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在线作业答案.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在线作业答案.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在线作业答案.

东南大学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在线作业答案

学号尾数是2的

(1初级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从古代到16世纪。这一时期生命科学的相关成就主要体现为古代医学、农业、畜牧业和相关生物技术等方面知识。古代医学和药学发展以及古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的应用使古代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2生命科学体系的形成:从16世纪开始,生命科学开始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科学

体系,建立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形成了不同的生物学分支学科。18世纪提出了生物分类法,19世纪建立了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发现了孟德尔遗传定律。

(3现代生命科学阶段:50年代沃森和克里克阐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直接导致了对生物体中DNA—mRNA—蛋白质中心法则的发现。60年代Nirenberg、Ochoa以及Khorana 等生物学家破译了RNA上编码合成蛋白质的全部64个三联遗传密码。1970年Temin和Baltimore从鸡肉瘤病毒颗粒中发现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反转录酶,补充和完善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描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大小、功能,以及男女生长发育过程和特征,论述了生活条件、精神状态与健康的关系。并进一步总结了阴阳和五行理论,提出了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为中医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基础。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记录了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并进行了分类。

2.现代生物技术日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众多领域。从发展前景看,人类为解决粮食、医疗保舰能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充分有效地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必须大力发展生物工程产业,其主要领域可概括为四大方面:农林牧渔业、医疗卫生业、能源环境业和轻工食品业。各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为:

农林牧渔业:培育优质、高产、抗逆的动植物新品种;为动植物疫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精确快速的诊断方法和高效、安全的防治用制剂。

医药卫生业:研制新药和新生物制品,提高对恶性肿瘤、心脏血管并重要传染病和遗传病的防治水平;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它高新技术,改造已有的生物制品和抗生素等医药工业。能源环境业:选育可大量生产能源化学物质的工程菌,开发生物来源的石油替代产品;选育可降解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工程菌,用以处理垃圾,变废为宝;处理工业“三废”,石油泄漏等,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轻工食品:选育优良的工业生产菌种,开发新产品,以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不可降解的化工材料;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已有的酿造工业和发酵工业。

生物工程产业是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中的新兴产业,它的兴起及其对传统产业的全面渗透和改造,将是下一个世纪第四次产业革命的重要特征。生物工程产业的发展,对人类和地球的长远良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骨架盘绕折叠所形成的有规律性的结构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整个多肽链的三维构象,它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进一步折叠卷曲形成复杂的球状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数条具有独立的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通过非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聚合体结构。

分解糖原,增加脂肪和蛋白质的消耗

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发生数目或结构上的改变。包括整个染色体组成倍的增加,成对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单个染色体某个节段的增减,以及染色体个别节段位置的改变。这些畸变,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识别,它是染色体病形成的根本原因。染色体畸变分为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

ak47

[先知] 向ak47提问

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是继基因工程之后发展起来的生物学技术,它们是基因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新一代的基因工程。以下简要介绍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一、蛋白质工程

通过基因工程能够大规模生产生物体内微量存在的活性物质,并借助转基因而改变动植物性状,得以在人类医疗保健中进行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然而在广泛利用自然界各种蛋白质的过程中就发现,这些蛋白质只是适应生物自身的需要,而对它们进行产业化开发往往不合意,需要加以改造。1983年Ulmer首先提出蛋白质工程,它是指按照特定的需要,对蛋白质进行分子设计和改造的工程。自此以后,蛋白质工程迅速发展,已成为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蛋白质的分子设计与改造

蛋白质工程首先是以蛋白质的结构为基础,通过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晶体结构和溶液构象的研究,积累了成千上万蛋白质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的数据资料,并编制成系统的数据库,得以从中找出蛋白质分子间的进化关系、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面的规律。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图象显示的迅猛发展,已使蛋白质结构分析、三维结构预测和模型构建,分子设计和能量计算等理论与技术以及相关软件,正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而成为生物信息学的一个分支。它在蛋白质工程定向改造的分子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手段。

蛋白质作为生物大分子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重点,大量蛋白质被分离纯化,测定了它们的结构、性质和生物学作用。分子生物学有关基因组的研究,也可以用以推测出一些未知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采用定位诱变的方法,可以对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核苷酸密码子的插入、删除、置换和改组,其结果为分子改造提

供新的设计方案。现有的蛋白质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蛋白质工程则是对生物进化的模拟,按照蛋白质形成的规律,改造蛋白质或构建新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改造通常需要先经周密的分子设计,然后依赖基因工程获得突变型蛋白质,以检验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果改造的结果不理想,还需要从新设计再进行改造,往往经历多次实践摸索才能达到改进蛋白质性能的预定目标。

(二蛋白质改造工程举例

1.水蛭素改造

水蛭素是水蛭唾液腺分泌的凝血酶特异抑制剂,它有多种变异体,由65或6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水蛭素在临床上可作为抗栓药物用于治疗血栓疾病。为提高水蛭素活性,在综合各变异体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改造水蛭素主要变异体HV2的设计方案,将47位的Asn(天冬酰胺变成Lys(赖氨酸,使其与分子内第4或第5位Thr(苏氨酸间形成氢键来帮助水蛭素N端肽段的正确取向,从而提高凝血效率,试管试验活性提高4倍,在动物模型上检验抗血栓形成的效果,提高20倍。

2.生长激素改造

生长激素通过对它特异受体的作用促进细胞和机体的生长发育,然而它不仅可以结合生长激素受体,还可以结合许多种不同类型细胞的催乳激素受体,引发其他生理过程。在治疗过程中为减少副作用,需使人的重组生长激素只与生长激素受体结合,尽可能减少与其他激素受体的结合。经研究发现,二者受体结合区有一部分重叠,但并不完全相同,有可能通过改造加以区别。由于人的生长激素和催乳激素受体结合需要锌离子参与作用,而它与生长激素受体结合则无需锌离子参与,于是考虑取代充当锌离子配基的氨基酸侧链,如第18和第21位His(组氨酸和第17位Glu(谷氨酸。实验结果与预先设想一致,但要开发作为临床用药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3.胰岛素改造

天然胰岛素制剂在储存中易形成二聚体和六聚体,延缓胰岛素从注射部位进入血液,从而延缓了其降血糖作用,也增加了抗原性,这是胰岛素B23- B28氨基酸残基结构所致。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改变这些残基,则可降低其聚合作用,使胰岛素快速起作用。该速效胰岛素已通过临床实验。

4.治癌酶的改造

癌症的基因治疗分二个方面:药物作用于癌细胞,特异性地抑制或杀死癌细胞;药物保护正常细胞免受化学药物的侵害,可以提高化学治疗的剂量。疱疹病毒(HSV胸腺嘧啶激酶(TK可以催化胸腺嘧啶和其它结构类似物磷酸化而使这些碱基3’-OH缺乏,从而阻断DNA的合成,杀死癌细胞。HSV—TK 催化能力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来提高。从大量的随机突变中进行筛选出一种酶,在酶活性部位附近有6个氨基酸被替换,催化能力20倍以上。

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很快,研究工作很多,以上仅介绍了几个例子。蛋白质工程除了用于改造天然蛋白质或设计制造新的蛋白质外,其本身还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功能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在解决生物理论方面所起的作用,可以和任何重大的生物研究方法相提并论。

