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为加强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保证放射科诊断质量与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参照湖南省卫生厅下发得《放射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特制定本院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

一、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组织与人员职责分工

1、各级医院放射科应建立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

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放

射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

术人员,一般由5—7人组成.

2、放射科常规X射线统一管理,放射科主任负责

影像质量保证方案得全面实施,组织定期与不

定期得核查。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

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

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

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师负责

X射线检查与扫描过程中得质量控制.影像诊

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得质量控制与影像诊断

质量报告得控制。

3、各种设备日常保养责任落实到人

二、放射科工作人员准入要求:

1、从事X射线医师与技师人员应经上岗培训,取

得执业医师证与放射工作人员证方可上岗。

2、从事放射诊断应有执业医师资格。技术人员应

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已取得技师资格。

3、从事放射诊断与技术人员应经放射防护知识

培训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三、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1、科内放射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核查X射线摄片

体位就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

大比例统一,不同时期检查,图像放大比例前

后一致。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与差级

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2、在日常诊断读片得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

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

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3、根据诊断报告书写要求,每月一次抽查诊断报

告质量。

4、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应逐级

报告,上级技师或医师要求技师及时处理。如

质量问题较多,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由影像

质量保证工作小组研究解决.

5、定期进行放射诊断与临床手术、病理或出院诊

断随访对比,一般每年不少于6次,统计影像

诊断与临床诊断得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

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四、影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X射线影像质量标准

1、一般要求

(1)检查器官与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

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得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

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

(3)所用胶片统一,胶片尺寸合理,分隔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成人胸片不小于11x14英

寸,成人四肢不小于10x12英寸.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6)对辐射敏感得组织与器官应尽可能得屏蔽。(7)对不同检查部位得影像质量标准参照湖南省《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五章第一节,X片

影像标准.

2、优质片标准

(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之间).

(2)层次分明(不同部位要求不同)。

(3)摄影体位正确,被检查组织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

四肢应包括临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

肋骨,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得解剖投影,无失真。(4)无技术操作缺陷,无体外阴影,无污片、划片、粘片、水迹、指纹、漏光、静电等阴影.

3、良级片标准

优级片中有1项不足,但对影像诊断影响不大。

4、差级片标准

优级片中有2项以上不足,尚能用于诊断.

5、废片标准

不能用于诊断.

五、诊断报告书写格式与质量评价标准

(一)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参照湖南省《放射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七章第一节,诊断报告书

写常规。

(二)诊断报告质量评价标准

1、良好得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格式符合《放

射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七章,诊断报告书

写规范。要求项目齐全,影像描写如实反

映影像学改变,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一

致,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术语准确,字

迹清析。

2、不符合影像诊断报告要求得:①影像描述

与诊断意见矛盾;②书写过于简单;③用

语不规范;④病灶主要象征未描述或描述

错误;⑤字迹不清。

六、影像检查过程得质量控制

(一)放射科登记人员

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检查目得与要求,核实收费,正确登记检查编号,

登记或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发放诊断报告时再

次核对。

(二)检查技术人员

首先顺序开机,检查设备就是否完好;仔细核对

申请单,检查目得与要求,目得与要求不清时主

动与临床开单医师联系。核对被检部位准确无误

后进行检查。完成检查后观察影像质量就是否良

好,就是否符合临床申请要求与影像诊断要求。

(三)诊断医师:

核对申请单,检查目得与要求,核对申请单、影像资料与报告单资料就是否统一,观察影像质量就是否符合诊断要求,诊断报告书写完成后应再次检查。

4、相关资料得记录、保存

(一)放射科设备使用日志、设备维修情况、每周一次得科内放射技术质控、

每月一次得诊断报告质量抽查、日常诊断读片、放射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讨论应有专门记录本记录或有电子文档记录。

(二)摄片操作者要签名。

(三)电子文档、数字影像资料做好双备份。(四)申请单、报告单、电子文档、影像资料等保存15年。

5、医疗安全得保证

(一)控制诊断质量,避免漏诊、误诊,提高准确率。

(二)对于重危病人,在技术检查与诊断性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对病人生命体征,

必要时临床医师陪同检查。对于脊柱外伤

病人,摄片检查过程中,要注意正确搬动

体位,避免脊髓损伤。颅底骨折禁止摄颏

顶位。

(三)加强应急能力:X射线造影室配备急救药品与急救用品,放射科医务人员具有

对造影剂过敏反应得处理能力。

(四)放射科信息安全得保证,已实施数字化、信息化得放射科资料得查阅、修改、

打印、拷贝等应设置权限;内部网络得开

放应予控制;坐好资料备份.

