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调节策略

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调节策略
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调节策略

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调节策略论文作者:赵荣义许为全

本文由水源热泵https://www.360docs.net/doc/c22213731.html, 提供下载

摘要:论述了在室内空气环境调节技术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近年来空调领域的技术进展及发展动向,并在环境参数动态化研究基础上,提出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调节策略。

关键词:室内空气环境热舒适空气品质

1 挑战背景

室内空气环境按其原有的意义应为空气温度、湿度、流速及清洁度四种因素的综合。但在研究人体热舒适时,则将清洁度换成表面平均辐射温度,且称其为热环境。显然,空气环境和热环境有其共同性,而又有差异。本文主要涉及其共性,所以通用两个术语。

热环境各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研究已经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并根据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等长期研究的结果,产生了ASHRAE55-74标准,即《人们居住的热舒适条件》及后来的ASHRAE55-81标准《人们居住的热环境条件》。国际标准人组织(ISO)根据丹麦工业大学P.O.Fanger教授的研究成果于1984年制定了ISO-7730标准,即《适中的热环境--PMV与PPD 指标的确定及热舒适条件的确定》上述研究成果及相应标准都是以稳态热环境为条件,以人体的主观热感觉处于中性,风速不大于0.15m/s,相对湿度为50%为最舒适的热环境。显然,这是形成舒适性热环境设计的依据。

长期实践结果表明,人工维持的中性热舒适环境,即保持室内工作区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长期稳定的技术策略是不完善的。这主要表现在:人体长期处于性热舒适的稳态热环境内会产生"空调适应不全症"。即空调系统维持的相对"低温"环境使皮肤汗腺和皮脂腺收缩,腺口闭塞,导致血流不畅,发生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候群。同时,由于缺少适当刺激,人体的适应能力下降,抵御疾病的能力降低,或者由于室内外存在较大的"热冲击",使人易患感冒或中暑。一些调查表明,使用空调越多,人们的抱怨也越多。

此外,在大型和高层建筑物内,大量合成材料的使用,采用密封性良好的门窗等建筑构件,以及为了节能尽可能减小新风量等措施,使室内产生的多种有机气体及由人体产生的生物性污染物等得不到合理的稀释和置换。因此,室内空气品质恶化,导致一些建筑物成为"病态建筑"(Sick Building)。人生活在此种建筑物内,会表现出呼吸道系统和眼受刺激,困倦、乏力、胸闷、精神恍惚、过敏等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此类症状称为"病态建筑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设计和管理不善的空调系统(空气处理设备中大量水体的存在、空气过滤装置失效和管理不善等)也是造成病态建筑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有由空调系统传播的疾病,如军团病等,亦不可小视。

由上述可见,对空气调节的挑战已不仅限于维持何种热环境参数、采用何种工作模式及如何节省能量消费的问题,而是扩大到空气调节在维持空气环境的"清洁度"(如果把空气品质与清洁度联系起来)这一方面究竟能起什么作用。

面对空气调节所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有人提出研究如何避免和最低限度使用空调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数以百万计的病态建筑使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成为热点。以此为背景,在尽量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的条件下,提供健康、舒适、可承受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2 空调技术的进展

在上述背景下,近年来空调技术取得了一些新进展。首先是在欧洲一些国家传统的"上送下回"气流分布方式被"置换式"(Displacement)所取代。一种新型径向送风的"矢流式"送

风口也应运而生。这种气流分布方式使送入房间的空气首先进入工作区,在房间的竖向形成一定的温度梯度。这样,不论在保证工作区空气的新鲜度还是在节能方面均有明显的优点。但是,这种送风方式要求较高的送风温度,送风温差不宜过大,因而送风量较大。在"下送上回"这一有效送风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送风系统只送新风的方式,在工作区下部形成一个新风带。由于人体表面温度较高,周围空气经人体加热后,可形成一上升对流气流,下部的新鲜空气则流经人的呼吸区,因而人体周周的空气品质是好的。与些同时,由于温度分层,房间顶部温度较高,所以在天花板设置一盘管式吸热面(Cooled-ceiling)来传递大约70%的房间热负荷(最大负荷时),而其负荷则由送入房间的空气经采用上部排风排至室外。进入冷却天花板盘管的水温一般高于20℃,以防结露。这样就可在一些可能提供较低温度天然水源的地区减少人工制冷的负荷和能量消耗。

与此同时,在另一些国家(如德、美、英、日、南非等)则兴起一种"工位调节"(Task-conditioning)。这种调节方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就地设置送风的末端装置,强调个人舒适要求的可实现性。伴随办公建筑内现代办公用具的发展,架空地板已成为方便布线形成网络的一种必要条件。而架空地板的下部则为空调送风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分配空间,也为每一个工位设置送风末端装置提供了条件。为避免办公室的"恒温器之争",集中空调系统保持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室内空气参数,而对于个人舒适要求则通过送风末端(地板上设置的带风扇或不带风扇的风向可调的风口、柱式送风装置等)来予以满足。

类似于工位调节,对坐椅送风方式也有不少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椅下低速送风方式的研究值得关注。采用下送风方式,成其是地板风口送风,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二次扬尘。在这方面所做的实测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在有的建筑物内,采用下送风的室内空气含尘浓度反而比上送下回方式低。这说明房间使用的表面材料和维护洁净的水平也不能忽视。