二、酶工程

人们早就知道,在催化化学方面,就其经济性、效率以及用途的多样性而言,很难有其它的化学物质能超过生物酶。如今,生物酶已被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如食品、饮料、医用药品、化学工业及洗涤剂的生产等。然而,这些由数百个氨基酸按一定的精确顺序连接起来的生物大分子,其用途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天然酶虽然在生物体内能发挥各种功能,但在生物体外,特别是在工业条件(如高温、高压、机械力、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氧化剂、极端pH等下,则常易遭到破坏。除这些酶的不稳定性因素外,天然酶还有分离纯化难,成本高,价格贵等缺点。因此,尽管已被发现的酶有数千种,但是目前在国际工业上和研究中商品酶的种类也仅数百种。所以,人们很自然地想到能否运用迅速发展的生物技术来改造天然酶,使其能够适应特殊

的工业过程;或者设计制造出全新的人工酶或人工蛋白,以生产完全新的医用药品、农业药物、工业用酶和天然酶不能催化的化学催化剂。

酶工程主要研究酶的生产、纯化、固定化技术、酶分子结构的修饰和改造以及在工农业、医药卫生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应用。酶工程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化学酶工程,即通过对酶的化学修饰或固定化处理,改善酶的性质以提高酶的效率和减低成本,甚至通过化学合成法制造人工酶;另一种是生物酶工程,即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酶以及对酶基因进行修饰或设计新基因,从而声查性能稳定,具有新的生物活性及催化效率更高的酶。因此酶工程可以说是把酶学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技术及重组技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型应用技术。

(一化学酶工程

化学酶工程也可称为初级酶工程,是指天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及人工模拟酶的研究与应用。

1.天然酶

工业用酶制剂大多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而获得的粗酶,价格低,应用方式简单,产品种类少,使用范围窄。例如洗涤剂、皮革生产等用的蛋白酶;纸张制造、棉布退浆等用的淀粉酶;漆生产用的多酚氧化酶;乳制品中的凝乳酶等。天然酶的分离纯化随着各种层析技术及电泳技

术的发展,得到长足的进展,目前医药及科研用酶多数是从生物材料中分离纯化得到的。

2.化学修饰酶

通过对酶分子的化学修饰可以改善酶的性能,以适用于医药的应用及研究工作的要求。化学修饰的途径,可以通过对酶分子表面进行修饰,也可对酶分子内部进行修饰。主要方法有:

①酶功能基修饰:通过对酶功能基的化学修饰提高酶的稳定性和活性。例如将α-胰凝乳蛋白酶表面的氨基修饰成亲水性更强的-NHCH2COOH,可使酶抗不可逆热失活的稳定性在60℃时提高了1000倍。

②交联反应:用某些双功能试剂能使酶分子间或分子内发生交联反应而改变酶的活性或稳定性。例如将人α-半乳糖苷酶A经交联反应修饰后,其酶活性比天然酶稳定,对热变性与蛋白质水解的稳定性也明显增加。若将两种大小、电荷和生物功能不同的药用酶交联在一起,则有可能在体内将这两种酶同时输送到同一部位,提高药效。

③大分子修饰: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如肝素、葡聚糖、聚乙二醇等可修饰酶蛋白侧链,提高酶的稳定性,改变酶的一些重要性质。如α-淀粉酶与葡聚糖结合后热稳定性显著增加,在65℃结合酶的半衰期为63min,而天然酶的半衰期只有2.5min。

3.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水溶性的酶使之变成不溶于水或固定于固相载体的但仍具有酶活性的酶衍生物。在催化反应中,它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反应完成后,容易与水溶性反应物分离,可反复使用。固定化酶不但仍具有酶的高度专一性和高催化效率的特点,且比水溶性酶稳定,可较长期使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将酶制成固定化酶,作为生物体内的酶的模拟,可有助于了解微环境对酶功能的影响。

固定化酶在文献中曾用水不溶酶、不溶性酶、固相酶、结合酶、固定酶、酶树脂及载体结合酶等名称。

酶的催化反应依赖于它的活性部位的完整性,因此在固定某一酶时必须选择适当条件,使其

概念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一词,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基因组学(genomics两个词的组合,意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本质上指的是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

研究技术

二维电泳和质谱技术

应用

1.蛋白质鉴定:可以利用一维电泳和二维电泳并结合Western等技术,利用蛋白质芯片和抗体芯片及免疫共沉淀等技术对蛋白质进行鉴定研究。

2.翻译后修饰:很多mRNA表达产生的蛋白质要经历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糖基化,酶原激活等。翻译后修饰是蛋白质调节功能的重要方式,因此对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研究对阐明蛋白质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3.蛋白质功能确定:如分析酶活性和确定酶底物,细胞因子的生物分析/配基-受体结合分析。可以利用基因敲除和反义技术分析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功能。另外对蛋白质表达出来后在细胞内的定位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蛋白质功能的了解。Clontech的荧光蛋白表达系统就是研究蛋白质在细胞内定位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4.对人类而言,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最终要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主要指促进分子医学的发展。如寻找药物的靶分子。很多药物本身就是蛋白质,而很多药物的靶分子也是蛋白质。药物也可以干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基础医学和疾病机理研究中,了解人不同发育、生长期和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及不同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的特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些研究可能找到直

接与特定生理或病理状态相关的分子,进一步为设计作用于特定靶分子的药物奠定基础。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美国在1990年提出实施的一项伟大的科学计划,与阿波罗登月计划、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同称为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计划。自实施以来,该计划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人们准备用15年时间,投入30亿美元,完成人类全部24条染色体中3×109个碱基对(bp,base pair的序列测定,其主要任务包括作图(遗传图谱、物理图谱的建立及转录图谱的绘制、测序和基因识别,还包括模式生物(如大肠杆菌、酵母、线虫、小鼠等基因组的作图和测序,以及信息系统的建立。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和实施,实验数据和可利用信息急剧增加,人类基因组计划提供了以往不可想象的巨量的生物学信息资源。基因组信息的收集、储存、分发、分析显得越来越紧迫和重要,信息的管理和分析成为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人类基因组计划向信息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值得庆幸的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一开始就与计算机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同步发展,信息技术为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为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生物信息学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紧密结合,互相渗透,生物信息学成为基因组计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事实证明,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生物信息学的支持下,前进步伐大大加快,已经提前完成计划,功能基因组研究也已经全面展开。而人类基因组计划反过来又大大促进了生物信息学的发展,HGP丰富了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内容,促进生物信息学新思想、新方法的产生,生物信息学在最近10年迅速发展的历程证明了这一点。

1 大多数动物的发育要经历胚胎期、幼体期、变态发育期和成体期

2 卵细胞内部是不对称的,即具有极性

3 卵裂是一系列迅速的细胞分裂

4 原肠期为构建内部器官做准备

5 器官形成和组织分化产生了自主的有机体

6 普遍的发育规则可能暗示了共同的机理

抗原(antigen, Ag是一类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两种性质。

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后,机体免疫系统能形成抗体或致敏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反应原性是指产生的抗体或致敏T淋巴细胞能与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反应。

既具免疫原性又具反应原性的抗原称免疫原。某种物质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免疫原,是因为它有特异的化学结构,这就是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可以与相应的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引起免疫应答。一个抗原决定簇只能激活一种淋巴细胞(对于B细胞只刺激产生一种类型抗体。一个抗原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抗原决定簇。抗原功能性决定簇的总数称抗原结合价。抗原决定簇少,抗体与抗原结合就少,往往就见不到反应。天然抗原或复杂的半抗原决定簇往往多达几十个,因此可以与很多抗体分子交互结合。