6、影像检查设备得质量控制

(一)日常维护:普通X线检查设备,每日开机后先检查机器就是否正常,有无提示

错误等,如有必须先排除。对于X射线机

使用前必先预热球管后才能工作(二)设备定期维护(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设备机械性能维护,各机械限位装置有

效性检查,各种运动运转检查,操作完

整性检查。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

急开关有效性检查,曝光参数(KV、M

A、MAS)检查。状态检测:每年一次,

由具备相关资质得机构进行检测

7、放射科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对放射科得质量

控制。

成员名单:

组长:吴坤群

成员:石耀文周多智潘天虎

石进柳麻秀丽吴文将

影像科

二O一三年五月二十日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 onlyin studyand research; not for mercial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l’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personnelles;pas à des fins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影像科影像高质量控制方案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为加强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放射科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参照湖南省卫生厅下发的《放射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特制定本院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 一、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1、各级医院放射科应建立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放射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由5—7人组成。 2、放射科常规X射线统一管理,放射科主任负责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师负责X射线检查和扫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3、各种设备日常保养责任落实到人 二、放射科工作人员准入要求: 1、从事X射线医师和技师人员应经上岗培训,取得执业医师证和放射工作人员证方可上岗。 2、从事放射诊断应有执业医师资格。技术人员应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已取得技师资格。 3、从事放射诊断和技术人员应经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三、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1、科内放射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核查X射线摄片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大比例统一,不同时期检查,图像放大比例前后一致。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2、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3、根据诊断报告书写要求,每月一次抽查诊断报告质量。 4、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应逐级报告,上级技师或医师要求技师及时处理。如质量问题较多,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由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研究解决。 5、定期进行放射诊断与临床手术、病理或出院诊 断随访对比,一般每年不少于6次,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四、影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X射线影像质量标准 1、一般要求 (1)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 (3)所用胶片统一,胶片尺寸合理,分隔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成人胸片不小于11x14英寸,成人四肢不小于10x12英寸。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6)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的屏蔽。 (7)对不同检查部位的影像质量标准参照湖南省《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五章第一节,X 片影像标准。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安全防护管理与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根据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术、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2)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佩戴个人剂量元件并按规定参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 (3)按规定对放射诊疗场所和诊疗设备进行防护与状态检测。(4)严禁对妊娠妇女进行X线检查,尤其是妊娠8—15周的妇女。(5)对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应尽量采用X线摄影检查,照射野面积一般不超过胶片面积的10%,并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6)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放射诊疗设备,请取得资质印证的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7)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正确掌握适用范围,合理使用X线诊断。 (8)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后过滤”和小照射野工作。 (9)工作人员在使用X线摄影时,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需要的范围内并与成像器件相匹配。(10)施行X线检查时注意受检者防护,对受检者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摄影中除受检者,其他人员应在机房外等候,对受检者需要扶携时,对扶携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1)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合理选用胶片以及胶片与增感屏的组合,熟练掌握暗室的操作技术。

X射线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方案 (1)根据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术、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2)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佩戴个人剂量元件并按规定参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 (3)按规定对放射诊疗场所和诊疗设备进行防护与状态检测。(4)严禁对妊娠妇女进行X线检查,尤其是妊娠8—15周的妇女。(5)对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应尽量采用X线摄影检查,照射野面积一般不超过胶片面积的10%,并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6)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放射诊疗设备,请取得资质印证的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7)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正确掌握适用范围,合理使用X线诊断。 (8)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后过滤”和小照射野工作。

医学影像科检查流程及操作规范

医学影像科检查流程及操作规范

医学影像科(放射科)检查流程 1、登记工作站登记并核对X线检查的者信息,安排受检者到相应检查室检查。 2、检查室医生核对被检查者信息后,带领者至检查室按检查要求,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检查注意事项。 3、检查室医生再次核对检查者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对受检者的检查;并告知取报告时间。 4、诊断医师核对受检查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诊断报告,急诊、病情危重者及时发出报告。 5、上级医师审核并发出报告;疑难病例经科室集体阅片后发出报告。

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DR检查操作规 范 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 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 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 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摄 片体位(平台或立式)。 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X线检查 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 关检查注意事项。 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 的时间和地点。