另一方面的发展则在于使工位调节的末端装置送风动态化。目前日本已开发出顶置式动态送风口(条缝式和方形风口),认为这是办公建筑空调的新发展,并将这种空调方式称为"刺激空调"。同样,在工位调节的送风末端装置上加装可动导叶已有实验研究成果。众所周知,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的风作用具有增强人体散热、降低等感温度的效果。因此,利用动态送风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工作区的空气温度,这无疑会有一定的节能意义。一些国家对利用自然通风夜间冷却,尤其是对历史性建筑物和传统民居在空气环境调节方面的经验总结,也值得我国重视。

总之,我们认为当前舒适性空气调节的发展归纳为三种趋势:一是由全面向局部的转化,即改变经典空调将整个房间作用调节对象,而将经过处理的空气直接送入人所在的区域,甚至送到人所在的工位,提高送风的有效性;二是由主要关心空气的温湿度调节、保证人体的热舒适向全面关心空气品质、提供保证人体健康舒适的空气环境的转化;三是由稳态的调节模式向动态模式的转化。显然,这些趋势与前述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提供健康、舒适和可承受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 动态空气环境的调节策略

所谓动态空气环境是指空调系统所维持的某个空气环境参数或某几个环境参数的组合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变化的。通过对空气环境和热环境各参数的分析可知,空气温度和空气流速是易变的,且易于控制。为了探索人体在动态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我们以大学生为受试对象,在实验室内进行了动态热环境的人体热反应(生理的和心理的)及人体热反应的动态调节两方面的实验研究,以期回答下列问题:

在动态空气环境下人体热反应的特点;

人体可以接受的环境参数变化范围;

动态空气环境的调节策略。

动态空气环境下人体的热反应研究包括空气温度发生突变、递变和波动三种情况。尤以空气温度突变具有典型性。在人体的活动强度为静坐,衣服热阻为0.5~0.6clo,由中性热环境(25℃)突变到30℃、35℃等温度较高的热环境时,人体热感觉呈现逐渐升高直到稳定的过程。然而,当由较高温度的热环境突变至中性热环境时,人体热感觉则呈现迅速降低,而且会超过中性热反应(见图1),出现"热感超越"的现象。对这一现象,目前从生理学上尚只能解释为人体皮肤表面的冷感受器远比热感受器分布密度高(一般为4~10倍数)的缘故。人体热瓜的这一特点虽然在变化率较小的温度递变和周期较长的温度波动热环境中表现并不明显,但在较短周期温度波动和周期性风作用时却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在周期性温度波动时,对应各时刻的空气温度下人体预测的稳态平均热感觉和实际平均热感觉(采用ASHRAE的7级热感觉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即

式中:PMV(τ)--τ时刻预测稳态热感觉投票值;

TSV(τ)--τ时刻实际热感觉投票值,或称动态热感觉。

图1 温度突变情况下人体热反应(Iclo)=0.6clo

在热环境单参数变化条件下,通过实验发现:当空气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8~31℃(相对湿度≤70%),升温和降温的时间比为10:5,10:7,10:9和10:13时,人体瞬时热感觉值一般≤+1.0(见图2)。只在温度达到31℃峰值后,有时热感觉达到或略超过1.0。△TSV一般为0.25~0.45。可见在温度波动条件下,人体的实际热感觉按时间平均有所降低。这也说明实现环境温度的动态化会带来一定的"热环境效益"。同时可见,3℃的空气温度变化,人体是可以接受的,而不会出现不适的反应。

图2 温度波动时的人体热反应(升温降温时间比10:7;Iclo=0.6clo)

对风速动态化的研究结果证明:扫描式的风扇作用能克服稳态吹风引起的人体不良反应。采用一定扫描时间和频率的风作用实质上是一种自然风作用的近似模拟。如前所述,适当提高空气温度加上利用扫描式的风作用,同样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热舒适效果。按风速分析为0.4,0.7及1.0m/s,吹停时间之经为1:1及3:3(min)所做的实验表明,即使在空气温度为30℃,衣服热阻为0.25clo时,扫描式吹风的风速大于0.4m/s即可使人体的平均热感觉TSV≤+1.0(见图3)。在空气温度为28℃,扫描送风风速同样为0.4m/s,衣服热阻为0.5clo时,热感觉值则为+0.5~0.6。对比用稳态送风时的热感觉(+0.23)和无风时的热感觉(+0.8)可见,动态的风作用是稳态风作用的一种弱化。改变扫描式吹风的吹停比即可改变风作用对降低人体热感觉的效果。因此,在一定的人体活动强度和衣服热阻条件下,已知扫描式吹风的工况,即可确定在不同空气温度下扫描式吹风对降低人体热感觉的有效性。

图3 动态风作用下的人体热感觉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在炎热季节建筑物内具备空气冷却设备并能实现扫描式吹风时,其调节模式可用动态热环境评价指标DTSV,即在动态温度和风速条件下按时间平均的人体热感觉来进行判断。当DTSV(在室内无扫描式吹风时即为PMV)<+1.0时,应满足通风要求且均匀送风,而当0.5

实现自动调节。

综上所述,研制下送风并具有扫描式吹风的空气调节末端装置是实现空气环境动态调节不可缺少的硬件。同时也需要开发新的空气环境评价软件。显然,适当提高室内空气温度,扩大室内参数控制区的范围,不仅可减少空气冷却设备的负荷和缩短其运行时间,并可延长利用室外新风实现自然冷却的时间,因而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及显著地节约能耗。同时,空气温度的适当波动和间歇吹风的刺激,也有利于人体健康。

4 主要参考文献

1 A P Gagge et al. Comfort and thermal sensations and associat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t various ambient temperature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967,1.

2 F Bauman. Task/ambient conditioning system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guidelines. CED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95.

3 Zhao Rongyi,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Proceedings of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door air quality in Asia, Beijing, 1994.

