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 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火山爆发般的激情和大河奔流似的思绪——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一、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第一,突出的特征是其主观性,即偏重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第二,继承“返回自然”的传统,歌颂大自然和诅咒城市文明。

第三,在接受文学传统方面,特别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第四,在艺术形式上和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喜欢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和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二、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1德国文学

德国是浪漫主义的诞生地。

弗·施莱格尔(1772——1829)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他认为:“浪漫主义是一种前进的综合文艺”。他主张打倒文艺中一切界限,他说:“诗人要凭兴之所至、不受任何狭隘的规律的约束”。在他看来,兴之所至是创作的基本规律,因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必须破除。他最早用浪漫主义标明他们的文学主张。奥·施莱格尔(1767——1845)提出艺术美“无目的”,以此反对古典主义。

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作家诺瓦利斯(1772——1801)在《断片》里说“生活是死的开始,生活是为了死的缘故。死是结束也是开端。是分开也是更近的结合。通过死完成了还原。”海涅曾经说他是“死亡诗人”,但是,他并不厌世。相反,他由于热爱生命而极度恐惧死亡,为了消解这种恐惧,他赞美死亡。

1805年以后,出现另一批浪漫主义作家,即后期浪漫派:阿尔尼姆、布仑塔诺、艾沁多尔夫和格林兄弟等。阿尔尼姆和布仑塔诺合编的民歌集被认为是给法国诗歌注进了新鲜血液。艾沁多尔夫的抒情诗质朴、明朗、乐观、具有民族风格,少有早期浪漫派那种朦胧、阴暗、神秘等情绪。格林兄弟合编的《儿童与家庭童话》想象丰富、美丽神奇,表达了人民的正义感和智慧,嘲笑暴君和地主的愚昧无知。

浪漫主义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学过渡期。拿破仑失败后,德国一方面在神圣同盟的封建统治下,失去言论自由,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民主力量有所发展。本时期的代表作家有沙米索、霍夫曼和海涅。

霍夫曼(1776——1822)创作具有二重性:既有现实生活的反映,又有浓重的阴暗神秘气氛。他通过荒诞离奇的故事,讽刺和揭露官吏、市侩小市民庸俗丑恶生活,描写艺术家的幻想世界。在他的作品里,日常生活和奇异幻想交织一起,主要写自然的神秘,人生的阴暗,“夜”和幽灵的力量干扰人们的生活,人却无能为力。但他不像诺瓦列斯那样去美化夜和死,而使人感到引起悚惧的事物来源于庸俗的生活。正如海涅所说,霍夫曼“尽管画了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月食,但还是紧紧抓着了人生的现实”。其作品有《金罐》(1814)、《小查克斯》(1819)和《谢拉皮翁兄弟》(1819——1821)等。

海涅(1797——1856),19世纪著名革命民主主义诗人,在浪漫主义影响下进行创作。早期作品抒情诗集《诗歌集》主要收集他1827年以前的大部分抒情诗,抒写了他在亲情上

的欢乐和苦恼,也有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赞颂,对教会、贵族的蔑视,对资本主义市侩气的反感。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在方法上,融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完成了由浪漫主义向民主主义文学的过渡。

2、英国文学

湖畔诗人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憎恶资本主义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寄情山水,徇怀中世纪的宗法社会,创作歌颂大自然、美化宗法制农村生活方式的诗篇,以此抵制资本主义现实,故称“湖畔诗人”。

华兹华斯(1770——1850)的代表作是《抒情歌谣集》(与柯勒律治合写),在诗集第二版时华兹华斯写了一篇序言,表达了自己的文学主张。这一篇序言引起了诗歌内容和形式上一场革命。这篇序言被称为是英国浪漫主义艺术的纲领和宣言。

后期浪漫派的代表人物有拜伦、雪莱和济慈。拜伦、雪莱又被称为“恶魔派”诗人,此称谓来自于骚塞的攻击。“恶魔派”诗人的宗主是拜伦。1807年他发表习作《懒散的时刻》表现了他不满现实和忧郁、孤独的情绪,受到了当时的权威杂志《爱丁堡评论》的冷嘲热讽:“这样的诗在英国受到过教育的青年中。十个人就有九个人能写的出来。而第十个则会比拜伦爵士写得更好。”

拜伦的第一次出国,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等地。1811年返回英国后根据旅途日记,完成了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一、二章的写作,1812年2月出版,轰动一时,不到三天就卖光。作者在日记写道:“一觉醒来,成了大名”,马上成了英国的风云人物。为英国积极浪漫主义开拓了道路的司各脱看到拜伦的诗歌后自叹不如,遂改写历史小说。

《东方叙事诗》以东方故事为题材,包括有《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和《巴里西娜》等6篇。在这些诗中,拜伦以东殴、西亚为背景,塑造了“拜伦式的英雄”。拜伦式的英雄有以下一些特征:①不满现实,是现存社会制度的叛逆者和抗议者,他们有火热的热情和非凡的性格,英勇无畏,决不妥协;宁愿在众寡悬殊的战斗中死去,决不放弃真理。②傲世独立,脱离群众,往往单枪匹马,好走极端,是孤军作战的个人反叛者和个人英雄,由于没有明确目标,总是以失败而告结束。

他被迫在1816年9月第二次离开祖国,再也没有回到祖国。他这样写道:“假如这些全是造谣中伤的话,英国就不配我居住。”他出国时孤独而愤慨,对前途感到渺茫,个人主义和悲观情绪达到了高潮。他先居住比利时,不久定居瑞士,同年前往意大利,最后病逝于希腊。

在瑞士时,他遇到雪莱,雪莱帮助他克服一些悲观情绪。在雪莱的感召下,他完成了《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三章,情绪比前两章激昂。

在意大利时,他积极参加意大利烧炭党人的活动,为革命提供经费购置军火,成为烧炭党人的地方领导人。本期是他创作的高峰,完成了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四章。此外还有哲学诗剧《曼弗雷德》(1817)、神秘剧《该隐》(1821)、长篇诗体小说《唐璜》(1818——1823)等。

《唐璜》在思想内容上很有价值:①诗人在表现唐璜天性善良,热爱自由,厌恶虚伪的性格发展中,鲜明的展现了欧洲封建专制的暴虐与伪善,从苏丹王妃、苏格兰女皇玛丽、俄国女皇叶卡杰琳娜,都是“一手是淫荡,一手是威权”的“吃人的野兽”。作品说明这是一个“粑糠”的万恶时代。②作者在暴露唐璜的放荡和随波逐流时着眼揭露社会环境的腐败。

王公贵族灵魂空虚、道德败坏,成天艳妆、盛宴、跳舞,女皇和王妃饱食终日、荒淫无耻。

③讽刺、抨击了“神圣同盟”以后的社会现实,揭露了“讲究面子的伦敦城”里,人也成了商品,那里天天酝酿各种各样的祸害。

《唐璜》在艺术上有创新:①故事中有作者议论、说明、感慨、回忆、展现,像一个饱经沧桑的人在秉烛夜谈。②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巧妙结合,现实主义占主导地位。高尔基曾说《唐璜》的作者是“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之一”。③辛辣的政治讽刺,代替了一般的嘲笑和讥讽。

1824年4月9日拜伦病逝。恩格斯所说的“满腔热情的辛辣讽刺现实社会的拜伦”,指出了拜伦的创作风格和作品价值,他作品最有力的因素是辛辣的讽刺社会的力量。然而,综观拜伦的整个创作,也是有变化的:早期诗直率、尖锐,缺乏以微笑着置敌于死命的力量,缺乏含蓄和莞尔一笑的诙谐,常常是热烈、直接、炉火熊熊,然而缺乏剖析人生的冷静。后期诗升华、深刻了,能够平心静气的把事件叙述出来让读者思考,让读者自己去领会深刻的真意。

