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风炉炼铅渣工艺矿物学研究及选矿工艺探索

鼓风炉炼铅渣工艺矿物学研究及选矿工艺探索
鼓风炉炼铅渣工艺矿物学研究及选矿工艺探索

选矿实验流程

选矿试验的要求 选矿试验资料是选矿工艺设计的主要依据。选矿试验成果不仅对选矿设计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产品方案、技术经济指标等的合理确定有着直接影响,而且也是选矿厂投产后能否顺利达到设计指标和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为设计提供依据的选矿试验,必须由专门的试验研究单位承担。选矿试验报告应按有关规定审查批准后才能作为设计依据。在选矿试验进行之前,选矿工艺设计者应对矿床资源特征、矿石类型和品级、矿石特征和工艺性质、以及可选性试验等资料充分了解,结合开采方案,向试验单位提出试验要求,在“要求”中,一般不必详述试验单位通常都应做到的内容,而应着重提出需要试验单位解决的特殊内容和主要问题。 一、选矿试验类型的划分 选矿试验按研究的目的可分为可选性试验、工艺流程试验和选矿单项技术试验三种,按试验规模可分为试验室试验、半工业试验和工业试验三种。为便于明确选矿试验要求和叙述的方便,概括上述两种分类,将选矿试验类型划分为可选性试验、试验室小型流程试验、试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和选矿单项技术试验六种。 (1)可选性试验。一般由地质勘探部门完成。在地质普查、初勘和详勘阶段,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和加深可选性试验研究深度。可选性试验着重研究和探索各种类型和品级矿石的性质与可选性差别,基本选矿方法与可能达到的选矿指标,有害杂质剔除的难易,伴生成分综合回收的可能性等。试验研究的内容和深度应能判定被勘探的矿床矿石的利用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能为制订工业指标和矿床评价提供依据。可选性试验是在试验室装置或小型试验设备上进行的,一般只作矿床评价用。 (2)试验室小型流程试验。试验室小型流程试验是在矿床地质勘探完成之后,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之前进行。它着重对矿石矿物特征和选矿工艺特性、选矿方法、工艺流程结构、选矿指标、工艺条件及产品(包括某些中间产品)等进行试验研究和分析,并应进行两个以上方案的试验对比。试验研究的内容和深度。一般应能满足设计工作中初步制订工艺流程和产品方案、选择主要工艺设备及进行设计方案比较的要求。由于试验室小型流程试验规模小、试料少、灵活性大、入力物力花费较少,因此允许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广泛的探索,又因它的试料容易混匀,分批操作条件易于控制,因此是各项试验的最基本试验。但是,它是在试验室小型非连续(或局部连续)试验设备上进行的,其模拟程度和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虽优于可选性试验,但不及试验室扩大连续试验。 (3)试验室扩大连续试验。试验室扩大连续试验是在小型流程试验完成之后,根据小型流程试验确定的流程,用试验室设备模拟工业生产过程的磨矿、选别乃至脱水作业的连续试验。它着重考察流程动态平衡条件下(包括中矿返回)的选矿指标和工艺条件。各试验研究单位连续试验设备的能力很不一致,一般为 40 一 200kg/h。试验室扩大连续试验比小型流程试验的模拟性较好,可靠性较小型流程试验高些。 (4)半工业试验。半工业试验是在专门建立的半工业试验厂或车间进行的,试验可以是全流程的连续,也可以是局部作业的连续或单机的半工业试验。试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试验室试验的工艺流程方案,并取得近似于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为选矿厂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或为进一步做工业试验打下基础。半工业试验所用的设备为小型工业设备,试验厂的规模尚无明确的规定,一般为 1~5t/h。 (5)工业试验。工业试验是在专门建立的工业试验厂或利用生产选矿厂的一个系列甚至全厂进行的局部或全流程的试验,由于其设备、流程、技术条件与生产或今后的设计基本相同,故技术经济指标和技术参数比半工业试验更为可靠。

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新技术

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新技术

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法 一、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法简介 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法工艺流程为:熔剂、铅精矿或二次铅原 料及铅烟尘经配料、制粒或混捏后进行氧气底吹熔炼,产出烟气、一次粗铅和 铅氧化渣,烟气经余热锅炉回收余热和电收尘器收尘后采用二转二吸工艺制酸,尾气排放,铅烟尘返回配料。铅氧化渣经铸块后与焦块、熔剂块混合后入鼓风 炉进行还原熔炼,产出炉渣、烟气和粗铅,烟气经收尘后放空,铅烟尘返回配料。 工艺主要设备包括可旋转式氧气底吹熔炼炉,多元套管结构氧枪(多通道 水冷高温喷镀耐磨底吹氧枪),特殊耐磨材质的氧枪口保护砖,浅层分格富铅 渣速冷铸渣机(铅氧化渣铸渣机),带弧型密封罩和垂直模式壁中压防腐余热 锅炉,全封闭铅烟尘输送配料等, 新型结构鼓风炉(双排风口大炉腹角高料柱)等。 工艺的核心设备是氧气底吹熔炼炉。熔炼炉炉型结构为可回转的卧式圆筒形,在炉顶部设有2~3 个加料口,底侧部设有3~6 个氧气喷入口,炉子两端分 别设一个虹吸放铅口和铅氧化渣放出口。炉端上方设有烟气出口。 铅精矿的氧化熔炼是在一个水平回转式熔炼炉中进行的。铅精矿、铅烟尘、熔剂及少量粉煤经计量、配料、圆盘制粒后, 由炉子上方的气封加料口加入炉内, 工业纯氧从炉底的氧枪喷入熔池。氧气进入熔池后, 首先和铅液接触反应, 生成氧化铅(PbO ) , 其中一部分氧化铅在激烈的搅动状态下, 和位于熔池上 部的硫化铅(PbS) 进行反应熔炼, 产出一次粗铅并放出SO 2。反应生成的一次粗铅和铅氧化渣沉淀分离后, 粗铅虹吸或直接放出,铅氧化渣则由铸锭机铸块