作者简介

* 赵荣义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010) 62782746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措施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措施 从目前看,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1.去除或减少污染源,去除或减少污染源是一种最根本的麟方法,尤其对设备运行造成的污染问题比较适用。饭店应考虑是否一定需要运行该设备、是否可以采取其他的办法,如果该设备的运行是必须的,就考虑是否需要调整使用时间,或改变设备的安装位置,或增加通风口,以减少污染的产生。 2.过滤或净化空气 过滤空气主要是采用一些物理的方法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去除。过滤空气的过程就是以一种分离、捕集分散于气体中颗粒状物质的过程。一般来说,较大粒子的物质是靠筛分作用而分离过滤的,而粒径较小的物质是靠捕集作用分离的。饭店主要的过滤空气的设备是安装于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各个过滤网和过滤器等。 在一般情况下,过滤网、过滤器的工作效率是由生产厂家在设计制造时决定的,饭店为了确保室内空气质量,重要的是选择髙效空气过滤材料及设备。但是一些饭店在安装并运行空调系统后,很少对滤网或过滤设备进行清洁,这样就导致了空气滤网及过滤设备的失效,从而也增加了设备运行的阻力。 3.通风或稀释空气 饭店具体的操作方法可参考供热、制冷和空调行业的一些工作和运行指南。 4.日常的检査和改进措施 (1)冷却塔:饭店可采取投药等方式除去冷却塔内的生物污染源;在停用的时间内应去除滞留的水,以减少污染。 (2)空调输送管和冷却盘管:空调输送管和冷却盘管应定期检査其清洁度,也可以采取投药的方式除去过量的水汽、微生物和微粒。 (3)通风率(尤其在变风量系统中):通风率应维持在要求的室外进风水平和分配标准上,以确保所有系统都是平衡的,并维持10%的剰余。通风系统运行时要防止通风空调的负压,但在厨房和洗衣房等场所,必须确保室内的负压。从外界送入的新风要注意控制可能的污染源,如交通排放、锅炉烟尘、干洗通风设备、冷却塔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风口的设置状况,如果新风口设置不合理,如新风口设置在停车场内等,会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下降,应及时改变新风采风口的位置。 (4)杀虫剂、清洁剂和溶剂的使用:在使用中,应对所使用的药剂做出正确的选择,即能对症下药,并控制剂量;同时,应控制药剂的存放和使用,并确保足够的通风,有关这方面的要求可以査阅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或向供应商获取信息。在没有获得准确的信息以前,饭店要注意对室内植物养护的控制。添加杀虫剂、化肥等的植物应在室外通风处摆放两周以上的时间才能移至室内。 (5)控制非吸烟区:饭店应经常检查非吸烟区采取的管理控制措施是否合理并得到有效执行,检査员工是否采用正确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以避免污染物从吸烟区泄漏。非吸烟区和吸烟区的选址是保证空气质量的一个前提条件,非吸烟区应该选在新风出风口附近,而吸烟区则要选在回风口或大型通风设备的附近,这样才能在根本上保证室内不受吸烟的污染。 厨房操作:厨房员工应定期检査燃料和气味的控制,并确保正常的通风。所有的厨房区域都应形成负压,以防止厨房的油烟和气味的外溢。如果在开放式空间进行食品的制作,要注意安装相应的排风系统。洗衣房也是同样的道理。 (7)复印机:摆放复印机等设备的场所要注意良好的通风,避免人机共 处一室o (8)停车场:许多饭店都采用地下停车场的方式,但是地下停车场的空气质量往往是很差的,因为地下停车场缺少必要的通风;同时,汽车在启停时往往是木完全燃烧汽油,排出的污染物最多,所以要控制停车场的换气率,并防止排放的汽车尾气进入室内。 在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饭店需要一个可参考的标准,但是尽管在许多地区有各种空气污染物的标准,但是完全适用于饭店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却没有。饭店在室内空气质量管理中应持续关注当地标准并采取有效措施达到这些标准。适用于饭店的地方和国家标准主要是人员安全和健康及特殊活动的健康标准,如食品服务标准等。

第五章 室内空气品质

第五章室内空气品质 1、室内空气环境包括室内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 2、对室内空气品质纯客观的定义是把室内空气品质几乎完全等价为一系列污染物浓度的指标。 3、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颁布的<<满足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的通风>>中的定义“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应该是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浓度指标,并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绝大多数人(≥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 4、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是: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健康威胁的浓度。 5、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6、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污染源从性质上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 7、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空气中的年平均浓度大约为0.005~0.01mg/m3 ,一般不超过0.03mg/m3。 8、《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甲醛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0.08mg/m3 II类民用建筑≤0.12mg/m3。 9、《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I类民用建筑包括住宅楼、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II类民用建筑包括办公楼、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体育馆。 10、VOC是(美国环境署)除了CO、碳酸、金属碳化物、碳酸盐以及碳酸氨等一些参与大气中光化学反应之外的含碳化合物。 11、VOC总称VOCs,以TVOC表示其总量。其中《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I类民用建筑≤0.5mg/m3,II类民用建筑≤0.6mg/m3。 12、氡对人体的辐射伤害占人体所收到的全部环境辐射中的55%以上。 13、世界约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 14、每立方米空气中氡平均浓度增加100贝克,肺癌发病率可增高19%至31%。 15、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它列为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 16、氡致肺癌的发病潜伏期大多都在15年以上。 17、《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氡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200Bq/m3,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400Bq/m3 18、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包括:源头治理、通新风稀释合理组织气流、空气净化。 19、物理性吸附的主要吸附剂有:活性炭、人造沸石、分子筛。 20、浸泽高锰酸钾的氧化铝对NO、SO2、甲醛、H2S的去除效果较好。 21、表征过滤器的主要指标有:过滤效率、压力损失和容尘量。 22、颗粒物浓度表示方法:计质浓度和计量浓度。 23、氧化铝对NO2和甲苯去除效果比较好。 24、病态建筑综合症没有明显的发病原因,只是和某一特定建筑相关的一类症状的总称。 25、病态建筑综合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其中可能涉及到40多个相关因素。 26、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很大可能性有:低通风率、空调、工作压力过大或对工作不满意、过敏或哮喘患者。 27、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原因可能有:地毯、办公室人员过多、使用显示器、女性等原因。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台账制度方案预案专案交底计划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15〕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7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存在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影响了监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明晰事权、落实责任。依法明确各方生态环境监测事权,推进部门分工合作,强化监测质量监管,落实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和权利。 健全制度、统筹规划。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统一规划布局监测网络。   科学监测、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监测科研和综合分析,强化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先进装备与系统的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综合集成、测管协同。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和共享,开展监测大数据分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