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

雪莱第一部长诗叫《麦布女王》。诗人用梦幻和寓言形式,写麦布女王用仙法将一少女带到天上,同她驾车出游,观看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世界。

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写成)写普罗米修斯受尽三千年痛苦,不悲泣不求饶,预言朱比特必将完蛋,最后预言实现,普罗米修斯获得解放。

晚期的抒情诗以《西风颂》(1819)、《云雀》(1820)等为著名。这些诗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表达了诗人高昂的革命热情,对未来的深刻预言。

作为“天才的预言家”,雪莱的作品不论早期,还是晚期,不论革命高潮,还是革命低潮,始终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它宣传自由、平等,极富鼓动性;它想象丰富、内容广阔、抒情性强,善用比喻和象征。

约翰·济慈(1795——1821)的创作只有5年,但成就很高。著名的有《夜莺颂》、《秋颂》、《希腊古翁颂》;

瓦尔特·司各脱(1771——1832)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共有7部长篇叙事诗,21部历史小说,著名小说有《艾凡赫》、《昆丁·达沃德》等。其历史小说既有浪漫情调,又真实地描写了历史环境,这为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作了准备。他善把人物和环境结合,通过人物遭遇来反映历史风貌,这种写法为现实主义作家采用。

3、法国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的倡导者是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

史达尔夫人(1766——1817)其论著有《论文学》(1800)和《德意志论》(1810)。两部论著中心思想一致,她从社会环境决定文学的前提出发,批判了古典主义摹仿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主张。认为这既不会获得作为古人的特色的那种原始力量,还会失去我们的心灵所能感受的亲切而复杂的感情;她主张向外国的浪漫主义学习,发挥自己的创作个性。认为诗应该是“感情的神化”。她对浪漫主义文学提出了自己的标准和原则,是法国浪漫主义最早的理论家。她把西欧文学分为以法国为代表的南方文学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北方文学,南北方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不同的人性。在史达尔夫人的词典里,南方文学即为古典文学,北方文学即为浪漫文学。她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科学性,却最早给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作了界定。主要作品有小说《黛尔菲娜》。

夏多布里昂(1768——1848)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从小受耶酥教会的熏陶,怀疑革命的意义。曾以护教面目出现写《基督教真谛》,攻击伏尔泰、狄德罗的启蒙观点,大力宣扬天主教。其主要作品有《阿达拉》(1800)和《勒内》(1801),都是《基督教真谛》中的片段。他因《阿达拉》和《勒内》成了法国浪漫主义的始作俑者。

夏多布里昂多以杜撰的方法描写人们从未见过奇异徇丽的自然和异域风光,并在浪漫主义文学中最早歌颂荒凉和萧条之美。善于描写奇异的人物和事件,善于用浓浓的诗意去描绘主人公的忧郁与孤独,并置根于浪漫主义情调之中,这就使得各个阶层中的对现实不满的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他的创作被看作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真正开始。马克思说他是个“漂亮的文学制造商”,“一身浪漫主义的化装,在新造的词句中炫耀出来的”,雨果却非常崇拜他。

在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的影响下。1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得到很大的发展。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不符合舞台演出要求不能演出。但是,《克伦威尔·序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它猛烈抨击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说古典主义是“艺术的灾难”,远离了真与美之路。提出了浪漫主义的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就在崇高背后,恶与美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否定了古典主义崇高、伟大的美学原则。所以,《克伦威尔序言》成了法国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公开决裂的宣言。

“欧那尼决战”。1830年2月25日,法兰西国家剧院上演雨果的《欧那尼》,保守派和浪漫派斗争甚为激烈,在一大批青年的支持之下,演出才得以胜利。这次所谓的“欧那尼决战”成了法国浪漫主义最后战胜古典主义的标志。《欧那尼》在反对古典主义方面有何价值?

①它一改古典主义贵族王公的主人公为绿林好汉。②它一改古典主义服从理性而以爱情为主,并且感情奔放。③它无视悲喜剧的界限和“三一律”的限制,场景多变,悲喜交替。在《欧那尼·序言》中,雨果进一步说:“浪漫主义,归根到底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

此外,小说家大仲马、缪塞、乔治桑也以其小说推动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纵深发展。

四、美国文学

美国的历史不长,美国文学的历史也不长。独立战争后,美国作家作品陆续增多,逐渐摆脱英国文学的垄断局面。年轻的共和国使人满怀信心,造就了19世纪上半叶的文学创作的浪漫色彩,作品中出现了美利坚民族独有而过去从未表现过的题材:美国的历史传说、风俗人情、自然景色等,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的民族特色。早期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欧文和库柏。

华盛顿·欧文(1783——1859),美国建国后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作家,有“美国文学之父”的称号,詹姆斯·费尼莫·库柏(1789——1851)是小说领域里公认的第一个采用民族题材的美国作家。进入30年代后,美国文学创造了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更能表现资上升时期民族精神的文学,这便是后期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有霍桑、麦尔维尔、惠特曼。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对时代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不理解,他把不理解的、由于资本主义发展所引起的新的社会矛盾统一归结为抽象的“善”与“恶”。在他看来,一切社会问题,都是世界上固有的一种“恶”造成的,他把抽象的“恶”当作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创作倾向。他的小说有“道德小说”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红字》。

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是作为描写航海生活的通俗小说家而闻名的,其小说有“海洋小说”之称。

瓦尔特·惠特曼(1819—1892)是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民主诗人,他极力宣传“自由言论、自由劳动、自由人”,美国19世纪的民主精神在其诗集《草叶集》中得以充分的发挥。“草叶”的含义如下:作家认为自然界最平凡、最普通的草,有着广阔的生活天地和强劲的生命力量。在诗人心目中,不朽的草象征不朽的人民正在发展中的美国,自由和民主的思想,他要用“如同草一样朴实”的语言讴歌之。

《草叶集》的思想内容如下:第一,反映了对民主理想的渴求。

第二,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赞美人。

第三,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形象——“我”,这个形象体现着作者的人格,实际上代表着具有民主思想,决心创造成新生活的浪漫主义集体形象。

《草叶集》打破了英国传统的美国诗歌,创造了“自由体”诗歌新形式,这一重大革新在美国诗歌中具有划时代意义。

第三节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抗鼎——雨果

一、生平与思想

维克多·雨果(1802——1885)15岁以长诗《读书之益》应征,受法兰西学院褒奖。青年时代,他政治上同情保王党,文学创作上受古典主义和夏多布里昂的影响。

1826年,雨果才开始转向资产阶级自由主义,1827年他完成剧本《克伦威尔》及序言,猛烈地砰击了为君主政体服务的古典主义,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1829年9月25日《欧那尼》脱稿,1830年2月25日在法兰西剧院上演并获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30年代末40年代初,雨果的思想和创作发生危机,他错误地认为民主政治条件尚未成熟,需要一个过渡段,而七月王朝的君主政体是理想的形式,他的保皇主义一度抬头,并且与奥尔良王朝妥协,而王朝也利用他的声誉极力拉拢他。184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路易·菲力普授予他“法兰西世卿”,此后作为作家的雨果沉默12年之久。

1848年的欧洲革命,使雨果完全转向共和主义,成为国民议会中社会民主派的领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反革命政变,雨果坚决反对,失败后于年底流亡国外,经过十几年的流浪生活,才回到巴黎。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围困巴黎时,他报名参加国民自卫军,捐款铸造大炮,以爱国之情。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开始时他不理解这次起义,后来挺身为社员辩护,坚决反对凡尔赛刽子手血腥镇压群众。他由同情保王党、保皇主义转化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共和主义),其最高水平没有超过1848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水平。

