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系辞 解释

《易经。系辞》二则

教学目标:

1、了解易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文章的内涵

3、受到一定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文言意义

文言文的内涵、启示

突破措施:重点讲解

教学工具:多媒体

过程:

一、易经简介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1、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有很多种说法:

1、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因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笼罩万事万物,所以卦爻的含义,自然是周延普遍的。

2、有人认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周易》的“周”字就是朝代的名称。

2、“经”字在《易经》中所蕴含的意义应该包括:

⑴、通“径”字,路径、途径、门径。即辨别、反映、揭示、掌握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方法。

⑵、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规律。

⑶、对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认识、心得体会、心经。

⑷、论述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主要、重要的思想理论、经典。

3、《易经》的起源:

而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则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所以《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

4、《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一卦由挂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

每个卦画都有六爻,爻又分为阳爻和阴爻。阳性称为“九”,阴性称为“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起说明题义的作用;爻辞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2、《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挂》、《杂挂》和《序挂》。

二、朗读短文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则明生焉。寒往则署来,署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三、解释译文

孔子说:“文字不能写尽言语(所能表达的意思),言语不能表达尽心意(所想到的意境)。”那么,圣人的心意就不可见了吗?孔子说:“圣人创立卦象以穷尽所要表达的心意,设置卦爻以穷尽所要表达的真伪,用文辞以穷尽所要表达的言语,变动(阴阳爻)使之通达,以穷尽天下之利,鼓动起舞(而行蓍)以穷尽其神妙。”乾坤,大概是《易》的渊源吧!乾坤(阴阳)分布排列,而《易》就立于其中了。乾坤毁灭,则无以显现《易》,《易》不可现则乾坤也

许几乎止息了,所以,形体以上(而不可见)的叫道,形体以下(而可见)的叫器,(阴阳)转化而裁成万物的叫变,(阴阳)推移往来运动的叫通,将(《易》的作用)施加于天下民众的,就叫做事业。所以这卦象,是圣人看见天下事物繁杂,因而比拟其外部形状容貌,象其事物之所宜,这就是卦象。圣人看到天下事物的变动,因而观察其会合变通,以推行其典章礼仪,附上爻辞以推断吉凶,这就是爻。极尽天下繁杂事物的,依存于卦象;鼓动天下变化的,依存于爻辞;(阴阳)转化裁成万物的,依赖于卦变;(阴阳)推移运动的,依存于变通;(蓍占)神妙而能示(吉凶)的,依存于人;在默然中成就一切,不用言语而致诚信,依存于德行(的感召)。

日月往来因而有光明的出现,寒暑往来交替,因而有春夏秋冬的岁序。以往的事情已经屈缩,将来的事情即将伸展,屈缩饿伸展相互感应二产生作用。

四、感悟内涵,受到启示

1、很多事情是无法用语言表白的,很多时候简单的一个意向,一个符号一

个动作,都能突破语言的障碍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2、大自然以周而复始的方式孕育了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同时也教给我们

一条生存之道,有屈有伸,张弛有度。

五、拓展:

1、谈谈自己从某个自然现象中悟出的道理

六、作业:

抄写易经的名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