难选锡矿选矿工艺技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难选锡矿选矿工艺技术 锡矿石的分选多为重选法、其工艺流程约分为原矿处理、矿砂分选和矿泥分选三部分。 原矿处理锡选厂的原理处理一般由洗矿、脱泥、破碎、筛分、分级、配矿、调浆和重介质预选等作业中的一项或几项组成。含泥量大且胶结性强的原料,在进入选矿作业之前要经过洗矿和脱泥;选矿在圆筒式或槽式洗矿机中,也可在洗矿筛上进行,或者用几种设备组成洗矿流程;脱泥常用的设备有圆锥分级机(分泥斗)和水力旋流器,脱泥用水力旋流器多为小型的,其直径为125mm、75mm、50mm 甚至>5mm。锡矿石选矿对破碎、筛分、分级等作业都有特殊的要求:破碎(包括磨矿)要达到但不得超过起始选矿粒度,以保证锡石只实现单体分离而不发生过粉碎,为避免过粉碎,通常采用多段磨矿和多段分选的流程;筛分作业通常是为跳汰选矿做准备的;分级作业则是为摇床选矿做准备;筛分和分级也常常作为控制破碎粒度的手段。重选的调浆作业是与浮选的调浆完全不同的,重选的调浆是为了给后续作业提供所要求的浓度、细度和悬浮状态。重介质预选是20 世纪70 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中国多采用重介质旋流器作为预选设备;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自80 年代后开发了DWP 旋涡分选器;重介质预选的脱废率高于20%~25%,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矿砂分选分选所用的设备主要是跳汰机和摇床。但是,随着资源的变化,入选锡石原矿的嵌布粒度越来越细。摇床便成为了最主要的设备。选锡摇床通常有四种产品,即精矿、次精矿、中矿和尾矿。选锡流程中的次精矿粒度比较粗,其中除部分单体锡石外,还有大量的铁锡结合体;通常都把全厂的次精矿集中磨矿,再单独进行分选。中国把这一流程称作“次精矿集中复洗”。 矿泥分选中国的典型流程的:离心机—皮带溜槽—刻槽矿泥摇床或悬挂式

选矿工艺流程修订稿

选矿工艺流程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工艺流程试验是为选矿厂设计(或现有选矿厂的技术改造)提供依据,在选矿厂初步设计(或拟定现场技术改造方案)前进行。一般选进行试验室试验,然后在试验室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半工业或工业试验。 选矿工艺流程试试验内容和必要的资料收集,一般由试验研究单位负责制订,有条件的可由试验、设计和生产部门三结合洽商确定。 一、收集资料的一般内容如下,但具体工程需根据条件的不同,区别对待 (一)了解上级机关下达任务的目地和委托单位提出的要求,例如:选矿厂规模、服务年限;主要有用成分和伴生成综合利用问题;试验阶段的划分;要求试验完成日期;选矿厂处理单一矿床的矿石还是几个矿床、不同类型的矿石;用户对精矿化学成分的特殊要求以及对精矿等级和粒度的要求;建厂地区的水源,选矿药剂,焙烧用燃料等的供应情况和性能分析资料等。 (二)了解有关地质资料,例如:矿床类型;地质储量;矿体产状;矿石类型;品位特征;嵌布特性;围岩脉石等变化情况;远景评价;采样设计等。 (三)了解采矿设计方面的资料,例如:采矿的开拓方案和采矿方法;不同类型矿石的混采、分采;围岩混入率和矿石采出品位;开采设计矿区的矿石类型配比和平均品位;开采设计5-10年内逐年开采的矿石类型配比和平均品位等。 (四)了解选矿方面资料,例如:选矿设计对试验的特殊要求。国内外类似矿石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情况,可能应用的选进技术等。 二、选矿工艺流程试验主要内容有 (一)矿石性质研究 是选择选矿方案和确定选厂设计方案时与类似矿石生产实践作对比分析的依据,其中某些数据是选厂具体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原始数据。 矿石性质研究包括:光谱定性和半定量,化学全分析,岩矿鉴定,物相分析,粒度分析,磁性分析,重液分析,试金分析,磨矿细度,矿石可磨度,及各种物理性能(比重、比磁化系数、导电率、水分、真比重和假比重、堆积角和摩擦角、硬度、粘度等)。 (二)选矿方法、流程结构,选矿指标和工艺条件 直接关系到选矿厂的设计方案和具体组成,是选厂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必须慎重考虑,要求选矿方法、流程结构合理,选矿指标可靠。

鼓风炉炼铅故障排除方法

鼓风炉炼铅 故障排除方法 目录 一、炼铅鼓风炉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 1.炉顶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1) 2.风口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1) 3.咽喉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2) 4.虹吸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2) 5.炉结的生成及其处理 (2) 二、停炉 (4) 1.临时性停炉 (4) 2.计划性停炉大修 (5) 三、排放熔炼产物 (5) 四、铅鼓风炉的供风与焦炭燃烧 (6) 1焦炭燃烧反应的合理控制 (6) 2焦炭燃烧与炉内还原气氛的控制 (6) 3炉内还原气氛的控制 (7) 4 焦炭燃烧强度与鼓风炉生产率的关系 (7) 五、鼓风炉炼铅的主要技术条件及控制 (8) 1鼓风炉炼铅的主要技术条件 (8) 2鼓风炉炼铅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

一、炼铅鼓风炉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炉顶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炉顶冒火产生的原因: ①风焦比不当,焦炭过剩,大量CO在炉顶燃烧; ②焦炭中含挥发物过多; ③焦点上移; ④料柱太低,大量CO来不及同炉料作用,便逸到炉面上燃烧; ⑤炉结形成,引起悬料。 消除的措施: ①调节好风量、风压; ②改善焦炭质量; ③提高料柱; ④消除炉结和悬料。 料面跑空风产生的原因: ①炉结严重,造成炉子横截面积缩小,炉气集中通过; ②炉料粉状物多,透气性差,风压高,将粉料吹出形成空洞。 消除的措施: ①暂停风,消除炉结; ②改进烧结配料和操作,提高烧结块强度; ③适当降低风压。 降料速度慢产生的原因: ①风口送风不好; ②还原能力过强,风口区温度低; ③炉料粉状物多或强度太低,造成透气性差; ④炉料或炉渣熔点高。 消除的措施: ①处理好风口,扩大送风面积; ②调整好风焦比; ③加入返渣改善炉料透气性; ④烧结改料调整炉渣成分。 2.风口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风口常见故障是:发黑、发红、发暗、发空、发硬。 其产生的原因: ①焦率太低,造成风口发黑、发暗; ②焦率太高,焦点上移,风口区变冷而引起发黑; ③风口上方长炉结,造成风口区出现空洞; ④焦炭分布不均匀,炉中心焦炭不足,造成中心发硬; ⑤水冷水套水温太低,造成风口区冷凝或发红。 消除的措施: ①调整焦率,使风焦比适当;