雨果的思想很复杂:他一方面揭露资本主义黑暗,另一方面想通过仁慈、博爱、改良主义来消除这种黑暗;一方面对下层人民的悲惨处境充满同情,另一方面他又用人道主义来衡量人民的起义暴动,主张“宽恕”,宣扬人道主义原则。

雨果的主要作品有1829年完成的以反对封建暴君为主题的《欧那尼》;1831年发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53年写政治讽刺诗《惩罚集》,表达了对共和政体的信念和对拿破仑三世的严厉批判;1862年写《悲惨世界》;1866年写《海上劳工》;1869年发表《笑面人》;1872年发表诗集《凶年集》;1874年发表《九三年》。

1874年的《九三年》是经过作家10年准备才问世的,从这部小说可以清楚的看出雨果的人道主义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

二、《巴黎圣母院》

作品虽然是一个历史题材,但故事经过作者的大胆想象和夸张后,所体现的精神是当代的。

第一,它深刻的揭露了宗教的愚妄和黑暗。作品中的修女在宗教来世主义的毒害下,在“介于房屋与坟墓之间”的小屋里忏悔,被折磨得“骨瘦如柴”,不到几年便悲惨的死去。主人公爱斯美拉尔达不愿意满足副主教克洛德的兽欲,竟然陷于冤案,被送上绞刑架。

第二,作品抨击了封建专制的国家机器。作品中,封建的国家机器以及王家检查官,演出了一场场骇人听闻的法庭丑剧。作品还描写了阴森恐怖的监狱,惨无人道的酷刑,甚至把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路易十一,是他下令把“平民斩尽杀绝”,造成了血染巴黎的大屠杀。

第三,作品热情地歌颂了广大下层平民的优秀品质和斗争精神。以爱斯美拉尔达和加西莫多为代表的下层平民心地善良,充满爱心。巴黎的流浪人虽然外表粗野,但最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他们为了拯救阶级姐妹,敢于舍身相救,与封建军队血战,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悲壮乐章。作品有力地反映出七月革命前后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广大人民对波旁复辟王朝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憎恨情绪和革命形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雨果善用美丑、善恶强烈对照的艺术,组成惊心动魄的情节,塑造异乎寻常的人物,给人们展现一幅光明与黑暗抗争的图面。作者主要运用了两种方法:①人物间的对比。②人物自身外表与内心的对比。作者通过女主角爱斯美拉尔达与四个男人间的关系上,表现了自己对真、善、美的鉴别标准,划清了美丑、高下的界限。

侍卫队长法比,外表风流潇洒、英俊健美,如同太阳神,实际上他是一个轻浮的花花公子,他对少女有口无心,逢场作戏,他所爱的是其表妹。当少女落难时,他不肯见一面,当少女上绞刑架时,他与贵族小姐正在举办婚事。他仪表虽然俊美,但心里空虚、腐朽。

副主教克洛德,外表道貌岸然,心中充满尘世欲望,他为满足私欲,耍尽阴谋诡计。作者用强烈的对照原则,揭示了克洛德恪守禁欲主义而心藏淫欲的本质矛盾。他的职业使他憎恶女性,然而人的本能又使他“一件丝袍衣裙声音能够使他眼睛充血”。当满足不了他的私欲时,便把少女交给法庭,“一个是我的床,另一个是绞刑架。”这是内在的丑恶。

畸形儿加西莫多,是吉卜赛的弃儿,被吉卜赛人用来换走雷姆地方的一个妇女的小女儿(爱斯美拉尔达)。他外貌奇丑,驼背、突胸、独目、耳聋、跛腿,看起来仿佛是一个打碎了而没有好好并拢起来的巨人像。他曾冒死把爱斯美拉尔达从绞刑架上救下来。为了爱,他痛恨自己的丑。当少女死后,他才得到了爱,外形的丑陋遮挡不住内心的美,这是一种内在的美。

诗人甘果瓦是一个“无决断”的庸人。他受爱斯美拉尔达的活命之恩,但是,并不知恩图报。在女郎受难之时,他无力抗争,无动于衷,一任事态的发展。

爱斯美拉尔达是真善美的化身,通过这一形象,作者把作品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哲学高度。她天生丽质,舞姿也美,人不能清楚辨认“是人、是仙、是天使”,体态美与灵魂美集于一身。更重要的是她内心善良,富于同情心。为了救诗人甘果瓦,与他结为瓦罐婚姻。虽然加西莫多曾劫持过她,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她送水给他喝。她嫉恶如仇,面对克洛德的淫威,她坚决拒绝,宁死不屈。雨果把爱斯美拉尔达描绘成中世纪黑夜中的明灯,她虽然被残杀,但这盏明灯发出的真善美的光辉却更加灿烂夺目。

作者用夸张手法,以爱斯美拉尔达的外表美衬托其心灵更美,以加西莫多外形丑衬托其内心美。用对比手法,使爱斯美拉尔达的美与加西莫多的丑进行对比更见其美丑,让女郎之善良对比克洛德之丑恶,让女郎的痴情对照法比之薄情,让女郎的同情心对比甘果瓦之无义。女郎内外统一,更引人喜爱;加西莫多内外矛盾更引人同情;法比内外矛盾更令人厌恶;克洛德内外矛盾更觉其阴险。

三、《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曾用几种文字同时在欧洲出版,被誉为“社会的史诗”,20年代被译入中国。

《悲惨世界》的思想内容是矛盾的。

首先,再现了下层人民悲惨、屈辱的生活和命运。小说第一部和第二部通过冉阿让、芳汀和珂赛特的遭遇对此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小说的序言中说:“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

其次,描绘了1832年6月5日的共和党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构成小说后三部的中心情节。虽然这场革命失败了,但它继承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传统,有力回击了拿破仑三世的倒行逆施。作者站在民主主义立场上,认为共和党人的起义是正义的。

再次,作品还宣扬了用“仁慈”、“博爱”拯救社会的人道主义。作者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世界观出发,企图用“仁慈”、“博爱”来消除社会弊病,这种思想主要是通过冉阿让表现出来的。

显然,作者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说法兰西革命是自从基督以来人类向前走的最有力的一步,但是,又通过人物形象说明仁慈、博爱具有巨大的力量。

