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将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1=40°,∠2=50°,那么∠ 3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

【答案】12°

【解析】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108°,则∠3=360°-60°-90°-108°-∠1-∠2=12°.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熟知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如图,1BA 和1CA 分别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2BA 是1A BD ∠的角平分线, 2CA 是1A CD ∠的角平分线,3BA 是2A BD ∠的角平分线,3CA 是2A CD ∠的角平分线,若1A α∠=,则2018A ∠=_____________

【答案】2017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 1BC=

12∠ABC ,∠A 1CD=1

2

∠ACD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CD=∠A+∠ABC ,∠A 1CD=∠A 1BC+∠A 1,整理即可得解,同理求出∠A 2,可以发现后一个角等于前一个角的1

2

,根据此规律即可得解. 【详解】

∵A 1B 是∠ABC 的平分线,A 1C 是∠ACD 的平分线, ∴∠A 1BC=

12∠ABC ,∠A 1CD=1

2

∠ACD , 又∵∠ACD=∠A+∠ABC,∠A 1CD=∠A 1BC+∠A 1, ∴

12(∠A+∠ABC )=1

2

∠ABC+∠A 1,

∴∠A 1=1

2

∠A , ∵∠A 1=α.

同理理可得∠A 2=12∠A 1=12α,∠A 3=12∠A 2=21

2

α, ……, ∴∠A 2018=2017

2

α

故答案为2017

2

α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8、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答案】5<a <11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可得8-3<a <8+3,再解即可. 【详解】

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8-3<a <8+3, 解得:5<a <11, 故答案为:5<a <11.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已知的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

4.如图,在△ABC 中,∠A =60°,若剪去∠A 得到四边形BCDE ,则∠1+∠2=______.

【答案】240.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2=180°+60°=240°.

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5.如图,Rt△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的度数为_____.

【答案】10°

【解析】

【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CA′D=∠A,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ACB=90°,∠A=50°,

∴∠B=90°﹣50°=40°,

∵折叠后点A落在边CB上A′处,

∴∠CA′D=∠A=50°,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DB=∠CA′D﹣∠B=50°﹣40°=10°.

故答案为: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翻折前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6.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 3,1﹣2a,8,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

【答案】﹣5<a<﹣2.

【解析】

【分析】

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a的取值范围,再将a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详解】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8-3<1-2a<8+3,即-5<a<-2.

即a的取值范围是-5<a<-2.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题关键是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列出不等式.

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

7.图1是二环三角形,S=∠A1+∠A2+…+∠A6=360,图2是二环四边形,S=

∠A1+∠A2+…+∠A8=720,图3是二环五边形,S=∠A1+∠A2+…+∠A10=1080…聪明的同学,请你直接写出二环十边形,S=_____________度()

A .1440

B .1800

C .2880

D .360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只看图觉得很复杂,但从数据入手,就简单了,从图2开始,每个图都比前一个图多360度.抓住这点就很容易解决问题了. 【详解】

解:依题意可知,二环三角形,S =360度; 二环四边形,S =720=360×2=360×(4﹣2)度; 二环五边形,S =1080=360×3=360×(5﹣2)度; …

∴二环十边形,S =360×(10﹣2)=2880度.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本题可直接根据S 的度数来找出规律,然后根据规律表示出二环十边形的度数.

8.如图,在ABC ?中,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得1A ∠;

1A BC ∠与1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A ,得2A ∠,...,6A BC ∠与6A CD ∠的平分线相交

于点7A ,得7A ∠,则7A ∠=( )

A .

32

α

B .

64

α

C .

128

α D .

256

α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外角的性质可得11122A A α∠=

∠=,同理可得221

2

A α∠=,

3312A α∠=

,由此可归纳出12n n A α∠=,易知7A ∠. 【详解】 解:

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11

11

,22A BC ABC ACD ACD ∴∠=∠∠=∠ 1

11ACD A BC A ∠=∠+∠ 111

22

ACD ABC A ∴∠=∠+∠ ACD ABC A ∠=∠+∠

111222ACD ABC A ∴∠=∠+∠ 111

22

A A α∴∠=

∠= 同理可得21211112222A A αα∠=

∠=?=,32311

22

A A α∠=∠=,…,由此可知1

2n n

A α∠=

, 所以7712128

A αα∠==.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图形的规律探究,灵活的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外角的性质确定角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9.马小虎在计算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时,由于粗心少算了2个内角,其和等于830,则该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7 B .8

C .7或8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n 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即为180°的(n-2)倍,多边形的内角一定大于0度,小于180度,因而多边形中,除去2个内角外,其余内角和与180度的商加上2,以后所得的数值,比这个数值大1或2的整数就是多边形的边数. 【详解】

设少加的2个内角和为x 度,边数为n . 则(n-2)×180=830+x , 即(n-2)×180=4×180+110+x , 因此x=70,n=7或x=250,n=8.

故该多边形的边数是7或8.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理解多边形内角的大小的特点,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已知△ABC 的两条高分别为4和12,第三条高也为整数,则第三条高所有可能值为( ) A .3和4 B .1和2

C .2和3

D .4和5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设长度为4、12的高分别是a 、b 边上的,边c 上的高为h ,△ABC 的面积是S ,根据三

角形面积公式,可求a=

24S ;b=212S ;c=2S h

,结合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可得关于h

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 【详解】

设长度为4、12的高分别是a ,b 边上的,边c 上的高为h ,△ABC 的面积是S ,那么

a=24S ;b=212S ;c=2S h

∵a-b <c <a+b ,

∴24S -212S <c <24S +212

S , 即

3S <2S h <23S , 解得3<h <6, ∴h=4或h=5, 故选D. 【点睛】

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表示方法得到相关等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1.如图,若∠A =27°,∠B =45°,∠C =38°,则∠DFE 等于( )

A .110?

B .115?

C .120?