七、检查中遇到危急值及时打出胶片,并告知诊断医生。 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CT检查操作规范 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 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 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检查时的体位。 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检查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关检查注意事项。 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的时间和地点。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为加强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放射科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参照湖南省卫生厅下发的《放射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特制定本院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 一、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 1、各级医院放射科应建立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 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放 射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 术人员,一般由5—7人组成。 2、放射科常规X射线统一管理,放射科主任负责 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 定期的核查。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 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 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 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师负责 X射线检查和扫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影像诊 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 质量报告的控制。 3、各种设备日常保养责任落实到人 二、放射科工作人员准入要求:

1、从事X射线医师和技师人员应经上岗培训,取 得执业医师证和放射工作人员证方可上岗。 2、从事放射诊断应有执业医师资格。技术人员应 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已取得技师资格。 3、从事放射诊断和技术人员应经放射防护知识 培训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三、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1、科内放射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核查X射线摄片 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大 比例统一,不同时期检查,图像放大比例前后 一致。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 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2、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 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 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3、根据诊断报告书写要求,每月一次抽查诊断报 告质量。 4、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应逐级 报告,上级技师或医师要求技师及时处理。如 质量问题较多,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由影像 质量保证工作小组研究解决。 5、定期进行放射诊断与临床手术、病理或出院诊

医院放射科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改进措施方案

放射科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改进措施方案 一、XX医院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 2.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成立由科主任领导的,包括诊断和投照技术组及导管组人员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断和投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4.坚持实行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断报告的书写。 5.坚持实行技术读片制度,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 6.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肃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 7.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 8.加强影像资料的管理,实行入库前再次检查核对和借片制度。 二、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张建平 成员:李康宁王文洁张玉红张伟军 三、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放射科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其负责。 2.落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的操作规程,医疗质量标准及措施。 3.建立健全本科室医疗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4.定期开展活动,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检查

结果通报全科及上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5.对职能部门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落实整改。 6.负责落实本科室医、护人员的再教育,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7.负责制定本科室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措施。 四、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科室成立质量保证管理小组,制定《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节》。 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达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 1.提高各级影像专业技术水平; 2.改善影像科各专业人员间的关系,全面进行质量管理; 3.建立各种设备、各项指标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为影像诊断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客观、正确的决策; 4.通过代价—危害—利益分析,以经营的观点管理放射科。 二.放射科“X射线防护与诊断质量保证管理小组”(下称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质量保证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和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 三.管理小组以下列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和准则,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和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包括《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儿童X射线放射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及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为贯彻执行以上法规而做出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认真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 四.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影像诊断质量保证和减少差错的重要环节。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管理小组要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并经常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五.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放射科分为普放及CT两个组。CT室由从事多年CT工作的医师和技师为固定技术骨干,其他医师技师采取定期轮换,以保证质量和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轮换医师的诊断报告由主治以上的CT医师审核签发。CT室医师要负责审查签发中、晚班的急诊报告。各专业组每天各由一名医师值班。 六.CT扫描方案和是否增强由医师进行确定,原则上由原扫描医师书写诊断报告。在扫

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制度

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制度 一、质量管理目标 (1)从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方面入手,依法行医,规范管理,确保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以以医疗服务。 (2)加强放射医技人员“三基”培训,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放射防护工作,抓好常规X线、CT MRI、DSA及介入等各种检查技术质量。提高放射科各种诊断报告书写质量及诊断水平。 (3)以三级医师负责制为核心,建立诊疗责任原则,在病人来放射科检查全过程中的各环节、规范落实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对病人做到及时检查、认真检查,诊断做到正确、及时。 (4)减少放射科医疗质量差错及医疗事故。 二、质量管理制度 1、实行专家督导、主任监督下的组长负责制,诊断、技术组组长在科主任的指导下定期对全科医疗工作的检查、考核,对医疗质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提高全科医疗质量。 2、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找出薄弱环节,对反馈意见有改进措施,有记录及效果评价。每季度定期按放射科的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对技术、诊断组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考核、评分,做好记录,及时分析、评价、总结、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并对改进结果追踪复查。 3、具体的医疗质量管理,包括技术组岗位责任制;诊断组岗位责任制;介入组岗位责任制;影像图像质控管理;诊断报告质量管理;疑难、少见病例处理规范;漏诊、误诊病例讨论读片制度。 4、制定具体的工作程序: ①、建立相关的医疗质量项目指标。

