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近代测试习题

高分子近代测试习题
高分子近代测试习题

热分析部分:

1、请选择适当的热分析方法,将下列各组中的两种聚合物鉴别出来,请做出简

要说明。

(1)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

(2)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PP);

(3)顺式聚丁二烯和反式聚丁二烯

(4)丁二烯-苯乙烯无规共聚物(丁苯橡胶SBR)和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三嵌段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SBS)。

2、简要说明热差分析法(DTA)和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的基本原理。如何应

用DTA或DSC研究丁腈橡胶(NBR)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物的相容性,并画出示意图。

3、高密度聚乙烯( HDPE) 和聚酰胺6(PA6) 是广泛使用的塑料材料, HDPE 价格

低廉、质轻、成型性好、吸水率低;PA6 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及良好的耐油性和耐溶剂性。但是聚烯烃和尼龙共混体系属于极不相容共混体系,必须进行增容才有实用价值。下图是以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 PE-g-MAH) 为增容剂,采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法(DSC)对HDPE/ PA6 共混合金的增容作用进行的研究结果。图1 和图2 分别是有无PE-g-MAH 体系和不同PE-g-MAH 用量HDPE/ PA6 共混体系的DSC 谱图,表1 是相应DSC 数据表。请根据图1-2及表1,分析PE-g-MAH对HDPE/ PA6 共混合金的增容作用。

图1 HDPE/ PA 共混体系DSC 谱图图2 不同增容剂用量的共混体系的DSC 谱图表1 HDPE和PA6 在HDPE/ PA6/ PE-g-MAH共混物中DSC数据表

4、橡胶胎面胶配方组成中常包含聚合物、加工助剂、炭黑及其它无机填料。请

选用适当的热分析方法,对其配方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并做出简要说明。

5、有研究发现,炭黑有从饱和聚合物向高不饱和聚合物转移的特点。请选用适

当的热分析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阐述炭黑在氯化丁基橡胶CIIR和顺丁橡胶BR并用胶中的分散状态,请简要说明。

6、下图为某一复合材料的热失重曲线,请从图中指出该复合材料的主要配方组

成。

7、聚合物中常添加一些增塑剂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和耐寒性,使材料质地变软。如PVC中常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OP)作为增塑剂。请运用热分析方法简要说明如何判断增塑剂的作用及如何定量分析出DOP在PVC中的含量。

8、纯PVC分别在200℃和420℃附近开始各有一个失重过程,对应的失重量分别为60%和40%。现有一个碳酸钙含量为20wt%聚氯乙烯/碳酸钙复合材料样品,请划出其热重(TG)曲线和微商热重(DTG)曲线示意图(假设碳酸钙在测试温度范围内不发生分解),并作出简要说明。

9、天然橡胶(NR)是使用量最大的橡胶品种,具有很好的弹性和强度,但因含有大量不饱和键而易于热氧老化。因此NR配方中常加入防老剂D来抑制或延缓氧化反应,提高其热稳定性。请说明如何应用TG来比较加与不加防老剂D的天然橡胶制品的热稳定性,并画出示意图(已知:纯天然橡胶的起始分解温度约为200℃,外推终止温度约为313℃,超过350℃后失重率为100%)。

红外光谱部分:

1、基团振动的频率与化学键两端的原子质量、化学键力常数的关系如何?请排

列出下列各组基团伸缩振动频率大小顺序:

(1)C-H, C-D, C-Cl,C-Br,C-I

(2)C-O, C=O, C≡N

(3)下列分子中的C=O

(4)下列分子中的C=O c

o

CH 3 c o CH 3CH 3 c o CH 3CH 3CH 3 (5)下列分子中的酚羟基 其中X 为叔丁基

2、选择合适的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分析PE 在机械应力作用下的表面结构变化情况,并简要说明测试原理及实验方案。

3、选择合适的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分析顺丁橡胶在热氧老化作用下的表面结构变化情况,并简要说明测试原理及实验方案。

4、低温聚合的PVC 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当加入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 ),在DOP 用量不大时,DOP 主要在PVC 中的结晶区发生作用,对晶区部分一些不大。请用红外光谱方法证明这一现象,并简要说明研究方案。(已知1435cm -1和1427cm -1分别为PVC 的非晶谱带和结晶谱带)

5、选择合适的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转化率进行分析计算,请简要说明测试原理和计算方法。(已知915cm -1为环氧树脂中环氧基团的特征吸收峰)

OH

CH3X OH X CH3OH CH3CH3X O H X C H 3X C H 3—C —C H 3 ‖ O C H 3—C —C l ‖ O C l —C —C l ‖ O C l —C —

F ‖ O F —C —F ‖ O

电镜部分:

1、下图为PP/PA6和PP/PP-g-MAH/PA6的扫描电镜照片(PP-g-MAH为PP接枝马

来酸酐),请根据电镜照片指出其制样方法,并对比分析两个体系的界面情况对性能的影响。

2、弹性体增韧体系的增韧效果与弹性体在基体中分散状态有密切的关系。下图

是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弹性体(SEBS)增韧聚苯醚(PPO)体系的电镜照片(图1-a为PPO/SEBS含量为0/100,图1-b为PPO/SEBS含量为80/20,)。请根据电镜照片分析其制样方法,说明图中黑、白颜色各代表什么组份?并说明分散状态对PPO增韧的影响。

图1 PPO/SEBS共混物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3、下面为PP结晶的透射电镜和扫描照片,请指出哪种是TEM照片,哪张是

SEM照片,并说明理由及制样方法。

(a)(b)

(b)

4、聚丙烯(PP)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加工性能和价格较低等优点,但是聚丙烯形态

稳定性差,耐冲击强度低。玻璃微珠(GB)具有填充能力高,可提高塑料加工性,使制品内应力分布均匀等优点。图2是未处理的GB和表面处理后的GB与PP

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照片(SEM)。请简述制样方法,并分析处理前后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a)未处理GB

(b)表面处理的GB

图2 未处理GB与表面处理后GB与PP复合材料的断面SEM照片

5.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高分子试样时,如何提高试样的衬度?如果

用透射电镜来研究SBS热塑性弹性体的加氢改性产物,应该如何制样?