D .125?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EB=∠A+∠C=65°,∠DFE=∠B+∠AEC ,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A=27°,∠C=38°, ∴∠AEB=∠A+∠C=65°, ∵∠B=45°,

∴∠DFE=65°+45°=110°, 故选:A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2.如图,ABC △是一块直角三角板,90,30C A ∠=?∠=?,现将三角板叠放在一把直尺上,AC 与直尺的两边分别交于点D ,E ,AB 与直尺的两边分别交于点F ,G ,若∠1=40°,则∠2的度数为( )

A .40o

B .50o

C .60o

D .70o

【答案】D 【解析】 【分析】

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1=∠DFG =40°,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2的度数. 【详解】 ∵DF ∥EG , ∴∠1=∠DFG =40°, 又∵∠A =30°,

∴∠2=∠A +∠DFG =30°+40°=70°,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三、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

13.如图,在△ABC 中,∠C=0

90,点D 在AB 上,BC=BD,DE ⊥AB 交AC 于点E ,△ABC 的周

长为12,△ADE 的周长为6,则BC 的长为_______

【答案】3 【解析】 【分析】

连接BE ,由斜边直角边判定Rt BDE ?? Rt BCE ?,从而DE CE =,再由△ABC 的周长 △ADE 的周长即可求得BC 的长. 【详解】 如图:连接BE ,

DE ⊥AB ,

090BDE ∴∠=,

在Rt BDE ?和Rt BCE ?中,

BE BE

BD BC =??

=?

, ∴Rt BDE ?? Rt BCE ?,

DE CE ∴=,

∴△ABC 的周长=AB+BC+AC=2BC+AD+AE+DE=12,

△ADE 的周长= AD+AE+DE =6,

∴BC=3,

故答案为3.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和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连接BE 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如图,ABE △,BCD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

AD ,EC ,AD 与EB 相交于点M ,BD 与EC 相交于点N ,连接OB ,下列结论正确的有_________.

①AD EC =;②BM BN =;③MN AC ;④EM MB =;⑤OB 平分AOC ∠

【答案】①②③⑤. 【解析】 【分析】

由题意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对题干结论依次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解:∵△ABE ,△BCD 均为等边三角形, ∴AB=BE ,BC=BD ,∠ABE=∠CBD=60°, ∴∠ABD=∠EBC , 在△ABD 和△EBC 中,

AB BE ABD EBC BD BC ??

∠∠???

=== ∴△ABD ≌△EBC (SAS ), ∴AD=EC ,故①正确; ∴∠DAB=∠BEC ,

又由上可知∠ABE=∠CBD=60°, ∴∠EBD=60°, 在△ABM 和△EBN 中,

MAB NEB AB BE

ABE EBN ∠∠??

??∠∠?

=== ∴△ABM ≌△EBN (ASA ), ∴BM=BN ,故②正确; ∴△BMN 为等边三角形, ∴∠NMB=∠ABM=60°, ∴MN ∥AC ,故③正确; 若EM=MB ,则AM 平分∠EAB ,

则∠DAB=30°,而由条件无法得出这一条件,

故④不正确;

如图作,,BG AD BH EC ⊥⊥

∵由上可知△ABD ≌△EBC ,

∴两个三角形对应边的高相等即BG BH =,

∴OB 是AOC ∠的角平分线,即有OB 平分AOC ∠,故⑤正确. 综上可知:①②③⑤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⑤.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15.如图,P 为等边△ABC 内一点,∠APC=150°,且∠APD=30°,AP=6,CP=3,DP=7,则BD 的长为______.

【答案】34 【解析】 【分析】

将△CPA 绕点C 逆时针旋转60°得到△CEB ,连接EP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E =CP ,∠ECB =∠PCA ,∠CEB =∠CPA =150°,BE =AP =6,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ECP =60°,进而证明△ECP 为等边三角形,由等边△ECP 的性质进而证明D 、P 、E 三点共线以及∠DEB =90°,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 的长度即可. 【详解】

将△CPA 绕点C 逆时针旋转60°得到△CEB ,连接EP ,

∴CE=CP,∠ECB=∠PCA,∠CEB=∠CPA=150°,BE=AP=6,

∵等边△ABC,

∴∠ACP+∠PCB=60°,

∴∠ECB+∠PCB=60°,即∠ECP=60°,

∴△ECP为等边三角形,

∴∠CPE=∠CEP=60°,PE=6,

∴∠DEB=90°,

∵∠APC=150°,∠APD=30°,

∴∠DPC=120°,

∴∠DPE=180°,即D、P、E三点共线,

∴ED=3+7=10,

∴BD=22

=234.

DE BE

故答案为234.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点共线的判定,运用旋转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6.如图,在△ABD中,∠BAD=80°,C为BD延长线上一点,∠BAC=130°,△ABD的角平分线BE与AC交于点E,连接DE,则∠DEB=_____.

【答案】40°

【解析】

【分析】

做辅助线,构建角平分线的距离,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逆定理可得:EF=EG=EH,设

∠DEG=y,∠GEB=x,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GEA=∠FEA=40°,∠FEB=∠HEB,列方程为2y+x=80-x,y+x=40,可得结论:∠DEB=40°.

【详解】

如图,

过E作EF⊥AB于F,EG⊥AD于G,EH⊥BC于H,

∵BE平分∠ABD

∴EH=EF

∵∠BAC=130°,∠BAD=80°

∴∠FAE=∠CAD=50°

∴EF=EG

∴EG=EH

∴ED平分∠CDG

∴∠HED=∠DEG

设∠DEG=y,∠GEB=x,

∵∠EFA=∠EGA=90°

∴∠GEA=∠FEA=40°

∵∠EFB=∠EHB=90°,∠EBH=∠EBF

∴∠FEB=∠HEB

∴2y+x=80-x,

2y+2x=80

y+x=40

即∠DEB=40°.

故答案为:40°.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正确作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分别在x轴的正半轴、y轴的正半轴上移动,点M在第二象限,且MA平分∠BAO,做射线MB,若∠1=∠2,则∠M的度数是_______。

【答案】45?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可得2M MAB ∠∠∠=+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MAB MAO ∠∠=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OBA OAB BOA 180∠∠∠++=? 易得∠M 的度数。 【详解】

在ABM 中,2∠是ABM 的外角 ∴2M MAB ∠∠∠=+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OBA OAB BOA 180∠∠∠++=? ∵BOA 90∠=? ∴OBA OAB 90∠∠+=? ∵MA 平分BAO ∠ ∴BAO 2MAB ∠∠=

由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可得12BAO BOA 90BAO ∠∠∠∠∠+=+=?+ ∵12∠∠=

∴2290BAO ∠∠=?+ 又∵2M MAB ∠∠∠=+

∴222M 2MAB 2M BAO ∠∠∠∠∠=+=+ ∴90BAO 2M BAO ∠∠∠?+=+

2M 90∠=?