②、由科室主任和诊断、技术组长对技术、诊断各组进行 定期检查考核。 ③、定期进行的检查考核结果,要及时评定总结。 ④、对质量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进行研究,并做记录,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办法和对策,提出改进措施。 三、质量管理指标 1、技术:严格按常规操作,检查部位准确,无错项、漏项,做好防护工作。X线甲级片率40%以上,废片率<2% 2、诊断: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专业术语运用恰当,描述详细。描述与诊断结论符合,能准确回签临床提出的问题。报告签发制度完善并能落实,各种资料记录完整、准确。进修、实习医师、住院医师书写的诊断报告必须有上 级医师签名。普通X线检查诊断符合率》70% CT检查诊断符合率》70%核磁共振检查诊断符合率》70%大型检查诊断符合率不 达标者要有病例分析。 3、介入:检查诊断符合率》70%治愈、好转率应为同级 医院均值以上。 4、有读片、核对制度,诊断与技术组每周一次以上集体阅片解决疑难问题,提高诊断质量。 5、建立、健全审阅片制度并坚持执行。建立病例追踪制度并做好有关记录。每周进行一次疑难、少见病例、错漏诊病例的病例讨论读片制度。 四、质量管理计划与措施 放射科担负着全院各科室的放射、CT、MRI检查及DSA 检查报告工作,工作范围较大,涉及面较广,检查时间较紧促,医疗质量管理也较复杂。所以,我们必须统筹安排,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管理组,由科室主任、及诊断、技术组长组成。从制度上把关,严格做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定期组织业务、政治学习,各级医务人员各施其责,严格强调在岗责任,不得擅自离岗,规范交接班

(完整版)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为加强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放射科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参照河南省医院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制定本市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 一、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 (一)各级医院放射科应建立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放射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由5—7人组成。 (二)放射科常规X线统一管理,放射科主任负责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师负责X线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三)各种设备日常保养责任落实到人。 二、放射科工作人员准入要求 (一)从事X医师和技师人员应经上岗培训,取得X医师和放射科工作人员证。 (二)从事放射科诊断应有执业医师资格。技术人员应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已取得技师资格。 (三)从事放射诊断和技术人员应经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三、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一)室内放射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核查X线摄片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大比例统一,不同时期检查,图像放大比例前后一致。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二)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三)根据诊断报告书写要求,每月一次抽查诊断报告质量。 (四)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应逐级报告,上级技师或医师要技师处理。如质量问题较多,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由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研究解决。 (五)定期进行放射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一般每年不少于6次,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四、影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X影像质量标准 1.一般要求 (1)被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相关的岗位职责

医学影像科岗位职责 X线摄影室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上岗人员必须爱护各种影像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度和湿度,保证X线检查的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应复位并整理机房、清洁设备。 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规定的使用条件进行工作,不得擅自更改设备的参数。未经岗位责任者同意,任何人不得开机使用设备。实习人员必须在老师指导下工作。 三、根据临床要求,进行常规和特殊摄影以及特种造影,及时和相关岗位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反馈质量信息。各种检查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应请患者稍候观察结果,在使用碘对比剂时,工作结束后再观察15分钟,及时发现迟发反应。 四、坚守工作岗位,按时检查机房内不得会客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机房内不准吃食物,严禁吸烟。发生医患纠纷时,应克制、忍耐,多做解释,妥善处理,及时汇报。 五、加强防护意识。在对患者敏感部位进行必要的照射时,应尽量使用最小照射野。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正在工作的环境。对陪护人员应进行防护辐射教育和提供防护措施。

CT室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专人负责维护CT机房内所有设备,保证各项设施完整,并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共同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定期校正各种参数,保证CT机正常运转。 二、CT操作人员应相对稳定。 三、CT诊断医师对病人进行扫描前,应审阅申请单,了解病情,提出扫描计划。CT扫描人员须按常规程序操作;对常规以外的选层、加层等应和诊断医师共同探讨,扫描结束要签名。诊断医师必须及时阅片,书写或打印结果,按时发送检查报告。 四、CT检查前必须确认无碘对比剂使用禁忌症者才能增强扫描。注入对比剂后应随时注意有无不良反应。扫描结束后记录对比剂使用情况。患者离开机房后,仍应在候诊室(处)观察15min,以防碘迟发反应。 五、保持CT机房的清洁。扫描室、控制室、计算机室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规定要求。一般控制室、扫描室控制在22±4℃,相对湿度为65%以下。每天填写工作日志和机器运转情况。

