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习题()

糖代谢习题()
糖代谢习题()

第六章糖代谢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糖: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其多数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H2O)n。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聚合物和衍生物的总称;

2.血糖:血中的葡萄糖;

3.糖酵解(糖的无氧氧化):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产乳酸的过程;

4.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

反应过程;

5.三羧酸循环: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其第一个中间产物是一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亦称柠檬酸循环;

6.糖原的合成:体内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7.糖原的分解: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

8.糖异生:从非糖化合物(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9.乳酸循环(Cori循环):肌肉收缩(尤其是供氧不足时)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肌肉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细胞膜后,再入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放入血液后又可被肌肉摄取,此循环即乳酸循环。

二、填空题

1.糖酵解是在细胞的细胞质进行的,三羧酸循环是在线粒体

进行的,磷酸戊糖途径是在细胞质进行的。

2.糖酵解的速率主要受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 、和丙酮酸激酶的调节控制。

3.糖酵解的三步不可逆反应是葡萄糖的磷酸化作用、6-磷酸果糖的磷酸化作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转移。

4.糖酵解中两步底物磷酸化作用生成ATP的反应分别是1,3-二磷酸甘油酸的磷酸转移、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转移。

5.丙酮酸脱氢酶系由丙酮酸脱氢酶(E1)、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组成。

6.6. 三羧酸循环过程中有四次脱氢和两次脱羧反应。每循环一周可生成10 个ATP。

7.7.肝是糖异生中最主要器官,肾也具有糖异生的能力。

8.8.1个葡萄糖分子经糖酵解可生成4 个ATP,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2 分子ATP。

9.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ɑ-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10.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要消耗6 分子ATP。

11.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

12.苹果酸在苹果酸脱氢酶作用下,可生成草酰乙酸,该酶属于EC分类中的氧化还原酶类。

13. 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称为氧化反应阶段和

基团转移反应阶段,其中两种脱氢酶是葡萄糖酸脱氢酶和6-磷

酸葡萄糖脱氢酶,它们的辅酶是NADP+ 。

14.糖酵解在细胞的液泡中进行,该途径是将葡萄糖转变为乳酸。

15.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合酶;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脱支酶。

16.TCA(三羧酸)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异柠檬酸脱氢酶复合体和ɑ-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

17.乳酸脱氢酶在体内有5种同工酶,其中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对

丙酮酸亲和力特别高,主要催化加氢反应。

18.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是1,3-二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9.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

20. 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产物是磷酸核糖和NADPH 。

21.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包括3种酶,它们是丙酮酸脱氢酶

(E1)、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22.机体调节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有胰岛素、。

23.因肝脏含有葡萄糖-6-磷酸酶,能使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而肌肉中缺乏此酶,所以肌糖原分解增强时,生成乳酸增多。

24.血糖水平相当恒定,维持在3.89 ~ 6.11 mmol/L之间。空腹时,血糖浓度低于3.6 mmol/L,可出现低血糖症,血糖浓度高于

6.11mmol/L,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值超过肾糖阈值8.89 ~ 10.00 mmol/L时,持续性出现高血糖和血尿,就属于糖尿病。

三、选择题

1. 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要的酶是( B )

A.果糖二磷酸酶B.葡萄糖-6-磷酸酶 C.磷酸果糖激酶

D.磷酸化酶 E. 葡萄糖激酶

2. 正常情况下,肝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B )

A.葡萄糖进行糖酵解氧化 B.脂肪酸氧化C.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D.磷酸戊糖途径 E.以上都是。

3.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A )

A.CO

2+H

2

O+ATP B.乳酸 C.丙酮酸 D.乙酰CoA E.ATP

4.需要引物分子参与生物合成反应的有( D )

A.酮体生成 B.脂肪合成

C.糖异生合成葡萄糖 D.糖原合成 E.以上都是

5.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的物质是( D )

A.α-磷酸甘油 B.丙酮酸 C.乳酸D.乙酰CoA E.生糖氨基酸6.丙酮酸脱氢酶存在于下列那种途径中( C )

A.磷酸戊糖途径 B.糖异生 C.糖的有氧氧化

D.糖原合成与分解 E.糖酵解

7.丙酮酸羧化酶是那一个途径的关键酶( A )

A.糖异生 B.磷酸戊糖途径 C.胆固醇合成

D.血红素合成 E.脂肪酸合成

8.糖代谢中间产物中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是( E )

A.6-磷酸葡萄糖 B.6-磷酸果糖 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 E.1.3-二磷酸甘油酸

9. 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与许多维生素有关,但除外( B )

A.B

1 B.B

2

C.B

6

D.PP E.泛酸

10.在糖原合成中作为葡萄糖载体的是( E )

A.ADP B.GDP C.CDP D.TDP E.UDP

11.下列哪个激素可使血糖浓度下降( E )

A.肾上腺素 B.胰高血糖素 C.生长素

D.糖皮质激素 E.胰岛素

12.下列哪一个酶与丙酮酸生成糖无关( B )

A.果糖二磷酸酶B.丙酮酸激酶C.丙酮酸羧化酶

D.醛缩酶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13.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 C )

A.肌肉组织是贮存葡萄糖的器官 B.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酶

C.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 D.肌肉组织缺乏磷酸酶

E.肌糖原分解的产物是乳酸

14.葡萄糖与甘油之间的代谢中间产物是( C )

A.丙酮酸 B.3-磷酸甘油酸 C.磷酸二羟丙酮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乳酸

15.三羧酸循环和有关的呼吸链反应中能产生ATP最多的步骤是( C ) A.柠檬酸→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 D.琥珀酸→苹果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16.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可被下列哪种物质激活( D )

A.脂肪酰辅酶A B.磷酸二羟丙酮 C.异柠檬酸

D.乙酰辅酶A E.柠檬酸

17.下列化合物异生成葡萄糖时净消耗ATP最多的是( C )

A.2分子甘油 B.2分子乳酸 C.2分子草酰乙酸

D.2分子琥珀酸 E.2分子α-酮戊二酸

18.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 B )

A.1-磷酸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酸 E.6-磷酸果糖

19.动物饥饿后摄食,其肝细胞主要糖代谢途径( A )

A.糖异生 B.糖有氧氧化 C.糖酵解

D.糖原分解 E.磷酸戊糖途径

20.下列各中间产物中,那一个是磷酸戊糖途径所特有的( E )

A.丙酮酸 B.3-磷酸甘油醛 C.6-磷酸果糖

D.1,3-二磷酸甘油酸 E.6-磷酸葡萄糖酸

21.三碳糖、六碳糖与七碳糖之间相互转变的糖代谢途径是( D )

