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高中数学理科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测试题

(完整word)高中数学理科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测试题
(完整word)高中数学理科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测试题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可表示函数)(x f y =的图象的只可能是( ).

1.D

提示:根据函数的定义,任意一个x 只能有惟一的y 值和它对应,故A 、B 、C 都不是函数图象,所以选D.

2

.已知2

2

11)

11(x

x x x f +-=+-,则f (x)的解析式为( ). A .

21x x + B .212x x +- C .212x x + D .2

1x

x

+- 2.C 提示:设

y x

x

=+-11,则y y x +-=

11, 代入到式子中得22212)11(1)

11(

1)(y y y

y y y y f +=+-++--=,∴2

12)(x x x f +=,故选C. 3.已知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a ,b)且2>-a b ,则()(31)(31)F x f x f x =-++的定义域为( ).

A .(13,13-+b a )

B .(

3

1

,

31-+b a ) C .(31,31--b a ) D .(3

1,

31++b a ) 3.B 提示:∵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a ,b),

∴???<+<<-<,13,13b x a b x a ???????-<<-+<<+?,313

1,3

131

b x a b x a 3131-<<+?b x a . 故选B.

4.已知函数1

1

-+=

x x y ,那么( ). A .当)1,(-∞∈x 或),1(+∞∈x 时,函数单调递减

D

B .当),1()1,(+∞-∞∈Y x 时,函数单调递增

C .当),1()1,(+∞---∞∈Y x 时,函数单调递减

D .当),1()1,(+∞---∞∈Y x 时,函数单调递增 4.A 提示:12112111-+

=-+-=-+=

x x x x x y ,所以该函数由x

y 2

=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故在(1,∞-)或(+∞,1)上都为减函数.

5.定义运算??

?>≤=),

(,),(,*b a b b a a b a 若2()log *(2)()x

f x x x R =∈,则f (2)的值为( ).

A .4

B .0

C .1

D .8

5.C 提示:2

2(2)log 2*(2)f ==1。故选C.

6.已知21,[1,0),

()1,[0,1],

x x f x x x +∈-?=?+∈?则下列函数的图象错误的是( ).

A .)1(-x f 的图象

B .)(x f -的图象

C .|)(|x f 的图象

D .|)(|x f 的图象 6.D 提示:0)(≥x f ,|)(|x f =)(x f ,所以|)(|x f 的图象与)(x f 的图象是一样的,故D 不正确.

7.在直角坐标系中,函数2

23a

x a y +=(a >0为常数)所表示的曲线叫箕舌线,则箕舌线可能是下列图形中的( ).

7. A 提示:通过对所给函数分析,其具有的性质有:①函数是偶函数,②函数先单调递增后单调递减,③当2a x =

时,2

54a

a y >=

,所以选A. 8.偶函数满足:对于)(x f (R x ∈),有0)1()4(==-f f ,且在区间[0,3]与),3[+∞上

分别单调递减和单调递增,则不等式0)(3

A .),4()4,(+∞--∞Y

B .)4,1()1,4(Y --

C .)0,1()4,(---∞Y

D .)4,1()0,1()4,(Y Y ---∞ 8.D 提示:由草图得0)(

9.设A={N x x x ∈<<,50|},B={2,1--},函数B A f →:满足B 是值域,则这样的函数f 有( ).

A .16个

B .15个

C .14个

D .8个

9.C 提示:A={N x x x ∈<<,50|}}4,3,2,1{=,所以B A f →:的映射共有4

2个,但由于B 是值域,不能将1,2,3,4都对应到1-,也不能都对应到2-,故共有14224=-个映射。故选C 。

11.定义在R 上的函数)(x f 满足)4()(+-=-x f x f ,当x >2时,)(x f 单调递增,如果421<+x x ,且0)2)(2(21<--x x ,则)()(21x f x f +的值为( ).

A .恒小于0

B .恒大于0

C .可能为0

D .可正可负

11.A 提示:由421<+x x ,0)2)(2(21<--x x 知21,x x 中有一个小于2,一个大于2,即不妨设212x x <<,又)4()(+-=-x f x f 知)(x f 以(2,0)为对称中心,且当2>x 时,)(x f 单调递增,所以1142x x -<<,)()4()(112x f x f x f -=-<,所以

0)()(21<+x f x f ,故选A.

12.已知)(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对任意的R x ∈都有)2()()4(f x f x f +=+成立.若函数)1(-x f 的图象关于直线1=x 对称,2)1(=f ,则(2009)f 等于( ).

A .2009

B .2

C .1

D .4

12.B 提示:∵函数)1(-x f 的图象关于直线1=x 对称,∴函数)(x f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对称,即)(x f 为偶函数;令2-=x ,则)2()2()2(f f f +-=,∴0)2(=-f ,又)(x f 是偶函数,∴0)2(=f ,∴)()4(x f x f =+,故)(x f 的周期为4,

∴(2009)(45021)(1)2f f f =?+==,故选B . 备用题

4.下列函数中是奇函数且在(0,1)上递增的函数是( ). A .x x x f 1)(+

= B .x

x x f 1

)(-= C .21)(x x f -= D .||)(x x x f = 4.D 画出||)(x x x f =的图象可知.

5.已知0<x f ,那么在[b a ,]上,

)

(1

)(x f x g =

( ). A .单调递增且)(x g >0 B .单调递减且)(x g <0 C .单调递增且)(x g <0 D .单调递减且)(x g >0

5.C 设],[b a x ∈,则],[a b x --∈-,0)(>-x f ,0)(>-x f ,∴0)(

)(x g <0,单调性可用定义证明.

二、填空题

13.对于定义在R 上的函数)(x f ,若实数满足00)(x x f =,则称0x 是函数)(x f 的一个不动点,若函数2

()4f x x ax =++没有不动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13.35a -<< 提示:由2

4x ax x ++=得2

(1)40x a x +-+=,由

2(1)160a ?=--<得35a -<<。

14.设)(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

1

=

x 对称,则(1)(2)(3)(4)(5)(6)(7)f f f f f f f ++++++=_________.