医院影像科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自查报告

ⅩⅩ医院 医技科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自查报告 为加强影像科的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就医安全,根据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和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就今年医疗质量控制分析总结如下: 1. 工作量:放射:1708人次 B超(含彩超): 1568人次 2. 阳性率: B超(含彩超): 71%;放射:78% 3. 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放射: 84% B超(含彩超): 90% 4. 工作人员无违规、违纪现象,无接待、投诉,出勤率:100%。 5. 机器运行、维护:B超(含彩超)运行正常,X光机老化,基本运行正常。 6. 工作人员紧张,排班困难。 7. 我科医疗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或更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业务的深入开展。 8. 防护设施及标识仍然没到位。 9. 治疗室的相关问题仍然存在。 10. 科室成员不能完全熟记核心医疗制度(其原因医院所发核心制度内容大部分与我科情况不符)。 11. 在实际工作中核心医疗制度执行不够好,如诊断报告书写不规范(无统一标准),描述术语与诊断结果混为一谈;技术操作不规范(设备老化、陈旧)。 12. 工作积极性不高(设备条件差,人员紧张,患者量大,个人收入不高)。 建议解决措施: 1. 以此次创等级医院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活动,强化管理措施,优化人员素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 2.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学习,定期抽查,要做到有制度,就得掌握,并落实到位。

3. 切实健全完整的报告书写规范,认真落实报告审核制度,定期审核评估,与奖金挂钩。 4. 加强政治、医德医风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统一思想,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5. 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更好的服务。 6. 加强人文知识和礼仪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增强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 7. 科室存在的具体客观问题(设备、人员和业务学习等),及时上报医院,希望医院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解决。 8. 建议医院及时购进防护材料(防护器材合标识)。 小结: 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为全面加强我科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加强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维护患者健康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陈旧观念,扎实医疗质量工作,丰富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服务,增进医患和谐。 特此报告 医技科 ⅩⅩ年10月10日

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制度

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制度 一、优质X线影像标准 优质影像的评价标准为: 1.适当的影像密度:包含组织背景密度和组织影像密度。背景密度是指完全感光的最大密度Dmax和未感光或极少感光区的最小密度Dmin;其标准为:Dmax≥ 2.4,Dmin<0.25。人体组织影像密度标准因各部位体位不同而异。 2.组织影像层次分明,有良好的清晰对比度:骨骼能辨别骨皮质、骨小梁、肌肉、关节腔的层次;腹部能分辨肾脏、腰大肌、腹壁脂肪线;胸部能分辨肺野与纵膈,肺野与胸壁,外带肺纹结构的层次;脊柱能分辨椎体与软组织,椎体的各组成部分,骨小梁可见;头部能分辨颅板和颅腔、颅腔和岩部、颅腔与窦腔的层次。 3.摄影体位正确:摄影体位正确的标志就是欲摄的部位在影像上孤立显示或有极少的其他结构重叠影,即使有重叠,但也能清晰地分辨出其轮廓。所见结构影像没有严重失真。 4.无技术操作缺陷:X线、日期号码排列成线;左右标号明确;号码不与被摄体重叠。无遮线器边影和体外伪影;无划片、污片、粘片、指纹、漏光、屏斑等阴影。 凡具备以上四条,方可评价为优质X线影像。 二、X线影像密度的影响因素和控制 人体X线摄影所得的影像是通过不同的密度差而成像的。适当的

密度可以显示出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轮廓,形成良好组织对比层次,显示出正常组织和病灶间的不同影像密度、形态和范围。因而X线影像密度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X线影像密度的质量控制技术就是掌握诸多影响因素的程度和规律,从而达到相关因素改变时影像密度保持不变。 1.X线影像密度的影响因素 (1)电源条件; (2)X线机; (3)暗室条件,包括: ①安全灯的安全性; ②胶片; ③增感屏; ④显影液; ⑤冲洗方式; ⑥显影时间和温度的匹配; ⑦患者年龄、性别、体型的差异; ⑧病理:高密度增生性病变,低密度稀疏性病变的差异。 2.X线影像密度的控制 (1)影像灰雾的控制:灰雾度直接影响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影像密度控制首先着眼于灰雾度控制的达标(D O<0.25)。 (2)胶片感光性能的控制:不同牌型号和乳剂批号的胶片感光性能有明显差异,胶片感光性能主要指标有:感光度(比感度)、平

