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案五年级

论语教案五年级
论语教案五年级

姓名刘占祥科目国学经典班级五年级课题论语·学而篇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熟读《论语·学而篇第一》,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3、初步了解孔子对学习、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教学

方法

讲授、朗读

教学

重点

难点

熟读并背诵《论语·学而篇第一》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论语》、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2500多年前,在我国山东省,诞生了一位我国最伟大的教师。这位教师勤奋学习,博学多能,一生致力于教育,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甚至影响了全世界。美国曾经出版一本《名人年鉴手册》,其中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他被排在第一位。这位伟大的教师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像)孔子一生有弟子3000人,其中特别优秀的有72人。孔子用他的言行给弟子们留下深远的影响。孔子去世后,他的这些弟子将他和弟子们的言行整理编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论语》

二.学习文本

1、师示范读,提醒学生注意今天学习的内容和平常学习的课文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汇报读法有什么不同。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1)朗读速度慢;(2)停顿多;(3)语气词多;特别指出虽与阅读无关,但也很重要的一点:(4)

字数很少,但是意思很丰富。

4、师领读,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板书:停顿)

5、师再次领读,指导学生在停顿的地方画上“/”,并告诉学生:朗读时的停顿不是截然断开,一定要有气相连。

6、(出示标有停顿的句子)学生齐读,注意停顿。

7、试理解文本

8、说阅读感受。

三、有韵律吟诵

四、检查背诵

五、总结

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学习《论语》,我们可以获取很多很多知识,而且《论语》能教给我们的知识还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多。希望大家课后能继续读《论语》,背《论语》,学《论语》,让我们在《论语》的陪伴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出示这个句子,全班齐读,在朗读中结束教学。)

教学后记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能熟读《论语·学而篇第一》,并能做到当堂成诵;初步了解孔子对学习、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姓名刘慧玲科目国学经典班级五年级课题论语·为政篇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学习《论语》第二篇为政,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解大意,明白道理。

2、结合自己实际,反思过去的不足,努力自我完善,用实际行动回报亲情。

3、熟读、背诵

教学

方法

熟读、背诵

教学

重点

难点

读出古文的韵味,做到知行一致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论语》、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背诵《学而》

二、诵读经典

1. 为政篇共有24则,今天我们边听课文录音,边划出节奏停顿,并留意读音,请做好准备,开始。(点击课件)

2. 请看屏幕。在这24则论语中,有几个字的读音我们要留意一下。(点击课件)

3. 请同学们按划好的节奏停顿练习朗读。

4. 看屏幕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点击课件)先读前四则,再读后四句。注意及时纠正和作出评价。

5. 指导读出古文的韵律美。

6. 师生配乐朗读。(点击课件)

三、有韵律吟诵

四、检查背诵

五、总结

同学们,“百善孝为先”,让我们从小诵中华经典(生呼应),立志做有德之人(生呼应)。让经典伴随我们成长,收获智慧人生。

教学后记学生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解大意,明白道理,能熟读、背诵。能结合自己实际,反思过去的不足,努力自我完善,用实际行动回报亲情。

姓名刘慧玲科目国学经典班级五年级课题论语·八佾篇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学习《论语》第二篇为政,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解大意,明白道理。

2、熟读、背诵

教学

方法

熟读、背诵教学

重点难点学习《论语》第二篇为政,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解大意,明白道理。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论语》、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一、全班通读《八佾第三》一遍。

二、老师领读,正音。

三、全班齐读。

四、请学生读,比比读读得好。

五、师疏通大意。

六、自由读十分钟、分小段试背。(开展锤子剪刀布的小游戏,输的了先背诵。)

七、听录音,齐读三遍

八、分男女生开展背诵比赛。

九、配乐请同学上台朗诵表演。

十、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教学后

学生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背诵。能了解大意,明白道理。

课题论语·里仁篇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采取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生活的目的。

3、背诵。

教学

方法

熟读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采取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生活的目的。