14.0 提示:∵)(x f 为R 上的奇函数,∴)()(x f x f -=-且)0(f =0, 又)(x f 的图象关于直线2

1

=

x 对称,∴)1()(x f x f -=, ∴)1()1()2(f f f -=-=,)1()2()2()3(f f f f =-=-=,

)1()3()3()4(f f f f -=-=-=,)1()4()4()5(f f f f =-=-=, (6)(5)(5)(1)f f f f =-=-=-,(7)(6)(6)(1)f f f f =-=-=,

又0)0()11()1(==-=f f f ,∴原式=0. 15.已知函数)(lg x f 的定义域为]100,10

1

[

,则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函数)2(2

-x f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

15.]2,1[-;]2,1[]1,2[Y -- 提示:由]100,10

1

[

∈x 得]2,1[lg -∈x ,所以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2,1[-;又由]2,1[22

-∈-x 得]2,1[]1,2[Y --∈x ,所以函数)2(2

-x f 的定义

域为]2,1[]1,2[Y --.

16.设{x }表示离x 最近的整数,即若2

1

21+<≤-m x m (Z m ∈),则{x }=m .给出下列关于函数|}{|)(x x x f -=的四个命题:

①函数)(x f y =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0,2

1]; ②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2

k

x =

(Z k ∈)对称; ③函数)(x f y =是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是1; ④函数)(x f y =是偶函数.其中真命题是__________. (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16.①②③④ 提示:这是一个定义新概念题目,要很快理解这个数}{x ,才能画出函数|}{|)(x x x f -=的图

象,如图所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对称性易见.

三、解答题

17.已知)(x f y =定义在R 上,满足()()0f x f x +-=,且0≥x 时,2

2)(x x x f -=. (1)求0

(2)是否存在这样正数a 、b ,当],[b a x ∈时,)()(x f x g =,且)(x g 的值域为]1

,1[a

b ,若存在,求出a 、b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7.解:(1)由()()0f x f x +-=知函数)(x f y =是奇函数,根据已知条件得

x x x f 2)(2+=(0

(2) ∵2

2)(x x x f -=1)1(12

≤--=x ,而],[b a x ∈时,)()(x f x g =且)(x g 的值

域为]1,1[a b ,∴

11

≤a

. 又∵0>a ,∴1≥a ,)(x g 在[a ,b]上是减函数, ∴b

b g a a f a g 1)(,1)()(==

=, 解得1=a ,2

5

1+=

b . 18.)(x f 是定义在),0(+∞上的增函数,且)()()(y f x f y

x f -=.

(1)求f (1)的值;(2)若f (6)=1,解不等式2)1()3(<-+x

f x f . 18.解:(1)令y x =,得f (1)=0.

(2)由定义域知???

??>>+,01,03x

x 得0>x .

由f (6)=1,2)1

()3(<-+x f x f 及函数)(y

x f 的定义式,得)6(2)]3([f x x f <+,

即)6()6()]3([f f x x f <-+,即)6(]6

)

3([

f x x f <+. ∵)(x f 在),0(+∞上是增函数,根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知

66

)

3(<+x x . 解得

2

17

3321733+-<<--x .

综合,得02

17

33+-<

)((R c b a ∈,,且0≠a )满足条件:①当R x ∈时,

)2()4(x f x f -=-且x x f ≥)(;②)2,0(∈x 时,2

)2

1(

)(+≤x x f ;③)(x f 在R 上的最小值为0;求最大的m(m>1),使得存在R t ∈,只要∈x [1,m]就有x t x f ≤+)(成立.

19.解:由)2()4(x f x f -=-得对称轴方程为1-=x , 又由③知2

)1()(+-=x a x f ,当)2,0(∈x 时,再由2

)2

1(

)(+≤≤x x f x ,令1=x 得:

)1(f =1,因此41-=a ,∴2)1(4

1

)(+=x x f ,

由于)(t x f +的图象是由)(x f 的图象向左(或向右)平移||t 个单位而产生的,欲使存在

t 在],1[m t ∈时,有x t x f ≤+)(,则必须向右移(如图所示),

且1和m 分别是方程x t x f =+)(的两根.

即x t x =++2)1(4

1

的两根分别为1和m ,得4-=t ,m=9.

20.已知函数2

)(x x f =,1)(-=x x g .

(1)若R x ∈?,使)()(x g b x f ?<成立,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

(2)设2

1)()()(m m x g m x f x F --+?-=,且|)(|x F 在[0,1]上单调递增,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0.解:(1)若R x ∈?,使)()(x g b x f ?<成立?R x ∈?,使02

<+-b bx x 成立

004)(2--?b b b 或b >4;

(2)2

2

1)(m mx x x F -+-=,45)1(42

2

2

-=--=?m m m ,

(I)当?≤0,即552552≤≤-m 时,055255

25

52,02

≤≤-????????≤≤-≤m m m

; (II)当?>0,即552-

5

2>m 时,设方程0)(=x F 的两根为21x x 、(21x x <). 若552>

m ,则5

5

2>m ,∴02>x . ∴201)0(0

,1221≥?<-=??????<≥m m F x m ; 若552-

5

2-

∴???

?

?????

-<≤≤-?≥-?≥

2121m m m x x m x x 5521-<≤-?m .

综上所述:01≤≤-m 或2≥m .

21.已知函数x

a a

x x f --+=

1)((a ∈R ,且x ≠a).

