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闪烁探测器及r能谱的多道测量分析解析

实验四闪烁探测器及r能谱的多道测量分析解析
实验四闪烁探测器及r能谱的多道测量分析解析

云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

实验项目:实验四闪烁探测器及r能谱的多道测量

学生姓名:马晓娇学号:20131050137 物理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系 2013 级天文菁英班专业

指导老师:张远宪

试验时间:2015 年 10月 30 日 13 时 00 分至 15 时 00 分

实验地点:物理科学技术学院

实验类型:教学 (演示□验证□综合□设计□) 学生科研□课外开放□测试□其它□

一、实验目的

1、了解γ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2、掌握闪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掌握能谱仪基本性能的确定;

4、掌握简单γ放射源的γ能谱测量。

二、实验原理

原子核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辐射 射线,它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其能量由原子核跃迁前后的能级差来表示即: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则产生次级电子或能量较低的 射线,将 射线的次级电子按不同能量分别进行强度测量,从而得到 辐射强度按能量的分布,即为“能谱”。测量能谱的装置称为“能谱仪”。 (一)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是γ射线能量测量的基础。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效应,即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电子对效应。

1、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当γ射线的能量在30MeV 以下时,最主要的相互作用方式有三种:

(1) 光电效应。γ射线的全部能量转移给原子中的束缚电子,使这些电子从原于中发射出来,γ光子本身消失。

(2)康普顿散射。入射γ光子与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光子的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它反冲出来,而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都发生了变化。

(3) 电子对效应。 γ光子与靶物质原子的原子核库仑场作用,光子转化为正-负电子对。

在光电效应中,原子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其中一部分消耗于光电子脱离原子束缚所需的电离能,另一部分就作为光电子的动能。所以,释放出来的光电子的能量就是入射光子能量和该束缚电子所处的电子壳层的结合能B γ之差。虽然有一部分能量被原子的反冲核所吸收,但这部分反冲能量与γ射线能量、光电子的能量相比可以忽略。因此,

E 光电子γγE B E i ≈-= (1)

即光电子动能近似等于γ射线能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必须满足动量守恒定律,自由电子(非束缚电子)则不能吸收光子能量而成为光电子。光电效应的发生除入射光子和光电子外,还需要有一个第三者参加,这第三者就是发射光子之后剩余下来的整个原子。它带走一些反冲能量,但该能

量十分小。由于它的参加,动量和能量守恒才能满足。而且,电子在原子中被束缚得越紧(即越靠近原子核),越容易使原子核参加上述过程。所以在K 壳层上发生光电效应的概率最大。

图1是能量为hν,的入射光子发生康普顿散射的示意图,h ν'为散射光子的能量;θ为散射光子与入射光子方向间的夹角,称散射角;?为反冲电子

的反冲角。

康普顿散射与光电效应不同。光电效应中光子本身消失,能量完全转移给电子;康普顿散射中光子只是损失掉一部分能量。光电效应发生在束缚得最紧的内层电子上;康普顿散射则总是发生在束缚得最松的外层电子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散射光子和反冲电子的能量与反射角的关系。入射光子能量为νγh E =,动量为c h /ν碰撞后,散射光子的能量为νγ'='h E ,动量为c h /ν',反冲电子的动能为E e ,总能量为E ,动量为 P ,见图 1,它们之间有下列关系式:

202

202

02201c m c m c m mc c m E E e --=

-=-=β (2)

2

01β

-==v m mv P (3)

相对论能量和动量关系为

224

20c P c m E += (4)

式中c v /=β,v 为反冲电子速度,m o 是电子静止质量,m 是电子以速度v 运动时具有的质量。

根据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有下列关系式:

e E h h +'=νν (5)

?θννcos cos P c h c h +'

= (6) ?θνsin sin P c

h ='

(7) 由此可以得到

202)()c o s 1(c m h h h ννθνν'-=-' 或者

20)()cos 1(c m E E E E γγγγθ''-=-

因此,散射光子的能量

)

cos 1(12

0θγγγ-+

=

'c

m E E E (8)

康普顿反冲电子的动能

γγνν'-='-=E E h h E e

)

cos 1()cos 1(202θθγγ-+-=

E c m E E e (9)

之间的关系为和φθ

2

)1(2

φγtg c

m E ctg +

= (10)

从(8)、(9) 和 (10)式可以看出:

(1) 当散射角 0=θ时,散射光子能量γγ'=E E ,达到最大值。这时反冲电子的能量E e =0。这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入射光子从电子近旁掠过,未受到散射,所以光于能量没有损失。

(2) 当 180=θ时,入射光子与电子对心碰撞后,沿相反方向散射出来,而反冲电子沿着入射光子方向飞出 ,这种情况称反散射。这时散射光子能量最小,即

)

/(212

0min c m E E E γγ

γ+=

'

由此式可以推断出,即使入射光子的能量很大,反散射光子的能量也都在200keV 左右。这也是能谱上容易辨认反散射峰的一个原因。

发生康普顿效应时,散射光子可以向各个方向散射。对于不同方向的散射光子,其对应的反冲电子能量也不同。因而即使入射γ光子的能量是单一的,反冲电子的能量却是随散射角连续变化的。理论计算和实验都表明,入射光子的康普顿反冲电子能谱如图2所示。

电子对效应是γ光子从原子核旁经过时,在原

子核的库仑场作用下,γ光子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的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只有当入射光子能量νh >202c m ,即νh >1.02 MeV 时,才能发生电子对效应。与光电效应相似,电子对效应除涉及入射光电子和电子对以外,必须有一个第三者——原子核参加。

2、NaI (Tl )γ能谱仪介绍。 图3是NaI (Tl )闪烁能谱仪的方框图。 当放射源发出的γ射线进入闪烁体时,γ光子即与闪烁体中的原子、分子及晶

体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电子对效应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产生次级电子,光子的能量转化为次级电子的动能。探头的闪烁体是荧光物质,它被次级电子激发而发出荧光,这些光

子射向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由于光电效应,在光阴极上打出光电子,每个光电子在光电倍增管中的打拿极(倍增极)上打出多个电子,这些电子又打在其他级的打拿极上,打出更多的电子,经过多次倍增,最后

有大量电子射向管子的阳极,转变成电信号输出。以上光电转换过程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从而使光电倍增管输出的脉冲幅度,正比于γ光子在闪烁体内由各种效应面产生的次级电子的能量。通常,光电倍增管输出的脉冲幅度不超过1V ,所以必须经过线性冲放大器放大后,再输入到单道(或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中,对不同幅度的脉冲强度进行

分析。

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主要由上、下两个甄别器和一个反符合电路组成,如图4(a )所示。上甄别器有较高的阈电压V +△V ,下甄别器有较低阈电压V ,