M 45∠=?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8.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2AD AB =,F 是AD 的中点,作CE AB ⊥,垂足E 在线段上,连接EF 、CF ,则下列结论

2BCD DCE ①∠=∠;EF CF =②;3DFE AEF ③∠=∠,2BEC

CEF

S

S

=④中一定

成立的是______ .(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答案】②③ 【解析】

分析:由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2AB ,F 是AD 的中点,易得AF=FD=CD ,继而证得①∠DCF=

1

2

∠BCD ;然后延长EF ,交CD 延长线于M ,分别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EF ≌△DMF (ASA ),得出对应线段之间关系,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①∵F是AD的中点,

∴AF=FD,

∵在?ABCD中,AD=2AB,

∴AF=FD=CD,

∴∠DFC=∠DCF,

∵AD∥BC,

∴∠DFC=∠FCB,

∴∠DCF=∠BCF,

∴∠DCF=

1

2

∠BCD,

即∠BCD=2∠DCF;故此选项错误;

②延长EF,交CD延长线于M,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MDF,

∵F为AD中点,

∴AF=FD,

在△AEF和△DFM中,

A FDM

AF DF

AFE DFM

∠∠

?

?

?

?∠∠

?

∴△AEF≌△DMF(ASA),

∴FE=MF,∠AEF=∠M,

∵CE⊥AB,

∴∠AEC=90°,

∴∠AEC=∠ECD=90°,

∵FM=EF,

∴FC=FM,故②正确;

③设∠FEC=x,则∠FCE=x,

∴∠DCF=∠DFC=90°-x,

∴∠EFC=180°-2x,

∴∠EFD=90°-x+180°-2x=270°-3x,∵∠AEF=90°-x,

∴∠DFE=3∠AEF,故此选项正确.④∵EF=FM,

∴S△EFC=S△CFM,

∵MC>BE,

∴S△BEC<2S△EFC

故S△BEC=2S△CEF错误;

综上可知:一定成立的是②③,

故答案为②③.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得出

△AEF≌△DME是解题关键.

四、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选择题(难)

19.如图,△ABC的两条外角平分线AP、CP相交于点P,PH⊥AC于H;如果∠ABC=60o,则下列结论:①∠ABP=30o;②∠APC=60o;③PB=2PH;④∠APH=∠BPC;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作PM⊥BC于M,PN⊥BA于N.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证得PN=PM,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得PB平分∠ABC,即可判定①;证明△PAN≌△PAH,△PCM≌△PCH,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PN=∠APH,∠CPM=∠CPH,由此即可判定②;在Rt△PBN 中,∠PBN=30°,根据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定③;由∠BPN=∠CPA=60°即可判定④.

【详解】

如图,作PM⊥BC于M,PN⊥BA于N.

∵∠PAH=∠PAN,PN⊥AD,PH⊥AC,

∴PN=PH,同理PM=PH,

∴PN=PM,

∴PB 平分∠ABC ,

∴∠ABP=

1

2

∠ABC=30°,故①正确, ∵在Rt △PAH 和Rt △PAN 中,

PA PA

PN PH =??

=?

, ∴△PAN ≌△PAH ,同理可证,△PCM ≌△PCH , ∴∠APN=∠APH ,∠CPM=∠CPH , ∵∠MPN=180°-∠ABC=120°,

∴∠APC=

1

2

∠MPN=60°,故②正确, 在Rt △PBN 中,∵∠PBN=30°,

∴PB=2PN=2PH ,故③正确, ∵∠BPN=∠CPA=60°,

∴∠CPB=∠APN=∠APH ,故④正确. 综上,正确的结论为①②③④.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相关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如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ACB=90°,点O 为斜边AB 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直角边AC 、BC 上,且∠DOE=90°,DE 交OC 于点P ,则下列结论: ①图中全等三角形有三对;②△ABC 的面积等于四边形CDOE 面积的倍;

③DE 2+2CD?CE=2OA 2;④AD 2+BE 2=2OP?OC .正确的有( )个.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结论(1)正确.因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3对; 结论(2)错误.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判断;

结论(3)正确.利用全等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判断.

结论(4)正确.利用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进行判断. 【详解】

结论(1)正确,理由如下:

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3对,分别为△AOC≌△BOC,△AOD≌△COE,△COD≌△BOE.

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OA=OC=OB,易得△AOC≌△BOC.

∵OC⊥AB,OD⊥OE,∴∠AOD=∠COE.

在△AOD与△COE中,

∴△AOD≌△COE(ASA),

同理可证:△COD≌△BOE.

结论(2)错误.理由如下:

∵△AOD≌△COE,

∴S△AOD=S△COE,

∴S四边形CDOE=S△COD+S△COE=S△COD+S△AOD=S△AOC=S△ABC

即△ABC的面积等于四边形CDOE的面积的2倍.

结论(3)正确,理由如下:

∵△AOD≌△COE,

∴CE=AD,

∴CD+CE=CD+AD=AC=OA,

∴(CD+CE)2=CD2+CE2+2CD?CE=DE2+2CD?CE=2OA2;

结论(4)正确,理由如下:

∵△AOD≌△COE,∴AD=CE;∵△COD≌△BOE,∴BE=CD.

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得:CD2+CE2=DE2,∴AD2+BE2=DE2.

∵△AOD≌△COE,∴OD=OE,

又∵OD⊥OE,∴△DO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E2=2OE2,∠DEO=45°.

∵∠DEO=∠OCE=45°,∠COE=∠COE,

∴△OEP∽△OCE,

∴,

即OP?OC=OE2.

∴DE2=2OE2=2OP?OC,

∴AD2+BE2=2OP?OC.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3个,

故选C.