(1)证明:f(x)+2+f(2a-x)=0对定义域内的所有x 都成立; (2)当f(x)的定义域为]1,2

1

[++

a a 时,求证:f(x)的值域为[-3,-2]; (3)设函数g(x)=x 2+|(x-a)f(x)|,求g(x)的最小值. 21.解:(1)利用恒等变形解题, ∵)2(2)(x a f x f -++x

a a a

x a x a a x +--+-+

+--+=

21221 01221121=--+--+-+=-+-++--+=x

a x a x a a x a x x a x a a x

∴结论成立. (2) x

a x a x a x f -+

-=-+--=1

11)()( 当121+≤≤+

a x a 时,有112,211-≤-≤---≤-≤--x

a a x a 所以21

13-≤-+-≤-x

a .所以可以得到f(x)的值域为[-3,-2].

(3) 函数g(x)=x 2+|x+1-a|(x ≠a),

①当x ≥a-1(x ≠a),a x a x x x g -++=-++=4

3

)2

1(1)(2

2

. 如果a-1≥-21,即a ≥2

1

时,则函数在),1[a a -和),(+∞a 上单调递增, ∴2

min )1()1()(-=-=a a g x g . 如果a-1<-21,即当a<21且a ≠-21时,a g x g -=-=4

3

)21()(min . 当a= -

2

1

时, g(x)的最小值不存在. ②当x ≤a-1时,4

5)2

1(1)(2

2

-+-=+--=a x a x x x g . 如果a-1>

21,即a>23时,45)21()(min -==a g x g , 如果a-1≤21,即当a ≤2

3

时, g(x)在)1,(--∞a 上为减函数,

2min )1()1()(-=-=a a g x g

当a>

23时,0)23()45()1(22

>-=---a a a ; 当a<21时, 0)2

1()43()1(22

>-=---a a a ;

综上,就可得出如下结论:

当a<

21且a ≠21时, g(x)的最小值是a -43;当21≤a ≤23

时, g(x)的最小值是(a-1)2; 当a>23时, g(x)的最小值是45-a ;当a= -2

1

时, g(x)的最小值不存在.

22.定义在R 上的函数)(x f 满足:对任意实数m ,n ,总有)()()(n f m f n m f ?=+,且当x >0时,0<)(x f <1.

(1)试求)0(f 的值;

(2)判断)(x f 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3)设A={)1()()(|),(2

2f y f x f y x >?},B={1)2(|),(=+

-y ax f y x ,R a ∈},

若A I B=?,试确定a 的取值范围.

(4)试举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函数)(x f .

22.解:(1)在)()()(n f m f n m f ?=+中,令m=1,n=0,得:)0()1()1(f f f ?= 因为0)1(≠f ,所以)0(f =1.

(2)要判断)(x f 的单调性,可任取R x x ∈21,,且设21x x <.

在已知条件)()()(n f m f n m f ?=+中,若取2x n m =+,1x m =,则已知条件可化为)()()(1212x x f x f x f -?=.

由于12x x ->0,所以1)(012<-

为比较)(2x f 、)(1x f 的大小,只需考虑)(1x f 的正负即可.

在)()()(n f m f n m f ?=+中,令x m =,x n -=,则得1)()(=-?x f x f .

∵x >0时,0<)(x f <1.∴当x <0时,01)

(1

)(>>-=

x f x f .

又)0(f =1,∴综上可知,对于任意的R x ∈1,均有)(1x f >0. ∴0]1)()[()()(12112<--=-x x f x f x f x f .

∴函数)(x f 在R 上单调递减.

(3)首先利用)(x f 的单调性,将有关函数值的不等式转化为不含对应法则的式子.

)1()()(22f y f x f >?,即122<+y x .

)0(1)2(f y ax f ==+-,即02=+-y ax .

由A I B=?,得直线02=+

-y ax 与圆面122<+y x 无公共点,所以,

11

22

≥+a ,解得:11≤≤-a .

(4)如x

x f )2

1()(=. 备用试题

1.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x f y =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①对任意的R x ∈都有)()4(x f x f =+;

②对于任意的2021≤<≤x x 都有)()(21x f x f >;

③)2(-=x f y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5.4(-f <)5.1(-f <)7(f B .)5.4(-f <)7(f <)5.1(-f C .)7(f <)5.4(-f <)5.1(-f D .)5.1(-f <)7(f <)5.4(-f

1.D 提示:因为函数)2(-=x f y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所以)(x f y =的图象关于

2-=x 对称.又)()4(x f x f =+,故周期为4,所以函数)(x f y =对任意的

2421-≤<≤-x x 都有)()(21x f x f >,所以)(x f y =在[2-,0]上单调递增,所以

)5.1(-f <)7(f <)5.4(-f .选D .

2.函数1

23

)(-=x x f 在区间[1,5]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2.3;

3

1

提示:设5121≤<≤x x ,那么 )

12)(12()(6123

123)()(21122121---=---=

-x x x x x x x f x f

由于5121≤<≤x x ,所以012>-x x 且0)12)(12(21>--x x ,

于是0)()(21>-x f x f ,即)()(21x f x f >。 所以函数123)(-=

x x f 在区间[1,5]上是减函数,因此,最小值为3

1

)5(=f ,最大值为3)1(=f .

3.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x f y ++==2

)(的图象开口向上,且以y 轴为对称轴,已知

b a +=1,若点(y x ,)在)(x f y =的图象上,且点(1,2+y x )在函数)]([)(x f f x g =的图象

上.

(1)求函数)(x g 的表达式;

(2)设)()()(x f x g x F λ-=,是否存在实数λ,使)(x F 在区间)2

2

,(-

-∞上是减函数,且在区间)0,2

2

(-

上是增函数?若存在,求出λ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解:(1)抛物线c bx ax y ++=2

关于y 轴对称,即函数是偶函数,可求得b=0. ∵b a +=1,故a =1,此时c x x f +=2

)(.

∴)]([)(x f f x g =c c cx x c c x +++=++=2

2

4

2

2

2)(.

∴点(y x ,)在)(x f y =的图象上,且点(1,2

+y x )在函数)]([)(x f f x g =的图象上,

∴?????+++=++=.