医学影像科检查经过流程及其操作技巧规范标准

医学影像科(放射科)检查流程 1、登记工作站登记并核对X线检查的者信息,安排受检者到相应检查室检查。 2、检查室医生核对被检查者信息后,带领者至检查室按检查要求,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检查注意事项。 3、检查室医生再次核对检查者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对受检者的检查;并告知取报告时间。 4、诊断医师核对受检查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诊断报告,急诊、病情危重者及时发出报告。 5、上级医师审核并发出报告;疑难病例经科室集体阅片后发出报告。

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DR检查操作规 范 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 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 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 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摄 片体位(平台或立式)。 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X线检查 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 关检查注意事项。 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 的时间和地点。

七、检查中遇到危急值及时打出胶片,并告知诊断医生。 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CT检查操作规范 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 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 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检查时的体位。 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检查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关检查注意事项。 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的时间和地点。

放射科质量控制(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2011-09-12 16:50:38) 转载 标签:放射科管理杂谈分类:影像设备管理*维修 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 2.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成立由科主任领导的,包括诊断和投照技术组及导管组人员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断和投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4.坚持实行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断报告的书写。 5.坚持实行技术读片制度,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 6.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肃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 7.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

8.加强影像资料的管理,实行入库前再次检查核对和借片制度。 二、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成员: 三、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放射科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其负责。 2.落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的操作规程,医疗质量标准及措施。 3.建立健全本科室医疗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4.定期开展活动,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科及上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5.对职能部门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落实整改。 6.负责落实本科室医、护人员的再教育,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7.负责制定本科室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措施。 四、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医院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制度 1.目的:通过严格的管理规程使放射检查质量始终保持一流水平,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2.范围:放射科。 3.定义:无。 4.权责 4.1放射科医师、技师、护士等工作入院要严格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及科室的有关政策,保证患者得到安全、优质、高效的影像检查及诊断服务。 4.2设备保养维修人员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4.3科主任负责全科检查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对检查和诊断报告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 5.制度内容 5.1技术质量控制 5.1.1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每月随机抽查每一位技师检查的病人图像,对其质量作出评价,分别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优良率要达94%以上,不合格率在1%以内。 5.1.2每月技术组组织相关人员对本月评价较差的检查进行读片,分析原因,进行原因分析。 5.1.3每月技术组组织全科技术员进行业务学习,对本月经常质量评价较差的检查部位进行全科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方案。

5.1.4每年由技术组指定人员组织图像质量控制小组分析影像质量改进情况,上报科主任。 5.2技术评价标准 5.2.1检查部位符合临床申请单要求,摄影体位正确,图像清晰,病变显示清楚,有良好的信噪比和对比度,图像无明显的伪影。 5.2.2 CT.MR依扫描规范进行检查,DR,CT检查需合理使用照射野,合理使用检查剂量。MR检查需合理使用序列及参数。 6.3诊断报告质量控制 5.3.1诊断报告需有资质的诊断医师书写并由主治及以上医师审核签字,对复杂疑难或重要的报告由高级职称医师审签。 5.3.2每月组织追踪病例回顾会、误诊病例讨论分析会,以提高诊断质量,积累经验,减少误诊。 5.3.3定期邀请相关学科专家主讲,以提高全员的业务水平。 5.4为确保医疗质量,对于机器设备原因、检查技术原因及诊断报告原因发生的缺陷差错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参见《放射科近似差错上报及处理制度》、《放射科机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影像科、放射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本(2017年度).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本填写说明 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并设有专职质控员。 2、本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本由科主任与质控员负责填写。 3、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4、科室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5、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检查、改进情况,要求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根据存在问题制订质量持续改进措施,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如遇医院质量控制管理特殊情况需记录,可粘贴附页。 6、每半年对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7、本手册内容作为科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考核依据,必须按时如实认真记录和填写。 8、有关数据要将原始资料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9、科室组织的相关培训、学习要有课件/讲义,考核要有试卷和成绩登记与成效评价。 10、本手册按年度编制,每年一册,已填写的手册由科室妥善保存备查。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质控员: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 人组成。 2、在科主任的领导和院质控办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医疗、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工作,每份病历由科主任和质控小组成员负责质控达标。 3、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4、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5、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按规范进行检查,(如:病历、处方、申请单、报告单、护理文书等),并做好质量检查记录。 6、对医疗、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提出改进意见。