3、背诵。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论语》、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西方人讲“绅士风度”,要求男性在公众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幽雅,能给人留下彬彬有礼和富有教养的印象。我们中国古人提倡的是“君子之风”。君子之风无论是穷是达,人人适用。那么,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行修养,才算有“君子”?它对我们有哪些要求呢?下面我们学习——《论语里仁篇》。

二、检查预习,组内讨论。

1、组内先正音,然后然后检查朗读。组内齐读课文,人人过关。

2、组内对照注释和译文初步解释句子含义,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三、背诵

教学后记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并且做到会背诵。

课题论语·公冶长篇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论语》及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学习孔子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做法。

2、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进一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3、背诵。

教学

方法

熟读成诵教学

重点难点1、了解《公冶长》中关于为人处世方面的名言警句。2.背诵《公冶长》并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论语》、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本篇共计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二、学习文本

1、师示范读。

2、师领读,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板书:停顿)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全班齐读

三、有韵律吟诵

四、检查背诵

教学后

姓名刘慧玲科目国学经典班级五年级

课题论语·雍也篇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了解孔子关于“君子儒、中庸、乐学、从政”等思想,并能够举一反三。教学

方法

熟读成诵

教学

重点

难点

了解孔子关于“君子儒、中庸、乐学、从政”等思想,并能够举一反三。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论语》、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背诵《公冶长》

二、整体感知——读课文

1、试读课文——自由朗读。

2、听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解决读音和节奏。

3、朗读课文——按要求读出文言文味道。

三、全班齐读。

四、请学生读,比比读读得好。

五、自由读十分钟、分小段试背。

六、分男女生开展背诵比赛。

七、小结:本章除了涉及到“君子儒”的思想外,还涉及到中庸思想、乐学的态度及从政的内容,请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试着找出其中涉及到中庸思想、乐学的态度及从政的内容。

教学后记

课题论语·述而篇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内容。

2、学习古人勤学好问,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教育。

教学

方法

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论语》、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一、导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来到我们教室的不仅有听课的教师,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二、整体感知——读课文

1、试读课文——自由朗读。

2、听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解决读音和节奏。

3、朗读课文——按要求读出文言文味道。

三、全班齐读。

四、请学生读,比比读读得好。

五、自由读十分钟、分小段试背。

六、听录音,齐读三遍

七、小组背诵比赛。

八、总结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九、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课题论语·泰伯篇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读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通过自己对文章的体验感悟来理解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教学

方法

熟读成诵

教学

重点

难点

通过自己对文章的体验感悟来理解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论语》、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背诵《述而》

二、学习文本

1、老师领读,正音。

2、全班齐读。

3、请学生读,比比读读得好。

4、师疏通大意。

5、自由读十分钟、分小段试背。

三、有韵律吟诵

听录音,齐读三遍

四、检查背诵

1、分男女生开展背诵比赛。

2、配乐请同学上台朗诵表演。

五、总结

教学后记

课题论语·子罕篇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诵读《论语》之《子罕篇》。

2、引导学生懂得时光在不停流逝,学会珍惜时间。

3、感受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学会做一个有志气的、坚贞的人。

教学

方法

熟读成诵

教学

重点

难点

感受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学会做一个有志气的、坚贞的人。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论语》、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孩子们,我们都知道时间是宝贵的,它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谁能来背几句关于时间的名言呢?(生积极回忆,自主发言。)

2、课件出示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3、是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咱们的孔老夫子也曾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播放课件:出示滚滚东流的河水。)

二、学习文本

1、师范读

2、自读,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三、有韵律吟诵

四、检查背诵

五、总结

教学后

姓名刘慧玲科目国学经典班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经典名句。

2、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

方法

熟读成诵

教学

重点

难点

培养学生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论语》、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本篇共27章,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例如孔子在面见国君时、面见大夫时的态度;他出入于公门和出使别国时的表现,都显示出正直、仁德的品格。本篇中还记载了孔子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为人们全面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二、学习文本