室内环境保护

室内环境检测中氨的必要性 国家关于室内空气中氨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目前主要有以下2个控制标准 (1)《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标准规定,每立方米空气中氨气的控制浓度不超过0.2mg. (2)《国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规定Ⅱ类建筑每立方米空气中氨气不超过0.5mg,Ⅰ类建筑每立方米空气中氨气的控制浓度为不超过0.2mg。 氨是一种什么物质? 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比重为0.5),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3ppm。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进入肺泡内的氨,少部分为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被吸收至血液,少量的氨可随汗液、尿或呼吸排出体外。氨是从哪来的呢? 专家判断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混凝土防冻剂,另一种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凝固速度,使用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早强

剂。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施工速度,国家在这方面有着严格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污染室内空气的情况,可是北京地区近几年大量使用了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含尿素的混凝土防冻剂,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外加剂在墙体中随着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不断增高。 另外,室内空气中的氨也可来自室内装饰材料,比如家具涂饰时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用氨水,氨水已成为建材市场中必备的商品。 氨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2001年1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在表6.0。4中明确规定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其中氨在I类民用建筑工程中的限量为低于0.2 mg/m3,此标准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另外,为了控制室内空气中的氨污染,有关部门规定从2000年3月1日起强制淘汰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对含尿素的混凝土防冻剂划定了使用范围,从2000年3月1日起不准在住宅工程、公建工程中使用。同时提出了对违规者的监督和处罚。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 分析了室内空气品质的现状,危害,对人体健康及生产效率的影响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解决办法。本文主要从引发室内空气品质恶化的原因方面,探讨如何防止病态建筑的产生,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及如何解决已经产生空气品质问题的建筑,从而使人们享受舒适现代生活的同时,不会被病态建筑综合症侵扰。文章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建筑物室内空气存在的问题 ●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 ●解决被污染的空气办法 1引言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空间和舒适度要求后,人们逐渐的关注室内空气的健康状况。而由于采用了不合适的装修方法以及使用装修材料的化学产品质量不达标,现在居民室内空气品质状况令人担忧。人们往往关注于大楼内的空调系统制冷制热能力而忽略了对影响人体健康有着关键联系的室内空气品质(IAQ)问题,使得被污染的室内空气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同时全球能源危机,使制冷空调系统这一能源消耗大户面临严重考验,节能降耗成为空调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为了节能或降低造价而尽可能减少新风量,使室内产生有害气体和种种污染物(如造成居住和办公环境空气品质下降的元凶:室内的挥发性有机物,悬浮微生物和漂浮在空气中的微粒)。不能及时合理

的稀释和排出,使室内空气品质劣化。新风通风换气次数不足, 没有充足的室外新鲜空气稀释室内污染的空气,从而导致了室内空气进一步恶化。因此关注公共健康,不断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为公众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产环境,便成为我们所应积极投入的研究课题。 2.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及标准(引用相关规范) 室内污染物种类繁多,目前检测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达数百种,它们当中有的会引起人体某种不愉快的感觉,如长期在室内工作的人们,出现眼、喉刺激、鼻塞、头痛、头晕、恶心、胸闷、乏力、皮肤干燥、嗜睡、烦躁等症状,统称为“病态建筑综合症”。有的被认为对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据调查,约49.8%的人体疾病与室内污染物有关。还有一些其特性目前还不为人类所认识.如此种类繁多的污染物其存在是造成室内空气品质不良的重要原因。 2.1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目的 1. 掌握室内空气品质状况和变化趋势,以开展室内污染的预测。 2. 评价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室内人员接受的程度,为制 订室内空气品质标准提供依据。 3. 弄清污染源(如建材、涂料)与室内空气品质的状况关系,为建筑设计、卫生防疫、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改善室内空气清洁度

