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中优先污染物黑名单

中国水中优先污染物黑名单
中国水中优先污染物黑名单

中国水中优先污染物黑名单

周文敏等?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中国环境监测?6(4):1-3(1990)

一、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

我国国情的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68种:

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共分14类,68种有毒污染物,它们是:

1(挥发性卤代烃类: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溴甲烷(溴仿),计10个。

2(苯系物: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计6个。

3(氯代苯类:氯苯;邻二氯苯;对二氯苯;六氯苯,计4个。

4(多氯联苯,1个。

5(酚类:苯酚;间甲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对硝基酚,计6个。

6(硝基苯类:硝基苯;对硝基甲苯;2,4-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对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计6个。

7(苯胺类:苯胺;二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2,6-二硝基苯胺,计4个。

8(多环芳烃类:萘;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苯并(ghi)芘;

9(酞酸酯类:酞酸二甲酯;酞酸二丁酯;酞酸二辛酯,计3个。

10(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敌敌畏;乐果;对硫磷;甲基对硫

磷;除草醚;敌百虫,计8个。

11(丙烯腈,1个。

12(亚硝胺类:N-亚硝基二乙胺;N-亚硝基二正丙胺,计2个。

13(氰化物,1个。

14(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铍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铊及其化合物,计9个。

二、主要工业点源排放的优先污染物

利用全国污染源数据库,打印各行业(点源)的产品,原辅材料名单,结合工艺路线及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综合分析,确定出主要工业点源排放的优先污染物,对于工业污染源监测及工业废水排放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石油加工行业:苯、甲苯、乙苯、多环芳烃、苯酚、间甲酚、氰化物等。

焦化厂:苯、甲苯、乙苯、多环芳烃、间甲酚、氰化物、苯酚等。

塑料制造行业:苯、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酞酸酯类、铅、汞及其化合物等。

化学合成纤维制造行业:苯、甲苯、二甲苯、苯酚等。

农药厂:苯、甲苯、氯苯、二氯甲烷、苯胺、苯酚、间甲酚、对硝基甲苯、对硝基苯酚、敌百虫、除草醚、敌敌畏、乐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

医药制造行业:氯仿、溴甲烷、苯、甲苯、乙苯、氯苯、苯胺、苯酚、氯苯胺、硝基苯、对硝基甲苯、对硝基氯苯、对硝基苯酚、丙烯腈和锌、铬、镍、汞及其化合物等。

染料制造行业:苯、萘、三氯苯、苯酚、苯胺、硝基苯、二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丙烯腈等。

化学试剂制造行业:甲苯、乙苯、苯酚、二氯甲烷、氯仿、溴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硝基苯等。

有机化工原料制造行业:苯、氯苯、乙苯、二甲苯、苯胺、苯酚、氯仿、四氯化碳、锌、铊等。

其它基本化学原料制造行业:苯、甲苯、苯酚、对硝基苯、四氯化碳、铜、锌、镉、铊等。

化学行业:苯、甲苯、苯酚、卤代烃类、硝基苯类、铬、镉、汞等。

造纸行业:苯酚、间甲酚、氰化物等。

皮革行业:苯、甲苯、有机氯、铬等。

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行业:铜、铅、锌、铬、镉、铊、铍、汞及其化合物、氰化物、苯酚、甲酚、苯、甲苯、乙苯、多环芳烃。

三、国内外禁用的化学毒物

在我国的“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中,有的在国外已属禁用化学毒物(六六六、DDT、除草醚、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六氯苯、丙烯腈、五氯酚、多氯联苯等),而我国还在生产,且生产量、使用量还很大,有的我国已停止生产,但还有使用的,如六六六、DDT。

多氯联苯PCB,我国虽已明令禁用,但其污染范围相当广泛,其危害不可低估,对工业污染源控制而言,因已停产可以不测,但就环境检测而言,对水和工业废水、土壤应增补PCB污染监测项目。

水质——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8245—1987《水质——总有机碳(TOC)的测定——导则》。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面水中总有机碳的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 1.2 测定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水中总有机碳的测定,测定浓度范围为0.5~60mg/L,检测下限为0.5mg/L。 1.3 干扰 地面水中常见共存离子超过下列含量(mg/L)时,对测定有干扰,应作适当的前 处理,以消除对测定的干扰影响:SO 42-400;Cl-400:NO 3 -100;PO 4 3-100;S2-100。 水样含大颗粒悬浮物时,由于受水样注射器针孔的限制,测定结果往往不包括全部颗粒态有机碳。 2 原理 2.1 差减法测定总有机碳 将试样连同净化空气(干燥并除去二氧化碳)分别导入高温燃烧管(900℃)和低温反应管(160℃)中,经高温燃烧管的水样受高温催化氧比,使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碳酸盐均转化成为二氧化碳,经低温反应管的水样受酸化而使无机碳酸盐分解成二氧化碳。其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依次引入非色散红外线检测器。由于一定波长的红外线被二氧化碳选择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二氧化碳对红外线吸收的强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故可对水样总碳(TC)无机碳(IC)进行定量测定。 总碳与无机碳的差值,即为总有机碳。 2.2 直接法测定总有机碳 将水样酸比后曝气,将无机碳酸盐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驱除、再注入高温燃烧管中,可直接测定总有机碳。 3 试剂 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分析纯试剂,所用水均为无二氧化碳蒸馏水。 3.1 无二氧化碳蒸馏水:将重蒸馏水在烧杯中煮沸蒸发(蒸发量10%)稍冷,装入插有碱石灰管的下口瓶中备用。 3.2 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 O 4 ):优质纯。

