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

肾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
肾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

肾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

2011-11-08 18:50 发表者:韩呈武

一、尿液化验

包括尿常规化验、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形态及尿白细胞分类等检查。

(一)尿常规化验

现在尿常规检查,此法局限性很大,尿比重及pH值结果常不准,尿红、白细胞检测常呈假阳性,只有尿蛋白及糖检测结果可靠。对该检查法的上述局限性必须有清楚认识,而且,该法无法判断有无管型。尿红、白细胞及管型检查对肾内科极重要,所以,我们认为在做试纸浸尿机读检查同时,必须配合做尿沉渣及做尿沉渣镜检,而且尿标本一定要先离心再留沉渣,否则又易出现假阴性结果。观察沉渣时也应注意各种尿路上皮细胞,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能提示肾小管坏死等疾病,女性病人尿白细胞增多同时伴随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即应注意有无白带污染,

不要轻易下尿路感染诊断。

(二)尿蛋白定量

尿常规中的尿蛋白化验是半定量检查,其检查结果受尿量等因素影响,而且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时无论尿蛋白量增减,其结果均为4+,临床意义有限,因此肾内科必须做尿蛋白定量检查。

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性疾病(主要指高血压肾病及老年缺血性肾病等)尿蛋白量仅呈轻、中度增加,而肾小球疾病却可出现大量蛋白尿,对疾病鉴别有意义。而且,对肾脏病(尤其肾小球疾病)进行治疗时,尿蛋白定量

增减也能帮助判断疗效。

(三)尿红细胞形态

用相差显微镜(有经验者完全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代替)检查尿红细胞形态,可以鉴别变形红细胞性血尿及均一红细胞性血尿。内科性疾病的血尿均应为变形红细胞性血尿,而外科性疾病的血尿却为均一红细胞性血尿,可资

鉴别。

鉴别血尿性质除上叙红细胞形态检查外,还可作尿红细胞容积曲线检查及尿红细胞被覆Tamm-Horsfall蛋白检查。前者用容积微粒自动分析仪检测,内科性血尿呈非对称曲线,其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小于静脉血红细胞分布曲线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而外科性血尿呈对称曲线,其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略大于静脉血红细胞分布曲线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后者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内科性血尿红细胞表面被覆Tamm-Horsfall蛋白,而外科性血尿红

细胞表面Tamm-Horsfall蛋白阴性。

(四)尿白细胞分类

离心后尿沉渣涂片做瑞特染色,用显微镜进行尿白细胞分类,可帮助肾脏病鉴别诊断。尿中多形核白细胞增多除泌尿系感染外,也可见于某些肾小球疾病(此时尿细菌培养阴性),如急性肾炎早期、急进性肾炎及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等;尿中出现嗜酸性白细胞,提示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二、肾小球功能检查

肾小球的主要功能为滤过功能,下列化验均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一)肌酐清除率

肌酐(分子量113d )能自由地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肾功能正常时也不从肾小管排泌,故临床常用肌酐清除率(CCr)来表示肾小球滤过率(GFR)。但是,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如下事项,肾小球功能损伤早期CCr变化最敏感,只有CCr下降超过正常值1/2时,SCr才上升,但是,严重肾衰竭时,CCr值的变化(下降)却不如SCr值变化(上升)敏感。所以,肾小球功能损伤时,早期应着重对CCr进行观察,而后期观察SCr变化更重要;肾小球功能恢复时,单化验SCr不行,必须追踪至CCr正常。另外,还要注意肾功能损害对CCr化验值的影响。肾小球功能正常时,肌酐并不从肾小管排泌,所以CCr值能很好反映ARF。可是肾小球功能严重损害时,部分血清肌酐即能从肾小管排泌至尿中,致使CCr值比实际ARF高,其值不能准确反映肾小球功能损害程度。此时若要准确测定ARF, 需用99m Tc-DTPA(99m锝-二乙三胺五醋酸)核素检查。

1976年Cockcroft等提出了用SCr推算CCr的公式,这在无法测定尿肌酐时有一定应用价值,不过对老年人、儿

童及过于肥胖者不适用。此CCr计算公式如下(ml/min):

(140 - 年龄)×体重(kg) (男性)