21,22422

c c cx x y c x y

∴121)(2

2422=?+++=++c c c cx x c x ,

∴1)(2

+=x x f ,)]([)(x f f x g =222

4++=x x

∴)()()(x f x g x F λ-=λλ-+-+=2)2(2

4

x x .

(2)设2

x u =,则λλ-+-+=2)2()(2

4

x x x F λλ-+-+=2)2(2

u u

当2221-

<<<∞-x x 时,2

1

>u ,且u 是x 的减函数,当02221<<<-

x x 时,2

1

0<

u u u h x F ,

当21>

u 时为增函数,当2

1

0<

1=

u 是λλ-+-+==2)2()()(2

u u u h x F 的对称轴,即2122=--λ,解得

λ=3.

当λ=3时,1)()(2

--==u u u h x F 在)21,0(∈u 内为减函数,在),2

1(+∞∈u 内为增函数,即λ=3适合题意.

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高一数学集合与函数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对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所有的比赛项目;②《高中数学》必修1中的所有难题;③所有质数;⑷平面上到点(1,1)的距离等于5的点的全体;⑤在数轴上与原点O非常近的点。其中能构成集合的有() A . 2组B. 3组C. 4组 D . 5组 2、下列集合中与集合{x x 2k 1, k N }不相等的是( ) A. {x x 2k 3,k N} B. {x x 4k 1,k N } C. {x x 2k 1,k N} D. {x x 2k 3, k 3,k Z} 2 3、设f(x)学」,则半等于()X 1f(1) A . 1 B . 1 C . 3 D 3 5 5 4、已知集合 A {xx24 0},集合B {x ax 1},若B A ,则实数a的值是() A . 0 B . 1 C . 0 或—D.0或1 2 2 2 5、已知集合 A {( x, y) x y 2} , B {(x,y)x y 4},则AI B() A . {x 3,y 1} B .(3, 1) C . {3, 1} D.{(3, 1)} 6、下列各组函数 f (x)与g(x)的图象相同的 是 ( ) (A) f (x) x,g(x) (.x)2(B) 2 2 f(x) x ,g(x) (x 1) (C)f(x) 1,g(x) x0 x (D) f(x) |x|,g(x) (x 0) x (x 0) 7;l是定义在'■上的增函数则不等式畑"厮一劭的解集

是() (A)(0 ,+ OO)(B)(0,2)(C)(2 , + OO )(D) (2,兰) 7 8已知全集U R,集合A {x x 1或x 2},集合B {x 1 x 0},则AU C U B() A. {x x 1或x 0} B. {x x 1或 x 1} C. {x x 2或x 1} D. {x x 2或 x 0} 9、设A 、B为两 个 -非空集 合, 定义A B { (a,b) a A,b B} ,若A {1,2,3}, B {2,3 ,4},则 A B中的兀素个数为() A. 3 B.7 C.9 D.12 10、已知集合 A {yy x21},集合 B {xy22x 6},则Al B ( ) A ? {(x,y) x 1,y 2} B. {x1 x 3} C. {x| 1 x 3} D. 11、若奇函数f x在1,3上为增函数,且有最小值0,则它在3, 1上 () A.是减函数,有最小值0 B.是增函数,有最小值0 C.是减函数,有最大值0 D.是增函数,有最大值0 12、若1,a,b 0,a2,a b,则a2005 b2005的值为( ) a (A)0 (C) 1 (B)1 (D)1 或1

高中数学函数常用函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

高中数学函数常用函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常见函数性质汇总 常数函数f (x )=b (b ∈R) 图象及其性质:函数f (x )的图象是平行于x 轴或与x 轴重合(垂直于y 轴) 的直线 一次函数f (x )=kx +b (k ≠0,b ∈R)|k|越大,图象越陡;|k|越小,图象越平缓; 图象及其性质:直线型图象。b=0;k>0;k<0 定义域:R 值域:R 单调性:当k>0时,当k<0时 奇偶性:当b =0时,函数f (x )为奇函数;当b ≠0时,函数f (x )没有奇偶性; 反函数:有反函数。K=±1、b=0的时候 周期性:无 补充:一次函数与其它函数之间的lianxi 1、与一元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2、与曲线函数的联合运用 反比例函数f (x )= x k (k ≠0,k 值不相等永不相交;k 越大,离坐标轴越远) 图象及其性质:永不相交,渐趋平行;当k>0时,函数f (x )的图象分别在第 一、第三象限;当k<0时,函数f (x )的图象分别在第二、第四象限; 双曲线型曲线,x 轴与y 轴分别是曲线的两条渐近线; 既是中心对成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定义域:),0()0,(+∞-∞ 值域:),0()0,(+∞-∞ 单调性:当k>0时;当k<0时 奇偶性:奇函数反函数:原函数本身周期性:无 x y b O f (x )=b x y O f (x )=kx +b x y O f (x )=x k

补充:1、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与曲线函数的联合运用(常考查有无交点、交点围城图行的面积)——入手点常有两个— —⑴直接带入,李永二次函数判别式计算未知数的取值;⑵利用斜率,数形结合判断未知数取值(计算面积基本方法也基于此) 3、反函数变形(如右图)f (x )= d cx b ax ++(c ≠0且d ≠0) (对比标准反比例函数,总结各项内容) 二次函数 一般式:)0()(2≠++=a c bx ax x f 顶点式:)0()()(2≠+-=a h k x a x f 两根式:)0)()(()(21≠--=a x x x x a x f 图象及其性质:①图形为抛物线,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 ②当0>a 时,开口向上,有最低点当00时,函数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当<0时,函数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当=0时,函数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 ④)0()(2≠++=a c bx ax x f 关系)0()(2≠=a ax x f 定义域:R 值域:当0>a 时,值域为();当0a 时;当0