《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作品。浪漫主义因素随处可见。

(精选)十九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席卷全欧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及南欧和东欧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增长。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从根本上推翻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而且打破了整个欧洲的封建体系,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它的功勋正如列宁所说:“这次革命……给资产阶级做了许多事情,以至于整个十九世纪,即给予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一、“浪漫主义”概念的演变 近代的“浪漫主义”(Romanticism)概念源于中世纪的“罗曼司”(Romance),来自拉丁语。指中世纪的骑士生活、骑士传奇、英雄美女的爱情和风流韵事等。 罗曼司在17世纪中叶转为“浪漫的”(“罗曼蒂克”Romantic),具有“想象的”、“传奇般的”、“不切实际的”、“忧郁的”、“堂吉诃德式的”多重含义。文艺复兴时期,塔索、斯宾塞的叙事诗继承了罗曼司的不少特点。到了17世纪末,这些中世纪的罗曼司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总称为“浪漫的”诗歌。 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的”就成了一个十分流行的术语。1777年,卢梭在《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沉思》中使用了这个字:“碧叶纳湖的沿岸比起日内瓦湖的沿岸来更荒野,更是浪漫的,因为岩石和树林更紧密地围绕着湖水。” 二、文化风气 十九世纪初期的整个文化风气,就是浪漫主义的盛行。浪漫主义(Romanticism)成为英、法、德三个主要国家的文化环境,共同的特点是崇拜感情,崇拜大自然,反对古典主义的权威和传统。 在19世纪初期,政治、哲学、音乐、绘画都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点,它们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互相影响,互为联系,结成了一个统一的浪漫主义文化环境,展示了浪漫主义时代的风貌。 三、自由主义思潮 文学与政治的联系,西方文学史上还没有过像浪漫主义文学与当时的政治时局的联系那样紧密,浪漫主义几乎成了自由主义的同义词,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被看成是一回事。 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1830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欧洲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宁中。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引起了人民的普遍失望,拿破仑战争、欧洲“神圣同盟”的镇压,封建王朝统治的恢复,使人民深受封建专制独裁的奴役,引起普遍的不满,向往政治上的自由主义。 19世纪前30年,法国自由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是贡斯当和“空论派”思想家(一些大学教授和作家组成)。 自由主义思潮表现了法国资产阶级对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口号的不同解释。它修正了卢梭的契约论思想,认为自由平等不在于政权建立在全体人民的社会契约上,而在于要保证个人自由,即个人独立于社会和国家约束之外的自由。 自由主义思想强调个人独立,极端自由,成为整个19世纪文学的精髓。19世纪文学中的“世纪病”、“个人反抗”,都是在自由主义思潮的背景下产生的。浪漫主义作家把政治自由的原则广泛运用到文学艺术领域。很多作家自觉把政治自由原则用到文学运动中,坚持文学的自由主义。 雨果认为,“文学自由正是政治自由的新生女儿”,“在不久的将来,文学的自由主义一定和政治的自由主义能够同样地普遍伸张”。“浪漫主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 浪漫主义所涉及的“自由”、“理性”和“感情”,包含着大量的哲学意义,以至浪漫主义这个词直到今天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四、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哲学领域里的浪漫运动,它成为文学领域里的浪漫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的基调是唯心主义,它对自我的强调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情绪。 康德的天才灵感说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1724——1804)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他认为只有在艺术中才有天才,它是一种天生的、别人学习不到的独创的能力。他说,天才是“天生的创造功能”,“天生的心理的能力”。天才艺术家在创作时的灵感是怎样涌上心头的,连艺术家本人也不清楚。 费希特的自我论 费希特(1762——1814)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他主张“自我”创造一切,“自我”之外没有独立自在的其他事物。 “自我”学说,着重阐发了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他把“自我”看作行动着的主体,自我要用行动来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条件 (一)、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自我崇拜、自我怜悯、自我感伤的情感热流。(二)、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康德。黑格尔 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的”成了一个十分流行的术语。卢梭:“碧叶纳湖的沿岸比起日内瓦湖的沿岸来更荒野,更是浪漫的,因为岩石和树林更紧密地围绕着湖水。”歌德:古典诗、浪漫诗席勒:朴素的诗、感伤的诗二、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一)思想特征:1.创作自由:天才观 2.民主主义立场 3.偏重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4.热爱自然。(二)、艺术特征:1.强调情感性——主观性。2.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对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3.惯用对比和夸张,大力提倡想象。 4.充满忧郁感伤的情调。 三.不同倾向 德国前期浪漫主义:“颓废”。英国湖畔派:回归自然的宁静与欢欣。 法国:自由与激情。 第二节欧美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 德国文学部分: 一.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霍夫曼:奇特构思,人的精神世界的冲突,有深度。诺伐利斯:“死亡诗人” 二.狂飙突进运动:赫尔德、歌德和席勒。 英国文学部分:湖畔派——恶魔派 18世纪后期的感伤主义诗歌和哥特小说就已预示了浪漫主义的开端。 浪漫主义的先驱:彭斯和布莱克 彭斯:《苏格兰方言诗集》布莱克:《天国与地狱的婚姻—想象力的赞美诗》、《天真与经验之歌》 一、湖畔派:英国浪漫主义的开创者 湖畔派指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 二、代表人物:华兹华斯 (一).生平华兹华斯(1770—1850),浪漫主义运动的开拓者。对英国的诗歌、英国诗歌的语言有重大的贡献 1798,《抒情歌谣集》 (二).关于序言:华兹华斯的诗学主张 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而这种情感又是经过在宁静中追忆的。——《<抒情歌谣集>1800版序言》 题材:微贱的田园生活诗人特质:心中的热情语言:纯朴有力的日常语言(三).影响华兹华斯的因素:法国大革命远游山水妹妹多萝西 (四).华兹华斯笔下自然的特点 1.以英国独特自然风景、生物为对象 2.“自然诗人”:自然与人生 《丁登寺》作品分析:强调诗教。自然的祭司,自然神的信徒。暗示机制:从自然中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契合,悟出一种永生的境界。自然能让他反思和憧憬,体悟出一种永恒的宇宙精神。浪漫主义的宇宙观:大自然是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来源。人和万物建立一种欢乐、创造性的关系。自然赋予了人类以生命,必然又将这个精致的造物融入大自然之中。《露西组诗》

(完整word版)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复习资料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复习资料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一、概述(一)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流行于欧洲、而后波及美洲的文艺思潮。(二) 浪漫主義文學產生的背景 1. 法國大革命催生的社會思潮以及革命后人们启蒙理想的破灭与对现实的不满的產物; 2. 英国工业革命后的残酷现实; 3. 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4. 德國古典哲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為歐美浪漫主義文學提供了思想理論基礎; 5. 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經歷了歷史的發展過程,它是以往浪漫主義手法的集大成,其直接渊源,有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与法国卢梭的作品等。(三)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1. 思想内容特征:1) 強調創作的絕對自,反對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要求突破文學描繪現實的範

圍;2) 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或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表述对人民的同情,设计理想社会的图景;3) 酷愛描寫中世紀和以往的歷史,宣传个性解放,反对文明对人性的束缚、压迫。4) 偏重於描寫自然風光,厭惡資本主義文明和現實,標舉盧梭“回歸自然”的主張。 2. 艺术特征:1) 強調個人感情的自抒發,有強烈的主觀性;2) 浪漫派對各種藝術形式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對民間文學的重視以及詩體長篇小說的創造;3) 浪漫主義文學慣用對比和誇張,使用非凡的題材和離奇的情節,塑造超凡人物形象,重視丑的美學價值,大力提倡想像;4) 憂鬱感傷的情調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以勒內為代表的“世紀病”是最集中的表現。二、各國浪漫主義文學(一)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1. 背景:政治經濟落後、資產階級的軟弱以及唯心主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 (一)德国浪漫主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在德国兴起。 早期浪漫派,因在德国城市耶拿的小团体而得名,缅怀过去,歌颂中世纪。 晚期浪漫派,1806--1830 等为代表。 年之后出现,以海涅为代表的。 代表作家: 1、施莱格尔兄弟 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 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 主要贡献: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人。 2、格林兄弟 是日耳曼语言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12-1815) 另有两卷《德国传说》。 3、霍夫曼 复杂和有争议的作家 他的作品具有奇异和荒诞的色彩。

