目服务,现已发展社员至121 户,注册资金100万元,拥有凤阳乡社下村300 亩连片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其中大棚果蔬棚(占地100 亩)。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严格执行无公害果蔬生产标准,确保了蔬菜的品质,并从山东寿光、等地引进良种和技术,长年聘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合作社产品销售辐射分宜、新余、宜春、南昌等地,并在分宜县城东门设立了一家菜篮子直销示范店,为摸索实现新鲜蔬菜从地头到居民的餐桌打造一条无公害绿色通道。xx 年合作社蔬菜总收入万元,纯收入 万元,社员户均纯收入元。聪源种养专业合作社规划在三年内,以农村流转土地为依托,打造1500 亩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化基地。 二、千亩产业化基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 、自然条件分析:分宜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土层肥厚,特别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分宜便利,沪昆高速、浙赣铁路横贯东西,武吉高速纵贯南北,距新余、宜春两个地级市不过30里,距省会南昌180 公里,项目所在地距分宜县城不过10 公里。 2 、市场需求分析:分宜本县蔬菜供应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靠外地供应,本地形成规模的蔬菜种植及供应几乎没有,市府所在地新余是一个

新兴工业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强劲,消费水准高,且周边郊区不适应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因此无公害绿色蔬菜销售潜力巨大。 3 、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凤阳乡社下村多数村民靠天吃饭、种地为生,收入单一,增收心愿迫切,且闲置劳动力占两成,外出打工者占五成,属地多人少地区,应从发展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入手,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三、项目实施计划 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便利机械化”的现代园田化格局,对流转过来的1200 亩土地实施进园田化建设。 2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以蔬菜无公害生产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为手段,努力提升科技对蔬菜无公害化生产的贡献率。一是从省内外引进一些名优蔬菜新品种。二是推广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种类、用量和施用时期,引进推广有机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辅助生物肥。三是大力推广蔬菜病虫物理防治、机械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严禁施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引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以及生物农药,同时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严格用药种类、用量、次数、浓度和施用时间。四是改革生产技术,全面提倡合理轮、间、套作,提倡高厢栽培和设施栽培,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蔬菜产量。五是严格控制植物生长激素和保鲜剂的使用,提倡自然生长成熟,降低产品污染,确保风味品质。六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咨询等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1-08-11 10:29 索引号fggw-zx-006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公开日期2011-08-11 文号灵政协发〔2010〕10号发布机构政协灵台县委员会 市政协: 按照市政协的安排,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县蔬菜产业发 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县蔬菜生产紧紧依托县域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蔬菜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蔬菜生产规模持续扩大。2009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0.04万亩,主要种类有胡萝卜、甘蓝、辣椒、番茄、黄瓜、茄子、大白菜等,蔬菜总产量13.52万吨,总产值9100万元。蔬菜生产面积比2003年的5万亩增长了120.8%,产值比2003年的2840万元增长了220.4%,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近两年技术部门以追求高品质、高效益为目标,不断加大蔬菜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在积极开展蔬菜新品种品比试验和适应性试验的基础上,先后引进名、优、特蔬菜新品种16类120余种,多数品种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县农民开辟了一条广阔的增收途径。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技术单位的指导下,全县蔬菜生产逐渐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数乡一业、数村一品的发展格局。目前已初步建成了达溪河、黑河川区万亩精细菜生产基地和什字原区万亩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并建成中台西川区千亩无公害辣椒生产示范区等各类蔬菜示范区6个。科技水平稳步提高。蔬菜生产逐步向精细化、科技化、标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在生产上先后推广了测土施肥、间作套种等准化栽培技术,制定了灵台县12种主栽蔬菜的地方标准,规范了栽培过程和生产行为。检测认定无公害蔬菜基地2.7万亩,申报通过了番茄、胡萝卜、辣椒3个产品的无公害产品认证,取得了无公害注册商标,实现了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首次突破。蔬菜单产由2000年以前的900公斤增长到现在的1200公斤,增长33%,蔬菜商品率由原来的46.8%提升到76.7%。服务体系渐趋完善。县农技部门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全县蔬菜生产技术服务,在重点示范区派遣技术人员驻村蹲点,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和进行实地指导,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指导群众科学生产。2005年成立了灵台县无公害农产品质安全监测站,全面开展了县域蔬菜检测服务,每月开展两次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加强了蔬菜质量的监管。在全县新建和扩建了中台、朝那等7个辐射功能较强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年蔬菜交易量在6万吨以上,外销量2.7万吨以上,交易额6000万元。产业化格局初具规模。投资400多万元,筹建了中台脱水蔬菜厂,购置了脱水干制设备,年生产加工能力可达到0.8万吨,建成了中台瑞天祥果蔬保鲜库,蔬菜保鲜能力达到1000吨,成立了多个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生产模式,自07年以来共开展订单蔬菜种植5.2万亩,实现收入10400万元,有效带动了全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按照“调整结构扩规模、完善设施夯基础、推广科技提质量、精深加工增效益”的蔬菜产业发展思路,结合我县蔬菜生产五年规划中提出的“突出川区、加快塬区,点上突破、整体推进”的布局构想,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技术服务,集中建设“设施蔬菜、高原越夏蔬菜、麦后复种蔬菜”三大基地,全年完成蔬菜种植12.14万亩,其中春种蔬菜5.28万亩,复种6.86万亩,建成规模较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点14个1.65万亩,全县蔬菜生产取得了较大进展。 1、地膜早熟马铃薯全面丰收。今年我县突出菜用型和早熟性两个关键,引进了克星2号和