如何判断加氢的效果?

6.简要说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中的二次电子像的成像原理。二次电子像主要反映样品的什么特征?用SEM观察高分子材料时,在样品制备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7.有人拟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来研究顺丁橡胶(顺式1,4-聚丁二烯)

增韧的聚苯乙烯(即通常所说的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的形态结构,试问该如何制样?请说明理由。

8.有人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某一高分子材料样品时,发现存在一些具有特殊形状的颗粒,如何对这些颗粒的成分进行分析?

核磁共振:

1、简要说明产生核磁共振的条件。已知一有机添加剂C

5H

10

O的NMR 1H谱(见图

3),请写出其结构式,并说明理由。

图3 C

5H

10

O的NMR 1H谱

2、请简述如何利用NMR测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中苯乙烯的摩尔分

数,需给出适当的计算过程。已知:δ=7时的峰面积为A,所有峰的总面积为A

X=(A/5)/(A

/8)

3、请简述如何利用NMR测定丁苯共聚物中苯乙烯的摩尔分数,需给出适当的计

算过程。已知:δ=7时的峰面积为A,所有峰的总面积为A

4、简述1HNMR化学位移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下图为聚丙烯、聚异丁烯和聚

异戊烯的1H的NMR谱图,请指出(a),(b),(c)分别对应的是哪个,并说明理由。

5、简述1HNMR化学位移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请指出下图哪个是聚丙酸乙烯

酯,哪个是聚丙烯酸乙酯,说明理由。

(a)

(b)

6.如果不考虑由自旋偶合作用产生共振吸收峰的自旋裂分现象,试画出聚乙烯醇

-CH(OH)—]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R)示意图,比较各吸收峰的相对强[—CH

2

度及其对应的化学位移的相对大小,并说明原因。

(完整word版)川大版高分子近代分析方法重点

第一章紫外光谱 波粒二象性:是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无论何种电磁波都具有该性质)。生色基:在紫外-可见光谱中,具有双键结构的基团对紫外—可见光区能产生特征吸收的基团统称生色基。可为c=c,c=o,c=s,-N=N-双键及共轭双键,芳环,-NO2,-NO3,-COOH,-CONH2等基团,总之,可产生π→π*和n→π*跃迁的基团都是生色基。 助色基:与生色基相连时,通过非键电子的分配,扩展了生色基的共轭效应,从而影响生色基的吸收波长,增大其吸收系数,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基。如-NH2,-NR2,-SH,-SR,-OH,-OR,-cl,-Br,-I,等,这些助色基都具有孤对电子~n电子,它们与生色基的π电子发生共轭。 蓝移:因环境或结构的变化,使生色基的λmax向低波长方向移动的现象。 红移:使生色基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向高波长方向移动的现象。 光谱分析法类型:吸收光谱分析,发射光谱分析和散射光谱分析三种类型。 光谱分析的特点:1.灵敏度高2.特征性强3.样品用量少4.操作简便5.不需标样。 紫外吸收带的类型及特征: R吸收带:含C=O,-N=O,-NO2,-N=N-基的有机物可产生这类谱带,它是n→π*跃迁形成的吸收带,ε很小,吸收谱带较弱,易被强吸收谱带掩盖,易受溶剂极性的影响而发生偏移。 K吸收带:共轭烯烃,取代芳香化合物可产生这类谱带,它是π→π*跃迁形成的吸收带,εmax>10000,吸收谱带较强。 B吸收带:是芳香化合物及杂芳香化合物的特征谱带,εmax=200,特征是峰形有精细结构,(溶剂的极性,酸碱性对精细结构的影响较大),这是由于振动次能级对电子跃迁的影响。E吸收带:也是芳香族聚合物的特征谱带之一,也属π→π*跃迁。 ①E1带:εmax >100000,是由苯环内双键上的π电子被激发所致。 ②E2带:εmax的2000-14000,是由苯环的共轭双键所引起。 紫外吸收带的影响因素:①生色基和助色基②蓝移和红移③溶剂和介质④溶剂的酸碱性。 紫外吸收光谱在高分子中的应用: 1.定量分析①丁苯橡胶中共聚物组成的分析②高分子单体纯度的测定 2.定性分析:将不具备生色基的高分子区别开来 3.聚合反应动力学:苯胺光引发机理的研究 4.其他:①互变异构体的确定②分子量的测定。 光谱分析的原理: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外电子按其能量的高低分层分布而形成不同的能级,因此,一个原子核可以具有多种能级状态,通过对光谱学规律的研究,可以揭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内部运动规律,获得物质定性与定量的信息。 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200-800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 紫外光谱中电子的跃迁类型及特征:①n→σ*跃迁:是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σ*反键轨道的跃迁,凡含有卤素等杂原子的饱和烃及衍生物可发生此类跃迁。特征:所需能量较大,吸收峰的吸收系数ε较低,ε<300.②n→π*跃迁: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π*反键轨道的跃迁。凡含有孤对电子的杂原子和π键的有机化合物会发生此类跃迁。特征:所需能量小,ε很小,在10-100之间。③π→π*跃迁:指不饱和键中的π电子吸收光波能量后向π*反键轨道的跃迁,凡含有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的有机化合物可发生此类跃迁,特征:所需能量小,ε很高,一般ε>10000。④d-d跃迁:在过渡金属络合物溶液中易产生的跃迁。⑤电荷转移跃迁:条件是同时具备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其吸收谱带的强度大,吸收系数ε>10000.