代表作:《金罐》穷大学生安泽穆斯 4、海涅(Heinrich Heine,1797-1856) 代表作:《诗歌集》,德国诗坛上继歌德之后最伟大的抒情诗人。政治讽刺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概况 英国的浪漫主义有鲜明的英国气质,也就是“自然主义”,英国诗人全都是大自然的观察者、爱好者和崇拜者。 表现在文学中有以下几方面体现: 首先是对乡村和大海的热爱; 其次是对高级动物的喜爱和对一般动物世界的熟悉; 第三是英国人明显的个人独立性; 第四是讲求实际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与追求正义的强烈意愿。 因此,这个国家善于思考的人自然地分成两大政治集团: 1、湖畔派三诗人:1)华兹华斯2)柯勒律治3)骚塞 1)华兹华斯 他的美学主张可视为欧洲的美学主张。 1798年与柯勒律治合出的《抒情歌谣集》,其“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后期的《丁登寺》是公认的不朽之作,表达对自然的感情。 美学主张:返回自然,被誉为“自然诗人”。 此外,又是十四行诗圣手。 他是浪漫主义诗歌第一个有成就的大诗人,开一代诗风,是西方诗歌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四大主题: 自然; 儿童、童心、童趣; 人的孤独感; 坟墓,死亡。 2)柯勒律治 1797年,他与华兹华斯结识,同年他写出了著名的《古舟子咏》(《老水手》)和长诗《克丽斯特贝尔》的片段--再也没有写完续篇。 3)骚塞 早在华兹华斯前就是桂冠诗人。 作为御用诗人,写有《审判的幻影》,攻击拜伦,也为拜伦所攻击。 : 1)拜伦2)雪莱3)济慈 《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钦契》、《西风颂》、和政治抒情诗《给英格兰人的歌》。 长诗《阿多尼斯》纪念济慈的哀诗。 《希腊古瓮颂》、《夜莺颂》、《秋颂》、《忧郁颂》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复习资料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 一、概述 (一)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流行于欧洲、而后波及美洲的文艺思潮。 (二)浪漫主義文學產生的背景 1.法國大革命催生的社會思潮以及革命后人们启蒙理想的破灭与对现实的不满的產 物; 2.英国工业革命后的残酷现实; 3.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4.德國古典哲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為歐美浪漫主義文學提供了思想理論基礎; 5.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經歷了歷史的發展過程,它是以往浪漫主義手法的集大成, 其直接渊源,有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与法国卢 梭的作品等。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1.思想内容特征: 1)強調創作的絕對自由,反對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要求突破文學描繪現實的範 圍; 2)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或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表 述对人民的同情,设计理想社会的图景; 3)酷愛描寫中世紀和以往的歷史,宣传个性解放,反对文明对人性的束缚、压迫。 4)偏重於描寫自然風光,厭惡資本主義文明和現實,標舉盧梭“回歸自然”的主 張。 2.艺术特征: 1)強調個人感情的自由抒發,有強烈的主觀性; 2)浪漫派對各種藝術形式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對民間文 學的重視以及詩體長篇小說的創造; 3)浪漫主義文學慣用對比和誇張,使用非凡的題材和離奇的情節,塑造超凡人物 形象,重視丑的美學價值,大力提倡想像; 4)憂鬱感傷的情調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以勒內為代表的“世紀病”是最集中的 表現。 二、各國浪漫主義文學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開始于18世紀90年代) 1.背景:政治經濟落後、資產階級的軟弱以及唯心主義哲學的盛行,決定了德國早期 浪漫主義文學具有濃厚的唯心主義色彩、宗教色彩、哲學色彩和神秘怪誕色彩,写 夜、死亡、遁世的作品居多; 2.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早期浪漫派(耶拿派) a)史雷格尔兄弟(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 [1].创办《雅典娜神殿》 [2].宣传与古典主义对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 i.强调想象与情感; ii.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与艺术无目的论; iii.追求宗教的神秘感和象征感。 b)诺瓦利斯(耶拿派创作上的主要代表)

第四章 十七世纪的欧洲文学

《世界文学》必修课电子教材第四章 第四章十七世纪的欧洲文学 17世纪是近代工业革命的时代。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发展,但各国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文学上也出现了全然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主要表现在英、法两个国家的文学中。 第一节英国清教徒革命与文学创作 1640—1648年英国爆发了以“清教徒革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加尔文教派要求清理、整顿教会,因此得名“清教徒”。 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1599—1658)出身于贵族家庭,本人是农场主,曾入剑桥大学清教神学院学习,懂法律,是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后当选为议会议员。1642—1646年,他领导英国人民武装斗争四年之久,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1649年1月30日处死在位国王查理一世,建立起共和政体,但斯图亚特王朝1660年复辟,查理二世恢复王位。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 1688年,辉格党发动“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的这场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分为“清教徒革命”和“复辟时期”与“光荣革命”三个阶段,而由清教徒革命引发的文学创作在复辟时期达到高潮,以弥尔顿为代表。 弥尔顿(1608—1674 )是革命的参加者,复辟时期写下三部长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均取材于《圣经》,表达自己坚强的革命意志。 约翰·班扬(1628-1688) 清教徒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天路历程》(1678 )。 第二节法国古典主义戏剧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最早出现在法国,后波及欧洲各国。古典主义戏剧代表了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 17世纪法国封建统治达鼎盛期,是欧洲最强盛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1635年创立法兰西学士院,专门规范文艺创作,对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发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笛卡尔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受到推崇,成为文学创作乃至人们行为的指导思想。 古典主义文学尊崇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以其为典范,因此得名。基本特征有三: 1、提倡摩仿古代文学,从希腊罗马文学中选取题材,将古代希腊罗马文学规范化并作为自 己的规则严格奉行。例如“三一律”:要求剧情必须时间、地点、情节一致。追求戏剧