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本仪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各操作步骤。 二、方法原理: 总有机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是以构成有机物成分之一的碳的数量表示有机污染物质的量。它是把水中所含有机物质里面的碳转化成二氧化碳后加以测定而求得的。 TOC-10B自动测定仪采用分别测出总碳量和无机碳量,并从两者的差值求得TOC的方法。测定原理如下: 用空气泵将空气引入吸气管,吸气管置于TC电炉内。900℃的高温足以把空气中含碳的物质变成CO2,由吸气管而来的空气经由空气过滤器除尘,由CO2吸收器除CO2制成载气。 载气被通入TC和IC两个通道,它们由各自的流量控制阀控制在给定的流速下,空气按给定的流速进入燃烧管(不是T C燃烧管就是IC反应管,这要根据所需要的途径来选择)。一定量的样品由微量注射器通过注射口注入,使其燃烧或分解。分解或燃烧后的气体直接通过T C一IC选择部分到除水器以除去剩余水气。经这样处理的气体引入红外分析部分去测量CO2浓度。 (1)总碳量(TC )的测定: 用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注入燃烧管中,在900℃的高温及C O304催化剂的作用下样品中所有含碳物质(T C)燃烧和氧化成CO2,被载气带到红外线分析部分检测,样品所含C的浓度正比于记录议出出现的峰高。 (2) 无机碳(IC)的测量: 用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注入IC反应管中,在160℃的温度及磷酸催 化剂的作用下样品中所含无机碳(IC)分解产生CO2,被载气带到红外分析部分检测,样品所含C的浓度正比于记录议出出现的峰高。 (3)TOC (总有机碳)的测量: 从T C(总碳)减去IC(无机碳)得到TOC (总有机碳),或者将样 品预处理除去IC,然后在TC通道中进行测量,这样就能直接测量TOC。 (4)红外线分析原理: 由一种原子组成的那些分子如N2、O2、和H2不吸收红外线,由两种原子组成的分子,如CO2和CH3吸收红外线,所吸收的红外线的波长与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结合状态有关。在TOC-10B中,载气中的N2和O2不吸收红外线。但是CO2吸收4.3μm的红外线。所吸收的光量正比于气体的浓度。根据朗勃-比尔定律,气体的浓度可由吸收的光量来测定。红外线分析部分原理如下: 为了测量起见,采用非色散系统代替色散光谱,两股间断平行光由检测器测量,并 对之进行选择,被测气体引入测定池光路中的样品池,在另一光路上的参比池封有不吸

水质—可吸附有机卤素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FHZHJSZ0156 水质可吸附有机卤素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F-HZ-HJ-SZ-0156 水质—可吸附有机卤素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1 范围 在本方法规定的条件下,可吸附有机卤素(AOX)指可被活性炭吸附、结合在有机化合物上的卤族元素(包括氟、氯和溴)的总量(以C1计)。可吸附有机氟(AOC1)指可被活性炭吸附、结合在有机化合物上的氯元素的总量。可吸附有机氟(AOF)指可被活性炭吸附、结合在有机化合物上的氟元素的总量。可吸附有机溴(AOBr)指可被活性炭吸附、结合在有机化合物上的溴元素的总量。 当取样体积为50~200mL时,可测定水中可吸附有机氯(AOC1)的浓度范围内15~600 μg/L,可吸附有机氟(AOF)的浓度范围5~300 μg /L,可吸附有机溴(AOBr)的浓度范围为9~1200 μg /L。 水中的无机卤素离子,在样品富集过程中,也能部分残留在活性炭上,干扰测定。用20mL 酸性硝酸钠洗涤液淋洗活性炭吸附柱,可完全去除其干扰。 水样中存在难溶的氯化物、生物细胞(如微生物、藻类)等时,使测定结果偏高,用硝酸调节水样的pH值在1.5~2.0之间,放置8h后分析。 当水样中存在活性氯时,AOC1的测定结果偏高。采样后立即在100mL水样中加入5mL 亚硫酸钠溶液。 2 原理 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有机卤素化合物,然后将吸附上有机物的活性炭放入高温炉中燃烧、分解,转化为卤化氢(氟、氯和溴的氢化物),经碱性水溶液吸收,用离子色谱法分离测定。 3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和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3.1 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去离子水过活性炭柱后用全玻璃蒸馏器蒸馏,临用前现蒸馏。 3.2 活性炭:分析纯,20~60目。 3.3 吸附用纯化活性炭(见附录:注意事项①)。 3.4 氧气(O2):99.9%。 3.5 5%高锰酸钾溶液。 3.6 10%氢氧化钠溶液。 3.7 高纯氮(N2):99.99%。 3.8 亚硫酸钠溶液,C(Na2SO3)=0.2mol/L。 3.9 (1+1)硝酸(HNO3)。 3.10 硝酸溶液,C(HNO3)= 1 mol/L。 3.11 硝酸钠(NaNO3)贮备液,17g/L:称17g硝酸钠溶于水中,加入25mL硝酸溶液,移入

水质 总有机碳的测定

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总有机碳(TOC)的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检出限为0.1 mg/L,测定下限为0.5 mg/L。 注1:本标准测定TOC分为差减法(3.1)和直接法(3.2)。当水中苯、甲苯、环己烷和三氯甲烷等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较高时,宜用差减法测定;当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较少而无机碳含量相对较 高时,宜用直接法测定。 注2:当元素碳微粒(煤烟)、碳化物、氰化物、氰酸盐和硫氰酸盐存在时,可与有机碳同时测出。 注3:水中含大颗粒悬浮物时,由于受自动进样器孔径的限制,测定结果不包括全部颗粒态有机碳。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 指溶解或悬浮在水中有机物的含碳量(以质量浓度表示),是以含碳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 2.2 总碳total carbon,TC 指水中存在的有机碳、无机碳和元素碳的总含量。 2.3 无机碳inorganic carbon,IC 指水中存在的元素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化物、氰酸盐、氰化物和硫氰酸盐的含碳量。 2.4 可吹扫有机碳purgeable organic carbon,POC 指在本标准规定条件下水中可被吹扫出的有机碳。 2.5 不可吹扫有机碳non-purgeable organic carbon,NPOC 指在本标准规定条件下水中不可被吹扫出的有机碳。