【点睛】

本题是几何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等重要几何知识点.难点在于结论(4)的判断,其中对于“OP?OC”线段乘积的形式,可以寻求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

21.如图所示,把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折叠两次后,得到的一个小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2

B .1+

2 C .2-2 D .2-1

【答案】B 【解析】

第一次折叠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腰长为

22

; 第一次折叠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2

2

,腰长为12,所以周长为

1122

12222++=+

. 故答案为B.

22.如图,点P 、Q 分别是边长为6cm 的等边ABC △边AB 、BC 上的动点,点P 从顶点 A ,点Q 从顶点B 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 ,下面四个结论:

①BQ AM =②ABQ △≌CAP △③CMQ ∠的度数不变,始终等于60?④当第 2秒或第4秒时,PBQ △为直角三角形,正确的有( )个.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

∵点P 、Q 速度相同, ∴AP BQ =.

在ACP △和ABQ △中,

60AP BQ CAP ABQ AC BA =??

∠==???=?

, ∴ACP △≌BAQ △,故②正确. 则AQC CPB ∠=∠.

即B BAQ BAQ AMP ∠+∠=∠+∠. ∴60AMP B ∠=∠=?.

则60CMQ AMP ∠=∠=?,故③正确. ∵APM ∠不一定等于60?. ∴AP AM ≠.

∴BQ AM ≠.故①错误. 设时间为t ,则AP=BQ=t ,PB=4-t ①当∠PQB =90°时, ∵∠B =60°,

∴PB =2BQ ,得6-t =2t ,t =2 ; ②当∠BPQ =90°时, ∵∠B =60°,

∴BQ =2BP ,得t =2(6-t ),t =4;

∴当第2秒或第4秒时,△PBQ 为直角三角形. ∴④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23.已知OD 平分∠MON,点A 、B 、C 分别在OM 、OD 、ON 上(点A 、B 、C 都不与点O 重合),且AB=BC, 则∠OAB 与∠BCO 的数量关系为( ) A .∠OAB+∠BCO=180°

B .∠OAB=∠BCO

C .∠OAB+∠BCO=180°或∠OAB=∠BCO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画图,可知当C 处在C 1的位置时,两三角形全等,可知∠OAB=∠BCO ;当点C 处在C 2的位置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OAB+∠BCO=180°.

故选C.

24.在△ABC中,∠C=90°,D为AB的中点,ED⊥AB,∠DAE=∠CAE,则∠CAB=()

A.30°B.60°C.80 °D.50°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D为AB的中点,ED⊥AB,

∴DE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AE=BE,

∴∠DAE=∠DBE,

∴∠DAE=∠DBE=∠CAE,

在Rt△ABC中,

∵∠CAB+∠DBE=90°,

∴∠CAE+∠DAE+∠DBE=90°,

∴3∠DBE=90°,

∴∠DBE=30°,

∴∠CAB=90°-∠DBE=90°-30°=60°.

故选B.

五、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25.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3),(2,0),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

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使∠BAC=90°,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a,1

2

),且

△ABP和△ABC的面积相等,则a=_____.

【答案】-8

3

【解析】【分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1.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店去配一块完 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A.带①去 B. 带②去 C. 带③去 D. 带①和②去 2. 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一定在 ( ) A. 三角形的内部 B. 三角形的外部 C. 三角形的内部或外部 D. 三角形的内部、外部或顶点 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 A 、3cm ,5cm ,8cm B 、8cm ,8cm ,18cm C 、0.1cm ,0.1cm ,0.1cm D 、3cm ,40cm ,8cm 4、已知∠A :∠B :∠C=1:2:2,则△ABC 三个角度数分别是( ) A .40o、 80o、 80o B .35o 、70o 、70o C .30o、 60o、 60o D .36o、 72o、 72o 5、三角形中,有一个外角是79o,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形状 6.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 ) A. 至少有一个等于90° B. 至少有一个大于90° C. 不可能有两个大于89° D. 不可能都小于60° 7.如图,点O 是△ABC 内一点,∠A=80°,∠1=15°,∠2=40°, 则∠BOC 等于( ) A. 95° B. 120° C. 135° D. 无法确定 8.能把一个任意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是( ) A.角平分线 B.中线 C.高 D. A 、B 、C 都可以 9.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10.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5 B.6 C.7 D.8 11.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 ) A .17 B .13 C .17或22 D .22 12、适合条件C B A ∠=∠=∠2 1的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13.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 ③∠A=90°-∠B; ④∠A=∠B=1 2 ∠C,能确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个. A. 1 B. 2 C. 3 D. 4 14.在△ABC 中,∠A=60°,∠C=2∠B ,则∠C=_____. 1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_____________ 16.四条线段的长分别为5cm 、6cm 、8cm 、13cm ,?以其中任意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成________个三角形. 17.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则相应的外角比是 . 18.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则该多边形是_____边形。 19.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5,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 , 若一边长等于5,一边长等于10,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 20.在△ABC 中,已知∠A=3∠C=54°,则∠B 的度数是___________ 21.已知不等边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 和9cm ,如果第三边的长为整数, 那么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 (1)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 ; (2)在△AEC 中,AE 边上的高是 ; 23. 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 且ABC S △=4平方厘米,则BEF S △的值为 _______________ 图1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在下列的计算中正确的是( ) +3y =5xy ; B.(a +2)(a -2)=a 2 +4; ab =a 3b ; D.(x -3)2=x 2 +6x +9 2.已知四组线段的长分别如下,以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 1,2,3 B . 2,5,8 C . 3,4,5 D . 4,5,10 3.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 和△ACD 全等的条件是( ) A . AB =AC B . ∠B =∠C C .∠BDA =∠CDA D . BD =CD 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AB,AD 是斜边上的高,DE⊥AC,DF⊥AB,垂足分别为E 、F ,则图中与∠C(∠C 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 个 个 个 个 6.下列“QQ 表情”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7.若 0414=----x x x m 无解,则m 的值是( ) A.-2 B.2 D.-3 8.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 >b),再沿虚线剪开,如图①,然 后拼成一个梯形,如图②,根据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关系,表明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b)(a -b) B.(a +b)2 =a 2 +2ab +b 2 C.(a -b)2 =a 2 -2ab +b 2 -b 2 =(a -b)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当x 时,分式51 -x 有意义;当x 时,分式11x 2+-x 的值为零 10.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 . 11.若a 2 +b 2 =5,ab =2,则(a +b)2 = 。 12.如图,在ABC ?中,16AB AC cm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如果10BC cm =,那么BCD ?的周 长是 cm . 13.计算:20132 -2014×2012=______ ___. 14.如图,△ABC 中,AB=AD=DC ,∠BAD = 40,则∠C = . 15.计算: =+-+3 9 32a a a __________。16.如图,AD∥BC,BD 平分∠ABC.若∠ABD=30°,∠BD C=90°,CD=2, 12题 A B D C C A B D 16题 8题