A.糖异生 B.糖酵解 C.三羧酸循环

D.磷酸戊糖途径 E.糖的有氧氧化

22.关于三羧酸循环那个是错误的( E )

A.是糖、脂肪及蛋白质分解的最终途径 B.受ATP/ADP比值的调节C.NADH可抑制柠檬酸合成 D.是糖、脂肪及蛋白质分解代谢联系的枢纽E. NADH氧化需要线粒体穿梭系统

23.三羧酸循环中哪一个化合物可发生氧化脱羧( E )

A.柠檬酸 B.乙酰CoA C.琥珀酸 D.琥珀酰CoA E.α-酮戊二酸24.磷酸果糖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是( C )

A.F-1-P B.F-6-P C.F-1,6-2P D.G-6-P E.G-1-P

25.醛缩酶的产物是( E )

A.G-6-P B.F-6-P C.F-D-P

D.1,3-二磷酸甘油酸 E.三磷酸甘油醛

26.TCA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化合物是( D )

A.α-酮戊二酸 B.琥珀酸 C.延胡索酸

D.琥珀酰CoA E.苹果酸

27.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涉及下述哪种物质( D )

A.乙酰CoA B.硫辛酸 C.TPP D.生物素 E.NAD+

28.生物素是哪个酶的辅酶( B )

A. 丙酮酸脱氢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烯醇化酶

D.醛缩酶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29.三羧酸循环中催化琥珀酸形成延胡索酸的酶是琥珀酸脱氢酶,此酶的

辅助因子是( C )

A.NAD+ B.CoASH C.FAD D.TPP E.NADP+

30.下面哪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都起作用( C )

A.丙酮酸激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D.己糖激酶 E.果糖1,6-二磷酸酶

31.糖酵解时哪一对代谢物提供P使ADP生成ATP( B )

A.3-磷酸甘油醛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1,3-二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1-磷酸葡萄糖及1,6-二磷酸果糖

D.6-磷酸葡萄糖及2-磷酸甘油酸

E. 6-磷酸葡萄糖及1,3-二磷酸甘油酸

32.在有氧条件下,下述反应中能产生FADH

步骤是( D )

2

A.琥珀酸→延胡索酸 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 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 D.琥珀酰CoA→琥珀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33.葡萄糖合成糖原时,每增加一个葡萄糖单位消耗高能磷酸键数目为( B ) A. 1 B. 2 C. 3 D. 4 E. 5

34.厌氧条件下,下列哪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 C )

A. 丙酮酸

B. 乙醇

C. 乳酸

D. CO

E .ADP

2

35.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 A )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A. NADPH+H+ B. NAD+ C. ADP D. CoASH E. NADH+H+

36.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 D )

A. 糖酵解

B. TCA循环

C. 磷酸戊糖途径

D. 氧化磷酸化作用

E.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作用

37.下列哪种因子不是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辅酶( E )

A. NAD+

B. TPP

C.FAD

D.CoA

E.生物素

38.下列化合物中哪一种是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 ( B )

A. 生物素

B. FAD

C. NADP+

D. NAD+

E. FMN

39.在三羧酸循环中,由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所催化的反应需要( A ) A. NAD+ B. NADP+ C. CoASH D. ATP E.FAD

40.糖酵解是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的( B )

A. 线粒体基质

B. 胞液中

C. 内质网膜上

D. 细胞核内

E. 光滑内质网

41.下列哪一种酶与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相反( C )

A. 丙酮酸羧化酶

B.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C. 葡萄糖-6-磷酸酶

D. 磷酸化酶

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42.糖原分解过程中磷酸化酶催化磷酸解的化学键是( C )

A. ?-1,6-糖苷键

B. ?-1,6-糖苷键

C. ?-1,4-糖苷键

D. ?-1,4-糖苷键

E. ?-2,4-糖苷键

43.一分子葡萄糖酵解净生成几分子ATP( B )

A. 1个

B.2个

C. 3个

D. 4个

E. 5个

44. 糖酵解途径中生成的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内氧化因为( C )

A. 乳酸不能通过线粒体膜

B. 为了保持胞质的电荷中型

C. 丙酮酸脱氢酶在线粒体

D. 生成的丙酮酸别无其他去路

E. 丙酮酸堆积能引起酸中毒

45. 糖酵解时丙酮酸不会堆积因为( E )

A. 乳酸脱氢酶活性很强

B. 丙酮酸可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C. NADH/NAD+的比例太低

D. 乳酸脱氢酶对丙酮酸得Km值很高

E. 无氧时丙酮酸易发生还原反应

46. 与糖酵解途径无关的酶是( D )

A.己糖激酶

B. 磷酸化酶

C. 烯醇化酶

D.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E.丙酮酸激酶

47.关于糖的有氧氧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C )

A. 糖有氧氧化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B. 糖有氧氧化是细胞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C. 有氧氧化是三大营养素相互转变的途径

D. 有氧氧化可抑制糖酵解

? E. 葡萄糖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可生成30/32moL ATP

48.磷酸戊糖途径是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进行的( C )

A. 细胞核

B. 线粒体

C.胞液

D. 微粒体

E. 内质网

49. 合成糖原时,葡萄糖的供体是( C )

A. G-1-P

B. G-6-P

C. UDPG

D. CDPG

E. GDPG

50. 血糖浓度低时,脑仍可摄取葡萄糖而肝不能,是因为( B )

A.胰岛素的作用

B. 脑己糖激酶的Km

C. 肝葡萄糖激酶对葡萄糖的 Km低

D. 葡萄糖激酶具有特异性

E. 血脑屏障在血糖低时不起作用

51.三羧酸循环主要在亚细胞器的哪一部位进行( D )

A. 细胞核

B. 胞液

C. 微粒体

D. 线粒体

E. 高尔基体

52. 饥饿可以使肝内哪一种代谢途径加强( D )

A. 脂肪合成

B. 糖原合成

C. 糖酵解

D. 糖异生

E. 磷酸戊糖途径

53. 最直接联系核苷酸合成和糖代谢的物质是( E )

A. 葡萄糖 B . 6-磷酸葡萄糖 C. 1-磷酸葡萄糖

D. 1,6-二磷酸果糖

E. 5-磷酸核糖

54.Cori 循环是指 ( D )

