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好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实施好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实施好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实施好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014年06月19日09:21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13期作者:李国祥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307

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并将其作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紧接着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重申了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则将完善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为首要工作加以部署。为什么在我国粮食连续十年增和当前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低迷的背景下如此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如何理解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怎样才能实施好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一、新形势下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

建国以来,中央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始终高度重视。改革前,我国长期受到粮食生产能力和进口能力不足制约,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紧张困扰着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以粮为纲”曾作为我国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改革后,我国在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告别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普遍短缺状况。随着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和供给状况的改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迈开了步伐,并在1992年完全放开了粮食消费市场,从此粮票退出了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农产品短缺时代基本结束。

总体上说,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粮食等农业生产。但是,不同形势下发展粮食等农业生产政策的实施力度是不同的。改革后,我国农业生产经历了明显的几轮周期,粮食生产形势时好时坏。一般说来,每当粮食形势不好的时候,各级政府才真抓粮食生产,出台的政策“含金量”高,政策实施力度大,而当粮食形势好的时候,往往是“口号农业”,重视粮食生产形式上讲得多。

1998年,我国粮食生产曾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5.1亿吨,农民出现了普遍的卖粮难,虽然国家实施了粮食保护价政策,但是由于政策执行不到位,粮价持续多年低迷,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伤害,粮食生产不断滑坡。直到2003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明显减产,当年粮食总产量只有4.3亿吨,粮价在当年第四季度不断上涨,而且上涨幅度比较大,才促使2004年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惠农强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策,包括逐步取消农业税,建立对粮农的各项补贴制度,并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在主产区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这些政策措施为我国粮食十连增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

新形势下,中央提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要牢牢地将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中国人的饭碗主要盛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粮食,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和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到2020年,按照全国人口年均增长率大约0.5%和总人口估计大约14亿左右;城镇化率大约65%和城镇人口大约9亿计算,城镇居民家庭购买原粮大约为7800万吨到8300万吨,城镇居民在外用餐中直接消费的口粮原粮大约2400万吨到2600万吨之间;农村人口大约5亿,农村居民口粮消费总量大约6500万吨到7000万吨之间;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所消费的肉禽蛋奶水产品所消耗的饲料粮总量可能超过4亿吨。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直接消费的口粮和间接消费的饲料粮可能超过6亿吨,再加上种子用粮、工业用粮和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等不可避免的损耗,粮食消费和消耗总量可能接近8亿吨,需要国内形成大约7亿吨的生产能力和进口大约1亿吨的粮食。如此庞大的粮食消费消耗规模,必须尽早谋划,才能做到主动。

第二,有助于避免在粮食连续多年丰收后出现粮食生产大滑坡。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是历史最高的。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突破6亿吨,粮食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粮食库存充裕,粮食供给宽松。同时,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进口也十分有利。但是,过去经验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明显滑坡往往都出现在粮食增产后各地放松粮食生产。新形势下,面对国际国内粮食供给形势,提出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安全,对于各地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指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有助于处理好工业化和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关系。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占用耕地。一些地方,受到土地财政的激励,长期低价征用农民土地,滥占耕地。一些地方,工业化相对发达,土地紧缺,由于耕地用于农业生产效益相对较低,于是总想方设法挤占耕地,或者占用良田补劣质农田以实现耕地总量平衡,直接威胁粮食安全。节约土地,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是我国地少水缺基本国情下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第四,有助于协调好当期和未来粮食安全。我们在充分肯定新时期粮食十连增成效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为此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和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的不可持续性。为了增产粮食,各地普遍过多地施用了化肥,还有一些地方开垦了山坡地。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方工业化水平上去了,粮食自给率却下来了,这些地方的粮食等农产品消费越来越依靠北粮南运。这种利用农业资源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不仅威胁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粮食安全,而且削弱了农业生态功能,加剧了环境恶化。保障粮食安全,不能长期单纯地依靠北方通过掠夺农业资源实现粮食增产。为长久计议,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也必须承担起粮食安全责任,加上适度进口等途径,缓解粮食主产区农业资源过度利用压力。

二、如何理解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过去,我国始终强调“立足国内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显然,这种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观是静态的、片面的、封闭的。仅仅立足国内生产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面临粮食安全挑战的长期性和农业耕地和淡水资源的有限性,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而农业生产仍然主要靠天吃饭的基本格局,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农业既需要发挥保障农产品供给功能也要发挥改善生态环境功能,也没有考虑到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后农业也要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传统的国家粮食安全观已经很难再很好地指导我国粮食工作和经济工作,甚至有时是有害的。

对于世界人口最多、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说,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粮食的进口大国,对国际粮食市场影响十分明显。不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靠不住的,对我国不利,对世界也不利。