高分子近代测试复习总结

高分子近代测试复习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高分子近代测试复习 一.填空: 1.高聚物红外谱图的三要素指:谱带的位置、谱带的形状、谱带的相对强度; 2.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物质组分的吸收峰强度的大小来进行的。 3.核磁共振的共振条件:①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I不能为零; ②有自旋的原子核必须置于一外加磁场H。中,使核磁能级发生分裂;③必须有一外加的频率为v的电磁辐射,其能量正好是作旋进运动的原子核的两能级差,才能被原子核吸收,使其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从而发生核磁共振。 4.有机化合物四种类型的跃迁:n-π*、π-π*、n-6*、6-6*;四种吸收带:R吸收带(n-π*)、K吸收带(π-π*)、B吸收带(π-π*)、E吸收带(π-π*)。 5.在紫外吸收光谱中,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π-π*)跃迁的吸收峰红移;(n-π*)跃迁的吸收峰蓝移。 6.做扫描电镜时,要求样品(必须为固体),高分子样品在观察前要预先在分析表面上蒸镀一层厚度为(10nm)的金属膜,这是因为:以消除荷电现象。 7.由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包含两部分:(连续谱)和(特征谱)。SAXS的散射角小于(2°)。 8.透射电镜的成像原理为:利用成像电磁透镜成像,并一次成像;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则不需要成像透镜,其图像是按一定时间空间顺序逐点形成的,并在镜体外显像管上显示。 9.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振动过程发生偶极距发生变化(2)辐射能量与振动能级差相当。 1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优点: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波数精度高、扫描速度快、光谱范围宽、能量输出大、光谱重复性好。 11.各官能团的基团频率:C=O——1540~1870;(羧酸的羰基在1700附近,而羟基在2500~3500,峰值在3000附近,很具有特征性。) O-H基在3100~3700区域。N-H也在这个区域3200~3500。醚类C-O-C在1100~1300区域。过氧化物C-O-O在1176~1198区域。含硫磷化合物:在1100~1250区域。 12.H。磁旋比=2.67 ;13C=0.6721 13.核磁共振普中不同质子产生不同化学位移的根本原因:是不同质子处于静磁场中所受的屏蔽效应不同,使得每个原子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而引起Larmor进动频率不同,化学位移自然不同。 二、简答: 1.影响基团红外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 答:影响基团红外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1)诱导效应。在具有一定极性的共价键中,随着取代基的电负性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静电诱导效应,引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变化,从而改变键的力常数,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2)共轭效应。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双建略有伸长,单键略有缩短。(3)键应力和空间效应的影响。(4)氢键效应。(5)偶合效应。(6)费米共振。(7)物态变化及溶剂的影响。2.基团振动的频率与化学键两端的原子量、化学键力常数的关系如何? 答: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决定于组成这一化学键的原子质量和键的力常数。v=1/2π根号(k/m);O-H>C-H>C-C>C- O C=C>C=O>C-O 3.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起吸收强度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答:(1)振动过程发生偶极距发生变化(2)辐射能量与振动能级差相当。红外吸收谱带的强度决定于偶极矩变化的大小。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越大,吸收强度越大。 4.用红外光谱法研究高分子材料时,常用哪些制样方法它们各有何优缺点 答:(1)溶液铸膜法。优点:制得的样品厚度均匀。缺点:制样花费时间较多,而且在聚合物里残留溶剂的消除比较麻烦。(2)热压成膜法。优点:一定压力下可以得到厚度适当的薄膜,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缺点:压力和温度控制需要做到正确操作。(3)显微切片。需要样品有一定的硬度,太软不行,太硬也不行。(4)卤化物压片法。(5)热裂解方法。很多交联树脂或橡胶类步溶不熔的聚合物用此法。 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与色散型的红外光谱法比较有哪些优点? 答:(1)具有很高的分辨率。(2)波数精度高。(3)扫描速度快。(4)光谱范围宽。(5)能量输出大。 6.某一单位从一进口产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得到的红外谱,请问是否含有苯环? 答:从1500cm-1和1590吸收带的看出有苯环骨架振动谱带,820是对位取代苯环上相邻两个氢的面外弯曲振动,而1700~2000的一组不强的吸收带又是苯环的C-H面外弯曲振动的倍频和合频,证明有苯环的存在。1760是C=O的伸缩振动谱带,为什么频率比一般的羰基高,有可能由相连接的基团或原子的诱导效应的影响造成的。 1220、1190、1160等谱带是C-O的伸缩振动的吸收带,1080和1050是C-O-与苯环相连的醚键的伸缩振动,1380和1360这双峰吸收特征性很强,是两个甲基连接在一个碳原子上。2950和2850是CH3上的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带。最后证明是聚碳酸酯。【-C(=O)-O-苯-C(两个甲基)-苯-O-] 7.某一未知聚合物? 答:从图可以排除O-H,N-H和C=-N基团。谱图上1600、1580是苯环的骨架振动谱带,760和690是单取代苯的谱带,1668~2000一系列低强度谱带是苯环上C-H面外弯曲振动的倍频和合频,这就证明了该聚合物含有苯环。2800~3000的谱带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C-H伸缩振动谱带。1400~1500的谱带是-CH2-和C-H的变形振动有关的谱带是反式不饱和基团的C-H面外弯曲的特征谱带,990和910是与末端的乙烯基有关的谱带。所以该聚合物含有单取代苯环,又有反式双键和末端双键的化合物,不含其他的元素,只有碳氢组成。而且也不会由单烯类单体聚合而成。所以查证是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 8.在聚合物研究中,有时需要分析聚合物中少量的配合剂(增塑剂、抗氧剂等)以及这些配合剂与聚合物本体相连的作用情况,差谱法可以胜任。又如聚合物完全结晶和非完全结晶也可以用此法。光谱C是从结晶度高的光谱A减去结晶度低的光谱B得到的差示光谱,已得到纯的晶区光谱。 二核磁共振: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测试题(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25分) 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国际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下列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两重性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三角贸易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6.下列有关《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具有历史进步性 C.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都反对封建专制 7.下列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尖锐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历史文献中,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发的法律文件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权利法案》③《法典》④《土地法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9、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1787年美国宪法——宣告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 10、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11、2013年3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让拉美痛失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大约两个世纪前,拉 美地区也曾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12、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火车机车②瓦特改良蒸汽机③珍妮纺纱机④飞梭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3、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高分子材料典型力学性能测试实验