A. 肌肉内葡萄糖酵解成乳酸,有氧时乳酸重新合成糖原

B. 肌肉从丙酮酸生成丙氨酸,肝内丙氨酸重新变成丙酮酸

C. 糖原与葡萄糖-1-磷酸之间的转变

D. 外周组织内葡萄糖酵解成乳酸,乳酸在肝异生成葡萄糖后释放入血,供周

围组织用

E. 肌肉内蛋白质分解,生成丙氨酸,后者进入肝异生成葡萄糖,经血液运输到肌肉

四、简答题

1.简述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答:1.①在集体缺氧的情况下迅速提供能量;②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在氧供充足的情况下也完全依赖糖酵解功能;③在某些组织细胞中,如神经、白细胞、骨髓等,即使不缺氧也有糖酵解提供部分能量。

2.糖的有氧氧化包括哪几个阶段。

答: 2.糖的有氧氧化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糖原或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阶段,在胞液中进行;第二个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第三个阶段: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阶段,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

3.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答:①是糖、脂肪、氨基酸三大营养素的最终代谢通路;②是三大营养素代谢联系的枢纽;③为呼吸链提供H+和e;④为某些物质的生物合成提供小分子的前体物质;⑤为其他物质的合成提供碳架和碳素;⑥是获得能量的最主要形式。4.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学意义。

答:⑴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⑵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多种代谢反应:①NADPH时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②NADPH作为羟化酶的辅酶参与体内的羟化反应;③NADPH作为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

5. 简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答: 5.糖异生的生理意义:①空腹或饥饿时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②促进乳酸的再利用,补充肝糖原,补充肌肉消耗的糖;③肾脏的糖异生作用有利于排H+保Na+,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6.简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答: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糖的消化吸收;②肝糖原的分解;③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的糖异生;

血糖的去路:①合成糖原;②经糖酵解生成乳酸,或经有氧氧化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③进入磷酸戊糖途径;④转变成脂类或氨基酸。

五、问答题

1.写出葡萄糖无氧氧化的化学过程,并计算生成的能量。

答:第一个阶段是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称为糖酵解过程,一分子葡萄糖转变为两分子丙酮酸,依次经过葡萄糖的磷酸化作用、6-磷酸葡萄糖的异构作用、1,6-二磷酸果糖一分为二、磷酸二羟丙酮的异构作用、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的磷酸转移、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脱水成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转移;

第二阶段为丙酮酸转变为乳酸的过程,缺氧情况下由乳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

2.写出一分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氧化的化学过程,并计算生成的能量。

(包括丙酮酸生成乙酰辅酶A和三羧酸循环)。

答:丙酮酸的氧化脱羧,总反应式:

丙酮酸+NAD++HSCoA →乙酰CoA+NADPH+H++CO2 生成2.5个ATP 三羧酸循环,总反应式:

CH3CO~SCoA+3NAD++FAD+GDP+Pi+2H2O→

2CO2+3NADPH+3H++FADH2+HSCoA+GTP

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生成2.5个ATP);

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 (生成2.5个ATP);

琥珀酰CoA→琥珀酸(生成 1 个ATP);

琥珀酸→延胡索酸(生成1.5个ATP);

苹果酸→草酰乙酸(生成2.5个ATP)。

所以一分子丙酮酸有氧氧化共生成12.5个ATP。

3. 谈谈你对糖尿病的了解情况。(包括糖尿病的病因、类型、症状和治疗药物)答: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一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综合症,以高血糖为特征。

根据其病因目前主要分1型、2型、其他特异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常见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又称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被认为是由于自身免疫破坏了胰岛中β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2型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往往在40岁以后才发病,故也称为成年发作性糖尿病。2

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并不低,甚至高于正常水平,主要是胰岛素受体缺乏或产生胰岛素抵抗。

在病理学上糖尿病是表现为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一类复杂疾病,从实验糖尿病动物研究认为体内糖代谢紊乱首先是由葡萄糖转运受阻,同时糖异生作用增强,以及由乙酰辅酶A合成脂肪下降。糖尿病动物除脑组织外,较少利用葡萄糖的氧化作为能源,造成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患者常有饥饿感而多食,多食又进一步使血糖来源增多,使血糖含量更加升高,超过肾血阈时,葡萄糖通过肾从尿中大量排出而出现糖尿,必然带走大量水分,引起多尿;体内因试水过多,血液浓缩,渗透压增高,引起口渴,因而多饮;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导致体内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强,使身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因此有糖尿病的所谓“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及体重减少)的症状,严重的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酮血症及酸中毒。

现阶段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化学药物和重组激素类药物两大类。化学药物有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罗格列酮等;重组天然人胰岛素是多肽类激素药物的代表。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糖尿病药物研究已从传统作用机制的药物研究过渡到对具有新作用靶点和新作用机制的药物研究,如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类似物或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Ⅳ)和作用于胰淀素、G蛋白藕联受体(GPR40、GPR119)、钠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1/2)、胆酸螯合剂、胰岛素抵抗等新药研究。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材料

第六章糖代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果糖(F),半乳糖(Gal),核糖 双糖:麦芽糖(G-G),蔗糖(G-F),乳糖(G-Gal) 多糖:淀粉,糖原(Gn),纤维素 结合糖: 糖脂,糖蛋白 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糖原:动物体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 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机体重要的碳源 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概况——分解、储存、合成

各种组织细胞 门静脉 肠粘膜上皮细胞 体循环 小肠肠腔 三、糖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 胃 肠腔 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 )转运。 2.吸收 吸收途径: SGLT 肝脏

过程 四、糖的无氧分解 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乳酸生成 反应部位:胞液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 数量:2×2-2= 2ATP E1 E2 E3 调节:糖无氧酵解代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构 调节。 E1:己糖激酶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 NAD + 乳 酸 NADH+H +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生理意义: 五、糖的有氧氧化 1、反应过程 ○1糖酵解途径(同糖酵解,略) ②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 (acetyl CoA)。 总反应式: 关键酶 调节方式 ?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①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② 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G (Gn ) 丙酮酸 乙酰CoA ATP ADP 胞液 线粒体 丙酮酸 乙酰CoA NAD + , HSCoA CO 2 , NADH + H +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运动与糖代谢

