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论文心理护理论文

老年患者论文心理护理论文
老年患者论文心理护理论文

浅谈老年人心理护理

浅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随着社会和医学的进步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问题。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对于老年人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逐渐衰老,各项功能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记忆力和认知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聪、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工作者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1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1.2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像与世隔绝一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1.3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绪,有的老人身体感到不舒服,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怕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的时期,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1.4抑郁 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1.5 健忘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有些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也是老年人近期记忆力衰退的表现。

论文题目: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论文题目: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指导老师:## 姓名:#### 专业:护理 班级:10级护理(8)班 学号:11111111

标题: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随着我国老年人急剧增加,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联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不断改善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老年;个性; 疾病;心理护理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old man in our country, elderly patients are increasing. So in nursing process we should understand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rt conditions, strengthen their communication and contact, and understand their psychological needs .Constantly improve the nursing work,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Key words: old, personality , disease , psychological nursing 当代护理工作模式是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随着我国人口逐渐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而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的变化,采取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调节他们的心理活动,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1 心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社会角色已经改变。退休后,他们心情失落、与子女交流存在分歧、以及与社会的脱节、都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矛盾。在身体素质变差的情况下,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发生了变化。这时候他们会出现的失落感和无力感,以及伴随出现一些症状例如自尊、固执、孤独、自卑、怀旧等。 2个性与疾病的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很多老人都能正确地估计病情,听医生的吩咐。一般的病人,只要其精神正常、心理成熟,他们都能正确的判断自己的身体。并且基本能准确的估计自己的病情,并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摆脱疾病的困扰。一般来说,在躯体有病时,人的个性对于身体疾病的反应也是带有病态性质的。 身体患病时神经精神的障碍一般都是由心理-躯体功能关系的失调和个性对疾病的反应造成的。在这种复杂的神经精神失调的情况下,每个人对于病情的反应亦不尽相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除与个体的主观因素有关外,也还取决于疾病发展的严重程度以及发展阶段治疗的特点和心理治疗的水平。由于老年人个体的特征不同而存在着对疾病的不同态度,所以老年人对疾病的态度可以按其个性特点被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虚弱抑郁型、精神衰弱型、疑病型、歇斯底里型、漠不关心型。 2.1 虚弱抑郁类型的病人最大的特点是时刻想着自己是病人,情绪低落、愁眉不展,看到健康人之间谈笑和生活上互相关心时他们会生气。这类病人总是述说身体不适,千方

浅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浅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狐狸工作着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狐狸的重要内容。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对于老年人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已成为当今社区忽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而逐渐衰老,各项共仍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误及记忆力和认识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职、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社区护理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2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象与世隔绝一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1.3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给心理加重负担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绪,有的老人身体早感不舒服,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对自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的时期,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1.4抑郁 呀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1.5 健忘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这也是老年人近期记忆力衰退不明显,所以会出现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留恋过去,而对率挛锊桓行巳ぃ荒芙邮埽枷肜匣?/P>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2.1角色转变 这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心理不适应之一。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据调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

浅谈老年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

浅谈老年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老年人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人类 的平均寿命日见增长;随着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老年心里护理及老年慢性 病护理的需求大大增加;人们医疗环境的改善,躯体疾病得到了良好的救治,心理问题也越 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人类 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身体状况的减退,及易产生各种 心理障碍,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 老年人的特点 1.1 老年人认知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感知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 力下降,尤以70 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 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记忆力下降 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思维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 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 1.2 老年人的社会变化 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1.3 人格的变化 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 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闷。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 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因循守旧。 2 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2.1 惶恐遗弃感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导致机体调节功能不足,抗病能 力减退,适应力下降,心理状态也随着老年人特有的变化而出现异常;每一位老年人都有自 己不同的生活经历,并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工作岗位上担负一定的职务,一旦离开工作 岗位,会因年老失去地位而感到空虚和被遗弃。子孙不孝,家庭不和睦,生病后住院担心花 钱多,怕疼痛,怕失去生活能力,尤其是一些诊断不明确,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 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对治疗效果不显著的疾病,更易使老人们产生惶恐感。 2.2 孤独寂寞感 孤独寂寞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特征。有些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喜欢在安静的环 境中生活。但是当他们离开工作岗位时,则往往若有所失,子女成家立业,各奔东西,加之 亲朋亡故,更加孤独寂寞,忧心忡忡。特别是生病住进医院时周围都是陌生人,这样病人自 然更易产生孤独寂寞感。 2.3 量焦虑抑郁感 老年人爱操心,他们既关心儿孙的进步成长,对有些年青人的生活习惯又看不惯,又管不了,只觉得自已年龄大了,力不从心,不中用了,因而焦虑不安。当有病时,这种心理更为明显,常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少言寡语,对外界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有的饮泣不语,还有的自