3 方法原理 3.1 差减法测定总有机碳 将试样连同净化气体分别导入高温燃烧管和低温反应管中,经高温燃烧管的试样被高温催化氧化,其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均转化为二氧化碳,经低温反应管的试样被酸化后,其中的无机碳分解成二氧化碳,两种反应管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别被导入非分散红外检测器。在特定波长下,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二氧化碳的红外线吸收强度与其质量浓度成正比,由此可对试样总碳(TC)和无机碳(IC)进行定量测定。 总碳与无机碳的差值,即为总有机碳。 3.2 直接法测定总有机碳 试样经酸化曝气,其中的无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被去除,再将试样注入高温燃烧管中,可直接测定总有机碳。由于酸化曝气会损失可吹扫有机碳(POC),故测得总有机碳值为不可吹扫有机碳(NPOC)。 4 干扰及消除 水中常见共存离子超过下列质量浓度时:SO42?400 mg/L、Cl? 400 mg/L、NO3?100 mg/L、PO43? 100 mg/L、S2? 100 mg/L,可用无二氧化碳水(5.1)稀释水样,至上述共存离子质量浓度低于其干扰允许质量浓度后,再进行分析。 5 试剂和材料 本标准所用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应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所用水均为无二氧化碳水(5.1)。 5.1 无二氧化碳水:将重蒸馏水在烧杯中煮沸蒸发(蒸发量10%),冷却后备用。也可使用纯水机制备的纯水或超纯水。无二氧化碳水应临用现制,并经检验TOC质量浓度不超过0.5 mg/L。 5.2 硫酸(H2SO4):ρ(H2SO4)=1.84 g/ml。 5.3 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优级纯。 5.4 无水碳酸钠(Na2CO3):优级纯。 5.5 碳酸氢钠(NaHCO3):优级纯。 5.6 氢氧化钠溶液:ρ(NaOH)=10 g/L。 5.7 有机碳标准贮备液:ρ(有机碳,C)= 400 mg/L。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预先在110~120℃下干燥至恒重)0.850 2 g,置于烧杯中,加水(5.1)溶解后,转移此溶液于1 000 ml容量瓶中,用水(5.1)稀释至标线,混匀。在4℃条件下可保存两个月。 5.8 无机碳标准贮备液:ρ(无机碳,C)=400 mg/L。准确称取无水碳酸钠(预先在105℃下干燥至恒重)1.763 4 g和碳酸氢钠(预先在干燥器内干燥)1.400 0 g,置于烧杯中,加水(5.1)溶解后,转移此溶液于1 000 ml容量瓶中,用水(5.1)稀释至标线,混匀。在4℃条件下可保存两周。 5.9 差减法标准使用液:ρ(总碳,C)= 200 mg/L,ρ(无机碳,C)= 100 mg/L。用单

水体中八类污染物

●病原体污染物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耗氧污染物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天然水体中磷和氮(特别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当大量氮、磷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促使某些生物(如藻类)急剧繁殖生长,生长周期变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所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067.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进展

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进展 宋晓薇1,张立宏1,赵侣璇1 (1.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地下水的有机污染已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重视。本文 主要论述了地下水有机污染的状况,并对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影响地下水有机污染物迁移转 化的作用与因素、地下水有机污染自然衰减和主动修复技术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字:地下水,有机污染,污染来源,降解机理 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饮用水源,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地下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对水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各种有机废水的排放、生活污水管道滴漏、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下渗、地下输油管道的破裂、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等,都导致了地下水严重的有机污染。有机污染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由于其在水中的浓度一般很小,不易察觉,例行的水质分析不易检出。而且,许多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具有“三致”作用。因此研究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及修复已污染的地下水,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 1.1国外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 关于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的研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1977年,美国缅因州Gray镇在饮用水井中发现8种以上人工合成有机物,从而导致16眼水井关闭。到1986年,美国饮用水井中至少检出33种有机化合物[1]。从污染范围来看,美国50个州均有微量有机污染的报道,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远远大于无机污染物的种类。1987年美国地下水中已发现了175种有机化合物[2]。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对全美农村地区1926眼生活饮用水井在1986~1999年间的检测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其中至少有一种VOCs检出的井为232眼,检出率为12%。 日本东京的地下水中于1974年首次发现有TCE存在。随后的调查表明,日本15个工业城市的30%的水井受到TCE和PCE的污染[3]。欧洲的地下水中广泛检出了农药,如莠去津[4]。日本的问题对于迅速工业化的其它亚洲国家来说同样存在,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问题会变得明显。 1.2国内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 在我国,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对京津唐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初步研究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中有机物种类达133种[5]。最近的成果表明,我国地下水中的单环芳烃、卤代烃、有机氯农药污染已不容忽视[6]。根据1985年北京市高碑店污水系统污染综合防治研究报告,在北京市东南部污灌区浅水井和深水井中均检出有机物,其中,深水井中有机物58种,浅水井中有机物51种(如芳烃类、卤代烃类等)有害成分超标,其中不少是众所周知的致癌物(如三氯甲烷、苯等)。而且多年的地下水监测资料表明,地下水质受污染程度有逐渐扩大和加重的趋势。 山东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是我国北方一个特大型裂隙岩溶水源地,近几年来,由于齐鲁石化公司的三十万吨乙烯厂区位于大武水源地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带上,厂区内土层厚度小,防污性能差,