△V 称为道宽,如图4(b )所示。

反符合电路的作用是,仅当一个输入端有信号输入时才有信号输出。这样,脉冲A 不能通过上、下甄别器,脉冲C 都能通过上、下甄别器,这两种情况均不能使反符合电路有信号输出。只有介于上、下甄别阈之间的脉冲B 才能触发反符合电路使单道分析器有脉冲输出 ,送到定标器进行计数。我们通过不断改变甄别阈V ,就可能得到脉冲计数率按其幅度分布的曲线,叫作“脉冲谱”。由于脉冲幅度正比于γ射线的能量,所以“脉冲谱”既是γ射线的能谱曲线。以上是单道分析器作“微分”测量的情形。当作“积分”测量时,上甄别器不输出脉冲到反符合电路,故只要幅度高于下甄别阈的脉冲均能通过分析器得计数。我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作“微分”或“积分”测量。

多道分析器相当于多个单遒分析器。它把分析器的分析范围(5伏或10伏)按不同的测量平均分成256道、 512道、1024道、 2048道等。各道能同时测量,可测出介于各窄小道宽内的脉冲强度,既可在幕上同时显示各道的计数,也可由打印机打印出来,因此能便捷地测量能谱。

3、137Cs 能谱分析。图5是137Cs 的衰变纲图。它可发出能量为1.176MeV 的β粒子,成为基态的137

Ba ;而主要的衰变过程是发出能量为

0.517MeV 的β粒子,成为激发态的137Ba *,再跃迁到基态发出能量为0.662MeV 的单能γ射线。其能谱是有三个峰和一个坪台的连续分布,如图6 所示。图中的峰A 称为全能峰,这一幅度的脉冲是 0.662MeV 的γ光子与闪烁体发生光电效应

而产生的,它直接反映了γ射线的能量。平台状曲线B 是康普顿效应的贡献,它的特征是散射光子逃逸出晶体后留下一个连续的电子谱。峰C 是反散射峰,当γ射线射向闪烁体时,总有一部分γ射线没有被吸收而逸出,当它与闪烁体周围的物质发生康普顿散射时,反散射光子可能进入闪烁体发生光电效应,其电脉冲就形成反散射峰。峰D 是X 射线峰,它是由137Ba 的 K 层特征X 射线贡献的。处于激发态的137Ba (在放出内转换电子后,造成K 壳层空位,外层电子向 K 壳层跃迁后产生X 光子。由于137Cs 发出的γ射线能量为0.662MeV (小于1.02MeV ),所以它与闪烁体作用不会发生电子对效应。

4、γ谱仪的性能指标 一台闪烁谱仪的性能指标,包括能量分辨率、线性及稳定性等。探测器输出脉冲幅度的过程中存在着统计涨落,即使是有确定能量的粒子的脉冲幅度,仍具有一定的分布。通常把分布曲线极大值一半处的全宽度称为半高宽,即图6中的 ΔE ,有时也用 FWHM 表示,它反映了谱仪对相邻的脉冲幅度或能量的分辨本领。因为有些涨落因素与能量有关,故使用相对分辨本领即能量分辨率η更为确切。一般谱仪在线性条件下工作,因此 η也等于脉冲幅度分辨即

V

V E E ?=?=η (11)

标准源137Cs 的全能峰最为明显和典型,用 NaI (Tl )闪烁体的γ谱仪测量其 0.662MeV 的γ射线,能量分辨率一般为 8%~10%,理想的能量分辨率为 7.8%。因此,常用137Cs 的γ射线的能

量分辨率来检验与比较γ谱仪性能优劣。

能量线性指谱仪对γ射线的能量和它产生的脉冲幅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般NaI (Tl )闪烁谱仪在较宽的能量范围内(约lO0keV 到1300keV )是近似线性的。通常,在实验中用系列γ标准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量它们的能谱,用其全能峰峰位(阈电压值)与已知的γ射线能量作关系图,称为能量刻度曲线。理想的能量刻度曲线是不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即

0E G E x +=γ。 (12)

式中x 为全能峰位,G 为增益(每伏对应的能量),E 0为截矩。利用这条能量刻度曲线还可以测量未知γ源的射线能量。

显然,确定未知7射线能量的准确度取决于全能峰位的准确性。这将与谱仪的稳定性、能量刻度线的原点及增益漂移有关。因此,一台好的谱仪必须具有长时间的稳定性。

(二)闪烁探测器γ能谱仪

一般由闪烁体、光电倍增管、线性脉冲放大器、脉冲分析器组成。

(1) 闪烁体:是一类能吸收能量,并能在大约一微秒或更短时间内把所吸收的

一部分能量以光的形式再发射出来的物质。闪烁体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两大类:无机闪烁体和有机闪烁体,无机闪烁体大都是一些固体的无机晶体。有机闪烁体都是苯环碳氢化合物,可分为晶体、液体和塑料三种。

对闪烁体的主要要求:对射线有较大的组织本领,即对射线有高的吸收率,以达到高的探测效率;发光率高,并且不随射线的能量而变化,满足后条件才能使输出的脉冲强度于射线能量成正比;发光延续时间短,即保证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发光光谱能与光电倍增管的光谱响应度相匹配。

(2) 光电倍增管和线性脉冲放大器:光电倍增管的作用是将闪烁体发出的微弱

闪光信号装换成电脉冲信号。光电倍增管由光阴极、倍增电极、阳极板等部分组成。

(3) 脉冲幅度分析器:是测量电脉冲信号幅度分布的仪器。它把脉冲信号按幅

度的大小划分区间,并记录每个区间里的电脉冲数目。

(三)137Cs 和60Co 能谱分析

137

Cs 发出能量为1.176MeV 的β 粒子,成为基态的137Ba (约占总核数的

4%);而主要的衰变过程是发出能量为0.517Mev 的β 粒子,成为激发态的137Ba ,

再跃迁到基态发出能量为0.663MeV 的单能γ射线(约占总核数的96%).其能谱是三个峰和一个平台的连续分布. (四)γ能谱仪的性能指标

一台γ能谱仪的性能指标,包括能量分辨率、线性及稳定性等。对于多道脉

冲分析器其技术指标还有:道数、道宽、道宽的误差、道宽的稳定性、分析零点的误差、分析零点的稳定性、微分直线性、积分直线性、死时间和可测的最大脉冲计数率等。

探测器输出脉冲的过程中存在着统计涨落,即使是有同一能量的粒子所产生的脉冲,其幅度任具有一定的分布。通常把分布曲线极大值一半处的全宽度称为半高度。

三、实验装置

NaI(Tl)闪烁探测头/单道分析器FH1220型/多道分析器BH1324/示波器/计算机/标准γ源137Cs,60Co各一个,未知γ源一个。

四.实验内容

1、按图连接单道能谱仪,用示波器观察137Cs的脉冲波形,调节线性放大器的

放大倍数使我们看到的波形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1)使幅度最大的脉冲刚好小于10v,而又不能太低’

(2)由高度相近的脉冲闪烁形成的亮带要窄.

2、调节单道分析器的道宽为0.1v,从小到大改变阈值,依次测量电压区间,其间隔为0.1v,直到阈值上限.测量本地谱,以阈值为横坐标,计数率为纵坐标描

图并计算能量分辨率η .