有些分子本身没有免疫原性,不能引起免疫反应,但是如果把它们和某些载体分子,如蛋白质分子结合起来就有了免疫原性,就能使动物对这一复合分子产生特异的抗体。这种本身无免疫原性,但有反应原性,一旦把它与载体结合就有了免疫原性的物质,就称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如寡糖,类脂和一些简单的化学物质等。吗啡就是一种半抗原,把它与蛋白分子结合起来,就可以使动物体产生相应抗体,此抗体可作为检测是否吸毒的试剂。

抗原相对分子量一般都在10X103以上,而在4X103以下者一般无免疫原性。在一定相对分子量范围内,分子量大者免疫原性强,这是因为:

1、相对分子量大,表面抗原决定簇就多,而淋巴细胞要求一定数量抗原决定簇刺激才能活化;

2、大分子化学结构稳定,在水中呈胶体,不易被机体破坏或排除,这样在体内存留时间就长,有利于持续刺激淋巴细胞。核酸本身免疫原性很低,但只要有5个核苷酸与蛋白质分子载体连接,就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抗原可分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两类,前者如细菌、病毒、花粉、各种毒素以及小型动植物;后者主要为机体从未接触过的物质或构象发生改变的自身成分,如变性的IgG重链、晶状体物质、精子、脑组织等。

抗体是人或动物受抗原物质(如细菌或其毒素、病毒等刺激后,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抗体是人体抵抗感染的一种重要武器。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Behring发明了用含白喉抗毒素的动物血清注射给白喉患儿,使其治愈。此后医学家们用含有不同抗体的动物血清或人血清来治疗或预防多种传染病。由于Behring开创了抗体治疗传染病的方法,对防治传染病作出了卓越贡献,本世纪初荣获诺贝尔医学奖。但传统的人工生产抗体的方法是将抗原物质(如细菌或其毒素等注射给动物(如马、羊等,使动物产生针对该抗原物质的抗体。人们抽取免疫动物的血液,分离出含抗体的血清。这种体内生产抗体的传统方法有许多缺点。例如所获得的抗体不纯,不能连续生产,动物饲养与管理工作繁重等,故长期以来医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在试管内(即体外生产抗体的方法,1976年英国剑桥大学两位科学家Milstein和Koh1er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免疫小鼠的脾细胞杂交。小鼠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无限增殖传代并能分泌无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免疫小鼠脾细胞能产生针对某种抗原的抗体,但不能在体外无限增殖。将两者融合成一种杂交瘤细胞,后者继承了两个亲代细胞的特点,既可在体外无限增殖,又可产生针对某种抗原的抗休。一个杂交瘤细胞在体外不断增殖所形成的细胞集团,被称之为克隆。在同一克隆中所有的细胞产生相同的抗体,此抗体称之为单克隆抗体(简称McAb。它是单一特异性的高纯度的抗体,可在体外连续大量生产。McAb在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给某些难治疾病的诊断、防治带来了新的希望。如针对某种肿瘤细胞的McAb与毒

素、抗癌药物或放射性物质结合成复合物(医学上称为生物导弹,将此复合物注射到病人体内,可定向杀伤McAb所针对的肿瘤细胞,而

对其它正常细胞则无作用,这是任何其它抗癌治疗方法办不到的。因此,单克隆抗体技术被誉为现代生物科学的一项革命性突破,是当今四大生物工程技术之一。由于Milstein和kohler 的杰出贡献,1984年他俩共同获取了诺贝尔医学奖。

γ射线PET 磁性物质fMRI 近红外成像

电位EEG 磁场信号MEG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区别如下: (1产生的来源不同。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表现出了人的知识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参与。

(2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感觉是人脑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3生理机制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表现如下:

(1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

(2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善,那么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

(3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

人类和其它物种的起源,不是神造的,是自然物质力量造化而生,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人类存在据说有几百万年的历史,几百万年以来,人类物质运动从低级走向高级,发展到今天的现代人类,几百万年的漫长时间,在自然界永恒的发展过程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人类从自然界中产生,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起源,我们不可能从最原始的单细胞生命开始,达尔文是从森林古猿开始的,认为人类是从这种古猿进化而来,生命起源和人类的起源不能同日而语,生命在几十亿年前就产生了,而人类的出现只有几百万年。现在推测,在地球地质运动的某一发展阶段的某一时期,形成了某种特定和自然环境,在这忡环境中,有机物质在其它物质力量(如空气、水分、阳光、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作用下产生了一些胚胎类的有机聚合物,在适宜的温度合湿度作用下,继续发展变化,最后变成了动物或植物,也包括人类在内。同时自然界按照物质运动的平衡法则(即空间上的完整性和时间上的圆满性,赋予了这些生命形式各自不同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如动物都有头、干、尾,植物都有根、茎、叶,动物都有维持生命活动的心,肝,肺等内脏器官,眼,耳,鼻等外部器官以及它们的功能,植物则有光合作用的功能,还赋于动植物繁衍后代的器官和功能,并自然

地形成了它们的遗传基因,以保证这些物种运动和发展的稳定,完成它们的运动(生存)周期。物种的起源,不是个别的,偶然的,而是在某一特定时期,地球某些地域的表面环境大致相同,从而在各个不同区域演化出同一种类的生物,昆虫类的许多物种,如蚂蚁,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有的体形较大,有的较小,种类繁多,如鼠类,也有广泛的分布,有田鼠。黄鼠、松鼠等等,如犬科动物,狼、狐、豺等,如猫科动物,虎、狮、豹等,它们虽然外形不同,但一类动物的身体结构基本相似,人类也是如此,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大洲,有黑种人,白种人和黄种人等等.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人类只起源于某一地区,而其它地区的人类则是后来迁徙而至,显然有些迁强,造化在创造人类的时候,一开始绝不会只有男女两人,如亚当和夏娃, 如果是这样,人类岂不是近亲繁殖,不要说进化,恐怕早已经退化而灭绝了,我们

不排除有些地区的人类是后来迁徙的,如美洲的印弟安人,大洋洲某些岛屿上的土箸人种等,所以人类应是多处起源,而不只限于某一地区.,其它物种的起源也是如此,是在自然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同时或先后产生的,只是因为各地区的物质条件的某些差异,如温度.湿度和微量元素的细小差别,使物种的形态产生差别,因而有棕熊.黑熊和白熊的区别,人类则有白人,黑人的差别.人类是灵长类的一种,和其它灵长类是同时产生的,如各种猴子,猩猩和大猩猩等,这些灵长类虽然和人类的形态比较近似,但人类绝不是猿类进化来的,我们知道,事物是物质运动的平衡状态的具体表现,事物的外部形态是由其内部因素和外在条件所规定的,是先天的,自然的,比如一个物种(动物或植物,它的基本形态是先天造化而城的,它做为一种物质运动,必然要同其它事物进行一系列的质量交换和能量转化,以完成它的运动周期,所以该物种的基本形态就具有同其它事物进行质量交换和能量转化的各种功能,而它的功能则是由先天所造化的各种器官来实现的,动.植物绐铪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能力,也就是大自然造化所赋于的本能, 这种本能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延伸和放大,实现后天的进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 i,但其后天的进化不会超越其先天的本能,进化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先天的基本形态;现代基因科学证明,遗传基因保证了五种的发展和繁衍,物种后天的发展变化,可能使其某些性状发生一些改变,但它的基本形态是不会改变的,而它的某些性状的变化,不过是其本身的延伸和放大而异,不要说区别较大的动物,如蚂蚁和大象,蚂蚁不论怎样进化也不可能变成大象,即使物种之间属于同一科属得,也未见有此类变成彼类,如驴和马,驴和马可以交配,产生骡,但骡不能繁育后代,不能发展成独立的新物。说到人类和猿类,生态因子的类型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不统一。简单、传统的方法是把生态因子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前者包括生物种内和种间的相互关系;后者则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 1.气候因子气候因子也称地理因子,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等。根据各因子的特点和性质,还可再细分为若干因子。如光因子可分为光强、光质和光周期等,温度因子可分为平均温度、积温、节律性变温和非节律性变温等。 2.土壤因子土壤是气候因子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结构、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等。生态因子生态因子