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论文

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论文 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WTT 给大家推荐的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论文篇一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加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减轻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方法: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老年人的护理要点和方法。 结果:通过对老年人耐心、细致的护理,使他们增加了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结论:只有正确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生活条的不断改善,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我国目前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慢性病增加成为一种全球趋

势。由此看来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显的更为重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老年人心理特征的变化 1.1自卑心理。由于机体各脏器衰老,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混杂,多数疾病的反复发作,甚至病情逐年加重,导致他们自己对病情感到悲观失望,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丧失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常表现为自怜自弃。 1.2孤独感。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具、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是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往往产生孤独感,表现为情绪低落、忧愁,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自寻烦恼,自卑。 1.3失落感。表现为自知力减弱,性格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1.4猜疑心理。老年人的心理防卫及应对能力随年龄增高而减退,对外界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情绪的变化,表现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他人言行追根问底。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情扯到自己身上,引起无辜的猜想。 1.5恐惧心理。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心理负担加重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活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有的老年人身体经常不舒服,经济情况又不是很好,怕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及消极心理,进而

浅谈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浅谈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着的广泛关注。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老年人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对于老年人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根据现代老年人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是我们护理人员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特征;心理护理;护理人员 1 认识老年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 1.1 孤独与失落感。老年人由于独居、丧偶、人际交往减少,行动交往不方便,加上住院期间生活单调,与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里沟通,患者常常易产生被抛弃感,心理上也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因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多表现为固执、自尊心强、沉默寡言。而有的老年人特别害怕孤独寂寞,这种担心进而会感到烦躁无聊。部分离退休人员因觉得自己资历老、贡献大,在位时与退休后角色和地位的反差,心里难免会产生失落感。所以脾气就比较暴躁,配合性较差,希望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恭顺。 1.2 恐惧和焦虑,主要表现为焦躁不安。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功能下降,某些疾病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那些病情较重、“自我诊断”不清的病人,心情更加焦虑。尤其是急性喉炎、急性厌炎或者是气道异物所造成的气道阻塞的病人,窒息感明显,致使有濒死的恐怖感,加上住院后在饮食、休息、生活方式方面难以适应,此类患者心里处于恐惧和焦虑的状态,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睡眠质量不佳、不思饮食。 1.3 容易敏感和猜疑。大多数的患者处在刚进入患者角色阶段,行为退化、感情脆弱、依赖心理较强、自我控制力下降。处在这个阶段的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加上医患之间信息交流不够畅通,容易造成老人自己去推测猜想,如自己的病情是不是很严重?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是不是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甚至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有时候,当患者自身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有相似症状时候就会联想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病,产生疑心,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发脾气。 1.4 沮丧和抗药心理。老年患者的心、脑以及其他器官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和老而无用,如果再加上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容易产生悲观与自责。此类患者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沮丧、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积极的去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归宿”。对于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由于长期服药,饱尝疾病之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刺激容易产生沮丧和抗药心理。