3、用多道分析器代替单道分析器,测出137Cs,60Co的能谱,计算其能量分辨率,并依据对该能光谱仪进行能量刻度,画出能量刻度曲线。

4、放入一个未知的γ源,在与上述相同的条件下测出其能谱,根据能量刻度曲线确定γ射线能量。

五、实验数据

(一)137Cs

(2)60Co

六、数据处理

(一)137Cs的γ能谱

1、计算机作图

2、Gaussian7阶拟合得到

=0.6620 当道数在458.5时取得E

γ

(2)60Co的γ能谱

1、计算机作图

2、Gaussian7阶拟合得到

= 1.1700 当道数在809.3时取得E

γ

= 1.3300 当道数在922时取得E

γ

(三)使用最小二乘法作出能量刻度曲线

=+

Y X

0.0014430.0008182

七、误差分析

1、同样能量的γ粒子,在闪烁体中产生的荧光光子数不同。这是由于闪烁体发光过程的统计涨落、闪烁体的不均匀性等造成不同点的发光效率不同。另外,入射粒子穿过闪烁体的角度、位置不同,在晶体中损失的能量也不同。

2、γ粒子的入射位置不同,使闪烁体所发出的光子到达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时的收集效率有差异。

3、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表面的不均匀性造成阴极的不同位置上光电子的发射效率不同。

4、光阴极发射的光电子被收集概率及整个光电倍增管的倍增系数都存在着统计起伏。

5、光电倍增管的本底脉冲、暗电流等也会叠加在入射粒子的脉冲上,使其幅度产生统计涨落。

八、总结

γ能谱的多道测量实验数据较好,运用MATLAB的Gussian7阶拟合出来的γ能谱曲线精度高,可以通过增加观测时间来提高精度,但与γ能谱的单道测量相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教师评语:

签字:

备注:

红外图谱分析方法大全

红外光谱图解析 一、分析红外谱图 (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公式:不饱和度=F+1+(T-O)/2 其中: F: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 T: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 O: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原子)。 F、T、O分别是英文4,3 1的首字母,这样记起来就不会忘了 举个例子:例如苯(C6H6),不饱和度=6+1+(0-6)/2=4,3个双键加一个环,正好为4个不饱和度。 (2)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 cm^-1为界,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芳香化合物吗,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3)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 炔—2200~2100 cm^-1 烯—1680~1640 cm^-1 芳环—1600、1580、1500、1450 cm^-1 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cm^-1的频区,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 (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其他官能团,如C=O,O-H,C-N 等特征吸收来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2720和1750~1700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解析的过程基本就是这样吧,至于制样以及红外谱图软件的使用,一般的有机实验书上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的。 二、记住常见常用的健值 1.烷烃 3000-2850 cm-1C-H伸缩振动 1465-1340 cm-1C-H弯曲振动 一般饱和烃C-H伸缩均在3000 cm-1以下,接近3000 cm-1的频率吸收。 2.烯烃 3100~3010 cm-1烯烃C-H伸缩 1675~1640 cm-1C=C伸缩 烯烃C-H面外弯曲振动(1000~675cm^1)。 3.炔烃 2250~2100 cm-1C≡C伸缩振动 3300 cm-1附近炔烃C-H伸缩振动 4.芳烃 3100~3000 cm-1芳环上C-H伸缩振动 1600~1450 cm-1C=C 骨架振动 880~680 cm-1C-H面外弯曲振动) 芳香化合物重要特征:一般在1600,1580,1500和1450 cm-1可能出现强度不等的4

如何解析红外光谱图解读

如何解析红外光谱图 一、预备知识 (1)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公式: 不饱和度Ω=n4+1+(n3-n1)/2其中: :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 n 4 :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 n 3 n :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X原子) 1 (2)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 cm-1为界: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芳香化合物;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3)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 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炔 2200~2100 cm-1,烯 1680~1640 cm-1 芳环 1600,1580,1500,1450 cm-1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cm-1的频区,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 (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官能团特征吸收,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2720和1750~1700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 二、熟记健值 1.烷烃:C-H伸缩振动(3000-2850cm-1)C-H弯曲振动(1465-1340cm-1) 一般饱和烃C-H伸缩均在3000cm-1以下,接近3000cm-1的频率吸收。 2.烯烃:烯烃C-H伸缩(3100~3010cm-1),C=C伸缩(1675~1640 cm-1),烯烃C-H 面外弯曲振动(1000~675cm-1)。 3.炔烃:炔烃C-H伸缩振动(3300cm-1附近),三键伸缩振动(2250~2100cm-1)。 4.芳烃:芳环上C-H伸缩振动3100~3000cm-1, C=C 骨架振动1600~1450cm-1, C-H 面外弯曲振动880~680cm-1。 芳烃重要特征:在1600,1580,1500和1450cm-1可能出现强度不等的4个峰。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880~680cm-1,依苯环上取代基个数和位置不同而发生变化,在芳香化合物红外谱图分析中,常用判别异构体。

用FFT做谱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二 用FFT 做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加深DFT 算法原理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因为 FFT 只是DFT 的一种快速算法,所以FFT 的运算结果必然满足DFT 的基本性质)。 2. 熟悉FFT 算法原理和FFT 子程序的应用。 3. 学习用FFT 对连续信号和时域离散信号进行谱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如果给出的是连续信号x a (t),则首先要根据其最高频率确定抽样频率f s 以及由频率分辨率选择抽样点数N ,然后对其进行软件抽样(即计算 x(n)=x a (nT),0≤n ≤N-1),产生对应序列 x(n)。再利用MATLAB 所提供的库函数fft(n,x)进行FFT 计算 三、实验内容 ①实验信号: x1(n) = R4(n) x 2(n) = ?? ???≤≤-≤≤+n n n n n 其他,074, 830,1 x 3(n) = ?????≤≤-≤≤-n n n n n 其他,074, 330,4 x 4(n) = cos(πn /4) x 5(n) = sin(πn /8) x 6(t) = cos8πt + cos16πt + cos20π FFT 变换区间及x 6(t)抽样频率fs x 1(n) , x 2(n) , x 3(n) , x 4(n) , x 5(n):N = 8 , 16 x 6(t):f s = 64(Hz) , N = 16 , 32 , 64 ②MATLAB 程序代码 N1=8; N2=16; x1=ones(1,4); x2=[1:4,4:-1:1]; x3=[4:-1:1,1:4]; n=0:1:16; x4=cos(pi*n/4);

常见高分子红外光谱谱图解析

常见高分子红外光谱谱图解析1.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1)红外光谱的产生 能量变化 ν νhc h= = E - E = ?E 1 2 ν ν h ?E = 对于线性谐振子 μ κ π ν c 2 1 = 2)偶极矩的变化 3)分子的振动模式 多原子分子振动 伸缩振动对称伸缩 不对称伸缩 变形振动AX2:剪式面外摇摆、面外扭摆、面内摇摆 AX3:对称变形、反对称变形 . 不同类型分子的振动 线型XY2: 对称伸缩不对称伸缩 弯曲

弯曲型XY2: 不对称伸缩对称伸缩面内弯曲(剪式) 面内摇摆面外摇摆卷曲 平面型XY3: 对称伸缩不对称伸缩面内弯曲 面外弯曲 角锥型XY3: 对称弯曲不对称弯曲