测量水中的TOC总有机碳

测量水中的TOC总有机碳 有机碳化合物种类繁多,由于碳有形成长链分子的能力,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几乎是无限的。气相色谱仪(GC) 或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可以用来定量分析特定的有机化合物,当然前提是要知道分析什么物质。 测量总有机碳(TOC)并不分析某种特定的有机化合物,实际测量的样品中往往非常复杂,含有多种混合的有机物质,总有机碳(TOC)表征的就是所有这类物质的总和。测量TOC的原因不外乎过程控制或法规限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TOC测量应用: 自来水厂:有机碳与消毒剂例如氯或臭氧形成消毒副产物(DBP),有可能有致癌性。 在消毒前减少有机碳含量可以大大降低消毒副产物(DBP)对公众健康的危害。 市政污水处理厂:监测进水的TOC含量测量,有助于指导工艺控制,提高处理效率。出水的TOC含量需要达到相应标准才能排放到地表水系中。 工业污水处理:监测出水的TOC含量,确保达标排放。 发电厂:过程水中的TOC含量测量和控制,有助于减少腐蚀性成分对昂贵设备的损害。 制药厂:监测并控制水中的TOC含量,阻止有害细菌的生长。 半导体厂:芯片生产需要超纯水,集成度越高的芯片,对水的纯度要求越高,也需要监测其中的TOC含量。 TOC 的相关概念 无机碳只与氧原子结合,例如二氧化碳,碳酸氢盐或碳酸盐。有机碳可以与不同的原子结合,例如氢原子,氮原子或其它碳原子。下面是关于有机碳的常用概念: TC: 总碳 TOC: 总有机碳 TIC: 总无机碳 DOC: 总溶解有机碳 POC: 可清除有机碳(也叫VOC 挥发性有机碳) NPOC: 不可清除有机碳 总有机碳可以用总碳减去总无机碳来计算,写成公式如下: TC – TIC = TOC

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估

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与评估 姓名:王学良学号:110924 专业:自动化成绩; (北京石油化工科学院自动化系,北京102617)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中制造的垃圾也急剧提升,从最原始的灰尘到白色污染的塑料和生活中的废弃物,都是越来越多。在我国主要城市,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占有率更是越来越多,那么对这些有机物污染的处理问题与技术也是越来越迫在眉睫,在当今社会,对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到底处于何种间断,这是我们这里需要讨论和研究的重点。,采用一些技术进行评价,并对不同方法评价和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同时,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这样才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途径。本文主要论述地下水有机污染的状况,和对地下水的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地下水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作用和因素、地下水有机污染自然衰减和主动修复技术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地下水;有机污染;技术评估 一、地下水有机污染的来源与状况 人类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对有机物的不合理排放及不适当处理,导致其进入地质环境,造成地下水的有机污染。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急剧扩张,导致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大幅增加,由于管网建设相对滞后、维护保养不及时,管网漏损导致污水外渗,部分进入地下水体;雨污分流不彻底,汛期污水随雨水溢流,造成地下水污染。 部分行业威胁地下水环境安全,2009 年全国5亿多吨生活与工业有机废物未得到有效综合利用或处置,生活有机废气液体渗漏污染地下水事件时有发生;石油化工行业勘探、开采及生产等活动显著影响地下水水质,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问题日益显现;部分工业企业通过渗井、渗坑和裂隙排放、倾倒工业废水,造成地下水污染;部分地下水工程设施及活动止水措施不完善,导致地表污水直接污染含水层,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交叉污染。 在国内,地表水污染对地下水影响日益加重,特别是在黄河、辽河、海河及太湖等地表水污染较严重地区,因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连通,地下水污染十分严重。部分沿海地区地下水超采,破坏了海岸带含水层中淡水和咸水的平衡,引起了沿海地区地下水的海水入侵。 在国外,据已有调查资料,美国的50个州均有微量有机物的报道,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远远大于无机污染物的种类。1987年美国地下水中已发现了175种有机化合。从统计数据来看,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是地下水中检出率很高的有机污染物。日本东京的地下水中于1974年首次发现有"ICE存在。随后的调查表

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11.TOC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总有机碳的测定原理 (2)了解德国elementar TOC总有机碳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 水中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由于TOC的测定采用燃烧法,能将有机物全部氧化,它比BOD5或COD更能直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因此TOC经常被用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近年来,国内外已研制成各种类型的TOC分析仪。按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电导法、气相色谱法、湿法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等。其中,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只需一次性转化,流程简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因此这种TOC分析仪被国内外广泛采用。

(1)差减法测定TOC值的方法原理水样被分别注入高温燃烧管和低温反应 管中,经高温燃烧管的水样受高温催化氧化,使有机物和无机碳酸盐均转化为二氧化碳;经低温反应管的水样受酸化而使无机碳酸盐分解成二氧化碳,两者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导入非色散红外检测器,从而分别测得水中的总碳(TC)和无机碳(IC)。总碳与无机碳之差值,即为总有机碳(TOC)。

(2)直接法测定TOC值的方法原理将水样酸化后曝气,使各种碳酸盐分解成二氧化碳而驱除后,再注入高温燃烧管中,可直接测定总有机碳,但由于在曝气过程中会造成水样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损失而产生测定误差,因此,其测定结果只是不可吹出性的有机碳值。