72×0.0113×SCr(μmol/L)

(140 - 年龄)×体重(kg) (女性)

85×0.0113×SCr(μmol/L)

(二)血清肌酐

在肾小球功能损害至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时(即前叙CCr下降超过正常值的1/2时),SCr即将升高。

SCr来源包括内生肌酐(体内肌肉中肌酸分解生成)及外源性肌酐(来自食物中动物瘦肉的肌酸),以前者为主,后者所占比例小。肾功能正常时,如果食入过多肉食,SCr可暂时升高,但很快即被肾脏排出,并不影响清晨空腹SCr测定。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排泄肌酐能力减弱,为此检验前病人仍以避免过多肉食为宜。

内生肌酐受肌肉容积影响,肌肉萎缩的患者体内肌酸代谢减弱,生成肌酐减少,SCr值将减低;此外,妊娠妇女体内蛋白质合成增加,机体呈正氮平衡,SCr值也会低于常人。临床上具体分析SCr测定结果时,上述影响因素

均应予考虑。

(三)血尿素氮

血尿素氮(BUN)同SCr一样,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时将增高。

尿素氮(分子量28d)是机体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正常情况下全部从肾小球滤过,故其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肾小球功能。可是,机体的BUN值能受多种因素影响,这在具体分析测定结果时必须注意。首先,BUN值会受蛋白质摄入量及蛋白质分解率影响,在肾功能不全时尤其明显;其次,滤过的尿素氮能部分(正常情况下约为3 0%~40%)被肾小管重吸收,肾衰竭时少量尿素氮还能从肾小管排泌,这些肾小管因素也应被考虑。

临床上应注意SCr与BUN的比值,这对分析肾衰竭病因及了解病人蛋白质代谢状态有一定帮助。一般而言,当S Cr及BUN都以mg/dl做单位时,二者比值大约应为1:10。如果SCr:BUN比值为1:>10,这主要见于:①肾前性急性肾衰竭(肾脏缺血原尿生成减少,原尿在肾小管中流速减慢,致使肾小管对尿素氮重吸收增多);②肾衰竭患者蛋白质摄入或(和)分解增多时(如高热、感染、消化道出血、应用类固醇激素)。如果SCr:BUN为1:<10,这主要见于:①肾衰竭病人蛋白质摄入不足时;②肾衰竭病人进行透析治疗后。

(二)血清β2微球蛋白或α1-微球蛋白测定

1.血β2微球蛋白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是分子量为11 800d的蛋白质,它能自由地从肾小球滤过,所以,血清β2-MG浓度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对比研究证实,当CCr开始下降时,血β2-MG浓度已升高,因此,在

检测肾小球功能上,该检查敏感度不亚于CCr。

必须注意机体的某些炎症(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病及肝炎等)及肿瘤(如骨髓瘤、白血病及霍奇金病等)疾病,亦能导致血清β2-MG增高,此时血清β2-MG浓度并不反映肾小球功能状态,应予鉴别。2.血α1-微球蛋白测定α1-微球蛋白(α1-MG)是分子量为33 000d的蛋白质,在血清中以游离型及结合型(与IgA结合)两种形式存在,其游离型能自由地从肾小球滤过,故肾小球功能受损时血清α1-MG浓度将增高。

α1-MG广泛存在于机体淋巴细胞表面,如果体内有淋巴细胞大量破坏(如淋

巴白血病,尤其化疗时),α1-MG将被大量释入血内致其血浓度增高,此时血清α1-MG浓度当然亦不反映肾小球滤

过功能,也应注意。

(五)血清胱蛋白酶抑制物测定

胱蛋白酶抑制物(Cystatin C)为非糖基化碱性蛋白,分子量13 000d,属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人体所有有核细胞均可产生胱蛋白酶抑制物,生成速率恒定。体内胱蛋白酶抑制物几乎全部从肾小球滤过,而后被肾小管重吸收及降解,所以,测其血清浓度即能准确反映GFR。

近年研究证实,其检测GFR的敏感性与核素测定GFR相似,且其检测值与核素检测值密切相关。而且,血清胱蛋白酶抑制物检测结果不受肌肉容量、炎症等因素影响,特异性高。该检查正在国内推广。