1、师示范读。

2、师领读,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全班齐读

三、有韵律吟诵

四、检查背诵

五、总结

教学后

姓名刘慧玲科目国学经典班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经典名句。

2、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

方法

熟读成诵

教学

重点

难点

培养学生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论语》、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学习《论语》先进篇。

二、学习文本

1、听课文录音,要注意字的读音和停顿。

2、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3、通过各种形式朗读。

4、熟读课文,

三、有韵律吟诵

四、检查背诵

五、总结

教学后

姓名刘慧玲科目国学经典班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整体感知,把握主旨,熟读成诵。

3、体会《论语》中的心灵之道,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教学

方法

熟读成诵

教学

重点

难点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论语》、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背诵《先进》

二、学习文本

1、老师领读,正音。

2、全班齐读。

3、请学生读,比比读读得好。

4、师疏通大意。

5、自由读十分钟、分小段试背。

三、有韵律吟诵

听录音,齐读三遍

四、检查背诵

1、分男女生开展背诵比赛。

2、配乐请同学上台朗诵表演。

五、总结

教学后

姓名刘慧玲科目国学经典班级五年级课题论语·子路篇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读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通过自己对文章的体验感悟来理解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教学

方法

熟读成诵

教学

重点

难点

通过自己对文章的体验感悟来理解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论语》、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

提问:孔门四科是哪四科?四科分别有哪些人?

二、学习文本

1、师示范读。

2、师领读,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全班齐读

三、有韵律吟诵

四、检查背诵

教学后

姓名刘慧玲科目国学经典班级五年级课题论语·宪问篇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学习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学会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方法

熟读成诵

教学

重点

难点

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论语》、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背诵《子路》

二、学习文本

1、老师领读,正音。

2、全班齐读。

3、请学生读,比比读读得好。

4、师疏通大意。

5、自由读十分钟、分小段试背。

三、有韵律吟诵

听录音,齐读三遍

四、检查背诵

1、分男女生开展背诵比赛。

2、配乐请同学上台朗诵表演。

五、总结

教学后

姓名刘慧玲科目国学经典班级五年级课题论语·卫灵公篇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道德修养是很重要的;与人交往,凡有建设性的话语,不管是什么人的,都应该采用;

2、选择品德高尚的人做朋友,自己的境界和修养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方法

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难点3、选择品德高尚的人做朋友,自己的境界和修养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论语》、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背诵《宪问》

二、诵读经典

1.边听课文录音,边划出节奏停顿,并留意读音,请做好准备,开始。

2. 请看屏幕。在这24则论语中,有几个字的读音我们要留意一下。

3. 请同学们按划好的节奏停顿练习朗读。

4. 看屏幕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

5. 指导读出古文的韵律美。

6. 师生配乐朗读。

三、有韵律吟诵

四、检查背诵

教学

后记

姓名刘慧玲科目国学经典班级五年级课题论语·季氏篇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让同学们认识到应该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兴趣,建立适合自己的交往圈。

教学

方法

熟读成诵

教学

通过学习本课,让同学们认识到应该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兴趣,建立适合自己的交往圈。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论语》、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文本

1、听课文录音,要注意字的读音和停顿。

2、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3、通过各种形式朗读。

4、熟读课文,

三、有韵律吟诵

四、检查背诵

五、总结

教学后

姓名刘慧玲科目国学经典班级五年级课题论语·阳货篇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恭、宽、信、敏、惠的儒家思想。

2.明确孔子教育的真谛。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

方法

熟读成诵

教学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难点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论语》、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背诵《季氏》

二、学习文本

1、老师领读,正音。

2、全班齐读。

3、请学生读,比比读读得好。

4、师疏通大意。

5、自由读十分钟、分小段试背。

三、有韵律吟诵

听录音,齐读三遍

四、检查背诵

1、分男女生开展背诵比赛。

2、配乐请同学上台朗诵表演。

教学后

姓名刘慧玲科目国学经典班级五年级课题论语·微子篇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读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通过自己对文章的体验感悟来理解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教学