地面水中常见共存例子硫酸根超过 400mg/L、Cl-超过400mg/L、NO 3-超过 100mg/L、PO 43-超过100mg/L、S 2 -超过 100mg/L时,对测定有干扰,应做适当的前处理,以消除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水样中含大颗粒悬浮物时,由于受水样的、注射器针孔的限制,测定结果往往不包含全部颗粒态碳。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模拟

2、土壤污染模拟 土壤是一个多相的疏松的多孔介质,固相中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胶体。石油是一种天然的粘油状液体,主要成分为烃类化合物(占80%一90%)。烃类化合物是非极性有机物,其偶极矩<1,介电常数<3,在土壤中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地表的石油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入渗,也可能随地面水或雨水沿着土壤毛细管孔隙向下渗透污染土壤,甚至进一步向下淋滤污染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物质在土壤入渗过程中,由于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的胶体,使得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不断地被吸附。吸附能力与土壤的质地、石油的性质有密切联系。通常,石油烃类在土壤介质吸附程度以分配系数Kd来表示。 式中:Cs为平衡时固相中的浓度(mg/kg);Ce为平衡时液相中的浓度(mg/l)根据土壤中溶质运移模型和石油类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考虑吸附作用而忽略石油的挥发,建立石油类污染物质在土壤中迁移转化二维综合模型。它包括水运动方程和石油运动方程。 土壤中水运动方程: 土壤中石油类运动方程: 式中:C(h)为比水容量(cm-1);K x、K z分别为横向纵向水力传导系数(cm/d);Dxx、Dzz分别为横向纵向弥散系数(cm2/d);Rd为滞留因子;c为液相中石油的浓度(mg/l);qx、qz分别为x和z方向的达西流速(cm/d);θ为含水量(%);λ为降解系数(d-1);h为土壤中压力水头(cm)。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根据监测的结果和落地油的分布特征,预测石油类在土壤中迁移过程及石油是否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选择预测范围为:长80m,深6m剖面区域。并对部分问题可进行简化处理,作一些基本假设。假设土壤水最初不含石油,即未受到污染,但土壤中存在一定的本底值,经取样测定取平均值为40.3mg/kg。在土壤的预测范围内,土壤被认为是均质的。 对水运动方程上边界确定为Cauchy边界,下边界为Neumann边界。

环境监测 习题作业-有机化合物的测定(一)

1.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在应用上有何区别?二者在数量上有何关系?为什么?答:高锰酸盐指数主要应用于地表水,饮用水及生活污水的测定,化学需氧量,对大多数类型的工业废水测定有效。 化学需氧量(CODCr )和高锰酸盐指数是采用不同的氧化剂在各自的氧化条件下测定的,难以找出明显的相关关系。一般来说,重铬酸钾法的氧化率可达90%,而高锰酸钾法的氧化率为50%左右,两者均未将水样中还原性物质完全氧化,因而都只是一个相对参考数据。 2. 简述COD 、BOD 、TOD 、TOC 的含意;对一种水来说,它们之间在数量上是否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 答:COD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 表示。BOD 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TOD 是总需氧量,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 表示。TOC 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除TOC 外,其他指标都以氧的量来表示。根据定义,对于一种水来说,TOD 应最大,然后依次是COD 、BOD 。TOC 由于用碳表示,其值最小。 3 下表所列数据为某水样BOD 5测定结果,试计算每种稀释倍数水样的BOD 5 值。 当天 水V cV DO 10008??= = 16.9100 1000 816.90125.0=???mg/L 五天后DO=4.33 mg/L

88 .22250 15049 )76.825.9()33.416.9()()(2 1 43215=? ---= ?---= f f BOD ρρρρB 69 .22140 14039 )76.825.9()10.312.9(5=? ---= BOD

水中有那些污染物

水体中的污染物种类很多,一般分为无机污染物、致病微生物、植物营养素、耗氧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等五类。 无机污染物 主要来自炼焦、电镀、塑料、化肥、硫酸和硝酸等工厂排出的废水,如各种氢氰酸、氰化钾、硫酸、硝酸等。水体中如果有过量的无机污染物,会改变水的pH值,使微生物不能生长,还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危害淡水生物。 致病微生物 主要来自生物制品、制革业、饲养场和生活污水,有各种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种类。常能引起各种传染病。 植物营养素 城市污水是的主要组成是各种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降雨径流的混合水。城市污水中90%以上是水,其余是固体物质。除含有较高的有机物,以及氮、磷、等无机物,还含有病原微生物和较多的悬浮物及重金属等。 水中普遍含有以下各种污染物: 1、悬浮物:一般为200~500毫克/升,有时候可超过1000毫克/升。其中无机和胶体颗粒容易吸附有机毒物、重金属、农药、病原菌等,形成危害大的复合污染物。悬浮物可经过混凝、沉淀、过滤等方法与水分离,形成污泥而去除。 2、病原体:包括病菌、寄生虫、病毒三类。常见的病菌是肠道传染病菌,每升污水可达几百万个,可传播霍乱、伤寒、肠胃炎、婴儿腹泻、痢疾等疾病。常见的寄生虫有阿米巴、麦地那丝虫、蛔虫、鞭虫、血吸虫、肝吸虫等,可造成各种寄生虫病。病毒种类很多,仅人粪尿中就有百余种,常见的是肠道病毒、腺病毒、呼吸道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每升生活污水中病毒可达50万到7000万个。 3、需氧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肪酸、酯类等。其浓度常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来表示。也可用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结合起来评价。常用BOD5与COD的比例来反映污水的可生化降解性,用微生物呼吸氧量随时间变化曲线来反映生化降解的快慢,据此选择处理方案(见图)。城市污水BOD5一般为每升300~500毫克,造纸、食品、纤维等工业废水可高达每升数千毫克。 4、植物营养素:生活污水、食品工业废水、城市地面径流污水中都含有植物的营养物质──氮和磷。城市污水中磷的含量原先每人每年不到1千克,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含量显著增加。来自洗涤剂的磷占生活污水中磷含量的30~75%,占地面径流污水中磷含量的17%左右。氮素的主要来源是食品、化肥、焦化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磷酸盐和一些有机磷化合物都是植物营养素,能造成地面水体富营养化、海水赤潮和地下肥水。硝酸盐含量过高的饮水有一定的毒性,能在肠胃中还原成亚硝酸盐而引起肠原性青紫症。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与仲胺合成亚硝胺类物质可能有致畸作用、致癌作用。美国进口普卫欣天猫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