三、肾小管功能检查

从生理角度上讲,肾小管仅具有重吸收及排泌两项功能,此两项功能表现在临床上就有许多肾小管功能试验。

(一)近端肾小管功能试验

从前临床曾用酚红排泄试验检测近端肾小管排泌功能,但是该试验影响因素极多,现已弃用。近年,临床常用尿中某种小分子蛋白质含量测定来检查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这些小分子蛋白质均具有如下特点:它们能从肾小球自由滤过,而后几乎全部被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因此正常尿中含量极微。如果该蛋白质血浓度未增高而尿中含量增加,即提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现将常用试验简

叙如下:

1.尿溶菌酶测定溶菌酶分子量为14 000~17 000d。血中溶菌酶主要来自于循环中单核细胞及中性白细胞,故白血病等疾病(尤其化疗时)能致血溶菌酶浓度明显增高,在判断尿溶菌酶测定意义时需除外这些影响因素。2.尿β2-MG测定β2-MG分子量为11 800d。如能除外前文所叙导致血β2-MG升高因素,尿β2-MG含量即能反

映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3.尿α1-MG测定α1-MG分子量为33 000d。亦如前文叙述,在除外血α1-MG浓度升高因素后,尿中α1-MG含

量即反映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4.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分子量为21 000d。尿中RBP含量增高提示近端肾小管重

吸收功能受损。

(二)远端肾小管功能试验

临床上常用的各种试验都是检测远端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功能的试验,它们均以尿比重或渗透压做为观察指标。尿渗透压高低取决于单位容积尿中溶质微粒数,而尿比重高低取决于单位容积尿中溶质质量(既与溶质微粒数又与溶质分子量相关),故后者检测结果易受尿中大分子溶质(糖、蛋白质)干扰,此必须注意。1.测定尿比重的试验此包括尿浓缩试验(Fishberg浓缩试验)、昼夜尿比重试验(Mosenthal试验)及尿稀释试验(Fishberg稀释试验)。尿稀释试验需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易导致不良反应乃至水中毒,现临床已弃用。下

文仅拟介绍前二试验。

尿浓缩试验:试验前一日晚6时进餐,餐后停止饮水,夜尿弃去,分别留取试验日晨6、7、8时尿液测量比重。

正常人至少有1次尿比重应>1.026。若最高尿比重<1.020,则表示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

昼夜尿比重试验:试验日正常进食,每餐含水分500ml左右,不再另外饮水。晨8时尿弃去,然后分别留取上午10时、中午12时、下午2、4、6、8时及次晨8时尿液,测定尿量及比重。正常人夜尿量应<750ml,昼夜尿量比应为3~4:1,最高尿比重应>1.020,最高与最低尿比重之差应>0.009。若夜尿量>750ml,最高尿比重<1,018,比重差值<0.009,皆提示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

2.测定尿渗透压的试验此包括尿渗透压/血渗透压比值测定,尿浓缩试验及自由水清除试验。曾经也有尿稀释

试验,与前同理现已弃用。

尿渗透压/血渗透压比值测定:留24小时尿液及空腹血分别测渗透压,正常人此比值应>1,达不到该值即提示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由于试验需留取24小时尿液并取血,较为麻烦,临床较少应用。

尿浓缩试验:禁水10~12小时后留尿标本测渗透压即可。正常人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应>800mOsm/kg ·H2 O,禁水10小时应>700mOsm/kg ·H2O,达不到上述标准即提示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该试验简单,临床

常用。

自由水清除率(CH2O):指每分钟从血浆清除到尿中的纯水量,能最准确地反映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正常人禁水8小时后晨尿的CH2O应为-25~-120 ml/h,若CH2O>-25ml/h即提示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

(三)肾小管酸化功能试验

肾脏是调节机体酸硷平衡的一个重要器官,肾小管酸化功能检查即包括对其碳酸氢离子(HCO3-)重吸收功能的检查,及可滴定酸及铵排泌功能的检查。尿酸化功能试验应与血气分析及阴离子间隙检测同时进行。近、远端肾小球酸中毒均为阴离子间隙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其中,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尿中可滴定酸或(和)铵含量减少,尿pH>5.5;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尿中HCO3-增多,但尿pH仍可<5.5(此时远端肾小管排泌可滴定酸及铵仍正常,