传统的国家粮食安全观,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导致一些地方盲目地不计代价地追求粮食产量,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一方面,我国粮食多年增产后,国家库容已满,已不得不动用社会的库容力量。尽管如此,各地还面临着新的卖粮难问题。另一方面,农业资源不能很好地休养生息,我们当代人与后代人在争饭吃,这是不应该的。所以,粮食安全不安全,不能仅仅看当年的粮食产量,更需要看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某年某地粮食减产了,可以动用库存储备,在不明显冲击国际粮食市场情况下也可以多增加进口,实现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当今世界,尽管科技很发达,但是人类生产粮食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我们既要藏粮于库,也要藏粮于田。确保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不因粮食形势好和进口规模扩大而受到冲击,这是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重要任务。

不放松国内粮食生产,确保城乡居民消费的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这是我们合理利用国内农业资源能够做得到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所必须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所有粮食和食物都应该基本自给。实际上,仅仅局限于国内农业资源来满足我国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粮食和其他食物消费需求,则

使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既做不到,也极其有害。我国现有耕地按照现有方式生产粮食,每年仍然存在着国内粮食产需很大的缺口。如果不参与国际分工,合理地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和国外农业资源,仅仅局限于利用国内农业资源满足国内粮食和食物需要,我国至少尚缺有水资源匹配的7亿亩耕地。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出口国。由于外汇储备充足,适度进口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既不会损害当期的国家粮食安全,还会实现多赢。适度进口粮食,优化粮食和农产品进口结构,集中国内有限资源,依靠科技支撑,保障最重要的粮食品种生产,特别是口粮和其它谷物生产,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内粮食消费需求,而且可以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更有条件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也不会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即使是口粮来源的稻米和小麦,未来也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进口,但是总体上国内生产的稻米和小麦在数量上足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的需要。

三、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新形势下,中央已经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进行了重新总体设计。未来必须要围绕着尽快构建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体系,做好任务落实、长远规划和政策调整等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不断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必须让各级政府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中央政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承担首要任务,在调控粮食市场、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保护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督促检查地方政府切实履行粮食安全责任。过去,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主要由中央政府和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承担。未来粮食主销区也应负起责任,要在划定粮食功能区确保一定的粮食自给率、到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增加粮食库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责任考核和追究,切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落空。除了督促主销区现有的粮食自给率原则上不下降外,还有督促检查主销区按照有关规定储足粮食。

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必须更加严格地保护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核心是稀缺土地和淡水资源的保护和改善。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仅要守住18亿亩耕地数量不能减少,而且还要保证耕地质量能够不断地提高。无论什么地方,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在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上打主意,坚决杜绝在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中以劣质耕地替代良田的继续发生。

农业科技创新是保障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农业技术集成化、作业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潜力仍然很大,要选择示范种粮农户进行扶持,集成配套推广使用适用技术,包括优良品种、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技术,实现优质高产。

农业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到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投入庞大,关键要完善投入机制,改进配套投资政策。针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中低产田改造。要以财政投入为主,并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必须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谁来种粮?怎么种粮?核心是要让粮食生产有利可图。我国已经建立起来的粮食直补、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措施效果明显,需要坚持。针对我国一些地方向农民种粮计发补贴与农民生产粮食实际还不够紧密的问题,未来在稳定农业补贴存量的同时,新增农业补贴需要向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大户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倾斜。我国实施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对于防止粮价过度下跌和稳定粮食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带

来了严重扭曲粮食市场价格的弊端。未来我国必须要探索建立起既不会扭曲粮食市场价格,又能够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其中目标价格和差价补贴或者目标价格保险是重要的调整方向。

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必须加快农业发展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更加注重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这就需要培育出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等新型主体。在实际调查中了解到,同一地方不同经营主体生产粮食的单产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比较而言,规模化和专业化种粮的农户粮食单产水平明显要高。黑龙江和山东等地粮食种植大户的单产水平普遍地高于一般农户10%以上。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需要政府加大农民培训,在鼓励支持发展农业生产中成长。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必须有序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一种经济行为,政府不能盲目地强制农村土地流转,更不能将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大小作为政绩考核,而应着重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土地配置效率的提高,尊重农民有偿流转土地意愿,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解决流转土地农民后顾之忧,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流转关系。

考虑到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需缺口将不断扩大,需要从战略高度探索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来谋划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将稻谷和小麦口粮等核心粮食品种布局在国内生产基础上,要加强主要农产品进口风险管制,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将国内外粮食生产和进口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避免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对国内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的冲击。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供稿)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 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 一、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 据199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亿吨。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产量才亿多吨。也就是说,从2000-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接下来政府的运作空间已经很小,农业税已免除,粮价不可能再涨很多,粮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但城乡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还将进一步蚕食优质土地,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从农业的净流出,使粮食产量很难增加甚至可能下降。然而,中国人口依然在刚性增加,人均消费也在提高,需求总量必然进一步增加,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供需缺口,近期粮食市场的涨价可能就是对此预期的反应。? 作为一种必需品,粮食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是一种战略物资,不可或缺,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到国计民生,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独立。因此,我们不可能依靠国际市场来填补中国的粮食缺口,国际市场也不可能解决13亿中国人的粮食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于粮食的基本自给自足,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独立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二、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长期性 1.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导致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减少,这必然导致农业的总体生产能力下降,产量难以提高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从2004年算起,这已是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加的第十个年头。 增产数字背后,“丰年缺粮”的现实却鲜被提及:同样在过去的十年中,除2008年、2009年两年间产稍大于需,其余年份中国的粮食状况均是产不足需,且缺口日益增大。虽官方多年来一直仍将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目标,但到2012年底,这一数字已跌破90%。 造成目标与现实差距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一直将大豆纳入粮食统计口径。在进口大豆已占据国内市场大半壁江山的前提下,自给率因此被拉低近10个百分点。但除此之外,因中国三大主粮作物净进口的常态化趋势已经出现,其所带来的影响也正在日益显现。 就具体数据来看,三大主粮去年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今年前七个月的总数也已达1143.9万吨。不仅如此,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全面进口元年”后,中国亦有望于今年超越埃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按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 主粮进口常态化的表面原因,是内外粮食价差日