1.主题内容:建立有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操作方法。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查药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检验操作规程的操作。 3.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 4.责任:化验员、QC主管。 5. 用途:化验室 6.内容 本法用于检查制药用水中有机碳总量,用以间接控制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总有机碳检查也被用于制水系统的流程控制,如监控净化和输水等单元操作的效能。 制药用水中的有机物质一般来自水源、供水系统(包括净化、贮存和输送系统)以及水系统中菌膜的生长。 通常采用蔗糖作为易氧化的有机物、1,4-对苯醌作为难氧化的有机物,按规定制备各自的标准溶液,在总有机碳测定仪上分别测定相应的响应值,以考察所采用技术的氧化能力和仪器的系统适应性。 6.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有多种方法可用于测定总有机碳。对这些技术,只要符合下列条件均可用于水的总有机碳测定。 6.1.1总有机碳测定技术应能区分无机碳(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和碳酸氢盐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有机碳(有机物被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并能排除无机碳对有机碳测定的干扰。6.1.2应满足系统适应性试验的要求。 6.1.3应具有足够的检测灵敏度(最低检出限为每升含碳等于或小于0.05mg/L)。 采用经校正过的仪器对水系统进行在线监测或离线实验室测定。在线监测可方便地对水的质量进行实时测定并对水系统进行实时流程控制;而离线测定则有可能带来许多问题,例如被采样、采样容器以及未受控的环境因素(如有机物的蒸气)等污染。由于水的生产是批量进行或连续

操作的,所以在选择采用离线测定还是在线测定时,应由水产生的条件和具体情况决定。 6.2总有机碳检查用水:应采用每升含总有机碳低于0.10mg ,电导率低于1.0μS/cm (25℃)的高纯水。所用总有机碳检查用水与制备对照品溶液及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用水应是同一容器所盛之水。 6.3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6.3.1蔗糖对照品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蔗糖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总有机碳检查用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升中约含1.20mg 的溶液(每升含碳0.50mg )。 6.3.2 1,4-对苯醌对照品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1,4-对苯醌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总有机碳检查用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升中含0.75mg 的溶液(每升含碳0.50mg )。 6.4供试溶液: 6.4.1离线测定:由于水样的采集及输送到测试装置的过程中,水样很可能遭到污染,而有机物的污染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真实性。所以,测定的各个环节都应十分谨慎。采样时应使用密闭容器,采样后容器顶空应尽量小,并应及时测试。所使用的玻璃器皿必须严格清洗有机残留物,并用总有机碳检查用水做最后淋洗。 6.4.2在线测定:将总有机碳在线检测装置与制水系统连接妥当。取水及测定系统都须进行充分的清洗。 6.5系统适应性试验:取总有机碳检测用水、蔗糖对照品溶液和1,4-对苯醌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依次记录仪器总有机碳影响值。按下式计算,以百分数表示的影响效率应为85%~115%。 r ss ?r w s w ×100 式中 r w 为总有机碳检查用水的空白响应值; r s 为蔗糖对照品溶液的响应值; r ss 为1,4-对苯醌对照品溶液的响应值。 6.6测定法:取供试制药用水适量,按仪器规定方法测定。记录仪器的响应值r U ,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制药用水的响应值应不大于r s -r w (0.50mg/L )。 此方法可同时用于预先经校正并通过系统适用性试验的在线或离线仪器操作。这种由在线或离线测定的水的质量与水样在水系统中的采集位置密切相关。应注意水样的采集位置必须能真实反映制药用水的质量。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 1 简述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中国药典》2 0 1 0年版二部附录11 R )是检査制药用水中所 含有机碳的总量,进而间接控制其有机物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 制药用水中的有机物质一般来自水源、供水系统(包括净化、贮存和输送系统)以及水系统 中菌膜的生长。总有机碳检查也被用于制水系统的流程控制,如监控净化和输水等单元操作 的效能。 由于有机碳种类很多,直接测定有机碳含量比较困难。因此,都需要将有机碳氧化成无机 碳才能测定。 总有机碳测定方法的原理是水中的有机物质分子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 c o 2),检测所产 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然后计算出水中有机碳的浓度。制药用水中存在无机碳和有机碳两种形 式的碳,无机碳的来源可能是水源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和碳酸氢盐等。测定总有机碳的方法通 常有两种。一种方法是从测定的总碳( T C )减去所测得的无机碳(1C),得总有机碳含量( T O C ) 即T O C = T C —1C。第二种则是在氧化过程之前先去除无机碳,去除无机碳的方法通常是调 整水样p H 值至3 . 0以下,使水中的无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通过气体挥发除去水中的二氧化 碳,然而在吹洗去除无机碳的同时也有部分挥发性有机物被吹出,将该部分挥发性有机物再捕 集,氧化成二氧化碳后测得挥发性有机碳( P O C ),将其他非挥发性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后测 得非挥发性有机碳(N P O C ),总有机碳为挥发性有机碳与非挥发性有机碳的和,B卩T O C = = P O C + N P O C 。在制药用水中P O C 的含量极微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其N P O C 就近似等同 于T O C 通常采用蔗糖作为易氧化的有机物,1,4-对苯醌作为难氧化的有机物,按规定配制其对照 品溶液,在总有机碳测定仪上分别测定相应的响应值,以考察仪器的氧