老年人心理护理论文: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心理护理论文: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患者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在护理过程中要求我们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联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不断改善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老年;个性; 疾病;心理护理 当代医学模式是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改变,护理工作也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随着我国人口逐渐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而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的变化,采取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调节他们的心理活动,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笔者在门诊工作中接触了许多老年患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并与之交流中总结出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心理特点 当人步入老年后,社会角色发生重要改变,似乎已退出了舞台中央。退休后的失落、与子女的代沟、与社会的脱节等渐被忽视的地位、凸显了他们的矛盾心理。在机体机能方面衰退的情况下,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会发生明显变化。会出现强烈的失落感和无力感,也会相应引发一系列特征出现:自尊、固执、孤独、自卑、落寞、返童、怀旧等。 2 个性与疾病的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很多病人都能正确地估计病情,听医生的吩咐。一个精神健康的、性格稳定的、心理上成熟的人通常能比较现实地对待疾病(年龄≠成熟)。并且实事求是的估计病情,积极地通过检查和治疗摆脱疾病。一般来说,在躯体有病时,人的个性对于身体疾病的反应也是带有病态性质的。一个往往很安静的人可以表现为精神不安、抑郁和焦虑。 身体患病时神经精神的障碍一般都是由心理-躯体功能关系的失调和个性对疾病的反应造成的。在这种复杂的神经精神失调的情况下,每个人对于病情的反应亦不尽相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除与个体的主观因素有关外,也还取决于疾病发展的严重程度以及发展阶段治疗的特点和心理治疗的水平。由于病人个体的特征不同而存在着对疾病的不同态度,所以人们对疾病的态度可以按其个性特点被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虚弱抑郁型、精神衰弱型、疑病型、歇斯底里型、漠不关心型。 2.1 虚弱抑郁类型的病人最大的特点是时刻想着自己是病人,情绪低落、愁眉不展,看到健康人之间谈笑和生活上互相关心时他们会生气。这类病人总是述说身体不适,千方百计以此引起周围人们对自己的关注。 2.2 精神衰弱型的病人对疾病充满不安和恐惧,坚信自己的处境极坏并等待一切严重的后果。他们到处打听,找一个医生又一个医生,不管别人怎样劝解,经常会对照自己亲人或熟人曾有的症状,以为自己也害了类似的病。 2.3 疑病型的病人对于疾病的不安和怀疑情绪极少,他们更多的是坚信自己有病,这类病人的主诉有时十分逼真,把从健康杂志或书报上看到的症状想象成自己的症状对号入座。 2.4 歇斯底里型的病人最大的特点是极力夸大自己的病情。这类病人要求他人对自己要百般照顾,他们总是埋怨周围人对自己关心照顾不周,对自己的病痛同情不够。在医院里,他们总要指责医护人员冷漠。当医护人员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之后,又往往造成他们对某个医

老年护理学论文

老年护理学论文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心理护理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年化日益明显,已成为当今世界众所瞩目的问题。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护理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前提下,由于精神心理因素致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首要问题。对当今各种生活方式病,预防胜过治疗,促进老上人心理健康,就成为预防各种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字:老年人心理问题人口老龄化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1.1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截止09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 2.5%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13亿。预计2020年,将达到2.5亿。银色浪潮来势迅猛,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推测,2021 ~2040年将是我国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1/4左右。 1.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呈现出“未富先老”。 ?高龄化趋势显著。?“空巢”老人迅速增加。?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 2 老年人心理问题 2.1心理特点 当人步入老年后,社会角色发生重要改变,似乎已退出了舞台中央。退休后的失落、与子女的代沟、与社会的脱节等渐被忽视的地位、凸显了他们的矛盾心理。在机体机能方面衰退的情况下,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会发生明显变化。会出现强烈

的失落感和无力感,也会相应引发一系列特征出现:自尊、固执、孤独、自卑、落寞、返童、怀旧等。 临床上心理医生接触过无数老年人,在面对子女离家、丧偶、退休等生活状况的改变时,他们缺少必要的心理调试知识,从而引发各种心理疾患。时下,老年人保健主要是药物、健身,很少有人考虑心理健康问题。但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由于长期缺乏与人沟通,易产生孤独、自尊感不强和老而无用的感觉,牢骚越多越影响心理健康,也不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同时,专家们也指出,老年人不能仅依赖子女或社会改变自己的现状,懂得心理调整的方法,提高自身适应能力,自我调整才是最有效的方法。我们这里举个有趣的心理现象。如果我们突然问一个人:“你那儿疼痛,”那个人从头到脚自己检查,很可能发现有的地方在痛。如果老年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无关紧要的小病痛,那么就可以使病痛逐步加重,甚至酿成大病。老年人定期检查身体是保证心理卫生的重要措施。定期检查身体,不仅可以早期发现隐疾,早期治疗,而且避免老年人对健康无谓的操心,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2.2个性与疾病的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很多病人都能正确地估计病情,听医生的吩咐。一个精神健康的、性格稳定的、心理上成熟的人通常能比较现实地对待疾病(年龄?成熟)。并且实事求是的估计病情,积极地通过检查和治疗摆脱疾病。一般来说,在躯体有病时,人的个性对于身体疾病的反应也是带有病态性质的。一个往往很安静的人可以表现为精神不安、抑郁和焦虑。 身体患病时神经精神的障碍一般都是由心理-躯体功能关系的失调和个性对疾病的反应造成的。在这种复杂的神经精神失调的情况下,每个人对于病情的反应亦不尽相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除与个体的主观因素有关外,也还取决于疾病发展的严重程度以及发展阶段治疗的特点和心理治疗的水平。由于病人个体的特征不同