改善室内空气清洁度,为健康环保代言 “环保”是家居行业近年热议的一个话题,对于刚刚装修完的新房间,人们往往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入住,但是,装修完后,室内还残留着很大密度的空气污染物,如甲醛、苯、放射性氡等有毒物质,存在着非常严重又看不见的健康威胁,如果没有得到好的空气消毒机产品去维护,这些有毒物质很可能会对家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事实上,近年来已经不少人意识到室内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空气消毒机也逐渐进入千家万户,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急剧增长,空气消毒机的种类也逐渐向着多样化发展,包括壁挂式空气消毒机、柜式空气消毒机、吸顶式空气消毒等等,不光是对于家居环境,医院、食品制药、生物制品、口腔门诊,个人诊所、美容院、康复中心、血站等公共场所也同样如此。 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伟一壁挂式消毒机,这也是目前市场是广泛使用的一项净化技术,产品的使用方法是非常简单的,采用液晶操作运行监控系统定时对空气消毒,也可以使用遥控操作进行临时消毒,任何人都能简单轻松使用,消毒效果非常显著的,安装在室内墙壁上,不但不占空间面积,而且消毒时候人员不用撤离,既安全消毒又彻底,而且是没有二次污染的。 作为一家拥有从事多年消毒净化产品、环保产品的研制、生产经验的优质企业,东莞伟一自成立以来,已经在全国各地完成了数百家污染治理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市场为依托,以用户的需要为准则,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更新的管理方法,本着“保护环境、奉献社会、造福人类”的宗旨,积极地向社会提供更新更好更适用消毒净化产品。 我们都知道空气是够赖以生存最重要的保障,我们也常为日益下降的空气质量感到叹息,亚健康人群在近年更是呈现出爆发趋势,为了身体的健康,不妨选择一台壁挂式空气消毒机,给自己和关爱的人一片洁净的空气环境,远离有毒物质的担忧,室外的蓝天已经越来越少见,那就让室内也呼吸成为一件轻松而健康的事吧!

室内空气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对居住条件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随之而来的便是房地产行业的日新月异,各大城市高楼林立,居住区设计风格别致,室内的装修更是花样翻新,装修也便成了新时代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物也是悄然而至,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尤其对婴儿及儿童的威胁更是严重。 小气候对室内人群的健康起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作用。室内小气候是指室内环境中的气候,也就是建筑物内的气候。室内小气候是由空气温度(气温)、空气湿度(气湿)、空气流动速度(气流)和环境辐射温度(热辐射)等四项物理要素组成。这四项因素不仅单独影响热代谢,而且对人的热感觉起着综合作用。 皮肤、上呼吸道粘膜和口腔黏膜等是人体接触外环境的主要界面,受小气候的影响较大。一定的空气湿度可以对这些部位起到保护作用,是这些部位的表面保持湿润,使得局部生理功能发挥良好,起到了防御和分泌等应有的功能。如果空气过于干燥,这些部分的表层细胞就会丢失水分,皮肤容易干燥甚至皴裂,口腔和呼吸道的黏膜也会因丢失水分而使得口唇、鼻腔、咽喉部甚至气管有时会因过于干燥而出血,局部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气流对湿度也有较大的影响。当气流大时,空气中的水分更容易丢失,更促使皮肤粘膜表层的水分丢失,变得更干燥。 室内小气候除了对人体健康能产生直接影响外,还会由于对室内污染物的作用而影响到污染物在室内的浓度变化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室内空气中的有害因素来源大体上可以分为室外来源和室内来源: 一、室外来源 1、来自大气 2、来自生活用水 3、来自土壤和宅基地 4、人为带入室内 5、邻居干扰 二、室内来源 1、来自人和其他生物的呼出气。 2、日常的炊事活动产生出大量的燃烧产物和烹调油烟。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及CFD技术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及CFD技术 王圣1王小逸屈伟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100022) 摘要室内空气品质与人的感知及个体差异紧密相连,是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洁净度等空气指标的综合效应。不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将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综述了室内空气品质与舒适性、通风效率的关系,总结了国内外的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并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进行了归纳比较。最后,介绍了CFD(计算流体力学)在室内空气品质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标准计算流体力学 I ndoor air quality evaluation and CFD technology Wang Sheng, Wang Xiaoyi, Qu Wei.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22) Abstract: IAQ (Indoor Air Quality) has much to do with people’s feel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is the integrated effect of temperature, humidity, airflow velocity, lustration of air. Poor IAQ will have great harm to people’s health and work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oor air quality and comfort and Ventilation Efficiency, introduces the kinds of IAQ evaluation methods in the world and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tandard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areas. At last, the trends regarding to the CFD application in indoor air quality and the instance using CFD technology on indoor air quality have been addressed. Keywords:Indoor air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 CFD 室内是城市中大多数人工作与生活的场所,人们在室内的时间约占总时间的80%以上,所以人们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工作效率等均与室内环境状况有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家庭装修变得异常火热。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统计数据,我国新建住宅装修率达到了95%以上。而有机合成材料在室内装饰及设备用具方面的广泛应用,致使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气体大量散发,严重恶化了室内空气品质。此外,由于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能源消耗面临严峻的考验,现代建筑物密闭程度增加,新风量不足,使室内空气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增加了室内人群与污染物的接触机会,出现了由于建筑本身不环保不卫生而导致的“病态建筑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1],世界上有将近30%的新建和整修的建筑物受到SBS的影响,大约有20%~30%的办公室人员常被SBS症状所困扰。因此,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 1 室内空气品质与舒适性 空气品质是描述空气质量好坏的概念,它是指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洁净度等空气指标的综合效应。舒适性是指人在温和环境中的热感觉,当感觉不冷不热时,这个环境就是舒适的环境;反之当感觉到热或者冷时,这个环境就是不舒适的。人的健康、自身感觉及工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室内的舒适状况。换句话说,舒适性是人体对空气1第一作者:王圣,女,1982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室内环境分析与评价的研究。