方法

熟读成诵

教学

重点

通过自己对文章的体验感悟来理解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论语》、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学习用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文本

1、听课文录音,要注意字的读音和停顿。

2、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3、通过各种形式朗读。

4、熟读课文,

三、有韵律吟诵

四、检查背诵

五、总结

教学后

姓名刘慧玲科目国学经典班级五年级课题论语·子张篇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诵读《论语》之《子张篇》。

2、感受孔子的弟子——子夏在学习方面的见解,引导学生学习他主张的“日积月累,博学强记”的学习方法。

教学

方法

熟读成诵

教学感受孔子的弟子——子夏在学习方面的见解,引导学生学习他主张的“日积月累,博学强记”的学习方法。

国学经典论语·子路篇

国学经典论语·子路篇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今日佳句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 写作指导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出孔子《论语;子路篇》。原文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全句义为:孔子说:"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此警句,在当今仍有反腐倡廉的现实意义。 知句论事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

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 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知识宝盒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国学经典《论语;子路篇》

五年级国学教案

五年级国学教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五年级国学教案? 第一周:《四书?孟子?重仁轻礼》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泛爱众,而亲仁,重礼义、轻功利。正心育德,明其理,导其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简介孟子,导入本学期国学内容: 二、导入新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孟子》,了解颇受崇拜被称为“亚圣”的孟子学说。 板书:《孟子?重仁轻礼》 1、背景: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 2、读文,感悟文意: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国;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①读译文,与原文对照,理解内容。

②质疑问难,并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3、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师:你能明白孟子对梁惠王所说的话吗?他想告诉梁惠王什么呢? (“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如果人人都讲“利”而不讲仁义,那人们的欲望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反面分析:“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师: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 ? 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贵义贱利。? ? ? 4、诵读原文,加深理解。 5、练习背诵:(组内背诵——指名背诵——同桌背诵) 三、作业:诵读背诵 第二周:《孟子?五十步笑百步》 教学目标: 1、思想:道性善、讲仁政、尊王贱霸、民贵君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孟子?重仁轻礼》 孟子告诉梁惠王什么? (只要“王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 如果“上下交征利而国危

《短文两篇》教案设计二

《短文两篇》教案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1、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2、对比阅读、分析《月》。 3、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看导语,介绍作者巴金。 巴金生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1927年旅居法国期间,创作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1931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在《时报》连载,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被译成20多种文字。1934年写了《神》、《鬼》、《人》三部短篇。长篇小说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憩园》、《寒夜》)。译有赫尔岑回忆录《往事与随想》。1978年底—1986年8月,创作了五卷本散文《随想录》。1958年─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高中整本书阅读之阅读《论语》中与子路有关的章节

印发学生使用资料: 阅读《论语》中与子路有关的章节 (共41章) 深圳市新安中学高中部吴泓工作室编制 请同学们特别关注子路的语言、表情、行为等。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篇第二》)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2.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3.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赋税,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5.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6.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篇第六》)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7.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篇第六》)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8.……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píng]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篇第七》) ……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

国学经典教案

国学经典论语教案 同学们,诵读《论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是在学习我们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个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国学经典论语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从日常生活入手,学习有关信的《论语》章句,激发孩子学习《论语》的热情。 2、理解诚信的涵义,懂得诚信的意义。 3、学习经典语句,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交友需“信” 这些语句历经2500多年的淘洗,已经沉淀到我们内心的深处,成为我们思想和语言的一部分,孩子们,这就是“经典”。经典该怎么读?请你们大声地、悠扬地来读。在你刚才读得这些《论语》章句中,哪一句提到了交友? 板书:交友 生背: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读对了,但不够韵味悠扬!)什么意思呀?(言而有信,也就是——说到做到,遵守承诺。)谁还有不同的理解?板书:诚信 你能结合自己的例子说说怎么才是“言而有信”吗? 中国自古以来就特别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朋友间更看重诚信的品格。“失信”者必将失去朋友;“守诚”者一定能赢得真情。诚信,可以让我们打开友谊的大门。我们请大家再读。 二 .解析字理,明白“信”义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言”而有信呢?那是因为“信”和“言”和人的口有关。在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说文解字》里,对“信”这样解说:信,诚也。诚实不欺。字形采用“人、言”会义,是会字。 信,金文 (人) (口,说话),表示开口许诺。有的金文 (千) (言,说话),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造字本义就是:许诺,发誓,自然和言有关。我们没有看到拍拍手、跺跺脚来许诺、发誓的。引申为守信、可靠等意思。所以《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言必信,行必果。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两小儿辩日