浅谈空巢老人的护理

浅谈空巢老人的护理 ——怎样更好地为老人提供护理 作者:李菲金和平 【摘要】目的正确地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更有效的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好的护理,让他们能快乐的安度晚年。方法2010年12月,通过观察与问卷调查发现,经常参加活动、锻炼以及和外界交流的老人,他们的生活充实,很快乐,反之,则易引起心理问题结论多与老年人交流,为他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有家的感觉。 【关键词】空巢老人健康问题健康教育生理心理护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家庭结构的演变,我国空巢老人家庭发展迅速。空巢老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其健康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对空巢老人的关心与护理。给予空巢老人实际的帮助和必要的情感支持,从而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是我们今后护理工作的侧重点。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成家立业后离开老人另组家庭,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资料,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 1 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龄高峰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社会转型相伴随,加之子女减少、家庭小型化,“空巢”现象日益凸现。同时,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龄化,老年人比例每年在成倍增加,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预计到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的90%,空巢现象将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关心和重视空巢老人健康问题,满足空巢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开展全方位的社区护理服务十分必要。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约有1.69亿,其中40%是空巢老人。专家预测30年后,我国老年人家庭的空巢率将达到90%。调查发现,空巢老人存在的身心健康问题很多:a)空巢综合症【1】:长期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因子女求学、工作、成家等原因远离而独居在家。这些“空巢老人”因独居而遭遇孤独,心情抑郁.他们在子女纷纷离开之后,面对空荡荡的房子和漫长的独居生活,产生各种异常心理反应。其核心问题是缺乏亲爱,爱作为一种心理感受状态,是生命质量的组成部分。老年人缺乏爱,其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生命质量下降。空巢综合症还会导致人的内分泌、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失调和减退,抵抗力下降。空巢老人面临着身体状况差、患病率高、行走不便等问题。从我们走访调查看,空巢老人大多抑郁、惆怅、孤独、寂寞及行为退缩,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质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的状态,甚至出现老年痴呆症【2】。b)患病率增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项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容易患病。而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3】。这些疾病一旦形成,则很难治愈,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和护理,这既损害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又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c)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4】: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功能逐渐减退,做饭、购物等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下降,甚至起床、穿衣、洗漱、进食、室内活动等简单的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必然下降,使得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造成恶性循环。d)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一般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与

老年病人护理心得体会

老年病人护理心得体会 心得一:老年病人护理心得体会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病人也不断增加,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因而老年病人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老年病人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几点体会。 老年病人由于受疾病折磨,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怕孤独,怕久病床前无亲人;如退休病人感到自己不中用,而自怜自弃,丧偶或子女分居感到孤独悲伤,常有性情固执,怪癖任性,一些琐事也大发脾气或抑郁落泪等,除身体器官疾病外,多伴心理障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心态因素,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康复都有密切关系。由于老年病人的文化水平、个人性格、修养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关系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导致老年病人的心态差异很大,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表现为对疾病恐惧和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烦恼急燥、疑虑恐惧的心理,拒绝服药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出现不配合治疗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甚至不易康复。说明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在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人到老年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增加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仅是全面、准确地收集资料的基础,同时有效的沟通也是减轻和消除老年病人情绪低落抑郁的重要措施之一,老年病人由于工作社交活动的减少以及缺乏倾诉对象等容易产生低落情绪。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1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 护理原则:解释、支持、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