益缩小。但在国内粮食生产规模化短期内难以全面完成,耕地及多重资源型因素日益短缺等多重原因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量提升空间日益收窄前提下,这一局面在短期甚至长期内可能均会处于“不可逆”状态。 在中国大豆及主粮的进口来源国集中程度甚至超过石油的现状之下,如何维持其自身粮食安全,如何重构其单纯以自给率为核心的安全观,急迫性正在日益加剧。 事实上,维持进出口平衡还仅是中国粮食安全整体平衡的标准之一。除此之外,这一框架还应包含(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量平衡、(粮食和非粮作物)结构平衡、(粮食产区和销区)区域平衡、(产量和销量)产销平衡四个方面。 受制于人口众多、地域范围广阔,中国要基本实现这五个平衡并不容易。就国内条件而言,它将面临“脆弱、强制、紧张”三重制约。即保障的资源条件贫乏、政府强力主导下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保障所有人口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 因此,如何借助海外资源,已成为中国维护自身粮食安全不得不研究的新课题。但在此领域内,就目前的表现来看,体量庞大的中国还只能算是一个“迟

重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重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中国粮油信息网 2014-2-10 14:06:04 来源:本网论坛【大中小】继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提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之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将保障粮食安全上升到基本国策的地位。从注重数量转为数量质量并重,成为此次文件中对粮食安全布署的亮点,专家认为,以可持续的方式确保数量、质量双安全,将是未来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 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在一号文件提出的八项重点工作中,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依然被放在首位,这种政策上的延续透露出极强的信号。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任务,并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到其后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聚焦粮食安全战略,强调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到此次一号文件提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对此表示,这体现了把粮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的地位,上升到了基本国策。 "对于粮食安全,有一个需求优先的问题。"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贵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提出的"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粮食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强调谷物,在粮食里把大豆和薯类就刨除了,谷物里面首先是口粮,其次是饲料粮,

这是必保的,口粮问题涉及到国家安全,很容易成为贸易保护的手段。 在保证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适度进口"也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方针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把适度进口作为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开放的环境下,适应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提高、更好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所做出的一个重大的调整。同时,立足国内解决吃饭问题,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总基调没有变,要提高国内产能,通过科技支撑,使口粮得到更好保证。 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基调始终不变,"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更是因为依靠全球市场不能解决我国粮食问题,进口必须保持适度。2013年我国谷物进口接近300亿斤,大豆进口突破1200亿斤。全球每年谷物贸易量约6000亿斤,仅相当于我国谷物年消费量一半左右,而全球还有8亿多人处于饥饿状态。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日前曾表示,作为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负责任大国,依赖进口保吃饭,既不现实也不可能,饭碗还得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的手上。 既重量更要重质 政策有延续也有创新。此次文件提出,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可以看出,粮食安全战略已从注重数量转为数量质量并重,我国要在端稳自家饭碗的基础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2020)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1.( ) 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持续提高粮食单产的长远和根本上的重要动力。(10.0分) A.科技支撑 B.政策支持 C.制度保证 D.资金扶持 2.粮食总产的阶段性增长主要是受()的阶段性波动所致。(10.0分) A.生产水平 B.播种面积 C.基础设施 D.资金投入 3.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主产区增产贡献突出,粮食增产中心往()移动。(10.0分) A.南方 B.北方 C.西方 D.东方 4.我国是粮食的生产大国,也是粮食的消费大国。但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决定了粮食消费的需求刚性,所以从根本上讲,我国的粮食安全还主要取决于()。(10.0分) A.粮食质量 B.粮食品种

C.粮食进口 D.粮食供给 1.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0.0分)) A.依靠传统技术和面积增加,产能逐渐恢复 B.依靠科技、投入和制度释放,产能快速增长 C.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的合力推动,粮食产能跨上新台阶 D.依靠创新技术和面积减少,粮食进口数量逐年增长 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明确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其具体内容是()。(10.0分)) A.保面积 B.攻单产 C.引导消费 D.攻总产 1.确保口粮需求不过快增长,我国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增长,坚持合理的人口政策。(10.0分) 2.人口持续增长、耕地日趋减少、资源日益紧缺、环境不断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重压力下,持续提高主要粮食总产是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战略主攻方向。(10.0分) 3.工业化、城镇化迅猛发展,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物质装备条件。(10.0分)