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题_有答案

高一数学集合与函数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对象:○1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所有的比赛项目;○2《高中数学》必修1中的所有难题;○3所有质数;○4平面上到点(1,1)的距离等于5的点的全体;○5在数轴上与原点O 非常近的点。其中能构成集合的有( ) A .2组 B .3组 C .4组 D .5组 2、下列集合中与集合{21,}x x k k N +=+∈不相等的是( ) A .{23,}x x k k N =+∈ B .{41,}x x k k N +=±∈ C .{21,}x x k k N =+∈ D .{23,3,}x x k k k Z =-≥∈ 3、设221()1x f x x -=+,则(2)1()2 f f 等于( ) A .1 B .1- C .35 D .35- 4、已知集合2{40}A x x =-=,集合{1}B x ax ==,若B A ?,则实数a 的值是( ) A .0 B .12± C .0或12± D .0或12 5、已知集合{(,)2}A x y x y =+=,{(,)4}B x y x y =-=,则A B =I ( ) A .{3,1}x y ==- B .(3,1)- C .{3,1}- D .{(3,1)}- 6、下列各组函数)()(x g x f 与的图象相同的是( ) (A )2)()(,)(x x g x x f == (B )22)1()(,)(+==x x g x x f (C )0)(,1)(x x g x f == (D )???-==x x x g x x f )(|,|)( )0()0(<≥x x 7、是定义在上的增函数,则不等式的解集

函数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一. 课标要求: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教材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当作三种重要的函数模型来学习,强调通过实例和图象的直观,揭示这三种函数模型增长的差异及其关系,体会建立和研究一个函数模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具体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 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5.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6.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7.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f(x)=a x的符号、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别点). 8.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了解对数换底公式及其简单应用,能将一般对数转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通过具体函数,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f(x)=log a x符号及意义,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殊点). 9.知道指数函数y=a x与对数函数y=log a x互为反函数(a>0, a≠1),初步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f- -1(x)的意义. 10.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五种具体函数 1 312 ,,, y x y x y x y x - ====的 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11.通过应用实例的教学,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函数模型. 12.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 2..教材对函数的三要素着重从函数的实质上要求理解,而对定义域、值域的繁难计算,特别是人为的过于技巧化的训练不做提倡,要准确把握这方面的要求,防止拨高教学. 3. 函数的表示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重视采用不同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目的是丰富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 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图象的直观作用,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研究图象,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基本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基本性质 1.奇偶性 (1)定义:如果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x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为奇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x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为偶函数。 如果函数f (x )不具有上述性质,则f (x )不具有奇偶性.如果函数同时具有上述两条性质,则f (x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注意: ○ 1 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 2 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则-x 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 ○ 1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 2 确定f (-x )与f (x )的关系; ○ 3 作出相应结论: 若f (-x ) = f (x ) 或 f (-x )-f (x ) = 0,则f (x )是偶函数; 若f (-x ) =-f (x ) 或 f (-x )+f (x ) = 0,则f (x )是奇函数。 (3)简单性质: ①图象的对称性质:一个函数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一个函数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设()f x ,()g x 的定义域分别是12,D D ,那么在它们的公共定义域上: 奇+奇=奇,奇?奇=偶,偶+偶=偶,偶?偶=偶,奇?偶=奇 2.单调性 (1)定义: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f (x 2)),那么就说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减函数); 注意: ○ 1 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 2 必须是对于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

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 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5分,共50分)。 1.用描述法表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全体,应是 ( ) A .{x |ax 2+bx +c =0,a ,b ,c ∈R } B .{x |ax 2+bx +c =0,a ,b ,c ∈R ,且a ≠0} C .{ax 2+bx +c =0|a ,b ,c ∈R } D .{ax 2+bx +c =0|a ,b ,c ∈R ,且a ≠0} 2.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B ∩[C U (A ∪C)] B.(A ∪B) ∪(B ∪C) C.(A ∪C)∩(C U B) D.[C U (A ∩C)]∪B 3.设集合P={立方后等于自身的数},那么集合P 的真子集个数是 ( ) A .3 B .4 C .7 D .8 4.设P={质数},Q={偶数},则P ∩Q 等于 ( ) A . B .2 C .{2} D .N 5.设函数x y 111+=的定义域为M ,值域为N ,那么 ( ) A .M={x |x ≠0},N={y |y ≠0} B .M={x |x <0且x ≠-1,或x >0},N={y |y <0,或0<y <1,或y >1} C .M={x |x ≠0},N={y |y ∈R } D .M={x |x <-1,或-1<x <0,或x >0=,N={y |y ≠0} 6.已知A 、B 两地相距150千米,某人开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 地到达B 地,在B 地停留1小时后再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返回A 地,把汽车离开A 地的距离x 表示为时间t (小时)的函数表达式是 ( ) A .x =60t B .x =60t +50t C .x =???>-≤≤)5.3(,50150)5.20(,60t t t t D .x =?????≤<--≤<≤≤)5.65.3(),5.3(50150)5.35.2(,150) 5.20(,60t t t t t 7.已知g (x )=1-2x,f [g (x )]=)0(122≠-x x x ,则f (21)等于 ( ) A .1 B .3 C .15 D .30 8.函数y=x x ++-1912是( )

一次函数概念图像及性质

一次函数概念、图像及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认识一次函数定义、图像,并能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出图像 2. 理解一次函数的截距概念,会根据直线的表达式指出它在y 轴上的截距 3. 理解、掌握一次函数性质,熟悉图像所经过的象限及y 随x 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4. 能运用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综合型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确定解析式 2. 掌握一次函数性质,并能灵活运用于解题 3. 能结合一次函数知识点灵活求解综合型问题 【教学内容】 ★ 知识梳理 一、概念 定义:解析式形如)0( ≠+=k b kx y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二、图像 一次函数的图象满足:(1)形状是一条直线;(2)始终经过(0 , b )和(k b - , 0)两点 三、截距 定义:直线)0( ≠+=k b kx y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 0 (b ,截距是b 四、性质 1. 一次函数)0( ≠+=k b kx y ,当0>k 时,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值增大而增大;当0k ,且0>b 时,直线)0( ≠+=k b kx y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2)当0>k ,且0b 时,直线)0( ≠+=k b kx y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4)当0