(冶金行业)黄金选矿与加工技术

(冶金行业)黄金选矿与加 工技术

黄金选矿和加工技术 2010-03-13 金在矿石中的含量极低,为了提取黄,需要将矿石破碎和磨细且采用选矿方法预先富集或从矿石中使分离出来。黄选矿中使用较多的是重选和浮选,重选法在砂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浮选法是岩矿山广为运用的选矿方法,目前我国80%左右的岩矿山采用此法选,选矿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壹)黄破碎和磨矿 据调查,我国选厂多采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碎,采用标准型圆锥碎矿机中碎,而细碎则采用短头型圆锥碎矿机以及对辊碎矿机。中、小型选厂大多采用俩段壹闭路碎矿,大型选厂采用三段壹闭路碎矿流程。 为了提高选矿生产能力,挖掘设备潜力,对碎矿流程进行了改造,使磨矿机的利用系数提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多碎少磨,降低入磨矿石粒度。 (二)重选 重选在岩矿山应用比较广泛,多作为辅助工艺,在磨矿回路中回收粗粒,为浮选和氰化工艺创造有利条件,改善选矿指标,提高的总回收率,对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山东省约有10多个选厂采用了重选这壹工艺,平均总回收率可提高2%~3%,企业经济效益好,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可得数百万元的利润。河南、湖南、内蒙古等省(区)亦取得好的效果,采用的主要设备有溜槽、摇床、跳汰机和短锥旋流器等。从我国多数黄矿山来见,浮—重联合流程(浮选尾矿用重选)适于采用,今后应大力推广阶段磨矿阶段选别流程,提倡能收、早收的选矿原则。

(三)浮选 据调查,我国80%左右的岩矿山采用浮选法选,产出的精矿多送往有色冶炼厂处理。由于氰化法提的日益发展和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精矿运输损失,近年来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采取就地处理(当然也由于选冶之间的矛盾和计价等问题,迫使矿山就地自行处理)促使浮选工艺有较大发展,在黄生产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通常有优先浮选和混合浮选俩种工艺。近年来在工艺流程改造和药剂添加制度方面有新的进展,浮选回收率也明显提高。据全国40多个选厂,浮选工艺指标调查结果表明,硫化矿浮选回收率为90%,少数高达95%~97%;氧化矿回收率为75%左右;个别的达到80%~85%。近年来,浮选工艺流程的革新改造以及科研成果很多,效果明显。阶段磨浮流程,重—浮联合流程等,是目前我国浮选工艺发展的主要趋势。如湘西矿采用重—浮联合流程,进行阶段磨矿阶段选别,获得较好指标,回收率提高6%之上;焦家矿、五龙矿、文峪矿、东闯矿等也取得壹定的效果。又如新城矿,原流程为原矿直接浮选,由于含泥较高(矿石本身含泥高,再加采矿尾砂胶结充填强度不够,带入部分泥砂)使选矿指标连续下降。经考查试验,采用了泥砂分选工艺流程,回收率由93.05%提高到95.01%,精矿品位135g/t提高到140g/t,稳定了生产。厂峪矿由于原矿品位逐年下降,因此使浮选指标降低,经和沈阳黄学院等单位合作试验研究采用分支浮选工艺,提高了浮选指标和精矿品位。这壹科研成果(于1988年1月黄总X公司通过了技术鉴定),为浮选工艺改造得到了新的启示。当然,浮选法和其他方法壹样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对所有含矿石都有效,主要仍要考虑矿石性质,在选择工艺流程时,需进行多方面的论证和试验。 近几年来,为提高分选效果,在工艺不断改进的同时,对药剂添加制度和混

细粒锡石氧化锡矿选矿工艺技术

立志当早,存高远 细粒锡石氧化锡矿选矿工艺技术 全国绝大多数锡选厂是采用重选法回收锡。重选法回收锡的有效粒级为 +40μm,而对-40μm 粒级来说回收率极低一般仅为10%左右。全国的尾矿库每年损失的锡金属达9.6 万吨,其中-40μm 粒级所损失的金属约为7.68 万吨/年,占总尾矿损失的80%。回收细泥中的锡,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浮选法。广西大厂车河选厂从1983 年至1987 年是使用混合甲苯胂酸和苄基胂酸做捕收剂,浮选指标较好,细泥中锡回收率有大幅度提高,但这两种药剂再生产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危害都较大。1987 年开发了水杨氧肟酸和P86 组合捕收剂在该厂浮选锡,锡精矿品位达28%,作业回收率达93%,与重选相比,细泥中的回收率可提高40-50%。 在此基础上2005 年又研制了锡矿新型捕收剂,该药剂价格较水杨氧肟酸 低,和P86 联合使用对云南都龙锡矿进行小型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指标。采用重-浮联合流程(粗粒重选,细粒浮选),取得精矿品位为40.48%,回收率53.77%的指标,小型试验与原全重选指标相比,回收率提高了16 个百分点。该项试验工作正准备进行扩大试验和工业试验,试验成功后,可在都龙锡矿各选厂中推广应用。 锡石性脆,选矿过程中极易泥化损失,多年来国内外选矿工作者在致力于减少锡细泥化损失,提高锡选矿回收率的研究作了大量工作。如采用周边排矿磨机,细筛,粗粒浮选机等,而这些设备及传统台浮工艺均难以解决锡石多金属硫化矿中锡石嵌布粒度粗细不均等类型矿石的选矿问题。 后来开发的粗磨早收锡石台浮工艺是将粗磨(-1.5mm)条件下的重选精矿通过台浮作业,首先将粗粒单体锡石与硫化矿分离,及时回收已单体竭力的锡石,直接获得高质量锡石精矿,实现早收锡石之目的。从而减少了锡石过磨泥化损

选矿方法(基本原理、工艺流程)