《高分子材料典型力学性能测试实验》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专业班级 实验地点指导教师实验时间 在这一实验中将选取两种典型的高分子材料力学测试实验,即拉伸实验及冲 击试验作为介绍。 实验一:高分子材料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高分子材料拉伸性能测试标准条件、测试原理及其操作,了解测 试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判断不同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特征。 二、实验原理 在规定的实验温度、湿度和实验速率下,在标准试样(通常为哑铃形)的 两端沿轴向施加载荷直至拉断为止。拉伸强度定义为断裂前试样承受最大载荷与试样的宽度和厚度的乘积的比值。实验不仅可以测得拉伸强度,同时可得到断裂伸长率和拉伸模量。 玻璃态聚合物在拉伸时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如下:

是在较低温度下出现的不均匀拉伸,所以又称为冷拉。 将试样夹持在专用夹具上,对试样施加静态拉伸负荷,通过压力传感器、 形变测量装置以及计算机处理,测绘出试样在拉伸变形过程中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出曲线上的特征点如试样直至断裂为止所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拉伸强度)、试样断裂时的拉伸应力(拉伸断裂应力)、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屈服 点处的应力(拉伸屈服应力)和试样断裂时标线间距离的增加量与初始标距之比(断裂伸长率,以百分数表示)。所涉及的相关计算公式: (1)拉伸强度或拉伸断裂应力或拉伸屈服应力或偏置屈服应力σt σt 按式(1)计算: (1) 式中σt—抗拉伸强度或拉伸断裂应力或拉伸屈服应力或偏置屈服应力,MPa; p—最大负荷或断裂负荷或屈服负荷或偏置屈服负荷,N; b—实验宽度,mm;d—试样厚度,mm。 (2)断裂伸长率εt εt 按式(2)计算: 式中εt——断裂伸长率,%;

《近代材料测试方法》复习题

《近代材料测试方法》复习题 1.材料微观结构和成分分析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分别可以用什么方法分析?2.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有哪些现象和规律?利用这些现象和规律可以进行哪些科学研究工作,有哪些实际应用? 3.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有哪些现象和规律?利用这些现象和规律可以进行哪些科学研究工作,有哪些实际应用? 4.光谱分析方法主要可分哪几类?各有什么用途? 5.什么是(主)共振线、分析线、灵敏线、最后线? 6.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基本原理和定量分析的依据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7.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 8.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 9.拉曼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什么斯托克斯线和反斯托克斯线?什么是拉曼位移? 10.X射线荧光光谱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什么是基本体吸收效应? 如何消除? 11.波谱仪与能谱仪的展谱原理及特点。 12.XPS的分析原理是什么? 13.XPS的应用及特点,XPS中的化学位移有什么用? 14.俄歇电子能谱分析的故理、应用及特点。 15.扫描隧道显微镜基本原理及特点、工作方式。 16.原子力显微镜工作原理及应用。 17.什么是离子探针?离子探针的特点。 18.场离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19.什么是穆斯堡尔效应?穆斯堡尔谱的应用。 20.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及共振条件。 21.DTA的基本原理,DTA在材料研究中有什么用处? 22.影响差热曲线形态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3.DSC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4.相干散射与非相干散射及对衍射的贡献。

25.光电效应、荧光辐射、俄歇效应,荧光产率与俄歇电子产率。26.产生衍射的必要条件(布拉格方程)及充分条件。 27.晶粒大小与X射线衍射线条宽度的关系。 28.物相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原理。 29.内应力的分类及在衍射图谱上的反映。 30.扫描电镜二次电子像与背散射电子像。 31.扫描电镜图像衬度(形貌衬度、原子序数衬度)。 32.什么是电子探针?电子探针的原理及工作方式。