故尿pH值仍可降至5.5以下)。

四、尿酶测定

此处介绍的尿酶包括四大类:①氧化还原酶类,如乳酸脱氢酶(LDH);②水解酶类,如硷性磷酸酶(ALP),β-葡萄糖苷酶(β-GD),丙氨酸氨基肽酶(AAP),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及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③转换酶类,如γ-谷氨酸转肽酶(γ-GT),④裂解酶类,如醛缩酶等。血液含有这些酶,但是由于它们分子量大不能从肾小球

滤过,故非尿酶来源。

上述尿酶主要来自于肾脏,尤其肾小管中,在肾脏受损时被大量释入尿内,故尿酶增多是肾脏、尤其是肾小管损

伤的重要指标。下文将各种尿酶作一简介。

(一)尿LDH测定

LDH分子量约为120~140kd。肾组织内的LDH主要存在于肾小管中, 故肾小管受损时将致其尿中含量增加。有

报道认为测定LDH同功酶对诊断意义更大。

(二)尿ALP测定

ALP分子量约为70kd。肾内ALP主要存在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微绒毛中,当近端肾小管受损时其尿中含量将

增加。

(三)尿β-GD测定

β-GD分子量约为230~280kd。此酶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中含量丰富,当近端肾小管受损时其尿中含量将增加。但是,尿路感染时某些细菌亦能释放β-GD入尿,这在判断结果时需注意。

(四)尿AAP测定

AAP分子量约为230~240kd。肾内AAP主要存在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于近端肾小管受损时其尿中含

量将增加。

(五)尿LAP测定

LAP分子量约为75~80kd。于肾脏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含量丰富,当近端肾小管受损时其含量将增加。

(六)尿NAG测定

NAG分子量约为110~140kd。于肾脏主要存在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中,但是尿路上皮细胞也含微量N AG,尿中NAG含量增加仍主要反映近端肾小管上皮受损。

(七)尿γ-GT测定

γ-GT分子量约为90~120kd。肾内γ-GT主要存在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于近端肾小管受损时其尿中含

量将增加。

做尿酶检查留取尿标本时,一定要避免生殖腺分泌物污染,生殖腺分泌物(尤其女性白带)中酶含量极高,污染

将致使尿酶化验呈假阳性。

五、指甲及头发肌酐测定

指甲及头发肌酐测定能帮助急、慢性肾衰竭鉴别,现简述如下:

(一)指甲肌酐测定

指甲从根部长至前缘约需3~4月,所以用修剪下来的指甲检测肌酐,此指甲肌酐值即能反映3~4月前血肌酐水平。再将指甲肌酐与血肌酐值进行对比即能帮助鉴别急、慢性肾衰竭:指甲肌酐正常而血肌酐明显增高者,提示急性肾衰竭;指甲肌酐及血肌酐均增高者,提示慢性肾衰竭。

(二)头发肌酐测定

头发每长出20mm约需1月时间,所以剪下距根部20~40mm的头发测定肌酐,其值即能反映1个月前血肌酐水平。将此头发肌酐值与血肌酐进行对比也能帮助鉴别急、慢性肾衰竭:头发肌酐正常而血清肌酐明显增高者,提示急性肾衰竭;头发肌酐及血清肌酐均增高者,提示慢性肾衰竭。

鉴别急、慢性肾衰竭对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疾病预后事关重大,所以做指甲或头发肌酐化验时,一定要有严格质

量控制以免技术误差。

肾脏病常用检查

肾脏病常用检查

————————————————————————————————作者:————————————————————————————————日期:

肾脏病常用检查 1、尿常规+沉渣镜检 2、尿蛋白的检测 3、肾小球功能检查 4、肾小管功能检查 尿沉渣 红细胞:正常<3/HP 红细胞位相:肾小球源性血尿 3种以上形态的变性红细胞尿>60-70%。 棘形红细胞 伴有红细胞管型 白细胞:正常<5/HP 中性核白细胞:感染,结核;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 单个核细胞:间质性肾炎,狼疮肾炎,小血管炎 上皮细胞:阴道分泌物 尿蛋白的检测 尿蛋白试纸法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目前认为最准确的测定尿蛋白的方法。存在留取时间及留取量不准确的问题。 清晨第一次尿或随意一次尿尿蛋白/尿肌酐 (urinary protein/creatatine, P/C) 简单易行,是美国NKF K/DOQI目前推荐的检测尿蛋白的方法。正常值<0.2mg/gcr 影响尿蛋白试纸条的因素 假阳性假阴性 液体脱水增加尿蛋白浓度水过多减少尿蛋白浓度 血尿增加尿蛋白量 活动增加尿蛋白特别是白蛋白 感染尿路感染增加尿蛋白 常规试纸条检测不出 白蛋白以外的 蛋白 PH 极度碱性使试纸提前显色 肾小球功能检查 GFR定义 测量GFR的金标准

临床估计GFR的方法 GFR定义 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 单位是ml/min 用体表面积标准化为ml/min/1.73m2 测量GFR的金标准 常用的标志物 菊粉 99mTc-DTPA 51Cr-EDTA 125I-碘海醇 125I-碘肽酸盐 标志物清除率的测量方法 肾脏清除率 血浆清除率:双血浆法、单血浆法 临床估测GFR的方法 血清尿素 血清肌酐 血清胱抑素 99mTc-DTPA肾动态照相 基于肌酐的GFR预测公式 肌酐清除率 Cockcroft-Gault公式 MDRD系列公式 影响血清肌酐的因素 机制/评论 对血清肌酐 的影响 肾脏疾病升高GFR降低;但肾小管对肌酐的分泌增加 肌肉质量减少降低肌酐的生成减少 对烹调肉类的吸收升高肌酐的生成增加:但是这一升高会被GFR的 升高所掩盖 营养不良降低肌肉质量的减少,饮食肉类减少: 使得肌酐的生成减少 甲氧苄啶,西咪替丁升高抑制肾小管对肌酐的分泌 氟胞嘧啶,头孢菌素类升高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时,出现假阳性 酮症酸中毒升高苦味酸测定法测定肌酐时,出现假阳性反应

肾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

肾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 2011-11-08 18:50 发表者:韩呈武 一、尿液化验 包括尿常规化验、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形态及尿白细胞分类等检查。 (一)尿常规化验 现在尿常规检查,此法局限性很大,尿比重及pH值结果常不准,尿红、白细胞检测常呈假阳性,只有尿蛋白及糖检测结果可靠。对该检查法的上述局限性必须有清楚认识,而且,该法无法判断有无管型。尿红、白细胞及管型检查对肾内科极重要,所以,我们认为在做试纸浸尿机读检查同时,必须配合做尿沉渣及做尿沉渣镜检,而且尿标本一定要先离心再留沉渣,否则又易出现假阴性结果。观察沉渣时也应注意各种尿路上皮细胞,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能提示肾小管坏死等疾病,女性病人尿白细胞增多同时伴随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即应注意有无白带污染, 不要轻易下尿路感染诊断。 (二)尿蛋白定量 尿常规中的尿蛋白化验是半定量检查,其检查结果受尿量等因素影响,而且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时无论尿蛋白量增减,其结果均为4+,临床意义有限,因此肾内科必须做尿蛋白定量检查。 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性疾病(主要指高血压肾病及老年缺血性肾病等)尿蛋白量仅呈轻、中度增加,而肾小球疾病却可出现大量蛋白尿,对疾病鉴别有意义。而且,对肾脏病(尤其肾小球疾病)进行治疗时,尿蛋白定量 增减也能帮助判断疗效。 (三)尿红细胞形态 用相差显微镜(有经验者完全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代替)检查尿红细胞形态,可以鉴别变形红细胞性血尿及均一红细胞性血尿。内科性疾病的血尿均应为变形红细胞性血尿,而外科性疾病的血尿却为均一红细胞性血尿,可资 鉴别。 鉴别血尿性质除上叙红细胞形态检查外,还可作尿红细胞容积曲线检查及尿红细胞被覆Tamm-Horsfall蛋白检查。前者用容积微粒自动分析仪检测,内科性血尿呈非对称曲线,其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小于静脉血红细胞分布曲线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而外科性血尿呈对称曲线,其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略大于静脉血红细胞分布曲线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后者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内科性血尿红细胞表面被覆Tamm-Horsfall蛋白,而外科性血尿红 细胞表面Tamm-Horsfall蛋白阴性。 (四)尿白细胞分类 离心后尿沉渣涂片做瑞特染色,用显微镜进行尿白细胞分类,可帮助肾脏病鉴别诊断。尿中多形核白细胞增多除泌尿系感染外,也可见于某些肾小球疾病(此时尿细菌培养阴性),如急性肾炎早期、急进性肾炎及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等;尿中出现嗜酸性白细胞,提示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二、肾小球功能检查 肾小球的主要功能为滤过功能,下列化验均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一)肌酐清除率 肌酐(分子量113d )能自由地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肾功能正常时也不从肾小管排泌,故临床常用肌酐清除率(CCr)来表示肾小球滤过率(GFR)。但是,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如下事项,肾小球功能损伤早期CCr变化最敏感,只有CCr下降超过正常值1/2时,SCr才上升,但是,严重肾衰竭时,CCr值的变化(下降)却不如SCr值变化(上升)敏感。所以,肾小球功能损伤时,早期应着重对CCr进行观察,而后期观察SCr变化更重要;肾小球功能恢复时,单化验SCr不行,必须追踪至CCr正常。另外,还要注意肾功能损害对CCr化验值的影响。肾小球功能正常时,肌酐并不从肾小管排泌,所以CCr值能很好反映ARF。可是肾小球功能严重损害时,部分血清肌酐即能从肾小管排泌至尿中,致使CCr值比实际ARF高,其值不能准确反映肾小球功能损害程度。此时若要准确测定ARF, 需用99m Tc-DTPA(99m锝-二乙三胺五醋酸)核素检查。