对农村蔬菜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蔬菜产业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蔬菜产业化,作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大成果,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实践证明,蔬菜产业化是蔬菜种植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打破传统的蔬菜种植模式发展特色蔬菜种植是我县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怀仁县气候冷凉,导致蔬菜生产旺季在6月下旬至9月中旬大量上市,正值以南蔬菜倒茬,以北蔬菜尚未收获,适合反季节蔬菜生产。我县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大棚蔬菜和大地蔬菜。目前我县蔬菜产业虽有一定规模,但发展滞后,各村的蔬菜种植分散,无法形成规模。以我县新家园村尚希庄村为例,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从大地蔬菜产业和大棚蔬菜产业两个方面分析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新家园镇尚希庄村的大地蔬菜种植,分析如下: (一)、近年来,蔬菜生产变动情况 尚希庄村的蔬菜生产在过去属于家庭副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

的发展,加之政府部门的引导,到2009年我县蔬菜产业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当年的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5万亩,是历史最高值,蔬菜形成的产值4000多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蔬菜生产处于发展上升态势,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制约着农民增收。 (二)、尚希庄村蔬菜生产及销售的特点 1、蔬菜产业品种多、产量高、周期短、见效快,是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但是蔬菜生产投资大、成本高,且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同时产品鲜活,不易贮存、运输,市场风险较大。 2、我县气候冷凉,适合反季节蔬菜生产。蔬菜上市主要分以下几个时间段:6月上旬以前蔬菜产量很小,6月中旬,蔬菜产量急剧上升,到6月末8初达到高峰;直到9中下旬进入第二次高峰;9月份蔬菜主要以圆菜,胡萝卜为主,且产量比较稳定。 3、尚希庄村蔬菜的销售主要以自主销售、外地客商销售两种形式进行。外地客商销售是我县蔬菜销售的主体,其销售量约占全村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4、蔬菜运输主要通过208国道,大运公路和大运高速公路外运。由于修路和车辆往来较多,特别是大货车,时常发生拥堵,对不易储存的蔬菜来讲,直接影响了我县蔬菜的外运。为了更好地促进蔬菜销售,应开辟蔬菜运输绿色通道,服务客商,有效地解决了蔬菜外运难的问题。