高分子近代测试复习

高分子近代测试复习 一.填空: 1.高聚物红外谱图的三要素指:谱带的位置、谱带的形状、谱带的相对强度; 2.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物质组分的吸收峰强度的大小来进行的。 3.核磁共振的共振条件:①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I不能为零;②有自旋的原子核必须置于一外加磁场H。中,使核磁能级发生分裂;③必须有一外加的频率为v的电磁辐射,其能量正好是作旋进运动的原子核的两能级差,才能被原子核吸收,使其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从而发生核磁共振。 4.有机化合物四种类型的跃迁:n-π*、π-π*、n-6*、6-6*;四种吸收带:R吸收带(n-π*)、K吸收带(π-π*)、B吸收带(π-π*)、E吸收带(π-π*)。 5.在紫外吸收光谱中,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π-π*)跃迁的吸收峰红移;(n-π*)跃迁的吸收峰蓝移。 6.做扫描电镜时,要求样品(必须为固体),高分子样品在观察前要预先在分析表面上蒸镀一层厚度为(10nm)的金属膜,这是因为:以消除荷电现象。 7.由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包含两部分:(连续谱)和(特征谱)。SAXS的散射角小于(2°)。 8.透射电镜的成像原理为:利用成像电磁透镜成像,并一次成像;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则不需要成像透镜,其图像是按一定时间空间顺序逐点形成的,并在镜体外显像管上显示。9.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振动过程发生偶极距发生变化(2)辐射能量与振动能级差相当。 1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优点: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波数精度高、扫描速度快、光谱围宽、能量输出大、光谱重复性好。 11.各官能团的基团频率:C=O——1540~1870;(羧酸的羰基在1700附近,而羟基在 2500~3500,峰值在3000附近,很具有特征性。) O-H基在3100~3700区域。N-H 也在这个区域3200~3500。醚类C-O-C在1100~1300区域。过氧化物C-O-O在1176~1198区域。含硫磷化合物:在1100~1250区域。 12.H。磁旋比=2.67 ;13C=0.6721 13.核磁共振普中不同质子产生不同化学位移的根本原因:是不同质子处于静磁场中所受的屏蔽效应不同,使得每个原子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而引起Larmor进动频率不同,化学位移自然不同。 二、简答: 1.影响基团红外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 答:影响基团红外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1)诱导效应。在具有一定极性的共价键中,随着取代基的电负性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静电诱导效应,引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变化,从而改变键的力常数,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2)共轭效应。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双建略有伸长,单键略有缩短。(3)键应力和空间效应的影响。(4)氢键效应。(5)偶合效应。(6)费米共振。(7)物态变化及溶剂的影响。 2.基团振动的频率与化学键两端的原子量、化学键力常数的关系如何? 答: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决定于组成这一化学键的原子质量和键的力常数。v=1/2π根号(k/m);O-H>C-H>C-C>C-O C=C>C=O>C-O 3.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起吸收强度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高分子材料物理化学实验复习资料

一、热塑性高聚物熔融指数的测定 熔融指数 (Melt Index 缩写为MI) 是在规定的温度、压力下,10min 高聚物熔体通过规定尺寸毛细管的重量值,其单位为g 。 min)10/(600 g t W MI ?= 影响高聚物熔体流动性的因素有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因主要指分子链的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等;外因则主要指温度、压力、毛细管的径与长度等因素。 为了使MI 值能相对地反映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结构等物理性质,必须将外界条件相对固定。在本实验中,按照标准试验条件,对于不同的高聚物须选取不同的测试温度与压力。因为各种高聚物的粘度对温度与剪切力的依赖关系不同,MI 值只能在同种高聚物间相对比较。一般说来,熔融指数小,即在10min 从毛细管中压出的熔体克数少,样品的分子量大,如果平均分子量相同,粘度小,则表示物料流动性好,分子量分布较宽。 1、 测烯烃类。 2、聚酯(比如涤纶)不能测。 3、只能区别同种物质。 聚丙烯的熔点为165℃,聚酯的熔点为265℃。熔融加工温度在熔点上30~50 考:简述实验步骤: ① 选择适当的温度、压强和合适的毛细管。(聚丙烯230℃) ② 装上毛细管,预热2~3min 。 ③ 加原料,“少加压实”。平衡5min ,使其充分熔融。 ④ 加砝码,剪掉一段料头。1min 后,剪下一段。 ⑤ 称量 ⑥ 重复10次,取平均值。 ⑦ 关闭,清洁仪器。 思考题: 1、影响熔融指数的外部因素是什么?(4个) 2、 熔融指数单位:g/10min 3、测定热塑性高聚物熔融指数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热塑性高聚物制品大多在熔融状态加工成形,其熔体流动性对加工过程及成品性能有较大影响,为此必须了解热塑性高聚物熔体的流变性能,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熔融指数是用来表征熔体在低剪切速率下流变性能的一种相对指标。 4、聚合物的熔融指数与其分子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熔融指数值不能在结构不同的聚合物之间进行比较? 答:见前文。 二、声速法测定纤维的取向度和模量 测定取向度的方法有X 射线衍射法、双折射法、二色性法和声速法等。其中,声速法是通过对声波在纤维中传播速度的测定,来计算纤维的取向度。其原理是基于在纤维材料中因大分子链的取向而导致声波传播的各向异性。 几个重要公式: ①传播速度C=)/(10 )(106 3 s km t T L L ??-?- 单位:C-km/s ;L-m ;T L -μs ;△t-μs ②模量关系式 2 C E ρ= ③声速取向因子 22 1C C f u a -= ④?t(ms)=2t 20-t 40(解释原因) Cu 值(km/s ):PET= 1.35,PP=1.45,PAN=2.1,CEL=2.0 (可能出选择题) 测定纤维的C u 值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聚合物制成基本无取向的薄膜,然后测定其声速值;另一种是反推法,即先通过拉伸试验,绘出某种纤维在不同拉伸倍率下的声速曲线,然后将曲线反推到拉伸倍率为