水中有机物测定

废水中有机物的测定方法 一、化学耗氧量化学耗氧量COD /升来表示。化学耗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水被有机物污染是普遍的 水样的化学耗氧量 度和时间 对工业废水二、重铬酸钾法COD1、原理在强酸性溶液中 质消耗的量。2、干扰及其消除酸性重铬酸钾氧化性很强 有机物、苯等存在于蒸汽相 回流2000mg/L的样品应先作定量稀释2000mg/L以下3、方法的适用范围用0.25mol/L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大于50mg/L的COD值。用0.025mol/L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5~50mg/L的COD值4、仪器250ml锥形瓶、球型玻璃冷凝管、可调电炉、50ml酸性滴定管。5、试剂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在120℃烘干2小时的优级纯重铬酸钾12.258g溶于水中1000ml容量瓶 0.25mol/L。2试亚铁灵指示剂 1.485g邻菲罗啉、0.695g 七水硫酸亚铁溶于水中100ml3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 称取39.5g六水硫酸亚铁铵溶于水中20ml浓硫酸1000ml 容量瓶中 10.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于500ml锥形癣中110ml左右30ml浓硫酸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 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х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滴定用量mol/L4硫酸—硫酸银溶液2500ml浓酸中加入25g硫酸银1~2天 500ml浓硫酸中加入5g硫酸银。5硫酸汞6、步骤1取20ml 混合均匀的水样20ml250ml磨口锥形瓶中1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及数粒小玻璃珠或沸石 30ml硫酸—硫酸银溶液2小时 对于化学耗氧量高的废水样取上述操作所需体积1/10的废水样和试剂 15ml的硬质玻璃试管中 水样量不少于5ml 30mg/L时应先把0.4g硫酸汞加入锥形瓶中20ml废水20ml 2冷却后90ml蒸馏水冲洗冷凝管内壁 总体积不得少于140ml不明显。3溶液再度冷却后 加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 4测定水样同时20ml重蒸馏水 计算COD 值=—滴定废水х硫酸亚铁铵标准溶

2010版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标准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 1.目的 明确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的技术要求,规范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的操作。 2.范围 适用于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 3.责任 3.1.质检主管 保证检验员就本文件受到足够的培训,监督检查检验过程,确保本文件的顺利实施。 3.2.检验员 在操作中严格遵守本文件规定。 4.程序 4.1.简述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R)是检查制药用水中所含有机碳的总量,进而间接控制其有机物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 制药用水中的有机物质一般来自水源、供水系统(包括净化、贮存和输送系统)以及水系统中菌膜的生长。总有机碳检查也被用于制水系统的流程控制,如监控净化和输水等单元操作的效能。 由于有机碳种类很多,直接测定有机碳含量比较困难。因此,都需要将有机碳氧化成无机碳才能测定。 总有机碳测定方法的原理是水中的有机物质分子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CO2),检测所产生地二氧化碳的量,然后计算出水中有机碳的浓度。制药用水中存在无机碳和有机碳两种形式的碳,无机碳的来源可能是水源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和碳酸氢盐等。测定总有机碳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方法是从测定的总碳(TC)减去所测得的无机碳(IC),得总有机碳含量(TOC)即TOC=TC-IC。第二种则是在氧化过程之前先去除无机碳,去除无机碳的方法通常是调整水样pH值至3.0以下,使水中的无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通过气体挥发除去水中的二氧化碳,然而在吹洗去除无机碳的同时也有部分挥发性有机物被吹出,将该部分挥发性有机

物再捕集,氧化成二氧化碳后测得挥发性有机碳(POC),将其他非挥发性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后测得非挥发性有机碳(NPOC),总有机碳为挥发性有机碳与非挥发性有机碳的和,即TOC=POC+NPOC,在制药用水中POC的含量极微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其NPOC就近似等同于TOC 通常采用蔗糖作为易氧化的有机物,1,4-对苯醌作为难氧化的有机物,按规定配制其对照品溶液,在总有机碳测定仪上分别测定相应得响应值,以考察仪器的氧化能力和系统的适用性。 4.2.仪器 总有机碳测定仪主要由进样器、氧化单元、二氧化碳测定单元、控制系统和数据显示系统等部分组成。 4.2.1.进样器一般采用蠕动泵,可避免进样过程中的污染。 4.2.2.氧化单元根据氧化方法的不同,有不同的结构。氧化方法有燃烧氧化法、过氧化物氧化法、紫外氧化法等。燃烧氧化法通过燃烧将碳转变成二氧化碳后进行检测,对难氧化物的氧化效率比较高,一般用在中、高浓度的样品;过氧化物氧化中最常用的氧化剂为过硫酸盐,氧化过程中可辅以加热、加压、紫外照射等来提高氧化效率,其氧化能力也比较高,适用于中低浓度样品的检测;紫外氧化法的原理是通过紫外光照射在供试液上,将有机物完全氧化。由于紫外氧化对高浓度(总有机碳浓度大于 2.5mg/L)的样品和含有难氧化物的供试液的氧化效率低,因此,对总有机碳含量高的供试品不能仅用紫外氧化法。 4.2.3.二氧化碳检测单元通常采用非色散红外光吸收发、直接电导法和薄膜电导法、电阻法等。 4.3.试剂 4.3.1.总有机碳检查用水应采用每升含总有机碳低于0.10mg,电导率低于1.0μS/cm(25℃)的高纯水。所有总有机碳检查用水与配制对照品溶液及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用水应是同一容器所盛之水。 4.3.2.蔗糖对照品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105℃干燥至恒重的蔗糖对照品适量,精密度称定,加总有机碳检查用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升中约含1.20mg的溶液(每升含碳0.50mg) 。应临用新制。 4.3.3.1,4-对苯醌对照品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1,4-对苯醌对照品适量,