3.地形因子地形因子如地面的起伏、坡度、坡向、阴坡和阳坡等,通过影响气候和土壤,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4.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包括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寄生、竞争和互惠共生等。 5.人为因子把人为因子从生物因子中分离出来是为了强调人的作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带有全球性,分布在地球各地的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生态因子 - 系统生态因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最早由英国著名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于 1935 年比较完整地提出。坦斯利认为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生物包括多种生物的个体、种群和群落,其生存环境包括光、热、水、空气及生物等因子。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静止不动或偶然聚集在一起的,它们息息相关,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并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各个生态因子不仅本身起作用,而且相互发生作用,既受周围其它因子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其它因子。其中一个因子发生了变化,其它因子也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生物因子之间、非生物因子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它们通过能量的流动、物质的运转和信息的交换,在自然界中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自然综合体。在这里遇到的最初的伦理争论关涉到这种与一般的治疗有较大区别的治疗方式的正当性。一些科学家认为,体细胞基因治疗是目前疾病治疗技术的一种自然的、合乎逻辑的延伸。而生命伦理学家则主要考虑到技术的安全性,基因干预的潜在的利弊,该研究的参与者参与机会的公正性,研究参与者知情同意的真实性以及参与者的隐私和医学信息保密等等。伦理学家的着眼点在于生命伦理学的一些基本伦理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自主性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保密原则和公正原则。但对这些原则如何进行应用却有一个实践和争议的过程

植物与生活期末小论文

植物与生活论文 浅谈植物性能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摘要】从热带的雨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温带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到寒带的草甸;从海底森林——巨大的褐藻群,平原的栽培植物,丘陵山地的森林,到高山矮灌丛,地球上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植物,给地球带来无限的生机。目前已知的40多万种植物各有特色:长寿的银杏树(Ginkgo biloba)可生活1000多年,而短命菊(齿子草)只需几周就完成了整个生活史;最简单的衣藻(Chlamydomonas)只有一个细胞,而种子植物则具复杂结构,并有根、茎、叶等的分化。有的植物需要强烈阳光,有的则喜欢阴湿的环境;绝大多数自养,但也有异样的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属(Cuscuta)等。各种植物可分为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等多个类群,它们共同组成了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植物界。 【关键词】植物结构、经济效应、环境和谐 在低等植物中,有的植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如衣藻),有的植物数个细胞聚合成一个个体,但细胞间尚无分化(如团藻);到了高级的多细胞藻类(如海带),才出现了细胞的分工,出现了组织(tissue)的雏形。被子植物细胞来源于种子内胚芽和胚根的原始细胞(相当于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的不断分裂,开始并无分化;长到离茎尖和根尖1~2cm的地方,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开始分化,并逐渐形成具有各自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群,及组织。 植物中那些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似,个体发育来源相同的细胞群(cell group)称为组织。根据功能和形态,一般把组织分为两大类: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不断地生长和分裂;成熟组织的细胞,则经过分化,显示不同的形态特征,利于承担不同的功能。成熟组织又可进一步区分为:薄壁(基本)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等不同组织。 植物生长可归结于细胞的生长(cell growth)和分化两个主要过程。所谓生长(growth),是指细胞体积和数目的增加;所谓分化(differentiation),是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特化。植物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形成,都取决于细胞的分化。 绿色植物中,低等的藻类大多数无组织分化,因此也就不存在器官。它们的营养生长就是细胞的分裂和长大。高等的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细胞,分化为多种组织,进而构成负责一定功能的器官(organ)。在营养生长期,一般有根、茎、叶(苔藓)完成。这些器官各有其一定的外部结构,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它们的活动与物质的吸收、同化、运输和贮藏等营养生长有关。因此,把根、茎、

智慧树知到 《生命科学导论》2019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生命科学导论》2019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多选题】(1分) 以下元素中哪种是微量元素?(F;Se;Cr) 2、【多选题】(1分) 生命科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创造生物学;描述生物学;实验生物学) 第二章 1、【单选题】(1分) 多肽中,邻近几个氨基酸形成的一定的结构形状称为:(二级结构) 2、【多选题】(1分) 以下哪些是生物大分子? (DNA;蛋白质;核酸;多糖) 3、【多选题】(1分) 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区别,哪些话是正确的? (淀粉是葡萄糖构成的; 纤维素是β(1-4)糖苷键形成; 淀粉是α(1-4)糖苷键形成) 4、【单选题】(1分) 多糖链是由单糖依靠什么键连接而成?(糖苷键) 5、【单选题】(1分) 肽链是由氨基酸依靠什么键连接而成?(肽键)