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1)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其底边是BC,点D在线段AB上,E是直线BC上一点,且∠DEC=∠DCE,若∠A等于60°(如图①).求证:EB=AD; (2)若将(1)中的“点D在线段AB上”改为“点D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②),(1)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作DF∥BC交AC于F,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DF=∠ABC,∠AFD=∠ACB,∠FDC=∠DCE,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BC=∠ACB=60°,证出△ADF是等边三角形,∠DFC=120°,得出AD=DF,由已知条件得出∠FDC=∠DEC,ED=CD,由AAS证明 △DBE≌△CFD,得出EB=DF,即可得出结论; (2)作DF∥BC交AC的延长线于F,同(1)证出△DBE≌△CFD,得出EB=DF,即可得出结论. 试题解析:(1)证明:如图,作DF∥BC交AC于F, 则△ADF为等边三角形 ∴AD=DF,又∵∠DEC=∠DCB, ∠DEC+∠EDB=60°, ∠DCB+∠DCF=60°, ∴ ∠EDB=∠DCA ,DE=CD, 在△DEB和△CDF中, 120 EBD DFC EDB DCF DE CD , , ∠=∠=? ? ? ∠=∠ ? ?= ? ∴△DEB≌△CDF, ∴BD=DF, ∴BE=AD . (2).EB=AD成立;

理由如下:作DF∥BC交AC的延长线于F,如图所示: 同(1)得:AD=DF,∠FDC=∠ECD,∠FDC=∠DEC,ED=CD, 又∵∠DBE=∠DFC=60°, ∴△DBE≌△CFD(AAS), ∴EB=DF, ∴EB=A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 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DE=BD+CE.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 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试判断△DEF的形状. 【答案】(1)见解析(2)成立(3)△DEF为等边三角形 【解析】 解:(1)证明:∵BD⊥直线m,CE⊥直线m,∴∠BDA=∠CEA=900. ∵∠BAC=900,∴∠BAD+∠CAE=900. ∵∠BAD+∠ABD=900,∴∠CAE=∠ABD. 又AB="AC" ,∴△ADB≌△CEA(AAS).∴AE=BD,AD=CE. ∴DE="AE+AD=" BD+CE. (2)成立.证明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秋八年级上学期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 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4分) 1.(4分)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4分)如图,在△ABC中有四条线段DE,BE,EF,FG,其中有一条线段是△ABC的中线,则该线段是() A.线段DE B.线段BE C.线段EF D.线段FG 3.(4分)下列物品不是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是() A.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B.三角形房架 C.照相机的三脚架 D.放缩尺 4.(4分)边长为1、2、3、4、5、6的木棍各一根.随意组成三角形,共有()种取法. A.20 B.15 C.10 D.7

5.(4分)在△ABC中,6∠A=3∠B=2∠C,则△ABC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 6.(4分)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则∠α的度数是() A.45°B.60°C.75°D.85° 7.(4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4倍,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度数是() A.9°B.18°C.27°D.36° 8.(4分)如图所示,设M表示平行四边形,N表示矩形,P表示菱形,Q表示正方形,则下列四个图形中,能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9.(4分)如图为二环四边形,它的内角和∠A+∠B+∠C+∠D+∠A1+∠B1+∠C1+∠D1度数为() A.360°B.540°C.720°D.900° 10.(4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DC,连接BD,BE平分∠ABD,BE⊥AD,∠EBC和∠DC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若∠ADC=110°,则∠F的度数为()

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D C A B 数学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图,两直线a ∥b ,与∠1相等的角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不等式组x>3 x<4??? 的解集是( ) A 、33 D 、无解 3、如果a>b ,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a 3b -- D 、2a<2b -- 4、如图所示,由∠D=∠C,∠BAD=∠ABC 推得△ABD ≌△BAC ,所用的的判定定理的简称是( ) A 、AAS B 、ASA C 、SAS D 、SSS 5、已知一组数据1,7,10,8,x ,6,0,3,若x =5,则x 应等于( ) A 、6 B 、5 C 、4 D 、2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B 、三棱住的侧面是三角形; C 、六棱住有六个侧面、侧面为长方形; D 、球体的三种视图均为同样大小的图形; 7、△ABC 的三边为a 、b 、c ,且2 (a+b)(a-b)=c ,则( ) A 、△ABC 是锐角三角形; B 、c 边的对角是直角; C 、△ABC 是钝角三角形; D 、a 边的对角是直角; 8、为筹备班级的初中毕业联欢会,班长对全班学生爱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那么最终买什么水果,下面的调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 A 、中位数; B 、平均数; C 、众数; D 、加权平均数; 9、如右图,有三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都按照相同的顺序,依次标有1,2,3,4,5,6这六个数字,并且把标有“6”的面都放在左边,那么它们底面所标的3个数字之和等于( ) A 、8 B 、9 C 、10 D 、11 10、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北京市出台了新的居民用水收费标准:(1)若每月每户居民用水不超过4立方米,则按每立方米2米计算;(2)若每月每户居民用水超过4立方米,则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4.5米计算(不超过部分仍按每立方米2元计算)。现假设该市某户居民某月用水x 立方米,水费为y 元,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1 a b