(完整word版)近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近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热分析 thermal analysis :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 变化的函数关系的技术 差热分析 (DTA):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差热分析温 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方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输入给样品与参比物的功 率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方法。 热重法( TG或 TGA):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 一种热分析方法。 质谱分析法:是通过对被测样品离子的质荷比的测定来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 法。 离子源:是将欲分析样品电离,得到带有样品信息的离子。 俄歇 (Auger) 电子:如果入射电子把外层电子打进内层,原子被激发了.为释放 能量而电离出次外层电子,叫俄歇电子。 二次电子:是指入射电子轰击样品后,激发原子的外层电子,发射出电子,它 的能量小,仅在 0-50eV 之间。 特征 X 射线:如果入射电子把样品表面原子的内层电子撞出,被激发的空穴由高能 级电子填充时,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放出,就产生特征X 射线,可用于元素分析。 相干散射:当 X 射线与原子中束缚较紧的内层电子相撞时,电子振动时向四周发射电磁波的散射过程。 非相干散射:当 X 射线光子与束缚不大的外层电子或价电子或金属晶体中的自 由电子相撞时的散射过程。 光电子:光电效应中由光子激发所产生的电子(或入射光量子与物质原子中电子 相互碰撞时被激发的电子)。 荧光 X 射线:由 X 射线激发所产生的特征X 射线。 传感器:能感受 ( 或响应 ) 一种信息并变换成可测量信号 ( 一般指电学量 ) 的器件。 生物传感器:将生物体的成份(酶、抗原、抗体、激素)或生物体本身(细胞、 细胞器、组织)固定化在一器件上作为敏感元件的传感器称为生物传感器。 正相 HPLC(normal phase HPLC):是由极性固定相和非极性(或弱极性)流动 相所组成的 HPLC体系。其代表性的固定相是改性硅胶、氰基柱等,代表性的流动 相是正己烷。吸附色谱也属正相 HPLC,早期的液相色谱中曾广泛采用这种体 系。对于一些在非极性疏水固定相中强烈保留的有机分子常常采用正相HPLC模式。 反相 HPLC(reversed phase HPLC):由非极性固定相和极性流动相所组成的液 相色谱体系,与正相HPLC体系正好相反。其代表性的固定相是十八烷基键合硅 胶,代表性的流动相是甲醇和乙腈。是当今液相色谱的最主要分离模式,几乎可 用于所有能溶于极性或弱极性溶剂中的有机物质的分离。 二、问答题 1、影响热重分析的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仪器因素