浅谈新时期的国家安全

浅谈新时期的国家安全 今年4月2日,我有幸聆听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教授关于国家战略方面的讲座。金教授深入浅出,给人以全新的视野,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金教授所讲,在这里我浅谈新时期国家安全内涵的拓展和深化。 当代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目标是:保证中华民族整体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不受任何重大损害,保证中国国内的经济建设、社会成长、政治现代化过程不受大的干扰,保证我们国家的领土完整、边界主权及基本尊严不受外部势力的侵犯。 因此,中国国家安全在新时期的思考,不仅要有传统国防意义上的解释,更要有大战略的宽广意识,尤其要仔细把握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主要包括: (一)、必须考虑现阶段主要大国关系的特点,对相互间可能的对抗(或不易对抗)的前景做出评估; (二)、必须研究当下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各种主要威胁,分辨这些威胁的性质和轻重缓急;

(三)、必须梳理我国与一些邻国之间存在的主权纠纷,提出解决或缓和这些纠纷的大体思路; (四)、必须研判中国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对外部能源、原材料和市场的动态需求,规划保障这些需求的远投能力和战略安排; (五)、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精神,对于包括海外劳工、旅游者和留学生在内的中国公民群体可能面临的非传统安 全危险有所防范; (六)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前瞻性地分析国家安全的外部函数与改善条件,确定我们国家维护本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的新使命。 一、应对大国摩擦:保持低强度与可控性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重大事件,标志着冷战结束、国际政治和安全格局演化到一个新的阶段,以美国作为惟一超级大国为显著标志的“一超多强”的金字塔形力量结构逐渐形成,全球统一的市场、贸易和人员流动迅速占据了各国议事日程的靠前位臵,各主要大国之间全面对抗乃至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大大下降。这一局面的形成恰好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入新时期相吻合,有助于中国在“无大战”危险、无被入侵之忧的国际环境下加快国内现代化步伐,发展与改革方面的绝佳机会。至少在目前阶段,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外部的某个大国或国家集团,而是来自自身发展的放缓甚至停滞不前,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经济问题。 就大国关系的冲突面来看,美国对华关系保持接触和沟通的同时,并没有放弃防范与遏制的一手。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它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依然是对我未来国家安全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1.粮食的()是粮食安全的核心,它包括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流通安全等。(10.0分) A.生态安全 B.政治安全 C.经济安全 D.社会安全 我的答案:C√答对 2.粮食总产的阶段性增长主要是受()的阶段性波动所致。(10.0分) A.生产水平 B.播种面积 C.基础设施 D.资金投入 我的答案:B√答对 3.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主产区增产贡献突出,粮食增产中心往()移动。(10.0分) A.南方 B.北方 C.西方 D.东方 我的答案:B√答对 4.1974年联合国发表了(),首次提出粮食安全的概念。(10.0分) A.《消除饥饿与营养不良世界宣言》 B.《曼谷宣言》 C.《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叶卡捷琳堡宣言》 D.《千年宣言》 我的答案:A√答对 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明确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其具体内容是()。(10.0分))

A.保面积 B.攻单产 C.引导消费 D.攻总产 我的答案:ABCD×答错 2.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0.0分)) A.依靠传统技术和面积增加,产能逐渐恢复 B.依靠科技、投入和制度释放,产能快速增长 C.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的合力推动,粮食产能跨上新台阶 D.依靠创新技术和面积减少,粮食进口数量逐年增长 我的答案:ABD×答错 1.粮食生产能力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单产水平无疑是最主要的因素。(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十七大报告强调我国必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收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工业化、城镇化迅猛发展,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物质装备条件。(10.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4.我国必须坚持自主粮食安全,粮食安全问题不能依靠世界市场。(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思考_黄季焜