面内摇摆 4)聚合物红外光谱的特点 1、组成吸收带 2、构象吸收带 3、立构规整性吸收带 4、构象规整性吸收带 5、结晶吸收带 2 聚合物的红外谱图 1)聚乙烯 各种类型的聚乙烯红外光谱非常相似。在结晶聚乙烯中,720 cm-1的吸收峰常分裂为双峰。要用红外光谱区别不同类型的聚乙烯,需要用较厚的薄膜测绘红外光谱。这些光谱之间的差别反映了聚乙烯结构与线性—CH2—链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1000-870㎝-1之间的不饱和基团吸收不同,甲基浓度不同以及在800-700㎝-1之间支化吸收带不同。

低压聚乙烯(热压薄膜) 中压聚乙烯(热压薄膜) 高压聚乙烯(热压薄膜)

2.聚丙烯 无规聚丙烯

等规聚丙烯的红外光谱中,在1250-830 cm-1区域出现一系列尖锐的中等强度吸收带(1165、998、895、840 cm-1)。这些吸收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晶型无关,只与其分子链的螺旋状排列有关。 3.聚异丁烯 CH3 H2 C C n CH3

实验五 用FFT对信号做频谱分析(数字信号实验)

备注:(1)、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实验内容。 (2)、实验结束后,把电子版实验报告按要求格式改名,由实验教师批阅记录后;实验室 统一刻盘留档。 实验五 用FFT 对信号做频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学习用FFT 对连续信号和时域离散信号进行谱分析的方法,了解可能出现的分析误差及其原因,以便正确应用FFT 。 二、实验原理 用FFT 对信号作频谱分析是学习数字信号处理的重要内容。经常需要进行谱分析的信号是模拟信号和时域离散信号。对信号进行谱分析的重要问题是频谱分辨率D 和分析误差。频谱分辨率直接和FFT 的变换区间N 有关,因为FFT 能够实现的频率分辨率是 ,因此要求 。可以根据此式选择FFT 的变换区间N 。误差主要来自于用FFT 作频谱分析时,得到的是离散谱,而信号(周期信号除外)是连续谱,只有当N 较大时离散谱的包络才能逼近于连续谱,因此N 要适当选择大一些。 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谱,只有用整数倍周期的长度作FFT ,得到的离散谱才能代表周期信号的频谱。如果不知道信号周期,可以尽量选择信号的观察时间长一些。 对模拟信号进行谱分析时,首先要按照采样定理将其变成时域离散信号。如果是模拟周期信号,也应该选取整数倍周期的长度,经过采样后形成周期序列,按照周期序列的谱分析进行。 三、实验内容(包括代码与产生的图形及分析讨论) 1. 对以下序列进行谱分析: 1423()() 1,03 ()8,47 0, 4,03()3, 470, x n R n n n x n n n n n n x n n n n =+≤≤?? =-≤≤???-≤≤?? =-≤≤???

选择FFT 的变换区间N 为8和16 两种情况进行频谱分析。分别打印其幅频特性曲线, 并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 解:(1))(1n x 代码如下: x1n=[ones(1,4)]; X1k8=fft(x1n,8); X1k16=fft(x1n,16); subplot(2,1,1);mstem(X1k8); title('(1a) 8μ?DFT[x_1(n)]');xlabel('|?/|D');ylabel('·ù?è'); axis([0,2,0,1.2*max(abs(X1k8))]) subplot(2,1,2);mstem(X1k16); title('(1b)16μ?DFT[x_1(n)]');xlabel('|?/|D');ylabel('·ù?è'); axis([0,2,0,1.2*max(abs(X1k16))]) 图形如下: ω/π 幅度 (1a) 8点DFT[x 1(n)] ω/π 幅度 (1b)16点DFT[x 1(n)] (2))(2n x 代码如下: M=8;xa=1:(M/2); xb=(M/2):-1:1; x2n=[xa,xb];

α射线能谱测量

**************************************************************************** 西南科技大学 《α射线能谱测量》报告 设计名称α射线能谱测量 学院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设计日期 2014年12月 2014年10月制 目录 1实验目的 (1) 2实验内容 (1)

3实验原理 (1) α能谱 (1) α放射源 (2) α放谱仪 (3) 探测器测量α射线能谱相关原理 (4) α谱仪的能量刻度和能量分辨率 (4) 4实验仪器、器材 (5) 5实验步骤 (5) 6实验数据记录、处理 (6) 7实验结论 (8) 1实验目的 α衰变中发射的α粒子能量及辐射几率的测量,对于核结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核数据的测量通常是用α磁谱仪或半导体α谱仪。而本实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了解α谱仪工作原理与特性 2、掌握α能谱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法

3、测量获取表中各种放射源在不同探源距下α能谱的数据与图像记录并进行刻度 2实验内容 测定α谱仪在不同源距下α能谱的数据,并通过计算获得相关能量分辨率。同时,进行能量刻度。 3实验原理 α能谱 α粒子通过物质时,主要是与物质的原子的壳层电子相互作用发生电离损失,使物质产生正负离子对,对于一定物质,α在其内部产生一对离子所需的平均能量是一定的(即平均电能w),所以在物质中产生的正负离子对数与α粒子损失的能量成正比,即:E N= W 公式中N为α粒子在物质中产生的正负离子对数目,E是在物质中损失的α粒子能量。如果α粒子将其全部能量损失在物质内,E就是α粒子的能量。 由于α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很短(在T=15℃,P=1大气压时,天然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的α粒子,射程最大为Thc’(212Po) 为,能量最小232Th为),所以测量室应采用真空室,如上图1所示,采用真空泵将测量室抽成真空,这样与探测器接触的α粒子的能量才近似等于放射性核素经过α粒子放出的α粒子的初始能量(近似是因为不可能将测量室抽成绝对真空)。 α粒子在探测器中因电离、激发(由于α粒子的质量很大,所以与物质的散射作用很不明显。α粒子在空气中的径迹是一条直线,这种直线很容易在威尔逊云室中看到。)等效应而产生电流脉冲,其幅度与α粒子能量成正比。电流信号经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放大,出来的电信号通过多道分析器进行数据采集,最后通过计算机采集并显示其仪器谱(实验用α谱仪硬件连接及内部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仪器谱以α粒子的能量(即脉冲幅度)为横坐标,某个能量段内α粒子数(或计数率)为纵坐标,即可计算样品中各单个核素发射的α粒子的能量与活度。理论上,单能α粒子谱是线状谱,应是位于相应能量点处垂直于横坐标轴的单一直线,但由于α粒子入射方向、空气吸收、样品源自吸收的差异和低能粒子的叠加等原因,实际测得的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单个峰,其峰顶位置相应于α粒子的能量,谱线以下的