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精修订

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 现实验室诊断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一、肾病综合征: 二、1、定义:“肾变病综合征”简称肾综,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 小球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临 床具有四大特点:①大量超过3.5g/d,可有脂质尿;②低血症血清白蛋 白小于30g/L;③;④水肿根据不同病因和病理将本征分为3类:即、继 发性综合征。 三、2、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每日>3.5g/1.73m2体表面 积)、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应为大量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特征,在肾血 管疾病或肾小管间质疾病中出现如此大量的蛋白尿较为少见。由于低蛋 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都是大量蛋白尿的后果,因此,认为诊断的标 准应以大量蛋白尿为主 3、实验室检查: (1)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 (3)血浆蛋白测定 (4)血脂测定 (5)肾功能检查 (6)血液流变学检查 (7)电解质及 四、慢性肾小球肾炎 1.定义:简称为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 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以不同程 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疾 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 化。 2.临床表现:(1)水肿:在整个疾病的过程中,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 的水肿。水肿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早晨起床后发现眼眶周围、面部肿胀或午后双下肢踝部出现水肿。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水肿。然而也有极少数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始终不出现水肿,往往容易被忽视。

实验诊断学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实验诊断学第四章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学习要求】 1、掌握肾小球功能和肾小管功能检查的各项正常值。 2、掌握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检查结果异常的临床意义。 3、熟悉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检查的原理和采样方法。 4、了解肾脏功能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5、了解肾活检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的意义。 【内容精要】 一、基本概念 1、肾脏是一个重要的生命器官,主要功能是产生尿液。 2、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三种:①尿液检查;②肾活检的病理检查;③肾功能检查。 二、肾小球功能检查 1、各种物质经肾排出的四种方式:①全部由肾小球滤出,肾小管基本不重吸收;②全部由肾小球滤出,又全部由肾小管重吸收;③全部由肾小球滤出,肾小管不吸收、不排泌;④除肾小球滤出外,大部由肾小管分泌后排出体外。 2、菊粉清除率测定。 3、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 4、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的测定:正常值及意义。 三、肾小管功能试验 1、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试验又叫昼夜尿比重试验或莫氏试验。正常成人:24h尿量1000~2000mL;少尿<400mL/24h;无尿<100mL/24h;多尿>2500mL/24h;12h夜尿量<750mL;最高一次比重>1.020;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之差不少于0.009。 2、尿渗量(渗透压):正常人:600~1000mOsm(当血渗透压为275~305 mOsm时)。 3、肾小管功能试验的其他方法:①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试验;②尿液酸化功能测定等。 四、有效肾血流量测定