《短文两篇》教案设计 中国烟台格迈纳尔中学 【教材分析】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两小儿辩日》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相对来说比较愿意学习带有神话色彩的文章,哪怕是文言文也兴趣盎然。《夸父逐日》学生并不陌生,故事很熟悉,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完成。《两小儿辩日》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本次学习我没有把字词句解释、翻译放在首位,而是注重让学生去探究理解。并结合课本剧表演,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多角度理解短文的内涵

2、学习积累文言文词语。 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小组合作竞赛形式背诵巩固。 1 / 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案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文词语。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3.理解短文的内涵。 【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小组间竞赛。班内展示交流。故事讲述。课本剧表演。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案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夸父追赶太阳的神话,这节课,我们还

论语子路篇读后感

论语子路篇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论语子路篇读后感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不可不说,《论语》是一部凝聚着先贤智慧的经典。这个假期,我诵读了其中的十余篇。接下来,我摘取《子路篇》中的几个片段来浅谈我的感想与发现。 《论语·子路篇》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子路认为孔子重视名分有些迂腐,于是孔子向他阐述“正名”的重要性:“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民无所措手足。”图片孔子一番推理式的教诲,虽然称不上文采斐然,但却环环紧扣,观点鲜明,估计子路听后也大有收获吧。这不禁让我想起欧洲的一首小诗: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 丢了一只马掌,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这与孔子的理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感受到“细节决定成败”,故“一步,一步,步步谨慎:一念,一念,念念留心。” 《子路篇》第四部分讲樊迟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想学习农事而孔子表示反对。樊迟出门后,孔子感叹道:“小人哉,樊须也!”樊迟

的初衷是好的,而孔子却称他为“小人”,可见“小人”的含义不全是“道德败坏的人”,还有“不懂‘道’的凡夫俗子”这一类的意思。诚如是,则许多语句的意义都可以重新进行解读(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句,应该是不懂“道”,不豁达的人,才会经常忧愁)。 这种观点在同篇第二十部分也可得到支持:文中,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从古至今,“言必信,行必果”被许多人奉为信条,应该是良好的品质,而孔子却说这种人是“小人”,大概也是说他们没有达到真正的“道”的境界吧。 诵读《论语·子路篇》,不仅让我汲取到了古人的智慧,还令我获得了新知,我大概也算得上是“受益匪浅”了吧。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国学教案《论语》说课讲解

国学教案《论语》

《论语》教会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仁”的思想。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凡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与人交往中懂得相互之间需要帮助与支持,从而为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打下较好的基础。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仁”的思想。 难点: 在生活中怎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展开话题 古代的前贤给我们留下了儒家思想及其《论语》。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