影像科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自查报告

蕉岭县中医医院影像科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自查报告 为加强影像科的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就医安全,根据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和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就3月份医疗质量控制分析总结如下: 1. 工作人员无违规、违纪现象,无接待、投诉,出勤率:100%。 2. 机器运行、维护:B超(含彩超)运行正常,CT机故障,X光机老化,基本运行正常,CR机故障。 3. 工作人员紧张,排班困难,依法执业欠缺(B超室存在助理医师单独值班情况)。 4. 我科医疗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或更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业务的深入开展。 5. 防护设施及标识仍然没到位。 6. 治疗室的相关问题仍然存在。 7. 科室成员不能完全熟记核心医疗制度(其原因医院所发核心制度内容大部分与我科情况不符)。 8. 在实际工作中核心医疗制度执行不够好,如诊断报告书写不规范(无统一标准),描述术语与诊断结果混为一谈;技术操作不规范(设备老化、陈旧)。 9. 工作积极性不高(设备条件差,人员紧张,患者量大,个人收入入不敷出)。 建议解决措施: 1. 以此次创等级医院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活动,强化管理措施,优化人员素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 2. 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学习,定期抽查,要做到有制度,就得掌握,并落实到位。 3. 切实健全完整的报告书写规范,认真落实报告审核制度,定期审核评估,与奖金挂钩。 4. 加强政治、医德医风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统一思想,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5. 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更好的服务。 6. 加强人文知识和礼仪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增强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 7. 科室存在的具体客观问题(设备、人员和业务学习等),及时上报医院,希望医院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解决。

医学影像科管理及持续改进督查

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 时间:地点:负责人: 质控人员: 一、医学影像质量与安全管理 ((★)(★)为核心条款,(★)为核心制度) (一)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服务项目;急诊服务 1、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服务:《放射诊疗许可证》;24 小时×7天的急诊(包括床边急诊)检查服务(X线摄影、超声检查);编码与PACS系统功能;医生工作站;人员资质;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科室《紧急意外抢救预案》、药品、器材;《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 1、专职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校正和维护并记录。(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图像质量评价小组采用多种形式定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纳入对部门服务质量与相关人员技术能力评价的容;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及时提供规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严格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 1、科室《诊断报告书写规、审核制度与流程》:普通报告精确到“时”,急诊报告精确到“分”;科室每月对诊断报告质量进行检查,总结分析,落实改进措施;职能部门评价结果。(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定期召开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临床医师参加,记录,随访,重点病历资料完整(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3)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 1、《放射安全管理制度与落实措施》、《医学影像设备、场所定期检测制度与落实措施》、《放射废物处理规定》、电离辐

放射科工作质量管理制度

放射科工作质量管理制度 一、影像(放射)科工作质量管理第一责任者是科主任。 二、诊断工作质量管理内容: 1.诊断工作人员应通晓本专业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明确岗位责任,诊疗工作质量管理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具体监管。 2.每天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带领对重点疑难病例进行综合读片。 3.造影检查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放射防护、灭菌消毒,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4.半小时内发出报告:书写报告字迹清楚,各项内容填写准确,影像所见描述简明确切,诊断结论应密切结合临床,务求客观和确切,符合规范要求,报告需经主治医师以上复签方可发出。 三、X线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要求 X线诊断报告是临床诊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记录和总结,它能对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书写报告规范化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本专业管理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1.一张质量较好的X线片能客观确切地反映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 2.书写报告要求如实地描写照片上的X线表现,并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提出比较客观的诊断意见。 3.书写报告要字迹清楚,其顺序如下:

(1)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房及床号、X线号、检查及报告日期等,均应一一填写。 (2)检查项目及名称: ①投照部位(左或右)、投照位置(正位或侧位)以及片序。如一号片全胸,后前位;又如第二号片左膝关节,前后位及侧位等。片序是指同一病人总的张数连续编号,与封套一致。 ②特殊检查要写检查的名称、造影剂的名称,剂量及造影方式均应写清楚。如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应写明注入造影剂后分别摄片的时间,分层摄影需写明体层部位投照方式,各层面的距离,便于复查时与同一层面摄片比较。 (3)报告描写部分要如实反映片上X线表现,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术语准确明了,阳性X线征象(尤其是特征性)描写尽可能详细,说明病灶发生的部位、形状、大小(有时还应用测量数字表明)、病灶的边缘、密度、病灶与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关系,具有鉴别诊断征象虽阴性也需提及。曾在本院(五年内)或外院摄过片的应索取老片子,系统复习比较。 (4)结论或印象。对各种疾病的检查,应尽可能作出结论,以有利于临床治疗上参考,若有困难时,应对X线表现作详细描述。同一张片上可能有两种以上的疾病时,应根据主次写明,不得遗漏。一般结论可按下列方式书写: ①X线征象及临床资料均符合某种疾病时,可以写出诊断意见,如某部位骨折、慢性胃溃疡等。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办法