1、重介质选矿法: (1)方法是基于矿石中不同的矿粒间存在着密度差,(或粒度差),籍助流体动力和各种机械力作用,造成适宜的松散分层和分离条件,使不同物料得到分离。 重介质选矿分选原理 根据阿基米德定理,小于重介质密度的颗粒将在介质中上浮,大于重介质密度的颗粒在介质中下沉。 (2)工艺流程 矿石的重选流程是由一系列连续的作业组成。作业的性质可分成准备作业、选别作业、产品处理作业三个部分。(1) 准备作业,包括a:为使有用矿物单体解离而进行的破碎与磨矿;b:多胶性的或含黏土多的矿石进行洗矿和脱泥;c:采用筛分或水力分级方法对入选矿石按粒度分级。矿石分级后分别入选,有利于选择操作条件,提高分选效率。2) 选别作业,是矿石的分选的主体环节。选别流程有简有繁,简单的由单元作业组成,如重介质分选。(3) 产品处理作业,主要指精矿脱水、尾矿输送和堆存。 2、跳汰选矿法 (1)原理:跳汰选矿是在垂直交变介质流的作用下,使矿粒群松散,然后按密度差分层:轻的矿物在上层,叫轻产物;重的在下层,叫重产物,从而达到分选的目的。介质的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矿粒间的密度差越大,则分选效率越高。 实现跳汰过程的设备叫跳汰机。被选物料给入跳汰机内落到筛板上,便形成一个密集的物料展,这个物料层,称为床层。在给料的同时,从跳汰机下部周期性的给入上下交变的水流,垂直变速水流透过筛孔进入床层,物料就是在这种水流中经受跳汰的分选过程。 (2)工艺过程 当水流上升时,床层被冲起,呈现松散及悬浮的状态。此时,床层中的矿粒,按其自

身的特性(密度、粒度和形状),彼此作相对运动,开始进行分层。在水流已停止上升,但还没有转为下降水流之前,由于惯性力的作用,矿粒仍在运动,床层继续松散、分层。水流转为下降,床层逐渐紧密,但分层仍在继续。当全部矿粒落回筛面,它们彼此之间已丧失相对运动的可能,则分层作用基本停止。此时,只有那些密度较高、粒度很细的矿粒,穿过床层中大块物料的间隙,仍在向下运动,这种行为可看成是分层现象的继续。下降水流结束,床层完全紧密,分层便暂告终止。水流每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用的时间称为跳汰周期。在一个跳汰周期内,床层经历了从紧密到松散分层再紧密的过程,颗粒受到了分选作用。只有经过多个跳汰周期之后,分层才逐趋完善。最后,高密度矿粒集中在床层下部,低密度矿粒则聚集在上层。然后,从跳汰机分别排放出来,从而获得了两种密度不同,即质量不同的产物。 3、浮选 (1)原理:浮选是根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而分选矿物的一种选矿方法。 (2)浮选流程包括磨矿,分级,调浆及浮选的粗选、精选、扫选作业。有一段磨浮流程;分段磨矿-浮选的阶段磨浮流程;精矿或中矿再磨再选流程。浮选产出粗精矿的作业称粗选;粗精矿再选作业称精选;尾矿再选作业称扫选。回收矿石中多种有用矿物时,不同矿物先后浮选的流程称优先浮选或选择浮选;先将有用矿物全部浮出后再行分离的流程,称混合-分离浮选。工业生产时必须针对矿石的性质和对产品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药方和浮选流程。 浮选的原则流程即浮选的骨干流程或流程的主干结构。它一般包括段数、循环和矿物的浮选顺序等内容。 3)浮选机:浮选机类型: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充气式浮选机、混合式浮选机或充气搅拌式浮选机、气体析出式浮选机。

选矿安全技术与选矿工艺流程

编号:SM-ZD-24133 选矿安全技术与选矿工艺 流程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选矿安全技术与选矿工艺流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第一节选矿安全技术 选矿是利用矿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借助各种选矿设备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分离,并达到使有用矿物相对富集的过程。它是一门分离富集、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技术科学。 一、矿物与矿石 (一)矿物 矿物是指在地壳中由于自然的物理化学作用或生物作用,所生成的自然元素(如金、石墨、硫黄)和自然化合物(如磁铁、黄铜、石英),其成分比较均一。 直接与选矿有关的矿物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比重,是指矿物重量与4℃时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值。 ②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矿物的质量。 ③导电性,是指矿物的导电能力。

④磁性,是指矿物被磁铁吸引或排斥的性质。 ⑤润湿性,是指矿物能被水润湿的性质。 (二)矿石 矿石,是指在现代化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加工、利用的矿物集合体。矿石由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 有用矿物,是指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矿物,即选矿所能选出的预想的矿物。脉石矿物,是指国家尚不能利用的矿物。 (三)矿石的性质 矿石的性质包括矿石的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如颗粒和集合性的大小、形状、分布以及颗粒间的连晶等),矿石中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矿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等。 二、选矿的作用 冶金工业的飞速发展,鞭策采矿要加快步伐,提高效率,采取高效率低消耗的选矿方法,剔除采矿过程中贫化混入的岩石,恢复矿物地质品位,富集有用矿物。第二节选矿工艺流程 选矿工艺是由选前的矿石准备作业、选别作业、选后的