与"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 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 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 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关于书名的来 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 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 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lún:编纂。语录体的特点《论语》是 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2) 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3)对话体,记 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 边记录孔子的言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这千万条格言中的一句,我们在 现实生活中随处可以发现这句话的被人们熟知和推崇的程度。它告诉我们无论 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厌恶,自己视为痛苦、灾祸的东西强加给 别人。但是现实生活中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事情,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领略和实践前贤的至理名言。请大家畅所欲言,用自己的话表达你对“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二理解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3《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13.《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理解两篇文章的读书观点,提高对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理清思路,理解观点;分析两篇文章的论证方式、方法,揣摩体会语言风格;初步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积极引领学生读书,引导学生探讨正确的读书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学习体会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学习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 二、难点:学习体会本文十分简练的论述语言。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巧设问题,对话讨论。 【课前准备】 作者资料,课件,学生做好预习,圈点勾画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谈读书》 一、导入新课 1、导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生一大要事,亦为人生一大乐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两篇谈论读书的文章。 2、出示课题。 二、检查字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2、解释词语。 三、学习《谈读书》 (一)师生交流导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交流作家资料 交流后出示: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身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实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因此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此外,培根还写了法律著作、历史著作《亨利第七王朝史》、幻想游记《新大西岛》等。 (三)交流读书名言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五)口味句段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文言文翻译-《论语》-子路篇

文言文翻译-《论语》-子路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

国学教案——论语

《论语》十则 ——文质彬彬,君子之道 广东肇庆中学邓礼惠 教材分析: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即“仁”、“义”、“礼”。其中关于“君子”的论述多达四十多条,共出现一百多次,而中国文化中很遗憾的一方面便是“君子之道”的缺失。在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私有化发展程度进一步提高,人在时代中日渐“异化”,社会中不时有一些不合道德之音的人与事出现,所以,唤起学生心中的“君子意识”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回顾《论语》的相关知识; 归纳理解,概括《<论语>十则》中的君子特征,体会其蕴含的君子之道; 过程与方法: 阅读《<论语>十则》,反复诵读体会,并能背诵部分选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君子意识,并探讨如实现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背诵《<论语>十则》 教学难点:体会君子之道,培养君子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学点拨结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PPT、《秋雨时分》视频 教学素材:《论语》十则、《于丹<论语>心得》、课件及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初识君子 在我国儒家传统中,有一个典型的人格理想,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文化将修身放在了理想的第一位。那么,何为“修身”?用我们中国文化里特有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君子”。 回顾分享:根据你的了解和认识,你认为谁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为什么? 提要:人物,事迹,典型特征。

二、感知君子 阅读:自由阅读《<论语>十则》,可以大声吟诵,可以摇头晃脑地体会,可以有韵律有节奏地朗读。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明白大意。 自由阅读五分钟后,学生分享阅读,选取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则或几则来分享阅读。 明大意:针对学生普遍有疑问的语句,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了解其大概意义。并谈谈认识,你认为怎样的人才可以算得是君子。 例句:从这一句话中,我读到了只有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教师板书学生归纳的君子之德行。 如:谨慎、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追求道义、心胸坦荡、做好本分······(可以分为自我修养和要求别人方面,而自我修养又可分意识形态和具体行动两个方面。根据学生的归纳总结落实到相应板书中。) 幻灯片打出关于“君子”论述的部分选则,齐读感悟。 三、君子何在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利益仿佛具有极高的地位。茫茫人海,人人步伐匆匆,“权钱”二者似乎占据人们的心灵。而君子,似乎成了一个美丽而遥远的梦想。 观看《秋雨时分》视频,理解从古至今“君子之道”难以实现的原因。 结合当今时代社会背景,你认为当今社会需要君子吗?还需要行“君子之道”吗? 四、成为君子 小组讨论: 《论语·里仁》第二十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解读《<论语>十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社会实际,谈谈如何实现君子之道? 五、总结 于丹说: 做一个善良的人。 做一个有恒心的人。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教案

16短文两篇 1.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志趣。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第1课时《陋室铭》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多次被贬。本篇是他被贬后写的。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之意。陋室,即简陋的房子。“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并找出韵脚。 明确:名、灵、青、丁、经、形、亭。 3.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1)一词多义 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2)词类活用 ①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②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③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④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 4.翻译课文。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谈读书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