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

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

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开始于十八世纪末,到内战爆发为止,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华盛顿·欧文出版的《见闻札记》标志着美国文学的开端,惠特曼的《草叶集》是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的压卷之作。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是美国文学的繁荣时期,所以也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 美国社会的发展哺育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文学"。年轻的美国没有历史的沉重包袱,很快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一时期也是美国历史上西部扩张时期,到1860年领土已开拓到太平洋西岸。到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已由原来的十三个州扩大到二十一个州,人口从1790年的四百万增至1860年的三千万。在经济上,年轻的美国经历向工业的转化,影响所及不仅仅是城市,而且也包括农村。蒸汽动力在工、农业生产上的运用、工厂的建立、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以及科技上的发明创造使经济生活得到了重组。另外,大量移民促进了工业更加蓬勃的发展。政治上,民主与平等成为这个年轻国家的理想,产生了两党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国家的文学和文化生活。随着独立的美国政府的成立,美国人民已感到需要有美国文学,表达美国人民所特有的经历:早期清教徒的殖民,与印第安人的遭遇,边疆开发者的生活以及西部荒原等。这个年轻国家的文学富有想象,已产生了一种文学环境。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出现了一大批文学读者,形成了十九世纪上半叶蓬勃的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外国的,尤其是英国的文学大师对美国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作家由于秉承了与英国一样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同英国一样的浪漫主义风格。欧文(Irving)、库柏(Cooper),坡(Poe),弗伦诺(Freneau)和布雷恩特(Bryant)一一反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样式和文学思潮,开创了较新的小说和诗歌形式。这一时期大多数美国文学作品中,普遍强调文学的想象力和情感因素,注重生动的描写、异国情调的表达、感官的体会和对超自然力的描述。美国作家特别注意感情的自由表达和人物的心理描写。作品中的主人公富有敏感激动的特质。注重表现个人和普通人是这一时期作品的强烈倾向,几乎成了美国的信仰。富雷诺、布雷思特和库柏等人的作品对客观自然的描写有强烈的兴趣。富雷诺在"帝国的废墟"主题中对过去情景的描写绘声绘色,布雷恩特对北美五大湖区的史前印第安人描述引人入胜,欧文对哈德逊河传说的巧加利用炉火纯青,库柏的长篇历史小说深入细致。总的来说,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上接英国文学传统,下开美国文学之风。 虽然美国文学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但这一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品表现的却是富有美国色彩的浪漫主义思想。"西部开拓"就是一个说明美国作家表现自己国家的恰好的例子。他们大量描述了美国本土的自然风光:原始的森林、广袤的平原、无际的草原、沧茫的大海、不一而足。这些自然景物成为人们品格的象征,形成了美国文学中离开尘世,心向自然的传统。这些传统在库柏的《皮袜子的故事》(Leather Stocking Tales〉、梭罗的《沃尔顿》(Walden)以及后来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中都得到了明显的表现。随着美国民族意识的增长,在小说、诗歌中美国人物都越来越明显地操本地方言,作品多表现农民、穷人、儿童以及没有文化的人,还有那些虽然没文化但心地高尚的红种人和白种人。美国清教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美国人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美国文学中也留下了明显的印迹。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比起欧洲文学,美国文学的道德倾向十分浓厚。在霍桑(Hawthorne)、梅尔维尔(Melville)以及其他一些小作家的作品中加尔文主义的原罪思想和罪恶的神秘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足能标炳的是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运动。该运动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新英格兰的先验主义俱乐部。本来,这个超验主义只是对新英格兰人提出来的。它是针对波士顿的唯一神教派的冷淡古板的理性主义而提的。而后来逐渐影响到全国,特别是在高级知识分子和文学界人士当中影响颇大。超验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是爱默生(Emerson)和梭罗(Henry Davd Thoreau),他们的作品对美国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超验主义"承认人类具有本能了解或认识真理的能力,能够超过感官获取知识"。爱默生曾说:"只有人心灵的尊严才是最神圣的。"超验主义还认为自然是高尚的,个人是神圣的,因此人必须自助。 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作家,著名的有富雷诺(Philip Freneau〉、布雷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郎费罗(Henry Words worth longfellow)、娄威尔(James Rassel Lowell)、惠特(John Greenleaf whitter〉、爱伦·坡(Edgar Ellen Poe)、以及惠特曼(Walt Whitman)。惠特曼的《草叶集》(Leaves of Grass)是美国十九世纪最有影响的诗歌。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小说富有独创性、多样性,有华盛顿·欧文的喜剧性寓言体小说,有爱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17世纪法国唯理主义的奠基人是()。 A.霍布斯B.伽桑迪 C.笛卡尔D.狄德罗 2.意大利的巴洛克文学代表人物是()。 A.马里诺B.贡哥拉 C.约翰·多恩D.格里美尔斯豪森 3.17世纪中叶英国最杰出的革命诗人是()。 A.屈莱顿B.弥尔顿 C.班扬D.本·琼生 4.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是()。 A.拉辛B.莫里哀 C.高乃依D.拉封丹 5.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的作品是()。 A.《伪君子》B.《熙德》 C.《费得尔》D.《安德洛玛克》 6.法国古典主义的理论家是()。 A.笛卡尔B.伽桑迪 C.布瓦洛D.黎塞留 7.拉封丹是一位以写寓言诗著称的诗人,其代表作是()。 A.《拉封丹寓言》B.《丹麦寓言》 C.《寓言诗》D.《寓言故事》 8.1659年,莫里哀演出他到巴黎后的第一部作品是()。 A.《妇人学堂》B.《可笑的女才子》 C.《冒失鬼》D.《情敌》 9.莫里哀标志着古典主义喜剧形成,同时又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的剧本是()。 A.《可笑的女才子》B.《妇人学堂》 C.《吝啬鬼》D.《恨世者》 10.莫里哀鞭挞贵族恶习败俗的作品是()。 A.《恨世者》B.《吝啬鬼》 C.《堂·璜》D.《乔治·唐丹》 11.歌德所说的:“像他那样的开场是现存最伟大的最好的开场”,是指莫里哀的作品是()。 A.《吝啬鬼》B.《伪君子》 C.《可笑的女才子》D.《妇人学堂》 12.莫里哀的《可笑的女才子》所表现的是()。