大棚蔬菜与高山蔬菜之区别

大棚蔬菜与高山蔬菜之区别 一、含义 大棚蔬菜:即采用大棚覆盖塑料薄膜种植蔬菜,就是人为地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调整蔬菜生产季节,调节市场需求,促进蔬菜优质高产。 高山蔬菜:广义上,指在高山种植的蔬菜。狭义的讲,指利用海拔500米以上高山的凉爽气候条件,进行春夏菜延后或秋冬菜提前栽培,采收供应期主要为7-9月,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蔬菜。 二、气候 大棚蔬菜:人为地创造适宜蔬菜生长的生态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需人为控制。 高山蔬菜:高山立体气温差异明显,每升高海拔100米,山地垂直温度降低0.5~0.6℃。据浙江省临安县调查;在海拔700~1000米山区,7~8月平均气温为22.5~25.5℃;昼夜温差大;山区降雨量比平原增加50%以上,是一个天然的生态环境。 三、品质 大棚蔬菜:大棚蔬菜种植由于受“四害”(肥害、药害、旱害和连茬障碍)的制约,品质受影响。 肥害。实际上是积盐的危害,主要原因是偏施化肥或过量施肥使土壤产生盐渍化。 药害。有显性药害,症状明显。有隐性药害,症状潜伏或者延至下茬蔬菜。一是选用农药品种不对路或者误用了除草剂;二是施药浓度过大;三是购用了劣质农药;四是没有避开高温时节施药。 旱害。原因,一是蔬菜大棚选址不当,当地缺乏水源;二是虽有水源,但水质不良;三是水量较足,沟、渠、排灌设施却不配套,有水难引,望水兴叹。 连茬障碍。原因,一是同类或同种蔬菜偏爱某种营养元素,这类元素补充不及时易出现缺素症;二是土壤病原菌的积累引发病害造成死苗,如枯萎病、枯黄萎病;三是同一蔬菜根系分泌物质易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去平衡,造成土壤老化。 高山蔬菜:因高山地区昼夜温差大,利于蔬菜作物养分的积累。所以高山蔬菜商品性好,营养丰富,可溶性固形物高,例如高山西瓜比平原西瓜酣,风味好。另外,高山空气、土壤和水质无污染。因此更有利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四、市场 大棚蔬菜:能调整蔬菜生产季节,调节市场需求,促进蔬菜优质高产,是增加农民收入,价格相对低,易于被消费者认可。 高山蔬菜:随着健康饮食的观念深入人心,高山蔬菜品质优良,纯天然、绿色无污染,且能使广大山区菜农增收,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新鲜、质优的蔬菜,成本相对较高。

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政协七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紧紧围绕“川区园田化、基地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的要求,以发展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特色精细菜和高原夏菜为重点,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积极调整结构,建龙头、扩基地、增效益,蔬菜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效益不断提升,成为推动汭河川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一是政府投入加大,助推规模扩张。全县蔬菜拱棚、日光温室分别达到了10000座和1000座,建成于家湾、平头沟和冉李等8个蔬菜专业村,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2万亩,马铃薯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今年上半年全县种植蔬菜2.9万亩,生产蔬菜2.4万吨。 二是建办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先后招商引资建办了方盛果蔬保鲜和阳光生态苗木繁育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了蔬菜产业链条。于家湾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协会十基地十农户”模式,与农民群众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充分调动了菜农的积极性,在调整发展模式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三是积极流转土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引进韩国、榆中、定西等外地客商落户经营,在冉李、枣林和东庄等村流转土地5100亩,新建蔬菜基地5处,蔬菜生产基地累计达到10处,蔬菜产业发展由传统粗放型经营逐步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 四是健全市场体系,拓宽销售渠道。招商建办的方盛蔬菜公司,配套建成4000平方米的盖棚式交易市场,年蔬菜吞吐量达8万吨。扶持发展了于家湾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等9个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吸纳会员1200多人,带动农户4500多户,签订蔬菜订单5100多亩。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县内家悦超市、农贸购物中心签订了购销订单,实现了农超对接,蔬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五是加强技术培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举办各类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51期,编发宣传资料7000多份,培训技术骨干850人、农民7300多人(次),推广测土配方、滴水灌溉等新技术,引进航天辣椒、西甜瓜等新品种8类24个。通过开展技术人员和乡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坐诊”技术帮扶活动,有效解决了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等技术难题,确保了蔬菜生产质量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差距和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