第五章、炼铅炉渣及其烟化处理

第五章炼铅炉渣及其烟化处理 目的要求:要求同学们掌握炼铅炉渣的化学组成、炉渣的来源、炉渣烟化的基本原理、烟化的主要设备及生产实践。 重点难点:1、炉渣烟化的基本原理; 2、炉渣烟化的主要设备及生产实践。 5.1炼铅炉渣的化学成分 在火法炼铅过程中产出的炉渣主要由炼铅原料中脉石氧化物和冶金过程中生成的铁、锌氧化物组成,其组分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矿石或精矿中的脉石,如炉料中未被还原的氧化物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锌等和炉料中被部分还原形成的氧化物氧化铁等。 (2)因熔融金属和熔渣冲刷而侵蚀的炉衬材料,如炉缸或电热前床中的镁质或镁铬质耐火材料带来的氧化镁、三氧化二铬等,这些氧化物的量相对较少。 (3)为满足冶炼需要而加入的熔剂,矿物原料中的脉石成分如二氧化硅,氧化钙,三氧化二铝,氧化镁等,而是单体氧化物的熔化温度很高,只有成分合适的多种氧化物的混合物才可能具有合适熔化温度和适合冶炼要求的物理性质。因此,各种原料中脉石的比例不一定符合造渣所要求的比例,必须配入熔剂如河砂(石英石)、石灰石等。 (4)伴随炭质燃料和还原剂(煤、焦炭)以灰分带入的脉石成分。 工业上对炉渣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选择十全十美的渣型比较困难。应根据原料成分、冶炼工艺等具体情况,从技术、经济等各方面进行比较,选择一种较适合本企业情况的相对理想渣型。 炼铅炉渣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高温熔体体系,它由FeO、SiO 2、CaO、Al 2 O 3 、ZnO、 MgO等多种氧化物组成,它们相互结合而形成化合物、固溶体、共晶混合物,还有少量硫化物、氟化物等。虽然各种炼铅方法(如传统的烧结---鼓风炉炼铅法、密闭鼓风炉炼铅锌和基夫赛特法、QSL法等)和不同工厂炉渣成分都有所不同,但基本在下列范围波动(%):13~20 Zn

管理制度选矿厂生产工艺技术管理办法

(管理制度)选矿厂生产工艺技术管理办法

选矿厂生产工艺技术管理办法 1、总则 生产技术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壹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疆阿舍勒选矿厂是新疆阿舍勒铜业股份XX公司的主要生产单位,隶属于新疆阿舍勒铜业股份XX公司,辖区设有“3科室5车间”,即1个主生产车间磨浮车间;4个辅助生产车间:碎矿车间、精矿脱水车间、尾矿输送车间、机电车间;1个办公室和1个生产调度室及1个选矿实验室。 选矿厂自试投产生产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生产指标逐年提高,技术水平日趋成熟。为充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逐步走上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逐步达到各项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使员工于生产、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逐步达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说标准话,做标准事”,依据新疆阿舍勒铜业股份XX公司的有关规定以及阿舍勒选矿厂近俩年的生产实践和《新疆阿舍勒选矿厂岗位生产技术作业指导书》、《新疆阿舍勒选矿厂工艺纪律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2.1本办法仅适用于新疆阿舍勒铜业股份XX公司选矿厂主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岗位。 2.2本管理办法若和上级管理部门和公司有关规定相冲突,以执行上级管理部门和公司的关联规定为准。 2.3本办法适用于厂部和车间俩级管理。 3、选矿厂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的领导和职责分工 3.1选矿厂厂级技术管理 3.1.1选矿厂厂级技术管理工作于选矿厂厂长和主管生产技术的副厂长领导下

工作。 3.1.2厂长或副厂长负责召开每天的工艺技术工作例会,讨论和协调解决生产工艺中存于的技术问题。 3.1.3厂级日常技术管理工作由选矿实验室负责。选矿实验室行使监督、检查、督促、落实本办法的权利和职责。 3.2选矿厂车间级技术管理 3.2.1选矿厂车间级技术管理工作由关联车间主任或副主任、工程师负责。3.2.2车间主任或副主任、工程师具体负责本车间生产工艺技术的日常管理工作,行使监督、检查、督促、落实本办法的权利和职责。 4、选矿实验室生产工艺技术管理 4.1选矿试验室具体负责选矿厂工艺技术的试验、科研、技改等项目的计划、方案、汇编、落实。没有按时完成关联试验或提交试验方案,每次罚实验室20元/次。 4.2协助经公司或选矿厂领导同意的外来科研单位于实验室、选矿厂进行的工艺技术试验工作,且积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4.3选矿试验室或各车间于进行现场重大工艺技术科学试验、工艺流程改革时,应事先经选矿厂工艺技术例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讨论,形成会议纪要,报请公司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于未经厂和公司许可,擅自改动现场工艺条件、私改工艺流程等,每发现壹次罚实验室或车间100元/次。造成工艺事故的按工艺事故处理。 4.4选矿试验室于承接或被委托进行非选矿厂安排的关联选矿试验,应事先征的选矿厂领导或主管领导的同意,且具有内部业务联系单时方可安排进行试验工

选锡矿的常见方法介绍

选锡矿的常见方法介绍 锡矿石的选矿方法是由其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由于锡石的密度比共生矿物大,因此锡矿石传统的选矿工艺为重力选矿。随着时间推移,入选矿石中锡石粒度不断变细,从而出现了锡石浮选工艺。此外,由于锡矿物中往往有各种氧化铁矿物存在,如磁铁矿、赤铁矿和褐铁矿等,这些矿物用浮选和重选均不能与锡石很好地分离,因此近年来在锡矿选矿流程中出现了磁选作业。 目前云锡公司大都沿用大屯选厂硫化矿车间30多年的浮-重选矿工艺,其流程是:原矿碎至20mm,一段闭路磨矿至0.074mm(200目)占60%~65%,混合浮选一粗二扫一精;铜硫分离磨至0.074mm占95%一粗二扫三精,产铜精矿、硫精矿;混合浮选尾矿再选硫化物后上重选。经一、二段床选;一次复洗;泥选;锡粗精矿除硫浮选,产锡精矿、富中矿。 长坡选矿厂为大厂矿务局所属选厂之一,其选矿流程为首先将原矿碎至-20mm后经筛分分成20~4和4~0mm两个粒级,20~4mm进入重介质旋流器预选。重介质旋流器重产品经一段棒磨后采用跳汰预选,跳汰尾矿用2mm振筛筛除+2mm作为废弃尾矿,-2mm进入摇床选别。跳汰和摇床精矿及中矿按品级分成富贫两系统,分别进行再磨并进行混合浮选。混合浮选尾矿进行摇床选别产出合格锡精矿;混合浮选精矿再经细磨进行铅锌分离浮选,并分别产出铅锑精矿和锌精矿。重选矿泥进入Φ300mm旋流器,溢流再经Φ125和Φ75mm水力旋流器组脱除细泥,沉砂经浓缩、浮选脱硫后进行锡石浮选。 近年来,在大厂查明了100号特富矿体,这是世界罕见的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大型特富矿体。矿石中锡、铅、锑和锌品位高,且含硫、砷、镉、铟、银和金可综合回收的伴生元素及稀贵金属元素。该矿石矿物种类多,组分复杂,选矿难度大。经过“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采用磁—浮—重和磁—重—浮—重两大类原则流程进行扩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分选指标。磁—浮—重流程首先在高峰矿巴里选矿厂应用,硫化矿浮选采用两段混浮分离工艺,获得锡、铅、锑和锌回收率为83.72%、82.16%、73.89%和80.50%。后长坡选矿厂经改造处理100号矿石,设计流程为磁—浮—重流程,硫化矿浮选采用优先混浮分离工艺,获得锡、铅、锑和锌回收率分别为78.11%、85.59%、82.63%和81.65%。 新路锡矿是广西平桂矿务局所属的主要锡矿,其砂锡矿分残坡积砂锡矿和冲积砂锡矿两种类型。前者品位高、储量大,呈块状、囊状和串珠状分布;后者品位较低,分布面广,矿体比较复杂。 白面山选厂是处理该矿砂锡矿的选厂之一。由于锡石在大于5mm和小于5mm粒级中的嵌布特性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以5mm为界粗细分选。+5mm的粗砂经棒磨机后进行两次跳汰选别,第一次跳汰的尾矿用摇床扫选,得到锡品位8%~9%的粗精矿进入二段磨。-5mm的细砂,用Φ600mm旋流器分级,其沉砂经两次跳汰选别,其溢流再用Φ400mm旋流器分级并用摇床选别。