常见五种污染物

常见五种污染物,并每种举一代表例子及中毒机理 1.无机无毒污染物:酸度或碱度过高以及氮或磷等营养物质过多的水体 2.无机有毒污染物:氰化物、砷化物和汞、镉、铬、锌、铜、镍、铅等重金属离子。其中 氰化物中毒机理是氰化物进入人体内释放出氰离子,能与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生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该酶失去传递电子的功能,导致呼吸链中断,引起细胞内窒息,细胞不能利用血中的氧,出现缺氧,如抢救不及时,很快导致死亡 3.无毒有机污染物:蛋白质 4.有毒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其中毒机理为,天然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一般为5mg·L-1~ 10mg·L-1。当大量耗氧有机物排入水体后,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水体出现恶臭,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对渔业生产的影响甚大。这类物质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可间接地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有机物生化分解过程所消耗的氧量(以mg·L-1为单位),即生物化学需氧量(BOD)来表示。一般用水温在25℃时5天的生化需氧量(BOD5)作为指标,用以反映耗氧有机物质的含量与水体污染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水体中BOD5低于3mg·L-1时,水质较好。BOD5量愈高,表明溶解氧消耗就愈多,水质就愈差。因此,BOD5达到 7.5mg·L-1时,水质不好;大于10mg·L-1时,表明水质很差,鱼类已不能存活。 放射性污染物:镭(226 Ra)、铀(235 U)、钴(60 Co)、钋(210 Po)、氘(2H)、氩(41 Ar)、氪(35 Kr)、氙(133 Xe)、碘(131 I)、锶(90 Sr)、钜(147Pm)、铯(137Cs)等。钋是放射性元素中最容易形成胶体的一种元素,它在体内水解生成的胶粒极易牢固的吸附在蛋白质上,能与血浆结合成不易扩散的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很大。钋-210进入人体后,能长期滞留于骨、肺、肾和肝中,其远期辐射效应会引起肿瘤。急性钋中毒与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症状基本相似,到晚期突出的症状是肾萎缩和肾硬化。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 本法用于检査制药用水中有机碳总量,用以间接控制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总有机碳检查也被用于制水系统的流程控制,如监控净化和输水等单元操作的效能。 制药用水中的有机物质一般来自水源、供水系统(包括净化、贮存和输送系统)以及水系统中菌膜的生长 通常采用蔗糖作为易氧化的有机物、1,4-对苯醌作为难氧化的有机物,按规定制备各自的标准溶液,在总有机碳测定仪上分别测定相应的响应值,以考察所采用技术的氧化能力和仪器的系统适用性。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有多种方法可用于测定总有机碳。对这些技术,只要符合下列条件均可用于水的总有碳测定。 (1)总有机碳测定技术应能区分无机碳(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和碳酸氢盐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有机碳(有机物被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并能排除无机碳对有机碳测定的干扰。 (2)应满足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 (3)应具有足够的检测灵敏度(最低检出限为每升含碳等于或小于0.05mg/L;)。 采用经校正过的仪器对水系统进行在线监测或离线实验室测定。在线监测可方便地对水的质量进行实时测定并对水系统进行实时流程控制;而离线测定则有可能带来许多问题,例如被采样、采样容器以及未受控的环境因素(如有机物的蒸气)等污染。由于水的生产是批量进行或连续操作的,所以在选择采用离线测定还是在线测定时,应由水生产的条件和具体情况决定。 总有机碳检査用水应采用每升含总机碳低于0.10mg,电导率低于l.(μS/cm(25℃)的高纯水。所用总有机碳检查用水与制备对照品溶液及系统适用

性试验溶液用水应是同一容器所盛之水。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蔗糖对照品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经105°C干燥至恒重的糖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总有机碳检查用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升中约含1.20mg的溶液(每升含碳0.50mg) 1,4-对苯醌对照品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1,4-对苯醌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总有机碳检查用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升中含0.75mg的溶液(每升含碳0.50mg)。 供试溶液离线测定由于水样的采集及输送到测试装置的过程中,水样很可能遭到污染,而有机物的污染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真实性。所以,测定的各个环节都应十分谨慎。采样时应使用密闭容器,样后容器顶空应尽量小,并应及时测试。所使用的玻璃器皿必须严格清洗有机残留物,并用总有机碳检査用水做最后淋洗。 在线测定将总有机碳在线检测装置与制水系统连接妥当。取水及测定系统都须进行充分的清洗。 系统适用性试验取总有机碳检查用水、蔗糖对照品溶液和1,4-对苯醌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依次记录仪器总有机碳响应值。按下式计算,以百分数表示 的响应效率应为85%~115%。 r ss-r w ×100 r s-r w 式中r w为总有机碳检查用水的空白响应值; r s为蔗糖对照品溶液的响应值; r ss为1,4-对苯醌对照品溶液的响应值。 测定法取供试制药用水适量,按仪器规定方法测定。记录仪器的响应值r u,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制药用水的响应值应不大于r s-r w(0.50m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