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ABC 中,点D 、E 、F 分别在三边上,E 是AC 的中点,AD 、BE 、CF 交于一点G ,BD=2DC ,S △GEC =3,S △GDC =4,则△ABC 的面积是_____. 【答案】30 【解析】 【分析】 由于BD =2DC ,那么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S △ABD =2S △ACD ,而S △ABC =S △ABD +S △ACD ,可得出S △ABC =3S △ACD ,而E 是AC 中点,故有S △AGE =S △CGE ,于是可求S △ACD ,从而易求S △ABC . 【详解】 解:∵BD =2DC ,∴S △ABD =2S △ACD ,∴S △ABC =3S △ACD . ∵E 是AC 的中点,∴S △AGE =S △CGE . 又∵S △GEC =3,S △GDC =4,∴S △ACD =S △AGE +S △CGE +S △CGD =3+3+4=10,∴S △ABC =3S △ACD =3×10=30. 故答案为30.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之间的面积加减计算.注意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面积相等、同高的三角形底相等. 2.如图,ABC ?的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 ,BC ,CA 至点111,,A B C ,使111,,A B AB B C BC C A CA ===,顺次连接111,,A B C ,得到111A B C ?;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111111,,A B B C C A 至点222,,A B C ,使2111A B A B =,2111B C B C =,2111C A C A =,顺次连接222,,A B C ,得到222A B C ?,…;按此规律,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20,最少需经过__________次操作.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A B E (第3题) A B C D P 1 2第7题 A B C D 第10题 八年级第11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3,3,3 B 、3,3,6 C 、3,2,5 D 、3,2,6 2.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三块, 现在要到玻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 的办法是( ) A.带①去 B. 带②去 C. 带③去 D. 带①和②去 3.如图所示,AD 是△ABC 的高,延长BC 至E ,使CE =BC ,△ABC 的面积为S 1,△ACE 的面积为S 2,那么( ) A 、S 1>S 2 B 、S 1=S 2 C 、 S 1<S 2 D 、不能确定 4.四根木棒分别长5cm ,7cm ,10cm ,12 cm ,选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5.已知,如图,AB ∥CD ,∠A=70°,∠B=40°,则∠ACD=( ) A 、 55° B 、 70° C 、 40° D 、 110° 6.如图所示,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B=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B ,则∠1+∠2 等于( ) A 、90° B 、135° C 、270° D 、315° 7、点P 是△ABC 内一点,连结BP 并延长交AC 于D ,连结PC , 则图中∠1、∠2、∠A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2>∠1 B 、∠A >∠2>∠1 C 、∠2>∠1>∠A D 、∠1>∠2>∠A 9.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这个三角形的任何一个内角 B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C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一个钝角 D .若三条线段a 、b 、c ,满足a +b >c ,则此三条线段一定能组成三角形 10、在△ABC 中, ∠ABC =90°,∠A =50°,BD ∥AC ,则∠CBD 等于( ) A 、 50° B 、 70° C 、 40° D 、60° 1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12.如图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是(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3.如图,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ADE 是△ 和 △ 的内角,是△ 的外角. 14.如图7,在△ABC 中,AE 是中线,AD 是角平分线,AF 是高,则根据图形填空: ⑴BE= =21 ;⑵∠BAD= =2 1 ⑶∠AFB= =900 ; 15、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10800 ,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16. 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再钉上 根木条。 17. 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cm 和8cm ,且第三边的边长为偶数,则第三边长 为 。 18、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 19.在下列条件中:①∠A+∠B=∠C ,②∠A ∶∠B ∶∠C=1∶2∶3,③∠A=90°-∠B ,④∠A=∠B=∠C 中,能确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第5题图 D C B A 第6题图 A B C D (D)E C A (C)E C B A (B)E C B A (A)E B A A B C D E 第13题图 ② ① ③ 2题 第14题图 B A C F E D

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D C B A 、 B 、 C 、 D 、 数学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图,两直线a ∥b ,与∠1相等的角的个数为(C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不等式组x>3 x<4??? 的解集是( A ) A 、33 D 、无解 3、如果a>b ,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D ) A 、a 3b -- D 、2a<2b -- 4、如图所示,由∠D=∠C,∠BAD=∠ABC 推得△ABD ≌△BAC ,所用的的判定定理的简称是( A ) A 、AAS B 、ASA C 、SAS D 、SSS 5、已知一组数据1,7,10,8,x ,6,0,3,若x =5,则x 应等于( B ) A 、6 B 、5 C 、4 D 、2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B 、三棱住的侧面是三角形; C 、六棱住有六个侧面、侧面为长方形; D 、球体的三种视图均为同样大小的图形; 7、△ABC 的三边为a 、b 、c ,且2 (a+b)(a-b)=c ,则( D ) A 、△ABC 是锐角三角形; B 、c 边的对角是直角; C 、△ABC 是钝角三角形; D 、a 边的对角是直角; 8、为筹备班级的初中毕业联欢会,班长对全班学生爱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那么最终买什么水果,下面的调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C ) A 、中位数; B 、平均数; C 、众数; D 、加权平均数; 9、如右图,有三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都按照相同的顺序,依次标有1,2,3,4,5,6这六个数字,并且把标有“6”的面都放在左边,那么它们底面所标的3个数字之和等于( A ) A 、8 B 、9 C 、10 D 、11 10、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北京市出台了新的居民用水收费标准:(1)若每月每户居民用水不超过4立方米,则按每立方米2米计算;(2)若每月每户居民用水超过4立方米,则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4.5米计算(不超过部分仍按每立方米2元计算)。现假设该市某户居民某月用水x 立方米,水费为y 元,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C )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a b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ABC中,D是BC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GF交AC于F,交AC的平行线BG于G点,DE⊥DF,交AB于点E,连结EG、EF. (1)求证:BG=CF; (2)请你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详见解析;(2)BE+CF>EF,证明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先利用ASA判定△BGD?CFD,从而得出BG=CF; (2)利用全等的性质可得GD=FD,再有DE⊥GF,从而得到EG=EF,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从而得出BE+CF>EF. 【详解】 解:(1)∵BG∥AC, ∴∠DBG=∠DCF. ∵D为BC的中点, ∴BD=CD 又∵∠BDG=∠CDF, 在△BGD与△CFD中, ∵ DBG DCF BD CD BDG CDF ∠=∠ ? ? = ? ?∠=∠ ? ∴△BGD≌△CFD(ASA). ∴BG=CF. (2)BE+CF>EF. ∵△BGD≌△CFD, ∴GD=FD,BG=CF. 又∵DE⊥FG, ∴EG=EF(垂直平分线到线段端点的距离相等). ∴在△EBG中,BE+BG>EG, 即BE+CF>EF.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要注意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AS、ASA、HL. 2.如图,AB=12cm,AC⊥AB,BD⊥AB ,AC=BD=9cm,点P在线段AB上以3 cm/s的速度,由A向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B向D运动. (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运动时间t=1(s),△ACP与△BPQ 是否全等?说明理由,并直接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 (2)将“AC⊥AB,BD⊥AB”改为“∠CAB=∠DBA”,其他条件不变.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使△ACP与△BPQ全等.(3)在图2的基础上延长AC,BD交于点E,使C,D分别是AE,BE中点,若点Q以(2)中的运动速度从点B出发,点P以原来速度从点A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E三边运动,求出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 【答案】(1)△ACP≌△BPQ,理由见解析;线段PC与线段PQ垂直(2)1或 3 2 (3)9s 【解析】 【分析】 (1)利用SAS证得△ACP≌△BPQ,得出∠ACP=∠BPQ,进一步得出 ∠APC+∠BPQ=∠APC+∠ACP=90°得出结论即可; (2)由△ACP≌△BPQ,分两种情况:①AC=BP,AP=BQ,②AC=BQ,AP=BP,建立方程组求得答案即可. (3)因为V Q<V P,只能是点P追上点Q,即点P比点Q多走PB+BQ的路程,据此列出方程,解这个方程即可求得. 【详解】 (1)当t=1时,AP=BQ=3,BP=AC=9, 又∵∠A=∠B=90°, 在△ACP与△BPQ中, AP BQ A B AC BP = ? ? ∠=∠ ? ?= ? , ∴△ACP≌△BPQ(SAS), ∴∠ACP=∠BPQ, ∴∠APC+∠BPQ=∠APC+∠ACP=90°, ∠CPQ=90°,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单元测试题(新)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一. 选择题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 A 、3cm ,5cm ,8cm B 、8cm ,8cm ,18cm C 、0.1cm ,0.1cm ,0.1cm D 、3cm ,40cm ,8cm 2.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4、5,则周长c 的范围是( ) A. 1