锰矿的选矿工艺及加工技术

锰矿的选矿工艺及加工技术 (一)氧化锰矿石 以风化矿床的次生氧化锰矿石为主,还有某些沉积型和热液型矿床的原生和次生氧化锰矿石。矿石中锰矿物主要是硬锰矿、软锰矿和水锰矿等;脉石主要是硅酸盐矿物,也有碳酸盐矿物;常伴生铁、磷和镍、钴等成分。 氧化锰矿石的选矿方法以重选为主。风化型氧化锰矿石常含大量矿泥和粉矿,生产上采用洗矿-重选方法。原矿经洗矿除去矿泥,所得的净矿,有的可以作为成品矿石,有的需要用跳汰和摇床等再选。洗矿溢流有时也需要用重选或强磁选等方法进一步回收。有的沉积型原生氧化锰矿石,由于开采贫化,生产上采用了重介质和跳汰重选剔除脉石,得到块状精矿。 含铁氧化锰矿石中,铁矿物主要是褐铁矿。铁与锰难以用重选、浮选或强磁选分离,需要采用还原焙烧磁选方法。工业上已采用了洗矿-还原 焙烧磁选-重选流程。 (二)碳酸锰矿石 沉积型碳酸锰矿石中,主要锰矿物是菱锰矿、钙菱锰矿、含锰方解石和菱锰铁矿等;脉石有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也常伴生硫和铁等杂质。矿石一般比较复杂,锰矿物嵌布粒度细到微米,不易解离,往往难于得到较 高的精矿品位。 碳酸锰矿石选矿生产实践较少,研究了强磁选、重介质选矿和浮选等方法。

有的沉积型含硫碳酸锰矿石,工业上采用了炭质页岩、黄铁矿和锰矿物的顺序优先浮选流程。有的热液型含铅锌碳酸锰矿石,采用了浮选-强磁选流程。某些含硫富锰矿石,锰矿物主要是硫锰矿,可以采用焙烧方法除硫。有的富碳酸锰矿石生产上也采用焙烧方法,除去挥发成分,得到成品矿石。 氧化锰和碳酸锰矿石中都含有一些难选矿石,锰与铁、磷或脉石紧密共生,嵌布粒度极细,难以分选,可以考虑用冶炼方法处理。例如,处理高磷高铁锰矿石的富锰渣法,生产活性二氧化锰的硝酸浸出法和生产金属锰的电解法等均已有工业生产。此外,还在研究连二硫酸钙法和细菌浸出 法等。

选矿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试验是为选矿厂设计(或现有选矿厂的技术改造)提供依据,在选矿厂初步设计(或拟定现场技术改造方案)前进行。一般选进行试验室试验,然后在试验室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半工业或工业试验。 选矿工艺流程试试验内容和必要的资料收集,一般由试验研究单位负责制订,有条件的可由试验、设计和生产部门三结合洽商确定。 一、收集资料的一般内容如下,但具体工程需根据条件的不同,区别对待 (一)了解上级机关下达任务的目地和委托单位提出的要求,例如:选矿厂规模、服务年限;主要有用成分和伴生成综合利用问题;试验阶段的划分;要求试验完成日期;选矿厂处理单一矿床的矿石还是几个矿床、不同类型的矿石;用户对精矿化学成分的特殊要求以及对精矿等级和粒度的要求;建厂地区的水源,选矿药剂,焙烧用燃料等的供应情况和性能分析资料等。 (二)了解有关地质资料,例如:矿床类型;地质储量;矿体产状;矿石类型;品位特征;嵌布特性;围岩脉石等变化情况;远景评价;采样设计等。 (三)了解采矿设计方面的资料,例如:采矿的开拓方案和采矿方法;不同类型矿石的混采、分采;围岩混入率和矿石采出品位;开采设计矿区的矿石类型配比和平均品位;开采设计5-10年内逐年开采的矿石类型配比和平均品位等。 (四)了解选矿方面资料,例如:选矿设计对试验的特殊要求。国内外类似矿石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情况,可能应用的选进技术等。 二、选矿工艺流程试验主要内容有 (一)矿石性质研究 是选择选矿方案和确定选厂设计方案时与类似矿石生产实践作对比分析的依据,其中某些数据是选厂具体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原始数据。 矿石性质研究包括:光谱定性和半定量,化学全分析,岩矿鉴定,物相分析,粒度分析,磁性分析,重液分析,试金分析,磨矿细度,矿石可磨度,及各种物理性能(比重、比磁化系数、导电率、水分、真比重和假比重、堆积角和摩擦角、硬度、粘度等)。 (二)选矿方法、流程结构,选矿指标和工艺条件 直接关系到选矿厂的设计方案和具体组成,是选厂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必须慎重考虑,要求选矿方法、流程结构合理,选矿指标可靠。