信号处理实验五谱分析

一、实验项目名称 谱分析 没下载券联系企鹅2417677728给你传原文件 二、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的窗函数,研究一些不同的方法来测试窗的性能:专注于有关窄带信号的几个不同的情形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验原理 信号是无限长的,而在进行信号处理时只能采用有限长信号,所以需要将信号“截断”。在信号处理中,“截断”被看成是用一个有限长的“窗口”看无限长的信倍号,或者从分析的角度是无限长的信号()x t 乘以有限长的窗函数()w t ,由傅里叶变换性质可知 1 ()()()*()2x t w t X j W j ωωπ ? 如果()x t 是频宽有限信号,而()w t 是频宽无限函数,截断后的信号也必是频宽无限信号,从而产生所谓的频谱泄漏。频谱泄漏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尽量减小,因此设计了不同的窗函数满足不同用途的要求。从能量的角度,频谱泄漏也是能量泄漏,因为加窗后,使原来的信号集中在窄频带内的能量分散到无限的频宽范围。 Matlab 信号处理工具箱提供了8种窗函数: (1)函数boxcar()用于产生矩形窗,调用格式: w=boxcar(N) 其中,N 为窗长度,w 为返回的窗函数序列。 矩形窗的表达式为 1 01()()0 N n N w n R n n ≤≤-?==? ?其它 (2)函数Hanning()用于产生汉宁窗,调用格式: w=hanning(N) Hanning 窗表达式为 212()sin ()1cos ()121N N n n w n R n R n N N ππ?? ????==- ? ???--????? ? (3)函数Hamming()用于产生汉明窗,调用格式为 w=hamming(N) 汉明窗的表达式为

红外谱图解析基本知识.

红外谱图解析基本知识 基团频率区 中红外光谱区可分成4000cm-1~1300(1800)cm-1和1800(1300)cm-1~600cm-1两个区域。最有分析价值的基团频率在4000cm-1~1300cm-1之间,这一区域称为基团频率区、官能团区或特征区。区内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比较稀疏,容易辨认,常用于鉴定官能团。 在1800cm-1(1300cm-1)~600cm-1区域内,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谱带。这种振动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与整个分子的结构有关。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这种情况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称为指纹区。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 基团频率区可分为三个区域 (1)4000~2500cm-1X-H伸缩振动区,X可以是O、N、C或S等原子。 O-H基的伸缩振动出现在3650~3200cm-1范围内,它可以作为判断有无醇类、酚类和有机酸类的重要依据。 当醇和酚溶于非极性溶剂(如CCl4),浓度于0.01mol.dm-3时,在3650~3580cm-1处出现游离O-H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形尖锐,且没有其它吸收峰干扰,易于识别。当试样浓度增加时,羟基化合物产生缔合现象,O-H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位移,在3400~3200cm-1出现一个宽而强的吸收峰。 胺和酰胺的N-H伸缩振动也出现在3500~3100cm-1,因此,可能会对O-H伸缩振动有干扰。 C-H的伸缩振动可分为饱和和不饱和的两种: 饱和的C-H伸缩振动出现在3000cm-1以下,约3000~2800cm-1,取代基对它们影响很小。如-CH3基的伸缩吸收出现在2960cm-1和2876cm-1附近;R2CH2基的吸收在2930 cm-1和2850cm-1附近;R3CH基的吸收基出现在2890cm-1附近,但强度很弱。 不饱和的C-H伸缩振动出现在3000cm-1以上,以此来判别化合物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的C-H键。 苯环的C-H键伸缩振动出现在3030cm-1附近,它的特征是强度比饱和的C-H浆键稍弱,但谱带比较尖锐。 不饱和的双键=C-H的吸收出现在3010~3040cm-1范围内,末端=CH2的吸收出现在3085cm-1附近。 叁键oCH上的C-H伸缩振动出现在更高的区域(3300cm-1)附近。 (2)2500~1900cm-1为叁键和累积双键区,主要包括-CoC、-CoN等叁键的伸缩振动,以及-C=C=C、-C=C=O等累积双键的不对称性伸缩振动。 对于炔烃类化合物,可以分成R-CoCH和R¢-CoC-R两种类型: R-CoCH的伸缩振动出现在2100~2140cm-1附近; R¢-CoC-R出现在2190~2260cm-1附近; R-CoC-R分子是对称,则为非红外活性。 -CoN基的伸缩振动在非共轭的情况下出现2240~2260cm-1附近。当与不饱和键或芳香核共轭时,该峰位移到2220~2230cm-1附近。若分子中含有C、H、N原子,-CoN基吸收比较强而尖锐。若分子中含有O原子,且O原子离-CoN基越近,-CoN基的吸收越弱,甚至观察不到。

γ射线能谱测量

γ射线能谱测量 ——物理0805 乔英杰u200810200 王振宇u200810256 实验背景:19世纪下半叶,物理学家对X射线和阴极射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导致了放射性、电子以及α、β、γ射线的发现,这些射线的发现同时也为原子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20世纪进入原子能时代,科学家对射线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射线在科学技术中开始渗透,根据γ射线具有波长短、能量高、穿透能力强和对细胞有很强的杀伤力的特性,γ射线的应用也成了一门新兴产业,现在它已经应用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工农业、医疗卫生和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和效益,为科学技术和人类历史的进程起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目前γ射线的应用正在蓬勃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仍在不断拓宽,它以低能耗、无污染、无残留、安全卫生等优点,深受众多行业的青睐,可是,其危害性也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对γ射线深入了解,才能在降低其危害性的同时让其更好的为我们服务。本实验采用闪烁探测器和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对γ射线的能量分布谱进行测量,以便我们了解用闪烁探测器测量γ射线的方法,学会分析能谱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 1、闪烁探测器工作原理:闪烁探测器探测γ射线时,γ光子与物质作用不直接产生电离,而是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闪烁体的原子、分子、电离或激发的作用来自三种效应所产生的次级电子。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对应于γ射线能量强度的电信号。之后,光电倍增管将所得电信号放大(倍增管阴极与阳极之间有十余个打那级,每个打那级均发生电子的倍增现象),其阳极最后收集电子的电极,与射级跟随器电路相连,使收集到的电子流以电压脉冲的方式输出。 2、γ闪烁能谱仪的工作原理:如下图(1)所示,整个仪器的信号传递大致是:由γ射线放射源放出的γ射线被闪烁探测器接受并转换为电压脉冲,前置放大器和脉冲放大器对探测器输出的电压脉冲进行放大,最后这些脉冲被多道分析器采集、处理。 多道分析器的到是指在分析器中存在的记录不同高度脉冲的位置。我们在试验中采用的是1024道分析器,即将脉冲电压范围分成1024份,然后计算机记录探测器输出的脉冲落在每份范围上的数目。