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思考 □黄季焜杨军仇焕广 内容提要:近期全球农产品价格在大幅度波动中上涨和我国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再次引发了国内外对食物和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对我国当前粮食安全状况进行整体分析和对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判断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和战略及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农业生产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粮食安全;中长期预测;战略思考;政策建议 2006年以来,全球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并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的波动,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也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这些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对食物安全或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国际社会使用的是食物安全(Food Security),在我国常翻译为“粮食安全”或广义上的粮食安全,它包括粮食和其他所有能够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食物(FAO,1996)。我国的粮食安全概念与国际通常使用的食物安全概念有一定差别,也可以称为狭义的粮食安全,主要是指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的国内自给率。2007—2008年初全球食物价格大幅度上涨,被认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次最大的全球食物危机(Von Braun,2007;FAO,2008;World Bank,2008)。虽然全球食物危机并未明显传递到中国,但由于近几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并成为引发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国内对粮食安全的关注不亚于其他国家(Huang等,2008;国家统计局,2011)。本文目的是在对我国现在和未来粮食安全判断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和战略及政策进行了梳理,并提出提高农业生产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一、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判断(一)广义的粮食安全基本上得到保障 从个体、区域和国家三个不同尺度上,过去三十年我国食物安全水平都得到不断提高。首先,从个人和家庭的微观食物安全来看,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消费多样化、食物营养不断改善。其次,从区域来看,区域间的市场一体化和流通条件不断改善(Huang和Rozelle,2006),区域间贸易量显著增加,不但有效地解决了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带来的区域食物安全问题,而且能够很快缓解局部地区自然灾害对当地农产品供需平衡的冲击,区域食物安全水平显著提高。第三,从国家层面来看,食物安全总体水平得到高度保障,“十一五”期间,我国食物和饲料总体保持净出口。虽然2009年以来食物和饲料为净进口,2010年农牧渔业净进口为1535亿元(扣除棉花进口),自给率也达到97.6%(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越来越朝着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耕地密集型农产品(如粮食和油料等作物)的进口额不断提高,而高附加值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如蔬菜水果、加工食品)的出口也较快增长(黄季焜,2010)。 (二)狭义的粮食安全已经突破了95%自给率的国家既定目标 如果按照目前我国粮食的定义范围(包括大 — 4 —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25343401.html,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作者:袁国洲 来源:《中国经贸》2009年第05期 中国连续五年的粮食大丰收,似乎让人们淡忘了中国粮食安全中存在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合理、库存过多、库存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今天,当我们面对波涛汹涌的全球金融海啸时,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高度重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首先,中国自身粮食生产结构不合理,个别品种深受外商控制,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最近几年中国的大米,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上能做到生产与需求的平衡,尤其是小麦和玉米除满足需求外还略有富裕。然而大豆却严重供不应求,高度依赖国际市场。2007年中国进口的大豆和豆油折合大豆4493万吨,2008年更是高达5284万吨。而中国产大豆这两年每年只有1500~1600万吨,大豆的对外依存度竟高达70%~80%。以ADM、邦 基、嘉吉、路易达孚(简称A、B、C、D公司)为代表的跨国粮商,控制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牢牢控制了大豆的国际定价权,严重威胁了中国豆农和压榨企业的生存,威胁到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目前中国80%的大豆压榨能力和70%的油脂加工厂已被外商控制,实际上中国的结构性粮食危机已经爆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其次,中国粮食库存过多、库存结构不合理。历史上饱受饥荒煎熬的中华民族,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把粮食作为战略物质进行大量储备,粮食库存基本上保持在全年消费量的35%~38%,远远高于国际上17%~18%的粮食安全线,更是数倍于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8%的库存水平(印度人口比中国少不多,但每年的粮食生产只有中国的一半左右,8%的粮食库存也没有发生过大的饥荒)。另外,目前的粮食库存品种严重不平衡,小麦。玉米库存过多,大米及油脂、油料较少。从地区分布看,产区库存压力过大,销区严重不足导致粮食价格波动太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再者,中国粮食消费结构不合理,加工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中国粮食消费中原粮和初加工品占总产量的80%~90%,深加工制成品仅占总产量2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深加工制成品则占到总产量的90%以上。中国的大米加工基本上是个脱稻壳取大米的初加工过程, 而美国和日本已把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超微技术运用于稻米加工,不仅生产出具有高营养和生理功能的发芽糙米、米胚芽健康食品和各种米制品,更生产出了高纯度的米淀粉、抗性淀粉、多孔淀粉,淀粉基新脂肪替代物等新用途产品,就连米糠、稻壳都制成了米糠营养素和营养纤维,米糠多糖、脂肪酶抑制剂、稻壳白炭黑、活性炭及其他日化产品,使其附加值提高5~10倍。玉米更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有工业黄金之称,发达国家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多达2000~3000种,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工、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领域,而中国的玉米大都被用于饲料。小麦加工中发达国家的面粉厂能生产几百种专用粉,小麦出粉率能达到80%左右,而中国大多数面粉厂只能生产少数几种通用粉,小麦出粉率大多在70%左右。