一、概念 例1. 下列关于x 的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是( ) (A )1)1(32+-=x y (B )x x y 1+ = (C )x y 3-= (D )x y 5-= 例2. 下列各式中,y 与x 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成一次函数关系的是 (1)x y 43= (2)x y 2 2-= (3)x y 29-= (4)x y 4= (5)52=+xy (6)765=+y x 例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 (B )不是一次函数就一定不是正比例函数 (C )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D )不是正比例函数不一定不是一次函数 例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32--=x y 中,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B )在x y 21-=中,y 与x 成正比例 (C )在1=xy 中,y 与x 1成正比例 (D )在圆的面积公式2r S π=中,S 与2r 成正比例 例5. 已知b kx y +=,当3-=x 时,0=y ;当1=x 时,4=y ,求k 、b 的值

高中数学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

课题: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够用描点法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能根据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行值的大小比较.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画出2x y =、1 ()2 x y =的图像,并以这两个函数为例,说说指数函数的性质. 2. 讨论:t 与P 的关系?(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P 的取值,通过对应关系log P =, 生物死亡年数t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从而t 是P 的函数) 二、讲授新课: 1.教学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① 定义:一般地,当a >0且a ≠1时,函数a y=log x 叫做对数函数(logarithmic function). 自变量是x ; 函数的定义域是(0,+∞) ② 辨析: 对数函数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22log y x =,5log (5)y x = 都不是对数函数, 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0(>a ,且)1≠a . ③ 探究:你能类比前面讨论指数函数性质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 研究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 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④ 练习: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 x y 2log =;0.5log y x = ⑤ 讨论:根据图象,你能归纳出对数函数的哪些性质? 列表归纳:分类 → 图象 → 由图象观察(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定点) 引申:图象的分布规律? 2、总结出的表格

集合与函数概念测试题

修文县华驿私立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单元测试卷(四) (内容:集合与函数概念 满分:150 时间:120 制卷人:朱文艺)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均有A,B,C,D 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把你的正确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每小题5分,共60分) 1.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B .集合{} 1|2-=x y y 与集合(){} 1|,2-=x y y x 是同一个集合 C .自然数集N 中最小的数是1 D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 已知{}32|≤≤-=x x M ,{}41|>-<=x x x N 或, 则N M 等于 ( ) A. {}43|>≤=x x x N 或 B. {}31|≤<-=x x M C. {}43|<≤=x x M D.{}12|-<≤-=x x M 3. 函数2() = f x ( ) A. 1 [,1]3- B. 1(,1)3- C. 11(,)33- D. 1(,)3 -∞- 4. 下列给出函数()f x 与()g x 的各组中,是同一个关于x 的函数的是 ( ) A .2 ()1,()1x f x x g x x =-=- B .()21,()21f x x g x x =-=+ C .2(),()f x x g x == D .0()1,()f x g x x == 5. 方程组? ??-=-=+122 y x y x 的解集是 ( ) A .{}1,1==y x B .{}1 C.{})1,1(|),(y x D . {})1,1( 6.设{} 是锐角x x A |=,)1,0(=B ,从A 到B 的映射是“求正切”,与A 中元素0 60相对应的B 中元素是 ( ) A .3 B . 33 C .21 D .2 2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专题讲座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研究 李梁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函数就是中学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它就是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本专题内容由四部分构成:关于函数内容的深层理解;函数概念与性质的教学建议;学 生学习中常见的错误分析与解决策略;学生学习目标检测分析、 研究函数问题通常有两条主线:一就是对函数性质作一般性的研究,二就是研究几种具体的基本初等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研究函数的问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的有关应用等、 一、关于函数内容的深层理解 (一)函数概念的发展史简述 数学史角度:早期函数概念(Descartes,1596—1650引入坐标系创立解析几 何,已经关注到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依赖关系)[几何角度];Newton,1642—1727,用数流来定义流量(fluxion)的变化率,用以表示变量间的关系;Leibniz,1646—1716引入 常量、变量、参变量等概念;Euler引入函数符号,并称变量的函数就是一个解析表达式[代数角度];Dirichlet,1805—1859提出就是与之间的一种对应的观点[对应关系角度] ;Hausdorff在《集合论纲要》中用“序偶”来定义函数[集合论角度]、 Dirichlet:认为怎样去建立与之间的关系无关紧要,她拓广了函数概念,指出:“对于在某区间上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一个确定的值,那么叫做的函数、”这种函数的定义,避免了以往函数定义中所有的关于依赖关系的描述,简明精确(经典函数定义)、 Veblen,1880-1960用“集合”与“对应”的概念给出了近代函数定义,通过集合概念,把函数的对应关系、定义域及值域进一步具体化了,且打破了“变量就是数”的限制,变量可以就是数,也可以就是其它对象、 (二)初高中函数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初中函数概念: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与性质(T)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知识要点】 1.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三要素 2.怎么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3.怎么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典型例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解析式,并注明定义域. (1)若x x x f 2)1(+=-,求)(x f . (2)若31 )1(44-+=+x x x x f ,求)(x f . 例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1(1 3 2≥++=x x x y (2)1)(--=x x x f (3)232--=x x y (4)246 (),[1,4]1 x x f x x x ++= ∈+

例3.已知函数f (x )=m (x +x 1)的图象与函数h (x )=41(x +x 1 )+2的图象关于点A (0,1)对称. (1)求m 的值; (2)若g (x )=f (x )+ x a 4在区间(0,2]上为减函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4.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334)(2-+-=x x x f (2)x x x x f -+?-=11)1()( 例5.设定义在[-2,2]上的偶函数,)(x f 在区间[0,2]上单调递减,若)()1(m f m f <-,求实为数m 的取值范围。