A.青年人冲破金钱与宗教的阻力,追求爱情自由的胜利 B.贵族沙龙咬文嚼字、故作风雅的丑态 C.贵族勾心斗角,虚伪做作 D.没落阶级腐朽堕落和资产阶级的种种丑恶 二、多项选择题 1.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B.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C.巴洛克文学D.市民世俗文学E.教会文学 2.17世纪欧洲文学产生的背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专制王权的兴隆 C.唯物主义和唯理主义思潮的出现D.对人文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反拨E.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3.弥尔顿取材于《圣经》的几部杰作是()。 A.《伊甸园》B.《失乐园》 C.《复乐园》D.《力士参孙》E.《天路历程》 4.古典主义的基本有()。 A.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B.思想上崇尚理性 C.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D.形式上采用民间文学风格E.重视主观想象5.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家有()。 A.莫里哀B.高乃依 C.拉辛D.拉封丹E.布瓦洛 6.《熙德》中的主要人物有()。 A.高迈斯B.杰葛 C.罗狄克D.施曼娜E.阿巴贡 7.《安德洛玛克》的主要人物有()。 A.赫克托耳的寡妻B.皮洛斯 C.爱弥奥娜D.阿喀琉斯E.答尔丢夫 8.莫里哀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时期所写的一系列杰出的讽刺喜剧,主要有()。 A.《伪君子》B.《堂·璜》 C.《恨世者》D.《吝啬鬼》E.《情仇》 9.《吝啬鬼》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有()。 A.奥尔贡B.阿巴贡 C.答尔丢夫D.玛丽亚娜E.大密斯 10.莫里哀晚期作品主要有()。 A.《乔治·唐丹》B.《史嘉本的诡计》 C.《无病呻吟》D.《醉心贵族的小市民》E.《妇人学堂》 11.《伪君子》的主要人物有()。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是()。 A.海德堡浪漫派 B.耶拿派 C.湖畔派 D.“自然派” 2.1805年左右,德国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了《隐士板》形成的文学流派是()。 A.耶拿派 B.湖畔派 C.海德堡浪漫派 D.“自然派” 3.德国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名称,并且系统阐述了期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作家是()。 A.格林兄弟 B.施莱格尔兄弟 C.诺瓦利斯 D.蒂克 4.海涅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的论著是()。 A.《<克伦威尔>序言》 B.《论浪漫派》 C.《拉辛和莎士比亚》 D.《拉奥孔》5.拉涅的早期代表作是()。 A.《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 B.《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 C.《论浪漫派》 D.《罗曼采罗》 6.英国“湖畔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A.华兹华斯 B.柯勒律治 C.骚塞 D.司各特 7.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市()。 A.拜伦 B.雪莱 C.济慈 D.华兹华斯 8.首先体现雪来“预言”的长诗是()。 A.《麦布女王》 B.《伊斯兰起义》 C.《解放了的蒲罗米修斯》 D.《西风颂》9.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西风颂》,这首诗的作者是()。 A.拜伦 B.雪莱 C.济慈 D.华兹华斯 10.司各特是19世纪前30年英国最主要的作家之一。1833年司各特的去世标志着()。 A.英国浪漫主义的开始 B.英国浪漫主义的结束 C.英国现实主义的开始 D.英国现实主义的结束 11.《傲慢与偏见》的作家是()。 A.司各特 B.济慈 C.哈代 D.奥斯丁 12.标志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最后胜利的是剧作《欧那尼》的演出,这部剧作的作者是()。 A.拜伦 B.雪莱 C.雨果 D.席勒 13.《阿达拉》和《勒内》两部中篇小说的作者是()。 A.拉马丁 B.维尼 C.夏多布里昂 D.大仲马 14.法国文学中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是()。 A.欧那尼 B.勒内 C.夏克塔斯 D.黛尔菲娜 15.两部有自传性的小说《黛尔菲娜》和《柯丽娜》的作者是()。 A.夏多布里昂 B.乔治·桑 B.史达尔夫人 D.小仲马 16.《论文学》和《论德国》这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的作者( )。 A.海涅 B.史达尔夫人 C.诺瓦利斯 D.蒂克 17.法国19世纪前期写有《意弗教国王》的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诗人是()。 A.拉马丁 B.维尼 C.缪塞 D.贝朗瑞 18.被成为法国的“莎士比亚”,写有自传体小说《世纪儿的忏悔》作家是()。 A.乔治·桑 B.拉马丁 C.缪塞 D.雨果 19.法国浪漫派的领袖是()。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耶拿派是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因该派中的施莱格尔兄弟在耶拿小城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而得名。耶拿派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耶拿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是诗人诺瓦利斯。 海德堡派:1805年前后,一批新的浪漫主义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又称为德国后期浪漫派。其中心人物是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他们主要功绩是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湖畔派”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都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的诗作思想内容消极保守,充满神秘色彩,但语言优美,考究韵律,艺术成就较高。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英国西北部湖区,因此得名“湖畔派”。 “世纪病”形象: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种典型形象,他们或者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但王权和神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厌倦和无聊中打发日子;或者生性孤僻,内向,忧郁,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生命。他们都是些富有才华的人,但悲观绝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他们代表了当时法国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勒内和沃达夫(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的主人公)是“世纪病”形象的著名代表。 拜伦 一、生平与创作(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 拜伦作为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界的一面旗帜,是诗人们的“宗主”,普希金称他为“思想界的君王”,歌德称他为“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他的诗歌创作对英国和欧洲许多国家的民主斗争和文学发展都有过积极的影响。 (一)早期的生活和创作(1788——1809) 1807年,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刻》,表现出不满现实和鄙视上流社会的民主思想,同时也流露出忧郁、孤独的情绪。 1809年发表讽刺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初步显示了自己的讽刺才能。 (二)第二时期的生活与创作(1809——1816) 1811年,写成长诗《恰尔德?哈路尔游记》第一、二章。 《东方叙事诗》(1813——1816),是一系列以“东方”为题材的富有浪漫色彩的传奇诗,一共有六篇:《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和《巴里西耶》。每篇都是诗体的中篇故事。在这些传奇诗里,拜伦塑造了一系列的“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多数是作家拜伦在《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人物的总称。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些异常孤傲、忧郁、倔强而又富于叛逆精神的形象。他们都有非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现实社会中却无用武之地,他们和罪恶的社会势不两立,却又脱离人民,蔑视群众;他们以毫不妥协的精神,单枪匹马的形式去反抗社会。只能以失败告终。他们反抗社会是出于个人的原因,追求个人的自由,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这些形象带有诗人本人的思想特征,故称之为“拜伦式英雄”。如《海盗》中的康德拉就是一个典型的“拜伦式英雄” (三)第三时期的生活、创作(1816——1824)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思潮。在创作方法上与现实主义的不同,浪漫主义侧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常用热情奔放语言、瑰丽的想象和矿长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而浪漫主义作为思潮,是十八世纪后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盛行并发展于欧洲。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同这一时期流行的德国古典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德国古典哲学奠定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基础。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夸大主观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在欧洲一些国家里传播很广。圣西门、傅利叶、欧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幻想消灭阶级对立、企图通过空想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助长了耽于空想、脱离现实的倾向。 浪漫主义作家: (一)德国 弗里德利希·史雷格尔(1772-1829)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他发挥了席勒在《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的论点,使“古典的”和“浪漫的”两个概念逐渐传播于西方文论中。他在美学论著《断片》中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理论,认为人的主观精神高于一切,“而世界便是它的艺术品”。诗人写诗,是为了表现自我,表现人类的完整个性,因此,“浪漫主义的诗是包罗万象的进步的诗”,“许多艺术家虽然不过存心只写一部长篇小说,实际下却描绘了自己本人”。史雷格尔的浪漫主义,是主观唯心论在文学理论上的反映,他的论点通过英国柯勒律治、法国史达尔夫人等人在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 诺瓦利斯(1772-1801)是耶拿派的作家代表。他敌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主张恢复中世纪君主专制和天主教统治。诗集《夜的颂歌》是为悼念他所爱的一个14岁便死去的女孩而写的,歌颂黑夜和死亡,充满病态心理和神秘主义色彩。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的《亨利希·封·奥夫特丁根》里,他把中世纪描绘成牧歌式的黄金时代。 阿尔尼姆(1781-1831)、布伦塔诺(1778-1842)。他们重视发掘民族文化遗产,对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感兴趣。民间诗歌的朴素、单纯,对当时的文学发生了很大影响。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合编了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 格林兄弟是雅各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当时涌现出来的童话作家。格林兄弟共同搜集民间故事、传说和童话,整理出版了《儿童与家庭童话故事》,即《格林童话集》(1812-1814),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财富。其中脍炙人口的《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等,这些童话所宣扬的正义、忠诚、善良、勇敢等品德对全世界都有教育作用。 霍夫曼(1776-1822)是一个有广泛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奇异和荒诞的色彩。主题上,写人的生活受到一种阴暗的、幽灵般的力量的支配,无法主宰自己的行动,对社会进行批判,别具一格的讽刺。艺术上,幻想和现实相交织的手法,深刻的心理描绘,丰富的想象力。为20世纪现代派开启先河主要作品有《金罐》、《公猫摩尔》、《小查克斯》。海涅(1797-1856)是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走上创作道路的。他的理论著作是《论浪漫派》(1832),对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进行了批评。他早期创作的诗歌体现浪漫主义特色。一是歌颂爱情,描写理想女性。二是想象丰富,描写梦境。通过对形形色色的梦境描写,来延伸诗人的现实感受,追求超脱现实之外的理想境界或幻想世界。梦幻性超过现实性。三是热爱大自然,描绘自然美,采用民间文学题材。主要作品《诗歌集》和《新诗集》、《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和《罗曼采罗》

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

第五章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 第一节概述 发展背景: A、从社会发展的原因来看,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处于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上升的新旧历史交替的时代,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 B、从思想文化原因来看,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为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从文学自身发展的原因来看,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坚实的文学发展基础。 思想特征: 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抨击社会的罪恶,对未来社会充满美好的理想;重视民间文学,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 艺术特征: 强烈的主观性、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各种艺术形式的探讨,民间文学和诗体长篇小说;艺术手法:对比、夸张、想象、丑的美学价值。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早期的主要代表是: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威廉·布莱克(Willam Blake 1757—1827)、“湖畔派”三诗人 “湖畔派”诗人 1798年英国文坛出现了一本薄薄的诗集《抒情歌谣集》,风靡一时。这是两位匿名青年诗人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作品。1800年再版,华兹华斯又附上一篇长长的《序言》,提出了崭新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被评论界视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华兹华斯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强调写“微贱的田园生活”,主张用民间的纯朴语言来写诗人的真实感受,而不要用那些美丽的“诗意词藻”。他在一些诗中探讨了大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认为大自然有一种使人提高精神境界与道德价值的力量。人在自然中洗刷掉一切精神上的烦恼和污垢。 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把“湖畔派开始的诗歌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在艺术上有重大创新”。主要代表有拜伦、雪莱和济慈。雪莱是英国卓越的浪漫主义大诗人、哲学家、改革家和杰出的散文家。主要代表作品有《伊斯兰的起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等。约翰.济慈是英国著名诗人,主要代表作品有:《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夕》、《拉米亚》、《夜莺颂》和《希腊古翁颂》等。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海德尔堡派《雅典娜神殿》 耶拿派《隐士杂志》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早期浪漫主义作家主要代表是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 后期浪漫主义作家主要代表是拉马丁、维尼、乔治·桑和缪塞。 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人,也是法国文学史上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他的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文笔著称,对晚期的浪漫主义有深远影响。《墓畔回忆录》与卢梭的《忏悔录》一起,堪称“法国自传体创作的两座丰碑。”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 前期浪漫主义的重要作家是欧文和库珀以及艾伦?坡。 三十年代后,以超验主义为思想基础的后期浪漫主义文学,标志着美国文学进入成熟阶段。主要代表作家有:爱默生、霍桑、惠特曼、麦尔维尔等。