实验六用FFT作谱分析

实验六 用FFT 作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加深DFT 算法原理和基本性质的理解。 2.熟悉FFT 算法原理和FFT 子程序的应用。 3.学习用FFT 对连续信号和时域离散信号进行谱分析的方法,了解可能出现的分析误差及原因,以便在实际中正确应用FFT 。 二、实验内容 1.对所给的六个信号逐个进行谱分析。x1(n),x2(n),x3(n),x4(n),x5(n):N =8和16。x6(n):fs =64(hz),N =16,32,64。 2.x(n)=x4(n)+x5(n),计算8点和16点离散傅立叶变换,根据DFT 的对称性,由x(n)求出X4(k)=DFT[x4(n)]和X5(k)=DFT[x5(n)],并与①中的结果比较。 3.x(n)=x4(n)+jx5(n),计算8点和16点离散傅立叶变换,根据DFT 的对称性,由x(n)求出X4(k)=DFT[x4(n)]和X5(k)=DFT[x5(n)],并与①中的结果比较。 三、实验程序 调用实验六FFT 谱分析软件包 四、实验结果分析 1.对信号x1(n)=???≤≤其他 ,041,1n 进行谱分析,其FFT 变换区间分别是8和16。 2.对信号x2(n)=?? ???≤≤-≤≤+其他,074,830,1n n n n 进行谱分析,其变换区间分别是8和16。 3.对信号x3(n)=?? ???≤≤-≤≤-其他,074,330,4n n n n 进行谱分析,其变换区间分别是8和16。 4.对信号x4(n)=cos n 4π 进行谱分析,其变换区间分别是8和16。 5.对信号x5(n)=sin n 8 π 进行谱分析,其变换区间分别是8和16。 6.对信号x6(n)=cos t π8+cos t π16+cos t π20 进行谱分析,其变换区间分别是16、32和64。 7.对信号x 7(n)= x 4(n)+x 5(n)进行谱分析,其变换区间分别是8和16。根 据DFT 的对称性,由x 7(k)求出x 4(k)和x 5(k),并与4、5的结果比较,可 见所得信号相同。

红外分析实例

图1 是SBS 红外光谱图, 可以看出2921cm-1、2846cm-1为- CH2-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1601cm-1、1493cm-1为苯核的动吸收峰, 699cm-1、757cm-1为单取代苯环的振动吸收峰, 966cm-1为C=C 的扭曲振动吸收峰, 911cm-1为=CH2面外摇摆振动吸收峰。

从图2、图 3 可以看出各特征峰所对应的基团:2924cm-1、2853cm-1为- CH2-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2960cm-1为- CH3伸缩振动吸收峰,1460cm-1为- CH2- 的剪式振动吸收峰, 1377cm-1为- CH3剪式振动吸收峰。

由图1可见,基质沥青红外光谱图中出现了3处吸收峰,其中波数650~910cm-1区域是苯环取代区,出现的几个吸收峰是由苯环上C-H面外摇摆振动形成的;而波数1375cm-1和1458cm-1处的吸收峰则由C-CH3和-CH2-中C-H面内伸缩振动形成的;波数2800~3000cn-1范围内的吸收峰比较强,是环烷烃和烷烃的C-H 伸缩振动的结果,由-CH2-伸缩振动形成的。

由全波段的红外光谱(图3)可知,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在2800~3000cm-1左右出现的强吸收峰带基本相同,吸收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改性沥青而言,整个功能团没有发现新的吸收峰,但吸收峰的强度随SBD改性剂含量的增大而略有增强。由650~1100cm-1波区的红外光谱(图\4、图5)可知,在指纹区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的吸收峰存在明显差异,即在波数690~710cm-1和950~980cm-1处,SBS改性沥青的红外波区吸收相对较强,并在966.1cm-1和698cm-1处出现了吸收峰,虽然波数698cm-1的绝对吸收峰值较波966.1cm-1处的大,但波数966.1cm-1处的吸峰特征更为明显。 每种物质分子都有一个由其组成和结构所决定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它只吸收一些特定波长的红外光。由于掺入的SBS改性剂与基质沥青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亦即聚苯乙烯和聚丁二烯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SBS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只是在基质沥青的红外光谱上简单叠加了聚苯乙烯与聚丁二烯的红外光谱,而相应的吸收峰位置和强度基本保持不变,是基质沥青和SBS改性剂的红外光谱的简单合成图。与基质沥青比较,SBS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在698cm-1和

NaI(Tl) 闪烁晶体γ能谱测量

NaI(Tl) 闪烁晶体γ能谱测量 实验人:吴家燕学号:15346036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γ射线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解; 2、掌握NaI(Tl) γ谱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3、学会测量分析γ能谱; 4、学会测定γ谱仪的能量分辨率、线性、探测效率曲线; 5、测定未知放射源的能量和活度。 二、实验原理 1、γ谱仪的组成 NaI(Tl)闪烁谱仪由NaI(Tl)闪烁探头(包括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前置放大器)、高压电源以及谱仪放大器、多道分析器、计算机等设备组成。图1 为NaI(Tl)闪烁谱仪装置的示意图。 2、射线与闪烁体的相互作用 当γ射线入射至闪烁体时,发生三种基本相互作用过程:(1)光电效应;(2)

康普顿散射;(3)电子对效应。 图2 为示波器上观察到的单能γ射线的脉冲波形,谱仪测得的能谱图。图3 是137Cs、22Na 和60Co 放射源的γ能谱。图中标出的谱峰称为全能峰。在γ射 线能区,光电效应主要发生在K 壳层。在击出K 层电子的同时,外层电子填补K 层 空穴而发射X 光子。在闪烁体中,X 光子很快地再次光电吸收,将其能量转移给光 电子。上述两个过程是几乎同时产生的,因此它们相应的光输出必然是叠加在一起的,即由光电效应形成的脉冲幅度直接代表了γ射线的能量(而非减去该层电 子结合能)。 3、137Cs 能谱分析 4、闪烁谱仪的性能 能量分辨率

探测器输出脉冲幅度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统计涨落。即使是确定能量的粒子的脉冲幅度,也仍具有一定的分布,其分布示意图如图4 所示。通常把分布曲线极大值一半处的全宽度称半宽度即 FWHM,有时也用表示。半宽度反映了谱仪对相邻脉冲幅度或能量的分辨本领。因为有些涨落因素与能量有关,使用相对分辨本领即能量分辨率η更为确切。一般谱仪在线性条件下工作,故η也等于脉冲幅度分辨率,即 对于一台谱仪来说,近似地有 对于单晶谱仪来说,能量分辨率是以137Cs 的0.662MeV 单能γ射线的光电峰为标准的,它的值一般在8-15%,最好可达6-7%。 能量线性刻度曲线 为检查谱仪的能量线性情况,必须利用一组已知能量的γ放射源,测出它们的γ射线在谱中相应的全能峰位置(或道址),然后,作出γ能量对脉冲幅度(或道址)的能量刻度曲线。这个线性关系可用线性方程表示,即 式中x p 为峰位,即道址;E0 为截距,即零道对应的能量;G 为斜率,即每道对应的能量间隔,又称增益。实验中用的γ核素能量列于表2 中。典型的能量刻度曲线如图5 所示。