6、【单选题】(1分) 核酸链是由核苷酸依靠什么键连接而成?(磷酸脂键) 7、【单选题】(1分) 核酸的二级结构主要依靠什么键形成?(氢键) 第三章 1、【单选题】(1分) 以下有关酶的催化效率的表述,哪句是错的: (细胞内生化反应速度可通过酶的活性来调节,但不能通过细胞产生酶的数量多少来调节。)2、【单选题】(1分) 反密码子位于:(tRNA) 3、【单选题】(1分) 以下哪个途径是用于固定CO2的:(卡尔文循环) 4、【单选题】(1分) 磺胺可以杀死细菌是因为:(磺胺是一种竞争性抑制剂) 5、【单选题】(1分) 科学家发现大肠杆菌可以进行多种代谢方式,以下哪种方式产能最多:(有氧呼吸) 第四章 1、【单选题】(1分) 与动物细胞相比,以下哪种结构不是植物所特有的:(线粒体) 2、【单选题】(1分) 以下哪类生物的细胞壁可能由脂单层膜而非脂双层膜所构成?(古菌) 3、【单选题】(1分)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油菜素内酯 油菜素内酯又称芸薹素内酯,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由于其生理活性大大超过现有的五种激素,已被国际上誉为第六激素。属新型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理学家认为,它能充分激发植物内在潜能,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的耐冷性,提高作物的抗病、抗盐能力,使作物的耐逆性增强,可减轻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1970年,美国学者J.W.米切尔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极强生理活性的物质,定名为油菜素,当这一成果发表后曾遭到异议。后来,美国农业部的研究人员用了10年时间,从225公斤油菜花粉中提取出10毫克样品。1979年格罗夫鉴定了它的分子的立体构型并定名为油菜素内酯。现在,科学家们已逐步认可它是继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之后的第六大类植物激素。) 基本资料 油菜素内酯 中文通用名称:24—表芸苔素内酯 英文通用名称:24—Epibrassinolide 化学名称:(22R,23R,24R)-2α,3α,22,23-四羟基-β-高-7-氧杂-5α-麦角甾-6-酮 其他名称:油菜素内酯 化学分子式:C28H46O6 性状:白色晶体粉末,MP,255-258℃(EtoAc)D21 +32 毒性:本剂为低毒作物生长调节剂 作用 油菜素内酯几十年来,已经对油菜素内酯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进行了较充分地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促进植物的伸长生长方面。油菜素内酯促进伸长的效果非常显著,其作用浓度要比生长素低好几个数量级。 其作用机理与生长素相似,YoPP等(1 981)发现BR与生长素有正协同作用。通过促进细胞膜系统质子泵对氢离子的泵出,导致自由空间酸化,使细胞壁松弛从而促进生长。同时,油菜素内酯还能抑制生长素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植物内源生长素的含量,所以,当油菜素内酯与生长素同时使用时,有明显的加成效果。 另外,油菜素内酯还能调节与生长有关的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实现对生长的控制(油菜素内酯类物质主要分布在植物伸长生长旺盛的部位)。 另外,油菜素内酯还能调节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分配,使处理部位以下的部分干重明显增加,而上部干重减少,植物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油菜素内酯也能影响核酸类物质的代谢,还能延缓植物离体细胞的衰老。 目前,在各种作物中已经发现40多种油菜素内酯化合物,它们总称为油菜素内酯类化合物(简称BRs)。,它们广泛分布于不同科属的植物及植物的不同器官中。其中含量较高、活性较强的是一种叫油菜素甾酮。油菜素甾酮是油菜素内酯合成的前体,施用效果与油菜素内酯相同。在作物上应用的BRs,主要有油菜素内脂(BR)、表油菜素内酯(epiBR)。 八十年代初,人工合成油菜素内酯及其类似物获得成功。国际更为通行的称呼是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

关于通识课选修的一些知识总结

关于通识课选修的一些知识总结 除了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是要求4分外,其他每个领域要求2 分(大学四年),总的来说工学部的课比较容易选上,也比较容易蹭。可以这么说,只要你去上课,并且做到老师说的基本都会拿到个很不错的分。而文理学部的课就比较火了,选的人很多,比较难选上。而且大一大二的基本选不上什么好课,大三大四的毕业生优先。获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类学位的学生,在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至少修满4个学分,获自然科学类学位的学生,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类至少修满4个学分。 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 水安全与水管理李可可数学与自然1分:大一下时上的,老师比较有气质;经常签到,可以代签的。快期末时,有个分组做PPT展示;考试是现场写论文。成绩8X,几个同学也都80多。 地下空间与未来世界曾亚武数学与自然1分:大一下时上的,好象要签到的,也都是同学帮签的。中间好象没有作业,最后交一篇论文。成绩80+。 材料科学方鹏飞数学与自然2分:签了五次到,但签到的前一节课,老师会告诉同学。考试开卷。成绩8X 植物世界汪小凡数学与自然:标本、ppt,90 宇宙新概念,赵江南,数学与自然科学,2 分:好像没有点名签到,2—3次课堂作业,开卷,分数80+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张滨,数学与自然科学,2分:经常点名,差不多每次课都点,3次作业,开卷,分数高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数学与自然1分很容易蹭2次论文分数80以上 生命科学导论数学与自然2分很容易蹭随堂作业较多,比较专业,考试是一张试卷,分数80以上 水务管理数学与自然科学1分很容易蹭,很容易过,分数80以上 跨学科领域

当代科学文明樊友平跨学科1分:非常好拿学分的一门课,点过名,但老师说不算在期末成绩里,最后交一个PPT,交一个论文,是写自己专业当今成就。成绩85+ 摄影技术与赏析乔瑞亭跨学科1分:老师很负责,但感觉讲的东西偏理论的多,不给拷PPT,要自己记笔记,每节课都签到,有三次实习,一次是用老师给的单反拍照,一次是把拍的照洗出来,一次是用PS做图。考试,老师说以前都是闭卷,我们那一次是开卷。成绩8X 现代生活方式与健康汪春红跨学科1分:不点名不签到,最后交一篇论文。成绩85+ 社交礼仪,李荣建,跨学科,2分:2-3点名或签到,3次作业(选课原因、读后感等),开卷,分数高 全球变化与环境导论周培疆跨学科1分每节课都点名,但是可以找人代替喊到,一次没来就没有成绩,最后写一篇3000字的论文。分数80以上。 治水与社会发展谢华跨学科1分每节课都签到,签到和课堂表现都记入成绩,要交两次论文,分数80以上 全球气候变化与水资源张利平跨学科1分每节课都签到,但只要签到次数达到60%以上即可。分数80以上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熊扬恒跨学科1分交两次论文,上课期间他会随机抽几个人点名,分数88 装饰材料与居住文化吴定燕跨学科1分很容易选上,很容易过,分数80以上 社科领域 中国教育发展史程斯辉社科1分:我只去上过两次课,第一次是第一节,第二节去时就发现考试了,中间有没有点名、签到或作业,我也不知道。考试开卷。成绩8X 演讲与口才,陈建军,社科,2分:(版本1)好像没有点名签到,3次左右课堂作业,当堂写论文,分数较高;(版本2)很严格,不定期点名做作业四五回严格,分数高88 当代中国问题透视尚重生社科2分很火,中间会有一两次签到点名,很火的课,要提前几个小时占位子,分数80以上 人文领域 语言文字规范与普通话测试方世举人文1分:虽然是文学院副院长挂的名,但是是一个女老师上的课,不点名不签到。最终成绩有两部分,50%是一个作业,找身边二十处不规范用字;另外50%可以选择参加她的考试,也可以选择考普通话等级证。我选的后者。成绩90+ 孙子兵法研究与应用陆保生人文2分:很多人都推荐过这个课了,很火,要提前一两个小时去占座,老师很幽默,上课很有意思,每节课一般是先看“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这部电视剧一集,然后老师开始讲课。不点名不签到。本来应该是有一次期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各占50%的分。我们那一次,老师把期中考试改成了一篇论文。貌似是一个学年的下学期时所有人都会选上,上学期只有少部分人能选上。成绩80+

2015年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2015年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如果答案过长自己总结一下) 一、问答题 1.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成成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2.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繁殖的过程。 附着:是病毒与寄主之间高度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病毒外部的蛋白能与寄主表面的特殊好受体结合;侵入:先与细胞壁特异性结合,释放溶菌酶溶解细胞壁成一个小孔,将DNA 注进细胞内.有的噬菌体壳体也可以进入细菌;复制:侵染开始后,细菌的DNA合成停止,几分钟后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中止.噬菌体以本身DNA为模板,有寄主RNA聚合酶催化,复制形成噬菌体mRNA,翻译而形成噬菌体所需酶类,