4.17. 5.1C3 会泽县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办法 一、申请单 (一)普通照片:①按“基本要求”填写并加填原X线号码; ②扼要填写主要症状、病史(包括治疗及手术史)、体征、相关检查结果及初步诊断;③申请检查部位、方法和目的;④需用碘剂的检查,需注明碘过敏试验结果。 (二)CT检查:①按“基本要求”填写,包括CT号;②扼要填写主要症状、病史(包括治疗及手术史)、体征、术后复查病人注明手术后时间、相关的X线、超声、化验检查等检查结果及初步诊断意见,需增强者应作碘过敏试验并注明碘过敏试验结果;③申请检查部位、方法和目的。 (三)MRI检查:①一般资料:按“基本要求”填写并注明病人的体重、职业及原MRI号码,门诊患者应填写患者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等;②MRI禁忌症应填写清楚,主要包括:心脏内有无起搏器及身体内有无其他电磁装置;有无血管夹和金属内支架;有无大的金属假体,如内固定钢板等;③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应尽量详细填写;④术后复查的病人注明手术时间; ⑤与此次MRI检查部位相关的其他影像学资料(包括超声、CT、X线、核医学等)和化验结果,应简要填写;⑥写清楚临床初步

诊断,以便MRI医生检查前心中有数,确定检查方法及扫描序列; ⑦检查部位要清楚具体,如脊椎MRI检查,应标明以第几椎体为中心扫描。 二、诊断报告书写质量要求 (一)诊断报告书写按报告单上的项目逐项填写,“一般资料”要齐全,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室、床号、门诊号,X线号/CT号/MRI号、摄片序号、摄片日期、报告日期、核片日期和临床诊断。 (二)“检查名称和检查方法或扫描技术”要具体说明,扫描及投照的确切起止范围、层厚、层间距、扫描方式、所用的扫描序列、增强情况应描写。 (三)“影像学表现”要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阅片要全面观察,重点描述,按器官分级,分别描述,有病变时,详细确切描述,说明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与毗邻的关系、有无特征性的改变,描述与结论应保持原则性一致,追踪复查,病例要作详细前后对比,有影像及临床特征的病例,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书写影像报告结论。字迹端正清楚,文字通顺。 (四)“影像学诊断”一般为一个或几个疾病的名称,结论要求定位基本准确,定性不强求,但要有层次。诊断学意见包括:①肯定性诊断意见;②参考诊断性意见:如考虑有几种诊断的可能,应依可能性大小按顺序排列,一般不超过3个;③建设性意

影像科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自查报告

影像科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自查报告 2011年3月 为加强影像科的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就医安全,根据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和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就3月份医疗质量控制分析总结如下: 1. 工作量: CR: 1694人次 CT: 1476人次 B超(含彩超): 1700人次 2. 阳性率: CR: 68% CT: 77% B超(含彩超): 71% 3. 与临床诊断符合率: CR: 84% CT: 89% B超(含彩超): 90% 4. 工作人员无违规、违纪现象,无接待、投诉,出勤率:100%。 5. 机器运行、维护:B超(含彩超)运行正常,CT机故障,X光机老化,基本运行正常,CR机故障。 6. 工作人员紧张,排班困难,依法执业欠缺(B超室存在助理医师单独值班情况)。 7. 我科医疗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或更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业务的深入开展。 8. 防护设施及标识仍然没到位。 9. 治疗室的相关问题仍然存在。 10. 科室成员不能完全熟记核心医疗制度(其原因医院所发核心制度内容大部分与我科情况不符)。 11. 在实际工作中核心医疗制度执行不够好,如诊断报告书写不规范(无统一标准),描述术语与诊断结果混为一谈;技术操作不规范(设备老化、陈旧)。 12. 工作积极性不高(设备条件差,人员紧张,患者量大,个人收入入不敷出)。 建议解决措施: 1. 以此次创等级医院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活动,强化管理措施,优化人员素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 2. 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学习,定期抽查,要做到有制度,就得掌握,并落实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