实验5 分析HBIW产品纯度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BIW产品纯度 指导老师:李玉洁 组员:居马赞(20092073)周续源(20092098)班级:09310901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高效液相色谱原理: 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站工作原理; 3.掌握HBIW的纯度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经典也想色谱和气象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高效快速分离分析技术。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较,HPLC采用微球填料(5-10μm),使用了高压输液泵,所以传质快、柱效高(可达20000-80000塔板/米),能分离多组分复杂混合物或性质及相近的同分异构体,并可实现快速分离。高效液相色谱还可以称为高压液相色谱(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速液相色谱(high speed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分力度液相色谱(high resolu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或现代液相色谱(modern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原理:一固液色谱法为例。固定相是固相吸附剂,它们是一些多孔性的极性微粒物,如硅胶、氧化铝等。它们的表面存在着分散的吸附中心,溶质分子流动相分子在吸附剂表面呈现的吸附活性中心上进行竞争吸附,这种作用还存在于不同荣哲分子间,以及同一溶质分子中不同官能团之间。由于这些竞争作用,便形成不同溶质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解吸平衡,这就是液相色谱具有选择性分离能力的基础。本实验所采用的HPLC就是液相色谱。 HPLC色谱仪简介:高效液相色谱仪分为分析型和制备型,虽然它们的性能各异,应用范围不同,但其基本组件类似。主要部件如下:储液罐、高压输液泵、进样装置、色谱柱、检测器数据处理装置等。 HPLC法的特点:高效液相色谱采用液体流动相,流动相也影响分离过程,这对分离的控制和改善提供了额外的因素,它能分析气象色谱不能分析的高沸点有机物、高分子和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以及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在全部有机化合物中,仅有20%的样品可用气相色谱分析,其它80%的样品可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易于对样品定量回收,这对任何规模的植被突然别有利。在很多情况下,HPLC不仅是作为分析方法,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分离手段,用以提纯和制备具有足够纯度的单一物质。 HPLC谱有多种定量分析方法,如:峰面积(高峰)百分比法;校正归一化法;外标法和内标法。 HBIW纯度分子方法:本实验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它是以极性物质做流动相,非极性物质作固定相的一种色谱方法。反相液相色谱分析中常用的流动相有甲醇、乙腈、四氢呋喃和水。本实验采用四氢呋喃/谁为流动相。 三、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纯净水(,用前须过滤);甲醇(分析纯,用前须过滤);四氢呋喃(分 析纯,用前须过滤);HBIW(自制)。

哈尔滨工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五 谱分析

实验五谱分析 一.实验原理 信号是无限长的,而在进行信号处理是只能采用有限长信号,所以需要将信号“截断”。在信号处理中,“截断”被看成是用一个有限长的“窗口”看无限长的信号,或者从分析的角度是无限长的信号乘以有限长的窗函数。 二.实验内容 1、用matlab编程绘制各种窗函数的形状。 2、用matlab编程绘制各种窗函数的幅频响应。 矩形窗 N=20;n=0:(N-1);w=boxcar(N);subplot(211);stem(n,w);title('形状');[H,W]=dtft(w,1024); subplot(212);plot(W/2/pi,abs(H)); title('幅频响应');02468101214161820 -0.5-0.4-0.3-0.2-0.10 0.10.20.30.40.5 05 10 15 20 矩形窗幅频响应

汉宁窗 N=20;n=0:(N-1);w=hanning(N);subplot(211);stem(n,w);title('形状');[H,W]=dtft(w,1024); subplot(212);plot(W/2/pi,abs(H)); title('幅频响应');02468101214161820 -0.5-0.4-0.3-0.2-0.1 00.10.20.30.40.5 05 10 15 汉宁窗幅频响应 汉明窗 N=20;n=0:(N-1);w=hamming(N);subplot(211);stem(n,w);title('形状');[H,W]=dtft(w,1024); subplot(212);plot(W/2/pi,abs(H)); title('幅频响应');

实验5红外光谱法结构分析初步

实验5红外吸收光谱法结构分析初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固体固体试样的制样方法以及压片机的使用方法。 2.了解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3.掌握红外光谱仪的一般操作。 二、实验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振动能级的跃迁(同时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而产生的。由于不同物质或同一物质的不同聚集态中各基团固有的振动频率不同或结构的不同,导致所产生的吸收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以及强度的不同,因此我们可根据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来判断该物质或其某个或某些官能团是否存在。 本实验是根据间硝基苯甲酸上几个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来鉴别该物质的。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MB104、FTIR2000或其他型号的红外光谱仪,压片机,模具和试样,玛瑙研钵,不锈钢药匙,不锈钢镊子,红外烘灯。 2.试剂:间硝基苯甲酸(AR),KBr(光谱纯),无水乙醇(AR),棉球。 四、实验内容 1.准备工作 (1)打开红外分光光度计开关,预热20min,打开电脑。 (2)用无水乙醇棉球擦洗玛瑙研钵,用红外烘灯烘干。 2.试样的制备 (1)试样处理取试样1-2mg,加大约100倍试样量的KBr于玛瑙研钵中研磨,在红外烘灯下边烘边研。一般试样用力研磨20min,高分子试样需要更长时间。 (2)装模取出模具,准确套上模膛,放好垫片,将制好的试样均匀的抖入模膛内,试样量以能压片为准,在能成片的基础上越薄越好。再放入另一个垫片,装上插杆。 (3)压片将模具置于压片机工作台中心,旋动压力丝杆将模具顶紧,顺时针关闭放油阀,摇动油泵把手,使压力上升至15MPa,保持5min。 (4)脱模逆时针拧开放油阀,旋松压力丝杆,轻轻地取出模具,与装模顺序相反取出试样。将试样放在固体试样池上。 3.吸收光谱 (1)打开灯电源 (2)点击GRAMS AI图标,红外分光光度计软件。 (3)背景扫描:点击Collect→Collect→Background.spc→进入自己的文件夹(或新建文件夹),并输入文件名保存→Background→Ok Collect 得到试样的红外光谱图。 (4)试样图谱扫描:将试样放在仪器的试样夹上,点击Collect→Collect→normal →%Trans→输入试样名→Ok Collect得到试样的红外光谱图。 (5)谱图后处理:点击Edit→Peak picker→Show peak marks for all traces→选择合适的参数,给图谱标峰。若需要打印点击File→Print (6)将盐片或研钵擦洗干净,收拾桌面。关闭主机上的灯电源。 4.结束工作 (1)关闭红外工作软件,电脑电源 (2)用水清洗玛瑙研钵、不锈钢镊子、药匙,然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在红外烘灯下烘干。 (3)清理台面,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γ射线能谱的测量