浅谈老年人身心护理的重要性

浅谈老年人身心护理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和护理工作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为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上将会出现大量的老年服务机构,需要培养大量的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是社会所需,将大有发展前景。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特点,护理 全球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发展,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发展的高峰期,是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一,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日趋明显,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众所瞩目的问题。在养老问题上,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由主干型向核心型转变,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逐渐增多,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养老模式也发生变化[1],这都对老年人身心产生影响。因此,积极响应社会发展需要,尽快充实老年护理队伍,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分析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其生理和心理有自身的特点,生理方面,老年人的各种生理功能处于程度不等的衰退状态,感知觉能力方面: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能力减退,皮肤的冷、热、触、痛觉下降,而听力的失真又影响了对外的言语交流和对外界的信息交流,给生活带来不便。生理功能的衰退既有形态上的改变,又有功能上的下降,既有随年龄逐步出现生理衰老的特点,又有可能因老年疾病影响而出现病理性衰变,有的衰老直接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身体上的不适与心理上的不安。各大系统的衰退使身体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下降,自我修复的能力也减退,身体容易患上多种疾病,患病后的治疗康复变得比较困难等。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及生物功能的衰老、退化,其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也随着发生一系列变化,其心理特点通常包括:感知觉能力减退;记忆能力下降,特别是老年人的近期记忆保持效果差;智力方面存在发展与衰退两种对立的倾向;情绪趋向不稳定;老年人的记忆能力下降,特别是近期记忆保持效果差,远期记忆保持效果好一些,对往事的回忆准确而生动;从记忆的类型而言,老人机械记忆下降明显,速记、强记困难,但理解性记忆相对保持;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高,智力出现了发展与衰退两种对立的倾向,人老未必智衰,智力和体力一样,用则进,不用则退;老年人具有前半生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如果他们坚持学习新的知识,用心思考问题,运用心智技能从事某些脑力创造活动,他们的智力仍会有所发展,否则智力逐渐衰退;老年人概念学习能力下降,推理能力下降,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性逐渐下降,解决问题的能力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的情绪方面的变化趋向不稳定,常表现为易

老年护理心得体会

《老年护理》学习心得体会 在2015年3月8日到4月18日,本人有幸被赛德尔基金会邀请前赴德国学习老年护理,在这学习期间,本人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病人也不断增加,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因而老年病人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老年病人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老年病人由于受疾病折磨,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怕孤独,怕久病床前无亲人;如退休病人感到自己不中用,而自怜自弃,丧偶或子女分居感到孤独悲伤,常有性情固执,怪癖任性,一些琐事也大发脾气或抑郁落泪等,除身体器官疾病外,多伴心理障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心态因素,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康复都有密切关系。由于老年病人的文化水平、个人性格、修养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关系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导致老年病人的心态差异很大,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表现为对疾病恐惧和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烦恼急燥、疑虑恐惧的心理,拒绝服药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出现不配合治疗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甚至不易康复。说明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在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 1.情绪低落抑郁 人到老年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增加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仅是全面、准确地收集资料的基础,同时有效的沟通也是减轻和消除老年病人情绪低落抑郁的重要措施之一,老年病人由于工作社交活动的减少以及缺乏倾诉对象等容易产生低落情绪。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2.孤独寂寞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探讨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而逐渐衰老,各项共仍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误及记忆力和认识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职、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社区护理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1] 1.1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1. 2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象与世隔绝一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1.3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给心理加重负担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绪,有的老人身体早感不舒服,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对自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的时期,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1.4抑郁 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

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1.5健忘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这也是老年人近期记忆力衰退不明显,所以会出现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留恋过去。 2.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2.1角色转变 这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心理不适应之一。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据调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她)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大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和重心是机关和事业,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2.2 经济状况 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服务费用的逐渐上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儿女供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儿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经济问题更加