例6.已知函数f (x )=x + x p +m (p ≠0)是奇函数. (1)求m 的值. (2)当x ∈[1,2]时,求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7.(2005年北京东城区模拟题)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D ={x |x ≠0},且满足对于任意x 1、x 2∈D , 有f (x 1·x 2)=f (x 1)+f (x 2). (1)求f (1)的值; (2)判断f (x )的奇偶性并证明; (3)如果f (4)=1,f (3x +1)+f (2x -6)≤3,且f (x )在(0,+∞)上是增函数,求x 的取值范围.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测试题

集合与函数概念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1.已知(){},3A x y x y =+=,(){},1B x y x y =-=,则A B = ( ). A .{}2,1 B .(){}2,1 C .{}2,1x y == D .()2,1 2.如图,U 是全集,,,M P S 是U 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 A .()M P S B .()M P S C .()()U M P C S D .()()U M P C S 3.下列各组函数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2 (),()f x g x = = (B) 0 ()1,()f x g x x == (C) 2 1()1,()1 x f x x g x x -=+=- (D )2 (),()f x g x = = 4.函数{}()1,1,1,2f x x x =+∈-的值域是( ). (A) 0,2,3 (B) 30≤≤y (C) }3,2,0{ (D )]3,0[ 5.已知函数2 2 1()12,[()](0)x g x x f g x x x -=-= ≠,则(0)f 等于( ) . (A) 3- (B) 32 - (C) 32 (D ) 3 6.函数2 ()2(1)2f x x a x =+-+在区间(,4]-∞上递减,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a ≥- (B) 3a ≤- (C) 5a ≤ (D )3a ≥ 7.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1)(+-=x x f ,则当0

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概览:概念,表示方法,图象和性质 1. 概念 函数的定义:传统定义(初中的),近代定义。自变量,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两域都是集合,回答时要正确表示。〗 对应法则f 是函数的核心,是对自变量的“操作”,如)(x f 是对x 进行“操作”,而)(2x f 是对2x 进行“操作”,)2(f 是对2进行“操作” 函数的三要素,或两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 判定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定义域和值域分别相同的两个函数不一定是同一函数,例x y x y 2,==;又如])1,0[(,2∈==x x y x y 定义域都取〗 区间 定义,名称,符号,几何(数轴)表示 映射 定义,符号,与函数的异同 2. 函数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分段函数 定义域、值域、最值 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配凑,换元,待定系数,函数方程(消去法) 3. 函数的图象 作图的步骤:定义域,列表,描点,连线〖注意抓住特征点,如边界点,与两轴的交点等;边界点注意空心/实心〗 带有绝对值符号的函数 定义域,分段脱去绝对值,作图 4. 函数的性质 求定义域 分式,偶次根式,对数的真数和底数,复合函数,实际问题中的实际意义。 求值域 由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决定,故应先考虑定义域。方法:观察分析,例 函数211)(x x f +=;配方;换元;判别式;单调性;数形结合(图象);基本不等式;反求法(反函数法)等。 单调性 对于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而言。 单调区间若不含端点,则必须写成开区间,若含端点,则写成闭区间,通常写成开区间也可。 一个函数可能有多个独立的单调区间,应用逗号相隔回答,不用并集,而函数的两域都是整体性的集合,若有必要则要用并集回答。 图象特征:从左到右升/降。 证明步骤:设值,作差,定号,作答。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有关规律。 如增加增得增,减加减得减;注意:增乘增未必增,减乘减未必减(还要看各自的函数值是否同正或同负) 奇偶性

高中数学必修-函数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 第二章 函数 1.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2)相等函数: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这两个函数为相等函数. (3)函数的表示法: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有解析法、图象法和列表法. 2. 求给出解析式的函数定义域的基本方法: (1))(x f 为整式型函数时,定义域为R ; (2))(x f 为分式型函数时,定义域为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的集合; (3))(x f 为偶次根式型函数时,定义域为使被开方数非负的实数的集合; (4))(x f 为零次幂型函数时,定义域为底数不为零的实数的集合; (5)若)(x f 是由上述几部分式子构成,则定义域为各个简单函数定义域的交集。 3.增函数、减函数 一般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区间D ?I ,如果对于任意x 1,x 2∈D ,且x 1<x 2,则都有: (1)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f (x 1)<f (x 2); (2)f (x )在区间D 上是减函数?f (x 1)>f (x 2). 4.利用定义法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1)取值:在指定区间上任取)(,,122121x x x x x x <<或且令; (2)作差:将)]()()[()(1221x f x f x f x f --或进行化简变形,变形的方向应有利于判断)()(21x f x f - )]()([12x f x f -或的符号,主要的变形方法有因式分解、配方、有理化等; (3)定号:对变形后盾额差进行判断,确定)]()()[()(1221x f x f x f x f --或的符号; (4)判断:判断函数符合增函数还是减函数的定义,从而得出结论。 复合函数单调性的确定: “同增异减”. 5.函数的奇偶性 (1)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函数)(x f 就叫做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0,0(对称;0)0(=f

函数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I 一. 课标要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 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教材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当作三种重要的函数模型来学习,强调通过实例和图象的直观,揭示这三种函数模型增长的差异及其关系,体会建立和研究一个函数模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具体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 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5.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6.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7.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f(x)=a x的符号、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别点). 8.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了解对数换底公式及其简单应用,能将一般对数转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通过具体函数,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f(x)=log a x符号及意义,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殊点). 9.知道指数函数y=a x与对数函数y=log a x互为反函数(a>0, a≠1),初步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f- -1(x)的意义. 1 10.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五种具体函数y = x,y= x3,y=x-1,y = x2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11.通过应用实例的教学,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函数模型. 12.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1.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 2..教材对函数的三要素着重从函数的实质上要求理解,而对定义域、值域的繁难计算,特别是人为的过于技巧化的训练不做提倡,要准确把握这方面的要求,防止拨高教学. 3.函数的表示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重视采用不同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目的是丰富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 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图象的直观作用,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研究图象,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方法. 4.教材将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进行了逻辑顺序上的调整,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思维