(一) γ射线能谱的测量 摘要: 本实验将了解闪烁探测器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学习分析实验测量的137Cs 和60Co γ谱之谱形和γ射线能谱的刻度测定谱仪的能量分辨率,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NaI(Tl)闪烁谱仪的原理、特性与结构,掌握NaI(Tl)闪烁谱仪的使用方法和γ射线能谱的刻度。 关键词:γ 射线 Na(Tl)闪烁探测器 能谱图 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引言: 闪烁探测器是利用某些物质在射线作用下会发光的特性来探测射线的仪器。它的主要优点是:既能探测各种带电粒子,又能探测中性粒子;既能测量粒子强度,又能测量粒子能量;且探测效率高,分辨时间短。它在核物理研究和放射性同位素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核物理的发展,不断地为核能装置的设计提供日益精确的数据,新的核技术,如核磁共振、穆斯堡尔谱学、晶体的沟道效应和阻塞效应,以及扰动角关联技术等都迅速得到应用。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标志之 正 文: 实验原理 1.闪烁谱仪结构与工作原理 NaI(Tl)闪烁谱仪结构如图。整个仪器由探头(包括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射极跟随器),高压电源,线性放大器、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几部分组成。射线通过闪烁体时,闪烁体的发光强度与射线在闪烁体内损失的能量成正比。带电粒子(如α、β粒子)通过闪烁体时,将引起大量的分子或原子的激发和电离,这些受激的分子或原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放出光子;不带电的γ射线先在闪烁体内产生光电子、康普顿电子及正、负电子对(当Eγ>1.02MeV时),然后这些电子使闪烁体内的分子或原子激发和电离而发光。闪烁体发出的光子被闪烁体外的光反射层反射,会聚到光电倍增管的光电阴极上,打出光电子。光阴极上打出的光电子在光电倍增管中倍增出大量电子,最后为阳极吸收形成电压脉冲。每产生一个电压脉冲就表示有一个粒子进入探测器。由于电压脉冲幅度与粒子在闪烁体内消耗的能量(产生的光强)成正比,所以根据脉冲幅度的大小可以确定入射粒子的能量。利用脉冲幅度分析器可以测定入射射线的能谱。 由原子物理学中可知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正、负电子对产生这三种过程分别如下: (1)光电效应。入射γ粒子把能量全部转移给原子中的束缚电子,而把束缚电子打出来形成光电子。由于束缚电子的电离能E1一般远小于入射γ射线能量Eγ,所以光电子的动能近似等于入射γ射线的能量E光电=Eγ-E1≈Eγ (2)康普顿效应。核外电子与入射γ射线发生康普顿散射,设入射γ光子能量为h,散射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二用FFT做谱分析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 实践报告 题 目: 实验二 用FFT 做谱分析 1. 实验目的 (1) 进一步加深DFT 算法原理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因为 FFT 只是DFT 的一种快 速算法,所以FFT 的运算结果必然满足DFT 的基本性质)。 (2) 熟悉FFT 算法原理和FFT 子程序的应用。 (3) 学习用FFT 对连续信号和时域离散信号进行谱分析的方法,了解可能出现的 分析误差及其原因,以便在实际中正确应用FFT 。 2. 实验步骤 (1) 复习DFT 的定义、性质和用DFT 作谱分析的有关容。 (2) 复习按时间抽选法FFT 算法原理及相应的运算流图 (3) 编制信号产生子程序,产生以下典型信号供谱分析用: x1(n) = R4(n) x 2(n) = ?????≤≤-≤≤+n n n n n 其他,074, 830,1

x 3(n) = ?????≤≤-≤≤-n n n n n 其他,074, 330,4 x 4(n) = cos(πn /4) x 5(n) = sin(πn /8) x 6(t) = cos8πt + cos16πt + cos20πt 应当注意,如果给出的是连续信号x a (t),则首先要根据其最高频率确定抽样频率f s 以及由频率分辨率选择抽样点数N ,然后对其进行软件抽样(即计算 x(n)=x a (nT), 0≤n ≤N-1),产生对应序列 x(n)。对信x 6(t),频率分辨率的选择要以能分辨开其中的三个频率对应的谱线为准则。对周期序列,最好截取周期的整数倍进行谱分析,否则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分析误差。请实验者根据DFT 的隐含周期性思考这个问题。

红外谱图如何解析

红外谱图如何解析 (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公式:不饱和度=F+1+(T-O)/2 其中: F: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 T: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 O: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原子), F、T、O分别是英文4,3,1的首字母,这样我记起来就不会忘了。 比如苯:C6H6,不饱和度=6+1+(0-6)/2=4,3个双键加一个环,正好为4个不饱和度; (2)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 cm-1为界:高于3000cm-1为不 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 炔, 芳香化合物,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3)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 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 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炔 2200~2100 cm-1 烯 1680~1640 cm-1 芳环 1600,1580,1500,1450 cm-1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cm-1的频区 ,以 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 (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其他官能团,如 C=O, O-H, C-N 等特征吸收来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 ,2720和1750~1700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 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有事没事就记一两个吧: 1.烷烃:C-H伸缩振动(3000-2850cm-1) C-H弯曲振动(1465-1340cm-1) 一般饱和烃C-H伸缩均在3000cm-1以下,接近3000cm-1的频率吸收。 2.烯烃:烯烃C-H伸缩(3100~3010cm-1) C=C伸缩(1675~1640 cm-1) 烯烃C-H面外弯曲振动(1000~675cm1)。 3.炔烃:伸缩振动(2250~2100cm-1)炔烃C-H伸缩振动(3300cm-1附近)。 4.芳烃:芳环上C-H伸缩振动(3100~3000cm-1) C=C 骨架振动(1600~1450cm-1) C-H面外弯曲振动( 880~680cm-1) 芳香化合物重要特征:一般在1600,1580,1500和1450cm-1可能出现强度不等的4个峰。 880~680cm-1,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依苯环上取代基个数和位置不同而发生变化 ,在 芳香化合物红外谱图分析中,常常用此频区的吸收判别异构体。 5.醇和酚:主要特征吸收是O-H和C-O的伸缩振动吸收, O-H 自由羟基O-H的伸缩振动:3650~3600cm-1 cm-1,为尖锐的吸收峰,分子间氢键O-H伸缩振动:3500~3200cm-1,为宽的吸收峰;

γ射线的能谱测量和吸收测定 实验报告

g射线能谱的测量 【摘要】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够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的射线,g 射线产生的原因正是由于原子核的能级跃迁。我们通过测量g射线的能量分布,可确定原子核激发态的能级,这对于放射性分析,同位素应用及鉴定核素等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本实验通过使用g闪烁谱仪测定不同的放射源的g射线能谱。同时学习和掌握g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并且测定窄束g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m。 【关键词】g射线/能谱/g闪烁谱仪 【引言】从1896年的法国科学家贝可勒尔发现放射性现象开始,经过居里夫人等一系列科学家对一些新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及其性质进行研究的杰出工作后,人类便进入了对原子核能研究、利用的时代。 而原子核衰变能放出α、β、γ三种射线,这些射线可以通过仪器精确测量。本次实验主要研究γ射线,通过对γ射线谱的研究可了解核的能级结构。γ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工业中可用来探伤或流水线的自动控制。人体受到γ射线照射时,γ射线可以进入到人体的内部,并与体内细胞发生电离作用,电离产生的离子能侵蚀复杂的有机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酶,它们都是构成活细胞组织的主要成份,一旦它们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人体内的正常化学过程受到干扰,严重的可以使细胞死亡。 因此本次实验研究了不同材料对于γ射线的吸收情况这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比如在居民区制造防空洞的时候可以使用一定厚度的抗辐射材料确保安全,而且在核电站、军事防护地以及放射源存放处等地方我们都有必要使用防辐射材料。 g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正、负电子对产生这三种过程,如下图所示。 本实验主要研究的是窄束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所谓窄束γ射线是指不包括散射成份的射线束,仅由未经相互作用或称为未经碰撞的光子所组成。窄束γ射线再穿过物质时,由于上述三种效应,其强度就会减弱,这种现象称为γ射线的吸收。γ射线强度随物质厚度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 本次实验仪器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