1、放射性核素法:SPECT。 2、对氨马尿酸盐清除试验。 五、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试验 1、氯化铵负荷试验。 2、碱负荷试验。 六、肾脏活检病理检查的诊断意义 1、肾脏活检病理检查包括:光镜、免疫荧光、电镜三种方法。2、肾活检10种病理类型的临床意义。

肾脏病常用检查

肾脏病常用检查 1、尿常规+沉渣镜检 2、尿蛋白的检测 3、肾小球功能检查 4、肾小管功能检查 尿沉渣 红细胞:正常<3/HP 红细胞位相:肾小球源性血尿 3种以上形态的变性红细胞尿>60-70%。 棘形红细胞 伴有红细胞管型 白细胞:正常<5/HP 中性核白细胞:感染,结核;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 单个核细胞:间质性肾炎,狼疮肾炎,小血管炎 上皮细胞:阴道分泌物 尿蛋白的检测 尿蛋白试纸法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目前认为最准确的测定尿蛋白的方法。存在留取时间及留取量不准确的问题。 清晨第一次尿或随意一次尿尿蛋白/尿肌酐 (urinary protein/creatatine, P/C) 简单易行,是美国NKF K/DOQI目前推荐的检测尿蛋白的方法。正常值<0.2mg/gcr 肾小球功能检查 GFR定义 测量GFR的金标准

临床估计GFR的方法 GFR定义 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 单位是ml/min 用体表面积标准化为ml/min/1.73m2 测量GFR的金标准 常用的标志物 菊粉 99mTc-DTPA 51Cr-EDTA 125I-碘海醇 125I-碘肽酸盐 标志物清除率的测量方法 肾脏清除率 血浆清除率:双血浆法、单血浆法 临床估测GFR的方法 血清尿素 血清肌酐 血清胱抑素 99mTc-DTPA肾动态照相 基于肌酐的GFR预测公式 肌酐清除率 Cockcroft-Gault公式 MDRD系列公式 影响血清肌酐的因素

胱抑素C的生理 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分子量为13kD 所有的有核细胞均可分泌,产生率恒定 不受炎症或肿瘤的影响,也不受肌肉容积影响 肾脏是清除循环中胱抑素C的唯一脏器 肾小球自由滤过,不被肾小管排泌 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并降解 胱抑素C比肌酐敏感:Meta分析 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形式 Ccr=尿量(ml)×尿肌酐浓度(mg/ml) 血肌酐浓度(mg/ml)×时间(min 肾小管功能检查 近端小管功能 尿糖、尿氨基酸、尿β2-mG、尿 2微球蛋白、NAG 远端小管功能 尿比重、尿渗透压、浓缩稀释功能、尿酸化功能 ?2-mG 原理 存在于几乎所有有核细胞 分子量11780 从肾小球自由滤过,99.9%在近端小管重吸收 酸性尿不稳定 尿中升高的意义 血中升高:恶性肿瘤 近端肾小管功能下降 α2-mG 原理 分子量33000的糖蛋白 肝脏合成 不受尿液pH影响 肾小球自由滤过,近端肾小管重吸收 意义 近端肾小管功能下降 尿NAG N-乙酰-葡萄糖胺酶 分子量13-14万 肾单位广泛分布,主要在近端小管刷状缘 升高时表明近端肾小管损伤

肾内科常见疾病诊疗(特选借鉴)

第四篇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急性肾小球肾炎 概述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ghritis)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种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伴一过性肾功能减退为临床特征的肾小球疾病。病理上以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为主要表现。补体IgG、C3在毛细血管袢和/或系膜区颗粒状沉积,肾小球上皮下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为特征。多见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也可见于其他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本节以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为例,制定诊疗常规。 临床表现 通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平均10d左右)起病,呼吸道感染者的潜伏期较皮肤感染者短。本病起病较急,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呈亚临床型(仅有尿常规,血清C3异常),典型者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大多预后良好,常在数月内临床自愈。 (1)血尿:常为起病的第一个症状,几乎全部患者均有尿,肉眼血尿出现率约30%-40%,血尿可持续存在数月,大多于一年内痊愈。 (2)蛋白尿:大部分患者尿蛋白阳性,在0.5-3.5g/d之间,仅约不到20%的患者蛋白在3.5g/d以上,长期不愈的蛋白尿、血尿提示病变持续发展或为其他肾小球疾病。