浅谈老年人心理护理问题

浅谈老年人心理护理问题 发表时间:2019-03-26T09:58:14.09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2期作者:魏旭华樊培花通讯作者[导读]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其生理、心理均有明显变化,易患许多疾病,因此了解老年期的变化特点,及时予以心理护理,能提高生活质量,使其愉快度过晚年生活。陕西省人民医院 710068[摘要]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其生理、心理均有明显变化,易患许多疾病,因此了解老年期的变化特点,及时予以心理护理, 能提高生活质量,使其愉快度过晚年生活。老年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实现作为人的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身体状况的减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关键词:老年人心理问题护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环境的改善,躯体疾病得到良好的救治,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物质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而逐渐衰老,各项生理指标也逐渐在下降,随着自己健康状态的和社会环境的改变[1],老年人会出现一定的心理健康的问题,老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社交失落感 随着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所负有的社会角色的改变,往往心理会产生一种社会失落感,比如不想出门,发呆,情绪低落,兴趣低下,易怒发脾气[2]。 1.2孤独感 老年人兴趣氛围的改变,人际交往减少,社交地位的改变,疾病等使老年人感到空虚无聊,心理上往往产生隔世感,患有疾病的老年人更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不如别人。 1.3“0”价值感 随退休后在家时间的增多发现自己好多事不能适应,好多事情做不了从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成了包袱,失去存在的价值,心理上会对自己做出评价过低[3]。 1.4身体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下降,往往会担心患病,以及患病后的自理能力下降,心理上会产生担心害怕等恐惧感,从而出现话不多而且会有急噪的情绪。老年人在身体不适时,由于自己的经济实力、不想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大多数情况延误病情,进一步加剧自身的恐惧感。 1.5低安全感 有些老年人由于出现自卑,抑郁,恐惧感从而会表现出对社会的反感有看法,往往不愿意与人交往,封闭自己的生活氛围,心理上产生孤独无助感,严重者会有恐惧社交,外界环境的病态反应。 1.6老年性精神病 由于老年性脑萎缩所致的进行性脑器质性痴呆。相当的一部分老年人因缺乏规律的生活,生活兴趣降低,参加的娱乐活动有限,再者若有夫妻关系、儿女关系不和,生活中缺乏舒心感,往往可能诱发各种精神症状产生被动依赖、心境低沉、绝望、悲观厌世等情绪 2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因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众多因素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2.1生理因素 人到60岁左右,脑和其它生理机能就开始逐步的退化。心理状态不能和生理机能相协调发展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2.2环境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所生活的软环境和硬环境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退休,人际交往降低,兴趣减落,夫妻关系不和或离世,与子女关系不和或子女在外工作,形成空巢家园,都将会造成老年人心理上的空虚,不利于心理健康。 2.3生活因素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由于老年人所拥有的空暇时间的增多,一旦如果老年人染上不良嗜好,打牌赌博,嗜酒,都会造成心理伤害 3老年人心理护理的方法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的引起关注,不论是软环境还是硬环境的变化,有部分老年人在晚年生活质量并不高,在加上老年人的自己内心因素,不善于倾诉,部分老年人不得不自己默默承受内心的苦闷,压抑。老年人很容易出现孤独恐惧感,严重者有轻生的念头,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把高质量的生活和愉快的身心把我在自己手中提出以下心理保健方法 3.1确立生存意义“知” 现在的老年人有相当的一部分不论是身体状况还是心理都还处在一个较好的阶段,虽然社会和家庭不再依靠老年人来支撑,但老年人可以利用空暇时间向社会发挥余热,比如可以参加老年大学,老年俱乐部。这样不但丰富了自己的日常生活而且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有于老年人得身心健康发展。 3.2适度动脑,动体“动”