可以修饰寄主RNA聚合酶, 被修饰过的RNA聚合酶能进一步转录噬菌体的基因;装配:噬菌体与壳体蛋白质装配为成熟,有侵染力的噬菌体颗粒;释放:释放时能产生两种蛋白质,一是破坏细胞质膜的噬菌体编码蛋白质,另一是噬菌体溶菌酶.前着破坏细胞膜,后者破坏细胞壁,然后寄主细胞破裂,病毒突然爆发式释放出来。 3.微生物有哪些与动植物不同的特点? 微生物是一大群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的生物,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主要的区别从定义上就可以看出,是因为微生物肉眼不能观察 4.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a.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近来也包括生物的景观多样性。 b.体现在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生命科学导论第二版,张惟杰复习题纲(1)

《科学1》复习题纲 绪论 1、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生长。2.繁殖和遗传。3.细胞。4.新陈代谢。5.应激性。 第一章 3、分析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答:1.最好的溶剂。2.亲和作用,使体内物质呈解离状态,参与正常生理活动。3.参与呼吸作用,保持肺泡表面的张力,有利于肺泡的回缩,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7、什么是必需氨基酸? 答: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9、蛋白质、核酸和多糖三类大分子中,连接单体的各是什么化学键? 答:蛋白质: 肽键。核酸:磷酸二酯键。多糖:糖苷键。 10、什么是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 答: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就是氨基酸序列,前后两个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起来。2.邻近几个或几十个氨基酸,经过一定程度的盘绕折叠,形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一条肽链在各个邻近区段形成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整体的结构状态,肽链内部各个氨基酸残基之间,各段二级结构单位之间呈现一定的空间布局,这就是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仅含一条肽链的蛋白质到三级结构为止。许多蛋白质有两条以上的肽链组成,每条肽链应有其各自的一、二、三级结构;在此基础上,几条肽链之间还有一定的空间布局,形成各条肽链之间特定的立体关系,使整个蛋白质呈现出独特的立体形状,这就是蛋白质的四级结构。12、简述DNA双螺旋模型的要点。DNA双螺旋模型揭示了DNA的什么级结构? 答:1.两条反向平行的DNA多核苷酸链,围绕共同中轴,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2.双螺旋两条链的主干,是以磷酸二酯键相连的“糖基——磷酸基——糖基”长链。3.碱基位于两条链中间,碱基平面与螺旋轴相垂直,两条链的对应碱基之间,呈A——T,G——C配对关系。有两对或三对氢键存在于对应碱基之间,加固碱基的配对关系。4.这个双螺旋模型的基本数据包括:螺旋的直径为2.0nm,螺距为3.4nm,每个螺距中包含10个碱基对,所以,相邻两个碱基对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4nm。 第二章 1、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特征。 答: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拟核,无核膜,无染色体,但有DNA,环状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有核糖体,细胞大小较小,(1um—10um);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染色体,有多种细胞器,细胞大小较大,(10um—100um),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结合。 2、试述“流动镶嵌模型”学说。 答: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概括了生物膜的结构特征,得到广泛认可,大致内容去下:1.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2.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或覆盖在磷脂双分子上。 3.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这使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简述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的功能特点。 答:内质网: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溶酶体:消化作用,防御作用。 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是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的场所。 4、酶的作用特点和酶的活性调节。 答:酶的作用特点:

生命科学导论选修作业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论文 光的性质与叶绿素的特点 摘要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它为植物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叶绿素(chlorophyll):光合作用膜中的绿色色素,它是光合作用中捕获光的主要成分。绿色植物是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阳光、泥土中的水份及矿物质来为自己制造食物,整个过程名“光合作用”,而所需的阳光则被叶子内的绿色元素所吸收,这一种绿色元素就是叶绿素。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叶绿素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自然色素,目前已知其化学结构有超过一百种的变异存在。一片含有七千万个细胞的叶子,拥有约五十亿个叶绿体(chloroplast),其中每个叶绿体含有约六亿个叶绿素分子。所有叶绿素分子都与类囊膜(thylakoid member)上某些特定的蛋白质结合为色素蛋白复合体,以提高捕捉日光能和光合作用效率。地球上的生物只有光合细菌和植物能合成叶绿素,动物的保护性绿色只是含有与叶绿素基本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所造成,此种化合物无法参与光合作用过程。 关键词:光合作用;叶绿素;光的性质 1 光的性质 1.1 光能的转换 在绿色植物中,光能不仅被用于激发光形态建成反应和光周期性反应,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光合作用中光能是转换成化学能的源泉,既光能是地球上几乎是所有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 每一种分子与原子都具有各种能级。例如,原子的能量就不是连续的,是以整体倍数增加或是减少,能量是一级一级分开的,这就是能级。当原子处于最稳定状态时,就叫做是基态,这时电子是被分配在最低能状态。在光合作用中,当叶绿素吸收了光量子后,电子就从基态转换成到高能态,也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或原子含有比基态高的能量,这样才可使之进行光物理和光化学反应。但是激发态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他要千方百态的将能量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物进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让我们逐渐的认识到生物是在处在不断的进化中,生物的不断进化和演变也铸就了世界繁多的生物种类。同时地球上复杂的自然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着,那么二者相同的巨大演变是否又存在着某种相关联系呢?我通过相关的研究和论证发现生物的进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确实存在着巨大的联系,生物和自然环境之间具有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且自然环境极大地促进了生物的产生、进化和发展。 关键词: 生物多性自然环境进化主动适应被动适应自然选择 从物种起源谈生物进化与环境。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著有一书《物种起源》,该书以自然选择为核心,对生物进化和地史演变,地理变迁等做了具体的解释。同时又提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即生物通过不断地演变进化逐渐适应新的环境,那么他们就会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那些不能适应地球环境的生物就会在新的变化的环境中逐渐淘汰消失。这说明了环境影响了生物,并促使其进化适应新的环境,同时更说明了生物和环境之间确实存在重要的联系。 从化学起源说中谈生物进化和环境的关系,环境对生物的产生和进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起源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逐步降温以后,通过漫长的时间,又非生物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说明原始地球温度的下降,给生命的出现提供

了条件,而又经过漫长的时间地球上含有的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气体在雷电的反应下逐渐形成了有机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再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分子,然后聚合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最后通过时间的聚合逐渐演变成为海洋中的原始生命。这里地球环境的变化对生命的产生起了重要的影响,要是没有地球这合适的环境还能诞生成原始生命吗?环境的变化促使了原始生命的产生,促进的早起生物的进化和发。 自然环境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生物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元古宙时期生物又经过了从原核生物到多核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元古藻类,早古生代海洋中又逐渐产生了无脊椎动物种类,奥陶纪开始出现了淡水的原始鱼类。晚古生代,陆生生物开始大量发生和繁盛,植物界从水生发展到陆生,蕨类植物发展到鼎盛,晚古生代晚期出现了裸子植物。然而由于此时的地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陨星撞击地球导致火上大爆发使地球发生了两次集体生物灭绝,也使地球生态系统发生了更替,促使地球生物迅速的进化远古类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蜓等。又经过漫长的自然变化,地球上已经逐渐形成类似今天的大气层,形成了生命需要的氧气,而这时的生物也已经经过了巨大的发展进化而产生了茂密的森林,脊椎类动物也迅速产生,恐龙应时而生,达到远古生命大繁荣时期,形成众多生物种类。然而,好运并未一直延续。地球再次发生了巨大变化,恐龙集体灭绝,自然环境再次发生巨大变化,陆地大量出现,形成海陆分布格局,也为从爬行动物过渡到哺乳动物提供了条件,而后地球