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一、选一选,比比谁细心(每小题3分,共36分) 1.5的平方根是(). A.± B. C.- D. 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B.C.D. 4.若x2+(m-3)x+4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A.-1 B.7 C.4 D.7或-1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A.(2,-3) B.(2,3) C.(-2,-3) D.(-2,3) 6.如图,已知∠1=∠2,AC=AD,增加下列条件之一: ①AB=AE;②BC=ED;③∠C=∠D;④∠B=∠E.其中能使△ABC≌△AED的条件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解放军某部接到上级命令,乘车前往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前进一段路程后,由于道路受阻,汽车无法通行,部队通过短暂休整后决定步行前往.若部队离开驻地的时间为(小时),离开驻地的距离为(千米),则能反映与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则它的顶角为(). A.70° B.55° C.40° D.40°或70° 9.如图,已知函数和的图象交点为,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A.x<1 B.x>1 C.x≥1 D.x≤1 10.如图,∠ACB=90°,AC=BC,BE⊥CE于E,AD⊥CE于D, AD=5cm,DE=3cm,则BE的长是() A.8 B.5 C.3 D.2 11.△ABC的三边长分别a、b、c,且a+2ab=c+2bc,则△ABC是()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12.如图,已知△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 是BC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CA的延长线于点E、F,给出以 下四个结论:①AE=CF;②△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S四边形 AEPF=S△ABC;④BE+CF=EF.保持点E在AB的延长线上,当∠EPF在 △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12题图 二、填一填,看看谁仔细(每小题3分,共12分) 13.若有意义,则=________________. 14.请你写出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一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①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②该直线与坐标轴有两个交点: 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于实数a,b,c,d,规定一种运算=ad-bc,如=1×(-2)- 0×2=-2, 那么当=27时,则x=. 16.如图,点B、C分别在两条直线和上,点A、D是x轴上 两点,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k值为. 三、解一解,试试谁最棒(本大题共72分). 17.分解因式:(每小题4分,共8分)