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提案

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2992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中央农村办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办理 提案人:蔡继明 主题词:粮食,安全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下面从根本途径、制度基础、机制保障三个层面,提出我的建议。 1.加快城市化进程,让较少的农民耕种较多的土地,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虽然已经超过50%,但其中近2亿居住在城镇中的农业户籍人口仍然处在“半城市化”状态:他们被统计为城市中的非农就业人口或常住人口,但难以像本地的非农户口居民那样分享到城市化带来的城镇居民的社会待遇,他们并没有隔断与农村土地的联系,一旦失业,就必须回到农村务农。而在总数为2亿的农户耕种18亿亩土地,户均耕地面积只有9亩(世界上最小的土地经营规模)的情况下,任何使现有农民脱贫致富的企图都是徒劳无益的。只有加快城市化进程,争取在本世纪中期使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80%,让进城务工的农民彻底脱离农村的土地从而变成真正的城市居民,才能使农村户均耕地达到50亩适度规模经营的最低要求,从而使种粮农民的收入至少达到进城务工的水平,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2.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遏制城市空间的盲目扩展,加速农地的流转,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 首先,要改革征地制度,缩小政府征地的范围。对于城市建设中非公益性土地需求,要通过市场来满足。要落实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做到和城市国有建设用地土地、同权、同价。要适时推出房地产税,使之成为地方政府稳定的税收来源。这样,在有效遏制地方政府的征地冲动,实现城市建设用地的节约和集约使用的同时,使现有耕地的数量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物质基础。 其次,要适时降低收回承包土地的条件。建议在社会保障健全的基础上,将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条件放宽为:“承包期内,全家迁入城镇,转为非农人口并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而不应当以是否进入设区的城市作为是否交回承包地的条件。 再次,要适时出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部分务工经商农民在城市有了较稳定的非农收入和住所,农村出现了较多宅基地和农房空置现象,出现了城市建设用地不够用,农村建设用地大量闲置的矛盾。因此,从国

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武秋萍 粮食是经济的命脉,俗话说“家里有粮,心中不慌”,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对食物的需求之后,才能从事其他各项活动,因而粮食安全是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定、政权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2005年以来在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下,粮食生产实现连年增长,粮食供求形势明显改善。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同时,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发展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一、我国粮食生产总体情况: 2009年我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产量再创新高,全国粮食总产量53082万吨,比上年增加211万吨,增长0.4%,但是粮食单产因严重自然灾害下降。2009年全国粮食亩产324.8公斤,比上年下降1.6%,这是粮食单产近6年来首次下降,粮食生长期间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较重,而且旱灾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发生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对全国粮食单产影响较大。据民政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农作物旱灾受灾面积达2926万公顷,比08年增加1712万公顷,增长1倍多。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粮食单产皆下降10%以上。从主要粮食品种单产看,水稻单产持平略增,小麦和玉米

受严重春旱和伏旱影响,单产下降,玉米单产下降5%以上。09年国内玉米产量为1.63亿吨,减产了290万吨。受此影响,10年从2月初以来,玉米价格一直维持着稳步上扬的走势,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主力合约从2月初的1850元/吨左右单边上行,一度最高达到了1984元/吨,涨幅达到7%。尽管我国粮食从总量上目前尚能满足国内需求,但是还存在结构性的短缺,我国一直是传统的小麦进口国,每年需进口大豆200亿斤,稻谷约300亿斤。介休全市收获面积41万亩左右,平均亩产225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少100公斤左右。小麦常年亩产200公斤,玉米常年亩产280公斤,单产水平偏低,总体形势不太乐观。 二、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制约性因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人口不断增加、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向粮食生产提出了严峻挑战 1、耕地资源减少: 目前,中国的耕地资源及其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推进时期,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要占去大量的土地。近几年由于城市化建设减少了耕地1亿多亩。我国肥沃而便于耕种的土地,现在差不多都已开垦。剩下的可耕地数量已不多。不仅如此,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扩建,房屋和交通占地等原因,

2015.12.20深刻理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涵与特性

深刻理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涵与特性 作者:周志和刘志成 自古以来,粮食安全就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7月1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首次将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2013年底,中央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国以来,在粮食安全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上,中央还是首次冠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一概念进行表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提出有其特定的背景与内涵,对更好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战略提出的现实背景 其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解决自身粮食安全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需要对我们过往成功的做法与经验进行全面系统总结。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是历史最高年产,粮食生产实现罕见的“十一连增”。任何不抱偏见的人都会认同,我国在解决粮食问题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以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全球20%多的人口。中国在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做出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这当中,我们有自身艰难的探索与成功的做法,理应好好总结。 其二,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我国粮食供需在品种与结构上的新变化,需要我们在有关粮食安全的概念上与国际进行接轨,并在相关保障措施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特别是需要明晰粮食安全、谷物安全、口粮安全这三个概念。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概念与统计口径当中,“粮食”是包括谷物、豆类、薯类在内的较为宽泛的概念;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大豆归类为油料,国外通用的食物、谷物概念与中国这种宽泛的粮食概念有较大区别。多年来,我们一直用粮食自给率作为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上首次提出我国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的目标;2008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再次明确提出,我国粮食自给率要稳定在95%以上。如按我们原有的将大豆作为粮食的统计口径,我国粮食自给率就已跌破90%,这主要是由于大豆进口快速增长造成的,我国1996年开始进口100万吨大豆,2013年大豆进口量达6338万吨,2014年全年进口大豆7140万吨。这种情状就与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粮食自给率在95%以上的目标相矛盾。因此,就有必要将粮食安全与谷物安全、口粮安全进行区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明确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就有利于澄清当前对我国粮食供给保障能力认知上的一些困惑,也便于同国际接轨,同时对于相关的保障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二,新形势还表现在如何正确看待和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呈增长态势,2013年,我国进口的粮食(包括大豆在内)首次超过8400万吨。2014年,我国粮食进口1亿吨,其中70%以上是大豆;谷物进口1952万吨,占到当年粮食总产量的3.2%。进口增加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需求推动,也因品种调剂,还有因国内粮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引发的利益驱动导致进口增加等因素。长期以来,对如何看待和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意见认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完全只能依靠自己;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在主要依靠自己的同时,