函数概念与性质练习题目大全

函数概念与性质练习题大全 函数定义域 1、函数x x x y +-=)1(的定义域为 A . {}0≥x x B .{}1≥x x C .{}{}01 ≥x x D .{}10≤≤x x 2、函数x x y +-=1的定义域为 A . {}1≤x x B .{}0≥x x C .{}01≤≥x x x 或 D .{}10≤≤x x 3、若函数)(x f y =的定义域是[]2,0,则函数1 ) 2()(-= x x f x g 的定义域是 A . []1,0 B .[)1,0 C .[)(]4,11,0 D .()1,0 4、函数的定义域为)4323ln(1 )(22+--++-= x x x x x x f A . (][)+∞-∞-,24, B .()()1,00,4 - C .[)(]1,00,4 - D .[)()1,00,4 - 5、函数)20(3)(≤<=x x f x 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为 A . ()+∞,0 B .(]9,1 C .()1,0 D .[)+∞,9 6、函数4 1lg )(--=x x x f 的定义域为 A . ()4,1 B .[)4,1 C .()()+∞∞-,41, D .(]()+∞∞-,41, 7、函数2 1lg )(x x f -=的定义域为 A . []1,0 B .()1,1- C .[]1,1- B .()()+∞-∞-,11, 8、已知函数 x x f -= 11)(的定义域为M ,)1ln() (x x g +=的定义域为N ,则=N M A . {}1->x x B .{}1

高一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_高一数学函数的性质

高一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_高一数学函数的性质 同学们升入高中,有没有感觉到高中的数学不再像初中数学那样简单易懂了?高中的数学知识点非常多,同学们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下面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高一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 1、函数:设A、B为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个特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写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相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B={f(x)∣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2、函数定义域的解题思路: ⑴若x处于分母位置,则分母x不能为0。 ⑵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0。 ⑶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0。 ⑷指数对数式的底,不得为1,且必须大于0。 ⑸指数为0时,底数不得为0。 ⑹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各个部分都有意义的x值组成的集合。 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3、相同函数

⑴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⑵定义域一致,对应法则一致。 4、函数值域的求法 ⑴观察法:适用于初等函数及一些简单的由初等函数通过四则运算得到的函数。 ⑵图像法:适用于易于画出函数图像的函数已经分段函数。 ⑶配方法:主要用于二次函数,配方成 y=(x-a)2+b 的形式。 ⑷代换法:主要用于由已知值域的函数推测未知函数的值域。 5、函数图像的变换 ⑴平移变换:在x轴上的变换在x上就行加减,在y轴上的变换在y上进行加减。 ⑵伸缩变换:在x前加上系数。 ⑶对称变换:高中阶段不作要求。 6、映射: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A 中的任意仪的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确定的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⑴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⑵集合A中的不同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⑶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7、分段函数 ⑴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式表达式。 ⑵各部分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取值范围不同。 ⑶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8、复合函数:如果(u∈M),u=g(x) (x∈A),则,y=f[g(x)]=F(x) (x∈A),称为f、g 的复合函数。 高一数学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局部性质——单调性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应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变量 x1、x2,当x1< x2时,都有f(x1)f(x2),那么那么y=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D是 函数y=f(x)的单调递减区间。 ⑴函数区间单调性的判断思路 ⅰ在给出区间内任取x1、x2,则x1、x2∈D,且x1< x2。

1.1 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第一章 函数 1.1 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4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集合、区间、邻域及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了解函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集合、映射及函数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集合及其运算 1、集合概念 (1) 什么是集合? 所谓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2) 集合的表示法 a 列举法:就是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表示.由元素n a a a ,,21组成的集合A,可表示成 A={n a a a ,,21} b 描述法:若集合M 是由具有某种性质P 的元素x 的全体所组成,就可表示成 }|{P x x M 具有性质= (3) 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属于、包含、子集、真子集、空集. 2、集合的运算 (1) 并集 {| }A B x x A x B ?=∈∈或;(2) 交集 {| } A B x x A x B ?=∈∈且 (3) 差集 \{| }A B x x A x B =∈?但 (4) 全集与补集(或余集) 全集用I 表示,称A I \为A 的补集记作C A . 即 \{| }C A I A x x I x A ==∈?但 集合的并、交、补满足下列法则: (1) 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 (2) 结合律:)()(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3) 分配律:)()()(C B C A C B A ???=??, )()()(C B C A C B A ???=?? (4) 对偶律:C C C B A B A ?=?)(,C C C B A B A ?=?)( (5)幂等律:A A A ?=A A A ?=;(6)吸收律:A A ?Φ=A A ?Φ= 两个集合的直积或笛卡儿乘积 {(,)| }A B x y x A y B ?=∈∈ 且 二、区间与邻域 1、映射与领域 区间:开区间 ),(b a 、闭区间 ],[b a 、半开半闭区间],(b a ,),[b a 、有限,无限区间. 邻域:)(a U 或}|{),(δδδ+<<-=a x a x a U a :邻域的中心,δ:邻域的半径 去心邻域: }||0|{),(δδ<-<=a x x a U 左δ邻域),(a a δ-、右δ邻域),(δ-a a . 2、映射概念 定义 设,A B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 ,使得对A 中的每一个元素x .按法则f ,在B 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则称f 为从A 到B 的映射,记作 f B →:A 或,f y x A →∈:x| 其中,并y 称为元素x 的像,记作)(x f ,即 )(x f y =,而x 称为元素y 的一个原像。 映射f 的定义域:f D A =,映射f 的值域:(){()|}f R f A f x x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