外国文学史19世纪文学复习资料

19世纪文学复习资料 第一节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繁盛)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对个人的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浪漫主义把创作视为一种自我表现,一种个性的外化和一种情感的宣泄,因而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浪漫主义文学表现了对自然的崇拜,对都市文明的厌倦,对“异国情调”的浓烈兴趣。在浪漫主义诗人那里,自然的崇高和“异国情调”与都市文明的庸俗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浪漫主义文学有一种“中世纪精神”(Medievalism),它表现为对基督教的美化、对民间文学的重新发现、对非古希腊罗马的神话的浓厚兴趣 浪漫主义文学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倡导艺术的独创性和个人色彩,强调情感、想象、天才、灵感和无意识。 二、浪漫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状况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思潮的发源地) 早期浪漫主义( 1797至1802) 1、“耶拿派”:是欧洲第一个浪漫主义团体,核心人物是施莱格尔兄弟,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宣传浪漫主义的文艺主张。

2、“耶拿派”的另一作家是诺瓦利斯,诗的内容多为赞美死亡,描写黑暗,充满浓厚的悲观情绪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如诗集《夜的颂歌》是为悼念早逝的未婚妻而作;另一作家则是蒂克,他著有《民间童话集》三卷,开创了童话小说的新题材。 ●中期浪漫主义(1803至1815 ) 1、“海德尔堡浪漫派”:代表是布仑塔诺和阿尔尼姆,他们关注现实,重视发掘民族文化遗产,搜集整理民间诗歌,编纂了德国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 2、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所搜集的童话是世界文化遗产中

塞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他们厌恶都市文明,反对资产阶级文明,致力于描写远离现实斗争的题材,讴歌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描写神秘而离奇的情节和异国风光。 2、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构思创作的《抒情歌谣集》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在英国正式出现。1800年华兹华斯为诗集再版写序言,主张“诗歌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想象力是诗歌的灵魂”。1815年又从诗集中抽出自己的诗作单独成册,又附加一篇序言,这一前一后两篇序言,后来被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言”。 ●第二代诗人:(拜伦、雪莱)恶魔派/积极浪漫主义 拜伦 拜伦式英雄: 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从而对之进行彻底反抗的叛逆者英雄性格—-烫烙着拜伦的思想个性气质。孤傲的反叛者,心怀人间悲哀同整个社会抗争 代表作品: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主要内容:通过对哈洛尔德游历生活的叙述和抒情主人公的议论、抒情,反映了19世纪初期欧洲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主题思想:渴望自由、反对侵略、憎恨专制统治、歌颂民族解放斗争。拜伦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主要歌颂了欧洲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反暴政、反侵略) 第一章主要写主人公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见闻,反映了拿破仑铁蹄下当地人民的苦难,反抗和对自由的渴望。

(完整版)第一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复习题

第一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是( )。 A.海德堡浪漫派 B.耶拿派 C.湖畔派 D.“自然派” 2.1805年左右,德国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形成的文学流派是( )。 A.耶拿派 B.湖畔派 C.海德堡浪漫派 D.“自然派” 3.德国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其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作家是( )。 A.格林兄弟 B.施莱格尔兄弟 C.诺瓦利斯 D.蒂克 4.海涅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的论著是( )。 A.《(克伦威尔)序言》 B.《论浪漫派》 C.《拉辛和莎士比亚》 D.《拉奥孔》 5.海涅早期代表作是( )。 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B.《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c.《论浪漫派》 D.《罗曼采罗》 6.英国“湖畔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 A.华兹华斯 B.柯勒律治 C.骚塞 D.司各特 二、多项选择题 1.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是( )。 A.英国工业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思想领域的浪漫主义思潮D.18世纪文学传统 E.对古典主义的反抗 2.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有( )。 A.强烈的主观色彩 B.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C.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喜欢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语 言和表现手法 D.注重艺术效果

E.注意细节描写 3.耶拿派是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cheng员有( )。 A.施莱格尔兄弟 B.诺瓦利斯 C.蒂克 D.海涅 E.席勒 4.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所谓三诗人。他们是( )。 A.华兹华斯 B.拜伦 C.柯勒律治 D.骚塞 E.雪莱 三、名词解释: 耶拿派、海德尔堡派、柏林团体、湖畔派、《抒情歌谣集》、《抒情歌谣集》序言。 四、简答: 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夏多布里昂创作的文学价值与美学意义。 五、分析解答: 加西莫多形象分析 冉阿让形象分析。 如何理解《九三年》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

外国文学 十七世纪文学概述

十七世纪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理性至上 ?巴罗克文学:与感觉论思潮相通 ?清教徒文学:革命的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 ?名称由来 ?产生背景 ?哲学基础:唯理主义 ?思想特征:①政治上主张国家统一②宣扬理性③批判上层,揭露弊端④继承古希 腊的悲剧传统 ?艺术特征:①从古代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②严格的规范:“三一律”③主张语 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④人物塑造类型化 ?代表作家 古典主义文学 ?之所以称古典主义,是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自文艺复兴后,欧洲思潮中的一个特点就是向往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这种热情持续了数百年之久。对17世纪的学者来说,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中,那种对形式和理性的强调,代表着人类最美好的理想。换言之,在当时那个分崩离析的世界,他们感兴趣的是古典文化井井有条的理性。 ?如果说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文学侧重于古希腊,那么古典主义则侧重于古罗马。 产生背景 ?文艺复兴的科学研究精神创造了一大批知识巨人: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笛卡尔、帕斯卡等等,他们所发现的“定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同时,他们也影响了17世纪的时代精神,即:将宇宙视为一个组织完好的理性世界的精神。对物质世界规律的探求,逐步转向对人类社会普遍原则的探求,“情感”让位给“理性”,这也客观影响了一代文风。

唯理主义 ?勒内·笛卡尔: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 ?《方法论》4条规则:除了清楚明白的观念外,绝不接受其他任何东西;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思想必须从简单到复杂;我们应该时常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心灵情感论》主张意志可以直接改变人的情感. 我思故我在 ?感觉是不可靠的,理性是一种先天的认识能力,即良知,它先于感性而存在,是一切认识的根源,人凭理性认识万物的真伪,明辨是非。 代表作家 ?皮埃尔?高乃依:庄严崇高 ?让?拉辛 ?让?德?拉封丹:《寓言诗》:动物教化人 ?尼古拉?布瓦洛 《熙德》:理智战胜情感 ?堂?罗德可克—熙德(将军,首领) ?堂?狄哀格(罗德可克之父) ?堂?高迈斯(施曼娜之父) ?施曼娜:心灵彷徨得到了细致的呈现 《安德洛玛刻》 ?安德洛玛刻:临危镇定,理智清醒,成为城邦统治者。 ?国王庇吕斯(被杀) ?特使奥莱斯特(疯狂) ?斯巴达公主爱尔米奥娜(自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