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T 11737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GB/T 12372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Saltzman法 GB/T 14582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GB/T 14668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 1466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 14677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T 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芘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516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 16128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6129 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 GB/T 16147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 GB/T 17095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GB/T 18204.13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14 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15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 GB/T 18204.18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GB/T 18204.23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204.25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GB/T 18204.26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GB/T 18204.27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3.1 室内空气质量参数 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 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府办函〔XX〕108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准确掌握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污染源排放状况、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为核心,以“全面设点、全县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为要求,坚持“部门合作、资源共享、测管协同、分工责任”的原则,以“完善网络、信息共享、风险防范、精准服务、强化保障”为主要任务,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及时提供客观准确、统一完整、科学权威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风险监测评估与预报预警能力,为服务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XX提供基础保障。 二、建设目标 到XX年,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初步建成标准统一、责任清晰、各方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1.空气环境质量监测。进一步优化完善气象要素监测点位,在XX主城区新建市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1个,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更加完善。(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气象局配合) 2.水环境质量监测。落实“河长制”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监测断面布设。在渠江、长滩寺河等重点流域科学布设水质监控断面,及时掌控水质变化情况;在县城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布设水质监测点位2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布设水质监测点位18个。根据水污染防治要求,适时扩大水质监测网络。(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水务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配合) 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在耕地、林地、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固废集中处理场及周边、饮用水源地、天然气开采、交通干线等区域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县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12个,基本形成能够反映我县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网络。根据土壤污染防治需要,适时调整和补充土壤监测点位。(县农业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配合) 4.声环境质量监测。建设覆盖城市建成区的区域声环境、声功能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监测点。加强对城市敏感点的监测。(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城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配合) 5.污染源监测。定期发布重点排污单位名单。严格落实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制度,按照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规定开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一些办法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一些办法: 1、专家认为完全的环保概念应是采用植物吸收分解的方法。如果在室内多放一些植物。其作用效果也十分明显。建议放几盆绿萝类大叶植物。 2、购买一台家用臭氧机。 3、可以用菠萝,方法是将菠萝切成碎块盛在盘子里放到室内和家具内。 4、在室内多点燃些蜡烛产生二氧化炭综合室内气体和加速氧化。 5、多通风一般早晨10点以后,分早、中、晚通风各20 分钟。 6、另可以请专业公司处理。比如:光催化技术、生物降解技术、材料封闭技术、物理吸附技术等。 7、日本独资企业生产的空气净化炭,效果非常好,10天左右就没有异味。 8、在室内多放几盆水,甲醛是溶于水的。 9、使用市场上常见的甲醛捕捉剂。价格参考:600ml装的为68元(天韵牌)。 10、北京钟鼎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空气消毒器。600-700元但效果不详。 11、在房间里摆放桔皮、柠檬皮等物品,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去味方法,不过它们的见效不会很迅速。 12、在果碟盛些茶叶放在刚装修完的房间内。 13、白醋熏蒸整个房间。 14、空气净化机由预滤网、灭菌电极、收尘电极、负离子发射电极、高低压自动控制箱等组成的空气净化机,可用于室内空气净化,具有除尘、杀菌、除臭、去除异味、清新空气等功效。它能去除空气中的飘尘、霉菌和螨虫等细微微粒。由于具有高频脉冲电场,可杀灭细菌、除臭、去除异味。但该设备由于体积大、价格高,不大适合家庭使用。 15、纳米材料环保工艺画。市场上也有一种工艺画,它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纳米复合材料,其降解机理是在光照条件下,将这些有害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对人体无害的有机酸。将喜欢的画挂在房间里,即优雅别致,又可净化居室环境,倒是两全其美之策。一般居室、客厅挂一幅画即可,新装修房希望马上入住或污染源严重(多人经常吸烟),希望多一点空气负离子,也可同时多挂几幅画。 16、家用杀菌消毒灯有一种便携式紫外线杀菌消毒灯,也可以解决家居生活中的杀菌消毒问题。特别适合婴儿房、老人房、厨房、卫生间、居室内的空气、物品的消毒处理,由于其具有定时开关机或遥控开关机功能,使人们在消毒时,免受紫外线的伤害。由于紫外线的杀菌力强,对空调房或紧闭窗的居室特别适用 家庭去除甲醛的办法 1.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除甲醛是一种比较廉价和实用的方法,特点是物理吸附,吸附彻底,不易造成二次 污染.活性炭的物理作用除臭,去毒;无任何化学添加剂,对人身无影响。每屋放两至三碟,