五年级国学教案

五年级国学教案? 第一周:《四书?孟子?重仁轻礼》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泛爱众,而亲仁,重礼义、轻功利。正心育德,明其理,导其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简介孟子,导入本学期国学内容: 二、导入新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孟子》,了解颇受崇拜被称为“亚圣”的孟子学说。 板书:《孟子?重仁轻礼》 1、背景: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 2、读文,感悟文意: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国;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①读译文,与原文对照,理解内容。 ②质疑问难,并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3、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师:你能明白孟子对梁惠王所说的话吗?他想告诉梁惠王什么呢? (“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如果人人都讲“利”而不讲仁义,

那人们的欲望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反面分析:“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师: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 ? 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贵义贱利。? ? ? 4、诵读原文,加深理解。 5、练习背诵:(组内背诵——指名背诵——同桌背诵) 三、作业:诵读背诵 第二周:《孟子?五十步笑百步》 教学目标: 1、思想:道性善、讲仁政、尊王贱霸、民贵君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孟子?重仁轻礼》 孟子告诉梁惠王什么? (只要“王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 如果“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 师:孟子分别从正面和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正面:“王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 反面:如果“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二、导入新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孟子的一篇文章《孟子?五十步笑百步》,看看此文孟子在讲什么呢? 1、读文,感悟文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10课《短文两篇》教案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朝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⑴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山水图画,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 读毕,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ú)其奇者。

⑵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⑶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⑷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⑴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⑵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 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四、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2、多媒体依次显示山水相映图,石壁翠竹图、晨晖、夕照,激发学生想像。 3、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粗拨。 明确: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 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归纳成板书: 4、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背课文,深入领会文章的诗情画意。 五、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问: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有的认为流露了闲适归隐之意,等等。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点拨: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

论语章节翻译-子路篇

论语章节翻译-子路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

5下-五年级下学期国学教案

9、宽(一) 教学时间:2016、2、29 教案序号:1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论语》(上)相关内容,初步理解文字内容,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2、塑造学生们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2、在学生琅琅上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意思。 难点:塑造学生们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素养。 三、教具、学具的使用: 国学课本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二、读文理解诗的内容 出示: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朗读课文 ①范读 ②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 2、理解课文内容 ①理解重点词语 a.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②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3、朗读、背诵 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三、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9、宽(一)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注重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学习方法、态度、为人方面对自身的影响与熏陶感染,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目的。 9、宽(二) 教学时间:2016、3、7 教案序号:2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难点:1、培养儿童读书兴趣,提高修养。 2、背诵相关段落。 三、教具、学具的使用: 国学课本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出示相关段落。

五年级国学论语教(学)案

第11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故事,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试着复述故事。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对课文中关于“仁”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仁爱”精神,树立自我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故事,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试着复述故事。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对“仁”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仁爱”精神,树立自我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10课,说说第10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故事导入第11课的学习: 中国历史上的有道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就以仁爱治国。贞观初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将妇女幽禁在深宫中是浪费百姓的财力,因此他先后将3,000多宫女遣送回家,任由其选择丈夫结婚。贞观二年,关中一带干旱,发生了大饥荒。太宗又对大臣们说:“水旱不调,都是国君的罪过。我德行不好,上天应该责罚我,百姓有什么罪过,要遭受如此的艰难窘迫?听说有人卖儿卖女,我很可怜他们。”于是派御史大夫杜淹前去巡查,还拿出皇家府库的钱财赎回那些被卖的儿女,送还他们的父母。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伐高丽,驻扎在定州。太宗驾临城北门楼安抚慰劳将士。有一个士兵生病,不能进见,太宗下诏派人到他床前,询问他的病痛,又敕令州县为他治疗。因此将士都高兴地愿意随从太宗出征。等大军回师,驻扎在柳城时,太宗又诏令收集阵亡将士的骸骨,设置牛、羊、猪三牲为他们祭祀。太宗亲自驾临,为死者哭泣尽哀,军中将士无不洒泪哭泣。观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里说起这件事,他们的父母说:“我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泣,死而无憾了。”正是因为唐太宗以仁爱治国,示范官吏,所以深得民心,这无疑为唐朝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 看看在这一课里面,孔子和他的学生又有哪些关于“仁”的见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