运动营养学概念概述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人体需要特别的营养。随着社会的发展,“运动”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的为运动的人体补充合理的营养,使运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是运动营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运动营养学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当今竞技体育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不仅受训练、遗传、健康状态、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合理营养也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意识逐渐加强,由此给运动营养学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使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并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对运动营养学的研究与应用做一系统的阐述是有必要的。 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运动员的营养需要,利用营养因素来提高运动能力,促进体力恢复和预防疾病的一门科学。运动营养学是营养学的一个分支,是营养学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所以有人将运动营养学视为应用营养学或特殊营养学。 营养是指人体从外部环境摄取、消化、吸收与利用食物和养料的综合过程。运动营养学研究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和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与机体功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以及防治运动性疾病的关系,从而提高运动能力。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员选材学、病理学、临床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中医养生学、烹饪学等有着密不可分的确良联系。 合理营养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促进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合理营养支持运动训练,是运动员保持良好健康和运动能力的物质基础,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体力适应、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和伤病防治均有良好的效果。合理营养为运动员提供适宜的能量;合理营养有助于剧烈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合理营养可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或减轻其程度;合理营养有利于解决运动训练中的一些特殊医学问题(不同体育项目、不同环境、不同年龄期的特殊医学要求);合理的营养可保障肌纤维中能源物质(糖原)的水平稳定,减少运动性创伤的发生率。 运动营养学是营养学的一个分支,是营养学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所以有人将运动营养学视为应用营养学或特殊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是一门用营养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来研究和评估运动人体代谢及体能状况,并提供营养学强力恢复手段的学科。这门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在运动科学中成为研究热点的学科,并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增强体能和保证健康的作用。 1.我国运动营养学发展概况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就有专门为贵族营养服务的食医,同时对营养、运动与健康也有研究。古代养生运动有:五禽戏、八段锦、太极等。古典的养生学说,如《食经》、《食医心鉴》、《饮膳正要》等,用“食医同源”、“医膳功”的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食物的功用与合理营养的保健作用。 2.国际运动营养发展概况

生物化学糖代谢习题

生物化学糖代谢习题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糖代谢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糖酵解 2.三羧酸循环 3.糖原分解 4.糖原的合成 5.糖原异生作用 6.发酵 7.糖的有氧氧化 8.糖核苷酸 9.乳酸循环 10.Q酶 二、填空题 1.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 淀粉完全水解。 2.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 3.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4.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酶。 5.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2分子乳酸异升为葡萄糖要消耗_________ATP。 7.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

8.延胡索酸在________________酶作用下,可生成苹果酸,该酶属于EC 分类中的_________酶类。 9 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_________和 _______,其中 两种脱氢酶是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辅酶是_______。 10 ________是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方式。 三、选择题 1.在厌氧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 A、丙酮酸 B、乙醇 C、乳酸 D、CO2 2.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 )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等。 A、NADPH+H+ B、NAD+ C、ADP D、CoASH 3.磷酸戊糖途径中需要的酶有()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6-磷酸果糖激酶 C、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D、转氨酶 4.下面哪种酶既在糖酵解又在葡萄糖异生作用中起作用?() A、丙酮酸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1,6-二磷酸果糖激酶 D、已糖激酶 5.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各种组织细胞 体循环小肠肠腔 第六章糖代谢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 )、果糖(F ),半乳糖(Gal ),核糖 双糖:麦芽糖(G-G ),蔗糖(G-F ),乳糖(G-Gal ) 多糖:淀粉,糖原(Gn ),纤维素 结合糖: 糖脂 ,糖蛋白 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 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机体重要的碳源 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谢概况——分解、储存、合成 三、糖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 胃 肠腔 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 )转运。 2.吸收 吸收途径:

过程 2 H 2 四、糖的无氧分解 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乳酸生成 反应部位:胞液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 数量:2×2-2= 2ATP E1 E2 E3 调节: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 构调节。 生理意义: 五、糖的有氧氧化 E1:己糖激酶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 NAD + 乳 酸 NADH+H + 关键酶 ① 己糖激酶 ② 6-磷酸果糖激酶-1 ③ 丙酮酸激酶 调节方式 ① 别构调节 ② 共价修饰调节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①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②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G (Gn ) 丙酮酸胞液

生物化学试题及标准答案(糖代谢部分)

糖代谢 一、选择题 1.果糖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就是: A、F-1-P B、F-6-P C、F-1,6-2P D、G-6-P E、G-1-P 2.醛缩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就是: A、G-6-P B、F-6-P C、1,3-二磷酸甘油酸 D、3-磷酸甘油酸 E、磷酸二羟丙酮 3.14C标记葡萄糖分子的第1,4碳原子上经无氧分解为乳酸,14C应标记在乳酸的: A、羧基碳上 B、羟基碳上 C、甲基碳上 D、羟基与羧基碳上 E、羧基与甲基碳上 4.哪步反应就是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生成高能化合物的? A、草酰琥珀酸→α-酮戊二酸 B、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 C、琥珀酰CoA→琥珀酸 D、琥珀酸→延胡羧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5.糖无氧分解有一步不可逆反应就是下列那个酶催化的?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丙酮酸激酶 C、醛缩酶 D、磷酸丙糖异构酶 E、乳酸脱氢酶 6.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需要下述那种物质? A、乙酰CoA B、硫辛酸 C、TPP D、生物素 E、NAD+ 7.三羧酸循环的限速酶就是: A、丙酮酸脱氢酶 B、顺乌头酸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异柠檬酸脱氢酶 E、延胡羧酸酶 8.糖无氧氧化时,不可逆转的反应产物就是: A、乳酸 B、甘油酸-3-P C、F-6-P D、乙醇 9.三羧酸循环中催化琥珀酸形成延胡羧酸的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助因子就是: A、NAD+ B、CoA-SH C、FAD D、TPP E、NADP+ 10.下面哪种酶在糖酵解与糖异生作用中都起作用: A、丙酮酸激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 D、己糖激酶 E、果糖-1,6-二磷酸酯酶 11.催化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的酶就是: A、R酶 B、D酶 C、Q酶 D、α-1,6糖苷酶 12.支链淀粉降解分支点由下列那个酶催化? A、α与β-淀粉酶 B、Q酶 C、淀粉磷酸化酶 D、R—酶 13.三羧酸循环的下列反应中非氧化还原的步骤就是: A、柠檬酸→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 D、琥珀酸→延胡羧酸 14.一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后产物就是: A、草酰乙酸 B、草酰乙酸与CO2 C、CO2+H2O D、CO2,NADH与FADH2 15.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错误的就是: A、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戊糖 B、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戊糖时每生成1分子CO2,同时生成1分子NADH+H C、6-磷酸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需要脱羧 D、此途径生成NADPH+H+与磷酸戊糖 16.由琥珀酸→草酰乙酸时的P/O就是: A、2 B、2、5 C、3 D、3、5 E、4 17.胞浆中1mol乳酸彻底氧化后,产生的ATP数就是:

生物化学试题及标准答案(糖代谢部分)