暖通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

XINCAILIAOXINZHUANGSHII 新材料新装饰暖通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 颜晓霏 (济宁新城置业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72000) 摘要:本文就人们日益关注的室内空气品质问题进行了描述,并阐明暖通空调与室内空气品质的关系。指出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是一项综合工程,其中暖通空调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暖通空调技术的进步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关键词:暖通空调;空气品质;新风量;新风全热回收系统;降温除湿 引言: 室内空气品质已成为现代建筑科学的前沿研究课题,它涉及建筑环境工程、建筑设计等诸方面,研究的目的是创造一种卫生、健康、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 一、室内空气品质 20世纪初人们已经开始采用通风的方法来改善室内空气环境。制冷空调系统的出现,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空调环境。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使制冷空调系统这一能源消耗大户面临严重考验,节能降耗成为空调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80年代以来,制冷空调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的标志之一就是由舒适性空调向健康空调的变革。 二、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 (一)新型材料和药剂的大量应用 民用建筑新风量设计基础是以人作为最主要的污染源,而如今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装璜材料、新型涂料及粘接剂的不断采用,新型的办公用具不断涌现,高效简便的清洁剂、杀虫剂、除臭剂大量使用,使得室内空气中出现了成千上万种前所未有的挥发性化学污染物。 (二)新风量的减少和新风品质的下降 新风量的不足是造成室内空气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建筑物内,建筑相关污染与人员相关污染两者的感受效应是相互叠加的,应将两者所需要的通风量也进行叠加。但设计人员一般在设计时将两个通风量进行比较,取两者中的大值,这样的考虑造成了房间内的通风量的不足。 新风系统是保障室内空气品质的关键,长期以来,人们将加大新风量作为想当然的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方法。但近年来,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向外排放废气,致使室外空气质量逐渐恶化。室外空气中的某些空气质量指标已超过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指标。显然,这种情况下,引入新风不仅不能起到稀释作用,而且还会恶化室内空气品质。 空调系统设备在加湿、减湿等空气处理过程中,本身也易成为污染源。特别是室外湿度较大,在降温、减湿时,表冷器表面凝水积尘、滴水盘排水不畅,极易污染空气;系统中的部件如帆布软接头、法兰连接处等最易积尘和发霉发生微生物污染。诸如此类因素使新风品质恶化。 (三)通风系统换气效率的影响 不同的通风方式和气流分布方式,影响着通风换气效率,对稀释和排除室内污染物的效果不同,室内人员可感受的空气品质也不同。 集中式定风量全空气系统,靠调节送风温差满足室内外负荷变化,难于使消除室内热湿负荷的通风量与确保室内空气品质所需的通风量相一致。 变风量空调系统,室内外负荷变化时,送风量随之变化,当送风量小到一定程度,加大了室内流场的不均性,甚至会产生冷气跌落,冬季会产生热气流浮升,出现局部高速气流或气流死角,不仅热舒适出现问题,而且由于相应的新风量减少,室内空气品质也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对于变风量空调系统,必需确保系统的最小通风量和最小新风量。 置换通风系统,直接在房间的下部以低风速送入,依靠人、设备等热源的热力作用,使送风以很小的扰动通过工作区,卷吸了周围的热空气和污染物质,定向地上升至设置在上部的排风口排出。在下部新鲜的送风空气推动下,室内形成近似置换式的通风,保证了工作区的最佳空气品质,换气效率最高。 风机盘管系统是用水管代替风管,将空气的热湿处理和过滤移到室内,对室内空气品质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A、机组的盘管排数少,除湿能力差,在室外湿负荷大的情况下使室内相对湿度提高;B、机组内的盘管湿表面常常成为室内的细菌源、气味源,室内空气品质得不到保证;C、风机的压头小,不能满足空气过滤器的要求;因此风机盘管系统在保证室内空气品质方面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四)挥发性有机物 室内空气中约有250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有:A、人体本身自然散发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丙酮、异戊二烯等;B、建筑材料如水泥、地毯、油漆、胶水、墙板、地砖、新家具,都在释放混杂的有机化合物,如甲醛等;C、为了节能,建筑物大量采用绝缘保温材料和密封材料,这些材料也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实验显示,当各种不同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混在一起后,并与臭氧产生化学作用,室内空气中就会出现许多隐形杀手。 三、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措施 我国于2003年3月开始实施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为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供了执行的技术标准。要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必须做到标本兼治。控制污染源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根本,而改进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则是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保证。 入室新风是保证室内空气品质良好的必要条件,但是,大量室外新风的引入势必增大空调系统的负荷,因此引入新风全热回收系统就势在必行。其原理就是利用排风中的冷量来预处理新风,几乎无需消耗任何能源。然而,纯粹依靠加大新风量并不能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理论研究和国内外的许多实际调查都证明,在达到一定新风量后,再加大新风对降低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浓度已不起作用。因此,在保证足够的新风量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新风的品质。恰当的回风量,应既满足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又符合节能的理念。在利用回风的空调方式中,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是随回风率的加大而增加的。研究发现当回风率下降到80%左右时,对于节能和维护室内空气品质较为有利。 由于室内各种污染源不断地散发有害物,再加上新风的引入,虽然之前已经过净化处理,但仍然可能残留着一些有害物质,因此在采用回风和新风混合送风的空调方式时,加强对回风的过滤净化仍然十分重要。目前回风的净化主要针对室内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源,常采用复合式技术手段,如过滤、静电、吸附、催化、等离子体生物过滤、纳米等,根据所需去除污染物的种类,将各种技术进行优化组合。采用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技术和将吸附与纳米相结合的技术则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保证了入室新风的品质后,进而以合理的气流组织方式送至空调房间工作区,方能达到预期的室内空气品质。 外加独立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虽然能够确保室内空气品质所需的新风量,但盘管系统本身的冷凝水却给室内带来微生物污染。其根本的解决办法是:由新风承担室内全部湿负荷,使风机盘管在干工况下运行,从而避免产生冷凝水,这样既保证了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又避免了使风机盘管机组成为各种微生物的孽生地。 对于商场等大空间场所,当人员密度很高时,所需要的新风量也很大。为节约运行能耗,鉴于这类区域建筑空间一般都较高大,若以适当的气流组织实现室内温度分层,仅在下部工作区内营造良好的空气环境,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时,选用换气效率较高的置换通风系统或与冷却顶板复合系统最为恰当。当新风量不足以满足排热要求时,可通过冷吊顶吸收多余的热量,也解决了控制室内空气品质所要求的风量与排热要求风量不一致的问题。根据如上分析,为了在满足热湿环境的同时还保证室内空气品质,今后空调系统的发展方向应是对温度、湿度和室内空气质量独立控制调节的系统。 结束语:室内空气品质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应该是政府、业主、建筑及暖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共同考虑的问题。在当今很多现有的建筑中,室内环境都不是很理想,尽管有的符合现有标准。因此,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获得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金招芬,朱颖心.建筑环境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卢军.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概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3]韩华,徐文华,范存养.暖通空调,2000 [4]阮雄兵,徐玉党.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1 [5]凌均成.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 [6]易金萍,刘国辉,陈希.住宅科技,2002 [7]彭梦珑,杨奇,高冠军.制冷与空调,2001 [8]荣国华.通风除尘,1998 2014年8期—65 —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编制说明 一、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室内空气污染不仅破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主要是因为:(1)人们每天大约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所呼吸的空气主要来自于室内,与室内污染物接触的机会和时间均多于室外。(2)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日趋增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在室外空气污染的基础上更加重了一层。(3)为了节约能源,现代建筑物密闭化程度增加,由于其中央空调换气设施不完善,致使室内污染物不能及时排出室外,造成室内空气质量的恶化。 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污染,来源于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来源主要有消费品和化学品的使用、建筑和装饰材料以及个人活动。如(1)各种燃料燃烧、烹调油烟及吸烟产生的CO、NO2、SO2、可吸入颗粒物、甲醛、多环芳烃(苯并[a]芘)等。(2)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和家用化学品释放的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氡及其子体等。(3)家用电器和某些办公用具导致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污染和臭氧等化学污染。(4)通过人体呼出气、汗液、大小便等排出的CO2、氨类化合物、硫化氢等内源性化学污染物,呼出气中排出的苯、甲苯、苯乙烯、氯仿等外源性污染物;通过咳嗽、打喷嚏等喷出的流感病毒、结核杆菌、链球菌等生物污染物。(5)室内用具产生的生物性污染,如在床褥、地毯中孳生的尘螨等。 室外来源主要有(1)室外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通过门窗、孔隙等进入室内。(2)人为带入室内的污染物,如干洗后带回家的衣服,可释放出残留的干洗剂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将工作服带回家中,可使工作环境中的苯进入室内等。 目前我国对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缺乏系统的标准,为了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切实提高我国的室内空气质量,在借鉴国外相关指标、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内现有的标准,特制定《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二、本标准中条文的依据 (一)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依据 表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依据 污染物名称标准值依据 二氧化硫SO2 mg/m31h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氧化氮NO2 mg/m3 1 h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一氧化碳CO10 mg/m3 1 h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氧化碳CO2室外浓度以上 1260 mg/m3 8 h ASHREA 62-1999 氨NH3 mg/m3 1 h前苏联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CH245-71)