采矿方法总结

采矿方法要点归纳 采矿方法要点归纳 2011-1-19 14:06:45 中国选矿技术网浏览946 次收藏我来说两句 一、空场采矿法 适用于开采水平、微倾斜、缓倾斜的矿体。其采矿法不仅能开采薄矿体,更适合于开采厚矿体和极厚矿体。 特征:将矿块划分为规则的矿房和矿柱,并根据矿体的厚度及采矿设备、技术条件的不同,选用浅孔、中深孔或深孔落矿方案进行矿房的回采,因而有浅孔房柱和中深孔房柱之分。 1.浅孔房柱采矿法 (1)主要适用于矿石和围岩稳固与较稳固的矿体。 (2)矿体倾角30°以下。 (3)矿体厚度小于8-10m。 (4)价值不高或品位较低的矿石。 2.中深孔房柱采矿法 (1)矿石稳固和中等稳固。当顶板围岩稳固或中等稳固时,采用不切顶或不预控顶;当顶板不太稳固或局部不稳固时,可采用切顶与预控顶; (2)矿体倾角≤30°; (3)厚度≤6-8m的矿体,采用不切顶房柱法;厚度8-10m的矿体,可采用浅孔切顶房柱法;厚度11-12m的矿体;可采用中深孔切顶房柱法; (4)顶板接触面平整,可采用不切顶房柱法;顶板接触面不平整,可采用切顶房柱法; (5)使用于低品位、价值低、凿岩性较好的矿石中。 二、全面采矿法 适用于开采矿石围岩均较稳固,矿体厚度小于5-7m的水平至缓倾斜矿体;也适合于开采矿体底板起伏较大或矿体厚度变化较大以及矿石品味不均匀的矿体。 1.普通全面采矿法(又称全面采矿法) (1)一般要求矿岩中等稳固以上;顶板的暴露面积应大于200-500m; (2)矿体倾角≤30°; (3)矿体厚度在5-7m以下,国内大部分矿山开采1.5-3.0m的矿体; (4)一般矿体产状较稳固; (5)该法留有采场内矿柱,最好在贫矿中应用。 2.留矿全面采矿法 (1)矿石和顶板岩石为稳固或中等稳固;矿石不粘结,不自然; (2)矿体倾角由缓倾斜到倾斜(即26°-55°),以倾斜矿体为主; (3)厚度由薄至中厚的矿体,以薄矿体为主; (4)可用于形态较复杂,厚度和品位变化较大,以及底板沿走向和倾斜均有起伏的不稳定矿体。 三、浅孔留矿采矿法 适用于开采矿石中等稳固和围岩稳固的急倾斜矿体,并要求矿石无自燃性、氧化性,破碎后不易再结块。 1.普通浅孔留矿采矿法 (1)矿岩基本稳固的急倾斜矿体;

8万吨氧气底吹法炼铅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概述 XXX公司(以下简称XXX公司)是我国具有历史悠久的大型有色金属采、选、冶联合企业之一。公司下辖三个矿山、五个冶炼厂及机修、运输、建安等辅助单位,全公司现有职工11000多人,铜、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综合生产能力18万t/a,2001年实际完成有色金属产量15.56万吨,有色金属矿产品金属含量4.33万t,完成工业总产值11.45亿元,销售收入13.33亿元,实现利税10980万元,其中利润1600万元。 XXX公司位于XX省常宁市XX镇,北临X江,北距XX市40Km,西南距XX市35Km,均有公路相通;东距京广线XX车站21Km,该站有公司自营大型专用货场。 第二节企业概况及治理的必要性 XXX公司第三冶炼厂是我国最早采用烧结-鼓风炉工艺生产粗铅的铅冶炼厂,始建于1908年,1938年由长沙迁至常宁市松柏镇,规模3000t/a,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恢复生产,当年生产粗铅1021t。随着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逐步实现了机械进料、连续排渣、连续出铅、自动铸锭及炉顶密封等措施。通过多次改扩建,目前已达到年生产粗铅60000t/a、电铅80000t/a(含集体企业电铅产量)的规模,并配套建设炉渣烟化设施,综合回收氧化锌5000t/a。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仍沿用落后的烧结锅-鼓风炉工艺和设备,特别是烧结仍采用简陋、间断作业的烧结锅维持粗铅生产,产生的低浓度二氧化硫(0.8~1.0%)

烟气难以回收利用,粉尘及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严重,恶化了操作区环境,每年排放至大气的SO2达33000t左右,给方圆二十余公里范围内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对附近城乡居民身体健康也带来不良影响,每年农业赔款达150万元。该问题严重地阻碍着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 1990年1月21日,国家环保局、国家计委(90)环计字第035号下达第二批国家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的通知,对XXX公司第三冶炼厂SO2烟气的污染限期治理达标。鉴于上述情况,形势相当紧迫,XXX公司三厂铅烟气SO2污染源的治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第三节建设方案 一、国内外炼铅技术现状 国内外的粗铅生产,烧结-鼓风炉还原法仍占主导地位,其产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这一古老的炼铅工艺虽然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但仍存在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劳动条件差等致命弱点。因此,各国都在积极研究新的炼铅方法,近十年来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国际上先后有前苏联的kivcet法、德国鲁奇公司的QSL法、瑞典波立登公司的kaldo法和澳大利亚的氧气顶吹熔炼炼铅法等先进炼铅工艺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此外,我国也开发了类似于QSL炼铅法氧化段的氧气底吹熔炼新工艺。这些新工艺使传统的烧结-鼓风炉炼铅工艺得到了彻底的革命,从根本上解决了低浓度SO2烟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基夫赛特(kivcet)法是70年代前苏联有色金属研究院研究成功,并在本国首先用于工业生产的直接炼铅工艺。意大利Nuova Samin公司维斯姆港KSS铅厂采用此工艺建厂生产,各项指标都超过预期目标。它是目前世界上超大型炼铅工厂生产较成功的一步炼铅新工艺。目前,世界上有意大利(处理入炉料600t/d)、哈萨克斯坦(处理入炉料400~500t/d)和加拿大(产粗铅120000t/a)等3家工厂采用kitcet炼铅工艺