糖代谢 一、选择题 1.果糖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是: A、F-1-P B、F-6-P C、F-1,6-2P D、G-6-P E、G-1-P 2.醛缩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是: A、G-6-P B、F-6-P C、1,3-二磷酸甘油酸 D、3-磷酸甘油酸 E、磷酸二羟丙酮 3.14C标记葡萄糖分子的第1,4碳原子上经无氧分解为乳酸,14C应标记在乳酸的: A、羧基碳上 B、羟基碳上 C、甲基碳上 D、羟基和羧基碳上 E、羧基和甲基碳上 4.哪步反应是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生成高能化合物的? A、草酰琥珀酸→α-酮戊二酸 B、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 C、琥珀酰CoA→琥珀酸 D、琥珀酸→延胡羧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5.糖无氧分解有一步不可逆反应是下列那个酶催化的?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丙酮酸激酶 C、醛缩酶 D、磷酸丙糖异构酶 E、乳酸脱氢酶 6.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需要下述那种物质? A、乙酰CoA B、硫辛酸 C、TPP D、生物素 E、NAD+ 7.三羧酸循环的限速酶是: A、丙酮酸脱氢酶 B、顺乌头酸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异柠檬酸脱氢酶 E、延胡羧酸酶 8.糖无氧氧化时,不可逆转的反应产物是: A、乳酸 B、甘油酸-3-P C、F-6-P D、乙醇 9.三羧酸循环中催化琥珀酸形成延胡羧酸的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助因子是: A、NAD+ B、CoA-SH C、FAD D、TPP E、NADP+ 10.下面哪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中都起作用: A、丙酮酸激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 D、己糖激酶 E、果糖-1,6-二磷酸酯酶 11.催化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的酶是: A、R酶 B、D酶 C、Q酶 D、α-1,6糖苷酶 12.支链淀粉降解分支点由下列那个酶催化? A、α和β-淀粉酶 B、Q酶 C、淀粉磷酸化酶 D、R—酶 13.三羧酸循环的下列反应中非氧化还原的步骤是: A、柠檬酸→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 D、琥珀酸→延胡羧酸 14.一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后产物是: A、草酰乙酸 B、草酰乙酸和CO2 C、CO2+H2O D、CO2,NADH和FADH2 15.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 A、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戊糖 B、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戊糖时每生成1分子CO2,同时生成1分子NADH+H C、6-磷酸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需要脱羧 D、此途径生成NADPH+H+和磷酸戊糖 16.由琥珀酸→草酰乙酸时的P/O是: A、2 B、2.5 C、3 D、3.5 E、4 17.胞浆中1mol乳酸彻底氧化后,产生的ATP数是:

生物化学糖代谢习题 ()

糖代谢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糖酵解 2.三羧酸循环 3.糖原分解 4.糖原的合成 5.糖原异生作用 6.发酵 7.糖的有氧氧化 8.糖核苷酸 9.乳酸循环 10.Q酶 二、填空题 1.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 淀粉完全水解。 2.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 3.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4.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酶。 5.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2分子乳酸异升为葡萄糖要消耗_________ATP。

7.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8.延胡索酸在________________酶作用下,可生成苹果酸,该酶属于EC 分类中的_________酶类。 9 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_________和 _______,其中 两种脱氢酶是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辅酶是_______。 10 ________是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方式。 三、选择题 1.在厌氧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 A、丙酮酸 B、乙醇 C、乳酸 D、CO2 2.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 )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 如核糖等。 A、NADPH+H+ B、NAD+ C、ADP D、CoASH 3.磷酸戊糖途径中需要的酶有()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6-磷酸果糖激酶 C、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D、转氨酶

糖代谢百度百科

食物中的糖主要是淀粉,另外包括一些双糖及单糖。多糖及双糖都必须经过酶的催化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 食物中的淀粉经唾液中的α淀粉酶 作用,催化淀粉中α-1,4-糖苷键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麦芽糖、麦芽寡糖及糊精。由于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短,淀粉的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小肠中含有胰腺分泌的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三糖、α糊精和少量葡萄糖。在小肠黏膜刷状缘上,含有α糊精酶,此酶催化α极限糊精的α-1,4-糖苷键及α-1,6- 糖苷键水解,使α-糊精水解成葡萄糖;刷状缘上还有麦芽糖酶可将麦芽三糖及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小肠黏膜还有蔗糖酶和乳糖酶,前者将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后者将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糖被消化成单糖后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上段,己糖尤其是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摄取是一个依赖Na+的

糖代谢 耗能的主动摄取过程,有特定的载体参与: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上,存在着与细胞膜结合的Na+-葡萄糖联合转运体,当Na+经转运体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葡萄糖随Na+一起被移入细胞内,这时对葡萄糖而言是逆浓度梯度转运。这个过程的能量是由Na+的浓度梯度(化学势能)提供的,它足以将葡萄糖从低浓度转运到高浓度。当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葡萄糖经小肠上皮细胞基底面单向葡萄糖转运体(unidirectional glucose transporter)顺浓度梯度被动扩散到血液中。小肠上皮细胞内增多的Na+通过钠钾泵(Na+-K+ ATP 酶),利用ATP提供的能量,从基底面被泵

出小肠上皮细胞外,进入血液,从而降低小肠上皮细胞内Na+浓度,维持刷状缘两侧Na+的浓度梯度,使葡萄糖能不断地被转运。 编辑本段 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blood sugar)。体内血糖浓度是反映机体内糖代谢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空腹血浆葡萄糖糖浓度为3.9~6.1mmol/L(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高于7.0 mmol/L称为高血糖,低于3.9mmol/L 称为低血糖。要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必须保持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动态平衡。 一、血糖的主要来源及去路 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糖是血糖的主要来源;②肝糖原分解是空腹时血糖的直接来源;③非糖物质如甘油、乳酸及生糖氨基酸通过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在长期饥饿时作为血糖的来源。