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

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 纪红录 谷城县粮食局城关粮食收储公司 摘要: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安全尤为重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饥饿与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的粮食安全也面临许多隐忧。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积极务实的对策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重要性;隐忧;对策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安全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据悉,全球饥饿人口在2009年首次突破了1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6,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紧迫。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一、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特殊重要性 所谓粮食安全,是指在保证国家遭遇各种灾害和战事时有足够应对储备的前提下,在使国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国家具有持续保障所有国民能及时买得到、买得起、价格基本平稳的符合国民习俗要求的、符合食品安全的、符合国民健康营养标准所需要的粮食。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对粮食安全作出进一步表述,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

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009年11月18日,为期3天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在罗马落下帷幕。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迪乌夫以绝食的方式希望引起世界对全球日益增加的饥饿人口的注意,据FAO的报告指出,截至去年,全球饥饿人口已达10.2亿人,其中全球有29个贫困国家面临着严重的饥荒,这种情况反映出目前脆弱的粮食安全系统,也促使我们必须从在一个相当高的立足点上,充分认识粮食安全问题的特殊重要性。 1 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生产的直接成果就是粮食,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粮食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发展粮食生产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以粮食生产为主要目的的农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要避免过几年又进口上千万吨粮食的局面,如果那样,将会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工业发展所用的原料来自粮食生产,作为农业产品的粮食又是所有产业发展的劳动力维持生存的直接、间接物质基础,因此,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107内蒙古公务员在线培训答案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新时期我国粮食战略安全的思考 本答案75分以上,空下的自己答 单选 1、粮食总产的阶段性增长主要是受()的阶段性波动所致。播种面积 2、()中指出水利是。。。。。,事关粮食安全。2011中央一号文件 3、我国是粮食生产的大国,。。。。。取决于(). 粮食供给 4、您是否已经完成该课程的学习。是 5、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往()移动。北方 6、“王者以。。。。”出自()。汉书 7、您是否已经完成该课程的学习。是 8、()是衡量国家。。。。的主要指标。粮食总量 9、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要素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 10、1974年联合国发表了(),首次提出粮食安全的概念。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 多选 11、未来国际粮食安全总体发展趋势不乐观的原因是()。 12、对国际粮食安全形势。、分析正确的是。 a.世界粮食供求总体平衡。近20年来逐渐趋向紧张。 b、全球粮食总产持续增加。但增速明显下降。 d.粮食作物种植比重的下降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13、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的目标与路径是()。abcd 14、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a依靠传统技术和面积增加,产能逐渐恢复。 b依靠科技,投入和制度释放,产能快速增长。 c。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的合力推动,粮食产能跨上新台阶。 15、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存在艰巨性的原因是()。 无(国际粮价持续高涨,进口供应紧张)选其余三个答案。 16、通俗的说,粮食安全的根本内涵是粮食()。abcd 17、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明确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其具体内容是()。 18、下面对我国粮食生产总体情况分析准确的是()。 19、国家粮食安全质量保障的具体内容是()。abcd。 20、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撑体系是()。 判断题: 21、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8%,但每年农业生产水资源充足。(错) 22、人口持续增长,耕地日趋减少,资源日益紧缺,环境不断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重压力下,持续提高,主要粮食生产,是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战略主攻方向。(错) 其余8个全部正确。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一是走差别化竞争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还有很大潜力,要立足于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走差异化竞争发展道路。在广袤平原地带推进规模化粮食生产,在自然景观优美的区域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在山区丘陵地带开发优质特产、有机绿色食品等,以优质化、高档化、生态化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是实行粮食全产业链的安全保障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分工更加细化,市场主体更加多元,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涉及到更多产业门类和部门,必须完善粮食全产业链。除保障生产环节的高产优质,粮食流通、加工、收储、销售等各环节都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过程,要通过对粮食全产业链多样化、综合性、全方位的开发,提升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控制力。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和外资监管 依托“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同时抓住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的契机,加强双边或多边农业合作,通过基础设施和金融支持的带动,加强粮食贸易的衔接,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与贸易提供保障。充分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平台,促进国际组织规则为我所用,共同促进世界粮食安全。同时着眼粮食进口和外资进入对粮食产业的影响,实施外资安全审定制度,加强外资监管,强化外资企业贸易与经营信息报告制度,维护粮食产业安全。四是加快构建更加系统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体系框架已基本确立,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快构建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加大粮食安全大数据建设,尽快将国内外粮食生产、加工、储存、销售、天气、自然灾害等数据进行全面整合,