生命科学导论题目及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题目及答案广告1002班徐宇青31007278 1.下列关于基因治疗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基因治疗只能治疗一些遗传病 B.基因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让患者口服一些健康的外源基因。 C.基因治疗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导入正常基因来纠正或弥补患者的基因缺陷带来的影响 D.基因治疗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 2.基因治疗是指(A ) A、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对有缺陷的基因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回复正常 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下列致癌因素中属于物理因素的是(B )A、病毒引起细胞癌变B、紫外线引起皮肤癌 C、防腐剂引起消化道癌变 D、吸烟引起肺部癌变 4.绿色食品是指(D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5.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C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6. 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B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7.我国全多耕地少,劳动力过剩,根据这一国情,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下列措施正确的是(D )A、围湖造田,增加粮食产量B、将山地平原化,建立更多工厂 C、填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D、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8、“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下列哪项所致(C ) A、汽油大量燃烧 B、农药的大量使用 C、煤的大量燃烧 D、生活垃圾的大量增加 9.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瓶中的一切构成了一个( C )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生命科学导论第二版-张惟杰复习题纲(1)

生命科学导论第二版-张惟杰复习题纲(1)

《科学1》复习题纲 绪论 1、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生长。2.繁殖和遗传。3.细胞。4.新陈代谢。 5.应激性。 第一章 3、分析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答:1.最好的溶剂。2.亲和作用,使体内物质呈解离状态,参与正常生理活动。3.参与呼吸作用,保持肺泡表面的张力,有利于肺泡的回缩,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7、什么是必需氨基酸? 答: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9、蛋白质、核酸和多糖三类大分子中,连接单体的各是什么化学键? 答:蛋白质: 肽键。核酸:磷酸二酯键。多糖:糖苷键。 10、什么是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答: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就是氨基酸序列,前后两个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起来。2.邻近几个或几十个氨基酸,经过一定程度的盘绕折叠,形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一条肽链在各个邻近区段形

直距离为0.34nm。 第二章 1、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特征。 答: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拟核,无核膜,无染色体,但有DNA,环状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有核糖体,细胞大小较小,(1um—10um);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染色体,有多种细胞器,细胞大小较大,(10um —100um),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结合。 2、试述“流动镶嵌模型”学说。 答: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概括了生物膜的结构特征,得到广泛认可,大致内容去下:1.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2.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或覆盖在磷脂双分子上。3.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这使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简述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的功能特点。 答:内质网: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一、水对生命有何重要意义? 二、维生素对动物有何重要意义? 三、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请简述其意义。

四、谈谈你对基因工程的认识。 五、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机体什么症状?为什么?

六、什么是主动免疫、被动免疫、自动免疫? 人工免疫是采用人工方法,将疫苗、类毒素或含有某种特异性抗体、细胞免疫制剂等接种于人体,以增强宿主体的抗病能力。用于人工免疫的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细胞制剂,以及结核菌素、诊断血清、诊断菌液等诊断制剂,我们统称为生物制品。人工免疫分主动和被动两类。 生物制品有用于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两类。一般来说,自动免疫专用于预防疾病,接种的物质是抗原,免疫作用出现,即形成免疫力的时间较慢,但免疫力维持的时间较长(数月至数年);被动免疫可以用于治疗疾病或应急的预防,接种的物质是抗体,免疫作用可以在接种后立即出现,但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数周至数月)。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 疫苗有多种类型。死疫苗是选用能够引起较强免疫反应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杀死而制成。常用的有伤寒、霍乱、百日咳、流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等。死疫苗的优点是易于保存,在4℃时可以保存1年左右。缺点是接种剂量大,注射后局部和全身副反应较大,且常需接种多次。 活疫苗是把致病微生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人工处理使其丧失或大幅度降低致病性,或从自然界找来和致病微生物相同种类但没有或很小致病力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叫活疫苗。活疫苗的毒力低弱,不会引起人类生病。例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的疫苗。 类毒素疫苗是用甲醛(福尔马林)溶液把细菌毒素的毒性消除,但仍旧保留抗原作用的生物制品。例如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毒素。现在已经可以把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综合在一起,打一针预防针可以预防多种疾病。我们把这类疫苗叫做多联疫苗。近来开发出一些新类型疫苗。它们是:亚单位疫苗、DNA重组疫苗、核酸疫苗。 如果宿主已受到感染,采用人工主动免疫便为时过晚,此时应该进行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是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或注射细胞因子等细

(完整版)生命科学导论课后习题

第一章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 2.繁殖和遗传。生命靠繁殖得以延续,上代特征在下代的重现,通常称为遗传。 3.细胞。生物体都以细胞为其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功能单位。生长发育的基础就在于细胞 的分裂与分化。 4.新陈代谢。生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的总称,包括同化和异化。 5.应激性。能对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6.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命。 二、孟德尔在生物学研究方法上有什么创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相较于前人有下面显著特点: 1.他把许多遗传性状分别开来独立研究。 2.他进行了连续多代的定量统计分析。 3.他应用了假设---推理---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有人说机械论和活力论是互补关系,你的看法如何? 个人观点觉得机械论和活力论是相对立的关系。“活力论”观点认识生命,认为生物体具有与物理化学过程不同的生命力,即活力。与活力论相对立的是“机械论”观点,认为生命问题说到底是物理和化学问题,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和化学定律做出解释,生物体内没有什么与物理化学不同的生命力。其实个人觉得生物体是不同于物理化学系统,是高级的、非常复杂的生命系统,当把它还原为简单的物理化学系统以后,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别的性质和功能就会失去。 四、你是否认为21世纪时生命科学的世纪? 20世纪下半叶,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研究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现象。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命科学文献在科学文献中所占的比例、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家中所占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这就是这种趋势的反应。生命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物质系统,是从非生命系统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命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命科学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粮食短缺,基因工程将在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基因工程可以改善粮食和畜牧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克服农业化学化的恶果,必须生物防治,降低对农药的依赖等。 生命科学与能源问题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能源问题,对生物技术给予厚望。生命科学与人的健康长寿:研制更有效的药物、在基因组的基础上认识人体,理解疾病。生命科学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五、举例说明生命科学技术引发了哪些伦理道德问题? 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生物,人类社会有特定的伦理道德,生命科学技术的在人类社会的应用时会引起伦理道德的问题。例如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可能使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若供卵者与怀孕的不是一个人,则生母也成了问题。例如克隆技术可以实现人的无性繁殖,那么,人类自身的生产也会批量化吗?例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人类本身,一些人成就了改造活动的客体,而另一些人是主体,一些认识按照另一些人的