知识要点 第八单元 糖代谢

第八单元糖代谢 分解代谢:酵解(共同途径)、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合成代谢:糖异生、糖原合成、结构多糖合成以及光合作用。可转化成多种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转化成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糖的磷酸衍生物可以构成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NAD、FAD、DNA、RNA 、ATP。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受神经、激素、别构物调节控制。 一、糖酵解 (一)酵解与发酵 1.酵解(glycolysis,在细胞质中进行) 酵解酶系统将Glc降解成丙酮酸,并生成ATP的过程。它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Glc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在好氧有机体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产生的NADH经呼吸链氧化而产生ATP和水,所以酵解是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前奏。若供氧不足,NADH 把丙酮酸还原成乳酸(乳酸发酵)。 2.发酵(fermentation) 厌氧有机体(酵母和其它微生物)把酵解产生的NADH上的氢,传递给丙酮酸,生成乳酸,则称乳酸发酵。若NAPH中的氢传递给丙酮酸脱羧生成的乙醛,生成乙醇,此过程是酒精发酵。有些动物细胞即使在有O2时,也会产生乳酸,如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线粒体)、视网膜。 (二)糖酵解过程(Embden-Meyerhof Pathway,EMP) (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G-6-P 此反应基本不可逆,调节位点。△G0= - 4.0Kcal/mol使Glc活化,并以G-6-P 形式将Glc限制在细胞内。催化此反应的激酶有,已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 已糖激酶:专一性不强,可催化Glc、Fru、Man(甘露糖)磷酸化。己糖激酶是酵解途径中第一个调节酶,被产物G-6-P强烈地别构抑制。 葡萄糖激酶:对Glc有专一活性,存在于肝脏中,不被G-6-P抑制。Glc激酶是一个诱导酶,由胰岛素促使合成, 肌肉细胞中已糖激酶对Glc的Km为0.1mmol/L,而肝中Glc激酶对Glc的Km为10mmol/L,因此,平时细胞内Glc浓度为5mmol/L时,已糖激酶催化的酶促反应已经达最大速度,而肝中Glc激酶并不活跃。进食后,肝中Glc浓度增高,此时Glc激酶将Glc转化成G-6-P,进一步转化成糖元,贮存于肝细胞中。 (2)G-6-P异构化为F-6-P 由于此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很小,反应可逆,反应方向由底物与产物的含量水平控制。此反应由磷酸Glc异构酶催化,将葡萄糖的羰基C由C1移至C2,为C1位磷酸化作准备,同时保证C2上有羰基存在,这对分子的β断裂,形成三碳物是必需的。 (3)F-6-P磷酸化,生成F-1.6-P 此反应在体内不可逆,调节位点,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磷酸果糖激酶既是酵解途径的限速酶,又是酵解途径的第二个调节酶。 (4)F-1.6-P裂解成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DHAP) 该反应在热力学上不利,但是,由于具有非常大的△G0负值的F-1.6-2P的形成及后续甘油醛-3-磷酸氧化的放能性质,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同时在生理环境中,3-磷酸甘油醛不断转化成丙酮酸,驱动反应向右进行。

生物化学考题_糖代谢

A 1 摩尔 B 2 摩尔 C 3 摩尔 D 4 摩尔 E 5 摩尔 B 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的酶是 A 果糖二磷酸酶 B 葡萄糖 6—磷酸酶 C 磷酸果糖激酶 I D 磷酸果糖激酶Ⅱ E 磷酸化酶 B 糖酵解过程的终产物是 A 丙酮酸 B 葡萄糖 C 果糖 D 乳糖 E 乳酸 E 糖代谢 一级要求 单选题 1 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 CoA 数是: 2 3 4 糖酵解的脱氢反应步骤是 A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 + 磷酸二羟丙酮 B 3—磷酸甘油醛冲磷酸二羟丙酮 C 3-磷酸甘油醛→1-3 二磷酸甘油酸 D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5 E 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的反应,需哪些条件? C A 果糖二磷酸酶,ATP 和Mg 2 + B 果糖二磷酸酶,ADP ,Pi 和Mg 2 + C 磷酸果糖激酶,ATP 和 Mg2 + D 磷酸果糖激酶,ADP ,Pi 和Mg 2 + E ATP 和Mg 2+ C 6 糖酵解过程中催化一摩尔六碳糖裂解为两摩尔三碳糖反应的酶是: A 磷酸己糖异构酶 B 磷酸果糖激酶 C 醛缩酶 D 磷酸丙糖异构酶 7 E 烯醇化酶 糖酵解过程中NADH + H +的代谢去路: C A 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B 经α—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C 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人线粒体氧化 D 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 3-磷酸甘油醛 E 以上都对 A 8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 A ATP 水解为 ADP 和 Pi B 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 ADP 磷酸化为 ATP 分子 C 呼吸链上H +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 磷酸化为ATP 分子 D 使底物分于加上一个磷酸根 E 使底物分子水解掉一个 ATP 分子 B 9 缺氧情况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 + H +的代谢去路: A 进入呼吸链氧化供应能量

生物化学-生化知识点_第五章 糖与糖代谢.

①①①糖与糖代谢 §5.1 糖的生物学作用:上册P1 (1章) 糖类是细胞中非常重要一类物质,在几乎所有重要生理过程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①①糖的生物学作用: ①1①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动植物躯壳,如纤维素和甲壳素(昆虫和甲壳类动物 的外骨骼)。 ①2①能源物质:贮存能源的糖类,如淀粉、糖原和葡萄糖。 ①3①转变为其他物质(碳源物质):为合成其他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和脂 肪酸等提供碳骨架。 ①4①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大多数蛋白质是糖蛋白,如免疫球蛋白、激素、 毒素、凝集素、抗原以至酶和结构蛋白。在糖蛋白中起信息分子作用的为糖链。如B-型血外端的半乳糖用α- 半乳糖苷酶(来自海南产的咖啡豆中)切除掉,则B-抗原活性丧失,呈现O-型血的典型特征。 糖在几乎所有重要生理过程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生命开始,卵细胞受精、细胞凝集、胚胎形成,细胞的运转和粘附。 2.细胞间的相互识别,通讯与相互作用。 3.免疫保护(抗原与抗体),代谢调控(激素与受体),形态发生、发育,器 官的移植。 4.癌症发生与转移,衰老、病变等过程。 糖是生物体内重要信息物质,在细胞识别、信号传递与传导、免疫过程、细胞通讯和代谢调控中都扮演重要作用。糖生物学已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①①①糖的结构特点: 糖的分子结构比蛋白质和核酸复杂。如葡萄糖有4个不对称碳原子,成环后C 又形成α、β两个异头体结构,葡萄糖同分异构体有25=32个。结构复杂多样的糖1 分子成为携带生物信息的极好载体。多肽与核酸携带信息仅依赖于其组成单体的种类、数量和连接顺序,而糖链携带信息除单体种类、数量和排列外还有分支结构和异头碳构型。因此糖的聚合体单位重量携带的信息量比蛋白质和核酸大的多。 ①①①糖工程: 糖工程即糖类药物的研究,包括药用寡糖及类似物的合成,糖蛋白及糖脂中糖的改性修饰,糖与蛋白的联结等内容。糖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在极快发展,如“抗粘附”类寡糖药物的研究,其原理为细胞感染首先是入侵病原体表面的糖蛋白(粘附蛋白)识别正常人细胞表面的寡糖(配体),继而发生粘附作用。若引入与寡糖结构(配体)相同或类似的游离寡糖,并使它们与病原体上的粘附蛋白结合即可避免病原体对细胞的感染,而成为“抗粘附”类寡糖药物,此类药物在与病原体的粘附蛋白结合后会被排出体外而防止感染。如已开发出对付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可防治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已鉴定了与人体发炎过程及癌细胞转移密切相关的粘附蛋白E-Selectin中四糖的结构等。 糖工程研究内容首先进行天然产物(如粘附蛋白)的分离和纯化,然后进行微量寡糖的分析,确认结构,最后进行寡糖的合成,为此已发展了寡糖的液相和