浅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陈爱萍

浅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陈爱萍 发表时间:2013-09-24T15:33:48.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6期供稿作者:陈爱萍 [导读] 进行心理健康宣教让老年人了解老年期的心理特点,教会老年人角色转变与重新适应社会和家庭环境。 陈爱萍(安徽省马鞍山老年医疗保健研究所安徽马鞍山 24301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寿命也随之延长,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现有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我国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人口大幅度增长后对健康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了人们在健康需求、护理观念上的转变,老年人的很多健康问题是因为心理问题引发的,有的可能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老年人心理护理是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很重要。加强和提高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有生之年身心健康,生活愉快,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263-02 老年期是指60岁至衰亡的这段时期,当人迈入老年期时,总是想到“老化”和“衰老”,随之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处于这阶段的老年人心理活动较为剧烈,容易产生焦虑感、失落感、衰老感等心理活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生活质量,他们不仅需要必要的物质条件以及较好的医疗条件,更需要在精神方面得到满足。他们面对职业生涯的结束、体力和精力的日渐衰退、经济收入减少、人际交往圈变窄以等,很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其中的一些人就有可能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良好的医疗条件可以很好地医治老年人的各种生理疾病,积极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可防治老年人的心理疾病,及时解除老年人的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使老年人顺利的、健康愉快度过晚年是非常重要的。 1 老年期的心理特点 1.1 不安全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身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机能状况逐渐减退,往往会使老年人感到惶恐不安、内心空虚、无所适从,担心自己的健康,对自己的健康缺乏自信心。表现为意志消沉,烦恼,抑郁焦虑。 1.2 适应性差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是感觉迟钝,听力、视觉等感知觉的衰退和是动作灵活性差,协调性差,反应迟缓,行动笨拙。较少主动地体验和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新东西也有困难,对意外事件应变性也较差。 1.3 孤独感老年人的孤独感较为普遍,且来自各个方面。由权势失落而诱发的孤独主要是离退休的领导人员,“人走茶凉”的感觉和以前“门庭若市”一种人上人的感觉形成巨大反差,心理充满失落感,角色很难一下子转变过来,最普遍的是老年人在家庭关系中的失落感,老年人渴望追求天伦之乐,良好的家庭关系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子女由于种种原因忽视了对他们的关心,很少与他们沟通,使他们出现孤独、失落感。 1.4 拘泥刻板趋于保守老年人的价值、信念较少改变,因而常给人一种保守的印象;老年人经验丰富并希望子女接受自己的经验方式。对由此引发的矛盾不易理解,从而喋喋不休,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 1.5 健忘和回忆往事老年人智力水平下降,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和所放的东西,经常东找西找。老年人的心理世界逐渐表现出由主动向被动、由外部世界向内部世界转变,由此很容易回忆往事,遇到事情也容易联想到往事。越是高龄,这种回忆往事的趋势越明显。 2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2.1 安静温馨、休闲娱乐、方便就医的生活环境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有可能产生不良心理。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刚开始对新的角色不是适应,社交圈子也缩小了,会逐渐产生无用感、失落感,这个时候,做为子女们要孝顺老人,尊敬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 提供一个环境优美、有休闲活动空间, 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减少老年人在生活中的无聊感,同时有着很方便快捷的就医条件,老年人一般都有各种慢性疾病和易发生跌倒等危险,有的还会产生对死亡来临的恐惧等。有着很好医疗条件作为保障,可以有效缓解老年人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感。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和长寿具有重要意义[1]。 2.2 家庭关爱和社会关注老年人离退休后,从社会因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人最重要精神和物质生活的依托,家庭对于老年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做子女的要关心体贴老人,经常回去多陪老人,排除老人的孤独感,并鼓励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自己擅长的事,使老年人觉得自己还有用,这种价值感能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对于离退休老年人来说,更需要社会的关注。社会应营造一些关注老年人的氛围,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及有关部门加大敬老爱老的宣传力度,大力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为老年人服务,对于有各种慢性病的老人,更需要得到社区护士的细心关照和健康陪护,关心老年患者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2]。多开展一些适应老年人参与的活动,老人们通过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的相互沟通、交流,从而感受到自己仍然是社会中的一分子,仍然能发挥光和热,不会与社会脱节,从而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消除减少各种心理问题。使老人感觉到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他们并不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2.3 进行心理健康宣教让老年人了解老年期的心理特点,教会老年人角色转变与重新适应社会和家庭环境。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工人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应良好。而离退休干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离退休以后,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适应,所以他们应多参加如练习书法、钓鱼、养花、打太极拳等。退休后坚持参加老人的社会活动,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在新的人际关系中,互相帮助。理解与帮助他人,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时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好奇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对老年期的自然心理变化和环境变化,采取正视和接受的态度。处理好家庭关系,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保持积极健康生活方式。还应勤于学习,科学用脑,要“活到老,学到老”,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学习自我保健,了解国内外大事,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如打电脑、上网等,以维持老年人的最佳功能状态。 小结 随着老年化社会的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身心健康得到广泛关注,因此应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提供优质的身心护理,是当今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努力方向,充分尊重并满足老年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运用适当的心理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