选矿专业书籍目录大全

选矿书籍大全 1. 大学教材 1.1 冶金工业出版社高校统编教材 《矿石学基础(第2版)》 《工艺矿物学》 《选矿概论》 《碎矿和磨矿》 《重力选矿(修订版)》(孙玉波主编,1993) 《磁电选矿》(王常任主编,1986出版;有书签) 《浮选[已经补齐]》(胡为柏版) 《矿物化学处理》 《选厂设计合集》 《化学选矿》 《化学选矿(原理、工艺及实践)》 《选矿电磁学》(昆工版,pdf,有书签) 《碎矿与磨矿(第二版)》 《碎矿与磨矿》 1.2 近年来新式教材(淡化专业性教材) 《矿物加工颗粒学》(选矿专业研究生教材之一) 《矿物颗粒分选工程》 《选矿学》(其实是选煤学,没有电选、化选内容,磁选和浮选一般) 《资源加工学》 《固体物料分选理论与工艺》 《选矿厂设计》(周龙廷高清第2版+书签+水印) 1.3 冶金行业职业教育培训规划教材 《碎矿与磨矿技术》 《磁电选矿技术》 《浮游选矿技术》 《重力选矿技术》 《化学选矿》黄尔君(高清) 1.4 其他经典教材 《浮游选煤与选矿》(蔡璋) 《浮选》(郭梦熊)

《矿石可选性研究(邱,超星)》 《矿石可选性研究(pdf)》(中南版) 《矿石可选性研究方法(pdf)》(邱版) 《老版的:矿石可选性研究》 《矿物浮选原理(书签+水印)》(卢版) 《重选原理》(老版教材) 《选矿厂设计(铁矿)》 《选矿厂设计(有色矿) 》(中南版) 《金与有色金属矿选矿厂设计》(徐正春版) 《大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程(冶金,选矿,化工分册)》 《国外选矿设计名著 《选矿工艺》(侧重洗煤) 《选矿工艺与设备的概论.doc》 《[To] win_zw , 关于选矿工艺学方面教程》 《选矿工艺学(书签+水印)》 《很实用的浮选教材》 【基础化学丛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1.5 专业英语 《选矿工程专业英语》 《选矿英语教材》 《简明英汉矿业词典》(在学校没有认真学专业英语的人有福了!)《汉英-英汉图解矿物加工词典》 《汉英-英汉矿物加工图解词典\邹志毅》 《矿物加工科技英语》 2 专著类书籍 2.1 选矿总论部分(不分矿种) 【数学模型】 《选矿数学模拟与模型》 《数学模型在矿物工程中的应用》(胡为柏李松仁著,1983) 【磁电选矿】 《磁种分选理论与实践》 《磁选理论及工艺(书签+水印)》 《高梯度磁力分离》 《铁矿石电选新工艺新技术-摩擦电选工艺理论(word版)》 《超导磁选及其进展》 《矿物电选》

金矿选矿工艺流程研究

1原矿性质 本区矿床类型主要为构造破碎蚀变(花岗斑岩) 岩型金矿床,其次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石的主要构造有:基质具有细粒花岗、变余花岗的变余斑状 结构,斑晶具有显微鳞片变晶结构、自形及半自形粒状变晶结构、他形粒状变晶结构、碎裂结构。 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次为自然金、辉钼矿、黄铜矿,偶见毒砂、辉铋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锑矿、辉铜矿、磁铁矿、钛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绢 云母、绿泥石、白云石等,副矿物有金红石、白钛石、电气石、锆石、磷灰石等。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根据分析结果,本矿区矿石化学成分简单,以Au 为主要有益元素,其他伴生元素含量不明显,不能达到综合利用的要求;矿石中Ag 等含量较低,均在20×10-6 以下;有害元素主要为砷、铜,但其含量很低,对金矿加 工冶炼不构成影响。 通过镜下鉴定,赋存在花岗斑岩体的矿石中有呈不规则粒状、细脉状及他形粒状的自然金。自然金粒径较粗,偶尔肉眼可见明金,镜下粒径在0.01~0.04mm 间,其赋存特征为:(1)自然金呈细脉状、网脉状,分布于压碎黄铁矿之碎裂纹中或呈不规则粒状赋存于碎裂黄铁矿碎块间,为裂隙金,一般粒径粗,裂隙金所占比例较大。(2)自然金呈规则粒状分布于黄铁矿及脉石矿物晶粒间或黄铁矿晶粒孔洞及其边缘,为粒隙金,其粒度为细中等,粒隙金所占比例适中。(3)自然金呈他形粒状或不规则粒状包裹于黄铁矿、辉铜矿或脉石矿物中,为包裹金,粒度大小不等,包裹金所占比例较少。 2选矿试验 由上节可知,自然金以不规则粒状及细脉状为 主,他形粒状次之,自形金粒少见;赋存状态以裂隙金 广西某金矿选矿工艺流程研究 李宏建1,陆跃武2 (1.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02;2.圣戈班穆松桥马鞍山基地炼铁厂, 安徽马鞍山243004)〔摘 要〕根据矿石性质,结合试验室选矿工艺试验和相似矿山的生产实践,采用单一浮选流程,同时在设计 中预留增加重选的位置,回收大颗粒自然金,获得金精矿产率4.27%,金精矿品位62g/t ,回收率92%的良好指标。 〔关键词〕自然金;含金硫化矿;重选;单一浮选流程 中图分类号:TD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345(2010)01-0007-02 Study on the Concentration Process of a Gold Mine in Guangxi Province LI Hong-jian 1,LU Yue-wu 2 (1.China Nerin Engineering Co.,Ltd.,Nanchang,Jiangxi 330002,China;2.Saint-Gobain PAM Maanshan Smelter,Maanshan,Anhui 243004,China) Abstract Single flotation process is adopted based on ore properties,metallurgical test and practice of similar mines,besides, area for gravity separation is reserved so as to recover large grained native gold.Good indices are achieved:gold concentrates yield is 4.27%,gold concentrates grade is 62g/t and the recovery is 92%. Keywords native gold;au bearing sulfide ore;gravity separation;single flotation process 收稿日期:2009-12-02 作者简介:李宏建(1982—),男,硕士,主要从事矿物加工工程技术的研究设计工作。 表1原矿化学多项分析 元素Au Ag Cu Pb Zn Sb As S 含量,% 3.15 1.2 0.0110.0020.0030.006 0.03 1.54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第31卷2010年 第1期 2 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