生物化学糖代谢习题完整版

生物化学糖代谢习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糖代谢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糖酵解 2.三羧酸循环 3.糖原分解 4.糖原的合成 5.糖原异生作用 6.发酵 7.糖的有氧氧化 8.糖核苷酸 9.乳酸循环 10.Q酶 二、填空题 1.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 淀粉完全水解。 2.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 3.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4.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酶。 5.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2分子乳酸异升为葡萄糖要消耗_________ATP。 7.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8.延胡索酸在________________酶作用下,可生成苹果酸,该酶属于EC 分类中的_________酶类。 9 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_________和 _______,其中

两种脱氢酶是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辅酶是_______。 10 ________是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方式。 三、选择题 1.在厌氧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 A、丙酮酸 B、乙醇 C、乳酸 D、CO2 2.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 )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等。 A、NADPH+H+ B、NAD+ C、ADP D、CoASH 3.磷酸戊糖途径中需要的酶有()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6-磷酸果糖激酶 C、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D、转氨酶 4.下面哪种酶既在糖酵解又在葡萄糖异生作用中起作用() A、丙酮酸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1,6-二磷酸果糖激酶 D、已糖激酶 5.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 A、糖酵解 B、TCA循环 C、磷酸戊糖途径 D、氧化磷酸化作用 6.在TCA循环中,下列哪一个阶段发生了底物水平磷酸化() A、柠檬酸→α-酮戊二酸 B、α-酮戊二酸→琥珀酸 C、琥珀酸→延胡索酸 D、延胡索酸→苹果酸 7.丙酮酸脱氢酶系需要下列哪些因子作为辅酶() A、NAD+ B、NADP+ C、FMN D、CoA 8.下列化合物中哪一种是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

糖代谢作业

糖代谢作业 1、简述葡萄糖无氧分解的基本途径、关键酶的调节及其生理意义。 2、简述葡萄糖有氧氧化的三个阶段。 糖的有氧氧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葡萄酸至丙酮酸(糖酵解过程),反应在细胞液中进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被氧化脱羧成乙酰辅酶A,反应在线粒体膜上进行;第三阶段是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CO2和H2O 第一阶段:糖酵解 糖酵解第一阶段:葡萄糖的磷酸化 葡萄糖 3步 1,6,—二磷酸果糖 第二阶段:糖的裂解过程 1,6,—二磷酸果糖 2步两分子的磷酸丙糖 第三阶段:产能阶段 两分子的3—磷酸甘油醛 5步两分子丙酮酸 总反应式 G+2NAD+2ADP+2Pi 2丙酮酸+2NADH+2H +2ATP +2H2O 特点:1、整个过程无氧参加; 2、三个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3、从葡萄糖开始净生成2分子ATP, 4、一次脱氢,辅酶为NAD+,生成NADH+H+。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乙酰CoA的生成 总反应式: TPP,FAD, 硫辛酸,Mg2+ 丙酮酸脱氢酶系三种酶 E1-丙酮酸脱羧酶(也叫丙酮酸脱氢酶) E2-二氢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 E3-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六种辅助因子焦磷酸硫胺素(TPP)、硫辛酸、 COASH、FAD、NAD+、Mg2+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总反应式: CH3COSCoA+3NAD++FAD+GDP+Pi+2H2O 2CO2+CoASH+3NADH+3H+ +FADH2+GTP 特点:1、需氧 2、不可逆:三个限速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

体) 3、两次脱羧、四次脱氢(三次受体是NAD,一次是FAD)、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4、共产生10molATP 三羧酸循环第一阶段:柠檬酸生成 1)缩合反应柠檬酸合酶 2)柠檬酸异构化为异柠檬酸顺乌头酸酶 第二阶段:氧化脱羧 3)异柠檬酸氧化生成α-酮戊二酸异柠檬酸脱氢酶,生成一分子还原型NADH 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生成一分子还原型NADH 5)琥珀酰CoA生成琥珀酸琥珀酰CoA合成酶,生成一分子CoASH 第三阶段:草酰乙酸再生 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琥珀酸脱氢酶,生成一分子FADH2 7)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延胡索酸酶, 8)草酰乙酸的再生苹果酸脱氢酶,生成一分子还原型NADH 3、简述三羧酸循环过程及其调节。 4、详细列表计算1分子葡萄糖经过有氧氧化净生成多少A TP? 其中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各 生成多少?P243 5、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调节及其生理意义。 6、简述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及其调节。 糖原合成: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等在体内相应酶的作用下合成糖原的过程。 合成部位:组织定位:主要在肝脏、肌肉 细胞定位:胞液 途径: 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ATP ADP 葡萄糖己糖激酶;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激酶(肝) 2.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1-磷酸葡萄糖 3.1- 磷酸葡萄糖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4. α-1,4-糖苷键式结合 糖原n + UDPG 糖原合酶糖原n+1 + UDP 5.糖原分枝的形成(分支酶)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有句古话,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现象,但是揭示了一个真理:“用进废退”。对于健康而言,说运动是金何尝不可。按中医理论,运动可使全身气机条达,血脉流通,才能不生疾病或少生病。肌肉在运动中变得发达有力,骨骼在运动中变得坚强和结实。所以说,最好的保健秘方,不是灵丹妙药,而是运动。运动在健身防病中有以下诸多功效。 1.运动与防病 (1)运动可预防心血管疾病。运动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血液的输出量,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全身的血液供给。全身的血管也在运动中得到有节奏的收缩和扩张,弹性增强,减少动脉硬化;虽然在运动中心脏为了使身体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心跳加快,以便在单位时间内搏出更多的血,但是当运动停止以后,心跳反而比正常为慢,而这种慢心率对健康长寿大有益处。再则运动需要消耗能量,促进脂肪的燃烧和利用,因而可避免肥胖和高脂血症,也就减少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2)运动能防治糖尿病。有人说糖尿病是一种富贵病,其实,糖尿病确确实实是由于缺乏运动引起的疾病,在中国、芬兰和美国等不同国家的研究发现,即使中等程度的体力活动,也几乎足以防止60%Ⅱ型糖尿病病例的发生。那么,缺乏锻炼为什么会引发糖尿病呢?简单地说,运动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加速细胞对糖的氧化和利用。当肌肉缺乏运动锻炼时,便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长久下去,便会导致糖代谢的紊乱,而诱发糖尿病。另外,运动也加速脂肪的氧化,故而少得肥胖病。已知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肥胖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脂肪也是一种内分泌腺体,脂肪细胞,尤其是大脂肪细胞能分泌一种脂抑胰岛素,可降低胰岛素的活性,从而使细胞不能很好的利用糖。 (3)运动能预防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威胁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而运动是增强钙吸收的最有效办法。美国骨科专家Frost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中,非机械因素(钙、维生素D、激素等缺乏)并非是最主要的,而在神经系统调控下的肌肉质量(包括肌块质量和肌力)才是决定骨强度(包括骨量和骨结构)的重要因素。缺钙者只有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使骨骼承重,才能提高补钙的效果。有关研究指出,骨相关激素、钙、维生素D 可决定3%—10%的骨强度,而运动对骨强度的影响可达40%。这一理论可解释为什么久卧病床、或多数肌肉衰退性疾病的患者,即使补钙也无法阻止骨质减少的现象。研究者认为,通过运动锻炼,增强骨承受负荷及肌肉牵张的能力,结合使用骨合成性药物等.可达到刺激骨生成,恢复被丢失的骨质及维持一定骨强度水平的目的。所以,补钙结合适当的负重运动,是防止骨质疏松最有效的方法。 (4)运动能防癌。有关研究指出,经常性的运动锻炼可使大肠癌的罹患率减少一半。因为久坐不动必然导致肠蠕动缓慢,形成便秘,而宿便中的毒素,主要是蛋白质的分解产物、细菌毒素以及重金属离子等,对肠壁的刺激而诱发肠粘膜细胞的突变引起癌症。运动能增强