(3)水肿:常为起病早期症状及主要表现,见于60%以上的病例。轻者为晨起眼睑水肿,严重时可延及全身。 (4)高血压:见于80%左右病例,主要与水钠潴留、血容量扩张有关,多为中等度的血压增高,随着利尿而恢复正常,偶可见严重高血压、高血压脑病、急性左心衰竭。 (5)尿量减少:大部分患者起病时尿量减少,可由少尿引起氮质血症。2周后尿量渐增,肾功能恢复。 (6)肾功能损伤:常有一过性氮质血症,血肌酐及尿素氮轻度升高,严重者出现急性肾衰竭。 辅助检查 1、尿检异常。 2、肾功能异常。 3、肾脏病理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1、多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也可见其他病原体感染)1-3周(平均10-14d)后发病,起病急。 2、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即尿异常、水肿及高血压,部分病人尚出现一过性氮质血症。尿异常包括:血尿(肾小球性血尿)、蛋白尿(少数患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白细胞尿(尿微生物培养阴性)及管型尿(常见颗粒管型及红细胞管型)。 3、血清补体C3及总补体下降,并于8周内恢复正常。

17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一、填空题 1、肾脏是一个重要的,其主要功能是,以维持体内、、和等代谢平衡。 2、肾脏同时也兼有内分泌功能如产生、、等,调节、和以及。 3、肾小球功能检查包括:、、、、、 和测定。 4、肾小管功能试验包括试验、试验、测定。 二、判断题 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是检验肾单位远曲小管功能的方法之一。 2、尿溶菌酶测定是检测近端肾小管功能的方法之一。 三、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尿渗量 四、选择题 (一)A型题 1、正常成人男性的血清肌酐是:( ) A、88.4~176.8μmol/L; B、44.0~97.0μmol/L; C、53.0~106.0μmol/L; D、80.0~ 100.0μmol/L;E、50.0~90.0μmol/L。 2、正常成人女性的血清肌酐是:( ) A、53.0~106.0μmol/L; B、50.0~90.0μmol/L; C、63.0~126.0μmol/L; D、44.0~ 97.0μmol/L;E、80.0~106.5μmol/L。 3、正常成人血清尿素氮是:( ) A、1.8~6.5mmol/L; B、3.2~7.1mmol/L; C、4.5~7.9mmol/L; D、3.5~7.6mmol/L; E、1.6~5.5mmol/L。 4、正常婴幼儿血清尿素氮是:( ) A、3.1~7.0mmol/L; B、4.5~7.3mmol/L; C、2.1~6.6mmol/L; D、1.8~6.5mmol/L; E、3.3~7.7mmol/L。 5、正常男性血清尿酸是:( ) A、230~480mmol/L; B、178~387mmol/L; C、127~365mmol/L; D、273~348mmol/L; E、268~488mmol/L。 6、正常女性血清尿酸是:( ) A、117~366mmol/L; B、176~393mmol/L; C、178~387mmol/L; D、166~388mmol/L; E、248~398mmol/L。 7、正常人24小时尿量为:( ) A、900~1500mL; B、1000~2000mL; C、1500~2400mL; D、1000~2200mL; E、990~ 1800mL。 8、正常人12小时夜尿量是:( ) A、<750mL; B、<600mL; C、<700mL; D、<550mL; E、<720mL。 9、正常人24小时尿液最高一次比重应当是:( ) A、1.10; B、1.019; C、>1.020; D、>1.025; E、>1.018。 10、正常人昼夜尿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之差不少于:( ) A、0.010; B、0.008; C、0.006; D、0.007; E、0.009。 11、正常人禁饮后检查尿渗量是:( ) A、800~1000mOsm; B、600~1000mOsm; C、300~800mOsm; D、305~1000mOsm; E、700~ 1000mOsm。 12、正常人血浆渗量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