现代热物理测试技术一些知识点总结

第13章:红外气体分析 分子光谱: 分子从一种能态改变到另一种能态时的吸收或发射光谱(可包括从紫外到远红外直至微波谱). E E E E ?=?+?+?电子振动转动 . 气体特征吸收带: 气体:1~25μ m 近、中红外 . 红外吸收的前提: 存在偶极距(对称分子无法分析)、频率满足要求 . 非分光红外(色散型)原理、特点 : 原理:课本P195 特点: 优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不改变组分、连续稳定、维护简单寿命长. 缺点:无法检测对称分子气体(如O 2,H 2,N 2.)、测量组分受探头限制. 烟气预处理的作用 :滤除固液杂质(3224SO H O H SO +=)、冷凝保护(1.酸露点温度达 155℃ 2.冷凝器 )、 去除水气影响(1.红外吸收干扰 2.气体溶解干扰 ). 分光红外原理: ? (三棱镜分光原理) 傅立叶分光原理(属于分光红外常用一种)、特点 : 原理:光束进入干涉仪后被一分为二:一束透射到动镜(T),另一束反射到定镜(R)。透射到动镜的红外光被反射到分束器后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透射返回光源(TT), 另一部分经反射到达样品(TR);反射到定镜的光再经过定镜的反射作用到达分束器,一部分经过分束器的反射作用返回光源(RR), 另一部分透过分束器到达样品(RT)。也就是说,在干涉仪的输出部分有两束光,这两束相干光被加和, 移动动镜可改变两光束的光程差,从而产生干涉,得到干涉图,做出此干涉图函数的傅立叶余弦变化即得光谱, 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傅立叶变换. 特点:优点:测试时间短、同时测多组分、可测未知组分;而且,分辨能力高、具有极低的杂散辐射、适于微少试样的研究、研究很宽的光谱范围、辐射通量大、扫描时间极快. 第12章:色谱法 色谱法的发明和命名、色谱法原理 : P173-174 色谱系统的组成:分析对象、固定相、流动相 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的区别 :气相色谱法系采用气体为流动相(载气)流经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物质或其衍生物气化后,被载气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各组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 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优缺点:1、气相色谱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由于物质在气相中的流速比在液相中快得多,气体又比液体的渗透性强,因而相比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柱阻力小,可以采用长柱,例如毛细管柱,所以分离效率高。2、由于气相色谱毋需使用有机溶剂和价格昂贵的高压泵,因此气相色谱仪的价格和运行费用较低,且不易出故障。3、能和气相色谱分离相匹配的检测器种类很多,因而可用于各种物质的分离与检测。特别是当使用质谱仪作为检测器时,气相色谱很容易把分离分析与定性鉴定结合起来,成为未知物质剖析的有力工具。4、气相色谱不能分析在柱工作温度下不汽化的组分,例如,各种离子状态的化合物和许多高分子化合物。气相色谱也不能分析在高温下不稳定的化合物,例如蛋白质等。5、液相色谱则不能分析在色谱条件下为气体的物质,但却能分离不挥发、在某溶剂中具有一定溶解度的化合物,例如高分子化合物、各种离子型化合物以及受热不稳定的化合物(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生化物质)。 色谱系统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载气、进样、温控、分离、检测 (P176) 温控的作用:P17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题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有关西式服饰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 ①民间仿效西式服装之风开始萌动②清政府对官定服饰进行改革③民国政府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④中山装和旗袍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②当时不缠足运动推广普及很快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 3.维新派掀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教会的宣传 B.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C.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D.民族危机的影响 4.辛亥革命对改革近代习俗起到的作用有 ①民国政府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新式服饰迅速走向中下层民众②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③民国之初,为体现民主共和精神,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④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不缠足会草例》,促进了不缠足运动的开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关于我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下列正确的是 ①由通商口岸向内地发展②各地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③和资本主义的侵略密切相关④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6.中国近代航运业最早诞生于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洋务运动军事工业 C.洋务运动民用工业 D.官僚资本企业 7.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是 A.自建的胥唐铁路通车 B.自己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C.民国时期把商路的建筑权收归国有 D.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修建铁路 8.下列关于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重大事件,正确的先后顺序是 ①京张铁路建成通车②中国近代航运业的诞生③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④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③①④② 9.引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①西方列强的侵略②自然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有识之士的推动④西方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10.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和风气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舶来的近代西方文明使中西文化碰撞、交汇,是近代社会习俗、风气演变的重要原因②近代文明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使社会生活习俗趋向西化,对中国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对此应完全肯定 A.①正确,②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 11.互联网的应用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①打破常规时间、空间界限,使信息知识迅速、便利地传播②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娱乐方式③改变着传统社会生活④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

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测试

期末复习作业 一、 名词解释 1. 透湿量 透湿量即指水蒸气透过量。 薄膜两侧的水蒸气压差和薄膜厚度一 定, 温度一定的条件下1山2聚合物材料在24小时内所透过的蒸 汽量(用 v 表示) 2. 吸水性 吸水性是指材料吸收水分的能力。 通常以试样原质量与试样失水 后的 质量之差和原质量之比的百分比表示; 也可以用单位面积的 试样吸收 水分的量表示;还可以用吸收的水分量来表示。 3. 表观密度 对于粉状、 片状颗粒状、 纤维状等模塑料的表观密度是指单位体 对于泡沫塑料的表观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泡沫塑料在规定温度 4、拉伸强度 在拉伸试验中, 保持这种受力状态至最终, 就是测量拉伸力直至 应 力,用 t 表示) 5、弯曲强度 试样在弯曲过程中在达到规定挠度值时或之前承受的最大弯曲 应力 (用 f 表示) 积中的质量(用 a 表示) 和相对湿度时的重量,故又称体积密度或视密度(用 a 表示) 材料断裂为止, 所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称为拉伸强度 极限拉伸

6、压缩强度 指在压缩试验中试样所承受的最大压缩应力。 它可能是也可能不 7、屈服点 应力—应变曲线上应力不随应变增加的初始点。 8、细长比 14、压缩应变 是试样破裂的瞬间所承受的压缩应力(用 e 表示) 指试样的高度与试样横截面积的最小回转半径之比(用 表示) 9、断裂伸长率 断裂时伸长的长度与原始长度之比的百分数(用 t 表示) 10、弯曲弹性模量 比例极限内应力与应变比值(用 E f 表示) 11、压缩模量 指在应力—应变曲线的线性范围内压缩应力与压缩应变的比值。 由于直线与横坐标的交点一般不通过原点, 因此可用直线上两点 的应力差与对应的应变差之比表示(用 E e 表示) 12、弹性模量 在负荷—伸长曲线的初始直线部分, 材料所承受的应力与产生相 应的应变之比(用 E 表示) 13、压缩变形 指试样在压缩负荷左右下高度的改变量(用 h 表示) 指试样的压缩变形除以试样的原始高度(用 表示)

近代史纲要第三章习题测验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C.“二十一条” 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 17.1917年孙中山针对()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举起“护法”旗帜 A.黎元洪 B.张勋 C.张作霖 D.段祺瑞 18.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