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及新净化技术的应用

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及新净化技术的应用 引言 SARS的肆虐使人们对室内空气的卫生和健康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在家庭和办公区内的空气污染程度远远高于室外。病毒及细菌可以通过呼吸、皮肤以及黏膜进入我们的身体内,所以65%到75%的感染和过敏症状几乎都是由以上途径利用人和人相互传染 上的。人们往往关注于大楼内的空调系统制冷制热能力而忽略了对影响人体健康有着关键联系的室内空气品质(IAQ)问题。室内的挥发性有机物(VOC),悬浮微生物 (Bioaerosols)和漂浮在空气中的微粒(Particulars)是造成居住和办公环境空气品质 下降的元凶。新风通风换气次数不足,没有充足的室外新鲜空气稀释室内污染的空气,从而 导致了室内空气进一步恶化。因此关注公共健康,不断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为公众提供健 康、安全、舒适的生活产环境,、生便成为后SARS时期我们所应积极投入的研究方向。 1 室内空气污染的分析 在一天的生活中,人们停留在室内的时间超过了全天的80%。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对 健康的影响随室内环境不同(如室内容积、通风量、自然清除等)而不同。室内空气的污染物按照其构成可分为以下几种: 1.1微粒粉尘及有害气体 民用建筑中悬浮的微粒粉尘主要为烟雾(香烟、炊烟中的颗粒)。包括燃烧产生的 可吸入性微粒,CO、氮氧化物、SO2 等。 1.2悬浮微生物 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等是引起呼吸道疾病以及室内空调疾病的最直接的原因。 1.3挥发性有机物 包括甲醛、苯,甲苯、乙醇、氯仿、厨房中的油烟和香烟中的烟雾等有机蒸气,其中某些具有相当的致癌性。 室内空气污染物一般情况下不会超标,短期内人体不会有明显的反应,但是由于室内空气污染物种类较多,污染源各异,因此可能会产生复杂的协同作用,以至能够对人体造 成长期且持续的危害。以下是几种主要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表1几种主要空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新装修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及污染防治对策

新装修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及污染防治对策 摘要:新装修的建筑对空气质量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在装修过程中没有考虑空气质量的问题,那么,则有可能导致空气中有害物质超标或气味难闻现象严重等等,这将严重影响使用者的工作和生活。所以,应该高度重视新装修的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尽量避免污染等问题,保证空气质量的清新和良好。本文对新装修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及污染防治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装修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污染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U83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导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条件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室内装饰装修已越来越普遍。各种装饰装修材料的使用,以及更多的家具和日用化学品进入室内,使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增多。相对于室外空气,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则更加严重。为了节约能源,现代建筑物的密闭性增加,新风量不足,使得室内污染物不能及时排出到室外,在室内存留、蓄积,造成室内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农业的现代化,室外的工作时间越来越少。电话、计算机的普及,不仅使商贸活动、公司运作越来越多地在写字楼内完成,人们的户外活动越来越少。人的一生中约有80%左右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而婴幼儿、孕产妇、老弱病残等敏感人群在室内停留的时间更长。因此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健康,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一、室内空气污染物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建筑的装修污染是指人们在装修美化家庭过程中,由于选用的装修材料存在着对人体、对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从而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一般装修污染主要分为物理污染和化学污染:(1)物理污染主要是指放射性物质产生的污染,如γ射线、氡及其子体。(2)化学污染主要是由有机或无机有害物质产生的污染,如甲醛、苯、氨、TVOC等。见下表。 室内装修污染及危害一览表 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概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