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 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_____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 (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 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______(正/反)比. (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关反比例水花四溅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八(上)学习过程评价题 内容:第11章三角形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 一、选择题(30分). 1.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把这个五边形分成( )个三角形. A.5 B.4 C.3 D.2 2.以下列各组线段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cm,2cm,4cm B.2cm,4cm,6cm C.4cm,6cm,8cm D.5cm,6cm,12cm 3.下列图形中一定能说明∠1>∠2的是( ). 4.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在( ). A.三角形内 B.三角形外 C.三角形的某边上 D.以上三种情形都有可能 5.某人到瓷砖商店去买一种多边形形状的瓷砖用来铺设无缝地板,他购买的瓷砖形状不可以是( ). A.正三角形 B.矩形 C.正六边形 D.正八边形 6.能把一个任意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是( ). A.角平分线 B.中线 C.高 D.A、B、C都可以 7.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互相垂直,且这两个角之差为40°,那么这两个角分别为( ). A.70°和110° B.80°和120° C.40°和140° D.100°和140° 8.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9.(n+1)边形的内角和比n边形的内角和大( ). A.180° B.360° C.n·180° D.n·360° 10.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 A.∠1+∠2=2∠A B.∠1+∠2=∠A C.∠A=2(∠1+∠2) D. 1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6分) 11.木工师傅做完房门后,为防止变形,会在门上钉上一条斜拉的木条,这样做的根据 是 . 第10题图 第14题图 1 2 A B C D E 第11题图 1 2 1 2 2 1 1 2 A B C D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一 本试卷共三个大题,26个小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共9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2、某种细胞的直径是0.00000095米,将0.0000009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A . 7 1095.0-? B . 7 105.9-? C . 8 105.9-? D . 5 1095-?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 .2 a a a += B . 2 2a a a ?= C .632 a a a ÷= D . 32 6 ()a a = 4、如图,已知AB 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 ADC △≌△的是 ( ) A .CB CD = B .BAC DAC =∠∠ C .BCA DCA =∠∠ D .90B D ==?∠∠ 5、下列因式分解中,正确的是 ( ) A . )4)(4(42 2 y x y x y x +-=- B .)(y x a a ay ax +=++ C . ))(()()(b a y x x y b y x a --=-+- D . 2 2 )32(94+=+x x 6、 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E 为AD 上一点,且EF ⊥BC 于点F .若∠C =35°,∠DEF =15°,则∠B 的度数为 ( ) A .65° B .70° C .75° D . 85° 7、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 ) A .65°或80° B .80°或40° C .65°或50° D .50°或80° 8、如图,在△ABC 中,∠BAC =90°,AB =AC ,AD 是经过A 点的一条直线,且B ,C 在AD 的两侧,BD ⊥AD 于D ,CE ⊥AD 于E ,交AB 于点F ,CE =10,BD =4,则DE 的长为 ( ) A . 7 B .6 C . 5 D .4 9、如果2 (2)9x m x +-+是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的值是 ( ) D C A B 4题图 6题图 8题图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八年级数学试卷 第 1 页 共 4 页 图4 N M D C B A 图2 E D F D 图3 A C F E B 图1 N P O M A C B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科目: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时间: 100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18,若AB=5,AC=6,则EF= . 2、若2 164b m ++是完全平方式,m = . . 。 3.如图1,PM=PN ,∠BOC=30°,则∠AOB= . 4.如图2,在△ABC 中,AB=AC ,AD ⊥BC 于D 点,E 、F 分别为DB 、DC 的中 点,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对. 5. 已知△ABC ≌△DEF, 且∠A=30°, ∠E=75°, 则∠F= . 6.如图3,在△ABC 和△FED , AD=FC ,AB=FE ,当添加条件 时, 就可得到△ABC ≌△FED.(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 7.如图4, 已知AB=AC, ∠A=40°,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点D,则∠DBC= 度. 8.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为 . 9、已知115a b -=,则2322a ab b a a b b +---的值是 10.若()2 190m n -+-=,将22mx ny -因式分解得 。 二.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式子:23123510 ,,,,,94678xy a b c x y x a x y π+++中,分式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2.下列各式是因式分解,并且正确的是【 】 A .()()22a b a b a b +-=- B .123 111 a a a += +++ C .()()2 32111a a a a a --+=-+ D .()()2222a ab b a b a b +-=-+ 3.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2018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1.以下永洁环保、绿色食品、节能、绿色环保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是() A.B.C.D. 2.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几根木条?()A.0根B.1根C.2根D.3根 3.如下图,已知△ABE≌△ACD,∠1=∠2,∠B=∠C,不正确的等式是() A.AB=AC B.∠BAE=∠CAD C.BE=DC D AD=DE 4.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 A.180°B.220°C.240°D.300°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a+3b=5ab B.(x+2)2=x2+4 C.(ab3)2=ab6D.(﹣1)0=1 6.如图,给出了正方形ABCD的面积的四个表达式,其中错误的是() A.(x+a)(x+a)B.x2+a2+2ax C.(x﹣a)(x﹣a)D.(x+a)a+(x+a)x 7.(3分)下列式子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x2﹣5x+6= x(x﹣5)+6 B.x2﹣5x+6= (x﹣2)(x﹣3) C.(x﹣2)(x﹣3)=x2﹣5x+6 D.x2﹣5x+6= (x+2)(x+3) 8.若分式有意义,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 B.a=1 C.a≠﹣1 D.a≠0 9.化简的结果是() A.x+1 B.x﹣1 C.﹣x D.x 10.下列各式:①a0=1;②a2?a3=a5;③2﹣2=﹣;④﹣(3﹣5)+(﹣2)4÷8×(﹣1)=0;⑤x2+x2=2x2,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 1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林家购置了私家车,这样他乘坐私家车上学比乘坐公交车上学所需的时间少用了15分钟,现已知小林家距学校8千米,乘私家车平均速度是乘公交车平均速度的2.5倍,若设乘公交车平均每小时走x千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B.C.D. 12.如图,已知∠1=∠2,要得到△ABD≌△ACD,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则错误选法是() A.AB=AC B.DB=DC C.∠ADB=∠ADC D.∠B=∠C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卷和答案

1 / 8 八年级数学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细心填一填(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若x 2+kx +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 . 2.点M (-2,k )在直线y =2x +1上,则点M 到x 轴的距离是 . 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1,2),且函数y 的值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请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解析式 . 4.如图,在△ABC 中,∠C=90°,AD 平分∠BAC ,BC=10cm ,BD=7cm ,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 . 5.在△ABC 中,∠B=70°,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且∠BAD:∠BAC=1:3,则∠C= . 6.一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一腰的中线分周长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长2,则这个三角形的腰长为 . 7.某市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用户收费办法调整为:若每户/月不超过12吨则每吨收取a 元;若每户/月超过12吨,超出部分按每吨2a 元收取.若小亮家5月份缴纳水费20a 元,则小亮家这个月实际用水 8. 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ABC 和正△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结PQ .以下五个结论: ① AD =BE ;② PQ ∥AE ;③ AP =BQ ;④ DE =DP ;⑤ ∠AOB =60°. 4题 5题图 A B C E D O P Q A B D C A E B D C

2 / 8 一定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 9.对于数a ,b ,c ,d ,规定一种运算 a b c d =ad -bc ,如 102 (2) -=1×(-2)-0×2= -2,那么当(1)(2) (3)(1)x x x x ++--=27时,则x= 10、已知,3,5==+xy y x 则22y x += 二、精心选一选(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1、下列四个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1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 A 、65°,65° B 、50°,80° C 、65°,65°或50°,80° D 、50°,50 13、下列命题 :(1)绝对值最小的的实数不存在;(2)无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点 不存在;(3)与本身的平方根相等的实数存在;(4)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5)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等于2的点之间有无数多个点表示无理数,其中错误的命题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14.对于任意的整数n ,能整除代数式(n+3)(n -3)-(n+2)(n -2)的整数是 ( ) A.4 B.3 C.5 D.2 15.已知点(-4,y 1),(2,y 2)都在直线y=- 1 2 x+2上,则y 1 、y 2大小关系是 ( ) A . y 1 > y 2 B . y 1 = y 2 C .y 1 < y 2 D . 不能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