高分子近代测试技术复习题

名词解析: 第一章热分析方法 1、热分析是测量物质的物理或化学参数对温度的依赖关系的一种分析技术。 2、所谓程序控制温度,就是把温度看着是时间的函数。 3、热分析的定义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物性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统称为“热分析” 4、热重法TG: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5、微商热重法DTG:给出熱重曲线对时间或温度一级微商的方法。 6、热差分析法DTA: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7、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给物质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第一节TG及DTG 1、TG及DTG的测试原理:通过用热天平测量加热时物质的质量变化,凡是物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有重量变化的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测量。 2、两种测量方式:零位法、变位法 3、各种因素对TG测重的影响:浮力的影响、对流的影响、还有试样盘的形状、试样量、气氛、升温速度以及被分析样品的挥发物的再凝缩、温度的测量等,甚至同样的样品在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仪器所得到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为了得到最佳的可比性,应该尽可能稳定每次实验的条件,以便减少误差,使结果更能说明问题。 4、TG及DTG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1)热稳定性的评定(2)添加剂的分析(3)共聚物和共混物的分析(4)挥发物的分析(5)水分的测定(6)氧化诱导期的测定(7)固化过程分析(8)热分解动力学研究(差示法、多种加热速率法)。 很多高分子材料在加热时有失重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各种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所以应用TG及DTG方法来分析高分子材料时能得到多方面的信息,如配方的分析、热稳定性的研究、热裂解机理的研究、聚合物并用及共聚物的研究和某些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等。 5、评价热稳定性:简单的相同条件比较法(相对热稳定性比较)、关键温度表示法(特征温度比较)、ipdt(积分程序分解温度)法(阴影面积少稳定性差)、最大失重速度法(即DTG曲线的峰顶温度就是最大失重速度点温度)、ISO法和ASTM法等 测定增塑剂、水分的含量。 第二节DTA和DSC 一、 DTA:把试样和参考试样同置于相同的加热或冷却的条件下,观察温度(或时间)的变化,记录两者的温差,所得到的温差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曲线,就是DTA曲线。1、影响基线偏移仪器的零基线的因素:试样与参考试样之间的热容差、升温速度、在不同仪器上的实验结果也会有差别 2、DTA在分析物质时所得到的信息总结起来有两点:(1)物质的一些热物理量的变化(2)物质发生的热效应 二、DSC:使试样与参考试样绝热分离开,分别输入能量,测量使两者的温差等于零时所需的能量差“得塔”E与温度T的关系。 1、DTA和DSC的应用:(1)玻璃化温度的测定(2)结晶熔点及结晶度的测定(3)聚合物的氧化和热裂解的研究(4)比热容的测定(5)纯度的测定(6)加工工艺温度的预测。它们的最大特点是:能测定一切有热效应的过程。

中国近现代史测试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 1、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统治或半统治下,实际上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再加上土地广大,其结果是() A、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封建经济在社会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C、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D、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罕见的 2、19世纪40年代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势力一次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妄图瓜分灭亡中国。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没能够实现他们的这一图谋,其根本原因是() A、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B、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战争 3、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的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从中国内部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A、军事战略错误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经济技术的落后 D、思想观念的保守 4、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魏源 B、龚自珍 C、林则徐 D、洪仁玕 5、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启蒙思想家是() A、陈天华 B、陈独秀 C、严复 D、章炳麟 答案:C D B A C 二、多项选择 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A、《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2、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的主张有( ) A、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 B、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 C、设立议院 D、实行“君民共主”制度 3、19世纪下半叶,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陷入了“边疆危机”。“边疆危机”主要表现在() A、法国从缅甸入侵云南 B、英国从印度入侵西藏 C、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D、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 4、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达到了高潮,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三国干涉还辽”,这里的“三国”是指() A、俄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E、日本 5、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材料科学02班 姓名:吴明玉 学号:20103412

SnO 基纳米晶气敏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 2 一.摘要 随着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为人们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人们对气敏材料机理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本文主要以X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等现代材料测试技术为基础,设计出了可行的气敏材料微观结构表征方案。 关键词:XRD XPS SEM HRTEM 二.引言 材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半导体SnO2气敏材料在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大气环境的检测以及工业生产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等领域的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目前开发的半导体气敏材料仍存在着灵敏度不高、交叉敏感严重、长期使用敏感材料易中毒失效稳定性差、重复性不好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们做了大量工作。气敏材料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改进、优化成膜工艺和对现有材料进行掺杂、改性、表面修饰等处理,以提高气体传感器的气敏性能,降低工作温度,提高选择性稳定性等性能。掺杂不仅可以提高元件的电导率,还可以提高稳定性和选择性,金属掺杂是最为常见的掺杂方式,掺杂物的电子效应可以起到催化活性中心的作用,降低被测气体化学吸附的活化能,有效提高气敏元件的灵敏度和缩短响应时间。 成分,结构,加工和性能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成分和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材料的性能,对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进行精确表征是实现材料性能控制的前提。材料的分析包括表面和内部组织形貌,晶体的相结构,化学成分和价键结构,相应地,材料分析方法有形貌分析,物相分析,成分与价键分析和分子结构分析。为了对SnO 掺杂金属离子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本文设计出了 2 微观结构表征方案,为微观结构研究做好了铺垫。 三.正文 3.1材料的制备及表征方法 纳米材料,并对其分别进行Cd,Ni等金属的掺杂。通采用水热法制备SnO 2 过X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得到薄膜的晶体结构以及表面的化学组成,原子价态,表面能态分布信息;通过扫描电镜(SEM)等得到材料的表面微观形貌信息;通过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得到材料的晶体取向, 3.2表征方案 3.2.1X衍射分析仪(XR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