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_糖代谢

糖代谢 (一)名词解释: 1.糖异生 (glycogenolysis) 2.Q酶 (Q-enzyme) 3.乳酸循环 (lactate cycle) 4.发酵 (fermentation) 5.变构调节 (allosteric regulation) 6.糖酵解途径 (glycolytic pathway) 7.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 8.肝糖原分解 (glycogenolysis) 9.磷酸戊糖途径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10.D-酶(D-enzyme) 11.糖核苷酸(sugar-nucleotide) (二)英文缩写符号: 1.UDPG(uridine diphosphate-glucose) 2.ADPG(adenosine diphosphate-glucose) 3.F-D-P(fructose-1,6-bisphosphate) 4.F-1-P(fructose-1-phosphate) 5.G-1-P(glucose-1-phosphate) 6.PEP(phosphoenolpyruvate) (三)填空题 1.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 完全水解。 2.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 3.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 4.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酶。

5.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 6.2分子乳酸异升为葡萄糖要消耗_________ATP。 7.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 8.延胡索酸在________________酶作用下,可生成苹果酸,该酶属于EC分类中的 _________酶类。 9 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_________与_______,其中两种脱 氢酶就是_______与_________,它们的辅酶就是_______。 10 ________就是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方式。 11.植物体内蔗糖合成酶催化的蔗糖生物合成中葡萄糖的供体就是__________ , 葡萄糖基的受体就是___________ ; 12.糖酵解在细胞的_________中进行,该途径就是将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 同时生成________与_______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13.淀粉的磷酸解过程通过_______酶降解α–1,4糖苷键,靠 ________与 ________ 酶降解α–1,6糖苷键。 14.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就是由__ _____与________催化。 15.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循环的两个关键酶就是_________与________。 16.乳酸脱氢酶在体内有5种同工酶,其中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对__________ 亲 与力特别高,主要催化___________反应。 17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就是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_ 18.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__。 19.参与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的辅酶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 20.在磷酸戊糖途径中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二碳单位的酶为_____________,其 辅酶为______________;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三碳单位的酶为___________。 21.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包括3种酶,它们就是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 点总结

第六章糖代谢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果糖(F),半乳糖(Gal),核糖 双糖:麦芽糖(G-G),蔗糖(G-F),乳糖(G-Gal) 多糖:淀粉,糖原(Gn),纤维素 结合糖: 糖脂,糖蛋白 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 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机体重要的碳源 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谢概况——分解、储存、合成

各种组织细胞 门静脉 肠粘膜上皮细胞 体循环 小肠肠腔 三、糖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胃肠腔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转运。 2.吸收吸收途径: SGLT 肝脏

过程 四、糖的无氧分解 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乳酸生成 反应部位:胞液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 数量:2×2-2= 2ATP E1 E2 E3 调节: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 变构调节。 生理意义: E1:己糖激酶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 NAD + 乳 酸 NADH+H + 关键酶 ① 己糖激酶 ② 6-磷酸果糖激酶-1 ③ 丙酮酸激酶 调节方式 ① 别构调节 ② 共价修饰调节 ?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G (Gn )

糖代谢

第一节糖的分解代谢 一、糖酵解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概念: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乳酸的过程。 1.基本途径 关键酶: 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上述3个酶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是糖酵解途径流量的3个调节点,故被称为关键酶。 意义: ①.紧急供能:剧烈运动时。 ②.生理供能:红细胞、白细胞、神经和骨髓。 ③.病理供能:严重贫血、呼吸功能障碍和循环功能障碍。 二、糖有氧氧化基本途径及供能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有氧氧化。 1.基本过程: 从乙酰辅酶A开始,三羧酸每循环一次,可产生2分子CO2,3分子NADH,1分子FADH2。 2.供能: 1分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可净生成12分子ATP。 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CO2和H2O可净生成38分子ATP。 3.关键酶: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酶。 4.意义: (1)供能:是机体产生能量的主要方式。 (2)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 (3)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变的联系枢纽。 第二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是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分别称为肝糖原和肌糖原。人体肝 糖原总量70-100g,肌糖原180~300g。 1.肝糖原的合成 2.肝糖原分解 3.关键酶: 糖原合酶;磷酸化酶 第三节糖异生 体内非糖化合物转变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能进行糖异生的非糖化合物主要为甘油、氨基酸、乳酸和丙酮酸等。 1.糖异生的基本途径 2.意义: 维持血糖恒定,补充糖原储备。 3.乳酸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