生命科学导论第五次作业王桂山

生物多样性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姓名:王桂山学号:10110340318 班级:11教育信息技术(3班) 最后一次生命科学导论作业: 一: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层次? (1)1,生物多样性:生物所有物种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把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包含在一个组合之内。因此生物多样性既是生物之间以及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体现,也是生物资源丰富多彩的标志。 (2)生物多样性在理论与实践研究上通常包括三个层次:即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生物物种受威胁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你认为当前生物多样性将或已经面临哪些威胁? (1)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为物种濒危等级定义了9个等级: 1)灭绝:如果1个生物分类单元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列为灭绝。 2)野生灭绝:如果1个生物分类单元的个体仅生活在人工栽培和人工圈养状态下,列为野生灭绝。 3)极危:野外状态下1个生物分类单元灭绝概率很高时,列为极危。 4)濒危:1个生物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但在可预见的不久将来,其野生状态下灭绝的概率高,列为濒危。 5)易危:1个生物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或濒危的标准,但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其在野生状态下灭绝的概率较高,列为易危。 6)近危:一个生物分类单元,经评估不符合列为极危、濒危或易危任一等级的标准,列为低危。 7)无危:1个生物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或濒危的标准,该分类单元列为无危。 8)数据不足:对于1个生物分类单元,若无足够的资料对其灭绝风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评估时,可列为数据不足。 9)未评估:未应用有关IUCN濒危物种标准评估的分类单元列为未评估。 (2)面临的危险: 1)大面积森林收到采伐、火烧和农垦。草地遭受过度放牧和垦殖,导致生境的大量丧失,保留下来的生境也支离玻碎,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影响; 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 3)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占用了大面积土地,破坏大量天然植被,并造成大面积污染; 4)外来物种大量引入或者侵入,大大改变元原来的生态系统,使原生物种收到严重威胁; 5)无控制旅游,使一些尚未受到人类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6)土壤、水、大气受到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别对相对封闭的水生系统带来毁灭性影响; 7)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候形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使自然系统无法适用。 三:你知道的外来物种有哪些?试从生态学角度对这些外来物种引进举措进行评价。 答:入侵生物有:巴西龟、福寿螺、小龙虾、清道夫、水葫芦、雀鳝、埃及塘鲺、大口鲶、牛蛙、鳄龟、食人鲳、非洲大蜗牛、水葫芦、空心莲子草、薇甘菊、紫茎泽兰、五爪金龙等。 1)水葫芦 学名叫凤眼莲,多年生宿根浮水草本植物。浮水或生于泥土中,生于河水、池塘、池沼、水田或小溪流中,因它多浮于水面生长,又叫水浮莲。因其在根与叶之间有一像葫芦状的大气泡又称水葫芦。凤眼莲茎叶悬垂于水上,蘖枝匍匐于水面。花为多棱喇叭状,花色艳丽美观。叶色翠绿偏深。叶全缘,光滑有质感。须根发达,分蘖繁殖快,管理粗放,是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的良好植物。——度娘的介绍 就是相信了最后一句,引进了这玩意,结果坑爹啊有木有。。。这玩意只负责将污染物收集起来,但是并不负责将所有污染物降解掉有木有。毒素依然存在,只不过转移了地点有木有。这玩意对其生活的水面采取了野蛮的封锁策略,挡住阳光,导致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够光照而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死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不仅如此,凤眼莲还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凤眼莲死后腐烂体沉入水底形成重金属高含量层,直接杀伤底栖生物。正可谓三位一体式的灭绝战术! 最坑爹的是,这玩意连除草剂都可以当成养肥很享受的吸收掉有木有!!! 2)紫茎泽兰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五界分类系统: 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 病毒:病毒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核酸芯子为DNA或RNA分子。不是真正的生物。无细胞结构,只能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分为细菌病毒和真核细胞病毒两大类 类病毒:是一类仅由裸露的RNA组成的颗粒,类病毒与病毒不同的是,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单链环状或线性RNA分子。 遗传漂变: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

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 细胞学说: 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自身既有生命,又能与其他细胞协调结合构成生命整体,按照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生命进程。3新细胞可以由老细胞产生。 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趋同进化:不同的生物,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选择压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的条件。 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命科学导论习题答案

1 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严整有序的结构 ,新陈代谢,生长特性,遗传和繁殖能力,应激能力,进化。 2 微生物发酵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有哪些? 在医药方面,很多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都是医学方面很重要的药品,比如胰岛素的大量制取,抗生素的大量制取等。在食品方面,酵母菌发酵制酒,醋,黄色短杆菌发酵制味精,以及一些高蛋白含量的细菌的菌体就是很好的食物。在农业方面,转基因的农作物的目的基因一般用微生物体内的质粒作载体,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自生固氮的圆褐固氮菌等。在生物工程方面那就更多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本上都离不开微生物。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根据科学的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植物的育种,用到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产生新的遗传基因的植物,加快植物进化,选取出更优良的植株。在工业发酵,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生命活动依靠生物氧化提供的代谢能来支撑,因此工业发酵应该覆盖微生物生理学中生物氧化的所有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已经从利用自然界中原有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阶段进入到,按照人的意愿改造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发酵产品的新阶段。 3 为什么说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类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与之相接触,它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微生物千姿百态,有弊也有利,有害之处:它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流感病毒。虽然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致命性的危害,但对人类的起步和发展提供了先进而重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除。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 4 简述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各自组成和各自特点? 天然免疫,指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不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所以也叫非特异性免疫。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屏障结构为:(1)皮肤粘膜屏障—体表皮肤与腔道黏膜(2)物理屏障(3)化学屏障(4)生物屏障(5)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其效应分子有:(1)补体系统(2)细胞因子(3)溶菌酶(4〕其他分子;其免疫细胞有:(1)吞噬细胞(2)NK细胞(3)肥大细胞(4)嗜碱性粒细胞免疫效应:从即刻起到96小时之内被启动。由于是非特异性的,所以抗原识别谱广,无免疫记忆,且作用时间较短 适应性免疫应答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识别活化阶段:是指抗原体提呈抗原细胞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和抗原特异性T/B细胞识别抗原后在细胞间年股份自协同作用下,启动活化的阶段。 2. 增殖分化阶段: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后,在细胞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协同作用下,活化、增殖,分化为免疫效应细胞的阶段。 3. 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抗体和效应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并在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参与下产生免疫效应的阶段。

050 生命科学学院 650生理学

050 生命科学学院650生理学《生理学》(第三、四版)张镜如等,卫生出版社。 050 生命科学学院651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翟中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50 生命科学学院656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050 生命科学学院660生态学(C) 《动物生态学原理》孙儒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50 生命科学学院806普通生物学(B) 《普通生物学》陈阅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050 生命科学学院825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第二版,许绍芬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神经科学原理》第三版,Erik R.Kandel等著。 050 生命科学学院838基础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化学》(第三版)郑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050 生命科学学院851高等数学(B)* a.高等数学(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b.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参考书:《高等数学》(第四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线性代数》李世栋、乐径良、冯卫国、王纪林编,科学出版社(2001)。050 生命科学学院876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化学》(第三版)郑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050 生命科学学院907生命科学导论《生命科学导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生命科学导论》张惟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050 生命科学学院965普通化学原理《普通化学原理》(第二版)华彤文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051 体育与健康学院647体育学基础《运动生理学》邓树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体育心理学》季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052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053 软件学院903数据结构与C++语言程序设计《Data Structure and Program Design》Kruse Robert L.、Ryba Alexander J.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Programming in C++》Nell Dale、Chip Weems、Mark Headington,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算法与数据结构》(第2版)张乃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054 高等教育研究所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056 法律系662行政法学《行政法的私权文化与潜能》关保英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关保英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056 法律系850经济法《经济法》漆多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056 法律系908宪法学《宪法运作的实证分析》张淑芳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057 教育科学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该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644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导论》吴志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 058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823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刘德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3)。 058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867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三版)冯特君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03)。 059 传播学院608作文(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