充分利用遥感、航天、地理信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对全球及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科学监测、预警和形势判断,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应急体系,从结构角度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储备布局,结合粮食品种空间分布、物流体系完善程度、区域销售规模与市场需求等,评估我国粮食安全的动态变化,保障薄弱地区、困难群体和应急状态下的粮食供应。着眼于中长期国际粮食贸易格局和流向的变化,在主要出口国、进口国港口、国际性交通枢纽、进口国中心城市,建设一批物流节点,实现物流节点与国际铁路水路公路运输的良好衔接。并且加强建设海外服务体系,搭建投资服务平台,加强政府信息支持与服务。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量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 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 据1996年月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5.5亿吨。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 年产量才4.3亿多吨。也就是说,从2000- 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接下来政府的运作空间已经很小,农业税已免除,粮价不可能再涨很多,粮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但城乡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还将进一步蚕食优质土地,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从农业的净流出,使粮食产量很难增加甚至可能下降。然而,中国人口依然在刚性增加,人均消费也在提高,需求总量必然进一步增加,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供需缺口,近期粮食市场的涨价可能就是对此预期的反应。 作为一种必需品,粮食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是一种战略物资,不可或缺,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到国计民生,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独立。因此,我们不可能依靠国际市场来填补中国的粮食缺口,国际市场也不可能解决13亿中国人的粮食 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于粮食的基本自给自足,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独立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公需科目考试--2020年2月12日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1.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增长的两个最主要的关键要素是()。(10.0分) A.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 B.单产水平和粮食作物比重 C.粮食作物品种和单产水平 D.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作物比重 我的答案:A √答对 2.( ) 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持续提高粮食单产的长远和根本上的重要动力。(10.0分) A.科技支撑 B.政策支持 C.制度保证 D.资金扶持 我的答案:A √答对 3.()中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事关粮食安全。(10.0分) A.2011中央一号文件 B.十七大报告 C.“十二五”规划 D.十六大报告 我的答案:A √答对 4.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主产区增产贡献突出,粮食增产中心往()移动。(10.0分) A.南方 B.北方 C.西方

D.东方 我的答案:B √答对 1.下面对我国粮食生产总体情况分析准确的是()。(10.0分)) A.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主导阶段,粮食生产能力快速恢复 B.单产突破主导阶段,粮食生产大幅增长 C.单产增速减缓阶段,粮食生产持续徘徊 D.总产增速下降阶段,粮食生产大幅减少 我的答案:ABC √答对 2.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的目标与路径是()。(10.0分)) A.保障口粮充分安全 B.保障食饲自主安全 C.保障食物可调安全 D.保障农产品可控安全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8%,但每年农业生产水资源充足。(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2.我国必须坚持自主粮食安全,粮食安全问题不能依靠世界市场。(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十七大报告强调我国必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收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试卷名称: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思想

试卷名称: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思想 1 国家安全体系排在首位的是()。(分值:4.0/得分:4.0) A、国土安全 B、军事安全 C、政治安全 D、经济安全 2 ()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统一指挥维护国家 安全的军事行动,制定涉及国家安全的军事法规,发布有关决定和命令。(分值:4.0/ 得分:4.0) A、中共中央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国务院 3 ()依照法律规定行使审判权,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值:4.0/得分:4.0)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监察委 D、纪检部门 4 国家安全法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下列行为和活动,其中不包括()。(分值:4.0/得 分:4.0)

A、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或者煽动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行为 B、窃取、泄露国家秘密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C、治境外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D、酒后驾车、无照驾车以及其它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集()种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分值:4.0/得分:4.0) A、7 B、9 C、11 D、12 6 每年()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分值:4.0/得分:4.0) A、3月12日 B、4月15日 C、8月1日 D、10月1日 7 ()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分值:4.0/得分:4.0) A、习近平 B、栗战书 C、汪洋 D、王歧山 8 ()依照宪法规定,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行使宪法规定的涉及国家安全的其他职权。(分值:4.0/得分:4.0)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 1。事件:201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 月13 日在北京结束,会议中提出了2014 年经济工作主要六大任务,并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了首要位置,提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农业粮食安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预计未来或将会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来保障粮食安全。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需求稳步增加,供给面临约束我国粮食安全有隐忧。 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我国农产品消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严重。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达80%,玉米供不应求令未来进口成为常态,棉花进口占国内消费量达20%,白糖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近15%,粮棉油糖等重要物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求缺口。近年来我国对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但耕地面积却在减少,加之我国以经济为主,作为生产单元

的家庭,无力负担较贵重的农机具和应用较新的农业生产技术,造成生产效率低下,亩均产量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隐忧重重。 (二)保障粮食安全转型农业发展方式。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迫在眉睫。1) 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未来国家将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2)加强种植服务业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高效节水、节肥农业不仅节约资源,还能增加产量。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生物育种研发。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4)加强粮食、食品安全检测。 民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度提高,粮食、食品安全检测需求大幅。 3。投资建议:受益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我们认为有四类标的将会受益:1)、生物育种龙头标的:隆平高科、登海种业。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